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1 09:08:37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

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

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

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二是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一方面采取多项举措鼓励企业通过整合挖潜,利用老厂房翻建多层新厂房,同时通过有关税费优惠,鼓励企业腾出老厂房或空置厂房依法转让、出租给其他小型企业作生

产用房,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规划指标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三是在工业园区内推行标准厂房建设

通过规范标准厂房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与降低初创投产成本的“双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是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市政府出台了《铜陵市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方案》,对全市各类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工程进度缓慢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依法认定并分类汇总提出处理意见。

五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集约用地。

三、目前我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入园企业控制不严,投资强度不高

有一些企业在取得土地后,迟迟不动工建设、或将项目分成一期、二期、三期直至遥遥无期,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空闲,另一方面新的项目落地难,影响招商引资。

二是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外延轻挖潜

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公用设施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产业结构总体上偏低,缺少高、精、尖行业和同行业龙头规模企业。

三是“城中村”和“空心村”改造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还有一部分“城中村”需要改造完善。同时,因以往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错位现象,村庄宅基地中“空心村”现象仍较严重。

四是土地集约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仍需加大

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监管还不够到位,对闲置和各种违法用地查处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际效果。

四、促进我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

(一)增强节地意识,摸清可用地潜力

1、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充分认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推进城市建设与节约集约用地有机结合起来。

2、开展建设用地潜力调查。对全市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和具有建设用地挖掘潜力的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摸清家底特别是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

3、制定和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的战略规划。重点搞好节约集约用地 “五大战略”规划(农村宅基地整合规划、采矿塌陷地综合利用规划、沿江滩涂合理开发规划、城市建成区土地高效利用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二)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行为

1、落实净地交易制度,严肃政府交地承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采取“净地交付,定价回购用于安置”出让方式的,县、区政府出具交地承诺,市政府将把拆迁承诺完成情况纳入督查范围。

2、加强土地供后管理,加大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后的监管工作。对进展缓慢,不能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实施开发的,要做好督促和指导工作;对确实无力开发的,及时收回用地,重新出让。

(三)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要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探索“带详规出让土地”或“带详规竞买土地”的土地供应新模式,鼓励城市向空中和地下发展。

2、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强度。从严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探索建立工业项目投资与用地面积的核减约束制度,投资强度达不到承诺值的,投资方必须承担违约责任。鼓励工业项目建设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缩短流程,节约使用土地;鼓励用地单位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厂房再建设。

3、适当提高工业用地供应门槛。对投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的一般产业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各开发园区应当根据自身园区投资与发展的需要,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以“租赁、自购”的方式接纳小型投资。

4、建立大型企业用地的“有限预留”机制。对工业项目分期建设的,可以分期供地,有限预留,在承诺的开发期限内未完成前期开发投产的,政府为其预留的土地可以规划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四)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利用

1、继续推进征迁安置房建设。对农民选择进入高层住宅享受安置的,适当给予优惠。

2、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加快中心村建设,有序实施村庄迁建合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撤并后乡、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农村现有建设用地利用率。

推荐第2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府:

根据县政府要求,我局在国资办及相关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抽调出专门人员,对**老三线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更快发展我县的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前我县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当务之急是向节约集约用地方向转变,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我县**老三线厂位于孙村乡境内,始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分别有延安电子厂、工农厂、险峰厂、立新厂、卫东厂等组成,做为上海的后方基地,主要生产工业电子产品,总用地面积约:521.6亩。三线厂于85年左右陆续撤走后,所有的厂区土地及厂房、设备等都交于地方政府管理和使用。

二、现状利用情况

为便于老三线厂资产的利用与管理,县政府于1986年后陆续将其分别交给旌阳镇、庙首镇、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等乡镇代管,各乡镇为使其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分别组织和引进了部分企业入驻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原延安电子原件厂总用地面积79.05亩,现由皖星电子电器厂、富阳电子元件厂、康强公司三家企业使用:

1.皖星电子电器厂位于原延安电子原件厂西半部,用地面积约35亩,土地及厂房是通过转让方式取得。但土地利用方式粗放,部分厂房仍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

2.富阳电子元件厂位于原延安电子原件厂北半部,用地面积约20亩,土地及厂房是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利用率不高;

3.康强公司位于原延安电子原件厂南半部,用地面积约24亩,土地及厂房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也未能充分利用;

(二)原工农厂总用地面积107.1亩,现由华龙麻业公司、新星电镀厂、庙首林场木材加工厂、锰钢厂、大理石厂、羊毛衫厂租赁使用:

1.原工农厂东半部由华龙麻业公司作为麻条车使用,用地面积约25亩,土地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已基本得到充分利用;

2.新星电镀厂位于原工农厂北半部,用地面积约10亩,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利用不充分;

3.原工农厂北半部由庙首林场租赁,作为木材加工厂使用,用地面积约15亩,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未能充分利用;

4.锰钢厂位于原工农厂西半部,用地面积约20亩,土地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但租赁期已满,处于闲置状态;

5.原工农厂体育场由大理石厂使用,作为堆场和加工车间,用地面积约10亩,土地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利用率不高;

6.羊毛衫厂位于原工农厂西半部,用地面积约27亩,土地使用权也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部分厂房处于半闲置状态。

(三)原险峰厂总用地面积122.1亩,现由黄山电机厂、电机冲压厂、槽槭厂使用:

1.黄山电机厂位于原险峰厂南半部,用地面积37亩,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利用不充分,部分厂房处于闲置状态;

2.电机冲压厂位于原险峰厂北半部,用地面积约15亩,土地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利用不充分;

3.槽槭厂位于原险峰厂北半部,用地面积约10亩,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未能充分利用;

4.原险峰厂生活区和部分厂房用地面积尚有约60亩土地未予利用,处于闲置状态。

(四)原立新厂总用地面积113.4亩,现由安徽省华龙麻业公司使用,用地面积113.4亩,土地资产是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基本得到合理利用。

(五)原卫东厂现由上海申亚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旌德多芬养生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使用,总用地面积约100亩:

1.原厂区部分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已引进上海申亚实业有限公司入驻,用地面积62.7亩,土地资产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土地尚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少部分厂房处于闲置状态;

2.原生活区部分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徽省旌德多芬养生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入驻,用地面积37.09亩,土

地资产通过转让方式取得,拟利用原有土地、房屋发展度假旅游服务。

三、土地利用建议

近两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我县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且今后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因此,我们在土地利用上,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辟新的建设平台,另一方面更要正确引导企业利用原有存量闲置土地,整合、提高土地使用率,以补充我县经济建设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经调研**老三线厂整体利用率不高,目前仅有50%左右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其余土地低效利用,甚至未加利用。如原延安原件电子厂、原工农厂、原险峰厂等多数厂房仅以租赁方式使用,甚至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土地利用率十分为低下,而采取租赁方式使用的,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对老三线厂土地加以整合,以期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1、对皖星电子电器厂等一批已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按照国家对工业企业行业投资强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以调整、置换等形式,引导其他企业注资入股或开发新产品、新产业,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对采取租赁方式取得临时用地企业的(如新星电镀厂等),而且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租赁期限已到或已近期限,由于企业以租赁方式用地,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和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因此建议,通过行政等手段,督促其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或者予以搬迁腾退所用土地,用于引进新企业,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3、对一些闲置未利用的厂区土地,建议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县土地资源状况,加以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根本上转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节约集约的用地新机制,以促进我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以上建议,仅供政府决策参考。

推荐第3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裕安区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分析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区于2013年12月部署开展了统一时点变更调查工作,形成了全区统一时点变更调查最终数据成果。现将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分析如下:

一、本年度各主要地类变化情况

裕安区本年度耕地减少面积130.92公顷,园地减少面积2.78公顷,林地减少面积133.77公顷,草地减少面积13.11公顷,城镇村工矿用地减少116.0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减少5.8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减少面积67.46公顷,其他土地减少2.9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面积87.6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77.00公顷,其他土地增加面积30.40公顷。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2013年初全区耕地面积85538.94公顷。年内减少耕地

1面积130.92公顷,年内增加耕地面积277.90公顷,两者相抵净增加耕地面积146.98公顷。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本年度耕地减少130.92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用67.78公顷,占51.77%,交通运输用地占用51.53公顷,占39.36%。其他占用耕地11.61公顷,占8.87%。

⑴建设占用耕地状况

全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为119.31公顷,其中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43.86公顷;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占用0公顷;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75.45公顷。

⑵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状况

本年度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1.61公顷。

⑶生态退耕状况

本年度没有生态退耕占用耕地情况。

⑷可调整地类状况

本年度没有可调整地类面积。

⑸灾毁耕地状况

本年度没有因发生灾毁减少耕地状况。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⑴补充耕地情况

全区新增耕地277.90公顷,是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补充耕地。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等资金

进行复垦,没有农民自发开垦和社会其他资金补充耕地情况

⑵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情况

本年度没有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状况。

⑶其他增加耕地原因

本年度没有其他增加耕地情况。

3、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情况分析

⑴耕地总量平衡状况

全区2013年初耕地面积85538.94公顷,2013年末耕地总面积85685.92公顷,年内净增加146.98公顷。

⑵占补平衡状况

今年全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19.31公顷。本年度通过土地整治、增减挂钩补充耕地277.90公顷,两比净新增耕地158.59公顷,

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和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耕地补充难度有所增加。我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南部丘陵山区起伏较大,宜开发为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较少,村民对土地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加之财力有限,新垦耕地质量不高。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59.48公顷,其中城市用地

19.49公顷,建制镇用地49.81公顷,村庄用地17.87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26公顷,铁路用地18.96公顷,公路用地53.09公顷。

⑵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全区没有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情况。 ⑶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全区建设占用总面积452.0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88.81公顷。其中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总面积53.7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3.86公顷;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占地总面积1.0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0公顷;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总面积104.7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5.45公顷;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总面积292.5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69.5公顷。各类用地符合年度计划安排。

四、检查抽查情况

为确保我区本年度数据准确,我区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年度数据、资料、监测图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审核和严格把关,全区监测图斑453个,监测面积6516亩。涉及正射影像图幅77幅,全部进行了100%的点、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乡镇遥感监测图斑和变更上图图斑上图线划准确,地类、权属和用地类型调查清楚,资料齐全,定性准确,内外业一致。由于我区遥感监测卫片分辨率较低,部分存在调绘线划略有偏移,记录、标注不完整,个别地类有差

异现象。用地报批文件、验收资料收集齐全、对应准确。

五、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要切实提高系统上下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意义的认识,加强对《土地调查条例》的学习,培训好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好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确保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成果质量。

2、上报专业技术单位要及时准确提供高分辨率的图件资料,确保基层调查工作定性准确、调查清楚、质量成果过硬。

3、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对违法违规情况要切实加大查处力度,不断提高合理用地、依法用地的意识。

裕安区国土资源局

2014年7月28日

推荐第4篇:县政府土地利用论证报告

洞口县人民政府

关于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用地土地

开发利用论证报告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用地 承办单位:洞口县土地储备中心 主管单位:洞口县人民政府

(二)论证范围及依据

1、论证范围

为了落实县委、县政府2010年-2012年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提高城市品质,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战备方针,对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用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经济效益的可靠性,用地需求及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论证。

2、论证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⑵•洞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⑶•洞口县土地利用规模控制规划‣; ⑷•洞口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拟开发土地概况

(一)区位条件

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建设用地位于洞口大道以北、文昌北路以东、新村北路以西、德民路以南及以北的部分集体土地。行政区域属洞口镇竹山村、平栋村,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二)面积、地类及权属

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拟开发用地面积为24.1329公顷,属集体土地。农用地转用23.4941公顷,其中耕地5.3289公顷,林地18.1652公顷,建设用地0.6274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0.0279公顷,工矿用地0.4971公顷,特殊用地0.1024公顷,农村公路0.0114公顷)。四至清楚,地类面积准确,权属无争议。

三、城市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思想,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建设用地符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圈内”土地。

(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洞口县2010年第一批次建设用地符合我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洞口大道以北详细控制规划。

四、规划用途及拟供地情况

本批次建设用地规划作为城市道路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市政广场用地、公共停车用地、商住用地、绿化用地

及其它用地。属洞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内”用地,总用地面积为24.1329公顷。其中:行政办公用地面积6.609公顷;市政广场用地面积2.2841公顷;商居用地面积5.6664公顷;绿化用地面积3.8275公顷;道路用地面积4.4075公顷;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1.0328公顷,其它用地0.3056公顷。本着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供地政策以“招拍挂”方式和行政划拨方式出让供地。

五、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一批次建设用地项目总用地24.1329公顷,拟使用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23.4941公顷,其中耕地5.3289公顷。

六、土地开发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批次用地土地开发利用总投资约8965.77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费6234.56万元,征收土地费用1291.216万元,土地报批费144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用地报批和征地补偿等费用资金筹措方式,一是多年来土地收益储备金7000万元;二是银行贷款2000万元。

七、组织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相关规定,第一

批次用地向省国土资源厅报批,批准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拟定征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规划管理,征地拆迁、用地管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八、征地补偿安置

该批次建设用地涉及征用洞口镇竹山村、平栋村的集体土地共24.1329公顷。征地补偿费用标准严格按湘政发„2009‟43号、市政发„2008‟16号文件执行。征地总费用1291万元,征地费用综合标准54万元/公顷。被征地农民安置的主要形式为货币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等。

九、项目可行性分析

该地块位于县城北部,涵盖洞口镇竹山村、平栋村,属于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该地块规划用途为行政办公用地、商居用地、停车场、市政广场、道路用地等综合性用地,东接新村路,西接文昌北路,南邻洞口大道,交通十分便利。征地范围内有耕地5.3289公顷,林地18.1652公顷,工矿居民点0.6388公顷。从总体上看该征地区域内拆迁费用少,难度小,有利于储备土地,加上区位优势明显,土地升值空间大,极具开发潜力。

二○一○年四月七日

推荐第5篇: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海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集镇部分)美兰区集镇地籍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编 写 者:

编写时间:

审 核 者:

审核时间:年月年月

1日 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美兰区集镇街坊分布 ..................3 3.土地利用状况 ..........................4 4.调查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集镇部分)美兰区集镇地籍调

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1.项目概况

1.1任务目的和来源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海口市集镇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地权属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海口市集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实现海口市集镇土地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受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委托,由我院于2011年5月前完成海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集镇部分)美兰区集镇地籍调查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籍测绘及调查工作的测绘任务。

1.2测区地理范围

海口市美兰区集镇调查范围为美兰区灵山镇灵山居委会、美兰机场;演丰镇演丰墟、曲口墟、塔市;桂林洋农场、桂林洋大学城、海口经济学院;三江镇三江居委会、三江农场;大致坡镇、咸来墟。

海文高速公路、S201省道联接美兰区各镇,交通便利。 测区位于海口市东部,南渡江东岸。

2.美兰区集镇街坊分布

3.土地利用状况

美兰区集镇用地总面积为29692022.10平方米。下表为城镇土地调查土地利用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4.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地籍调查共涉及四个镇,16个街坊;总调查宗地数7231宗,其分布见下表:

6

推荐第6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XX县2011年度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XX县国土资源局 二O一二年一月

XX县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从2011年11月23日开始至2012年1月5日结束,历时六周。基本上查清XX县2011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耕地增减情况、建设用地增减情况,同时依据外业调查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二次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了更新。

本次变更调查工作由地籍科牵头,地类确认由县局监察大队负责,规划科、耕保科负责基本农田上图。由各科室联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经过了以上各科室集体会审确定完成的。

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完成,是保持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调查成果为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的具体要求。

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地类变化情况

经调查,至2011年12月31日止,XX县2011年度土地总面积为260635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81281.3公顷,园地面积为4069.8公顷,林地面积为58991.85公顷,草地面积为5213.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606.6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0332.1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31132.95公顷,其他土地30722.4公顷。

从地类变化情况看,耕地减少891.75公顷,增加1084.95公顷,净增加193.2公顷;园地净减少15公顷;林地减少93.15公顷,增加3.45公顷,净减少89.7公顷;草地净减少21.4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减少158.55公顷,增加1424.4公顷,净增加1265.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减少45.9公顷,增加48.3公顷,净增加2.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减少1488.6公顷,增加0.15公顷,净减少1488.45公顷,其他土地减少51.75公顷,增加204.9公顷,净增加153.15公顷。从以上地类变化分析,耕地总量呈递增趋势,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状况,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748.8公顷,占用土地全部为建设预留地及一般农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的面积为696.3公顷,本年度未批先建的面积为52.5公顷。以上建设占用耕地当中,属合法用地分别为省、市、县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直属山水水泥项目、润峰科技项目等。属违法用地的大部分为部分小型镇、村办企业、农村居民点占用。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状况。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变为畜禽饲养地108.9公顷,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争取增加纯收入,应大力扶持,科学引导。

(3)农村道路占用部分耕地的状况。为改善农村居民出行困难的状况,按照国家村村通公路的要求,经我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充分考虑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我县今年建设了部分农村道路,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难的状况,完全符合国家“三农”政策。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今年耕地增加来源主要是塌陷地复垦、整治挖潜项目复垦旧村址及一些农民自主整理、复垦增加耕地。XX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比较好,目

前全县还有部分未利用地等可整理、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如一部分土地复垦、开发项目已竣工验收。因此耕地的保有量有很大的提高。

3、园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园地今年净减少15公顷,主要是农村道路建设及设施用地占用。

4、林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林地今年净减少93.15公顷,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设施农用地占用。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一)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分析

我县本年度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1266.3公顷,其中建制镇增加421.95公顷,村庄增加843.75公顷(包含厂矿企业),采矿用地0.6公顷。

从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来看,合法新增建设用地814.8公顷。 违法新增建设用地面积815.7公顷,主要是一些小型镇村办企业为了发展未批先建。

(二)建设用地变为其它地类的分析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我县今年共减少耕地891.75公顷,其中合法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696.3公顷。违法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52.5公顷,但是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084.95公顷,净增加193.2公顷。因此,对今年需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我县根据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实行“占一补一”的用地原则。建设占用耕地的一律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

求数量及质量的平衡,从而基本保证我县耕地的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至我县耕地保有量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有量的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

1、本次遥感监测图斑中有24个图斑虽在我县工作界线内,但行政界线及权属不属于我县,属于我县境外图斑,因各个图斑的情况不同,内业数据变更也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遥感监测图斑中的63#、72#、84#图斑21.4公顷,虽然在我县工作界线内,但行政区域及权属为江苏省沛县;298号图斑至316号图斑共19个图斑256公顷, 权属为江苏省铜山县;201号图斑11.2公顷权属为济宁市任城区;216号图斑3.9公顷,权属为枣庄市薛城区。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县无法进行外业核查,只能从影像图上判别,影像图上有明显建筑物的我们内业数据进行变更,没有明显建筑物,我们因无法识别,没有进行内业数据变更。

2、农村居民建房不愿在老宅基地上改建,而是从新选择宅基地,原宅基地又不整理,且受政策的影响,对农村村民建房的限制大幅下降,掀起了新的农村宅基地改建、扩建热 ,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利用率下降。

3、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先用后批或用不批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土地管理法的权威,阻碍了土地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

五、措施与建议

1、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严格实行用途管理制度,落实拆除零星村,建设中心村的规划修编指导原则,使“退基还耕”的措施落实到位。

2、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土地执法手段,改革土地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根本上杜绝土地重大违法案件的发生。

3、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盘活存量,改善低数,使项目建设尽量少占耕地,甚至不占耕地。

4、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在城乡建设用地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加大耕地保有量。

5、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认真落实贯彻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环境”的要求,使基本农田的保有量稳中有升。

6、建议省市对我县的工作界线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县国土资源局 二O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推荐第7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 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

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 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 走错路

3) 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 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 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 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 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 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

3 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周口店处于太行山余脉大房山东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石灰岩丘陵、岗地,最高点猫耳山海拔1307米。东部为山麓平原,最低海拔44.6米。长沟峪沟、周口店河与瓦井河、挟括河自西北而东南流贯境内。气候属山前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有山地棕壤、褐土、粗骨性淋溶褐土等。黄院、龙宝峪等地方分布小片橡树、栎树等,余多丛灌木。西北部丘陵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 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 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

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4 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 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过程中,管理很合理。无建议。

推荐第8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2011年度土地利用

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及省市国土部门的相关要求,我们以2010年曹妃甸工业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果为基础,结合各园区指挥部、相关部门对工业区已开工建设项目用海、用地情况及204个遥感监测图斑通过外业实地调查、前期数据整理、调查地图编制等方式,初步完成了MAPGIS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变更汇总准备工作。现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一、曹妃甸工业区土地管理情况及利用现状

(一)基本情况。根据《唐山港总体规划》及《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曹妃甸工业区西起双龙河嘴东口东至青龙河口,规划管理辖区近38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陆域面积约3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70平方公里。规划形成陆域范围内原有收回南盐国有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滦南、唐海未利用地约3平方公里,其余约287平方公里为海域使用管理范畴,需填海形成。按“国海发[2008]29号”文件精神,目前已填海形成陆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二)土地利用现状。曹妃甸工业区近期和中期用海规划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规划用海面积292平方公里,填海面积203.19平方公里,同时整个工业区已纳入唐山市2006-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截止2011年底,存量建设用地部分办理供地手续5.83平方公里,剩余全部纳入政府储备进行土地整理。未利用地部分仍未开发利用。填海形成的土地部分取得相关批复手续的面积为

74.91平方公里。

二、曹妃甸工业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一)2011年度土地变更依据及规模。按照《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规定,我们对2011年度下发的204个图斑及属性信息进行了逐一核实、测量,并进行内业量算。对唐海县行政县域范围内的11个图斑及监测图斑外的6个已实地发生变化的项目用地进行了变更,变更面积为350.34公顷;对滦南县行政县域范围内的153个图斑及监测图斑外的18个已实地发生变化的项目用地进行了变更,变更面积为2135.29公顷,合计2011年度曹妃甸工业区土地变更总面积为2485.63公顷。

(二)变化情况分析

曹妃甸工业区土地现状没有农用地及耕地,此次图斑占地不存在占用农用地及耕地,项目建设中占用一是存量建设用地,二是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的近、中期用海规划范围内的海域。不进行变更的图斑有40个,面积为61公顷,其中土地整治施工图斑有4个,面积为37公顷;临时建筑图斑有27个,面积为18公顷;临时堆场1个,面积为4公顷;简易工棚、活动板房图斑有8个,面积为2公顷,均不占用农用地及耕地。

特此报告。

唐山市国土资源(海洋)局曹妃甸工业区分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五日

推荐第9篇:农村土地利用实习报告[版]

篇1: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

(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

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2.1.4师生自备的物品

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

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

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2.4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

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臵等。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位臵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臵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

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

农村道路(104):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浅白色条带,多处于村庄周围或耕地之间。

建制镇(202):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各种建设和交通的集合体,房屋密集排列规则,交通发达,有高大建筑,规模比较大。

村庄(203):指镇以下的居民点。影像轮廓不规则,内部呈现密集排列的小方块,一般有多条道路与村相连,规模较小。

才矿用地(204):一般呈现方形、长方形等,可以区分出厂房和烟囱,多靠近大的道路。

公路用地(102):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条带状,两边可以看到护路林。

水库水面(113):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面积。黑色均匀,一侧有明显大坝。

裸地(127):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河流水面(11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条带状,黑色。

内陆滩涂(116):河流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河流两侧,呈品红色。 3.外业调绘

3.1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2倍。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3.2野外调绘 3.2.1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直接进行矢量化)。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得地、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利用dom或经过室内预判后打印出来的纸质影像图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 篇2: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地整治、整理规划进行直观认识和掌握,认识水土流失地的整治规划措施方法;通过实例上机学习直线模型预测法、线性规划法、模糊聚类法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与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与旧版标准(gbj137-90)对比学习;以某城镇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等;以具体城镇为例,掌握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大纲内容。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参观并实际操作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型模拟沙盘,了解土地整治规划及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实验室沙盘来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房塌流域。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砾岩侵蚀、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是黄土高原水流失最严重的侵蚀类型区。通过观看沙盘内模拟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所采取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统计调查。

从总体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峁是外形呈穹隆状或馒头状的一种孤立的黄土丘陵。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梁,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梁,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黄土塬、墚、峁之间的关系基本代表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演化过程。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同时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形成山沟。

在沟头、沟股设立防护林、修梯田,达到固土防沙的作用。 修筑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修建淤地坝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同时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

修建灌溉渠,水库建成后在土壤裸露处等处,种植经济林,如苹果林,既能保护土壤,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修建跌水设施,使上游渠道或水域的水安全地自由跌落入下游渠道或水域的落差建筑物。用于调整引水渠道的底坡,克服过大的地面高差而引起的大量挖方或填方,以保证渠道的泄洪、排水和退水。

设置沉砂池,使泥沙等颗粒物去除避免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修建截水沟、水平沟,用于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和坡面径流泥沙。 使用节水灌溉的灌溉措施,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

(二)直线回归预测法与模糊聚类法学习

1.以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为例,对该地区用直线模型预测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并预测20

10、2000年耕地面积。

图1,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耕地面积

标准误差 rmse=27.94 根据上述模型预测可知,r2=0.7587,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高度显著的。在30个样本中,除1950、1951年误差超过10%以外,其余各年均在±10%以下;21年的误差均在±5%以下,占70%;最近5年更加减小。充分说明应用y=-1.0827x+113.29模型对该县的耕地进行预测可达满意的结果。

预测耕地面积:

s2000=-1.0827*51+113.29=58.0723万亩 s2010=-1.0827*61+113.29=47.2453万亩

1950年建国初期,国内局势渐稳,从战争转为发展,农民重拾农具恢复荒废农田耕作,所以在

3、4年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3年自然灾害到来,受制于自然灾害,耕地面积骤减。之后又是文化大革命,忙于阶级斗争,耕地面积再减。直至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耕地面积趋于稳定。改革开放后,为了国家发展,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再减。

所以,为了改变耕地不断减少的局面,国家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旨在遏止耕地减少的速度,但随着“十二五”加快城镇化的发展,离18亿亩的警戒线岌岌可危,保护耕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江苏如东县2000年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例,对如东县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模糊综合聚类分析评价。

表1,江苏如东县土地利用类型无量纲化表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p1- p8) 地区 掘港区 掘东区 苴镇区 丰利区 拼茶区 双甸区 岔河区 马塘区 垦区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p9- p11)

土地利用效果 (p12- p15)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1.00 0.91 0.19 0.07 0.00 1.00 0.60 0.72 1.00 0.31 1.00 0.55 0.89 1.00 1.00 1.00 1.00 0.25 0.10 0.00 0.61 0.53 0.70 0.81 0.42 0.47 0.55 0.68 0.78 0.54 1.00 0.86 1.00 0.12 0.00 0.65 0.57 0.76 0.66 0.45 0.64 0.90 0.81 0.71 0.49 1.00 0.79 0.45 0.12 0.00 0.82 1.00 0.95 0.89 0.31 0.51 0.90 0.88 0.73 0.50 1.00 0.87 0.56 0.17 0.00 0.90 0.61 0.72 0.88 0.34 0.40 0.78 0.95 0.70 0.47 1.00 0.90 0.40 0.03 0.00 0.90 0.69 0.70 0.79 0.39 0.38 0.75 0.85 0.67 0.43 1.00 0.92 0.35 0.04 0.00 0.82 0.65 0.71 0.71 0.45 0.47 1.00 1.00 0.43 0.64 1.00 0.93 0.42 0.02 0.00 0.88 0.70 0.63 0.68 0.47 0.60 0.94 0.99 0.97 0.72 0.98 0.75 0.47 1.00 1.00 0.72 0.32 1.00 0.26 1.00 0.54 0.48 0.47 0.53 0.26 利用无量纲化方法中的极值化方法,将每一系列中的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的最大值,标准化后使各变量的最大取值为1。采用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数据无量纲化是通过变量取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转换为介于某一特定范围的数据,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改变变量在分析中的权重来解决不同度量的问题。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率p1,各地区相差不多,只有垦区稍小;垦殖指数p2,耕地开发利用程度掘东区最高,垦区最小;园地指pp3,园地开发利用程度苴镇区最高,掘港区最小;林地指数p4,林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其次分别为双甸区、岔河区、掘港区都小于0.1;牧草地指数p5,牧草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其余各区都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开发利用程度掘港区最高,掘东区最小,并与苴镇区相差不大;交通用地指数p7,交通用地开发利用程度丰利区最高,垦区最小;水域指数p8,水域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

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上看。人口密度p9,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人均耕地p10,垦区最大,掘港区和掘港区最小,与拼茶区相差不大;人口城镇化水平p11,掘港区最大,岔河区最小。

从土地利用效果上看。人均粮食p12,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粮食单产p13,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掘港区最大,并与马塘区相差不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

将无量纲化后的数据代入sp软件,通过软件运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总方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模糊聚类分析评价,并计算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p1 p2 p3 p4 p5 p6 p7 0.637 0.000 p8 -0.716 -0.889 0.161 0.755 0.706 -0.262 -0.045 1.000 -0.490 0.556 p9 0.849 0.474 -0.307 -0.817 -0.854 0.484 0.615 -0.490 1.000 -0.95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 p10 -0.953 -0.495 0.115 0.923 0.957 -0.395 p11 0.043 0.007 -0.145 p12 0.545 0.061 0.402 p13 0.818 0.390 p14 0.395 0.325 p15 0.547 0.506 correlation p1 1.000 0.644 -0.026 -0.989 -1.000 0.272 p2 0.644 1.000 -0.393 -0.689 -0.639 -0.001 0.101 1.000 0.987 0.029 0.987 1.000 p3 -0.026 -0.393 1.000 p4 -0.989 -0.689 0.101 p5 -1.000 -0.639 0.029 p7 0.637 p9 0.849 p11 0.043 p12 0.545 p13 0.818 p14 0.395 p15 0.547 -0.391 -0.058 -0.306 -0.634 -0.265 -0.645 0.343 1.000 -0.046 -0.200 -0.446 -0.058 -0.550 -0.828 -0.404 -0.589 -0.034 -0.542 -0.813 -0.395 -0.539 0.326 0.113 0.630 0.603 0.653 0.351 0.216 0.555 0.230 p6 -0.391 -0.306 -0.265 1.000 0.000 -0.058 -0.645 0.755 0.706 0.343 -0.711 0.556 -0.958 1.000 -0.105 p8 -0.716 -0.889 0.161 0.474 -0.262 0.484 0.615 -0.058 -0.614 -0.401 -0.54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 -0.307 -0.854 0.923 0.957 p10 0.115 0.007 0.325 0.506 -0.395 0.326 0.113 0.603 0.351 0.555 -0.105 -0.781 -0.437 -0.555 1.000 -0.285 0.272 -0.001 -0.634 -0.111 -0.045 -0.260 -0.817 -0.953 -0.495 0.061 0.390 -0.711 -0.419 1.000 0.744 -0.160 0.068 0.054 0.744 1.000 0.259 0.582 0.618 -0.160 0.259 1.000 0.659 0.748 0.068 0.582 0.659 1.000 -0.145 -0.058 -0.034 0.402 -0.550 -0.542 -0.111 -0.058 0.630 0.653 0.216 0.230 -0.260 -0.614 -0.401 -0.548 -0.419 -0.285 -0.781 -0.437 -0.555 0.054 0.618 0.748 -0.046 -0.828 -0.813 -0.200 -0.404 -0.395 -0.446 -0.589 -0.539 a determinant = 0.000 b this matrix is not positive definite 相关系数矩阵也叫相关矩阵,是由矩阵各列间的相关系数构成的。也就是说,相关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原矩阵第i行和第j列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至1,一般其值大于0.6,可以认为显著相关了;若相关系数是负的,表明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外一个变量总体上变小。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p1和p

2、p

7、p

9、p13显著正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随;和p

4、p

5、p

8、p10显著负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 p2和p1显著正相关;和p

4、p

5、p8显著负相关,与p8相关性最高。p3没有显著相关。

p4和p

5、p

8、p10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 p5和p

4、p

8、p10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 p6和p13显著正相关。

p7和p

1、p

9、p

12、p13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 p8和p

4、p5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13显著负相关,与p2相关性最高。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p9和p

1、p

7、p

13、p15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 p10和p

4、p5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

1、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

p11和p

14、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土地利用效果:

p12和p

7、p13显著正相关,与p13相关性最高。

p13和p

1、p

6、p

7、p

9、p12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

8、p10显著负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

p14和p

11、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

p15和p

9、p

11、p14显著正相关,与p11相关性最高。

(注:土地利用率p1;垦殖指数p2;园地指数p3;林地指数p4;牧草地指数p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交通用地指数p7;水域指数p8;人口密度p9;人均耕地p10;人口城镇化水平p11;人均粮食p12;粮食单产p13;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

表3,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0.873946 0.435023 0.364635 0.054943 5.92e-16 2.39e-16 1.08e-16 1.6e-17 -1.4e-16 -2.7e-16 -4e-16 % of cumulative %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5.826307 2.900156 2.430903 0.366289 3.95e-15 1.59e-15 7.2e-16 1.06e-16 -9.2e-16 -1.8e-15 -2.7e-15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94.30265 97.20281 99.6337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 of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cumulative %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使用总方差的列表,对如东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土地利用效果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当% of variance(方差)之和大于70,即可形成主成分,同时使用该组分,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形成提供依据、及为计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数据。 篇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 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 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 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 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 走错路

3) 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 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 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 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 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 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

3 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 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 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 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 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4 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 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过程中,管理很合理。无建议。

篇4: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张侠

目录

一、基础数据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人口预测 ...................................................................................................................1 (二) 城市化水平预测 .......................................................................................................3 (三) 农作物单产预测 .......................................................................................................4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 ...............................................................................................................5 (一) 粮食需求量预测 .......................................................................................................5 (二) 耕地需求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一 基础数据预测

1 人口预测

1978年到2010年河北省人口数据如下表: 表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人口预测

总人口

年份 (万人)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978 1979 5057 5105 5168 5256 5356 5420 5487 5548 5627 5710 5795 5881 6159 6220 6275 6334 6388 6437 6484 6525 6569 6614 6674 6699 6735 6769 6809 6851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5057 510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 5627 2011 5710 2012 5795 2013 5881 2014 6159 2015 6220 2016 6275 2017 6334 2018 6388 2019 6437 2020 6484 2011 6525 2012 6569 2013 6614 2014 6674 2015 6699 2016 6735 2017 6769 2018 6809 2019 6851 2020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7330.558 7396.336 7462.114 7527.892 7593.67 7659.448 7725.226 7791.004 7856.782 7922.56 6995.27 7019.488 7041.337 7060.816 7077.927 7092.668 7105.04 7115.042 7122.676 7127.94 1980 5168 1981 5256 1982 5356 1983 5420 1984 5487 1985 5548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人口数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如 下表,预测结果如上表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河北省2011—2020年的人口如表3:

2 城市化水平

2000、2005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市化率数据如表4 城镇人

总人口口(万

年份( 万) 人) 城市化率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6674 6851 6898 6943 6889 2 1741 0.260863051 2582 0.376879288 2638 0.38242969 2795 0.402563733 2928 0.425025403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7034 7194 0.3856 0.4042 0.4228 0.4414 0.46 0.4786 0.4972 0.5158 0.5344 3077 0.437446688 3186 0.442869058 0.456203903 0.46519775 0.472731343 0.478804681 0.483417766 0.486570596 0.488263172 0.488495494 0.487267562 2020 0.553 0.484579375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城市化率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

,结果如下图,数据如上表的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结果赋予权重,多项式法权重为0.4,线性法权重为0.6,城市化率预测结果如表6:

3 农作物单产

在此,只对粮食作物单产进行预测,粮食单产通过搜集资料如下表:

年份 粮食单产(kg/hm) 年份 粮食单产(kg/hm) 1978 2123.0 2011 4800.5426 1980 2033.5 2012 4877.4885 3 篇5: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姓 名:_ 何帆 _______________ 学

号: 20100273 学

院: 林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

论文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任课老师:

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章 实习准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联系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联系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联系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联系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13.06.24——2013.07.03,其中外业三天,内业七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三、实习过程内容与安排

1、外业工作

(1)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地类调查,查清区内各行政区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的面积。

(2)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的建议。

2、内业工作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产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完成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第二章 实习过程

一、宁乡县背景介绍

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湖南“五区一廊”金三角地带,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之要冲,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处于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武陵源、洞庭湖三大旅游圈连接地带,东连古城长沙,西屏张家界国

家森林公园,南接韶山名人故里,北望浩淼八百里洞庭。交通发达,县城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石长铁 路、长常高速公路、319国道横贯东西,洛湛铁路连通南北,s20

6、s20

8、s209和s311四条省道贯穿县境,金洲大道、枫林西路直通省会长沙市,构成了宁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湖南省内唯一与五个地级市市区相邻的县。宁乡距长沙市中心36公里,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之要冲,沟通湘西北的咽喉要地,两个小时车程可以辐射湘鄂赣11个地级市4000万人口。宁乡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二、宁乡县土地利用现状

1、六组汇总情况展示

(1) 现状图示,利用arcgis 软件对各小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汇总并通过不同的字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地类名称、地类编号、临时图斑号、权属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和线状地物的名称、长度、宽度、面积或者零星地类的名称、符号、权属、和面积,除此之外在备注字段栏对一些建筑物、路段、地物地类进行简单的标记,便于后期内业的资料统计和汇总。对各个小斑进行属性修改标记之后,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各个地类的面积汇总,同时对临时图斑号进行整体性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重新编号。最后,在符号系统中选择唯一值——即地类名称,添加所有值后,得到如下所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 (2) 面积及比例分布

在arcgis软件中,打开土地利用数据库,添加后通过属性表中的汇总将面积字段导出到excl表中,得到下面的表。(表1) 表1 面积及比例分布

(3)饼状图分析

打开上图导出的excl表后,在插入栏中选择图标,然后选择不同的样式图例,作出如下的饼状分析图,可以直接、一目了然的将个地类所占比例分析出来。便于后期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图2)

图2 饼状图分析

2、小组内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汇总分析 (1)小组区域现状图

同样,利用arcgis 软件对小组内各个成员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整理,编号,登记,修理,讨论等过程得到小组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然后同理导出下面小组图。(附图2) ( 2)面积汇总

添加小组土地利用数据库后,打开属性表后,在编辑状态下可以对面积一栏进行汇总计算,得到下面图例。(图4) 图 4 面积汇总情况

(3)面积分布

excl表对各个地类名称的面积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表2)。 积分布

(4) 饼状图比例分析 同理得到如下(图5)。

同样可以通过表2 小组地类面

推荐第10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简介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

1 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2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详细介绍 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三章的规定,我国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省、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

3 圈内: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大多数建设项目必须使用圈内土地。

圈外: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军事项目可以使用圈外土地。

审批权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①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②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③浙江省省级及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④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1.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2.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实。

4 3.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4.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5.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到位。

6.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7.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8.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9.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局部修改

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B、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C、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D、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需作调整的;E、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的;F、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

5 G、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H、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规划组成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6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即三个效益的统一。

2)具体目标

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任务

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组要依据。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7 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不同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市以下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国务院批准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项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即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9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9333.3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46万公顷(6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5.67万公顷,占耕地保有量的

8 84%;城镇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7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年度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编制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要求;

3、土地供给能力;

4、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

5、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摸清土地家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土地供需分析。

2、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

3、审批。

国务院审批全国、省级、省会及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政府批准除国务院审批外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 特点

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研究用地的供需平衡)

4、控制性(下一级受上一级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上一级的反馈)

第11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向阳镇当明村农产品流通调查报告 我系在寒假期间给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时间对家乡农产品的流通进行调查的任务。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积极认真的对自己家乡的农产品的流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现象和结果做出以下报告。

一、调查目的:为了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的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了解,拓展知识,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

二、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0日。

三、调查地点:广西省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当明村。

四、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

五、调查内容:

1、当明村的交通情况:由于我的家乡在农村,所以我所调查的是农村的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当明村大部分地区都为山地,因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虽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岖不平,所以一般只有农家用的小型货运车可以通过,所以那里的农产品销售往外面的并不多。这样也造成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2、当明村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3、当名村的农产品种植流通情况:由于当地的交通不是便利所以农产品往外销售的量不是很大。又因为运费的昂贵所以大部分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不多,都是自给自足。如各种菜类基本上是自己种供自家吃就行,很少用于买卖销售来获利,同时也因为农产品收入不高,每个家庭都有小孩上学,仅靠务农的收入已经无法供家庭支出,所以

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家里就留下年纪大的老人帮看家带小孩。这样就使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农产品也就在不断的减少。

六、调查结果:而当地用于买卖交换的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买卖销售主要是在本地的农民之间进行交易,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的天灾(干旱)和虫灾导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减产,甚至有些家庭种下都没有可以收获的。这样就去找收获好的人家购买,这样也节省了运费。而玉米的销售业是几乎没有。因为在农村玉米一般是用来酿酒或者是做猪吃料。机乎是自己家种植够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购买,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这些农产品主要是运往县城去销售。而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途径首先是由当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户的收购,当收购达小型货车一车以后才运往县城销售给厂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货运的价格就相对较高,这样收购商为了获利就压低收购价格。导致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大多数农民现在都在砍掉果树来种植杉树,等将来买树木赚钱。

七、调查后的收获与认识:

此次调查的结果使我认识到了,农村物流网络不完善、经济人组织松散、乡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增高、农民信息不灵、并且由于农民的科技这种水平不高,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农产品的价格低廉,这次的调查让我认识到了农村的各方面发展都有待加强,同时也认识到了物流行业对农产品的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我本来就是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这次的调查使我对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也更加鉴定了学习物流知识扎实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对农产品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其实农村的农产品发展不好的最主要一个原因是,农民没有科学种植,导致高投入低收获,并且收获到的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就低,农民的积极性才会慢慢降低。

八、总结:总的来说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农村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缺乏主要原因:

1、农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学技术种植农产品。

3、农产品没有好的销售途径。

九、对农村农产品种植和运输的建议:

1、有句话这样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要想把农产品很好的运输销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农产品才有更好的机会运出去销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没有科技的投入,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就会使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农民就没有利用可图,同样会使农民积极性降低,所以必须大量的投入科学,让农民都把科学用在种植和护理农产品中上,这样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少种多收获,这样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才得以提高,农产品多了,质量好了运往外地销售才能拿到好价钱,好收入。

3、国家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农产品运输管理,提高农产品流通,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来种植农产品,政府可以派一些农产品研究的专业人员实地勘察,研究当地土质、水质、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下,引导当地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产品,这样农民们才不会盲目的去种植,农民们种植了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引导农民利用科学技术种植,这样农产品才会有丰收,收获季节到来,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不出的时候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为农民寻找销售路线,这样农民种下的农产品就有销售路径,那么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就提高。只要农产品的收入高了,农民回家种地有收入了,农民选择在家务农的机会就更大,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农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样间接的减少了留守儿童的人数。

调查人员:x x

x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第12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既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又是总体规划方案在专项土地利用上的补充和深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解决某类特殊方面土地利用问题,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科学和合理。若在不具备编制总体规划条件的地区或为结合解决当前某类任务时,可针对某一方面专门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小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在内容的广度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而在内容深度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超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其任务是合理开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获得最优的土地综合效益。 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改变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状况,保障土地永续利用而进行的规划。如水土流失规划、盐碱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复垦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土地保护规划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这一国情提出的,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不合理占用土地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

土地保护分为土地产权(资源类)保护、土地用途(珍稀物种类)保护和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类)保护,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通过调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13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1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耕地开垦、土地整理审批的依据。

一、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管理原则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耕地

特别是基本农田;

2、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4、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5、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

理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等。

1、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它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

2、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包括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它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等情况确定。

3、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它依据国务院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执行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下达。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得混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或者没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法律责任。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应当不低于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的指标。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全国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定。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

第2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有关通知规定,按照统筹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落实差别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20XX年江苏省土地利用计划,经省政府同意,下达各地执行。

一、国土资源部下达我省20XX年土地利用计划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27。0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2。26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7。805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中,省级及以下独立选址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5。67万亩,城镇村建设占用耕地12。135万亩。

用于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央军委、解放军各总部批准或核准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农用地和耕地转用建设用地指标,由国土资源部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直接核销。

补充耕地计划为26。1万亩,其中补充耕地义务量22。845万亩,增加补充耕地任务量3。255万亩。

新增建设用围填海计划为2。1万亩。

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根据20XX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要求,继续对保障性住房用地给予重点保障,对我省报国务院批准批次用地的9个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指标在报批建设用地时由部审定并直接安排;其他4个城市和县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在下

达的计划指标中先行安排,年内根据具体落实情况报部核销。

二、全省20XX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案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根据计划分配原则,对省级及以下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按照“前期审批手续齐全,勘测定界完成,确属年内开工建设”的要求,按项目分批安排到各市、县,重点保障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省预留少量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机动计划,主要用于重大产业项目“点供”、重大民生项目和考核奖励。其余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2。281万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9。6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7。63万亩,按照地区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和供地率、耕地保护等情况,经测算平衡后,分配到各市、县。

补充耕地计划。根据各地近年来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结合各地规划期内可补充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和各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情况,按补充耕地量、补充耕地义务量、增加补充耕地任务量下达给13个省辖市,县补充耕地计划由省辖市分解下达,报省厅备案。

建设用围填海计划。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安排的20XX-2016年我省沿海滩涂围垦各围区建设用围填海规划,按沿海三市所占比例,将国家下达我省的建设用围填海计划中的1。8万亩分解下达沿海三市,省留3000亩机动。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根据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和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我厅已于今年3月初编制下达20XX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2922亩,

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10368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8437亩。该项计划包含在下达给市县的城镇村计划范围内。

三、20XX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使用要求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切实发挥土地利用计划的管控作用。20XX年是我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任务繁重,土地管理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各地要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稳定增长与调整结构,按照“严控

总量、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切实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控,努力推进计划的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计划,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各地要按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从严从紧投放建设用地计划,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一要统筹安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新增围填海用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工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用地。二要突出重点。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用地,重点保障“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继续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各地计划指标安排量不得低于下达给当地

用地计划总量的3-5%。严禁向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供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用地标准和定额管理,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盘活力度,清理查处并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利用,切实提高用地效率。完善重大项目用地计划“点供”办法,提高“点供”门槛,重点保障省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继续实行省与市县配套安排“点供”用地指标。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监管,增强计划执行力。实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全程管理,确保批地和用地都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严格建设用地报批审查,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建设项目,不得申报、安排计划指标,保证计划指标合理使用。各市、县要及时做好计划安排使用的登记统计,落实计划安排使用络直报制度,实时监控计划执行情况。加强计划执行考核,全面落实

计划指标奖罚,提高计划的约束力,确保计划有效执行。

第3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范土地市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关于制定20XX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XX]9号精神和我市20XX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制定本计划。

一、计划指标

总量

20XX年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在2455。38公顷左右,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419。4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0XX。98公顷左右。

用途结构

在20XX年土地供应总量中,基础设施用地1320。1公顷;工业仓储用地596。4公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行政办公用地187。08公顷;住宅用地239。1公顷,其中: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47。6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175。4公顷;商服用地87。9公顷。

空间布局

城区内功能核心区的土地供应量不高于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20%,其他地区土地供应量不低于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80%。

二、土地供应导向

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提升城市运行和服务水平,保障城

市新型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优先保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市政、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供应,重点抓好岳常、随岳、岳谭、岳长、岳汝等高速公路;全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引导中心城内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向全市范围辐射,配合城市东扩进程,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支持洞庭湖风光带三期、巴陵广场、环南湖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休闲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用地标准,严禁擅自改变用途。

优化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

住房的土地供应。

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其他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保证其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30%。保障建设收购21。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市区政府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万平方米及其他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合理引导住宅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继续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的土地供应。

支持各市、县、区工业园区的产业用地供应。

重点支持岳阳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汨罗再生资源产业,云溪精细化工,岳阳县生物医药、陶瓷,华容纺织、光伏,临湘陶瓷、水泥,湘阴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以高技术产业和岳阳本地特色产业带动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突出土地供应“有保有压”的原则,限制一些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工地,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换代,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污强度的目的。

支持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土地供应应适当由中心城区向远郊区县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供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计划的执行

计划指标

本着“全市统筹、区域协调、分类指导、保障重点”的原则,20XX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指标分两类:市本级指标用于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和其他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体及行政办公用地供应;区县级指标用于本市工业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和及其他产业发展用地供应。

年度计划实施

一是本市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实施后,依据计划落实各季度拟供应的住宅、商服、工业仓储和其他产业的地块,市本级土地供应由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按分工落实到项目,向社会公布。其他各市县区的土地供应计划由其人民政府组织落实。

二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应主动加强市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加快审批,分步实施。

三是各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实施土地供应计划的主体作用,加强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协调,及时沟通协调,研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计划的实施。

四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协调建立计划的跟踪、协调和监督机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因特殊原因影响供应计划安排的,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计划调整工作。

五是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规划局及时总结计划执行情况,并对区县土地供应计划的组织、工作绩效和计划实

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县本年度内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落实情况和违法违规用地情况,形成综合意见上报市政府并纳入市政府考核区县工作的指标内容。对计划执行好的区县在下一年度的土地储备计划的新增指标上给予倾斜,对于计划执行不好的区县相应扣减指标。

第14篇:“土地利用与教育”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樟树村三组的突出问题——土地利用与教育 借此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访了樟树村三组的每一户,基本上了解了本组农民的务农情况以及农村的教育情况,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樟树村三组有19户人口,居民达87人,其中25岁至45岁的居民有47人,约占本组总人口的54.2%。而这些青壮年居民大部分在外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居民,有的甚至是老年人。由于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流向外地,本组出现了大面积土地闲置、荒芜现象。据我三天来的调查,约有14.2%的农田闲置,约有21.7%的土地荒芜,还有的居户一家人都在地,家中无人照料。因此,本组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空心组”。与此同时,本组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迅速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樟树村三组受教育学生有27人,约占本组居民人数的31.1%,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男生,女生只有8人,约占受教育人数的29.6%。樟树村是一个小山村,比较偏僻、落后,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较低,到此地任教的老师大不部分是中专生,只有一个读了大专,本科生就更谈不上了。由于乡村的落后,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关心不够,由于学校的资金问题,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由于男女生比例的失调„„由于这一系列的因素,本组受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高,学生素质偏低,教育问题十分严峻。

在我看来樟树村三组的这现象是大部分乡村实际情况的反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们都知道,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在国家重视土地问题,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有所行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经济等原因,农村教育远远落后城市.教育水平还很低.中国教育要发展,光靠城市里的一些先进学校的精英教育是不行的。这样的精英教育也许会培育出出一些拔尖人才,但不可能实现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不可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水平,起头并进,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中国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我国的远景规划才能实现。全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8—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或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等性格特征,有的存在叛逆怨恨情绪。基

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虽说这个比例很小,却不可轻视。留守儿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影响到一批人,将来对家庭乃至社会将产生不良后果。

针对樟树村三组的这些现象,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的居民要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不要都外出务工,至少要有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留下来,为本组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珍惜我们的土地资源,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物。 其次,父母应该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教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教孩子学会感恩把惩罚放在事前,教孩子学会感恩......

再者,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忽略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岂不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当然,一支优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既需要教师自身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与教育。例如加强初等教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吸引素质高的毕业生;激活机制,鼓励竞争,推进教师聘任制规范有序地进行,建立能上能

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广大教师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次对樟树村三组的实践调查,我感触颇多,收获也不少。我看到了家乡的现状,了解到了家乡人民的处境,感受到了家乡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拉近了自己与家乡人民的距离。而最令我自豪的是为家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小小的意见,为家乡的富裕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祝福我美丽的家乡更加美丽、富足!

第15篇: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广东省2008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2009-12-10 | 作者: | 来源: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一、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2008年耕地变化情况为:年内减少面积334781.0亩,年内增加面积80866.5亩,年内净减少面积253914.5亩,年末耕地面积42460972.1亩。

(一)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2008年我省建设占用耕地53211.7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15.89%,与去年建设占用耕地108651.7亩相比,减少占用55440亩。在建设占用耕地中,属于本年建设占用的有37908.7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71.24%,其中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11459.0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21.54%;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22887.2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43.01%;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耕地3562.5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6.69%。属于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占用耕地15303.0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28.76%。在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中,独立工矿用地占用耕地最多,面积24563.3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46.16%;城市用地占用耕地面积9213.3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17.31%;此外,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公路用地分别占用耕地13622.0亩、1439.5亩和2820.4亩。今年未批先建占用耕地比去年少,面积减少了10310.2亩,本年度佛山市占用耕地1266.7亩,占全省未批先建占用耕地35.56%;中山市占用耕地701.2亩,占全省未批先建占用耕地19.68%;广州市占用耕地668.9亩,占全省未批先建占用耕地18.78%。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情况。2008年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73464.9 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81.68%。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的市有:阳江市占用102652.8亩、梅州市占用40810.4亩、河源市占用35000.0亩、茂名市占用32214.5亩。

3、灾毁耕地情况。2008年全省灾毁耕地8012.0亩,比2007年的9217.5亩,减少了1205.5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2.36%。我省年年都会遭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袭击,造成山区洪水爆发和沿海海水倒灌,使大片农田被毁,特别是2005年在粤北粤东山区发生的特大暴雨损害了大量农田。我省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灾毁农田的复耕工作,大部分的灾毁耕地及时复耕,使我省今年出现灾毁耕地面积减少的现象;

灾毁耕地主要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肇庆等山区市。

4、其他原因造成耕地减少。我省2008年其他原因造成耕地减少92.4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0.07%,主要集中在深圳市。

(二)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2008年我省耕地增加面积为80866.5亩,主要来源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1、土地开发。全省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63469.9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78.49%。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较多的市有:肇庆市开发14735.0亩、梅州市开发10156.8亩、阳江市开发8120.8亩、河源市开发6475.9亩、汕尾市开发5108.6亩。主要是我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土地,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成为耕地。

2、土地复垦。全省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为1888.2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

2.34%。主要是我省将工矿废弃地、旧村庄以及闲置建设用地等复垦成为耕地。

3、土地整理。全省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为11635.9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14.39%。我省土地整理是通过有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成片农田的整理,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并将整理区内的零星未利用地、废弃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规格、采用工程措施整理成为耕地,增加全省耕地面积。

4、农业结构调整。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面积为2520.6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3.12%。主要是农民直接将残次园地、低产鱼塘改为耕地。

5、其他原因。我省其他原因增加耕地有1351.9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1.67%。主要是将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等开发为耕地。

二、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2008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为:年内减少面积13603.1亩,年内增加面积203817.1亩,年内净增加面积190214.0亩,年末建设用地面积26843607.4亩。

(一)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2008年我省建设用地总量中,新增建设用地量为203817.1亩,其中占用农用

地面积为191204.5亩(其中占用耕地53211.7亩;占用园地43978.5亩;占用林地43923.2亩;占用牧草地138.8亩;占用其它农用地49952.3亩);占用未利用地12612.6亩(其中占用未利用土地9622.4亩;占用其它土地2990.2亩)。

我省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量较去年新增建设用地量366505.7亩减少了

162688.6亩,主要原因:一是我省积极推进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国土资电〔2007〕36号)以及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关于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的要求,组织全省集中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清查处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省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三旧”(旧厂房、旧村庄、旧城镇)改造工作,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二是我省经济属于外向型,金融危机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三是我省今年大力开展查处违法用地,并进行了复耕复绿;四是省长与各地级以上市市长签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责任书,明确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情况负总责。

(二)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2008年我省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面积为12725.6亩,其中:变为耕地3949.4亩、变为园地1914.0亩、变为林地6216.8亩、变为其它农用地645.4亩;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877.5亩。

我省建设用地变更为农用地,主要是将部分工矿废弃地、旧村庄、废弃的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闲置建设用地等复垦成为耕地、园地、养殖水面等农用地;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主要是一些水库水面由于淤积造成废弃或库容减少变成河流水面。以往年度的未批先建的建设用地,经立案查处后责令复耕,因此恢复为原地类。

(三)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数量与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国家下达我省2008年农转用指标202470亩(13498公顷),其中耕地122520亩(8168公顷)。本年度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为113398.3亩(其中占用耕地38190.2亩),其中: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农用地75369.3亩(其中占用耕地22887.2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占用农用地38029亩(其中占用耕地15303亩)。本年度批准的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面积均未突破国家下达我省的指标。此外,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农用地56373.3亩(其中占用耕地11459亩);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农用地21432.9亩(其中占用耕地3562.5亩)。

(四)新增建设用地按《试行分类》细化调查情况分析

2008年我省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03817.1亩,其中用于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的用地总面积为183182亩,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89.88%。国土资源部要求对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进行细化调查,调查到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5个二级地类: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和1个三级地类:街巷用地。经调查,我省新增建设用地中,流向上述6个地类的面积分别为:商服用地24057.1亩;工矿仓储用地109499.6亩;公用设施用地8985.4亩;公共建设用地16982.3亩;住宅用地23266.9亩;街巷用地390.7亩。由此可见,我省新增建设用地绝大部分用于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76.94%。

三、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耕地总量平衡情况

2008年我省耕地减少量为334781.0亩,耕地增加量为80866.5亩,净减少253914.5亩;可调整地类年内减少18047.0亩,年内增加274861.9亩,净增加256814.9亩;按规定可调整地类视为耕地管理,因此2008年我省耕地总量(包括耕地和可调整地类)增加耕地2900.4亩,实现了耕地总量平衡。

(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

2008年全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53211.7亩,属于本年建设占用耕地37908.7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71.24%;属于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占用耕地15303.0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28.76%。另外,建设占用可调整的地类16034.1亩,其中可调整的园地9685.4亩,可调整的养殖水面6164.7亩。

2008年全省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即补充耕地的面积有77354亩,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63469.9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1888.2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11635.9亩,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面积360.0亩。

2008年全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53211.7亩,加上建设占用可调整的地类16034.1亩,两项共计69245.8亩,因此,按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全省需补充耕地的面积为69245.8亩。2008年全省补充耕地的面积有77354亩,因此我省今年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如下:

1、签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省政府于2008年

6月25日召开了全省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责任制工作会议,会上黄华华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市长签订了广东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书,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分解落实到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

2、开展开发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针对我省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占补平衡难以为继的实际情况下,按照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的根本要求,在全省大力开展开发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促进农业结构“逆向”调整,开辟补充耕地新途径。2008年4月我厅会同省农业厅、财政厅、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办公发〔2008〕106号)。同时,为规范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3、严格实行先补后占。我省切实实行建设占用耕地的先补后占制度,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积极引导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同时,组织各地按规划开展补充耕地工作,并作为耕地储备指标,真正做到先补后占。此外为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开展被征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并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

第16篇: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台州市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10-08-10 15:43来源:点击数:23

3台州市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

[2009]30号)及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台州市切实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调查实施方案》,认真组织了土地变更调查工作,2010年1月13日完成数据汇总。现对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根据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全市耕地减少2815.9亩,园地减少7781.1亩,林地减少1421.9亩,草地减少114.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14002.1亩,交通运输用地增加

2327.8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4264.7亩,其他用地增加68.5亩。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2009年全市耕地减少10319.6亩,增加7503.7亩,增减相抵净减少了2815.9亩。

(一)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本次变更调查建设占用耕地总量为9958.5亩,具体情形按四种类型分为:

(1)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4967亩(由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本年建设数据无法在地星软件中变更,“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数据”不齐全,此数据包含黄岩区和路桥区往年“批而未用”土地本年建设占用耕地2801.6亩)。 其中地星软件统计“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占用耕地2165.4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21.74%,主要是一些跨年度实施的城市和建制镇建设、农居点建设、铁路和公路用地建设占用耕地。

(2)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耕地2842.4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28.54%。主要是本年度依法批准的城市和建制镇建设、农居点建设和公路建设占用耕地。

(3)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占用耕地4320.8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43.39%。主要是今年已办理农转用或征用手续但未建设的城市和建制镇、农居点和公路用地占用耕地。

(4)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耕地629.9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6.33%。主要是本年度新增的城市和建制镇建设、农居点建设和公路建设违法占用耕地。

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0.1亩,主要是农民发展畜禽养殖,畜禽舍及其他生产设施占用耕地。

3、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情况。全市本年度无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数据。

4、其他原因耕地减少241亩,原因有二:一是全市实施康庄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占用耕地74.7亩;二是三门县海游镇河流改道占用耕地166.3亩。

(二)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1、土地整理新增耕地4281.8亩,土地开发新增耕地2758.6亩,复垦新增耕地400.9亩。使用“占补平衡”项目经费补充耕地7348.5亩,农民自发开垦和社会其他资金补充耕地92.8亩。全市的耕地增加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来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溪滩地整治、海涂围垦、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工程新增耕地。

2、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70.8亩。主要是果园调整为旱地。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一)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情况

本次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建设占用农用地12656.4亩,占用未利用地2055亩。

(二)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本年度全市建设用地变更为农用地面积有456.7亩,主要类型及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建设用地复垦将废弃的农村居民点和采矿用地整治为耕地,面积399.2亩;二是玉环县开展1:2000比例尺调查,农村居民点打开调查,9.6亩农居点变为农村道路;三是建设用地复垦,47.9亩农村点变为田坎。

本年度全市无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数据。

(三)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数量与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2009年上级下达给台州市土地利用计划分六个部分:年初奖励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总量3067亩,其中农用地1570亩,耕地1122亩;切块下达的计划指标建设用地总量为4881亩,其中农用地4437亩,耕地2866亩;切块下达的折抵指标建设用地总量为12373亩,其中农用地11248亩,耕地8704亩;欠发达地区异地搬迁指标建设用地总量为467亩,其中农用地467亩,耕地331亩;12月8日,省追加我市用地计划建设用地总量为5090亩,其中农用地1680亩,耕地620亩;单独选址项目指标新增建设用地5723亩,其中农用地5405亩,耕地4212亩。以上六部分累计,全年用地计划是:建设用地总量为31601亩,其中农用地24807亩,耕地17855亩。

根据变更调查数据,全市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是16939.2亩,其中占用农用地12656.4亩,占用耕地9958.5亩,未超出上级下达的用地计划。分析差距原因,主要是今年我市年底报批项目,在12月31日未得到批复,这部分项目未纳入变更调查。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耕地总量平衡情况

2009年度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耕地面积净减少2815.9亩,可调整地类面积净减少541.3亩,耕地保有量净减少3357.2亩,而2008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达2956910.8亩,今年年末耕地保有量为2953553.6亩,已达到考核要求。

(二)占补平衡情况

根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9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9958.5亩,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7441.3亩,今年全市从市外购入折抵指标3496亩(椒江区从丽水龙泉市买进500亩、椒江区从海盐县购入500亩、路桥区从东阳市购入500亩,温岭市从庆元县购入1546亩,三门县从龙游县购买450亩,以上单位均复函表示实现占补),全市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1、需要探索变更调查日常工作机制,改变集中在某一时段变更的现状。

2、变更调查耕地占补与实际考核脱节。国土资源部2006年下发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按照补充耕地方案的实施计划需在考核年度内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列入年度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范围”,历年变更调查数据中未批先建占用耕地也需要补充,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越来越大。

五、2009年标准时点地类数据对比分析

1、耕地基本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统一时点更新耕地面积为2887822.2亩,比变更调查耕地面积2749243.7亩增加138578.5亩。

耕地增加原因分析:①第二次土地调查重新测算了田坎系数,台州市除临海平原区域和玉环全县外,全部采用新测算的田坎系数,这是导致耕地增加的原因之一;②部分县(市、区)可调整土地变为耕地;③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使较多滩涂、坑塘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田坎被整理成了耕地;农民自主开发的耕地,在历年变更调查中未及时更新,使二调和统一时点更新面积汇总中耕地增加;④2009年度由于开发、复垦项目导致耕地的增加。

2、园地基本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统一时点更新园地面积为932196.9亩,比变更调查园地面积1010509.8亩净减少78312.9亩。

园地减少主要原因分析:①由于土地整理,部分园地变为耕地;②部分可调整园地调查为耕地。

3、林地基本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全市统一时点更新林地面积为7605760.5亩,比变更调查林地面积7489784.4增加115976.1亩。

林地增加主要原因:①自1997年以来,我市每年实行退耕还林,虽然年度变更时已经变更了部分,但实际还有较大面积未进行统计;②未利用土地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已转化为林地,但一直没有变更,本次调查均作为林地调查;③④将风景旅游区中的成片林地都单独调绘引起增加;⑤由于历年变更调查时未对林地的变更情况进行实地调绘,本次统一时点更新后发现许多原来园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混杂在一起自然成林而变更为有林地,造成有林地增加。

4、草地基本情况及变化原因

全市统一时点更新草地面积为121214.1亩,比变更调查草地面积1196.6亩增加

120017.5亩。草地增加的主要原因:①二调中的草地面积包含了原分类中未利用土地的荒草地;②历年火灾后,部分园地和林地变为了草地,而变更调查一直未变更;③将风

景旅游区、公园等中的成片草地地都单独调绘出来。

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变化原因分析

统一时点更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308031.05亩,变更调查面积为1148352.9亩,增加了159678.15亩。增加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①近几年台州经济发展迅速,城镇、村庄及开发区日渐壮大,这是建设用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②台州采矿、采石等用地的增加也是该类建设用地的一大原因;③二次调查工作开展较细,增加了历年 “批而未用”土地;④农村建设用地存在“少批多占”现象,宅基地是按占地进行审批,但实际占用的土地往往超过审批范围很多。

6、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交通运输用地统一时点更新面积为278907.75亩,变更调查面积为116389.6亩,增加162518.15亩。增加原因分析如下:

①新公路建设,增加了交通运输用地,如诸永高速、台金高速东延段、76省道、82省道等;②台州市近几年大力开展的农村康庄工程导致农村道路面积的增加。

六、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土地变更日常工作制度。由于缺乏日常变更机制,在短时候内全面查清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变更情况,工作量大、压力重、出错多,因此变更调查结合建设用地报批和违法用地巡查开展情况,及时做好日常变更登记,做到月清季累。

2、加强业务培训,稳定技术队伍。国土所承担了外业调查的主要任务,而目前全市国土员技术普遍达不到要求,负责调查技术人员的也在不断调动,不利于调查工作的良好运转。建议在保证土地变更调查队伍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和引进不断提高调查水平。

3、由于变更调查耕地占补平衡与实际工作考核脱节,且部分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已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予以变更,变更调查汇总数据未包含这部分补充的耕地。基于以上两点,建议工作报告中省略耕地占补平衡部分。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三日

第17篇: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调研组](7页)

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调研组]

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房地产热的讨论中,“浙江现象”、“杭州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人认为,杭州房价的持续上升是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造成的,杭州楼市存在着结构性泡沫问题,银行信贷的风险在增加。也有人认为,杭州的房价是正常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一时间,杭州成为房地产是否过热争议的焦点之一。如何正确看待杭州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对于正确分析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加强土地和贷款管理,及时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楼市动荡造成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调研报告,是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调研组根据有关领导批示,对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深入调研、细致分析的结果。报告用大量数据,回答了有关问题,客观评价了杭州市的房地产市场: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看是健康的,在态势上存在着趋热的苗头,老市区基本正常,周边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热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报告提出了防止楼市动荡的可行措施。

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目前的问题只是发展中、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问题要解决,方法要稳妥,一切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稳定大局的需要出发,从珍惜房地产市场来之不易的繁荣局面出发。只有如此,才能稳定楼市,化解风险。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根据部领导指示,我们对浙江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与当地有关部门探讨了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及时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土地管理,防止楼市动荡,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调研组2003年1月16日抵杭后,连续开了六个座谈会,分别与市国土资源局,信誉、业绩较好的1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浙江大学6位房地产研究专家、教授,杭州市10个房地产市场管理有关部门,余杭区国土资源等5个部门,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的10户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了座谈;走访了有关专家,并实地踏勘了余杭天都城大型房地产项目。通过广泛细致的调研,对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有了基本的了解。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区国土资源局对这次调研极为重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情况。此报告在形成过程中两轮征求了省厅、市局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态势 杭州市目前下辖八区、五县(市),下文中的老市区是指除萧山、余杭两区以外的六个老城区。总的认识是,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已走向快速成长阶段,购销两旺、人气很足。总体看是健康的,在态势上存在着趋热的苗头,老市区基本正常,周边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热的现象。

(一)房地产开发势头迅猛,房地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1998年以来,杭州市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额的年增长幅度在17%以上。2002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96.4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完成商品房住宅建设投资148.3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总建设投资的75.5%。2002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1.6%,同比增长17.1%,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杭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房价总体上升,但上涨速度和绝对量不一。根据杭州市房地产交易所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2年10月份,老市区房产交易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平方米3426元、3703元和4043元。据浙江省城调队统计资料显示,商品房价格从1998年的每平方米3278元,增长到2002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4749元,涨幅达44.8%,而同期GDP增长速度达到53%,杭州已成为国内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之一。市中心商品房价格上涨的绝对量虽然较大,但涨幅不大,1995年为每平方米4500元,2002年为每平方米7500元,平均年增幅为6.6%;城西商品房价涨幅较大,房价1995年为每平方米1650元,2002年为每平方米4500元,平均年增幅为13.4%;城东房价1995年为每平方米1900元,近三年每年上涨500元。余杭区普通商品房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各区块2002年涨幅均在20%以上。在房价上涨的同时,房地产租赁价格也在上升,2000年-2001年全市房地产租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3.3%和3.1%,其中,住宅分别上涨了18.8%和7.5%。

(三)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银行资金在房地产生产、消费资金中的份额较大。从1999年年末至2001年年末,杭州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贷款余额从106.75亿元增加到387.2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占同期各项贷款的比重从1999年的7.2%上升到2001年的18.6%。今年10月末,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55.8%,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上升到20.9%;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1999年的37.4亿元迅速上升到2001年的16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90.5%,在全部房地产贷款余额中比重也逐年上升,从1999年年末的35.0%上升到2002年10月末的42.3%。

(四)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老市区房产需求尤其旺盛。1998年以来,房地产预售总量年均保持在26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住宅预售总量每年基本保持在210万平方米以上。2002年住宅施工面积1455万平方米,住宅开工面积71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2.5万平方米。销、预售面积673.2万平方米,是住宅竣工总量的163.2%。与此同时,2002年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竣工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5%。 (五)卖旧买新十分普遍,存量房产交易活跃。自1999年房改房上市政策出台后,存量房产交易量飞速增长。2001年,存量房产成交量达97.8万平方米,累计成交金额26.5亿元,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5.1%和229.2%,二手房成交金额占房地产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了17.3%,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存量房产交易的上升幅度超过了增量房产的增长速度。 (六)老市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收购储备效果显著,房地产供应结构逐步优化,没有土地炒买炒卖行为,老市区较早地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了土地集中统一管理,落实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配置经营性土地的态度坚决,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很强,土地市场发展比较健康。表现在:一是供地总量和结构合理。从老市区房地产供给结构和房屋空置可以得到充分反映,2002年1-10月份,高、中、低价位住宅供应量分别为3974户、16319户、5313户,分别占住宅供应总量的15.6%、64.2%、20.2%,空置面积只有1.5万平方米。二是没有土地炒买炒卖问题,营造了房地产市场规范运行的环境。

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尽管杭州市房地产市场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投资与投机性需求相应增长,银行风险有所增加。房地产出售价格和租赁价格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不断提升,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相应增加。据中原物业2002年10月对杭州市第三届“人居展”的调查显示,有12%的购房者的目的是准备出租和转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很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调查数据,2000年和2001年,杭州市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余额分别是249亿元、387亿元,而房地产投资分别为102亿元、104亿元,2001年个人住宅贷款余额261亿元,而当年各类房地产交易金额为319亿元,其中存量房交易26.5亿元。虽然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稳步增长都与银行信贷支持密不可分,而且目前贷款的质量也比较好,但由于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建设和消费过程中占的比例较大,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银行将有很大的风险。

(二)现行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方式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现行经济适用住房方式主要内容是划拨供地、税费减免、委托开发、政府核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补砖头”。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供应方式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一是不能雪中送炭。老市区申购登记经济适用房住户有38000户,而通过摇号实际解决的只有4850户,只占申购登记总数的12.8%,准购摇号比例高达1:8,不仅相当部分急需住房的家庭被排斥在外,而且给寻租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二是负担沉重。买到经济适用房的人负担沉重。只有购新房才能享受政府补贴的政策、大户型为主的供给结构、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价格,使购房者不堪重负。三是引发投机。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门槛低,只要买到了经济适用住房,马上可以上市交易,补缴的出让金也只有标定地价的10%。调查中,各方面的人都说“傻瓜都会买经济适用住房”,“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新股”。四是起不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表面上看,只要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就能缓解供需矛盾,降低房价,但对一个城市来说,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供给住宅用地,增加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地量,势必减少商品房的供地量,只会使商品房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造成房价上涨。五是群众不满。该享受的享受不到,对政府不满;该享受的迟迟享受不到,不得已购买了市场价的商品房,也对政府不满;享受到的家庭由于举债购买,严重影响其他基本的生活消费,同样对政府不满。这些不满情绪,潜藏着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房地产市场分割,政府难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两区)行政区划面积3068平方公里,其中余杭区、萧山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面积分别为1222平方公里、1163平方公里、114平方公里和9.88平方公里,上述各区合计2508.88平方公里,享受独立的管理权限,实际上在30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真正赋予市财政、规划、建设、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权限最多只有559.12平方公里,仅占市区的18.22%,且这些范围的土地利用率已经相对较高,建设用地的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虽然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了对老市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但仅18.22%的土地使得这种调控能力对整个市区来讲显得极为有限。市场分割使房地产供给失衡,老市区供给严重不足,余杭区供给过太。1999年到2001年,老市区共推出房地产用地11538亩,其中商品房用地7859亩,占68%;经济适用房(包括市政拆迁用房)用地3679亩,占32%。而仅余杭区,从1999年到2002年底,签订出让合同转用、征用的房地产用地31405亩,四年分别为694亩、9774亩、16888亩和4049亩。

三、原因分析

(一)商品房价格增长过快的成因。表面上看杭州市房价增幅较大,但仔细研究,有相当的合理成份,并非虚涨,而且老市区与新市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讲杭州市房价高。首先是老市区房地产供给严重不足。其次是需求旺盛。对杭州老市区房产的需求不仅来自本地,而且来自外地,两方面需求都较旺盛。在购房群体中,本市居民占64%,外来人员占36%。三是配套、建筑、广告等成本增加。随着“智能化”、“生态化”物业的兴起,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房屋的建造成本;由于竞争激烈,广告投入也大大增加,据报道,2001年新建商品房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平均广告费用超过100元。

1、本地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改善居住条件需求。杭州市房改时的户均面积只有56平方米;二是拆迁户用房需求。这几年拆迁面积较大,仅2001年老城区拆迁还建面积就有233.0万平方米。三是房改拉动需求。杭州市货币化分房力度较大,走在全国前列,居民在享受每平方米2400元补贴后,改善居住条件需求更大(已核定住房补贴20亿元,发放10亿元,今年将全部发放)。

2、外地需求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移民需求。包括人才引进、宗族性购房、养老、创业、投资地转移产生的需求,仅2001年就引进人才2.1万人。二是投资性需求。主要是省内外投资者看好杭州房产的增值潜力,把杭州房产作为一种投资渠道,如温州、台州、绍兴、义乌的民间资金对杭州房产的需求。三是炫耀性需求。一些外地的高收入者把拥有杭州的豪宅做为身份的象征。四是求学需求。一些富裕家庭为使子女在杭州求学,日后就职创造条件购房。五是度假需求。一些人为在杭州度假,购置房产。

3、其他十个因素:一是浙江和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支付能力很强,这是杭州商品房价格实现的基础。2001年杭州人均GDP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含直辖市)中排名第五,仅次子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中原物业2002年10月对600位计划在近两年购房者的调查显示,拟购房单价在每平方米4500元以上的,占全部调查人数的49%。二是宏观、微观房地产政策体系成为住宅业发展的支撑。1997年以来,中央将发展住宅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启动住房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促进了住宅业的发展。三是住房制度改革是形成商品住宅竞价机制的保障。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逐步实行,加速了住宅建设、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有力地转变了居民购房消费观念,增加了有效需求,推动了商品房价格的上升。四是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00年城市化水平为36%,2001年提高到37.8%。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人口、资金等要素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聚,直接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杭州特殊的城市地位和环境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外在引力。杭州市集浙江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于一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是绝大部分城市不具备的。六是由于缺乏其他的投资渠道,投资房地产成为银行和民间资金的主要出路。浙江民间资金高达8300亿元。由于当前银行利息很低,股市持续低迷,购买房产成了大量民间资本的首选,这种需求不仅促使杭州的房价居高不下,而且也引发了对土地的需求。七是经济适用房管理不规范,并没有起到抑制房价上涨作用。八是房产市场上出现摇号、炒图等炒作行为,对哄抬房价起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九是目前杭州老市区可供楼盘土地集中在三级地段、不到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空间狭小,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再加上人们“围着西湖”转的住房观念交织在一起,更使可开发土地资源基本枯竭的市中心地段内房价上扬。十是新的城市拆迁补偿政策加大了开发成本,推动房价上升。按照杭州市规定,拆迁补偿的基准价,新的拆迁条例补偿标准大多高于老条例。在土地一级地段高6%,二级地段高54%,三级地段高29%,四级地段高3%,五级地段高8%,据有关人士测算,一套市中心二手房,每平方米市场价4800元,而按拆迁补偿条例评估,价格则需5900元,高23%;如是砖木结构,要高225%。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专家和媒体认为,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抬高了房价,应该说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对实质情况缺乏了解和研究。经过调查测算,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土地成本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根本原因是需求拉动。一些开发商说,由于土地招标拍卖出让,土地成本占商品房成本的40%-50%。但据我们对杭州56个楼盘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方式取得的18个楼盘,楼面地价平均占商品房销售价仅34.5%。,其中,4级地段以内的占31.6%,5级地段以外的占42%;通过协议方式取得的38个楼盘(在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必须招标拍卖出让规定出台前出让的土地),楼面地价平均占商品房销售价的25%,其中,4级地段以内的占25.5%,5级地段以外的占22%。也就是说,与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相比,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成本只增加了10%左右。一般来说,开发商所说的土地成本包括拆迁成本、市政配套和政府纯收益,无论行政划拨还是协议出让都必须支付拆迁成本和市政府配套等费用,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显化的只是政府纯收益。开发商和其利益代表者,追求的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这是现实生活中“众人”想搞房地产开发“发大财”的重要原因),如果让少数利益集团占据了本应该由公众享受的实惠,这显然不合理。

(二)住宅供给体系不合理,经济适用房不能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成因。我国的住房供给体系设计是,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祖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种供给体系看似合理,主观愿望也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上。一是适用对象太宽,并且模糊,难以严格地界定,使有限的经济适用住房分配给了一些高收入家庭,有人形象地说“开着小轿车住经济适用住房”。二是经济适用住房的政府核价机制不合理,杭州市区(不包括萧山、余杭区)绝对价格高达每平方米3000元以上,真正的中低收入家庭根本消费不起(造成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不能降到最低限度,其根源之一是由政府来核价)。三是户型设计不合理,面积过大,即使真正争取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家庭负担也十分沉重。根据对杭州2002年7月份推出的经济适用房统计,共出售937套,总建筑面积118709.42平方米,平均每套建筑面积126.6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的占75%,90平方米以下的仅有8套,占0.85%。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在操作上仍沿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开发商十分清楚,真正中低收入家庭是买不起这样“经济”适用的住房(按月前普遍存在的趋大户型,每套-总房价都要三四十万元、五六十万元),建大户型的经济适用住房符合市场需求(不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超过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标准下限部分又要按商品房价格购买[杭州市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为:一般职工70平方米,具有中级职称的职工(相当于科级干部)80平方米,具有副教授高级职称的(相当于县处级干部)90平方米,具有教授高级职称的职工(相当于厅局级干部)120平方米;或根据家庭成员结构状况,按人均20平方米控制],这种机制更进一步促使开发商建造大户型,即“傻瓜都要建造大户型”。

(三)房地产市场分割,供求失衡的成因。一是区划调整不彻底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分割。2001年,杭州市区进行了第二轮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撤市设区后,萧、余两区仍然享有地市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财政体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编制、户籍管理、房屋拆迁以及房改政策等均由萧、余两区独立行使,由于市政府不能对辖区内房地产市场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造成了市场分割。二是市场化进程不一,促使开发商到周边地区大量购地。由于老市区土地管理规范,市场化配置土地的进程快于周边地区,一方面营造了房地产市场规范运行的环境,树立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开发商为获得地价上涨的利益,赢得更大更快发展空间,相继到余杭等周边地区购地储备。加之新设区享有独立的规划、土地管理和财政权,周边乡镇也力求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来发展乡镇经济,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个别乡镇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余杭区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出现了城市规划并不到位、基础设施尚未配套的大型房地产项目,存在着土地供应量较大的现象。

四、防止楼市动荡的几项措施

从长远看,我国房地产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基础和条件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绝然不同,而且,相关部门已在2002年制定了一些调控政策。鉴于当前房地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宏观经济运行、人民居住条件改善和财产权利的保障关系密切,各方面的调控政策比较健全,所以,进一步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应立足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基本,珍惜房地产市场来之不易的繁荣局面,同时要防止楼市动荡,要稳定房价而不是降低房价,避免因房地产价格过度缩水,使已购住房家庭的财产总值缩水,影响金融资产的安全,影响今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应采取微调措施,实行软着陆,避免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引起市场的大起大落。杭州市各界普遍反映房地产的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公平、安全、健康发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处置,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对策,该收的收,该放的放,收放有度,才能有效防止楼市动荡,造成金融风险。为此建议:

(一)提高预防金融风险意识,强化信贷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价上升的原因中,最具可调控性的是银行信贷,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一要控制总量,合理调整结构,实行差别政策,以控制房地产开发与住房消费资金中比重,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和过度超前消费。二要严格信贷管理,依法、依规贷款,切实强化贷后管理。三要在贷款政策上积极支持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设,贷款资金封闭运行,政府出让土地回笼资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这既是提高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是银行和地方政府双赢的措施。四要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一方面要继续支持本地居民自住购房,适度提高首付额度,另一方面停止对异地购房、多套购房的个人贷款。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土地登记管理,积极配合金融部门,提供多套购房贷款登记等依据。

(二)统筹协调区域之间的房地产供地计划,严格控制新设区的新增用地。适度拓展杭州老市区发展空间,提高老市区的土地供给能力。要加快杭州撤销余杭、萧山市设区后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大对紧连老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适度拓展杭州发展空间,为适度加大老市区土地供应量创造条件。对老市区要给予农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倾斜,同时要优化供地布局和结构,更多地采取招标、挂牌方式供地;对周边地区要严格控制供地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化存量房地产用地,特别是对尚未供应的大型房地产项目用地不能再以原协议方式供地。各级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该无偿收回的必须依法收回。严禁房地产开发商“圈占”土地,加力抑制土地投机。

(三)坚决落实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制度,防止房地产市场分割。解决区域内无序竞争的问题,关键一条是落实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目前撤县并市的情况较多,所以必须坚决落实土地统一管理。余杭、萧山享受独立审批权限三年,到期后,不能继续延期,对今后其他城市撤县并市的,要一次到位,由城市政府负责新设区的土地管理;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也必须按照土地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

(四)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取消或用市场机制规范经济适用房。为了解决低收入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设力度,廉租房为公有产权,只租不卖。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根本出路是在生产、销售、流通过程中全面实行市场化。一是取消行政划拨供地方式,采取招标方式供地,综合评标,房价低者得。二是改变政府的补贴方式,改“补砖头”为“补人头”,即向可享受对象直接发放住房补贴。三是缩小范围和规模。将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范围从中低收入家庭压缩到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的范围内,重点解决拆迁户和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四是要进一步明确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标准,缩小户型,完善供应和上市办法,确保政策的针对性。五是进一步搞活房产二级市场,使二手房成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渠道。针对杭州市的具体情况,应适度加大新区的经济适用房供给,减少商品房的供应。 (五)加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工作,正确把握市场走势。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工作的不完善,使政府和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既有盲目性,也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因此,应加快信息披露工作进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密切注视房地产市场变化动态,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适时加以调控。

(六)加强法律宣传和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力度。一是要继续深入宣传国家《城市房地产法》和国务院55号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诚信开发房产,同时强化购房者依法维权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房产市场的监管,一方面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达到预售条件入市摇号或炒楼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购房产的监控,把住预购房产再转换关口,以防炒楼盘、楼花赢利甚至牟取暴利。

(七)运用税收政策平抑房价,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由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保有成本比较低,使一部分人可以拥有多套住宅和其他房地产,既不利于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又增加了对房产的非消费需求,推动了房价的上升。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开征不动产税。同时,应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调整土地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税率,以起到限制房地产炒作,鼓励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调研组成员:冷宏志 宫玉泉 卢静 王印传)

第18篇: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

修 编 说 明

根据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修编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合理调整怀柔区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2003年以来,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与技术承担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规划所,会同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协调的基础上,历时半年,编制完成《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修编情况及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怀柔区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的北部。北与河北省丰宁、滦平为邻,东与密云县相接,南与顺义区接壤,西南靠昌平区,西与延庆县和河北省赤城毗连。辖12个镇2个乡,共287个村民委员会。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最宽约37公里,最窄处11公里,土地总面积212262.1公顷(318.39万亩)。

怀柔区地处燕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境内多山,为首都北京的天然屏障。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和保罗系火山沉积岩构成,局部山地出露太古界变质岩、元古界和古生界的沉积岩。平原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洪冲积物。土壤以山地棕壤、山地褐土、普通褐土和潮土为主。棕壤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褐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低山、河谷和平原农业区。南部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

辖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少雪;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多吹偏南风,暖热湿润;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年平均气温6—12℃,年日照总时数2748—2878小时,无霜期140—200天。年降水量470—850毫米,区域分布差异明显。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灾、雹灾、风灾、虫灾、泥石流和地震。造成灾害较严重的是大风、冰雹、暴雨山洪和干旱。

境内多河富水,水资源充沛,有潮白河、白河、怀河等多条4级以上河流,大部分属潮白河水系。域内修建水库17座,其中怀柔水库为大型水库。京密引水渠、大水峪干渠、北台上东、西干渠、向阳渠等骨干渠道和众多田间沟渠纵横交错,构成全区的水利网络。同时因地处北京工业区上游,污染少,植被净化能力强,水质好,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和水资源保护区。

区内天然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区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林、灌丛和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植物种类有77科,228属,387种,其中经济植物有151种。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22类30多种,已探明开采的18种,90个矿点。主要有金、铜、铁、铅、锌、钼等金属矿;莹石、砂石、大理岩、花岗岩、熔剂灰岩、草木炭等非金属矿。

区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面。自然环境优美,山峰形态各异,且有众多的泉水清潭,奇洞怪石,包括慕田峪长城、红螺寺、雁栖湖、云蒙山等自然与人文景观。 2.经济条件

2001年全区常住人口26.52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17.88万人,非农村人口8.64万人。有暂住人口2.5万人。全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37人。

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395元,比上年增长13.7%。

200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9%,按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55357万元,其中种植业19522.5万元,林业4965.8万元,牧业24621.7万元;粮食总产量6252.5万公斤,油料总产量481.2万公斤,干鲜果品产量达45212吨。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19.4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0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95.53亿元,实现工业税金3.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三次产业比重依此为9.7%、54.3%、36.0%。

全区经济总量的增长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4亿元,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61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3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7.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2.6%。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635.1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7.3%和7.4%。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及质量 1)耕地

据2000年更新调查数据,2001年全区耕地面积11247.6公顷(16.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0%。其中灌溉水田87.8公顷(1317.0亩),占耕地面积的0.8%;水浇地7977.6公顷(11.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9%;旱地面积2648.9公顷(3.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6%;菜地533.3公顷(0.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乡镇,耕地最多的是北房镇,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6.23%,最少的是渤海镇,占全区耕地面积的0.20%。根据北京市确定的保护要求,规划划定基本农田面积9200公顷(13.80万亩),占2001年耕地面积的81.8%。

近年来在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情况下,耕地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粮经比基本稳定,耕地总体质量得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稳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园地

2001年全区园地面积15237.4公顷(22.8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全部为果园面积。水果生产主要以苹果、梨、桃、红果为主,果园单位平均产量为2525.8公斤/公顷(168.4公斤/亩)。近几年,全区的园地面积、果品产量、单位平均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园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在不断提高,果树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林地

2001年全区林地面积129095.4公顷(193.6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80%。其中有林地面积61294.5公顷(91.9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7.5%;灌木林面积39913.90公顷(59.87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0.9%;疏林地面积26479.1公顷(39.7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0.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17.1公顷(0.93万亩),占林地面积的0.5%;迹地面积19.4公顷(0.03万亩);苗圃面积771.4公顷(1.1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0.6%。全区林地面积最大的是喇叭沟门乡,占林地面积的18.81%,最小的是庙城镇,占林地面积的0.31%。

全区十分重视林地的管理与保护,首先划定原始森林保护区,云蒙山自然风景区等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其次对工程建设中占用林地的项目严格把关,并对森林资源的补充及后续管理做出硬性规定,从而使有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林业建设向更深的层次转化,改善林相结构,提高经济林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地经济效益,使林业生产已步入良性循环道路。

4) 牧草地

2001年全区牧草地面积仅5.3公顷(80亩),全部为天然草地,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后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人工草场和加强集约化经营,提高草场生产能力,促进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001年全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417.4公顷(14.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0%。其中城镇用地1352.6公顷(2.03万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14.4%;村庄用地3790.4公顷(5.69万亩),占40.2%;独立工矿用地3356.9公顷(5.04万亩),占35.6%;特殊用地917.5公顷(1.38万亩),占9.7%。

独立工矿用地中,工业建筑用地占独立工矿用地面积的70.35%,主要是以工业区的形式存在;农业建筑用地占独立工矿用地面积的5.74%,以养殖场及养殖小区为主;其它建筑用地占独立工矿用地面积的23.91%,包括仓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的用地。特殊用地中,军事用地占特殊用地面积的38.0%;旅游用地占特殊用地面积的60.0%。

近年来全区城镇用地和人均城镇用地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怀柔卫星城、杨宋镇、北房镇等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城镇建设在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合理基础上逐年向外扩展;二是怀柔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与收入逐年提高,客观上要求住房建设加快步伐,而住房选址多为外延扩展,使城镇用地面积增加。全区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为212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标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历史形成的村庄用地偏大,二是由于经济、分户等原因,盖了新房而又不能拆旧房,致使村庄用地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率偏低,浪费现象较普遍。

6) 交通用地

2001年全区交通用地2140.1公顷(3.2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铁路用地263.9公顷(0.40万亩),占交通用地面积的12.3%;公路用地792.9公顷(1.19万亩),占37.1%;农村道路1083.3公顷(1.62万亩),占50.6%。

近几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京承、大秦、京通3条铁路穿越区境南部,京沈公路斜贯区境东南,京加公路纵贯区境南北,乡间公路硬化工作进展顺利,交通用地逐年增加。主要问题是山区公路等级较低,质量差;平原地区公路标准偏低,损坏比较严重;旅游专用道路建设未能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配套,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7) 水域

2001年水域用地面积5912.1公顷(8.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0%。其中河流水面2653.3公顷(3.98万亩),占水域面积的44.9%;水库水面1409.4公顷(2.11万亩),占23.8%;坑塘水面357.4公顷(0.54万亩),占6%;苇地3.2公顷(47亩), 0.1%;滩涂848.2公顷(1.27万亩),占1.20%;沟渠456.7公顷(0.69万亩),占7.7%;水工建筑物183.9公顷(0.28万亩),占0.31%。

水域中有潮白河、白河、怀河等17条4级以上河流水面以及滩涂用地;域内水库17座,怀柔水库为大型水库,北台上、大水峪、沙峪口、红螺镇等水库为中小型水库;京密引水渠、大水峪干渠、北台上东、西干渠、向阳渠等骨干渠道和众多田间沟渠构成全区的水利网络。

8)未利用土地

2001年全区未利用土地面积39206.8公顷(58.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5%。其中荒草地面积37547.9公顷(56.32万亩),占未利用土地的95.8%;沙地14.2公顷(213亩);裸岩石砾地1640.5公顷(2.45万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4.2%;田坎4.2公顷(63亩)。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增加土地利用率。 2.土地利用特点

1)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较快

近年来怀柔经济发展比较快,城镇建设用地按照规划逐年增长;通过建立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小区促进了工业生产向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新建铁路、高速公路和环城乡公路并改造原有道路网络,使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所有这些也使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速度逐年加快。据土地更新调查,2001年全区非农业建设用地,已占土地总面积的5.75%,增长速度较快。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农业用地潜力较大

全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资源数量不多,但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农地利用多种多样。有适于集约经营综合条件、位于优势的平原类型农用地,也有后备资源较为丰富的丘陵山区农用地,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土地级差效益明显,农业土地利用的潜力巨大。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高

2001年全区土地利用率达到81.13%。耕地中灌溉水田、水浇地、菜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6.4%;果园面积基本稳定,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绿化造林成活率较高,林地中有林地和疏林地占林地面积的68.0%,木材蓄积量高,森林覆盖率大,在林业用地中,以栗树为主的经济林发展迅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开发难度较大

全区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8.5%。虽然其中荒草地占未利用土地的95.8%,但荒草地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半山区,地理地形条件差,且土地开发后质量较差。开垦为耕地的难度较大,经过开发整理大部分适宜发展林果业,因此,今后增加耕地重点应着眼于已利用农地的整理及平原地区的后备资源开发。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持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征用其周围的耕地数量较大;工业小区规模向外扩展速度加快,出现了圈而未用现象,浪费了一些耕地;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要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占用部分村庄和山区的平地和耕地。

2)农用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尚需调整

耕地中的中低产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园地面积增加的乡镇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且主要以占耕建园为主,未坚持“上山、下滩、占边、进沟”的原则;林地面积较大,但部分乡镇灌木林、疏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木材蓄积量小,林业中经济林比重较小,未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河流及水库蓄水量较大,可利用水面较多,但水产业发展缓慢,收益低。 3) 非农业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较低

近几年来,由于小城镇建设及工业小区迅速发展,加快了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浪费现象也不断出现。部分工业小区内部空闲地约占工业小区总用地面积的20--40%。非农业建设用地宽打宽用,早征晚用现象比较严重。城镇建设部分未严格按规划用地,布局零乱,建筑容积率偏低。

4)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地污染严重

在山区,还有一部分地区的荒山林草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在平原地区,一些镇村企业环保工程不配套,工业废水、废渣不达标排放,水土污染仍在漫延,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规划》修编背景与编制过程

1.宏观背景

2000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县依据国务院的批复编制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年3月,在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与技术协作单位的努力下,《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市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和验收组通过评审验收。2002年11月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出通知,按照二次详查数据,修编各区县已通过评审验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怀柔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会同技术承担单位,合作开展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规划》修编过程

1)前期准备

《规划》编制工作从2002年12月着手准备,成立了由副区长王仕龙任组长、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佘建国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随后,召开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的规划工作会议和培训会,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会同技术承担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2)调查研究、整理基础资料

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历时2个多月,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涉足14个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二次详查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预测、旅游开发用地规划等研究,随后,对所掌握的规划基础资料和图件进行整理,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库和文档。

3)比选规划方案、确定推荐方案

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归纳以及大量的数据处理,根据所掌握的全区非农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和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按照《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怀柔区的各项调控指标,经过具体分析和平衡比较,于2003年1月,编制工作小组提出了全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初步方案。该方案侧重考虑卫星城及小城镇建设用地,工业小区建设用地安排较多,主要指标是:非农建设新增用地总量控制在9000公顷(11.1万亩),其中占用耕地2120公顷(3.18万亩),2010年耕地保有量12000公顷(18.0万亩)。由于该方案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部门下达的指标有一定的差距,超出下达的规划指标较多,不符合要求,因此又进行新的方案研究。

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大家认识到,未来9年是全面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时期,形势发展要求规划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拘泥于现状,于是编制工作小组在一个一个地研究卫星城及小城镇、工业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时,本着实事求是、从严掌握的精神,对一些重点项目和地区考虑留有一定余地,但对其他镇、村建设用地一般不多考虑。由此确定规划期内全区非农建设新增用地总量控制为7374公顷(11.06万亩),其中占用耕地1881公顷(2.82万亩),2010年耕地保有量12430公顷(18.6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9200公顷(13.8万亩),此方案既服从了上级规划的指令性调控指标,又基本满足了全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用地需求,既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又符合怀柔的实际,作为推荐方案形成《规划(送审稿)》方案上报审批。

四、《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和任务

1.指导思想

修编指导思想上主要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突出两点:一符合《土地管理法》等国家法规政策要求,符合《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二从实际出发,以怀柔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京北一流的国际、国内会议中心和旅游观光度假胜地的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发展用地,为实现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提供用地保障。

2.主要依据

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

2)北京市有关法规及相关规划,主要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3)《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怀柔卫星城总体规划》及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发展规划等。

4) 怀柔区2001年土地利用全面更新调查数据和图件。

3.《规划》主要任务

1) 根据本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上级规划要求,确定全区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落实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2)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3) 划定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4) 将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

5) 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五、《规划》主要成果

1.主件

1)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文本

2)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说明

3)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 50000)

4) 《怀柔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 : 50000)

5) 《怀柔区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文本

6) 《怀柔区14个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图》(1:10000--1:20000)

7) 《怀柔区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 : 10000--1:20000)

2.附件

1) 专题研究报告:《怀柔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

2) 专题研究报告:《怀柔区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研究》

3) 专题研究报告:《怀柔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4) 专题研究报告:《怀柔区旅游发展用地研究》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工作报告

6) 上述成果的计算机软盘、光盘

五、关于《规划》重点内容的说明 1.落实保护耕地的指标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怀柔区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是12200公顷(18.3万亩),其中划定基本农田9200公顷(13.8万亩),开发整理新增耕地3200公顷(4.8万亩),落实这些指标是贯彻基本国策的要求,是编制本规划的基本原则,为此《规划》要按照“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一方面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强化土地开发整理,经调查预测和反复协调,积极落实了保护耕地的指标。其中规划划定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保有量指标的75.4%,这是从全市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安排给怀柔的任务量,而对于全北京市来讲,保证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耕地保有量的80%,是应当完成的法定任务。

对于规划期间农业结构调整使用耕地的,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办理,不安排占用耕地的指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均安排占用耕地指标,但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占补平衡”政策,占多少补多少。

2.统筹安排非农建设用地

非农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居民点用地、工业开发区、工业小区及基础设施用地、交通用地、旅游开发用地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怀柔区到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是1200公顷(1.80万亩)。规划按照以下原则处理指标的使用:(1)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2)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3)优先考虑近期(2005年前)的用地需求;(4)新增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由于怀柔区未来10年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全区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针,实施怀柔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符合区域功能特色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因此建设用地需求量相应加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1200公顷是远远不够的。经多次研究、协调,规划确定全区非农建设新增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881公顷(2.82万亩),其中使用规划指标1200公顷,依靠建设用地整理、复垦置换取得指标681公顷。 3. 积极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特别是土地开发,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1) 现有林地作为生态保护林区进行特别保护,加大荒坡和滩涂地绿化造林,《规划》新增园地2269公顷、林地4173公顷,安排一批建设旅游观光林果园区,改善山区生态林保护区,使全区林木覆盖率和绿化率继续有所提高。

2)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的落实,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进一步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整治平原地区水土污染,使规划提出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实施。

4.提出《规划》的实施措施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此,从实施的需要提出一系列包括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手段在内的具体实施措施:要制定《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使《规划》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把规划目标按年分解落实;要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建设用地的规划预审工作;要建立和实行诸项制度,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领导目标责任制、规划公告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要进一步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措施,建立土地利用专项基金;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七是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六、若干问题的说明

1.关于土地分类和基础数据

本次修编仍然采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的土地分类法,即土地首先分成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企业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及军事用地等;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在三大类之下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再分一级类八大类,二级类四十六类。

各类土地面积基础数据统一采用北京市2001年更新调查数据。目前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土地详查分类面积数,与有关部门自己掌握的部门用地数据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有的是用地分类标准的差异所致;有的是沿用过去的老数据,未能按变化及时更新;也有的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统计方法不一致的问题,如“城镇用地”,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口径不一样。

 2.关于土地用途分区

 划分土地用途分区主要是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以土地适宜性为基础,考虑到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划定。《规划》划定了8个土地利用分区,其中以农用为基本用途的有3个,即基本农田保护区、林业用地区和一般农地区。以非农建设为基本用途的分区有4个,即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工业用地区和风景旅游用地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区指卫星城和建制镇市政设施较完善的中心区(现状和规划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区指村庄、集镇和其附属用地划入乡村用地区;工业用地区是指独立于城镇和村庄之外的工业开发区、科技园区、乡镇工业小区(现状及规划的)等;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按照经批准的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将进行开发、建设、保护的特殊用地区域。规划根据怀柔区对于北京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情况,还划定了以资源保护为基本目标的管制分区,即水资源地保护区。

划定的土地用途分区面积,一般都要比该种类土地用途的地类面积略大一些,这是因为土地用途分区内还包含有零星的其他种类用途的地块。土地用途分区划定后,要结合实际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分区土地的主导用途和鼓励、限制(或控制)、禁止的用途。 3.关于小城镇建设用地和城镇化水平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是目前北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展小城镇要统一规划,集中用地,做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要采取严格保护耕地的措施,防止乱占耕地。”“对以迁村并点和土地整理等方式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在建设用地计划中予以适当支持。”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要求“严格控制村镇建设外延扩大,特别要严格控制村镇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

从怀柔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规划》对怀柔作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都市远郊区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予以了足够的考虑,通过协调有关规划,对卫星城、中心镇、建制镇的发展用地均有所安排,协调城镇规划建设总规模达3560公顷,其中新增用地2210公顷。怀柔卫星城按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计算(现状怀柔卫星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5.6平方米),可容纳城镇人口规模21.5万人,其他建制镇按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计算,可容纳城镇人口规模分别为:杨宋镇2.80万人,北房镇2.4万人,桥梓镇1.4万人,怀北镇0.75万人,汤河口镇0.50万人,渤海镇0.42万人,九渡河镇0.42万人,以上城镇人口合计30.0万人,占2010年预测全区规划总人口38万人的79.0%,即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9%左右,与全市2010年城镇化80%的水平相当。实施城镇化战略,全区小城镇建设用地要强调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集中、集约用地,积极通过挖潜改造旧镇区,开展迁村并点,村庄用地整理置换,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关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怀柔区规划期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是1200公顷(18000亩),该指标是规划调控的一项核心指标,要严格掌握,不允许突破。但前文述及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在从严掌握该指标时,不得不寻找其它办法来弥补指标定量的不足,以促进并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经多次研究、协调,最后确定规划期内全区各项非农建设新增用地规模为737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881公顷,这样就超出市级规划指标681公顷,超出的这部分指标占下达指标量的57%。超指标主要原因是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用地需求量较大。对超指标占用的耕地,规划考虑从政策允许的途径上,采用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方法,获得折抵指标、置换指标来解决问题,再加上经济成本,由此引导非农建设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废弃地和闲置土地,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减少超指标占用耕地数量。 5.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落实情况

根据市级规划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指标,全区至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的任务是3200公顷(4.8万亩)。2003年3月怀柔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2-2010年),通过评审验收,专项规划确定全区土地开发可增加耕地和园地23346亩,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和园地15678亩,土地复垦可增加耕地和园地9230亩,合计可增加耕地和园地48254亩。

依据最新完成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成果、市级规划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指标要求和怀柔区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实际情况,本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全区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2383公顷(3.57万亩),其中耕地、园地整理可增加耕地473.3公顷(0.71万亩),未利用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865公顷(2.86万亩),由于耕地、园地整理增加耕地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平衡表和规划图上难以表达,因此耕地、园地整理增加耕地数量体现在未利用地开发的数量中。因此本规划确定的全区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数量比市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少了817公顷(1.23万亩)。这也说明在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环境的条件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实施开发规划,后备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进行过度开发。

规划期内通过村庄整理增加耕地511.6公顷(0.77万亩),土地复垦,可增加耕地169.3公顷(0.25万亩),合计680.9公顷(1.02万亩),按照政策规定,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增加的耕地,可用于置换建设用地,解决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由于未利用土地开发的重点地区是半山区和山前丘陵地带,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本规划强调未利用土地开发必须经科学论证和充分评估,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注重生态效益,切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积极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其中重点是农地整理,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部分地区的可调整园地、可调整林地和坑塘地,通过整理改为耕地。

6.关于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是本规划的重点和重心所在,为同“十五”计划时间上相衔接,近期的时间段改为2001—2005年。近期国家和北京市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北京卫星城和试点小城镇的建设,怀柔也不会例外,因此,规划有所偏重地安排了交通、旅游等基础设施和卫星城建设用地,加大了土地整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争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规划安排2001—2005年各项建设新增用地规模和占用耕地量,约占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68%,从而为实现2010年土地利用目标奠定基础。

七、关于《规划》的可行性

《规划》在修编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编制原则,努力做到以下基本要求,从而使《规划》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基础资料详实可靠

规划有关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数据和图件采用土地更新调查的数据和图件,土地分类标准明确、统一,土地基础数据准确。其他采用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有关部门、乡镇经最新调查、核实的资料,真实可靠。

2.调查研究扎实

规划在深入进行大量调查基础上,注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分析、待开发土地资源潜力评价、旅游用地规划等研究,摸清了全区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供求情况和资源环境条件,为制订《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注意政策法规和现实的结合

《规划》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十分重视保护耕地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同时,围绕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4.协调充分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注意与各部门、各乡镇和各专项规划的协调,尤其当规划指标与需求量差距较大时,多次与各方面进行磋商、协调,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使方案达到各方面的基本满意。

5.方法科学、技术手段先进

《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外业调查和专题研究相结合、领导决策和专业人员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同时根据大都市郊区的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作用,吸取国内外规划经验,对城镇、村庄、基本农田等采用指标控制和分区控制相结合,对其他各类用地采用分区控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6.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吃饭”、“建设”、“环保”在用地上的矛盾是焦点问题,本《规划》修编兼顾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这两个重点,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注重生态平衡,控制协调各类用地规模,促进各项用地向集约化转变。

为保证《规划》的实施,拟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建立和实行各项制度,并通过乡级规划把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土地利用分区分解落实,使规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附件: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及修编工作小组成员

一、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张延昆 (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 王仕龙 (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佘建国 (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成员: 徐占明 (区农委主任)

吕延发 (区计委主任)

焦振华 (区市政管委主任)

曹立仓 (区建委主任)

董 林 (区工业经委主任)

邓连中 (区规划局局长)

祝自河 (区财政局局长)

朱淑霞 (区农业局局长)

赵学恭 (区林业局局长)

邢万臣 (区水利局局长)

彭兴文 (区公路分局局长)

杨振富 (区旅游局局长)

规划修编办公室

主任: 纪品良 (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 成员: 韩维赢 (规划科技科科长) 康 宁 (规划科技科科员)

于昌龙 (规划科技科科员)

二、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小组成员

怀柔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参加编制人员

局长: 佘建国 (局长)

副局长: 纪品良 (副局长)

主要参加人: 韩维赢 (规划科技科科长)

康 宁 (规划科技科科员)

于昌龙 (规划科技科科员)

技术协作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参加编制人员

项目负责人: 萧 霖 (土地规划所高级工程师)

主要参加人: 郑伟元 (土地利用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孙永峰 (经济所高级工程师)

李玉勤 (经济所高级工程师)

浏览次数:6214

第19篇: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常熟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切实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布局、有序利用。

第20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土地管理和城乡各类、各业用地的纲领性文件,是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就规划属性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其实施也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由于人们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能力有限,时间越长,对事物未来的判断就可能越不准确;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规划决策的背景、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形势、新要求,可能需要对原有的规划目标、措施进行调整完善。因此,依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某一时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总结成效经验、明晰问题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既是一个科学、完整规划过程的必备环节,更是规划制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决定的,不可避免地带有结论上的模糊性。要提高规划实施效益评价的可靠性,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

1、采用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的评价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分法,其基本思想:对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性程度确定权重,对各指标进行评分,其中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定量指标则转化为相应的评分,最后将各指标的得分累加,得到综合评分值。其数学模型为:

设有n个评价指标,Ki为第个i指标的评分,Wi为第i个指标的

权重,则综合评分值为:式子略

2、确定评价指标。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的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人均GOP、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国民生产总值、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等;生态效益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城镇人均绿化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社会效益的指标有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人居面积、城市人居面积等。

3、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特尔菲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范文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