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53:29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县林业局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县林业局2008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2008年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情况

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完善为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林业生态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完成工程造林0.3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2.8万株。

二是大力开展东江源头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启动实施了东江源头区域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在源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000亩。

三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补偿资金管理,健全管护机制,66.74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健[本文转载自范文搜网-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康稳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从今年起8年内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了有限的天然林资源。

四是以集体林业为重点,按照明确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五是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一方面,推行了国有木材销售单位定价体制,对全县国有林场的木材销售全面施行定价竞标制,实现木材销售的“阳光操作”,提高了木材销售价格,增加了林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改革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体制,推行“场财局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以收定支,均衡发展。

六是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要求,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积极引进、扶持外资企业,鼓励县内外民营资本、个私企业投资商品林业建设,特别是通过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香港顺其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推进以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毛竹特色产业。

七是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林改前的林地流转清理工作,有效扼制了林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认真开展了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有限的林地资源。

《县林业局2008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县林业局2008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推荐第2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完成工程造林0.3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2.8万株。

二是大力开展东江源头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启动实施了东江源头区域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在源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000亩。

三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补偿资金管理,健全管护机制,66.74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从今年起8年内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了有限的天然林资源。

四是以集体林业为重点,按照明确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五是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一方面,推行了国有木材销售单位定价体制,对全县国有林场的木材销售全面施行定价竞标制,实现木材销售的“阳光操作”,提高了木材销售价格,增加了林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改革国有林场的

财务管理体制,推行“场财局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以收定支,均衡发展。

六是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要求,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积极引进、扶持外资企业,鼓励县内外民营资本、个私企业投资商品林业建设,特别是通过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香港顺其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推进以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毛竹特色产业。

七是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林改前的林地流转清理工作,有效扼制了林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认真开展了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有限的林地资源。

推荐第3篇:县林业局某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完善为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林业生态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完成工程造林0.3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2.8万株。

二是大力开展东江源头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启动实施了东江源头区域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在源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XX亩。

三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补偿资金管理,健全管护机制,66.74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从今年起8年内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了有限的天然林资源。

四是以集体林业为重点,按照明确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五是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一方面,推行了国有木材销售单位定价体制,对全县国有林场的木材销售全面施行定价竞标制,实现木材销售的“阳光操作”,提高了木材销售价格,增加了林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改革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体制,推行“场财局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以收定支,均衡发展。

六是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要求,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积极引进、扶持外资企业,鼓励县内外民营资本、个私企业投资商品林业建设,特别是通过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香港顺其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推进以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毛竹特色产业。

七是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林改前的林地流转清理工作,有效扼制了林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认真开展了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有限的林地资源。

推荐第4篇:林业局林业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业工作汇报

林业局系县政府组成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有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牌子)、森林派出所、林政稽查大队等。共有人员44人,其中局机关公务员8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0人、森林派出所有正式干警6人,林政大队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人员5名。11个乡镇林业站共有林业技术人员15名。林业局下属企业有县苗圃,座落在任桥镇境内。

一、林业发展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县林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土绿化水平逐年提高,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加强,林木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林业配套改革不断推进。全县有林地面积28.2万亩,森林覆盖率13.8%,林木材积180万立方米,2012年实现林业产值5.23亿元。2006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填补了蚌埠市在此项评比中的历史空白),2011年度县政府目标考核为优秀单位。

二、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1.造林绿化高潮迭起。近年来,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荒地造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造林工程,全县道路绿化总长度600余公里,河流沟渠绿化总长度700余公里,村庄绿化率达60%以上。在2012年完成造林12312亩的基础上,2013年又完成造林37165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08%。 2.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县拥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华林木业、香雪生态园)、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东昇木业、皖浙木业、百盛文具、良种苗圃等)。以东昇木业、华林木业为代表的板材加工厂发展到32家;以县园艺一场、二场、圣美公司为代表的经果林达到5000余亩,年产梨、葡萄等各种干鲜果品约7000吨;以广盛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家具厂6个,个体家具作坊130多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以湖沟镇单海村、刘集镇沟拐村为代表的木材集散地6个,初具木材交易市场刍形;以徐永、邓希海、单飞为代表的木材经纪人100多人;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及其制品、种苗花卉、林下复合经营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3.森林资源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申报审批和限额采伐制度,加强木材市场和加工企业监管,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帮助做好重大建设工程依法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积极查处打击毁坏幼林、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征滥占林地等涉林违法案件。今年元月以来,共办结林业行政案件61起,处罚涉案人员58人,行政拘留3人;办结林业刑事案件1起,刑事拘留涉案人员1人。按照省、市的部署,全县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稳步推进。

4.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实行重点地段专业队防治与面上群防群治相结合,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力度,保障森林健康。杨树草履蚧、天牛和杨小舟蛾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今年重点加强了美国白蛾虫害的监测。

5.林业改革有序推进。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林木产权基本得到有效落实,林权落实率95%以上。大力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森林资源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两大类,我县除商品林外,还划分出4000亩国家级公益林,享受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适时推进了林业机构改革,2011年底全县11个乡镇林业站三权收归县林业局管理。 6.超额完成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任务。强力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周活动,创新造林机制,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经过春季检查验收,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37165亩,建设农田林网20万亩,栽植树木260万株,成活率总体达85%以上,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春季造林任务。

三、存在问题

1.不少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造轻管依然存在,人为毁林现象仍较普遍,部分新造林地段树木保存率较低。

2.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比,人员严重不足,个别乡镇甚至没有专职林业技干,局机关办公室岗位上也是空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难以到位。

3.工作经费不足,根据《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的意见》要求,到2016年,全县将完成16.18万亩造林任务,国家和省级造林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其所需工作经费至今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切实做好今年春季植树造林的夏秋管护,全面落实林权,特别是午收季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行为,保护好造林成果。

2.及早谋划2014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围绕省道s101两侧各100米景观林带建设、4条河流滩地造林、万亩丰产方林网等重点,全面开展宜林地资源摸排,尽早制定2014年造林规划。

3.引导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年内力争成功申报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引导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5家,争取国家林业贴息贷款1000万元以上,充分享受国家支农政策和金融优惠政策,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4.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重点加强林木、林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和打击力度,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全面完成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省级评审及成果发布。

5.以夏秋季节杨树的虫害防治为主,重点加强美国白蛾的监测,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6.切实加强林业队伍自身建设。以强素质、提效能、树形象为目标,建设一支能挑重担、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林业工作队伍,推动全县林业再上新台阶。首先,我谨代表溆浦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绥宁县四大家领导一行莅临我县考察交流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县县城建设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城市化率达到32%,县城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5万,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投入多、力度大、质量高、速度快等特点,城市品位、承载力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日益改善。2009年10月我县成功实现“省卫”授牌,今年又顺利通过“省卫”复查。

一、突出规划引领,正确定位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龙头,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坚持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发展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修改完成了《溆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了“改造城中、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东、重塑城西”的总体思路和以商贸为主导,生活、居住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心、一带、四组团”布局结构,实现了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同时,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详细规划还做到大手笔、大气魄,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如城北新区开发规划邀请湖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大师担纲完成;城西新城开发规划则邀请加拿大沃尔玛公司总裁罗伯特精心设计。这些规划设计既富有山城特色,又充满水乡神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严格规划执法。今年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全县私房建设的紧急通知》(溆政【2012】1号)文件,严禁规划区内建小产权房和私人建房,严厉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规划区建房行为。

二、突出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我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先导,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人居适宜、活力繁荣的美丽城市,取得良好实效,肯德基、湖南佳惠、湖南步步高、华天大酒店等著名零售、连锁企业相继登陆溆浦。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先后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实施了县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二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人民公园、桔颂坝、屈原小学、绕城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五年开展“百小工程”建设,县财政年投入资金300万元以上,开展背街小巷路面硬化、人行道改造等便民、惠民、利民工程;加快以路灯、霓虹灯改造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近三年城区共安装景观灯、路灯700盏,霓虹灯11000米,城区形成了75公里的亮化网络;大力推动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共新建城市公厕2座,垃圾中转站5座,购置压力式垃圾转运车3台。此外,我们即将启动县一中至二桥、汽车站至城南雷达站总长4.1千米的“一纵、一横”县城两大主要道路“水泥改油”道路提质工程,总投资1460万元。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推动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共完成房地产投资17.3亿元,累计新开工面积88.4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06.1万平方米,竣工62.9万平方米,实现税收1.9亿元,支柱产业地位逐步显现。先后建成了格林新城、兆隆花园、溆水明珠、太阳城、月亮湾、星星苑等一批中高档多层、高层房地产项目,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培植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贡献。

(三)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县城。我们把廉租住房建设、保障目标作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承诺项目之一,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制落实和向上级项目争取力度,五年来共争取中央专项补贴资金4870.4万元,省财政专项补贴资金389万元,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8个,共开工1800套,5.82万平方米,共发放租赁补贴270.73万元,为城市4565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近年来,天宁区房管局严格按照市房管行业服务行为规范和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规范廉洁、文明高效”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思想建设为先导,强化作风意识,转变职工观念。

局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从思想的源头做好引导,不断强化“四种”意识,努力把行风建设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一是强化领导班子责任意识。把行风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局长臧志强为组长、各分管领导和业务主管为成员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强化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以抓教育、抓行风、抓培训为突破口,通过对职工的再动员、再教育,让职工认识到加强行风建设不仅仅是社会对房管的客观要求,更是房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参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拆旧为建新,建新为发展,发展为人民。局充分利用房管业务精,地区情况熟等优势,挖掘、发挥房管最大潜力,积极参与、配合辖区动迁工作。房管参与动迁的良好表现,受到领导的首肯和动迁户的赞誉,有力提升了房管的良好形象。四是强化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面对各种投诉及物业管理、公房管理、村镇权属登记、住房保障等工作上的诸多矛盾,局主管领导、业务科室采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开门接待、协调沟通等方式妥善处理,努力钝化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筑起了行风建设的坚固管理防线。一是将行风建设与行政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将自觉遵守行风行纪纳入职工平时考核手册中,每月由职工自评,科室和局分管、主管领导逐级考核,使行风建设由过去抓一阵放一阵变成常年坚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服务回访制度,由分管领导和业务主管组成回访小组,对重点服务对象和公房住户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今年来,回访小组共进行服务回访20余次,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0余条,局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整改。三是建立首问负责制,完善来访登记制度。专门拟定实施办法,统一设置台帐,进行跟踪管理,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认真办理来信来访,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专门台帐,严格遵守办理时效,今年来收件来信59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四是建立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制作了6块公示栏,将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承诺时限、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统一在办公场所上墙公布,并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立意见箱、意见簿,聘请行风监督员,每年召开行风监督员意见征询座谈会,通过向相关企业单位和住户发放意见征询表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对征询到的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难释疑;对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解决,召开见面答复会,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三、突出城市经营,加快城市提质步伐

城市建设融资难,是我们欠发展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我们为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加大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建设,努力做活城市经营文章,取得良好成效。

(一)做实平台,理顺融资体制。我县2005年成立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为扭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规模小、资产少、负债高,政企不分,主要靠银行贷款、财政担保实施城市建设局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加强公司资产、资源注入和债务偿还机制建设,变城市投资公司输血功能为引血、输血、造血功能皆俱的活力平台。至2010年底,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28亿元,实有资产达到6亿多元,并通过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认定为履行融资职能的平台公司,建立起了“融资—建设—经营—偿债”一体化,资本良性循环的投融资管理平台。

(二)拓展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拓展银行贷、项目争、招商引三个融资渠道,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我县通过向银行贷先后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14亿元用于屈原大道和迎宾西路两厢的土地开发建设、贷款445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贷款6161万元用于廉租房和经济房项目建设,从农发行贷款2470万元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贷款1.5亿元用于土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争,把城建项目精心包装,积极挤进国家和省项目笼子;通过项目引,以bt、bot、ppp模式分别与浙江菲达、湖南财信、湖南金辉集团、义乌明通电子集团、湖南百龙置业签署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人民公园、桔颂坝、城东绕城线建设、园艺西路两厢土地开发等项目合作协议,总引资达4亿元以上。

(三)盘活资源,努力经营城市。按照“以地养城、以业兴城、以城建城”的思路,加快城市资产集聚、重组和运营,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存量资产资本化、无形资产有形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土地资源市场化,即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今年我县共储备1210亩土地。存量资产资本化,即将闲置国有资产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经营,加快资产变现处置,以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即大力推进公用事业经营权和特殊行业特许经营权、广告发布权、道路命名权、房地产开发权等无偿资产的有偿转让。投资主体多元化,即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行业的限制,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和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建设。

四、突出城市管理,打造文明靓丽新城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长期以来,我县城市管理明显滞后于建设。针对这一状况,我县不断顺理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创新工作举措,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市“脏乱差”面貌得到切实改观。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先后组建成立了县城市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局等职能机构,实现城市建管高度分离;调整充实了创建办、爱卫办等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工作合力有效增强。二是突出城市卫生保洁。县城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实行“一普三保”作业制,垃圾清扫做到日产日清。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和“爱国卫生周”活动,重点解决城区公众聚集场所、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地段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执法和户外广告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对城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贩、以路为市、乱张乱贴等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市容市貌整洁规范有序。四是严格交通秩序管理。先后完成城北三角坪和城南园艺路两处路口红绿灯系统设置,屈原大道限速电子卡口安装和警予学校、县幼儿园、三完小、二中、四完小、凯文学校、屈原广场等地段减速路拱、警示性标志建设;依法取缔城区载客三轮摩托车,组建成立顺安出租车公司;积极开展火车站广场整治,全力规范公交汽车营运秩序,严厉打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车辆,有效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尊敬的绥宁县领导,溆浦属湘西欠发达县,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只能说还是刚起步,与发达地区、与贵县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你们能不辞辛劳,亲自来我县座谈交流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为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提供了宝贵机会,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林业生态建设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简介莫绍周

抚仙湖径流区内天然林植被稀少,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不高。径流区内居民点多,人口密度高,开荒造地、樵采林木、放牧等,加剧了植被的破坏。林地内下木、地被植物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每逢雨季,特别是突降暴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同时夹带大量N、P、BOD、COD等污染物质入湖,导致湖泊淤积、水质变坏、危及湖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安居乐业。为保护抚仙湖,于2001年开始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布局

(一)布局原则

1、项目建设布局于抚仙湖径流区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及二个国有林场范围。由市政府全面规划,以县为单位分期实施。项目建设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先面山后远山、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

2、因地制宜,按不同立地条件,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 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低效林改造以多植阔叶树为主,实现林分树种结构合理、有效。

3、对现有林分加强管护,逐步实施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4、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营 造公益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管护)力度。使湖盆坝区近面山先绿起来、

1覆盖起来。

(二)建设规模

①工程造林10.36万亩。其中:澄江县6.40万亩,江川县1.22万亩,华宁县2.74万亩。

②低效林改造20.92万亩。其中:澄江县15.08万亩,江川县2.74万亩,华宁县3.10万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32.45万亩。其中:澄江县21.60万亩,江川县3.75万亩,华宁县7.10万亩。

④退耕还林2.70万亩。其中:澄江县1.53万亩,江川县0.67万亩,华宁县0.50万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建中心苗圃45亩。

(三)建设时间

1、前期2001年至2005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62624亩。其中:澄江县38380亩,江川县7700亩,华宁县16544亩。

②低效林改造125580亩。其中:澄江县90480亩,江川县16500亩,华宁县186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92215亩。其中:澄江县129615亩,江川

县20000亩,华宁县42600亩。

④退耕还林16165亩。其中:澄江县9165亩,江川县4000亩,华宁县3000亩。

⑤绿色旅游通道81公里。其中:澄江县45公里,江川县25公里,华宁县11公里。

⑥环湖湖岸绿化77公里。其中:澄江县35公里,江川县30公里,华宁县12公里。

⑦中心苗圃45亩。

2、后期2006年至2010年完成:

①工程造林40976亩。其中:澄江县25620亩,江川县4500亩,华宁县10856亩。

②低效林改造83620亩。其中:澄江县60320亩,江川县10900亩,华宁县12400亩。

③封山育林(管护)132285亩。其中:澄江县86385亩,江川县17500亩,华宁县28400亩。

④退耕还林10835亩。其中:澄江县6135亩,江川县2700亩,华宁县2000亩。

(四)造林树种选择

1、荒山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樟、黑荆树、木荷、圆柏、栎类、刺槐、车桑子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李、梨、花红等。

3、湖岸道路绿化树种:雪松、银杏、榕树、云南樟、缅桂、

黄葛树、清香木、水杉、喜树、龙爪柳、迎春花等观赏树种。

4、四旁美化绿化树种:雪松、银杏、紫薇、缅桂、柏类、榕树、黄连木、清香木、滇扑、龙柏、龙爪柳等。

5、绿色旅游通道绿化树种:雪松、龙柏、银杏、迎春花、黄葛树、云南樟、喜树等。

6、石灰岩裸露地区绿化树种:圆柏、车桑子、黄连木、苦刺、清香木等。

7、低效林改造树种:樱桃、木荷、圆柏、刺槐、苦刺等。

二、项目组织实施

工程造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集中人力、财力,一片一片的开展,反对撒胡椒面。应按照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原则开展工程造林。

林业局成立了抚仙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任务、资金使用、施工设计,进行监督检查,筹措和调配项目建设资金,对竣工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并作好工程项目分年度报表和验收的申报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实施单位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列入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施工采取招投标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理。

三、项目效益分析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培育、保护、优化公益性森林

植被为主要目的,通过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不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地被物的覆盖度,提高林分质量,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空气中粉尘,改善生态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活立木储备,适当间伐被压木可获得一定薪材、木材等林产品。

1、生态效益。一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和地被植物的覆盖度。抚仙湖径流区目前有林地面积193469亩,有林地覆盖率仅29.5%,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林地面积可增加177563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9.8%,地被物的覆盖率将提高0.3左右。工程完成后,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9.3%,林分内树种结构合理,郁闭度增大,林冠下草本植物、灌木共同组成多层结构,保水、保土、净化水质功能将显著提高。二是基本控制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显著地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三是极大地改善湖区自然景观,还湖区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促进抚仙湖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直接经济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能有效利用社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有林地在第11年开始第一次间伐抚育,第21年进行第二次间伐抚育,可有相当的间伐木材收入。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有一定经济收入。

四、工程实施进度

到2002年12月止,已完成工程造林6.7万亩,低效林改造3.55万亩,封山育林28亩,澄江路绿化50公里,投入资金2854.45万元。

推荐第6篇: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

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召开 4月14日,我县召开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检查2014年春季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建设成果、学习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张生伟、县政协副主席郭轩子、副县长张春全出席会议,各乡镇主抓林业副职、各相关委局参加了会议。

张生伟一行先后到城关、铁门、石寺、曹村、北冶以及石井等乡镇,观摩了省道246线、省道314线等沿线重点路段绿化情况,现场参观了铁门镇中心苗圃、省道246线石寺坡段绿化情况、省道314线曹村段绿化情况、石井镇潭上村经济林改造现场。

张生伟对各乡镇在春季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要求各乡镇要抢抓春季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生态建设工作的进展。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张生伟强调,要围绕企业,做好“围村”、“围城”、“围厂”、”“围矿”的绿化工作;相关乡镇要做好新峪、新青、新、旧310国道等重点路段的廊道绿化工作;要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模式,推进经济林、成材林的建设,为百姓打造“绿色银行”、“生态银行”、“旅游银行”。

据悉,2014年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总任务12万余亩,其中包括造林5.52万亩,森林抚育改造6.2万亩,新峪景观大道、新宜、新青公路、运煤专线四条廊道的绿化工作90公里。

推荐第7篇:林业生态建设先进集体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强力推进和谐柳河的快速发展

——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柳河镇位于宁陵县城北15公里处,与民权县相邻。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横贯东西,210省道纵穿南北,宁陵县火车站座落镇中,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辖27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5.9万亩耕地、总面积86.25平方公里、6.3万人。现有林地面积(含白蜡杆林网)3.7万亩,活立木203.5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1%以上。是宁陵县重要的林业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林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镇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这个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携手共建林业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思路,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大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推进镇区绿化步伐,走出了一条强镇富民壮财源的新路子,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大效益快速提升。近年来,共计营造生态防护林、经济林3.7万余亩,目前,我镇建成了8公里的黄河故道古运河防护林带、9公里的陇海铁路防护林带、30公里道路防护林、营造了60公里的农田防护林林网,新农村建设绿化达标村12个。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柳河镇林业生态建设走上了一个良性、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约3.5亿元,其中林业收入占到了30.9%,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到了16.7%。2009年度被评为林业生态县建设先进乡镇。

在近几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我们吸取了教训,同时也总结了经验,我们的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果断决策,全面实施生态建设规划。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林业发展,将全镇林业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抓手。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是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方向,镇领导结合全县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修订完善了柳河镇的林业五年规划和十年长远规划。为了更好的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成立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每年的春季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我镇的第一要务,每年的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镇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职工、中小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这一举动,极大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迅速掀起高潮,为我镇年度造林计划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春季植树期间,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植树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镇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拿出十多万元资金,大力扶持和解决困难群众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我镇每年都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年来,镇政府充分利用过街横幅、标语、宣传车、宣传单、村头大喇叭等,广泛宣传《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全民发动,营造、巩固、完善、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舆论氛围。全镇每年义务植树都在12万株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都达90%以上,各企事业单位以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对各自院内进行了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化的绿化美化,我镇各企事业单位均已实现了绿化达标,绿化达标率在95%以上,其中4家单位达到“园林式”“花园式”单位标准,占所有院落单位总数的25.8%。

三、强化目标管理,科学指导,搞好服务,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推动林业大发展。镇党委、政府将年度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镇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制,将年度造林计划分解到村、到地块,根据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同时也是镇包村干部的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干部使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根据任务量和造林质量,对村评出

一、

二、三等奖,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500元的现金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村,给予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通报批评。

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我镇在政策上引导,强化服务意识,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严把苗木质量关,不是国家推广的优良品种不得上工程,调苗前由镇党委、政府和县林业局面向社会统一招标,由镇林业站负责把好质量关,严禁各村私自购苗。我镇还邀请林业专家给群众现场上技术课,印发技术指导明白纸,对群众进行科学指导,造林技术上指导到位,确保了造林质量。

四、强化产权制度,坚持“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林业生产。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林业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措施,管理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过去大部分群众对林业生产没有深层次、战略高度的认识,林业生产处于摸索阶段。往往出现“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有的群众还编写了顺口溜:“春天一棵苗、夏天一根杆、秋天一个眼”。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加大了对农业、林业投入的政策倾斜,使农村各种产业结构关系随之调整,许多群众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林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快速崛起,发展迅猛,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我们柳河镇的干部群众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一机遇,坚定“大林业、强产业、长效益”的发展理念,把林业生产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头戏来抓,大胆实践,改革探索,经历了集体统栽统管,个人承包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摸索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经验。柳河镇招商引资引进了五家木材加工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条,加大了木材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了农民造林的积极性。

五、巩固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近几年来,我镇加大了林业生态镇建设的力度,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绿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森林资源数量稳步上升。我镇在经过“全面绿化达标”后,正着手林业生态镇建设,已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廊道工程、环镇防护林工程、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等生态工程3.7万亩。随着新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幼林的管护和保护是一项突出的问题,除严厉打击毁坏幼林犯罪活动外,镇政府强调各村组成立护林联防队,制定村规民约,实行群防群治,使幼林得到了保护巩固了绿化成果;在林木病虫害防治方面,除镇政府林业站以外,各村都设立了一名病虫害观测员,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另外镇里还购买了机动式高压喷雾器,做到了有虫早防治,确保了林木资源数量增加和质量显著的提高。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省对林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以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继续牢固树立的“林业生态河南”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加压力感和紧迫感,再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走好新形势下林业大发展的新路子,把林业产业做大,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形成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域,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和谐稳定发展。

推荐第8篇: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

关于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的通知

区属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8日和今年2月20日分别召开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和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我市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现根据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完成年度林业目标任务

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从当前的实际

看,天气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任务重,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时机,影响年度任务的完成。全区上下要抢天夺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一)强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各单位要统筹组织协调人

力、财力、机械,凡是已整好地的地方,一旦墒情适合,要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造林。要组织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从苗木起运,到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不是良种不上路,不是壮苗不造林,栽植不合格一律返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各单位必须在3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的春季造林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建

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以茶叶、油茶、杉木、石榴、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工程建设。要继续将发展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林业项目资金上对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在林业用地上,适宜种茶的优先安排种茶,全力保证茶园面积的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实施高标准绿化。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单位是搞好全民义务植树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明确部门绿化和每个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通过建立固定的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绿地、参与抚育管护、缴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公民义务,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对各责任单位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检查验收、统计、通报和考核,确保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年前已下发文件,对今年的示范村绿化、环城林业、精品路段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和领导绿化示范点、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等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这是落实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王铁书记对林业工作要求的核心,也是综合试验区建设对林业工作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市林业工作创亮点、出精品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必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后花园、生态示范区”新的发展定位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筹措资金,抓好质量监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我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植树造林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造林。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林区和山头地块,严格考核验收。要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实施造林进度通报制度。各单位领导要身先士众,深入造林一线,督导林业,办好自己的绿化示范点。

(二)搞好科技兴林。目前,我们的造林任务尽管还很重,但绝不能忽视造林质量,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避免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的绿化格局。在苗木选择上,要大力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实行良种壮苗造林,原则使用一级苗造林,严禁使用三级苗造林。在林种树种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绿化彩化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林木保护。三分造,七分管。要坚持造林、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

创新管护机制,对管护不力、造成毁坏的个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责任并责令其限期补植补造。要搞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有效控制重点生态廊道、林业生态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的生物灾害。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当前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火险等级高,一定要严格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预防和扑救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要坚持依法治林,对乱砍滥伐和故意毁坏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错过这个季节,全年的造林任务就无法完成。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关键时期和黄金季节,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打好春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全面完成我区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推荐第9篇:区林业局强化六项措施狠抓林业生态建设

区林业局强化六项措施

推进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突出

去冬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林业生态示范区工作目标,加大力度,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目前,全区共投入资金XXX万元,完成造林绿化XXXX亩,占市政府下达目标XXXXX亩的100.3%;低质低效林改造XXX亩,占任务XX亩的100%;义务植树XX万人次,植树XX万株,四旁植树XX万株。主要做法:

(一)全民动员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舆论导向上做文章,在提高意识上下功夫,在调动群众积极性上谋实招,努力增强公民履行义务植树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鼓励和引导建设“军民共建林”、“青年林”、“三八林”、“企业林”和“公仆林”,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抓建设。结合市、区要求,突出抓好四个造林重点。一是抓XXXX区造林。以XX为重点,共投入资金XX万元,对XX大道、XX大道及XX大道等道路进行绿化施工,栽植雪松、栾树、青桐、白蜡、红叶石楠、百日红、紫荆等树木XXX余株,平整土方XX余方,栽植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绿篱5600平方米。二是抓XX区绿化。以“绿化XX,服

务大局”为理念,投资XX万余元,对XX园区周边进行了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栽植雪松、百日红、紫荆等1万余株。三是抓XX通道绿化,以“一轴二区”绿化为重点,完成造林1000亩。“一轴”指XX通道北延路肩绿化,投资20万元,栽植10公分法桐、栾树500株,红叶石楠、冬青球500株,栽植金叶女贞、红叶小檗420平方米。“二区”指XX区周边绿化及北延线两侧荒山农地绿化。采取“政府租地,公司造林、集体管护”的办法,投资20万元,对北延线两侧荒山农地,栽植雪松、大叶女贞、北海道黄杨、紫荆、桐树、杨树等树种20万株。三是抓新农村绿化。完成村庄绿化4个,新增绿化面积500亩。四是抓经济林发展。以李古道、温家沟为中心的小杂果基地为依托,采取无偿提供树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等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社等工作力度,积极扶持三家村、柏乐等村新发展经济林2200亩。

(三)创新模式抓推进。继续采取“政府租地,工程竞标,机械挖坑,造林公司栽植、集体管护”的办法,加快集聚区林业生态建设。同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最大限度地引入和建立利益驱动机制,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办法和积极倡导单位及个人认养荒山荒坡等多种形式开展林业建设工作。

(四)打造亮点树形象。按照生态建设出精品的要求,实行

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把规划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力争把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切实发挥效益。实行林木产权单位管护责任制,构建责权统

一、种管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一次成形、一次成景、一次成功。

(五)四室联动抓督查。启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纪委效能监察室和林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动督查”,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制度。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造林质量高、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扬,对行动不力的单位予以批评。造林结束后要全面进行检查验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林木成活和保存情况,严格奖惩,确保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推荐第10篇:森林生态建设情况(林业局)

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情况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努力,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阶段任务。

一、建设概况

两年来,全县在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方面,已完成造林绿化51.2万亩(其中新造26万亩,低效林改造25.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200万株,建成森林生态镇2个,绿色村庄20个,在义务植树方面,以森林“七创”为目标,“双十”行动和“我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活动为载体,指导全县完成义务植树63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2个,领导办点绿化50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2.6%。健全完善2个市级森林公园,造林面积0.6万亩。通过两年的植树造林和抚育管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比2008年末提高4个百分点,造林总投入6.3亿元。

二、主要措施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全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

一是抓重点区域建设。围绕“一点(新县城及城周)二线(长江沿线和高速路沿线)三片(龙洞、南溪、新津)十点(江口、南溪等10个中心集镇)”等重点区域抓好森林工程建设。

二是抓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推进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城周山头修复工程和10个重点集镇的绿化工程。

三是抓产业发展。结合森林工程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完成林业产业发展9.5万亩。其中,建设速丰林产业基地5万亩,油桐、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1万亩,新建经济林基地柑桔2万亩,油茶基地1万亩,苗木基地0.5万亩。

四是抓万亩示范片。在长江沿岸的新津乡、云阳镇,高速路沿线的栖霞镇、龙洞乡、红狮镇,汤溪河、澎溪河流域的南溪镇、高阳镇,建立生态林、经果林和速丰林“万亩示范片”。

五是抓机制完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五制”,即 业主承包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效益监测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的建设。重点成片造林实施公开招标、业主全额垫资造林的运行机制,聘请有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统一作业设计,委托中介机构公开招标,分乡镇和标段招标确定业主,两年管护期满经县级终验后一次性拨付工程款。

六是加强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坚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柑桔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为每亩900元;速丰林基地建设规模在100—5000亩的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发展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60元的补助;苗木基地建设新建每亩补助1200元,改扩建每亩补助600元。

三、初步成效

两年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实现森林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流转森林工程造林用地5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实现林业生产总值4.6亿元,农民林业收入人均达到600元。引导发展生态小康和休闲旅游“农家乐”50户,实现森林旅游收入300 万元。森林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投入工日1100万余个,增加农民收入1.6亿元。

通过提高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初步形成长江两岸,云利路、云开路、渝巴路沿线,高阳平湖周边,云阳境高速路沿线和县城周边高规格、高质量的造林地块绿色景观。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洪涝、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减少了水库、河流污染,美化了库区景观环境。

四、问题及建议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在造林中占用了农民耕地,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问题,建议向市政府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指标,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新路,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林农增产增收水平。

二是弥补上级投入偏低。森林工程建设区域内大多地方立地条件差,苗木价格高,造林成本大,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也逐渐增多,建议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抓好重点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搞好工程建设。

三是纠正造林随意性。在造林过程中,还存在不尊重设计要求,造林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和造林密度随意变动的现象,给以后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建议进一步规范造林行为,强化设计工作。对擅自改变设计造林的,责令改正,拒不整改的,不予验收。

四是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在现阶段,我县忙于造林工作,在林地管护方面投入不够,建议在森林工程造林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加强完善森林工程林地管护机制,严格工程造林后期管理,巩固造林成果。

五、2011年重点工作和目标

2011年计划投资3.2亿元,造林20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低效林改造10万亩)。造林重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两岸和云阳的四大支流的一层山脊内,目标是在未来一年内将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由现在27%变成42%,到2013年,让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逐渐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优美的画卷,以全面建设山川秀美的森林云阳。

云阳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11篇:林业生态建设报告(优秀)

林业生态建设报告

一、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报告

(一)顺利完成营造林工作任务。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12.27万亩营造林目标任务,各区、市、县按照批复的设计,及时组织安排,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植被恢复、市县级植被恢复费营造林,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2.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其中人工造林6.73万亩,封山育林5.54万亩,均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7.84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0%,其中退耕地5.34万亩,荒山荒地2.5万亩;完成“两湖一库”植被恢复人工造林450亩;完成义务植树405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01%,新建义务植树基地800亩。

2011年共投入各项营造林建设资金63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7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资金1429万元,县级资金2019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各项营造林工程的实施建设。

(二)编制完成相关规划。完成了《贵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与市农委联合编制了《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建设规划》,报经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通过,督促指导各区编制上报了2011年实施方案,进行审批,下达了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国家批准的贵州省“三位一体”规划,组织编制完成了《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2011-2020年)》;完成天保工程二期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我局督促指导十个区、市、县编制完成了2011-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配合市农委完成了《贵阳市百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十二五”花卉苗木规划;按照省林业厅的工作安排,按计划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11月11日,完成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市级审查工作,将按程序报审后公布。

(三)森林资源保护依法有序。一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按照法定程序共受理规划选址57起、审核上报征占用林地申请119起、涉及林地面积519.82公顷,主要涉及“三环十六射”的四条道路基础工程、贵州大学高校聚集区建设项目、各区(市、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贵阳铁路枢纽安置项目、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二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办理了贵阳城建采伐共18起,做到了每张证均符合相关政策并经领导审批后办证,有效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按属地管理,以征占用林地采伐和去冬今春火灾木清理为主,没有出现超限采伐的现象。三是严格行政执法。共受理相关领导批示和群众举报案件40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并将查处意见回复了举报人;全市办理违法使用林地行政案件216起、涉及木材857.73立方米、罚没收入237.82万元,已全部查处结案,结案率达100%。四是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宣传和执法力度。在贵州电视台法制频道、“百姓关注”等

新闻媒体进行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成功开展了爱鸟周的宣传活动。共查处没收国家保护野生动物482只,树桩70个。

(四)森林“两防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森林防火成效明显。各级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在“防”字上下功夫,市、县两级共投入森林防火经费850万元,实现了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亡人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下的“三个确保”目标。全市共发生48起森林火灾,森林火灾过火面积32.61公顷,受害森林面积9.78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为 0.026‰,当日扑灭率为100%,接森林火灾报警电话561个,出动扑火人员2028个工日、车辆3000台次。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市有林面积430.4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7112万亩,成灾面积0.040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1‰,远低于3‰的控制指标;无公害防治率98.6%、测报准确率95%,均高于85%的下达指标,种苗产地检疫面积1448.3公顷,检疫率100%;全市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的普查,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并实施松褐天牛防治面积8.1459万亩。

(五)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后,以林改档案进行归档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回头看。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组织财政、金融、保险、档案、人事组织等部门赴外地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政策性保险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共同拟定了《贵阳市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查、印发,草拟了《贵阳市组建林权

管理中心工作方案(初稿)》。息烽县林权流转管理中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和编办已同意挂牌成立。2011年,办理林权流转7宗,面积1630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宗,抵押金额300万元。

(六)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2011年我市共有贵阳单宁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林业企事业单位通过贴息和补助的形式获得省林业厅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支持共计135万元。积极组织各区(市、县)申报林业招商引资项目,共向省林业厅推荐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共计总投资15.21亿元。二是狠抓花卉苗木生产。按照市政府有关安排,管理指导花卉产业的职能由市农委移交我局,组织对各区(市、县)的花卉种苗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进行了调研,完成《关于加快贵阳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配合市农委完成“贵阳市百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花卉种苗部分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花卉种苗规划修编,为我市花卉种苗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全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企业314家,产值23986.24万元,其中:国有苗圃3440.18万元,21家,私营企业20544.06万元。三是全市完成新育苗582.02亩,生产合格苗877.8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09.7%,其中大田育苗684.5万株,完成率148.8%;完成乡土珍稀树种14万株新育苗工作。四是结合营造林工程,开展林果基地建设,建设核桃

基地1800亩,茶叶基地2701亩。引进收集了果树9个大类、94个品种、种植规模100亩,并对玛瑙红樱桃、瑞蟠桃、沸腾李三种果树品种进行扩繁。五是大力发展以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共计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2350.58万元。

(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215户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底全部完成。2011年115户林场危旧房改造计划,其中息烽县南山100户,花溪孟关林场15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115户。总投资946万元(中央预算内115万元,省级配套115万元,市、县配套115万元,职工自筹资金601万元)已全部到位,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展望

1、加快营造林步伐。围绕扩大森林面积目标,加快推进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扩大森林面积,完成营造林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4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任务600万株,建设各级义务植树基地800亩。实现森林面积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

2、大力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等主要干道沿线景观改造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及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抓好生态文明新农村林业绿化建设,结合各地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寨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美化、经

果林基地建设。围绕新的城市规划中5个新城、2个特色小区、10大工业园区和“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种植上档次、出景观的绿化苗木,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3、积极争取市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完成花卉苗木新育苗1.5万亩,产量1.5亿株(枝、盆),产值3亿元。二是制定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发展布局,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一批花卉苗木骨干生产企业和协会,带动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三是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基地项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4、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执行林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等环节管理。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的林地管理模式,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为“五个新城2个特色小区”、“十大工业园区”、“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主动服务。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平台,提高森林资源综合评价和预测预警能力。严格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对全市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提高商品林经营水平。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和市级地方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建立定期巡查和区域定岗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乱砍滥发树木、毁林开荒违法侵占林地的行为,对破坏森林资源的重大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属于刑事案件的,

公安部门要迅速侦破,移交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结案一起。

5、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扑火物资储备,充分利用贵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做好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落实防火措施,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内。

6、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突出防控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

7、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完成确权发证的基础上,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重点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配套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12篇: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16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2000年开始启动,截止2016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2000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04年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0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材指标,农民自用材由2000年前的7万立方米/年下降到现在的3.6万立方米/年,调减了35%,与此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检疫“五证”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服务代理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上下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2000年起,平均每年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近20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500万元以上;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保护面积68610亩,对全县402株古大珍稀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中45种特别珍贵的树木和18各珍稀植物进行了挂牌保护;六是林业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林业执法机构由70年代的1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林业专业执法人员由70年代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人,林业案件的查处量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10余起上升到现在的200余起,林业执法和资源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管护和节能保林,全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资源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980年至1992为第一阶段,以飞播造林为主,12年间共进行飞播8次,21个播区总面积达90万亩,使65万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妆;1993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全县以消灭荒山和绿化达标为中心,93年消灭了宜林荒山,95年实现了绿化达标,被省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先进县;2000年起截止2016年为第三阶段,全县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依托,7年间完成坡耕地及荒山造林30多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30年来,全县新增林业用地86万亩、有林地9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320多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3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8年的2030平方公里下降到1075.8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194.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170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78年的851.42万吨/年下降到时现在的125.88万吨/年,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各种野生动物和野生禽类明显增多。

(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林业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林果产值由78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亿元。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被关闭,从2000年开始全县共关停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0多家;二是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的多经基地快速发展,全县多经林面积由78年的18万亩上升到38万亩,增加了20万亩;三是以森林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林业产业蓬勃兴起。九畹溪漂流、链子崖探险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和特种养殖业已在库区崭露头角,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林业科技卓有成效。一是科技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林业科技人员由78年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9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80%以上;二是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近十年来,全县围绕板栗、核桃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50场次,培训农民达1万多人;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系统在国家、省、市林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林业科研项目20多个,其中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生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农林复合模式、板栗丰产栽培、管氏肿腿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空心李选育等技术在全省、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

二、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在库区,是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县、市之一,全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山区县、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更少,森林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后,全县土地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已出现沙化现象,如杨林赵家山、郭家坝五龙等地已出现沙化迹象。工程新建后,我县人地将矛盾更加突出,干流及八大支流被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已成为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一是经营手段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单位面积和蓄积也比较低,林地资源亩均产出水平只有200元左右,森林单位平均蓄积只有3立方米左右;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转化率约30%左右;三是林业机构不够稳定,林业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变来变去,林业力量薄弱,干部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和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900多万亩,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达292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2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6亿多亩,已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我县地处工程坝上库首,随着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我县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也将更加严竣。

(五)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林业产业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支柱。当前林业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较小,就全县而言林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全县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0%左右,林业产业的潜能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林业产业门类不齐全,发展不平衡。林业产业仅局限在简单的培育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培育花卉种苗和开发森林旅游上,而对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特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新型产业重视不够;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相对而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大,而对林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三、采取的主要对策

在当今全社会高度重视林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当前西安部大开发和林业工程众多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县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林业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201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二是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给和发展林业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三是要充分认识林业的巨大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社会对林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林业大发展。一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全县要抓住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重点抓好树种置换、确权发证、政策兑现、信访查处、成果巩固等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护体制,强化乡镇、村管护职责,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形式和办法,提高管护成效;三是继续抓好库区湿地保护。尽早启动库区湿地保护项目,切实加强库区湿地监测与保护;四是继续抓好低效林改造。通过抚育施肥、改接换种、防虫治病等手段,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五是继续抓好科技支撑。以国家林业局兰陵溪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点为契机,切实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配合,针对我县在林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六是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全县要在退耕还林新一轮规划、公益林补偿、低效林改造、库区湿地、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对林业的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强对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防治。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危害甚大,全县上下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科学预防、积极消灭”的方针,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二是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被人们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同样对森林资源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当前全县重点要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以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病虫防治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林地、林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全县上下要从源头着手,认真研究各项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严禁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四是切实加强对木材市场和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检查和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的巡查,严禁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五是切实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森林公安、检查站、林政稽查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林政执法人员,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板块。按照兴林富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以库区自然风光和屈原文化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三是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特色驯养繁殖业;四是大力发展以维维、帝元、屈姑为载体的森林绿色食品业;五是大力发展以道路、城镇、景区绿化为中心的特色种苗花卉园艺业。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市场化能力和林产品质量。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当前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兰陵溪科技点为载体,继续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亚研所、华农大、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配合,依托上级科研院所的力量,全面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二是大力普及推广林业常规技术;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四是大力加强示范园建设;五是切实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六)努力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现代林业的特殊性及长效性,决定了必须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从项目、技术、资金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对现代林业工作的投入。要树立资源有价、生态有偿的观念,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是加强林业项目储备和新项目的争取工作,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及宏观布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储备一批切实可行的项目,尽量多的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三是加强对现有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与各级财政、发改、农业、水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最大限度地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

(七)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层层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林业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现代林业建设。

第13篇:个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事迹

**同志林业生态建设先进材料

**同志任**镇镇长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加强林业生态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镇现有林地3.5万亩,林木总株数203.5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1.7%。农田林网面积2.5万亩,农林间作面积1000万亩,农条间作面积1.5万亩,农果间作面积3000亩,沟、河、路、渠全部绿化,林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林业资源逐年增加,林业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先后被市、县评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

一、狠抓镇城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近两年,**镇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满眼绿色。镇长**用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正确执行镇委、政府的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取得的结果。他亲力亲为,实施以改善镇城面貌、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为核心的“绿、亮、净、美”四大工程。上任伊始,就狠抓街道绿化,镇区街道实施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带,新植绿化树木7万株(墩),镇城面貌焕然一新。企事业单位庭园也都实施了绿化美化。目前,全镇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城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群众生活在清洁、优美的环境中,无不称颂。

二、实施重点项目工程,成效显著

狠抓项目工程建设。在全镇实施了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通道绿化、村镇绿化和经济林产业等重点工程,完成工程造林0.4万亩。这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全镇的林木覆盖率,而且还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今后林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同志着重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林业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化。随着全镇林业资源总量的逐年增多,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开发这部分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这一问题,**同志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产业,把发展林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把林产业做大做强。截止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以白蜡条(杆)、杨桐木的加工销售为主的林产业格局。年产白蜡条600万公斤,白蜡杆300万根,产值2500多万元;林产品加工企业有五家,年产值700多万元,全镇林产值已达到了9000多万元。

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领导,强化督导

在林业生态建设春季造林季节,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林业生态镇建设动员会,并深入造林一线督查指导工作,强调造林标准要达到“大坑、大苗、大水”,要求新植树木全部刷白、涂红,并切实加强管护,确保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林业发展,将全镇林业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抓手。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是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方向,结合全县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修订完善了**镇的林业五年规划和十年长远规划。为了更好的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成立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每年的春季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我镇的第一要务,每年的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率先垂范,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职工、中小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这一举动,极大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迅速掀起高潮,为我镇年度造林计划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春季植树期间,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植树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镇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拿出十多万元资金,大力扶持和解决困难群众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我镇每年都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强化科技兴林、带动林业发展

**同志要求林业部门按照科技兴林的战略要求,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科技宣传等服务,。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林业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镇已基本实现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镇不仅构建了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发挥出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污染物等保障生态安全作用,而且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基本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喜局面。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同志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林业事业中,为绿化美化;**尽心尽力,为构建和谐**再做贡献!

第14篇:市长林业生态建设讲话

市长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结表彰暨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阳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它标志着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踏上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新台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总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努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提升,为实现福民强市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以励再战

2008年2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全市上下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0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2010年11月通过国家复查,到今年6月授牌,整个活动历时3年多。回顾创建历程,有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推广:

(一)科学规划布局,全市上下共创建。一是科学规划定位。我们邀请国家权威的规划设计部门中国林科院编制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专家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并多次征求林业、园林、水利、交通、旅游、规划等部门意见,确立“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阳”为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资源增长、生态优良、产业发达、文化丰富、林农增收、山清水秀的发展目标,使**阳成为中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二是因地制宜布局。在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主,打造生态安全防护屏障。在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在平原区,以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构筑平原农区抗御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在湿地区,全面开展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在城市区,以环城道路、城市出入口及河渠水系绿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绿带贯穿、水网相连,森林成片、绿点均布”的绿化格局,建设山水林城。在通道区,实施道路、河渠、堤坝绿化,建设贯通城乡的林荫大道,绿色长廊。三是全民共同参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林地的主人,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升市民绿化意识,每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以上。通过荒山承包、绿地认养等方式,鼓励广大市民参与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四是全市部门联动。园林部门负责城市绿化,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治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绿化,环保部门负责污染治理,国土部门负责矿山植被恢复,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保障等,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围绕发展搞创建,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围绕农民增收搞创建。在伊**河川区培育“公司+农户”林业龙头企业13家,林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结合造林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林,初步形成了西部优质苹果、南部干果、伏牛山木本药材和市郊时令鲜果四大特色经济林基地,面积达203万亩、年产值8亿元。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40余处,周边群众依托森林公园开设家庭宾馆、经营土特产品等,增加就业岗位3万余个,辐射带动约5万农民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二是围绕服务市民搞创建。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城市周边荒山坡地营造人工森林,全市城郊型森林公园面积已达9万余亩,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最佳场所。同时,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拆墙透绿,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三是围绕旅游开发搞创建。结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进行大规模、高品位绿化,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对通往景区的道路高标准绿化,建园林小品,两边可视范围的荒山全部采用景观树种绿化,打造景观大道。在城市周边,结合地域优势,建葡萄、樱桃、苹果等各类采摘园,丰富了旅游市场,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多头并进搞创建。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把造林绿化、水系建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使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三)突出特色搞创建,彰显**阳品牌。一是突出“牡丹花城”特色。依托牡丹优势,打造城市品牌,牡丹文化节升格为部、省联办,成为全国四大著名节会之一。**阳牡丹品种已达1200余个,今年的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牡丹盆花60万盆。开发牡丹系列产品30余种,商品牡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牡丹基地,**阳牡丹频频在奥运会、绿博会、世博会、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惊艳亮相,获得高度赞誉。目前,我们提出“满城尽是牡丹花”的战略,牡丹花城特色将进一步凸显。二是突出“千年帝都”特色。依托文物古迹保护,先后在周朝王陵区建起了1500亩的周山森林公园,在隋唐城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北部上清宫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上清宫森林公园,在东周王城遗址上建起了4万平方米的周王城广场绿地,并对北邙地区占地面积超过1亩以上的140余座墓冢进行绿化等,营造古都绿城特色。三是突出“文化名城”特色。除牡丹文化节外,我市每年还举办汝阳杜鹃节、**宁苹果节、**宁绿竹风情节、新安樱桃节、孟津荷花节、白云山红叶节等,适时组织湿地观鸟、森林风光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突出“水韵城市”特色。依托水资源优势,实施了大规模的河渠整治工程,强力打造水网城市,景观水系目前已达200公里,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所有河渠两岸均有绿地和森林相间的绿化带,再现了“**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的生态风貌。

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65万亩,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通道网络,城郊森林面积达到9万亩,对2980个村庄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栾川、嵩县、汝阳、**宁、新安、宜阳6个县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宁、嵩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14.3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203万亩,2010年林业产值45亿元。据测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比创森前增加了2.2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创森前的35%提高到38.25%,绿地率从创森前的33%提高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创森前的9平方米提高到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优于或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和中西部地区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成效更明显,特色更突出。

二、持续创建、提升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家森林城市”实行动态考核,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年后国家将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取消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因此,创建成功仅仅意味着我们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今后我们必须追求更高的目标,绝不能让我们的工作局限于保牌子,而要让森林城市的牌子扎根在群众心里,要让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不断提升,要让森林城市成为**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按照新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城市建设的提升、巩固和完善工作。市创森办和各级创建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按照《**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阳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一)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坚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搞好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维护国土安全。在水库河流周边,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在城镇周边,大力营造城郊森林,培育城市绿肺。

(二)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结合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三)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发展森林,增加环境容量;通过发展森林,提高木材等林产品供应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通过发展森林,创造优美环境,让**阳成为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人才聚集的洼地。

(四)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节会和活动,要让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树文明新风,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从省、市工作部署来看,2012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相当繁重,造林任务46.9万亩,花卉苗木任务10万亩,核桃基地11万亩。必须抓紧谋划、提前规划、及早动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

(一)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和抚育工作。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2012年造林任务46.9万亩。目前,我市气温已逐步降低,土壤墒情良好,为开展整地造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县(市、区)要抢抓时机,统筹安排,抓紧规划落实造林地块,抓紧组织开展整地挖穴,适时进行栽植,为全面完成年度造林任务,争取主动。在抓好造林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完成森林抚育任务。2012年森林抚育任务已基本确定,全市总规模34.1万亩,抚育总任务是上一年度的3倍多,省里要求必须在春节前全部完成,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省林业厅将组织检查验收。目前距春节大概两个多月,除去入冬后大雪封山期,可用于抚育的时间已经不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县(市、区)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森林抚育工作作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动员,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森林抚育任务。

(二)高质量建设市级示范工程。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规划建设市级示范工程已成为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2012年全市共规划了六大类15项市级示范工程,具体包括:3个县城周边绿化工程,涉及宜阳、孟津和龙门园区;4个核桃基地示范工程,涉及新安、**宁、**龙区和廛河区;5个花卉苗木基地示范工程,涉及宜阳、汝阳、孟津、偃师和伊滨区,另外还包括:嵩县山区生态林示范工程,栾川县通道绿化示范工程,郑少**高速伊川段沿线荒山荒地绿化工程。前一阶段,市林业局已指导各有关县(市、区)编制了工程作业设计。下步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规划评审。市林业局要抓紧组织林业专家对县(市、区)编制的作业设计进行评审,严格把关,确保设计科学和高标准,为工程实施奠定扎实基础。二是抓好规划落实。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审定的作业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地点、树种等规划内容。三是抓好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技术人员要分包工程,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和督查,对没有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的,要及时督促其进行整改。要认真落实上述三项措施,确保将每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形成亮点。

(三)确保完成核桃基地建设任务。2012年全市新规划发展核桃基地11万亩,10月初任务已正式下达,各县(市、区)要对照任务,强化措施,做到“三到位”,切实把这件惠民实事抓实、抓好。一是规划要到位。各县(市、区)在规划时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尽量避免零星种植。从这两年我市核桃发展情况来看,大户承包与一家一户栽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核桃成活率更高,而且后期管理也更加细致规范。因此,各地要下大力气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大户或公司参与核桃种植,促使我市核桃产业发展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二是政策落实要到位。市里政策保持不变,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对种植户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要求必须栽植品种优良的核桃嫁接苗,栽植密度不能低于每亩35株,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补助。各县(市、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三是后期管理要到位。近两年我市核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后期管理工作滞后,核桃栽上后疏于管理,不及时浇水,有的套种高杆作物,严重影响了核桃成活率和生长。对此,各县(市、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核桃管理技术的推广,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更多的种植户掌握核桃管理技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全市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全面做好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工作。2012年度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10万亩建设任务已于5月20日以**政办〔2011〕60号文件下达各县(市、区),目前,各县(市、区)都已经开始行动,多数县(市、区)已编制并上报规划设计,协调督促乡(镇)、村落实地块并进行了部分栽植,同时部分县(市、区)也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土地10.86万亩,占任务的108.6%,完成整地5.77万亩,栽植2.74万亩。共有78家公司(大户)达成投资意向,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全市确定了伊滨区庞村镇紫田花木生态示范基地、宜阳柳泉镇园村苗木花卉基地、孟津麻屯镇单寨苗木花卉基地、偃师顾县镇苗木花卉基地和汝阳县陶营乡苗木花卉基地等五个1000亩以上市级示范工程,市级示范工程作业已全部上报。

虽然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有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块 “落而不实”。虽然从上报数据看,已超额完成地块落实任务,但有个别县(市、区)落实的地块还处在模棱两可阶段,还没真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土地流转的手续还不完善;二是整地栽植进展较慢。目前全市完成整地5.77万亩,占任务57.7%,完成栽植2.74万亩,占任务的27.4%,个别县(市、区)还没有开始整地栽植;三是进展不均衡。从县(市、区)之间看,有个别县行动较慢。根据市林业局要求,8月底要上报2012年度作业设计,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瀍河区、伊滨区、吉利区3个区没有上报作业设计;从地块落实进度上看,还有少数县(市、区)没有全部落实地块,分别是汝阳县建设任务1万亩,落实土地8150亩,占任务的81.5%,**龙区、嵩县还有部分地块没有落实;四是招商力度不足。全市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还有近32%任务为农户分散种植。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和地块落实工作。今天是11月23日,已到了整地和部分品种种植的关键时节,个别没有完成落实地块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优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给群众讲清楚,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的好处,让群众真正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土地落实和流转工作,尽快与农户签订租地合同。要在11月底前将地块全部落实到位,确保明年全市10万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要切实搞好整地、栽植工作。目前这段时间,正是整地和牡丹等个别品种栽植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开展育苗整地工作,要在上大冻前实现整地任务大头落地。对于适合秋季栽植的牡丹等花卉品种,要抓紧时间做好苗圃地的消毒、施肥、整地等工作,力争在上冻之前把适宜栽植的品种全部栽植完毕。

三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想把我们的花卉苗木形成基地,做成产业,见到实效,我们就要找到好的发展模式。从以前的发展经验看,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公司承包经营,或公司+基地+农户。在一些村组织健全,班子能力强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我多次讲到一家一户发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招商力度还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2011年度共有29家公司投资我市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除了一家普通的郑州公司外,其余全是本地公司,多数公司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形成很强的带动作用。今后几年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就要大力推广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真正走出去,一方面学习外地的建设经验,把我市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大形势和鼓励政策宣传出去。另一方面更要把当地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打造好,把外地实力雄厚、经营好的花卉苗木企业引入我市;要在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和育苗大户中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他们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真正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四是要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市政府专门出台了环市区花卉苗木发展鼓励政策,各县(市、区)要不折不扣落实好补助政策,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出台对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五)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目前,我市已进入冬季森林防火期。大家知道,冬、春两季是我市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是全年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只有抓好了冬、春季的森林防火,才能确保全年不出现大的问题。为此,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关键环节的落实:一是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抓住11月份森林防火宣传月的大好时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要抓好对未成年人及特殊人群的教育和管理。二是要抓好火源管理工作。要按照11月1日全省、全市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迅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对林区内的生产、生活用火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要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整改。三是要抓好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去年12月份我市出台的《**阳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专门作了要求,但截止目前仍有一些县(市、区)没有按照要求组建,希望这些县(市、区)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和标准,迅速进行组建,否则将给予责任追究。四是要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林区的防火安全。对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飞播林区等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要做到突出重点,提前安排,重兵防范,死看硬守;五是要加强责任追究。要对森林防火的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对因工作不落实,酿成火灾并造成损失的,要坚决按照《**阳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同志们,让我们乘着创森成功的东风,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为河**大地再添新绿,为福民强市再立新功。

第15篇:论强化林业生态建设

论强化林业生态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XX县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呈良好态势。森林面积XX公顷,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但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严重、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等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个相持阶段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相持阶段的脆弱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工

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管护难度非常大,造林不成林极易反弹,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我县经济处于恢复期,生态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一旦掌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在这样一个相持阶段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林业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加产业优势转变。

二、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我县造林绿化水平

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珠防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X个百分点。退耕还林是我县林业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我县林业用地面积XX,占国土总面积XX%,森林覆盖率已达XX%。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我们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的转变,坚持走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三,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我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岸、水库四周为主要内容的“四边”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抓好“四边”绿化工程,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我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四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四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三、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我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罗甸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桉树产业和油桐产业。二是稳步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

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产业。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16篇: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赤峰市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距北京、沈阳均不到500公里,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人。全市三面环山,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境内山、坡、平、谷俱全。全市气候特征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50-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十年九旱,多风沙。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于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点使赤峰成为松辽平原的水源供给地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建国60年来,我市各族群众同荒山、沙地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快治沙步伐,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历届市委、政府和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使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使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47.5亿元,年均5.9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500.78万亩,年均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7.38万亩,飞播造林95.9万亩,退耕还林307万亩,农田林网46.5万亩,封山(沙)育林554万亩,无论是在投资规模上,还是在建设任务上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在防沙治沙工程布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了植被。目前,全市已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2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据2008年底统计,我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07%,活立木蓄积达到5723万立方米,保持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曾被国家林业局领导誉为“在祖国万里风沙线上,为我国林业建设树起的一面红旗”。赤峰市敖汉旗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封育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全市特别是北部旗县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农田、草牧场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1994年第一次和2004年第三次沙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10年减少了112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12.3万亩,从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沙地治理呈现出“总体控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今年开始,我市准备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为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全市坚持“兴产业、富职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国有林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在坚持生态优先,资源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不断谋划林业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改革驱动、科技推动,使林业逐渐走上产业兴、职工富的和谐发展之路。目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全市已涌现出一批林场职工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如克旗联峰林场,2007年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0座,总面积13000平方米,引进先进设备,当年生产叶类蔬菜1.8万公斤,实现产值14.4万元,获利10.8万元。2008年,联峰林场以承包的方式将大棚转让给职工,平均每人多增收6700元,走出了一条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三)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成果得到巩固。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方针,以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为总体目标,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不断强化防火宣传教育,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切实加强防火通讯和扑火队伍建设,避免了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治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有所下降,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遏止,外来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范。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通过开展“雪原一号、二号”、“飞鹰行动”、“严打滥伐非占”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确保了国土生态安全。2004年,全市有2324.9万亩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6%,年均补偿资金1.1亿元。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多年来,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推动林业工作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领导力度,明确把“生态立市”列为我市三大发展战略之首,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基本市策不动摇,把生态建设作为关系群众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联系点。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的决定》、《关于贯彻的意见》、《关于实行全市封育禁牧的决定》、《赤峰市林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任期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打造生态精品工程。为加快赤峰市防沙治沙步伐,在长期的生态建设过程中,我市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每年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春、夏、秋三次治沙造林大会战,年出动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投工3000多万个,保证了林业建设扎实有效、深入持久的开展。在群众大会战中,全市逐步建立了“统分结合,轮流治理,以工换工,大体平衡”的大会战机制,涌现出了敖汉旗黄羊洼沙化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工程、宝国吐乡大青山山区综合治理工程、翁牛特旗响水防治荒漠化先导示范工程、松山区龙潭山区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防治荒漠化示范样板工程。

随着“两工”的取消和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启动实施,我市及时调整林业建设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使林业建设组织形式和模式从依赖国家向动员全社会力量转变,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展。从2008年开始,全市积极探索了新的造林机制,并重点推广了“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先造后补”等三种新的造林建设管理模式。这些建设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据统计,仅2009年全市实现个体造林达85.35万亩,并涌现出500亩以上造林大户达122户以上。按照“巩固完善以往工程,精心打造在建工程,谋划培育未来工程”的总体要求,全市共新建重点工程15处(其中封育项目2处),总建设面积33.86万亩,涌现出了翁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30

5线和响道线)、翁旗东部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宁城县南部果树经济林建设、宁城县沿河防护用材林基地建设、敖汉旗四家子镇沟道治理、右旗杨树用材林基地建设、喀旗大扁杏基地建设等全市重点示范工程,为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

(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建设质量。赤峰市属于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造林成活难度大,因此全市始终坚持科技兴林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林业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中,全市成功探索出了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先后取得了“沙化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流动沙地生物沙障治沙技术”等100多项林业科研成果和“引洪淤沙造林模式”、“沙区小生物圈建设模式”等成功治理模式以及套袋覆膜、苗木蘸根保湿、坐水覆膜造林等适用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不断深化林业改革,释放林业发展活力。2003年,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赤峰市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全市在林业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林业分类经营、基层林工站建设、国有苗圃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数字林业建设等改革工作,并且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通过开展一系列林业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在历经了林业“三定”、“五荒”拍卖等林业改革工作后,从2004年开始,赤峰市率先在全区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印发了《赤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全市抽调516人组建了84支林改工作队,举办林改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1982人次。落实林改配套资金1168.3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林改经费230万元,旗县区配套林改经费938.31万元。目前,赤峰市已有2167万亩集体林地落实了经营主体,其中商品林改革已接近尾声。同时,积极探索林业配套改革工作, 我市于2006年底组建了自治区首家林业要素市场,为农牧民搭建了信息平台和活立木流转交易平台。据统计,要素市场已成功举办63场林木交易会,成交金额5640万元;完成森林资产评估17起,抵押贷款463万元。敖汉旗、克旗、元宝山区、翁牛特旗也组建了林业要素分市场,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今年,市林业局还积极同市金融办、市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赤峰支行等部门就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事宜进行了协调沟通,出台了《赤峰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暂行)》,为下一步盘活林木资源和农牧民抵押变现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政策依据。

(五)坚持依法治林,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多年来,在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前提下,赤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市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认真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了全市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降低了自然灾害对林业建设成果的破坏,巩固了已有的生态建设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治理难度较大、任务艰巨。赤峰市林业生态系统尚未形成,需要治理的地区多为远山大沙,治理难度较大,以及部分沙化退化的草牧场急需治理,每年要完成200-250亩的治理建设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林业产业还相对滞后。全市还是“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概况,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经营意识不强、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林产业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不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三是林业改革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的意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林改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而且成为当前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

四、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林业的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日益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坚持现代林业发展道路。根据《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求,赤峰市有70%的国土面积被列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996万亩,主要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限制开发区面积8486万亩,主要包括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赤峰林业以生态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构建生态安全防护体系为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道路。不断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绿化荒山荒沙,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是赤峰林业永不懈怠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必须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宣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我市林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生态安全意识,为林业建设和保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征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二)抓住机遇,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期继续实施至2012年,年平均投资1.5亿元,今后,全市将本着“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集中投资、重点投入沙害严重区域,加快治理步伐。在建设方式上坚持封、飞、造相结合,以封育为主,力争在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结束前,完成综合治理1000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

在抓好远山大沙绿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抓好人居环境建设,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进校园。以身边增绿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争取在2012年前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任务,逐步把赤峰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投资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城市品位获得明显提高。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兴林富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在合理利用、提高林草资源的经济效益上做文章,在林种树种设计上要有战略性,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兼顾农牧民利益,对于商品林,要放开搞活,要积极引导林农采取集约经营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经营潜力,提高商品林的林地产出率,增加农牧民增收。加强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重点建设杨树速生林、落叶松用材林、千万亩山杏林、蚕桑、沙棘、小苹果、大枣、林木种苗、扁杏、山葡萄(葡萄)+个林业产业基地。在保护好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林场职工、农牧民发展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基地的林业产业模式,带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林业开放,积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要按照国家政策投向,做好项目储备,努力争取新的项目投入,谋求产业发展。

(四)不断深化改革,积极营造林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和林业投资者的经营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和社会造林积极性。在推进主体改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以市林业要素市场为中心,在各旗县区分别建立林业要素分市场,形成市县两级信息联网,更加方便农牧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为他们搭建便利的林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提供林业法律政策、林业科技和实用技术、森林资源资

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林地和林木产权流转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工程招投标造林”、“合同制造林”和“先造后补造林”三种先进建设模式,2009年各旗县区推广面积不低于总建设任务的50%,2010年全面推广。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在以往关心和关注赤峰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宣传报道,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第17篇: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中国林业沿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世纪之交的1998年,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2.3亿人,死亡人数3000人,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每七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着,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

要原因:

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问题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工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2、人口、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 仍相当尖锐,带来森林资源巨大消耗。

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5、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

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转贴于

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18篇:京山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京山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近年来,京山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京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京山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特殊防林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强化封育管护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封育管护。一是严格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2004年,我县被纳入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

围。严格按照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标原则,择优聘请专职护林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管护责任状,强化检查监督,严格奖惩,二是加强特殊风景林的保护管理。三是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实行业务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技能。四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防火领导责任。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成立了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扑救火灾能力,使全县有限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三)严格林地使用管理。一是放活林地使用权。深化林地资源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偿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打破对林地占而不用、用而不管、荒废林地的管理模式,保障转让、受让双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投入到搞活林地上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批制度。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序开发、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使产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三是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活动,针对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等非法征占用林地现象,逐项逐类立案登记,依法从严查处。

(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造册登记,加强对野生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严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积极开展“绿盾行动”和“绿剑行动”等专项整治斗争,对全县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野生动物的窝点进行严厉查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效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停止了全县所有野生动物经营、

加工、销售的许可证发放,并对现有经营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收回证件重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效保护了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坚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我们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创新营造林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一)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全面推进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我县积极启动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推广速生杨、栾树、马褂木等新品种,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经营主体,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推动防护林工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共绿化荒山荒坡1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5万亩,水土保持林5万亩。

(二)以重点工程为纽带,推动造林绿化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长开展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好长江中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已完成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二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于2002年-2009年全县共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25.6万亩。三是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权,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深入开展诚信生态招商,积极引进外商和境内外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林业产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商品林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以杨树、外松、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板栗、银杏、鲜果为主的各类商品林基地100万亩

三、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指针,立足当前,努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能源性消耗仍然是我县森林资源消耗的重点。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乡镇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四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未解决,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森林法》及《森林实施条例》等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组织有力、精简高效、廉洁奉公的林业护林队伍。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按照生态林业建设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劳动用工新机制,聘请护林人员充实到护林队伍中来。同时,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护林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

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加大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森林资源。

第19篇:某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南方重点林区。全县辖1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34.68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56万亩(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8.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3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2%。

**县物产丰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山区县。**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脐橙面积达25.9万亩,脐橙产业覆盖了80%的农户。**文化底蕴深厚,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是江西第一个“中国楹联之乡”,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升围。

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县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治理发愣功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珠防林、阔叶林保护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集体林木采伐生产办法,取消集体林由林业公司独家经营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乡、村买卖青山和个人承包生产木材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林业厅、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木材(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对经营加工单位实行全面监督,分片管理,统一印发加工台帐,制订生产计划,核定年度木材消耗量。使木材经营加工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强化封育管护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封育管护。一是严格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2001年,我县被列为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实施面积达66.74万亩。为保证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县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管理办法》、《**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标原则,择优聘请专职护林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管护责任状,强化检查监督,严格奖惩,对管护好的乡(镇)、单位予以表彰,对不依照责任状进行管护的乡(镇)、单位予以处罚,并在全县通报批评。二是加强城区风景林的保护管理。制订了城镇绿化规划,印发了《关于对城区风景林及主要公路沿线山场实行封禁的通告》,把县城周边第一层山林规划为城区风景林,实行全封山,进行封闭式培育和保护,配备专职护林员,落实奖惩措施,实行定任务、定山场、定目标、定报酬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补植针、阔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和自然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实行业务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技能。并成立了林业执法稽查大队,加大林业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在全县18个乡(镇)组建了老年护林协会和村级护林协会、禁山会,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民间护林协会组织这一群众性护林组织的护林作用。四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防火领导责任。采取敲铜锣、播放录音喇叭和防火知识光碟等措施,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成立了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扑救火灾能力,使全县有限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三)严格林地使用管理。一是放活林地使用权。深化林地资源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偿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打破对林地占而不用、用而不管、荒废林地的管理模式,保障转让、受让双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投入到搞活林地上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批制度,先

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林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林地使用权流转有关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专门下发文件规范产业开发(果业、中药材等)征占用林地秩序,要求产业开发必须优先选择荒山、荒地、稀疏林地,并在严格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报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林业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序开发、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使产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三是加强对果园戴帽山的管理。为发挥果园戴帽山保土蓄水、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作用,促进全县无公害脐橙产业的发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果园戴帽山管护的通知》,规定凡需开发种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搞好果业开发规划设计,划定等高线,保留总山场1/5-1/3戴帽青山,严禁“剃光头”式开发。同时,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强戴帽山的保护管理和造林绿化,落实管护责任,各果业开发户为戴帽山保护管理的责任人,严厉打击“剃光头”开发和破坏果园戴帽山林木的不法行为,从而形成“山顶飘绿带,山腰果飘香”的生态佳境。四是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活动,针对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等非法征占用林地现象,逐项逐类立案登记,依法从严查处。

(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造册登记,加强对野生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严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积极开展“春雷行动”和“飓风行动”等专项整治斗争,对全县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野生动物的窝点进行严厉查处,并将行动过程拍制成电视新闻在社会上反复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效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停止了全县所有野生动物经营、加工、销售的许可证发放,并对现有经营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收回证件重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效保护了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坚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我们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创新营造林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一)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全面推进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我县在上级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力量,自我启动了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等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推广桉树、速生杨、杂交竹等新品种,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经营主体,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推动防护林工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

(二)以重点工程为纽带,推动造林绿化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全面启动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好东江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完善东江源区森林生态保护体系,给香港同胞送上一泓洁净、放心的东江水,自我启动了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珠江防护林造林工程项目。同时,于2001年、2002年实施了国债珠江防护林建设项目工程,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落实“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造林新机制,全面推行招投标制落实经营主体,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二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于2003年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退耕还林面积3.5万亩。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净化水质,按照“户有一蔸竹,村有一个点,乡有一条线”的规划要求,重点以濂江河和镇岗河两条流域沿河两岸为主营造黄竹林基地,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护堤固岸、净化水质。三是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权,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深入开展诚信生态招商,积极引进外商和境内外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林业产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商品林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以毛竹、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各类商品林基地118.8万亩。

三、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指针,立足当前,努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能源性消耗仍然是我县森林资源消耗的重点。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乡镇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四是经济发展与源区保护之间的矛盾远未解决,特别是全面禁伐森林资源、全面关停稀土和其他采矿业,关闭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阻止污染企业进入我县,每年减少财政收入1亿多元。五是由于县财政困难,源区保护与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基础建设工程特别是防护林工程、防火基础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污水治理、防洪工程等基础建设无法实施。

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

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森林法》及《森林实施条例》等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组织有力、精简高效、廉洁奉公的林业护林队伍。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按照生态林业建设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劳动用工新机制,聘请护林人员充实到护林队伍中来。同时,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护林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加大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在全面施行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准备从明年开始逐步减少商品性的木材采伐,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通过搞好规划设计、资源评估、落实政策措施,带动全县天然林的保护、发展,更有效地保护我县的自然森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首先,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加强境内森林资源管理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资源的消长情况,适时按监测结果调整培育和保护战略。其次,抓住国家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建立地方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设立县级生态公益林,通过逐年加大面积,使全县公益林面积达到152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0%以上。第三,继续实施企业上马先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抓好污染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禁创办高污染或耗资源型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低消耗、无污染、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引进和保护、扶持力度,全面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第四,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抓好果园戴帽山的造林绿化管理,严禁“剃光头”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第五,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用地管理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林地资源。

(五)深化林业改革。在全面完成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把林业改革推向森林资源更深层次的改革。重点抓好以集体林业为重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切实减轻林农负担,保护林农的林地、林木产权和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群众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深化源头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源头管理责任制和木材采伐公示制,完善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森林公安派出所的管理方式,转变林业工作站职能,强化伐区检查监督,确保有限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永续发展。

(六)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在生态移民、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森林防火及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等基础工程建设上,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无偿资金的扶持。特别是我县地处南方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很多天然的森林资源,植被比较多样化,森林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力强,现只要加以封山育林和进行必要的改造,很快就能成为高产高效的丰产林。为此,建议上级对我县低产林改造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推动我县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20篇: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了京深绿色通道工程、高效

生态林网和环城林、环村林建设。造林绿化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京深绿色通道:全长公里,通过(年、年和年)三年建设,使林带宽度达到米(每侧宽米,植树行),林带总面积亩,植树万株,成为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段。

二、林网建设:抓住第二轮土地调整延包和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沿主干道路两侧宽幅预留育林地,高标准进行林网建设,其中:国道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省道及通乡油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农田

一、二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三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刀豆文秘助手,植树行,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了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

三、村镇街道绿化:结合村容村貌的治理,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村的主干街道全部高标准实现了绿化,完成植树余万株,新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大部分的街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并新建了一批休憩和绿化景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绿化道路公里,植树万株,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功,林木覆盖率达到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全省起到了领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年,被授予“××”称号。年,被省授予“××××”称号。并被省列为“××示范县”。

下一步,我县将以村镇周围绿化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环村林建设,把××建设成为“城区绿带环绕,村镇四旁成林,农田林网纵横,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乐园,成为全国环城、环村绿化第一县,成为××××的一颗绿色明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生质量的提高,为省会周边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