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失独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21:1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失独家庭

创意: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全国“失独家庭”已超100万!“独苗”夭折,步入暮年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况?

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将由此产生的贫困与赡养问题,并试点一些生活补贴项目。但物质上的补贴,是无法弥补心灵上的创痛。因此,我团队将以石家庄为实施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活动:

1、积极与本地政府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联系,寻求指导,获得较为全面的本地“失独家庭”信息。

2、在本地高校招募志愿者,组织相关的慰问、恳谈、文体交流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家政服务、体检医疗、郊游出行等关爱活动。

3、对“失独家庭”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观察调查,并将此次公益活动过程与效果以详细文字的形式反映给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

4、高校志愿者成立组织,建议并协助街道组织家园,为关爱“失独家庭”活动提供活动阵地,使得该公益活动得以长期长效的开展 创意亮点:

失独家庭,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理解与帮扶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重视。本项目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特殊阶段,积极发现容易被忽略的社会问题,并在大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寻求解决办法与公益措施,让公益真正“益暖中华”

推荐第2篇:失独家庭

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他们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期盼这个国家和社会给他们多一些保障与关爱,至少不要再忽视他们。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措施:

1.开展对失独家庭的调查,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政府部门要出台失独帮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稳定性和普惠性。要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门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减轻“失独群体”,特别是老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2.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很多失独老人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他们喜欢抱团取暖,希望有专门的失独者养老机构,失独者在一起生活,他们彼此心里才会消除芥蒂,政府应建立失独养老机构,供失独者养老.

3.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要重获生活希望,最关键的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记忆阴影,因此建立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社区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失独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4.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

5.失独家庭是整个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国家的老龄政策也应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出台相应的帮扶方法。

推荐第3篇:失独者

失独者:此生只余悲凉

2012年8月2日17:13 钱江晚报我要参与(42)

据广州日报

世上有一群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

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他们说:他们想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建立一个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据推算,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可能已超过百万个。

特殊的网友聚会:暮年丧独子的父母们抱头痛哭

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一对对年逾半百的夫妇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同命人,以求心灵的慰藉。近日,网名为“倩影”、“老怪”、“小丫留住”等40多位暮年丧独子的父母通过网络联系,相聚在了湖北。“在别人面前,我们是两面人,总会显得坚强,但回到家后,深夜合上眼后,却默默哭泣。但面对这群兄弟姐妹,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这绝对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网友见面”。记者在现场记录了他们的话,或许这世上,再没有比这几位母亲的对话,更让人感到万箭穿心的了。“小丫留住”抽泣地告诉身旁同伴那一段令人悲伤的时刻:“你知道吗?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不孝啊,按照我们那里的老人说,孩子火葬前,身上是一定要披麻戴孝的;孩子没有给父母送终就过世,本来就是一种罪过。”活像一场梦魇,话到伤心处,引来了其他几位在场妇女的抱头痛哭。“倩影”是这次网友聚会的组织者,这些年来,她在武汉接触到很多失独者,其中有一个是湖北的官员,令她印象深刻:“白天的时候,他总是西

装革履,体面地工作;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他又成了另外一个人,整夜抱着孩子的骨灰盒哭泣入睡,口中呢喃着„孩子,让爸爸抱抱你‟,他就这样睡在地板上将近8年。”

他们也曾想过用人工的手段再次进行辅助生育,但这样的方式却常常被他们自我否定,“有这么多钱去生小孩吗?即使能生下来,我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们时常这样扪心自问。

失独者的心声:我们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

来自珠海的“金蛇狂舞”和“万里马”夫妇,是这个群体中比较年长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情,我每天都会跑去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唱歌、跳舞、扭秧歌……日子过得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儿子时,我却不得不撒谎了。人家问„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儿子‟?我就说„他在部队,工作忙,不能常回来‟,人家又问„那怎么没见到你的孙子呢‟?我就回答说„他们丁克,没有孩子‟。”

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最大心愿:建立一个只属于失独者的养老院

“倩影”三年前就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三年下来,QQ群由一个变成了三个,群员的规模也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

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了。”“老怪”说,他希望建立这个养老院,就是希望这个养老院成为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养老送终的所在,“我们痛苦时,只有跟我们一样的同命人,才能劝住我们,我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我们群体的特殊性。”

全国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家庭?目前还没详细的数据统计,只能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推算。网友“老怪”所在的太仓县总人口71.72万,经他了解,他们县共有115家和他境况相同的家庭,如果以太仓县作为样本,那么,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可能已超过百万个。

推荐第4篇:失独老人

主题:关于失独老人帮扶政策问题的完善

现状:

1、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2、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3、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4、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解决方案:

1、经济上地方政府要落实养老扶助政策,全国的帮扶标准要统一,不够的由国家支出。

2、心理上相关专业部门要深入调查,切实关注失独老人的心理状况。

3、社会上各个成员之间要形成共识,努力共同营造关爱氛围,带领失独老人走出伤痛阴影。

背景:

1、计划生育——生二胎

2、失独def.

3、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4、数量大。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5、制度不完善

6门槛高

推荐第5篇:中国失独老人

中国失独老人

字数:1886字号:大 中 小

读博。2008年5月底,女儿在美国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超过一千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失去惟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没有孩子,养老院都不收我们

潘教授今年75岁了,他是这些失独者中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之一。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如今,他仍然没有完全退休,每天弓着问号一样的后背往返于职工家属楼和办公室之间。

当年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和爱人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孩子却因为心脏病离开了人世。

孩子去世之后,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尽这个责任了。

在跟计生委领导座谈时,潘教授说:“我71岁时就来找你们谈过这个问题,你们没有解决;现在我又来谈,我不想3年后这个事情还是没解决,到那时候我可能就是一张相片了。”只想死得痛快一点

老庞比妻子大5岁,“*”时老庞被打成反革命,妻子也被下放劳动10年,回城后她四处找人给他平反,到女儿出生时,老庞已经39岁。

那是计划生育管控最严格的年代,老庞攒够了交罚款的钱,打算再生个儿子,但这事被单位知道后,孩子还是被打掉了。

2007年6月底,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医院抢救45天后离开了人世。

老庞是中医,擅长针灸,在镇江一带小有名气。给方丈治病的时候,他说起自己丧女的遭遇。在方丈的劝导之下,他皈依佛门做了居士。方丈在寺内腾出一间房给他当诊室,从此,老庞几乎没有回过家。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平,更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鉴于这种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

显然,老庞这代老龄失独者已经无法享受到二胎生育政策。

老庞今年70岁,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他沉默寡言,很少露出笑容。早晨,他在诊室里给慕名而来的人们针灸,空闲时坐下来抽烟,表情总是很凝重。他说:“你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什么要求也没有,我只想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

推荐第6篇:关于失独群体

一、课题名称:失独群体

二、选题来源:

百度百科,谷歌搜索

三、选题理由(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价值等): 目的:关爱失独群体,呼吁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尽可能想办法解决和抚慰这一群体生活上、精神上的困难,尤其是针对一些“暮年丧子”的家庭给予应该必要的生活援助,让他们有一个美好、完整的晚年。

意义:关心、帮助失独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失独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背景:目前“失独者”的群体尚未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关于“失独者”的研究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地带,尚未有完整的信息能够反映这个群体的真实情况,显得非常陌生。

1.计划生育政策

诚然,“失独者”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造成这种局面跟计划生育中的“一胎制”脱不了干系,因而不得不反思一下生育政策。

有媒体指出,经过30年的社会巨变,伴随几十年的生育控制,中国人口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已经进入“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这是宏观的形势。而从微观来看,毫不夸张地说,相对许多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就是家庭的全部,一旦脆弱的家庭失去孩子且生育无望,家庭将会陷入极度的精神危机和生活危机,这是社会溃败的一种形式,政府岂能袖手旁观?由此可见,“一胎制”的风险仍然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不确定因素,研究资料表明人口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那么生育政策是否也考虑调整了?不可否定的是,如果生育政策不调整,或许每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失独者”群体中的一员。 2.生存安全隐患

如今社会进入高风险的时代,安全隐患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如食品危机(毒奶粉、毒胶囊等)、卫生安全危机、交通安全危机,使的每一个生存者能够正常的生活变得愈来愈难

价值:可以让失独群体感受到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知道政府以及社会对于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也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以及社会的良性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范围与对象:

内容:产生失独群体的原因以及目前政府对此的决策和效果,社会人士对失独群体的关注程度,失独群体对于政府和社会的真实感想,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及爱护失独群体。

范围与对象:重庆市南岸区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的群体。

五、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2、调查法: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失独群体,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与失独群体相关的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所需要的全部理论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运用准备阶段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方法,将各项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观察失独群体的生活环境、特征、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等重要因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所需要关于失独群体的有效信息。

六、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将获得的信息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的报告

2、PPT文档: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

七、研究成员及分工:

八、完成时间和文献需求:

1、完成时间:一个月

2、文献需求:

(1)穆光宗先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2)《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周刊》,人民网2009年6月1日

(3)《大国空巢》(全名为《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是著名学者易富贤先生的人口论著

(4)《大国空巢》茅于轼、仲大军(先生为《大国空巢》作序。2007年9月,香港大风出版社..九、希望文献调研达到的目的 :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健全失独群体的精神生活,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一起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各个区域的环境,人口聚集程度,改名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人生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尽可能的减少失独者。

推荐第7篇:失独家庭倡议书

倡议书

大家好!

过去四十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因为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有一部分社会群体将承担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是失独困难家庭——因为失去独生子女而导致自身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困难家庭。

那么,我们这些国家政策的正常受益者,是不是应该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去支持这些失独困难家庭呢?

因此,我们倡议,大家为了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们建议,大家不要把失独困难家庭归于弱势群体而去捐钱捐物,而应该视他们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创新的模式把他们纳入社会的大家庭之中。

抛砖引玉:

我们可以依托社区发展“有机产品合作社”,一方面可以邀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机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供应商并提供各种优惠,一方面可以通过失独家庭的社区关系来为合作社销售的产品提供信任保证,而合作社的利润则用于支持社区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补助。

这样有机产品企业可以获得品牌美誉度,社区居民可以购买到放心的产品,而失独困难家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持续的养老补助,同时更可以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同时,这个模式依托社区来展开,很容易启动。根据我们的估算,五万元就可以启动一个社区合作社,如果能够得到社区、妇联及其他机构支持的话,每个社会合作社正常运营的话可以满足二十个以上失独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

社区合作社期待您的支持!您可以出钱,也可以在您所在的社区参与合作社的建设,也可以推荐优秀的有机产品企业,或者帮助对接其他社会资源。

同时,期待大家有更多的模式创新,一起让失独困难家庭不再困难、不再孤单!谢谢!

“失独困难家庭支持计划”筹备委员会

2014年5月22日

推荐第8篇:自治家园失独家庭

自治家园建设

—— 失独家庭

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一时间 “失独家庭”引发了社会的热议,面对现在严峻的形势国家在政策上也做出了相关支持。作为居民生活的最基层组织的管理机构的居委会更应该向这些“失独家庭”送出更多的关心,帮助。所以在社区所开展关心救护失独家庭是非常必要的,是践行自治家园的实践。

古人云人生有三大痛,分别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失独家庭就是有着三痛之一的特殊的群体,这些家庭的组成人员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让他们遭遇了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失去子女的痛苦后,他们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失独老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每逢节假日,老人们尤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依托社区,爱心“失独家庭”

随着失独问题的逐渐凸显,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2012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并且现在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还在探索中,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社区是距离他们生活最近的基层机构,必须要切实落实好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帮扶工作,这也是居委会的工作职责,更是践行自治家园建设目标所要做的。 1.失独老人的特点

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全部的生活寄托,父母生活的重心就是孩子,当失去惟一的孩子,而且不能再生育时,他们就感到天塌下来了。因而很多失独老人,在经历丧子之痛以后就不再愿意接触社会,他们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甚至选择自我封闭。普通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可能导致他们怒目而视,或是失声痛哭。失独老人还是只愿意躲在角落里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内心极度自卑和孤独,感觉自己已经被社会抛弃。所以针对失独老人的心理自卑、精神敏感,孤独,郁郁寡欢的特点,我们要在具体社区帮扶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关心帮助他们。

2.“失独家庭“更注重精神慰藉

对于他们而言,释放情绪、倾听关怀最重要。要帮助他们尽快从中老年丧子的悲痛中走出来,帮助他们学会释放悲伤的情绪,避免情绪长期积压,用正常的方式对逝者进行追悼,释放悲伤的情绪。

总之失独家庭是不幸的,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也是我们难以理解。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抚平其内心的伤疤,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去关心这些失独家庭,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与支持,好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克服难关,安享晚年。 救助方案

在我们府谷居委目前有失独家庭4户,如何做好失独家庭的工作,一直是我们居委的一个空白之处。为此我想了下列方法,来为失独家庭提供帮助。

1.建立失独家庭档案,健全管理。

2.在社区专门成立“温心计划”,建立失独家庭“关爱联盟”。开展 “温心行动”让社区内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利用2个假期参与失独家庭亲情牵手结对活动,与失独家庭结为“关爱联盟”,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

3.构建长效的帮扶机制,帮失独家庭重温天伦之乐。

鼓励志愿者,特别是在节假日,带上亲情“常回家看看”,将失独老人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年饭;多与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失独老人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4.成立“温馨之家”交流沟通的平台

通过有效运作平台使失独老人们互相交流走出人生低谷等。对社区内的失独家庭提供关爱帮扶服务。 5.应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比如,组织社会公益团体与失独老人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心理援助,陪同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文化广场的文体活动,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多与他人进行语言的交流沟通,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情等 这就是我对失独家庭的工作提出的工作策略,希望对失独家庭工作有所帮助。

推荐第9篇: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二) 在**区的城乡低保家庭里面,存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年龄在49岁以上,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的空虚。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区民政局一直对这一群体深感同情和关注,今年6月上旬,该局深入社区、村组入户走访,对低保失独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低保失独家庭生存现状 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唯一不同,但实际上,失独引发了一种连锁反应:失去独生子女后,孩子的母亲通常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只能放弃再生育;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庭瓦解;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无配偶的主要投靠亲友或独自居住,有的甚至连进养老院、上手术台,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经过调查摸底,我区城市低保家庭里共有19户失独家庭,其生活质量低下,其家庭现状可以归纳为四类: 第二类是因重病重残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的家庭。此类型家庭有2户,以**街道**社区的**为代表,此人今年64岁,智力三级残,患有严重胃病,无生活自理能力,其丈夫陈群岩,70岁,患有严重的哮喘、心肺病,其独生女儿**智力一级残,于2013年元月死亡,目前两老仅靠低保金艰难度日。他们的共同点是,因病因残等原因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独生子女的去世使他们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因悲痛阴影相互埋怨、丧失生育能力而感情破裂离婚,晚年越发孤寂和贫困的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11户,占到了总数的58%,以**街道**社区的**为代表,此人今年54岁,女,1984年5岁的儿子**溺水而死,因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实行一胎结扎手术的她因不能再生育,其丈夫与其离婚,现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身体多病,丧失劳动力,仅靠低保度日。 第四类就是夫妻在独生子女去世后,相依为命艰难生活的低保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4户,以**乡**社区的**为代表,两口子现在打点零工,力所能及地解决自己的生计和养老问题,不想过多地给政府增添麻烦。

二、低保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及期望

1、失去子女且不可能再拥有子女的精神打击,是失独家庭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也是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极度空虚的根源。失独家庭的产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产生的结果,当初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带头执行计生政策,而今遭遇痛失子女后,不再年轻的她们再无机会弥补,甚至惨遭抛弃,孤独终老。可不可能再要一个孩子?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作为第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很多人在失去独生子女之时,已经错过了生育年龄。按照人口学的理论,女性在49岁以前,都还有生育的可能。但打击太大,身体垮了,无法生育。可以领养吗?对于领养一个孩子,失独者大多数人并不接受,有人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再将一个孩子养大成人,“我们都要老了,要人照顾了,谁来照顾他?”有人担心养子女将来对自己不好,也有人害怕厄运会再次降临到孩子身上,“我们已经伤痕累累了,再有一丁点的打击,我们就要倒下了。”失去了孩子,情感上何去何从?通过调查走访,他们内心都渴望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把失独家庭组织起来,定期组织座谈会,开展集体活动,营造精神家园。

2、日益衰老的身体、日益增多的疾病、日益丧失的劳动力让低保失独家庭缺乏由子女来作为保障的安全感。经调查,失独群中流传一句话:“不怕老,不怕死,就怕病。”“我生病了怎么办?”“我怎么养老?”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尽管很多家中都还有后辈,如侄子女、外甥子女、姨生子女等等,但他们毕竟不是法定义务上的监护人,也没有赡养的义务,愿不愿意照顾失独老人,情况都各不相同。就算将来有养老院肯收都不愿意去,去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有子有孙的,逢年过节不是被子女接回家,就是有儿孙来探望,他们只能孤零零地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伤心掉眼泪;医疗问题,也在困扰着这群渐渐老去的失独者,没有了子女的经济支援,一旦大病来临,仅靠低保救济金,恐怕难以应付医保报销外的剩余部分。因此,他们渴望一家特殊的养老院,在这个养老院里,都是他们这种“同命人”,互相没有隔阂,有了三病两痛,也能相互关怀,相互照应。

三、关爱低保失独家庭的建议 失独家庭为国家基本国策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老年生活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关爱失独家庭。

1、打造平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人人尊重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贫困失独者心理往往会变的脆弱和敏感,常常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接触社会,这让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我们建议一是建立失独家庭老年人养老院,让有同样遭遇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消除彼此的芥蒂。这样既能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可以让他们彼此慰藉,减轻或者消除失独之后造成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二是建议政府、各种民间组织努力营造尊重失独者的社会氛围,引导他们参加各类社区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三是建议乡镇、街道、成立专为这一群体维权的维权机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低保失独家庭。贫困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部门要联合社会公众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政府应预算部分经费保障志愿者的报酬。服务失独者家庭的志愿者中应有适量的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除了为低保失独家庭做义工、献爱心外,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应对失独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疏导心理障碍、解开自闭心结,招募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3、出台政策,加大低保失独家庭养老帮扶力度。对于低保失独家庭,低保金以及低保配套救助对日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失独人员来说远不足以弥补、保障他们晚年无子女依靠赡养的生活无忧,建议政府要从征收超生家庭的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为失独家庭购买足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等,让这一群体生存养老都有保障。同时社会保障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这一群体的困难救助和惠民政策优先给予照顾。建议出台养老优惠政策。将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失独老人,纳入政府养老援助对象。选择居家养老的,每月可获得政府定点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上门服务。选择机构养老的,每月可获得介助介护补贴。援助标准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相应调整和提高。

四、我局对城乡低保失独家庭的救助探索 根据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情况,我局细心研究,积极探索,以保障失独困难家庭对象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为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关爱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符合特别扶助对象的年龄界限要求,于今年6月25日出台了《关于印发〈**区失独困难家庭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率先在全市推行了贫困失独家庭救助。

1、救助对象范围: 对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失独困难家庭实施社会救助:女方必须年满49周岁(离异、丧偶的男方年龄也必须年满49周岁),且为**区常住户口的;其独生子女未婚因病或意外死亡或独生子女已婚未生育因病和意外死亡的;夫妻双方未再生育和未收养子女或夫妻离异后未再婚的;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2、救助标准: 凡符合失独困难家庭条件的,可以享受下列相应的社会救助:城市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按照城市三无人员的生活救助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按照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供养标准给予救助;失独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按照《**区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享受与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同等标准的医疗救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失独困难家庭的相关社会救助: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明显好转,且高于**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夫妻双方离异后,再婚的一方;户籍迁移出**区的;因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劳教和服刑期人员;享受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的对象已死亡的;其他社会救助文件明确规定取消的。 低保失独家庭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家庭为“国策”作出了贡献,这些家庭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全社会的关心,通过我们社会救助部门的努力探索,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践行好这份特殊的关爱,希望能让他们不再孤独,生活得更踏实、更有尊严。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三) 湖南省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3600多万人,节约孩子抚养费1.1万亿元。计划生育的初衷已得到实现,有计划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失独”老人们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群体,将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一、农村老年失独家庭现状 天元区乡镇农村户口的老年失独家庭有37户,50人。 1.年龄分布 49-6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7人,占总数的34%;61-7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5人,占总数的30%;71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有18人,占总数的36%。 2.婚姻状况 3.独生子女死亡情况 4.生活保障 现50人均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013年起每人每年由政府财政发放扶助金3600元。有退休工资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退休工资1000元以上3人,1000元至500元4人,500元以下1人。);五保户9人,占总数18%;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人,占总数6%。无固定收入30人,占总数的60%。 5.孙子女情况 6.居住情况 7.身体健康状况

二、数据采集说明

(一)此次调研针对的失独父母为以下几种情况 1.女方年满49周岁失去生育能力的家庭,或丧偶、离异单身年满49周岁的父亲。生育情况未违反湖南省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要求。 2.符合情况1的父母,曾经生育子女或收养子女,同时存活子女数从未超过两个,现在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3.符合情况1的再婚家庭,夫妻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子女死亡的一方任统计为失独的父亲或母亲。 4.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未纳入此次调研范围。

(二)

数据采集方法 1.多人群调查 ⑴直接调查对象本人。入户直接向对象本人核实情况,并查看有关证件以确认年龄、户籍、子女残疾等情况。 ⑵向对象的邻居老人了解情况。左邻右舍比较了解情况,通过调查印证对象情况。 ⑶咨询对村人口情况较了解的村干部了解情况。 2.调查时发放失独家庭现状调查表 数据汇总表附后。

三、现状分析 1.失独家庭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老的失独家庭比青壮年的失独家庭只会多不会少。根据年龄分布和独生子女死亡情况分析,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的独生子女占总人数比例的43%、30%、22%。意味着失独家庭不断在累积增加。43%的家庭在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却没有再生育。 2.年老的失独父母形影单离的越来越多 受到失独的刺激,很多父母在心理上留下了强烈的刺激。37对夫妻中,有2位母亲出现精神异常,离家出走。更多的失独父母丧偶、离异后选择了单身独居生活。调查对象中健在的22对夫妻,仅有两位父亲是再婚。 3.生活来源困难 农村失独家庭中,有退休工资的父母非常少,仅16%。大部分依靠自己在田土种稻谷和蔬菜换点零花钱,身体有残疾的父母只能依靠平时政府一点微薄的补贴和慰问。 仅有6%的父母由政府接到敬老院抚养。大部人选择了夫妻独居或单身居住,其3户居住的危房还无力修缮。有12%的父母由亲戚、村中组员照顾,寄住他人家中。 4.生病护理堪忧 此次调查的50人,都担心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夫妻健在的只能互相照顾,但单身独居的老人却无法想象该如何安置。失独家庭的父母不敢病,住院的7人中,仅3人有亲戚照顾。在计划生育实施30年后,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第二代,在第二代独生子女中,已经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姑姑、姑爹、舅舅、堂兄、堂弟这些亲戚,如果他们面临失独,在没有固定生活来源请不到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年老生病后哪来的亲戚照顾?

四、建议和对策 1.综合政府各部门力量,用活政策,分类养老 按照“失独”老年父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政策给予抚养。 ⑴投入更多资金资建设养老院,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让更多的孤独老人老有所依。 ⑵托养在其亲戚或者本村组员中的老人,政府每月提供一定补助; ⑶对自身要求单独居住的老人,政府能安排义工或志愿者固定时日上门服务。 2.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力度。 精神方面:配备专职心理康复治疗机构和人员,对经受家庭创伤的家庭积极引导,提高承受能力。组建“失独”家庭联系团队,让失去孩子们的父母在同样遭遇的父母一起互帮互助,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活动。 物质方面:根据现行政策,除人口计生部门每人每年3600元的失独扶助金、或适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株洲没有针对“失独”的老年父母有何优惠政策。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多元投资的养老服务机制。 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标准,让老人们生病后不怕住院; ⑵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对“失独”的老年家庭成员纳入养老保险金发放范围。同时加大农村养老保险金对“失独”家庭成员的发放标准,让老人们在年老后有一份固定的生活来源等。 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针对“失独”家庭低保户,因增加一人份的低保金额,适当提高低保标准。 ⑷针对天元区具体情况,提高征地补偿发放金。针对“失独”家庭可以增加一人份的安置补偿款,或者是适当增加补偿金额,或是在购买安置住房时享受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多一人份的安置房指标。

推荐第10篇:失独家庭补助标准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失独家庭补助标准2014

核心提示:失独家庭补助最新政策如何规定补助标准?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具体内容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

失独家庭补助标准201

4一、经济扶助

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部委发出《通知》提出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要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广泛开展社会关怀活动。

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二、保障房优先安排

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对生活贫困、住房困难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要优先给予安排;对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要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三、城乡医疗

《通知》提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并帮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有再生育意愿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参加生育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要将其接受取环、输卵(精)管复通等计划生育手术及再生育服务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纳入支付范围;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取环、输卵(精)管复通等计划生育手术服务,并给予住院分娩补助;对确需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要做好咨询指导工作,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

四、养老保障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daodoc.com/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优先入住养老机构

《通知》要求,做好养老保障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对60周岁及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特别是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要优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中的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daodoc.com/

第11篇: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已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了解摸清我市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关爱力度,**市妇联于2013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我市失独妇女进行了专题摸底调研。

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扶助政策、形式不完善。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停留在单一的经济抚恤层面。并且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对伤亡、伤残独生子女年龄、失独妇女年龄等都有规定,49岁以下失独妇女等家庭不能申请扶助金,而我市49岁的失独妇女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制度比较局限,不能彻底解决失独妇女目前面临的困境。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3、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妇女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失独妇女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一半以上的失独妇女经济拮据,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生活更加贫困。经济的困顿、子女亲情的缺失、逐渐老去的现实,养老的担忧更增添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痛楚。

三、对改善失独妇女生存现状的几点建议

1、完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建议在计生人口基金、社会抚养费、政府财政列出专项资金,通过给予较高金额的一次性抚慰金等途径,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目前,**市失独家庭计生特扶的标准是独男每人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入户走访慰问等对临时有困难的给予及时救助。

2、加大失独妇女关注和关爱力度。各级政府及计生、社保、妇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怀,社会发力,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怀,以真诚温暖的关爱推开心灵的窗户,帮助她们尽快走出“失独”的孤困。

3、着力重建失独妇女生活归属感。以重建失独妇女的精神家园为重点,组织、引导和鼓励失独妇女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村)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特别是社区(村),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失独妇女特别是老年、身体不好的失独妇女联系卡、日常走访谈心、组织户外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失独妇女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4、解决失独妇女安度晚年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身体较差、丧偶的失独妇女要求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给予优先入住;建立失独妇女医疗“绿色通道”,定期为失独妇女健康体检和上门义诊,为失独人员提供便捷及时的健康卫生治疗和服务,提高失独妇女的健康水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安度晚年。

第12篇:关爱失独老人的策划书

关爱失独老人的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继续弘扬这个延续不灭的传统美德,并打开心胸去关爱、去接纳那些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陪伴他们去更好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1、慰问社区中的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健康心态,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从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2、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孤寡老人,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3、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机会,增强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主题

为夕阳添一抹亮色,为老人送一份温暖

四、活动时间

2014年7月1日 ~2014年7月2日

五、活动地点

大富社区

六、活动参与人员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2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同学

七、活动对象

大富社区失独老人

八、活动前安排

1、联系大富社区相关领导,商量并确定活动地点及活动事项。

2、通过微博、QQ等方式宣传活动。

3、准备好活动内容及与互动的方式。

4、安排好拍照和写新闻稿的志愿者。

5、准备好活动所需物品,服务队队旗等。

6、安排好各位志愿者的具体工作。

九、活动流程

1、同学在校门口下集合,一同前往社区。

2、到达社区后,由社区负责人带领我们去各个老人的家里

3、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及与老人聊天,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经历,并记下老人生日为以后开展更贴心的活动做准备。

4、每次活动结束后,同学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活动的东西,安排人写好通讯稿,并及时发到微博。

5、组织好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集合返校。

6、做好此次活动的后期宣传,并对这次活动进行书面总结。

十、活动注意事项

1、服从领导的调动、安排。

2、各位同学积极参加,在来和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3、衣冠整齐佩戴好工作牌、帽子。

4、安排一部分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并调动现场积极性。

5、在与老人交流时要有耐心、爱心。

6、后期打扫会场、整理好东西、清点人数并将带去的东西悉数带回。

7、爱护共财产。

8、通过与老人的聊天,使得老人可以自愿的讲出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每位老人。

一、经费预算

1、打印材料:鉴定表2元+宣传单10元

2、交通:公交36元 合计:48元

安师大生命科学学院12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暑期实践团队

2014年6月30日

第13篇:社区失独家庭慰问活动

社区失独家庭慰问活动

为进一步关爱失独家庭,2017年6月7日**社区社区书记**带领社区计生人员,来到失独家庭**和**家,为他们送去了牛奶、鸡蛋等慰问品。

为了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上的阴影,在生活上得到有效保障,**社区书记及计生人员经常到失独家庭走访慰问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健康等情况,听取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生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社区将以最大努力为失独家庭提供帮扶救助,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府的关怀与温暖。

第14篇:失独者的心声(整理)

失独者,要求“行政补偿”

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同时他们大多年岁较大,很难再生养孩子。卫计委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失独人口每年以7.6万递增。据相关学者估算,目前全国失独人口不低于100万。

新京报讯 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进京,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咨询政策、表达诉求。前日,卫计委发布答复意见书,针对失独者提出“给予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国家行政补偿”的要求,答复意见书中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

失独者代表笛妈介绍,去年12月26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失独者群体发现,通知中没有提及行政补偿方面的内容,今年1月6日,几名失独者代表进京同计生委沟通,希望在行政补偿方面能给予明确答复。但截至4月下旬仍没结果,4月21日,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再次进京表达诉求。

笛妈介绍,2012年6月5日,全国一百多名失独者向原国家计生委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集中表达诉求。此标志性事件让失独者群体首次受到广泛关注。从去年起,失独者群体曾有过两次集体签名活动,签名者均超过2300人。

前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意见答复书,其中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

答复的最后表示,国家计生卫生委将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扶助工作。■ 专家说法

政策对失独者应适当倾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顺认为,就现行法律,失独群体要求行政赔偿或者说行政补偿都是于法无据的。杨建顺介绍,行政赔偿针对的是国家行政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行政补偿是指合法行为导致的损害。

杨建顺说,应该正视的是,国家计生政策同失独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这是一种偶然的结果。但是那么大的一个群体出现了,并且他们的疾病、养老都面临着种种问题,同时经历丧子或丧女巨大的悲痛,国家是有义务对他们实施救济或救助的,这也是责无旁贷的。

杨建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初需要出台政策支持,建立一套成熟的规则和标准,这个规则和标准建立了,长远来看就是要制定法律。而对失独者而言,制定相应政策时应该有适当的倾斜,这是国家对弱势群体责任的一种体现。但是说到专门立法,杨建顺认为,就目前来说并不现实。

■ 官方回应

今年起失独家庭扶助金提高

前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中显示: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帮扶救助已做出制度安排,并不断加大扶助力度。但是,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

意见书中称,国家自2008年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残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夫妻双方都可以领取特别扶助金,并于2012年提高了特别扶助金标准。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助关怀的政策措施。2013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五部委联

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通知》,从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关怀等方面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扶助力度,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自2014年起,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

■ 对话

失独者笛妈:我们经历的应被记住

诉求

要求“行政补偿”

新京报:这次进京表达诉求,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失独群体的“行政补偿”?笛妈:是的,去年年底发的那个通知,只是把我们当成一般困难家庭对待了,对于这个认定,我们不能接受。

新京报: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笛妈:我们不是一般困难家庭。通常说一个家庭贫穷、有残疾人士、失业、有重大疾病,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失独群体面对的困难,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实施这政策时,我们履行了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现在我们要政策保障这个权利。

新京报:这个“行政补偿”还包含着身份的认定?

笛妈:对。就是对独生子女政策受损害者的身份认定。

新京报:这次来京表达诉求的有200多人?

笛妈:我特别想跟媒体说,我们来北京反映问题,真的不是为“闹事”。碰到北京开两会或其他重大活动,我们都是避开的,不想让外界觉得我们在胡搅蛮缠。

计划

准备申请行政复议

新京报:失独者们对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回复是否满意?

笛妈:虽然没什么实际内容,但有了这个函,我们就能申请行政复议,按正常的程序走了。

新京报:对“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的回复,你怎么看?

笛妈:计生法第一条写着“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对我们来说,家庭幸福早没了,那“公民的合法权益”到底是怎么个维护法,这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没有规定,我们就等政策,如果涉及立法问题,我们再去找人大。总该有个说法。

新京报:客观上,国家这两年确实出台了一些政策,各地方也有一些配套措施。

笛妈:这个我们从不否认,还要感激很多人为推动这个事所做的努力。但是这还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所以还要继续走接下来的程序。

等待

熬不起 尝尽老无所依

新京报:生活里,最让失独群体担忧的是什么?

笛妈:最恐惧的是等待,而且是未知的等待。现实是,大家年纪越来越大,没有监护人了,办个信用卡银行都不接待,人们常说老无所依,我们是彻底把这四个字的滋味咂摸透了。

新京报:这种情绪会在失独者QQ群、论坛里传递、扩散或集中吗?

笛妈: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熬不起。我们有过几次集体签名活动,上次是去年10月,我记得有2431人,这次再签,就只有2300多人了。

有人心灰意冷了,也有10个人在这期间过世了。特别是有人过世,电脑前扑面而来的都是焦虑和恐惧,不知道下一个是谁。

认同

身份认定 意味着尊严

新京报:各地单独二胎政策已开始实施,全面放开的呼声也比较激烈,这对失独群体会是个刺激吗?

笛妈:失独群体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特别统一。有的很愤怒,一旦独生政策进入历史,经历者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时代进步了,很多人被碾在下面了。但我个人倒不那么看,政策放开说明社会在进步,也意味着后来人或许不必经历我们的痛苦。我唯一恐惧的是,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不会被记住,这个我不能接受。

新京报:“被记住”对很多失独者来说那么重要吗?

笛妈:仔细接触这个群体你会发现,这里面好多人是衣食无忧,甚至家底殷实的。他们要的就是身份认定。“独生子女政策受损害者”的身份对许多失独者来说,意味着权利和尊严。所以相当重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第15篇:还失独老人一轮朝阳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申论热点文章,时政热点,更多考试备考资料可以登陆吉林华图官网http://jl.huatu.com/进行查看。

【关键词】失独老人; 养老;人口

【背景】

失独老人,一般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父母。他们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子女的不幸离世让他们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数据统计,我国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考情分析】

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简单描述。老无所依,半生,将于何处安放?

一、失独老人面临的困境

;甚至有些养老机构存在拒收

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完善的养老政策和医疗保障政

同时壮大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制定相关政策,设立相应编制和就业岗位,进一步满足失独家庭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是应将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建立相应的保障基金或者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帮助失独家庭解决养老困难,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帮助。

四是通过倡议、发动、引导志愿活动和建立“劳务储蓄”等方式,民间团体和社区工作者要针对失独者不同的境遇进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到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社区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失独低龄健康老人逐步走入社会,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老年人互助、社区补贴、基层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等实现养老服务的拓展。失独老人其实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缩影。它已经不仅仅是哪一项政策的问题,它是个社会问题。政府和全社会应该齐心协力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才是解决人口结构等社会问题的根本,给失独老人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关怀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第16篇:谁来为失独者养老

谁来为失独者养老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30余年之际,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失独的老人,他们的后半辈子是在严重的精神压力下度过的,政府对他们的扶持力度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在失独者的养老问题上,应该建立失独者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救助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失独者;养老问题;政府补贴

一.失独者的心

世上那么有一群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失独者”。这些老年人失去子女后常常老无所依,生活不能自理,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失去子女的痛苦心情,他们陷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之中,剩下的后半辈子过得十分悲惨。他们对于世俗的名利和金钱,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但他们却总是无比担心,无法想象他们老的时候,陪在身边的会是谁?能有谁?有一位失独者说:“我们不怕死,但我们怕老。”失独者渐渐成为了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全国这样暮年失独的家庭到底有多少?据最新报道,截至2012年5月9日,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这个数字还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让整个社会难以回避他们的痛苦。

失独者除了承受失去子女的痛苦之外,对别人的不经意的一言一语也是格外的敏感,有时候甚至会突然发脾气,或者嚎啕大哭,他们的精神不受自己控制,常常出现消极的情绪。每逢佳节,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往往他们不会接受亲朋好友的邀请,而是一个人躲起来,想清静心灵。其实他们也想过去通过人工的方法再次哺育孩子或是领养孩子,但这种想法常常被自己否定了,“有那么多钱去生孩子吗?即使生下来了,我们又有多少精力去教育他,要是领养孩子,在他们花样年龄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去世了。”前不久发生在广州的一出悲剧让有想要再次哺育孩子的他们更加踌躇。在失去长子后,50岁的文姨与刘叔花了12万通过试管技术再次当上爸妈,生下一对龙凤胎,含辛茹苦的抚养了10载后,夫妇俩却因为长期精神压力而选择轻生。有生育能力的尚可再生,但丧失了生育能力

甚至经济能力低下的呢?他们的后半辈子又该怎么过。这些失独者又有谁来养

老?有的人自力更生,选择了养老院,把养老院当成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养老送

终的地方。生在城市,深知城市的地价好比芝麻开花,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大多

数老人院都是建立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面对陌生的环境,多少也会感到寂寞和无

奈,虽然他们远离繁华,没有喧嚣,但心灵却不得已平伏。

二.目前失独者的状况

中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从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的

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者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

他们的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但是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

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仅有有关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

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

生育 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给予必要的帮

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实行有很大的伸缩性。

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

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

同时纳入扶助范围。 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

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失独家庭对此并不知情。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正在修订的《老年法》也关注到失独

者的养老问题,关于人住养老院的具体问题将会在实施细则中加以明确。

刚刚过去的6月,施行16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

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而这份大规模扩容的修订草案并没有给予数量庞

大“失独者”特别的关注。

失独者面对的不只是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

力。目前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基本是私营单位,收费明显过高,而中国养老金的替

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比)较低,退休之后引起的老年贫困现象越发突出,

而失独者完全没有来自儿女的赡养金,来自于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三.要从政策、精神和物质方面解决失独者的养老问题

政策方面,要建立失独者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救助机制,解决他们的后

顾之忧。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赵超提出:独生子女伤亡家庭承受精神打击

的同时遭遇经济困难,他们的养老也是难题,赵超认为,“失独”夫妇年老以后,养老和医疗无法解决,应由政府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养老院,免费安度晚年;另外,对失独者开放二胎, 失独者的养老问题有所缓解,因为有一部分失独者失去他们子女时年纪不算太大,还有精力,有能力,有需要抚养第二胎,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失独者的养老问题。还可以出台“失独”家庭的国家补偿政策,建立“失独”家庭专项扶助基金。

精神方面,为“失独”家庭专门建立“新希望家园”“失独者养老院”之类的精神家园场所,解决失独家庭的老人精神孤独,内心缺少关爱的问题,使失独者能够回归到集体的温暖中,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弥补他们的精神需求。

为了让这些失独父母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为了让这些失独父母到年老时不再孤单,网友倡议将每年的5月21日定为‘天使节’。5月21日是‘我爱你’的谐音,这一天是在母亲节和父亲节之间,在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之后,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既是为了表达对失独父母的关爱,又是为了表达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独父母的慰问和祝愿。

此外,还得加强生命教育、精神关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关心和呵护失独群体,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物质方面,不但依靠财政的支持,同时也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的力量筹集资金作为重要补充。一是积极扩大福利彩票发行的途径,使福利彩票收入成为社会保障的一项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充分调动各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引导和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各界进行社会捐赠和慈善活动,发挥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为社会保障提供更多的养老资金。

参考文献:

[1] 李微,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抚养问题探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03):32-34

[2] 米峙,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研究[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

(5)

[3] 阚枫.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凸显 救助机制需重视精神慰藉[N].中国新闻网

2012-07-03,[2012-12-26].http:///gn/2012/07-03/4004260.shtml.

[4] 李东.论养老问题的主体与责任[N].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 堂吉伟德.“失独者”的痛楚需要制度来抚慰[N].大众日报2012-05-11,[2012-12-26].http:///gn/2012/05-11/3882613.shtml 16:37.

[6] 张鹏.全国失独者逾百万失独者:给我们个节日怀念孩子[N].北京晚报 2012-05-21.[2012-12-26].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05-21/3904087.shtml.

第17篇:关爱“失独”家庭座谈会发言稿

关爱“失独”家庭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卫生院各项工作的关怀与帮助,感谢广大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受院领导委托,我与张道盟主任受聘于龙泉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我镇“失独”家庭的保健医生,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

失独父母遭遇痛失子女的家庭悲剧,在亲情、经济、人伦、医疗、养老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亟待社会更多的关爱。目前,我镇共有“失独”家庭24户,计48人。对待“失独”家庭我们要从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入手,关心他们的生活,采取多种医疗保健服务形式,让每个“失独”家庭,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温暖,促使其摆脱阴影,重振精神。

卫生院将在前期工作投入的基础上,以基层医疗卫生与计生机构合并为契机,积极与计生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利用职能优势更好地为“失独”家庭服务。努力探索拓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的方法举措,使之惠及到每个“失独”家庭,向他们提供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并根据体检情况,及时建立慢病档案,签约全科医师定期提供随访服务,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慢病,同时可为有需求的失独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医院门诊设立“失独”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诊疗档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优惠。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与张道盟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更好的帮助。要时刻为失独老人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权利,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失独老人。大力开展心理疏导,为每个“失独”家庭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建立心理危机预案,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灵交流,面对面、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引导他们走出心灵阴影,解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不仅有健康的身体,还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以后的人生。

关爱、帮助失独家庭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深深感到自己身上肩负责任的重大,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广大“失独”家庭的信任下,不断努力,开展好这项工作。

谢谢大家!

第18篇:抱团取暖失独不独(新华社)

▲天津河东区计生协组织“让大海带走我的哀愁”活动,带领失独人员走出家门放松心情。(孙宏伟摄) 如何从制度层面让众多失独家庭尽快走出阴霾,各方在行动

抱团互助,失独不“独”

2015年03月20日 09:46:1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在30年来少出生人口近4亿,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3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产生7.6万失独家庭,中国的失独人数已超百万。

失独父母,当年的“光荣一代”,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70年代末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这个群体更面临着养老、医疗、家政服务等切实问题。

2012年,中国计生协“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探索试点。学者韩俊魁希望该项目能尽快提出制度性的帮扶和保障新思路,进而推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发挥专业社会组织以及失独群体社团的独特作用。49岁之前的失独人群也应被纳入未来关注重点,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危机介入机制。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

2014年12月31日那个寒冷的冬夜,人潮涌动的上海外滩,36个年轻的生命在距跨年钟声敲响仅一步之遥时,永远地离开了„„那一夜,30多个家庭陷入无尽痛苦之中,其中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则更像是“天塌了一般”。

“再有2天,就是你24岁的生日,宝贝,生日快乐!”“深刻体会您有多痛,什么安慰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想哭就哭吧,发泄出来会好点,保重!”

“你的房间,一切如初,却再也听不到你叫我一声妈妈了。”“我也是一个失独者。因为都经过,还在经历着,生活教会我们坚强。”

„„

这些是上海“星星港”吧里每天重复不断的话题。他们是全国较早为丧子家庭或个人提供精神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公益组织。这些一问一答的对话,来自失独的爸爸妈妈。他们在“星星港”线上敞开心扉,痛述自己的不幸与哀伤,线下组织活动,互相开导,扶持中“抱团取暖”“救人自救”。

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在30年来少出生人口近4亿,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3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每年约产生7.6万失独家庭,中国的失独人数已超百万。

失独父母,当年的“光荣一代”,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70年代末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开始寻求各种通道。

为了帮扶这些失独家庭,2012年,中国计生协“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探索试点。

“没有子女,我们也应精彩地生活”

“因为家里有亲人在等。”7年来,68岁的郎中科夫妇第一次如此迫切地着急回家。

像多数失独父母一样,7年前失去自己唯一的女儿之后,老两口的每一次出行简单且无牵挂。走了,又回来,旅行中放松一下沉重的心情,回来还要继续漫长孤独的日子„„然而,此次日本之行让他们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迫切回家的心情。

迎接他们回家的是被郎中科夫妇视为家人的宁波计生协会的工作人员。“郎师傅把我们比喻成亲人,把计生协说成是他们温暖的家„„连我们自己也很感动。”宁波市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陈月芳告诉记者。

2004年,郎中科的女儿在纽约遭遇不幸,生命定格在了28岁。噩耗传来,已近花甲的郎中科夫妇终日不知所措,不愿与人交流,更怕提起孩子。

2012年,宁波市计生协作为中国计生协试点地区单位启动了“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在工作人员不断的走访交流中,郎中科夫妇开始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渐渐地心情好起来。游泳、钓鱼,外出度假,“做自己以前想做没做的事,慢慢找回快乐。”

走出失独阴霾后,郎中科开始主动关注社区里其他失独家庭。在计生协帮助下,由郎中科担任小组长的“帮扶计生特殊家庭”志愿者团队“温心家圆”很快成立。郎中科说,“‘温心家圆’愿望朴素,就是希望能温暖失独家庭的心灵,让破碎的家再次圆满。”

开始,许多失独家庭拒绝他们。多少次在敲开和未被敲开的大门外,郎中科一遍遍地劝慰,“我也是失独爸爸,有着和你们一样的痛苦和无助,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坎,我迈过去了,你们也能。”失独家庭放下了戒备,慢慢说出深埋的哀伤。“我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的最忠实听众,陪伴他们一起回忆、一起悲伤、一起流泪。”

一家一家走进去,带出来,在郎中科的努力下,所辖社区的失独家庭大多勇敢地走出悲伤,慢慢融入社会,重新面对生活。

“要正视失独的现实,勇敢面对生活,懂得没有子女,我们也应精彩地生活。”郎中科有个朴实的想法,“失独家庭越是希望社会关心自己,越会难以满足;越是要求不多,越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奉献社会,就越感到幸福。”

2014年,不幸又落在了郎中科的身上。当得知自己被查出肺癌时,一向乐观坚强的他,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能出去旅游吗?回来再住院。”

就在他们夫妇从机场出发时,接到了宁波计生协陈月芳的电话,“我们等您回家,一起送您上医院。”

“失独父母也可以更好地生活”

在太仓市“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的墙上写着这样的话:“‘连心家园’,一个多么温馨的地方!湛蓝的夜空、美丽的星星在璀璨发光,那是我们的小天使明亮的眼睛在闪烁,那是我们的孩子在跟爸爸妈妈说着悄悄话。”

“连心家园”是2013年太仓市计生部门为失独家庭建立的关爱活动场所。朱秋芳,“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总干事,一位勇敢直面生活,并积极帮助同样不幸家庭走出悲痛的失独妈妈。

2005年,18岁的女儿刚刚参加完高考,一场突发的疾病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儿永远未能踏进她心仪的学校。朱秋芳一病不起,整日待在女儿的房间,抱着女儿的照片以泪洗面。

后来朱秋芳发现身边还有不少失独家庭,有些人情况更艰难。朱秋芳开导自己,孩子虽然走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她在笔记本上留下这样的字迹,“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008年8月,从报纸上得知,有个女孩因没钱上大学准备放弃学业时,朱秋芳急了。她迅速联系到报社,并答应每年资助女孩一万元,连续4年,直至大学毕业。采访中,朱秋芳指着照片中身披婚纱的新娘说,“我干女儿早已大学毕业,这是她的婚礼,看她多漂亮。”

逐渐走出痛苦的朱秋芳,在太仓市计生协的推荐下,成了太仓城厢镇“连心家园”的一名志愿者。她想帮助那些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相同命运的失独父母走出来,勇敢面对生活,“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最懂他们。”

朱秋芳发挥自己曾是幼儿教师的优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失独家庭成员排练手语舞、抖空竹、合唱以及诗朗诵等,并开展烘焙、编织等兴趣小组。不断通过自身经历感化失独群体,带他们走出悲痛。朱秋芳说,“失独父母也可以更好地生活。”

2014年1月,朱秋芳担任了“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总干事。为了关怀和关爱更多的失独家庭,中心承担了太仓市“心手相连,共享阳光——关怀关爱失独家庭”公益创投项目。

“人生是坎坷的,天灾人祸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正确面对,依靠集体力量坚强地生活。”在2014年末的“全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项目点工作汇报会”上,除了介绍工作经验,朱秋芳还通过自己的实例为大家讲述失独家庭如何通过理财养老,来让自己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我用卖掉郊区大房子的钱换了市区一套小房子,房租用来养老。”讲台上,朱秋芳开心地说,“关键是省下的钱我买了一辆轿车,我现在是开着奔驰去走访失独家庭。”

话音未落,场上便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相信越来越好,把我的担心慢慢去掉”

2014年12月24日,西方人的平安夜,宁波街头华灯初上。培训交流的空隙间,中国计生协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放松。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与宁波市、区、街计生协项目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失独家庭代表的座谈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的团队越来越专业。”宁波“我和你并肩行”项目小组负责人王瑾退休前一直在街道从事社区管理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的她始终强调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不具备专业知识,只凭一时热情,帮扶工作会大打折扣。”王瑾说,仅上门探访一项,普通志愿者往往只会说“该忘的就忘了吧,别再想了。”但一次一名年仅25岁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跟王瑾一起登门探访时,一番话让王阿姨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专业,“她说,不能忘,也不可能会忘,但是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角落里,就是一年碰一回或者跟它相处一回。但是平时我还要好好过我的日子。”60岁的王阿姨感慨自己“不敢落后”。

王瑾身边的林阿姨是个失独妈妈,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走出了心理阴霾,成为项目小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阿姨手工好,做的塑料金鱼花栩栩如生,项目组发现她的特长后,便主动邀请她在社区开展手工编制等工艺课程。在一些上门走访活动中,林阿姨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失独父母往往不敢走出来,怕自己开心快乐了,会对不起孩子。”林阿姨非常理解。

提起逝去的孩子,情绪仍不能自抑的张阿姨,在计生协工作人员小李的紧紧拥抱当中慢慢恢复了平静。她说,“我们社区的‘温心家圆’是我的靠山,时常的关心让我很感动。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对我们失独家庭这样的关心是很少见的。感谢我们社区,感谢关心我们的人。”

被张阿姨视为家人的小李腼腆地笑了笑。说起计生协的工作,小李并没有大摆成绩,倒是说了很多失独家庭面临的具体问题,“尽管我们依靠社区的义工、社工,还有专业志愿者进入社区参与帮扶工作,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得更扎实。”

会场讨论踊跃友爱,大家为了一个目的,出主意想办法。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多年轻的社工、志愿者或许还有亲人朋友在等待,然而他们淡然敬业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平安夜的夜色显得更加美丽。

“谢谢你们关心,我相信一天会比一天好起来。”

“我们相信国家会制定好的政策。”

“相信越来越好,把我的担心慢慢去掉。”

„„

当每一位失独者表达了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时,宁波计生协副会长陈月芳的最后一番话犹如定心丸,至少让大家踏实了许多。

“向大家汇报一下,2015年我们有两个项目出台:一个是60岁以上的失独家庭住院了怎么办,我们由政府出钱买保险,每天补贴100元。也就是说请护工的钱由保险公司出了,让大家无后顾之忧。第二,对7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开展老年照料帮助。这样也不用担心以后生病躺在床上动不了怎么办„„相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每天都要生活在当下。”

沉甸甸的收获与“还债”的困惑

这是一本A4纸大小的蓝色集子,但这简单集子里却沉甸甸地装着中国计生协几十个项目点3年来的挫折、坎坷、经验、成绩。

几天的培训交流,让刘秀萍有些激动,翻着手里沉甸甸的收获,作为中国计生协国内部负责人,她兴奋,“很多项目点工作做得太出色了。”

“当我拿到福建漳州一年的工作总结,看着一本本工作、服务小册子,听着漳州协会负责人讲他们的活动,就能感受到他们实实在在做的工作。”刘秀萍说,漳州项目点组织失独家庭郊游野餐等活动,QQ群里被其他地区失独人群看到后羡慕不已,漳州点的失独人员就说,“因为我们有家人。”刘秀萍笑着说,“计生协被他们称为亲人、家人。”

“从面对面走进去,到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全国51个项目点一对一的帮助,实实在在解决了失独人员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刘秀萍介绍,2014年中国计生协本级投入2000万,各项目点按不少于1:1比例配套资金。为保障“只做事,不作秀”的效果,中国计生协组建了项目专家组,每年对各项目点进行评估检查,要求其为计生特殊家庭建立规范的帮扶档案,并通过问卷、随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效果。“同时通过项目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项目的辐射和影响力也是惊人的。”

与刘秀萍的兴奋不同,对于项目点的工作,李作萍常常会感到自己处在矛盾之中。

“我经常会困惑,现在的工作有时让我内心有一种赎罪感。”已有近30年工作经验的李作萍是一名“老计生”,2009年转岗重庆江北区计生协工作,“整天和失独人员打交道,很多人始终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为计划生育政策,我内心真的很纠结,难道我要否定自己以前20多年的工作?”

作为最基层的政策执行者,李作萍形容自己的工作是救火队,也是暖心港湾。在江北区“馨心缘”特殊家庭帮扶小组中,计生协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尽自己所能解决了大量失独家庭生活、养老、就医等的实际困难,在人员紧张等情况下,想办法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购买社会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但因为地域经济差异,一些失独人员“总是向高标准看齐”,不断向计生协提出许多不现实的要求,甚至通过偏激的手段去维权。

李作萍说,“基层工作很复杂,我们是在做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做好挺难的,要让受助群体认可你,才算是做好了。”她也清楚,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完善,曾经有抵触心理的“个别人”也开始越来越离不开“馨心缘”,参加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笑声也越来越多了。

所有失独家庭全覆盖

截至2014年12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试点项目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地区,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

“协会要做失独人员的娘家人。”中国计生协原副会长苗霞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失独人员要求并不多,他们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抱抱我,拍拍我,哪怕你啥话都不说,我也会觉得有力量。”苗霞说,“我们项目最终目标就是让失独人员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关于国策的完善过程,中国计生协姚瑛秘书长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表示,“失独群体中有后悔、抱怨情绪,应该引导其正确看待。不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错了,任何社会都会有这样的风险,但我们国家目前群体规模比较大,便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政策和建立系统的帮扶工作机制。更希望能够通过修订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上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姚瑛说,“特殊家庭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不仅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方法和资源。中国计生协的目标是,改善项目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增强生活的信心,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项目点所有失独家庭全覆盖,并使服务失独家庭工作形成‘新常态’。”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杨玉学说,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应长期坚持,让计生特殊家庭感到温暖,让政府感到放心。

长期关注该项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俊魁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计生协的试点项目是迄今为止针对失独群体所开展的最系统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基本摸清了目标人群的现状及需求,为政府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医疗、家政服务等切实问题日益迫切,韩俊魁从专家的角度希望该项目能尽快提出制度性的帮扶和保障新思路,进而推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同时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发挥专业社会组织以及失独群体社团的独特作用。另外,49岁之前的失独人群也应被纳入未来关注重点,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危机介入机制。”

(实习生刘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试点项目

项目旨在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建立以精神慰藉、生活帮扶、困难救助、养老关怀、再生育帮助、政策倡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帮扶体系,并协调有关部门在集中养老、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再生育、收养子女、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等方面给予保障和优先。

第19篇:看望失独老人后感

看望失独老人后感

上学期我们部门组织了一次看望失独老人的志愿活动,我们部门三个女生和其他四个志愿者通过打电话询问路人终于来到老人的门口,老人看起来很硬朗,他让我们进去并给我们拿糖果,很热情。我们看就老人一个人,便问其他人,他说,老伴去陪家里亲戚了,孙子在里屋写作业。说着,爷爷便喊孙子出来,我们问老人有没有需要做的事,我们来就是志愿活动的,老人说家里都收拾得挺好,只想把我们当客人对待,我们便跟老人谈起心来。

听老人说的话,我们发现老人是个见多识广,很善谈的人。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老人问我们的家乡在哪里,他几乎都可以对我们的家乡做一些评述,我们心中很佩服老人的态度。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对生活依然乐观向上。谈到他的孙子,他鼓励孙子跟我们多交流,他的孙子是初中生,学习任务也挺重的,了解到他们学校好多学生都在课外报了加强班什么的来提高成绩,他则喜欢宅在家里安安静静写作业,我们中一个女生告诉他:“你真幸福,有爷爷奶奶这么疼你。”我们也建议他没事多出去放松放松,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可以多陪陪爷爷奶奶出去散步或锻炼身体。

我们的交流很愉快,快中午了。我们向老人道别,老人笑着说要我们留下吃饭,我们说不用了,刚打开门,就看到一位笑容满面的奶奶提着菜回来,原来她就是爷爷的老伴儿,我们笑着说再见后便离开了。

失独老人虽然有着惨痛的经历,但我们看望的老人却对生活如此乐观开朗,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会经历坏的,也会经历好的,如果只注意不好的生活片段,那么即使在美好时光面前也会感到伤感,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如果我们可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阴暗,同时乐观地继续向前看,向前走,那么我们的世界便会充满温暖与光亮。

所以我们的生活无论经历了什么,都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虽然会苦一阵子,哭一阵子,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还是会有美好的明天等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

第20篇: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在我国失独老人是受社会大众关注较少的弱势群体,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孩子照顾时,却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身边,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政策上的缺失,人们的不重视,将失独老人一步步推向绝望。有些在城市的失独老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上从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没有农村亲属关系的纽带作用,他们更是难以找到可以诉衷肠的人。目前,很多志愿者只是将目光放在大量老人聚居的养老院,但是,毕竟养老院的老人有伴。可是,很多失独老人连养老院也进不去。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走出痛苦,重新建立起人际关系,帮他们争取最低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二:活动目的

1、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失独老人的生存状况,并尽自己的一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尽早融入社会。

3、争取失独老人的生活保障,促进政府完善此问题的法规制度。三:活动对象

甘肃省

四:活动时间

十月22日至十月27日

五:活动地点

安宁区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

六:活动简介

通过对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等地方的失独老人进行生活情况的调研,建立成资料库,从而为以后建立帮助对象打下基础。

七:活动流程

(一):由办公室准备相应的调研表并打印

(二):由宣传部和社会实践部在活动期间走访各社区进行调研,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从其他部门抽出相应的干事去调研。

(三):将调研结果交予办公室,有办公室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

八:经费预算

调研表打印费………………………………………………………………..20元

兰州交通大学共青团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失独工作汇报
《失独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