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0 09:04: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篇》浅析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②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担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②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认真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浅析

季文子行事谨慎,做每件事之前一定会三思而后行,孔子主张做事之前要思考,但不主张思考过度而耽误时机。在这里,孔子提倡慎重的同时,也告诫弟子切忌顾忌太多、优柔寡断,而是应该勇于行事。

小故事

公冶非罪

据传说,孔子的弟子公冶长有一项特长,能懂得鸟的语言。有一天,公冶长从卫国回鲁国去。在鲁国边境的一个地方,他听到一只秃鹰在对另外几只鹰说:“快飞到清溪去,那里有一个人死在溪边,我们可以去吃他的肉!”

公冶长继续往前走,过了没多久,他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在路边哭,就上前问道:“老人家,发生了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

老婆婆回答说:“我的儿子前天外出,可直到今天也没有回家。我担心他出了什么意外,所以很伤心。”

公冶长想到刚才秃鹰的对话,便告诉她说:“我刚才听到几只秃鹰说要飞到清溪去吃死人肉,你可以去看看那死者是否是你的儿子。”

老婆婆问了一下公冶长的姓名,急忙赶到清溪,那死者果然是她的儿子。于是,老婆婆便立刻去向当地的县令禀报。

那县令认为一定是公冶长杀了人,便派差役将公冶长逮捕,关进了狱中。管理监狱的狱吏见公冶长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便疑惑地问:“你为什么要杀人呢?”

公冶长把情况说了,强调说:“我懂得鸟语,没杀人。”狱吏似信非信地说:“你究竟懂不懂鸟语,这是可以试验出来的。如果真懂,我就汇报给县令。”

两个月后的一天,几只麻雀飞来,停在狱外的木栅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狱吏问公冶长说:“几只麻雀在那儿叫,你说自己懂鸟语,那你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公冶长回答说:“它们在说,白莲水那边有一辆粮车翻倒了,遍地都是谷粒,赶快飞去吃个饱。”

狱吏当即派人到白莲水去查看,果然见到一辆翻倒的粮车。于是,狱吏禀明县令,释放了公冶长。

公冶长回到孔子那儿,把自己遭牢狱之灾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本来就很喜欢这个弟子,现在见他能坦言一切,不由更喜欢他了,说:“公冶长是个很出色的人,我早就想把女儿嫁给他,现在他虽坐过监牢,但这并不是他的错!”

于是,孔子便把女儿嫁给了公冶长,公冶长便成了孔子的女婿。

推荐第2篇:三思而后行演讲稿

三思而后行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801班的周睿,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三思而后行。

先插播一则新闻:前两天,某著名奢侈品品牌的广告宣传涉嫌辱华,遭到了各界明星的一致声讨和群众的抵制,其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门店也都面临倒闭的风险。而这些背后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做错什么。

先想的简单一些: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马上联想到了前两天我干的一件蠢事:体育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把用于观看比赛的移动看台一起移出操场,在推的过程中,我本人不知道哪几个神经元短路了,竟然跑到看台正下方帮忙。而我脚踝的后面,就有一根铁杆子。而我,一个踉跄,杆子就像收割机一般把我的脚卷了进去,看台很重,我的脚自然受了重创。这就是我今天只能一瘸一拐上台发言的原因。

现在想想,我的运气还算好,如果杆子距地面的高度高于我脚踝的宽度,否则伴随那天的,不仅是我的惨叫,可能还会有骨头咔咔的断裂声和长达几个月的康复期了。

做事如果不过大脑,对事情的估计不足,很容易会出事情。也许只是几句话,一个动作,但是你要为此承担的,就不只是几句话,一个动作了。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做事前,先想好。

拿我们这次的期中考为例子:我相信因题目没看清楚或思路过于跳跃而导致丢分的人大有人在,至少我算一个,其原因要不就是你熟练度低,或者你想的还不够多。

再往深处想一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尾随外国人的时髦?!他们的东西一定好吗?我想并不是。这就不只是一个种族问题了,而是实力问题了。如果我们的实力强大了起来,我们何必尾随国外风潮?我们缺的不是模仿,是创造。

你看,通过一件事,其实可以看出许多道理,就看你怎么想。最后,我想引用一下《三体》中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你要多想。”

谢谢!

推荐第3篇:尹文子

尹文子

周尹文 撰

提 要

尹文子一卷.周尹文撰.前有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序.称条次撰定为上下篇.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亦题大道上篇.大道下篇.与序相符.而通为一卷.盖后人所合并也.庄子天下篇.以尹文.田骈并称.颜师古注汉书.为齐宣王时人.考刘向说苑.载文与宣王问答.颜盖据此.然吕氏春秋又载其与愍王问答事.殆宣王时人.至愍王时犹在欤.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周氏涉笔谓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盖得其真.晁公武读书志以为诵法仲尼.其言诚过.宜为高似孙纬略所讥.然似孙以儒理绳之.谓其淆杂.亦为未允.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自老庄以下.均自为一家之旨.读其文者.取其博辨闳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序中所称熙伯.盖缪袭之字.其山阳仲长氏.不知为谁. 李献臣以为仲长统.然统卒于建安之末.与所云黄初末者不合.晁公武因此而疑史误.未免附会矣.

原序

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著书一篇.多所弥纶.庄子曰.不累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于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之.以此白心.见侮不辱.此其道也.而刘向亦以其学本于黄老.大较刑名家也.近为诬矣.余黄初末始到京师.缪熙伯以此书见示.意其玩之而多脱误.聊试条次.撰定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详也.

山阳仲长氏撰.

大道上

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 .则名.法.儒.墨自废 .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扶问切)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吉吊切)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人君有术.而使群下得窥非术之奥者.有势.使群下得为非势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

1 不相侵杂.然后术可秘.势可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鱼巾切)凶愚.命恶者也.今即圣贤仁智之名.以求圣贤仁智之实.未之或尽也.即顽嚚凶愚之名.以求顽嚚凶愚之实.亦未或尽也.使善恶尽然有分.虽未能尽物之实.犹不患其差也.故曰名不可不辩也.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别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语曰.好(虚到切)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也.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故曰.名分不可相乱也.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人必用之.终身各有好恶而不能辩其名分.名宜属彼.分宜属我.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征.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征.膻焦.甘苦.彼 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也.故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多少.以衡平轻重.以律均清浊.以名稽虚实.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以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如此.顽嚚聋瞽.可以察慧聪明.同其治也.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设一人能备天下之事能.左右前后之宜.远近迟疾之间.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于治阙矣.全治而无阙者.大小多少.各当(丁浪切)其分.农商工仕.不易其业.老农长商.习工旧士.莫不存焉.则处上者何事哉.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务而巳.故明主不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亦知言损于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能损于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辩.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口浪切)之行.求名而巳.故明主诛之.古语曰.不知无害于君子.知之无损于小人.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信矣.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贵工倕(音垂)之巧.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巧也.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至治之术也.名定则物不竞.分(夫问切)明则私不行.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欲者.制之有道也.田骈(蒲眠切)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游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

2 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得转.何苦物之失分.故因贤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无用.使不得用.用与不用.皆非我用.因彼所用.与不可用.而自得其用.奚患物之乱乎.物皆不能自能.不知自知.智非能智而智.愚非能愚而愚.好非能好而好.丑非能丑而丑.夫不能自能.不知自知.则智好何所贵.愚丑何所贱.则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此为得之道也.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愚弱者不慑.(质涉切)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 .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也.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支义切)于众.俗所共去.故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许浩切)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故俗苟沴.必为治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力伪切)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圣王知人情之易动.故作乐以和之.制礼以节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废.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系于贤愚.不系于礼乐.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殁.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处名位虽不肖下愚.物不疏(音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于不肖与仁贤.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肖持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科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各慎所务.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为人臣矣.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宣王好射.说(音悦)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 .弗如一复之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音侮)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普故切)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市专切)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曰.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

3 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观尧舜汤武之成.或顺或逆.得时则昌.桀纣幽厉之败.或是或非.失时则亡 .五伯之主亦然 .宋公以楚人战于泓.(乌宏切)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不鼓不成列.寡人虽亡国之余.不敢行也.战败.楚人执宋公.齐人弒襄公.立公孙无知.召忽夷吾.奉公子纠奔鲁.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无知被杀.二公子争国.纠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齐人立之.既而使鲁人杀纠.召忽死之.征夷吾以为相.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惠公卒.赂秦以求反国.杀怀公子而自立.彼一君正.而不免于执.二君不正.霸业遂焉.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所非.然则是非.随众贾而为正.非己所独了.则犯众者为非.顺众者为是.故人君处权乘势.处所是之地.则人所不得非也.居则物尊之.动则物从之.言则物诚之.行则物则之.所以居物上御群下也.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

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陵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非自显于尧汤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治.失其道则天下乱.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挹.圣人错而不言也.凡国之存亡有六征.有衰国.有亡国.有昌国.有强国.有治国.有乱国.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所谓强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君年长多媵.(以证切)少子孙.疏宗族.衰国也.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欲行.乱国也.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凶恶残暴而后弱也.虽曰见存.吾必谓之亡者也.内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繁字.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威力仁义而后强.虽曰见弱.吾必谓之存者也.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先诛者.非谓盗.非谓奸.此二恶者.一时之大害.非乱政之本也.乱政之本.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心不畏时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乱之道也.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失照切)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牛据切)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强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

4 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辩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闲.承之于言行之先.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己无事.则得天下矣.故失治则任法.失法则任兵.以求无事.不以取强.取强则柔者反能服之.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凡民之不畏死.由刑罚过.刑罚过.则民不赖其生.生无所赖.视君之威末如也.刑罚中则民畏死.畏死.由生之可乐也.知生之可乐.故可以死惧之.此人君之所宜执.臣下之所宜慎.田子读书.曰.尧时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则无不治矣.此万物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宋子犹惑.质于田子.田子曰.蒙之言然.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一计切)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音博)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之.乃实对.于是改之.宾客往复.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去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汝无敢恨.汝无敢思.令必不行者也.故为人上者.必慎所令.凡人.富则不羡爵禄.贫则不畏刑罚.不羡爵禄者.自足于己也.不畏刑罚者.不赖存身也.二者为国之所甚.而不知防之之术.故令不行而禁不止.若使令不行而禁不止.则无以为治.无以为治.是人君虚临其国.徒君其民.危乱可立而待矣.今使由爵禄而后富.则人必争尽力于其君矣.由刑罚而后贫.则人咸畏罪而从善矣.故古之为国者.无使民自贫富.贫富皆由于君.则君专所制.民知则怨时.而莫有自怨者.此人情之大趣也.然则不可以此是人情之大趣.而一?非之.亦有可矜者焉.不可不察也.今能同算钧而彼富我贫.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才钧智同.彼贵我贱.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其敝在于不知乘权藉势之异.而虽曰智能之同.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怒也.人贫则怨人.富则骄人.怨人者.苦人之不禄施于己也.起于情所难安而不能安.犹可恕也.骄人者无苦.而无故骄人.此情所易制而弗能制.弗可恕矣.众人见贫贱.则慢而疏之.见富贵.则敬而亲之.贫贱者有请赇于己.疏之可也.未必损己.而必疏之.以其无益于物之具故也.富贵者有施与己.亲之可也.未必益己而必亲之.则彼不敢亲我矣.三者独立.无致亲致疏之所.人情终不能不以贫贱富贵易虑.故谓之大惑焉.穷独贫贱.治世之所共矜.乱世之所共侮.治世非为矜穷独贫贱而治.是治之一事也.乱世亦非侮穷独贫贱而乱.亦是乱之一事也.每事治则无乱.乱则无治.视夏商之盛.商之衰.则其验也.贫贱之望富贵甚微.而富贵不能酬其甚微之望.夫富者之所恶.贫者之所美.贵者之所轻.贱者之所荣.而弗酬弗与.同苦乐故也.虽弗酬之.于我弗伤.今万民之望人君.亦如贫贱之望富贵.其所望者.盖欲料长幼.平赋敛.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如此而已.则于人君弗损也.然而弗酬.弗与.同劳逸故也.故为人君.不可弗与民同劳逸焉.故富贵者.可不酬贫贱者.人君不可不酬万民.不

5 酬万民.则万民之所不愿戴.所不愿戴.则君位替矣.危莫甚焉.祸莫大焉.

尹文子校勘记

汉志.尹文子一篇.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析为上下篇.故隋志有二卷.与今道藏本合.然唐人引尹文子.多今本所无.反复寻绎.疑脱简并在下篇.惜割裂太甚.零章剩句.无可位置.

今依四库本.仍合为一卷.别附札记.以俟世有仲长氏其人者.当审定焉.熙祚识.

原序

毕足而止之藏本无之字与庄子天下篇合意其玩之藏本其作甚

尹文子见齐宣王.宣王不言而叹.尹文子曰.何叹.王曰.叹国中寡贤.尹文子曰.使国悉贤.孰处王下.此下意林有谁为王使四字

王曰.国悉不肖可乎.尹文子曰.国悉不肖.孰理王朝.王曰.贤与不肖.皆无可乎.尹文子曰.不然.有贤有不肖.故王尊于上.臣卑于下.进贤退不肖.所以有上下也.

林又艺文类聚二十御览四百二

虎求百兽食之.得狐.狐曰.子无食我也.天帝令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为子先行.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 . 御览四百九十四

瞽者无目.而耳不可以□.察视也.精于听也.御览七百四十聋者不歌.无以自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同上数.

十百千万亿.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推之亿.亿无差矣.御览七百五十 千人曰俊.万人曰杰.史记屈原传索隐又诗汾沮洳疏引作万人为英 以智力求者.喻如奕碁.类聚七十四奕字重无碁字

进退取与.攻劫放舍.文选博奕论注放作杀在我者也.

御览七百五十三博者.尽开塞之宜.得周通之路.而不能制齿之大小.在遇者也.文选策秀才文注

艺文类聚七十四御览七百五十四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翦.

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九十六尧德化布于四海.仁惠被于苍生. 文选劝进表注两智不能相使.两贵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 意林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悖.一明一晦.众之所载.同上 四方上下曰字.后汉书冯衍传注

将战.有司读诰誓.三令五申之.既毕.然后即敌.文选东京赋注

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意诚感之.达于金石.而况于人乎.书钞百八

推荐第4篇:说话之三思而后行

这两句话的不同,一目了然,希望诸位要多加警惕,可惜的是:许多人就不懂得区别在那里?他们平时只会“口不择言”,而不懂得说话的真理。尤其,女人说话容易感情用事,几乎都是口不择言。

满肚子的话,倾吐而后快,就是“口不择言”。换句话说,她们全不考虑话一出口所带来的后果。于是,常常引起意料不到的波折,最后还招致极多的麻烦。例如:

“你简直不像话嘛,真没想到你是这种小人作风。”

自己一听,就意识到过从口中,故又匆匆向对方表示: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昨天说错了,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请你千万别介意,请你别当做一回事„„”

即使再三向对方道歉,试想也会轻易忘记吗?他被你这么说,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也许嘴巴里说:

“什么,昨天的事,我早就忘了,你放心好啦。”

其实,一般人对于不愉快的事,始终耿耿于怀,而不容易忘记,只不过表面上装出忘记的样子,一旦碰到某种情况,也许会钩起他的回忆。例如:“那个家伙以前说过我的坏话,居心险恶,他给我记住。”

有人以为说话得罪人,只要叫对方忘记就行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考虑后果,只知侃侃而谈,显然是没有掌握目标,甚至没有把状况考虑清楚。

截钉切铁时,拔起来后的痕迹,十分鲜明。如果是粗糙的木块,尚无伤大雅,倘若在贵重的桧木上面留下几个洞穴,后果不堪设想。

同样的道理!如果完全不考虑口不择言的后果,就像在别人心版上留下钉穴,十分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百般解释:

“我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为时晚矣!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预测结果,慎重出言。例如:心想——倘若现在说出去,对方会这样接受吗?干脆现在不谈,再寻适当时机说话。

那么,先从这个角度试试看。

总之,我们要随时考虑到后果,才能把话说出去。

不妨再从另一方面看,例如木匠技工,虽然精通道具的用法,及其劣性质,若不知所做何物,或如何使用这道具,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说话而言,则须考虑后果。

推荐第5篇:三思而后行议论文作文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思而后行议论文作文,快来看看吧。

【篇1:行而后三思_550字】

孔子曾说过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三思而后行”。意思是: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后才可以做出决定。他认为:这样把握行事回避免出错,失败。小心翼翼的办事比较好。

可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如果凡事都“三思而后行”的话,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机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即使事后你想出再好的办法,可“时已晚矣”,又有何用?

小心行事,三思后行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我们更需要遇事勇于作决定,并且大胆地尝试,行而后三思!这是伟人们给我们指引的前进方向!

远近闻名的伽利略,大胆尝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名垂青史的李时珍,为造福与人类,大胆品尝数百种不知药性的草药;举世无双的爱迪生,大胆的创造了一千多种新物品,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发明大王……

如果不勇于行动,将只能碌碌终生,一事无成,再多的思考也无非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当然,世间没有百战不败的将军,或许,你向前迈的那一步错了,但你依旧是伟大的,证明你勇于向上攀登,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人们不常说:“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吗?”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而且,起初的“行”的失败,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三思”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让失败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地点跌倒第二次!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收获!面临我们正是成功!

让我们大胆尝试,总结经验,行而后三思吧!

【篇2:三思而后行议论文】

走过了多少日子,载过了多少春秋。

时间匆促得抓不住,时常站在时光的高铁上,一遍遍效忠着自己的青春,接着再风一般的翩然林间。风过了的年华,时间把它风化了,留在记忆的匣子里退却,但我却想说我不懂。我不懂为何我们要一遍遍的对自己撒下弥天大谎,再哭着闹着说自己想如何去弥补这段仓促的过失。

路是自己走过的,如同奔流的大河,它永远是一种大江东去的情怀,从不倒流,即使时间把它忘记,它依然在幻灭的国度里流光溢彩。我们在听它留下的声音中,不禁一遍遍感叹出哀婉的小情怀。为何就不能好好相处呢?

‘不是我们不替你们着想,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安静才是你们想要’。

在花开一夏的时光里,我们面对中考应试,是怅然,也是努力。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就是它来决定我们的去向,我们要努力,是我们唯一做的。但是我们依然忙中偷闲,寻一份静谧。带上愉快的心情,在教室一隅,欣赏天边那份宁静的景致,在时不时看看周边即将离别的好友,在这匆忙之际,再在那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几何图形的草稿纸上认认真真写下对这班级的不舍和依恋。

小小的情怀在那一刻被打开,我突然变得不懂了,为什么在以前总是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的不合,生气,争吵,打架,最后在班委的劝导下板着一张吓死三千大众的脸走开,你说这是为何?

在安静的自习课上,一个小纸团不小心砸中了你,为何不会心平气和,轻轻的捡起纸团放到垃圾桶呢,无端引起是非之后,为什么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道歉,真的有那么困难么?然后一定要老师大发雷霆命令你们写下五百字的检讨才肯收手呢。你说这是为何?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不要听课,让生死听天由命,那又何必再到这个教室来污染这圣洁的氛围,脏话脱口便出,打扰同学,也让同学心生厌恶。不如好好相处,度过这最后几天呢?

我们可以选择向大江一样在波涛声中敲击心灵的强音,在流经每个地方时,你们,是否可以三思而后行?

【篇3:三思而后行议论文】

每个成功人士都是成熟、慎重的,这些成功人士每做一件事都会三思而后行,之所以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生活,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没有在大脑中过滤一遍的就脱口而出闹的笑话。

譬如:昨日,我们班刚刚站好路队,突然发现前面来了两位老师,定眼一看,是科学老师和社会老师。李翘签平时是个爱打招呼的同学,看到两位老师正往前走,生怕错过这个机会,于是,赶紧迎上前去,打了一声招呼“两位科学老师好!”忽然,队中死一般的寂静,接着是狂笑不止,李翘签脸红的像个大苹果,一路上都用书包挡着脸,不敢露面呢!

凡事需三思而后行,这句话犹如一块千斤重石,压在我的心头。仔细回想,有的同学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看到一些较难的题,不知怎么做,可为了节省时间去玩耍,寥寥草草用一般解决基础题的办法写上,到第二天,老师对答案,恰巧让你说说这一题的答案,你一看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就四处看旁边的同学的,结果因为太紧张看不清楚,把自己的错答案说了出去,被同学们一致否决,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谁让你做题的时候不三思而后行呢?

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想也不想就举手,那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想了又想,尽管回答的不对,那也要保证语言流畅呀!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能力,经常如此,于是就有了“要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曾经有个贫者说自己要去南海,而富者讥笑着说自己多年来都梦想着去南海,然而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物力也没有成功,你凭什么去呢!很明显,以富者的经济基础的确更有可能到达南海,但南海之路的迢迢漫漫、艰难险阻击碎了富者的南海之梦,对于贫者又怎样呢?连富者都到不了南海,富者也不赞成我去,去很难吧?

于是贫者选择了放弃。不!不是这样的!放弃通常不是一种合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更是不能轻言放弃。世之奇伟瑰丽之观多在人迹罕见之处,不可轻得也。一位著名的登山队员曾说过:“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快感哪个小土丘可以媲美的!”所以贫者并没有放弃。他考虑着,南海是不可到达的吗?当然不是,佛教圣地永远对每个来访者敞开胸怀。一瓶一钵足乎?足矣。一路上不求风景如画,不求安逸舒适,只求最后到达神圣的所在。我能到达吗?我相信我能。

可见,三思而后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不慎重就导致终身遗憾,凡事,需谨慎行事,否则,成不了大器也!

【篇4:能思考的苇草】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篇5:莫让浮云遮望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推荐第6篇:三思而后行名人事例

1.季文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正是因为他的三思而后行,才使他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2.曹操征讨江南,当时曹操经历过官渡大战,权倾一时,因此自大起来,觉得其他诸侯不如他,因此三思不成重点,遭遇赤壁之败。

3.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未三思后果,直接引清兵入关,导致落后民族掌握了政权,中国历史大倒退。他自己后来也为清政府所杀。

更多热门文章:

推荐第7篇:《超级自控力》读后感: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

——《超级自控力》读后感

原创: 陶桂林

破解情绪的密码,掌控情绪的开关。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愤怒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不能进行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的人,是不会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的,就像文中所述:人生是短暂的,气大伤身,何必为小事生气。人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义,而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那么我们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理智,用理性来控制感性,才可以把事情处理好。

我们现在都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深知好的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那么好的习惯也是靠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努力。同样\"坚持\"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成功的可能。今天女儿生病发烧38.5,她早上说头晕,想请假不去‘觉然之家’上课,我问她说你可以坚持吗?如果能坚持我们就去上课,她看着我犹豫了好久,说:\"那先去觉然之家上课,如果中途我坚持不下去了,就再让老师给你打电话\".我说:可以,就按你说的办。整堂课下来,我也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我知道她在她自己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坚持下来了。很多事情不去做,不去努力,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凡事往好处去想\"这种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每个人都希望有的,其实我们有时候会劝别人、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为何不朝着好的方向去想,再怎么去后悔也于事无补。把事情往好处想,好事不一定发生;如把事情往坏处想,坏事常常就会发生了。但让坏事少发生的前提就是把事情往好处想。改变态度就会改变生活,还记得刚生方若琳那会儿,我跟婆婆总会有一些小摩擦,不是婆婆不够好,也不是我太挑剔,而是两代人养育小孩的观念不一样!后来妈妈告诉我:做一个善良的人,用善良的心去看待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已及自己的家庭。往往你也会被别人善良的对待。你为人处事的心态最重要。少一些抱怨,家庭和工作才会更美好。做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内心要有阳光,世界才会透亮。

如何守得住欲望、抵得住诱惑,对很多人来讲,这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有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贪婪的欲望背后可能会是万丈深渊、他还是会报有侥幸的心理。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总是希望自己得到更多,所谓欲海无边、欲壑难填。再有就是人与人交往,利益和贪婪,让人无法控制,付出和得到,不是成正比的时候,无法坚守自己的立场的时候,欲望开始萌芽,一步步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反过来说人也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办法去掌控自己的思维世界。

人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应该说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可是必须把这种欲望转换成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为之努力和奋斗。我们身边有很多终日抱怨自己没有机会的人,没有他人赢得成功的条件,殊不知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最缺乏的是没有设立明确目标。有了明确目标,()才不会虚度光阴。自从有了女儿后,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妈妈需要更努力去爱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女儿终将变成你,她将带着你能给她最好的东西走上成长之路。而对于女儿的教养重点就是教她独立,教她明白自己的价值来源于自己本身,而不是来自别人的评价,做一个自尊自爱、懂得珍爱自己生命和健康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目标我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积累经验,一步一步来依次完成。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为自己留口德,同时也避免了\"祸从口出\".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样每个人的自尊心都不愿在人前或对方面前丢面子。那么有些人又会因为面子而与别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冲突,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很在乎它。所以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颜面,不要去穷追不舍,硬要说出出别人的不足。只有保全他人的面子,才有可能博得他人的好感。

当我们与朋友聊起若干年前的往事的时候,总感叹时间过真快,时间都去哪了?有人下班后每天刷微博、朋友圈,逛淘宝,时间自然看不见。有些人却利用每天的时间去规划去学习。做时间管理,短期内的效果是不明显的,但!许多事情却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努力的方向正确,坚持都会有收获。对所有人来说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是同样24小时,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善于利用琐碎的时间。这个暑期:我和女儿第一次制定了暑期生活学习计划,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偶尔也会有突发的事情与之前的计划发生冲突,我们也会把事情进行调整。每次看到她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的时候,我和方爸爸上班不在家,自己去学习,去背经典的时候我觉得我她已经在慢慢进步,同时也克服了\"学习拖延\"的陋习。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存在有这种想法:\"只犯一次,下次就不这样了\",我们总会‘有一次’这种侥幸心理,可殊不知,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克服,坚决抵抗住一次的诱惑,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越来越好的约束自己。前几天女儿生病了,医生说太贪凉了,凉的东西吃多了,女儿因为生病所以之前报的游泳课也只能暂停了。她告诉我:妈妈,以后我再也不吃冷饮了。可是身体康复后,她又开始告诉我她好想吃冰激淋,喝冰果汁。就像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上的: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并没有同意她的要求,我告诉她:要忍住冷饮和冰果汁对你的诱惑,不断的去告诉你自己吃多了这些会生病。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对那些冷饮也没有那么渴望了。要学会自我节制,自我约束。不怕失败,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凡事想开一点,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也会经常劝慰家人和朋友:从哪里跌倒了,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不惧怕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掌控自我,做生活中的自控达人、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为了带来成长。学会宽恕,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少跟别人攀比,多跟自己努力,你才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那么生活中的规则也是法律的基础,没有了规则意识,人们的行为就失去参照标准。不要太心急,不用太焦虑,所有事物的流动,都自有它的顺序。也要时常告诉自己要好好说话,学说好话 .别人的事少说,自己的事想想再说。

推荐第8篇:《酒泉子》改写叙述文

《酒泉子》改写叙述文

我常常回忆起农历八月十六日观潮时那扣人心弦的壮观景象,那舞波阻浪的雄伟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景象。“隆隆!隆隆!”那扣人心弦的响声再次震撼我内心的宁静„„

那次,我只身来到杭州,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起,观看到了钱塘江那宏大壮观的起潮美景!

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黑压压的一片,地无空席,乱杂的人影,相交相错,零碎稀疏。吆喝声,叫卖声,谈论声交汇成一片。突然 ,一排巨浪轰隆隆的从远处涌来,那潮水蠢蠢欲动,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正在召集所有的人们都来观看它那壮观的破茧成蝶!人们争着、抢着向江面上望,,哪怕是一席之地也不放过。我被挤来挤去,仿佛大海中的一滴水珠。 .忽然,远方出现一条银线,渐渐地,巨浪接踵而至,卷起的浪潮,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成为一体,还来不及去欣赏这巨浪的宏伟,一浪一浪的潮水又蜂拥而来,在天际的那头,推动着,推动着,一浪更比一浪高,仿佛掏空了整片江海似的,万鼓齐鸣,震撼天地,如雷电交加般巨响轰鸣!“轰”!有一阵江潮以铺天盖地之势汹汹而来,忽然跃起百丈高,如一堵水墙,以白色的浪尖,微卷着。新潮也随之澎湃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潮水越发猛烈。吞天沃日。似乎,沧海中的水都已经汇聚在这一阵又一阵的潮水之中。耳边轰隆如有碗面战鼓七座,气势宏大、磅礴,不禁令人热血沸腾。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儿也来伴舞,他们一个个扎起头发,身着汉巾麻布衣,手里执着用十幅大绸布缝制而成的大彩旗,鼓起满腔的勇气,逆着这汹涌而来的潮水,在万丈巨浪中出没,舞动着旗子,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展示着卓越的技巧, 惹来一片叫好声。 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他们的雄姿,会让观光者们今生不望.他们同样也会获得那观光者们的阵阵掌声,为大自然赐给人们的这美丽的潮水,也为这些勇敢征服汹涌潮水的弄潮儿!

在观潮后,我经常梦到那奇伟的景象,反复回放那无法形容的风采,感受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默默地睁开了眼,喧哗声渐渐从耳边消退。满目凄凉,门庭冷落。山河荒凉,国破家亡。如见,再也见不到如从前那般的盛况了……

门庭外,是一片狼藉的残花。

推荐第9篇:尹文子周尹文[材料]

尹文子--周尹文

尹文子 周尹文撰 金山钱氏校本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原序

大道上 大道下 校勘记附逸文

逸文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尹文子一卷.周尹文撰.前有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序.称条次撰定为上下篇.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亦题大道上篇.大道下篇.与序相符.而通为一卷.盖后人所合并也.庄子天下篇.以尹文.田骈并称.颜师古注汉书.为齐宣王时人.考刘向说苑.载文与宣王问答.颜盖据此.然吕氏春秋又载其与湣王问答事.殆宣王时人.至湣王时犹在欤.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周氏涉笔谓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盖得其真.晁公武读书志以为诵法仲尼.其言诚过.宜为高似孙纬略所讥.然似孙以儒理绳之.谓其淆杂.亦为未允.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自老庄以下.均自为一家之旨.读其文者.取其博辨闳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序中所称熙伯.盖缪袭之字.其山阳仲长氏.不知为谁.李献臣以为仲长统.然统卒于建安之末.与所云黄初末者不合.晁公武因此而疑史误.未免附会矣. 原序

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着书一篇.多所弥纶.庄子曰.不累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于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之.以此白心.见侮不辱.此其道也.而刘向亦以其学本于黄老.大较刑名家也.近为诬矣.余黄初末始到京师.缪熙伯以此书见示.意其玩之而多脱误.聊试条次.撰定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详也.山阳仲长氏撰.

大道上

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

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人君有术.而使群下得窥非术之奥者.有势.使群下得为非势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不相侵杂.然后术可秘.势可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今即圣贤仁智之名.以求圣贤仁智之实.未之或尽也.即顽嚚凶愚之名.以求顽嚚凶愚之实.亦未或尽也.使善恶尽然有分.虽未能尽物之实.犹不患其差也.故曰名不可不辩也.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别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也.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故曰.名分不可相乱也.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人必用之.终身各有好恶而不能辩其名分.名宜属彼.分宜属我.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徵.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也.故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多少.以衡平轻重.以律均清浊.以名稽虚实.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以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如此.顽嚚聋瞽.可以察慧聪明.同其治也.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设一人能备天下之事能.左右前后之宜.远近迟疾之间.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于治阙矣.

全治而无阙者.大小多少.各当其分.农商工仕.不易其业.老农长商.习工旧士.莫不存焉.则处上者何事哉.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务而巳.故明主不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亦知言损于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能损于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辩.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求名而巳.故明主诛之.古语曰.不知无害于君子.知之无损于小人.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信矣.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贵工倕之巧.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巧也.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至治之术也.名定则物不竞.分明则私不行.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欲者.制之有道也.田骈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游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得转.何苦物之失分.故因贤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无用.使不得用.用与不用.皆非我用.因彼所用.与不可用.而自得其用.奚患物之乱乎.物皆不能自能.不知自知.智非能智而智.愚非能愚而愚.好非能好而好.丑非能丑而丑.夫不能自能.不知自知.则智好何所贵.愚丑何所贱.则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此为得之道也.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愚弱者不慑.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

也.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故俗苟沴.必为治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圣王知人情之易动.故作乐以和之.制礼以节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废.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系于贤愚.不系于礼乐.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殁.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处名位虽不肖下愚.物不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于不肖与仁贤.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肖持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科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各慎所务.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为人臣矣.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

.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徵.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曰.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观尧舜汤武之成.或顺或逆.得时则昌.桀纣幽厉之败.或是或非.失时则亡.五伯之主亦然.宋公以楚人战于泓.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不鼓不成列.寡人虽亡国之余.不敢行也.战败.楚人执宋公.齐人弑襄公.立公孙无知.召忽夷吾.奉公子纠奔鲁.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无知被杀.二公子争国.纠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齐人立之.既而使鲁人杀纠.召忽死之.徵夷吾以为相.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惠公卒.赂秦以求反国.杀怀公子而自立.彼一君正.而不免于执.二君不正.霸业遂焉.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所非.然则是非.随众贾而为正.非己所独了.则犯众者为非.顺众者为是.故人君处权乘势.处所是之地.则人所不得非也.居则物尊之.动则物从之.言则物诚之.行则物则之.所以居物上御群下也.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

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陵暴.

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非自显于尧汤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治.失其道则天下乱.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挹.圣人错而不言也.凡国之存亡有六徵.有衰国.有亡国.有昌国.有彊国.有治国.有乱国.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所谓彊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君年长多媵.少子孙.疏宗族.衰国也.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欲行.乱国也.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凡此三徵.不待凶恶残暴而后弱也.虽曰见存.吾必谓之亡者也.内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繁字.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彊国也.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凡此三徵.不待威力仁义而后彊.虽曰见弱.吾必谓之存者也.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先诛者.非谓盗.非谓奸.此二恶者.一时之大害.非乱政之本也.乱政之本.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心不畏时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乱之道也.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彊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彊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辩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闲.承之于言行之先.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己无事.则得天下矣.故失治则任法.失法则任兵.以求无事.不以取彊.取彊则柔者反能服之.老子

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凡民之不畏死.由刑罚过.刑罚过.则民不赖其生.生无所赖.视君之威末如也.刑罚中则民畏死.畏死.由生之可乐也.知生之可乐.故可以死惧之.此人君之所宜执.臣下之所宜慎.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则无不治矣.此万物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宋子犹惑.质于田子.田子曰.蒙之言然.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之.乃实对.于是改之.宾客往复.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汝无敢恨.汝无敢思.令必不行者也.故为人上者.必慎所令.凡人.富则不羡爵禄.贫则不畏刑罚.不羡爵禄者.自足于己也.不畏刑罚者.不赖存身也.二者为国之所甚.而不知防之之术.故令不行而禁不止.若使令不行而禁不止.则无以为治.无以为治.是人君虚临其国.徒君其民.危乱可立而待矣.今使由爵禄而后富.则人必争尽力于其君矣.由刑罚而后贫.则人咸畏罪而从善矣.故古之为国者.无使民自贫富.贫富皆由于君.则君专所制.民知所归矣.贫则怨人.贱则怨时.而莫有自怨者.此人情之大趣也.然则不可以此是人情之大趣.而一?非之.亦有可矜者焉.不可不察也.今能同算钧而彼富我贫.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才钧智同.而彼贵我贱.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其敝在于不知乘权藉势之异.而虽曰智能之同.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怒也.人贫则怨人.富则骄人.怨人者.苦人之不禄施于己也.起于情所难安而不能安.犹可恕也.骄人者无苦.而无故骄人.此情所易制而弗能制.弗可恕矣.众人见贫贱.则慢而疏之.见富贵.则敬而亲之.贫贱者有请赇于己.疏之可也.未必损己.而必疏之.以其无益于物之具故也.富贵者有施与己.亲之可也.未必益己而必亲之.则彼不敢亲我矣.三者独立.无致亲致疏之所.人情终不能不以

贫贱富贵易虑.故谓之大惑焉.穷独贫贱.治世之所共矜.乱世之所共侮.治世非为矜穷独贫贱而治.是治之一事也.乱世亦非侮穷独贫贱而乱.亦是乱之一事也.每事治则无乱.乱则无治.视夏商之盛.夏商之衰.则其验也.贫贱之望富贵甚微.而富贵不能酬其甚微之望.夫富者之所恶.贫者之所美.贵者之所轻.贱者之所荣.然而弗酬弗与.同苦乐故也.虽弗酬之.于我弗伤.今万民之望人君.亦如贫贱之望富贵.其所望者.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如此而已.则于人君弗损也.然而弗酬.弗与.同劳逸故也.故为人君.不可弗与民同劳逸焉.故富贵者.可不酬贫贱者.人君不可不酬万民.不酬万民.则万民之所不愿戴.所不愿戴.则君位替矣.危莫甚焉.祸莫大焉. 尹文子校勘记

汉志.尹文子一篇.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析为上下篇.故隋志有二卷.与今道藏本合.然唐人引尹文子.多今本所无.反覆寻绎.疑脱简并在下篇.惜割裂太甚.零章剩句.无可位置.今依四库本.仍合为一卷.别附札记.以俟世有仲长氏其人者.当审定焉.熙祚识.

推荐第10篇:《酒泉子》改写叙述文

译文: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长:通“常”,通假字,经常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我常常回忆起农历八月十六日观潮时那扣人心弦的壮观景象,那

《酒泉子》改写叙述文

舞波阻浪的雄伟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景象。“隆隆!隆隆!”那扣人心弦的响声再次震撼我内心的宁静„„

那次,我只身来到杭州,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起,观看到了钱塘江那宏大壮观的起潮美景!

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黑压压的一片,地无空席,乱杂的人影,相交相错,零碎稀疏。吆喝声,叫卖声,谈论声交汇成一片。突然 ,一排巨浪轰隆隆的从远处涌来,那潮水蠢蠢欲动,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正在召集所有的人们都来观看它那

壮观的破茧成蝶!人们争着、抢着向江面上望,,哪怕是一席之地也不放过。我被挤来挤去,仿佛大海中的一滴水珠。

.忽然,远方出现一条银线,渐渐地,巨浪接踵而至,卷起的浪潮,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成为一体,还来不及去欣赏这巨浪的宏伟,一浪一浪的潮水又蜂拥而来,在天际的那头,推动着,推动着,一浪更比一浪高,仿佛掏空了整片江海似的,万鼓齐鸣,震撼天地,如雷电交加般巨响轰鸣!“轰”!有一阵江潮以铺天

盖地之势汹汹而来,忽然跃起百丈高,如一堵水墙,以白色的浪尖,微卷着。新潮也随之澎湃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潮水越发猛烈。吞天沃日。似乎,沧海中的水都已经汇聚在这一阵又一阵的潮水之中。耳边轰隆如有碗面战鼓七座,气势宏大、磅礴,不禁令人热血沸腾。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儿也来伴舞,他们一个个扎起头发,身着汉巾麻布衣,手里执着用十幅大绸布缝制而成的大彩旗,鼓起满腔的勇气,逆着这汹涌而来的潮水,在万丈巨浪中出没,舞动着旗子,腾跃着身

子,变化着种种姿态,展示着卓越的技巧, 惹来一片叫好声。 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他们的雄姿,会让观光者们今生不望.他们同样也会获得那观光者们的阵阵掌声,为大自然赐给人们的这美丽的潮水,也为这些勇敢征服汹涌潮水的弄潮儿!

在观潮后,我经常梦到那奇伟的景象,反复回放那无法形容的风采,感受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默默地睁开了眼,喧哗声渐渐从耳边消退。满目凄凉,门庭冷落。山河荒凉,

国破家亡。如见,再也见不到如从前那般的盛况了……

门庭外,是一片狼藉的残花。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

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袁宏道《西湖》: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

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的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第11篇:尹文子周尹文[材料]

尹文子--周尹文

尹文子 周尹文撰 金山钱氏校本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原序

大道上 大道下 校勘记附逸文

逸文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尹文子一卷.周尹文撰.前有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序.称条次撰定为上下篇.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亦题大道上篇.大道下篇.与序相符.而通为一卷.盖后人所合并也.庄子天下篇.以尹文.田骈并称.颜师古注汉书.为齐宣王时人.考刘向说苑.载文与宣王问答.颜盖据此.然吕氏春秋又载其与湣王问答事.殆宣王时人.至湣王时犹在欤.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周氏涉笔谓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盖得其真.晁公武读书志以为诵法仲尼.其言诚过.宜为高似孙纬略所讥.然似孙以儒理绳之.谓其淆杂.亦为未允.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自老庄以下.均自为一家之旨.读其文者.取其博辨闳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序中所称熙伯.盖缪袭之字.其山阳仲长氏.不知为谁.李献臣以为仲长统.然统卒于建安之末.与所云黄初末者不合.晁公武因此而疑史误.未免附会矣. 原序

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着书一篇.多所弥纶.庄子曰.不累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于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之.以此白心.见侮不辱.此其道也.而刘向亦以其学本于黄老.大较刑名家也.近为诬矣.余黄初末始到京师.缪熙伯以此书见示.意其玩之而多脱误.聊试条次.撰定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详也.山阳仲长氏撰.

大道上

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

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人君有术.而使群下得窥非术之奥者.有势.使群下得为非势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不相侵杂.然后术可秘.势可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今即圣贤仁智之名.以求圣贤仁智之实.未之或尽也.即顽嚚凶愚之名.以求顽嚚凶愚之实.亦未或尽也.使善恶尽然有分.虽未能尽物之实.犹不患其差也.故曰名不可不辩也.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别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也.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好人之名自离矣.故曰.名分不可相乱也.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人必用之.终身各有好恶而不能辩其名分.名宜属彼.分宜属我.我爱白而憎黑.韵商而舍徵.好膻而恶焦.嗜甘而逆苦.白黑.商徵.膻焦.甘苦.彼之名也.爱憎.韵舍.好恶.嗜逆.我之分也.定此名分.则万事不乱也.故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多少.以衡平轻重.以律均清浊.以名稽虚实.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以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如此.顽嚚聋瞽.可以察慧聪明.同其治也.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设一人能备天下之事能.左右前后之宜.远近迟疾之间.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于治阙矣.

全治而无阙者.大小多少.各当其分.农商工仕.不易其业.老农长商.习工旧士.莫不存焉.则处上者何事哉.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务而巳.故明主不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亦知言损于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能损于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辩.所为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求名而巳.故明主诛之.古语曰.不知无害于君子.知之无损于小人.工匠不能.无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信矣.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贵工倕之巧.不贵其独巧.贵其能与众共巧也.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至治之术也.名定则物不竞.分明则私不行.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欲者.制之有道也.田骈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游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圆之自转.使不得止.因方之自止.使不得转.何苦物之失分.故因贤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无用.使不得用.用与不用.皆非我用.因彼所用.与不可用.而自得其用.奚患物之乱乎.物皆不能自能.不知自知.智非能智而智.愚非能愚而愚.好非能好而好.丑非能丑而丑.夫不能自能.不知自知.则智好何所贵.愚丑何所贱.则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丑.此为得之道也.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愚弱者不慑.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

也.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故俗苟沴.必为治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句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圣王知人情之易动.故作乐以和之.制礼以节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礼乐独行.礼乐独行.则私欲寝废.私欲寝废.则遭贤之与遭愚均矣.若使遭贤则治.遭愚则乱.是治乱系于贤愚.不系于礼乐.是圣人之术.与圣主而俱殁.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则乱多而治寡.乱多而治寡.则贤无所贵.愚无所贱矣.处名位虽不肖下愚.物不疏己.亲疏系乎势利.不系于不肖与仁贤.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肖持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义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所得不肖者.触地是焉.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科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各慎所务.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为人臣矣.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

.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徵.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曰.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观尧舜汤武之成.或顺或逆.得时则昌.桀纣幽厉之败.或是或非.失时则亡.五伯之主亦然.宋公以楚人战于泓.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不鼓不成列.寡人虽亡国之余.不敢行也.战败.楚人执宋公.齐人弑襄公.立公孙无知.召忽夷吾.奉公子纠奔鲁.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无知被杀.二公子争国.纠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齐人立之.既而使鲁人杀纠.召忽死之.徵夷吾以为相.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惠公卒.赂秦以求反国.杀怀公子而自立.彼一君正.而不免于执.二君不正.霸业遂焉.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所非.然则是非.随众贾而为正.非己所独了.则犯众者为非.顺众者为是.故人君处权乘势.处所是之地.则人所不得非也.居则物尊之.动则物从之.言则物诚之.行则物则之.所以居物上御群下也.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

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陵暴.

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非自显于尧汤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治.失其道则天下乱.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挹.圣人错而不言也.凡国之存亡有六徵.有衰国.有亡国.有昌国.有彊国.有治国.有乱国.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所谓彊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君年长多媵.少子孙.疏宗族.衰国也.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欲行.乱国也.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凡此三徵.不待凶恶残暴而后弱也.虽曰见存.吾必谓之亡者也.内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繁字.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彊国也.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凡此三徵.不待威力仁义而后彊.虽曰见弱.吾必谓之存者也.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先诛者.非谓盗.非谓奸.此二恶者.一时之大害.非乱政之本也.乱政之本.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心不畏时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乱之道也.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彊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彊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辩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闲.承之于言行之先.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己无事.则得天下矣.故失治则任法.失法则任兵.以求无事.不以取彊.取彊则柔者反能服之.老子

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凡民之不畏死.由刑罚过.刑罚过.则民不赖其生.生无所赖.视君之威末如也.刑罚中则民畏死.畏死.由生之可乐也.知生之可乐.故可以死惧之.此人君之所宜执.臣下之所宜慎.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则无不治矣.此万物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宋子犹惑.质于田子.田子曰.蒙之言然.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之.乃实对.于是改之.宾客往复.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汝无敢恨.汝无敢思.令必不行者也.故为人上者.必慎所令.凡人.富则不羡爵禄.贫则不畏刑罚.不羡爵禄者.自足于己也.不畏刑罚者.不赖存身也.二者为国之所甚.而不知防之之术.故令不行而禁不止.若使令不行而禁不止.则无以为治.无以为治.是人君虚临其国.徒君其民.危乱可立而待矣.今使由爵禄而后富.则人必争尽力于其君矣.由刑罚而后贫.则人咸畏罪而从善矣.故古之为国者.无使民自贫富.贫富皆由于君.则君专所制.民知所归矣.贫则怨人.贱则怨时.而莫有自怨者.此人情之大趣也.然则不可以此是人情之大趣.而一?非之.亦有可矜者焉.不可不察也.今能同算钧而彼富我贫.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才钧智同.而彼贵我贱.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其敝在于不知乘权藉势之异.而虽曰智能之同.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怒也.人贫则怨人.富则骄人.怨人者.苦人之不禄施于己也.起于情所难安而不能安.犹可恕也.骄人者无苦.而无故骄人.此情所易制而弗能制.弗可恕矣.众人见贫贱.则慢而疏之.见富贵.则敬而亲之.贫贱者有请赇于己.疏之可也.未必损己.而必疏之.以其无益于物之具故也.富贵者有施与己.亲之可也.未必益己而必亲之.则彼不敢亲我矣.三者独立.无致亲致疏之所.人情终不能不以

贫贱富贵易虑.故谓之大惑焉.穷独贫贱.治世之所共矜.乱世之所共侮.治世非为矜穷独贫贱而治.是治之一事也.乱世亦非侮穷独贫贱而乱.亦是乱之一事也.每事治则无乱.乱则无治.视夏商之盛.夏商之衰.则其验也.贫贱之望富贵甚微.而富贵不能酬其甚微之望.夫富者之所恶.贫者之所美.贵者之所轻.贱者之所荣.然而弗酬弗与.同苦乐故也.虽弗酬之.于我弗伤.今万民之望人君.亦如贫贱之望富贵.其所望者.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如此而已.则于人君弗损也.然而弗酬.弗与.同劳逸故也.故为人君.不可弗与民同劳逸焉.故富贵者.可不酬贫贱者.人君不可不酬万民.不酬万民.则万民之所不愿戴.所不愿戴.则君位替矣.危莫甚焉.祸莫大焉. 尹文子校勘记

汉志.尹文子一篇.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析为上下篇.故隋志有二卷.与今道藏本合.然唐人引尹文子.多今本所无.反覆寻绎.疑脱简并在下篇.惜割裂太甚.零章剩句.无可位置.今依四库本.仍合为一卷.别附札记.以俟世有仲长氏其人者.当审定焉.熙祚识.

第12篇:《吴季子札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②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③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④,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

①吴季子札: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幼子。寿梦有四子:诸樊、馀祭、馀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馀昧死,季札又避去。后馀昧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

②子臧: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被拥立为王而不就。

③太伯:吴国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避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

④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指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音乐而察知各国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处境危险。

译文:

季札三次退让继承吴国王位,《春秋》这部经典上对此大为褒奖。我从过去的史书中验证了一下以前听到的这种说法,私下认为,不听先王的命令,不能叫作孝;与子臧让位的义举相比附,不能叫作出以公心;坚持长子继承的礼制,保全自己的节操,使得国家被篡夺,君王被杀死,不能叫作仁;出使外国能观察形势的变化,在自己国内却不去讨伐叛乱,不能叫作智。左丘明的《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记述季札的事,却不加讥刺,我感到迷惑不解。

国家最重要的纲常,就在于选择君王的继承人。做君王的人担心不能立有德的人为嗣君,所以按照贤能的标准择嗣而不管年龄,按照大义的标准立嗣就不去占卜,按照君王的命令择嗣就不管礼制。因此吴太伯出走到句吴,是为了避开弟弟季历,让他继承王位。季历按照周太王的嘱托做,所以他继承王位并不是为自己打算。太伯知道王位有了归属,就剪短头发,在身上刺了花纹,毫无怨言。到了周武王继承王位,承受天命,建立了周朝。他本不是长子,但不把建立周朝的事业让给长兄伯邑考,这是以周朝天下的利益为重。那个诸樊,没有季历的贤能,那个王僚,没有武王的圣明,但季札却干出了太伯让国那样的事,这是徒慕虚名,怎么可以与太伯的至德相比呢?况且使得国内的争端发生在王位更替的时候,祸乱兴起在王族内部,于是公子光劫夺了王位,到了儿子夫差,就被越王勾践打败。国势衰落,不能恢复,父子只传了两代,吴国就灭亡了。

以季札这样见解通达,知识渊博、不懈地追求道义的人。如果先前承担了寿梦的遗命。继承了馀昧死后的王位,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周朝宗系的统治,称霸江南。那么,吴国也就能够因而强盛,许多祸乱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话,阖闾怎么能在地下室里密谋夺位呢?专诸的匕首又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呢?

唉!保全自己的声名而不顾吴国的大业,坚决推让而不改变素志。所丢掉的是忠,所保存的是节,季札倒是很会养护自己,但对死去的君王怎样交待呢?与其从周朝的音乐中观察各诸侯国的兴衰变化,从戚地的钟声中觉察到孙文子处境危险,何不多关心一下自己内部的祸患,多忧虑一点自己国家的安危呢?与其到王僚墓上去哭祭回报,哀悼已死的王僚,侍奉活着的公子光,何不在争端发生前就采取行动,在祸乱未发生前就进行防治呢?与其抛弃家室来表示自己的节义,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来表示为人守信用,何不遵奉君父寿梦的遗命,继承王位,来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呢?就此而言,自己要保持纯洁,不追求合理的王位继承,这是干净了自己而抛弃了国家啊!吴国的灭亡,季札实在是祸患的根子。他还说:“不是我引起的祸乱”到底是谁引起的呢!到底是谁引起的啊!

第13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季燕沁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溧水区东屏中心小学季燕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和适当的速度、力度深情地演唱《七子之歌——澳门》

2、通过歌曲欣赏及演唱,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对祖国、对家园的深情,并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3、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祖国统

一、民族强大,从而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加音乐交流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故乡的云》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闭上眼睛,静心聆听,并且告诉我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2、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和平年代,海外游子他们迫切想回到祖**亲的怀抱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幸福的,如果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你会怎样呢?

3、在上个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战争,迫使我们祖**亲与她得七个孩子分开,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842年英国强占香港,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1898年英国强占威海卫,1898年法国强占广州湾,1898年英国强占九龙。这些孩子沦为了别国的殖民地。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满怀痛心与盼望之情,以七个城市为名,写下七首诗歌《七子之歌》,盼望这些离开母亲的“孩子”早日归来。(PPT展示歌词)这首就是其中的《澳门》。

二、新歌教学

1、朗诵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闻一多先生的词。

2、初步感受歌曲。(播放第一遍音乐)

师:在澳门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如果说诗歌可以诉说作者的感情,那歌声是否也可以诉说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

3、跟音乐用Lu轻声得模唱。不能喊叫。 问:这首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提醒学生从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方面讲)

4、分段学唱(诉说) A

第一遍学生随老师琴唱,

第二遍,咬字清晰字正腔圆的诉说, 第三遍用弱的力度诉说深情。

B (期盼、呼唤)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体会其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了。

分析曲谱,出现了最高音MI,了解歌曲在此使用多个高音表现其情绪的变化。 训练学生有气息支持地演唱旋律中的高音,以及迅速换气,以表现旋律中持续出现的高音。从而将这两句的情绪表达得更充分。 说说歌词中三次呼唤母亲的含义。

研读曲谱,结合这两句表现的情绪,练习用吸足气——保持——弱的力度开始演唱。

5、情感启发与完整演唱

6、强调4/4拍强弱规律,第一拍突出所表达的感情。

7、PPT播放孩子们归来的时间。

8、一起回顾澳门回归八周年时,澳门小朋友容韵琳演唱的《七子之歌》 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与期盼,这七个孩子陆续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最后一个孩子——澳门也回来了。 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钢琴伴奏)

三、总结

我们的歌声满载着多年来的期盼,也包含着欢聚时的喜悦,让我们在这份期盼与喜悦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第14篇:北大学子苑子文演讲稿

北大学子苑子文演讲稿

发布日期:2012-08-15 阅读:278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再次回到母校,此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因为,我又见到了我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见到了依旧美丽的母校和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首先,感谢谢校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和未来的精英们谈谈我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也感谢学弟学妹们能抽出如此宝贵的时间来听我的演讲。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苑子文,今年毕业于杨村一中,以674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离开四中已经六年,六年前我也曾在这里挑灯夜战,今天再一次回到母校,我感到一切依旧是那么熟悉而亲切!六年后的今天回首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心中依旧有许多的故事与感动,也有许多的话想要和你们讲。

同大家一样,几年前,我来到了廊坊市最优秀的中学——廊坊四中,当时的我和你们一样,面对学习,刻苦努力,面对困难,不废不弃,回顾这些年生活的林林总总,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有许多不成熟的忠告和建议给在座的学弟学妹。

前面的几位同学已经有很详细的心得和介绍,那么我想跟大家说一些比较独特的观点。今天的讲话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你们可能面临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法

二、阻碍你们进步的若干方面

三、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谈

四、送给大家的几句话

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家在十个月后,就将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因而首先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临考前的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来自父母和老师殷切的希望,也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高期待。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压力呢?首先我认为,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有压力很正常,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大家还没有经历过高中的生活,或许体会不到高考的滋味。高考,真的是决定很多事情的一次考试,大家在三年后面对的压力,会比现在大很多。所以,面对中考,我们只需要沉着看待,放下包袱,自信迎接便好。其次,我们要多和父母谈心,因为你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有所不同,要消除你们之间的代沟,需要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再有,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希望我们都能够成才,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即使成绩不太理想,老师也同样会喜欢我们,赏识我们。所以对于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我们不应视为压力,而应将之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弄得自己失眠,压抑。正常看待,告诉自己,我已经在最优秀的中学学习和历练了三年,我一定会折桂中考,不负父母老师期望。

第二个困惑,是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同学而言。有的同学目前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有的同学是一中的边缘生,有的同学成绩很优秀,但是一直难以进步,你们可能面对的困惑就是我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不论是谁,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想做到的,只要方法正确,没有做不到的。坦白的讲,我在四中的第一次考试是年级46名,而中考前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十。我在高中的第一次考试是65名,最差考过一百五十名。但是我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百名到第一的突破。请同学们相信,只要你想,并且肯做,肯长久地坚持,肯长久的付出,那么你一定可以做到。在坐的各位,请你们相信自己,从这次我们谈心之后,默默的努力,坚持,付出,勤奋,中考的考场上,你就会是王者,你就会笑到最后。相反,如果大家现在总是畏葸不前,退缩怀疑,那么你将原地踏步或者被人赶超。

接下来,我想就阻碍你们进步的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许多人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怕题目简单了,怪难为情的;问同学又放不下面子,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解决。的确,现在的你们,处于青春期,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正常。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应该相信我的一句话,不耻下问,方能成才。我在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时候,很喜欢问老师问题,我不觉得丢人,相反,我会在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思考的方式,受益无穷。

另一个方面就是大家的玩心。可能有不少同学认为,中考还有一年,现在玩玩,还来得及,那么我告诉大家,现在你的努力与付出,不光是为了中考,也是为高考打下基础和底子。在四中,你学得越扎实,你在高中的阶段就会越有优势,你考上名牌大学的几率,就会更高一筹。所以,在我们该拼,该学的一年里,不要再多顾虑与犹豫,收起贪玩的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一年后的暑假,你可以很畅快地玩上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耽误不起,也不能耽误。

接下来,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在你该学习的年纪,如果不去学习,那么就是浪费时间,荒废生命。在该努力的阶段玩,在该玩的阶段你会发现,原来可以学习的日子,是多么宝贵。在坐的各位,都是学习上的强者,未来的精英,但是大家也一定会有懈怠的时刻,那么,我想说,大家现在在四中,多抓紧学习一分钟,就会多一分钟的收获。很多中学没有四中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遥遥领先,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该浪费时间在玩上?请同学们相信我,走出初中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四中的教育是多么实用和扎实,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很多学长学姐考入一流大学的原因。所以,聪明的同学们,现在抓紧时间,汲取养料,茁壮成长。

再有,我们应该多设定一些目标。目标很重要,曾有一位试图游泳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妇女,在即将到达终点时却由于大雾弥漫,看不到岸,她选择了放弃,当大雾退去,才发现岸边离她被拉上船的地方只有半英里,她不是失败于身体的疲劳,寒冷的海水。她之所以在这次挑战中半途而废,仅仅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见目标。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学习目标的人效率更高,所以树立目标对于我们学生尤其重要。我们要给自己设立一个长远目标,在大的目标下我们又要设立一些短期目标。通过短期的的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我们的长远目标。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一天定下目标,要完成哪些任务,如果没完成当天的目标,给自己一定的惩罚,如此持之以恒,督促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不用多久,我们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明显的进步。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学会坚持。我曾经在高考前的一个学期里一直保持年级前三名的成绩,总排名也是第一,然而临近高考的日子里,我的成绩有了下滑。很多人担心我是不是会泄劲,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坚持,也收获了坚持的甜果。所以,大家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或许,这个时刻,你已经完成了一次超越,甚至是一次蜕变。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无论成败,为之焚膏继晷般得奋斗过,人生也便不留遗憾。毕竟,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那么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追求,清醒自己梦想的阶段。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每一位学弟学妹,都为了自己庄严而远大的理想,不断地发掘着自己的潜力,不断地开辟着自己的天地,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信心,不断地体味着成长的真谛。

希望大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毅然肩负起身上的担子,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优秀,一定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再次感谢我永远深爱的母校,也再次祝福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我们心在一起,让我们朝着梦想,一起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15篇:张子文自我介绍(附照片)

Introduces myself

My name is ZhangZiwen.I am in Cla 2 Grade 9.I was born in 1998 in Zhengzhou.My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21th.I am tall and a little thin.I have big eyes.I am a bit cheerful .I am in 62 Middle School.My home is near to school, so I always go to school by bike .It takes me about 20 minutes.

My hoppy is ride bike.I always ride it every week.My favorites sport is basketball.And I do not like swimming, I think is too boring to do.

My favorite subjects are English and Chinese.My favorite foods are rice and chicken.I think they are good.But I do not like eating fish.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My father, my mother, my sister and me.They are kind and smart.I love my family numbers very much.

.I love the teacher whose name is Mi Yang, she is my English teacher, and she is fanny and outing .Her claes are really interesting.

第16篇:《方山子传》(文白对译)

《方山子传》(文白对译)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方山子)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渐渐(到了)壮年,(他开始)改变以往的志趣,发奋读书,想要凭借这(在)当代施展才华和抱负,但是始终没有遇到(好机会)。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直到晚年(他)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具体地名)叫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住草房,吃素食,不和社会上其他人来往;放弃乘坐的车马,毁坏(读书人穿戴的)衣服帽子,步行(在)山里往来,人们中没有谁认识(他)。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人们)看见他所戴的帽子方方正正向上耸起而且很高,(就)说:“这是否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呢?”于是(人们)就称他为“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我被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见到了他。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住在这里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方山子也显出吃惊和注视我的样子,询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就)告诉了他原因。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他低头不语,(继而)抬头大笑,招呼我(到)他家住宿。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他家里空荡荡的,没什么陈设,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神态。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我显出吃惊的样子,认为他与众不同,之后只是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任性纵酒,喜欢弄剑,挥霍起钱财来像粪土(一样不珍惜)。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十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让两名骑马的随从跟随(自己),身上藏着两只箭,在西山游玩打猎。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一只)鹊鸟从前面飞起,他就让骑马的随从追赶来射击鹊鸟,没有猎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方山子独自跃马冲出,只射出一箭就猎获了鹊鸟。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用兵打仗的方法和古时当今成功失败的事情,认为自己是一代豪杰。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到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日子了,(但)那种精明勇猛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又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间的隐士呢?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然而方山子家世世代代都是建有功勋的家庭,应当可以得到官职。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假使他在官场中做事,现在已经显达闻名了。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然而他家在洛阳,园林宅舍壮观富丽,(简直)和公侯之家一样。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他家)在黄河以北地区还有田地,每年得到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自己生活富裕安乐了。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然而他)都抛开不要,独自来到穷僻的山间,这难道是对生活没有心得就能够(做到)这样的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人士,常常假装癫狂,(仪表)肮脏污秽,但是不能得到(机会)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见到了他们吧?

第17篇:孔村简介文子部分修改稿

孔村镇概况

孔村镇辖4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26平方公里, 4.2万人。东靠肥城矿区,毗邻泰聊公路,国道105线和济菏高速贯穿南北,规划设计中的泰聊铁路、青兰高速穿越东西全境。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调委会”、“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全国模范敬老院”、“全国安全社区”、“全国生态镇”等称号,为“全国炭素第一镇”和为“全国反季节鸡腿菇第一镇”,是首批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平阴县首批“全国重点镇”。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炭素产业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内销市场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撑镇域地方财政收入平阴县第一个过亿元,列济南市乡镇前两强。2014年炭素产能达到200万吨,出口创汇2.1亿美元,镇域内工业产值过百亿元;农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东菜西菌中药材”富农产业模式。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分别达到1000亩、200万平方米和10000亩,优质奶牛存栏2000头,干鲜杂果30万株。平阴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本镇,位列济南市六大特色农业园之一,3000亩核心区开工建设,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驻地启动了工业、商贸、生活、文体活动四个新区建设,3000亩新型工业园和1500亩孵化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成了“六纵六横”路网框架,满足了项目落地要求。镇域环境整洁卫生有序,引入了环卫托管“昌邑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特色突出,绿化经验在全市推广。驻地社区创新“镇并村”模式,可容纳3000户、10000人居住,成为全县唯一通“双气”的农村社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庄“五通”,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100%。五保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办学水平达到了市教育示范乡镇标准。全省率先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超市”,调解成功率100%,营造了幸福平安家园。

生态孔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特色鲜明。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培育了食用菌有机蔬菜中药材干鲜杂果富农主导产业,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366元。西部山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鸡腿菇生产基地,核心区土洞3000条、专业村15个、年产鲜菇2万吨,产销量占全国市场90%以上,菌农户均增收2万元。东部平原依托沼气发展优势,发展有机蔬菜大棚100个,专业村5个。中部药材基地依托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禾宝中药材公司建成了省级水平的培训中心,辐射10个村,发展药材新品种100多个,健全了产供销完整链条;全镇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家,畜牧养殖基地18处,农业人口受益面80%;探索观光休闲型农业发展的路子。平阴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围绕“一心六区一园”的规划加快建设,建成集林果花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镇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实施食用菌“七彩谷”建设,全面开发了食用菌四季采摘游、王楼县委旧址“红”色游、绿泽画院文化游、信鸽放飞休闲游等项目,擦亮省级旅游示范镇名片。

实力孔村建设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围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理念,构筑了以炭素产业为主、机械铸造为辅的工业体系,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炭素工业坚持走“优势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路子不动摇,形成了占地1340亩的炭素产业园,2013年炭素产能160万吨、实现产值78亿元、税收3.2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镇内8家炭素企业,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开拓了美国、德国、英国等高端市场。5家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4家企业位列全国炭素企业前10强,3家企业自备了炭素余热发电厂,1家企业余热供暖辐射镇驻地30万平方米,代表了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建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已架设6条企业用电专线,埋设了两条天然气管道,园区达到了“五通一平”。炭素产业园正在实施“扶小壮大、拆旧建新”,7家企业将按照规划形成新的布局。3000亩新型工业园,重点依托园区余热余电独特能源加大产业链招商。1500亩孵化园区已建成高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落地建设了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和服装加工等项目,吸纳产 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魅力孔村建设日新月异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围绕新型城镇建设,聘请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和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分别完成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孔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形成“双轴双带,两心三区”的空间布局,“一主一副四基层”的新型农民社区体系,沿105国道规划了两个万人居住的新型农民社区。开工建设的驻地社区,创新“镇并村”整村搬迁模式,竣工楼房66栋、商住楼10万平方米,可安置10个村,完工后容纳3000户、1万人居住。105国道以西,孔子山片区规划了10万平方米低层、多层、高层三种类型相配合的住宅区。北毛峪社区竣工楼房20栋,容纳310户群众入住,呈现了产业引领的示范作用;驻地扎起了“六纵六横”的路网框架,供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105国道两侧形成产生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突出特色”的绿化视觉效果;消防中队、派出所综合警务中心等投入使用;组建了县内首家城镇综合执法中队,第一个实施昌邑环卫模式镇村全覆盖,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幸福孔村打造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坚持办实事、惠民生,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在全县率先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建设,46个村委大院修萁一新,为党员群众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改造提升了孔村卫生院新综合门诊楼、计划生育新综合服务楼,全镇新农合和新农保参合率均达到100%;镇敬老院得到改扩建,达到了省级规范化管理标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0%,200多名低保户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建设了全县首家农村幸福院;孔村中学、两处幼儿园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水平,完成了李沟中学和孔村中学合并,提升了办学水平;调解工作屡创佳绩,创新成立的“矛盾纠纷调解超市”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100%,稳定工作达到了无越级集体上访等“五无目标”,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18篇:班主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司俊兴

班主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司俊兴

“徐永旭,老师想交给你一个为学生服务的机会——负责班级中饮水机的开关问题。”放学后,我叫住徐永旭。满以为他会高兴地马上答应我,可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做!”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我耐心地做他的工作。回答我的是一阵沉默。我意识到他可能有难处,便问道:“你能告诉我你不想当值日生的原因吗?”他注视着我,好长时间都不说话。在我的追问之下,他终于开口了:“我怕忘了,还会浪费我很多玩儿的时间。”他实话实说。我没有死心,继续开导他,如果这次他能想通,答应当值周生,就无疑让我有了教育他的切入口。还是不要对他逼得太紧,让他回去考虑考虑,这样既给了他一个台阶,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

于是,我让他明天再给我答复。第二天,他还是那句活:我不想当值周生。从教这么多年,这样的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徐永旭的答复让我真正尝到了被学生三番五次拒绝的味道,教师的“权威”在这里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拒绝”让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觉得有必要与他的家长沟通一下。我和他母亲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结果还是那句话:我不想当值周生。我一时束手无策,暂时“投降”,放弃了。这种毛病的产生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

认识到这一点,我立即采取“行动”:不再盯着他当值周生,而是另选他人,让他意识到,没有你班级活动照样能进行。当其他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便在班里郑重地表扬,既鼓励了参加活动的学生,也有意地帮助了徐永旭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懂得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优点和长处,不要以为别人都不如他。这一招还真有了一点效果。不过,我觉得对徐永旭的教育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还需要继续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让这样的学生在班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社会上的立足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感受到孩子是有自己的思维愿意趋向的。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想法去左右他。比如让徐永旭当值周生这件事,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找到他。满以为他会高兴地答应我。可是他却冷漠地拒绝了我,我当时真想把他叫过来狠狠说一场:老师布置的事为什么不接受?可是我当时没有这样做。我寻找了另外一种途径。通过激励他人来冷漠他、刺激他。他一直以为自己很优秀,经过这样一刺激,看到其他同学也能做得很好。他骄傲的心受到了打击,激发了对荣誉新的追求。我的这种做法教育了他,克服了它的骄傲,这样既锻炼了他人,有教育了小健同学,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也提醒了我,做为一名班主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以怀柔代替生硬。一旦学生出现反常的言行,切不可急躁,有必要从学生心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19篇:三思而后行——又读《狼王梦》有感

三思而后行——又读《狼王梦》有感

自从上次看了《狼王梦》这本书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今天再拿起它,上面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再度读它,又有了别样的感受。

《狼王梦》主要讲的是:一匹母狼叫紫岚,生了四只小狼崽,小狼崽逐渐长大,紫岚想让自己的一只小狼当狼王,所以,开始了自己的狼王梦。可是,四只狼三只死了,一只和自己的老情人成对了,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瘸腿狼。刚开始,我读时,觉得是紫岚把自己的孩子给逼死的。但是,在精读了一遍后,我觉得,紫岚的出处是好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是一匹正直的狼,当狼王,造福狼群。但是,不能培养这个,那个就不管了。他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们认为,紫岚有倾向行为。所以,才会最后捞的一个这样的下场。

紫岚是一匹有梦想的狼,她自己是匹母狼,不能当狼王,却想让自己的孩子当狼王。选择没有错,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这本书的结果是有一个孩子当上了狼王。那就注定了有三个当不上。何必呢?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说事先的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打消念头。否则,如果一切都发生了,那么做什么都晚了。

子路小学四年级:冯璇

第20篇:三思而后行——《撒玛女巫的魔咒》读后感

《撒玛女巫的魔咒》是一本探险小说,我读完了这本书,觉得回味无穷。

这本书主要写了女同学小雅收到做国际医生的爸爸在y国的来信——竟然是一个可怕的魔咒。就在这时“我”和小雅幸运地被选为国际和平大使前往y国考察。小雅希望“我”能帮助她找到她的爸爸。于是,小雅和“我”踏入了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领土,一次非同一般的冒险开始了,前方危机重重,而小雅和她下落不明的爸爸正在等待着“我”用智慧与勇气闯过难关。

整本书主要围绕着“探险”来写。探险对于生活在文明都市的我们来说虽是远了点,但探险所需要的智慧和勇气却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他在书中向我们指出:“在每次历险中,你每走出一步,都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慎重地作出选择。明智的抉择,不但能使你安全摆脱险境,走向胜利坦途,还让你有机会亲手揭开一个个惊天大秘密!而错误的判断,则会把你引入歧途,甚至会有性命危险!”

看了此书的大结局,我认为在探险过程中,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仔细思考便去做,将有可能遭受惩罚,甚至丢掉性命。从而我联想到在生活当中,思考也是无处不在的。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先经过认真的思考,想一想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再去做,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