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2017年5月,江苏公布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力争为江苏转型发展探路。为反映全省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省统计局联合13个设区市统计局展开联合调研,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挖掘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省级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深挖制约特色小镇创建的深层次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路径。调研表明,江苏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基础较好、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稳步推进、人才逐步集聚,社会效益初现。同时,调研发现,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产城融合不足、建设运营主体不清、扶持政策有待加强、融资手段匮乏等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特色小镇发展壮大。

一、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总体状况良好

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的竞争力。江苏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包含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优势产业,涵盖高端制造小镇(7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小镇(4个)、创意创业小镇(6个)、健康养老小镇(2个)、现代农业小镇(2个)、历史经典小镇(4个)。

(一)区域优势彰显,产业特色鲜明

一是特色产业相关企业集聚效应明显。南京未来网络小镇2016年末已入驻企业256个,其中特色产业企业205个,总部企业8个。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已集聚金融类机构808家,准金融机构671家,44家股权投资机构。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内已汇集了深南电路、亚太科技、和晶科技等50余家物联网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家上市企业。扬州市头桥镇集聚全市医疗器械产业70%的企业,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6家,经营企业96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从事水晶及相关产业的人员近25万。二是特色产品集中度较高。镇江丹阳眼镜风尚小镇,年产光学镜片和玻璃镜片3亿多副,占国内总量的80%、世界总量的40%。常州市智能传感小镇,传感器产业规模已突破150亿元,约占全省传感器产业规模的30%。常州市石墨烯小镇,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70%。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形成了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水晶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硅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成为“东方石英中心”。 泰州黄桥乐器全镇年产各类提琴产品70万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和世界总量的30%。三是特色产业产出效应明显。徐州沙集淘宝小镇共有家具品牌1367 个,2016年网店1.6 万个,是2011年的8.4 倍;实体企业1697 家,是2011 年的7 倍;物流企业83家,增长200%;率先实现全镇17 个行政村“淘宝村”全覆盖。2016年,无锡太湖影视小镇核心产业数字电影共产值32亿元,完成税收3.8亿元。

(二)投资强度较高,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较好

一是初期投资强度较高。2016年末,南京未来网络小镇已开发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使用)面积0.5平方公里;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80%;高淳国瓷小镇已建成投产(使用)面积0.292平方公里,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2亿元。2016年南通吕四仙渔小镇,累计投资11.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1100亩。其中,水域工程投入6.1亿元,陆域工程投入2.4亿元。二是计划投资规模较大。2017年,镇江大路通航小镇重点项目共计9个,总投资14亿元。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目前入住有中友光伏、东恒空港、东昇光伏、金门能源装备等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2017年特色小镇的重点项目有4个,总投资48.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个,投资额38.2亿元;基础配套设施类1个,投资额10亿元。盐城数梦小镇计划总投资过200亿元。南通海门足球小镇2017年计划投资13.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699亩。

(三)特色产业人才荟萃,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一是特色产业从业人员规模较大。2016年末,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期末全部从业人数6137人,入驻个体工商户132个,入驻创业团队45个,大学生创业者46人,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22人,科技创业者32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206人。苏州苏绣小镇围绕苏绣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街道总人口的67%以上。二是高端人才集聚。苏州苏绣小镇现有高级工艺美术师56名(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3名),中初级职称绣娘245名,14名省工艺美术大师, 8名省工艺美术名人。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建成后预计新增中高级人才1200人,吸纳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常州石墨烯小镇通过“龙城英才计划”招引了24个石墨烯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泰州医药双创小镇已汇聚国内外8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6家院士工作站、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户8家前沿医疗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5人。

(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16 年徐州沙集淘宝小镇网销额突破75 亿元,是2011 年的9.4 倍;物流营业额11 亿元,是2011 年的8 倍。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预计建成税收收入将达8亿元,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常州石墨烯小镇园区石墨烯领域申请专利已达到638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创造了石墨烯领域十个“全球第一”。泰州医药双创小镇开展技术合作的高校、研究院4个,实现专利拥有量109件,新产品产值4000万元,新产品研发经费支出80万元。二是特色产业社会效益凸显。2016 年末徐州沙集淘宝小镇从业人员3.5 万人,吸引外来人口1 万余人到沙集务工。当前,沙集镇农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从业工人工资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网商平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特色小镇建设溢出效应明显。

二、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挑战较多

目前,江苏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调研中也发现,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产城融合不足、建设运营主体不清、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和融资手段较为匮乏等问题,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应格外关注。

(一)产城融合不足

特色小镇是生活、工作在小镇“镇民”聚居、活动的空间,社区功能的开发必须针对小镇原住民以及工作在镇上的创新创业就业人才。调研结果显示,特色小镇中“生产与生活不融合,社区功能配套难”是功能融合中最大的难题,产城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江苏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由于小镇能级不够、产业集聚不足,造成小镇对人才的吸引能力有限,社区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基础不牢。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展区、居民社区都相对独立地分散在镇区,小镇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欠佳,尤其是多数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配套才刚刚起步,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打造,缺乏良好的商务、人居、教育环境配套,许多职工每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这种“潮汐式”交通往返现象正是孤岛式的产住分离的直观反映,也反映当前部分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产城融合明显不足。

(二)建设运营主体不清

根据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要求,特色小镇的运营要求以市场为主体,由一两个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为核心,围绕其优势产业开展相关产业链招商、公共配套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投资额大且成效显现快,对投资主体实力要求很高。一些小镇由于发展定位不当或产业相对特殊,不易在短时间内引进资质较深的市场主体,尽管意识到“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传统做法不适用特色小镇,但“政府招商”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大的改观。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主体不清,导致招商企业领域分散、项目细碎化现象严重、核心产业不突出等现象,造成实质上的运营主体缺失,管理运营受行政化倾向仍然比较大,背离了特色小镇建设初衷。

(三)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目前,扶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涉及到财政、金融、土地、项目等多个方面,政策主管部门来源于多个上级部门,难以形成政策集聚效应。同时,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主要是指导意见中纲领性政策,很多相关扶持政策没有进一步细化,导致扶持政策迟迟不能发挥作用,无法推动小镇建设。调研中部分特色小镇普遍反映,政策出自多门,协调性配套性不够,基层操作很难落地。如省里鼓励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基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土地用途、消防验收等制度性约束无法落地。同时,基层也反映,面对“四新经济”的兴起,政策支持对象有待转变,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政策设计,推进宜居宜业宜游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

(四)融资手段较为匮乏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并且许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或是民间资本难度较大。调研结果显示,受国家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镇级政府融资能力受到明显制约,加之镇级可提供担保的镇级资产少,各镇普遍缺乏融资能力,融资渠道也主要为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融资成本相对较大,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资金压力较大。此外,社会主体参与度不够高,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难以为继的现象,部分特色小镇缺少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或没有明确的新增投资,一些规划难以落地,影响了后续项目跟进。此外各地的投融资路数不多,大多数小镇建设的融资方式以“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传统模式为主,缺少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方式的创新突破。

三、精准施策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江苏加快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在产城融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深化改革、创新融资体制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打造出特色小镇的江苏样板。

(一)立足产城融合,打造以人为本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以产业主导的产城融合,发达的产业是基础,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做到产城融合。一是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做到产城融合、平衡发展。立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二是加快特色小镇社区功能建设,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将特色小镇打造成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和居民生活和创业的场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人本化三化驱动,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也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均要服从于人性化设计,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小镇。

(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协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这一全新经济形态是由政府提出并引导的,但如果仅靠政府力量,缺乏企业的积极性,创建特色小镇也会步履维艰。因此,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发挥引领角色的同时充分挖掘市场的力量,对政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是让企业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规划的特色小镇,既能保证前期资金的投入,也能推动健康持久的后续发展。如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为基础,打造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云栖小镇;农发集团利用农业优势做出花田小镇,以花海为主题,依托优美的山水资源、绿色生态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主打国际田园度假休闲养生旅游景区,取得很好成效。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启动和推动作用,设置好投资标准,规模标准,控制住投资的门槛和方向,构建服务型政府;同时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让特色小镇按照市场、产业、城镇发展规律有序成长,发挥出政府和市场的最大合力。

(三)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政策集聚效应

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依托深化改革,将特色小镇打造成改革的“试验田”。一是深化特色小镇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破解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小镇先试先行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将特色小镇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试验区。二是整合梳理现有扶持特色小镇建设的各类政策,重点对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已有政策的集聚效益。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尽快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小镇内外数据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办理改革,推广一窗受理、网上办理、代办服务、快递送达办理模式,让特色小镇成为“不见面审批”改革的样板。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努力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集聚海内外创客和投资的乐园。

(四)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血液,要加快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鼓励特色小镇在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基金、民间资本、银行信贷等方面创新,支持设立特色小镇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PPP融资支持基金等。将通过多元化融资产品及模式对省级特色小镇给予融资支持。省级层面组织特色小镇与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差别化投融资创新,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公私合营模式成为重要突破口,地方政府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资金的进入;在较高的行政层级上,如省一级或者地级市层面,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进入,承建和运营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

特色城市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强县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城市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城市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