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环保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45:1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XX年,我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会同实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生态创建工作综合评比中,我县由XX年的第12位跃居第1位,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是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建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只有全民共同参入,创建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狠抓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以宣传促共识。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美好前景,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生态创建活动当中。全年累计在县电视台播放生态创建新闻85条,编印简报9期,制作专栏11期,悬挂横幅56条,张贴标语1100余份,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以活动促共建。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寓教于乐,乐教结合,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创建的重大意义,自觉树立现代生态理念,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XX年3月5日,组织全县5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生态家园”大型活动,向全社会发出生态创建倡议书;4月20日,举办了县直机关“生态杯”篮球赛,借势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创建工作的知名度;6月5日,举行了由1XX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集会活动,共同庆祝第34个“世界环境日”,使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按照“攻难点、扫干净、摆整齐、保持好”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县城综合整治行动,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广泛开展“创绿”系列活动,在坪村镇方园村启动了“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工作,组织会同二中、若水中学、地灵中学、粟裕希望小学等学校申报“绿色学校”,引导林业宾馆、凯诚矿业公司等单位创建“绿色单位”,完成了高椅乡、团河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三是以调研促共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我为生态创建献一计”征文活动,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共同探讨和谋划我县生态创建工作,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文章20余篇。如«努力将生态经济培育成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构筑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等文章先后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注重规划引导,狠抓生态项目实施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标准地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年)»,响亮地提出了把会同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县”的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规划»确定了51个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并采取相关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把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地位,确立了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高椅古民居、生态工业园等12个近期示范工程项目。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根据生态县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专题规划,把生态建设项目纳入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实行“县长全面抓,分管副县长专门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规划实施责任体系,由县生态办负责综合协调,按照生态县建设“三步走”的要求,做好各阶段目标、任务、项目的逐年分解落实,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加强生态项目建设。按照每年“安排落实一批、储备推介一批”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库管理,加大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XX年共申报各类重点建设项目22个,落实建设资金3167.6万元,其中贤胜油业等3个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开发重点扶持规划。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列入招商引资优先考虑的范畴,切实加大招商力度。XX年,全县共签约高涌洞电站、大康牧业万头瘦肉猪养殖等18个生态建设项目,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86亿元。四是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国家投资、地方配套、民间投入、招商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了国家投资和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增加了县财政配套资金和启动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利用市场运作方式,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创建。XX年,共筹集资金5400万元,圆满完成了林纸一体化、林业种苗基地、有机食用油开发等10个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生态创建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三、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发展生态产业

在生态创建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理念,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生态效益转化为产业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209国道沿线建立了1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带,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改进耕作方式,保护地力资源。按照“稳杉稳杂,扩松扩竹”的林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全县马尾松、楠竹面积已分别达到35万亩和36万亩。目前,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14.5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6个25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25万亩,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柑桔、蚕桑、花卉苗木、中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业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发展新型工业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改造技术简单、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生产线,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资源增值链。宝庆恒达公司在原有生产规模、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投资4200万元进行环保治理与平衡配套等技改扩建工程,将成为我县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贤胜油业公司投资XX万元实施技改工程,建成年产1.5万吨木本精炼植物油生产线,年产值可望达1.5亿元以上。按照“木头财政向水电财政转变”的战略构想,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小水电开发力度,鼓励外资和本地民间资本投入小水电开发。XX年,成功引进并启动了高涌洞电站、塘翁电站、广坪电站、长岭电站等10余个小水电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的若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第一台机组即将并网发电。同时,还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按照环保有关规定,严把项目审批关,新建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采取过硬措施,实行“关、停、并、转”,全年共关闭和取缔“五小”企业56家。特别是重点突出对5家市控企业的治理,关闭了长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对金裕、汇森公司实行停产整顿。为此,尽管县里每年损失税利近300万元,但我们认为,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值得。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依托鹰嘴界自然保护区、高椅古民居、粟裕故居、侗苗文化等资源,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开辟了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农村休闲等旅游项目。通过异地举办画展、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会同生态旅游品牌,一项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城镇。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县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绿城”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造绿与清洁活动,基本形成了城、山、水、绿相融合的生态县城新格局。

推荐第2篇:环保局生态工作总结

一、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一)、以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为中心,狠抓生态环境管理。

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7%以上。

2、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饮水安全。依法管理排污企业,严格实行达标排放制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上游禁止规划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加强生活污水的监测管理;强制取缔保护区水域周边的养鸭户。依法取缔河道沿岸敞养家禽、家畜,切实清除了畜禽粪便污染。

今年1月,对沱江干流金堂段各乡镇饮用水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关于沱江干流金堂段各乡镇饮用水源调查的情况报告》(金环保发[XX]8号)上报市环保局。

3、小流域治理。在市环科所的大力协助下,《成都市金堂县重点污染源水污染防治规划》已编制定稿,为治理我县小流域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成办函[XX]116号)要求,代县政府办起草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金堂府办发[XX]50号),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对流域内水资源、水系概况、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农田径流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城市径流污染、污水集中控制能力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为市委市政府掌握水环境污染现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二)、全面完成自然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化行动计划

完成了县城河坝街低洼棚户区ⅱ期改造,亲水公园a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十里大道、南环线的道路整治工程;亲水公园b区(金海岸公园)及金堂森林公园的建设已全面启动;新建城市园林绿地5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35.49%,绿化覆盖率达39.06%;积极筹备和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花园水城游乐节”、“脐橙节”,“花园水城”形象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长足发展,为农民向城镇集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乡村水泥(沥青)路600公里,圆满完成村村通目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中转站项目正加紧实施。

(三)、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载体,推动生态建设与保护。

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与建设沱江上游生态屏障有机结合,把实现人居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促进社会进步作为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初见成效。一是搞好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把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有机结合,既注重人工治理,更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对全县现有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林保护,促进林木植被的恢复和更新,提高治理水土15平方公里,封山育林

38、8746万亩,天然林保护2.7万亩,低效林改造3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人工造林0.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0.2%。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金堂是国家级“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和成都市二线蔬菜生产基地县。为确保基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地的水、土、气进行监测;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技术,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黄角垭生态农业观光果园投入资金500余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全面完成梨花沟农业生态旅游景区配套设施的改造建设,培育新品脐橙并完成脐橙高接换种1600亩,促进桑、果、蔬发展。

二、“星级”农家乐的环境管理工作

今年4月,根据《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分及其评定》的规定,我们结合“五一”水城游乐节,配合县旅游、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县星级农家乐(凉水井)和普通农家乐进行年度审核,检查农家乐的工商、消防、环保、卫生“四证照”(意见书)是否齐全,以此规范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的,促进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提高,保证农家乐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行动严格标准、不走过场,凡“四证照”(意见书)不齐全的,限期补办手续。逾期未补齐手续的,则不予通过年度复核。针对当前我县农家乐普遍存在乱建、乱堆、乱放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通过整治,我县农家乐软硬件有了明显改善,达到饮食卫生标准和基本接待能力,环境整优美,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全行业形成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良好风气。

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公厕的建设与改造

目前,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内共建有旅游公厕5座(景区内2座、晴岚山庄1座、慈云寺内1座),设有厕位40个,其中有旱厕4座,景区大门处于1999年新建的1座旅游公厕设计为水冲式厕所。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工作要求,我县旅游景区公厕的建设、改造及管理工作要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县风景旅游局将晴岚山庄内的旅游公厕1座进行全面改造,达到b标要求,对景区内的2座旅游公厕进行全面改造。县建设局协助,并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县民综局负责慈云寺内2座旅游公厕的全面改造。目前,各部门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整改工作。

四、联合相关部门查处生态破化违法案件工作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我县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为确保创建成功,我局加大对第三产业污染整治,一是强力清理取缔经营性燃煤。8月底至9月初,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执法人员对县城区域内临街餐饮娱乐、公共场所等服务行业的燃煤使用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对仍在使用的燃煤炉灶依法进行取缔。二是强化夜间特别是中、高考期间建筑、商业噪声的监管。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昼夜巡查,加强对辖区内的社会生活噪声、夜间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及其它设备噪声的严格监管。9月5日起,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区域内卡拉ok、酒吧等娱乐场所噪声污染进行集中整治,要求通过加装隔音设施、控制音量等方式使噪声达标排放。三是要求不符合规定超标排放烟尘的少数企业作出限期整改,将燃料改为无烟煤,并安装除尘设施。四是及时处理煤烟、噪声扰民等污染投诉。集中整治期间,共规范经营户200余家,取缔燃煤炉灶101个,收缴蜂窝煤炉180个,清理检查并规范卡拉ok、酒吧等60余户。全年共处理社会生活噪声投诉50起、建筑施工噪声投诉12 起,办结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8.7分贝,有效巩固了县城噪声达标区成果。今年11月,我县取得了“四川省文明县城”的称号。

(二)、严格控制尘源。

联合规划、建设、市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城市尘源的管理。对建筑工地、拆迁现场、城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进行严格管理,切实控制尘污染;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管理;对县城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扫、收集、运输及卫生填埋100%,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查验收。

针对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县综管办、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力度的通知》,对县城沿街餐饮娱乐业燃煤设施限期改造,城市气化率达87%以上。

(三)、秸秆禁烧

积极配合县禁烧办搞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做到早安排、早落实、严查处,禁烧期间无大面积焚烧现象。收割高峰期间,全县每天近千人次参与禁烧检查,出动宣传车、执法检查车近15辆,投入禁烧宣传、执法检查工作中。

五、其它工作

(一)、按时报送自然生态方面的统计和城考报表及相关工作总结。

(二)、完成有关自然生态保护各种目标任务及上报工作。

(三)、特殊区域内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50%以上,并按要求上报统计报表。

推荐第3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九次XX会提出建设“美好XX”的要求,紧密围绕建设“美好XX”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建设美好新农村为主题,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营造优美和谐

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于2011年获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我镇XX等三村也分别于近年获评为全国、全省、全市环境优美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培育优势产业,生态经济发达。我镇突出发展羽毛加工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总投入达3亿元的羽毛产业园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同时投资4000万元,新上污水排放量达3000立方米/每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促进羽毛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检、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球衣、球鞋等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企业达10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实现羽毛年产值10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优美。我镇突出发展经果林和无公害蔬菜等绿色现代农业,坚持打造青山绿水环境,将朝阳、新街片丘陵区作为林业保护区,大力发展板栗、油茶、桂花等经济林果,完成退耕还林4000余亩,在洪宕、XX等圩畈区种植优质葡萄、蔬菜、药合等绿色高效作物。目前已经形成阳光雨露生态园等千亩葡萄园、七门堰等村千亩桂花园等观光农业基地和二千亩药合、七千亩板栗、万亩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同时,加强干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环境整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投入创建,先后投入近千万元,集中兴建干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沿街路、配套完善街道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建设,改造集镇农贸市场,对沿街路4公里路段安装路灯,抓好沿街路人行道建设,铺筑整洁的路牙石,整理路边树木,实现隔离带、慢车道、人行道、下水道、路灯“五位一体”,实施卫生清洁工程,兴建垃圾周转站、购置垃圾运输车辆,有效处理集镇和周围农村生活垃圾。并组建城管中队,专抓集镇管理和集镇环境卫生工作,使集镇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集镇及周围环境美化、亮化。

三、加强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和谐。我镇重点结合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和新农村示范建设,推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重点治理村庄居住环境“脏、乱、差”,以改水、改厕、改路、改厨为推动,建立生态家园,在七门堰村按照“改、拆、修、建、管”的整治思路,整合危房改造、土地置换、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开展村庄整治示范点建设。动员该村中和、新建两个村民组76户群众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实施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管带网等硬件基础建设,兴建农民体育广场、水泥路、公共厕所、水渠硬化等公共设施。同时,使XX、洪宕等村一万多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300多个农户用上标准化的卫生厕所, 100多农户建设了户用沼气池。XX村新农村示范建设,实施水、田、路、林等基础设施综合治理措施,呈现“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田园好风光。

四、打造旅游名镇,生态文化繁荣。我镇境内拥有千年以上的周瑜城遗址、七门堰遗址两大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周边又有古板栗林、桂花园林、葡萄园林、启德园林等多处绿色景点,古色、绿色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县委县XX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初步规划周瑜城至七门堰旅游开发项目,围绕建设周瑜文化产业园,重点建好包括展示龙舒文化在内的周瑜文化馆、农耕文化景点、七门堰水利博物馆,充分挖掘周瑜文化、龙舒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打造千年文化产业园、千亩农耕文化景观带、千亩桂花园、千亩葡萄园和万亩板栗园等旅游景点。我镇下一步将以这次创建省级生态县推

进会为契机,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建设美好干汊河为落脚点,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标牌及散发致广大居民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意义、目标、要求和措施,在沿舒岳路等主干道处及洪宕村、干

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七门堰村等地设立固定的生态环保宣传标牌,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保护好山、水、绿地环境,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发展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工业项目,确保做到“三个不”,即: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企业不批;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不取。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严防滥垦、滥伐、滥采、乱挖现象发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使全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4%以上。对于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周瑜城、七门堰等古迹实施保护性开发。对七门堰村现有百年以上的板栗树600余棵,全部实行挂牌保护。三是加大治理资金投入。为确保村庄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多渠道筹措的办法解决治理资金问题,在要求群众自筹一部分资金的同时,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土地置换资金、环境保护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资金中筹措,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工作,确保项目实施。总之,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努力促进乡村产业美好、环境美好、乡风美好、生活美好。

推荐第4篇: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林果资源特色,不断加大对旅游沿线的改造提升,带动了全镇旅游特色村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强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生态高效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今年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工作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指标量化、措施硬化、考核强化,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实施“五位一体”工程为载体,开展“三高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四民主一考核”,为建设生态和谐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严把“三个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选举,民主权利)、突出“三项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目前,全镇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18个,占60%;村“两委”成员中“三高三强”型人员125人,比例达到85.6%;达到“八有”标准的村10个,占30%。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通过报纸、电视、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意义,共悬挂横额105条,张贴标语8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带来的好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全镇上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创建活动,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立足农民增收,依托林果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林果资源为载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推进了农业“三化”进程,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推荐第5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乡镇

打造宜居家园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XX镇位于新安县东北部,东邻XX县与横水镇接壤,西邻正村镇,南与XX镇搭界,北边是著名的“黄河万山湖”风景区。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万山湖鹰嘴山风景区,S314旅游专线、磁五仓路贯穿全境,全镇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镇。镇域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镇区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2.8万余口人,其中镇区常驻人口6000人。耕地面积17880亩。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59元%;财政收入完成142万元,税收完成339万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加快小康建设进程,构建平安和谐新XX,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省级园林乡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一、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本情况

8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项目带动促发展,结构调整做示范,城镇提升树形象,作风转变保平安”的发展思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生态与生活相得益彰的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生态乡镇、宜居家园。自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目标以来,我们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统筹城镇发展,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契机和平台,作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落脚点。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抓组织领导,重宣传教育,营造生态建设新氛围。健全组织领导是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根本保证。为保障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2013年初,镇党委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9 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市政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专职创建工作人员7名,具体组织实施创建工作。镇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创建工作。各村、镇直单位、相关企业也按要求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各自辖区的创建工作。全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整体推进。

广泛宣传教育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前提。为营造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年来,我镇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全社会,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围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抓好相关教育和培训,除要求相关领导和工作班子成员应全面掌握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外,还对各村、部门负责人和工作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热情。在创建工作推进中,镇政府还多次邀请上级环保部门亲临指导业务,形成了全镇上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抓规划制订,重目标落实,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制订科学的规划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基础。为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规划体系,镇政府委托机械工业第四设计院编制了《XX生态镇建设规划》,对全镇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城镇等生态建设以及土地、水资源等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划。在编

10 制规划中,结合农村“双整治”、“双建设”、卫生村、绿化村、村庄整治、生态家园以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等现有的创建工作,搞好相互衔接,确保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的全面有序实施。

狠抓落实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关键。围绕规划制订的详细创建目标和任务,镇党委、政府强化分工、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完善了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班子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镇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机关干部年度考核范围,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镇政府与各村、镇直部门和企业签订节能减排等系列生态创建工作责任状,明确各级各单位的目标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截至目前,全镇80%以上的行政村已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

(三)抓结构调整,重产业引导,构筑生态经济新优势。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 “打绿色牌,建生态镇”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工作要求,不断壮大以大粒樱桃、薄皮核桃、牡丹、菊花、黄芩、生猪为主的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应用现代化生物技术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树立自己的绿色品牌。目前为止,全镇已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基地3个,其中:无公害大樱桃、薄皮核桃生产基地5000亩;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示范基

11 地10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养殖基地5000亩,全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所占面积比重达到69%。围绕推进旧宅复耕,重点实施以土地整理、标准农田以及水利设施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投入资金1020万元,整治和建成标准农田1200亩。以创建效益农业和绿色农业为抓手,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走规模化生态种养之路,同时积极抓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保护,以治理促开发,保证农业自然资源的持久供给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加快推进绿色环保工业。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环保法规及生态保护规划,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十五小”关停率、工业污染源排入达标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对能耗大、污染严重、影响生态功能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去年以来,先后关闭拆除烧结锅炉10个,拆除粘土砖厂6个、石灰窑4个。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促进全镇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严格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对工业污染企业的现场执法,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切实做好“审批”、“全程监控”、“三同时”验收三个环节的工作。全镇2家限额以上企业,严格执行烟尘排放标准。加大对环保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治污设备设施的检查监管,及时更新、改造。近3年,全镇用于环保

12 设施资金在500多万元。严格执行水污染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加强化工等行业的污染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化企业的创建。同时积极引进生态环保企业。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1500万元、2000万元建成河南鑫泰药业有限公司和福金药业有限公司,在拉长中药材种植的产业链的同时,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洛阳鹏翔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占地1800亩,年设计规模十万头,是一个集二元、三元仔猪培育、商品猪销售、猪肉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果树种植、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一体的标准化园林式生态农业循环企业。

(四)抓综合治理,重长效监管,塑造生态绿镇新形象。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开展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目标,不断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稳步提高。一是投资350万元,实施了城镇道路提升工程,对镇区南环路1公里路段重新进行了复修、铺油;二是投资150万元,完成镇区200盏太阳能路灯改造工作;三是投资35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四是投资200万元,对镇区原有自来水供水系统设施进行扩建,不断满足镇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五是投资100多万元对镇区周边村、镇村结合部进行环境整治;六是投资80万元,对镇

13 区进行全面改造整顿,完成绿化苗木补植补栽1500株,修复损坏彩砖1700余块,更新宣传栏20块,更换窨井盖16个,添臵垃圾桶30个,使镇区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2、以点带面,整体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展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以环境创优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公司运作,长效管理。由政府统一出资,采取招标方式委托三个公司,对环境创优重点部位进行承包,建立长效机制:投资11万元,成立农村保洁公司,负责对许横线、磁五仓路两条重点线路沿线的垃圾清运、路林涂白、杂物整治、护坡整理。做到日清日运,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投资6万元,成立公路养护公司,负责村组道路由公路养路工负责对沿线垃圾清运、路林涂白、路面及边沟整治。由公路所组织公路养护工实行责任到人,做到全天保洁,建立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投资20万元,成立绿苑管理公司,成立有35人组成的一办三队,负责镇区花草树木的定期修剪、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市政管理。坚持做到镇区一日两扫,全天保洁,环卫工人实行一日两签到、两签退制度,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确保了垃圾池无垃圾堆积,街道路面无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同时对固定商户及市场的流动商户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整治,取缔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现象。突出商户诚信建设,开展创建“诚信经营户”等活动。加大对镇区机动车辆的管理力度,做到不乱停乱放、不影响交通,及时对镇区的广告宣传栏更换、更新。二是全民参与,环境创优。由新农村保洁员负责对村庄周围的环境卫生进行治理,日扫日清,建立

14 长效保洁机制,同时利用各类纪念节日如“3月5日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等,广泛发动广大党员、中小学生,农村妇女开展义务劳动,为全镇环境创优再加力。三是开展交通秩序、食品卫生等6个专项整治后,全镇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完善镇区交通设施及线路规范,更新、安装、设臵各种标志牌子50余块;定期对沿街道楼房时行清洗,护栏、窗户进行油漆,街道进行亮化,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建筑上安装节日灯、装饰灯,使镇区变得更新、更靓。

3、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过程不仅是攻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过程。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抓住“3〃12”义务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掀起全民义务植树热潮。2010年以来,镇政府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在王村、仓鹰路沿线、磁五仓路沿线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苗木50000余株,绿化路段20公里,完成荒山造林2500余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达100%,荒山绿化达78%。镇区基本实现了沿路绿化成带、庭院绿化点缀

15 的绿化格局。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规定指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人。二是实施城镇环境提升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电网改造、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三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镇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使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开山采石、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基本农田得到优先保护。四是生态产业工程。紧紧围绕三篇文章一起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在王村鹰嘴山景区公路沿线种植观光牡丹2000亩,铺设步游道8公里,发展农家乐饭店5家、农家旅店3家,可同时接纳200余名客人。与县农业局联合投资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一处,引进以饮食、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水上餐厅2家,实现了园区休闲、观光、就餐、住宿等多种功能,吸引市区居民节假日、周末前来休闲观光,不仅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抓重点工程,重绿化实效,打造绿色乡镇新品牌。一是科学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按照加快建设生态乡镇的指

16 导思想,确立了乡镇绿地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绿地与未来发展的绿地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强化规划意识,聘请专业人员对乡址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XX镇绿地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并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

二是精心实施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以政府投入为主,精心组织实施建绿、护绿、爱绿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优先考虑绿化设施建设和改造,以增加绿量,扩大绿地面积,消灭绿化盲点,保证绿化工作顺利开展。镇财政每年投入20万余元用于绿化设施管护、维修工作,设臵专人加强管理,对绿化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及时维修,对绿化植物及时进行修剪、洗尘和浇水,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促进了我镇环境的明显改善。目前,我镇种植各种草皮31380平方米,种植乔、灌木32种,共45060株,各类景观植物及花草绿树成荫,葱葱翠翠,造型植物景致各异,达到了良好的绿化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优美的人性化景观环境。镇党委政府将单位绿化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每年开展达标单位及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复核工作,园林式单位建设成效明显。

四是大力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我镇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

17 30%。对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都严格把关,注重加强主干道与我镇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把出入口的绿化建成我乡的新亮点。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强化乡镇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效果。

五是全面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结合镇区扩建、新建、改建项目等有利时机,建设了一批街头游园,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5、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镇政府聘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2人为监督员,负责对全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督。并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解决措施。同时开通环保热线电话,及时接受群众的投诉,累计解决问题11起。每一季度,在镇区发放民意测评表1000余份,用来调查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每次测评,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都达到95%.

二、综合治理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来全镇人民的创建实践,不仅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改善了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环境,更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镇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目前我镇有各级各类绿化达标单位12家,各单位在开展庭院绿化的同时,积极进行室内、墙面、屋顶的立体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的整体环境效益。

18 我镇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主干道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乡镇道路绿化新格局。

2、生态环境工程取得明显改善。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开展了环境创优集中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800余处,建垃圾池35个,改厕改圈800处,粉刷38420万平方米,并对全镇镇道,村道进行全面绿化。开展了卫生村,卫生户评比活动,评比出卫生村8个,卫生户400户,通过全面整治、各村的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和谐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开展和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商业繁荣,人心向上的良好局面。

4、投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生态经济对镇级财政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投资和发展外部形象,增强了吸引资金的能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近三年,我镇先后合同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引进企业4个,形成了一批以洛阳星启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洛阳食为天面业有限公司、

19 金三角超市等财源骨干项目。其中,洛阳星启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创产值超1000万元,年上交税金百万元以上,成为我镇工业企业的龙头。

三、今后努力方向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镇在创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任务,潜心研究、踏实工作把我镇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扩大生态村创建面;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确保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同时,逐步解决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督保护,强化环保第一意识,完善环保工作巡查、监控体系,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优化生态环境。

二是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在工业方面,严把招商引资关,抬高环保门槛,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源和生态破坏现象。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优化种植模式,发展景观生态农业。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使生态

20 环境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立足长远,创新思路,在绿化管理、路面保洁、集镇环境、垃圾清运等方面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统一领导、分工管理、上下联动等各个环节明确人员和职责,提升环境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完善督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我们将在已形成的各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推进机制上,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乡镇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

宜居宜业更怡情,生态发展起新程。我们深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这次考核验收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所提的要求,在巩固成效的基础上,再鼓新干劲,再添新举措,再攀新高峰,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让XX的明天环境更美好,发展更和谐,群众更幸福。

21

推荐第6篇: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创先争优,构建优美乡镇 科学发展,改善人居环境

—旬邑县XX社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验收组领导:

近年来,我们XX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工作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就此项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社区位于旬邑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土桥镇毗邻,西与县城相接,211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辖13个行政村, 3185户,1360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4万亩亩。果园面积1.5万 亩,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百强乡镇。镇区人口1764人,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全为砖混平房和楼房,现主要街道为南北方向呈“一”字型,长1000米,宽22米,沥青路面,路灯林立,规划合理,环境优美,驻地有社区党政机关、学校、卫生所、幼儿园等单位,各类集体和私营商业门店72多家。区域经济发展快,辐射地域宽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11年全社区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地表水、空气、声音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社区生活污水处理

率77%,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77%;社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85%;无重点工业污染源;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均控制在标准之内;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森林覆盖率达72%;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占60%。农业生态优良,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产品农药残留均在控制标准以内。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强化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社区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不断增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不断增多,给我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目标和要求,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环保和创建工作,我社区成立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村负责人组成。下设创建办公室, 2

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党工委、管委会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环保工作制度和污染源档案,经常性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生态环保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使环保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

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级生态乡镇的标准要求,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聘请专业人员编制了《XX社区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报经上级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后,印发给各村、各单位组织实施,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考核,确保实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标准不定期对各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协同县环保局、卫生局、农业局等单位加大了对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动。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道路

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和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治污清洁工程,切实解决农村水源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社区、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土壤、水源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

3

机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和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展沼渣、沼液和秸秆综合利用,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大力开展环境优美社区创建活动。

(三)推进统筹城乡步伐,规范城镇管理机制

一是投入机制常态化。近两年来,社区街道修筑排水渠3800米,栽植绿化苗木3500株;安装路灯50盏,安装果皮箱80个;完成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示范村建设任务,建成村级群众文化休闲广场9个,并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卫生厕所、太阳能洗澡间,推广了节能灯、吊炕,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生态和谐的目标。并在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娱乐广场规划建设了的绿化区;在社区一些路段补植了红叶李、冬青等风景树4000株。对沿街道路两旁的路灯进行了及时的更换、维修;完成了XX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并启用。

二是综合整治常态化。采取强化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办法,细化环卫工人工作任务和待遇标准,实行全天候保洁;专运垃圾车和洒水车对街区实行定期监管;将街区划分成4个责任区,开展卫生秩序评比活动,并将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完善街道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建筑材料、草垛、废品收购点等有碍观瞻的杂物堆 4

放进行了清理整治,对沿路卫生和秩序以村为单位分包到人,实行专人监管,环境秩序大为改观。

三是城镇管理常态化。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抓路段、机关干部包抓户责任制和班子成员带班的城镇管理值班制度,在镇区管理中加强与派出所、工商所等执法部门的协调,彼此发挥所长,凝聚合力;建立了定期检查、评比和通报制度;落实奖惩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鞭策后进。

(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1、农业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是号召广大农户向绿色、无公害农业方向发展。在苹果产业上,大力推广以果实套袋、安装果园现代设施、增施有机肥为重点的无公害、绿色苹果技术。在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上,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和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技术,提高标准化水平。目前,全社区已建“果、蓄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5000亩;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000亩;推广果园种草8000亩,彻底制止农业面源污染。

2、在居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方面。在13个行政村同时实施“一池”即沼气池,“五改”即改水、改灶、改炕、改厕、改圈工程。社区配备垃圾收集车1辆,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对居民生活垃圾定点堆集、定时处理。对居民生活污水归渠处理,

5

坚决制止对居民生活用水及地表水水源的污染。坚决制止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四起等“白色污染”现象的发生。

3、在荒山造林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以林业产权改革为契机,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净化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压力,共建绿色和谐家园成效显著。

(五)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一是大力宣传。利用社村广播、制作宣传栏、悬挂标语横幅等形式在全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主街道、重点村设立永久性生态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生态环保培训。经常性地对社村干部的生态环保国策、政策法规进行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生态环保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三是组织专题活动。近年来,共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专题宣传活动15次,参加人数平均150人次,进一部丰富了群众的环保和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知识,为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省级生态镇以来,我们社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转变”上出新意。必须带领全社区人民认清环境

6

建设和环境治理对人类目前和将来生产生活所面临的威胁,从心灵深处彻底改变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思想上“破千年之旧俗,树绿化之新风”。

(二)从“引导”上出成绩。必须引导群众转变原有的生产观念,使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使要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自然相和谐。

(三)从“管理”上见效益。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把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与当前环保法相结合,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管理,照章办事,保护现有成果,挖掘今后潜力。

总之,我们将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为不断提高我社区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社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社区而继续努力! 谢谢!

XX社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5月26日

推荐第7篇:县环保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中、小学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育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道德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环保工作教育宣传的重点工作之一。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县环保局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县积极开展了创建了“绿色学校”活动,以争创“绿色学校”为契机,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在全县中小学校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不断加大“绿色学校”创建力度

始终重视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工作实现进学校、进课堂。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纳入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中,明确业务科室具体负责,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工作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

创建工作中,环保、教育部门联动开展工作,联合下发了创建工作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各校的创建工作,我局定期到各校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积极开展“小手牵打手”活动,让孩子带动家长,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家园。鼓励在校园开展“环保小卫士”、“环保小使者”守护活动小组,使学生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建校园优美环境,使学校在优美环境中培养人才,使学生在优美环境中学习成长。

目前全县中小学中,有自治区级“绿色学校”1所县中学),县级“绿色学校”9所。

二、加强学校环境保护教育

一是组织宣传、营造氛围。为配合各中、小学更好的申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全县师生的环保意识。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日、6·5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先后多次在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中小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现状,增强环境忧患意思,加强环境保护观念,促进中小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

二是创新活动,实践为重。结合节能减排社会行动,加大了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力度,在学校营造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倡导同学们节约纸张、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小养成资源忧患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8篇:××县环保局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旨在增强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能充分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开展环保宣传,传播环境理念和环保知识,让社区居民知晓、懂得、自觉行动参与环保,通过社区居民实践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消费,进而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的环保热情,积极行动起来宣传环境理念,崇尚环保行为,弘扬环保精神。通过绿色理念宣传、绿色生活行动,以及社区污染防控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的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环保主动性。同时发挥社区环境保护的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大力推动环保工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基本情况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自启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以来,我县共创建绿色社区8个,占县城社区50%。几年来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政府主导,部门通力合作,乡镇热情支持,社区积极参与,是搞好绿色社区创建的重要环节;抓好绿色社区创建必须领导重视,必须专项财政支持,必须循序渐进扩大成果,必须注重长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从建立社区环境监管机制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明确要求开展创建的社区必须建立环境管理机制,有环境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的环境监督制度,有环境保护义务管理员,居民参与监督管理,社区能吸纳居民意见、建议并能认真落实。绿色社区是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基层、基点和基础,对建立完善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举足轻重。开展绿色社区创建的最主要目的是促使每个居民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必要性,保护环境必须做到人人参与。同时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如何行使自己的环保权益、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和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和建设范畴,让环保走进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生活。

(二)从推进社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的社区应在七个方面对改善环境有所建树:一是社区内污水漫溢问题要解决。社区生活污水必须采取污水治理措施治理或者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二是社区内无油烟扰民问题发生,居民厨房油烟能集中排放,社区内的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和食堂的油烟、烟尘应经过治理达标排放;三是社区内无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发生,居民装修、文娱活动不应影响到周边环境,单位噪声污染得到治理并达标排放;四是社区内无暴露垃圾,有便利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居民能识别有毒有害废弃物,并按要求分类投放;五是社区居民开展节约用水的行动;六是社区内单位、居民广泛使用天然气、管道煤气等清洁能源;七是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积极使用绿色建材、绿色装饰材料。

(三)从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在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的社区内,要有供方便居民学习环境科普知识的资料、读物宣传橱窗和场所,在公开活动场所的醒目位置树立环境警示标牌。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推动大众参与环保,使居民养成环保习惯,自觉规范环保行为,开展节电、节水、节气和自备购物袋购物、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等绿色生活行动,从而在社区营造出环境友好的社区氛围。

(四)从推动社区人居环境改善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我们在绿色创建活动中把社区的绿化、美化及设施建设作为评价绿色社区内

容纳入评定标准,要求创建活动应有环境绿化、美化的建设计划、管理制度,绿化用地不能遭破坏、侵占,居民自觉保护绿化设施,参与植树造林。上述要求有助于推动社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建设,使社区真正成为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域。

参加创建并荣获市级绿色社区称号的社区,各自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管舍社区,该社区建立较早,创建前社区内房屋、场所和各类生活保障设施陈旧不堪。通过绿色创建活动的开展,社区内硬件基础设施的修缮和更新,加之社区居民环保行动的开展,使得该社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可以说旧貌换新颜。神台社区用浓厚的环境文化氛围陶冶居民情操,在全县率先推出《社区居民环保公约》管理机制,走出一条社区环保工作的新路子。建北社区以创建活动为动力,使一批长期扰民的商业网点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三、突出特点

通过几年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绿色社区创建有以下特点:

(一)创建活动贯穿了政府部门为社区服务的思想。绿色社区创建涉及到环保、城管、住建等部门,在指导社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社区具体开展诸如环境污染治理、污水进入城市收集系统、垃圾的分类收集、居住用房立面修缮、社区绿化美化以及各类宣传教育发动等。上述行动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为社区服务的思想。

(二)创建活动体现了政府部门服务功能的延伸,架设了政府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绿色社区是环保进入居民生活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环保部门的服务职能,特别是“环保110”的服务功能得到

了延伸与加强。通过绿色创建活动建立起社区环境管理机制,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环境管理目标和任务,组织环保志愿者及居民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及时处理环境纠纷和环境扰民问题,制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通过社区工作平台,可以把党和政府的环保方针,政策规定快捷的传递给社区的居民,并能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与诉求,增加了起向政府反映情况的窗口,拓宽政府职能部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监督的渠道。

(三)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体现了社区与社区内所在单位、部门、门栋和家庭的共建精神。绿色社区的创建是一项社会性和群众性活动,需要社区内的单位、部门、家庭、居民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绿色创建的责任。同时,共享绿色创建成果。因此,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必须依托社区内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四)创建活动反映出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环境意识两方面的要求。如污水、油烟、噪声、垃圾等环境问题,是通过设施建设、污染治理和管理等系列举措,来改善社区的居住生活环境的,而节水、节能、绿色消费和环境宣传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居民环保行为规范等,则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来实现的。

四、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绿色社区创建力度不大,政府财政投入少,政府部门间合力不够,社区主动性差。

(二)就系列创“绿”活动而言,我县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不高,绿色社区创建层面不够高。目前市级绿色社区较多,省级仅有1家,国家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还未起步。

(三)社区创建热情不高。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主体是社区,社区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修缮更新社区环境管理硬件,必定会产生大量费用,而社区没有这笔经费来源,导致社区创建积极性不高。

(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并取得应有成果,必须引起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共同参加,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工作;乡镇应把绿色社区创建列入本级工作目标,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督办、有落实、有总结、有讲评。同时,要注重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创建工作。

推荐第9篇:××县环保局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汇报(精)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旨在增强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保的 自觉性, 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能充分利用社区宣传 阵地开展环保宣传,传播环境理念和环保知识,让社区居民知晓、懂 得、自觉行动参与环保, 通过社区居民实践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消费, 进而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的环保热情, 积极行动起来宣传环境理念, 崇 尚环保行为,弘扬环保精神。通过绿色理念宣传、绿色生活行动,以 及社区污染防控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最大限度的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环 保主动性。 同时发挥社区环境保护的典型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大力推 动环保工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基本情况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自启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以来, 我县共创建绿 色社区 8个,占县城社区 50%。几年来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实践使我 们认识到, 政府主导, 部门通力合作, 乡镇热情支持, 社区积极参与, 是搞好绿色社区创建的重要环节;抓好绿色社区创建必须领导重视, 必须专项财政支持,必须循序渐进扩大成果,必须注重长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从建立社区环境监管机制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 明确要 求开展创建的社区必须建立环境管理机制, 有环境管理制度和公众参 与的环境监督制度,有环境保护义务管理员,居民参与监督管理,社 区能吸纳居民意见、建议并能认真落实。 绿色社区是环保公众参与机 制的基层、基点和基础,对建立完善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举足轻重。开 展绿色社区创建的最主要目的是促使每个居民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必要性,保护环境必须做到人人参与。同时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如 何行使自己的环保权益、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通 过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和公众的合作, 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和建 设范畴,让环保走进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生活。

(二从推进社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 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的社区应在七个方面对改善环境有所建树:一是社 区内污水漫溢问题要解决。 社区

生活污水必须采取污水治理措施治理 或者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 二是社区内无油烟扰民问题发生, 居民 厨房油烟能集中排放,社区内的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和食堂的油 烟、烟尘应经过治理达标排放; 三是社区内无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发生, 居民装修、文娱活动不应影响到周边环境, 单位噪声污染得到治理并 达标排放;四是社区内无暴露垃圾,有便利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居 民能识别有毒有害废弃物, 并按要求分类投放; 五是社区居民开展节 约用水的行动;六是社区内单位、居民广泛使用天然气、管道煤气等 清洁能源; 七是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积极使用绿色建材、绿色装饰材料。 (三 从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入手, 抓绿色社 区创建 。 在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的社区内, 要有供方便居民学习环境科 普知识的资料、读物宣传橱窗和场所, 在公开活动场所的醒目位置树 立环境警示标牌。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 动,推动大众参与环保,使居民养成环保习惯,自觉规范环保行为, 开展节电、节水、节气和自备购物袋购物、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等绿色 生活行动,从而在社区营造出环境友好的社区氛围。

(四 从推动社区人居环境改善入手,抓绿色社区创建 。我们在 绿色创建活动中把社区的绿化、美化及设施建设作为评价绿色社区内

容纳入评定标准,要求创建活动应有环境绿化、美化的建设计划、管 理制度,绿化用地不能遭破坏、侵占,居民自觉保护绿化设施,参与 植树造林。上述要求有助于推动社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建 设,使社区真正成为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域。 参加创建并荣获市级绿色社区 称号 的社区,各自都有其不同的 特点。如 管舍社区,该社区建立较早,创建前社区内房屋、场所和各 类生活保障设施陈旧不堪。 通过绿色创建活动的开展, 社区内硬件基 础设施的修缮和更新, 加之社区居民环保行动的开展, 使得该社区居 住环境焕然一新, 可以说旧貌换新颜。 神台社区用浓厚的环境文化氛 围陶冶居民情操,在全县率先推出《社区居民环保公约》管理机制, 走出一条社区环保工作的新路子。 建北社区以创建活动为动力, 使一 批长期扰民的商业网点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三、突出特点

通过几年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践, 使我们认识到, 绿色社 区创建有以下特点: (一创建活动贯穿了政府部门为社区服务的思想。 绿色社区创 建涉及到环保、城管、住建等部门,在指导社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中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社区具体开展诸如环境 污染治理、污水进入城市收集系统、垃圾的分类收集、居住用房立面 修缮、社区绿化美化以及各类宣传教育发动等。 上述行动充分体现了 政府部门为社区服务的思想。

(二创建活动体现了政府部门服务功能的延伸,架设了政府与 居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绿色社区是环保进入居民生活的平台, 通过这 个平台,环保部门的服务职能,特别是“环保 110”的服务功能得到

了延伸与加强。 通过绿色创建活动建立起社区环境管理机制, 可根据 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环境管理目标和任务, 组织环保志愿者及居民开展 环境保护活动, 及时处理环境纠纷和环境扰民问题, 制止损害生态环 境的行为。同时,通过社区工作平台,可以把党和政府的环保方针, 政策规定快捷的传递给社区的居民, 并能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与 诉求, 增加了起向政府反映情况的窗口, 拓宽政府职能部门听取群众 意见、接受监督的渠道。

(三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体现了社区与社区内所在单位、部门、门栋和家庭的共建精神。 绿色社区的创建是一项社会性和群众性活 动,需要社区内的单位、部门、家庭、居民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绿 色创建的责任。同时,共享绿色创建成果。因此,开展绿色社区创建 活动,必须依托社区内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四创建活动反映出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环境意识两 方面的要求。 如污水、油烟、噪声、垃圾等环境问题,是通过设施建 设、污染治理和管理等系列举措,来改善社区的居住生活环境的,而 节水、节能、绿色消费和环境宣传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居民环保行 为规范等, 则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 文明生活来实现的。

四、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绿色社区创建力度不大,政府财政投入少,政府部门间合 力不够,社区主动性差。

(二就系列创 “ 绿 ” 活动而言,我县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不高,绿色社区创建层面不够高。目前市级绿色社区较多,省级 仅有 1家,国家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还未起步。

(三社区创建热情不高。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主体是社区,社区 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 修缮更新社区环境管理硬件, 必 定会产生大量费用, 而社区没有这笔经费来源, 导致社区创建积极性 不高。

(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并取得应有成果,必须引起政府 及其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共同 参加,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工作;乡镇应把绿色社区创建列入本级工 作目标,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督办、有落 实、有总结、有讲评。同时,要注重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绿色 创建工作。

推荐第10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家园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2011年10月25日)

尊敬的林厅长,各位领导:

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省环保厅林厅长一行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仅代表石坳乡党委、政府和1.7万石坳人民对林厅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石坳乡位于修水县西部,东邻渣津镇、西接大桥镇、南邻上衫乡、北通古市镇,是“古艾都城”的西大门,也是通往“湖广”的古驿道,省道辽南线、柯龙线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46.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人口1.7万余人。2010年全乡财政收入达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8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创新求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立乡”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近几年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无一人因环境污染问题上访,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惜野生动物现象,基本杜绝了滥砍滥伐、滥垦滥挖现象。通过不断努力,石坳乡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的要求。回顾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成效是: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

会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乡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规划的编制体现在水、电、气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生态乡镇的一流风貌。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让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横幅和橱窗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乡内主要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了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加强环保培训。适时开展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开展企业职工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倡导全乡人民“人人关心环保,个个参与环保”,为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环境基础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环卫设施工程。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乡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道路两旁设置垃圾箱,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通过填埋和堆肥等方式处理,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投入30余万元建好了集镇地下排水系统,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二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给予奖补的办法,激励集镇居民和农户全面改水、改厕。到目前为止,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卫生厕覆盖率达8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2%。三是实施绿化工程。按县“一大四小”和集镇“四化”工作要求,搞好了街道绿化、裸露地带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空地绿化;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绿化,达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通过平原绿化工程,我乡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平方米。

四、加强保护,严管执法,不断提升乡域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方面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凡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把好建设项目初审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小石材、小水电和低品位旅游开发和开采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项目和环保设施明转暗停等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排放达标率在100%以上,从而使我乡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均达到了环境规划要求。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我乡实际,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一大四小”绿化工程,提高活立木积蓄量,防止水土流失;结合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创建了冬枣、早熟梨、茶叶等基地,其中黄源村的冬枣基地已初具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作秸秆资源化和沼气工程,加强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治理,使我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规模化畜禽养殖类便综合利用率、污水排放达标率均达90%,从而大力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提高了农村自然生态水平。三是深化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针对集镇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另外,乡政府还发动全民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力求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防止“白色污染”,确保乡村环境整洁。

总之,通过创建活动,全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乡党委、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省级生态乡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把石坳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人见人爱的生态花园。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11篇:初中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汇报

美好中学创建绿色园林式学校工作汇报

为了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市、区级园林单位、园林式学校的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校环境育人水平,提升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我校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新思维,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们工作的新起点,以“绿色校园”创建工作为载体,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学校,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宁静、优美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尽快实现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成立学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 组 员:行政会成员

领导小组成员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园林绿化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学校积极安排与绿化有关的的工作,植树节安排教职工参加植树活动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同时,倡导每个教师在校园认养一株树,每个班级都定点管理和养护一片绿化责任区,使全体师生养成了爱花、护树、惜草的美化环境、共建家园的良好习惯,形成了绿色的办公、学习和生活环境,达到了人与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强化宣传,利用多形式进行环保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了宣传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送环保知识。举办知识讲座、环境调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环保常以,国内外环保动态和典型事例。我们还利用国旗下演讲和建立了环保专题板报,定期介绍环保知识号召同学们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还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大赛,通过办报宣传了环保知识,又提高了自我认识水平。召开了“养成教育”、“学雷锋、树新风”、“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等主题班队会,围绕环保教育,同学们开展讨论,明辨是非,纷纷表决心,争做环保小卫士。少先大队部开展了“弯弯腰,净校园“、“校园垃圾袋装化”、“爱心回收饮料瓶”等活动,各班级设立了安全、卫生监督员,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里都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无折枝毁木现象。厕所干净,无臭味。学生养成了节水、节电的好习惯,再生资源能够得到回收并加以利用,校园育人环境优美如画、清新怡人。

四、科学设计 整体规划 成果显著

在园林绿化设计上,我们聘请具有资质和实力设计师,经过专家和校长办公会多次讨论,多次修改,形成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集学校功能和地域特色于一体,并将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建筑和优美的校园景观统一起来的整体规划方案,并付诸实施,力争做到使历史、地域文化与环境、自然风貌的有机结合。

为了保证绿色园林式学校创建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在科学设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绿化工作成效显著。我们采取自筹资金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先后投入绿化资金30多万元,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绿化美化。开展市树市花进校园活动,学校新增植白皮松、西府海棠的栽种数量,并因地制宜对校园空闲场所进行增绿、补绿,形成了校园整体绿化格局。学校现有树木2752棵,草坪8000余平方米。现在,我们的校园有草坪曲径,点缀石桌石凳、文化摆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相互掩映,郁郁葱葱,花香袭人,成为师生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生活休闲的最佳场所,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美色怡人,书香满园的绿色园林式学校已经初具规模。

总之,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绿化、美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绿化意识,提高了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学校通过优美的环境建设,营造了一个宜于生活、宜于读书、宜于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春色满园关不住,桃李芬芳自成蹊。创建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但我们认识到,它应该成为学校高品位建设的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这个新的起点上,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以更加科学的管理、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绿色园林学校”建设、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美好中学 2015年11月5日

第12篇:西关社区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汇报

西关社区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汇报

西关社区位于长乐市

,交通便捷,总人口

人,土地总面积

亩,耕地面积

亩,山林面积一

亩。2009年社区总收入

元。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关社区经济、环境、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逐步发展。

我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生态农业尤为突出,具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良好基础和条件。2009年以来我社区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山水两大资源,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求真务实,现将我社区建设情况总丝如下:

一、主尽做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我社区十分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为正副组长,社区“两委’成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贵我社区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训划.任务分解到人,明确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薄实,切实加强对创翅工作的组织领夺,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规划,有序推进

我社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创建生态社区活动,社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我社区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我社区制定《长乐市吴航镇西关社区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政策到位、村建规划到位、环境净化到位、美化绿化到位、道路硬化到位、治理污染到位的创建要求,以及以美化绿化、生态农业等发展方向为重点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分步实施方案.通过规划的实施,力争达到统筹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发展,强化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社区环境污染和环境脏、乱、差问题,为建设小康、和谐、魅力和环境优美的西关社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3、广为宣传,形成共识

为了取得全体居民对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工作的文持,我村专门召开了创建省级生态社区群众动员大会,阐明了创建省级生态社区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填、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调动了他们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根据各阶级段工作的需要,多次召集居民召开各种会议,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以明确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此外,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如在辖区范图内悬挂、张贴“保护生态环境,建绿色家园”,“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等宣传标语,并通过发放生态环保入户宣传单、举办生态环保知识培训等形式,想方设法扩大宣传效果,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4、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在省级生态社区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灵活措施把居民全面推上创建活动主战场,广大居民积极主动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参与社区容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组织相应的群体成员率先垂范,义务投入到建设活动中,带动了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创建生态家园。

5、狠抓管理,促进落实

一是建立生态农业管理规程我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转型,传统农业产值比重较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业要求合理使用农药根治病虫害,作物桔杆进行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不焚烧秸杆和杂物,促进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二是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三是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垃圾处理是卫生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社区的垃圾处理问题,我们与环卫办签足了垃圾转运无害化处理委托书,规定每个居民小组每一农户各自做到卫生门前三包,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和街道卫生,环卫办安排清运人员负责每天把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使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

二、主要成效

通过半年多全体居民共间的努力,我社区的生态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对创建生态社区有活动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人人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大大加强,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环保、公益、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以生态农业为中心,产业结构优化科学,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通过整治社区容貌貌,绿化、美化、香化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建起了卫生公厕、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一批公共设施.改造了主要骨架道路。逐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2008年我社区财收入

元,村民人均纯收入

元, 村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上

%;卫生厕所使用普及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居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8%。在生态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方而需要去探索、去改进,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异,以构建“生态西关、和谐西关”为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按照《长乐市西关社区创建省级生态社区实施方案》,继续抓好生态社区建设工作.为推进西关社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第13篇:环保局工作汇报0304

工作汇报

射洪县环保局:

射洪县榨菜厂始建于1979年,是射洪县域涉农知名企业。本厂于1998年改制成为个人独资民营企业。厂址位于射洪县边陲重镇仁和,厂区总占地面积为19000平方米,设立了三个车间,固定资产为2300余万元。年收鲜榨菜1万余吨,年产值达3400余万元,是典型的遂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基础管理工作“一级企业”和省、市“质量诚信企业”称号。

近年来,本厂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搞活农村经济,切实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2011年10月浙江省宁波阿祥哥食品有限公司入驻本厂,开展合作经营,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现有在职员工180余人,日产老酝酸菜包30万袋。目前,本厂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环境保护,如何处理好废水,按照国家规定,做到达标排放,这是重点。2009年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国家给予了补助,企业自筹资金,投入了120余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当前,该污水处理站正在试运行,根据我厂实际,现就当前企业环保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加快我厂治污进程,做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按时完成治污任务,我厂成立了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厂长任朝湘为组长,分管生产和设备的副厂长任伟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厂办,成员包括各部门、各车间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班组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制度和环保机构的各项规章。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加职工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水治理是我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的根本途径。企业要生存,环保要先行。今天企业不治理污染,明天污染将会消灭企业。要教 - 1 -

育全厂的干部、职工,要明确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加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是一个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近期,我厂组织了全体职工学习国家的《环保法》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文件,大大增强了全体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三、明确目标、制定措施。

2009年,根据我厂生产实际,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21万元。其中,省环保专项资金补助40万元,制定了治理方案,针对废水源问题,我厂聘请了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根据我厂行业特点,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污水处理站于2008年12月竣工。2009年6月开始试运行。为了确保试运行的正常,我厂制定了措施,设专人专管负责全日废水处理工作。但因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污水处理能力十分有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继续整改、完善。

四、当前的主要问题:

1、由于当前我厂生产量有所扩大,废水比往前较多,加之设备设施不配套,厌氧和好氧培养不起来,处理站不能很好地解决废水的处理,加之清洗厂区的废水有少量渗透到河里,给环保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锅炉是老式的,有部分黑烟流入空气中,还需及时整改。

3、废菜皮厂区个别职工环保意识淡薄,垃圾、菜皮有乱丢乱扔现象等。

五、我厂的决心和整改措施:

我厂下定决心,坚决执行国家《环保法》和省市县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设立环境保护监督员,采取巡逻督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2、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学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水平。

3、制定环保方面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牵头,有人具体负责、有人亲自去抓。

4、彻底改变污水处理站的现状,同专业设计公司联系,掌握熟悉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规范运作、添制设备、配套管网,真正做到达标排放,做到减量限排,多余的废水输入调节池内,不得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里。

5、直接同遂宁专业锅炉制造商联系,整改锅炉冒黑烟的现象,让射洪天更蓝、水更清、人更和。

6、强加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不得乱倒垃圾、乱扔菜皮,同时和仁和镇政府联系,对我厂的垃圾进行及时妥善处理。

7、随时欢迎县环保局领导对我厂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我厂应克服资金困难,积极向县环保局缴纳排污费、不得拖欠。

以上措施妥否,请县局批评指正,并恳请县环保局给予我厂最大的支持和保护,我厂干部职工对此表示万分的感谢!

致礼!

四川省射洪县榨菜厂四川阿祥哥食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2012年3月5日

第14篇:县环保局工作汇报

我县环保工作的开展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目前大致经历了“工业三废治理”、“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护”三个阶段。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县环保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环保工作也越加上升到较为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县环保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横向占位在全市始终处于前列。同时,我们也亲历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

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以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感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近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人民的安生与进步。

一、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针上重开发、轻保护,急功近利的行为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的毁林开荒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山光了、草没了、水利变成水害,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因水土流失、水患、风沙等灾害造成粮食单产平均下降了50以上,超坡耕地平均亩产还不足100公斤。一次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就形成灾害,1994年的水灾,全县90的水利设施毁于一旦,两万多亩粮田被冲毁,其它损失更为惨重。面对我县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的现实,做为县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成了我们首要的工作任务。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县自然生态破坏的情况,制定恢复治理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深入全县各乡镇,利用半年多时间,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后,我们形成了综合调查报告,专题向县委常委会议做了汇报。严酷的历史和现实,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清醒的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下决心整治,将无法向全县人民和子孙后代交代。因此,常委会决定,把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治县方针。从此我们开始了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为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全县的生态环境,环保局牵头,汇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生态环境的建设意见和建议。据此,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县生态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省环保科研所专家的指导,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2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于2002年3月份经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专家评审组评审验收后,正式命名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的县份,我县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按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每两年国家要对生态示范区进行复检验收,我县2004年7月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专家的验收,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十分珍惜所取得的荣誉和成果,继续努力建设不停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我县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抓生态建设工作。

我县于1996年汇同省环保科研所编制了《**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2004年在原有规划项目继续实施的同时,我们为了生态建设上档次、提水平、登台阶,又修订编制了《**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同年9月份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和县人大常委会通过。

我县的生态示范县建设始终遵循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以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兼顾为目标。在生态示范县建设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有计划地安排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建设和改造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产生活的社会需要,既维持了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又保持了资源环境的完整性。通过多年建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我县目前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县圆满地完成了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的各项指标任务,2004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的复检验收。今年国家还将对我县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复检验收,我们有信心完成好相关的工作和任务。

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环保“四项重点工程”。

一是实施了以烟尘、扬尘为重点的“蓝天工程”

强力推进了限期使用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的工作。对全县工业、采暖锅炉、洗浴业、沿街烧烤、饭店炉灶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和整顿工作,对小型炉灶采取全部限期使用清洁能源或洁净煤技术产品,禁止原煤未经改性处理直接燃烧。推广型煤、柴油燃料。到目前,全县各饭店炉灶使用型煤、燃油、燃气等燃料已达20,依法限期治理了工业及采暖锅炉的烟尘污染,去年对21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今年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努力治理烟尘和扬尘,改善城镇内的

大气环境质量。

二是实施了以饮用水源保护、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

特别是去年松花江发生特大水体污染事故后,使我们加强了防范措施。强化了饮用水源水质的保护,我局积极协调蚂蚁河上游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严密监视水质的变化情况,加强了新城水库水质的管理,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源周围经营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动,确保县城内居民饮用水的安

全。

三是实施以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绿色工程”

我们主要做好加快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升级步伐,在全面做好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复检验收准备工作的同时,申报了新城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同时加大了有机、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我局和农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增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面积,推广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积极争取标识。使我县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规模和系列生产链条,产品打入省外市场,大幅度增强了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是实施了以整治扰民噪声为重点的“安静工程”。

对扰民声源加强了专项整治力度,对居民楼内的风机、水泵、歌厅等超标声源进行全面整治。两考期间,在学校周围设定禁声区,保证了学生不受噪声的侵扰。推进了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建设,新建“安静小区”4个,对主干街路采取了控制车辆禁鸣等措施,从而提高了噪声达标率。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所面临的形势

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某些方面正在加剧,前景令人甚忧。我县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的隐患依然存在,本世纪初国家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的力度,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缓解和改善。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种田直补的政策实施后,极大的调动了种地积极性,由于对林地管理的不严、毁林开荒现象比较普遍,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有的将林地变成农田,将丘林剃光种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全县范围出现了大面积新增耕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又遭到劫难。孕育着新一轮的生态危机。如不加强保护和有效管理,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失衡,环境污染加剧,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一是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在政府和企业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追求利润,政府追求税收,往往就将环境保护边缘化。我县很多企业在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不愿环保投入,认为上环保设施增加企业成本,减少利润收入,而不计所产生的后果和企业长期的发展。这种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思想在我县企业中较为普遍。因此,长期以来,发展经济投入高,环境保护投入低的畸形发展模式,制约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总体社会发展失去了平衡。

二是环境污染与人们生活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有一定差距,环境污染加重,治理污染缓慢。我县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内,所有企业在规模上都属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产品都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相反都是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但在我县看来又都存在实际困难,不能采取关停措施。因此,边改造、边治理、边生产,如:县水泥厂虽然几经改造,但都不能彻底治理,污染依旧很严重,亚麻纺纱的废水也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老污染源的治理相当缓慢。由于我县环保准入的门槛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源。如,我县兴安麻业从去年以来,所排放生产废水进入农田和污染小井水,造成多次群访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在处理上非常棘手,也给我县今后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近年来,我们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投入低,污染的总趋势没有得到遏制,还在呈发展上升趋势。在大气污染方面,我县城镇共有工业窑炉18台,0.5吨以下取暖炉229台,配置除尘设施的仅有28台,占总数的12,饮食服务行业的散煤炉灶231个。这些窑炉、炉灶年耗煤5.5万吨,其中工业用煤1.8万吨,取暖用煤3.5万吨(包括居民散户用煤),饮食服务行业用煤0.3万吨。2005年,县政府对21家取暖锅炉污染严重的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但只有5家单位完成了治理任务,其他单位都以没有资金为由至今没有进行治理。由于机动车数量的激增,车辆尾气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沙尘天气的增加,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特别在冬季,县城内时常被烟雾所笼罩污染严重的是

二、三月份。在噪声污染方面,商业广告音响、歌厅音响、鼓风机、建筑施工噪声、机车喇叭、马达声等,使城镇特别是城区繁华地段噪音污染特别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在废水污染方面,目前,我县城镇年用水量为300万吨,其中:工业用水量为48万吨,居民用水量为252万吨。每年排放废水、污水量为24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8.4万吨;生活污水201.6万吨。工业废水排污单位主要有:纺织业5家;制药业2家;制酒业1家;食品加工业1家;木材加工2家;再生造纸业1家;医院4家。上述单位均无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排放对象主要是镇内办公和住宅楼,入管网85家。这些废水和污水经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蚂蚁河,可是污水处理厂一直未投入运行。给下游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和危害,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和医疗废水蕴含着污染事故的危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污染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否则将抵消我们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制约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献策,全力提供环境保护的指导和支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2、加强生态示范县建设,努力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努力创建具有我县特点的生态小区和生态村屯,积极培植和推广绿色产业和产品,为打造**县的绿色经济做贡献。

3、加强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坚持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严把项目的审批关,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同时加大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认真实施大气治理计划,开展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着重整治对人们生活、工作休息影响较大的噪声污染。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启动污水处理厂运行,开展有效的污染治理工作。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环境意识。

5、努力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环境纠纷,认真解决污染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6、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开展学习提高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执法能力。努力适应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15篇:县环保局工作汇报

我县环保工作的开展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目前大致经历了“工业三废治理”、“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护”三个阶段。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县环保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环保工作也越加上升到较为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县环保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横向占位在全市始终处于前列。同时,我们也亲历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以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感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近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人民的安生与进步。

一、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针上重开发、轻保护,急功近利的行为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的毁林开荒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山光了、草没了、水利变成水害,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因水土流失、水患、风沙等灾害造成粮食单产平均下降了50%以上,超坡耕地平均亩产还不足100公斤。一次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就形成灾害,1994年的水灾,全县90%的水利设施毁于一旦,两万多亩粮田被冲毁,其它损失更为惨重。面对我县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的现实,做为县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成了我们首要的工作任务。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县自然生态破坏的情况,制定恢复治理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深入全县各乡镇,利用半年多时间,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后,我们形成了综合调查报告,专题向县委常委会议做了汇报。严酷的历史和现实 ,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清醒的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下决心整治,将无法向全县人民和子孙后代交代。因此,常委会决定,把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治县方针。从此我们开始了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为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全县的生态环境,环保局牵头,汇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生态环境的建设意见和建议。据此,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县生态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省环保科研所专家的指导,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2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于2002年3月份经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专家评审组评审验收后,正式命名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的县份,我县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按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每两年国家要对生态示范区进行复检验收,我县2004年7月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专家的验收,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十分珍惜所取得的荣誉和成果,继续努力建设不停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我县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抓生态建设工作。

我县于1996年汇同省环保科研所编制了《**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2004年在原有规划项目继续实施的同时,我们为了生态建设上档次、提水平、登台阶,又修订编制了《**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同年9月份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和县人大常委会通过。

我县的生态示范县建设始终遵循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以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兼顾为目标。在生态示范县建设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有计划地安排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建设和改造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产生活的社会需要,既维持了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又保持了资源环境的完整性。通过多年建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我县目前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县圆满地完成了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的各项指标任务,2004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的复检验收。今年国家还将对我县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复检验收,我们有信心完成好相关的工作和任务。

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环保“四项重点工程”。

一是实施了以烟尘、扬尘为重点的“蓝天工程”

强力推进了限期使用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的工作。对全县工业、采暖锅炉、洗浴业、沿街烧烤、饭店炉灶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和整顿工作,对小型炉灶采取全部限期使用清洁能源或洁净煤技术产品,禁止原煤未经改性处理直接燃烧。推广型煤、柴油燃料。到目前,全县各饭店炉灶使用型煤、燃油、燃气等燃料已达20%,依法限期治理了工业及采暖锅炉的烟尘污染,去年对21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今年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努力治理烟尘和扬尘,改善城镇内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是实施了以饮用水源保护、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

特别是去年松花江发生特大水体污染事故后,使我们加强了防范措施。强化了饮用水源水质的保护,我局积极协调蚂蚁河上游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严密监视水质的变化情况,加强了新城水库水质的管理,

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源周围经营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动,确保县城内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三是实施以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绿色工程”

我们主要做好加快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升级步伐,在全面做好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复检验收准备工作的同时,申报了新城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同时加大了有机、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我局和农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增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面积,推广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积极争取标识。使我县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规模和系列生产链条,产品打入省外市场,大幅度增强了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是实施了以整治扰民噪声为重点的“安静工程”。

对扰民声源加强了专项整治力度,对居民楼内的风机、水泵、歌厅等超标声源进行全面整治。两考期间,在学校周围设定禁声区,保证了学生不受噪声的侵扰。推进了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建设,新建“安静小区”4个,对主干街路采取了控制车辆禁鸣等措施,从而提高了噪声达标率。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所面临的形势

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某些方面正在加剧,前景令人甚忧。我县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的隐患依然存在,本世纪初国家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的力度,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缓解和改善。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种田直补的政策实施后,极大的调动了种地积极性,由于对林地管理的不严、毁林开荒现象比较普遍,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有的将林地变成农田,将丘林剃光种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全县范围出现了大面积新增耕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又遭到劫难。孕育着新一轮的生态危机。如不加强保护和有效管理,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失衡,环境污染加剧,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一是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在政府和企业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追求利润,政府追求税收,往往就将环境保护边缘化。我县很多企业在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不愿环保投入,认为上环保设施增加企业成本,减少利润收入,而不计所产生的后果和企业长期的发展。这种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思想在我县企业中较为普遍。因此,长期以来,发展经济投入高,环境保护投入低的畸形发展模式,制约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总体社会发展失去了平衡。

二是环境污染与人们生活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有一定差距,环境污染加重,治理污染缓慢。我县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内,所有企业在规模上都属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产品都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相反都是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但在我县看来又都存在实际困难,不能采取关停措施。因此,边改造、边治理、边生产,如:县水泥厂虽然几经改造,但都不能彻底治理,污染依旧很严重,亚麻纺纱的废水也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老污染源的治理相当缓慢。由于我县环保准入的门槛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源。如,我县兴安麻业从去年以来,所排放生产废水进入农田和污染小井水,造成多次群访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在处理上非常棘手,也给我县今后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近年来,我们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投入低,污染的总趋势没有得到遏制,还在呈发展上升趋势。在大气污染方面,我县城镇共有工业窑炉18台,0.5吨以下取暖炉229台,配置除尘设施的仅有28台,占总数的12%,饮食服务行业的散煤炉灶231个。这些窑炉、炉灶年耗煤5.5万吨,其中工业用煤1.8万吨,取暖用煤3.5万吨(包括居民散户用煤),饮食服务行业用煤0.3万吨。2005年,县政府对21家取暖锅炉污染严重的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但只有5家单位完成了治理任务,其他单位都以没有资金为由至今没有进行治理。由于机动车数量的激增,车辆尾气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沙尘天气的增加,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特别在冬季,县城内时常被烟雾所笼罩污染严重的是

二、三月份。在噪声污染方面,商业广告音响、歌厅音响、鼓风机、建筑施工噪声、机车喇叭、马达声等,使城镇特别是城区繁华地段噪音污染特别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在废水污染方面,目前,我县城镇年用水量为300万吨,其中:工业用水量为48万吨,居民用水量为252万吨。每年排放废水、污水量为24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8.4万吨;生活污水201.6万吨。工业废水排污单位主要有:纺织业5家;制药业2家;制酒业1家;食品加工业1家;木材加工2家;再生造纸业1家;医院4家。上述单位均无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排放对象主要是镇内办公和住宅楼,入管网85家。这些废水和污水经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蚂蚁河,可是污水处理厂一直未投入运行。给下游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和危害,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和医疗废水蕴含着污染事故的危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污染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否则将抵消我们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制约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

第16篇:环保局综治工作汇报

环保局2011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考核组各位成员: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成员来我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工作。

2011年我局按照*综治委和****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局直系统平安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现将今年我局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综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领导重视。年初,我局按照盟综治委统一部署,及时印发了工作计划,对局直系统综治工作做出了安排,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局领导班子定期研究综治工作,特别是在春节、国庆以及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等重要节庆或重大活动期间,对综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作出相应部署和安排,为综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综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我局自2002年单设以来,通过不断建立、完善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已形成包括工作规则、学习、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综合治理、维稳等八个方面的94项工作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进行了修订并汇编成册,要求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遵照执行。三是与局属二级单位签订了综治目标责任状,充分发挥了目标责任制和制度的保障作用,保证了把综合治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 四是确定了重点防范部位,确定专人负责。

二、加强内部治安重点部位的防控体系,防患于未然 为了确保安全,我局进行了自查,确定财务室、实验室等部位为治安重点部位,会议室、机房等部位为消防重点部位。对此,我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加强了防护措施。一是建设完备的监控系统。除对大楼周界、门厅等进入口进行实时监控外,还对重要场所,如机房、应急中心、停车库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二是配备全面消防系统。按照大楼整体消防系统要求,对大楼各部分功能区特别是实验室、信息中心等,分别配备消防设施,并针对信息中心自身特征安装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三是配备专业保安人员。建立安防监控信息系统,并聘用专职保安人员对办公楼进行时时监控。

同时,我局责成重点防护部位责任人落实相关制度,对现金存放、印章管理等工作,严格执行行业规定,最大限度地维护平安局面。

三、抓好安全创建活动,增强实际成效

我局根据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的业务特点,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工作形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注重加强横向联系,齐抓共管,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在创建活动中,各部门齐动手,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力求做到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把安全创建与依法治理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良性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鼓励广大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

四、努力发挥综治组织的职能优势,增强参与意识,提

2 高参与能力。

首先,我们从提高人员素质入手,改进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侧重点,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其次,提高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妥善处理好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反映和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和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第四,认真组织参加*综治委举办的各项综治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夯实我局系统综治工作的基础。根据盟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信访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今年我局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84件,其中自治区环保厅转办的信访案件4件,立案查处率100%,结案率100%,办结情况反馈率100%。

五、做好消防、计生、矛盾排查等工作。

一是建立了防火预案,落实了防火责任,全年没有发生任何火灾事故。二是严格按照*****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全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现象。三是经过认真自查,目前我局没有参与黄、毒、赌人员,没有涉及法轮功等邪教人员。在干部职工及服务对象中未发现对党、对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有突出矛盾或严重对立情绪的人员。

今后,我局将按照综治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落实和检查考核力度,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工作。

第17篇:生态创建

生态县创建

除麟生办(2013)1号要求的资料外,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创建工作安排和总结(2010-2012)

二、业务工作总结(2010-2012)

三、生态镇、村创建计划

(2012年以前80%的村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镇创建成省级生态镇)

四、近三年环保兼职人员名单(到村)

五、项目投资统计表(2010-2012分年度统计)

第18篇:中村乡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向省级生态乡验收组一行专题汇报材料

中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中村乡委员会 中村乡人民政府 (2012年2月18日)

中村乡位于炎陵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106国道和岳汝高速穿乡而过(岳汝高速在中村设有互通口)。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0个村,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36人,是一个汉、畲、瑶等多民族杂居乡。中村乡的特色,总的来说是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既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又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是株洲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文化浓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开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集中政治训练,召开了3000余人的军民诉苦大会,拥有周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八担坵(毛泽东给工农红军上政治课旧址)、何孟雄故居、军民诉苦台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红军在中村乡土改试点中流传的《插牌分田歌》已入选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50名党员之一何孟雄和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民俗文化浓郁。保存了距今300多年的中村老墟场、联西村的钟家大屋是目前炎陵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味建筑群;中村乡龙潭瑶族村保留了瑶族独特的文化,流传着瑶族始祖——盘王的传说;孝文化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村罗浮孝子与神农天子、钟馗才子、孟姜女子、铁头太子一同构成民间传说中的“炎陵五子”。同时,中村自然风光优美,四面青山环抱,中有溪水潺潺,传说在一处山头上能看到

1 “左有金鸡叫,右有凤凰鸣,上有犀牛望月,下有狮子滚球”的美景。乡内道任村500岁的野生古老华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桑树。

近年来,中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发展战略,牢固树立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中村乡正式启动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造氛围、抓建设、搞整治、强监管,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生态创建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省级生态乡作为全乡的工作的一根主线,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提高认识,全民动员,充分借鉴各地创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省级生态乡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落实创建责任。为提高创建省级生态乡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我乡于2008年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了《中村乡环境规划》,并通过乡人大会议审议后付诸实施,明确对生态乡创建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全乡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体系。二是全民广泛动员,营造创建氛围。 为有效落实创建省级生态乡的各项措施,我乡加大宣传力度。第一是将创建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及相关知识作为重点,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印发《致全乡人民的一封信》,进行上门入户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是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课堂,针对在校学生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乡机关干部职工、环保志愿者走上

2 街头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环境公益活动。第三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活动和阵地来开展生态乡创建活动。例如结合“美丽炎陵、清洁家园”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农业、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专项整治来改善我乡的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环保氛围的培养,也以实际行动对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进行了推动。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考核。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全乡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办公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乡人大把创建工作列为重要议案和提案,经常组织乡人大代表视察、督查创建工作。乡纪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责任部门和村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督促其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督查,增强了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上下同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打好四大战役

在全力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中村特色的生态建设路子,突出打好四大战役,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产业升级”大提升。我乡在进行生态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培育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立乡的根本。加大生态农业推广种植力度,规划建设“一带两园六基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走茶叶精深加工之路,打造茶叶品牌,“神炎春”牌绿茶荣获株洲市2011年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淘汰关停中兴铁合金厂一家,扶持华苑硅厂新上环保生产线;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专业的罗浮江生态石蛙养殖场;抓好梅岗生态园和联西生态园建设,梅岗生

3 态园已建成集黄桃、板栗和奈李等共计210亩的特色水果基地。二是“交通加速”强推进。106国道改造全面完成,即将进行道路的绿化建设。完成通畅工程建设1000米,自筹和争取资金120多万元硬化村道6.7公里,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完成岗背山隧道改造硬化、修复潭背桥和平源大桥2座。三是“城镇提质”快步伐。投资20多万元制定《中村乡总体规划》,并经乡人大审议后开始实施。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启动梅岗墟和中村墟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梅岗墟硬化余坪15户近1000平米,新建花池200余米和完成居民安全饮水工程2公里;中村墟已完成排污管道建设1000多米,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1600多米,下一步将启动人行道建设、绿化带建设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四是“旅游升温”重品牌。以举办“炎陵会议”为契机,开展景区大整治行动,拆除周家祠和八担坵周边违章建筑和废旧房屋12栋,粉刷民房15栋近万平方米,收集补充文物15件,全面修缮周家祠,新建八担丘纪念广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来乡采访报道红色旅游文化,全年接待军队将军级以上领导30多人次、部队师级以上领导50多人次、地方市厅级以上领导20多人次,红色旅游日渐升温。

三、严格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创建指标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我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011年我乡实现财政总收入358万元,占考核任务的142.62%,比上年同期增长129.54%,其中国税完成268万元,地税完成72万元,财政完成18万元。农林牧副渔总产值4821万元,增幅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0万元,增幅25%,固定资产总投入16997万元,增幅46.9%。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2416元。二是生态环境环保得到加强。我乡森林覆盖率已达86.1%

4 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5%,全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8%。三是农村环境环保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80%,2011年新建沼气池66座,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6.59%。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低于150kg / hm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比例达98%。四是城镇环境环保进一步优化。2011年我乡空气质量良好,在二级标准值以内,地表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固体废弃物处理率100%;城市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均达国家生态镇标准;乡内农村卫生户厕率达67%。

四、回顾历程,创建工作启示深刻

创建省级生态乡,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但我乡上下齐心,全民参与,克难攻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妥善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中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工作虽然艰辛重重,但换来了累累硕果,利民惠民。对此,我们体会很深。一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创建省级生态乡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通过实施“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一系列工程,不仅推动了城乡建设,促进了结构调整,美化了人居环境,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环保惠民政策的人文关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建省级生态乡提升了我乡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使中村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11年,围绕生态创建,精心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编发

5 《中村乡投资指南》,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与珠三角等地投资商联系与洽谈。随着106国道改扩建的完成和岳汝高速的建设,我乡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招商引资来势喜人。三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创新机制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良好途径。在创建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环保教育、绿色创建、和城乡环境监管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们坚持示范带动、以点促面和提高社会参与度,全面推行领导包项目、干部下基层,实施干群共建、乡村共建、村与挂钩帮扶单位等各种举措,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和谐团结、勇争一流的创建精神,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高了素质,创出了新生活!

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的三年,是全乡上下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三年,是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3年。在三年的历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全乡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这是确保创建目标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今后,我们将始终瞄准保持生态文明的总目标,举全乡之力深入持久地抓好生态建设工作,使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乡始终成为我们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第19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XX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XX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XX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 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XX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XX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

.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

第20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

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

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环保局
《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环保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