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18:39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共就业服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按照培训要求,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就业服务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

提到公共就业服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服务。字数的相差,也导致的涵义的不同。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

《就业促进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

1、公共就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即: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缺陷,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就业权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2、职业中介服务,是一种经营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即:职业中介服务是社会上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依法成立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偿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职业中介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经营性活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向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向用人单位提供人员招聘等就业服务,并承担着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劳动就业相关事务经办等项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对市场施加积极影响,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实施免费服务和就业援助,贯彻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可以免费获得基本的就业服务,使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专门的援助,有效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规定,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 《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强化基层就业指导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场所,健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自20世纪80年代起,各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开始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还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体承办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录用备案、档案管理等管理事务。2002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道(乡镇)、社区延伸,普通建立了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承担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008年,省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8]26号),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服务规范的省、市、县三级不同类别和标准的人力资

3 源有形市场和覆盖乡镇社区的无形市场。

比如我们紫阳县,80年代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公司、劳动就业培训中心,2002年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2006年又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更名为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县级也成立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2009年立项,投资600余万元的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也在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各乡镇无形市场也逐步建立,即将投入使用。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坚实、完善的基础平台。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将在5年内,由政府出资,建设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我县2010年申报了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4个镇级服务中心,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11年建设项目,总计投资966万元,其中省级投资806万元,县级建设标准为3000平米,镇级建设标准为300平米。今年,我县又向省发改委申报了6个镇级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立项。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

《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如下规定:

1、是政府设立的机构

2、包括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街道社区的

3、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4、应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负责为残疾劳动者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残疾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工作。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分为向劳动者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提供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和说明。

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提供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市场中主要职业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方面的信息。

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提供有关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传授求职方法技巧和招聘用人政策法律信息,对劳动者求职进行登记,提供岗位招聘信息,推荐劳动者求职应聘,以及通过

5 组织劳务输出、举办洽谈会等方式,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按照就业援助制度要求,通过落实政策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根据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经办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记录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为就业工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地方各级政府可以按照本地区就业服务需求情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劳动者免费提供的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同时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还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以下服务:

1、招聘用人指导服务;

2、代理招聘服务;

3、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5、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6、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职责和任务

1、提供就业政策和业务咨询,传递职业供求信息,协助上级就业服务机构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

2、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初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省人社厅统一印制,免费向劳动者发放。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3、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掌握辖区内各类人员就业情况,及时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4、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

5、受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出具灵活就业证明。

6、开发就业岗位,挖掘就业潜力,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如开发少儿、老年、便民、家政、物业、公共管理等服务型就业岗位。

7、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协助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

8、推荐辖区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9、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协助上级劳动保障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协助失业人员接续社

7 会保险关系。

10、开展充分就业社区、信用社区等创建活动。☆(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

概念: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标准:

①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

②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③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均被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评审办法:全年考核,年底评审

◆具体程序: 乡镇申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市级审核汇总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审批。

近年来,我县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3年被省厅表彰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先后有毛坝镇、洄水镇、双桥镇、红椿镇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环城路、会仙桥、东城门、河堤路4个社区工作站均被表彰为“充分就业先进社区”。

☆(2)信用社区创建

8 ◆信用社区概念:指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基础,在街道辖区范围内,通过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建立诚实守信的纪录和个人信用承诺档案、开展信用调查等方式,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社区。

◆创建标准:积极参与欠款回追工作,辖区内小额担保贷款回访率100%,到期回收率达95%以上;社区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按规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有专门负责小额担保款信用调查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社区内申请人无不良信用纪录和违法行为。

◆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

我县在2009年开始创建环城路社区为先进社区,并通过市局验收授牌为“信用社区”。但在实际工作中,取消反担保与确保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有效回收之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责任、基本制度、保障措施、具体任务和行为规范。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得了法定的地位,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工作中承担重任,成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工作载体。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共就

9 业服务机构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组织一系列的专项服务活动,并深入乡镇、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稳定就业局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自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和劳动部门的整合,各地也在逐步推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与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整合为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时机。

(二)挑战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满足不了。

2、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今年,在坐的各位,都是承担的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艰巨、任道而重远。

推荐第2篇:调研:人事人才公共服务

关于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改进和完善

人事公共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营口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人事人才服务机构,受政府委托或交办、由公共财政支撑、充分利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资源,为公众提供公共人事管理、服务行为的总称,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事部门及其人才服务机构深化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人事部门应按照十七大要求,健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职能,提升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需求。

一、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是人事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全局,审时度势,郑重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公共服务”这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下,构建服务型人事行政,提高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新时期各级人事部门的第一要务和人事人才工作的必然走向。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加快职能转变,以“公正透明、便捷高效、优质规范”为宗旨,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有效的自我改革和创新,使人事部门在思想方法、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就业、维护社会

1 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一切为各类人才和服务对象着想、一切让人才和服务单位满意为目的的思想,不断增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发布、人事档案管理、专家和留学人员管理、职称评定、人事考试、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努力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便捷公共人事产品和公共人事服务。

二、我区在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我们围绕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建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突出抓好人才市场这个载体建设,着力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社会及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人事公共服务的主要项目

1、建立“营口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党工委、管委会对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于2004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面积1100平米,集人才市场和办公于一体的办公场所,每周召开一次小型人才招聘洽谈会,参会人员1000人左右,参会企业100家左右,达成求职意向150人左右。每年召开2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参会企业达到300多家,涉及周边市、区。参会人员达到5000多人,达成求职意向1200多人,较好地促进了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要。近年来,人才交流中心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人才培训及相关招聘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人才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引进各类人才250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150多人,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2000多人。

2、建立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与开发区群星集团合作,建立了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基地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毕业生见习档案。见习期满,由企业主管负

2 责人为见习毕业生书写见习意见,推荐上岗,促进毕业生进一步成才与就业。目前见习基地输出毕业生12人,现有毕业生10人。

3、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就业援助资金。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党工委、管委会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资金办法(暂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4、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营口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在全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截止目前,有12名大学生担任村支部书记,有13名大学生担任支部副书记,有6名大学生担任村主任,有14人担任村主任助理,有14人担任村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会计等职务。其中望海办事处宫学英被评为辽宁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先进个人”,为大学生开辟了一片展示才能的新天地,促进了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5、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根据国家、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开发区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区党工委将建设市民服务中心确定为2009年惠民十件实事的首位。市民服务中心是专门服务于百姓群众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大厦。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84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地上九层,地下一层,设计高度为41.7米,大楼整体设计分为三部分,一层的人力资源市场,专门为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所设计,可同时容纳5000人左右,为广大求职者及用工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满足就业对象多元化、用人单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3亿元左右,按照工程预期进度,将于2010年6月末完成主体封顶工作,并于下半年开始主体内部装修以及外环境硬覆盖和绿化的设计施工,2010年年底前能够顺利投入使用。

(二)提供人事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

3 营口开发区于2005年成立了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财政全额拨款;根据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2009年为人才交流中心招聘4名大学生,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10年经市编办批准,人才交流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三)努力拓展人事公共服务范围。近年来,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不断拓展人事公共服务范围。一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利用现有13家培训基地,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贫困家庭毕业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二是鼓励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对一些好的项目提供小额贷款,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三是召开毕业生现场招聘洽谈会。每年7月份是毕业生回流的高峰季节,为使毕业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组织企事业单位精心准备一批岗位,采取面对面洽谈的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促进就业。

(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方便群众知情、办事、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明确办事内容、程序、标准和时限,实行“阳光人事”。努力打造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人事政策和信息,提供业务办理指南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各科室、所属各事业单位的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制板上墙公示,方便群众办事与监督。在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进人,都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2009年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00余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6人。极具前瞻性的实施“百名人才”战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为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聘300名具有高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2009年通过考试招聘86名人才,其中2名博士、51名硕士、33名学士,按照专业和特长分配到区政协、管委会办公室、宣传部、各镇处等48个单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施统一考试,则优录用,取

4 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大力引进人才智力,努力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活动,认真开展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编辑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积极开辟人才智力引进绿色通道,通过组团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网上招聘等形式,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区内紧缺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带领人才中心的同志到驻区鞍钢、华能电厂、港务局、阿斯创等大企业走访,并带领大企业到北京、沈阳、大连等地的人才市场、高校招聘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近年来为大企业招聘博士生7人,硕士82人,本科生900多人。

三、改进和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关键在于顺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一)树立人事人才服务新理念。当前,人才管理的方式已由简单性的单位化管理逐步向多元性的社会化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所有权也逐步由“单位所有”向“社会所有”转变,人才也由“单位人”逐步变成了“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强化在人才问题上的长远观念和效益观念,把职能从以管理为主,转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办事方法由封闭转到公开透明,工作方式由照章办事转为主动服务,工作内容由传统人事管理转为满足人才成长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

(二)营造优惠高效的人才政策社会环境。一个地方的人才政策是否领先超前、是否配套完备,是吸引、稳定、激励人才的关键,是健全适应发展需要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要健全人才流动政策,打破人才部门、地域、所有制壁垒,通过政策的引导,加快建

5 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以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激发人才资源的生机和活力。要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政策,不断完善人才考核、评价、选拔机制,大胆放手使用人才,激励各类人才敢闯敢干,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发展、提高自己。要健全人才激励政策,探索完善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通过优惠政策的落实,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

(三)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人才市场是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平台,推动了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有效配置,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应该说没有人才市场的高水平运转,就不可能实现人事人才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要下大力气抓好人才市场建设,明确定位,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统一开放、资源共享的人才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市场的统一开放,完善政策,消除流动障碍,推进人才市场与其他人力资源市场的联网贯通。要大力推进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开展人才租赁、人才派遣、人才素质测评、人才猎头、劳务输出等社会化服务项目,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

(四)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以解决人民群众在人事人才领域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发布、人事档案管理、专家和留学人员管理、职称评定、人事考试、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依托各类网站,建设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努力实现各项公共服务业务的网上办理,构建“网上人事”服务体系。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坚持公益性服务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

(五)积极拓宽人事人才服务领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 加快职能转变,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上来,为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经济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人才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项目。哪里有企业、有项目、有需求,人才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为项目、为人才提供跟踪服务、上门服务和订单服务。

(六)强化农村人才开发配置服务。一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继续落实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并做好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就业公共服务。二是做好乡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公共服务。组织有关专家到乡镇、农村进行培训;组织农村基层领导、农业技术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及经纪人等到发达地区进行对口培训;组织乡镇、农村领导、高级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人才到国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等。三是建立农村人才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帮助、扶持其发展。四是为农村人才评定技术职称等所需人事服务。

构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更要充分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县级人事部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服务大局,务实创新,互促共进,才能合力共建起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调节器。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推荐第3篇:公共就业服务讲座(推荐)

公共就业服务简介

一、什么是公共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为促进就业,运用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公共体系。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包括哪些?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2、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

3、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场所);

4、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5、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免费服务制度、统筹管理制度、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和专项服务制度等各类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特征:

一是由国家建立,在国家领导或监督下开展业务活动,国家应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

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至上而下应当形成体系和网络,有一定的覆盖面和足够数量;

三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为代表政府向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并保证其职业稳定;

四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与发展

1、就业服务机构的初始阶段(1978年—1986年)

由劳动部门以“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把待业青年组织起来学习,安排劳务,开辟生产门路并进行管理,实行“有工做工,无工学习”, 1 集安置就业和培训于一体。既承担着组织社会劳动力进行经济活动的任务,又担负着劳动部门的部分行政职能,逐步发展成组织经济事业、统筹劳动就业,输送和管理企业临时用工、开展就业训练的一种综合性机构。

2、就业服务机构的成型阶段(1987年—1998年)

随着四项劳动制度改革暂行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暂行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快,各级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发展成为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4项主要服务工作相互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多方面地开展就业服务,并使就业服务的各项工作相互连接、统一协调、有机结合,形成积极促进就业的局面,为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创造必要条件。

3、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阶段(1998年至今)

通过“三化”建设改善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和硬件设施,基本建成了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窗口的,覆盖省、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 老三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新三化” ,即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

“新三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就是人本服务 。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三化”和人本服务是高度一致,且紧密配合的。人本服务既是“新三化”的核心理念,又是“新三化”的实践主线,而“新三化”是开展人本服务的保证条件

2、“新三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制度化,就是要将强化就业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职责,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制度化主要是解决公共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问题 。

专业化,就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专业化主要是解决服务水平的问题 。

社会化,就是面向社会服务、动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普及提高,建设统

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化主要是解决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开放市场的问题。

2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能有哪些?

1、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2、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3、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

4、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

5、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

(摘自人社部发[2009]116号)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责有哪些?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第二十四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政府确定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就业服务计划,推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就业服务项目,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分析,并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经办促进就业的相关事务”。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劳动者提供以下服务:

(一)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二)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三)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四)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五)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六)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公共就业 3 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以下服务:

(一)招聘用人指导服务;

(二)代理招聘服务;

(三)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五)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六)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须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有哪些?

1、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

2、负责组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

3、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

5、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6、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7、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

8、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9、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10、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4 摘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

六、公共就业服务业务有哪些?

(一)就业失业登记

安徽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皖人社发[2010]87号):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人员:

(1)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未能继续升学的。 (2)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3)个体工商户业主、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业主破产停止经营的。 (4)承包土地(林地)被征用后人均不足0.3亩的失地(失林)劳动者。 (5)军人、运动员退出现役未纳入统一安置、自谋职业的。 (6)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教劳动教养的。 (7)其他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含非本省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失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 (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协议期满出中心、但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 5 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尚未再就业的原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 (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安置人员:已按企业兼并破产计划关闭破产的企业中,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且仍未再就业的人员。 (3)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经原劳动部门批准招录用的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 (4)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连续失业12个月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5)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含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或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个月以上,且就业确有困难的“4050”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 (6)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 (7)零就业家庭成员:城市居民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 (8)其他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就业确有困难的失地(失林)劳动者;毕业两年以内、连续6个月未就业且家庭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高校毕业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二)就业援助

《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6 几类特别情况:残疾人就业、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因资源枯竭或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就业。

(三)创业培训和后续服务

对象:有创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军转复员军人、大学生、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

服务: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

形式:创业意识培训、创业实训、创办你的企业培训(SYB)

(四)小额担保贷款

对象:登记失业人员、军转复员军人、大学生、失地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等;

范围和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组织起来就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条件:(1 )符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小企业标准。 (2)经我市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法律规定的注册资金; (4)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的行业外的各类小企业; (5)具备履行合同、偿还债务能力; (6)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为其足额缴纳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 7 从事个体经营、组织起来就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分别不超过10万、50万、200万元。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与补贴 对象:就业援助对象。 范围:(1)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2)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4)根据工作实际提出、报经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标准:市直从今年起补贴每人每月600元。

(六)税收优惠审核

1、从事个体经营免税。

条件:(1)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2)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包括未毕业但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学生)。

程序:在《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8 金额: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申请免税。

条件:当年新招用持 《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上述人员是指:(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3)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 (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程序:在《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金额: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

(七)就业资金审核

1、社会保险补贴: 对象:就业困难人员。

范围:(1)企业吸纳,全额补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2)公益性岗位安置:五项保险全额补贴;(3)灵活就业:养老保险138元每人每月,医疗保险每人每月10元。

2、公益性岗位补贴 对象:就业困难人员。

标准:市直600元每人每月。

3、组织起来就业补贴 对象:登记失业人员。

9 标准:

(1)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者为登记失业人员,每人一次性2000元;为就业困难人员,每人一次性4000元;

(2)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安置登记失业人员,每人一次性1500元;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每人一次性2000元;

(3)各级政府、部门清腾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每人一次性2000元;

(4)非正规就业组织向用人单位输送或派遣人员,提供临时性、突击性服务,每人一次性100元。

(5)就业、创业园区(街)安置登记失业人员或登记失业人员在园区创业的,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4、创业培训补贴

对象:创业培训机构(高校、技师学院等)

标准:创业意识培训,每人100元;创办企业培训,每人700元;创业实训,省统筹安排;创办企业培训后续服务,每人300元;

(八)就业统计报表

定期报表:人社部9份,省厅7份。

推荐第4篇:※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档案管理户口迁入

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档案管理服务

集体户口落户手续

跨地区户口迁入(户口由外省、市迁入我局):

一、凭身份证复印件在xx取“报到证”邮寄回沈阳市。

二、凭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在县人才中心托管档案、转正定级,开具同意调出函。(报到证复印件、转正定级表复印件)。√

三、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同意调出函,到劳动大厦出具调档函;√

四、持调档函到档案所在地调取档案,并存至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五、到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华利大厦(28楼)进行审批;„„

六、审批合格后,到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劳动大厦出具同意落户证明;„„

七、持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材料和同意落户证明及相关材料

到沈阳市公安局户政处审批;„„

八、审批通过并后,持准迁证到户口所在地(高唐)办理户口迁移证;„„

九、持档案管理手册、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迁移证、准迁证、一寸免冠照片二张

到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办理落户手续。(复印件用A4纸) 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地址:大东区大北街48-1号(劳动大厦) 派出所名称:大东区大北派出所

沈阳市户政处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108-1号,领取材料,咨询电话:23106094 办理集体户口落户周期为15日,自落户之日起一个半月后方可办理身份证。

推荐第5篇: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职责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公共就业服务职责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文件精神,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

一、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

二、负责组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

(一)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二)调查统计:按照《关于组织对全县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的通知》(金人社字„2011‟8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详细到每位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

(三)动态管理:

1、将辖区内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新生劳动力信息新增录入,将超出法定劳动年龄人员、死亡人员和户籍迁出等城乡劳动力减少人员信息删除。

2、了解辖区内人力资源就业、失业状况的变化情况,重点掌握困难群体的就业、失业和需求信息,修改相关人员的就业、失业状态信息,调整人力资源数据库。

3、每个季度末月16日前将更新后的《金沙县人力资源调查情况汇总表》(纸质资料和Excel电子文档)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

三、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一)办理依据:《关于印发

1 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劳社厅发„2009‟14号)、《关于转发(黔人社厅发„2010‟66号)。

(二)概念:

1、就业人员:指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2、失业人员: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3、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界定:拒绝就业服务三次以上、或拒绝推荐有效就业岗位三次以上的人员,视为无就业愿望;精神病、传染病、其他重症患者以及行为障碍人员,视为无劳动能力人员。

(三)《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是记载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状况、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接受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等情况的基本载体,是劳动者按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申领失业保险金的重要凭证。《就业失业登记证》中的记载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劳动者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跨地区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1、就业登记

(1)本县行政区域内各类用人单位招用的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在其就业之日起30日内到金

2 沙县就业局填写《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信息变更申请表》、《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表》,并凭以下材料办理就业登记: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②劳动者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③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本人姓名页);④大二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二张;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省户籍人员,须提交其在本县城镇常住地的居(暂)住证明。

(2)具有本县户籍且在本县就业的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人员:在其实现就业之日起30日内由本人凭以下材料到金沙县就业局填写《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信息变更申请表》、《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表》,并凭以下材料办理就业登记:①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②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本人姓名页);③大二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两张;④个体经营者,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相关证明;⑤灵活就业人员,须提供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就业证明。

2、失业登记

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人员,在本县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省户籍人员,到金沙县就业局填写《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表》,并凭以下材料办理失业登记:

(1)经村(居、社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签字盖章后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申请表》;

(2)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两面); (3)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本人姓名页);

3 (4)大二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两张;

(5)符合办理失业登记范围的证明材料:①学校毕(肄)业且未就业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②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③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④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凭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⑤城镇型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⑥土地被征用的,凭承包土地被征用的有关证明;⑦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农村进城务工和其他非本省户籍失业人员,凭在城镇常住地的居(暂)住证明(6个月以上);⑧其他失业人员凭相关证明材料。

四、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

五、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一)办理依据:《关于转发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通知》(毕地财社„2010‟20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金人社字„2011‟53号)、《关于对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通报》(金人社字„2011‟69号)。

(二)培训对象:

1、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毕节地区户籍或在我县参加社会保险的外籍务工人员,且有培训就业愿望,年龄在16周岁到50周岁之间的农村劳动者、持《就业

4 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且须身体健康,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学员年龄可放宽至15周岁。

2、创业培训:具有我县户籍,年龄在16-50周岁之间,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未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城乡劳动者。

(三)培训报名:每月16日前定期填报《金沙县职业培训报名花名册》,由县就业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年内不得重复申请。

(四)培训监管:按《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金人社字„2011‟53号)、《关于对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通报》(金人社字„2011‟69号)规定办理。

六、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

(一)办理依据:《关于印发的通知》(毕署人社通„2010‟10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0‟40号)。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

1、用人单位向金沙县就业局申报并提供以下材料: (1)《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表》、《金沙县公益性岗位人员报名表》、《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表》;

(2)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双面)、户口薄复印件(首页、本人姓名页);

(3)大二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两张。

(4)劳动保障协办员还需提供:毕业证书复印件(或毕

5 业学校出具的学历证明)、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遵纪守法证明、乡镇计生站出具未违反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

所有复印件都必须由材料初审人审核原件后,在复印件上签署“此件与原件相符”并签名,然后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2、审批:由就业局经办人员审核签字盖章后,返还《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表》。

3、签订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协办员由其所在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4、备案:在签订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将劳动合同一份送县就业局备案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申报:

1、劳动保障协管(办)员:由县就业局根据各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每月15日前出具的在岗证明发放。

2、其他公益性岗位人员:

(1)申请程序: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县财政局复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联合下文并划拨资金。

(2)申请时间:每个季度末月(3月、6月、9月、12月)25日前携带所需材料到县就业局申请补贴。

(3)所需材料:①《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申请表》及《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花名册》(纸质资料和Excel电子文档);②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出具上季度每个月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在岗证明;③上季度单位为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发放工资的明

6 细账(单)原件及复印件(须通过信用社统一发放到公益性人员开设的工资账户上);④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出具上季度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凭证(社保基金核定单、社保基金征集计算明细表、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原件及复印件。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发管理

按《关于印发的通知》(毕署人社通„2010‟10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0‟40号)文件规定执行。

七、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一)办理依据: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金人社字„2010‟5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涉及乡镇:

1、城关镇6个社区(长安社区、光明社区、新城社区、紫金社区、工农社区、罗马社区);

2、岩孔镇2个社区(云岩社区、金白社区);

3、石场乡1个社区(激扬社区);

4、禹谟镇1个社区(龙泉社区);

5、安底镇1个社区(新安社区);

6、沙土镇4个社区(敦华社区、光明社区、振兴社区、联合社区);

7、新化乡1个社区(联合社区)。

八、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

(一)就业援助对象认定

1、办理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02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黔人社厅发

7 „2010‟33号)、《关于转发(黔人社厅发„2010‟66号)、《关于转发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通知》(毕地财社„2010‟201号)、《关于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黔劳社厅发„2007‟20号)、《关于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毕署劳社局字„2007‟92号)。

2、认定范围:持有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处于失业状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适龄人员:

(1)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及以上失业人员; (2)持《残疾证》的残疾失业人员; (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

(4)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指自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之日起连续失业满一年以上仍未就业的人员);

(5)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 (6)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⑴城镇零就业家庭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⑵在校期间申请并获得了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⑶父母双方或单方持《残疾证》,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本人持《残疾证》的高校毕业生;⑷学生在校期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灾难,经民政部门认定属社会扶助对象的高校毕业生;⑸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仍未就业的高校生);

(7)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8)零就业家庭成员。

3、所需材料:(1)经村(居、社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签字盖章后的《金沙县就业援助申请登记表》;(2)一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一张;(3)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失业证明;(4)《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

3、

5、6页)(在申请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同时申请认定就业援助对象的除外);(5)各类对象分别需提供的相关认定材料:

①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及以上失业人员:根据有效身份证进行认定。

②持《残疾证》的残疾失业人员:残联机构认定颁发的《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④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根据失业证明进行认定。

⑤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户籍地乡镇政府出具,且经县国土局盖章的失去土地证明;户籍地乡镇派出所出具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的证明。

⑥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证书、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⑦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相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⑧零就业家庭成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放的《贵州省城镇“零就业家庭”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办理程序:本人自愿申请→户籍地村(居、社区)初审、公示(户籍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还需经常住地村、居

9 或社区初审、公示)→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复核、公示→县就业局认定(在《就业失业登记证》第七页“就业援助卡”登记;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须重新申请认定)。

(二)城镇“零就业家庭”登记认定(“零就业家庭”每年认定一次,认定时间另行通知)

1、办理依据:《关于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黔劳社厅发„2007‟20号)、《关于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毕署劳社局字„2007‟92号)。

2、认定范围: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具有血缘关系或直系亲属居住在一起除在校学生外的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均处于失业状态或一年内从事有收入劳动时间累计不足三个月的家庭。但不包括家庭成员中已办理了单位内部退养手续,以及家庭有其他收入且月均收入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3、所需材料:凡符合认定条件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持以下材料自愿向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申请:(1)经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签字盖章后的《金沙县城镇“零就业家庭”申请认定表》;(2)所有家庭成员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3)所有家庭成员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首页、家庭成员姓名页);(4)户主一寸近期同底免冠彩色照片两张;(5)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失业证明;(6)所有家庭成员在金沙县就业局办理了失业登记,且持有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

5、

10 6页)。

4、办理程序:本人自愿申请→户籍地村(居、社区)初审和公示(户籍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还需经常住地村、居或社区初审和公示)→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复核和公示→县就业局认定(出具《贵州省城镇“零就业家庭”认定证明》)。

九、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一)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1、办理依据:《关于印发的通知》(贵银发„2010‟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毕地银发„2010‟28号)。

2、有关要求:(1)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初审须严格把关,并组织专人到现场调查核实,确有一定创业基础、规模的,才能在《毕节地区小额担保贷款(个人)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公章;(2)具体办理时间另行通知。

(二)报表报送

每月16日前定期报送《金沙县创业情况调查表》。

十、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一)办理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02号)、《关于转发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通知》

11 (毕地财社„2010‟201号)。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1、享受对象:①持有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②已缴纳当年社会保险费;③已实现灵活就业。

2、享受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3、补贴标准:按本人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8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缴费基数计算的社会保险费。

4、所需资料:(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2)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第

2、

7、9页);(3)灵活就业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就业证明,或有效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4)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社保基金核定单原件及复印件;(5)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原件及复印件;(6)女50岁退休的人员还需提供: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且须经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养老失业保险股签字盖章认定50周岁退休。

(三)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1、享受对象及期限:招用持有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援助对象,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单位)。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2、补贴标准:按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计算,个人部分由本人承担。

3、所需资料:(1)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名单;(2)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双面);(3)有效《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第

2、

7、9页);(4)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5)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社保基金核定单原件及复印件;(6)金沙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原件及复印件;(7)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四)办理时间:由本人或企业(单位)每年第一季度持所需材料到县就业局办理上年度社会保险补贴。

十一、负责辖区就业再就业统计工作。

十二、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推荐第6篇: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探讨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探讨

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的概念

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是实施就业政策,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

标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殊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营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相关利益群体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所批准,方能生效。标准化是指标准的制定、发布和贯彻实施的过程。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就是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对就业服务各类服务项目的品质要求、研发、供给活动、后期服务等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经就业服务相关利益群体协商一致,并发布、贯彻实施和修正完善的全部活动的总合。

二、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能力、规范服 务行为,其意义和作用主要有:

有利于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统筹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充实人员力量,规范机构名称,统一服务标准,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有利于公共就业服务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能够为就业服务体机构的运作提供目标和管理依据,标准化是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服务标准是就业服务机构管理目标在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行为等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

有利于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为使服务项目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对服务的各项质量指标有明确的规定。有了标准就能在服务过程中按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服务质量。随着就业服务及相关主体需求的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质量标准,及时改进、改善服务环境和提高服务态度。

有利于沟通理解和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表达了就业机构对服务项目和服务过程的认识,通过标准可以加强机构之间、行业之间、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就业服务对象根据服务标准,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 在不同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和期望值相符的服务。就业服务中涉及的人力资源个人隐私、用人单位薪酬信息、档案保管中的个人信息,以及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等,可以通过设置强制性的标准得到保护。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以现有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基础

近十年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得到加强,以街道、镇乡、社区、村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前沿,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体制,表现着公益事业的属性。在制定标准的技术要求、服务规范的同时,也是充分搜集先进的就业服务技术、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手段方式的过程,并且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综合分析、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形成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的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应统筹管理,整合市场,统一标准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统筹下管理,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的制定应以省(直辖市)统一为宜。各地应当整合公共职介所和人才市场,统一称为人力资源市场。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发挥原有服务机构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 标准,服务范围,划分等级,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由于公共就业服务本质的民生属性和具有一定的政府依法行政的职能因素,在统一制定标准时应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并与民营中介机构拉开利益差距。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不同的主体利益诉求各异,要充分协商征求劳动者、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标准化机构的意见,绝不能单方面订立标准。

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并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命和责任的使然,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以规范、科学、精细的管理作为基础和平台,建立和创新一系列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服务标准。科学化、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过程所表现的是信息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要充分运用已有的网络通讯技术并不断地改进,实现信息联网和业务经办信息化。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有利于公共就业服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如就业创业培训制度、失业登记制度、就业援助制度、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制度、职业中介等专项服务制度。应当把这些政策措施快捷地融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摒弃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创 新理念,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提升管理绩效和水平。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定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降低服务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公共就业服务要与时俱进,通过信息网络电子技术平台,实现上、下、左、右工作机构的无缝链接,方便、快捷、安全,消除各级管理环节上、空间上的分隔,逐步将过去手工审查审批改为网上审查审批,把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业务主流程信息化,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从机制上筑起“防腐堤”。

与时俱进时还要求对新的政策和新的重要工作任务制定新的标准,如农民工岗前培训、支持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等新的工作任务,要适时修改随着时间推移工作任务或内容已经发生变化的原有标准。

公共就业服务要实行统一标准,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行为

第一、要统一业务流程。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流程均要包括就业管理、失业管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包括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低保人群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综合统计报表(包括就业工作的各项统计数据)、劳动事务代理等主要业务。

第二、要统一服务准则。在全市(省或直辖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制定统一的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行为准则,明确要 求在服务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用语,恪守文明礼仪,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对内设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在服务过程中应承担的工作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完成工作的程序和标准、应有的权限和应负的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对外则向服务对象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限的承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同时,要相应建立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失职追究制度。

三、要统一信息网络。建立全市(省或直辖市)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依托街道社区和乡镇工作平台,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采集,形成人力资源的基本信息库和台帐;实现各级(直辖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机构微机联网,有条件的地区要向乡镇、社区延伸,逐步覆盖全市(省或直辖市),形成信息运作畅通、快捷、高效和供求信息充足的信息网络。

第四、要重点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并尽快纳入统一标准中。目前,就业服务工作已经延伸至社区(村),但在偏僻区县的乡镇、村还没有完全建立就业服务平台,一些已建的村级就业服务站还没有实现与全市(省或直辖市)就业工作多项服务项目的接驳。应按人力社保部的要求,全面建成基层社区、村的就业服务平台,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执行有关的统一标准。

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制定机构

标准的制定可以是政府、协会、研究机构。国外制定行业标准往往是协会承担,而在我国、特别是公共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和部分行政职能属性,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机构来承担更具有权威性。

推荐第7篇:公共就业服务相关政策问答

公共就业服务相关政策问答

一、创业服务

1、什么人员可以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答:持有《就业创业证》和营业执照的各类创业人员(国家限制行业除外)。

2、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是几年?

答:最长不超过2年。

3、问: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有利息吗?

答:政府全额贴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利息。

4、问: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有利息吗? 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5、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是多少?

答: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6.创业担保贷款需要担保吗?

答: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需要1-2名担保人,担保人条件是机关事业单位、自来水公司在职在编人员和银行人员。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条件按照合作银行相关要求。

7、个人创业有补贴吗?

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1

8、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1.2万元。

9、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每个岗位2000元。

10、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奖补标准是多少?

答: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11、省级创业型城市奖补标准是多少?

答:一次性奖补50万元。

12、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奖补标准是多少?

答:一次性奖补20万元。

13、省级创业型社区奖补标准是多少? 答:一次性奖补5万元。

14、创业大学建立时间有要求吗?

答:2015年底,每市至少建立1所创业大学。 15.省级示范创业大学奖补标准是多少? 答:一次性奖补300万元。

16、创业大学有创业培训任务吗?

答:各级年度创业培训任务全部由创业大学承担,培训后创业活动参与率不低于90%,创业成功率不低于20%。

二、就业培训

1、职业培训的种类有哪些?

答: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

2

2、哪些人员能够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3、学员培训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答:职业能力鉴定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五年规划”培训合格证书。

4、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从哪里来?

答: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筹集而来,分别从省、市、县三级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5、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省级职业培训补贴:初级培训补贴400元,中级培训补贴600元,高级培训补贴600元,创业培训补贴800元。

6、如何支付职业培训补贴?

答:培训合格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贴;

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

7、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是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的80%。

8、企业定额职业培训补贴申领条件是什么?

答:企业新录用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经培训后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享受企业定额职业培训补贴。

9、企业定额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企业定额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为当地职业培训补贴标准80%。

10、定点培训机构如何认定方式及原则是什么?

答:定点培训机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

11、哪些机构可申请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

答:依法设立的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均可作为投标对象。

三、职业介绍

1、民办职业介绍的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民办职业介绍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

2、如何发布用工信息?

答:用工单位代办人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和单位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4

3、初次失业人员如何办理《就业创业证》?

答:初次失业人员持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原价及复印件各一份,同时持2寸彩色照片2张。

4、非本地人员如何办理《就业创业证》?

答:非本地户籍但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的,失业后由本人持《居住证》、身份证、学历证明、照片(2寸2张)。

5、办理就业创业证人员的年龄范围? 答:年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

6、哪些人员可以申请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 答:就业困难人员

7、如何参加“公益性岗位招聘”?

答:公益性岗位招聘范围及招聘对象为9类困难群体。①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及以上的失业人员; ②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

⑤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⑥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

⑦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⑧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⑨离校未就业的高校特困生。

8、2015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开展时间?

5 答:2015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

9、2015年“春风行动”活动开展的时间?

答:2015年2月上旬至3月底。

10、2015年“春风行动”活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答:创新服务理念 起航就业梦想

11、2015年“春风行动”活动我市是联合哪些部门开展的?

答:市农业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四、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费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如何确定? 答:期限最长为12月

2、失业保险费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如何确定? 答:期限最长为18个月。

失业保险费累计缴费满10年以上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如何确定?

答:期限最长为24个月.

4、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是否为其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答:是

5、失业人员应当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多少日内6 办理失业保险手续? 答:60日

6、2015年我省失业保险金费率下调比率是多少? 答:50%

7、困难企业在实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主辅分离、兼并重组期间,自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岗补贴的标准如何确定?

答: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补贴。

8、除困难企业外,其他企业的稳岗补贴标准是什么? 答: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30%给予补贴。

9、移居境外的失业人员能否继续领取失业金?

答:不能

10、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能否继续领取失业金? 答:否

11、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应征服兵役的,能否继续领取失业金?

答:不能

五、就业援助

1、什么是就业困难人员?

7 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登记失业的以下九类人员:

①女性40周岁、男性50周岁以上的人员; ②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

③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④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⑤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 ⑦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

⑧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我市规定的是离校未就业的高校特困生)。 2.就业援助政策有哪些?

①项目:企业(单位)吸纳,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内容:对各类企业(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

标准: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公益性岗位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保、岗位补贴之和按8 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50%--60%执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②项目: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内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就业,不含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当地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标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仅限于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

3、何为公益性岗位?

是指以就业困难人员为安置主体,由政府出资或政策扶持而设置的,辅助性、非营利性、临时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业岗位。主要包括:

(1)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等岗位;

(2)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等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和社会组织等单位临时设

9 置的工勤服务岗位。

其他符合条件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同意后可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范围。

4、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人员待遇是什么?

(1)合同签订: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2)报酬支付:按时足额支付人员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3)补贴支持:单位招用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4)其他待遇: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相关待遇。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参照企业职工的待遇标准,给予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费。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5、公益性岗位人员招用程序是什么?

公告——申请——确认资格——考试——公示——上岗

6、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申请补贴基本流程是什么?

(1)单位提出申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3)财政部门审批

(4)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单位 申请所需材料:

10 符合享受公益性岗位和企业吸纳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发放工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六、其他就业相关政策

1、新时期的就业方针是什么?

答: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省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的两个指导性文件是什么?

答:一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5】21号)

二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37号)

3、山东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就业与全面深化改革互动融合;二是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互动融合;三是就业与企业发展互动融合;四是就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五是就业与创业创新互动融合;六是就业与人才培养互动融合。

4、在何年全省先期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 答:2016年。

5、山东省农民工3项行动计划包括哪3项行动?

11 答:一是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二是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三是山东省农民工公共服务3年行动计划。

6、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的特色培训包括哪些?

答:1.实施“星火计划”。2.实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农民工再温暖工程”。3.实施“雨露计划”。4.实施“家政服务工程”。5.实施“残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7、山东省农民工公共服务3年行动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多少人? 答:120万人以上。

8、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每年开展几次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答:2次。

9.就业登记的范围是什么?

答:就业登记范围是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乡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不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 10.什么是就业困难人员?

答: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12

推荐第8篇: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公共就业服务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公共就业服务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文明创建纪实

浏览: 编辑:supa 来源:本站 日期:2012-8-7 16:30:07

近年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工作,紧密围绕经济建设、文明创建和就业工作大局,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单位的文明形象。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2006-2010年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重视、狠抓落实,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思想认识高。早在2005年,该局党总支就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党总支一班人充分认为创建文明单位是一个单位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表现,提出了“巩固提高,提档升位,全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思路。并在全局提出了争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目标,以利于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组织体系全。在局总支领导下,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鄂州市就业局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工作方案》、《鄂州市就业局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实施细则》,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科室、到个人。每年制定目标责任书,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列入目标考核的公共考核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各科室与局领导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季度考核、半年总结、年终总结。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思想教育。坚持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及时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撰写心得体会,并张榜公布。要求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使学习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习常态化。

抓业务培训。每年不定期组织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请专家讲课、局领导及科室负责人授课等形式,提高全体人员综合素质,收到较好效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水平,全局上下比学习、比能力、比业绩、比奉献的风气更加浓厚,也带动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抓宣传教育。深入动员,提高创建共识,让大家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结合工作实际,以局容局貌的不断改善和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精心打造就业局形象,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全面受益”的创建局面。

抓服务质量。一方面,把局机关规章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办理流程及局领导、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办公电话等内容在公示栏、网站等渠道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沟通联系制和跟踪回访制,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把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文明服务、阳光服务,有力推动了该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文明创建工作。

丰富载体、夯实基础,树立就业系统干部职工文明新风

扎实推进“百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党课、每半年一次讨论交流、每年一次总结表彰的学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对《鄂州市民文明礼仪手册》等内容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形成全局干部职工学礼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典型提升素质。组织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扩大典型引导效果,激励干部职工自觉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三是营造文明服务的良好环境。通过创建“优质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等,

大力倡导文明用语,热情服务,以“三优”环境(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要求干部职工,感染群众,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创先争优活动。将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相结合,以治庸问责促进“优质服务窗口”创建,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提高干部席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突出抓好自查自纠、问题整改、公开承诺等工作,全面排查存在的“庸、懒、散、软”行为,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在窗口单位推行零距离、零差错、零诉求的“三零”服务,为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通过治庸问责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的“三庸”现象和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的“三不”问题,努力促进该局精神面貌大改观、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为推动我市劳动就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该局经常利用春节、“五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拔河比赛,新春文艺会演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使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了神经,营造了一个欢乐和谐的氛围。

履行职责、强化服务,将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就业工作

鼓励创业,拓宽就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强化创业贷款、创业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动员各级各部门开展创建创业型街道、创业型乡镇、创业型社区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在全市推行创业贷款联合审批制,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分期开设SYB、SIYB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者创业提供全程帮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导下制订了《全民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我市全民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效果明显。

突出重点,扶持就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武汉富士康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以及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等方式,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充分就业。截至7月,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029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强化培训,素质就业。在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该局严格规范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广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职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办进乡镇、办进社区、办进园区、办进校区,全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元至7月份,全市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097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17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3%和71.7%。

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结合我市企业发展实际,着力解决“招工难”问题,稳定就业形势,该局组织多个调查队深入全市百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展开调查,结合实际为其用工提供服务。并为十家重点企业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市就业局、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与全市10家重点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三加十,服务百分百”的工作机制。

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局风局貌、服务水平、工作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今后全局干部职工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建设文明幸福鄂州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9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落实《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86号),根据我省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转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完整、正确、统

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就业创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xx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XXX副局长任组长,XXX、XXX、XXX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就业局XXX科,主要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进展情况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建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面向全市业务经办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例会

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联络各有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二是工作简报制度,即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向局领导、省厅牵头部门、各区县局领导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三是业务跟踪制度,即工作小组全程跟踪任务落实情况,及时提供高效、可行、安全的解决方案,完成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使新的管理和服务内容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确保业务与信息化管理同步进行。四是定期回访制度,即技术人员直接深入基层,了解一线工作所人员的需要,现场解决问题。五是培训制度,即分批次开展配套的系统操作培训,顺利实现新老系统的切换,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使用新系统的能力。六是目标考核制度,即将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年底进行考核。通过以上机制的建立确保了试点建设“五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考核到位,为系统正常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二)加强一体化建设,实现大市集中。坚持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应用集中”的建设模式,保障全市的业务统一和数据共享。针对各县区对本地公共就业服务在统计分析、宏观管理、信息发布等方面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我市在全面推广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同时,着重加强各县区合理内容的整合,由区县提出申请,领导小组组织需求调研,统一安排开发和上线运行。在确保全市数据安全、集中、统

一、完整

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全市业务标准的统一规范。

(三)拓展系统应用领域,逐步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实现全市《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二是创新手段,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水平,借助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的高校毕业生信息,拓宽沟通渠道,扩大择业空间。三是加强创业指导,降低创业成本,借助软件信息库建设,在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创业经营过程中提供政策指导和帮助。四是实现基层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实现服务向基层延伸。五是实现企业就业信息网上申报,实现企业和人员的基础数据管理;实现企业相关就业登记信息申报、信息查询统计。六是推动系统在报表管理、查询统计、宏观分析等方面的提升。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对于我市乃至全省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要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县区要参照市局工作部署,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各级机构采取定期或抽查的形式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方面确保业务规范和标准统一;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掌握软

件实际应用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抓出成效。

3、密切配合,协调进度。要统一行动,加强配合,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交换有关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的大市集中的顺利实现。

4、健全制度,定期反馈。紧紧围绕试点建设总体目标,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就业信息系统由业务系统向公共服务系统的转变。

推荐第10篇:公共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信息化

本文作者:付建国 邹盛瑜 好范文原创投稿

化公共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信息

付建国 邹盛瑜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信息化可以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源市场数据,高能软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可以综合分析多种数据资源,通过电子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使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更迅速,能使政府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岗位空缺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分类指导,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一、信息化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提高就业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行政、高效行政。

(一)信息化是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迫切需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的重要支撑部分,通过信息化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动态管理,构建面向社会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充足有效的就业信息,缩短劳动者寻找岗位的时间,节约就业成本,使得就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效益共享,信息化是保持全社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和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是实现科学指导就业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服务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管理幅度、管理内容范围也在逐步延伸,从指导方式、指导体制和指导手段上对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市场条件下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衔接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目前来看,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谐指导就业缺乏手段。当前,整个就业的基础数据不完整,就业的基础数据库基本没有形成,基础数据存在可信度低、采集渠道不科学等问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就业信息资源快速流通和共享范围扩大,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有效促进了科学指导就业。

(三)信息化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就业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急需对现有的各项就业服务业务流程和标准进行梳理和规范,只有通过加强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才能实现就业工作业务的重组和流程再造。而且作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目前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项目不完善且效率低下,通过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延伸了就业服务功能,不仅方便了广大求职人员,同时也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改进了传统服务的提供方式,拓展了服务内容和领域,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县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思路,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具体要求,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

(一)开通一条热线:借助传统的电话通讯技术,开通服务热线电话12333,增加就业信息服务功能,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提供发布、查询、投诉等服务,在招聘与求职服务上通过语音引导求职者或用人单位找到各自需求的信息,并最终自动引导双方实现电话交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12333服务热线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步树立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品牌形象。

(二)建好两个网站:一是完善英山劳动保障门户网站的建设。英山劳动保障网自开通以来,对于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适应劳动保障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英山劳动保障网”建设及改版工作,加大就业资源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建设英山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提供真正实用的、高效的网络招聘解决方案。通过共享人力资源信息,提供接口给用人单位,方便用人单位借此建立各自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并根据自身特点,网罗意向人才,还可以通过系统与他人共享人力资源。对于求职者则可通过网站展示自己的能力,集中面对更多更广的用人单位,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完善三大系统:一是电话语音自动应答系统。其主要应用于12333服务热线,在原基础上整合人力资源需求和储备数据库,实现按键引导、自动应答、供需转接服务。二是建设短信咨询服务系统。实现短信发布、认证、查询、回复功能。三是建设远程可视面试系统。随着人力资源在全社会进行市场化的配置,人才的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流动性增大,地域的障碍将逐渐缩小。传统的招聘方式无法满足需要,特别是英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不是核心城市,本地无法消化自身的富余人力资源、就业压力大,走出去就业是绝大部分本地人才就业的必然,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招聘方式,应聘者进行面试,就不得不千里迢迢、亲临面试现场。远程可视面试系统让企业和应聘者可以轻松而高效地实现语音、视频、文字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文档多维一体的“面对面”沟通,使得招聘者和应聘者均不受时间、地点等原因的影响,降低了双方的成本。

(四)建设四个数据库:

一是人力资源需求数据库。以人力资源需求为主要内容,收集用人单位需求岗位、所需人才类别、学历需求、职称需求、技能需求和需求条件等情况。数据库根据国家职位类别分类,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数据库自动生成人才需求单位、各产业人才需求、岗位(职位)需求、所需类别、产业类型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数据,方便查找。

二是人力资源储备数据库。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储备的人力资源信息,建立“人力资源储备数据库”。包括优秀高校毕业生储备、优秀技术人才储备、可兼职人才储备等多种渠道推进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三是失业数据库。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纳入信息数据库储存,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跟踪服务数据库。对通过系统实现就业人员的择业、从业或者再择业、从业等过程自动跟踪记载,生成数据库。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就业形势,分析了解用人单位的解聘动态和失业人员的择业动态。用人单位可以共享应聘人员的择业、从业历程信息,方便择优录用,应聘者可以通过分析招聘单位的解聘信息来合理选择求职意向。

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是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建立专门的、统一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将分散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特别是实现行业内和行业间信息互通,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完整和统一。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建设。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各个建设阶段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三是建立机制,培养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引进和保留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投入,通过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基层平台的业务经办人员分批、分期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全面使用核心模块;强化对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四是完善制度,确保应用。制定一整套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注重工作实效,确保系统的正常应用,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其效用。

湖北省英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

电话号码:0713-7012574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第11篇:人才工作汇报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推动建设**名城

**@市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急需紧缺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举措,全市人才工作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引进的**博士成功入选第九批国家“千人计划”。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制定出台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以项目化的形式确定四大方面22条重点任务,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相关责任。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先后牵头召开5次工作例会和重点工作推进会,加强成员单位之间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强化目标考核,结合@@@今年的考核要求,修订完善2013年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加大人才考核在全市综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增强了考核的刚性约束。

二是做好人才计划申报工作。上半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千人计划”3人,省“双创计划”22人(其中创业5人,创新17人),省“创新团队”3个,省“博士集聚计划”28人(其中创业1人,创新27人);推荐17名优秀人才申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名企业家申报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申报推荐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三是扎实开展“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年初,围绕我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认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梳理分析企业各类人才技术需求138项。带着这些需求,由科技镇长团成员与市相关部门组成招才引智“小分队”,组织企业走进高校院所登门拜访,点对点开展“敲门问贤”。半年来,共组织65家企业赴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拜访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22所知名高校院所,先后达成合作意向150多项,有效提升了引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精心组织“招才引智百日推进活动”。今年“茶文化节”、“芍药节”前后,我们结合招商引资,集中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5月9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产学研合作推介会暨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集中签约仪式”,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市委组织部领导,以及3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的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上海交大、华东理工、省农科院等5家高校院所的院校级领导出席相关签约,活动取得了丰富成效,有效提升了企业家的科技人才意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市100多家企业柔性引进188名教授博士(截止昨天,网上已对接成功167名),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69项,合作金额6383万元;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共建汽车技术研究院协议,与华东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签订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总成测试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业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 2 — 五是跟踪推进重点人才项目。对前期引进的重点人才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配套支持,推动项目做优做强。软件和物联网产业方面,真云计算公司实现产品上线销售,上半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预计全年可突破1000万元;稻源微电子高频M1芯片实现量产;景云公司与华为集团达成了共建华东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合作意向。创新创业载体项目方面,“汽车及零部件联合产业化基地”进入实质化运作,孵化出了台架测试、维恩、仪虹等3家汽车科技企业;大众广场、科教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和融科技产业综合体主体建筑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明年10月人才公寓建成使用,2015年项目整体竣工。

六是做好科技镇长团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与科技镇长团工作上的沟通合作,积极创造工作条件,做好后勤服务。进一步细化、量化科技镇长团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奖励措施,有效调动了科技镇长团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精心做好第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联系对接工作,目前,9名团员已经确定,1人来自省级机关,8人来自“985”、“211”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4人来自省外高校),团长人选正在进一步的对接洽谈中。

七是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职能,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人才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人才资助、津补贴发放工作,拨付省、市以上人才计划资助资金786万元,其中我市配套资金215万元;对2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分别给予30万元资助,对新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和373名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补贴266.5万元,发放各类人才住房、慰问、

— 3 — 职称奖励等170万元。加强人才工作舆论宣传,大力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活动”,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和科技镇长团先进事迹,表彰奖励6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15名先进个人和2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切实提高了社会对人才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了人才工作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明晰思路,强化措施,确保顺利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人才工作新发展。

一是突出高端引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完善政策体系。结合上级人才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凤来仪英才引进计划”、“名校优生引才计划”等人才引进专项政策,注重人才与产业相结合,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明确引才重点,强化资金激励与配套扶持,着力提高政策的集中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拓展引才渠道。动态更新**@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借助传统节日,联合侨办等部门,开展“在外优秀人才回乡行活动”,邀请在外优秀人才来仪考察交流,为家乡发展荐才引才。积极组织园区、镇和企业参加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等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加强对省“双创”、“博士集聚”等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的后续服务,认真做好“绿扬金凤计划”组织申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仪创新创业。精心做好第五批科技镇长团考核和第六批团员接收服务工作,科学设置和安排挂职岗位,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镇长团作用充分发挥。

二是突出能力提升,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本土人才。对接省

— 4 — “333工程”和“@@@英才培育计划”,实施第二期“510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在我市重点产业、教育卫生、宣传文化、农林水利、规划建设等领域选拔培养5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专业技术骨干。注重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研究制定加强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下半年,将重点举办好两个培训班。一是第二期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组织以二代企业家为主的40名左右企业负责人到清华大学学习企业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着力提升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二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国际化总裁研修班,目前已有20多名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负责人报名,预计下个月开班。

三是突出环境打造,充分激发人才队伍创造活力。载体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快和融科技产业综合体等重点载体实施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汽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服务环境方面,切实加强对引进人才特别是柔性引进的教授博士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健全柔性引进人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运行机制,促进人才项目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积极推行人才“一站式”服务,完善《**@市引进优秀人才津贴实施细则》,明确人才津贴发放的对象和流程,确保人才相关待遇及时落实到位;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进一步规范购房补贴申请、拨付办法,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需求。社会环境方面,大力宣传人才和科技扶持政策,开展**@籍在外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中秋、春节走访慰问,组

— 5 — 织优秀人才评比表彰,增强人才对**@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是突出机制完善,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组织保障。筹备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中会议,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讨论通过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部署和推进下半年工作。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加强人才工作信息沟通和协调推进,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保障全年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编制发布2012年度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完善人才工作组织运行网络,推动园区、镇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站),落实工作人员,配强工作力量。

— 6 —

第12篇: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考核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莅临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人才工作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商务厅《山东省经济开发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鲁商务开发字„2011‟260号)有关规定,紧紧围绕“第一要务”抓“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助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着力营造“四个尊重”的工作氛围,不断发展壮大各类人才队伍,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目前,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个、院士工作站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个。

一、加强领导,构建协调高效工作机制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主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开发“第一资源”促进“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

的人才观,在领导上强化,在思路上完善,在工作上创新,在成效上推进,确定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一年以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人才工作政策,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使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围绕《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制定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详细规定了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责,制定了《2012年人才工作要点》,明确了人才工作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三是制定落实各项人才措施。细化分解人才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制定了《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人才初始创业项目评估办法》等规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干事创业。另外,在经费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经费保障。

二、创新思路,凝聚各类人才智力

针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急需人才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创新思路,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聚集地,着力构建人才集聚中心。

一是拓宽渠道汇聚英才。突出项目引才、事业引才、待遇引才。积极贯彻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优化市场配置招才、实施柔性人才使用机制、高位对接国外引智等措施,全力畅通人才引进集聚的“绿色通道”。积极、主动、广泛地吸纳建设所需要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工作。认真抓好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专业人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

照顾他们,发挥本地优秀人才的骨干作用。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对接,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 有限公司加大产学研力度,与 职业学院共建印花产品研发中心,长期聘用澳洲最大毛巾企业技术总监作为技术顾问,形成了多项合作项目, 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三、突出重点,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当作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一是适应形势需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为不断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以干部培训为主线,在干部政治理论、企业管理等领域制定完善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重视干部经验积累。努力提高青年干部处理基层事务的工作能力,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是坚持严格把关,确保人才队伍质量。为造就一支富于创新、

踏实肯干的人才队伍, 在选调干部职工上,严把关口,做到关口前移,好中选优。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尤其在选拔科级后备干部工作中更为严格慎重,所有选调提拔、晋升职称的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都按规定的条件程序操作。

四、培育扶持,全力助推人才创新创业

工作中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积极为人才搭建“人尽

其才、才尽其用”的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积极开展人才创业“鹊桥行动”, 制定了《 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健全创业人员档案和创业导师库,根据行业类别和规模,积极联姻搭桥,做好创业导师选拔、调配,为创业者配备相应的创业导师,进行结对指导帮扶。

二是优化培育载体。成立 有限公司等八处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孵化基地”,创业大学生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6 个,承担了63个项目研发课题。

五、创优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积极构建服务人才长效机制,广泛宣传全区人才工作相关政策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创业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一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为调动各单位和企业学习先进、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表彰了个先进个人,财政拿出 万元专项资金对 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企业代表进行集中表彰。

二是构建长效宣传机制。利用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设专栏、专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区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 》等多家刊物媒体对人才工作进行报道。

尽管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相比,与发展需求相比,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偏少、人才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用为本和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人才 4

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开创人才辈出、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第13篇: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汇报

我镇人才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汇报《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镇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举办猕猴桃、蔬菜、水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拓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同时,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引导、鼓励我镇农村人才参加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主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为人才再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镇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 “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14篇:服务和保障工作汇报

关于贯彻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XX市政法委研究室:

根据XX市明电(X市政法电【2012】46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管此项工作具体情况汇报:

政法委分管领导:

承办科室:

联络员:

二、传达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自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政法各部门分管领导召开讨论会,深入学习原国政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传达会议精神。我市及时将XX市政法委《关于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X市政法【2012】14号)向政法各机关进行了全文传达,要求各政法机关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刻认识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形式调动政法干警参与服务和保障工作的积极性。

2、成立领导组。为加强此次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组,副组长由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以及公、检、法、司一把手担任,办公室设在执法检查科,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部署、指导、协调和具体实施。

3、制定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会议精神,我市要求政法各机关根据本部门服务重点,紧密结合XX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确定职责任务,以推动该项工作扎实开展。

4、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这项工作开展好,我市政法委积极发挥统筹、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对政法各机关开展此项工作的督查力度,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纳入年度综治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以确保政法各机关按照方案有序开展工作,切实把服务和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中共XX市委政法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日

第15篇:沈阳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情况汇报沈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坚持稳中求进 突出改革创新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突破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冯 连 旗 (2012年3月2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2年任务。

一、2011年的工作与成绩

过去的一年,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而言,是高潮迭起、持续升温、大幅跨越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三抓三促”工作目标,持续深化“科学打造民生链,着力形成大循环”的工作理念,圆满完成了年度的各项任务,一些重大民生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较好实现了“十二五”人社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攻坚克难抓根本,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服务民生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去年全年实名制就业2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5.5万人,培养扶持创业带头人265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

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始终将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人对人、点对点、表对表”的实名制理念,按照《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线图》的设定,高标准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工作,全年大学生就业9.96万人,就业率达到92.7%,862名特困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积极做好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上调了2.7万名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标准,对13.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2亿元;强化“四级平台”建设,坚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攻坚”、“圆梦2011”创业帮扶等活动,推进“1+6+7”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68场。提前完成20.3万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任务。继续对2550户企业实施失业预警动态监测,为政府制定稳定就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扩大到20家,促进了家庭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二)持续升温抓突破,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创造性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全力打好民生“攻坚战”,大踏步迈上维护保障民生的新征程。一是扩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借助《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创新活动载体,深挖工作潜力,五大险种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98.6亿元,社保稽核实现增收1.8亿元。二是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参保单位欠费、趸缴数据核定和缴费工作,近8万名老工伤职工、1700多名工亡遗属

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三是新农保和城保工作覆盖全员。以“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幸福沈阳”启动仪式为标志,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市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循环。全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4万人,约38.1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四是医保改革不断延伸。启动实施医保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异地就医持卡结算工作,实现了城镇居民大额保险院端结算。将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由5.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增加了13种城镇职工门诊规定病种,提高了8个原单病种的结算标准,编制了沈阳市医疗保险新编码药品库,并在全国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医疗和生育保险各项工作在省综合考评中受到通报表扬。五是金保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整理和转换工作,通过与公安系统数据比对,核准参保人员信息,基本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设计目标;完成“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和公共服务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工作;首批发放了10000张附加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

(三)创新思路抓拓展,人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招才引智成绩斐然。先后赴沈鼓集团、三一重装等企业现场办公,召开企业人力资源部长会议,确立了“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赴北京、天津和大连招聘金融、商贸、物流人才,实现了三战三捷的目标,不仅成功签约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高端人才,而且还与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的框架协议。二是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建设不断加强。落实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努力打造沈阳技工知名品牌,累计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班18期,培训“技工大军”突破101.6万人,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 6余万人次。圆满完成了8000人报名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考工定级工作。三是外国专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300余项,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6项,共引进和培养紧缺急需人才3000余人次。海外研发团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全年申报90项,获批立项40项,超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外国专家管理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创办十周年特别贡献纪念奖”,市外专局荣获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四是职称工作深化管理实现新突破。在规范企业职称评审权、严格控制职称评审中的连续破格、强化阳光评审、推进规范作业均有新进展,全年发放各类职称、职业证书1万余本。

(四)科学统筹抓改革,人事制度建设迸发活力。一是公务员管理教育充满生机。积极探索科学考评的方法机制,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的选拔任用机制,对14名交叉任职的处级干部进行了工作考核,公务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训系列活动反响热烈,在全市公务员队伍中举办了三期心理建设系列讲座,“我与环境”千字征文暨演讲比赛,以及“加强机关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知识竞赛。圆满完成了43955名公务员考录工作。二是事

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按照《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有关精神,制定了《沈阳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实施办法》和《全市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三是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实现很好落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这项工作,全年完成军转安置任务780人,安置数量和质量在“省内领先、全国有位”,受到了全国的表彰。特别是在安置空间有限、安置压力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完成了460名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受到军地一致好评。四是绩效考评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创新优化评分细则,着力构建信息系统,使我市绩效考评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去年上半年我市荣获全省绩效考评第一名,在全国介绍经验。

(五)注重公平抓调控,收入分配改革扎实推进。一是公务员工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开展了全市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自查工作,对市直各部门、各区县津贴补贴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解决。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合理调整增资幅度,适度缩小与同类城市差距”的原则,精心研究制定了增资方案。二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义务

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制定下发了《关于沈阳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三是企业工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调整了沈阳市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加强工资手册审核工作管理,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办法,由市、区两级统一管理,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发布了2011年度沈阳市企业人工成本状况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工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六)加大力度抓维权,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深入落实“双合同制”。以农民工作为重点人群,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单位,将建筑业、餐饮业等作为重点行业,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中,陈至立副委员长对我市《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赞扬。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深入推进彩虹计划,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劳动标准管理和三方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二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成果显著。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7268件,结案7002件,按期结案率96.3%,立案准确率100%。三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等专项执法行动,农民工工资偿还率和投诉举报结案率均达到100%,劳动监察工作受到省厅通报表扬。

(七)系统思维抓长远,软环境建设渐次升级。按照“着眼建设、系统思维、循环互动、有序推进”的建设思路,个性化设计和开展“百分考核升级”活动,使软环境建设真正成为我局的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建设。先后两次在全市大会上介绍经验,市领导多次肯定我局软环境建设工作。一是打牢根基强素质。开展了“民生大调研”及“调研月”活动,共征集到206篇调研报告;举办了《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和“金牌课培训”系列讲座,选派60名处级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专题进修,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服务民生的素质能力。二是活动牵引促深入。针对涉企服务开展了“20个有没有”大讨论,制定出台了《规范涉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办法》、《清理检查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工作方案》等规定;开展了“加强细节修养,优化软环境建设”专题教育,细化服务、细化态度、细化执行;选树了孟庆伟、刘彦、何苗、外国专家局、和平养老分局五个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孟庆伟这个典型在全国系统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三是优化风气树形象。参加走进“市民服务热线”和“民生会客室”在线访谈,开通了民声微博,撰写了民生日志,设立了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建立了监督员联系制度。开展了15个“局长接待日”,受理政风行风热线电话3000余条,群众满意率达到99%。开展了“四个一”创建人民满意单位活动,评选“十大服务明星、十大优质窗口”,强化“窗口就是政府,形象就是环境”的理念。

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弥足珍贵。行走在民生的路上,曾经

的辉煌凝聚着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更折射着非常深刻的启示,激励我们扬帆远航,一往无前。一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民生工作是个良心的事业,必须始终怀揣着对群众的似水柔情,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为工作的根本原点;民生工作是个集合的概念,必须按照系统思维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将方方面面的工作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加以贯彻;民生工作是个系统的工程,必须既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基础上,建立体制优化机制;民生工作是个繁杂的事情,必须要受得住委屈,忍得住火气,耐得住情绪,以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一片民心;民生工作也是个精细的项目,必须将旺盛的激情倾力于发展的细节,把工作做在细微之处,在实现精细化建设中形成跨越;民生工作还是个发展的领域,必须迎前工作,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改革创新中将越来越多的成果和实惠带给人民群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冷静地思考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比如,人力资源特别是社会保障领域面临的一些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去研究和破题;比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特别事业单位改革矛盾压力较大,需要我们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做工作;再比如,在就业工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军转安置等方面,我们也到了一个历史的瓶颈期,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还比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望还有差距,等等,都需要我们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目标与任务

2012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及市委全会精神,继续秉持“科学打造民生链,着力形成大循环”的理念,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的战略,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的提升。全年工作主要包括12个方面:

1.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20.1万人,新增就业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年扶持创业带头人1100人,带动就业6600人,创业培训2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全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返回生源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当年总体就业率不低于75%,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4.5万人,参加省级“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650人。全面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被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新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发证和登记率达到100%。对就业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拓展,实现就业失业登记系统与失业保险系统的信息网络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实现与省系统实时联系,上传空岗信息14万条,准确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

市场建设,完善失业预警制度,扎实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2.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推进社保体系纵深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持续扩面征缴、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工作配套。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3.1万、442.2万、133万、172.5万和267.4万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达到109.68亿元,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建账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达到100.5万人,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达到60.2万份。按相关政策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确保企业基本养老金当期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进一步完善规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平均达到75%以上;城镇居民平均达到60%以上,对城镇居民缴费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要做实个人帐户;经办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四到位”,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到80%。

3.着力优化人才队伍。深入贯彻市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巩固深化“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模式和机制,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年,我们将围绕七大战略性新

型产业发展需求,准备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分赴哈尔滨、长春、武汉、西安四地开展人才招聘活动,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十百千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做好人才项目和博士后科研站的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为吸引重大项目来沈落户运营提供高水平的配套服务。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技能大赛系列活动,重点抓好30家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创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450人。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职称框架体系。坚持用制度规范程序,用规章防范漏洞,重点抓好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库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三个环节。注重乡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引导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为农民、农村、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改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办法,确保考工定级工作更加科学、公开、透明。

4.狠抓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职位管理,加强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管理,出台各委办局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备案制度,研究解决部分参公单位科级干部失控办法,大力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在市直机关探索并逐步推开从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鼓励支持沈北新区等地区探索改革聘任公务员工作。规范公务员招录职位资格条件设置标准,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关于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精神,切实保障招录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加强考录工作制度建设,研究出台资格审查、体验、政审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链条。做好全市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等日常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沈阳经济区建设需要,以官德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倡导一种精神、建立一个公务员在线学习网络、读一本好书、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四个一”培训系列活动,保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认真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加大四类培训和对口培训力度。在搭建平台活动中,今年我们拟邀请十名委办局主要领导,围绕为官从政行为规范,开展“正观教育”局长讲座和网上在线学习。

5.重点理顺分配关系。开展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研比较,研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做好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工作的有关准备工作。巩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扩大绩效工资实施范围,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高度关注个别群体工资待遇问题,努力探索基本工资待遇相对合理的分配机制。

6.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制度创新,加快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社会协商合作机制和劳动保护机制。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继续实施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5%以上。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网格工作机构、协管员配备、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交通工具配备,以及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入库率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要求。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95%以上的目标。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拓展“阳光仲裁”绿色通道,提高办案效能。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化解信访积案,加强隐患排查,有效避免重大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7.抓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做好制度转换、岗位设置、按规操作等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圆满成效。落实好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人员进入和晋升调控机制,强化岗位设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于3月30日前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4月30日前完成新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措施,加大推行公开招聘工作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计划审核、完善方式方法,完善聘后管理,制定聘用合同管

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进人行为。

8.巩固提升外专工作。继续加强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引进项目要达到50个;努力开拓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提升高层次外国专家的质量和数量;认真做好国家计划项目的执行工作,组织好国外技术、管理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和执行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千人计划”工程;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出国(境)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继续支持“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工作,适时邀请一批外国专家来沈阳讲学。

9.认真做好涉军工作。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地方主管部门和安置部门以及军队的互动,强化政策、责任和安置方案的落实,切实解决好计划安置军转干部的工作分配、待遇保障以及随军家属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安置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自主择业政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10.科学实施绩效考核。探索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行政问责有机衔接起来,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加快绩效考评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开发,注重考评工作的“全覆盖”,进一步推动我市绩效考评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形成“以考评为依据,以政绩论英雄”的风气。

11.按时推进金保工程。计划有序做好基本数据整理工作,

完成数据同源,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信息管理体系,力争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12.持续升温环境建设。继续保持软环境建设业已形成的良好态势,深入开展“百分考核升级”系列活动,通过强化措施衔接、完善配套功能,整体推进全系统服务质量,使环境建设工作始终保持认识不低、标准不减、力度不降、劲头不松的状态中,始终处在毫不停歇、层层递进的循环之中,实现一年明显好转,两年持续好转,三年根本好转的目标。

三、完成今年工作的措施与保证

一要更加注重形势研判,强化大局意识。判断一项事业的未来走向,重要的是辩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2012年,是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一年。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较大,一个时期内全球市场需求将可能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政权更迭,叙利亚等一些中东国家陷入动荡之中,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速、外贸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增速都有可能下降,这些必将影响用工需求,就业压力将会增大。从我市情况看,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长期积蓄的政策效应和发展能量逐步释放,沈

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将全面实施,筹办“十二运”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要切实着眼形势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建设“五个沈阳”,以及“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加强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重大问题的研究,搞好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

二要更加把握历史机遇,释放创新空间。今年,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将全面实施,各项改革任务将全面展开,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热潮。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创新的精神不能弱,改革的力度不能减,必须始终保持研究探索的强劲势头,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着眼重大民生问题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比如,就业工作要重点研究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衔接和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社会保障领域要重点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衔接、待遇确定和调整、基金平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人才工作领域要重点研究发挥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品牌项目和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人事制度改革领域要重点研究完善公务员考录和分类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拓展军转干部安置渠道问题,工资收入分配领域要重点研究建立企

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指导调控机制问题,劳动关系领域要重点研究解决农民工发展、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加强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问题,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发展空间。

三要更加坚持科学统筹,提升建设起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范畴广,任务头绪杂、热点问题多,既要统筹兼顾,保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又要扭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环节,在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时找准工作抓手、形成工作亮点。要着力巩固成果。紧紧围绕事业单位改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老工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务员管理等群众热切关注的重大改革和敏感问题,坚持集体站台,集中领导智慧和精力,合力推动工作开展,确保取得新的惠民成果。要坚持突破瓶颈。当前,人社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就业的总量压力与结构性并存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显现常态化的趋势;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群体间不平衡,制度不顺畅,管理基础薄弱,基金征缴压力大等困难;劳动关系更是处于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十分繁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积极妥善地通过调整、创新和创造,在解决难题中推动建设发展。要注重提升层次。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以社会保障卡发放使用为核心,建立起统一的数据汇集、整理、分析、决策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工作研究,开展领

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和专题业务调研活动,提高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完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分析,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和统计能力。

四要更加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继续坚持“五个基本”的工作思路,抓实系统自身建设,形成党务政务相互促进、能力政绩循环互动、业务服务同频共振、风气形象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强化民生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公仆理念,做决策、办事情、想问题多为群众着想,多做换位思考,为群众提供尽可能的方便;要进一步抓好素质升级。继续组织金牌课培训,完善和落实各项学习制度,促进业务融合交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落实每季度一次党课制度;结合实际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权力运行重要岗位和工作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要进一步做好行风政风和政务公开工作。全力做好“96123市民服务热线”、“民声微博”群众诉求办复工作,继续开展优质窗口和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加大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力度,以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开展人社工作政策宣传咨询,加强重点业务和重大活动宣传策划,营造“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良好风气;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着眼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形成人社系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并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

同志们,2012年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经济形势的扑朔迷离,战争阴霾的环伺笼罩,自然灾害的频频再现,能源问题的压力重重,都给我们造成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也是我们今年全部工作的总体思考方略。我想,大事之年要有大思路,大事之年要有大格局,大事之年要有大手笔,大事之年要有大气魄。衷心希望大家:在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两位分管副市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持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政治承诺,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不断昂扬发展激情,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辱使命奋斗给力,在无私奉献中书写我们民生事业更加壮美的画卷,在拚搏进取中开启沈城人民富庶、幸福、文明的新篇章!

第16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结合襄州区目前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区城乡就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统筹城乡就业、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新形势下,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就业与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建设方面的现状

目前,全区各乡镇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按照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落实”的要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全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1.2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管理问题

目前我区所有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双重身份,隶属所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没有着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对劳动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和发展。

1.3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经费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收费项目,也没有预算外收入,由于人员没有编制,工资没有着落,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由于不固定,所从事的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5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我区人口密度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经济还不够发达,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完全实现“金保工作”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样,大量的工作就必须在区劳动保障局办理,造成了很多困扰。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促使乡镇政府和党组成员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建议规范公益性岗位,合理配置与管理

认真落实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规定政策,真正做到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 确保每个乡镇配备2—3名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个村配备1个公益性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逐步形成村镇一体、信息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村级协管员这一点带动各个自然村这个面,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为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培训就业及其他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保证。

要充分发挥行政村、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及各村级协管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成有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队伍,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建立《公益性岗位作风和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制度规范工作作风、设立年终考评标准,对考评不合格的协管员矛以解聘,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及时拨付劳务工作经费,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以便正常开展工作。

(四)加快“金保工程”的推进速度

建立局域网,实现“五险合一”以及网上查询、网上传输、网上审批业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力度,拓展就业信息覆盖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五)加大培训基础建设

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第17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材料

年,我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于

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广大劳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呈一种健康稳定发展之势,较园满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指标。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

就业工作,我们突出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

面对劳务输出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认识观和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方法论,通过巩固老业户,开拓新市场,搜集新信息,广交新朋友等多种方式方法,在多数县劳务输出“萎

缩”的情况下,仍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为我县大旱之年无大灾做出了贡献,被省劳动厅评为先进单位。与此同时,我们注意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对正确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促进了城镇就业工作的开展,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再就业工作,突出抓了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具体体现在严把“进口”,敞开“出口”及健全职能三个方面。针对去年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初建伊始,对进“中心”人员把关不甚严格的现象,今年依据上级规定的条件和明确的程序,严格把好“入口”关,有效的控制了企业职工的无序下岗,将企业职工下岗率控制在%。对于已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出口”,则坚持了敞开的办法,一方面是对虽符合继续托管而本人不愿继续托管的下岗职工,只要本人有要求,及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对那些按规定已不符合继续托管的下岗职工,则通过学习

宣传和行政手段予以解除托管协议。下半年对劳动合同到期的名下岗职工解除了中心托管协议,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使这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在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方面,我们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基本生活费%发放的同时,注意并加强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指导工作。通

过转岗培训、典型引路、择业观宣传教育及优惠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再就业率达到了%。

二、确保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及

时足额发放

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能否及时足额发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有效制约机制、强化协调督导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经过艰苦努力,扭转了我县社会保

险金收缴工作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到年底,使保险覆盖面达到了%,收缴企业养老保险 费万元,完成市达收缴万元的%;收缴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费万元。全部实现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全年共为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和报销医疗统筹单位的医疗费万元,并做到了及时足额无拖欠。使社会保险的“安全网、减震器”作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改革决定》和《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广泛调查、测算,研究制定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

第18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127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现状:

我们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名称为:七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备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担任社会保障工作,平均年龄37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公务员2名,分别担任科长及低保专干,社区干部3名,大学生1名,分别担任低保、失业、就业、保险、退休专干,是一支乐于奉献的集体。

在抓就业创业工作中一是开展“一站式”就业平台服务,即接收管理、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南、就业安置,制定了“就业服务目标管理制,服务跟踪走访制、再就业服务承诺制、预警预报制度、包保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完善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七个数据库,做全做细基础台帐,就业安置做到“六清”“六到位”,即人员、家庭、失业、就业、工作、安置清;关心、帮助、培训、安置、跟踪、协调到位。三是完善就业服务理念,建立街道、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与区劳动力市场联网,资源共享。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实名登记,并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在第一城社区创办了失业下岗人员培训基地,并参加区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制定了养老保险工作方案,实行“一把手”工程,街道与社区签订目标责任状,组织社区干部专项业务培训,每周一次调度会,举办养老保险业务现场咨询会,行政主任亲自挂帅,不仅在本街道地域内搞大型宣传,而且还延伸到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中县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2150份,致居民一封信850份,联系卡360张,收到了突出的效果。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新村一社区为龙头,率先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促就业,稳定岗位保民生的目标,并开展承诺制“只要有就业愿望,就业要求,不挑不捡,十五日内安置就业”。同时提供就业援助,召开七路地区春季用工洽谈会,由区劳动局把关,33家招工单位前来招聘,提供92个岗位,达成意向88人,我们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媒体的支持,新北方、沈视早报、华商晨报都给予播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走访663户,实现就业663人。培养优秀创业典型崔勇、大学生毕业生夏春宇成为了失业人员的榜样。2009年完成开发就业岗位1810个,安置实名制就业2435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5人,带动就业163人,普惠制培训352人,劳务输出26人,完成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1人,应届困难家庭大学生10人,实现就业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72人,养老保险征缴额4134万元,名列全区前茅,4050人员养老保险补贴二次发放57941元,医疗保险社保补贴二次发放29452元,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费76560元,就业创业工作列区先进行列。

二、就业、社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从2003年政府开发公益岗位至今已有6年,的确解决了一些“4050”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但远远满足不了大批失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希望政府能扩大开发公益岗位(尤其是社区就业服务员岗位,以便于开展就业、养老保险等工作)

2、养老保险逐年递增,双失业家庭占整个失业群体中的40%以上,由于灵活就业收入相对不稳定,有一部分家庭夫妻只交一个人保险,断保之后还要交滞纳金,这样养老保险征缴出现难度,希望政府给予优惠政策。(“4050”社保补贴政策延续等)

3、个别“4050”人员由于银行缴费卡出现问题导致社保补贴发放不能及时,需进行二次现金发放处理,有不满的情绪。

4、部分下岗人员单位既不买断,也不发生活费,无法办理失业证,享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

5、年龄偏大,学历低,没有技术特长的失业人员,他们就业困难,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6、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有难度。

七路街道社会保障科 2010年1月27日

第19篇:公共就业服务标语(小编推荐)

公共就业服务标语

1、服务无止境,满意标准

2、献爱心,办实事,动真情

3、为求职架起桥梁,为用人搭起舞台

4、公共职介益万家,真诚奉献你我他

5、优质服务见成效,专业服务上水平

6、就业是目标,服务是过程,满意是宗旨

7、为您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帮您就业是我们的责任

8、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第20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

全市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皖人社发〔2009〕59号)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我市决定于2010年继续组织“就业援助月”、“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

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创业培训进高校”、“优质就业服务竞赛”等八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活动计划如下:

一、就业援助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

(二)援助对象:未就业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其中重点是家庭贫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其中重点是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本地确定的其他援助对象。

(三)活动时间:2010年1月10日至2010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提前收集岗位信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在活动开始前,组织收集一批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明确岗位信息发布方式与途径,制定公益性岗位安置标准和具体执行办法。

2、深入基层开展宣传,组织开展登记认定。深入街道、社区、居民楼,广泛宣传介绍就业困难人员登记认定条件、援助活动具体内容、专场招聘会时间地点、国家和地方就业扶持政策等信息,同时安排基层工作机构和服务窗口办理具体登记工作,按相关规定进行援助对象的登记认定,确定援助对象人员名单。

3、开展入户摸查家访,送岗位和政策到人。对认定的援助对象进行家访,了解未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岗位信息和针对性职业指导,了解未享受政策人员的具体情况,说明政策内容并帮助其落实政策。

4、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即时岗位援助。通过进街道、下社区的方式,为援助对象组织召开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即时的就业岗位援助,为社会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推荐和岗位适配服务,为就业困难的残疾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安置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失业人员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

5、统筹安排政策资金,强化落实扶持政策。认真梳理本地区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根据援助对象范围和落实政策的需要,提前协调落实相关政策资金,重点落实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为重点的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以及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残疾人自谋职业养老保险补贴和医疗保险补贴等政策。

6、实行重点跟踪帮扶,做好后续分类服务。对辖区内就业困难较大的援助对象实行专人跟踪帮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在援助月活动中实现就业的援助对象,跟踪其就业稳定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对活动中帮扶未到位的援助对象,分析原因,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落实政策。

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活动

(一)活动主题:“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服务对象:××籍外出返乡农民工。

(三)活动时间:2010年元月至2010年4月。

(四)活动内容:

1、全市各乡镇及涉农街道设立监控点,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周报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农民工返乡人数、返乡原因和今后就业意向。组织开展一次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活动,并分类建立基础台帐,掌握培训需求,拟就业情况和创业意向,为下一步实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提供依据。

2、收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是深入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开展一次用工采集活动,全面摸清全市各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台帐。二是组织人员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环渤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一次外地用工信息采集活动,与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就业信息交流长期合作工作机制,重点摸清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数量、专业工种、工资待遇等情况。三是及时互通信息。县区、乡镇(街道)三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daodoc.com级就业服务机构,每周五将收集信息汇总上报到市人力资源市场。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在“××就业网”、《××就业报》设立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信息专版,及时发布转移就业岗位信息。

3、在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要设立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专门窗口,为每位前来求职、创业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在

信息发布栏统一张贴国家、省市有关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

4、2010年2月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月”活动,组织招聘单位深入各乡镇,将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创业就业政策送到农民工家门口。各县区要至少组织1场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乡镇至少组织1场劳务对接洽谈会。

5、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

工就地创业。加强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将适合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在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各县区要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积极吸纳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入园,并落实场地、租金、税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

三、春风行动

(一)服务对象:准备外出务工、新进城务工和已经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二)活动时间:2010年2月下旬至2010年4月。

(三)活动内容: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印制并免费发放一批方便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的各类宣传资料。在火车站、客车站等农村劳动者密集的地方设点宣传。

2、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免费服务。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面向农村劳动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切实帮助城务工人员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员尽早落实就业岗位。

3、开展就业服务下乡活动。通过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举办招聘集市、深入乡村发放政策宣传单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服务乡活动,将农村劳动力急需的就业服务送到集镇,送到村头,送到农村劳动者的手上,帮扶零转移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转移就业。

4、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组织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落实培训补贴。

四、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一)服务对象:求职人员范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其他各类求职人员。用人单位范围:用人单位以民营企业为主,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其它各类企业也可参加招聘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0年5月期间。

(三)活动内容:

1、加强舆论宣传。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现行就业优惠政策以及本次招聘周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民营企业招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典型;宣传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民营企业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工作;利用《××就业报》、“××就业网”、各级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户外用工信息宣传栏及时发布用工信息。

2、收集用工信息。在招聘周之前以及举办期间,联合市教育局、扶贫办、总工会、工商业联合会开展用工信息大收集活动,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收集各类用工信息,及时汇总并提供给市人力资源市场。

3、组织现场招聘。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为期一周的现场招聘活动,为招聘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招聘平台,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及各类求职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权益维护及免费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报名等相关服务。现场招聘期间,设立由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政策解答服务台,开展现场政策咨询和权益维护等活动。

4、及时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将招聘周活动与推动落实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结合起来。在招聘周期间,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为广大民营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项服务。对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民营企业,要及时兑现税收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当时兑现不了的,要限期落实到位。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一)服务对象:高校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

(二)活动时间:2010年9月。

(三)活动内容:

1、制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自主创业帮扶等方面的服务方案,与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2、在全市各类用工单位中,收集一批适合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上广泛发布信息。

3、做好返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工作,确定一批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4、通过就业政策宣传、岗位信息发布、召开专场招聘会、提供专项服务等措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5、开展技能岗位进校园活动。广泛收集适合大高校学生的就业岗位,举办分行业、分专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会,不断提高岗位对接的有效性;与院校联合在校园内举办招聘会,组织民营企业直接到校园招用人,促进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直接对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合理的选人标准,吸纳更多的高校学生就业。

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一)服务对象: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

(二)活动时间:2010年11月下旬。

(三)活动内容:

1、通过集中提供就业信息、在高校联合建立就业服务站点、开展校园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重点为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2、重点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把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服务的重点,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基层工作平台紧密配合,针对高校毕业生家庭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专门的服务方案,提供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促使其尽早实现就业

七、创业培训进高校活动

(一)服务对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

(二)活动时间:2010年全年。

(三)活动内容:

1、联合全市各高等院校开展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组织优秀syb创业培训授走进高校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设创业培训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在创业构想、市场评估、预测资金、制定利润计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并组织致富能手、企业家、青年创业典型为大学生们讲述创业经历和体会,定期举办创业培训交流座谈会,适时开展进企业、看项目观摩活动。培训结束时,邀请专家对学员的创业计划书进行项目评价和开业指导,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帮助学员实现成功创业。

2、开展“创业助我行”活动。组织开展校园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活动能力,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八、优质就业服务竞赛活动

(一)参加人员范围: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二)活动时间:2010年全年。

(三)活动内容:

1、加强宣传发动。召开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会议,全面部署优质就业服务竞赛活动,明确各级责任,抓好工作落实,打造优质就业服务示范平台,营造优质服务活动竞赛氛围,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适时组织开展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学习培训等活动帮助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深入理解新一轮就业政策和准确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方法与步骤,更好的为城乡劳动力做好服务,使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技能进一步增强。

3、以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行“五个好”服务标准和“六要六不准”工作准则。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到接好每一个电话、回答好每一个问题、接待好每一位来访人员,干好每一项工作,公正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并规定:要准点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离职守;要坚持外出请假登记,不准中途溜号办私事;对待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不准态度生硬、拖延推诿;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不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要勤政廉洁,不准索拿卡要。

全市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具体启动时间和工作安排将执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开展。

九、工作要求

(一)为切实加强对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市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加玉,副组长关红宜、魏坚,成员:马明、宋军、雷修明、张文敬,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魏坚兼任,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就业局。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将其作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的具体措施。制定本县区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工作计划,保证全年各个专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积极与参加专项活动的相关部门、团体沟通,建立专项活动联合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分工,共同推进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二)各县区要按照每个专项活动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活动内容、责任单位和工作目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扩充、丰富服务项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要结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整合和工作整合要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制度。

(三)各县区要提前协调有关部门,将专项活动所需资金列入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支出计划,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活动所涉及的工作资金,以及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四)各县区要结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做好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政策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扶持政策,宣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免费服务的相关内容,树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社会形象,发挥品牌效应。

(五)及时上报情况,做好活动总结。请各县区在2010年元月25日前上报2010年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并在每个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结束后5日内,将专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统计报表上报市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汇总上报省厅。

(六)各县区要加强对本辖区开展专项活动工作的指导,对进展情况及时调度,适时开展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对各县区开展专项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汇报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