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43:5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田六村位于莘县王奉镇驻地西南5公里处,全村共385户,1471人,其中党员41名,现有耕地2164亩,人均耕地达1.7亩。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田六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村瓜菜菌常年种植面积达

800亩,林果面积550亩,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位居全镇前列,一个经济发展、民主管理、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环境生态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党支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商银祥任现职已近二十年,拥有扎实的党员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村党支部时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该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文化大院、图书室,配套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依托村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强化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团结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全村经济大发展。连年来,田六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县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全村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镇前列,同时支部书记商银祥同志当选为莘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发展。

田六村土质沙化,漏水漏肥严重,耕地产出率低,以往种植的小麦、玉米,产值低,收入少。近几年,村干部与群众“远学寿光,近学位庄”,正视分析自身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外出参观取经,从1990年全村发展第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到现在全村共建有冬暖式大棚650棚,并筹建了一处蔬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平均为8万斤,最高时达20万斤。

近年来,田六村立足本村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严禁各种高残留剧毒农药、花费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种植结构。自1994年以来,该村连年被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

田六村有一处300亩废弃多年的集体梨园,由于品种老化,缺乏管理技术等原因,产量低,市场销路窄,别说外卖,自己吃都不觉得甜,几乎没有效益。党支部书记商银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千方设百计多方联系,最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郁金香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联合开发田六村梨树高接换头改造成韩国黄金梨基地项目,外方投入接穗种条和人员改接,并负责常年技术指导及20年产品包销工作,利润对半分成。梨园改接当年即形成花芽,第二年即结果达1000斤,2004年即达2000斤,2005年亩产3000斤以上,亩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年年递增,相当可观。同时还发展250多亩的新梨园,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倡文明,树新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活宽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田六村近年来认真开展“文明户、文明街、文明村”创建活动,提倡文明新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田六村兴建文化大院,着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2003年,该村筹资5万元为村里安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2004年,该村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9月份,筹资15万元硬化了5公里的道路。同时投资13万元在村内3条主干道上铺设了给排水管道,并安装了高标准路灯48盏,达到净化、亮化,彻底改变了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田六村还实施了“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灶住户五大工程,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实用技术,实现人畜分离、改厕入户、疏通沟渠、清洁引水、村路硬化、整洁美化,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下一步,田六村大力提倡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会

推荐第2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XX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XX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XX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 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XX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XX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

.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

推荐第3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

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

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推荐第4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H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H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推荐第5篇: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6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等。通过抓好“三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n

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6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推荐第6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

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

推荐第7篇: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6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等。通过抓好“三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

园wenmi114.com。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6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6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6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6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6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6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推荐第8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新乡市2012年档案工作目标创建2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任务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市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以下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

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体系。

二、目标任务

1、成立档案工作机构。乡(镇)、村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各镇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副书记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为乡(镇)、村档案工作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各种实际问题;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并在管好用好乡(镇)机关档案资料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乡(镇)所属单

位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由乡(镇)副书记主管,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村文书具体做好档案工作,确保市、乡(镇)、村三级档案工作机构健全完善。

2、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五有”: 有场地、有专人、有制度、有设备、有服务。为此,乡(镇)、村两级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改变现有档案保管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适合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为农民群众服务。另外,为了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全市各村档案室都要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的基本要求。

3、广泛收集档案资料。收集档案资料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文秘人员、历任村干部、离退休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全面广泛挖掘收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各种工作活动所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特别要重视收集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品牌产业、土地林地流转、集体资产债务管理、国家支农补贴管理、救灾救济、宅基地、低保、合作医疗、人口计划生育、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文化建设、历史沿革、党员档案、村民档案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

同时,在整个收集过程中要多主动和市上相关涉农部门联系,尽最大力量收集散存于民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比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村容村貌新旧变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条件明显改观,且有鲜明对比特征的珍贵照片等,并做到随收随安全妥善保管。

4、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特别是村一级会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所积存档案进行清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交和销毁,彻底消灭档案工作空白点,坚决杜绝成捆、成堆、成卷随意放置的混乱现象。所有档案资料必须统一集中管理;乡(镇)对村干部任免时,要指派专人及时对档案进行移交(监交);行政村撤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5、积极开展查档利用。收集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村档案机构要积极开展查档接待工作,耐心细致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档案及各种信息资源,由单一的档案服务向文件服务、信息服务拓展,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把村级档案室建成档案资料保管基地和档案信息利用中心。

6、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为了扎实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标准要求,决定年内抓好城郊乡:唐岗村、焦庄村、倪湾村;后河镇:李亨屯村、小辛庄村、后河村两个乡(镇)六村个农业农村档案创建工作,以此整体推进全市乡(镇)、村积极开

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0活动,其核心就是认真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资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见证,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有参考、经验借鉴、史实查证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有关部门、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书记范示富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刘东惠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为此,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要细化目标责任,落实具体措施。

2、切实履行职责。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召开创建工作专门会议,尽快安排部署本乡(镇)及本单位创建相关工作,并作强做优。各乡(镇)及行政村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村切实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要于10月底前完成档案工作示范点的建设任务,11月底前市创建工作示范乡(镇)领导小组将对其全面进行初验。

3、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档案工作示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与农村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检查、同验收。乡(镇)档案领导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标准要求,巡回各村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市档案局将密切配合,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业务指导,促进创建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对于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推荐第9篇:某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XXX乡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法库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部署,结合本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建立与本乡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包含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本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末,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全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省二级以上,完成本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完成年度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及目录报送和现行文件的报送;有3个行政村档案管理达到“五有”标准,培养一个家庭建档示范户,开展对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等重要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工作任务

制定本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档案管理达到

辽宁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以上;努力收集、整理、归档新农村建设各项领域形成的文字材料;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检查;修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对村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档档案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在村方面,行政村建档率要达到100%,村档案室达到“五有”,全面收集各门类和载体的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村办企业、医疗、养老、托幼、学校等机构建立档案;在有建村以来的历史档案,编写村志,沿革和大事记,修订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制度,实行村干部离任档案交接制度;确保档案不丢失和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努力争取行政村配备有局域互联网的计算机,在网上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

四、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6月1日-7月1日)

制定实施方案,乡村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工作任务。

2、实施阶段(2010年7月5日-12月末)

3、实行阶段性检查验收(2010年12月1日-12月15日)

在对村相关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年度

总结

五、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明确乡村相关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人和具体人员,谁主管谁负责。

2、保证和增加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3、建立乡领导小组

组长:XXX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XXXX政府办秘书

成员:XXX档案员

各村委会主任或负责人

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行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担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2010年6月10日

推荐第10篇: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将XX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在加强社会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XX镇围绕“搞好服务”,“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农村档案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我镇在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与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向前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镇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XX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全镇农村档案工作会。安排部署了我镇农村档案工作,明确了我镇下一步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各涉农部门、村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加强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二、积极调研,创新机制

(一)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农村档案情况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在之前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档案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认真贯彻“档案工作全面融入,服务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从06年开始,我镇曾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村级分管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现场实际查看档案室和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二)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进行。一是积极做好农村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的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档案”、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环境档案”、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档案”、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二是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将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体系之中。三是坚持依法治档,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尤其是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以点带面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三、强化职能,注重宣传,提高素质

(一)强化档案工作职能结合近两年开展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我镇明确了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为规范村级档案管理,镇政府按年投入资金8.8万元,通过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实行村财镇管村用,规范完善各村财务档案,健全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强化了镇档案工作职能。同时,镇政府为各村配齐了档案柜、档案盒等相关设备设施,督促各村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镇13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档案室,有条不紊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加强档案知识培训,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

质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发挥农村档案作用,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镇加强了对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业务咨询等形式,共培训农村档案工作人员 多人次,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镇还实行委派

会计制,专门负责各村的会计档案。

(三)强化档案宣传,增强档案意识做好农村档案工作,不仅要措施到位,宣传工作也必须到位。近年来,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档案宣传工作。宣传利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事例,宣传违反档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等。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张贴栏、横幅各种媒介,广开宣传渠道,提高镇、村两级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四、健全档案,服务基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工作,村级村务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镇在过去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已有的基础上,拓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广度,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期间打造特色村落等档案的收集,提高建档率,扩大建档范围。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灾后村级阵地建设正在进行中,加之灾后恢复重建的事务繁忙,各村档案管理水平还急待提高。二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还需作进一步培训,建档立案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除了村档镇管的资料完整、管理规范外,各村涉及民生、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资料还存在管理分散等现象。各位领导,我们一定以此次新农村建设档案检查为契机,查漏补缺,加大投入,抓好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着力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便民的利用率,推动XX镇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11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共有耕地面积20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2380口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全村以民用采暖、造纸机械加工业为主,现有企业10个,年产值达1.8亿元。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

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抓”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六抓六新”。

一抓农民增收,发展新产业。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村注重结合本村实际,给村内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的优惠,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如:在桑宝公司新型采暖炉项目的征地工作上,有一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成见较深,甚至到企业滋事生非,村干部就多次上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化解了村企矛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此外,为国盛机械厂等新建企业在调整用地、生产线路架设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了企业前期筹建和正常运转。村两委的服务跟上了,村内企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农民增收也就有望了。我们依托桑宝、机械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05年,就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直接促进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上,我们在稳定两大优势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6户,特色养殖户12户。此外,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冬瓜、地黄等经济作物达5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工农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不仅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2005年,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率达80,村内种植户、养殖户、产品加工运输户等专业户占全村户数的4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同比增长20%,非农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0%,全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抓精神文明,提倡新风气。我们以创建文明村为切入点,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还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设“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六个协会”,初步具备了政治理论学习、法纪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等功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今年春节,村里还组织了沁阳、焦作、济源三地农民门球邀请赛,活跃了村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让村民看上有线电视,村两委积极与广电局协商,促成有线电视进村,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如今,我们村的村民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里无不赡养老人现象,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闹访现象,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逐步形成了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三抓素质提高,培育新农民。创建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我们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积极联系市科协、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切实增强了村民转移就业和独自创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舞台。

四抓环境整治,营造新环境。我们村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到了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为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我们拿出1万元,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填埋点,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的顽疾。同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所有大小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修复,架设路灯60多盏,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村里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为改善全村人的吃水条件,村里还投资5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目前,正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铺设自来水管道。

五抓村务公开,构筑新体系。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务政务的公开和民主决策,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六抓先进性建设,增强新活力。创建和谐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第12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共有耕地面积20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2380口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全村以民用采暖、造纸机械加工业为主,现有企业10个,年产值达1.8亿元。

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抓”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六抓六新”。

一抓农民增收,发展新产业。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村注重结合本村实际,给村内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的优惠,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如:在桑宝公司新型采暖炉项目的征地工作上,有一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成见较深,甚至到企业滋事生非,村干部就多次上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化解了村企矛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此外,为国盛机械厂等新建企业在调整用地、生产线路架设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了企业前期筹建和正常运转。村两委的服务跟上了,村内企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农民增收也就有望了。我们依托桑宝、机械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05年,就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直接促进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上,我们在稳定两大优势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6户,特色养殖户12户。此外,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冬瓜、地黄等经济作物达5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工农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不仅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2005年,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率达80%,村内种植户、养殖户、产品加工运输户等专业户占全村户数的4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同比增长20%,非农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0%,全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抓精神文明,提倡新风气。我们以创建文明村为切入点,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还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设“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六个协会”,初步具备了政治理论学习、法纪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等功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今年春节,村里还组织了沁阳、焦作、济源三地农民门球邀请赛,活跃了村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让村民看上有线电视,村两委积极与广电局协商,促成有线电视进村,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如今,我们村的村民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里无不赡养老人现象,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闹访现象,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逐步形成了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三抓素质提高,培育新农民。创建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我们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积极联系市科协、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切实增强了村民转移就业和独自创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舞台。

四抓环境整治,营造新环境。我们村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到了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为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我们拿出1万元,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填埋点,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的顽疾。同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所有大小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修复,架设路灯60多盏,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村里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为改善全村人的吃水条件,村里还投资5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目前,正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铺设自来水管道。

五抓村务公开,构筑新体系。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务政务的公开和民主决策,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六抓先进性建设,增强新活力。创建和谐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村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切实解决本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我们按照柏香镇“六好”村街的创建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继续实施“双强”工程,切实加强了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实力,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真正把先进性活动建成村民长期得实惠的满意工程。目前,村两委班子风气正、人心顺、想干事、比创业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奠定了良好的

组织和思想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发展意识不够强,党员、群众还没有形成“全员动员、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不够,没有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力,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三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度还需加大。

三、下步创建思路

随着第三批先进性教育的不断深入,村两委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和谐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紧靠沁伏路的地利优势,依托民用采暖、造纸机械行业,通过把这两大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力安置,全面协调工农业发展,为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新伏背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13篇: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把握内涵,坚持标准,紧密结合**实际,着力发展全镇经济、改善镇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提高农民素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五点。

一、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培植经济增长新亮点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针对全镇实际,我们将围绕巩固提升建陶产业,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机械电子产业,规范发展建材市场三个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巩固提升建陶产业。在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取今年再争创个中国名牌,个省著名商标和个某省名牌,逐步提高**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做大做强建陶的同时,积极发展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特种陶瓷。特别是投资.亿美元的****项目现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将举全镇之力做好工作,争取该项目落户**。二是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机械电子产业。在大力发展**化工等重点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招商、专项招商力度,争取今年再引进-个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政贡献大的好项目。以工业园南路的开通为契机,筹备开发眉山工业区,积极引进汽车配件、深圳电子等新型产业,破解用地紧张难题。三是规范发展建材市场。建材市场对富民强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按照“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的总体思路,加大对建材部分市场的改造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经营档次和市场人气。投资余万元对城内**路和南路进行改造整修,改善城内交通条件,为业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尽快盘活财富城,搞活物流中心,为群众奔康致富开辟新途径。

二、加快城镇建设进程,打造农村发展新面貌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标准。我们将在以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线作战,争取城镇面貌有大的改观。一是加强村容整治。以“美化家园、优化环境”为主题,因村制宜的开展以硬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经济强村,原则上大街小巷全面实现“四化”,建设“花园式村庄”;中间村,主要街道必须达到硬化、亮化、净化的标准,背街巷道要做好平整和清理;经济差村,重点清理村内垃圾和“三大堆”,平整好主要街道。二是加强居民小区建设。按照居民向小区集中居住的原则,尝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将全镇个行政村合并为*******四个居民生活区。重点抓好**河的治理,建立滨河生活区,逐步引导群众向镇驻地集中。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余万元,实施**路东河段维修和**路拓宽工程;开通工业园南路、北路,完成农业银行原址改建工程。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镇”战略。以投资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为契机,继续抓好后续建设工程,彻底解决含酚废水污染问题。在建陶企业普及水幕除尘,推行原料密闭存放,逐步降低粉尘排放量。工业垃圾实行定点倾倒,坚决杜绝乱倒乱放现象。继续加大现有绿地管护力度,重点做好**复线、工业园中心路的绿化带建设。

三、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筑农村保障新体系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将不断筹措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一是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解决广大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目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把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作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大覆盖率,提高保障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救助。在加大政府救助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引导广大企业家、建材市场经营大户和在外成功人士捐资成立慈善基金,充实完善社会救助力量,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救助。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培育新农民。我们将投资余万元,开工建设**联小和中学学生公寓,完成**小学校舍和中学运动场的升级改造,确保年内完成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充分利用第一职业中专的教育资源,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开设符合特点的专业课程,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貌

按照“既要做富裕农民、也要做文明农民”的要求,针对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搭建载体,丰富形式,创新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建立个村级公园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各村采取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对文化大院和其它开放性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修缮,为群众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使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占据农村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积极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治安巡逻队实行小时巡逻,为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完善各村红白理事会,引导广大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消除迷信复古和铺张浪费现象。

五、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建立农村管理新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村两委每季度都按照要求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财务财产以及村民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不同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误解,凝聚民心。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由在村里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组成的议政小组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全程参与村级管理。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重大决策,要按照村“两委”充分酝酿后提交老干部议政小组征求意见,再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程序付诸实施,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欢迎- ]。性、民主性。三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引导广大村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意识,自觉深入群众,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治村、民主理村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围绕“三农”图发展,贴近百姓干实事,真正把**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

第14篇: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在我国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胡总书记在专题讲话中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和党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了深刻阐述,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的

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如何扎实稳步推进××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整体部署。

着眼长远 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实内涵

农村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就是缺钱,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的发展工程,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总的来说要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要靠科学规划来引导、要靠发展生产来主导、要靠科学文化来教导、要靠坚强班子来领导、要靠严格监督来督导。××作为一个农业乡镇,“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着眼长远,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工作方针,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

就是要全面理解“五句话”的丰富内涵和包含的新精神。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基本要求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结合生产能力,使农村经济有大的发展。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农民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更加富裕。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现,就是要加强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就是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五条要求,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思路、总部署、总目标和总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

二、正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伟大实践,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其内容与过去的新农村建设有很大不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实现乡村互动、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主题,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促进网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二是要抓住增收这个关键环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路子,从以下四方面思考寻求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种养业增收;二是产业化增收;三是劳务增收;四是政策补助增收。

三是建立和谐这个必要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必要保障,要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搞好以发展农村经济,富裕群众、帮扶弱势群体、融洽邻里和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农村建设。

四是把握求实这个重要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科学精神和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分别情况、分步推进。

三、科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规划

一是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国家扶持粮食增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瓜果、稻糯、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20000亩,规模化种植15000亩,逐步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作业,农业产业化比重提高30%;做强优质稻(糯)、藜蒿、林果、西瓜、牲猪和水产品养殖等产业,使之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20%以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

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自然湾通晴雨路,逐步发展沼气,普及有线电视;实现村村一口当家塘,新建机泵站5座;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村有标准卫生室、办公室、学年前儿童可选择幼儿园、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消除土坯房;“六改五通”初见成效、小城镇建设有规模。

三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以此促进

城乡互动、转移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积极参与劳动力“阳光工程”,和贫困人口“雨露工程”,每年转移劳动力1000以上,使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20%以上,同时吸引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和投资家乡建设。

四是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劳资管理政策,严格乡、村两级干部编制,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转变职能,继续落实耕地二轮延包政策。

五是把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要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每年至少2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示范户增长10%。

六是要把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搞好农村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安”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考核合格,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100%,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立足当前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2006年,我们乡党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基本思路是:选择界牌村(县试点)、××村、陆洼村为新农村试点,以生态村为发展目标,以文明村为发展动力,以小康村为发展目的,以规划为龙头,通过抓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逐步推进。主要措施是: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三)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组建新经济组织;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六)以“三民”(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载体,创建好班子。发挥二条腿走路:一是把新农村项目进行包装,向上争取资金,捆绑扶贫,农、林、果、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用于“六改五通”和村镇建设;二是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载体,政府扶持机制的创新,形成各级政府投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

为打好“十一五”开局仗,稳步启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基于上述考虑,今年我们将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科学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界牌作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陆洼、××两村作为乡级试点,各村选定1—2个自然湾为试点。以界牌、陆洼、××三个试点村为示范和突破口,以点带面。以抓基础工作起步。界牌在已完成1公里通村公路水泥硬化的基础上,计划4公里通湾路全部硬化;沿316国道统一规划建房,改水改厕,发展沼气100户;对大周、中周、上周、田铺迁村腾地宅基地复垦,退基还田;结合支铁复线改造工程,建设三李台渠豆槽引水工程;改造村大礼堂,建设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村办公室;突出抓招商,建设界牌316国道工业区;陆洼计划完成4条通湾公路10公里长硬化工程,目前完成1.5公里路基建设;在杨洼两个鸡场建沼气池,示范带动发展沼气100户;分别在三个百亩抗旱死角扩挖塘堰三口,灌溉面积340亩;岗朱山上复垦,植黄栀子200亩;有线电视再发展80户,达到有线电视通户率70%。

××村计划完成倒汤台渠,到大邓、大汤的沟渠硬化,邓仰大塘扩挖,这样全村千亩耕地可百分之百灌溉用水;新村宅基地复垦;大汤路硬化,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计划路边高标准绿化;改造大汤、大邓、邓仰、东份四户土坯房。严格界操路沿线建房管理,提高住房建设品位。

(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抓好农业板块建设。按照“良田种优质稻、路域沿线种西瓜、山坡岗地种林果”的思路,着力提升粮食(糯稻)、西瓜、蔬菜、林果四大产业,建成四大特色板块。即316国道沿线千亩林果;界操路沿线千亩无籽西瓜;××现代化农业科技园300亩藜蒿;陆洼岗朱200亩黄栀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扎实搞好堤防、蓄水、提水“三大工程”建设。加强滚子河西围堤险段堤防工程建设;现有的泵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确保抗旱提水,提高供水保证率;以自然湾为单位每年扩挖塘堰一口;六里坡水库和观音水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资金配套建设提水泵站,提高水库的供水利用率,争取资金建成罗范红网石埠头拦水坝。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成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建设1个劳务输出基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实现70%的农户家中有一名劳力外出从事劳务经济。

(三)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育。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机械,培植农机户20户,建立万亩水稻机械收割区和500亩机械插秧示范区。全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200户,农村经纪人增加50人。

(四)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魏店、高铺四大粮食加工厂为龙头,在全乡发展优质糯米10000亩,优质中杂18000亩;以北兴养鸡场为龙头,在全乡发展千只鸡养殖大户50户;以野猪养殖基地为龙头,在全乡发展母猪养殖大户100户;全乡外销仔猪10万头;以庙王西瓜种植为龙头,发展无籽西瓜种植2000亩;以方岗精养鱼池为龙头,发展精养鱼面积3000亩,以子文蛋白有限公司为龙头,种植优质大豆5000亩。充分发挥我乡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搞农业招商,千方百计引进老板,发展饲料加工。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农业,引导和帮助企业与基地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五)切实树起文明村新风貌,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小集镇建设,实施“引农进镇”工程,以××集镇为中心,小罗××靠近村庄严格挖制批地建房,鼓励集镇建房;分别以魏店集镇为中心,附近村庄向集镇并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突出抓好农村试点新村“六改五通”工程的同时,其他村庄建设以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等“五乱”为突破口,抓好基础性起步工作。继续实施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完成通村公路 公里,通湾公路 公里。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搞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60%以上。结合抓好农村“一个网络两个中心”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幼儿园建设。认真开展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和农村特困户土坯危房改造,全年救助特困户 户,改造土坯房 户。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0%。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战略部署,要靠农村基层组织的落实和推动,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六个五”为中心内容,全面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促进各项亲民、爱民、富民工程见成效。实践证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对农村基层组织,我们将切实做到“五个一”,即培养一个好的带头人,组建一套好的领导班子,确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营造一个好的创业氛围,制定一个好的扶持政策,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应有的重任。

第15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引

惠东县档案局游志君

一、工作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最低要求必须达到惠市档〔1998〕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的标准,即:

(一)明确有一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

(二)有相对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

(三)制定有档案室职责及保管、借阅、保密、鉴定等制度

(四)各类档案均已按要求立卷归档

(五)必须存放档案的固定场所和铁制的档案箱柜及使用标准档案盒存放档案

(六)有查阅档案的基本工具。要编制基本的档案目录,便于检索。

(七)有借阅档案等级簿。

二、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

惠东县新农村建设村级档案归档分类表

三、整理方法

1、将文件按照分类表进行分类,将同一类别的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每份文件都要加盖档号章

档号章盖在文件上方空白处。

4、编页码。按单份文件编页码。每一份文件单独编写页码,有文字的必须编一页,空白页不编;本身有页码的不再编。页码编在文件下方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下角。

5、装订。将文件本身的金属装订物拆掉,用棉线或不锈钢装订线重新装订。

6、装盒。将同一类别的文件装入同一盒中,装满为止,文件较多的可装多盒,

7、填写档案盒背脊。根据盒内所装档案的类别,将类别内容写在档案盒背脊的空白处,如党务类有三盒,第一盒写“1-1党务工作

(一)”,第二盒写“1-2党务工作

(二);村史类有一和,背脊写“4-1村史

(一)”。依次类推

8、抄写档案目录。仍以党务类第一盒(有12份文件)第一份文件为例

案卷目录

卷内文件目录

卷内文件目录

内目录。

9、装订目录。

目录抄写好后,将案卷目录放在前面,卷内文件目录按照案卷号顺序排列好后放在后面,然后用档案目录夹装订成册。

四、装柜。档案整理分类、抄目录、装订、装盒后,按照案卷号顺序放入档案柜。

第16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言稿

抓新农村档案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姚桥镇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

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谨代表姚桥镇就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一简要交流。姚桥镇自2009年被列入雨城区首个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示范乡镇,在此期间,姚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区档案局的指导下,按照省、市档案局的要求,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规范了镇下属七个行政村新农村档案,有效地拓展了档案工作领域,使档案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民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情况向在座各位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姚桥镇地处城郊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32万人。姚桥是最早的经济开发区,其中,有5个村36个村民小组属于城市规划区。

姚桥镇档案工作于2005年就已达省三级标准,镇政府综合档案室为18平方米,查阅室面积为18平方米。档案室配有计算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刻录机等。档案资料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有文书,会计,林业、国土、计生、医保、低保、农村生产经营、村镇规划、征地撤迁、安置补偿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下属七个行政村均设置有15个平方米以上的档案室,并配有档案柜,有专人保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档案意识。积极争取市、区档案部门的支持,在全镇开展档案知识培训,增强镇村干部的档案意识,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 1

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创建任务。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各村兼职档案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办主任负责相关达标材料的准备和协调衔接工作,镇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镇创建工作负责人,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项规定,成立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领导小组,完善有效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档案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由党政办主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办、劳动保障所、民政办等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并安排了专门的档案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四是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内容,突出创建实效。结合本镇实际,重点将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劳动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列入建档典型,用典型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并逐步推广。同时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档案”、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 ,诸如:“退耕还林档案”、“粮食直补档案”“家电下乡档案”、“社保档案“、”低保档案”;还有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以突出创建实效。

三、取得的成效

1、干部和群众档案法律法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在开展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中,区档案局和镇领导干部,通过到村组调查、走访、座谈和交流,使干部和群众都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形势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充分体现了为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规范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增强了干部财务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将村组财务事务档案资料清理整理归档,并将该项工作列入镇人大年度工作计划,接受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订立了村干部人事变动前必须将手中档案资料整理清楚会同公章一并暂时移交到镇农经办保管的制度,任何人都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这样用制度管事管财管人。制度在前,预防在前,不留徇私的机会。让挪用集体资金、拒交财务事务资料的事情得到遏止。有效杜绝了以人为事,事后无据可查,导致干群意见不一的现象发生,进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不良行为导致的新的遗留问题产生。

3、为解决信访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由于镇、村、组档案管理规范,责任落实,为解决信访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信访案件明显下降。

4、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理顺了村级档案后,各村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村务、事务公开栏上将每年重大事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开支、计生奖抚、户口迁移、农村低保、医保、惠民利民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直接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面向群众公开,一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展示了村组干部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透过公开栏,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村组干部在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极大地减少了新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群众上访信访事件明显减少,干群关系得到改善。比如:我们的土桥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建立了一个“惠民服务中心”, 该中心集群众休闲娱乐、文体活动、村务财务公开、政策法规宣传、农家书屋、致富信息等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信息的窗口,深受群众好评。

四、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过程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档

案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建工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我们的创建工作做到领导、措施、投入“三到位”,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再有就是,创建工作中,积极主动加强与区档案部门的联系,争取区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为整个工作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乡镇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强化乡镇档案工作,一方面可以在整合乡镇档案信息资源、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服务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以乡镇档案工作为平台,可以使乡镇政府切实担负起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帮扶的职责,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3、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主线。村级档案不能仅以传统方式建档,应充分体现时代特征。要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紧紧把握民生这一主线,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覆盖民生、服务于民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眼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拓展档案服务领域,丰富档案内容,切实做好与农民相关的档案管理,尽量做到文件材料归档齐全完整,方便群众查阅利用。

4、大胆创新,是推进乡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一是创新开展村级档案乡镇集中整理。村级档案统一集中到镇政府进行整理,可确保档案整理规范、完整、统一,保证案卷的质量,使各村建档率达到100%;同时可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档案意识; 二是打造乡镇重要科室(如;劳动保障所、国土、财政、计生等)规范化档案室,开展民生档案分类分科室管理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效能。针对民生档案资源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社会共享度不高等制约民生档案发展的问题,采取统分管理相结合,提高民生档案利用率。具体对劳动、民政、社

保、医保、新农合、涉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保、低保、新农合等参保对象的完整档案由镇政府统一整理归档,同时为了方便档案工作的查阅利用,镇政府,结合实际,由党政办统一管理民生档案归档目录的同时,将民生档案分室保管,充分发挥民生档案信息服务功能。再有就是依托计算机网络,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强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开设了便民档案服务查阅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行政村档案纳入乡镇统管。辖区七个行政村“村村建档”。行政村档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和历史依据。截止2009年,全镇7个行政村“村村建档”,全部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入村级专室、专柜、专人保管,基本实现了村级档案规范管理,彻底解决了过去村级档案管理不善的问题。通过规范村级档案管理,现在村务公开了,村史完整了,民主工作推进了,农民办事方便了,矛盾纠纷减少了。

整个创建工作历经两年的努力,于2011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被授予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乡镇。

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虽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在探索之中,我们的做法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档案特色不够鲜明、亮点不够突出;档案资料收集仍然不够完善;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尤其是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操作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镇村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还需加大。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积极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5月9日

第17篇: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

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

第18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材1

小曙河镇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区位概况。小曙河镇地处镇坪县西南部,东接钟宝镇,南邻华坪镇,西接曙坪镇,北抵上竹、城关镇,距县城6.3公里,驻地中坝村。小曙河镇交通便利,207省道越境而过,依山傍水,风光绚丽,有著名的佛爷山风景区。全镇地域面积96.1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1018户3697人,有耕地面积9384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7元。

(二)档案整理情况。

小曙河镇综合档案室位于镇政府二楼,面积26平方米,达陕西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AA”级认证。档案室内共8组档案柜,有除湿机、有灭火器、电风扇、防光窗帘、温湿度计等配套设施,并配置有档案管理专用电脑,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管理制度健全,台账登记完备,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各类档案资料,主要保存有文书档案、会计档案、计生档案、林业专档、实物档案、图书资料等各类档案4893卷,其中文书档案3316卷(件)、会计档案240卷(册)、计生档案69卷(件),林业档案53卷(件),图书资料35册。

- 1

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会议结束后,分管领导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贯彻意见。3月30日,组织召开了由各村支书、文书和镇干部参加的培训会议,会上,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门培训,主要领导提出了工作要求,夯实了全体干部的责任。制定了《小曙河镇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和《小曙河镇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进度表》,将目标任务划分到了人头,明确了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保证了工作按时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三)保障工作经费,提高保管条件。为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镇政府克服经费不足的现状,尽量压缩其他支出,挤出经费1万余元,添置了专用电脑、除湿机、灭火器、防光窗帘、地毯、制度牌等,极大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为保证全镇新农村档案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镇党委、政府邀请了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抽调了镇政府档案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分赴各村对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有效保证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整理质量,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 3

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充分调动每个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上新台阶。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实现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搞好农村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村村通互联网,实现档案资源共享,让农民足不出户便可知国家政策和村务活动。加强对基层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单一服务方式向多种服务方式的转变。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小曙河镇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兄弟镇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还有不少的困难和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县档案局的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切实找准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在夯实基础、整合力量、积极服务上下功夫,切实做好我镇的档案工作,为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切实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 5 -

第19篇:某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明确分工合力成功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上午好!

今年,我们XX镇党委、政府紧跟中央和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加大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投入、加快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镇农村经济与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

回顾这几个月,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是强化领导。为了更好地开展拆迁工作,我们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到村点召开村干部及理事会成员会议,确定了村干部及理事会成员带头第一批拆、其亲属第二批拆、其他群众最后拆的拆迁原则;对拆迁中群众应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给予兑现,并尽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领导小组成员勤于监督,经常下到新农村点指导“一拆三改”等工作,并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初期的棘手问题。目前,各新农村点已经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出了能受气、肯吃苦、重团结、勤奉献、顾大局的理事长。在理事长的带头领导下,制定了本新农村点建设的具体规划和时间进度表,前期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二是加大宣传。通过挂横幅、出黑板报、写公告的形式,及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益处告知了本村村民,为筹资筹劳、建设动工做了很好的动员。拆迁领导小组成员与村干部、理事会成员一起深入到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讲道理,明政策。同时,全力抓好新房规划建设,按照先规划再审批、先拆旧再建新的要求进行。在我们的宣传动员下,绝大多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都非常支持,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及时公开。理事会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对建设需要的资金多少、政府如何补贴、群众如何投工投劳、需要拆迁哪些房屋等,及时告知村民,特别是对拆除乱搭乱建、收集资款等难题,理事会成员积极带头,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监督把资金总量、投工情况、工程承包情况、工程标准向群众公开。

从2005年开始建设新农村到现在,我们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村庄和集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

一是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产高效、特色农业,走规模经营等产业化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迅速加快全镇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城镇街道建设步伐和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对住房改造、给排水、垃圾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

基础建设,要加大投入与引导。

三是要关注民主,加强社会保障事业。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做好低保户摸底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二要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投入,加强以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快敬老院建设,争取尽早投入使用。

四是进一步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力经济和特色经济;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以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各新农村点支部书记和理事长的无私奉献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相信,我们南义镇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交上让你们满意的答卷!

第20篇:秀山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秀山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秀山岛介于舟山本岛和岱山本岛之间,陆域面积22.88平方米,现有人口8564人。全乡以“一村一社区”形式,建有秀北、秀南、秀东三个社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乡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十一五”期间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三大产业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我乡按照“生态立岛、港口兴岛、旅游强岛”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支柱地位更加突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全乡经济快速增长,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全乡集中精力抓好“旅游、临港工业、海运”三大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工业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81%;乡财政地方税收入达到649.69万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渔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89元,比上年增长13%。

海岛旅游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海岛保健、海岛休闲渡假为主的特色旅游发展步伐。2005年全乡接待游客达到10.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旅游收入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举全乡之力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系列之一的我为泥狂——秀山海泥狂欢节,大大提高了我乡的知名度。

1 临港工业迅速扩张。大力实施“港口兴岛”战略,完善兰山临港工业带布局,自2003年引进常石集团修造船项目以来,以常石集团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对我乡经济带动作用充分显现,在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配套服务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和扶持船舶修造配套企业本土化,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雏形已经显现。

招商引资成果喜人。积极争取外来客商的投资,加快推进我乡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共引进项目8个,协议引资达14亿元,其中旅游项目4个,工业项目3个,海运项目2个,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改善全岛基础设施条件。投资2000万元的九红线公路已投入使用;投资1000余万的兰山客运中心滚装码头正紧张施工中;完成了红岩、秀南片自来水入户工程,新增用户500户,自来水用户得到了基本普及;电力农网改造除要拆迁的自然村外,现已基本完成。

二、稳步推进渔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以深入开展“暖促”工程为载体,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就业难、养老难等问题。通过与相关单位的联系,举办包括计算机、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的就业培训,依靠乡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的全乡用工信息搜集、汇总和发布平台和各社区的专职信息员队伍,将就业信息网点延伸到全乡的各社区,及时向社区群众提供企业的用工信息,三年间共培训渔农村富余劳动力836名,实现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580人。同时,认真落实县政府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有

2 1080名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已开始领取养老金,占全乡老年人的47.68%,逐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乡三个社区的2413户4467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还全力做好低保、残疾、贫困家庭、助学等帮扶救济工作。

三、积极深化新社区建设,提高村民管理村务的意识

根据撤村建社区的总体规划,首先要处理好原各村之间的关系, 在新村“融合趋同”的前提下,从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党员生产、生活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泛征求原各村代表和老干部、老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根据党员的身份和年龄层次,在全市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各社区建立党总支,按60周岁以下渔农村党员、60周岁以上渔农村党员和60周岁以上机关企业事业退休党员分类组建三个党支部。其次按照“尊重民意、易操作、不留后遗症”的改革思路,实行“一村一社区一合作社”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机制创新、收益分配合理、资产透明的符合秀山实际的集体资产处理办法。通过成立村民组和合作分社,设立财务监督小组,切实维护了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按照把渔业社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生产管理职能相分离的要求,成立了秀山乡渔业专业合作社,既促进了渔业体制改革,又保护了广大老渔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切实加强以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议事规程和程序,实现村级财务和村级事务的公正、公平和公开,通过群众的监督,使群众明白,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这几年来村级集体土地征用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实行依法征用,合理分配的原则,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会等会议,做到认识统一,对土地征用所涉及的收入和支出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重大村级事务过程中,采用听证制度,使群众利益得到最广泛的保护。今年,各社区还从解决影响社区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入手抓整改、抓提高,积极搞好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和谐社区”的目标,改变村容村貌。在各村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加快电网、水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几年,我乡渔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在广大渔农村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尚处于初始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增加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压力。

2、重大项目进程受到制约

在推进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问题,我乡大部分土地都是农保田,当前和今后重点项目推进中,会不断受到此瓶颈的制约。二是基础设施问题,秀山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如发展旅游中的交通问

4 题、接待设施问题、集散中心建设问题等等;三是部分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部分群众中存在等、靠、多要的思想,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远和全乡经济发展的大局,造成做这部分群众思想工作存在困难,有时甚至影响全乡乃至全县“招商引资”消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还不够快

当前秀山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受基础设施薄弱和秀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项重大项目与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还不十分紧密等等,都是导致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不够快的主要原因。

五、今年的工作部署

1、发展特色,打造旅游新亮点

一是抓以节促游,把我乡7月份的海泥狂欢节办好的基础上,逐步办成全国性、有档次、有特色的海洋文化盛会。二是抓景点建设,以海岛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增加海岛旅游新景点和新项目,加快海泥产品的研发。三是抓景区建设,优化旅游资源,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档次和服务水准,并加大对家庭旅馆的扶持力度,增加群众的收入。

2、强化服务,加快临港工业发展

一是抓好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客商来秀山。二是高度重视发展船配制造业,加大对船舶配套企业的扶持力度。三是启动船舶配套园区建设,吸引船配企业进区落户。四是扶持当地企业,带领群众增收,继续扶持家庭工业,扩大就业门路,积极开创我乡渔农村群众不进城打工而就近务工增收的新

5 局面。

3、优化运力结构,稳定海运产业优势

加强投资引导,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鼓励发展大吨位船只和特种船只,通过向内挖潜和向外引资想结合来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海上运力规模继续增长。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继续引导和帮助有实力船东注册公司,进一步提升我乡海运实力。

4、创新体制,促进基础产业不断升级

帮助渔农村党员、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等资源,将农业科技知识及时送达到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种养殖技能。同时,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渔农民的收入。

秀山乡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1日

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
《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