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4:3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安排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实施方案

为实现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待”等方面的均等服务,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益。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综合决策体系

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积极协调公安、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相关部门改革政策的配套和衔接,制定和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逐步实现部门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惠民工程”,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行政服务均等化

不断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实行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统计、人口计生等部门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建立纵向、横向到位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体系,特别要完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制度,准确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状况,为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信息支持。

(三)开展“甜蜜工程”,努力实现流动人口技术服务均等化

将流动人口纳入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覆盖范围,对流动人口实施技术免费服务。

1、免费开展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普查。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服务,根据其需求,免费提供孕情、环情检查服务;在此基础上,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

2、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流动人口可凭《婚育证明》在现居住地村委会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领取避孕药具,并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凡采取避孕措施失败而意外妊娠并终止妊娠的,可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补救措施。

3、免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凭《婚育证明》到计生办领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卡到县计生服务站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四)、开展“爱心工程”,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社会服务均等化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动态了解群众在生育、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内容。把倡导人、引导人、教育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广播、短信、报纸等现代传媒播手报,把宣传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宣传《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结合起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利用人口学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少生快富等文明婚育观念蔚然成风。

2、开展咨询服务活动。通过流动人口清理清查等活动,掌握流动人口在生育、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举办婚育知识讲座,提供生产技术、健康知识及致富信息咨询服务,推动广大流动人口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其生产致富的本领和技能。

3、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一是要关怀计划生育家庭,认真受理流动人口计生家庭的利益诉求,依法落实流动人口户籍地、居住地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二是要关怀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切实关怀、救助留守儿童和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使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现居住地居民同等待遇。

4、开展科技致富到家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农村以加大对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支持力度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工作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统筹推进。逐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稳定的均等化服务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经费,将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经常性预算范围,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人口计生专干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行政管理网络;依托各级协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以计生协会会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群众工作网络,保障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益,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健康发展。

推荐第2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三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党委)、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根据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成立三川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新波 副组长:赵慧君

成 员:李芳 王留寻 郭长见 张成强 苏俊峰 李新伟 王浣记 段新宽 任建庄 史学京 张红川 杜留献 付川 段道信 牛红喜 陈权 王献 李献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李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处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日常事务。

主题词: 2015年3月11日

推荐第3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项目

洛龙区关林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项目及内容

根据《洛龙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流入我区的流动人口享有同本地居民相同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和内容如下:

一、免费提供相关的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宣传资料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领取宣传资料。

二、每三个月一次的政策法规、生殖健康、计生知识等宣传;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人口学校——免费参加知识讲座。

三、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各种避孕药具;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自动售套机)——免费领取避孕药具。

四、每三个月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次生殖健康检查服务;

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参加检查服务。

五、每年3月份为育龄妇女提供一次妇科病检查服务;

流入育龄妇女——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参加检查服务。

六、免费施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放(取)宫内节育器、输(卵)精管结扎术等服务〕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洛龙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免费获取计划生育手术服务。

七、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流入夫妇——纳入本辖区管理——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对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具检查单——免费到区计划生育服务检查——19类23项检查(360元标准)。

八、免费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九、开设专家咨询、热线电话等服务;

十、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租房、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信息服务;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信息港——免费获取相应信息。

十一、开设维权咨询,提供流动人口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法律咨询室(司法所)——免费获取法律咨询、援助。

十二、流动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同本地居民相同的意外伤害保险补助;

流入独生子女户家庭(子女0-18周岁)——纳入本辖区管理——个人缴纳5元——区镇财政补贴25元——参加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最高保障二万四千元)。

十三、流动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同本地居民相同的生育关怀公益救助。

流入独生子女户家庭——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生育家庭遇到特殊情况或困难——区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救助。

推荐第4篇:为切实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

福兴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半年迎检)

为切实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按照成人口办发[2011]17号文件和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的相关要求,2011年福兴镇狠抓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pip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及时接受与通报信息、及时地反馈信息,清空数据,包括协查反馈、避孕、手术等通报信息的接受与发送。

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情况证明。2011年我镇期初总人口51062,外出务工总人数:12388人,已办证人数:12164 人 占到了外出务工总人数的98.2%。外出务工人员中育龄妇女:4933 人 已婚育龄妇女办证:4307,占外出务工已婚育龄妇女的87.3%

三、完善流动人口相关档案。福兴镇制定了2011年流动人口年初计划、总结了半年来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记录了开展流动人口活动情况、撰写了流动人口信息等。

四、对流出人口进行不定期的走访与调查。对各村(社区)每月上报的流动人口月报表及时进行录入,并不定期对流出、流入人群,其中包括育龄妇女与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实地走访、抽样调查。

福兴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推荐第5篇: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材料.5

汇 报 材 料

2011年8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市检查、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我代表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给广水卫生工作的一贯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我市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重大公共为服务项目工作各位领导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家,其中市直7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下辖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369家。全市卫生系统共有4137人,其中执业医师925人,注册护士820人,乡村医生991人。

二、主要作法

我们本着“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全民参与、分层推进、人人共享”的原则,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科学规划为三个层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均等化服务工作,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作法是:

(一)抓住三个环节,夯实工作基础

1、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关键,对于提升村居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更是全体居民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今年,市卫生局和市爱卫办出台了《关于印发广水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卫发[2011]5号,按文件要求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一是加强户外健康教育。设立户外橱窗宣传。结合季节性疾病防控要求,及时更新宣传内容。设立大型固定宣传牌。市健康教育所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在主要干道设立两处跨公路宣传牌。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租用印台广场电子显示屏,在早、晚黄金时段,以音像和图文滚动播映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同时,市疾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的电子显示屏,从早8点至晚9点要滚动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二是强化媒体健康教育。开辟电视专栏。与市电视台协作,在电视新闻黄金时段开辟健康教育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每天开展卫生知识及卫生政策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提升卫生形象。打造门户网站。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建立门户网站,扩大社会影响,打造成广水市老百姓的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信息平台。三是突出医院社区健教。各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统一制作了《健康教育宣传架》和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提供不少

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和不少于6种内容的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在候诊区、输液室、健康教育室等处循环播放。 并为供居民免费发放每个卫生院不少于12种×8000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2种×1000份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四是广泛开展社区健教。各医疗机构定期深入社区,走入家庭,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每次听课人数不少于50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6次,每次听课人数不少于20人。通过全方位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惠民政策,使广大市民自觉、自愿、主动参加,为均等化服务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2、全面、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市局组织专班,于3月8~30 日、6月12日-7月4日两次对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导检查,旨在查找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此次督导检查发现,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档案不真实,出现很多常识性、逻辑性、专业性等错误;二是随访服务不真实,不规范,健康教育开展不到位;三是专项经费使用不合理,账目建立不完善等。市局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理念,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严格加强档案管理,全面落实随访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做到专帐专款专用。将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督查力度,对工作没有起色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诫勉谈话,年终将严格按照考核结果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促使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扎实、有效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切实提高服务,项目实施卓有成效。市局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对各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确保项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各医疗单位指定一名保健医生专门负责艾滋病母婴阻断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等工作。 截止目前共检测4156人,检测一例阳性孕妇,按要求实施母婴阻断。二是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顺利开展。由村医或保健员、社区医生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妇女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入户发放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服务卡及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单,签订知情同意书,定期随访督导按时服药, 2011年上半年补服1320人。三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时。按照上级规定,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实行平产500元限价收费。并按各地住院分娩数,按比例将住院分娩补助资金预拨到各项目实施单位,经审核合格后直接补助到产妇手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查漏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应补种79996人,应补种114352针次,实际

补种112391针次,补种率为98.29%。

(二)遵守三项流程,规范运作模式

1、发挥团队作用。充分发挥疾控中心4支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67支乡镇全科型公共卫生责任团队的带头作用,把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指导团队系统划分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或不定期下乡督导、检查、指导工作。责任团队负责落实需要进村入户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完成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审核、管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按要求开展对重点人群的随访、健康指导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加强培训指导。今年以来,我们先后5次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公共卫生(业务)副院长、公共卫生科主任、医务科主任等相关人员系统地培训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业务知识;7月6-8日组织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分管院(站)长在城郊防保站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均等化随访现场观摩。各单位也对院内人员和乡村医生服务内容、工作模式分层次、分批次进行了培训。

3、实施分类管理。对已经采集的城乡居民健康基本档案信息,首先审查建档质量,确认合格后,对老年人、慢性病等特殊人群进行分类整理。由各个团队对不同人群、不同

对象采取分类办法管理(随访、宣教、体检、指导用药、重诊转诊等)。如:慢性病的管理,收集来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高血压、糖尿病采用盖专用章直接区分开来,以方便慢性病管理组调阅资料和回访;对所有孕妇建保健手册、妇产科医生分片管理病人、下乡回访、电话回访、每年四次下乡免费妇检、每季度举办准妈妈培训学校、每周对在院产妇的知识宣教等;对0-3岁儿童进行摸底造册建卡,做到为每名儿童进行免费体检及生长发育监测等。

(三)建立三大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1、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为保证均等化服务工作的顺利落实,我们建立了局班子成员包片,机关人员包单位,定期督办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明确规定现场指导每月不少于1次;疾控中心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对包保单位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院考核村卫生室每月不少于1次的“三个1”督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病人回访率、建档真实性、随访次数等,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先后两次预拨2011年832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账专用,实行项目管理,使其开展均等化服务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同时各单位对经费进行二次测算,根据各团队承担的职能、任务按比例划分,承诺完成任务后全额兑现,保证不低

于临床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解决了各个工作团队的后顾之忧。二是拨付各项各类健康教育经费21万余元,为我市的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全额拨付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资金。产科信息接种点信息录入工作量大而繁杂,市局计划按每规范录入一人给予5.00元的工作补助。

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我们根据均等化服务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考核细则,对各单位的均等化服务工作按季度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单位的公共卫生经费挂钩,对工作合格以上等次的,考核结果在90分以上的单位给予奖励。各单位每月对履行均等化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相挂钩,严格落实 “以岗定责,按劳取酬”的绩效工资制,对服务好、完成质量好的人员除按规定按服务量全部兑付补助资金外,也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未完成服务或不合格扣减的经费中解决;对不合格的医生不予补助经费并扣除全年优质服务工资的20%、不合格的乡村医生根据一体化管理办法扣除其公共卫生服务相应经费,情节严重导致整体工作滞后的,取消乡医执业资格。

三、取得成效

1、基础信息采集有序展开。到目前为止,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89635人,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的建 7

档率达到全市总人口的37.83% ,第一类疫苗接种率为93.76%,传染病疫情报告处理率达100%。

2、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累计发放健教宣传资料80万多份、张贴海报10000多张,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设臵固定宣传专栏45个,开展知识讲座88次,培训人数达15000人。发放常见病、慢性病宣教处方20万余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教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亚健康人群得到了跟踪服务、管理,潜在危重病人得到了指导、治疗或转诊,孕产妇保健、慢性病人的管理为临床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特殊人群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孕产妇管理产前健康管理4809人,产后访视4787人,管理0-6岁儿童55032名。适龄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登记65岁以上老年人28412人,健康管理率达90%。建档人群中高血压患者15800人、Ⅱ型糖尿病患者2601人、登记重症精神疾病患者2261人,均按要求进行了随访和提供咨询及防治指导服务。

四、几点体会

1、深入宣传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涉及到卫生院公卫科、妇产科、门诊部、住院部等多个科室,还有镇政府、各村居委会干部、乡医及居民,就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我们通过内部培训、会议动员、进村入

户面对面交流,让医务人员、广大干部充分理解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内涵,并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

2、深化绩效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动力。深入开展绩效考核,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其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是有效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重要措施。因此,对每项具体工作都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制定工作进度表,任务明确到天,责任落实到人,坚持“专项考核、进度考核、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结果与单位拨款,个人评先表模及选拔任用挂钩,与工资待遇挂钩,严格视考核结果拨付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和公共卫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使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由不愿干变为争着干、抢着干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3、动态管理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效,既有面向全体居民的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不同群体的服务,比如预防接种、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我们对档案管理实行动态化,每位居民建立档案后,根据编号发放个人

信息卡,就诊时根据卡片信息查找档案,对当前信息及时更新,保证了每名患者复诊时,其综合信息一目了然,为跟踪服务和连续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市在均等化服务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上级领导关心和全市城乡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以便我们改正现有工作中的缺陷,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打造公共卫生服务的亮点,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让全市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国家这一利民惠民的政策。

推荐第6篇:某区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材料

xx区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以“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为统领,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为原则,以抓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在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落实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和优质服务上抓落实,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截止xxxx年9月30日,xx区流动人口总数xxxxx人,其中流出5194人,流入12537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70.4%,女性占29.6%。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上的占5.6%;居住1个月至1年的占87.16%;居住1个月以下的占7.24%。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8.3%,农业人口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受过初中教育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9.3%,流动人口中89.2%为农业人口,10.8%为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主要以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到流动人口60.2%,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1218元。

二、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服务”即依托社区人口学校举办流动人口婚育知识培训班,并坚持在重大节日上街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引导流动人口树立婚育新观念。

(二)“免费技术服务”即区、镇办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程序。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三)“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即村(社区)依托计生技术服务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四)“优生优育服务”即将流动人口纳入“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家庭创业工程”实施范围,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服务。

(五)“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即在社区服务站、市场、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设立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避孕药具自取箱,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

(六)“关怀关爱服务”即流动人口在xx辖区享受同常住居民一样的子女入托入学、生育关怀、特困帮扶等服务。

(七)安全服务。认真清查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强私房出租管理力度,向流动人口提供卫生安全的居住场所。

(八)子女就学服务。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区教育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了流动人口子女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九)社会救助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和综合帮扶力度。按照分类施保、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并对重度伤残家庭按规定给予大病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十)就业培训、援助和扶持等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就业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照顾,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中优先登记、优先安排,给予其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在执行有关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时,落实激励措施,对符合条件创业的流动人口人员,可优先获得小额贷款的扶持。

三、xx区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因为企业的调整或合并等原因下岗了,为有就业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组织上的保障。

(二)社会保障服务。参加社会保险,比如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使退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他提供一个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城镇居民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解决未来的老年人社会问题。

(三)社会救助服务。主要是为有困难的老年人和生活有困难的群体提供的服务。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生存问题、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政府的社会救助的公共服务。

(四)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在儿童的计划免疫、老年人的慢性病,还有残疾人和贫困居民就医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免费技术服务、生殖健康、随访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免费避孕药具服务。

(五)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安全服务。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建立联防队、巡逻队等,动员居民共同创建安全单位。

四、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典型工作及成功原因分析。

xx区被国家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后,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予以安排部署。区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计生局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协调财政、教育等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四大家主管领导为副组长,14个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流动人口均等化

服务试点工作纳入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全力予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并于今年3月24日召开了全区均等化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各镇办、各部门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优势互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推进此项工作。建立区级、镇办和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规范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建立以宣传倡导、便民维权、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奖励优待等均等化服务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作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和奖惩力度,确保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清楚六均等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联合六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的通知》、《关于落实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民生、民主和民权方面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有收入、有书读、有组织、有安全”等问题。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把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日常管理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开展“市民化”服务,让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权益。

(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通过发放《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讲座、参加计生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流动人口传播计生国策和先进婚育文化知识。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以“真情关怀,温馨服务”、“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满意”等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

(二)开展免费服务。为了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我们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最后由政府买单。据统计,2011年,全区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免费服务11258例,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免费提供培训、生殖保健咨询、办理有关证件等服务。我区流动办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印发了“亲情服务卡”,还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设臵了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自助领取箱,细致周到的服务既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又使“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推进便民维权。公开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程序、咨询投诉电话、服务收费等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法定优先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上门”服务,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聚的企业、建筑工地、市场等设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并定期组 6

织开展“送关怀、送知识、送健康”等服务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等组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等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服务,保障和维护了流动人口计生合法权益。

(四)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根本宗旨和“热情周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工作原则,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建立了一个区级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并在7个镇、办相继建立了镇办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政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心主要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环节程序多、时间长、效率慢等实际情况,吸取基层群众意见,实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咨询、二胎指标审核、婚育证明办理、奖励扶助的审核等事项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区、镇上下联动,使“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极大地发挥了为民、便民、利民的作用。有效解决流动人口证件办理难、免费节育措施落实难、生殖健康服务难等问题,为全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底张办西蒋村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融入到流动人口中,吸纳个体私营企业经理、老板加入计生协会组织,成立多种行业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队伍,发挥计生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五、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基层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不全,导致流动人口底数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由于部门间信息网络不通或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区域协作和均等化服务不能完全展开。

(三)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六、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设想

(一)针对基层信息采集质量问题,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基层计生干部编制,要求镇、办社区计生干部加大流动人口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工作力度。利用集中清理清查活动掌握全区流动人口底数,并将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区所有的流动人口。

(二)在服务内容上要全面拓展。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倡导、生殖健康、生育关怀、便民维权、奖励优待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要素,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公共卫生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做到在保障流动人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

(三)在服务机制上要全面落实。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考核机制、措施保障机制,努力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xxxx年11月14日

推荐第7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工作职责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服务管理职责

(一)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知识咨询服务。

(二)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采集、核实与定期上报流动人口管理站。

(三)协助街道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做好药具发放、随访服务和跟踪管理。

(四)为流动人口中符合基本公共服务规范中的患者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五)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知识宣传工作。

(七)开展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

推荐第8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进园区活动方案

荔城区开展“7.11”世界人口日计生宣传暨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进企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7.11”世界人口日“我青春,我健康”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以“送健康、送知识、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进企业活动,推进流动人口双查、四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等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增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促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有序开展。

二、活动时间:

2013年7月 10日7:30报到,8:00开始活动

三、活动地点:莆田市永丰鞋业有限公司

四、活动内容:

1、义诊(联系黄石卫生院);

2、B超检查;

3、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

4、药具、宣传品发放;

5、政策咨询;

6、灯谜有奖竞猜(100条);

7、聘用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20人(黄石6人、西天尾5人、拱辰3人、镇海3人、新度2人、北高1人,发聘书);

8、慰问流入人口计生困难户20户(黄石6户、西天尾5户、拱辰3户、镇海3户、新度2户、北高户,每户500元,经费由区计生局承担)

五、参加对象:

镇街计生办主任、流管站站长、受聘用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受慰问流动人口计生困难户、永丰鞋业有限公司员工

六、活动要求:

(一)氛围布置:

1、气拱门:荔城区开展“7.11”世界人口日计生宣传暨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进企业活动(落款荔城区人口计生局、荔城区计生协会、黄石镇人民政府、黄石工业园区);

2、宣传标语:(1)外出务工莫忘计生,健康服务一路同行

(2)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

3、知识讲座横幅: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

(二)媒体报道:区电视台、区报道组

(三)宣传实物准备:雨伞800把(印计生宣传口号、落款)、小礼品(毛巾、牙膏、洗发液)300份(由黄石镇购买定制)

推荐第9篇: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主动尽最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前,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往往与户籍挂钩。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首先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因城乡居民身份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开放中小城镇入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就业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城镇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问题,为最终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作准备和探索。

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今后20年是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刻不容缓。为有效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根据城镇的主体功能、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人口容量,实现城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总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

建立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就明确了在推进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政府是主导者,是责任主体。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要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要科学制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确保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分配。其次,社会组织如培训机构、企业等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实行同工同酬,依法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再次,流动人口要主动接受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加社保,提升自身素质和融入城镇的能力。

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责相一致的原则,按层级、比例承担公共经费投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安排和配套政策,并负责本级公共经费的投入;市县政府负责制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按流动人口比例投入公共经费。各级政府只有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按户籍人口的投入标准投入,才能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要按照“加快建立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等要求,有计划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职责,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供给,为流动人口在就业创业、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参加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公共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受属地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荐第10篇:某市某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XX市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构建全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合理有效配置。2011

- 1

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相关职责部门的业务工作需求,设置不同的信息应用和管理权限。

暂住人口协管员应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及时采集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硬件建设。2011年区所有社区都必须配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用微机。

(三)实行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体制

由区政府牵头,区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民政、司法、房管、工商、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一站式”服务管理工作办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体系。各相关部门根据业务特点和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在社区设置专门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关服务,形成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各相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政策,履行部门职责。

区人口和计生委要使流动人口享有与具有我区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

区综治办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财政局要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项目和开支,将流动人口基

- 3

区司法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

区工商局在办理各种证照时,要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

(四)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人口计生部门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要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投入、同考核。

1.宣传教育服务

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

2.免费技术服务

完善政策,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在我区接受健康检查免费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3%。

3.优生优育服务

全面启动流动人口“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对符合生育政策的流动人口已婚待孕妇女组织开展免费新婚培训、孕前优

- 5

(二)工作推进阶段(2011年4月—10月) 各街道办事处和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街道办事处和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四)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对各街道办事处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评估。

(五)巩固提高阶段(2012—2015年) 全面总结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经验,基本实现均等化服务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研究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责任,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兑现目标奖惩措施,形成统筹管理、综合治理

- 7

附件: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 9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口和计生委,区人口和计生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区计生监察队队长任办公室副主任。联系电话:。

“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政策研究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促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和建议;督查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各成员单位负责本部门范围内公共服务政策的调研、建议;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制定的完善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主题词:卫生 计划生育 人口 方案 通知

第11篇:三江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三江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精神,确保《广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案》提出的免费服务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提升流动人口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一盘棋”工作机制的全面建立,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新机制为核心,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促进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建立健全“政府主

- 12

县教育局要结合我县实际,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安排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享有公平均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县卫生局要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区域内户籍人口同等的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均等化服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督促物业管理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采集物业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加强房屋出租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县司法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

县工商局在办理各种证照时,要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

(四)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口计生部门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要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投入、同考核。

1.宣传教育服务

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老人”等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

95%以上。

2.免费技术服务

完善政策,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在我县接受健康检查免费率达到100%,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5%。

3.优生优育服务

全面启动流动人口“优生促进工程”,对符合生育政策的流动人口已婚待孕妇女组织开展免费新婚培训、孕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培训、孕前优生筛查,对高危人群提供叶酸或复合营养素等服务项目;推广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开展幼儿早教;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

依托各级卫生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免费落实结扎、放环手术,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每年进行一次妇检、康检,实行计划生育手术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

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各有关单位对自觉落

- 56

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评估意见,将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每年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2日

三江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唐利林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成 员: 曹业平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覃富聪

县人口和计生局局长

谢少奎

县卫生局局长 唐祖悦

县财政局局长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韦运清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梁日美

县公安局副局长

吴群星

县教育局局长

陈小明

县工商局局长

覃建勋

县司法局局长

荣福清

房管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覃富聪兼任办公室主任, 联系电话:0772--8612130 “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和建议;督查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各成员单位负责本部门范围内公共服务政策的调研、建议;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制定的完善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3日

第12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总结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总结

我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于2009 年正式启动,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迁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狠抓关键、求真务实、创新克难,较好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我市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进一步深入开展各项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一是加强各种人群的健康体检工作,按《规范》要求,进一步对相关重点人群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格检查,截止目前,已对103719人重点人群进行了健康体格查检,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45875人,体检率72.33%;高血压体检78418人,体检率80.78%;2型糖尿病体检25953人,体检率82.73%。二是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化管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05806份,并且已全部录入了电子档案系统,全市居民建档率已达82.26%;在完成建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档案质量的管理,对个人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等工作进行了完善,并完成了电子信息的录入,力求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致性。三是进一

步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分类、分柜管理和“三本一册”管理得到很好落实,各种档案做到了日登、季统、年总的要求,借阅、转归手续齐全,有效提高了检索和查阅水平;同时,不断完善转诊、日常就医等相关信息的搜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动态化管理水平。通过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居民健康档案从建档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显著提高,为今后全面实施居民健康“一卡通”、整合居民健康信息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已培训80余人次,参训率100%,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制作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在为各级医疗单位制作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基础上,又制作健康知识讲稿8种,健康咨询核心信息8种,健康视频35种,宣传栏模板6种,印刷资料模板17种,健康处方22种。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进行集中宣传活动,到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6次,出动宣传人员153人,宣传车16辆次,悬挂横幅标语18条,制作宣传展牌18块,发放宣传资料20种约34270份,健康教育书籍12000册,开展健康咨询2900人,受教育群众7000余人。四是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健康宣传。

目前在各级媒体已累计发表138篇各类有关健康教育的宣传报道。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从人员、设备配臵入手,不断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日常主动搜索、上报和漏报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92例,丙类传染病6种,720例,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无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疫情事件发生。二是积极处臵重点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了水痘疫情4起、腮腺炎疫情3起、手足口病聚集病例疫情1起;完成手足口病例采样33人份,流调处臵80例出血热患者和123例布病患者;为有效处臵各种疫情,共发放84消毒液30箱;5月19日,对职中一例流脑患者进行流调,对其密切接触者采取了医学观察,并采集检验样本13人份。三是进一步加强了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4、以深入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为契机,计划免疫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一是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年内继续坚持防疫人员月上站培训制度,目前共累计培训8场次、400余人次,并训考结合,通过反复强化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对辖区居民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全市共张贴宣传画500余张,悬挂宣传条幅20条,发放预防接种知识宣传资料近2000份,

现场咨询达300多人次,通过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积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截止到9月份共完成一类疫苗接种214500剂次,二类疫苗接种22108剂次,同时完成了28760剂次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有效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接种率以乡为单位均达到98%以上,安全注射率达100%;同时,积极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3月份我市积极组织接种门诊开展了春季麻疹疫苗集中查漏补种工作,共补种453人次,截止目前,我市共报告麻疹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病例15例,对每一例报告的疑似病例均开展规范处臵,通过以上举措使我市麻疹发病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四是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为及时、动态监测疫苗针对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严格按照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AFP、麻疹、乙肝监测,所有疑似病例均按照《处臵指南》的相关要求开展了调查与处理工作,做到处臵及时、规范,保持无脊灰状态,巩固麻疹控制成果,降低乙肝发病率。五是及时有效处臵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半年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1例,其中异常反应11例,一般反应29例,待定1例,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对所有病例均开展了规范处臵,报告、调查及时率均达到100%。

5、以孕产妇和儿童保健项目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今年1-3季度活产数5193人,产妇总数512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006人,系统管理率97.60%;高危孕产妇管理2159人,管理率100%;产后访视5054人,产后访视率97.32%。住院分娩5192人,住院分娩率99.98%;新法接生5193人,新法接生率100%。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52436人次,覆盖率97.7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26472人,系统管理率达92.44%。

6、巩固国家级慢病示范区成果,全面推进慢性病人管理工作

以巩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慢病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化、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科学化、慢性病患者管理规范化管理力度,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明显提升,截止目前,我市高血压患者建档105458人,管理103006人,规范管理101277人,规范化管理达98.32%,血压达标为59695人,血压控制率为56.61%;糖尿病患者建档33878人,管理33049人,规范管理32466人,规范化管理达98.24%,血糖达标人数20783人,血糖控制率61.35%。 在有条件的单位,实行了免费供应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慢性病人的干预措施。

7、以精神病医院为依托,不断提升精神卫生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包括市、乡、村三级精神卫生管理队伍的业务

培训,不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者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截止目前已接收精神病住院患者240余人次;并对2124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了系统管理,每年进行4次随访,管理率达100%。

8、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服务项目深入开展。针对新增加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我局对各基层医疗单位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统一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关于体质辨识、儿童推脊摩腹等中医药服务技术水平。截止目前,已为645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率达到89.17%;为26093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服务率达到93.37%。

9、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监督巡查工件水平和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净化了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提升了公共卫生场所的服务水平,为保障群众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和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亟待提升,且公共卫生队伍不稳定,尤其是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严重不合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管理、成本核算等缺乏全市统一的规范化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影响了资金的使用;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平衡,个别服务项目存在实际问题,如65岁老年人每年体格检查要求黑白或彩色B超检查,在入村体检时很不方便;辅助检查项目开展的也不一致,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总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发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13篇:健康服务均等化总结

双河村“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

活动总结

2011年,我县首次提出了“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全民健康服务理念。为了扎实推进此项工作,使理念变成现实,根据乡人民政府的相关要求,决定把我双河村作为一个试点,深入开展此项工作。

2013年的4月,乡人民政府、乡计生办、乡计生服务站、乡卫生院以及我村委会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为此项工作的前期工作做准备。5月12日,这几家单位、部门的相关领导在我村召开了“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工作开展的调度商讨会。会议就“全民健康服务动员大会”和“全民健康检查”的相关事宜做了安排部署。通过讨论,会议决定分别在5月14日、5月15日两日内在我村新村和村委会召开全民健康检查群众动员大会和全民健康检查活动。

宣传动员大会在5月14日上午8时如期举行,会议由村委会周方元主任主持。会上,乡卫生院院长王礼美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知识解答”进行了培训;乡计生服务站站长王林同志就优生优育知识进行了讲解;乡计生办主任胡建维同志对《婚姻法》、“利益导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宣传培训。会后还举行了内容丰富的知识抢答赛,并对参会的村民发放了纪念品。培训会召开顺利,收效良好,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民郑

动情的说:“这样的会议要多开,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曾了解的知识。”

根据活动议程,5月15日早上8时许,在我村村委会组织了“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全民健康检查活动。检查活动按照“登记领取体检表、填写基本信息—抽取血样—内科检查—妇科检查—测血糖、定血型—查尿常规、身高、体重—测视力、腰围、头围(三岁以下儿童)—B超检查—外科检查—交体检表”这样的流程进行。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认真仔细,群众积极配合。检查历时5个多小时,总计检查人数452人。整个检查过程中,笑容始终挂在群众的脸上,聆听他们的交谈,无不是对这项工作的肯定与赞许,村民

说:“现在就是政策好呀,免费的体检已经进入我们农民的家里了。”

这项工作已暂时告一段落,说是“暂时”,不但是因为这项工作还远没有结束,还会向全村推广,而且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所有的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这是一个利民的好活动,是一条拉近干群关系的好纽带,需要经常开展。”

双河村民委员会 2013年5月18日

第14篇:教育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XX县教育服务均等化调研报告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向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我县城乡教育发展和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关情况。县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服务均等化水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大措施,狠抓落实,按规划、分步骤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

(一)落实教育经费保障相关情况。一是落实了经费保障项目。近年来,积极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了工资改革,城乡教师工资实现统一标准发放。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比2006年增加421.28元。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护和设备维修费用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县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453元、农村小学255元,均高于全省规定的下限标准。成立困难学生资助中心,健全了困难学生救助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34863名学生课本费241万元,补助1191名住宿生生活费90万元。实施高中贫困生救助工程,为649名学生发放救助金32.6万元。向职业学校1757名学生发放资助金132万元。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力度,2007年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723.5万元,实际拨付723.5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355.15

1 万元,占当年实征额的49.09%。实征地方教育费附加190万元,实际拨付144.49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38万元,占当年实征的26.3%。三是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了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制定了《XX县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对教育经费做到管理科学、监督有效。

(二)改善办学条件情况。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是落实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条件和前提。近年来,我县以落实《2005—2007年XX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抓手,有计划地扶持薄弱乡镇、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实施了校舍升级改造工程。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舍升级改造计划,为11处学校新建校舍11417平方米。目前,XX中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并交付使用,XX中学等3处项目工程主体基本完成,XX中学等3处正在积极筹建。仅2007年共有19处学校自筹资金197万元改造维修校舍22674平方米。二是学校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添置实验教学设备、仪器和图书资料。筹资112.5万元更新课桌凳9000余套,维修6000余套。投资108万元,新增微机、电视341台,装备多媒体教室20个,完成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投资108万元为26处学校升级改造了学校取暖设施。投资184万元,完成20%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目前全县共有微机室89个,微机4039台,所有中学和部分完全小学建起数字地面卫星接收站,并完成了转星工作。三是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优化。对全县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跨行业、跨部门整合,筹备建设了高标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去年9月1日投入使用。职业学校长班招生1443人,短班培训近2000人,创历史新高。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体育中

2 学整建制合并到XX四中,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对147处幼儿园进行年检,为符合条件的办理收费许可证。XX镇中心幼儿园通过济南市一类幼儿园验收。完成教育综合调查,对全县普通高中进行整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四是开展了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实施精细化、人本化管理,XX一中“小三制”、餐厅管理改革,XX二中“靠近管理”、XX中学“竞争合作”文化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取得明显成绩。XX中学被评为“百佳创新学校”,XX一中、XX中学评为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三)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是积极做好对校长的培训。每年组织两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参加当代教育名家“大夏”论坛,学习《义务教育法》,引领校长依法治校、人本管理、特色办学。组织大批教育干部参加提高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完善了教育局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和学校制度,强化指导,引领校长提高治校水平。二是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师德教风、教育管理、教学水平、业务素质、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积极培养树立师德典范,举办了师德报告会,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促进了师德素养进一步提升。建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全县4000名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示范作用,引领教师相互借鉴学习。按照“以验促升”的思路,组织了阶段验收,2007年,评选出县级名教师22人、学科带头人164人,骨干教师703人。三是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制定了《XX县“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评价标准》,将教研重心下移,指导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3 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优质课评选、论文评比、教育科研等活动,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调研性听课指导、送课下乡、教学案例评选研讨、优质课评选等方式,带动了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XX小学课例式备课校本教研模式成效明显,教师专业化水平整体提升,县教育局和实验小学在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四是建立起教职工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XX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办法》,对教职工编制管理、教师资格录用、教职工调配、年度考核、教职工聘用、继续教育、工资待遇、退休手续、档案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实现了教职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走在了全市前列。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教师下乡轮教工作的意见》,为轮教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交通补贴200元。强化对轮教教师的管理,使下乡轮教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情况。一是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校生巩固率为99.6%,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7.2%、98.6%。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90.6%,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9.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1%。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生康复训练和特色教育成效显著。二是德育工作不断强化。我县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区,有5个实验校、17项优秀成果获奖。全面推广“五心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是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理念指导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目前,X中的讲学稿模式,X中的“四环节教学”,X中的“自

4 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XX小学“自主互动学习模式”,XX中学的“三段六步问题探究教学”,XX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互助、当堂达标教学模式”,XX中学的“三清教学”,XX小学的“三环四步”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初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正在演绎为师生生命共进、发展的过程。近几年,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连年取得较好成绩。

二、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不能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由于县级政府财力有限,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校舍、配套设施、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很多不能满足要求。如农村学校图书陈旧、数量不足。化学、物理等实验易耗药品、易损器材,由于资金紧张,有的学校仍然存在描述实验、讲解实验现象。体育、艺术训练器材不足,社会实践缺少场所和经费,影响了教育效果。二是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虽然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素质,但是许多教师的素质较低,学习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依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编制标准不合理,政府对编制卡得紧,年龄大、素质差的教师还要顶岗上课,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培训效果需提高,对课程开发的研究不足,相应的对教育、学校、教师的督导、评价体系没有跟上素质教育要求。比如在教师培训问题上,在培养目标、培训内容等方面都要受到培训的专业资源、培训条

5 件、培训经费等影响,培训质量很难有大的突破。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我县教育事业要始终把握均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大专业研究力度,高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朝着教育均衡、均等发展的目标迈进。一是要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优先扶持薄弱学校,统筹兼顾,提高农村学校标准化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针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培训内容、专业资源、培训方式方面多做研究,充分地调动教师、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员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层次专家资源,开展问题式、互动式培训,发挥现代传播媒介的优势,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果。加大研究力度,深入研究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问题,培养一批区域专家型引领群体,带动素质教育高位运行。三是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第一位要素。建议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专业引领”的策略,继续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X年X月X日

第15篇:一季度流动人口均等化落实情况报告

杜交曲镇2016年第一季度流动人口均等化

落实情况报告

一、流入人口

跨县流入人口:33人;已婚育龄妇女1人,其中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有1人。

二、本期服务情况

1、免费发放避孕药具5人

2、免费发放宣传品30份

3、免费孕前风险评估0人

4、免费进行家庭随访1人次

5、免费开展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检查1人次

6、免费提供《流动人口孕检证明》0人次

7、免费提供预防出生缺陷药品0人次

8、按季流动人口服务月召开会议1次,并落实督查1次。

9、免费开展独生子女行为教育0人次。

10、办理《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明》1人次。

11、信息互通1次。

第16篇:修改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趋势日趋明显,随之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受到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角度呈现多样化趋势。本文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对策、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述评,了解不同观点间的联系和差异。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均等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像潮涌般进入城市成为流动人口,从一开始的“单枪匹马”模式向“举家迁徙”模式发展,出现家庭化流动趋势。随之出现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变得较为凸显。2000年后,尤其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不仅成为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学术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涉及到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研究对象也涉及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该问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深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我国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关注最初始于1995年,在这个问题提出和研究走过将近20年的历程之后,有必要对20年来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梳理分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该问题的实际解决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本文主要从公共服务角度对近年来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随后几年,党的高级别会议上多次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新的要求,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改革做出的新部署,是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学者们普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是“以人为本”、“社会公平正义”、“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等执政理念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①目前国内

1

外学者并未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国内学者根据各自的学科背景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迟福林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统一的制度安排。②赵白鸽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为大众的服务,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不仅是对特殊阶层和特殊人群;二是基本的和基础的服务;三是非赢利性的服务,它指不以赢利为目的,其服务所得不用于利益分配,而用于公共事业发展。③项继权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需的条件,是一个由政府提供的能够有效满足和充分保障人们基本需要的福利水准,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的权利。④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

以上梳理的国内部分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见解,目的是将义务教育放在这一框架中讨论。虽然国内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学者们达成了共识,即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领域之一。如同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一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说,为每个适龄公民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国外多数学者也支持政府为民众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义务教育具有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功能,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认为,免费向民众提供教育,受益较多的是贫困人群。另外,义务教育有利于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均等,间接的缩小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另一种是权利平等观点,认为教育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的,不应该受到家庭条件和物质水平的约束,尤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⑤

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国家在义务教育方面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义务教育差距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使每个适龄公民享受入学机会均等、参与教育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均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现状研究

国内目前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变迁、受教育机会、就读学校情况、收费情况等方面。

2

(一)政策变迁

我国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关注始于1995年,1995年1月21日记者李建平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题为“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的文章,随后,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开始调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1996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1998年3月,原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定办法》,对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仍采取限制政策,要求流动儿童少年常住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外流,同时要求流入地人民政府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创造条件,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允许公办学校向流动人口子女收取“借读费”。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政府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视。200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本确定了“两为主”的方针,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该决定提出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方法,强调了流入地政府责任。2003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将政策聚焦农民工子女,规定由流入地人民政府负责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标志着“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合法化。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求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得收取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高度保障了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至此,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由一个无法律保障的问题转变为一个有法律依据保障的政府责任问题。

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就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基本形成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这些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切实担负起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责任,但是 3

由于现实中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取得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仍是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二)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

熊若愚、董结琴通过对北京、深圳、成都、武汉等9个大城市12000多名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和7800多名农民工子女调查发现,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入学现象也比较严重,近20%的9周岁还只上小学

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儿童还读小学的占相应年龄的31%和10%;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儿童中有60%已进入社会开始打工生活,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务公共服务的落实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⑥2006年天津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有7万多人,其中初中为13557人,小学为60600人,分别占天津市中小学在校生的3.34%和10.29%,约83%在公办学校学习。⑦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主持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读书。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适龄流动儿童的在学比例为96.1%,其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4.0%,上学后又辍学的占0.8%,两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未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8%,高于全国儿童(包括农村儿童)的相应比例(3.3%)⑨张翼、周小刚依托国家人口计生网络,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全国106个城市展开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学校读书、教育情况非常不稳定,造成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辍学、失学现象。⑩

(三)就读学校情况

据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7月,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人数为22.8万,占62.3%,而在己获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4.3万,占11.7%,在未获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9.5万,占26%,即有近37.7%约13.8万流动人口子女是在已获准或未获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11张翼、周小刚依托国家人口计生网络,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全国106个城市展开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类型主要分为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单独班、公立学校混合班,在进入公立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约15%进入公立学校单独班,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收到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区别对待。不少学校虽然名义上取消借读费,但是流动人口子女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却在下降。12

4

除了与本地学生在就读学校组织形式上的区别,也有部分学者对相当规模的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2006年5月份对北京海淀区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6.5%的学生认为学校设施比较充足,其他学生都认为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设施比较匾乏。其中21.9%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计算机教室,22.7%的认为学校缺乏音乐教室,35.4%的认为学校缺乏体育器材,12.9%的认为学校缺乏图书室及图书,6.2%的认为学校缺乏活动场地,8.8%的认为学校缺乏其他设施。13沈年耀指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不公平境遇,目前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政策比较模糊,是既不扶持也不砍掉。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存在许多问题,如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甚至许多学校至今还是“非法办学”。这使得流动人口子女接受的义务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享受不到应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14吴世友指出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没有向底层阶级倾斜,流动人口子女大都在办学条件“不合格”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其享受的教学资源可想而知。与之相比,公立学校却出现了经费多、学生少、资源富余的情况。15

(四)收费情况

辛小柏指出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意见,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仍被各种形式的收费和借口挡在公办学校校门之外。16张翼、周小刚依托国家人口计生网络,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全国106个城市展开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仍需缴纳一定费用。针对不同学校类型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情况分析,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平均缴费661.50元,在公立学校单独班就读平均缴费345.89元,在公立学校混合班就读平均缴费383.40元。部分公办学校还在收取不同形式的插班费、择校费、服装费、中餐费等,并且有部分学校仍然以是否为所在地区户籍为由,收取数额学费或者借读费。这些费用对于城市独生子女来说可以承受,但对于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17

三、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逐步重视,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许 5

多问题仍然得不到切实解决,学者们从户籍制度、公共财政体制、教育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一)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弊端

侯力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滞后,与城乡体制分割相联系的二元化户籍制度,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体制原因。由于流动人口具有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双重生活空间和双重社会身份,他们不能通过流动这一方式顺利实现其社会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致使流动人口无奈地转化成了一种尴尬的城市边缘人,其子女也不得不成为一种尴尬的城市边缘儿。另外,我国高考制度也与户籍制度相互绑定,使得户籍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不断延伸,从而造成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二者共同钳制,协调效应不断加深,从而使教育的二元结构性诟病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治。18张艳、王雪、刘彦伯,等同样认为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不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制约,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下,适龄学生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即等同于放弃自己的义务教育经费,这就造成流入地政府在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时制定种种限制政策。19

(二)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张艳、王雪、刘彦伯,等认为义务教育公共财政责任分担机制不科学。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应得到国家财政的经费支持,但是目前流入地中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负担却遭遇“三不管”(流入地不管、流出地不管、中央不管)的局面,这就造成流入地政府尽可能减少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财政补助。20刘明则提出类似观点:政府能力欠缺,义务教育财政资金利用率低。流入地政府教育财政资金有限,使其不得不选择保证本地学生义务教育为重点,从而忽视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关注。21杜晓利指出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加重了流入地政府的负担,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的分配是和户籍捆绑在一起的,造成了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不包含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费用。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何杰指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受损是由中央政府职责不明,教育投入不合理导致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决定了中央政府应该为全国适龄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承担责任,从根本上说中央实行的以学生户籍为准的教育经费拨付制度已 6

不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需要。22刘明则提出公立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是问题的原因之一。公立学校接纳能力有限,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不得不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或者不得不向公立学校缴纳一定的借读费,从而获取入学资格。23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指出了原因。杜晓利从统计难度大、缺乏配套实施办法等角度指出原因:

1、流动人口子女处于统计口径的“盲区”,统计部门无法准确活动流动人口子女数量的变化,是的教育部门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无法纳入本地教育规划中;

2、缺乏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力的配套实施方法,2003年国务院针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出台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标志着政府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首次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然而这项政策的实行并未得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相关的配套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政策,制定可行性操作办法,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24何杰指出流入地政府服务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职能大大超过“服务”的职能,这种不正确的执政理念是产生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不均等的原因之一。25

根据以上梳理可知,学者们在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主要是从户籍制度、公共财政、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剖析,但是忽视了对流出地政府责任、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中主观公平感受、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结果均等、流入地流出地双方政府合作等问题及原因的研究。

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文献都在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者们主要从户籍制度、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规范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一)破除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

张艳、王雪、刘彦伯,等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破除二元制户籍制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只有破除二元户籍制度,淡化地域偏向、缩小城乡利益分配差距,最终实现动态统一的户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均等。26方芳、张军凤、张宝贵也同样 7

认为国家应该逐步弱化乃至打破户籍制度堡垒,改“以户籍地入学”为“以居住地入学”,强调只要在居住地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和固定的住所,就应该获得进入该学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7笔者认为取消户籍制度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户籍制度的弊端无需赘述,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废除户籍制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辛小柏针对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难以废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阶段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方法,认为应该有条件地解决一部分常住流入地的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条件应包括居住一定时间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依法纳税等内容,这样既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与本地学生平等的待遇。28

(二)改革义务教育财政分担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袁连生指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基层化使得我国地区间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差距大,造成义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他强调在义务教育财政分担上,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29因此王智超指出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职责,中央财政必须本着维护各地区教育资源均等的原则,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央设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的方法来弥补流入地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中所投入的经费缺口。其次改革以学生户籍为准的教育财政拨付制度,逐步实行按纳税人适龄子女数量进行财政预算拨付的制度。再者可以尝试“教育券”制度,向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发放“教育券”,流动人口子女凭借国家发放的“教育券”向就近学校申请入学,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学校

30再凭“教育券”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教学经费。同时必须坚决禁止学校收取“借读费”,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于立平也对“教育券”制度提出了看法,他认为要建立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国家将各级财政承担的人均义务教育经费化为“教育券”,分发给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将自己的“教育券”交给流入地政府教育部门,流入地政府再向中央财政兑换教育财政资金。二是在现阶段无法全国范围内推广“教育券”制度的情况下,可以在流动人口较多的省市进行试点,综合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和流动人口数量,权衡决定人均教育经费,有政府发 8

放给流动人口子女,各学校可根据“教育券”兑换等值办学经费。

笔者认为无论是义务教育财政责任收归中央,还是“教育券”制度,优势在于教育财政资金的拨付不再受户籍限制,可以较好的减轻学校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规范打工子弟学校办学

由于公办学校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增加入学名额,完全依靠公办学校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打工子弟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属于非法办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政府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和教学质量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此张艳、王雪、刘彦伯,等指出打工子弟学校应该作为义务教育完全实现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的产物,政府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教育质量认证办法,对于合乎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予以部分财政经费支持,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要给予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并保障办学安全和师资质量,31从而保证适龄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真正促进义务教育公平。陈玉云也提出要强化管理、规范办学的观点,她认为要尽快确定一个基本的办学标准,规范其办学行为,并将非正规的基础教育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之中。32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问题,财政和户籍是关键,同时义务教育制度要完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不是资源的平均分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公平合理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国外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如印度政府在2003年实施了“教育保障计划”(Education Guarantee Scheme),采取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教育经费的方法,即中央政府承担75%的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提供20%的经费,剩余的5%资金有非政府组织提供。欧美国家则对流动人口子女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义务教育资助体系,美国则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建立了成熟的保障机制,由中央政府将教育经费无条件转移支付给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学校。另外美国各州政府都建立了收集和维持流动

33人口子女记录的电子系统,为做好教育经费分配奠定基础。张航则从美国的“特许学校”标准、“流动学生教育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首先政府要积 9

极介入,保障每个适龄流动人口子女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其次是通过规范特许学校办学的方法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基本教育需求,再者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均衡教学资源中的作用。34笔者认为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方法对我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提供了经验教训,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二是加强对适龄流动人口子女的动态监测和记录,三是切实改变部分政府消极行为,积极介入问题解决问题。

五、总结

随着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如何有序有效的对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使研究成果落到实处、真正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一)研究对象涵盖不全。流动人口子女包括“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两个群体,当前国内对流动人口子女研究中,涉及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绝大部分的研究对象是随迁子女,而对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少之又少,使得研究对象涵盖不全。

(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强制性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忽视了对混合性公共政策工具和自愿性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学术界对强制性公共政策工具以外的研究上仍显匮乏。

(三)对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研究成果颇丰,对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研究匮乏,尤其缺乏对义务后教育不平等的关注。

(四)已有研究成果创新性和正规性不足,多数学者采用千篇1律的结构模式,看似逻辑严谨,实质上研究停留于浅层,不够深入。

要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问题,这需要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以及流出地政府共同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缩小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从而达到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的愿景。

10

参考文献:

[1]胡耀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义务教育政策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6: 67-72.

[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百姓民生[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3]赵白鸽.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大追问[J].财会研究,2008,5.

[4]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7(1): 2-9.

[5]胡森·托尔斯顿, 张人杰.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 [A][D]., 1989.[6]熊若愚, 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 2002, 12(9).

[7朱镜德, 史桦鑫, 邵梅等.津, 沪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 2006, 6: 162-165.

[8]陈晓蓓.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大部分就学有保障[J].中国教育报, 2003: 11-06.[9]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 政策与革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0][12][17]张翼, 周小刚.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 2012, 1: 16-20.

[11]吴霓.落实\" 两为主\" 政策, 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D]., 2006.

[1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座谈会”资料,2004.[14沈年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 2007, 8: 060.[15]吴世友.教育与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基于北京市8位农民工子女的生命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008): 61-65.[16][28]辛小柏.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途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5): 20-22.[18]侯力.从 “城乡二元结构” 到 “城市二元结构” 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 2007, 2(32): 10.[19][20][26][31]张艳, 王雪, 刘彦伯, 等.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12, 7.[21][23]刘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22][25]何杰.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福利权的政府保障[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4: 017.[24]杜晓利.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剖析[J].魅力中国, 2009, 2: 012.[27]方芳, 张军凤, 张宝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4).[29]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J].教育与经济, 2001, 4: 1-5.[30]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152-156.[32]陈玉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J].教育探索, 2004, 2: 50-53.[33]文桂江.国外迁徙工人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J].城市问题, 2009 (2): 84-87.[34]张航.美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作法及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 2010, 29(004): 137-139.

11

第17篇:农村教育均等化

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也很迅猛,全省有学校9800多所,成为全国第一大省。这为想读书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成为满足群众教育“众口难调”的一道“特色菜”。

办优质教育要靠师资。广东从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实施了继续教育工程,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进修、培训的机会。去年完成了代课教师的“代转公”,中小学教师待遇落实了“两相当”,并推行绩效工资制,老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都大大提升。

公平公正的招考制度,是公民感到安心、幸福的前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广东招考部门着力推进“阳光工程”,构建起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招生体系,给每个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维护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突出以 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关注。自2005年底起,改革措施直指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及中央省级财政对农村及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国务院于2005年12月24日发出了《国务 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 知》,其主要内容是“明确政府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担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新机制改革首次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次改革在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把“两免一补”、提高 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校舍维修改造所需经费全 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新机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保障:一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提高农村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简言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的现实面前,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做”以及“事情怎么做”这些核心问题,应当在加大国家 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条件,将政府、市场和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继续积极推进新机制改革,真正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18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老人、妇女、儿童、残障是我们的家人 宣传、预防、保健、医疗是我们的职守 敬业、诚信、关爱、助人是我们的理念 健康、幸福、欢乐、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居民健康档案

一、什么叫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记录与居民健康有关的系统性资料,要求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可用性。

二、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性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建立健康档案的作用:

(1)具有法律效应,对居民的健康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 (2)真实系统地反应一生的健康状况,全部个人病史及家庭健康问题。能直接起到预防、治疗、康复、协调的作用。

(3)能提高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对健康问题的评估能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4)能为病人省钱,减轻家庭负担。

(5)为疾病的诊断和转诊治疗提供最有效、最准确的依据。 (6)保证医疗质量的管理,对预防保健计划的实施和保护居民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7)对居民的健康问题能及时做出诊断,并可以做出最及时的处理方案。

四、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1)体现人生的价值观、对生命的珍惜和可贵性。 (2)体现政府对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的决心。 (3)体现我国对卫生事业改革和推动发展的状况。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高血压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三低二戒、一合理、一控制。

三低: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二戒:戒烟、戒酗酒。 一合理:饮食合理。 一控制: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人健康指导

1、心理: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朋友、亲人交谈、倾诉,以维持血压稳定,家庭和睦。

2、饮食:以低盐(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低脂肪为原则。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肥胖者应降低每日总量,以减轻体重。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避免过多饮酒。

3、休息、活动:避免长时间过度紧张的工作和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脑力劳动和过度刺激环境中的人,均要放松自己,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等。

4、检查:最好能教会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做好测血压日记:例如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头痛、头晕、心悸、气促时)的血压值。活动后的情况(上楼、下楼、散步、坐、睡觉、休息、抽烟、喝酒、大便等)的血压值。高血压往往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并存,应定期测血脂和血糖。长期患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还要做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肾脏B超检查等。

5、用药:降压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必须长期坚持用药;应用降压药时应注意体位的变动不可过大,如从坐位起立、卧位起立、蹲位起立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应在彻底清醒的状态下再开步走(做到三个半分钟:晚上醒来眼睛睁开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床边站立半分钟,再开步走),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防治糖尿病宣传知识要点

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4倍;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另有近2000万人糖耐量低减;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

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糖尿病以2型为主

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年龄越大,2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所谓儿童身体保健,是在任何方面都顺应儿童身体这一自然,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要求。

(一) 儿童身体保健

1、丰富的营养。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不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作为生理组织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一方面补充每天活动中机体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还要供给机体组织生长发育的需要。

2、充足的睡眠。

儿童应当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姿势;保持睡室空气新鲜;被褥应清洁。

3、合适的衣着。

服装可以防止身体过多散发热量。衣服能调节身体和外界冷热温度,当气温低时,适宜的衣着能降低体温的放散。服装的质料应松软、透气,使身体表皮和服装间空气流通,才能保持温暖,有利于蒸发汗液。

4、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设备。

儿童的生活用具应当具有儿童的特点。过去,儿童所使用的桌椅等生活设备都是成人化的,这是受“小大人”儿童观所影响的。儿童应当有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用具要便于儿童使用,特别是桌椅的高矮要合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正确姿势和生长发育。

5、优美、自然、丰富的环境。

外部环境对于人的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同外界环境保着动态的平衡,生命才能生存;这种平衡一旦遭到严重破坏,生命休矣。生命本来是一个统一体,但生命同周围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防病治病。

许多疾病直接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如急性高烧、持续性体温偏高等,都易破坏酶系统的正常活性,导致机体新陈代谢障碍。此外,有些慢性病也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搞好卫生防止疾病、加强锻炼,对生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上面谈的几点以外,为儿童制订合理的生活制度并帮助其执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加强。特别是我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高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保持和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对老年人进行心身疾病预防的健康教育,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1 老年人主要的心身问题

1.1孤独症

是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老年人心身疾病的主要诱因。子女与老人的沟通相对较少,甚至极少。这使相当部分的老人容易产生被家庭、社会忽视和遗忘的感觉进而加重孤独,心理出现不平衡。就会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诱发心身疾病。

1.2劳逸失调

劳逸失调是老年人心身健康的误区之一,有的老人把日常活动的范围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这种闭锁的心态会促进心理的衰老,加速躯体的衰老,影响心身健康。

1.3退休综合征

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在心理或躯体方面出现异常和障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孤独感、焦虑、抑郁,这种状态如持续存在,就容易诱发他们罹患心身疾病。

1.4酒精依赖

是社区部分老年人存在的心身问题,以男性多见,以直接伤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轻者酒精中毒,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老年人的心身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以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2.1对老年人应予以更多的关爱

重视老年人的心身健康。针对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的特点,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团体性联谊活动,加强社区老年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抑郁感,增进他们的心身健康。

2.2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如气功、交谊舞、太极拳、门球、书面、棋牌、烹饪及各种戏剧的票联友谊活动等。这一方面能充实和调整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适宜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3倡导尊老、爱老

对老人有更多的理解,谅解和宽容,创造尽可能多的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和防止老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使老人们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总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弛有序、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健康、科学的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标:

农村居民可免费享受这些服务:(1)健康教育;村民可得健康咨询。每户家庭每年至少可获得4份卫生科普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至少更新4次。(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包括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控措施。(3)重大传染病防治;包括感染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的主要检查与正规治疗。(4)妇女卫生保健;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可接受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孕产妇可接受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5)儿童卫生保健;适龄儿童可注射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七种疫苗。0–3岁儿童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4–7岁儿童每年接受1次健康体检。(6)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包括量身高、测体重、测血压等常规性体检项目。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可获得咨询和治疗指导,老人和困难群体可获得社区医生上门访视、跟踪服务等。(7)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其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寿阳县疾控中心宣

第19篇:卫生院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2013年卫生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院在本乡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实施,根据《2012年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镇内常住人口,以及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服务人群,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2013年执行年度,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协管11项。具体目标为:

1、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2、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以上。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以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苗针对性接种达到规定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及时率达,准确率达;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5、扩大儿童保健范围,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6、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7、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达到。

8、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以上两类人群管理率分别达到。

9、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

10、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

11、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隐患信息上报、处理及宣教,对常住务工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职业卫生宣教,卫生管理巡查及宣教,学校巡访及健康教育,非法行医信息监测及报告。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内容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农村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服务机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为更好推进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工作开展,经院务会讨论决定,成立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下设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负责

(二)明确服务分工

根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2012版)》、《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表(试行)》,结合我镇实际,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三)强化业务培训

接受上级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等的培训,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培养技术骨干。我院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对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能力,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强化绩效考核

1、制定考核细则。本院接受上级考核,并对村卫生所的考核制定考核细则,细化、量化考核办法。

2、组织实施考核。我院接受项目考核,并组织力量对各村卫生所的项目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大于等于90为优秀、大于等于70小于90为合格、小于70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服务提供财政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不合格的按已完成服务量结算补助经费;对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规定按服务全部兑付补助资金;优秀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当地完成服务量不合格扣减的经费中解决。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卫生所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项目提供服务资格,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扣除乡村医生财政补助经费,并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3、补助政策

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经费均按省、市、县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助,卫生院工作人员按照实际情况每季度发放一次下乡体检费。其他具体情况均按上级相关文件执行。

(五)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出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五、工作要求

1、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关系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我院与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我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

2、落实督查责任制,项目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参与人员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使农村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3、各村卫生所应每月20日前上报建档进展情况。

4、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各种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各项目负责人员和包村人员对分管资料负责。

附件:

1、2012年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分工及下乡体检安排表

2、2012年镇(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任务分解表

3、信丰县卫生院村卫生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及经费分配情况表

卫生院

2012年5月9日

第20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1、让人人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2、预约健康让未来少些遗憾。

3、让百姓公平享有公共卫生的“阳光”远离疾病。

4、健康生命有约,真情服务无限。

5、重视预防: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6、走进社区,深入家庭,服务百姓,健康人生。

7、身边的医生,健康的使者。

8、老人、妇女、儿童、残障是我们的家人,宣传、预防、保健、医疗是我们的职守,敬业、诚信、关爱、助人是我们的理念,健康、幸福、欢乐、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9、用心服务,有爱相助,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

10、公共卫生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11、树公共卫生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理念,创居民就医暖心、舒心、放心、欢心的医疗氛围。

12、公共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13、防患未然,原人人健康;

雪中送炭,祝家家平安。

14、送健康到家,结关爱奇葩。

15、感受社区服务,享受健康无忧。

16、居民健康大管家,真诚服务为大家。

17、老弱妇孺皆受益,又防又治社区医。

18、社区和百姓两相连,卫生与健康一线牵。

19、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20、居民的贴心人,健康的守门人。

21、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爱里。

22、关爱无处不在,健康实实在在。

23、卫生服务无限情,社区居民乐融融。

24、亲情的关照,真心真意守护百姓身体健康,规范化管理,尽职尽责奉献公共卫生服务。

25、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

1、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2、健康体检保健康;

3、参加农医保,享受免费健康体检;

4、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5、定期体检,保障健康;

6、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

7、保障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8、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完善健康管理系统;

9、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方便群众基本医疗;

10、关爱农民健康,实施免费体检;

11、参加健康体检,爱护身体健康;

12、保护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13、关心老人和困难群体的身心健康;

14、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农民预防保健意识;

15、关爱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

16、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17、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防治传染病;

18、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开展健康干预和促进工作;

19、开展婚前检查,提高人口素质;

20、搞好爱国卫生,爱护自然环境;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
《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