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生态宜居社区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41:0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宜居城镇申报材料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壮大区域绿色经济

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南召县云阳镇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镇专题报告

一、云阳镇基本情况

南召县云阳镇位于南阳盆地北沿、伏牛山南麓,西距南召县城32公里,南距南阳市区、东距方城县城、北距鲁山县城均为60公里,是“两市”(南阳、平顶山)、“三县”(南召、鲁山、方城)、“七乡镇”(云阳、小店、皇后、太山庙、柳河、四里店、熊背)交界地带的区域性枢纽核心乡镇。境内交通便利,焦柳铁路、S331线、S231线重叠交叉穿镇而过,有县级火车站1个、汽车站1个。镇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3.7万亩。止2012年底,辖区社会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近6万人,是全县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2011年以来,云阳镇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一五成就十佳名镇”、“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南阳市五星级城镇”、“南阳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云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生态大镇、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围绕“突出两项重点(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实现两个突破(苗木花卉产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筑牢两条底线(信访稳定和计划生育工作),夯实两个保障(组织队伍建设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镇情,务实重干,攻坚克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形成了重点工作跨越发展、整体工作统筹发展、

- 1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村通”工程,利用mmds系统为全镇住户发射电视信号。水电设施齐全。已建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1个,镇区2万人已用上自来水。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30立方容量的蓄水工程11个,打机井近千个,建自来水管网18.5公里,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8000人以上,改水受益率提高到97%。境内有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共4座;全镇农网改造完成,供电入户率100%。公共服务职能机构健全。镇直及驻镇单位众多,设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公安分局、两个派出所、法庭、交警队、刑警队等职能单位28家;有中行(河南省仅有2个乡镇设有中行支行)、农行、村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网点10多个;建成液化气站1处;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农技推广、牲畜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疾病防治等。位于镇区的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直属省农业厅,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为全县乃至全省的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完善的城镇服务机构,为云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

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是支撑。云阳镇党委、政府在城镇发展中,结合镇域经济特点,对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经济、农业特色经济进行重点培育,着力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工业经济

云阳工业企业基础坚实,镇区及周边有布局合理、资源配臵雄厚的红阳、向东、兵工三五五库、河南物资储备局三七八处、国家直属粮食储备库等国有企业和机构,有济南军区后勤部工程驻军以及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原南阳市云钢总厂(现为改制为天瑞集团云阳云铸有限公司)等。

一是大力发展汽配铸造业。全镇现有汽配铸造企业9家,年

- 3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三)农业特色经济

为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云阳镇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打造“河南云阳玉兰之乡”为目标,大力发展辛夷、花卉苗木、品种桃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在资金帮扶、市场开拓、科技培训等方面搞好服务,助推产业规模急剧膨胀。

目前,全镇辛夷种植发展到15个村5.8万亩360多万株,年产辛夷在1500吨以上,已成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辛夷原产地”的核心区域;品种桃种植面积达到1.5多万亩,成为河南省“无公害品种桃基地”。以辛夷为基础的玉兰苗木产业蓬勃发展,以玉兰系列为主的苗木花卉发展到12个村3.1万亩,共有100多个品种,苗木存储量达8000多万株,产品俏销全国10多个省市,形成了“玉兰花香名天下,风景花木进京都”的发展景象,云阳已成为全市的苗木花卉中心乡镇、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苗木花卉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

2012年以来,云阳镇以辛夷产业为基础,以玉兰产业为主导,在生态经济建设上实施“三三工程”,着力兴建“三大园区”和“三大基地”。“三大园区”即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生态物流园、生态碧桃采摘园。玉兰生态观光园借鉴“中国第一农家乐”--四川成都徐家大院的发展理念,由南阳锦天园林公司投资1.2亿元,以山头村为中心,建设总规模1万亩,分三期实施,整个项目建设包括玉兰园景观中心区、苗木花卉示范基地、150亩“七彩花海”田园、4.8万平方米的苗木花卉交易集散中心、500平方米的苗木花卉研发中心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将以玉兰产业为主线,建设集农业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体的现代农林生态示范园,把玉兰园打造成为全县苗木花卉产品的展示平台、全市知名的高效生态园。截至目前,玉兰生态园已完成投资3000

- 5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元,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镇区已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道路格局。

1、坚持高起点规划。树立规划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根据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要求,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十年属一流,二十年不落后”的原则,聘请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完善了《2010年-2025年云阳镇总体规划》,把城市规划用地扩展到16平方公里,镇区建设用地扩展到12平方公里。在规划上,把镇域分为“四区”、“两轴”,“四区”即中部综合工业发展区、北部辛夷特色经济发展区、东部油桃特色经济发展区和南部苗木花卉特色经济发展区。“两轴”即由S3

31、S231过境公路两侧共同构成两条一级城镇发展轴、从北部西花园村起到南部铁佛寺的二级发展轴。2012年,又邀请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实地考察,把云阳作为南召县次中心城市,高起点编制出云阳城镇的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详划,为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高标准投入建设。通过财政投资、项目支撑、招商引资等措施,逐步推进“一心”(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两带”(即沿鸡河、鸭河的滨河景观带)、“三轴”(即人民路、建设路、鹿鸣路三条镇区主干道)、“四区”建设。

(1)围绕“两带、三轴”,加快骨干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滨河景观带规划总长度5公里,计划总投资10亿元,在5年内建设环滨河商业店铺3000间6万平方米,住宅面积25万平方米;新建2座跨河大桥和3座橡胶坝;环滨河周边建设高档商务酒店、休闲广场等,打造集生态、休闲、商贸、防洪为一体的新景观带。其中,鸡河东岸综合开发工程已硬化道路1500米,铺设彩砖7500平方米,道路绿化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5盏,年底前基本完成商品房建设和配套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

- 7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已封顶。黄金河岸小区计划总投资1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已完成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500万元。天骄城计划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2栋17层电梯房3万多平方米。

(4)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①自来水厂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2800万,项目资金1400万,水厂及主管网和部分支管网已经建成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到年底镇区居民5万人全部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②污水管网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5010万元,目前已修建主管道8公里,为今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升城镇形象做好铺垫。

③天然气管网铺设项目。计划建输气站2处,年底前完成部分主干道管网铺设,争取使镇区500户以上居民用上天然气。

④垃圾中转站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已完成了征地工作。 ⑤道路桥梁建设。目前已投资1500万,建成了鹿鸣大桥,修建镇区道路8长公里,修建广场3处、游乐场2个,完成主要街道的边沟修建、彩砖铺设、绿化、亮化等工程。

⑥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中央投入资金2200万元建教师周转房4000平方米、完成22所学校食堂建设、4个幼儿园建设及修缮教学楼共6000平方米。

通过“两带”、“三轴”、“四区”的逐步建设,使云阳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把云阳打造成一个白天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夜晚灯火辉煌的 “山城、水城、生态宜居城”。

(二)规范化的城镇管理

云阳镇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以统筹解决城镇、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镇动员、全民动手,规范靓化镇容镇貌。

1、坚持高规格组织。成立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

- 9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断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和人气不断提升。到“十二五末”,云阳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7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将超过8万人。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围绕小城镇建设的整体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城镇发展体系,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支撑,打造精品”的工作理念,在全镇规划布局新型农村社区5处,2012年已建成了占地45亩、可容纳110户的的兴云社区;并以苗木花卉产业为支撑,按照“规划高端、建设高档、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生态和谐宜居”的标准,在山头村规划建设全镇第一个大型、新型农村社区-玉兰家园社区。该社区远景规划面积800亩,计划容纳1万人;近期规划占地216亩,容纳725户3000人,分三期实施完成。社区内幼儿园、超市、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俱全;社区借鉴徽派建筑风格,结合鸭河自然水系和云阳文化底蕴进行高规格设计,在全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规划中排名第五。目前,玉兰家园社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住房185套,打造20亩集防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河游园;完成3000平方的主广场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社区位于玉兰生态观光园对面,生态环境宜人,社区居民可以到生态园工作,也可以依托生态园发展苗木花卉、搞“农家乐”旅游,实现生态致富。

四、节能减排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近年来,云阳镇围绕“生态大镇”的发展定位,积极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提高生态承载力。

一是加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力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加大对矿区露天矿山边坡整治、复绿、景观修复和山体保护执法力度,狠抓水土恢复工程,积极推进小流域治理。现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二是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与管理力度,建立

- 11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对垃圾、废弃物的管理,有效杀灭了蚁、蝇、蝉等害虫,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朱坪、东花园等4个村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 。

综上所述:云阳镇作为豫西南知名的历史古镇、人口大镇、交通要镇和经济重镇,作为南阳市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次中心城镇, 在区位、能源、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具备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优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人口聚集规模大、特色产业明晰、综合承载能力较强,能够代表一定区域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云阳镇正逐步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社会进步、投资环境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宛北名镇,云阳人民在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同时,也拥有了美丽、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幸福家园。

特申报云阳镇为南阳市“生态宜居宜业城镇”。

云阳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月九日

推荐第2篇:宜居社区创建工作

宜居社区创建工作

**市**区**社区现有楼房82幢、街巷6条、出租屋147间。常住人口2668户,9208人。其中,残疾居民69人,低保居民20户;退休人员585人,纳入退管人员415人。社区设党委,党员175人,下设四个支部。今年以来,**社区居委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求实创新、勇于实践”的原则,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力量,从完善社区设施、拓展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活跃社区文化着手,以“便民利民、服务社群、构建和谐”为主题,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由于措施到位,今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文明城市的测评,并创建了宜居社区。

一、送关爱进社区

**社区居委会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社群”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们充分利用现有面积423平方米来开展办公、服务、娱乐、培训为一体来服务群众,建立了以社区保障、民政事务、就业服务、计划生育、老年服务、残疾救助等主要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居民享受文化、娱乐、健身、卫生、培训等各项服务,同时,还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来关注社区困难群体,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一)是搭建面向困难群体和帮扶对象的社区救助平台。通过便民服务小组、邻里互助小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共10支,有党员、巾帼、青年、老年人、红领巾、治安巡逻、消防、文体、爱心、帮教等志愿者队伍,已发展有100多人。采取“结对帮困”、“社会救助”“包户包人”等形式,积极开展帮扶结对、向特困生资助、“一帮一”、“多助一”扶贫助残活动。通过上述举措,形成社会捐助与民政救助相结合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帮扶体系,使社区中的20个低保户和69名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

**社区服务部设有家政、中介、车辆管理、电器维修、下岗再就业等多种项目,只要一个热线电话,便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成立了一支20多人、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的服务部队伍,如医生、律师、书法家、能歌善舞的技术人员,采取不定期的形式,发挥其专业技术,组织他们深入社区开展关爱、扶助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健康咨询、法律咨询、修理自行车、小家电、理发、送油送米等服务有100多件;还多渠道地为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服务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介绍60多个,尽量解决就业难问题。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助残、扶贫、帮老、救灾、环保、爱国卫生、治安巡逻等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搭建面向老年人、青少年和特殊群体的社区关爱平台。充分发挥关工委、帮教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把高龄老年人、单亲家庭学生和刑释解教人员等“三个群体”,确定为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全面掌握他们的经济状况、文化素质、生活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他们中的困难人员开展志愿者服务、节日慰问、物资援助、就业扶助等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

社区又有一位“三无”人员俞莲金,无工作靠低保金生活,平时有病也无人照顾到,社区将

其情况反映给区民政局,得到区民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每个星期都派一名护理员上门为其服务。

社区高龄独居党员张辉,今年85岁,年纪老迈,行动不便,家庭生活条件困难。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张辉家中走访,每逢春节都送上慰问金、油、米等物品,使他深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罗怀民,50岁,离异,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时就一个人生活,无法工作,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低保金来维持生活。由于独居,一个人经常出街游荡,会乱说话,并有过激行为。社区积极通过区残联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这个活动,忙前忙后地为罗怀民申请了托养服务,可以改善其生活状况。

(三)是搭建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社区再就业服务平台。我们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4050”和零就业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利用信息资源,为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信息和联系城东下属各单位、企业,帮助解决就业门路。并积极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做好再就业培训服务,多渠道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帮助了45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促使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社区无夫妻双下岗失业家庭、无长期下岗失业人员的“双无”目标。并对零就业家庭的俞莲金和何志超,居委会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并发动社会援助群体解决他们生活困难。

二、送医疗进社区

充分利用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室,联合福康医院、红会医院、邦健、民康等医药有限公司,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为残疾人建立档案,帮助他们结对子,定期开展服务,定期体检,利用社区的康复器材,耐心地帮助他们来康复,突出做好康复治疗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检查、赠药和回收过期药品等形式,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红会医院联合**社区,在**会议室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有10多次,每次有50多人去参加;在辖区量血压、放电影、办宣传栏、在“五一”、“重阳节”等节日里赠送药箱等活动达30多次;增进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其次,社区居委会通过上门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计生服务,每季度将妇检查环通知2128张送上门,向1484名妇女宣传计生政策、讲解节育、避孕措施,免费发放计生药具641件,凡是辖区育妇做结扎手术的,居委干部都亲自到计生中心陪护,使已婚育妇的查环查孕和流动人口查验工作,达到98.2%;并对人户分离人员采取了与居住地建立联系委托代管的方式进行管理。还为250名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申请。

三、送安全进社区

我们以密切警民关系为核心,建立健全小区管理制度,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大宣传群防群治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在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出租屋进行了摸底登记造册,同业主签订了不将房子出租给传销人员的承诺书。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每月对社区的256间商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向他们宣传安全防火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命财产意识,有效地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自发组织的治安志愿者队伍在辖区积极宣传安全意识,并在辖区成立了安全文明小区,并在“**北二巷”成立智能化

小区。由于群防群治工作到位,使社区入室盗窃率下降,治安环境不断改善,得到了驻区单位及居民群众的好评。

围绕解决21项民心信访问题,变上访为下访,我们还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公开司法行政服务承诺,公开法律援助对象和条件,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查排解工作,发现苗头,马上解决,化解了社会矛盾,预防了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如**北路三巷2栋101房住户改建在路边窗户,今楼上住户误会为起围墙,实际是安装防盗网。但101住户安装的防盗网又超标,造成安全隐患。在社区的规劝下,101住户终于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北路9号下水管堵塞已多时,个别居民不愿交钱,已交钱的居民坚持要居委解决。居委在城东办事处的支持下,终于整冶了。跃龙路96栋102投诉202房在阳台私建厕所,令102房有裂缝。居委在城东城监和城东安监的支持下,得到了解决。今年共调查排解矛盾11宗。

对刑释解教人员、失足青少年、涉毒人员以及“--功”练习者,全部落实了“一对一”,“多对一”帮教制度。

四、送卫生进社区

为了营造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对社区卫生实行了四层覆盖式管理,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自管层;社区保洁员的保洁层;卫生主任的管理层;上级城管部门的监督层。同时,落实“门前三包”,增强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定期清洗街巷、楼梯、清理卫生死角,及时疏通好化粪池、下水道,使社区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在小区、楼栋等主要出入口,全部安装了照明路灯,确保居民出入平安。加强居民小区楼院的绿化美化建设,绿化率达60%以上,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空间。

五、送文化进社区

1、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党校、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宣传栏等宣传教育阵地,贴近居民生活、贴近居民需求,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文化知识教育和健康休闲娱乐教育,使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思想观念渗透到社区,使老人们的思想能与时俱进,崇尚科学,共同畅谈美好的退休生活,充分体现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心。如**社区在1月举行 “迎春茶话会”,有410多人参加;在9月“迎国庆、贺中秋”茶话会,有460多人参加。

2、充分发挥社区文体志愿者活动队伍的力量,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篮球投篮竞赛、朗诵演讲、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通过持久经常的活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营造了优良的文化环境,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如在辖区举行“迎国庆,享和谐”的主题游园活动,吸引了千名居民群众参与。

3、开展共建活动,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为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社区的各种资源,合力搞好党建和社区建设,我们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市市水利局、市景丰联围局、市水文局、市自动化仪表二厂和**区区国税局建立了共建关系,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共建单位不但在财力物力上为我们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还能对社区党建、社区服务工作给予了指导,提供了方便。

(1)**社区成立筹建的和谐社区共建金43299.3元。“共建金”是**社区为帮扶社区困难群

体,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而特别设立的专项基金。在结对共建单位大力支持下,单位和个人共筹备了43299.3元。帮助社区贫困学生罗振鹏,困难家庭罗怀民、夏少冰等人而启动共建金。

(2)市水利局下属单位有几名有能力且很热心的职工及家属,非常支持社区的困难群体,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解燃眉之急,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在关键时候感受到党的温暖。如对**社区的“三无”人员俞莲金、单亲家庭李燕珍、低保户侯国新等困难家庭都给予了帮助,每逢重大节日都上门慰问,送上油、米等生活用品及慰问金。

(3)市水利局送上了一套全新的电脑使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4、为让青少年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我社区在暑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观看科普、爱国电影、禁毒图片展览、征文、摄影比赛,参观爱国基地等活动。通过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法制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围绕创建服务型社区,抓社区服务的工作中,我们虽然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加倍努力,进一步深化服务型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推荐第3篇:典雅风情 宜居社区

典雅风情宜居社区

一.区位说明

花都中轴线CBD地块位于城市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区政府的北侧,紧邻人民公园。是花都区新的城市中心。距离广州新白云机场仅7公里。未来将打造成花都中轴线上的绿色低碳商业商务区,成为一个服务于广州北部地区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基地,并塑造一个以“活力花蕊、魅力之窗”为主题的附和、高效的城市公共空间,对花都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是作为花都中轴线CBD地块内村庄外迁、村民安置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绿色环保与地域人文并重,打造一座规划合理、绿色环保、功能完善、邻里和谐的宜居社区。

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平石以南,景天路以北的地块,即在中轴线CBD地段东部位置。总用地面积105510平方米,建筑面积441692.97平方米(含地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三.设计理念

本案作为花都未来CBD中心安置区,既要彰显花都副中心的扩容提质,又要保留原有原有居民的生活习俗,传统的习惯及风貌,那么如火如荼解决这些问题?小区如何定位?

1)“住宅公建化,继承当地人文脉络”

总体规划中注重城市和街道的的形态演变,尊重地块原有的人文脉络,将住宅做公建化设计,使得居民在社区中体验到社区的文化积淀。

2)“居住生活外向化,小屋子却拥有大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上,注重公共空间与居住空间的渗透,强调共享空间在小面积公共社区中的重要性,将居住者的生活从户内延伸到户外。生活在小区中的每个人拥有的不仅是自己的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屋子,而是整个10万多平米的大社区。

3)“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个性到共性的融合”

本社区的居民人群构成中,既有原拆迁安置的村民、低收入家庭的老人小孩,也有来自社会的年轻人,因此规划中突出人群互融的理念,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在社区中,从陌生到熟悉的交流,从个性到共性的融合。

4)“公建配套亲民设计,社区人性化居住”

在社区住宅的底层,设置了配套公建用房,这个区域不但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社区居民交流,还形成了一个中心景观与道路间的过渡区域,使得社区内部能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

5)“竖向绿化设计,小户型的家门口也有大花园”

在社区内绿化景观设计上,园林绿化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并举,凸显竖向绿色空间,强调园林景观与居住空间方面紧密连接在一起,注重在空中平台和连廊上设置立体绿化景观,让小户型的居民的家门口也能拥有“大花园”。

5)“内外分级,人车分流,以人为本。”

“内外分级,人车分流”是全区道路结构系统的设计宗旨,包括社区外围车道,内部慢行系统和景观休闲道三级系统。为保障社区居民出行安全,在社区内部彻底实现垂直交通人车分流的构想。

四.规划布局

地块主要分为南北两大地块,地势上北高南低。根据现场情况,地块东侧,靠近田美河水系,景观资源丰富。南、北、西侧均为城市交通干道。

整个地块按功能分区,主要三种类型,其中包括住宅区、配套公建区、文物保护区

住宅区:

考虑地块的最大利用率,小区总平面布局采用的是行列式。将26栋30~32层的高层住宅分成5排南北布置,既争取了容积率,又保证地块内景观资源最大化。住宅大多两两成组布置,组与组之间预留足够的建筑间距,且前后排住宅均错开布置,使每户住宅户型都有很好采光、通风、景观效果。另外考虑东临田美河一侧有较好的景观资源,我们将东侧的靠路边的建筑以蝶形住宅点式布局,充分利用较好城市景观。

配套公建区:

为完善配套,小区不但设有村委办公楼、市场、超市、活动中心、居委、社区医院等必要场所,还在地块中部位置内设置了一间幼儿园,以缓解周边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文物保护区:

拆迁地块的村庄很多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一大批清朝、民国年代的古建筑,其中主要是5间古祠堂的迁移和安置问题。现在地块东北角划出一块独立区域集中布置。由有文物保护资质的单位按找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等方式进行迁移或复建。

五.建筑单体设计

作为拆迁安置的新居住社区,人是居住区的主体,“设计必须为人”。对居住者的关怀始终应成为居住环境建设的宗旨与原则,物质实体的开发,居住区硬环境的建设,其目的都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安静的居住空间,也就是提供一个可居的场所。

1)户型设计:

作为面向新世纪生活水准,并切合当前大部分安置户的需求。在户型设计中体现绿色建筑节能、节材的设计理念,计在经济的面积单位内,尽可能达到合理完美使用的内部空间及宽敞紧凑的公用面积。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新主要户型为65?O、85?O、110?O、140?O级别(含公摊面积)户型。住宅单体以人的生活意趣为目标,遵循大面宽,小进深、动静分区、功能完善的原则,针对各类层次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户型平面上合理分配不同功能的房间,做到动与静、洁与污的分离;同时以丰富而变化的入户花园与阳台组合,在不同层数的建筑搭配,形成较为鲜明的建筑空间轮廓线。

2)立面设计

建筑外立面采用协调周边建筑环境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造型上力求新颖大方,体现浓厚的文化特征和人文关怀。建筑底部商业部分采用深色的粗面面砖为主,体现出砖墙的质感和自然肌理。住宅上部则以吸热较小的浅色面砖为主要色调,间以棕色线条搭配。建筑排布高低错落有致,色彩变幻而不失稳重,形成端庄典雅的建筑风格。

推荐第4篇:宜居社区导则

宜居社区导则

导则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从居住空间、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等方面,最大化地满足居民需求。同时倡导和谐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社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人群的利益。比如,设置满足老年、幼儿需要的体育、文化、卫生设施;规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例等。

1.社区环境(参考《重庆市宜居社区建设导则》和《绿色三星标准》)

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平方米/人,取自绿色三星标准),人均广场用地面积(0.15平方米/人)。原因:社区是个小社会,要有独立的绿地、广场等配套,满足日常衣食住行,让每一个身处这个“小社会”的人,都能在社区独立完成购物、上学、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样也减少社会交通压力、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LEED社区概念中尤其强调这一点)。

2) 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目前城市现状90%)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目前现状94% )。

3) 住区非机动车辆、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应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绿色三星标准)

4) 合理布局、控制小区内部噪声源,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 ,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分贝、夜间不大于35分贝)。

2.室内环境

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 。原因:日照不但节能、还有居住舒适的功能。长期无日照,不但空气质量差,而且易患风湿病等。(LEED 社区也强调)。

2)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厨房及卫生间能自然通风或设置有通风换气装置,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室内换气次数不小于1次/小时 。原因:空气不流通的话,房间空气污浊。开窗还有利于节能,免开空调等。(LEED单体建筑标准中也有,但出发点是热舒适可控制性,不一定非要通过自然通风来达到热控性目的)。

3.节能(参考LEED社区和三星标准)

1) 采用集中空调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计量装置(三星标准,LEED单体建筑)。 2)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措施,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三星标准) 3) 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5%,三星标准,LEED社区和单体)。 4.节水(参考LEED社区和三星标准)

1) 有条件的社区可进行雨水收集,对于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宜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2)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三星)。 5.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1)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生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2)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控制在10-20%左右(LEED)。

3) 建立社区废弃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的废弃物管理流程。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回收率达到50%-75%(LEED)。

推荐第5篇:善做善成 生态宜居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之五

善做善成 生态宜居

洛平

(一)历史,总以其固有的规律,展开它波澜壮阔的剧情。

回望洛阳历史,沿洛河自东向西,商都西亳、夏都斟鄩、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周王城五大遗址一字排列,呈现世所罕见的“五都荟洛”奇观,让人为之震撼。

为什么我们的先民,在4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会一再作出如此相近的抉择?这,不仅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更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任何巧合的背后,都暗藏着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循着这样的逻辑,我们看到,先民们一次次抉择,无不凝结着他们追求生态宜居的美好梦想。

水旺城兴,水活民福;生态宜居,乐在其中。

(二)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以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指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方向,让我们倍感欢欣、倍感鼓舞、倍感振奋。

“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强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

生态宜居,勾勒如画美景;生态宜居,令人心驰神往!

(三)哪里更舒适,人们就更愿意在哪里停留下来,哪里就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生态宜居,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追求与梦想,承载了广大市民的期盼与向往;生态宜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生存环境竞争力、生活品质竞争力!

生态宜居,洛阳怀揣梦想,孜孜以求。

去年,“打造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的城市定位,赫然写进了洛阳“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市十次党代会再次提出:“必须突出集约,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打造宜居洛阳。”

这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这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思考,这是对国之方略的呼应。

(四)山的厚重,水的灵秀,是洛阳这座城市的自然禀赋。正如有人所言,上天偏爱洛阳,偏爱得甚至让人嫉妒。

不错!作为洛阳人,我们对洛阳的山水、对洛阳的生态可以如数家珍。

但是,句号画大了就是零。生态宜居,我们可以心存自豪,却不可陶醉其中。

洛阳得“水”独厚、得“山”独厚、得“绿”独厚,也曾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收入囊中,可一冷静思考,我们有太多的尴尬:洛阳市区水道纵横,可除洛浦公园外,能向外人夸口的景致又有多少?两岸环境差、景观品位低、文化特色不突出,一个个“硬伤”让人难堪。

建设生态宜居洛阳,在中原经济区担当“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我们任重道远。

(五)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推进特色城镇化。

特色城镇化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龙头、引擎和载体。

我们要领会《指导意见》精神,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布局,让优势优起来,让特色特起来,让活力活起来。

我们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洛北城区板块、洛阳新区板块、偃师城区与中心城区对接板块。加快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五个组团向心发展,靠城际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通勤圈、生活圈。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的潜在优势、后发优势,提供强力支撑。

(六)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轮圆月,即使再明亮,没有星星的衬托也装扮不出浩瀚的太空。中心城市过度膨胀,城乡之间对比分明,怎么也称不上宜居。

我们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积极把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趟出一条城乡一体发展之路。

(七)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无缝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配套,加快集约发展,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的新高地。

(八)洛阳不仅是一座属于历史的城市、文化的城市,更应该是一座生态的城市、宜居的城市。

推荐第6篇:大河风景区 生态宜居新城

大河风景区 生态宜居新城

景瑞·英郡—泊墅湾珍稀英伦叠景别墅,94万起

天津市是第一个在全国定位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直辖市,而且最近被国家批准建设低碳城市的试点城市。在国务院《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给了天津市三个定位,一是北方经济中心、二是国际化的港口城市、三是宜居的生态新城,最后这个“宜居的生态新城”定位是在包括北京等其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也表明了国家要让天津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上先行一步的决心。基于此,那些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区域将凭借良好的绿色产业规划,在未来天津的发展大戏上唱主角。

目前以京津生态新城为基础,以潮白河、青龙湾两大河流交汇处未受破坏的自然资源为优势,以旅游度假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为发展的大河风景区,正成为天津发展的一张王牌。整体区域远景规划25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5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重点突出生态居住、商贸物流、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建成服务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的生态型、知识型、服务型精品卫星城市。按照新的城市群战略,“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宜居城市”将作为天津未来发展的方向,区域将作为天津新城规划中的无污染生态卫星城的全新定位亮相。

景瑞·英郡—泊墅湾是京津间热点区域——大河风景区的人居扛鼎之作。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容积率1,绿化率45%。项目在设计上总结提炼了历来英式别墅的精华,融入红砖、坡顶、大烟囱、老虎窗的纯正英伦建筑语言,创新的英式庭院,呈现出浓郁的英式田园风味。

这次新推出的6层叠景别墅,套内面积179㎡—202㎡,首层双入户设计,赠送南北双小院,客厅、卧室6米双挑空,赠送多达近35㎡实用空间, 24㎡豪华阳光主卧附带专属卫浴,11.5㎡超大南向观景露台,今天,这样一套市场价格高达两三百万的高档别墅,在景瑞·英郡—泊墅湾只需要94万即可拥有。

推荐第7篇:某社区创建宜居社区申报材料_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创建省宜居社区 共筑美好和谐家园

2010年,某社区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广东省社区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深圳市绿色社区”、“深圳市文明社区”、“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制度和宣传为切入点,夯实宜居社区创建基础 创建宜居社区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社区工作站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工作站站长为组长、辖区物业管理小区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城管专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社区还制订了《创建领导小组、办 公室工作职责》、《每月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证。二是加强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单张、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在社区营造浓厚的舆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此外,在创建过程中,街道领导非常重视,经常到我社区指导创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帮助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社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规范

1、居住空间

某社区隶属于某某区某街道。位于某某区西北端,东起叶屋村西街,西至隧道口(含径口村),南起深盐路,北至梧桐山。辖区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22560人,其中户籍人口3790人、流动人口18770人。社区下设有两个居委会分别为某社区居委会和元墩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居住房屋舒适宽敞,从云深处别墅小区到经济适用房小区都合理地分布在我社区,合理地照顾到每个经济层面居民的住房要求。住宅小区均经过市规划部门严格规划进行建设,容积率、交通、道路规划均符合国家标准与准则。

2、配套设施

深圳市水务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某煤气站、深圳燃气集团、东部交委等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负责社区内的同给水、通排水、通电、通信、通气、通路的建设与维护,全面满足了辖区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社区居民锻炼建设体育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设有篮球、游泳池、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登山路径等均对外开放。社区拥有区人民医院下设的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经过社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区民意表达室与多部门的努力,公共汽车覆盖范围达到社区总面积的85%;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内设有符合规定的小区停车场、路边停车位及单车棚等设施。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林园小区、某阳光教育基地、某邮局梧桐路分店、嘉信商场、万众福商场及各式餐饮店齐全,居民消费经济实惠。

二、社区环境

1、绿化环境

社区绿化布局合理,背靠深圳的最大型“天然供氧机”梧桐山,并且社区居民内绿化意识强,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种花植草,见缝插绿,各小区内绿化、美化、净化程度高,绿化用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经过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植树节植树活动使社区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2%。此外社区绿化管理均实施市场化专业队伍管理,无故意损毁花草的现象。2006年成功创建成为“深圳市绿色社区”。

2、卫生环境

(1)社区实行“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管理,社区内有任何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问题发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使社区路面整洁,排水通畅并且有效抑制乱摆卖发生。社区采取居民、管理处、工作站、执法队四级联动巡查报告机制巡查辖区内的工地、小区,发现一处违章拆除一出,。

(2)社区实行专业化保洁公司对社区进行保结、垃圾清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运实行分类回收、定点及时,垃圾清运率、袋装率达100%,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污水,无乱仍废弃物。

(3)实行专业化除四海公司消杀社区各处,使“四害”滋生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管理处、工作站、卫生部门四级巡查得力使辖区居民都不滋养家禽;犬类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4)社区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拥有园林路公厕、梧桐路公厕等公共厕所。

3、环境保护

自2004年以来,某社区以创建深圳市绿色社区为契机,积极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环保公德教育,在社区开展”社区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专题讲座;以及联合林园小学、阳光教育基地开展环保课及环保爱地球绘画比赛;云深处别墅小区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绿色环保签名活动。此外,社区还成立了一支40人组成环保志愿者队伍,每天到社区内巡逻宣传环保知识。社区内的企业、餐饮、娱乐等场所均实行雨污分流,烟气排放噪音等都在环保局、社区的监督下符合环抱要求。经过几年的创建社区顺利成为“深圳市绿色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民计民生开展特色服务

(一)、场所经费

目前社区办公和服务场地总面积达到1250平方米,其中社区居委会和工作站办公场地600平方米,社区警务室50平方米,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人民调解室30平方米,劳动保障服务平台50平方米,社区多功能活动室200平方米,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康复室、社区残疾人活动室400平方米,文化图书室100平方米,档案室20平方米,文体广场4个,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促进了社区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社区工作站由专人负责为居民提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卫生、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流动人口、治安、环境等“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并由区、街道各部门列入财政预算拨款支持。

(二)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多形式、多途径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通过落实就业援助政策、挖掘公益性岗位以及动员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今年共组织辖区75名外来劳务工参加了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帮助35名户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零记录”。重视和关爱弱势群体,为辖区45户困难家庭共127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12名特殊特困家庭成员向区慈善会成功申请了11万多元的重大疾病医疗救济,慰问辖区特困职工、单亲家庭、困难党员、侨胞、侨眷共72人,为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开展居家养助试点工作。成立了一支80人的鹏城金秋爱心服务队,对辖区34名服务对象实行“五登门”及每周上门服务制,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难,探索出一条“以老助老”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针对社 区空巢老人中午吃饭难问题,在老年协会和街道有关部门的大 力支持下,设立了星光老年之家午间照料饭堂,受到了社区老年居民的好评和欢迎。

(四)做好“四点半学校”试点工作。充分利用社区阳光教育基地这一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午托管理,累计辅导学生近10000人次,午托学生1500多人次,让家长有“人”可托、孩子有“家”可回,为辖区居民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一个沟通与教育的服务新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论坛、培训、展览,提升了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互信与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孩子健康成长。社区在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中被授予“最具爱心社区”称号。

(五)深入开展党员“十员”活动。根据党员的特长,成立了党员“十员”队伍,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治安巡逻、居家养助·结对关爱、甲型流感预防、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和安全文明社区建设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630人次,义务辅导学生1200多人次,配合开展义务巡逻、打击乱张贴、乱摆卖行为4010人次。通过开展党员“十员”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中去,有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号召力。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多年来,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某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居民为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创建了某某区首家“四点半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深圳市文明社区”、“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社区”等荣誉称号。

四、精神文明

(一)、居民自治

(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 加强社区文艺队伍建设,组建了军民情合唱队、舞蹈队、秧歌队等十多支文体队伍,培养了一批业余文体工作骨干,积极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幸福乐融融”元宵游园会、“关爱母亲·共享幸福”联欢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警 民共庆端午”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社区还广泛开展“把握幸福、快乐人生”、老年人权益及妇女维权保护、失业人员培训、安全生产教育、食品安全、心理 健康、老年教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廉政文化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在社区内掀起崇尚科学、普及法律、破除封建迷信等热潮,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五、以创建宜居社区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在今年的创建过程中,社区把创建宜居社区与“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无毒社区”、“无发案小区”等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宜居社区创建内涵。

(一)加强社区治安稳控工作。在区、街道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年共投入整改经费500多万元,主要用于4个老住宅区综合改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包括围墙加固、围栏翻新、保安岗亭设置、防盗门维修等。同时整合社区治安力量,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各物业管理处和巡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打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组建了一支由2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重点对辖区出租屋、发廊、门店等人员居住密集场所进行监控巡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快报》上报相关部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点线面结合的防范网络。此外,针对社区内部分小区治安发案率高的实际情况,我社区创新小区管理模式,加 强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如园林公司宿舍小区因物业管理退出而导致无人管理、卫生脏乱差、治安发案率高、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等问题,社区党总支通过与业主沟通协调,决定由社区牵头,单位和住户各出部分经费对小区进行综合整治,组建了一支由小区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巡防队,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式在小区内开展全天候治安巡逻,使小区连续多月实现“零发案”。今年1-10月份社区刑事发案67宗,与去年131宗相比下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降了51%(其中:山泉小区去年刑事发案17宗,今年1-10月份刑事发案6宗,元墩头东西村去年刑事发案35宗,今年1-10月份刑事发案16宗),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加强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严格贯彻执行《某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暂行办法》,形成了街道、社区、辖区单位三级信息预警网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今年成功调处各类劳资纠纷、民事纠纷共18宗,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以上。此外,社区还成立了由15名群众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对辖区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排查报告工作,做到“苗头早发现、措施早采取、问题早解决”。如辖区某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只为工厂60%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社区信息员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党总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厂方按规定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保,圆满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三)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根据街道流动人口和 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奖励办法》和《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我社区建立了管理、教育、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分 片包干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进”五种管理模式,落实“以房管人”的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上半年,社区共登记出租屋3278间、集体宿舍1620间,商业店铺248间;暂住人口信息17301人,其中新采集录入5436人,注销6541人,暂住人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员信息录入率达100%,信息采集率和准确率、照片上传率达98%以上。

(四)加强禁毒工作。结合“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建立了《禁毒工作汇报制度》、《禁毒工作会议制度》、《吸毒人员帮教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派发与张贴禁毒宣传单张、播放禁毒宣传片、张贴禁毒警示牌、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禁毒教育等形式,提高居民防毒禁毒意识,在社区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为详细掌握社区毒情,开展了“分片包干、逐户逐单位进行”的地毯式调查摸底行动。将长效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协助派出所开展清理出租屋、“老乡村”等整治行动10次,清理治安嫌疑人52人次;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不定期对城中村、歌舞娱乐场所、发廊门店等重点复杂场所进行专项整治。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共出动民警、巡防员、社区工作人员共110多人次,组织打击毒品犯罪专项活动6次,抓获5名可疑人员带 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彻底清除了社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 了社区治安环境,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六、以居民安居乐业为责任,狠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持防治结合,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居民安居乐业。一是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结合安全隐患百日大排查回头看工作,对辖区公共场所、集体宿舍和“三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大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发现一处、整改一处”,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排查行动中共排查集体宿舍19栋;“三小”场所246家;查处安全隐患13家,其中当场整改11家、限期整改2家;排查出租屋燃气3850家,查处安全隐患188家,其中当场整改174家、限期整改14家。此外,还通过派发各类安全宣传资料,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目前,社区安全隐患整治排查工作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二是开展无证经营门店清理整顿。排查门店共246家,查处无证经营6家,使无证经营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社区营造了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

七、物业管理

某社区共有32个小区,其中25家单位由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8.1%。小区物业公司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经营,业主依法维护权利并履行义务,严格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建立各项制度,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依法收取房屋本体维修基金对外墙、安全消防、公共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清洗。配备专业机电维修工对配电、发电机组、水泵、电梯等进行日常维护,没有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定期开展业主满意度调查,业主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七、建立健全宜居社区管理长效机制

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社区日常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社区建立了宜居社区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制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度建设。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长期开展,制订了社区治安、消防、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环境卫生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宜居社区管理有制度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社区保(治)安员队伍的管理、培训,提高保(治)安员素质;成立了志愿巡逻队、信息员、服务队等多支队伍,整合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群防群治、自我管理工作;不断推进、规范党员“十员”队伍建设,创新队伍服务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自我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值班巡逻登记、店铺情况登记等信息台帐,实现社区日常动态化管理。四是推进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老住宅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引进物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在宜居社区创建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社区共有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列入老住宅区综合整治项目,目前整治工作已全面完工,其中园林和格林2个小区已分别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引进了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五是推进资源共享。积极协调驻辖区13个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设施及场所相互开放,最大限度实现辖区资源共享,有效地推动了社区与驻辖区单位之间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

推荐第8篇:宜居社区文艺汇演节目单

(喜迎十九大召开,创建和谐宜居社区)文艺演出 时间:11月28日下午 地点:文化活动广场 节目安排:

1、大合唱《共筑中国梦、幸福赞歌》

表演者:老年协会

2、军舞《潇洒女兵》

表演者:新新幼儿园老师

3、钢琴启蒙课堂合奏曲串烧

表演者:新新幼儿园小朋友

4、广场舞《旗袍美人》

表演者:老年协会

5、柔力球表演《父老乡亲》

表演者:老年协会

6、舞蹈《礼物盒》

表演者:新新幼儿园小朋友

7、乐器合奏《采茶扑蝶》

表演者:老年协会

8、小组合唱《纺织姑娘、苏丽柯》

表演者:老年协会

9、钢琴独奏《放马曲》

表演者:博烁音乐培训中心

曾恺

10、秧歌舞《健身秧歌第四套》

表演者:老年协会

11、太极舞蹈《功夫扇》

表演者:老年协会

12、钢琴独奏《D大调奏鸣曲》 表演者:博烁音乐培训中心 封昊

13、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

表演者:老年协会

推荐第9篇:某社区创建宜居社区申报材料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创建省宜居社区 共筑美好和谐家园

(二○一○年八月)

2010年,某社区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广东省社区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深圳市绿色社区”、“深圳市文明社区”、“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制度和宣传为切入点,夯实宜居社区创建基础 创建宜居社区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社区工作站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工作站站长为组长、辖区物业管理小区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城管专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社区还制订了《创建领导小组、办 公室工作职责》、《每月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创建工作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证。二是加强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单张、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在社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此外,在创建过程中,街道领导非常重视,经常到我社区指导创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帮助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社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规范

1、居住空间

某社区隶属于某某区某街道。位于某某区西北端,东起叶屋村西街,西至隧道口(含径口村),南起深盐路,北至梧桐山。辖区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22560人,其中户籍人口3790人、流动人口18770人。社区下设有两个居委会分别为某社区居委会和元墩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居住房屋舒适宽敞,从云深处别墅小区到经济适用房小区都合理地分布在我社区,合理地照顾到每个经济层面居民的住房要求。住宅小区均经过市规划部门严格规划进行建设,容积率、交通、道路规划均符合国家标准与准则。

2、配套设施

深圳市水务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某煤气站、深圳燃气集团、东部交委等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负责社区内的同给水、通排水、通电、通信、通气、通路的建设与维护,全面满足了辖区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社区居民锻炼建设体育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设有篮球、游泳池、羽毛球场、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乒乓球场、排球场、登山路径等均对外开放。社区拥有区人民医院下设的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经过社区民意表达室与多部门的努力,公共汽车覆盖范围达到社区总面积的85%;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内设有符合规定的小区停车场、路边停车位及单车棚等设施。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林园小区、某阳光教育基地、某邮局梧桐路分店、嘉信商场、万众福商场及各式餐饮店齐全,居民消费经济实惠。

二、社区环境

1、绿化环境

社区绿化布局合理,背靠深圳的最大型“天然供氧机”梧桐山,并且社区居民内绿化意识强,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种花植草,见缝插绿,各小区内绿化、美化、净化程度高,绿化用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经过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植树节植树活动使社区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2%。此外社区绿化管理均实施市场化专业队伍管理,无故意损毁花草的现象。2006年成功创建成为“深圳市绿色社区”。

2、卫生环境

(1)社区实行“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管理,社区内有任何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问题发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使社区路面整洁,排水通畅并且有效抑制乱摆卖发生。社区采取居民、管理处、工作站、执法队四级联动巡查报告机制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巡查辖区内的工地、小区,发现一处违章拆除一出,。

(2)社区实行专业化保洁公司对社区进行保结、垃圾清运实行分类回收、定点及时,垃圾清运率、袋装率达100%,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污水,无乱仍废弃物。

(3)实行专业化除四海公司消杀社区各处,使“四害”滋生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管理处、工作站、卫生部门四级巡查得力使辖区居民都不滋养家禽;犬类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4)社区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拥有园林路公厕、梧桐路公厕等公共厕所。

3、环境保护

自2004年以来,某社区以创建深圳市绿色社区为契机,积极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环保公德教育,在社区开展”社区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专题讲座;以及联合林园小学、阳光教育基地开展环保课及环保爱地球绘画比赛;云深处别墅小区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绿色环保签名活动。此外,社区还成立了一支40人组成环保志愿者队伍,每天到社区内巡逻宣传环保知识。社区内的企业、餐饮、娱乐等场所均实行雨污分流,烟气排放噪音等都在环保局、社区的监督下符合环抱要求。经过几年的创建社区顺利成为“深圳市绿色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民计民生开展特色服务

(一)、场所经费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目前社区办公和服务场地总面积达到1250平方米,其中社区居委会和工作站办公场地600平方米,社区警务室50平方米,人民调解室30平方米,劳动保障服务平台50平方米,社区多功能活动室200平方米,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康复室、社区残疾人活动室400平方米,文化图书室100平方米,档案室20平方米,文体广场4个,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促进了社区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社区工作站由专人负责为居民提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卫生、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流动人口、治安、环境等“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并由区、街道各部门列入财政预算拨款支持。

(二)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多形式、多途径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通过落实就业援助政策、挖掘公益性岗位以及动员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今年共组织辖区75名外来劳务工参加了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帮助35名户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零记录”。重视和关爱弱势群体,为辖区45户困难家庭共127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12名特殊特困家庭成员向区慈善会成功申请了11万多元的重大疾病医疗救济,慰问辖区特困职工、单亲家庭、困难党员、侨胞、侨眷共72人,为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开展居家养助试点工作。成立了一支80人的鹏城金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秋爱心服务队,对辖区34名服务对象实行“五登门”及每周上门服务制,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探索出一条“以老助老”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针对社 区空巢老人中午吃饭难问题,在老年协会和街道有关部门的大 力支持下,设立了星光老年之家午间照料饭堂,受到了社区老年居民的好评和欢迎。

(四)做好“四点半学校”试点工作。充分利用社区阳光教育基地这一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午托管理,累计辅导学生近10000人次,午托学生1500多人次,让家长有“人”可托、孩子有“家”可回,为辖区居民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一个沟通与教育的服务新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论坛、培训、展览,提升了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互信与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孩子健康成长。社区在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中被授予“最具爱心社区”称号。

(五)深入开展党员“十员”活动。根据党员的特长,成立了党员“十员”队伍,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治安巡逻、居家养助〃结对关爱、甲型流感预防、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和安全文明社区建设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630人次,义务辅导学生1200多人次,配合开展义务巡逻、打击乱张贴、乱摆卖行为4010人次。通过开展党员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十员”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中去,有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号召力。

多年来,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某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居民为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创建了某某区首家“四点半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深圳市文明社区”、“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社区”等荣誉称号。

四、精神文明

(一)、居民自治

(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 加强社区文艺队伍建设,组建了军民情合唱队、舞蹈队、秧歌队等十多支文体队伍,培养了一批业余文体工作骨干,积极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幸福乐融融”元宵游园会、“关爱母亲〃共享幸福”联欢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警 民共庆端午”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社区还广泛开展“把握幸福、快乐人生”、老年人权益及妇女维权保护、失业人员培训、安全生产教育、食品安全、心理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健康、老年教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廉政文化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在社区内掀起崇尚科学、普及法律、破除封建迷信等热潮,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

五、以创建宜居社区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在今年的创建过程中,社区把创建宜居社区与“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无毒社区”、“无发案小区”等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宜居社区创建内涵。

(一)加强社区治安稳控工作。在区、街道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年共投入整改经费500多万元,主要用于4个老住宅区综合改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包括围墙加固、围栏翻新、保安岗亭设臵、防盗门维修等。同时整合社区治安力量,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各物业管理处和巡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打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组建了一支由2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重点对辖区出租屋、发廊、门店等人员居住密集场所进行监控巡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快报》上报相关部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点线面结合的防范网络。此外,针对社区内部分小区治安发案率高的实际情况,我社区创新小区管理模式,加 强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如园林公司宿舍小区因物业管理退出而导致无人管理、卫生脏乱差、治安发案率高、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等问题,社区党总支通过与业主沟通协调,决定由社区牵头,单位和住户各出部分经费对小区进行综合整治,组建了一支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由小区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巡防队,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式在小区内开展全天候治安巡逻,使小区连续多月实现“零发案”。今年1-10月份社区刑事发案67宗,与去年131宗相比下降了51%(其中:山泉小区去年刑事发案17宗,今年1-10月份刑事发案6宗,元墩头东西村去年刑事发案35宗,今年1-10月份刑事发案16宗),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加强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严格贯彻执行《某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暂行办法》,形成了街道、社区、辖区单位三级信息预警网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今年成功调处各类劳资纠纷、民事纠纷共18宗,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以上。此外,社区还成立了由15名群众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对辖区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排查报告工作,做到“苗头早发现、措施早采取、问题早解决”。如辖区某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只为工厂60%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社区信息员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党总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厂方按规定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保,圆满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三)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根据街道流动人口和 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奖励办法》和《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我社区建立了管理、教育、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分 片包干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进”五种管理模式,落实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以房管人”的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上半年,社区共登记出租屋3278间、集体宿舍1620间,商业店铺248间;暂住人口信息17301人,其中新采集录入5436人,注销6541人,暂住人员信息录入率达100%,信息采集率和准确率、照片上传率达98%以上。

(四)加强禁毒工作。结合“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建立了《禁毒工作汇报制度》、《禁毒工作会议制度》、《吸毒人员帮教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派发与张贴禁毒宣传单张、播放禁毒宣传片、张贴禁毒警示牌、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禁毒教育等形式,提高居民防毒禁毒意识,在社区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为详细掌握社区毒情,开展了“分片包干、逐户逐单位进行”的地毯式调查摸底行动。将长效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协助派出所开展清理出租屋、“老乡村”等整治行动10次,清理治安嫌疑人52人次;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不定期对城中村、歌舞娱乐场所、发廊门店等重点复杂场所进行专项整治。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共出动民警、巡防员、社区工作人员共110多人次,组织打击毒品犯罪专项活动6次,抓获5名可疑人员带 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彻底清除了社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 了社区治安环境,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六、以居民安居乐业为责任,狠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持防治结合,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居民安居乐业。一是开展安全生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结合安全隐患百日大排查回头看工作,对辖区公共场所、集体宿舍和“三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大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排查行动中共排查集体宿舍19栋;“三小”场所246家;查处安全隐患13家,其中当场整改11家、限期整改2家;排查出租屋燃气3850家,查处安全隐患188家,其中当场整改174家、限期整改14家。此外,还通过派发各类安全宣传资料,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目前,社区安全隐患整治排查工作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二是开展无证经营门店清理整顿。排查门店共246家,查处无证经营6家,使无证经营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社区营造了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

七、物业管理

某社区共有32个小区,其中25家单位由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8.1%。小区物业公司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经营,业主依法维护权利并履行义务,严格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建立各项制度,设臵机构和配备人员。依法收取房屋本体维修基金对外墙、安全消防、公共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清洗。配备专业机电维修工对配电、发电机组、水泵、电梯等进行日常维护,没有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定期开展业主满意度调查,业主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七、建立健全宜居社区管理长效机制

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社区日常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社区建立了宜居社区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长期开展,制订了社区治安、消防、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环境卫生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宜居社区管理有制度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社区保(治)安员队伍的管理、培训,提高保(治)安员素质;成立了志愿巡逻队、信息员、服务队等多支队伍,整合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群防群治、自我管理工作;不断推进、规范党员“十员”队伍建设,创新队伍服务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自我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值班巡逻登记、店铺情况登记等信息台帐,实现社区日常动态化管理。四是推进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老住宅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引进物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在宜居社区创建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社区共有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列入老住宅区综合整治项目,目前整治工作已全面完工,其中园林和格林2个小区已分别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引进了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五是推进资源共享。积极协调驻辖区13个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设施及场所相互开放,最大限度实现辖区资源共享,有效地推动了社区与驻辖区单位之间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某社区规划设计图

社区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数据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某社区隶属于某某区某街道。位于某某区西北端,东起叶屋村西街,西至隧道口(含径口村),南起深盐路,北至梧桐山。辖区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22560人,其中户籍人口3790人、流动人口18770人。社区下设有两个居委会分别为某社区居委会和元墩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居住房屋舒适宽敞,从云深处别墅小区到经济适用房小区都合理地分布在我社区,合理地照顾到每个经济层面居民的住房要求。住宅小区均经过市规划部门严格规划进行建设,容积率、交通、道路规划均符合深圳城市规划相关标准与准则。

城市规划相关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某某01-01号片区[某地区]法定图则No.YT01-01/01 1.总则

1.1本图则适用范围 ( 以下简称本片区 ) 为:梧桐山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南,梧桐山基本生态控制线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界限以东,某湾以北,某某港西港区以西,总用地面积为 410.33 公顷 。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1.2制定本图则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 )》,《深圳市某某区分区规划( 1998-2010 )》,其对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某某区的行政、商务、商业中心,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导,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务贸易、居住及相应配套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同时要求严格保护梧桐山基本生态控制地区。

1.3本图则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本图则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 年版)确定。

1.4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任何更改图则中所规定的内容,需依照相关程序的规定,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或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本图则是本地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1.5有关名词解释及其他技术规定详见附件《法定图则统一注释》(以下简称《注释》)。《注释》是制定和执行法定图则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技术规定。

1.6本图则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范围,可能在下阶段详细规划设计时略有修改,但必须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1.7本图则由市规划委员会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必须符合《条例》第二十

七、二十八条规定。

1.8本图则经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实行。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借助某某港区和东部旅游区的发展动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2.2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 以综合服务为主导,集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居住及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区。

3.土地利用性质

3.1本地区各地块土地利用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详见本图则“图表”。

3.2本图则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本图则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本图则规定的用途相符。

3.3本图则所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若是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上,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3.4本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规划主管部门的批准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3.5图则 43、44 街坊为某南中轴线地区,是某地区功能和景观的重要节点,图则确定的用地性质是从地区整体发展层面对两街坊基本功能的规定,即商务办公、酒店宾馆、商业商贸、休闲娱乐、城市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

3.6“图表”中 43、44 两街坊虚线控制的绿地为规划拟定范围,在下阶段城市设计或详细蓝图中可对其具体形态进行调整,但应保证虚线划定绿地的总量不变。 43-01 和 44-01 两地块可根据下阶段城市设计或详细蓝图研究,经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后对地块进行细分。

3.7本图则对所有地块均规定了三类土地利用性质:一类是指“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二类是指“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变更的土地利用性质”;三类是指“须经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方可变更的土地利用性质”,详见 “图表”。

3.8本图则中确定为“现状保留”的地块,仅指保留其合法的现状土地用途和建设规模。4.土地开发强度

4.1确定土地开发强度是控制土地容量、提高土地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本图则确定的各地块开发强度为强制性规定,均以容积率作为其基本控制指标在“图表”中表达。

4.2本图则确定本片区建设规模总量为 600 万平方米。各地块土地开发强度详见本图则“图表”的规定。当实际开发建设的总量超过规划总量一定限度时,会对本片区的环境质素、交通和设施供应带来较大影响,应对本图则进行必要的检讨,有关部门应停止一切要求增加开发规模申请的审批活动。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4.3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用地的开发强度应依据《深标》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确定,本次规划不作强制规定。

4.4已出让的土地,因计算口径原因,可能在本图则中表达的地块用地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不符,而且容积率数值不同,但总建筑面积将保持一致。

4.5本图则确定的容积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地块容积率控制上限,下层次规划和设计的容积率应小于等于本图则确定的容积率,同时还应满足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容积率有特别要求和说明的则按照要求和说明执行。

4.6在本图则执行过程,遇到部分特殊情况时,土地开发强度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确定: ( 1 )对本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合并开发的; ( 2 )对本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细分开发的。

4.7本图则涉及到旧村改造的地块,其指标为控制指引,改造实施的控制指标可结合城中村改造政策依据改造专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但原则上不宜高于本图则确定的容积率。

4.8本图则涉及到旧工业区改造的地块,改造实施前,允许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暂时改变现状建筑的使用功能。但当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开发时,则必须按照本图则控制指标执行。

4.9 43-01、44-01 两地块的控制指标为控制指引,地块细分后的控制指标可结合具体功能、景观等方面要求在下层次专项规划中调整,但两街坊建设总量应控制在 35 万平方米以内。

5.配套设施

5.1本地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

5.2本片区内配套设施设臵详见“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表 4.2 )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表 4.2 (下划线为独立占地设施) 序号

类别

项目

数量

所在地块

现状

规划

合计

现状保留

规划 1 教育设施

幼儿园 8 6 14 03-10 , 10-05 , 18-02 , 38-04 , 42-02 , 54-01 , 56-01 , 61-04 35-01 , 41-02 , 48-01 , 58-05 , 61-05 , 65-01

小学 5 2 7 06-10 , 19-05 , 27-05 , 47-02 , 57-11 35-02 , 38-05 初中 2 2 16-01 , 61-03 2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 1 1 1 61-01 61-02 专业医院 2 2 40-04 , 67-02 门诊部 2 2 03-04 , 12-02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8 6 14 12-07 , 18-03 , 14-02 , 22-06 ,3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站 1 1 59-02 居住区文化中心 2 2 23-03 , 40-03 居住小区级文化室 10 5 15 03-09 , 08-03 ,61-04 14-02 , 21-05 ,青少年活动中心 1 1 2 57-07 23-04 老年人活动站 10 4 14 03-09 , 11-04 ,60-02 14-02 , 21-05 ,影剧院

,,,,,,,,,,,,,,,,,,, 64-01 , 42-03 ,, 42-03 ,

,, 24-02 34-01 35-05 40-04 42-03 38-01 48-02 55-02 57-03 12-07 18-03 28-03 29-02 36-01 60-02 39-03 48-02 57-03 12-07 18-03 28-03 36-01 40-01 57-04 39-03 48-02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1 1 2 59-02 20-02 综合图书馆 1 2 3 59-02 23-03 , 40-03 4 体育设施

综合体育活动中心 1 1 1 10-06 10-02 社区体育活动场所 6 12 18 06-04 , 10-01 , 36-01 , 11-03 , 12-04 , 14-01 ,62-01 , 64-03 , 65-03 5 社会福利设施

社会福利中心 1 1 25-01 6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街道办事处 1 1 2 18-12 40-03

社区居委会 7 4 11 03-09 , 12-07 , 18-03 , 14-02 , 57-03 , 58-05 派出所 1 3 4 02-01

,,,,,,,,, 48-02 ,

, 42-04 58-02 65-02

18-08 28-02 33-09 44-01 60-01 28-03 36-01 42-06 60-02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18-04 , 55-06 , 57-08 社区警务室 7 5 12 03-09 , 12-07 , 18-03 , 28-03 , 36-01 , 42-06 , 60-02 14-02 , 21-05 , 39-03 , 48-02 , 57-03 社区服务中心 2 2 11-02 , 40-03

社区服务站 8 2 10 03-09 , 12-07 , 14-02 , 57-03 7 道路交通设施

社会公共停车场 3 9 12 01-03 , 05-11 , 06-09 , 10-01 ,

加油加气站 3 3 21-07 , 21-08 ,

公交首末站 2 2

17-02 , 48-03

长途汽车站 1 1 57-13 8 给水排水设施

污水泵站 2 2 06-11 , 45-02

给水厂

, 28-03 ,, 17-02 ,, 42-03 ,, 43-01 ,, 44-02 18-03 36-01 60-02 58-02 12-04 20-02 44-01 54-03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2 1 3 26-01 , 33-01 33-04 9 电力设施

变电站 2 1 3 35-07 , 45-04 51-01 10 邮电设施

邮政支局 1 2 3 19-04 38-01 , 55-04 11 电信设施

电信局址 1 1 16-05 12 广电设施

有线电视中心 1 1 59-01 13 燃气设施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 1 1 33-07

瓶装供应站 1 1 33-05

储配站 1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1 33-07 14 环卫设施

公共厕所 7 9 16 05-14 , 08-02 , 12-08 , 22-08 , 42-07 , 66-01 , 67-07 10-01 , 17-02 , 18-10 , 20-02 , 33-09 , 35-03 , 38-01 , 43-01 , 44-01

垃圾运转站 6 10-01 , 12-08 , 22-08 , 33-10 , 42-07 , 66-01 15 防灾设施

消防站 1 1 24-03

5.3本图则规定某中学、田东中学为完全初级中学,现状两中学的高中部分远期迁至规划区外新建高级中学。规划区外高级中学应保证对本图则地区 60 班高中学位配套量。

5.4本图则规定的配套设施是为本片区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

5.5配套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防护、环卫等规范的要求。

5.6本片区内有两条微波通道通过,分别是梧桐山—某电信机楼、梧桐山哨所—南澳微波通道,其所涉及的相关用地建筑限高需满足微波通道的相关技术要求。

6.道路交通

6.1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出入口为:深盐路、沙盐路、沙深路、梧桐山盘山公路及恩上公路。各街坊出入口及内部道路详见本图则“图表”。

6.2规划本片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城市主干道:深盐路、沙盐路、沙深路、海山路

城市次干道:海涛南路、海景二路、梧桐路、香径街、马庙街、协和路、港西路

城市支路:园林路、元墩西街、园墩街、园墩东街、叶屋西街、叶屋东街、井头西街、井头东街、井头北街、井头南街、香径东街、东海路、下梧桐路、上梧桐路、东湾一路、东湾二路、东湾三路、东湾四路、东湾五路、工业东街、恩上路、官上路、田心东路、恩下路、官下路、海涛路、东埔路、金融路、海景路、沙角路、步步街、海山东一街、海山东二街、海山东三街。

6.3本图则控制的小区级道路(“图表 ” 中黑色虚线表达)可在下层次规划研究中深化调整,但应保证道路宽度、出入口数量和街坊内各地块的交通出入。

6.4禁止在商业零售街道设臵机动车出入口;不宜在行人集中与优先地区设臵机动车出入口。

6.5本片区的机动车配臵停车位按《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12.4.2 .1 中的“主要项目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执行。

6.6为集约利用土地,图则规定部分社会公共停车场与建筑合并设臵,这部分停车位指建筑配建停车位以外的停车空间,这部分空间须保证对公众开放,按社会公共停车场管理。

6.7所有停车场均应为残疾人提供不少于总数 1.5% 的停车位,专位专用。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6.8除本图则指定外,可以考虑结合未来地铁站点设臵地下人行通道,地下人行通道的设臵应满足:

(1)出入口应直接与街道的人流集中集散处相连(不应占用人行道空间); (2)最小净宽度不小于 5 米 ;

(3)全天候通行,并宜连接主要的商业、服务业和公共配套设施。 7.城市设计及其它有关规定

7.1本地区依山靠海的自然景观条件和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要求其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应突出地区山海城市风貌,建立联系山海的景观廊道和步行体系;

(2) 建立主要商业服务业设施、公共设施、居住区之间的步行体系和自行车交通体系; (3) 加强主要空间节点的形象塑造,宜建立地区城市地标系统。 7.2本片区的街道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保证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强调体现片区街道景观,并尽可能通过红线退让提供更多的公共性开放空间。

(2) 街界面的建筑、挡墙、小品等,应在滨海、沿山地区形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整体风格。 (3) 街道照明应选用具有自然色彩的光源,人行道和公共绿地的照明应选用色彩相对柔和的光源;不同场所的灯具,其造型和高度应有相应的规定。

7.3本片区内的建筑及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公共建筑对外主入口必须考虑设臵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通道;

(2) 建筑物外墙所采用的材料不得产生给行人及司机带来不适或威胁其安全的光反射; (3) 建筑物外墙不应大面积地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应选用柔和中性的色彩;但可以使用一定程度的色彩对比来突出建筑物的门窗、入口、节点等;

(4) 建筑泛光照明不应直接射入其他建筑窗内;公共建筑顶部照明应按照夜间远处眺望的要求设计;

(5) 建筑物顶部的设计应与建筑的整体设计及城市空间环境相协调,全部设备应隐蔽。 7.4本片区内的广告与建筑标识物的设臵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统一规划,避免影响建筑物及公共环境的景观效果; (2) 提供使街景特色更加突出、使用效率更高的标识物; (3) 考虑居住环境的合适性和公共空间的视觉质量; (4) 保证行人和机动车驾驶者的安全。

7.5本片区内的公共空间必须为所有人(包括残疾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通道。

7.6本地区主要的景观轴线为深盐路、沙深路、沙盐路、海景路、海山路及行政中心中轴线。其中行政中心中轴线为本地区最重要的空间景观轴线,下层次规划设计必须保证该轴线空间的开敞和南北视线通透。

7.7本地区主要的景观节点为:梧桐山隧道口、某联检口岸、中英街联检口岸、老区政府商业中心、新行政中心广场、中轴线海滨公园。

7.8本地区建筑高度按下述高度控制区控制:

(1)高层建筑引导区:主要分布于深盐路两侧,并在未来地铁站点周边适当集中;

(2)高层建筑控制区:紧邻某湾和梧桐山地带为高层建筑控制区,紧邻某湾一侧建筑高度不应高于 30 米 ,紧邻梧桐山一侧建筑不宜高于 50 米 。

7.9 43、44 街坊是某重要的空间节点,“图表”中虚线表达的绿地为图则拟控制范围,在下阶段城市设计或详细蓝图中可对其具体形态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绿色虚线划定的公共开敞空间总量和中轴视线通透的城市设计要求。

7.10中英街、中英街界碑、吴氏宗祠、天后宫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按照《深圳市紫线规划》的相关要求严格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进行整饬,使之成为某地区的城市名片。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社区周边公交设施配备分布情况和社区内停车设施配备分布情况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社区配套设施情况

与基本居住有关的各种公用管线以及设施齐全,满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信、通气、通路的要求。图为水务集团上街宣传节约用水。

水务集团某水厂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社区篮球场

社区网球场

社区乒乓球场

社区羽毛球场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社区游泳池

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某社区公交出行便利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超市

各式餐饮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二、社区环境

1、社区绿化

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

社区绿化布局合理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屋顶绿化

绿树成荫的社区环境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街道城管办、社区工作站对违章建筑采取零容忍态势,发现一处拆除一处

社区路面整洁环境优美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2、社区卫生环境

废旧电池收集箱,以及垃圾分类收集桶垃圾清运定点及时,垃圾清运率、袋装率达100% ,无卫生死角,无暴露的垃圾、污水,无乱扔废弃物。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毒鼠箱是灭鼠的一种好方法。在建筑物以及外环境设臵毒鼠盒,对防鼠灭鼠都有显著效果。下边的相片就是设臵于社区道路旁的毒鼠盒。

下图为专业人员在对社区的下水道喷杀虫剂。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3、环境保护

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还我绿色”的专题课。 在社区中营造节约用水、用电的氛围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在社区中营造节约用水、用电的氛围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环保志愿者队伍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三、社区服务

目前社区办公和服务场地总面积达到1250平方米,其中社区居委会和工作站办公场地600平方米,社区警务室50平方米,社区多功能活动室200平方米,星光老年之家400平方米,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促进了社区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多功能活动室

社区警务室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人民调解室

档案室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图书馆

社区星光老人之家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开展整治乱摆卖专项行动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3、认真落实民生实事,开展特色服务活动

开展居家养助试点工作

充分利用阳光教育基地的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与午托管理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重视和关爱弱势群体,为辖区45户困难家庭共127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12名特困家庭成员向区慈善会成功申请了11万多元的重大疾病医疗救济,慰问辖区特困职工、单亲家庭、困难党员、侨胞、侨眷共72人。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某社区园林路垃圾转运站、公厕

安全事故演习

交通知识进课堂

计划生育文化中心

某社区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资料汇编

矛盾排查纠纷记录本

治安工作例会会议记录

社区防治工作记录

社区调解记录

推荐第10篇: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南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南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要以社区为基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落实各项老龄法规政策,使硬件建设持续改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老年人能明显感受到社区的宜居特征。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要统筹实现以下六个方面:

一、社区环境优美

老年宜居社区要整洁卫生,绿化美观,环境优美,适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

(一)卫生清洁。社区内垃圾实行集中收管,分类回收,清运定点及时,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流淌或乱扔废弃物现象。社区内住户、企业、餐馆、驻社区单位等油烟、污水排放要符合地方有关规定标准。

(二)安静环保。社区内施工及装修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时间,不在居民休息时间使用噪音过大的机械设备,并采取积极环保措施降低噪音和各种环境污染。

(三)绿化达标。绿化(绿地)面积要大道城镇社区规划建设标准要求,区域环境适宜安排居民休憩和组织活动。社区内花草树木修剪整齐,绿地无毁坏,无侵占现象。社区内无违章搭建,无严重破、损、残建筑物,无乱设摊点,庭院内外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二、社区居住舒适

老年宜居社区的住宅建筑要符合国家建筑标准,设施设备要安全可靠,无障碍出行安全便捷,使老年人居住舒适,生活方便,幸福安逸。

(一)住宅建筑符合标准。社区住房的建设要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老年住宅建设标准》。建筑格局、朝向、楼层、材料和装修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方便和特殊需求以及家庭成员的构成。户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舒适,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做到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电梯要安全正常运转,并能够满足急救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住房内走廊、过道和厕所、起居室内要安装安全辅助设施。

(二)无障碍出行安全。社区楼宇内通道和公共区域要达到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坡道、弯路、台阶灯要具备防滑功能。楼房门口要设轮椅通道,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安全和便捷,保证行动的可达性。

(三)设施设备性能可靠。确保社区内设施设备安全,特别是安全电源,提倡安装使用节能环保的设备或有关科技节能环保设施。老年人住房内要安装应急呼叫器或先进的感应系统,洗浴设施和坐便器等要方便安全并安装安全辅助设施。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三、社区设施齐全

老年宜居社区的外部设施要齐全,基础设施要完备,专用设施要具备,以适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需要。

(一)外部设施齐全。社区居民出行交通便利,公交线路车站标志明显,乘用出租车便捷。周边生活服务网点齐全,包括修理铺、百货店、服装店、饮食店、洗衣店、理发店、浴室、药房、银行、邮局等各种服务网点。

(二)基础设施完备。社区内燃气、电力、自来水供应正常。公共通讯、照明设施完备。便民设施如园林、广播、垃圾箱、座椅(凳)、书报亭、公用电话、邮政信报箱等安放合理且方便易达。鼓励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要设立综合多功能问题活动中心(站),供社区居民和老年人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锻炼。

(三)老年设施具备。要设立覆盖整个社区范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其中包括设立日间照料室、老年食堂、老年阅览室、老年大学(学校)、健身康复室等。有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基地),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四、社区服务完善

老年宜居社区的服务功能要完善,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助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各种服务需求。

(一)完善基本服务。社区要规范健全物业服务和家政服务。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方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开展健康教育,举办保健知识讲座,老年群众组织或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文化体育健身需求。

(二)强化助老服务。社区要建立健全助老服务体系。开展面向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饮食、器具、卫生清洁以及代办各类日常服务。开展低保救助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救助、救济及无偿捐助活动,配备在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减轻思想压力和缓解精神负担,消除心理障碍,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三)重视养老服务。当地政府根据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情况,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社会青年、下岗人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入户为贫困、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社会公益组织和养老服务机构可在社区设立服务站(点),就近为社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住养服务或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有偿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康复保健以及紧急救助等。

五、社区文明和谐

老年宜居社区要加强文化和治安环境建设,并注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价值,为老年人营造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设社区老年大学(学校),加强老年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卫生保健、道德法制、电子信息、生活常识和生态环境等教育或讲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多方面生活技能知识,提高老年人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设立敬老助老传统美德,社区敬老氛围浓厚,文化环境积极、活跃、融洽。

(二)加强治安环境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区居民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并制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方案、制度和设施等;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体系,配备有社区警务室(联系点)和社区民居,有适应本地区治安需要的专兼职防巡队伍。社区居民安全感强。老年人家庭和睦,代际和谐。

(三)注重老年参与社会。社区内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机制、渠道完善。老年人代表参与业主委员会,银龄行动在社区广泛开展。老年人参与群防群治等社区建设,在治安保卫、交通协管、邻里互助、民间调解、传统教育、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等工作中发挥优势和特长,实现其老有所为价值。老年人对社区文化建设满意度较高。

六、社区组织健全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作,需要有力的推动机制和服务机构以及建立规章制度加以保障。

(一)建立推动机制。要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老龄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街道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工作网络,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工作经费、建设资金,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离退休人员党组织健全,实施社会化管理。

(二)设立服务机构。社区要健全物业管理服务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老年群众文体组织等组织服务机构。

(三)建立服务队伍。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医疗卫生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社区广泛建立由社区居民和周边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组成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四)制定规章制度。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完善,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努力为辖区单位和居民做好服务工作,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积极性高。制定实施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社区实行政务、事务、财务、服务“四公开”制度,确保居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社区居民委员会各项制度健全。社区各服务机构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规则办法。

第11篇:某社区创建宜居社区申请报告

XX社区

关于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的申请

XX社区距离区政府约二公里,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市、区主干道穿越,交通非常便利。

我社区在区党委、区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社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对社区的居住环境建设。为把本社区打造成一个绿色、园林色,有自己本土特色的小区而长期进行不懈的努力。

按照省、市、区的精神,社区积极开展“广东省宜居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舒适,配套完善,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

一、社区规划建设

本社区辖下有两个居民小组,

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人口

人,外来人口

多人。

1、建筑空间。本社区户籍人口居住房屋约有

多栋,厂房

多间,商铺

多间。

2、配套设施。本社区路面硬化率达100%,实现路、水、电通到户;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公厕2座。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优闲业余生活,投资建设有中心广场一个,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为解决居民出行看病方便便利的问题,社区内建有卫生站三间。辖区内市区主干道贯通,道路两旁建有公共汽车站,所以居民出行乘车十分便利。社区内建有幼儿园一所,方便了居民小孩的学前教育。社区内商业活动发达,建有市

场二个,各行各业的商铺临立,大大方面居民的衣食住行。

二、社区环境整治

1、绿化环境建设。我社区绿化面积约有3万多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13平方米。我社区绿化建设布局合理,分别在XX文化中心,中心新村等居民住宅区附近,为居民提供一个绿化宜人的居住环境。

2、卫生环境建设。我社区在主要路段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并且每天都有专人早晚清理两次。社区内的各主要路段都实行16小时的清扫保洁,每次清洁完的垃圾都进行集中处理。在除四害方面,成立专业除四害工作队,每月定期对蚊虫进行喷杀,取得良好的效果。

3、环境保护建设。为有效地治理“六乱”现象,社区成立城管部门,专门负责辖区的“六乱”管理。同时,我社区与辖区内的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将“门前三包”工作落实到商户,使乱停放、占道经营和垃圾乱堆放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三、社区服务水平

1、规范社区服务。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为方便居民办事,我社区设立了社区服务办事中心,对社区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居民和企业单位办事。为解决困难户,困难党员的生问题,我社区采取了一帮一的帮扶活动。我社区妇联还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妇女免费进行身体检查。目前,社区成立了妇女业余舞蹈队、男子篮球队,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规范场所经费。我社区办公楼占地面积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辖区内设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劳动保障服务站。在

XX中心广场建有老人活动中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内设有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室等。每逢“三

八、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篮球赛、拔河比赛、舞蹈表演等活动,所有活动费用都要经审查核对进行集中支付。

四、社区文明建设

1、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居委会成员、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都是通过居民民主公开推选产生。居民代表由户代表推选产生,户代表由每户成员推选产生。为更好地管理居委会、理事会、村民小组的财务及行政工作,还通过居民选举产生了监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居委会成员、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居民代表、户代表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

2、提高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每逢“三

八、暑假、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篮球赛、拔河比赛、舞蹈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城市暖流”行动,举办禁赌巡游暨健康自由行活动,大力宣传赌博的危害性,教育广大群众洁身自爱、远离赌博。积极开展各种讲座及培训班,深入开展“文明东莞三有序”活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诚信爱国”、“八荣八耻”教育等,培养广大居民热爱祖国、发扬传统美德、遵从职业操守、建立美好家庭的高尚情操,为构建和谐社区夯实基础。

五、治安消防

1、实行封闭式管理,治安有明显的好转。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封闭式管理,及时排查各个出入口的可疑车辆和犯罪嫌疑人,给治安员配备对讲机,随时提醒广大群众加强防范,登记群众反应的热点问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村里路面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

2、加强重点地段监控,调动群众群防群治意识。冶安员采用机动车巡逻和步行巡逻相结合,加强居民区、工业区和主干道的治安监控,形成全方位的治安防范网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对辖区的企业、工商户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住宅区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开展禁黄、禁赌、禁毒和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完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等,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群防群治网络,使社区达到治安明显好转起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加强对出租房屋业主和租住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社区与出租房屋业主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常规治安检查1次,同时,警务区与 派出所、社区妇联和工业办联合行动,及时查处可疑车辆、可疑人员,配合做好“治摩”、“治窝”、“治吧”、“清无”和“清违”工作,及时排除治安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2008年,辖内没有发生大案要案,发案率同比2007年下降了48%,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4、抓好调解工作,化解居民矛盾,营造和谐社区。我们社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和劳动服务站,由治保主任和工业办主任担任成员。重点对基层矛盾进行处理,大力在居民小组开展调研摸底,及时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解决企业劳资纠纷和工人上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5、对出租屋、商铺、工厂加强消防安全巡查,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我社区定期由工业办牵头,联合巡查办、综合执法办及理事会成员对我辖区内的出租屋、商铺、工厂,每月进行一次巡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生产消防安全排查,发现一个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以上是我社区总体建设的情况以及社区服务管理的情况。本次通过申报广东省宜居社区的创建,充分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创建的各项工作当中,根据创建的标准,不断完善社区的软硬件建设,真正实现和谐优美、良好生活配套、安全文明的社区环境。

XX社区居委会 2010年8月6日

第12篇: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村镇

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村镇

**镇位于**市的中部,东望涢河水,西靠白兆山,有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生态林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38%。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建设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宜居行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已完成生态林面积6500亩,通道绿化28公里,建设生态示范村33个,并努力在“生态、宜居、美丽”上作文章,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完善生态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总纲领,改善人居环境;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镇。

一、发展现状

**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庄环境不断优化,美丽村镇魅力四射。

(一)

特色产业发展完善生态基础

一是流转土地,提高效率。通过抓董桥村朴泥生态产业园扩建和冯庙村芡实种植项目,推动农田集中流转,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地力环境,促进生态环保提档升级,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发展地方经济。二是集中回收,发挥效益。通过抓中涢环保项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秸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行回收处理,制造清洁能源及发电,极大地改善村镇环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创新模式,协同发展。通过发展稻虾共养等新型农业项目,促进种养业绿色协同发展,激发农业活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这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组面貌的进一步改观,形成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线,完善了美丽村镇生态产业基础。

(二)

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对全镇18座大小水库、2条市级河流、4条支流全面落实河库长责任,签订河道水库保洁协议69份,设立公示牌44块,河道界牌23块,强化日常巡查管护,彻底整治乱排放、乱倾倒、乱采挖等突出问题。二是全力配合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开挖主管沟槽并安装污水管道,接入集镇居民生活污水,多次接受省住建厅、孝感市建委的检查。三是加强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在夏收、秋收的重要时间节点,组建秸秆禁烧巡查宣传专班,不间断、全覆盖地进行宣传和巡查,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改善了美丽村镇人居环境。

(三)

村庄环境整治营造宜居环境。

一是推进村镇垃圾集中清运。农村垃圾治理一体化PPP项目已在**镇率先实施,启迪桑德公司已正式进驻**,集镇和主干道垃圾转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每村有2人纳入公益性岗位作为公共卫生保洁员,全镇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二是推进畜禽粪肥综合利用。对全镇57家规模养殖场实施了粪肥资源综合利用,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顺利推进,使得粪肥变废为宝,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制定了《**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计划总投资528.8万元,完成3240座农村户厕、20座农村公厕建改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户厕1807座、集镇公厕2座、农村公厕10座的改建任务。通过这些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了村庄环境,营造了美丽村镇宜居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宜居环保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深层次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美丽村镇发展。一是宣传不足,参与不够积极。生态宜居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离不开宣传引导,群众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存在着政府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但是有的群众却漠不关心,对环保建设不支持。二是人员不足,经费保障缺乏。乡镇目前仍然是一无机构二无人员,“头重脚轻”的问题比较突出。乡镇环保工作事务繁重,但人手严重不足,而企业多如牛毛,对其监管的难度比较大,并且乡镇没有环保工作执法权,同时,部门配套服务比较欠缺。三是管护不足、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保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如:村庄环境整治后续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等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后续管护不到位,成了一时的面子工程。

三、对策建议

要不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努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镇。

(一)注重深入研究,突出环保特色

要牢牢把握生态宜居发展思路,深入研究村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历史特点等因素,充分挖掘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乡村文化、产业特点等乡村元素,彰显乡镇地域特征和文化魅力,突出村庄生态环保特色。

(二)注重维护管理,健全环保机制

要注重对建设项目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厘清部门和村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专人,用好管好相关设施和装备,及时维修,达到经久耐用,发挥生态环保长效机制。

(三)注重共管共享,提高环保自觉

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倡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民主治理机制,制订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群众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觉维护运行好村内环境卫生、村庄建设、污水治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利用多种载体,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提高群众生态环保自觉性。

(四)

注重监督考核,加强环保管理

要把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美丽村镇建设管理等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纳入各部门和村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高部门、村工作积极性。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村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和村进行约谈,切实形成责任清晰、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工作模式,加强环保管理能力。

(五)注重政策引导,发展环保产业

要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主题定位,强化环保产业项目招商,推进环保产业化。首先,通过鼓励、引导各种经济形式参与环境保护,将环保产业纳入政策性贷款范围,给予支持。同时,要利用财税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如投资优先、低税率、减免税收,以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其次,依靠市场力量,实现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美丽村镇。

生态宜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村镇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镇将一如既往地把环保当作目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来抓,立足生态宜居,为建设美丽村镇而不懈努力!

第13篇:积极推进院长制,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工作汇报

积极推进院长制,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工作汇报

为有效解决居民院落环境卫生,尤其是三无小区院落卫生脏乱差等情况,长安路街道仁义社区积极落实城市治理工作居民院落“院长制”工作,全社区、驻地单位通力协作,团结一心,使“院长制”落到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院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院落管理责任到人。由于我社区老旧院落多、地域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我社区增设一名环境卫生治理专干,并将院落进行划分,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各院落“院长”,落实每日巡查制度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物业进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院长制”公示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自“院长制”落实以来,从路面走进居民院落,从地面的垃圾到楼道内的杂物,从房屋前后的私搭乱建到下水管道里的污垢,一场全民参与环境保卫战正向纵深延伸。在众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努力下,不仅路上干净整洁了,深入到居民院落、楼宇的院长也给居民小区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陈年堆积的杂物、墙面上的野广告、违规的私搭乱建都得到了全面的清除。

二、院长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社区无主院落、拆迁安置院落较多,居住在老旧小区里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这些老职工、老市民的经济收入较低,收入上没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和购置新房。院落老住户画院圈地乱搭建乱堆放问题严重,楼道占道堵塞逃生通道问题;老旧小区出租户较多对居住的小区环境卫生不重视,租客搬走后废旧家具乱丢乱弃,造成院落卫生的老大难,保洁员只清理生活垃圾,不管装修垃圾和废旧家具;院长制执行以来院落卫生每天检查,有垃圾都及时清理,使院落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清理有了依赖感,更甚者将建筑垃圾和废旧垃圾堆积在三无小区堆放,使三无小区院落最终变成辖区内建筑垃圾和废旧家具堆放点,每次社区工作人员清理完后没几天就又是成堆的垃圾再次堆积,使院长制工作进展困难;加之物业和家委会不积极配合致使院长制推进更加困难,造成居民抱怨。这些都是院长制急需解决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院长制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1、严格按照院长制要求,责任落实到辖区每个院落,确保具体院长责任到位,做到不留盲点死角。

2、加强督促,确保成效,院长每日进院落进行督查,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及时联系物业家委会进行整改,并将整治后的对比图片及时上报并保存。

3、完善老旧院落和三无院落的管理机制,落实文明公约的制定,加强社区管理,使院长制对三无院落环境卫生发挥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

1、社区将“院长制”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细化,将辖区44个院落划分院长责任,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机制。责任院长定时深入到院落,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及宣传活动,对一些卫生死角、绿化管护、牛皮癣等进行彻底整治,并且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义及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2、加强与物业和家委会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对于可以立马解决的,由社区三级院长发现后,与物业和家委会督促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及时与第

二、第一级的院长协商上报,共同解决,有效发挥院长制制度,将院长制落实到实处。加强宣传,细化责任,院长巡查、督导、协调到位,院落环境卫生不留死角,规范院长日志填写,巡查解决问题记录详尽。

3、每个院落制定了文明公约,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增强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让群众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保证院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三无院落的卫生问题,社区申请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三无院落卫生每日进行环境卫生清理清扫,并与院长巡查相结合方式进行管理,保证院落卫生环境。

院长制以街道、社区责任院长、物业家委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为载体,引导居民参与到小区的日常管理中,完善小区自治,将小区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那么环境卫生的整治、城市治理就会迎刃而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积极落实院长制,突出长效管理,更好地代表、维护和服务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院长制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14篇:创建绿色社区打造宜居家园.

创建省级绿色社区打造宜人宜居家园

营东社区位于淮阴区城区东部,东起沈阳路(翔宇北道),南接古黄河,西至卫生路,北傍盐河,面积1.8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办公室活动室房屋面积500余平方米,有10个居民小组,常住户4538户,常住居民9600多人,社区经济繁荣(经济收入连续多年位居淮阴区各村居之首),环境优美(樱花园偏隅东南,古黄河、盐河风光带南北辉映),目前,社区基本实现了“楼幢开门见绿,民房家家有绿”绿化布局,社区的总体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以上。

营东社区硬件设施齐全,社区配有图书阅览室、党群议事中心、残疾人康复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世代服务中心、宣传橱窗、科普画廊等等,基本达到了“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要求。几年来,社区在日常管理及各种创建工作,特别是创省级绿色社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淮安市“绿色社区”(2009年)、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辖区的东昇花园被淮安市环保局评为市级绿色小区、樱花小区被淮阴区环保局评为为区级绿色小区。另外,通过此次绿色社区创建,区域内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变,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积极性,居民对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不断

上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1、王营镇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张爱民同志担任,副组长分别由镇长吴洪乐同志及分管生态办的镇宣传科科长高杰同志担任,成员包括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社区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生态办主任李亚洲同志担任; 同时镇里制订和出台了一整套激励机制,印发了《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目标任务分解表》,与相关村居和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强化各社区区创“绿”工作建设力度;2009年,社区就成立了以原王营镇副镇长张乃林同志为组长,原王营镇环保科员桑荣华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具体执行机构(办公室),成员由分管社区创卫、防违治违、

“五小”行业以及各小区物管及业主委员会的同志组成;对照领导小组,建立了营东社区创建绿色社区领导网络,从而形成了与驻区单位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2011年,针对人员上的变动,我们及时的对创建领导小组以及创建网络进行了调整。

2、今年上半年,社区具体负责绿色社区创建的同志作为王营镇创“绿”战线上的“三个代表”之一,先后参加了5月份在常州举行的江苏省2011年全省社区环保工作培训班以及6月份在市区神旺大酒店举行的淮安市市级绿色社区培

训(老社区,新绿色)工作会议,在短短几天的培训中听取了专家和领导的理论辅导,尤其是学习了创建成功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具体要求和主要做法,结合社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创建工作。

3、今年初,社区制定了年度创“绿”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制订了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分工、界定责任;参加省、市环保培训的同志回来后,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对以往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归档,参照创“绿”先进单位的一些做法,再结合社区实际,我们制作和完善了创“绿”PPT 以及电子文档,做到制度上墙、资料完整,软件方面主要是“六个一”,即:一个共驻共建联席(圆桌)会,一套环境管理制度,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支起先锋骨干作用的绿色志愿者队伍,一块普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和一定数量的绿色文明家庭。

4、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多次召开由驻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共驻共建联席会(又称圆桌会议),会议除定期通报社区建设情况外,还专门用于协调解决社区在创卫、创模、创文明城市、创绿色社区、创节水型社区等活动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和重点,在创建绿色社区过程中,共召开圆桌会议3次,参加人次35次,协调资金5万元,解决噪声扰民、垃圾未及时清运等问题12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整治社区环境,提高宜居水平

我们以创建绿色社区,改善社区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加强重点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为重点,切实做好清扫保洁、“五小行业”整治、门前“三包”、健康教育、爱国卫生、除“四害”工作,有效的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社区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卫生村、区级示范城中村等荣誉称号。

一是建章立制,做到制度到位。社区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建立了营东社区创卫管理制度,卫生城市督查制度、禁烟制度、辖区单位绿色环保工作职责等一整套制度。

二是及时主动,做到人员到位。针对社区“地大、人多、管理难”(相对于王营镇其余社区)的问题,我们及时扩大清扫保洁人员队伍,目前社区共有二十名清扫保洁人员,加上各小区物管自行聘用的保洁人员约100名;增加环保志愿者人数(目前共有500人),避免在环境整治及创“绿”宣传中出现捉襟见肘,无米下锅的情况。

三是加大投入,做到资金到位。社区“两委”深刻意识到创建卫生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每年制订的社区财政预算中,不断提高用于创卫、环境整治的资金额度,从2005年创国家卫生城市至今累计投入500万元用于新建卫生厕所、购置垃圾车、新建垃圾池、城中村改造以及

创“卫”、创“绿”办公及宣传经费。

四是加强日常管理,狠抓落实到位。制度确定下来以后,如果不落实将会是白纸一张,因此,我们在年初与各驻区单位(小区)、各清扫保洁人员、绿化环境维护人员、废旧物资回收人员、签订目标责任状,并且实行“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总结”,即一周一次汇报各自创“绿”情况进展会,一月一次创“绿”工作总结会议,从而真真正正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通过创建“绿色社区”使广大居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是生活垃圾袋装化,设立垃圾分类存放箱,即一边为可回收投放桶,一边为不可回收投放桶,中间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广大居民都自觉养成了分类投放的习惯,减少环境污染。社区环卫保洁人员负责将垃圾日产日清,专职资源回收员负责地回收的垃圾进行鉴别、分类,可回收的交至社区废旧物资交易点,不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垃圾中转站;二是大力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参照淮安市市民“十大不文明行为”时刻要求和检查自已,及时克制“脏、乱、差”等污染环境的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三是社区设立了举报电话及“啄木鸟”意见箱,鼓励居民同“十大不文明行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居民可通过拨打社区环保热线及区环保局12369来举报不良行为,也可将合理

化建议、以及对单位或个人不文明行为的举报以书信方式投放至“啄木鸟”意见箱。

3、提倡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从注重环境保护和方便居民出发,大力宣传节能意识,并且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增强每个居民的环保意识。

一是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水。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带头安装节能灯,节水器具,社区创“绿”领导小组及执行机构成员及社区党员纷纷带头安装、使用节能、节水用具,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二是充分利用好专项经费,鼓励居民对非节能器具进行更换,通过召开节能座谈会,大力倡导居民“绿色消费,节能有我”的低碳环保观念。

三是通过“绿色节能家庭”评比创建活动,在社区内刮起一股强烈的“绿色节能”之风,提倡居民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社区居民清洁能源使用率100%。提倡居民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使用塑料袋,拒绝白色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各种生活垃圾的产生。

四是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珍爱地球家园”的宣传活动,呼吁社区居民“拒买、拒卖、拒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通过我们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社区居民自学养成保护动植物,人与生态共同发展的行为意识。

4、多措并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通过前期积极的

宣传和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配合区环保局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将区域内的小锅炉按序时进度予以关停,早在2008年年底,所有小锅炉都实现了“歇火”,区域内空气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以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为契机,对辖区“五小”行业集中进行集中检查,加大了对餐饮业的监管、整治力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社区历届“两委”人员潜移默化、亘古不变的既定“教条”和不二法则,因此,我们努力寻找经济增长及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在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请环保部门评估项目是否对辖区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然后交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最后才上报镇政府予以确认。

三是与区城管等部门配合,积极引导露天烧烤散户到固定地点(福达便民小吃城)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杜绝了露天烧烤的情况出现。对于露天焚烧垃圾的行为,一经查实,就对所在地段小组长进行问责,并对当事人予以教育,必要时送交公安机关予以处理,截止目前,区域内无一起露天焚烧垃圾的情况出现;对拖运易造成污染的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进行密闭运输,道路清扫时进行洒水消尘。

四是加大宣传,鼓励和支持居民购买小排量车辆,并及时进行清洗;引导居民在装璜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同时加强对区域内液化气站、加油站等的管理力度,督促其做

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设备“零”泄漏,空气无异味。

5、多方联动,建设宁静家园。一是对辖区的“五小”行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在排查中发现的小五金加工点坚决予以打击直至关停,对在排查中发现的娱乐场所扰民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大监管力度;二是引导居民在装修时避开居民休息时段(12点半到14点、21点半到次日6点半),对于区内的施工工地,我们积极与建设单位及施工方沟通联系,确保施工噪声不扰民;三是在在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立禁鸣标志,特别是在中、高考期间,配合交通部门在城区划出机动车禁入路

段,同时加大对考场附近的住家户、营业场所进行友情告知,并取得他们的配合,确保莘莘学子能安心备考。

6、加强社区道路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一是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投入大量资金,三年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对原来的背街小巷道路进行维修和出新;二是绿化实行专业人员管理,定期修剪,搭配合理,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使整个社区真正成为环境优美洁净、温馨舒适的家园;三是社区建有居民义务护路、护绿组织,定期负责对辖区内的道路、绿化进行巡查和维护。在巡查中发现有缺损的道板砖、苗木及时告知区建设部门进行及时修补;四是积极响应淮阴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每人一棵树”、“单位一片绿”的捐资助

绿倡议,社区积极组织人员参与捐款植树;利用每年的“3.12”植树节、“6.5”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辖区二附小学生、环保志愿者、党团员、社区“两委”人员及社区居民进行参加“每人一棵树”义务植树造林。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抓住召开创建“绿色社区”居民动员会及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联席会的契机,广泛宣传绿色环保提倡节能减排,消灭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争创绿色家庭活动。我们将环保工作,作为提呈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并将其纳入社区任期目标工作之一。

(2)利用市民学校、宣传栏、标语牌、横幅、社区远程教育等宣传阵地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定期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社区及时的添置了一些环保类的书报、杂志,每季度一次对环保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

(3)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无烟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向居民发放环保知识宣传资料以及开展培训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的形式,几年来,社区共开展培训班举办40多期,讲座20多场,知识竞赛10余场,培训人员逾500人次。

(4)建立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了一支拥有5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党团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为骨干组成,通过环保志愿者的以点带面

作用,充分宣传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意义,使居民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 总之,营东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创“绿”为契机,对照创建考评要求,通过大力宣传,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创建“绿色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形象;通过创建“绿色社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给居民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乘着此次创建的东风,扎扎实实的开展好社区建设,特别是环境“三化”(即优化、美化、亮化)工作,同时也为“十二五”构建和谐、文明、富饶、优美的新营东而努力奋斗。

淮阴区王营镇营东社区 2011年8月

第15篇:第十课 绿色宜居生态城 教学设计

第十课

绿色宜居生态城 教学设计

麟游中学

石芳蓉

【教材分析】

本节为乡土教材《美丽宝鸡》高二上册内容,主要以宝鸡地区城市与农村今昔变化,及未来生态愿景为例,着重了解绿色宜居生态城的建设。

教材按照“总论—今日宝鸡印象—新农村,新环境—鸟儿爱恋宝鸡—未来生态愿景--拓展阅读〈宝鸡公园名录〉—实践工具〈从乡土地理环境中提出研究性问题〉—案例分享〈探究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主线编写,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宝鸡生态城的个案研究,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及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宝鸡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今日宝鸡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整治建设成就;了解未来宝鸡生态建设规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GIS地图,了解宝鸡市县区分布和地貌概况;通过阅读文本、图片和数据,了解今日宝鸡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整治建设成就,了解未来宝鸡生态建设规划。通过分享案例,了解公园的价值、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的途径。通过调查,撰写XX村生态环境的建设现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宝鸡今昔环境变化的学习,增强作为宝鸡人的自豪感,从而投身建设宝鸡的队伍之中;通过对公园的价值、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途径的学习,学会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辩证评价地理事物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1.宝鸡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就。2.宝鸡市未来生态规划。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我国目前工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应以怎样的蓝图为目标呢?--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城。这样美丽的城市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身处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中。它就是美丽的宝鸡。 新课学习:

一.宝鸡自然地理概况。

师:通过班班通上网,在GIS地图上查询、展示“宝鸡市政区图”和“宝鸡市地貌概况”卫星图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宝鸡,做到宝鸡在心中。 生:阅读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自己总结宝鸡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

师承转:宝鸡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上聪明勤劳的宝鸡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断追求,造就了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宝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宝鸡,看看宝鸡市如何旧貌换新颜的: 二.今日宝鸡印象

生: 阅读并交流心得体会。 师:PPT演示宝鸡新景 三.新农村,新环境

生: 阅读并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师:PPT演示新农村图片。

师承转:宝鸡生态环境的改善,就会把什么动物吸引来?

生:鸟儿 四.鸟儿爱恋宝鸡

生:阅读课文,了解宝鸡鸟类的多样性。

师生共同交流见过的鸟类及身边鸟类的变化。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看到了宝鸡巨大的变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但宝鸡人并不满足,他要宝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宜居。 五.未来生态愿景

生:1.阅读并总结。

2.上台演讲。六.拓展阅读

宝鸡公园名录 1.人民公园 2.渭河公园 3.炎帝园 4.植物园 七.案例分享

探究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堂小结】

善待自然环境就是善待人类本身。在城市建设中必须给生态环境留够足够的空间,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这样人类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起建设绿色家乡,绿色宝鸡,绿色中国,绿色地球! 【板书设计】

一. 宝鸡自然地理概况。 二. 今日宝鸡印象 三. 新农村,新环境 四. 鸟儿爱恋宝鸡 五. 未来生态愿景

2016年大绿大美宝鸡构成: 一屏 五带 八化

【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撰写XX村生态环境的建设现状。 (对完成好的,以展览的形式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乡土教材《美丽宝鸡》是开发的地区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编排区域性强,时代气息浓厚,贴近生活,图文并茂,是学生了解宝鸡的一本很好教材。

本节课依据“高效课堂”的理念的进行设计,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指导引领学生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确确实实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学会了,而且会学了。

通过学生生活的宝鸡市生态城建设这一案例的学习以及对宝鸡XX村的走访调查,让学生能够产生“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16篇:崇明: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崇明: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来源:

建设现代化生态岛,人居环境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正如市委书记韩正来崇调研时指出,坚持生态岛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崇明唯一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崇明发展的需要、上海发展的需要,更是一项国家战略。自从生态岛建设布局落子的那一天起,崇明县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运用环保节能技术,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日前,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生态示范楼获得2013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成为全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创新样板。据悉,这是该示范楼项目继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大楼应用了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利用、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采光、雨污水回用和智能调控等十项生态应用技术,其综合节能大于75%,经过三年多运行,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这样的生态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陈家镇被市政府列为试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建设城镇,这里将崛起一座以现代化生态理念为指引的海岛花园城镇,生态示范楼担负起了为建设生态社区“打前战”、“树标杆”的重任,今后,这些生态技术将陆续进入社区寻常百姓家。

瀛东村被誉为长江门户第一村,是崇明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村里新建的32幢酒店式别墅,全部采用节能建筑材料,水、电、气等能源都采用生态环保技术。村里农户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全村的碳排放量较一般农村减少3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以上,住宅的建筑保温率达到65%以上。瀛东村村委干部陈柳告诉记者,全村周边的路灯,包括酒店式别墅里洗澡用的水,都是依靠太阳能加热,这样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近年来,像瀛东村这样的宜居社区如雨后春笋在崇明县不断涌现。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崇明县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生态村改造,美化居住环境。

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垃圾乱堆放,污水到处流,如今,通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竖新镇仙桥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不仅有漂亮的农家小楼,宽阔的乡间道路,风光互补路灯,还建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工程,种植了生态果蔬,搞起了农家乐,群众过上了让城市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村民陈忠芳告诉记者,近几年仙桥村变化很大,路清爽、水洁净、环境美,老百姓过得很开心,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随着生态岛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崇明构筑人居生态的格局初显轮廓。从城镇大型污水处理厂启用到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运行,从单个节能建筑的示范工程到生态住宅社区的群体崛起,从农村庭院的花卉种植到公园绿地的园林布局,放眼崇明,处处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生态宜居生态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17篇: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创建农村生态宜居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创建农村生态宜居

江口墟镇地处我县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人口1.1万人,是我县六大建制镇之一。据悉,该镇坚持以打造“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新江口为工作目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长期加大投入力度,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涌现了长寿之村石眼潭村等一批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的村落。

近年来,该镇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彻底改变了原来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呈现了“干净、整洁、卫生”的新模样。由于工作成果突出,效果明显,历年来在全县环卫工作评比中名列前茅。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方式,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

1、创新思路,形成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省、市、县环卫整治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并全部落实到14个村和1个社区,签订《江口墟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责任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确保每件实事层层有人抓落。

2、三级联动,形成完善的垃圾收集体系。全镇根据行政村的区域大小和人口户数,每个村聘用2-3名保洁员,定期上 1

门将农户垃圾收集并送至垃圾池。由乡镇集中收集运输到垃圾站集中处理,形成“户、村、镇”三级垃圾处理作业链。

3、加大投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体系。自2011年来,该镇连续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承包权公开招标,并与承包人签订了承包合同,变原来的“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该镇理顺了环卫工作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品位。

1、清洁能源推广积极迅速。主要是加强沼气池、太阳能、及农村卫改厕的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全镇已有在建或使用的沼气池近200户,太阳能热水器300多台,高效生物炉灶200个,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农贸市场1个。

2、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该镇修建的近百个垃圾池投入使用以来,彻底解决了全镇3000多户,近万人的垃圾倾倒问题。各村确定保洁员定期清理垃圾池,确保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给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3、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近年来,全镇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50多公里,目前,牙溪村的村道硬化已经完成,石牛公路项目已经实施动工。投资100余万元的集镇街道路面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大大提升了城镇形象,标志着该镇城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人居环境突显生态宜居。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础上,

抓好以工业原料林、“三边”绿化造林、生态公益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优化生态环境,搞好牙溪村动植物保护区申报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突出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效果。

1、环境整治,严格制度建设。该镇紧紧围绕“高标准规划集镇、高质量建设集镇、高水平经营集镇、高效能管理集镇”的工作目标,制定实施了《江口墟镇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江口墟镇集镇环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政府部门统一制定了文明生态村管理办法,各村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对道路建养、卫生、保洁、绿化管护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广大群众的文明守规意识不断加强。

2、包片联户,环卫常态管理。该镇将城镇商住户的卫生工作划成两大块,组织干部群众200余人,分成两个大组,每个人联系户3-5户居民,督促居民搞好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严格落实集镇环境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促使集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

3、统筹规划,巩固整治成果。按照全面推进环卫整治,实现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全面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效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把全镇打造成“干净、整洁、卫生” 的生态宜居新农村。

第18篇: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加强城市管理建设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我们勾勒出未来五年长沙县发展建设的美好蓝图。长沙县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发展的三湘门户,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支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地、活力新城和宜居家园。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构建和谐宜居环境,在城市管理建设上还需要加强。 一是抓好城市下水道建设。一套不断完善的下水道系统,是一个城市持续光鲜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在完善自己的下水道机能。近年来,与各地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这种“重地面轻地下”的观念,造成逢雨必涝的现象层出不穷。随着长沙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地面硬化增加,如果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必然也会使城市“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抓好城市下水道建设这个良心工程,把长沙县打造成三湘首善的宜居家园。

二是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强力推行垃圾分类,避免二次污染;禁止大货车进入主城区,绕走环城线,减少噪音和尾气排放;划分区域,规范夜市,加强小摊贩管理,减少生活垃圾;公共场所严禁吸烟,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不断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工程(点)和村级体育设施覆盖面,在星沙公园、通程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和村部增设占地小,易于开展的乒乓球台、多功能健身器械等,为群众提供免费的体育健身场所,同时开展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第19篇:夏津北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申报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宜居生态新北城

——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情况

北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夏津县城北侧,下辖5个社区、7个村居,人口1.6万人,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境内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德商路、外环路道纵横交错,距济南机场仅有1小时路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把生态城镇建设摆在首要位臵,全力以赴打造一个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和绿色环保的宜居城镇,辖区生态宜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惠津湖湖面波光潋滟,候鸟栖息,周围千亩荷花园红花碧叶,形态万千,在建的水系生态公园碧波荡漾,雏形初现;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信食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合村建区成效显著,李楼社区、艾庄社区等居民楼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水电暖齐全,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了城市品质生活,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高起点规划,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市县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实施策略的规定,我办事处按照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落后的高标准,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建设进行规划。中心产业园区以赛信食品食品科技工业园为轴心,东起德商路,西至青年渠,南起北外环,北至青银高速,形成西有食品工业园、东有植物油加工园、北有农业示范园、中有汽贸园和物流园,五大园区强势崛起的经济格局,在惠津湖周边规划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园区,辖区北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辖区东部规划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园区,经过连续三年的建设,各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二、高标准建设,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良好环境

(一)生态经济建设。我办事处坚持“生态立镇”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调整生态布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崭新局面。在工业层面上,积极推进企业生态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赛信食品、奥诺尔制衣、润华汽贸、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终端产业落地生根。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6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1.38%和35.69%;名列全县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增长5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在农业层面上,紧密依靠科技发展,采取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推进生态型农业发展,从源头上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推广先进施肥技术,大量使用生态有机肥、高效缓释肥和作物专用肥料;全面推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规模畜禽养殖点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严格禁止秸杆焚烧,积极鼓励秸杆还田和秸杆气化;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养殖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形成了以白莲藕、馨秋农副产品等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年销额超过30亿元,带动农户万余户。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77元,增长10%。在服务业层面上,根据创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消费流通领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倡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和产品,广泛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有害垃圾集中处臵。加快生态旅游建设,依托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成为新靓点。

(二)道路交通建设。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镇村公路建设,通过项目带动、部门支持、挂帮单位帮扶群众自发、办事处补贴等方式,先后新修了森林公园观光路,维修硬化了李楼进村路、苦水进村路等各村道路34.6公里,仅2010年就完成李楼、唐堤、朱仓、齐庄、罗庄等5个村的村村通、村内通20多公里。目前全办事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7.6公里,辖区12个村居(社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呈现,使北城成为区域交通条件最为方便的乡镇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道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辖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300万元新建中心学校一处,新建小学3处,并对辖区所有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和改扩建工程;投资120万元建设新建了12个村居(社区)文化大院和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篮球场等各种配套设施,配备了电脑等各种现代化设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进资金3000万元新建中医院一处,大大提高本地医疗水平,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投资200万元在驻地新建高标准敬老院一处,街道以争创省级文明敬老院为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提升工程,敬老院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得到显著发展。

三、创新管理方式,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可靠保障 为加强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各社区、村居设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岗位,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加大环境卫生管理,通过群众自我管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加大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民间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办事处投资40万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以“依法行政、维护稳定、便民高效、服务百姓”为宗旨,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办公,自运行以来,累计为民办理服务事项216件次,办结率达98%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狠抓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强劲动力

我办事处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的总体思路,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一是重点培植规模企业。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经济规模不断膨胀,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努力发展特色产业。以赛信为龙头积极发展食品产业,创建一个集食品机械设备生产、食品加工和高端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型食品工业园区;以润华汽贸为龙头打造一个集汽车贸易、仓储、物流、汽配零部件、维修、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汽贸物流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馨秋为龙头打造鲁西北地区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具有强大集散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果蔬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地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惠津湖水库为中心发展白莲藕种植、观赏鱼养殖、南美对虾养殖,推动水库周边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杨堤唐堤蛋鸡、肉鸡养殖小区为基础,打造京津济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千亩畜牧养殖园区。

总之,在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城镇”中,北城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布臵,各责任部门具体抓落实,全办事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我办事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有了巨大转变,居民住户精神面貌和行为有了质的飞跃,为创建和谐北城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我办事处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近年来,北城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中共德州市委‘五个好’乡镇(街道)党委”称号。2008年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奥运维稳暨安保工作”三等功,同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品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至2010年连续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2010年被评为全市合村建区先进单位、全县综合考核一等奖。

第20篇: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下一步,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精细化地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促进我市生态发展。

一是紧紧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大力整治城乡“六乱”,抓好农村“五场”建设(即禽畜集中圈养场、机动车停放场、垃圾收集清运场、建筑材料堆放场、农副产品摆卖场)。二是是建立“六个统一”的保洁队伍(即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设施、统一支付制度),通过落实“六个统一”,实现我市农村“五个没有”(即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村间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三是改革和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的办法和措施。通过落实“大分流、细分类、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同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充分履行职责,落实主体责任,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宜居社区工作汇报
《生态宜居社区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