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8 08:34: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你的教案设计如何选择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我所教的高中学生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果我准备讲英语课文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英语听力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3、根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因此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针对我所教的学生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是视频、网络等媒体。

4、依据网络条件 ,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应尽量少用这类媒体。

5、依据交互能力选择, 由于在网络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个人自学为主,当学生有疑问时应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回答。因而在选择媒体时应选择交互能力强的媒体。

推荐第2篇: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教学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学科:思想与政治 课题:《自尊》(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 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自尊的表现 掌握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自尊的含义

②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激发兴趣,为下文铺垫。

边播放、边让学生讨论 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行为的表现„...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10分钟

自制多媒体课件 自尊的重要性 理解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自尊对于健康人格的意义

小组讨论,展示事例,深入讨论,得出结论。 播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尊是人进步的动力 20分钟

自制多媒体课件

做人必须要有羞耻心,学会自觉维护自尊人格 应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

②羞耻心对于良好品德的作用 ③拒绝卑下,有所作为

明白自尊心与知耻心的关系,树立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意识,对庸俗卑贱的行为能够加以抵制。

边播放、边讲解,讨论

真正有自尊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惟有自重知耻,才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不要让缺点蒙住双眼,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悦纳自己,重塑自尊。 20分钟 自制多媒体课件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第一课时 自 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尊的内涵,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明白自尊心与知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追求健康高尚人格,树立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意识,对庸俗卑贱的行为能够加以抵制。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自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都已经怀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对于自尊产生的前提及对自尊的理解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切身感受自尊带来的快乐,使其产生一种想强烈争取自尊的动力。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自己在自尊方面的成功事例,编写、表演格林尼亚的故事,列出自己的优缺点细目等。 [新课导入] 播放香港回归时的音像资料

谈一谈:当时为什么全国都沸腾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激发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的同时,导入到本课: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自尊,我快乐

活动内容:想一想,填一填: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老师让我在大会上发言,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__________。 在公共场所,我之所以会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是因为_____________。 有人当众叫我的外号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老师当众批评我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受到别人的歧视或侮辱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实际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那份自尊。

教师行为:归纳: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活动二:与我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历: ① 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② 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③ 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 小组交流后,推荐回答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自尊?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后,师生一起归纳:自尊的含义。 活动三:与我分享

1、活动:体验自我尊重

学生以表演或叙述的方式,表达自己是怎样维护自尊的,体验对自己的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学生在回忆自己获得的自尊中重温自尊带来的快乐。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不仅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与他人交流,而且还节约了时间。

教师小结:我们可能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自尊还是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快乐的。从而点题:自尊是快乐的。

2、教师讲故事:自尊无价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又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枝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买,而且上面有标价。”

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自我介绍道:“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设计意图:对陷入困境的人给予无私的帮助确实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和价值,自尊是重要的。 活动四:我知耻,我自尊

1、初始耻辱 读一读:“耻辱戒指”的故事

有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精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记取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这枚耻辱戒指成为推动他们认真工作的动力。

议一议:耻辱的事情应当尽快忘掉还是要牢牢记住? “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情景预测:有的学生认为耻辱的事情应该记住;有的认为应该忘掉。

引领对策: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待事情要因人因事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事情应当记住,有些事该忘就不要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深入浅出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白道理。 教师小结:真正有自尊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品味知耻:表演改编剧————格林尼亚的故事

格林尼亚的故事:化学史上有名的“格氏试剂”的发明者格林尼亚,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荒废了许多大好时光。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女伯爵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点儿,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化公子。”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也换醒了他的自尊心。他挥泪辞别双亲,来到里昂,拜师苦读,补上了荒废的课程。后来,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验,研制出一种重要的试剂,填补上化学史上的空白。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格林尼亚诺贝尔化学奖时,此时,他突然收到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廖廖一语:“我永远敬爱你!” 说一说:是什么使格林尼亚由一个花花公子变成一个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观看表演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格林尼亚当时的心情与前后变化的内在原因,感悟到知耻、自尊也是一个人前进的一种强大动力。

教师小结:惟有自重知耻,才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3、悦纳自己,重塑自尊。活动:缺点改造方案

活动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参照以下表格,自己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抓住一二条主要缺点,自我修正实施,过一段时间后,再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评一评,看看自己到底改了多少?

设计意图:“缺点改造方案”这一活动是针对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缺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的学生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悦纳自己,建立起自尊。

教师小结:不要让缺点蒙住双眼,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悦纳自己,重塑自尊。 最后,本课小结:

尊重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在生活中一起去感受自尊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总结自尊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做个自尊自重的人!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以下是我对如何选择媒体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目前,在广泛使用电教手段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某些方面已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违背了小学数学教学规律,教学中增加了牵强的成份。许多老师一味的认为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比传统的教育媒体作用大、效果好,处处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替代传统的教育媒体,其实传统的教育媒体(实物、挂图、教具、学具等)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仍发挥着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媒体的综合优势,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育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现代课堂教学中教育媒体的运用必须遵循并适时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基本原则,否则这一切的运用都是无效率可言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选用比较经济的方法,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勉强。教师必须吃透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并以此为准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媒体的应用。认真推敲教材,严谨设计教法。本课有没有必要应用媒体?选用什么样的媒体?在哪些环节应用媒体?怎样在需要处应用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难点等。就“圆的认识”一课,我认为,应用多媒体课件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课近尾声时,学生普遍比较疲惫,我适时提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教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得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本节课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方形车轮、椭圆形车轮的运动,这一现象是其它教育媒体做起来无法达到的效果。

又如,在“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我认为,应用传统媒体则更适合本节课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他们的头脑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其中A、B、C、三个小组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让他们做实验,D小组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利用老师准备的仪器研究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其中A、B、C、三个小组发现拿一个圆锥体容器往一个圆柱体容器里面装水,3次正好装满,D小组发现他们不是3次而是4次装满,教师及时点拨:“观察D小组进行实验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和A、B、C、三个小组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装水时正好是3次装满,从而得到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即: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变主观为客观,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取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联系。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不能搞电教形式主义。而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与传统的教育媒体恰当的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媒体的综合优势,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育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教育媒体,更能称得上完全意义上的电化教育。

推荐第4篇: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讨论一下你的教学设计如何选择媒体

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进入课改以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巧用多媒体手段 ,让语文课堂“ 活 ” 起来、“ 亮 ” 起来。

首先我会对我的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案例4-1中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接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会选择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呈现信息。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生字的学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汉字的书写顺序,我会选择用Flash动画来展示。案例中所提供的设计思路涉及到“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我觉得完全可以借助于视频,比如和猫有关的动画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我也要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来决定采用图片、视频还是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尽量选择那些精度比较高的素材。当然还要考虑学校本身的课堂条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 ,激活生活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 ,启发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 ,在生活经验与语文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例如在语文中的优美教学片段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片段:活动的画面 ,悦耳的语音 ,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大家都身临其境 ,所以对这些课文的使用掌握很快。

利用多媒体 ,激活学生思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独特效果。在语文教学中 ,有许多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或实际环境相脱离。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一定的情景 ,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 ,化抽象为具体 ,丰富学生思维内容 ,发展思维深度 ,拓宽思维广度 ,提高思维灵活性 ,强化思维能力 ,从而创设学习过程的最近区。

推荐第5篇:选择媒体教学的一点感受

选择媒体教学的一点感受

选择使用教学媒体,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所选择的东西要对某一教学情境有辅助作用,也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教授的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于直观呈现给他们的东西都能有更直接、深刻的体会,比起单纯的讲解,学生要更容易接受一些。作为一名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老师,我对此深有感受。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安排我在与外校交流中上一堂公开课。刚接到任务安排,心理还真有点发怵,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认真分析、研究了教学内容、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并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餐桌礼仪的文章,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西餐餐具摆放顺序及就餐时应注意的礼仪。我认为单纯的讲解不但枯燥,可能还不能让学生清楚的理解要了解的内容。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这个方法,激发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图片、录像倒是比较直观,但都只能让学生用眼睛看,体现不出学生的参与互动,在加上是在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陌生环境,多媒体的运用可能会超出我所能掌控的范围。于是我选择了实物教学的方式,准备了餐巾,用吹塑纸等剪成了西餐中的刀、叉、杯、盘等等,把黑板变成了餐桌,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贴”餐具。另外,我根据课文内容把西餐礼仪设定成了几个现实场景,教室成了西餐厅,学生就是吃西餐的客人,让学生通过现场表演学到应注意的礼仪。这堂课把课文、讲解和学生亲自动手、“身临其境”体验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一节课之内,具体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媒体的应用也必然是多样化的,不可能“从一而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媒体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推荐第6篇: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满足教学目标 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讲机器的构造,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语音,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 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第三、根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图形、图像、视频等直观媒体。

第四、依据网络条件 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带宽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应尽量少用这类媒体。

第五、依据交互能力选择 由于在网络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个人自学为主,当学生有疑问时,应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回答,因而,在选择媒体时,应选择交互能力强的媒体。

推荐第7篇:教学设计中就要如何注意教学媒体的选择?

注意教学设计中媒体的选择

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仸务的方法的总称。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媒体。通过学习,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就要考虑到教学媒体的选择。以下就化学科的教学媒体选择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呢? 首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如化学方程式写法及化学方程式计算,传统的教学媒体,似乎更适合。

五、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六、应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媒体的选择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显然,超出学校条件的教学媒体,选了也无法实行,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

推荐第8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河南省淇县一中 杜学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二框。

二、课标要求: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进行概述。教科书由两目组成: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它的逻辑结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价值判断的含义以及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理解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上,进而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五、设计思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情景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重难点:

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最高的价值标准。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八、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九、课时: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假如金秀贤明天到鹤壁开演唱会,票价680元,你去或不去?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是社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进与退等等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矛盾统一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知的人物事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问题的答案可以不尽相同,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环节一:目标引领、自主探究。

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依据提纲快速通读。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有实效性,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方向,有动力,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打好基础。)

环节二:创设情境、解疑释惑(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情景,突破重难点)

(幻灯片展示):——元芳,你怎么看? • 汇聚力量,传播文明——央视公益广告1:节约无小事餐桌篇(据统计,中国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费20%,价值高达上千亿,价值相当于全国小学生一年的午餐费用,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

• 汇聚力量,传播文明——央视公益广告2:关注贫困儿童励志篇(据联合国统计,2013年全球饥饿人口较之2009年的10.2亿人有大幅下降,但仍有大约8.4亿人忍受饥饿,占世界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情况同样令人震撼!)

• 生活中你有过镜头一中的浪费行为吗?是基于何种理由?面对镜头二,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 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回答,道德体验。

• (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情景一: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情景二:如果超市里一瓶矿泉水卖5元,你买不买?如果在沙漠缺水的时候别人10元一瓶卖给你呢?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困惑一:上述事例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幻灯片展示)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因时而异)

困惑二:处于同一时期、同一场合的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是就一样呢? 情景三:下雨天的心情说说!(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学生鼓掌欢迎角色扮演者登场) 学生甲(秀才):大雨纷纷落地 学生已(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学生丙(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学生丁(穷人):放屁 困惑三: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学生: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情景四:断臂维纳斯引发的思考?(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道德升华) (学生鼓掌欢迎角色扮演者登场) 学生甲(医生):一个外伤残废人 学生已(学者):伟大的艺术品 学生丙(老者):有伤风化 困惑四:他们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学生: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情景五:矿难之殇,谁之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体验) (学生鼓掌欢迎各方代表登场) 代表甲(小煤窑主):略 代表已(乡镇官员):略 代表丙(矿工):略 代表丁(遇难矿工家属):略 代表戊(相关部门):略

困惑五:对于煤矿安全事故,各方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会不一样,这给我们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幻灯片展示)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因人而异)

(幻灯片展示)观点小结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教师: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

情景六:西藏——让历史告诉世界(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升华)

教师: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再回来审视*的价值选择---恢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你觉得他实现的可能性是否大?为什么? 学生:注定失败!因为它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困惑六:这对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何启示? 学生:我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同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根本的衡量尺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幻灯片展示)

(三)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设计意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锤炼,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感受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七:其他的一概看不清楚(学生讨论、合作探究、道德升华) 困惑7: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关系? 学生:略 (设计意图:课本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中的联系赋予知识以丰富的背景、经验和逻辑。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强化道德与法,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关系,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需要每个人有公德之心,爱国之心,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能力培养上看,本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环节三:本课小结(学生小结,老师补充) 环节四:习题训练(幻灯片展示) (教学设计意图:典型例题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书面整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略。

环节五: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习题册) 环节六:结束本课 教师: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在人一生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由之路,才能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是线段,但爱心却是直线,爱心的轨迹永远都没有端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唱响《爱的奉献》,同时伴随着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教师:(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 学生:跟唱。 (教学设计意图:用名言歌曲作为结束语更能加深学生的道德历练,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起到知行思统一) 教学设计综合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的情景材料生动地展示出一些价值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既坚持了学以致用,又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做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一节很成功的教学设计。

推荐第9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宁晋中学 李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掌握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掌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 .从知识构成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为学习本框题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能力上看,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对社会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从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价值冲突事件时仍比较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学习难点: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堂展示、课上小练习等完成

5、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身边的事例,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们思考到底要不要取缔“出租三轮车”这一载客工具。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一:展示宁晋县交通警察大队的处理办法及通报。 【讲授】

一、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 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

两者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练习】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活动】小组谈论、展示 .探究二: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由于飞机撞鸟发生意外。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殉难。

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1

【讲授】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马永顺的事迹材料 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1)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向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2)为什么他砍树与栽树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都得到了赞扬?

得出: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结论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 探究三:

四人遇大雪,避于庙中有人提议对雪咏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下, (官员)那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乞丐)放的全是臭屁!

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1)农民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地主害怕因下雨而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2)造成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

【讲授】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四:有维纳斯的塑像,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出)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五:范美忠,人送绰号:范跑跑,都江堰光亚学校语文教师。在5.12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了教室。

5月12日地震中,谭千秋都是用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讲授】 结论二: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六: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成

2

为国家的法律。

这一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探究七:有习马会和袁世凯复辟得出什么结论?

(2)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的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发生过冲突吗?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来保证自己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讲授】 .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

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 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统一)

推荐第10篇:价值判断与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哲学社会科学实验” 鄂南高中政治组 王青

一、设计理念阐述

2013年暑期,东北师大盖笑松教授在给我们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做暑期集训时,讲到了“积极体验”这一概念。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体验”。在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

在政治学科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生成过程,关注主流价值、关心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热点、促使个人健康成长等。在设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课时,我想引导学生真切的体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所以设计了一个“私人订制校服”的活动;同时我也想引导学生体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创新、转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所以我在整个课程中设计了一条“王二的调查—王二的改革—王二的选择”这样一条主线。

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许多一线教师都做出过积极有益的探索。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尝试了两种方式。

一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整个课程。好的故事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故事可以是现实中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老师自己写的故事,但写的故事一定要合情合理合逻辑,不要让学生觉得“太假了”。我结合当前我国校服发展现状以及中小企业改革创新的困境,查阅了大量论文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王二大学毕业后创业,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却“不温不火”———王二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王二在学校服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进行改革———王二在准备投产时面临的两难选择——王二做出正确选择,改革获得成功。

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进行

1 / 6

的一次全新尝试。一次教研活动中,和一位同事交流起了“理科实验”,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愉快的做实验,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然现象的奇妙”。在老师的引导下,这种体验会触发学生“思维的按钮”,促使学生积极而又有序、紧张而又愉快的去探索自然规律。那么在高中政治学科课堂上,能不能也让学生做做“实验”呢?

基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活动,也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我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嘴来,动起手来,动起眼来,动起心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体验到不同人对校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所不同,体验到我们对校服的价值选择应该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体验到我们在对自己喜欢的校服进行判断与选择时应该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老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特点和标准。更重要的是这种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生成的体验,也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理解并深刻体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异;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进而明确要“坚持真理,符合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能够分析价值冲突案例,进而明确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进入情景,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进入情景,获得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积极体验;认同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2 / 6

三、教学重难点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特点是重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线索

巧妙的线索能够让“情景式教学”的情景更加连贯,让情景的推移皆是在情理之中,也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进入情景,体会情景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本教学设计有两条线索。

1.情景线索

王二创业,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却“不温不火”———王二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王二在校服征集校服方案,进行改革———王二在投产时面临的价值冲突与选择——王二做出正确选择,改革获得成功。

2.理论线索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客观规律——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二)教学情境设计及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王二创业

情景设计:王二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家服装厂,专门生产校服,但生意却是“不温不火”。于是他想深入校园开展调查研究。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 2.故事第一篇:调查

情景设计:在学校里,这样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漫画展示师生之间关于校服的价值冲突)。

问题设计:我也想调查一下我们班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觉得校服对于学校和个人有没有作用?你会选择穿校服吗?

师生活动:老师随机调查3位学生,学生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引

3 / 6

导学生了解哲学上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教师展示图表和数据,将故事情景向前推进,引出“现在的校服还不能充分展示应有价值,王二决定对校服进行改革”这一话题。

知识升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设计理念:让学生初步体验对校服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清楚明白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3.故事第二篇:改革

情景设计:王二心想校服改革不能脱离校服发展的历史,于是他搜集了古今中外比较有名的校服(展示民国时期、90年代、日本、英国的校服)。王二把这些校服放在一起一看,各具特色,那么到底该选择哪一款呢?经过思索,王二想了个好办法,想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活动设计:请大家借鉴王二搜集的那几款校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今中外的几款校服,并分发帮助学生设计校服的学习资料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学生活动1:学生参考校服案例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校服。

学生活动2: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校服图案、款式、风格、功能等 教师活动3:从大家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是各个组设计的校服在风格、功能上有所不同。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校服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二是每个小组都没有照搬以前的校服,采访两位设计师,问他们为何没有直接把前面的校服拿过来使用。引导大家认识到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也会有所变化,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学生活动3:设计师接受采访,阐释设计理念。解释为何没有照搬校服。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评价这些不同的校服,哪一款设计得更加成功,投产之后能够得到更多人认可。给出客观标准,也就是要尊重校服的发展规律。

学生活动4:认知校服发展规律,结合这些规律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小组展示

4 / 6

的校服。

重难点知识突破:1.学生在设计校服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到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2.学生在讨论哪一款校服更加符合校服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符合了客观规律,自己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设计理念: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亲身体验对校服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和标准。体验式教学法是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支撑。

4.故事第三篇:投产

情景设计:新的校服设计出来了,接下来就要投产。一投产王二就面临着两难选择。采用新方案,利润很少;不采用新方案,很多学生、学校不满意,市场打不开。于是王二在公司内部网站发帖表达了自己改革的愿望,这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讨论。

问题设计:请你评价员工A、B的选择。如果你是该企业的员工,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1:给学生展示员工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上的冲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在冲突中对比,考虑立场问题,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学生代表发言表达观点。

教师活动2:将情景向前推进,王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取得了成功。引导学生反思王二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正确的处理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重点知识突破: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进行比较、鉴别,并最终认识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要求。

设计理念:本课是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营造出一种冲突的情景,有助于让学生进行鉴别和分析。

(三)课堂总结和随堂作业

教师简单总结本课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作业来运用知识。

课外作业:请你为新的校服方案设计一句宣传语,让大家了解新校服的价值。

5 / 6

设计理念:学习哲学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布置这一作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是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哲学的作用。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努力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体验。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1.学生在情感情绪方面获得了积极体验。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但是又紧张有序的氛围,学生能够密切合作、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

2.学生能够切实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比如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小组、不同人对校服的款式颜色功能的喜好和选择有所不同;能够切身体验对校服的价值选择要不断与时俱进;能够切身体验到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3.在选材和材料的处理上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以小见大,体验中小企业创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从结果上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节课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1.学生的体验有了,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性体验总结成理性规律。在这方面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到位,比如学生知道不能照搬古今中外流行的校服,这时老师就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原因,问问学生为什么不能直接把民国校服或者日韩校服拿过来使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价值判断和选择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2.教师讲课的语言、语气、语调很重要,但是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改进。

6 / 6

第11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有时候人生会遇见很多难以抉择的事情,人们会在道德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不定,下面咱们来看一下郝建同学遇到的烦心事。

(播放视频《扶不扶》)

同学们,如果你是的话,做好事被人误解,现在又碰到老人摔倒,你觉得应该不应该扶?(同学们回答)

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希望通过今天咱们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四个: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

今天咱们针对“扶不扶”这个问题来做个专访,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嘉宾。(桌子上设置应有名牌设置)他们分别是:纯真小朋友、蒋真言男士、还有老年代表王大妈、刘医生。同学们热烈欢迎。今天咱们的问题是遇到有人在街上摔倒,你要不要扶,请各位嘉宾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板上。

咱们首先看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纯真小朋友。 (纯真)(写:应该扶)我觉得应该扶,老师教育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要热心帮助他人,别人摔倒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伸出援助的双手。

纯真小朋友非常可爱,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角度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应该扶。咱们看一下蒋真言男士的观点,他的选择是“不扶,但是会提供帮助”:为什么?

(蒋真言):如果是我的话,我不敢扶,万一讹上我怎么办?社会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这样的事情,我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赔不起。但是我也不会见死不救,会帮忙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

蒋真言男士出于现实的考虑,觉得不应该扶,下面我们请王大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妈)我觉得还是要扶的,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你今天不扶别人,将来你老了,摔倒了,谁扶你啊?

大妈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今天你不扶别人,将来谁扶你? 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医学的专业人士刘医生。

(刘医生)扶不扶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刘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上分析了几种我们扶不扶的情况。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感谢我们四位嘉宾,谢谢,请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四位嘉宾把自己的观点都亮出来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答案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的答案说明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同的。下面同学们结合这四位嘉宾的的答案来考虑一下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四位嘉宾的观点是如何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有两分钟的时间。

(学生)价值判断是指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他们几个人对老人摔倒“扶不扶”从不同的角度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他们的最终决定扶不扶则是一种价值选择。

(补充)蒋真言说他不敢扶,怕被讹上,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所以他会选择不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纯真小同学觉得扶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最终他选择去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所以我觉得还可以体现出来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这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了之后怕被讹诈这两种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如果人们认为“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终会选择扶,而害怕扶了之后被讹炸,那么他会选择不扶,他们的选择是一种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指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了价值判断

下面咱们看一组漫画,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咱们看一下武松的变化,武松打虎讲的是武松在喝完酒后到山上,凭着几分醉意打死了一只老虎。可是到现代,武松还敢打虎吗?目前全世界仅有3000只老虎,武松由打虎人士变为动物园园长,呼吁大家要爱虎老虎。下面同学们根据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和武松的转变两个事例,分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同学们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探讨,五分钟之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阐述自己的观点。

1.面对老人摔倒,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2.武松由过去的打虎,变成现在的环保人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答案:1.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立场不同、阶级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相同的。老人从自己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小孩子从传统的民族美德,而蒋真言则是从社会现实来分析。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具体分析了几种情况,体现了辩证法当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们正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条件下,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相同,武松在过去当生命安全收到威胁的时候选择打虎,但是在当代野生动物需要保护的条件下则选择爱虎动物。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好,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的棒,丝丝入扣,既有理论分析,也有社会现实的支持,咱们来总结一下,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那么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们面对老年人摔倒有不同的选择,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咱们不着急回答,先看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的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个陶瓷市场仓库着火,这场大火持续20多个小时,过火面积万余平方米,11层建筑被烧酥坍塌,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位消防员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最年轻的只有18岁。

这是中国最美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导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乘客安全了,但我们最美的司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1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用时2分38秒报道了开封市“八旬老人李鸣6年织300多件毛衣捐给孤儿”的故事,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作为一个活着能动的人,应该给他人、给社会办点有意义的事,不累。李鸣被人亲切的称为毛衣奶奶奶。这些人的行为为什么感动着我们?因为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他人的利益。

大家都被英雄们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喜欢当英雄吗?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个英雄的情节,好,现在咱们找一个想做英雄的小男子汉。小英雄,会游泳吗?(会)有一天,你正在漯河的沙河边上走,忽然有个孩子落水了,你怎么办?(我会跳下去救人)咱们再加一个限制条件,即使你知道你救了人也不一定会得到表扬。(我还是会救,因为我救人不是为了获得荣誉),那么即使你将来被误解了,不会被社会承认,你也会救吗?(犹豫:救,我会救)可是你救了人之后,可能你的亲人都会误解你,甚至离开你,你自己因此也会落下残疾,你救不救?(救,如果不救,心理会受到惩罚)非常感谢你,请坐。英雄之路不好走,英雄之路是孤寂的。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方俊明,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中间妻子女儿离开他,只有年迈的母亲照顾他,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获得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面对镜头,方俊明没有一丝怨言,他说“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谁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自觉的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首先考虑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他们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有两个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咱们回归到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答案是要扶,因为我们做事情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同学们,面对人生的三岔路口,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走对路。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2篇:在教学设计中有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

在教学设计中有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当前还有许多地方教育现代化设备配套程度还比较落后,尤其偏远农村学校,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教学媒体还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且就现代化的城市学校而言,也并不是说每节课都一定要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教学,有时传统教学媒体反而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说在我数学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生如何读出各种尺子上的刻度时,老师不用传统媒体的教具——尺子,如何教同学们认识尺子和认识尺子上刻度的含义?如何画线段、射线、及数学的几何图形呢?只用计算机制作的课件授课能行吗?教师只有用教——具尺子在黑板上画线段以及各种图形,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跟着老师在作业本上学画。他们才能够认识尺子、学会使用尺子。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组合,让媒体发挥更大作用,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13篇:现代教育技术作业 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第三章、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数学系07级1班余晓国学号:20071021107

1、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级学习资源的含义是什么? 答:(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声音、符号、图形、图像等。媒体呈现时采用的符号系统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刊、挂图、画册、报纸、投影片、计算机磁盘、录音带、录像带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

(2)、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存储和传递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充当教学媒体。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被开发引进教育领域的一批现代传播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软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多媒体电脑机房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媒体。

(4)、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学习资源一般包括物质资源(如学习设施、设备)、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和学习团体)、信息资源(如学习材料、Internet信息)和社会文化环境资源(主要表现为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氛围)。

2、教学媒体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所引起的教育变革是什么? 答: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电子传播媒体四个阶段。

(1)、语言媒体阶段: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在交流发面,特别是在记忆和传递知识以及表达较复杂的德概念的能力发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人类的教育方式是口耳相传的和模仿等。

(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使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人类除了口耳相传又可以利用书写文字来传达信息。

(3)、印刷媒体阶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印刷媒体引进教育领域,使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德重要媒体。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不仅来自教师,也来自教科书。学生不仅向教师学习,也向书本学习。印刷媒体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即电子传播媒体大大提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并由此引发了教育领域中教育方式与规模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教育史上第四次各面。

5、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时,主要依据教学对象的特征、教学任务、媒体的特征和客观条件四个方面。

6、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有哪些?

答: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式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模型和算法型五种。

7、教学媒体使用的时机有哪些?

答:教学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有:(1)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无意识享有意识转化时;(2)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有意注意想无意注意转化时;(3)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奋转化时;

(4)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平静向活跃转化时;(5)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向理性升华时;(6)学生的心里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时;(7)鼓励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时;(8)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时;(9)满足学生表现成功的欲望时。

第14篇:学会选择教学设计

《学会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人生旅途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帮助学生认真对待。

2、情感目标:面对选择要认真对待,扣问内心,提高选择能力。

3、行为目标: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并能够承担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教学重点:了解人生旅途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帮助学生认真对待。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并能够承担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

教学准备:制作上课课件 游戏环节需要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暖身游戏——雨点变奏曲 “小雨”——食指轻轻敲击桌面 “中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大雨”—— 两手轮拍大腿 “暴雨”——鼓掌

教师:今天的天气特别不好,天渐渐的暗了下来,现在开始慢慢地下起了小雨,雨大了起来,小雨渐渐变成了中雨,中雨又变成了大雨,大雨变成了暴雨,暴雨慢慢的变小成了大雨,大雨又变成了中雨,中雨又变成了小雨……最后雨过天晴。现在,让我们伴着小雨的节奏进入今天的主题《学会选择》。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二、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只饥饿的小毛驴外出找食吃。

走着走着,它突然发现前方的地上有两堆相距不太远的草料,一堆是干草料,而另一堆是新鲜的草料。

小毛驴很高兴,飞快的奔到干草料堆,刚要吃,它突然想到草料另一堆那么新鲜,肯定好吃,如果不马上去吃可能会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它掉过头奔向嫩草堆。

嘴刚接触到嫩草料堆,它的脑袋里又闪过一个想法:这堆草虽然很嫩,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推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吃不饱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于是。它又跑回了干草料堆。

可是,当它跑到干草料堆得时候,又担心嫩草料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它再次跑到嫩草料堆。跑回嫩草料堆那儿它又担心吃不饱而干草料又没了,于是又返回干草料堆……

这头小驴既想吃饱,又想吃嫩草,还担心草料被别的驴子吃光。于是它不停地来回奔跑,

1 最终筋疲力尽,死在了两座草堆之间。

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头小毛驴找到吃的了没?它最终吃饱肚子了没? 为什么面前有两堆草,小毛驴还会饿死?

这头小毛驴不能决定先吃哪一堆草,犹豫不决,最终饿死(遇到抉择是,我们要很快的做出决定)

它一直在琢磨应该先吃哪边的草,琢磨来琢磨去,一直不能下决心,所以最终哪边的草都没吃上就饿死了

它很贪心,哪堆草都舍不得放弃,所以跑来跑去死了(我们要学会取与舍) 它不能正确的做出取舍所以最终饿死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要冷静而迅速的做出选择,把握住机会。

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要学会取舍,如果犹豫不决,最终机会就会在我们面前消失

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否也会遇到类似于这头小毛驴这样的问题呢?

活动一:生活中的选择

让我们从一天的生活和学习说起

1.在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些什么选择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2.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我们又会遇到些什么选择?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2

在一生当中,我们遇到的选择: 吃、穿、住、行的选择 升学的选择 交友的选择 职业的选择 伴侣的选择……

可以说生活充满选择,选择构成了人生 那么 什么是选择?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

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 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命运。

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力。它给我们确定我们前进的方向,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什么事情或情况下需要我们认真选择?同学们小组讨论 为什么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要认真选择? 同学们小组讨论

不同的选择决定我们今后不同的学习方向,同时也决定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好好的选择

谨慎选择朋友,好的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使我终生受益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会决定我有什么样的交往范围,也会决定我的追求目标 选择不同的职业会决定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决定我以后的生活。

可以说选择无处不在,生活充满了选择

1.选择离我们很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可以选择的。2.有些选择是在不经意做出来的,一般的选择,对我们的生活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3.有的选择对我们很重要,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要慎重和认真。 活动二

体验选择:你说我猜。

每组请一个同学自愿选择参加游戏,自愿者可以从班级中选择一个同学做自己的游戏拍档,

3 两人组成一组,从老师给出的水果、动物、蔬菜、日常用品四个中心词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作为参赛内容,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说一个猜。 不得说出其中的同音词。一分钟的时限。 每两组进行PK,以猜对多者为胜。 思考:在这个游戏中包含了哪几次选择? 选择是否参加: 选择游戏拍档: 选择参赛内容: 选择游戏分工:

每一次的选择对游戏结果有没有影响?

通过这个游戏,你对选择有怎样的体会?

1.做出选择只是一个行动的开始,还需要我们做出不断的努力。2.有了选择就要努力去实现目标。 3.努力后不一定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4.正确的选择带来成功、喜悦。错误的选择带来失败,但要勇于承担后果,不能逃避。 选择不同,结果就不同。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吗?

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我们该如何选择?

转移目标法,想玩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其它的事上。 我会选择去打球,来转移注意力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避开吧、不良诱惑 积极参加有意的健康的娱乐活动

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学会说不,要自觉抵制生身边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做到科学上网

4 人的一生其实关键的也只有几步 选择不同,人生的道路不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的进行选择!

欣赏故事 选择成就人生 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云,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我会放弃奔流到海,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 你要问我为什么,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向前?向后?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了方向,瞧瞧你心灵中的真、善、美吧,那就是你的答案。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称可以满足他们一个愿望。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电话。

三年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抱着一个孩子,女子领着一个孩子,她的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轿车(劳斯莱斯)!”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第15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成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

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模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

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最小代价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判断一个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遵循前述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运用心理学原理,尤其是视听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指导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特点的教学材料。

(1)注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注意有以下几种特性:

选择性:注意有高度的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因此在用各种媒体呈现教学信息时,应当突出主题,突出最主要的特征。

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据此,媒体设计中为了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不需要完全使用新的刺激,只要前后刺激有明显的对比和差异即可引起注意,如:某段文字有闪烁或下划线;言语中改变音量或音调;屏幕中开窗口、画箭头、加边框等。但运用新异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异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

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

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太简单的内容,学习者往往不屑一顾;太困难的内容,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吸引注意。

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在呈现要教的内容之前,先提出教学目标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能使学习者对后来呈现的刺激产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对后来呈现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2)知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资源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

整体性: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无组织的刺激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媒体设计者必须对呈现的内容加以精心组织,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负担。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等,这些都是组织呈现内容的常用方法。

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例如:

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一个熟悉的客体越小则被知觉为越远。 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学习者对画面上不了解的物体,如无熟悉物体作参考是不能判断其大小的。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

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

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灰色的物体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些,在白色背景上则显得暗些。 „„

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3)记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

组块性: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因此,教学资源设计者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语义分类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

有限性: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例如一组概念或规则)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记忆的这种特征对媒体设计的启示是: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一般应限于72个,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的(可适合所有学习者的记忆容量);当遇到步骤繁多,例如有20个步骤(大大超过72)的复杂过程时,可将20个步骤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将该过程先分为4个分别包含5个相关步骤的组(改变组块形式),即把原来需要呈现20个较小的组块改为呈现4个较大的组块,每个较大的组块中由于只含5个步骤而且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不会造成记忆上的困难。这样,通过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把原来超出短时记忆容量因而很难记忆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记忆的问题。

(4)概念形成

使学习者掌握概念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概念不仅要记住有关的名称和定义,而且要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以便从中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与概念学习有关的知识是: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形成概念,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

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概念的学习则应相反,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难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所以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冗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遗忘。

——摘自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16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2.内容目标:

① 4.11中“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作用”。

② 4.12中“剖析生活实例,表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4.13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正确的价值观。”

2.课标教学建议:

举例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名人所代表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的价值标准,讨论价值标准的时代因素;讨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确定应遵循的价值准则;自述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或价值判断的两难问题,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勤俭与享受,传统与时尚等,探讨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以模范人物为例,从价值选择的意义上,评估个人能力的发挥与集体合作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从能力看,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情绪、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加之社会很多的价值诱因导致他们选择与判断的迷茫,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种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奉献意识,热爱人民的情感,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难点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法

学法指导:

发现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供案例:海边有一个村子的村民都信奉海神,海神庙就位于村后的一座高山上。某日清晨,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突然发现远处一场巨大的海啸就要来临。樵夫知道这海啸来临必定毁灭整个村子。但山高路远,跑回村子报警已经来不及了。怎样才能避免一场浩劫呢?他犹豫了一下,决定将那座海神庙烧毁。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果然村子里所有男女老幼都争先恐后去救火。当村民们爬上山顶的时候,海啸降临,巨浪瞬间将整个村子一卷而去。全村人得救了,但当他们看到海神庙的废墟时,愤怒地要求将那樵夫处死,那樵夫欣慰而又负罪地看了看村民们,然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2.出示探究题:你怎样评价樵夫的行为?

3.评价学生的观点并导入新课:中国古人有这样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取鱼还是取熊掌者?这就要看面临两难选择的人的价值取向了。在义与利、个人和集体的孰轻孰重的选择中,樵夫舍生取义,顾全大局的行为选择令我们钦佩,他的行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选择。在活当中我们也常会会遇见很多这样的困惑,比如期末考就要到了,你最要好的朋友求你在考试中能对他伸出友谊之手,面对学校纪律和对友谊你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帮助同学们学会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出示课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审读并理解案例,提取有效信息。

2.思考樵夫的行为选择,并进行简单评价。

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设疑导思,启发学生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往往通过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体现出来,自然引入本节主题。

通过案例,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流程

探究活动一:友谊是什么

1.出示问题:

①请说说友谊是什么。

②友谊对你人生有什么作用?

③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为什么?

2.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基本内涵,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源于社会实践。

3.出示检测和巩固题,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①山上的花都开了,山上的花开的好漂亮呀!

②下雨了,下雨有利于禾苗的生长。

其中事实判断是

,价值判断是

1.依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方向,思考:友谊是什么?友谊对自己的人生有何意义?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择友的标准及其原因。

2.思考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理解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产生和实质。

通过“友谊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这一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内涵,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产生和实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观点归纳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叫事实判断;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所以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前提,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延伸和结果。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和实质: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其实质是社会识。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二:当代学生的择业观

1.教师展示情景资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就人口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的求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80年代大学生择业时注重社会价值的话, 追求“三高六点”式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到了现在,大学生择业更注重经济价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社会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引导学生探究:

①结合就业形势,说明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②从上述原因中可以得出什么哲学道理?

③事实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归纳整合学生观点,帮助学生建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实质是社会意识,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必然发生变化,这就启示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

1.感悟背景材料,获取、整合有效信息。

2.依据教师提供的探究向,与同学合作探究。

3.推荐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4.自主建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完整认识

以“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这一热点话题为背景,让学生在探究这一问题成因及对策中理解并自觉树立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立足现实,顺应历史潮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基本观点归纳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三:国王与弥子暇的故事

1.教师出示案例: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人和事国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2)从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角度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3.归纳整合学生观点。

1.审读案例。

2.自主探究案例包含的哲学道理。

3.发表见解。

通过充满哲思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性,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帮助其树立个人价值判断和选择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不可因循守旧。

基本观点归纳

从客观上讲: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其价值判断和选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三、

统一分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探究活动四: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何不同?

1.课件展示: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提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①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②为什么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不同?它体现了什么特征?

3.归纳深化学生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1.理解诗歌的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思考面对下雨,为什么地主和农民的感受不同。

通过中唐诗人李约的诗《观祈雨》,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五: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展示案例: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左右,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两个小男孩在江边耍,不幸落水,正在江边野炊长江大学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两名少年获救。但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两个小孩落水的时候,就有两艘渔船在旁边,只要轻轻撑一下船槔,就可以把他们救起,但是那几个渔民却无动于衷,渔民说:只救死人不救活人,因为救活人一分钱也没有。

2.提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

②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在学生探究基础上,统一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面对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价值判断,做出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价值选择。此时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即:人类的根本利益。

1.重温时政热点,与同学合作探究面对落水少年两类不同人的为什么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再思考自己会怎样去做?

2.发表见解。

3.建构关于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的完整知识。

通过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少年这一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热点事件,帮助学生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启发学生思考面对价值冲突要明确标准,明辨是非,进一步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探究活动六:关于交通方案的两难选择

1.教师出案例:城乡一体化为某市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车、路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人们出行难、上班难。为缓解交通压力,市政府提出了三套方案:一套是大规模拓宽道路,但是沿路居民很多,需大量拆迁,成本大,而且许多居民不愿搬迁;二是建地下铁路,但某市一泉水闻名天下,这样必然会毁坏泉脉,破坏城市特色;三是架高架桥,特点是拆迁规模小,又不损害泉脉。

2.引导学生选择对比:

①面对各具特点交通方案,你选择哪一个?标准是什么?

②如果有你来设计,你的设计标准是什么?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3.归纳总结: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1.获取信息,理解缓解交通压力的三套方案的内容及各自的利与弊。

2.对比三套方案并从中选择,思考自己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3.思考如果由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会依据什么标准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

对各具特色的交通方案的选择过程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通过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模拟,帮助学生认识简直判断和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群众观点。

基本观点归纳

从主观上讲: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1)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四:

师生互动, 结束新课

1.启发学生: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本质上讲,属于社会意识。你能否概括怎样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归纳小结: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客观上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观上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1.回顾新课,自主建构本节内容。

2.完善体系,明确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客观和主观标准。

通过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本节内容的完整认识。

【板书设计】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4、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人民利益是最高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有效地引导学生来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实际意义。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避免了很容易出现的空洞说教。但是教师需要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

第17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掌握如何做出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特征。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奉献意识,热爱人民的情感,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难点】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欣赏诗歌,导入新课: 不能在我的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 在为人的生活里我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 这个原则我们应该时刻放在心中。

——徐志摩

人活在世就是要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幻灯片展示资料《道德的拷问》: 大货车侧翻在地,路人哄抢西瓜 由此对比得出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生命最有价值 救人

西瓜可以解渴,最有价值 抢西瓜 前者是价值判断,后者是价值选择

由此得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及其含义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材料展示:中央电视台曾经搞了一个调查活动:你幸福吗?有人说幸福;有人说不幸福;有人说曾经幸福;有人说不知道。你知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幸福观吗?

“吃上一碗白白的大米饭”就是当时人们一种幸福的愿望。今天我们会不会说“我感到幸福因为我吃上了白米饭了”?请从哲学角度解释原因。 学生谈自己看法。

教师小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打油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穷人:放你娘的狗屁

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价值选择就不同。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引导学生探究材料:24小时饥饿体验网上评论

得出结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认识角度不同) 4.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图片展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地铁抢座打架 问:他们作出的选择为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三、如何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展示四组图片,,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

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根本的衡量尺度;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101页的探究,并回答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四、课堂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五、课堂练习

1.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 •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答案:C • 2.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答案C 3.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司。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贯彻新发展理念 ①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②就找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就可以避免人们对同一工作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4.(2014天津文综,4分)“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答案选D .5.近年来,全国性文艺评奖存在过多过滥、奖项重复交叉,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出现作品脱离群众、只为评奖而创作的现象。为此,文艺评奖必须

①防止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④顺应市场规律,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6.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 参考答案: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不同,人们对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出现了分歧。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第18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解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鲜活素材,设疑添趣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合作、加强交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能力目标: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初步具有进行正确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遵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得学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

难点: 认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方法: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启示我们,要寻找人生的真谛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旅途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我们所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正确与否?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

播放乐张杰的《看月亮爬上来》,出示幻灯片“假如张杰本周日来焦作开演唱会门票最低180,你去不去”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分析:在大家的回答中其实就包含了两种价值选择:去与不去,还有两种价值判断:值与不值,而去与不去是在值与不值得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价值判断不等于事实判断。(出示二者关系的幻灯片)设置问题检验学生能否正确区分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三者之间有关系没有?得出学生肯定回答后总结: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不同。 思考回顾: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属于什么领域? 社会意识有什么作用? 价值观有什么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而社会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那么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请大家看这幅图片:出示秦始皇与袁世凯对比的幻灯片,问:为什么后人对秦始皇和袁世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不同的评说?

学生讨论分析(„„)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师归纳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袁世凯则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

学生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进一步引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标准一)

那么这个提的答案应该是: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们是否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师: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会有差异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呢? 出示幻灯片: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

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

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

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

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教师问: “为什么马永顺砍树时能成为伐木英雄,栽树时又能成为植树模范”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结论。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特征一) (1)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教师:与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相链接得出承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坚持主观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重新设疑:处于同一时期的人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就一样呢?

二、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出示幻灯片: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教师:在这首诗里体现出几类人的几种价值观? 学生:两种,农民和地主官宦

教师:为什么农民在“盼雨”而地主官宦却在“怕雨”? 学生:(„„)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

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于衣食富足的剥削阶级来说,恐怕不是“愿天寒”而是“怨天寒”了。这说明: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不同阶级的人的价值观不一样,那么同一阶级的价值观就一定相同吗?出示幻灯片:维纳斯雕像以及众人评价。老夫子:“有伤风化”;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品”;医生:“一个废人”

教师:为什么大家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评价? 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他们的认识角度不同 教师归纳总结: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 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会受那些因素制约呢? 出示幻灯片:《湖北大学生救人溺亡 附近渔船见死不救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十五名见义勇为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但“人链”断裂,前面的9人瞬间落水,最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大学生不幸牺牲 。湖北大学生救落水儿童当日,有渔船停留在离落水者不足5米的地方。参与施救学生曾下跪请求帮忙,但渔船老板说“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甚至连救生圈都未给。

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大学生牺牲后,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追授他们“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教育部也追授3人“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教师:在这则材料中又出现了几类人,他们对有人落水又分别持什么态度?

学生:两类人,一类是大学生,积极救人;一类是渔船老板,等着捞尸。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态度呢?

学生:他们的立场不同,一个是站在救人的立场,一者是站在钱的立场。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立场不同而不同。

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我们可以得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特征二)

教师:面对主体差异性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呢?我们应该站在谁的立场上呢?

学生:人民群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我们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标准二)

教师:为什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引导学生:

从哲学生活角度: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从政治生活角度: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并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我们现在所享有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广大人民为我们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之上的,那我们就应该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实现人民的最高利益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目标。应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根本衡量尺度。

而人们在日常行为过程中是否都遵循了这个标准呢? 出示幻灯片:

1).《金晶——守护祥云的天使》 2).温州轮车男 姓名:郭小亮 性别:男

籍贯:河南省沁阳市人。

昵称:“抡车男”“自行车侠” “单车侠”“2009中国第一纯爷们”

2009年12月19日清晨6点多,一女子走到温州市东游路新南亚大酒店附近时遭遇飞车抢劫。路过此地的骑自行车男子将自行车砸向飞驰而来的摩托车,两名歹徒应声落地,一名歹徒被保安及周围群众合力擒下。事后,砸车勇士将包递给受害者后,提着变形的自行车默默离去,酒店监控拍下了全过程.3)这些企业的价值选择你赞成吗?为什么?

在这三幅图片中,你比较的赞成谁的行为,为什么?不赞成谁的行为,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

面对利益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 教师归纳: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的把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灾难突如其来,谭千秋老师扑向一张课桌,张开双臂护住身下的四个学生。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张米亚老师用双臂紧紧楼着两个孩子,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僵硬的双臂锯掉才将仍然活着的孩子救出。

材料二:从中国文科最高学府毕业的教师范某某,因为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抛下学生,独自一人逃生,并且在博客上声称“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而被网友口诛笔伐,戏称为 “范跑跑”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其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

2、主体差异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重点)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之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最后请同学们尝试写一篇《人生道路,我心有主》的政治小论文。完成以后发送至老师的信箱。

第19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如何选择与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

陕西省勉县二中 李庆华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如何正确高效的选择和设计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我们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有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资源时,不能盲目的乱选、滥选,否则会适得其反。每位教师要正确应用资源,将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最小代价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第20篇:教学上实用选择与使用的媒体

浅谈教学上实用选择与使用的媒体

敦化市实验中学 邱绍福 教学上实用选择与使用的媒体,必须是教学上实用的。要做到实用,需要坚持两个出发:一是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二是从教学对象即学生出发。选择与使用的教学媒体,要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上才有实用价值。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4.最小代价原则

最小代价原则就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根据能得到的效能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来作决定,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 5.共同经验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否则,学生是难于理解、掌握的。 例如,有次口语交际课例《说名字》中选用了两首歌曲,但课后反思却发现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距。在学生说完自己名字的含义后,我播放了歌曲《母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回忆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对他们深深的爱。这首歌曲是近几年流行的,学生耳熟能详,当听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看到那熟悉感人的画面时,学生自然融入到歌曲所创设的情境中,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多个学生热泪盈眶,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为后面向父母诉说感激之情的环节安排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用。而为了升华学生对父母感恩之情,我选择了我感受最深的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首歌曲播放后取得的效果却远远不及《母亲》。冷静下来思考,我发现了症结所在。这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学生没有听过,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对于尚未经历目睹母亲因操劳而衰老的学生来说还理解不到,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6.多重刺激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应是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7.抽象层次原则

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水平、智能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学生们又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报。

(敦化市实验中学李玉忠荐)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