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宪法日教体局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03:5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体局工作汇报

尊敬的刁主席、尊敬的各位副主席、尊敬的各位常委:

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县教体局向会议报告我县教育工作,请提出意见。

2010年元月,我受组织委派担任汝南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一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与班子成员一道,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一年多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

教育工作是我县各级领导、广大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焦点,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压力很大。新党组成立以后,针对教育发展现状,我们顺应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办好汝南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期盼和要求,审时度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全县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等万余人积极响应、踊跃参加、谏言献策,收集意见和建议六千多条。在此基础上,我们用近半年时间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三年全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三项建设。即:质量建设、作风建设、平安建设。创建五好学校。即: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条好思路、一套好机制、一个好业绩。抓住七项重点。即:服务和谐,全力推进教育均衡;服务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合力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服务教师,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服务学校,致力打造精品学校和特色品牌;服务城乡,极力推动城乡教育整体发展;服务汝南,着力提高汝南教育质量。制定了汝南县教育质量年活动的三年规划,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考评考核的评价体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了本校、本单位的活动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全县一盘棋,全局一条心,系统一股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氛围已经形成,教育系统出现了“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良好局面。高中教育在生源少、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本科生上线率、增长率居于全市前列,汝南二高被评为“全市高考先进学校”,汝南一高被评为“质量提高明显学校”,马乡职高被评为“对口升学先进学校”,县招办被评为“全市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虽说我们去年整体上考试上线人数与先进学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是上线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市表彰了三种类型先进学校,我们都榜上有名。初中教育成绩斐然:学校总成绩的优秀率达21.9%,比XX年年上涨10%;1300名高中保送生在局党组周密部署和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进入我县高中就读,为未来高考打下了良好的生源基础。可喜的是,我们汝南的一些到外地就读的学生,看到家乡高中发展变化,重回到我县高中就读。小学教育经过中心校和全县师生共同努力,“比、学、赶、帮、超”活动如火如荼,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势头良好。幼儿教育继续保持了全市的先进位次。民办教育发展健康,成为我县教育百花园的一支奇葩。职业教育知难而进,在探索中前行。组织开展的“双百四十佳”评选活动,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和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汝南教育的领军人物。教育民心工程也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全面组织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县落实两免一补资金4870.4万元,有13.9万名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书本费,3442名初中生享受了生活补助。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3个,投入资金623万元,新建面积781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36万元,新建维修校舍项目20个,新建维修校舍面积12720平方米,维修加固项目3个,维修加固校舍面积7810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套工程投入专项资金175万元,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投入专项资金74.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和装备条件。教师培训工作完成了高中一年级教师新课改培训的各项目标任务。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在市里组织的各种赛事中成绩优异。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突出三项建设、创建五好学校,教育发展持续健康

1、坚持把质量建设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一抓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按照“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致力于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召开加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完善教学质量检测办法,编制教学质量监测方案,指导学校制定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三年发展规划。目前,全县上下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新的全面质量管理机制正在构建之中。二抓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一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前几年中考及招生工作的实际,在志愿填报及录取办法、实施保送生工作、特长生招生、定向招生等方面作了较大调整,更加体现多元评价的课改方向,体现尊重考生的选择。特别是去年实行的保送生工作,经过周密安排和严密组织,全县共1300名学生顺利进入我县高中学校就读,这部分学生思想稳定,学习勤奋,已经成为高一年级的先锋军。二是深入实施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构建“校本评估”机制,认真抓好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估管理这三个环节,把规范办学、民主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思想贯穿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抓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强化教研室职能,深入开展“五课一思”(即备课、讲课、评课、听课、说课和课后教学反思)活动。二是抓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注重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三是抓教学科研,以科研促进质量的提高。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和学科备课制度,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做到了向教研要质量,向课改要质量。四是抓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推行目标考核。坚持各学校每月自查,全县每月抽查,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五是抓绩效考核,实现目标量化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校,及时表彰奖励绩优教师和学校,建立起对教师、对学校竞争激励机制。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是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召开了小学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加强小学教育质量评估和检测,实行全县统一组织、统一考核,集中阅卷,统一分析,查找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整体推动学校发展。二是初中质量稳步提高。通过抓初三毕业班质量来综合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全面评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对位于评比前列的学校大力表彰,总结其经验,展开全县范围内的交流,开展中考科目大比武竞赛活动和质量分析会,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三是以强化高三毕业班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多次组织中高考备考会议,组织毕业班师生分析备考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提高了备考质量。

推荐第2篇:宪法日a

宪法日的一点感想

一部法律的威严,并不因其是否像《汉谟拉比法典》(TheCodeofHammurabi),能铭刻在玄武岩上,也不因其是否能翻印万卷,关键体现在它能不能铭刻进公民的内心。

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人治‛社会已经脱胎换骨,又带来了‚有法可依‛以后的新思考。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数千年的特权文化负担的沉重积淀,注定了人治不能在这一天之内退场,不可能一蹴(cu)而就。但是,这宪法日的设立,这标志着‚人治‛和‚权治‛即将退场,‚法治‛必将登场,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打虎灭蝇‛斗争的延续,是反腐倡廉的保证,更是‚核心价值观‛的强力保障。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仅是‚普法‛教育的一种,而且也是将公民和行政者的行为规范纳入法制轨道,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毋庸臵疑,在当今中国,‚领导批示‛和‚领导发话‛式的‚人治‛大有市场,可能还在粉墨登场。

众所周知的黑龙江的教师‚罢课维权‛事件中,市委书记出来说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人治‛,是‚权大于法‛的具体表现,也只是冰山一角。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只是制度的进步,不只是法治意识的确立,更是公民法治精神的确立。其根本的出发点在于让‚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深入人心,将公民行为和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而不是长官意识的人治。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主要是倡导一个‚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公民的权益‛的社会氛围。

当然,国家宪法日,不能成为一种空洞的纪念仪式,更不能是一种摆设,关键是在我们的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确确实实地维护宪法的尊严,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实现。

国家宪法日,让公民崇尚宪法精神,分享法治社会的成果。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需要司法机关用更多的‚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汗水来浇灌,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依法办事‛和‚有法可依‛的务实行动来维护,而不是‚强拆‛的粗暴,不是简单的‚党纪处罚‛来包庇;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纠纷解决,不是如‚瓜子哥‛和‚项链姐‛事件中的以暴制暴的乱象。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让‚权大于法‛的‚人治‛退场,就是让‚法治‛登场,就是让每一个公民得到尊重,让每个公民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彻底扭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权代法‛的现象,让公民确确实实地享受宪法赋予的权利和安居乐业的保障。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所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凸显了法治精神在依法治国新阶段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种‚使法必行之法‛,其实质就是法治精神。

‚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有赖法治精神。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即使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各种作弊依然防不胜防。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法治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活跃在决策听证会上的市民、按照信息公开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友、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等,正凝聚着法治社会的精神与力量。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红灯面前一窝蜂的‚中国式过马路‛、‚信访不信法‛、‚走关系‛强于‚走程序‛、拼实力不如‚拼爹‛等现象并不少见,法律悬空、制度空转的背后,则是法治精神的缺失。

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从这个意义上看,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仅体现在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执政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把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全社会都把法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法治中国就会形成‛,这样的判断,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正在迈向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培育法治精神、涵养法治文化,已经成为衡量法治文明的新标准,推动法治进程的新动力。

没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十八大强调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以此取代过去的领导思维、管理思维和行政思维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蛇年伊始,中央政治局的第四次集体学习,再次释放法治中国的强烈信号。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短短几个月内,法律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被重申,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

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在于实施。法律是否拥有至上地位,区分着一个国家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而法律的实施水平,则检验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成色。依法治国,人们不仅看你制定了多少条法律,更看你落实了多少条。没有实践的法律,只是挂在墙上的法律和写在纸上的法律,不会有实际效用,不会有尊严权威,更难以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更高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良好法治环境的要求,是对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要求。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法律的实施就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就要把重心转到法律的实施上,坚决打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深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问题,实现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的跨越。

‚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依法行政是核心。相比于普通个体,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在依法治国中有着重要示范作用。现代社会中,政府影响不可避免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没有政府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治化。试想,倘若执法者奉行‚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的思维,人们又怎么能相信法律?倘若执法者养成‚以权压法‛、‚以权枉法‛的习惯,人们又怎么会选择法律?十八大强调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以此取代过去的领导思维、管理思维和行政思维。

在利益多样、观念多元的今天,无论征地,信访还是拆迁,法治手段已被证明是最优选择。不仅如此,我们强调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不仅是要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还在于推动形成对法治本身的崇尚和信仰。就此而言,只有‚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日常用语,学法信法守法才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只有政府和公民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选择法治手段,法治环境的建设才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执法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不仅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不仅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要违法必究。在这个意义上,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不仅要强化行政机关的守法观念,更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正如学者所言,‚依法治国是人类千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至上’之治,强调只有讲规则,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人类的秩序、增进人类的福祉。‛ 坚持法律至上,用法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我们方能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现行宪法3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从没有宪法到有了宪法是一大进步,有了宪法后如果不能真正尊重宪法、实施宪法,那么,这张‚写着人民权利纸‛仍然有可能是一纸空文。无数惨痛教训说明,当宪法受到漠视、践踏,当人治大于法治,‚国法‛就很容易沦为个别人的‚家法‛。 ‚公仆‛变成‚家奴‛

在12月4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前,人民日报评论部官方微信发布署名‚任仲平‛的文章《让法治为现代中国护航——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文章分为九大部分。

文章称,漫漫人治史,使古人常把‚盛世‛的想象寄托在‚明君贤臣‛身上,最终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治乱循环。在民主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领导者个人意志高于一切的局面。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当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以下为全文:

(一)12月4日,13亿中国人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1982年的这一天,经过为期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很多那一年出生的孩子,都取名叫‚宪法‛。

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进行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中央全会,是解读中国的关键钥匙。

中国向何处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年前,中共十八大自信地标定前进的方向。

动力从哪里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一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地踏下变革的油门。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如何让这喷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成为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这是一座法治里程碑,以此为节点,思路更明确、理念更清晰,法治中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一场国家治理的革命,必将带来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变化、执政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发展新起点,法治将搭建起更牢固的框架、更规范的轨道,让改革发展在各个领域蹄疾而步稳地前行。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近代以来百余年上下求索作出的最终选择,标注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高度。社会主义,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法治,替代了延绵千年的人治传统。两相结合,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可能,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可能。

从2013到2014,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顺序展开,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二)‚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有几个节点无法绕开,它们是这条探索之路上的坐标,见证着成功的经验,也记录下惨痛的教训。

一是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二是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从过渡期走向成型期,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三是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无法无天带来十年倒退。四是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五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进入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新时期。

将法治建设的这些节点连接成历史发展的曲线,就会发现,它与中国发展变化的进程,竟然如此吻合。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废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人民共和国的宪法难以保护自己的国家主席免于冤屈,这曾是新中国法治进程中最令人痛心的一幕。痛定思痛,依法治国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今天的中国,发展的曲线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区间。一个利益多元、观点多样、充满活力的社会已然形成。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保证基本的社会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如何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又如何保证基本的理性标准和文明底线?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五大建设‛需要齐头并进,‚新四化‛需要舒展新卷,靠什么突破历史三峡的激流险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的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

一、法制统

一、政令统

一、市场统一,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手段。只有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重权力而轻权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的法典就已比较完备,但正如黄宗羲所言:‚其所谓法者,有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漫漫人治史,使古人常把‚盛世‛的想象寄托在‚明君贤臣‛身上,最终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治乱循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南斯拉夫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得比较好的,但铁托没了,那个制度和国家也就都没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三)前行的道路上,回头看看,才能发现走出了多远。

‚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以今天看来属于常识的观点,掀开了法学界思想解放的一角。一封发自陕西农村的来信,充满了对文章作者的忧心:‚我很钦佩你,但是很担心你被打成右派。‛

1983年审议海上交通安全法草案,当时有参与讨论的领导坚决反对‚港监对船舶作出的行政处罚,当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我们是代表国家执法的,头顶上戴的是国徽,告我们,就是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5年,行政诉讼法施行不久,四川夹江县技监部门因商标侵权查封了一家小企业,却被当事人以‚涉嫌越权‛告上法庭。各方质疑法院:你们法院怎么让‚造假的‛把‚打假的‛给告了?

2013年,备受关注的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网络断线怎么办?出现错别字怎么办?济南中院相关负责人回想起来,至今仍然‚后怕‛。但是,6天186条微博23万字11张图片,成为司法公开重要节点。

几个事例,折射的是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突破观念重围曲折前行的不平凡历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事实上的法律,只有宪法、婚姻法等寥寥几部。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1986年,民法通则通过;2007年,物权法施行……一部部法律从无到有,把改革开放的成果镌刻在光辉的法典之上。2003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2011年,新拆迁条例开始施行;2013年,修改后的信访条例施行……一个个标志性事件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如果说17年前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经过近20年思想交锋、现实倒逼的结果,那么,17年后的今天,我们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是一次自觉、主动的选择。如果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决的主要还是有法可依的问题,那么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则不仅注重立法的层面,更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囊括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一字之差,标注了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依法治国达到的新高度。

这样的新进展、新高度,点燃了亿万人民的法治热情。微博上,网友开设的‚四中全会‛话题在会议首日就引来超过7000万次点击;媒体中,各种解读分析充满热切期望。公众关注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学者分析会议释放出怎样的‚法治红利‛;而国外观察者也敏锐地感知到,这是‚依法治国施政理念的2.0版,涵盖了执政党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逻辑思路‛。

‚法治‛二字激荡起阵阵春潮,正源于党心民意的深远共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阐述,代表了一个政党清醒的判断、深刻的认知。

(四)法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深刻思考法治与权力、法治与治理、法治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执政规律,又何尝不是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驾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一个现代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首先要走向法治化。几百年前,英国上演‚大国崛起‛,知识产权、市场规则的法律体系功不可没;当代西方国家的发达与文明,则建立在厉行法治的基础之上,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多如牛毛的法条‚管‛着。正如孙中山痛切的体认,无法治便无以立国、强国,无法治便无从卫国、富民。经过60多年探索、30多年实践,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

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法治,不仅要求有法可依,而且要有良法可依;不仅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果的捍卫,也是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制度基石;不仅要定分止争,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与升华。洋洋上万字的四中全会《决定》并非就法治论法治,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形成五大法治体系的重点任务,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也说明我们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恰如境外媒体的分析,‚依法治国‛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显示出清晰可辨的治理思路。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法治中国目标澎湃人心,中国已经不再是黑格尔所称的‚世界历史的局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主旨下,更加清晰地界定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法治信仰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是共产党人对现代中国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五)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认识到二者的一致性,才能理顺法与权的关系,让治国理政有依据、法治建设有遵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正面临激烈的现代化转型,要处理好法治建设中出现的大量矛盾问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可忽缺。实践中,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法治与西方‚宪政‛的根本区别。

我们党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地位,法是我们治理活动的基本框架,如何调整二者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水到渠成。翻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殷鉴不远。苏联几十年的法制建设中,建树了大量成就。但在斯大林时代,最高领导处于法律之上,为一系列失误埋下祸根;而戈尔巴乔夫时代,又因为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动摇了国家的政治基础,导致国家解体。立法执法的扭曲、法治文化的落后,成为葬送一个百年老党、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中一直未能解决好的难题,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

党的领导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与法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讲的法治,其实就是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但是在民主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领导者个人意志高于一切的局面。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当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党主动探索和规范党与法的关系。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里所说的‚任何组织‛,当然应该包括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也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提出依法治国到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体现了执政理念的升级、执政方式的更新。

四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给出明确答案。在理论上,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在实践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法律之于政治,犹如文法之于语文,理论之于思想‛。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是先锋队,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六)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发挥好法治的保障、规范与推动作用,才能让改革航船开得更稳、走得更远。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曾提出‚笼中之鸟‛的比喻,当时是为界定搞活经济与政府管理的关系。鸟得让它飞,捏在手里会死掉,但也不能没有笼子,否则鸟就飞跑了。如今,这则精妙的比喻也可以用来形容改革与法治。改革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勇于探索,但也不能信马由缰,突破法治的红线。

改革是一系列变化的集合,往往会带来不稳定。而法的基本价值之一,便是其安定性。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安定性不仅仅表现为不得朝令夕改,更体现为在一个高速前行的变动社会中,法及其维护的基本秩序,起着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改革的路径也在发生鲜明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仍是基本方法论,法治时代,改革‚于法有据‛也成为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守‛,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处理不好会相互制约,但处理好了就会相辅相成。

改革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否则就可能引起混乱;法治必须紧跟改革的进程和步伐,否则就可能被虚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四中全会又提出依法治国的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正需要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减少改革成本、巩固改革成果,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行稳致远。

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证明,法治是指引中国改革这艘航船风雨中不变航向的灯塔,是阻拦奔腾的市场经济之川不溢出河道的堤坝,是守护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蚕食的卫士。唯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中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七)法治信仰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中的基本命题。‚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民守法‛为重要着力点,正是力求从塑造法治信仰出发,破解‚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的困局。

《商君书•定分》记载了一则著名的‚秦孝公难题‛。商鞅变法之初,秦孝公提问:‚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意思是,立法之后,如何使官与民知法、懂法、守法?

这是一道法治中国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律体系保持持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缺了法治信仰,没有法治精神,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

1992年,电影《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那个为了‚讨个说法‛而挺着怀孕的大肚子一次次上告的农妇,几乎成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符号,象征着在这个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中,民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一次深刻觉醒。然而,法治化的过程,并不全是赞美诗,很多时候可能很痛苦。一时一事依法不难,难的是处处事事依法,难的是用法治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难的是用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处理矛盾。

在一些城市的图书馆与书店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有人专注地盘坐在法律专架下,寻章摘句地抄写着一些法律条文,他们手中的劳动法、物权法等小册子,已经在反复阅读中卷了角。这样的场景,折射公众对法治的复杂心态:既相信来自法律的公义,又害怕因为对具体法律知识缺乏了解而上当受骗。对于中国人,法治是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也是一套相对陌生与复杂的程序规则,要以之重新规定行为模式、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这既是伟大的变革,更是艰巨的挑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信仰是法治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它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只有每个人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让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中国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八)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沿着什么道路往什么方向走?

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马背上的法庭》。影片中,法官老冯用马驮着硕大的国徽,成了云南西北部山区的‚流动法庭‛。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超大型国家‛,这决定了法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马克思曾说,‚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孟德斯鸠也说过,‚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一个国家的法治之路,只能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土壤,简单的拿来主义只会水土不服。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曾经塑造过一个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刘巧儿。故事的原型,来源于陕甘宁边区一起因自由恋爱而引发的官司。当时的边区高等法院庭长马锡五,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审判,就地公开审理并邀请知情群众参加,判决合情合理,当事人无不表示服判,毛泽东也称‚马锡五来了事情就好办啦‛。这样‚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扎根于本民族传统的中国法治,从一开始就洋溢着本土特色。法学家萨维尼说,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法治建设道路。这条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中全会提出‚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决定着我们能不能搞好法治建设、走向法治中国。

有外国学者写道,‚尽管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是一个版本的自由民主,但中国却是实实在在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并且,法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行,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全面移植、照搬照抄,才能解决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九)1913年6月9日,清末修律重臣沈家本溘然长逝。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亟待制定新的法律以调整新的社会关系。然而,危世岂有良法?陷入礼法之辩、中西之惑与政治之争,这位‚法学匡时为国重‛的名臣,徒留事业未竟之憾。

32年前,1982年5月的一个夜晚,著名法学家许崇德接到彭真电话,请他去讨论宪法序言底稿。当晚,他以一首《玉泉山之夜》记录下当时的情景:‚灯下词初定,纸间策已筹。宪章临十稿,尚欲益精求。‛

新世纪的2014年,251个日日夜夜的起草,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稿的审阅,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讨论,形成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铸造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清末修律是帝王修律,被动修律;改革开放之初是人民修律,主动修律;今天,则是站在更高层次,从治理层面谋定思路、从执政角度谋划未来。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

今天,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一个相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民族,选择法治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沿着自己开创的道路,13亿中国人民将书写世界法治史上的崭新篇章。

推荐第3篇:宪法日

背景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立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意义

《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司法厅(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普法办公室: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好今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的宣传活动,现作如下通知:

一、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时间安排

2014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四、宣传重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决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要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五、主要形式

1、在国家宪法日之际,中央有关部门将举行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座谈会。各地、各部门行业要根据实际,组织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报告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宪法。

2、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与中央电视台举办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积极开展年度法治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

3、教育部组织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4、中宣部指导各地和媒体包括新媒体进行生动丰富的宣传。新闻媒体开设宪法专题学习宣传专版、专栏,制作专题节目,播放宪法宣传主题公益广告。

5、司法部、国信办、全国普法办组织开展“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6、各地、各部门行业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党委(党组)开展理论中心组宪法专题学习,认真组织各级普法讲师团宣讲宪法,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

六、工作要求

1、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宣传解读四中全会精神,准确宣传解读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宣传活动要庄重大气,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务求实效。

3、可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等作为宣传标语。

4、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吸引公众参与互动。

5、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

6、各地、各部门行业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情况,请及时报全国普法办。

新华网述评:

中国有了国家宪法日 依宪治国迈出崭新一步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孟娜 李志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设立这个神圣的日子,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据决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上周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许多参与国家宪法日决定草案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宪法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宪法的信仰程度,取决于“宪法至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观念是否深入人心。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人民得出了一项宝贵启示:宪法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今年9月,他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一点。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但不容否认的是,当今中国,宪法在实施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解决以上问题,仍需长期努力。而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正是这一努力的最新一步。这一天,将是公民的“权利宣言日”,也是官员的“权力规范日”,更是全社会共同维护宪法至上地位的“信仰日”和“行动日”。

新京网社论

国家宪法日,请一起读《宪法》

调查显示,完整读过宪法的仅15.7%,完全没有读过宪法的有33.2%。民众只有了解宪法和学习宪法,才能更好地真正融入到法治社会之中。公职人员也都了解宪法,才能自觉遵从依法治国的轨道。

今天是中国首个法定的“宪法日”,这不仅是对现行八二《宪法》的纪念,也是加强宪法精神宣传的重要方式。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我国的宪法是人民宪法,最核心的规定就是对人民权利和福祉的保护。因此,宪法是民众日常生活身边鲜活的制度,与普通百姓和全社会福祉都密切相关。

与宪法在民众生活中起到的重要性相比,社会对宪法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为此,《新京报》和优数咨询联合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1197名受访者中,完整读过宪法的仅15.7%,完全没有读过宪法的有33.2%,而读过但未读完的占到51.1%。这说明宪法在社会民众的普及率有待加强,普通民众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

调查中,有一组有意思的数据,在“没读过”宪法的选项中,大学本科比例达到了31.1%,而硕士及以上学历更是37.7%。在一般的人印象中,学历高意味着对宪法的了解和熟知程度更高些,然而调查数据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高学历的人群没读过宪法的比例不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法治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公民自己的事情,只有民众个人树立了宪法信仰,“依法治国”根基才会更加牢固。

民众既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法治社会的最终受益者。民众对宪法的了解程度也间接反映出法治社会的发展程度,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民众理解其他法律法规的基础,也是评价政府行为和社会事件的标准。所以,越是充分了解宪法的社会,民众对某一事件和行为的看法越是一致,也就越接近法律标准。同样,越是在宪法教育成熟的社会,国家行为与民众需求越是一致。可见,宪法的普及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宪法作为人民权利基本保障法,既可以实现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利,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也可以成为民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手段,行使舆论监督权、依法批评和知情知政权;既可以成为保护民众合法财产权的保障,依法维护自己的物权、知识产权和其他人身权,也可以成为民众受教育权、受救助权和工作权等基本人权的武器。

民众只有了解宪法和学习宪法,才能更好地真正融入到法治社会之中,通过宪法将本身弱小的个体权利,变成值得尊重的宪法权利。同时,公职人员作表率,都充分了解到宪法至上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宪法作为人民权利基本的保障法,才能自觉遵从依法治国的轨道。

宪法的权威来自于所有社会成员信仰宪法,而信仰的前提则是了解宪法。“国家宪法日”不只是一场宣传,对宪法的尊重,首先需要每一个人从了解宪法开始。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应一起来读读宪法,尤其是以前没有读过和没读完的。

设立宪法日让宪法从文本走进生活

京华时报 特约评论员傅达林

设立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其意义或许不光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同时也是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作铺垫,甚或这本身就是一种宪法实施的体现。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审议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拟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宪法权威的宣传教育活动。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从那时起,每年12月4日都会确定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其中有6年的主题都与宪法直接相关,比如“增强宪法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等,成为宣传日主题的关键词。与全国法制宣传日不同,此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以决定草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之后便成为一项国家立法,其意义非比寻常。

放眼世界,根据本国的文化和传统,设立纪念宪法的纪念馆或宪法节日,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目的都在向社会传播宪法精神,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公民责任。例如,西班牙将当初公民投票通过民主宪法的日子定为国家的宪法节,这一天议会两院都会开门纳客,让公民亲密接触民主政治的核心要地。丹麦在宪法日里到处悬挂起国旗,公民悠然自得地坐在草地上享受宪法为他们带来的自由权利。这些仪式化的节日活动,印证了一句经典之言:“宪法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语言。它是前代人留给后代人的宝贵遗产,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流淌”。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宪法,她蕴含了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最高法。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说明在治国理政的根据中,将更加注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宪法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宪法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人们对宪法及其所包含的精神、价值、理念认同度不够,宪法的作用主要局限于宣示层面,对国家生活的引领和规范还需进一步提升。

宪法的生命和力量源泉在民众心里,公民的宪法意识才是宪法得以实施和实现的根本保证。无论是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还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前提是在全社会学习宣传宪法,提高宪法观念,让宪法文本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也正是立法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所在。在宪法日里,通过开展各种参观、纪念和宣传活动,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在抽象的宪法文本与具体的权利自由之间搭建感性联系。这样,公众不仅了解宪法的历史和民族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更能体验到宪法对于个体权利的尊重。而这种感性认识,恰是形成人人尊重宪法、信仰宪法、守护宪法的心理基础。

卢梭有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其意义或许不光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也不局限于理念传播上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作铺垫,甚或这本身就是一种宪法实施的体现。

“国家宪法日”立法核心三问

一、宪法日为何是12月4日?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2001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据全国人大最新通过,我国拟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实际上,早在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颁布之时,一些宪法学者就提出了将这一天设为“宪法日”的建议。而这是首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设有宪法日。如丹麦的宪法日是6月5日,波兰的宪法日定在每年5月3日。日本的宪法日也定在这一天。

宪法宣誓制度在国外亦由来已久。自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以后,这一制度被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下来,成为各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宪法日有什么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其意义或许不光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同时也是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作铺垫,甚或这本身就是一种宪法实施的体现。 决定草案指出,设定国家宪法日即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这也是“依宪治国”首次写入四中全会公报。

2004年胡锦涛同志提“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2012年12月4日,纪念现行宪法正式施行30周年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专家认为,依宪治国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保证宪法实施,另外是宪法的监督,即违宪审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表示,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全会,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直接体现。设立宪法日,对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和宪法权威的教育有重要意义。

四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将会在宪法解释、宪法实施上有实质性的动作。

三、宪法日将做什么?

实际上,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而每10年都举行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已成惯例。

纵观10多年来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其中6年主题都与宪法相关。如2004年、2005年的强调“弘扬宪法精神”,2011年明确提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等。

宪法研究专家莫纪宏认为,法律宣传日虽然也讲宪法,但毕竟不是主题;设置宪法日后,12月4日举行的所有的活动都得围绕宪法来进行,更有助于大家从不同角度理解宪法。 日前,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有委员提出,应借宪法日的契机,推动“宪法进入中小学教材”,强化公民的宪法意识。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院长刘小冰说,任何一个纪念日的设立,都是需要内容支撑的。只有365天尊重了宪法,纪念日这一天才真正有意义,否则就是形式主义。 他表示,设立“国家宪法日”,“既要轰轰烈烈,又要扎扎实实”;“宪法宣传的主要对象便是各级领导干部。”

推荐第4篇:宪法日

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周教体办字〔2014〕 62 号

各镇(街道)教委,区属各学校,和平学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局要求,现就全区教育系统国家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和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主题,集中开展国家宪法日学习教育活动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培养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意识是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核心要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在国家宪法日同步开展宪法学习日活动,加强宪法学习宣传。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的主题是: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各学校组织开展以下活动:1.宪法晨读活动,利用晨读时间,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2.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了解宪法关于国旗的规定;3.上一节宪法教育课,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以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远程学习等形式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4.围绕国家宪法日主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营造宪法教育氛围;5.校长要主持一次教职工宪法学习活动或者为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上述活动基础上,采取其他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安排部署,保证国家宪法日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1.保证全员参与。各学校结合通知要求,制定本单位国家宪法日的具体工作方案,落实通知的相关要求,明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做到全体知晓、全员参与。

2.学校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对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建立活动档案。国家宪法日的活动情况和效果作为法制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

3.做好宣传报道。利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突出活动亮点、突出教育特色。

三、积极实践,探索建立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各学校要将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作为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在开展好国家宪法日活动的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探索法治知识课程建设,形成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1.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强中小学法治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研究制定开展宪法教育的基本要求,将中小学课程已包含的宪法知识内容进一步整合,与法治知识课程设置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教学安排和常态化的教育机制,做到计划、教材、课程、师资“四落实”。

2.加强宪法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价值与要求,将法治理念与原则要求落实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重视和发挥学校章程和内部制度规范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的法治化,完善学校宪法教育的保障与监督体系。

3.科学安排宪法教育的内容。开展宪法教育,不仅要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学习立法法、选举法、人大及各类国家机构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宪法性法律,还要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学习内容要采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宪法学术研究成果,包含对我国宪法历史和发展道路的分析认识,对其他国家宪法的发展历史的比较借鉴,形成对我国宪法原则与实践的正确认识。

各学校及时总结活动日的情况和经验形成工作报告,于2014年12月10日前报送电子稿至督导室,邮箱:zhcdd@126.com。

周村区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14年12月1日

推荐第5篇:教体局安全工作汇报

xx区教体局安全工作汇报

一年来,教体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市综合治理工作精神,按照区综治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教体局认真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与各乡校负责人签订了平安校园建设责任目标保证书,制定了平安建设工作计划、方案,明确平安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各乡校中心校长、校长、班主任层层签订平安校园建设责任书。教体局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教育系统平安建设工作,狠抓平安校园建设日常工作,对各项安全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各乡校采取多种方法措施,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通过校广播、安全专栏、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练、收看影视节目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中毒、防溺水等全面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开展校园安全督查整治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教体局采取分组检查、交叉检查、抽查、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等形式, 全年进行了8次逐乡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为:消防、用电、校车、校舍、饮食、体育设施、治安防范等方面。在安全督查工作中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5份,通知整改的隐患35处,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进一步深化了平安校园建设。

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不断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市消防安全 工作精神,按照上级《“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精神,教体局充分认识开展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火灾防控工作会议,印发了《xx区中小学幼儿园“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xx文[2014]122号),对火灾防控工作做了全面安排,与各乡校签订了“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开展了排查,排查主要内容为:防火重点部位灭火器材配备是否齐全,能否正常使用;应急照明设施及知识标志是否完好;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用电线路是否规范,有无老化电线等方面,通过排查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各中小学幼儿园对过期及其他不能正常使用的灭火器材,全部进行了维修或更换,部分学校新购置了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

六、不断加强校车管理

教体局与各乡校签订了《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校车安全防范责任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细化到岗、落实到人。按照区教体局、交警大队与各乡校签订校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内容和要求,中心校与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交通安全责任书,实行校长“一岗双责制”,校长、园长与校车管理人员、驾驶人员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健全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落实《校车服务实

施方案》和《校车使用许可制度》,对符合校车使用许可条件的校车,与公安、交通部门积极办理使用许可,目前已办理校车使用许可15辆。积极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三年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我区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责任分工开展交通安全整治,配合交通、公路等相关部门于5月份在12所中小学幼儿园附近增设了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减速带。

六、近期教体系统安全工作

以上是我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xx区教育体育局

2014年11月13日

推荐第6篇:教体局教育工作汇报

汝南县是文化大县、文化名县,教育现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为振兴汝南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把教育的发展列入2010年几件大事之一,决定从政策、环境、资金和信心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加快汝南教育发展,重铸汝南教育辉煌。汝南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促进汝南教育快速发展不遗余力、努力工作,为汝南教育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前段工作汇报

(一)深入开展调研,理清工作思路。教体局新班子组建后,多次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多次与一线教师和关心支持汝南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沟通,反复召开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座谈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 专题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献策会”等,经过充分酝酿和深入思考,局党组达成了共识,提出了“环境先行,德育到位,教学为主,科研先导,全面育人,协调发展”24字管理理念和“引导、改进、提升”6字工作方针,围绕 “一年调整,三年突破,六年争先”的工作目标。确定了“抓班子、带队伍、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通过抓班子,实现初中、小学校长全员竞争上岗。带队伍,激活高中、初中、小学教师队伍。抓调整,结合新城区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初中向县城聚集,小学向乡镇聚集,新增教育资源向县城聚集。3年内在新城区建设1所普通高中、1—2所初中、2—3所小学;在中心集镇规划和孝初中等10所示范性初中;小学实现合理布局,推进城乡师资均衡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二)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唯有改变工作作风,抓班子,带队伍。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分别到所包乡镇督导检查,于周五局办公会汇报。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三)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为提高师生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以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校园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广大师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丢掉的不是垃圾而是美德,拾起的是美德而不是垃圾”。“爱护学校、爱我家园”“做好平凡事就是不平凡”已成为师生的共识。校长们只说不干或少干的少了,少说或不说多干的多了,校长爱岗,老师敬业,学生自觉。(学生有学习的激情,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汝南教育复兴的希望。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五)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六)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精神,充分利用我县高中优质资源,实行三校联动,打造优质教研团队,统一组织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高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七)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我县小学点多面广,学校规模小,办学质量差,资源比较分散,教育投入成本过高,部分学校生源不足,建制不全,课程开设不齐,教师缺编严重,老师包班现象严重,教育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浪费、损耗、闲置,甚至流失,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小学53所。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育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师资等软资源,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又能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教育资源群体,既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辐射和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八)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九)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为加强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改变校园环境,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校长的管理,制定了《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初中校长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评估细则》和《学校管理评估细则》;为创建窗口学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创建标准》;为加强平安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经过酝酿讨论、征求意见,成熟后已经下发。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了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教育发展规划

(一)高中教育。建立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激活高中教师队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2—3年的时间,整合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把汝南高中、汝南二高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小学任教。从外地普通高中在职教师中招聘39名35岁左右的骨干教师,充实到我县高中教师队伍(其中汝南高中21名,汝南二高14名,双语学校4名)。县解决编制和工资,津贴、补贴和安家费由学校自己解决。短期内能快速提高我县高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教育形象,扩大教育影响,激活高中教师队伍。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在招聘高中教师时招聘补充7名高中教研员,加强高中教学指导,此项工作即将进行。2011年前要新建一所高中(搬迁汝南二高),2015年前力争再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全县普通高中达到4所,满足我县高中教育需求。

(二)初中教育。

1、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今后中小学正、副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竞争上岗。采取自荐、资格审查、竞职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命等方式,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公开选拨,聘期三年。对新聘的中小学校及中心校正副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成任期目标的,继续聘任;完不成任期目标的,不再聘任;对不胜任工作的随时解聘。

2、建设示范性初中。按照教育部要求“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师资均衡,逐步吸引农村中小学生到县城就读。用2—3年的时间,把部分乡(镇)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初中逐渐合并成一所,按年级分校区就读。既可解决两校或三校争生源、农村初中教师缺编和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能腾出初中校舍办农村寄宿制小学。随着城市规划调整,三门闸、三里店初中也要扩大办学规模,更名为汝南县第几中学,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也可以向县城新区学校集中。在中心乡(镇)规划县一中、县三中、和孝初中、老君庙初中、留盆初中、梁祝初中、金铺初中、三门闸初中、王岗初中、官庄初中10所学校为示范性初中,既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在县城建设两所九年一贯制中学达到新城区初中5—6所,实现初中学生向县城集结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在2010年年底整合53所小学的基础上, 2010年前整合农村小学45所。高年级学生向由初中腾出所办的寄宿制小学或向县城新城区新建小学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教学点。可以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课程开不齐的问题。随着城市规划调整、新城区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中小学校资源整合,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学生到县城就读。根据新城区开发建设,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预留学校建设用地。新建小学5—6所、民办幼儿园2所,把大量的农村小学生吸引到县城上学;部分小学生留在中心集镇就读,让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小学教育公平。

(四)职业教育。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总投资8000万元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并添置部分专业实训设备;三期工程投资XX万元,完成校区所有规划项目及实训设备投资,全部建120班规模的示范性职业学校。

(五)学前教育。办好县直幼儿园,以引导、示范全县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鼓励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六)教育投入。县财政每年会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在高、中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教师,高招奖金每年60万元,中招奖金每年20万元。全县每两年评选10名有突出贡献教师,每人奖励XX0元;每两年评选1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每人奖励10000元;每年评选高中、初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各30名,每人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XX元,激励措施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成绩,一定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一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

(七)发挥名校效应。采取积极措施,留住汝南园林学校和汝南师范两所百年老校,把两所中专学校申办成专科院校,充分发挥名校效应。既可为汝南培育技术人才和幼儿教师,又可取得两所学校百年积淀人才资源支持,势必为我县教育带来潜在影响,争得人力和资金支持,从而为汝南教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教育工作者只要团结一心、务实重干、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共谋发展,一定可以负重前进,一定会迎来教育的春天。

推荐第7篇:教体局基层党建工作汇报

齐心合力 做好“五抓五创” 夯实基础 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基本情况

海区教体局党委所属党支部27个,其中2个党支部是2010年底在民办幼儿园中发展成立的。现有党员79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5.1%。

二、主要做法

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海区教育系统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促进教育发展。围绕一个主题:树德育人提质量、创先争优促发展;推进两项创新: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五抓五创”活动载体;抓好三项建设:抓好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强化四个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的服务指导作用、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实现五个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校园环境建设水平有新提高,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有新提高,教学质量有新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新提高。

(一)抓学习教育,创学习型党组织,促思想认识有新提高

1.完善学习制度。局党委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学习思路,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即:“一个课题”—每位班子成员要参加一个课题调研;“两篇文章”—每位班子成员每年要撰写两篇调研报告或学习心得;“三个指定”—各支部的集中学习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或主题;“四项制度”—各支部的集中学习活动要坚持落实考勤制度、学习情况检查通报制度、领 1 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五个一要求”—各支部在学习中要做到一天一读、一周一学、一月一议、一季一查、一年一评。为保证日常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常态化、多样化,局机关将日常学习、脱产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规范管理,制订了《海区教体局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学时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并为局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

2.创新学习方式。为引导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局党委注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平台,激发广大党员学习的兴趣。采取“制定方案计划学、发放材料引导学、组团宣讲帮助学、结对上门辅导学、督查指导保障学、教育论坛共享学、明确主题集中学、形式多样广泛学”等“八学”方式,组织党员和教师学党章明宗旨,学理论提水平,学知识强业务。

3.拓展学习途径。今年,海区教体局选派骨干教师170人次赴江苏、福建、河南等地学习、培训;组织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近300人次,分批次到北京学习培训;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蔡政权先生来我区进行讲学,培训教师500多人;先后与北师大、呼市新城区教育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文教局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选派部分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定期深入到教育合作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交流学习活动提高了干部教育管理和改革发展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抓服务平台建设,创服务型党组织,促服务实效有新突破

以“四型服务”为内容,即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切切实实实为教师服务,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便捷有效为家长和社区服务,着力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强化海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大局、敬业、实干、奉献、团结意识,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海区教育和谐发展。

1.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创建“教育民生”服务品牌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开工重建7栋校舍,预计投资8130万元,新建蒙古族幼儿园和海区第八幼儿园,开工建设5块塑胶跑道,新建3个风雨操场;更新和改善教育内部设施设备,目前18所中小学全部建立了校园网,4所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能够满足学生多种网络学习活动、教师备课和研究活动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同时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城乡一体化、滨河新区建设等要求,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今年7月,撤并了铁路小学,全区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现了规模化办学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大薄弱学校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区不断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硬件购置等均向薄弱学校倾斜,将新招聘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分配到薄弱学校任教,充实薄弱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制定《海勃湾区“校校联谊”活动方案》,出台了《海勃湾区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为教师间交流提供平台,加强弱校和强校之间的课堂教学和教研

3 活动交流学习,强化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实施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程,积极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一是为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及已备案的6所私立幼儿园配备了103名保安;今年继续为未安装监控系统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安装监控系统,做到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落实到位。二是以“海勃湾区综治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落实隐患整改,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教体局经常联合司法部门,组织送法进校、安全知识图片进校展览;联合消防部门开展防火逃生演练、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四是加强监督指导。今年春天,针对部分幼儿园出现的“手足口病”,我局积极协调区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对海区58所民办幼儿园进行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就如何预防该病进行了指导。

2.切切实实实为教师服务,创建“教育领跑者”服务品牌 树立关心教师的服务理念,建立“亲民班子”。 一是通过开设局长信箱、教师心声网络版块等各种沟通渠道,广开言路,倾听教师的心声,使教师意见、建议、心里话有地方倾诉。局领导班子经常深入教师中与教师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为教师办实事、解难事,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时刻关心特困教师,每逢节假日局领班子成员都要深入他们家中走访慰问;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师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如为教师患病的孩子开展捐助活动等。

4 搭建学习和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充分利用教育经费、德晟教育奖励基金会、蒙西培训基金,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二是积极探索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新模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大赛”、“教师风采展”、“优秀教师评选”、“师德标兵”、“十大名师”等评比或评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平台。四是为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初步形成“打造名师”-“锤炼骨干”-“培养新人”-“扶持弱势”的分层服务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生活。每年教体局都要举办排球、乒乓球、歌咏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创建“阳光成长”服务品牌 严格制度,保证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一是针对因择校、择班而造成班模过大的现象,我局要求各学校强化转、休、复学审批管理,坚决禁止未经审批私自转学现象,并严格按照《乌海市教育局关于控制班模的管理办法》,对全区中小学班模进行了规定和控制。二是要求各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均衡搭配。三是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按片就近入学,在生源分配方面,按成绩、性别均衡分配,有效地控制了择班现象。小学平均班模45人,最大班模57人,初中平均班模54人,最大班模65人。今年结合我市实行6周岁儿童入学的政策,我局经过深入调研,出台了《海勃湾区2011年秋季六周半适龄儿童入学的实施方案》,确定海勃湾区分步实施六周岁儿童入学的规

5 定,确定以六周半为今年秋季一年级入学的规定年龄,明年秋季延伸到六周岁入学,分两年完成六周岁幼儿全部入学的工作。

深入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之外,我区从2007年启动了“阳光体育”工程,通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该项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通过了自治区“33211”工程领导小组的验收,受到了好评。今年6月我局成功举办了“2011年海勃湾区中小学生创编操大赛” 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爱心为学生真心服务。通过开展“党员一帮一”、“教师服务学生示范岗”等活动和建立“爱心超市”、“爱心中转站”等各种形式的爱心基地,让学生在教师爱心的润泽下快乐成长。

4.便捷有效为家长和社区服务,创建“惠及社会”服务品牌 一是充分利用家长信箱、教育信息网、“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听民意、访民声、解民忧。二是以“素质教育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让教育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寻常百姓家。今年,教育局印制了20000万多册《党务公开宣传手册》并发放到家长、群众手中,为他们提供实用便捷的教育服务信息。三是认真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部门对口帮扶基层工作,深入社区访贫问苦,为盛世社区捐助2000元,用于社区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了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定期与盛世社区取得联系,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指导社 6 区党建工作。四是积极支持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每年都协助社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三)抓运行机制完善,创效能型党组织,促组织建设有新成效

1.抓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今年,局党委根据党建工作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二十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承诺机制、点评机制、评议机制、激励机制、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海勃湾区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海勃湾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海勃湾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完善了《海勃湾区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方案》,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并每年拿出30万元奖励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在全区实行“两通考”、“四分析”制度,除参加全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统一考试外,自行组织六年级和初三年级期末考试,对四种考试分别进行质量分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011年,我区考入一中前100名的学生有68人,占总数的68%,居三区之首。

2.抓阵地建设,建有“一室四栏”。克服场地短缺的问题,在和平街学校建立党员活动室,建有党建宣传栏、承诺公示栏、廉政建设栏、党务公开栏“四栏”,各支部在学校网站中均开设了“党建工作”等版块。

7 3.抓活动载体,开展“五五”创建活动。在全区开展“十大名师”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党员、全体教师围绕“五个好”、“五带头”要求,通过创建学习型、廉洁型、效能型、服务型、创新型“五型党支部”,争当学习型、奉献型、敬业型、专家型、服务型 “五型党员教师”,开展学习星、文明星、服务星、体育星、文艺星“五星团员”、“五星少先队员”和“五星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4.抓发展党员,落实“十六字”方针。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把教育一线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周围;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台账,做到不培训不发展、不培养两年不发展、不听取群众意见不发展。今年,共发展党员30名,35岁以下党员占86%,女党员占80%。

5.抓工作方式变革,引导工作人员多干事、干实事。一是推行一岗双责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强调坚守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按照事项特性,各科室与个人意愿结合双向选择,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的原则,实行局科室内部跨科室交流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工作人员多岗锻炼。二是实行项目负责制,构建工作推进体系。二是坚持“一事一责任”,一个事项确定一个责任人,明确相关承办人负责到底;坚持“一事一方案”,由相关科室的责任人按照要求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关系,推动工作落实;坚持“一事一督查”,由局机关领导班子组 8 成督查小组,及时发现和解决事项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建立日记录周汇报工作方式,引导工作人员干实事。为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教体局采用日记录周汇报工作方式,要求工作人员提前计划每周工作,并写工作日志,记录工作完成情况,每日填写,每周汇报。

(四)抓工作活力激发,创创新型党组织,促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实施“师德引航”、“业务引领”、“育人引路”三项工程,突显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紧扣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真正成为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军者。

采取“1+X”模式,促进各支部共同发展进步。为适应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要求,采取“1+X”模式,在相近区域建立“党支部联盟”,选出牵头党支部,开展“支部联谊”、“支部帮扶”等活动,形成牵头党支部联系若干党支部、党支部联系若干党员、党员联系教师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立体网络。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强化党建对工建、团建、妇建的带动作用,实行带思想、带组织、带班子、带队伍、带工作“五带”,使工建工作、团建工作和妇建工作具有坚强有力的战斗组织、团结上进的领导班子、充满朝气的职工队伍、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

激发教研活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一是加强学习,打造学习型校园。自课程改革以来,以“课改论坛”、“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等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学习、培训和研讨等活动,努

9 力打造学习型校园,使学习成为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坚实平台。坚持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改实践,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教研水平和教学技术,丰富和完善课改工作方式。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课题3个,自治区级课题17个,市区级课题45个。三是以课堂教学与管理为主阵地,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文件,规范学校教学行为。要求教研员在深入学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检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基本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建立课堂教学效果当堂检测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抓政风行风建设,创廉洁型党组织,促发展环境有新变化

1.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落实“三坚持三注重”。坚持教育为先,注重思想引领;坚持制度为范,注重精细管理;坚持监督为本,注重作风形象。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教风学风、带校风行风。

2.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十个严格”。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严格规范办班管理、严格控制作息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严格规范各类考试、严格执行零收费政策、严格禁止学校违规补课、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全区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办学行为、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教育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不断提升。在2010年政风行风评议中,我局获优秀单位称号。

3.加强教育引导和检查,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是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禁行性规定》、《乌

10 海市教育局关于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补课的处理意见》等规定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师德行为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职业道德和行为的教师从严从重处理;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我最满意的教师”、“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整体提升教师的社会形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纠风办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到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信访案件逐年下降,今年截止目前,信访案件7件,并全部办结。在2011年全市名校(园)、名校(园)长和名师的评选活动中,我区2所学校被评为名校,占总数的40%;4名校(园)长被评为名校(园)长,占总数的44%;9名教师被评为名师,占总数的45%。三是开展“一二三四”主题活动。“树立一批典型”:在全区开展“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并组织宣讲团对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进行宣讲。开展“双带头”活动:党员教师带头参与学校管理、带头提高教育质量。开展“三个一”活动:教师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参与一项学校管理、帮扶一个学生。争当“四型”教师:争当师德标兵、教改先锋、育人典范、教学能手。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意识,形成了“以党性铸师魂、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的良好局面。

4.改进局机关工作作风,倡导“三四五六七”风范。倡导机关工作人员“三四五六七”工作风范,使局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有新提高,工作作风有新面貌,各项工作有新成效。树立学习、服务、效率“三种意识”,落实目标责任制、包点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检查督办制“四个制度”,履行负责一项工作、联系一所学校、帮助一个贫困学生、深入一个社区、创造一个工作亮点“五个一工作职责”, 落实不让事情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

11 在我手中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面前受冷落、不让单位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不让党员称号在我这里玷污、不让党员作用在我这里削弱“六不让要求”,执行“七禁止工作纪律”: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上班迟到早退、串岗聊天、上网游戏、抹牌娱乐;禁止参与赌博;禁止接待群众敷衍推诿、态度生硬;禁止收受各种物品;禁止工作时擅自要求基层单位派车接送;禁止工作不负责任,无原则办事。

5.认真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转良好工作格局。一是不断拓展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工作机制,推动党务公开统领政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二是以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为抓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滋生。三是积极探索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新模式,提高广大领导、师生抵抗腐败的免疫力。

虽然我区教育系统在基层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能借这次党建检查工作的东风,进一步改进不足,推进创新,让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推动海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推荐第8篇:宪法日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宪法日也叫“宪法宣传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同学们知道吗?国家确定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日,意义重大,目的是让大家在12月4日前后集中开展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是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着我们行为,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爱国卫生条例》、《中学生守则》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学生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一句话,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

总之,各项法律都是为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纪守法,那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就更加美好。同时,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老师包括你自己,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平安、幸福,那么,遵纪守法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此向全体师生提出一些要求:

一、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通过电视、报刊、课堂等途径,广泛涉猎各种法律,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违纪、不违法,不当法盲,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犯罪行为。

大家知道,打开窗子,进来的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灰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垃圾经常渗入到我们的脑子里,不知不觉影响着某些同学的行为,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等本不该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犯罪行为发生了。所以,我要提醒并要求大家不要看一些场面血腥,格调粗俗的影片或书刊,这些作品是诱导我们犯罪的罪魁祸首之一,另外,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对我们的身心安全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希望同学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黑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防止它们毒害你的心灵,使你误入歧途,终生遗憾。

三、遵纪守法,理智行事。

同学们,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一条能保证大家健康成长能到达预定站点的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可能都会“出轨”,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所以,大家务必要自觉、严格遵守法律和和学校各条纪律,在一些火冒三丈或者心里极不平衡的时候,要调整心态,求助于学校、老师,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造成终生遗憾。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就争做守法公民,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专心致志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抛除所有杂念,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创造乐趣,为实现心中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应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牢固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一起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做一个新世纪的遵纪守法的合格的中学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9篇:宪法日演讲稿

宪法演讲稿

细细数来,宪法从海外舶来已甚有年头。从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纲》,到最近一次修正案,宪法可谓是与时俱进了。正如日本学者杉原泰雄所说:“每经历一段苦难深重的生活,都要通过宪法来确定消除苦难所需要的新的政治及社会的基本形态,从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那什么是宪法呢?,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保障人权为目的,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基本形式,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宪法是每一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中国宪法是由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与其他法律一样,宪法是确认民主制度,保障基本人权,规范国家权力,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1]。无论是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或者英美法系国家,宪法都是有最高效力的,法的效力与法的作用是成正比的,宪法的最高效力意味着宪法的根本法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生存单位取代了以朝代国家为基本生活单位的生存格式,在以民族国家为生活单位的现代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每走过一个艰难困苦的里程,都要通过宪法来制定为克服困难所需要的新规则,以此来继续人类的发展,

宪法作为法律的一种,当然具有与其他法律相同的作用,但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又决定了宪法的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宪法作为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肯定要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确认下来,通过将统治阶级在各方面的意志集中表现为国家意志,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尽管宪法由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制定,因而是先有国家权力,然后才能有宪法。但既然从政治角度而言,宪法本身就是权利制约权力的结果;同时,虽然宪法的内容涉及众多方面,但基本可分为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两大部分,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作用,是由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决定的。大家知道,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当它可以不受限制地被运用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而国家权力旦如此,其直接受害对象即是公民的权利。因此,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必须对国家权力予以限制。而且,国家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国家机构则是国家的物化形式,因而国家机构既是国家权力的载体,也是国家权力的组织者和运用者。而宪法则通过规定国家机构如何组成、这些机构有哪些职权、这些职权怎样行使等内容,把国家机构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作用是指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效地运行-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通过适当的形式才能实现,宪法则通过规定国家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等问题,使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实现有着稳定的轨道。

法律规范通过明确而原则地昭示人们可以为某种行为、不能为某种行为、必须为某种行为、怎样为某种行为,从而使人们在行为活动中有明确的遵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当然具有指引作用。但宪法的地位和内容,却决定了宪法的指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就指引的行为主体而言,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也就是说宪法同时指引着国家行为和公民的个人行为。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国策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而且还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规定即为国家和公民提供了行动指南。

然后,就指引的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宪法规定的内容并不只是国家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旦然在规定的详略或者抽象程度上会存在差异,但无不可以在宪法中找到原则、精神。因此.宪法指引的领域非常广泛。

最后,就指引的效力来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如前所述,宪法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宪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不仅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而且也使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

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怎样,总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判断其行为的价值和效果。法律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自然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它通过判断机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是否有效或合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尽管所有社会规范,诸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和社会团体的规章等都具有评价作用,但法的评价与其他社会评价不同,它具有客观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的特点。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其评价作用还具有鲜明的特色: 具有广泛性。集中性。最高性。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它为依据,一切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性。

同时,宪法不仅是评价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准,而且它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我国现行宪法的序言,通过总结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所发生的四件大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宪法正文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也将有力地促进人们公民意识的增强。

宪法乃一国之本,是国家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如果宪法不能在国家生活中发挥至高无上的根本法作用,那么整个国家的根基就不稳固,国家的大厦也会岌岌可危。如果宪法不能在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中发挥统率全局的最高法作用,那么国家的法律体系就会丧失合法性来源,法律体系的良善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请你记住,无论你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啊个角落,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时都是你坚强的后盾,请你记住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播下一粒法治的种子,升腾一个民族的希望。播下一种法治思想,收获一份家国的安康。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普天下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法治的阳光下,天天快乐幸福,年年健康吉祥。

推荐第10篇:宪法日学习心得

宪法日学习心得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今天,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修订,自2001年起,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而且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的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利属于人民,权利服从宪法。公职人员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是知法。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作为祖国壮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法法制思维,才能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一清二楚。

第二是守法。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法律,我们就应该明白制定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我们的权利,而不是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成为我的笑料,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她。其实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违法,要么守法。违法就意味着你愚昧无知,你没有社会责任感,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给你的家庭,给整个社会甚至给全国全球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你为了一己私利,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如果没有宪法来规范,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社会,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吗。当然你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反省自己,其实在你守法的过程中慢慢就养成了法制思维,你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亲朋好友,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社会自由了、平等了、公正了、法制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会远吗?

第三是用法。当你的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要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马晴

2014年12月18日

第11篇:第一个宪法日

设立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

从1986年至2000年,全国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六五”普法在全国普遍展开。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志寓意

该作品底色为红色,由“法”字演绎而来。“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条弧形光带,穿越整个圆形,具有动感、传播、放射、扩大之效应,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像光芒一样在全社会传播,同时又如一只用于宣讲法律知识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钥匙,插在三条光带中,象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开启法律知识之门,启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 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2001年以来,我国各地、各部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通过举办座谈会、书画展、网上论坛,印发宣传资料,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播出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传播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正逐步成为我国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权益的有效载体,成为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树立我国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窗口。

2014年部署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2014年11月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对活动作出部署。活动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通知》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通知》明确,今年活动的宣传重点是:要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决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央有关部门将举行关于宪法宣传教育的座谈会。《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行业要根据实际,组织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报告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宪法。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与中央电视台举办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教育部组织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开设宪法专题学习宣传专版、专栏,制作专题节目,播放宪法宣传主题公益广告。司法部、国信办、全国普法办组织开展“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行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宣传解读四中全会精神,准确宣传解读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宣传活动要庄重大气,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务求实效。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吸引公众参与互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1] 历年主题 2001年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

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9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12年

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13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第12篇:宪法日讲话

国旗下讲话:遵纪守法,做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同学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就要学法、懂法、守法,只有遵纪守法了,才能保护好自己。

这里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事例,题目是走路也要有“规矩”。听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可笑,“别逗了,走路谁不会呀!”这里讲的“走路”是讲过交通路口时应该何时走,如何走。有的同学在马路上玩耍、游戏,甚至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这正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性。南京某小学二年级学生王诚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意识,失去了一条腿,留下惨痛的教训。一天傍晚,王诚瞒着爸爸妈妈溜出家门找同学一起玩捉迷藏。一个同学在前逃,王诚在后追,不知不觉中跑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被追的小朋友怕被捉住当“俘虏“,就飞快奔到了马路对面。王诚一心想追上他,也急急地冲过马路。就在这时,一辆货车驶来,司机发现了他们,虽然马上猛踩刹车,但由于距离太近,货车右后轮仍然碰到了王诚的双腿,他倒下了,鲜血流了一地。后来王诚虽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当天夜里,医生们作出了截除他右腿的决定,如不这样做,一旦伤口恶化,性命也难保。王诚虽然活了下来,但右腿却失去了,从此,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块蹦蹦跳跳地玩啦!可见,遵守交通法规是多么重要啊!

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网吧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同学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吧!

第13篇:宪法日工作总结

谕兴中学“12.4宪法日”宣传活动总结

2014年12月4日是第一个全国宪法日,为使“12.4宪法日”活动取得实效,我校高度重视活动开展情况,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圆满完成了活动方案中的各项计划,取得一定的宣传效果。现将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12.4宪法日”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

校领导高度重视“12.4宪法日”宣传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制定了《谕兴中学“12.4宪法日”工作计划》,对“12.4”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部署,全体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安排,精心组织,通过宣传在学校中努力形成科学执教、民主执教、依法治教治校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师生掌握基本法律,提高法律素质,营造一个学法律、懂法律、用法律的良好局面。

二、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一)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拉开了整个普法活动的序幕,开展国旗下讲话——“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

(二)班主任利用班队组织开展法律的宣传活动。各班均出版了一期普法宣传的黑板报,然后政教处组织评比。整个学校洋溢着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使全校师生达成一致的共识:法制宣传工作是一件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是衡量和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对《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校营造法制教育的强大氛围。

(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法制观连,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常识,我校举办了法制安全等知识教育校会。这对学生知法守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使学校法制教育逐步走向深入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做到教材、课时、人员三落实。为确保法制宣传教育顺利进行,积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把普法宣传搞活搞实,使广大师生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学法、懂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水平。

第14篇:岚皋县教体局安全工作汇报(5.11)

岚皋县教育体育局

2011年春季学校安全工作汇报

市联合检查组

根据市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大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抓学校安全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岚皋县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辖17个乡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2所,其中初高中11所,小学38所,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22341人,教职工1515人。我县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有力保障了岚皋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县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全县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班子成员为片区组长,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稳定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同时,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完善预案。根据《安康市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我县制定了包括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考试泄密事件等在内的《岚皋县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各校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集会及 - 1 -

大型活动、社会实践、校门出入管理、宿舍管理、消防管理、疾病控制、饮食卫生、食堂管理、交通及水电使用、安全检查、危房报告、危险化学品管理、信息报送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相关安全预案,开展了防火、防汛、防震等突发事件的演练。

三是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随查随纠、及时整改、确保实效”的原则,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县局与各学校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校又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县局根据市局《关于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们下发了各类安全工作文件,对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校按要求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

(二)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严格按照中省市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把校园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全力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落实“三防”措施。县政府就落实“三防”措施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安排资金统一配置了橡胶棒、强光手电、防割手套、伸缩警棍、钢叉、催泪瓦斯等防暴设备器械;采取学校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安装了校园监控设备;落实了“一校一警”的工作要求和门禁制度,全县 62所学校共有专职门卫62人,保安18人,成立护校队(巡逻队)62个。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一方面,根据《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舍安全质量专项大检查

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宿舍、实验室、微机室、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安全通道是否畅通,食品的采购、管理、加工是否卫生安全,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药品及体育器材的管理是否规范合理,室内、室外电线是否老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随查随纠、及时整改、确保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整改活动,确保校园安全。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不稳定份子进行深入排查;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扎实开展信访源头治理工作,纠正社会反响强烈的不良现象,化解矛盾纠纷,杜绝非法上访,维护校园稳定。

三是重视宣传教育。校园安全宣传深入各个学校,深入到家长和学生,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坚持做到警钟长鸣。各中小学坚持把稳定安全的宣传做到进计划、进课表、进课堂,做到了人人讲、天天讲、处处讲;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利用大型活动或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宣讲校园安全稳定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自救知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校园安全宣传周,并已形成常规。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板报、画栏、文化墙等校园宣传阵地按照一年四季的时空季节变化,及时安排安全宣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如冬季的防火,夏季的防汛)。同时,结合规范蛋奶工程管理,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开展了季节性、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安全常规常抓不懈。

一是开学以来对学校安全稳定进行了3次集中检查和1次暗访。各校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认真落实稳定安全月报制度,实实在

在做到“随查随纠、及时整改、确保实效”。

二是实行安全工作台帐制度。建立了安全教育、门禁查询、值班值周、食品流程、安全自查等安全台账和值周值日制度,避免意外伤害成为责任事故,因安全问题引发稳定问题。

三是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安全常抓不懈。开展了消防安全设施大检查,各校重点部位和活动场所按规定配置了灭火器,设置了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设立、更新和完善了学校出口的交通警示牌、减速带、行人横道线等标识。根据中省市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安康市2011年校园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迅速出台了《岚皋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和《2011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并对各校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专项检查,落实了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发放等环节的工作责任,坚持正常使用县上统一配置的保鲜、消毒、留样设备,基本做到了标准到位,质量到位,操作规范,保证了“蛋奶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校安全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全县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全县学校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疾病防控、安全防范等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二是安全设施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危房校舍改造资金缺口很大,电子监控系统投资也明显不足。三是随着通村水泥路里程不断延伸,学生

在通村水泥路上搭乘农用车、摩托车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监管困难。四是影响校园稳定安全的不确定社会因素比较复杂,稳定安全事故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安全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思想,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考核,强化舆论宣传。始终把维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通知精神,按照市检查组各位领导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完善机制,认认真真把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第15篇:县教体局“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汇报

唐河县教体局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

工 作 汇 报

按照《唐河县县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09】 号)和全县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精神,唐河县教体局认真开展了教育系统清理“小金库”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 任副组长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财务处和总务处具体负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

二、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全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后,我局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唐河县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以及有关会议精神, ----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要认真对待专项治理工作,明确清理检查“小金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和保护干部的需要。要求大家,对照“七种”表现形式认真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落实举报制度,加强工作监督。

我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制作了举报信箱,注意发挥网络举报作用。建立了举报登记、查处督办制度和工作保密制度,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既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又保证了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认真开展自查,实施长效监督

按照《唐河县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我局重点围绕“清理内容”中的各项指标开展清查活动,对各类帐户、帐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查。

1、我局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执行,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2、我局财务部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各类票据均管理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备查薄。

4、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5、清查结果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了通报,并在全局公开栏予以公示。在认真清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认真填报相关表格。我们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高财务透明度,严防“小金库”的出现。

虽然我局目前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现象,但通过清理检查“小金库”,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力争做到清理工作不留死角,反腐败工作能有更大提高。

第16篇:区教体局四德工程工作汇报

区教体局四德工程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区教体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以加强师德、学生品德为重点,以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为切入点,以激发内部活力、提升工作执行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区教体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工作中,区教体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紧紧围绕育人先育德、成材先成人的德育工作基本思路,明确德育工作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全区德育工作的开展。

按照目标具体化、内容系统化、方法科学化、途径协调化、评价多元化、管理全员化的基本思路,区教体局将全区各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归纳、提炼,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组织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且有一定经验的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德育品牌予以认定。目前,我区已有市级德育品牌10个。德育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带动了本校特色工作的开展,也为全区德育体系建设、特色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

突出重点,营造“四德”建设良好氛围

深入挖掘孝文化内涵,在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炼具有个性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立足“孝文化”特色,发挥学校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职能,努力提升学校竞争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立以“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特色管理目标,进一步挖掘“孝文化”内涵,成立“孝文化社团”,组织编撰《颜山孝水》、《孝水流韵》、《孝乡风情录》等乡土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让学生感知孝文化、感悟孝德、实践孝行,培养学生爱家人、爱他人、爱家乡的高尚品德。

**中心学校、中心路小学、艺术学校在教室树起一面面弘扬孝文化的“孝德墙”。内容有**孝妇颜文姜的故事、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伟人孝亲的故事、《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孝敬父母三字经》等,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好教材,带动了全校师生用实际行动弘扬“孝”文化。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国家课程中蕴藏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扩大德育影响。按照德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将“四德”工程内容纳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演讲比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宣传表彰先进,发挥典型模范引领作用。

德育双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准则。不断健全完善师德行风评价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淄博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组织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将履行承诺的效果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依据,置于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弘扬教育正气。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让教师不但要做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也要成为全面育人的内行,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德”工程建设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广大教师走进家庭,深入走访学生,与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以实际行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困难,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师爱温暖。专心致力于“特殊需求儿童评价与教育训练策略”研究与实践的区特教中心学校副校长**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人物。

目前,我区教体系统有1人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6所学校被表彰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9人被表彰为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1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市级十佳班主任。以区实验小学“新家长学堂”为代表的一批德育品牌,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体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第17篇:宪法日活动总结

鸡西小学宪法日活动总结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是宣传学习宪法的好途径。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还要学会自己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学习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宪法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开展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宪法日宣传工作。在接到上级活动通知后,我校第一时间转发了《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的通知》,同时要求全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开展活动。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确保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落实对师生法制精神的培养,在宪法宣传日的活动中,全校有重点地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有:

1.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法规,记录在政治笔记中。

2.切实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计划的实施,请广大教职员工以积极的工作热情订阅关注“黑龙江普法”和“鸡西普法”微信公众号,鸡西小学共关注人数:62人,有统计表,学校微信群中有截图。

3.进行一次宪法学习活动。学校的校长主持并带领教职工进行宪法知识的学习,让教职员工从根本了解宪法的意义,宪法的修改方式,宪法的地位和宪法的内涵等内容。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选取宪法章节中与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内容进行发言,是全体师生对宪法有关知识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

4.举行特别升旗仪式。各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宪法的相关知识宣讲,使学生了解了宪法中关于国旗、国歌、国徽以及首都的规定;宪法的历史意义,宪法的修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等。围绕“宪法日”对全校师生进行宪法的相关知识宣讲。

5.开展一次宪法知识学习活动。学校的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课,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有的班级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演绎成小品进行表演;有的班级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宣讲。各中队组织一次主题十分钟队会活动,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

6.组织开展宪法知识晨读、主题讲座。全区各校积极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学生做一次法制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教师们上了一堂《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的宪法知识讲座。

7.利用校园广播站等营造氛围。我校积极利用召开“12.4”主题班会;出专题板报、板刊和开展法制讲座等开展宪法学习活动。开展了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知识宣传、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宣传橱窗展示各班级准备的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手抄报、宣传画等作品。还为学生播放了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还组织各班学生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科结合,整体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把法制精神教育融入学科教育,融入日常管理,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法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活动的开展,把宪法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和依法治校与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推进宪法教育课程化、常态化,构建宪法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将宪法知识融入到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之中,将宪法知识作为必考内容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总之,我校对\"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始终能够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使宪法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为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最大地努力,进一步推进\"创建文明校园\"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鸡西小学宪法日活动总结

鸡西小学 2016年12月

第18篇:宪法日活动总结

西回辕学校国家宪法日活动总结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根据教育局的有关通知精神,本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军

成 员:李晋英、朱俊霞

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我校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宪法、守宪法、护宪法,依宪法办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围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举行了以下活动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师生激昂的发言,使学生了解了宪法中关于国旗的规定,进一步加深了对国旗的认识。

2、各班利用每周二下午的少先队活动课开展一次关于宪法知识的学习主题班会活动。在黑板上写明本次活动的主题思想,并针对本班的实际,开展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拓宽教育渠道,借助多方力量

宪法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我校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纪的教育,并通过定期开家长会、发校迅通、打电话加强与家长沟通,防患于未然,把学生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五、活动成效显著

总之,我校一向把法制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我校平安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没有发生师生违法犯罪案件。

西回辕学校 2017年12月7日

第19篇:宪法日校长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宪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以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阐述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并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更加突出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法律,顾名思义,是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衡量是非曲直的准绳,是我们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还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我们首先应当想到法律,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法律正在日益完善,并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基本上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生活中,法律已经能够给我们以充分、公正的保护。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我认为,除了社会风气和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之外,青少年对法制观念淡薄和忽视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的口号中明确要求同学们应主动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抵制不良诱惑和影响。当然,现在对同学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遵守校纪校规。我们要能做到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天天坚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就能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要遵纪守法,就应该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的纪律开始。要能够做到严格自律,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古人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更要力促自己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以法治为保证。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人人做一只知法、懂法、守法的蜡烛,去照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与法同行,立志成才,走出我们无悔的岁月!亮出我们人生的精彩。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2014.12.04

第20篇:宪法日活动方案

“宪法日”活动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学习宣传宪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作为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的重要节点。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法制建设,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我校“宪法日”宣传工作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二、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

三、活动内容

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的主题,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发挥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学校广播站的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具体从下几个方面开展:

1.组织活动启动仪式。利用周一(12月4日)升旗仪式,邀请我校吴绍春校长为全校师生作动员讲话。

2.组织七年级开展宪法日主题班会 (七年级各班班主任)

3.组织八年级开展班级板报宣传活动(八年级各班班主任)

4.安排布置校园广播站广播稿.(校团委) 5.安排布置学校电子屏进行”宪法日”宣传. 6.组织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活动. 7.组织各班每天进行宪法晨读.

四、有关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把做好今年“12·4”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作为当前普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方案,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3.及时总结,收集、整理、总结好我校此次开展“12·4”法制宣传活动的情况,及时归档阶段性工作信息。

“宪法日”活动方案

老大杖子初级中学

2017年.12月

宪法日教体局工作汇报
《宪法日教体局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