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乡镇病虫害防控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53:03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勃利县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

勃利县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

水稻是勃利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病虫害的问题严重制约水稻产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苗期和中后期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较广,病害略重于常年,虫害轻于常年。其中,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发生为害严重。为此,提升水稻产量,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苗前防治

水稻播种期做好床土的消毒工作,在正式进行播种之前,建议对床土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以选择敌克松加兑适量的水,对床面进行均匀喷洒,效果理想。

2 防控措施

2.1 农业技术

对二化螟虫源基数进行控制。及时消灭越冬虫源;如果存在被害株,应及时将其拔除,这样一来,能够将害虫量有效减少,同时能够对幼虫转株为害的现象进行预防。对菌核进行及时打捞。插秧以前,需要对菌核进行及时打捞和集中烧毁,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病害株率。加大水肥管理力度。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对氮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灌溉过程中采用间歇灌溉法,通过“浅-湿-干”的方式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创建一个优质的环境,这样一来,水稻自身抵抗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的能力将有所提升。稻田应构建浅水层,确保田间的湿度相对较低。杂草在池埂和水渠当中应被彻底割净,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良好地透光性和透气性。将患病稻草及时地进行销毁,从而将田间菌源大大减少。在早追肥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过多的氮肥,同时应适当使用钾、磷肥。做好通风炼苗工作,对青枯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2.2 物理防控技术

灯光诱杀技术的应用。在对水稻二化螟等害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灯光诱杀的方式,此时可以对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应用。一盏频振灯可以对3.33hm2稻田中的二化螟等害虫进行有效地诱杀。在开灯诱蛾时,需要在6月底至7月底这段时间内进行,时间通常为每日19:00至次日06:00。通过这一措施,能够给将田间害虫产卵量有效降低。性引诱剂法的应用。在对二化螟雄蛾进行诱杀的过程中,可以对性引诱剂进行应用,这样一来雌蛾就不会正常进行繁殖,从而达到减少下代基数的目的。也可以将诱捕器放在稻田中,主要在二化螟羽化盛期对害虫进行诱捕,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将一个诱芯装设于诱捕器内部,同水稻相比,诱捕器应更高,二者之间应形成30cm的距离。

3 生物技术

稻鸭共栖法。在稻田中养殖鸭子,鸭子以成虫、幼虫和虫卵为食,通过稻鸭共栖法,能够降低二化螟发生的概率,菌核被啄食的过程中,菌丝无法正常生长。同时鸭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践踏、啄食杂草及其嫩芽,因此稻鸭共栖法具有一定的除草功能。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预防稻瘟病。在对水稻穗颈瘟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可以对1000亿活芽孢或者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应用,稻田中应使用的药剂为10g/667m2。

在预防纹枯病时可以使用井冈霉素。在每667m2稻田中可以使用100ml的10%井冈霉素,应用喷雾的方式对药剂进行??洒能够达到良好的纹枯病预防效果。

4 化学技术

做好田间的调查工作,一定要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进行繁殖。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到孕穗的初期,发病率可以说在10%~15%,因此一定要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至于具体施药的次数,务必要根据实际的患病情况来决定,如果发病是在孕穗期前的话,那么用药次数一般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在分蘖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或者是到了孕穗初期的时候,建议用药分为两次进行,也就是在两个不同的时期各进行一次用药。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有适量的田水,一般是6~7cm即可,而且水分最好是能够维持四天到五天的时间。喷洒药剂的时候,部位最好是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而井冈霉素、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纹枯利乳剂以及粉锈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要注意控制好浓度和剂量。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蝼蛄是水稻秧苗期间威胁其健康生长的主要地下害虫,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在每667m2稻田中使用100g40%的辛硫磷乳油,将其加工呈毒饵并在膜内使用,也可以将其加工成毒土,在床面上进行均匀播撒。潜叶蝇防治。插秧前1d,应在每100m2的稻田中对6g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或者6g75%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将其同2.25kg的水进行混合,并喷洒于茎叶处,确保秧苗在带药的情况下向本田移栽。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有助于增加农业经济收入。但是一味地使用高毒农药,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威胁,也将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各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综合利用绿色防控技术,才能够在高效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为创造更多的农业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154600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种子管理处)

推荐第2篇:明确责任,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明确责任,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姜绍丰副厅长在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后的讲话

刚才,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余欣荣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广西、湖南、四川、山东、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农业(农牧业)厅所作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厅5月16日在建瓯召开全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场会上对下阶段病虫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三点要求:

一、认清防控形势,强化责任意识

今年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大发生的态势已经显现。受西南气流的影响,我省稻飞虱迁入早、发生早。据调查, 4月中旬和5月上旬,灯下稻飞虱出现明显迁入峰,截止5月15日灯下累计诱稻飞虱成虫29867头,较去年同期增加5.9倍,仅次于2007年的同期。当前早稻、再生稻田间稻飞虱多以低龄若虫为主,百丛虫量一般在200-2000头,重的百丛虫口密度超过万头以上,达标率高。稻纵卷叶螟在闽南沿海始见早,迁入虫量偏多。截止5月15日灯下累计诱蛾378头,较去年同期增加30%,接近常年。一代二化螟灯下累计诱蛾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5%,田间平均枯鞘率3.6%,较去年同期也高了1.5个百分点。稻叶瘟已发生0.3万亩。不完全统计,双季早稻病虫已发生50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0%。5月底至6月下旬是“两迁”害虫异地虫源伴随着降雨过程不断迁入我省主要时段,各种病虫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是采取防控措施的重要阶段。特别是稻飞虱的迁入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带来潜在流行风险,当前病虫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务必对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态势要有个清醒认识,保持高度警惕,不得松懈,不可放松,把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作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大事来抓。市县要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由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 1

强化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切实把防控工作关口前移,切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到人。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监测调查频度,严密监视病虫情发展动态,尤其是44个省级重点测报县和250多个测报点要加强灯下观察、田间系统调查和迁入峰灯下稻飞虱带毒率检测,同时密切关注“两广”迁入的白背飞虱和带毒率情况,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领导决策和群众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各地要加强病虫情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12316”服务热线及手机短信等媒介和手段向社会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和宣传防治知识,营造防控氛围,提高干群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全面推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坚持实行五天一汇报制,对发生重大病虫灾情要随时报告。

三、突出防控重点,科学治虫防病

当前早稻处于孕穗期,以“两迁”害虫、穗颈瘟为防控重点,中稻正值播种育秧至插秧阶段,重点防治稻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以及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要采取“治虫防病”措施,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做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各级农业部门一要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病虫情巡查,分类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行动,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块,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采取长效药剂与速效药剂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先进施药器械和科学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防治后要跟踪调查防治效果,为下次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病虫专业服务组织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水稻病虫害大发生时,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并指派植保专业技术骨干,挂点指导专业化防治队伍科学防治,扩大专业化防治覆盖面。

同志们,病虫防治工作时效性、技术性强、任务重、工作量大,又事关我省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防控工作只能做好,不能有任何疏漏。决不能因监测预警不准确,而错失防治良机;决不能因防治技术指导不到位,而出现大面积暴发成灾;决不能因阴截防控不到位,而造成疫情大面积扩散。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努力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粮食丰收,农民增收。

3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3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 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 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 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 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 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 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虱,效果明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的寄生。还可以利用苏云菌杆菌剂的方式,去实现对于食心虫的预防;而阿维菌素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的预防和控制。

2.2.3 抗生素治虫 一般情况下,对于螨类害虫,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浏阳霉素乳油去进行处理,一般其有效时间为7 d,并且对于蔬菜是没有伤害的;除此之外,在叶螨发生的初级阶段,积极使用液体实现喷药,并且坚持7 d/次, 2~3次后,控制虫害的有效率在85%~90%。 2.2.4 以肥治虫 尿素能破坏昆虫几丁质。因此,将尿素、洗衣粉以及水按照4:l:4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形成从洗尿合剂,其能够对于蚜虫、菜青虫以及红蜘蛛等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菜青虫产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石灰水或者过磷酸钙的方式,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使用1w也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3 运用物理措施

3.1 高温堆肥杀灭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会使用基肥和有机肥。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中往往附着大量的植物病菌和虫卵,最好在施加农家肥的时候,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施加之前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使得其处于发酵熟腐的状态,这样可以借助高温实现对于其中病菌的杀死。 3.2 晒种、温汤浸种 蔬菜种子在播种前期,应该以晾晒的方式来处理,以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被杀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 3.3 挡避害虫 在有翅蚜等害虫迁飞扩散之前,以设置防虫网的方式,或者以诱杀害虫的方式,使得部分可诱杀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小型害虫无处遁形。 4 结语

“三诱一生”技术对环境造成污染小,没有残留,且不会产生抗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体积小的害虫触杀的效果较差,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等。因此,要实现对于蔬菜虫害的控制,就需要树立科学预防的意识,积极将化学预防运用其中,以保证有害防治体系的构建,实现对于病虫害的控制,以营造良好的蔬菜成长环境。因此,为了实现无公害蔬菜虫害,应该采用“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并结合环保性农药,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推荐第4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1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菜区目前使用杀虫灯1 528台(太阳能杀虫灯555台),控害面积约3 000 hm2。几年来的应用结果证明,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9种害虫。每年4-11月挂灯,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期,有的地方一个晚上单灯诱杀小菜蛾5 000多头、金龟子1 000 g左右,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上海菜区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到第二天早晨6:00为好。5-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在近市区光源足的情况下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远离市区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2.3-2.7 hm2。

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65-75 cm,不要超过80 cm。

c.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100 cm左右,不宜超过120 cm。

d.水生蔬菜,如茭白的挂灯高度应随茭白生长不断调节,茭白主要虫害为二化螟,它个体较小,飞翔能力相对较弱,挂灯高度不宜过高,在茭白长势旺盛时,杀虫灯悬挂高度不得超过1.5 m。

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

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8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

⑥在台风或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柬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2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2.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2.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2.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菜等)顶部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1 333.3-2 000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667-1 333.3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2.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2.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

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2.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上海菜区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根据2007年在上海松江蔬菜生产基地的试验可知(表1),防效分别为小菜蛾38.5%一59.5%,斜纹夜蛾56.5%~81.5%,甜菜夜蛾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1-3次。

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使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在松江区叶榭园艺场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1个月后,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上海菜区2008年应用性诱剂防治虫害面积达到1 560.1 hm2。

3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667 m2平均放置20-30片(每片面积25 cmx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如崇本堂园艺场在2-4月就开始悬挂黄板,连续使用3个月,与叶榭园艺场设施内相比,烟粉虱、斑潜蝇为害发生期推迟,并且减少了1代的害虫发生,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了10%~20%。2008年上海菜区累计推广使用色板防治面积达15 hm2。

4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上海菜区一般选用的是20-25目(孔径0.589-0.833 mm)的白色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目前上海菜区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在夏季,可与遮阳网配套,叶菜栽培还可配备微喷设施,这种覆盖方式既节约了防虫网使用成本,避免了防虫网全网覆盖时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护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避雨防虫的目的,又能与遮阳网、微喷设施配套使用,是一项实用而有效的防治技术。

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上海菜区2008年共推广防虫网覆盖面积1 500 hm2,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5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首先根据市、区蔬菜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财政局对推广的杀虫素、锐劲特等农药进行了补贴,引导菜农使用新农药。2008年,补贴农药资金达到1 800万元,全市菜区应用安打、海正三令、绿卡等14种新农药206.6 t,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新农药覆盖率达到100%,极大地推进了新农药的使用和高毒农药替代工作。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这项技术正不断得以实施和完善,其效果受到了绝大部分菜农的欢迎。可以预计,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进一步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巨大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推荐第5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附件2 2013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预测,2013年全省水稻病虫害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等流行性、常发性、迁飞性病虫害如遇适宜气象、菌源等条件有可能在局部暴发为害,预计发生面积3000万亩次以上。为做好2013年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臵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35%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针对稻瘟病、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以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为核心,强化致灾关键期防控,力行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确保稻米产量、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重点

根据全省各地水稻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做好常发性病虫害防控的同时,加强迁飞性、暴发性以及次生病虫的监测防控工作。

(一)稻瘟病

选种抗病品种,进行品种多样化种植。在水稻播种、移栽前采取预防措施,常发区最好能够做到带药移栽,合理灌溉施肥,忌偏施、迟施氮肥。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注意预防叶瘟和穗瘟,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以选用稻瘟灵、咪鲜胺、春雷霉素、申嗪霉素等农药进行防治。

(二)二化螟

在水稻分蘖期注意防治一代二化螟造成枯心,在水稻破口抽穗期注意防治二代二化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春季插秧前实施翻耕、灌水灭蛹,降低越冬虫源基数。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田间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进行诱杀,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或每亩挂放一个配臵二化螟专用诱芯的诱捕器,诱杀二化螟雄性成虫,可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虫量。幼虫期可使用苏云金杆菌(Bt)进行生物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三唑磷、阿维·唑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稻水象甲

水稻移栽前2-3天,对秧苗进行药剂处理,达到带药移栽的目的,即可防治稻水象甲为害,又可减少本田期药剂的使用量。水稻移栽后,注意防治越冬代稻水象甲为害。利用稻水象甲的趋光性,可在田边设臵杀虫灯诱杀;利用它的趋绿和取嫩的习性,可在稻田边缘附近种植玉米,使其为害玉米,可集中防治。重发田可设臵高2米,规格为40目的防虫网,阻挡成虫迁入。可选用苦参碱、绿僵菌等进行生物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辛〃唑、阿维〃唑进行防治。

(四)纹枯病

结合春耕灌水打捞田间菌核,加强肥水管理,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和灌水过深、过多,分蘖末期注意晒田。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丙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农药进行防治。

(五)稻曲病

进行轮作倒茬,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可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抽穗前后如遇多雨适温的适宜天气条件,间隔7天后需再次施药。可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农药进行防治。

(六)条纹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防治时抓住秧苗期和分蘖期两个关键期,重点防治传毒介体-灰飞虱。育秧时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插秧时做到带药移栽。灰飞虱迁入秧田盛期,当带毒虫量达15-20头/m2时或本田分蘖期带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量达到12-15头/百穴,使用杀虫剂防虫和抗病毒剂防病。

(七)稻飞虱

在水稻秧田期、移栽分蘖期、抽穗孕穗期均要注意防治稻飞虱。针对灰飞虱越冬代成虫或若虫,要在出蛰扩散到秧田前,对田埂、沟渠进行全面防治。移栽前2-3天喷药,达到带药移栽的目的。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穗期百穴虫量1000头以上,优先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喷雾施药,可选用噻嗪酮、吡蚜酮、醚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根据水稻种植区域,合理设臵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在水稻种植期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二)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以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工作

在水稻主产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推荐第6篇: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水稻稻飞虱“适时—到位”防控

技术

技术概述:稻飞虱(包括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近年频繁爆发成灾,近年年平均发生面积46091万亩次,如果不防治,将造成年均产量损失1794万吨。尤以2005年、2006年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品种(组合)间抗性有较大差异,暴发成灾与气候条件,特别是中、晚稻生长后期(孕穗—黄熟)(炎夏不热、晚秋不凉)有密切关系。

褐飞虱、白背飞虱属迁飞性害虫,需密切注意迁入期和迁入量。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还是传毒媒介害虫,白背飞虱传播南方黑条矮缩病,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防控好这两种飞虱对于防控好三种水稻病毒病具有积极意义。

增产增效情况:可减少用药1~2次,用药成本(包括人工费用)降低30%~60%。增产稻谷45~55千克/亩,每亩增收150~200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品质。

技术要点:

(1)选用抗(耐)虫品种(组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稻鸭共育等生态控制技术结合控制稻飞虱危害。

(2)选好时间:加强田间虫情调查、监测,确定防治对象田及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分蘖至拔节期防治指标800~1000头/百丛,穗期1500~2000头/百丛。

(3)选好药,即选用针对性药剂种类:根据“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防控主害代的前一代,选用阿克泰、烯啶虫胺、吡蚜酮、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等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主害代高龄若虫和成虫时,采用速效性和持效期长的药剂混用或复配的方式,如吡蚜酮或噻嗪酮+异丙威,或仲丁威或毒死蜱等组合。水稻前期病虫害防治中避免使用菊酯类及其他对天敌影响大的农药,保护田间自然天敌。

(4)喷到位是提高防效的关键:在3龄若虫前施药;用足水量,常规粳稻需施药液50~60千克/亩,对于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等穗期高大、冠层密闭的品种(组合),应加大用水量,并适当增加用药量,每亩施用80~100千克。无水田块可采用敌敌畏拌干细黄土制成毒土撒施,熏蒸作为应急措施。

注意事项:最好用机动喷雾器,一定要用粗雾喷雾于稻株中下部。施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3~5厘米,药后保持3~5天。

推荐第7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成严峻威胁。单纯依靠灾害发生后的化学防治,一方面会因防治不够及时而发生一些损失,同时也会额外多投入人力和物力。如果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实施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则能够获得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达到有效控制灾害发生的目的,这就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

“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实施防治新技术措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针对蔬菜生产条件与栽培特点,以保护生态环境,节本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主线,以“绿色减灾、和谐植保”为核心,优化集成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新技术,开发安全型防控措施,通过加大应用展示新技术、推进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它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正由理论走向实践,逐步推广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绿色防控后,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3—4次,每亩可以节约成本30元左右。

一、生态防治技术

人们栽培蔬菜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1)温湿度的调控。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条件下栽培蔬菜,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加上适宜的温度,病害就会发生蔓延。根据不同蔬菜对温湿度的要求及病害发生规律,合理调节温湿度可以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如大棚的变温管理,即在早上出太阳后通风一小时排出湿气,然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高至28℃~32℃,但不超过3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番茄、辣椒、黄瓜等喜温蔬菜的要求,同时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抗性,能抑制晚疫病、白粉病等的发生。中午时放风使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65%~70%,使棚顶无水滴、叶面无露珠,此时温度虽然有利于病害发生,但低湿度又抑制了病菌的孢子萌发。晚上,关闭大棚后湿度上升到80%以上,但夜温降到11℃~12℃,此时湿度虽然有利于病菌生长,但低温又抑制了病菌的萌发。一般植物的生长在变温的条件下比在恒温或高温条件下更健壮,并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积累养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供水控制好湿度,如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至35℃时适当闷棚,然后再放风排湿,使叶面无水滴。总之在低温时少灌水,控制湿度不宜过高,反之高温时又不能缺水要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又如番茄晚疫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是温湿度,尤其在秋雨连绵,温度忽高忽低时易发生流行。在栽培上夏秋搭防雨棚作避雨栽培,地面用深沟高畦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小高畦栽培,辅以其他措施即可控制晚疫病的危害发生。(2)茬口布局、播期调整等农技措施控制病虫害。如对食性单一,只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小菜蛾,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不种或少种十字花科的白菜、甘兰、萝卜等蔬菜,以断绝其“口粮”,减少下一代的虫源;或在一定范围内找一小块地只种十字花科蔬菜以诱集更多小菜蛾,然后集中歼灭。以下介绍常见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

(一)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疫病的生态控制

1、温度条件的调控。棚室温度低是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采用高畦双膜覆盖,棚室每3米留一通风窗,晴天早揭草帘,下午及时盖帘。温度超过30℃及时放风。冬春季平均气温低于15℃时,关闭通风口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2、光照条件的调控。光照不足温度难以保证,棚膜老化、透光性差、有水滴灰尘都影响光照。试验测定,采用无滴膜可增加光照20%左右。建棚时,要求棚室向西偏10°左右,以提高棚室温度。

3、水分条件的调控。棚内湿度过大也是引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早上棚内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应及时放风20-30分钟。实践证明,采用双膜覆盖、膜下浇水、及时放风的,下午3时棚内相对湿度为62%;双膜覆盖,膜下滴灌的为58%,单膜覆盖的对照棚相对湿度为87%。

4、气体条件的调控。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影响蔬菜光合作用,生长势弱,降低抗病力。对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棚室,要求增施有机肥,增加二氧化碳,或在见瓜见果后,从揭草帘到中午12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明显增强瓜果长势,增强抗病性。

(二)西瓜、黄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1、土壤高温消毒。每亩用麦秸500-1000公斤切成4-6厘米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石灰氮100公斤或生石灰500公斤、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棚室15-20天,夏季地表土温可达60℃以上,可有效地 1

控制枯萎病、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对重茬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嫁接换根。可选择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作砧木,对黄瓜苗和西瓜苗进行嫁接换根,可有效控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

3、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播种前丝瓜种子用0.5%肥皂水或0.1%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4小时,可防止种子带毒传病。也可用草木灰30-40公斤于露水未干前叶面喷施,可使病毒失活。另外不与黄瓜、甜瓜混种或连作,以免互相传毒或由线虫传毒。

(三)温室白粉虱的生态控制

1、培育\"无虫苗\"。育苗前苗房彻底消毒,用敌敌畏熏杀灭除残余虫口,并控制外来虫源。

2、合理布局。温室大棚内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混种。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秋冬温室第一茬种植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较耐低温的蔬菜,再种其他蔬菜,可明显减轻危害。

3、据害虫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控。白粉虱对黄色有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厘米×0.2厘米长条,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一层黏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每亩设15-20块,置于行间,与植株同高。

采用以上生态控制技术,棚室内化学农药用量一般可减少60%-80%,每亩可降低成本300-500元,提高产量20%-30%,有利于温室大棚周围有益生物群体增大,如蚜茧蜂、瓢虫存储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较大田多60%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二、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 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害虫。每年 4~11 月挂灯,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丰县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 3~11 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 到第二天早晨 6:00 为好。5~7 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 月以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棉铃虫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 在光源足的地方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 2.3~2.7 hm2。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 65~75 cm,不要超过 80 cm。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 100 cm 左右,不宜超过 120 cm。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 1 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 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 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以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 8 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⑥在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束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三、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时期正确选择使用。

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及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

菜等)顶部 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 10 cm 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 2—3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1—2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小菜蛾防效38.5%~59.5%,斜纹夜蛾防效56.5%~81.5%,甜菜夜蛾防效 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 1~3 次。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有试验表明在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 1个月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 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

四、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亩平均放置 20~30 片(每片面积 25 cm×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五、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例如防治烟粉虱应选择60目的防虫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防虫网覆盖可防止烟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等。 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 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六、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生物防治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以虫治虫

(1)利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667m 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7天放一次,连续放蜂3-4次。寄生率80%左右。

(2)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此虫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寄生后,害虫体发黑、死亡。当番茄每株有白粉虱0.5-l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5头/株,每隔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若虫寄生率达75%以上。

(3)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每平方米棚室甜椒或黄瓜,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初见蚜虫时开始放僵蚜,每4天一次,共放7次,放蜂一个半月内甜椒有蚜率控制在3-15%之间,有效控制期52天,黄瓜有蚜率在0-4%之间,有效控制期42天。

2.以菌治虫

(1)用细菌农药BT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菜青虫可在卵孵盛期开始喷药,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25-30g或RT乳剂100-150ml;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95%以上;防治棉

铃虫可在

2、3代卵孵盛期开始喷药,隔3-4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每次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50g或BT乳剂200-250ml,防效80%以上;防治小菜蛾可在幼虫3龄前,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40-50g,或乳剂200-250ml;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防治甜菜夜蛾可在卵期及低龄幼虫期,早晚喷药防治,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50-60g,或乳剂250-300ml,防治效果80%以上。

(2)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威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量每50g667权m ,防治效果80%以上。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防治一次,定植后每隔3-4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次。以后每隔7天喷一次,蔬菜全生长期需防治8次。

(3)用座壳孢菌剂防治温室白粉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的用玉米粉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繁殖座壳孢菌的菌剂,对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

3.以抗生素治虫

(1)10%浏阳霉素乳油对螨触杀作用较强,残效期7天,对天敌安全。用1OO0倍液在叶螨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咬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效可达85-90%。

(2)8%虫螨克乳油对叶螨类、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1.8%虫螨克乳油,每667m 5-10ml稀释6OO0倍。每15-2O天喷一次,防治茄果类叶螨效果在95%以上;每667m 用15-20ml,防治美洲斑蝇初孵幼虫,防治效果 90%以上,持效期10天以上。同样用量稀释3000-4000倍,防治一二龄小菜蛾及二龄菜青虫幼虫,防治在90%以上。

4.以抗生素治病

(1)武夷菌素。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病害初发时喷药,间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农抗120。2%农抗120的150倍液灌根防治黄瓜、西瓜枯萎病,每株灌药250ml,初发病期开始灌药,间隔7天,连灌二次,防治效果70%以上;150倍液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菜类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用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甜椒、辣椒、番茄、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效果很好。

5.以病毒制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可以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同时有刺激生长、促进果实早熟增产作用。具体方法是在番茄、甜椒l-2片真叶分苗时洗去幼苗根部的土,浸在弱毒疫苗100倍液中,30分钟后分苗移植;也可在每100ml稀释好的弱毒疫苗N14液中,加入0.5g400-600筛目的金钢砂,用手指蘸取加了金钢砂的稀释液,二指和大拇指夹住叶片轻抹一遍,金钢砂可使幼苗叶表面造成细微的伤口,利于接种疫苗。还可用9根9号缝衣针绑在竹筷头上,蘸稀释液后轻刺叶面接种。

6.其它生物制剂防治病毒病

(1)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83增抗剂)是由菜籽油中提炼出的制剂,用100倍液,在番茄、甜(辣)椒定植前、缓苗后喷雾,可防治病毒病。

(2)抗毒剂1号是由菇类下脚料中提炼制出的,用150倍液可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施药时间同83增抗剂。

七、化学农药使用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物理、生态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时根据病虫预报,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推荐第8篇: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关于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区海洋农渔局的统一部署,特别是针对异地散发人患H7N9禽流感疫情,结合我区实际,就近期防控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动

针对上海、安徽等地发生人患H7N9禽流感多起病例,出现多起危害及死亡病例,并在一些禽鸟样品检出H7N9禽流感阳性禽只,4月5日,市政府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紧急会议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动员、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并成立以王辉强为组长,张晓粦为副组长,周怀强为技术监督,林卓庭、陈连忠、梁添、李荣、叶海明等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和城市管理各行各业联防联控,坚持科学治理、实事求是、信息畅通、协作有序,推进防控工作“科学性、可操作性”。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又要注意市民生活和社会平稳如序。另一方面深入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生产源头、集贸经营单位和畜主,组织动员,通报动态,引导生产经营者高度重视,提高预警预防意识,发现异常情况,严格依照相关制度

1 科学处置,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部署

(一)结合“春防”,扎实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结合辖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特别是H7N9禽流感疫病的防治,做到与“春防”有机结合,按照“六统一五不漏”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疫苗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六统一办法,全面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区不漏镇(街)、镇(街)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实现动态100%。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就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免疫死角,卫生消毒工作是否到位;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和疫情报告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养殖、屠宰、加工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是否合格;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是否健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彻底消除疫情隐患。

(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监控

重点监控畜禽集贸加工和批发市场(前山肉联厂、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密切畜禽动态信息,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预警预防。

1、加强经营场所卫生消毒

畜禽经营场所的外围及通道卫生冲洗消毒频率由原来的三天一次提高到一天一次;存养棚舍一天一次提高到每天早晚各清洗消毒一次。严格对进出市场的车辆进行消毒,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毒灭源工作。5月1日,根据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组织辖区前山和坪“三鸟”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沟通协调,科学处置和合理安排货品供应,并保障二级市场平稳供给,决定每月固定休市一天进行禽类经营场所的卫生、消毒及加强禽类的防疫防控工作,建立长效监管与预防制度。这次在5月3日实行家禽市场全日休市一天,市场内的所有笼舍清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环境和用具,围绕以下六点切实落实防控工作:①严禁活禽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地区(包括省内的东莞、河源等地)向禽类批发市场调运;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③禽类批发交易市场必须在5月3日—5日休市停业一天;④经营户档口及所有禽类有关的工具物品每天早晚要清洗消毒,并且消杀不留死角;⑤所有入场三鸟必须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且证物相符方可入场;⑥进场后所有运输工具经清洗消毒后方可离场。

2、科学售养、严防疾病发生传播

对于进入集贸市场销售存养的畜禽数量要求合理控制,有条件采取空栏调节防止过多存养畜禽聚集,科学合理控制存养数量,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

3、严格查验进入流通市场的畜禽产品

各驻场(厂)检疫组必须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不脱岗不漏岗,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驻岗及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其他人员待命,遇到突发事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应对、科学处置,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严禁疫区、异似畜禽产品进入,各派驻点检疫组要围绕六个要点(①进一步加大验证检疫工作力度;②进一步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力度;③进一步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④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力度;⑤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纪律工作力度;⑥进一步提高督查问责工作力度)严把肉类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三)突出抓好动物疫病的依法科学处置

要求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坚守岗位,加强巡查,提高预警预防,发现异常、疑似禽只和接到动物疫情举报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现场,认真开展临床诊断。疑似动物疫情的,要立即报告,并严格按照动物疫情分级规定控制相关区域,采取严格措施,果断处置,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疫病情报告制度,不得私自对外发布有关畜禽疫病情情况,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病死的畜禽必须按“四不准一处理”原则,监督或协助畜主进行彻底、全面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巡查、排查,提高抽样监测频率

加强生产源头、协调相关部门对流通区域的动物重大疫病巡

4 查、排查,对饲养户、集贸市场提高畜禽抽样监测频率,增加抽样范围,及时掌握畜禽动态信息,且于4月15日当天全面启动动物饲养以及集贸批发市场应急日报告制度,确保畜禽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市海洋农渔局和水务局《转发农业部关于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和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珠海农渔水函[2013]225号)文件精神,近期,多次组织专项对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抽取禽类血清205份(其中鸡60份,鸭60份,鹅50份,鸽35份),咽肛拭子195份(其中鸡60份,鸭50份,鹅50份,鸽35份)汇总报市分别送珠海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厅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上周组织专人每天对辖区进行畜禽禽流感专项排查,共出动108人次,随机巡查68个养禽场和8个生猪养殖场,重点场所排查禽类43972羽,生猪3497头。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物资供应

适当加大“人、财、物”投入,确保组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需疫苗、药物和相应的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截止今日,共发放消毒药3吨多,口罩1200多个,手套800多双,鞋套1200多双,水鞋200多双等防控物资。

三、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市民工作生活有序

近期,联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珠海市电视台等有关媒体深入辖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正

5 面宣传报道我区禽类及其产品的经营和防疫检疫等情况。近日,根据市人感染H7N9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和珠海相关媒体通过现场报道进出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批发市场各经营户的禽类销售、加工产品、经营环境卫生状况、消毒措施、异常应对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禽类及其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过程,全面宣传报道有关我区禽类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生产、销售,更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对禽类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有个详细的认识,理性看待此次异地的禽流感事件,无须“谈虎色变”。

近日,组织专项开展对辖区大型禽类批发市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禽类从业人员宣传引导、并派发《禽类养殖屠宰销售人员H7N9防护技术指南》150份,提高禽类从业人员对H7N9的防护意识,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努力确保生产、经营与自身的生活平稳、身体健康安全。

四、不足之处

(一)禽类从业人员防疫和自身防护意识薄弱

加大力度宣传、引导辖区禽类从业人员预警预防意识,切实改变过去传统对饲养家禽,提高科学与自身防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禽类从业人员的预防预警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检疫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我区驻场(厂)检疫人员共20多名,其中肉联厂12名(牲畜),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5名,铭海物流“三鸟”

6 批发市场5名,担负着辖区年生猪上市30多万头和禽类近3000万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每天24小时循环上岗,人员少,工作量大、强度高,设备设施配置有限,其中小部分检疫人员已经迈入中老年阶段,招聘待遇由于工资待遇较低,较难招到新的检疫员进入队伍。能否更好解决劳动保障,实行政府雇员制管理,改除后顾之忧,努力工作,更好地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无害化处理极需加强

09年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组织建立珠海市动物卫生处理厂,主要应对市各种病死畜禽及其不合格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全年无害化处理量达牲畜560多头,病害废料18多吨,病死禽33.22万羽,有效消除病死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但由于使用多年,设备陈旧,能否加大改善,扩大处理厂设备、规模或增置备份配套。

2013年5月6日

推荐第9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辛庄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自从经历了非典、手足口病,到去年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越来越重要,不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现有76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学生3120人。学生人数较多,加之家长在高校工作者较多,经常去外地、国外交流情况频繁,家长的流动性大,这些不利的因素都给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然而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我校从未发现重大疫情。尤其是目前肺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结核病的防控更为重视,我校还未发现一例结核病病例。下面将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落实制度、明确职责

1、领导重视,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为副组长,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负责人,建立校长、校医、班主任三级负责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我校校长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绝不是名誉上的传染病防控第一负责人,在去年甲流流行时期,校长、副校长亲力亲为,现场指导工作,大会小会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经常过问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上级部门多次来我校检查传染病防控工作,均给以高度评价。

2、明确职责,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

学校于07年、09年先后两次与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明确责任及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制度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学校每学期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制定本学期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并将防控工作计划纳入全校总计划中,同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加以强调,明确工作思路、程序、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遇到突发事件能分清轻重缓急去处理。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工作方案、预案,像《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主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学校卫生清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肺结核疫情登记、报告、转诊制度》、《可疑肺结核病例发现、登记、报告流程》、《可疑结核病人诊治结果的追踪制度》等,使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管理体系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确保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建立监测网络、加强日常监测、明确报告程序、及时应对疫情

1、建立监测网络,明确疫情报告程序

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建立了学校-班级-宿舍三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网络。班主任负责晨午检检查,住宿部老师负责住宿学生晚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校医,校医进一步核实,发现疫情立即上报海淀教委保健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海淀结核病防治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落实班主任责任制,加强日常监测

班主任老师是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负责每日晨、午检,在早晨、中午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住宿老师每晚对住宿学生进行检查,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通过观察、询问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的检测;尤其是发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有咳血、血痰症状者,要及时报告校医,同时做好晨午检检查和因病缺勤记录。由于我校平时注重责任落实,在非常时期就充分体现出重在平时落实的优越性,在这次甲流防控期间,由于晨午检检查、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已形成班主任老师常规工作,在那段时间虽然缺勤情况明显增多,但班主任老师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报告医务室,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

3、及时上报,应对疫情

校医负责将每日各班上报的晨午检情况和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整理,之后择情上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校从2008年5月开始通过传染病早期预警网上报散在发热病例、传染病疑似及确诊病例,一直坚持网上上报至今,对于发现集中发热、传染病确诊病例,在网上上报和做好登记的同时,立即电话上报教委保健所及北大校医院保健科,并以电传及邮件形式写明情况说明,同时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做好疫情处理,消毒、隔离、应急接种以及严格掌握病愈学生复课标准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4、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理

虽然我校未出现过结核病病例,但由于结核病病程长、传染性强,对患病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严重,加之目前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所以学校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要求校医、班主任老师严格掌握结核病的监测症状、上报流程、疫情处理等标准和规定。一旦校医发现有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校医对可疑肺结核患者要及时进行追访,密切追踪检查情况,了解诊断结果,一旦确诊或怀疑结核病在做好传染病登记的同时,立即(24小时内)电话上报海淀区教委保健所、海淀区结防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做好继续上学患者抗结核治疗和单纯性PPD强反应者预防性治疗的督导管理,严格掌握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复学标准,需凭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具的病情诊断证明方能复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1、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利用广播、宣传栏、观看录像、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家长信、学生自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每学期学校都根据不同季节开展预防传染病系列活动,如在冬春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夏季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宣传等等。如遇到特殊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日常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去年

5、6月份我国甲流疫情日趋紧迫,学校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控工作更加严峻,我校适时与海淀疾控中心配合,在全校范围开展“远离甲型H1N1流感,我们能做到”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疾控中心大夫普及防控知识、小品展示、知识抢答、具体操作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防控知识,印象深刻。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口号为:“遏制结核,健康和谐”。所以在纪念日前后我校开展了防治结核病宣传活动,在全校卫生专题广播中宣传结核病防控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扫地、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按时接种卡介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因结核病防治已纳入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学校安排1课时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今年配合授课,还进行了结核病防控知识的答卷,同时在六年级还进行了“遏制结核,健康和谐”结核病防控知识手抄报展览,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通过网络、报刊查找大量材料,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结核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防病能力。

学校还重视学生日常防护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上养犬人数的增多,流浪狗和流浪猫数量的增加,我校同海淀区教委、海淀区公安局、海淀区预防医学会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文明养犬从我做起,做有爱心的小公民”——共同努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活动。这次活动通过专家讲授、警犬现场表演、有奖知识问答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如何科学养犬、文明养犬,如何自我保护远离狂犬病。

2、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

做好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新生入学,都要求家长将

预防接种证上交医务室,自从2007年上级部门要求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以来,医务室每年对新生接种证逐本检查麻风腮、白破、乙肝、脊灰、乙脑、流脑A+C等疫苗是否漏种,并做好统计登记,对有漏种的学生发家长信告知到北大校医院接种,接种后再将接种证交回学校并登记。尽管查漏补种是一项比较繁琐工作,几年来,我校都能及时准确为学生进行补种。我校每年一类疫苗(一年经查漏补种、四年级流脑A+C接种)接种率基本上能达到100%。应急接种同样重要,一旦有传染病确诊病例,根据传染病的类型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及时发家长信进行应急接种,我校虽然也出现过传染病散在病例,均因处理得当未造成蔓延。通过宣传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3、校园清洁卫生是传染病防控的保障

为了避免病菌滋生,保证校园环境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制定了卫生责任制度。各班教室天天清扫,每月进行彻底大扫除,卫生间、楼道、宿舍等公共区域工人师傅每天清洁两次。学校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楼道、校园操场等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重点场所定期消毒,室内经常通风、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对传染病防控起到保障作用。

4、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最大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

患上传染病的同学都要痊愈后凭医院诊断证明,经学校医务室同意后方能上课。这种硬性规定,会使有的学生和家长有一种被歧视、被疏离的感觉,有的家长怕耽误课程,总想提前来上课。所以,我们对一旦感染上传染病的同学都会给以更贴心的关怀,校医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病情,安慰学生,给予建议性治疗意见,向家长解释隔离治疗是教委的统一规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按规定在家休息。班主任也会根据课时计划布置自学内容,读书内容,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病愈后各科老师也会单独给学生辅导,打消了家长怕孩子功课落下的顾虑。由于我们的工作细致,管理得法,即使是家长自检出来的传染病,也都会及时告之学校,主动配合自觉隔离。隔离传染源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师生“健康第一”一直是我校的指导思想,为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会不断努力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推荐第10篇:麻疹防控工作汇报

篇1: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加速麻疹消除相关要求,针对我市麻疹疫情,为切实做好我市消灭麻疹工作,为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我市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我中心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措施。现把麻疹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部署麻疹防控工作 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医院和各镇区卫生院院长会议,会议要求各院长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特别是麻疹疫苗;要求各院长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根据茂名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召开各镇区防疫组人员会议,要求各防疫组落实好该通知要求,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病意识

各乡镇卫生院通过宣传墙报、标语、单张和宣传车等多渠道进行社会宣传动员活动,提高社会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工作

我中心认真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和要求,做好麻疹疫苗的运输分发,并且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并做好相关设备的后勤保障,确保疫苗按质、按量分发到各个镇卫生院。同时,于2012年5月22日至6月17日疾控免疫规划股相关人员对我市云潭等7个乡镇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其中各镇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1、基础接种率:仅有荷塘、谢鸡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云潭、平山、深镇、顿梭、沙田均未达到95%,其中顿梭接种率最低,为78.95%。

2、加强接种率:荷塘、沙田均达到100.00%,其余镇均未达到95%,其中深镇接种率最低,仅有37.04%。对未达到95%以上镇区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全市各镇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 根据茂名市《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市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于3月13日至21日对全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以及接种率快速评估,领导小组以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小炎为组长,卫生局副局长邹胜源、疾控中心主任李志式为副组长,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督导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接种完成情况如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种8994人,补种完成8763人,接种率为97.43%。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再次开展麻疹查漏补种工作,为使工作顺利进行,市卫生局于6月25日至28日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的查漏补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工作由邹胜源副局长、李志式主任、邹中荣副主任分别带队,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人员组成,分成三组对28个镇区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

五、麻疹监测,疫情处臵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积极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截至2012年6月30日,我市报告17名麻疹疑似病例,其中7名麻疹实验室阳性病例(3名高州户籍,3名电白,1名广西)。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卫生院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防疫人员配备不足,防疫人员积极性不够,致使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个别卫生院未能做到先查漏后补种,致使查漏补种工作未抓到重点、难点,影响查漏补种工作的进程。

3、个别接种门诊对辖区内因特殊情况未接种儿童的本底资料管理不够完善,未注明漏种原因。

4、个别接种门诊儿童接种相关信息未能及时登记入接种册,未做到证册一致。

七、工作建议

1、卫生院要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按要求配足防疫人员,发挥防疫人员的积极性,使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2、近期要特别抓好脊灰、麻疹、乙脑的查漏补种工作,按照疾控中心制定的脊灰、麻疹、乙脑查漏补种工作要求,突出难点,抓好重点,稳步推进脊灰、麻疹、乙脑查漏补种工作。高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日篇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自查工作总结 xx县疾控中心

2012年麻疹疫情自查工作总结

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扎实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及时发现麻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xxx卫生局《关于开展麻疹疫情报告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我县麻疹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于后: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为此我中心高度重视麻疹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抽调专人负责麻疹疫情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是减少麻疹疫情最根本的保障措施。我县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严格掌握目标儿童,提高目标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同时利用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等手段,搜索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2012年1-5月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应种179人,实种178人,接种率99.46%;加强免疫应种165人,实种164人,接种率99.39%。

为继续保持我县的无脊灰状态,力争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xx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 年脊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xx卫办〔2012〕80 号)和xx办发[2012]12号《xx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2年脊灰强化免疫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县于2012年2-3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脊灰强免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本次活动第

― ―― ―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 3 - ―篇3:麻疹防控总结 儿童医院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我院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了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防控区域,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接种门诊为责任区域内麻疹病例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我院麻疹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减少麻疹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之一。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在册儿童麻疹接种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搜索麻疹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工作,完成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院切实加强麻疹疑似病例及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暴发流行。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监测采样要求,做好疑似病例血样和咽拭子的采集,确保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血标本3日内送检率均要达到100%。

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医院宣传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11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上品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保健医和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宣传教育

根据“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师生宣传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班级每学期给幼儿上传染病预防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课,各班健康课教师为主讲教师。

2、每月更换保健之窗宣传栏内容,向广大家长和幼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3、通过发放资料、手机APP、家长及保教讲座、培训等宣传防病知识。从根本上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三、预防接种

1、开学前完成新生、插班生接种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及时查漏并督促补种。

2、每学期查阅接种系统,对全园幼儿进行查漏。向相关家长发放预防补种通知单,要求家长带孩子到指定医院进行补种。

四、健康检查

实行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幼儿和教师健康体检档案。

1、每学年初完成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体检合格方可入园。

2、按要求全园职工每年组织全身体检一次。坚持持证上岗。有传染病的治愈后方可上岗,必要时调离教师岗位。

五、严格晨午检与报告制度

1、早晨入园时做好晨午检工作,不漏查一位幼儿。班级做好二次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2、每天至少2次到班级巡视,了解老师、幼儿情况。对发烧、长期咳嗽等幼儿,必须经医院治疗痊愈方可入园。高烧幼儿,痊愈后两天方可入园。

3、确诊手足口、水痘等传染病的的患儿严格隔离3周,凭复课证明入园,做好登记。

4、门卫做好来访人员询问与登记。

六、环境卫生

个人与环境卫生是影响人感染疫情发生、蔓延的关键。

1、做好饮用水卫生。不吃生水,做好保温桶、开水器的保洁工作。

2、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营养员、师生、保育员均规范操作。

3、做好班级与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正确配置与使用消毒液。

4、做好 “除四害”工作。

七、做好传染病应急预案

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园内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第一时间向疾控、教育局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详细不隐瞒。并协助相关部门收集疫情信息,积极落实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2018.10.09

第12篇: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悉心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区指示精神。防控禽流感工作已初现成效,截止到3月5日街道总共存的98000余只禽类,其中鸡88200只、鸭2300只、鹅2200只、鸽5300只,仅剩15户规模养殖户46235只禽类,禽类全部免疫。在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中,我街道已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会后,街道于11月5日立即召开街道社区书记、主任会议,全面部署、贯彻落实

省市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街道调整充实了街道防控高致病禽流感指挥部,进一步细化了防控高致病禽流感办公室责任分工。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街道、社区、民户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各项防控责任分解到基层;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规模养殖户也与街道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加强督导督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组对各社区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明查暗访,并将检查结果直接向指挥部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防控氛围。针对群众饲养条件落后,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特别是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街道加大宣传力度,自行印制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资料2万余份和领取宣传图画300余份,通过在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处集中张贴发放,还通过包社区干部到户发放等方式,把

宣传材料送到居民手中,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1月8日街道举办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培训班,对规模养殖户、街道包社区干部、各社区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防疫、消毒技术培训,并在11月10日进行防控禽流感应急演练,确保他们及时正确地掌握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方法。

三是完善应急体系,积极筹备物资,。针对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街道办事处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专业技术队和200余人组成的应急预备队,落实病禽运输车辆4辆、挖掘机2台、病禽掩埋点4处。筹集资金40余万元购买防护设备、消毒药、消毒用具、掩埋用具等应急物资,建立物资储备库。并预存部分资金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做到资金、物资、队伍三到位。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监控网络,特别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监测,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确保信息渠道

畅通。

四是突出重点,采取果断措施。街道防控指挥部结合防控形势,每天向各社区和机关干部下发防控指导意见书,确保防控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对散养户,街道首先强化免疫消毒,并于11月9日决定对街道860多小型散养户饲养的家禽进行扑杀,街道给予补贴。对规模养殖户,实行强化免疫消毒制度,调集万毫升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并扎实落实日消毒制度,每日上午9点、下午3点两次消毒,要求包社区干部、包户干部和社区两委成员在现场监督指导规模养殖户的消毒工作,并将消毒情况签字上报;完善封闭隔离设施,要求各规模养殖户于11月12日前必须安装隔离网、设立消毒带,割断与外界候鸟接触,封闭达不到要求者将采取必要措施,强制捕杀,11月11日街道专门组织召开规模养殖户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与16户规模养殖户逐一签定责任书,责令16户规模养殖户限期改正存在问题。

街道联合工商等部门加强集贸市场的管理,坚决杜绝乱宰乱杀禽类现象,在进出街道的主要路口设卡管理,要求养殖户不外出采购幼禽,严防外疫传入。发动护林员加强对候鸟迁徙地的监控。认真抓好消毒灭源工作,街道对各社区养殖地带和街道主要马路定时消毒。

第13篇:广东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

2012年广东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省植保总站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2年全省水稻病虫偏重发生,个别病虫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1.3亿亩次。为切实做好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早谋划部署,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防控目标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稻谷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预警,按照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协调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全面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四、防控技术措施

强化区域治理和分类指导,注重控制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加大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防控力度,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控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稻田生态平衡,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

(一)综合运用农业控害措施。推广抗病品种,及时翻耕犁耙,减轻病虫源基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采用防虫网、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培育无病虫壮秧;科学管理肥水,避免重施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水稻螟虫重发区,大力推广适期栽插,避开螟虫大田产卵高峰期或采取灌水灭蛹等措施;稻瘟病、纹枯病等重发区,推广应用露晒田和平衡施肥等措施。

(二)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创造良好的天敌繁殖生境,保护天敌种群,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减轻害虫的发生。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减轻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使用灯光诱控技术和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害虫,或采用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维护稻田生态平衡。

(三)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在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

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防治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按达标即用药防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采取挑治

2、

4、

5、7代,狠抓

3、6代主害代措施,抓准在幼虫低龄期施药防治;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应预防为主,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

(四)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一是合理使用农药。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避免使用对“两迁”害虫特别是对稻飞虱存在刺激增殖作用的农药,杜绝在稻田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二是科学制订用药方案。交替轮换使用农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在同一区域使用,延缓害虫产生抗性。三是提高施药技术。使用高效优质施药机械,实施精准施药和靶标施药,保证施药质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五、防控工作措施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水稻“两迁”害虫迁飞路径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设置监测点、观察圃,严格按照调查规范和预报标准,全面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病虫预警和防治信息。明确专人负责病虫信息汇总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建立区域间信息及时沟通联系制度,确

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二)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一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印发防治通知和发送宣传资料,做到村村张贴,期期张贴,保证病虫防治通知张贴及时到位。二是加强病虫电视预报,发挥电视预报及时、快捷传递信息优势,发送病虫防控信息。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加强田头指导,确保防治技术落到实处。四是通过组织防控现场,全面提升农民的病虫防治水平。

(三)及早筹备防控物资。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提前做好农药市场调查,及时指导调配农药品种,及早做好农药、药械和防护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同时,及时组织做好杀虫灯、施药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为开展应急防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在全省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扶持力度,组织、指导、示范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

六、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形

势较为严峻,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将病虫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负责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防控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和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反映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防控资金和工作经费,确保重大病虫害的监测、示范、培训和防治处置等活动有效开展。

(三)稳定防控队伍。健全稳定的植保队伍是做好病虫监测、防控决策、技术指导,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农业部门要想方设法改善基层植保人员工作条件,加强培训,提高植保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病虫监测、组织防控和技术指导提供有力保障。

第14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17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3.9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重发区域广,二化螟集中为害突出,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风险大,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局部偏重发生,稻秆潜蝇、稻蓟马、稻叶蝉、稻瘿蚊、穗腐病等次要病虫有为害上升趋势。为了做好2017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7%以上,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二、防控策略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为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控制能力。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重点 按照水稻栽培类型和病虫主攻对象,分为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黄淮稻区、北方稻区。

(一)华南稻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传统双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密切关注锯齿叶矮缩病、白叶枯病、三化螟、稻瘿蚊、稻蓟马。

(二)长江中下游稻区。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稻蓟马、大螟、稻秆潜蝇、黑条矮缩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穗腐病。

(三)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单季稻种植区,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粘虫、白叶枯病、穗腐病。

(四)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单季粳稻种植区,以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为重点,密切关注稻曲病、稻潜叶蝇、穗腐病、赤枯病、稻飞虱。

(五)黄淮稻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单季粳稻种植区,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重点,密切关注条纹叶枯病、穗腐病。

四、主推技术措施

各稻区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生态等非化防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辅以合理用药控制危害。

(一)非药剂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3.生态控制。(1)生态工程控害。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2)合理品种布局。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 4.性信息素诱杀。在各代次二化螟,尤其是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

5.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适宜。

6.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7.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二)药剂防治技术

基于非药剂预防技术的基础上,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开展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普及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技术。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毒氟磷种子处理或苗期喷雾,培育壮秧。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二是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和抗药性水平,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生态友好型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三是注重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用足水量,常量喷雾亩喷水量不少于15公斤,水稻生长后期应加大用水量。四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各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关键点:

1.稻飞虱。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黄淮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

2.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3.螟虫。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

4.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

5.纹枯病。关键时期为水稻分蘖末期封行后和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

6.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水稻叶枕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7.病毒病。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稻飞虱迁入时及时防治。注意防治前作麦田、田边杂草。

8.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施药防治。

(三)建议用药品种与注意事项

1.建议用药品种。防治二化螟、大螟,虫量较低时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NPV、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及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采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和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烯肟·戊唑醇等化学药剂。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选用噻霉酮、噻唑锌。预防病毒病,选用毒氟磷、宁南霉素。

2.注意事项

(1)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2)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和临近蚕桑养殖区域,需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

(3)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文章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病虫害防治处

丰收邦上传

第15篇: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0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实施方案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示范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各示范点要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按照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优化集成以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技术为核心的防控体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

2010年在博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新和县、温泉县、伽师县等28个县(市)建立棉花害虫、小麦病害、农田蝗虫、设施农业病虫、统一灭鼠和高毒农药替代等3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针对重点作物,对主要防治对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单项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使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防治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增加。

三、主推技术

(一)农业防治技术

秋翻冬灌、铲埂除蛹;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轮作。

(二)生态防治技术

种植诱集带、生态带、隔离带,运用TBS等。

(三)物理防治技术

杀虫灯、色板、性激素等诱杀技术,应用红砖压鼠。

(四)生物防治技术

绿僵菌灭蝗,白僵菌封垛,浏阳霉素防治棉叶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除虫菊防治小菜蛾、潜叶蝇,释放赤小蜂防治粉虱,筑巢引鸟等。

(五)科学用药技术

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熏蒸,毒饵站灭鼠,化学除草等。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落实示范任务

各地要根据示范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优化技术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推技术、工作措施,落实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二)设立示范展示牌

在示范区内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要求注明示范项目名称、示范地点、种植作物、示范面积、主推技术、土肥情况、示范任务、示范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

(三)开展调查研究

示范区要设置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和农民自防区,针对防治效果、农药使用量减少情况、农产品质量提升情况、农户经济变化情况、农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等内容开展系统调查,综合分析防治效果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四)加大示范宣传力度

各地要对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进行图像采集,制作成单项防治技术示范宣传片,并与当地媒体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治技术的认知度。

(五)做好示范资料收集工作

各示范点要收集药剂拌种、播种、测产期间的所有视频、图片材料及示范区管理记录资料,并制作主要防治对象的标本,建立标本库。

(六)及时汇报,做好示范总结

示范工作时间为2010年3月-12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防治药械科进行沟通,汇报实施内容、进度,上报阶段性总结;在示范结束后及时提交相关试验报告和示范工作总结,考核指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纳入2010年植保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将示范区成为领导的指挥田、技术人员的展示田、农民的样板田。

(二)强化技术支撑

首先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下发的《2010年自治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其次要加强技术协作,注重技术创新,筛选、优化集成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三)及时监督指导

我站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及时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各示范区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指导示范区各项技术落实,保证示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

联系方式:0991-5856474,传真:0991-5856274

附件2:2010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计划表

第16篇:鹤峰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鹤峰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鹤峰县专家大院聘用专家--- 王章伟

鹤峰县现有茶叶面积25.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叶面积14.8万亩,2014年全县茶叶产量46万担,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8亿元,茶叶现金收入7.8亿元。是湖北省主产茶叶大县之一。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是全国茶叶最适宜种植生态区之一。通过近几年大力很抓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推动了鹤峰农业的发展。

一、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茶叶是我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绿色防控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县茶叶无公害生产的指导意见》;《茶叶蔬菜禁施高毒高残农药》的通知;《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的通知。各级各部门强化宣传,县农业局将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工作作为我县植保工作的推广重点。制定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案,在我县茶叶生产主产区建立了12个茶叶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涉及28个行政村,8万亩茶园。以示范核心区为重点样板点,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具体措施落实。再通过核心区辐射到全县茶区。促进我县茶叶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绿色防控效果。绿色防控工作技术性强,程序繁杂,推广难度大 。抓好培训指导是技术落实的关键。我们以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广泛宣传发动,提高茶农的绿色防控意识,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农那里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2014年在我县12个重点茶叶示范核心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活动5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份,召开技术指导现场会20场,农村新型职业(茶叶)系统培训班5个。

3、齐抓共管、部门配合、统一协调。我们县组织了农业执法、植保、工商、质检、农药经销商等多部门联合的绿色防控工作协调专班,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在农药使用上重点抓茶叶禁用限用农药和违规操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打击违规农药产品的使用,参杂使假行为。保证茶叶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程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2014年我县确定了10种以茶武士(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为主的茶叶病虫防治专用农药推广目录。通过茶区农药市场检查,防止禁用限施农药使用销售,规范农民施药用药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4、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保障措施。多渠道全方位保障茶叶绿色防控措施落实,集中能源、环保、植保、农综项目资金使用,部门联动,多项多环节措施并举,茶叶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确保达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2012年以来共安装频普诱杀灯8000盏,2014年推广使用色诱板20万片,推广生物农药2000件。通过茶叶科学配方施肥、合理修剪、多轮次采摘、清园管理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的运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茶叶病虫害爆发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茶叶绿色防控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以示范核心区为主的茶叶绿色防控样板。从2010年以来,我县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了12茶叶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面积8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推广频谱诱杀灯、色诱板、生物农药、有机肥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病虫防治措施应用面积达到8万亩。

2、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茶叶产品的质量,到达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茶叶农业综合、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增强茶农对茶叶产品的安全意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降低了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施用。现在茶农一年防治茶叶病虫的农药使用平均施用2-3次,以前是7-9次,近两年我县多次开展农药残留抽检、送检,没有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茶叶标准。我县茶叶商品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提高了茶叶商品的外销竞争力和信誉度。

3、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提升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推广,直接减少茶农的生产投入,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核心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比较,亩增加收入800-1000元。

4、.为我县进一步实现有机茶生产转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2015年我县力争建立3万亩有机茶基地,要达到有机茶基地标准,必须先从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作为突破口,为转换成有机茶基地夯实了基础。

第17篇:魔芋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冰冻;病虫;防控

论文摘要: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恩施州魔芋种芋大量冻伤,大大降低了种芋的抗病能力,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甘薯天蛾等病虫害有加重至偏重、甚至大发生的可能。为此,对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无公害魔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利于降低魔芋病虫害的发生和不利影响。

魔芋,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海拔900~1600m的高山地区,其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健康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近年来魔芋产业发展迅速,已由单一食用蔬菜发展成为有一百多种产品的特色产业。然而,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使魔芋种芋大部分被冻坏,有可能加重魔芋病虫害的发生。为此,笔者对今年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冰冻灾害对魔芋种芋的影响

冰冻灾害使恩施魔芋种芋遭受严重损失。据恩施州农业局对种芋贮藏方式和播种情况调查,冬播田块的种芋受冻损失率达31%,损失芋种279万kg;室外厢式覆膜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68%,损失种芋1088万kg;室内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82%,损失种芋4067万kg;田间宿地留种越冬的种芋损失率达32.5%,损失种芋566万kg。全州合计损失魔芋种芋6000万kg。损失程度与贮藏期的管理密切相关。凡是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或田间越冬期间进行贮藏管理的,遭受冻灾影响小、损失少,没有进行相应田间管理的影响大、损失重。如田间宿地贮藏越冬并进行清沟排渍、厢面覆土的遭受冰雪灾害影响最小;种芋宿地贮藏越冬,既没有覆土也没有进行清沟排渍,前期雨雪虽然影响不大,但后期冰雪融化后水渗入土中,种芋冻坏严重;种芋室内存放于火炕竹(木)楼并覆盖干草或棉被,采取生火增温措施的受冻害较轻。

22008年魔芋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2.1主要依据

①部分种植多年魔芋的区域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及杂草发生较普遍、较严重,连年种植,病菌残存多,越冬病虫基数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②魔芋种芋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消耗大,又遇到长期低温冷冻,造成大部分种芋材料受冻伤,降低了种芋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2.2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恩施州和十堰市“200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报”,恩施州今年魔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是:①甘薯天蛾、豆天蛾和斜纹夜蛾以轻度发生为主(1~2级,即害虫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为1%~5%和5%~15%),局部地区轻度偏中等发生(2~3级);②魔芋软腐病:前、中期多为中等偏轻发生(病级3~4级),后期部分区域中等至偏重发生(病级4~5级),局部大发生(病级5级以上);③魔芋白绢病:以中等发生为主(病级3~4级),后期局部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病级4~5级)。病虫害的具体发生情况还要结合当地测报站的短期预报来决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3无公害防控技术

3.1选择播种地与整理

宜选择海拔在1000~1600m,阴凉潮湿不渍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耕层肥沃的南面斜坡地,土壤酸碱度为弱碱性至弱酸性。此类地块夏季气温较低,强日照较少,排水良好,不利发病。栽种前全面深耕翻地30cm左右并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草木灰750kg+硫磺粉15kg或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灌土,或生石灰750kg+硫酸铜15kg撒匀于土壤中深翻,整地后晒土2d便可栽种。采用高畦种植,种植时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00担作基肥,有利于魔芋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率高。

3.2种芋的选择和处理

3.2.1受冻种芋处理将种芋冻坏的部分切除,并在切面涂抹草木灰后再作种芋使用。播种前搞好种芋消毒处理。方法是用500倍液百菌清+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对10kg水,或1000倍液可杀得+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对10kg水,或600倍液硝基黄腐酸盐+40%杜邦福星800倍液,浸种30min,然后用草木灰/石灰/硫磺粉按50∶50∶2的比例裹衣。

3.2.2芋鞭繁种方法一是选择好田块,建立专门的芋鞭繁种田。二是选择健康芋鞭作种,若芋鞭冻坏,要切除受冻组织。三是起垄种植,施足底肥。按1m的排行起垄,垄高20cm以上,每垄种植3行,种植密度按芋鞭大小每公顷种植1万~2万个,垄上沟施底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kg和硫酸钾复合肥750kg,施肥时避免与芋鞭接触。四是加强种植后的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早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3.3严格使用肥料

魔芋植株含钾较多,含氮次之,含磷较少。一般生产100kg魔芋所需N∶P2O5∶K比例是1∶0.8∶1.2,即1kgN,0.8kgP2O5,1.2kgK,其中60%用作基肥。

3.3.1严禁使用硝态肥料、有污染的肥料和带菌肥料此类肥料包括未消毒处理的垃圾肥、违禁激素喂养形成的畜禽肥,含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病株残体或未腐熟的农家粪肥。

3.3.2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一是以农家肥为主,如作物秸秆及山青堆沤肥,沼液肥是最佳选择。二是大力推广叶面肥,如魔芋生长中后期采用精品磷酸二氢钾和魔芋配位肥叶面喷施3~4次,可减轻病害程度38.4%~47.2%,增产14.4%~19.3%。

3.3.3搞好平衡施肥以农家肥和底肥为主,增施钾肥、硅肥、微量元素肥,确保前期生长快,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

3.4化学物理控制

3.4.1科学用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选用绿色环保农药品种,如751、农抗120、菜丰宁、农用硫酸链霉素、龙克菌、绿乳铜、铜大师等,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5.0%~83.1%。防治白绢病,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可用木霉菌0.4~0.45kg+细土50kg混匀后撒在病株基部然后盖上土,能有效控制病害发展。防治豆天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可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每g含孢子量100亿)稀释500~700倍喷雾。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在一个生长季节,一种农药最好只使用1次,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3.4.2灯光诱杀魔芋遭受豆天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为害后,造成植株损伤,加重病害发生,为避免使用违禁农药带来的污染,宜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据统计,每盏“频振式”杀虫灯和“电击式”诱虫灯可诱集0.33hm2农田的害虫,每夜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40余种害虫的成虫约0.3kg。

4加强绿色栽培,健康管理

(1)选用良种国内选育的珠芽魔芋及黄魔芋抗病性较强、品质好;西南农大选育的万源花魔芋,恩施州农科院选育的清江花魔芋,耐病性较强、产量高,应积极引进示范推广。

(2)合理密植精细种植根据地力、施肥、管理及种芋大小按种芋直径的4倍×6倍确定株行距,面向东方倾斜放种,防止芽窝积水烂种烂芽。

(3)强化地面覆盖程序是:种植→薄土→盖腐熟的农家肥→撒施磷肥和钾肥→盖火土3cm→在厢面盖一层3~4cm厚的稻草、作物秸杆、山青或半腐烂阔树叶。

(4)采用物理及人工措施除草种植后应使用地膜覆盖(对杂草的防效可达70%左右),必要时采用人工中耕浅锄控制前期杂草,降低田间湿度和切断病菌传播桥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5)遮荫栽培在玉米、高粱、搭架药材或蔬菜、果树、林木等高秆植物间套魔芋,通过遮荫满足魔芋自然生长的条件,可减轻病害程度20%~40%。一般每厢起2条垄,栽行玉米,株距15~17cm,每垄栽两行魔芋。

(6)抗旱排涝为防止雨水分布不均,在必要时应使用保水剂预防高温伏旱,开好田间三沟避免洪涝灾害,对病害预防也有明显作用。

第18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7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二代和三代粘虫、棉铃虫、蓟马、玉米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河北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纹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注意

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拌有益+满适金、拌有益+武将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满适金、武将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

3.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玉米茎腐病。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精甲霜、克菌丹、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

5.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再喷1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2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6.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叶鞘,可减轻发病,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施药间隔期为7~10天。

7.玉米蚜虫。盛发初期施药,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8.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等喷雾,可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玉米粗缩病。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田间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苗后若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7天以上。

【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技术。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三)种子处理。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

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四)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心叶末期病虫防控。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

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

(六)释放赤眼蜂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第19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整理)

附件2:

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我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2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次。为做好2012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5%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作物为中心,以控害减损保产为目标,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强化重大病虫分区治理和致灾关键期防控,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注重合理安全用药,最大限度控制病虫危害损失,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保护稻米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环境。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华南稻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注意防控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黄淮稻区主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和纹枯病,重视防控稻曲病,兼治局部三化螟。

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北部单季稻种植区,重

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视防控二化螟、稻曲病。

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瘟病、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控稻曲病、条纹叶枯病。

(二)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措施

稻飞虱: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优先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江淮、环渤海湾稻区还需注重防治秧田期、移栽分蘖期的灰飞虱,控制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区,应当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带药移栽,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可选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不用于褐飞虱)、异丙威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稻纵卷叶螟: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主害代,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50个。可选用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螟虫:重点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抽穗期防治,防止螟虫为害水稻造成枯心和白穗。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后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卵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

治三化螟,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

稻瘟病:重点在水稻播种前落实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沤稻田时打捞浪渣,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药剂防治。可选用申嗪霉素、氟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在单季稻和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重点落实“集中覆盖育秧、药剂拌种、早防飞虱、拔除病株”等措施。秧田应远离发病早稻田和玉米田,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拌种或浸种,秧苗移栽前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华南和长江中游单季稻区,可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栽插期,使水稻感病敏感期避开白背飞虱迁入期。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施用速效和持效杀虫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稻飞虱。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及时拔除和处理田间发病植株,减少本地毒源。华南、西南稻飞虱越冬区,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减少冬季和早春毒源。可选用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

稻曲病: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可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

唑、戊唑醇等农药品种防治稻曲病。

条纹叶枯病:重点在秧苗期和分蘖期防治灰飞虱,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栽期,药剂拌种或浸种,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秧苗带药移栽。灰飞虱迁入秧田盛期,当带毒虫量达15~20头/m2时和本田分蘖期带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量12~15头/百丛,施用杀虫剂和抗病毒剂。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水稻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

(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灭蛹效果可达70%以上,可有效降低虫源基数。

(三)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用吡虫啉或吡蚜酮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3~5天施一次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四)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

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可诱杀二化螟雄成虫,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虫量。每亩稻田挂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

(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井·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嘧肽霉素等防治稻瘟病技术。在叶(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和破口抽穗初期,均匀喷施井·蜡质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嘧肽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井·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技术。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

(六)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天敌治虫。

(七)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八)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

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搞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以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在水稻主产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第20篇:万安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万安县2010年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2010年,我县认真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全国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绿色生态建设,按照省、市 部署与安排,扎实做好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1、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

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科学指导防灾减灾,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和农药增效剂等应用技术,控制病虫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面源污染,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生态建设。

2、明确目标和任务

全县组织实施绿色植保示范乡3个,重点在水稻、蔬菜、柑桔等作物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每个乡镇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2个,组装和推广成熟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水稻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经济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降低农药残留,控制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突出工作重点

(1)、建立示范乡镇示范区

选择3个乡镇作为全县绿色植保示范,其他每个乡镇建立了1-2个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集成展示绿色防控技术,将示范区建成领导的指挥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和植保服务创新的窗口。水稻核心示范区面积300亩,辐射面积4000亩;经济作物核心示范区面积200亩,辐射面积1500亩。

(2)、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3个乡推广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稻田耕沤灭螟、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秧田超级送嫁药、稻鸭共育、性引诱剂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

(3)、培训技术骨干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培养了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植保技术骨干和新型农民。县植保站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植保技术人员1000人左右。各乡镇结合实际举办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一批绿色植保技术骨干和新型农民带头人,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提高示范区内农民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民参加绿色植保技术示范的积极性。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万安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党委副书记杨爱莲任组长,农技中心主任欧阳兵、植保站长段德康任副组长,其他种植业单位负责人、县植保员为成员。

(二)强化宣传展示。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各乡镇突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活动,并通过现场会、交流会以及绿色植保技术的展示活动,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了解绿色防控的效果和作用,形成重视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社会氛围。

(三)搞好多方协作。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应用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结合起来,搞好多方协作,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积极争取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该项工作的支持,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今年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工作,我县的农作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县的生态农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保护了我县的生态环境,为我县建设和谐万安作出了很大贡献。

乡镇病虫害防控工作汇报
《乡镇病虫害防控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