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15:0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

朝阳县东大道乡奈林皋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全村情况

奈林皋村坐落于东大道乡南部,大凌河流域,有人口1602口,土地4672亩,有平整及水浇地3100亩。邻村有东大道乡车杖子村,大约水浇地1200亩左右,东临龙城区大平房镇八棱观村,平地有1700亩,南与木头子镇隔河相望,有平整地800亩,这些土地都适合机械作业。由于附近村镇也是条件有限,没有大型农机服务部,严重制约本地经济发展。辽西古塔矗立在该村的东南部傲视着古老的大凌河,也见证古老的奈林皋村,另有一处红山文化遗址也可见证该村的古老;东木线与下水线在该村交汇,交通较为优越,新建的奈林皋高铁站已经投入使用这些都凸显出该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该村拟购买播种机两台、深松机两台、收割机一台,通过村集体购买农机形成村集体资产,再以村集体资产入股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此项目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所有收入用于带动贫困户脱贫,为各组修路打井等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一、此项目村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杨现坤负责。

二、此项目场地设于村部,建设彩钢库房。

三、此项目目标:争取为全村及邻近乡镇的行政村服务,争取整合本村农用机械打造大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该村集体收入的5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剩余50%村党支部用于覆盖全村贫困户进行利益分配,实现对全村贫困户形成一种长效脱贫机制,其中村集体收入5万,贫困户收入5万。

二、投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班子能力过硬、群众意愿强烈

东大道乡奈林皋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政治素质过硬,能够团结共事、为民办事,群众公信力高、村集体成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强烈意愿。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的、有偿原则,鼓励村“两委”干部带动村组农户,成立合作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合作经营,实现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

合作社本着自我服务、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原则,并通过统一代购生产资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培训、统一代销产品、打造精品农机服务的品牌。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的技术、资金、销售、知识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不断强化服务功能、规范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精准扶贫、农民增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村实行村+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这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资金扶持才能实现。

(二)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特点适合

试点村所属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本地区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委寒冷降雪稀。平均日照时数为2607.8小时,平均无霜期144天。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工业企业污染,大块平整土地较多具备大力发展机械种植绿色农业的条件。当地出产的小米、杂粮等口感醇香、绿色有机、畅销全省内外。该项目的实施便于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当地气候优势。

(三)产业初具规模、急需加大投入

东大道乡奈林皋村为了发展一村一品,引导村民发家致富,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奈林皋村已经与几位机械大户交流合作达成协议为全村土地进行农机服务,但是要想形成规模效应,还需要上级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帮助村里购买播种机两台、深松机两台、收割机一台以便于达到现代科技与管理模式的品牌建设要求。

(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理念先进

项目村仅合作社内部就有10人为技术骨干成员,及时有效的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努力实现高标准建设、展示精品、品牌创建等现代科技与管理模式。同时试点项目村拟投资项目切实可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三、项目建设方案

计划2019年购置播种机两台、深松机两台、收割机一台,预计投资80万元。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为一个月,从2019年3月开始,至2019年四月末结束。

(一)修库房:计划建设库房长20米,宽10米,高5米,共投资10万元;

(二)附属设施:办电、地面、办公用房等建设,共投资10万元。

四、项目效益分析

(一)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的实施将壮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联合,同时带动当地贫困户全面脱贫。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其中5万元主要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5万元,用于全村贫困户利益分配,每户每年可增收1000元。

(二)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良性、高效循环,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社会效益

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专业合作社进入现有产业链中,充分发挥股份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辐射周边农户总数1000户以上,并带动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等机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

五、项目结论

本项目通过村集体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形成村集体资产,通过运用村集体资产经营的方式为全村及周边的乡镇村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这将大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村民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增加村民收入,也可以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拓展农业新功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村现状,我们认为省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资金投资入股奈林皋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完全具有投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推荐第2篇: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保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越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不良债权过大,债务逐年增加,集体资产已尽枯竭,资源匮乏,造血功能不足,严重束缚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村级组织在新形式下为群众谋取利益的作用,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政治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一、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我市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有16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农户13.8万户,农业人口54.7万人,农村劳动力25.2万个,耕地面积530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 万亩。全市村级债务大于债权,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无效债权。全市现有村级债权26,972.9万元,村均149.8万元。其中:农户欠款18,790万元,有效债权10,830万元;单位欠款4,937万元,有效债权1,970万元;外部个人欠款1,771万元,有效债权4,937万元;其它欠款1,462万元。全市现有村级债务46942.8万元,村均260.8万元。其中本金31981.4万元,村均177.8万元。按照债务分布可以划分为五类:一是金融贷款10,190万元,本金5961万元;二是抬款13,510万元,本金9016万元;三是农户往来欠款18,900万元,本金15,403万元;四是村屯干部工资1,493万元,利息31万元,五是其它欠款2,850万元。按债务形成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竞赛达标4,975万元,创办企业支出7,267万元,各项补贴6,409万元,代缴垫付税费7,009万元,改善生产条件支出3,705万元,公益事业性支出10,784万元,管理费超支1,544万元,各项摊派1,100万元,各种担保220万元,损失浪费支出440万元。仅2003年以来就新产生债务3287万元,村均18.3万元。截止2003年末,全市资产总额37,607万元,村均209万元,资产大于负债的村87个,资不抵债的村84个,保持平衡的村2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多年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摊派资金,垫付资金,开发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导致大多数村集体不得不采取贷、抬、借等手段,维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体只能债抬高筑的维持生计。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不仅是经济形式、经营方式的调整,更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大调整。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科学文化程度低,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只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村级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各项政策和工作的最终落实者。对于我们这个绝大多数村没有造血功能的现状,无疑在产生利益和成绩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而承担起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据调查,全市在秋整地及发放种植覆膜玉米、烤烟、甜菜、水稻开发等作物补贴上,造成6,409万元的债务;在开展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机械更新、敬老院、警务区、文明村屯整治等达标竞赛活动中,形成债务4,976万元;在创办村级企业、养殖一条街和兴建畜牧小区等基建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技术含量低,运行质量差导致集体经济严重亏损,形成债务7,267万元;在改善生产条件中,形成债务3,705万元;各种大型普查、征兵费、运动会、乡镇食堂摊派等造成债务1,100万元。

三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一些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是集体经济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在费用收缴过程中,由于村级干部不敢于碰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遇到困难不是去解决困难,而是采取其他的手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困难。全市村集体采取借、抬、贷等方式,共为农户垫付农业税、村提留、乡统筹等费用,共计9,695万元,从而使强村变弱村、弱村变穷村,使集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另外,有些村级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时常是把集体利益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筹码,于集体利益不顾,损公肥私、大吃大喝,对集体资产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债台高筑,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集体经济薄弱降低了广大农民对村领导班子的威信,拉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面对入世和改革后的新形势,认真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格外用心,格外用力,格外抓紧,以此来保证基层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高大形象和重要地位。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臵、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五是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有关职能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及时消化、吸收过去取得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改革为契机,以农村社会稳定和村集体经济低风险、高效率运作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的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一是要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培训。重点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全体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二是要加强政策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训。使村干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三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形式,科学管理都是第一位的,管理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上不去,多么优越的体制和经营机制也无济于事,只是空谈。

二是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由于各村地理位臵、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税费改革后,村级功能逐渐转移到了服务上来。要逐步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即可以为农户节省费用,增加收入,也可为客户节省时间,还可增加集体收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路域经济。公路沿线的村屯,可以借助公路的优势,充分利用我市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带,开发兴建专业市场,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提取相应的管理费归集体支配。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依托资源优势,开发集体经济。土地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趋势,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臵,对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做到以地生财,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可以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向三产发展,开发沿街店面来收取租金,由于租金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及闲臵土地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臵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抓住化解债务的有利时机,可以把现有的林木产权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出售,以此来获得集体收入。只要每个村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所在,挖掘资源开发潜力,大胆实践,科学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三是借助外力作用,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持。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后,村级的收费项目逐渐被取消,只有少数的机动地可以获取资金来源,所以依靠自身仅有的土地资源是实现不了经济发展的,要积极探索发展思路,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实施内力与外力相结合的办法,发展集体经济。要依法申请豁免政策。对在村办企业中与金融机构发生的债务,要依照《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破产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向有关机构申请办理豁免,金融机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给予豁免,从而达到减负增收。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对应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所欠债务,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土地、林业等有关国家或省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寻求外力支持。充分调动市直经济实力强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级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市、乡镇党政领导挂包村和挂包村办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开展扶持工作。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发挥本部门专长,抽调懂经营、善管理、作风硬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拓宽视野,挖掘优势,围绕农业抓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例如,可以把招商引资企业直接引到农村生产原料基地,为村集体引入发展项目,实现企业与集体与农户互赢互利。在发展

二、三产业中,农业部门要给予土地承包、租赁、拍卖有关农村政策的指导,狠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财务加强指导;市水利、电业等部门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给予资金或技术倾斜扶持;金融部门加大支农资金投放率,给予条件成熟的村办集体企业资金扶持和利率减免政策。总之,各职能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

四是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要再压缩。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报刊费、电话费、招待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不折不扣的执行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应该合并的村要解决明和暗不和的问题,不然将出现一个村的办公经费两个村分支的现象,严重影响集体资金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机构改革,抓紧支部书记公职化问题。这次改革,乡镇干部到村任实职的仅有*人,人员配臵不尽合理。从思想观念上看,乡镇干部的文化水平、开放程度和创新意识要占优势;从经济利益上看,“公职化”的实施,将节省173个人的工资,相当于5个乡镇的财政收入,所以,支部书记公职化势在必行,有待于加快步伐。合并后要坚决按照规定的职数配备干部,避免人员臃肿,尽量减少管理人员,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议市政府组成税费改革执行情况检查组,进行核实纠正,有利于改革的彻底和集体经济的顺利发展。三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市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仍然存在不公开、假公开和半公开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特别是在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上,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四是资产清查要再继续。坚决清理集体资产,包括资金、厂房、设备、资源等,采取变卖、租赁、抵帐等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对垫付的农业税和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增加集体经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村提留和统筹尾欠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承受能力,制定还款计划,采取说服教育和法律的手段进行资产清收,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

推荐第3篇: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否富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村却因受思想束缚,资源匮乏,不能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造血功能不足,严重阻碍了村级组织在新形势下为群众谋福利的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为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从文化程度高、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开拓进取、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二)提高干部素质,以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训为重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其法制观念。增强其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能力,重点培训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法制、城乡一体化、团队管理等方面知识,提高他们适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挖掘本村优势,增强和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区位、资源等优势,寻找与本地特色相适应的公司形成利益联合体,合理开发。同时,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四)借助政策支持,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如农田水利基建、种养殖业补贴,积极争取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如拓展“五联三创”“千户联建”等,开展扶持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

推荐第4篇: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XX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XX镇位于XX西部,距市府XX100公里,辖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238个村民小组,6029户,24334人。2011年,XX镇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找准思路,典型带动,全面推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杜绝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5万元,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促进了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我镇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大力培养“创业型、专业型、奉献型”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好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夯实村级组织基础。并着力建好三个培训阵地,培育三大能人:一是建好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培育一批科技示范与推广能人;二是建好畜牧养殖培训阵地,培育一批养殖示范能人;三是建好法律培训阵地,培育一批纠纷调解能人。自2011年以来,全镇共召开各种培训会议一百余场次,培训人员1.8万多人次,村两委班子成员参训率达100%。

二、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1

党建是基础,发展是根本。我镇以煤炭、魔芋、萝卜、刺绣、茶叶和林业等资源优势为基础,因村制宜、找准思路、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典型带动,全面推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经营型经济

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部分村委会通过山林土地的承包租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我镇以XXX茶厂为依托,充分抓住XX立体气候明显,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适宜种植茶叶的有利优势,实行政府引导、积极为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争取项目支撑、投入水利工程、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厂房扩建等,由农推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引导4个村委会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茶叶300余亩,产茶10余吨,可实现收入60多万元,仅此一项,4个村可获得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二是建立协会,发展服务型经济

将支部建在协会上,成立了XX产业协会、XX萝卜专业合作社及XX村彝绣协会,形成“农户+协会(合作社)+支部”的服务体系,为会员(社员)提供技术、加工、产销有偿服务,使村集体在有偿服务中实现创收。一是在萝卜、魔芋发展前景较好的XX、XX、XX等村委会分别发展萝卜5000亩 ,种植魔芋4000亩;二是在革命老区XX村委会,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刺绣工艺品多样的基础,发展彝族刺绣。通过

发展会员引导带动其它农户加入协会,促进协会会员户年均增收8000多元,每个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三是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XX、XX、XX、XX、XX等村委会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强化监督管理,向煤炭企业收取适当管理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村委会工作正常运转。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各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XX村委会利用XX河畔地形优势,由多户农户自行投资发展适当规模的养猪项目,仅XX云岭生猪养殖项目,每年可出栏仔猪2400头,出栏生猪200头,年收入30多万元;XXX村发挥山林优势,把发展养殖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建立了XXXX养牛示范村。目前,我镇11个村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了自己的产业支撑点,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三、强化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一是部门联动,搞好服务

为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我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联系领导和联系点干部对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指导工作和提供信息服务;经发办、农推中心、兽医站等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产业发展指导工作;财政所、会计

委托中心负责指导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搞好资金使用的督查。

二是发展组织,建立机制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组建村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发展载体,形成有活力的发展机制。全镇共建立村办企业2个:XX镇XXX茶厂、XX茶厂;专业合作社1个:XX萝卜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2个:XX魔芋产业协会、XX村刺绣协会。

三是筹措资金,确保运行

在各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没有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发动村委会积极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目前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都争取到一定资金,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如:2010-2011年为XXX茶厂争取到水利项目资金10万元,实施饮水工程一件,修建了20立方小水窖5个,保证了充足的水源。

推荐第5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汇报样板

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有关文件精神,燕子墩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燕子墩乡申报的两个试点村两委班子健全,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找准了符合发展实际,创办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

二、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 乡辖区的10个行政村,2个移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健全,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年均收入逐年递增,但燕子墩乡地域面积大,地区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基础总体非常薄弱。2017年燕子墩乡上报的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中简泉村、雁窝池村被选为试点。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项目建设带

- 12作,对于项目编报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积极改正,对已经落地的扶持资金,乡党委、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保障项目能落地,村集体经济能壮大,农民能增收。

推荐第6篇:发展村办企业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村办企业

壮大集体经济

提要:张翟村位于金乡县城西1.5公里,东靠105国道,南临省道东丰线,西倚大沙河,交通位置便利。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居民152户,总人口621人。耕地面积285亩,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名),治安联防队员28人。全村共拥有大型个体、集体、招商引资企业共33家,集体资产总额达2800万元。201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1800元,是全市有名的经济强村,多次被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1994年以前,张翟村和其他周边的村一样,没有集体收入,随着县域建设的不断加快,张翟村土地被征用,获得了大量征地补偿金。当时,大部分村民主张把土地补偿费分配到户,认为“把钱分到手”才稳当。但失地农民今后如何生存发展,是当时村“两委”班子重点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借鉴部分先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也符合当时张翟村发展现状。面对村民的思想矛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入群众摆问题,讲道理,谈发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村支

部书记张兆军的带领下,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开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步。

二、规划布局,多措并举,谋划村集体经济新途径 明确发展方向后,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张翟村制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三项举措:一是结合全县建设规划和布局,在有发展潜力的地段留下部分土地,作为失地村民的生活用地,为今后发展储备;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兴建商业铺面、宾馆酒店、商业城等第三产业载体,通过向村民租赁等形式,收取一定的资金。同时通过银行借贷、村民入股等形式,建起了一座2千吨恒温库,每年为集体收入增加100余万元。三是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实行村集体资金阳光运作。通过这些措施,张翟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不断提高。

三、加强组织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重要保障。村班子在紧紧抓住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手的同时,着力抓组织建设,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思想,带动全村干部思想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搞好民主管理,坚持“四议两公开”,完善财务制度,村规民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给村民一个“明白”的村务、财务。

目前,村内铺设硬化街道6条,小胡同20余条,修建下水管道2000余米,安装路灯30余盏,修建了健身广场,绿化了主要大街,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张翟村积极开展村民喜爱的娱乐活动,组建舞蹈队、秧歌队,带动村民参与,改善了村

民精神风貌,增进了村民间的交流与互动。

推荐第7篇:壮大集体经济富民调研报告

前不久,笔者慕名到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村进行了调查:一个460多户、1600多人的村子,到年底可以拿出10多万元给老百姓发6种奖金。这个村子的群众享受到哪些改革开放的成果,资金又从哪里来?

走进村委会,值班干部说村党支部书记张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现场。我们随即来到张家坪,施工班子正干得热火朝天。张久武告诉我们,硬化这条3.5公里的通组公路,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话匣子一打开,张久武自豪地指着水、电、路,给我们介绍起这几年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2004年投入15万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两个自然村的电网,老百姓用电从每度一块二迅速下降到5角钱;投入50万元修通5条共计12公里的村级公路,实现了90%以上的农户户户通公路;2007年开始投入70万元硬化9.3公里村级公路;投入20多万元架设5000多米管道,解决了120多户、4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入20多万元安装有线电视,让村民看到了和县城居民一样多频道的节目。

听到我们谈论村子的变化,村民孙鼎先热情地邀我们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随之溢于言表:“我家3个老人,没有合村前不属 于昭 君村,合村后每人每年领到了300元的养老金。”他边说边找出了村委会下发的《昭君村20xx年管理办法》:“四无两不欠,五做到六补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孙鼎先介绍说:“‘四无两不欠五做到’是对我们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补助’。”

哪“六补助”呢?仔细一看,具体内容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养老金300元;60岁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费300元;收看有线电视和利用天线锅收看电视的农户补助50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每人补助10元;喂养能繁母猪3头以上和当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补助300至1000元。当年考核,然后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发放。看似是“补助”,其实是奖金,以奖代补,既强化了村级管理,又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修路、改电、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来这么多钱?仅群众福利一项每年就要10多万元。张久武介绍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原来,昭君村辖区内有国有企业兴发集团的两个分厂。该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2003年开始组建了集体企业——兴山县高 阳镇昭 君劳务队,主营装卸和搬运,既解决了3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又为集体创收20多万元。还办起了100亩的柑橘场和50亩的茶场,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每年可为集体创收3万元。粗略计算,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5万元左右,加上化工厂的征地补偿费,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160多万元。

据了解,张久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5年。在谈到工作体会时,他说:“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来自于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事要钱,光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不行的,还得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从昭 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来看,对接企业,在劳务服务上做文章,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装卸和搬运等业务大多靠临时工完成,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劳务队,组织化服务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双赢。延伸开去,劳务队不仅仅可以对接企业,还可以对接项目。因为任何一个农业、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都需要“小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有市场。作为村级组织,要看到这一潜在的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正规军”,“集体”抢占市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推荐第8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检自查报告

X乡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开展农村党

员创业致富工程情况自检自查的

报告

一年来我乡镇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帮助贫困党员和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我乡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快了,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将一年的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各村党总支以“五个好”为目标,建设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党总支。“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总支书记,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党委政府一方面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干部到经济发展好的县乡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找准本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在县委

党校培训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消除了干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使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坚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思路,共谋发展。

各村在发展当地的集体经济时,因地制宜,培育稳定的村级

集体经济增长点,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好木材、泡核桃等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核桃管理协会和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生猪、黑山羊、肉牛养殖大户,发挥大户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

是部分村“两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二是由于各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三是部分村没有固定集体资产,没有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四是部分村虽有山地农田和其他一些资源,但无开拓门路。

中共Xx委员会

2010年11月5日

推荐第9篇:打好“服务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打好“服务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XX县XX街道办事处XX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纪实

XX村位于XX县XX街道办事处西南部,离县城2公里,属于典型城郊村,自然资源匮乏,无荒山荒坡、闲置土地等自然资源。今年以来,按照省、州、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关工作要求,XX村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通过管理层跑项目、骨干拉业务、员工干工作的思路,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的重要抓手抓好抓实,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村制宜,创新发展模式。以村级集体名义成立XX劳务服务有限公司,采取“一岗双责”管理方式。以“村委会+公司+群众”的模式开展运营,本村集体控股,主要开展家政服务、道路运输、土木建筑、水电维修、劳动力服务等业务;以人力资源外包(HRO)、员工福利服务、专业招聘服务(RPO)、劳动关系服务为公司主打产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多方面系统性的渠道资源,为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单位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派用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增加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共有员工400余人,运输车辆20台,项目经理4人。 强化培训,增强自身本领。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县就业局、县职校、业务公司等多家部门为该公司在职员工开展培训50余期,涵盖职业技能、服务态度、劳动关系管理、员工福利、法律咨询等业务内容,通过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让员工找准自身优势、拥有一技之长,形成一支本领过硬、技能水平高、服务态度好、法律意识强、团队协作能力优的劳务服务队伍,科学合理的解决了“旺季无人、淡季人闲”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干事创业的热情。

科学管理,初显经济实效。通过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保险、缴纳养老金等方式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让员工安心、公司放心,并科学合理地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优势安排工作岗位,使员工专心干事。目前已派遣劳务20多次,创收5万余元,2015年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以上。

XX村因村制宜,通过科学管理、全方位培训等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走出了一条适合于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

推荐第10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检自查报告

X乡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工程情况自检自查的

报 告

一年来我乡镇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帮助贫困党员和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我乡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快了,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将一年的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各村党总支以“五个好”为目标,建设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党总支。“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总支书记,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党委政府一方面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干部到经济发展好的县乡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找准本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在县委

党校培训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消除了干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使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坚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思路,共谋发展。

各村在发展当地的集体经济时,因地制宜,培育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好木材、泡核桃等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核桃管理协会和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生猪、黑山羊、肉牛养殖大户,发挥大户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村“两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二是由于各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三是部分村没有固定集体资产,没有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四是部分村虽有山地农田和其他一些资源,但无开拓门路。

中共Xx委员会 2010年11月5日

第11篇: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壮大集体经济

——新城街道办事处东付村

【村情概要】

东付村地处城区,全村794户,3245人,耕地面积230余亩。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村“两委”6人,交叉任职4人。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8亿元,经营性收入5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7元。2011年,东付村在市委和新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百强先进典范村、全省治保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先进妇代会、泰安市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明星村、泰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肥城市桃乡先锋,连年荣获经济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

近年来,东付村始终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利用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引导产业聚集,使园区成为他们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平台。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了“抢抓机遇,大搞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强村富民”的路子。在具体措施上,通过筑巢引凤,采取建立园区建设厂房对外租赁的办法,让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具体做法:

一、打造第一园区,捞取招商引资“第一桶金”1

2002年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建起了他们第一个占地300亩的工业项目区。建起厂房2万多平方米,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引进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正是有了招商引资的资本,2004年春节期间听说泰安众成科技饲料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投资建新厂,正月初九他们就去了泰安,与公司葛总谈他们的优势和合作前景,最终他同意来东付村投资。但必须在3个月内建起24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6000多平方米的车间,他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工程,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履行承诺,村“两委”干部轮流顿靠在工地上,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保证了工程如期完成交付使用,客商非常满意。通过近几年,对众成科技饲料项目的二期,三期配臵扩能,该项目每年为他们增加集体收入120多万元。

二、借势而进,积极兴办第二园区

2005年,村投资5000万元建立第二项目区,建成一栋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2栋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泰立摩擦材料”、“三晶板业项目”等外来项目4个,引进资金2个多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为赢得客商信赖,他们坚持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客商的事就是他们的事,主动提供方便,帮助解决困难。村“两委”在坚决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对外来

客商在用水、用电、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享受与本村村民同样的待遇。在项目引进办理相关手续时,村“两委”都给与大力协助和支持,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氛围,促使项目早日落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第三园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培植财源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他们是全处,乃至是全市第一个在村外征地建项目区的村,积极与开发区西付村磋商协调征用他们村土地60余亩,建设了总占地120亩的第三园区,拓展了东付村的发展空间。为了园区的发展充填,2006年2月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外出多方联系,宣传东付村,取得了招商引资的主动,通过他们的诚邀,与潍坊的“山东天普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引进协议。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主车间原料库2160平方米,成品库1260平方米,立筒仓两座各1500吨,建设800kv变压室、锅炉房、办公楼、宿舍、餐厅、维修间等辅助设施。为争取项目的早日投产,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抓工期,保质量、促进度。年底,整个工程建设已竣工,机械设备安装完毕,2007年元月份正式投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浓缩配合饲料18万吨,予混料3万吨,年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有力的带动了东付村运输业的发展,同时每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60多万元。同时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引进有带动力、高回报、有特色、无污染的,总投资1.5亿元的渤海新能源太阳能项目。2011年,还本着“以诚招商、以情招商”的理念,引进了投资6000万元的富丽信杰轻质建材项目;投资1.2亿元的泰安和顺钢制品有限公司项目和投资6000万元的宝润窗业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60万元。

四、大力发展第四园区,精心打造桃都农贸城

2011年,借助蔬菜批发市场即将搬迁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积极运作,在尚庄村征地157余亩建设他们的第四园区——桃都农贸城。今年建设一期工程:1.8万㎡两栋营业楼、2.5万㎡的商铺和2万㎡的交易大棚,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600万元。

同时,他们还依城兴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地处城区优势,坚持把发展

二、三产业作为突出棱角来抓。始终本着“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大抓招商引资,为东付村培植财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的沿街商住楼,为200多户从事

二、三产服务业客户提供了经营场所;还有300多人依托蔬菜批发市场、家具大世界就业致富。全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年年有增长”良好发展格局。

【实例点评】

通过东付村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看到:该村地

理位臵优越,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一把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明晰、准确,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方法得当,通过建立四个园区,为今后发展留足了空间,积蓄了强大后劲,造福子孙后代。

第12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中共杨家厂镇委员会杨家厂镇人民政府

2009年,我镇共有1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其中过10万元的村3个。近年来,我们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的要求,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领导包挂、部门帮扶、典型带动、目标管理等多种措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强化管理。我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高度统一思想,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认真把握发展的航标,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财经、组织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日常工作。二是我们根据实情,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调查摸底,摸清了全镇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下发了《杨家厂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集体经济管理进行认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责任到人。三是把债务化解、经济发展、财务管理

等内容纳入支部书记年度工作目标承诺书,并按分值结账,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发展集体经济有积累的村,按照本年度发展资金的10%奖励全体村干部,激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必要性,解决好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而无钱办事的问题。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我们根据各村实际,认真总结出“资源开发、兴企强村、大户带动”三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实体带动、全民参与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年收入过1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并辐射带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以沿江、沅兴村为代表的林业发展模式。他们利用闲置的荒滩、沟路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利用循环间伐模式,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10多万元。二是以新江、青吉村为代表的企业发展模式。他们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坚持走兴企强村、滚动发展的路子,每年都筹集一定资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村集体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每年村集体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三是以五洲、仁和村为代表的种养发展模式。他们利用农户娴熟的种养技术,大力发展猪沼气、鱼鸭混养和瓜果菜模式,带动全镇种养业大发展,其中生猪养殖50头以上的大户165户,家禽养殖1000只以上的大户46户,蔬菜和西瓜的种植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户平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农户和集体

达到了双赢。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双建双带和民企联村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大。

三、健全组织,落实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着眼于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近几年,我们通过强化管理、健全组织,共转化后进村4个,调整村干部达20多名,其中支部书记7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严格实行四抓五制:四抓,即突出抓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行“双代管”,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聘请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为监督员,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突出抓后进村整顿提高,对后进村采取领导联包、部门帮扶、集体解难、先进帮带等形式加大对后进村整顿和转化力度,解决致富无人、发展无路的问题,确保全镇工作能上下一盘棋。突出抓村干部思想观念更新,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组织村干部到仙洪、单县、金乡等地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村干部视野。沿江村支部书记危昌旭通过到外地学习后,结合本村实际,鼓励农户在特色蔬菜、绿色村庄上做文章,效果明显。突出抓干部人才素质培训,组织先进村支部书记经常在全镇支部书记会上作经验交流,切实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目前,我镇已有3名村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脱产班学习,14名村干部到公安职教中心进行0

8、09级非脱产班学习。五制,即工作目标承

诺制,每年初各村党支部书记都要面向村民公开承诺全年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统一做永久性公示牌在村部集中公示,起到了迫使一把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量化考评制,每年底镇委根据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目标承诺组织专班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群众评议制,每半年由镇委组织村议事会和群众代表、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评议。政务、财务公开制,每年的农村政策、惠农补贴、财务收支等都要制成专栏公示,特别是财务收支情况每季度一公开,并且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咨询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一把手必须有问必答。绩效挂钩制,我们把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与工作量化考评的得分紧紧结合起来,依据工作绩效发放干部工资。

近年来,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既为农民办了好事、实事,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兄弟乡镇相比,深感压力巨大,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定信念,再加措施,再鼓干劲,为进一步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第13篇:上半年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上半年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的,采用规范村级干部职数和清理集体机动地等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实现消灭“空壳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镇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状大我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现将我镇××年上半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了村级干部职数:

近年来,镇党委对各村(场)“两委”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切实找准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所在,原创:www.daodoc.com有针对性地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全镇个行政村的干部职数进行了规范设置(大村—人,小村—人),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通过下派、交流、挂职、培训等各种措施,将名有经验的年轻机关干部下派到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还挑选了名优秀村干部交流到其它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先后选拔了名村级后备干部成为支部成员。同时,经过严格考察,着重从本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村级民兵治保调解组织中选拔了有经验的名党员,担任主抓村(场)稳定工作的治保主任。镇党委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思路,对每个后进村又安排了一名镇领导进行工作指导,及时为下村挂职干部扫清工作障碍,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教、选、用并举的方针,培育出一支复合型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以“理财”为切入点,以“生财”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加强经济田的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去年以来,对全镇个村(场)的机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土地承包合同份,经过丈量,查出多余耕地亩,全部收归集体所有,从而使村集体净增资产万元,目前万元村有个,万元村有个,万元的村有个,万元以上的村有个;二是进一步强化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对全镇村(场)的财务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了村(场)零招待,目前各村(场)财务清算已完毕,帐目全部移交给镇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一是从选贤任能上下功夫,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问题,调整了个村共名村级干部,罢免了名素质差、水平低的村干部;原创:www.daodoc.com重点培养选拔了名“双强”村支书。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加强经济田的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进一步强化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对全镇村(场)的财务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了村(场)零招待,目前各村(场)财务清算已完毕,帐目全部移交给镇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三、机动地规范化管理情况

在沙雅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传达有关文件的会议,对如何进行机动地规范化管理进行了部署。镇领导、国家干部、各站(所)负责人、村(场)书记大队长、村会计共人参加了会议,并成立了托依堡镇机动地规范化领导小组,由各片区领导担任组长,并从各站(所)抽调干部配合工作,设立办公室,随时接受上级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检查。

所做的工作如下:我镇现已签定规范的机动地合同本,丈量机动地面积亩,年总承包费元,自拟的有亩,年总承包费元,清查出亩多余的机动地。年总承包费元。

托依堡镇共由机动地亩,其中:耕地亩,林地亩,果园亩,荒地亩,草原亩。

以上是我镇××年上半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所做的工作,今后,我镇将在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使我镇经济超常规发展。

镇人民政府

××年月日

第14篇:培植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石桥头)

培植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宜城市孔湾镇石桥头村

孔湾镇石桥头村位于孔湾镇西部,东与杜岗村交界,南与钟岗村交界,西与太山庙村交界,北与龚河村交界,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有234户,总人口948人,党员26人,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第2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928亩。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57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0000元。全村主要产业为蔬菜。

多年以来,石桥头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多年来“两委” 班子致力于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苦于没有门路。针对本村耕地面积较少的实际,石桥头村制定了“党建兴村,农业稳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的发展思路,出台了石桥头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两委”依托宜城市宏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万景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孔湾之契机,成立了石桥头村蔬菜产业合作社分社,村书记望汝国担任分社社长,分社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农民种植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围绕这一思路,该村确立了蔬菜产业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创建了1000亩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蔬菜复种面积达近4000亩,由于村蔬菜产业合作社分社仅此一项,亩平近2000元,村集体经济也因为参与蔬菜产业的各项服务收取费用得于增收。

石桥头村依托本地产业资源做足了文章,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过去破旧不堪的村办公室因集体经济的增收焕然一新,全村呈现一派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第15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镇党政办公室

贾晓光

随着中央对农村关注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也迎来了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春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教育、农村及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等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基层政权起到了组织、领导和坚强的保障作用,切实推动着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造成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不足,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基层政权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约了农牧民增收步伐。此外,由于集体资产而引发的农村矛盾纠纷,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影响到上级党政机关的正常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一条良好的发展模式和监督机制,已成为农村经济及农牧民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加强对集体公有制资产的监管。在农村集体荒山、林地、机动地等资产的使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变相增送、暗箱操作、程序不合法等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集体资产甚至成为部分干部买卖人情、拉扰选票的礼品,给集体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管。一是在集体资产的使用权转让、买卖中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二是镇级政府加强对村级资产的评估和监督,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上,实行请示报告制度,审计制度、司法监督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将涉及农村、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公开,方便群众的监督,从体制上制止村级集体资产的低价流失;三是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中去,使其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逐步引导群众依法施行村民自治,逐步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要加强对现有集体资产的开发利用,推广特色产业,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效。农村集体经济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掘最大的经济效益。找技术支撑点、找增收渠道,找新兴产业,在突破中寻发展,在发展中获效益。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担风险、敢于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立足招商,引资引智,开发新兴产业,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必要出路。集体以资源的形式参股,由企业、个人自主经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长效机制,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来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益,从而壮大集体经济。

第三、从远处着眼,短效增收。农村集体资源有限,在个别农村存在着干部上任尹始便兜售荒山、拍卖林地,动哲三十年、五十年,执行着不折不扣的“三光”政策,即:卖光所有财产、花光所有积蓄、吃光子孙饭。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集体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活力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干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识,在集体经济建设中能够循序渐进;二是加强对集体建设项目的调研,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加强引导和指导,找准切入点,避免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不必要性,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是通过群众监督,政府干预及时发现和制止类似的现象发生,对造成村级资产流失,给集体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干部要依据有关法律给予严肃处理。四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始终掌握集体资产使用中的主动权,努力实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群众满意的发展目标。

第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向广大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也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肩负着决策、执行的角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集体的正当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外出参观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丰富市场经济头脑,提高抢抓机遇,把握市场的能力;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实现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正确领导和村委会对党支部的有效监督,增强班子团结,形成合力和战斗力;四是执行干部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干部“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实现奖优惩劣。

第五、要继续开展撤并嘎查村工作。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已从原来以“催粮、要税”为主的行政管理转变到指导和服务农民生产建设上来,从“量”转到“质”上来,不再需要人数众多的村级干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而是需要能服务、懂技术、有能力、在带领群众增产增收上有办法的高素质、少而精的复合型村干部,因而坚持地域调整及群众自愿的原则撤掉一些地缘偏远、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的嘎查村,不但可以减少干部职数,减轻农牧民负担,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村级集体人力、物力及集体自然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开发产业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而提升村级集体的经济实力,激活村级集体在组织、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工作中的活力。

总之,只要坚持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和监督机制,提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减少并杜绝在集体经济建设中损公肥私,造成资产流失,集体受损的现象发生,维护集体利益。立足地域、资源特点,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找准项目,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自主与招商相结合,开发特色产业,必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牧民稳步增收。

第16篇:镇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试点工作汇报

镇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试点工作汇报

落实政策不走调 民主参与求实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根据省县的安排,我镇自6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半月,紧锣密鼓、紧而有序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试点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初步成效

我镇位于霍山县北部,与裕安区接壤,地处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淹没区。全镇辖6个村、182个村民组、5500户、2.14万人,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60年,当时界定的淹没搬迁线在海拔49.22~60.47米之间;随着60年代末对大坝的加高(当时未作补偿)以及之后数次的维修加固,淹没线逐渐抬高,据史料反映,按10年一遇的淹没线达54.97~63.58米,20年一遇的达55.45~64.34米。全镇西部沿东淠河一线的洼地为移民区,东部丘岗为移民安置区,现淹没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涉及6个村、1.5万亩耕地、1.35万人,其中移民现状人口9890人,原迁移民2229人。

全镇试点工作经历了筹备、实施、完善三个阶段15个环节的精心组织和平稳推进,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一直补、五评补、八扶持、三兼顾”的扶持方式。一直补:即对原迁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实行一次性核定、生不加死要减和年审打卡发放;五评补:即对移民危房改造、二次搬迁、特困学生救助、大病救助、特困户救助,实行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一年一定,打卡发放;八扶持:即从农田水利、公路交通、电网改造、通信广电、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生产扶持(含科技培训、社区资金、一二三产业开发性项目)等八个方面入手,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的突出问题;三兼顾:即兼顾对移民插花安置地进行公益性项目覆盖,兼顾对移民迁入地的非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兼顾对非农业移民中的特困人口纳入城镇低保。

二是探索了水利库区的原迁移民登记办法。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经过矛盾碰撞和反复探究,总结了在原迁移民身份界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同库同策、属地管理、程序到位、证据有力的原则,严把五关。(1)定性关。即原迁移民必须是在工程始建时淹没搬迁线以下、在工程竣工前已出生,并由政府组织搬迁(自1958年持续到1969年)的具有本县户籍的农业人口。(2)动态关。凡是在2006年6月30日前,本县的原迁移民迁入本镇的或本镇的原迁移民迁出至本县非移民乡镇的,均应纳入本镇登记。(3)待定关。在同一库区,县际之间乡镇之间因收养、婚嫁、搬迁等户口迁入的原迁移民,由于两地之间移民登记时间差而导致其身份一时无法确认的,待对方确认其原迁身份并出具有效证明时,可补办原迁移民登记确认手续。此外,还包括因土地淹没等原因导致原迁移民一时无法核实的。(4)证据关。即没有在限期内(公示期内)提供原迁移民身份确认的有效证明(指政府认可的历史档案资料、派出所户籍证明、作为旁证原迁移民的座谈调研笔录等),不得登记为原迁移民。(5)程序关。由于原迁问题涉及历史跨度大、范围广、变动大,给考证、取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查阅史料、调研座谈、入户登记、代表评议、公示纠错、确认报批、打卡发放七个步骤稳步开展工作,力求使原迁移民的身份界定准确、公平,经得起过程检验和社会监督。

三是编制并启动了项目扶持规划。通过在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广泛征求意见、摸底调查,村镇逐级编报了近期扶持项目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共编报项目62个,总投资1.52亿元,其中地方自筹资金占36.7%;中长期规划共编报项目37个,总投资6.31亿元,其中地方自筹占39.7%。试点期间,我镇共启动项目9个,其中硬化改造村组公路3条(庙三路、团三路、河下路),计18.2公里,总投资316万元;实施了石院、刘氏祠两个村民组社区资金,每组投款1万元;完成了淹没区黄泥坎排涝站更新改造,投资6万元;启动了圣人山、三尖铺两个自来水人饮工程以及庙岗集小学危房改造和三尖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

四是平稳地实施了资金打卡发放,并启动了评补程序。对原迁移民中已核实到人的1179人均予以村镇两级公示,目前正在打卡发放,社会反响平静。与此同时,我镇针对移民中的特困群众比重较大(约占20%),对照评补的类型和条件,已督促群众递交申请逾200份,预计直补加评补份额将占现状人口的40%以上。此外,对非移民的弱势群体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到目前为止,全镇申报纳入农村低保167户398人,年救助资金5.17万元;城镇低保59户79人,年救助6.61万元;大病救助4户,计4890元。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体现了兼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社会心态,维护了库区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二、基本做法

为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政策,尊重群众意愿,讲究工作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突出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

第17篇:某村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XX村村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村实际,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建立为重点,全力调整我村农村产业结构,规范经营行为,使其向良性发展的方向转变,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破解税费改革后,村级运转困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办事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模式单一,发展速度缓慢,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差距较大。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配强一个强劲班子。把人品好、靠得住、有本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通过“两推一选”选进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使村两委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发挥班子工作积极性,带动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完善村两委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培育农村新经济增长点、集体经济资产的保值增值、村级负债的化解等目标考核工作。

二是创新一套管理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

新,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帮

助村班子建立适合村实际的工作领导体制,解决好决策、债权、约束、激励等问题。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制定相应村级财务管理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村集体经济用到实处。

三是选准一条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集体荒山、荒土、矿产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村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选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

四是落实一套激励政策。落实、鼓励和扶持政策,在资金、技术、财政、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积极做好财政支农力度,利用各项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等方式,积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入股、联营、兴办合作社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合理流转农村土地,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第18篇:茂盛村2020年壮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

茂盛村经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三年规划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壮大我村集体经济,能够“有钱办事”,针对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本村概况

茂盛村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银通路以东8公里处,距银川市主城区4公里左右,东依汉延渠、北邻汉佐村、西邻燕鸽村和新水桥村、南靠杨家寨村,占地面积约7公里。现有人口2600人左右,外来人口约2000人,辖9个村民小组,9个功能党小组,共有党员86人;茂盛村地理位置优势突出,土地资源有一定规模,在册土地面积4000余亩,有蔬菜大棚1100余栋,以银通路为界:东侧为茂盛蔬菜园区,西侧为管护蔬菜园区,于2006年建成,已有20余年历史。如今茂盛村以设施温棚、花卉、采摘为特色的产业发展特色明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村企合作探索了“支部+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属于资源依托+产业带动型。

二、目标任务

通过样板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带动周边村民改造温棚和种植品种,使全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集体经济逐年增加,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不断满足我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左右。

三、实现措施

1.搞特色种植,发展采摘旅游业。茂盛村地理位置位于银川市东边,毗邻杨家寨村、燕鸽村、新水桥村,兼具自然与人文风光,交通便利,现有茂盛园区、官湖园区两大蔬菜种植园区,可以掌政镇旅游特色小镇和新水桥北边新建成的国际鲜花港为依托,搞特色种植,种植花卉、精品蔬菜和草莓,发展特色采摘旅游业,借周边项目之东风发展好自己。前期进行样板区建设,进行特色种植前期示范,然后每年根据发展状况和村集体收入进行适当调节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茂盛村以种植业为主,水是重要资源,茂盛村两大园区,茂盛园区和官湖园区的两大主渠,砌护好之后将会大大方便菜农的淌水灌溉,因此建议投入资金进行砌护。茂盛村1-7队是蔬菜种植区,还有几条园区道路没有硬化,巷道年久破坏,车辆出入不便,因此建议投入资金进行道路硬化。既解决农民灌溉难、运输难得问题,也为外来企业收购农产品创造了便利条件。

3.建设新式温棚。茂盛村种植蔬菜年代久远,很多温棚已经破旧和老化,严重影响种植效果。旧式温棚的墙坯、棉被、卷帘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且旧式温棚的采光、水分收集、风口等功能都有所退化,还易患病虫害、黄头病,建议投入资金建设一批新式温棚。

4.秸秆还田。一方面茂盛村近几年种植蔬菜患黄头病严重,另一方面大气污染较严重,而秸秆焚烧已成为茂盛村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村委会一直在大量宣传,让村民意识到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危害性。但茂盛村的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还有部分农户种植小麦,到冬天会有大量的秸秆,如果不焚烧则会严重影响来年的种植。而麦柴、玉米杆、晒干的蔬菜秧和野草等含农作物所需的养分,都可以作为种植原料,秸秆还田可以高效解决这一问题,农民的秸秆不仅不用焚烧,还有了更大的利用价值,既可以防止秸秆燃烧污染环境,同时这种种植方法还有抗病菌、增产量、长势好、预防土壤板结等效果,这样秸秆可以充分利用也减少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从根本上杜绝焚烧,需要场地配套机械粉碎。

5.文化大院的建设。由于我村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因此,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难度比较大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更好满足我村农民文化生活需要,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我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文化大院应该提上日程,坚持因地制宜、就地改造的原则,充分利用我村村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和改建。茂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可以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文化活动场所,改善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村民提供卫生、科技、法律、信息、信访、保障、教育等服务,为民免费发布致富信息、村务及财务信息、重大疫情报告等情况;一个完整的文化阵地便于召集党员集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丰富党员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员群众的凝聚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做到村务和财务透明化,让更多的老百姓监督。充分利用现有舞蹈队进行文化宣传,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建设内容

5.1.室内文化活动中心。

室内文化活动中心主要包括:村民办事大厅50m

2、农家书屋60 m

2、党建活动室60 m

2、妇女之家30m

2、棋牌室20m

2、小饭桌50 m2、厨房30 m

2、卫生间10 m2。

5.2.辅助设施:院内文化墙3面、宣传栏5个、活动式舞台1个、音响设备1套、电子屏2个等。

5.3.文化中心内部设施:

(1)为民服务大厅:柜台、电脑、打印机、办事指南等相关室内装饰设备;

(2)农家书屋:书报架、书柜、图书、电子阅览设备、书桌、椅子;

(3)党建活动室:桌椅、电脑、投影仪、电子屏、音响设备、党务宣传展示板等;

(4)妇女之家:检查床、电脑、桌椅、柜子、宣传展板、办事指南等;

(5)棋牌室:各种棋具各一套、乒乓球设备一套、篮球2个、室内健身器材2套;

(6)便民饭桌:餐桌10张、椅子40把; (7)厨房:厨房设备1套; (8)卫生间:卫生间设备1套。

6、利用闲置土地建设营养温棚。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在银通路东侧,北京路北侧,金家渠西侧茂盛村五队的50亩左右土地建双面带棉被空心棚25栋,每栋占地2亩,每栋空心棚造价约7万元,供共需资125万元,现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80万项目资金。

7、调整种植结构,改善单一种植。茂盛村村民种植西红柿多年,西红柿也给村民带来丰厚收入,但近几年黄头病的危害,有的农户种植西红柿几乎绝产;现计划引导农民种植嫁接黄瓜、嫁接茄子、嫁接辣椒、芹菜等,在全村范围内挑选种植优秀农户给予一定数量的种苗补助,以此鼓励更多农户加入种植,扩大种植范围,增加农民收入;本项措施计划投资10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种苗补贴。

8、发展近郊高效生态农业。计划在银通路西侧,茂盛一队大拐弯处占地40亩,兴建茂盛近郊高效农业生态园,园内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规划(1)瓜果蔬菜种植(2)旅游采摘(3)餐饮(4)蔬菜集散(5)冷链保鲜(6)休闲娱乐,设置陶艺馆、怀旧乐园、农耕体验园、磨豆腐等参与性娱乐项目。(7)建冬暖大棚5栋,空心棚5栋,整个园区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进行种植。

把茂盛近郊高效农业生态园发展成高效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扩大村民就业范围,壮大集体资金。具体项目投资预算如下:

建设现代化高效温棚10栋,每栋投资17.5万元,合计175万; 流转村民土地36亩,每亩4.1万元,合计147.6万元; 建设看护耳房5栋,每栋2万元,合计造价10万元; 电力配套设施、道路硬化共15万元。其中:电力配套设施5万元;道路硬化10万元。

其他费用,约12.4万元。

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申请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260万,村民集资入股资金100万。

以上就是茂盛村2018-2020年全村经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三年计划,村两委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大计,一如既往地扎实苦干,稳步推进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茂盛村的各项事业稳步、快速推进。

第19篇:挖掘开发生态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绿水鱼游原生态两岸共创致富经

挖掘开发生态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日前,笔者在XX乡南阳溪岸目睹了县渔政部门、XX乡政府、XX乡渔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将60000多尾青、草、鲤鱼苗投放到XX溪放养。这是XX乡政府利用XX溪的天然生态资源优势,采用政府牵头,以“集体+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共同开展的禁渔、放养模式,推进“观生态鱼、品生态鱼,游古民居、赏农家乐”,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XX乡是一个分布在XX溪两岸的山区乡镇。南阳溪XX县范围内自然繁殖“娃娃鱼”(生态鲵)的主要溪流域,自然繁殖能力较强;但由于近年来电、毒、炸、捕捞鱼现象严重,加上水电开发导致溪水时有时无和管理手段匮乏等原因,各类鱼种的自然繁殖数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产不敷捕和个人得益、集体受损的恶性循环。

XX乡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和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后发现,该溪流域隐藏着无限商机,开发空间很大。于是利用“创先争优”平台,召集沿溪两岸的村两委干部多次协商,出台了对该溪流域实行禁渔、放养等一系列措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相继成立了禁渔工作领导小组,由乡政府牵头,以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组长、沿溪各村书记、主任为小组成员,以51%的股份作为集体经济入股,49%的股份作为沿溪干部和合作社入股的“捆绑式”开发利用形式,将收益结果按相同比例进行划分。

据推算,该项目开发利用可以使沿溪两岸的9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得到2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沿溪两岸干部也可以每村每年得到近2万元的干部报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效益会越加可观。

该项目开发不但壮大了沿溪9个村的农村集体经济,而且激励了干部的积极性,为深入挖掘XX溪流域的生态自然繁殖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原生态特色和促进XX旅游、农家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第20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新思路

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新思路

为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开江财政以创新方式、用活产业扶持基金为抓手,以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积极作为,确保如期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一是基金筹集分量足。分别为51个贫困村设立了产业扶持基金,每个贫困村规模达50万元。其中,省、市财政已安排到村产业扶持基金每个村4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每个贫困村10万元。

二是支持内容方式全。分别以无息借款方式和保值增值的原则支持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电商、农旅结合等产业,使其早日脱贫奔小康。

三是基金使用方式新。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模式,使贫困户入股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相签订“产业扶持合作协议”,包含入股分红方式等内容。

四是分红支付把关严。分红按照三年期限由新型农业主体自筹资金转入乡镇财政所监管的村委会账户中,专户存储。第一年分红在签订协议时支付给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分红在每年年底支付。明确保底分红每年每股(1万元)不少于475元。

五是建立巡查督导机制。总结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典型案例,交流基金管理的先进做法。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金的宣传培训、使用管理等开展巡查督导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扶贫项目对接,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用活产业扶持基金发展产业增收。

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汇报
《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