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孔子英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2 18:08: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英语孔子语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言必信,行必果。

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How do you know that his future will not be equal to our present?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 \"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The Kwan Tsu is expreive of enjoyment without being licentious, and of grief without being hurtfully exceive.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While his parents are alive, the son may not go abroad to a distance.If he does go abroad, he must have a fixed place to which he goes. 国民生产总值 GNP (Gro National Product)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per capita GNP 产值 output value 鼓励 give incentive to 投入 input 宏观控制 exercise macro-control 优化经济结构 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输入活力 bring vigor into 改善经济环境 improve economic environment 整顿经济秩序 rectify economic order 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effectively control inflation 非公有成分 non-public sectors 主要成分 dominant sector 实在的 tangible 全体会议 plenary seion 解放生产力 liberate/unshackle/release the productive forces 引入歧途 lead one to a blind alley 举措 move 实事求是 seek truth from facts 引进、输入 importation 和平演变 peaceful evolution 试一下 have a go (at sth.) 精华、精粹、实质 quinteence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family-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搞活企业 invigorate enterprises 商品经济 commodity economy 基石 cornerstone 零售 retail 发电量 electric energy production 有色金属 nonferrous metals 人均收入 per capita income 使负担 be saddled with 营业发达的公司 going concerns 被兼并或挤掉 annexed or forced out of busine 善于接受的 receptive 增额、增值、增长 increment 发展过快 exceive growth 抽样调查 data from the sample survey 扣除物价上涨部分 price increase are deducted(excluded) 实际增长率 actual growth rate 国际收支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流通制度 circulation system 总工资 total wages 分配形式 forms of distribution 风险资金 risk funds 管理不善 poor management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one central task and two basic points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社会主义道路(2)党的领导(3)人民民主专政(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the central task refers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wo basic points are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and persisting in reform and opening.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Reform is \"the self-perfec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我们辨别的标准是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The criterion for our judgment is whether the move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roductive forces, whether it helps increase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a socialist country, and whether it brings about better living standards.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The main goals of socialism are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elimin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he final achievement of common prosperity.要人们警惕右和\"左\"的影响,特别是\"左\"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to warn people of the influence of both the Right and the \"Left\" deviations, particularly of the deep-rooted \"Left\" influence.中国要警惕右,但更要防\"左\"。

China needs to be vigilant against the Right deviation, but primarily, it should guard against the \"Left\"deviation.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的多少来划分的。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are not distinguished by the proportion of planned and market economy.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将会缩小,而市场调节的范围将会扩大。

As the reform further develops, the scope for mandatory state plans will be narrowed, while the scope for market forces will be enlarged.初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

to establish at a preliminary level a new system of socialist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各尽所能,按劳/需分配。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work/needs.经济结构改革 reform in economic structure 剩余劳动力 surplus labor 经营机制 operative mechanism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to give play to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market 经济和法律的杠杆 economic and legal leverages 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to combine economic planning with market regulation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

a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planned economy and market regulation 取消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

to cancel the state\'s monopoly on the purchase and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

the focus of reform is shifted to the cities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The basic task of the nation is to concentrate its efforts o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to modernize the country\'s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ep by step to turn China into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socialist country with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and democracy.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The basis of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is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namely, ownership by the whole people and collective ownership by the working people.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The state economy is the sector of socialist economy under ownership by the whole people; it is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The state ensures the consolidation and growth of the state economy.农业 farming 林业 forestry 畜牧业 animal husbandry 副业 sideline production 渔业 fishing 第一产业 primary industry 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 第三产业 tertiary industry 生产资料 means of production 生活资料 means of livelihood/subsistence 生产关系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生产力 productive forces 公有制 public ownership 私有制 private ownership 全民所有制 ownership by the entire/whole people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socialist collective ownership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to practice strict economy and combat waste 外资企业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合资企业 joint venture 合作企业 cooperative enterprise 独资企业 wholly foreign owned/funded enterprise

推荐第2篇:孔子名言英语集锦

孔子名言英汉集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ed,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At thirty, I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 困惑;窘困).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命令,吩咐) of Heaven.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驯顺的,驯良的) ear.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听从...支配)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逾越) the boundaries of right.\"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The Master said, \"incomparable (无比的,无双的) indeed was Hui! A handful of rice to eat, a gourdful (一葫芦的量) of water to drink, living in a mean street.Others would have found it unendurably (难忍受地,不可容忍地) depreing, but to Hui\'s cheerfulne it made no difference at all.Incomparable indeed was Hui (颜回)!\" 注:颜回,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5.有教无类。

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es.6.当仁,不让于师。

When it comes to benevolence (仁爱心), one need not give precedence even to his teacher.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on\'t impose on others what you don’t desire.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promote a man simply on account of his words, not does he put aside good words because of the man.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 craftsman who wishe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11.言必信,行必果。

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1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If you have things done hastily, you will not reach the goal.If you only see small gains,you will not accomplish great tasks.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任。

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Only when the year becomes cold do we know how the pine and the cypre are the last to fade.15.巧言令色,鲜矣仁。

Those who are glib (油腔滑调) in their speech and wear an ingratiating (迎合的) expreion have little benevolence (仁爱心) about them.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Exploring the old and deducing the new makes a teacher.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in vain (徒劳),to think without learning is desolation.

推荐第3篇:孔子

《孔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1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掌握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笫二课时:理解重点句子, 深入了解关于孔子的四件事。

2 三说教学过程

《孔子》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推荐第4篇:孔子

寂寞圣哲——孔子的一生

——国学小先生第一次集体备课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孔子的事迹及思想;2.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孔子的事迹及思想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的为人师表;“发奋以食,乐以忘忧”是他的好学求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他的内心坚守。他踏着厚重的脚步,于乱世硝烟之中,踩下串串引领时代、启人心智的印迹。他就是孔子,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智者圣人。他的一生,是一种伟大思想诞生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春秋乱世,领悟孔子思想精华。

一、孔子的家世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都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这是我们背的特别熟练的,那么大家知道孔子为什么这么叫么?

因为孔子他的母亲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

孔子家世也十分与众不同。历史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反正孔子是鲁国人啦。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注意这里的叔梁为字,纥为名,而不是叔叔什么的意思。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孔子家语.本姓解》上是这样说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所以说孔子是这家唯一的继承人,想必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二、青年孔子

再来说说孔子幼年的事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孔子的思想也多受他的母亲影响。 孔子的母亲为孔子付出了很多,这跟天下的母亲一样。谁知道关于孔母与孔子的故事?

下面由我来讲一个关于孔母教子的故事。

(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她在儿子7岁的时候,变卖了所有家产及首饰从穷乡僻壤,迁至大城市。后来又花掉所有积蓄送儿子上学,是昂贵的重点学校。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儿子见名人,增长识,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她自己除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世俗的偏见外,还要承受难以想像的生活压力。为此,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养蚕、纺纱、织布、种菜、上集市。为了证明这位女性的伟大,我举两个细节。一天,正是秋收,颜徵在病了,卧床不起。孔子见状,天未亮就悄悄下地,在星光下掰起玉米苞谷。天刚亮,母亲便摇摇晃晃地走来,“丘儿,谁让你来的。还不快回去吃饭。好了,上学去。”“母亲,我请两天假吧,让我把这地收拾好。您有病。”结果,颜徵在死不同意,并且说,“你要再不回去,为娘我就生气了。”还有一次,孔子的母亲因高烧昏倒在桑地。面对此,孔子一跺脚:“孩儿不念书了,孩儿只要母亲。”几天后,孔子为母亲买来补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孔子说,给街上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来的。结果,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遂抱头痛哭。(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

孔母对孔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为什么一心要作官,各位有谁清楚?

他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难,孔子也是生活逼的。苦难造就了早熟。苦难造就了伟大。可以说,孔子早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母亲的影响。尤使人痛惜的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35岁便早早离世。一个女人在风华正茂的、最美的巅峰时刻却突然间香消玉殒。她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如此的苦,如此的悲。她是幸福少,劫难多。痛苦长,快乐短。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却为我们,为中国,为世界生育和培养出了一位千古圣人。 孔子的早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冉耕等。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三、中年孔子

中年的孔子由于在鲁国受到排挤,不得已逃出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之旅。 有一次,孔子辞了鲁国的大官之后,走到一条河边,找不到渡口,就让子路去向农民问路,结果这个农民反问子路,你是谁呢?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学生。这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天下大乱,到处都是一样,谁能去改变他呢?你跟着逃避坏人的孔丘,还不如跟着我这逃避坏世界的人呢!说完继续耕田,不再理他。子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我们没有办法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处又要与谁相处呢?天下若是有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试图改变了。这句话充分表达出儒家的“淑世精神”,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明知道理想不可能实现,还

要做,为什么?因为逃避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大家全都归隐山林,求得个人自在,那这个社会要怎么办?天下无道,更需要知识分子出来努力改善,即使知道力量有限,再怎么做也无法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但还是不肯放弃,若不如此,则无法安心。所以,儒家不是解脱的智慧。

还有一次,孔子的车队往前走了,子路在后面没跟上。他到处找不到老师,看到旁边有一个老人在除草,就上前请教,请问您看到我的老师了么?老人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这个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也分不清楚,我怎么知道你老师是谁?子路听到老人训他,就拱手而立,站在路边。老人见他表现恭谨,就留他在家过夜,杀鸡作饭给他吃,又叫自己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跟上了孔子的车队,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孔子一听,就知道又遇上了隐居的高人了。他让子路回去转达一段话,“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从政是不应该的。长幼之间的理解都不能废,君臣之间的道义又怎能废弃呢?原本想要洁身自爱,结果却败坏了更大的伦常关系。君子出来从政,是做道义上该做的事。至于理想无法实现,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啊。

由以上的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孔子思想或孔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他的思想的实质是“从政为官”。

孔子一生都在践行他的这一“从政为官”思想,他自己千方百计寻找“从政”的机会,只要一“为官”,就大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自己官场失意后,开办私学,向弟子教授自己的“从政为官”之道,怎样才能“为官”?“为官”后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借弟子“为官”来实现和延续自己的理想。

孔子教育思想体现了孔子“从政为官”的核心价值观

孔子在自己“从政为官”的仕途上不得意,便将自己的精力用在教育,孔子教育弟子的目的就是要“从政为官”,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后,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成为各国的高官栋梁,从而间接的达到了孔子教育的目的。 “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从政为官”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孔子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士,他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君子”是孔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才,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要培养士成为君子

四、老年孔子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

孔子的一生,胸怀大志,一生周游列国,把自己的学术讲给统治者,但世事弄人,他每每都受现实所累,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小结:

孔子,华夏文化的领跑者,人类心灵的指路人。孔子的思想,已经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塑造并洗礼着中华民族的根基,历时愈久愈显其光彩。他的“仁”说是一种人类永恒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悠悠时光河床上永远闪烁的瑰宝。艺华风雅,曲水流觞。真正令人尊重的,是经历风雨洗刷过后,沉淀出的生命养分。孔子用他寂寞艰辛的一生,换来了后世无限的敬仰与尊重,留下了无法超越的精神财富。

备注:

1.教案中的素材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可以采用师生问答、情景剧、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目的是让课堂生动活泼 2.课件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填补删减

3.试讲时,请同学选取你预想课堂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导语部分、孔子一段时期的经历等等)呈现,形式多样,可以穿插情景剧等,或请小组其他成员协助 4.试讲时间控制在十到二十分钟之内

5.评委评分标准将从准备充分、语言流畅、情景设置、表现力、教姿教态等方面考察,请同学精心准备

2012年4月23日

推荐第5篇:《孔子》

误读的《论语》 正解的《孔子》

前言:《孔子》的宣传力度恐怕要创下国产电影的一个记录,从演员到出品,从剧情到道具,从开机到首映礼,每一次宣传都吸引了影迷们的眼球,吊起了国人的胃口。可是,《孔子》会不会过高的拉升了观众的期望值而导致心理落差呢?

2009年1月22日,南充两会结束的这一天正好是腊八节,与朋友小聚后,他请我看《孔子》。看完电影出来,朋友第一句话说:周润发演技真好,第二句则说:感觉也没多大意思的。电影途中——后座一位男士的嬉皮、一个孩童嚷着要吃东西的吵闹、前排一个短发男人吸烟被管理员制止,电影最后吸烟男子把自己影子投在银幕上与观众挥手„„直到听了朋友的话才对这一幕幕耿耿于怀的瑕疵稍稍释怀。但是,我从头到尾都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一次次为之动容。这部电影不仅尽量尊重了历史,而且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圣人形象,编剧告诉我们孔子是要做君子,而不是圣人。

误读《论语》

孔子离世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后人理解我和误会我都会因为这部《论语》。诚然,因为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宣传自己主张而假借圣人言,导致了不少人的误解,其中以过度强调礼仪为代表。

礼仪是我辈80后所见的《论语》版本中最为强调的,但是一味的强调礼仪却并非孔子本意,只是历代的政治家和伪儒们断章取义用以愚惑世人的工具而已。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例证——孔子曾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有人却独独用其前半句来教育世人,要以德报怨,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在影片中同样出现了孔子所言《论语》中广为传颂的一些言语所出现的场景,其中道理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孔子教育子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是因为子路前去为危机四伏的卫国效力,加上子路性情急躁,所以孔子加以这样的教诲。但同时孔子告诉子路,他并不是很赞成子路此时出仕,因为当时的卫国并非一个“善茬”。虽然子路最后死于内乱,但是他临死都记得孔子的礼教,临死正冠,正是这一幕让我先于剧中的孔子落泪了。师徒之间的情谊和世间公道,莫过于此。

影片中的孔子不仅能文善武,而且仪表堂堂官至国相,与人们从书中读出来的学究、夫子形象稍有差异,但这却是近代以来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读史读出的真正的孔子,而不是从删砍增编的《论语》中能够体现出来的。孔子担任大司寇后随鲁君赴峡谷齐鲁之盟,是彰显孔子治国才能的高潮部分。孔子不仅用善射赢得大司空五百乘兵马支持,而且用类似于八路军铁桶放鞭炮的手法镇住了齐国大军,并且兵不血刃的从齐国拿回汶上三城。这为孔子登上代国相位置做下了铺垫,也解决了历代孺人的一个心结:儒者不兵,君子不武。文采固然重要,韬略亦不可缺。

正解孔子

自元代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独有宋代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和清朝摇摇欲坠之时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曾国藩把这句话时刻落实于实处。这些政治家所谓的半部《论语》恰恰不是人们所常见的半部,不是老夫子们常常说教的礼教,而是孔子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抱负和入仕技法。读懂了这半部论语的人算是理解了孔子,而没有读懂的对书中道理就有些谬误了。

孔子因为堕三恒失利而周游列国,但这并不妨碍后人用他的这里面的理论成功治理天下。西汉文景、清朝康熙削藩成功后集权于中央,天下太平盛世空前,用的正是堕三恒的手法。只是面临的整治环境不同了,孔子面临的是诸侯割据、相互制约、内忧外患,而文景帝和康熙帝都是在华夏一统、边境稳定的局势下开展的。孔子堕三恒是为了挽救已经日趋微弱的皇权,让天下百姓归于统一并且相对合理的统治之下。却没料到最后一堵藩城土墙,因为地处国界承担着抵御外敌的作用不可拆毁,而使整个削藩进程流产。这也印证了孔子选择合适时机入仕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在经济时代势利横行的当下,年轻人尤为缺乏剧中所体现的“苟以利国,生死以之”的赤子情怀。孔子对弟子冉求的失察差点使他的堕三恒败于事先,最后导致他中大司马之计对鲁君失去信心而开始了周游列国的艰辛历程。由于对自己施政纲领的怀疑致使他在列国只是宣扬礼教,而不再谋求入仕,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入仕观念。从孔子周游列国十数载的艰辛历程中,我们该学习他为志向而奋斗的坚韧。但同时也发现孔子只是被尊为圣人,实际上他也会看错人、做错事,也有过怀疑和彷徨。

不可错过的历史花絮

孔子与卫国君夫人南子的相遇是很短暂的,影片中只给了他们一次碰面的机会,却让许多男人为之动容了。周润发、周迅二人的出色演技和编剧设计的经典台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仅仅这一面之缘却让孔子也泪眼婆娑,他在世上拥有除了糟糠之外更懂他的人。可能许多男人都有过这么一个女人,但是也都和孔子一样因发乎情而止乎礼错过了。看着南子为见孔子最后一面在马车上追赶遇刺的一幕,男人们又心动了,默默祈祷着自己的那个南子一定要好好的才行。另外,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会遭遇这么一场情缘吧。

当年骗孔子心灰意冷远走他乡的大司马临终派儿子迎孔子回到鲁国都城曲阜,编剧给了孔子一个巨大的历史礼遇,这恐怕是孔氏后人对影片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孔氏后人对制片和演员公开支持之后,一个有趣的事情又发生了:影城招牌上注明,姓孔的观众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影片内外和影片本身,都成为我们不可错过的花絮。

后记: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说韩三平为保《孔子》票房而禁映《阿凡达》普通版,保留3D版。但是作为一个宣扬仁道、解读历史、讲述万世师表、寻儒教之根的影片题材,一部体现了意志坚韧、报效祖国、励志成才精神的国产影片,广电局不应该支持吗?或许韩三平也有和剧中的孔子一样的苦衷,世人理解他和误会他都因为同一事物,孔子是因为《论语》,韩三平是因为《孔子》。

推荐第6篇:孔子

孔子

一、谈话导入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这个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孔子。

二、复习

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介绍什么?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这是文章的总起,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

第二部分(3—8自然段)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引导: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的崇敬。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他的形象风貌。

三、学习第二段部分

导入:这一段讲述了孔子哪几个故事?请快速阅读课文

(一)第三自然段。

1、思考

(1)、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推;推想,推断。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也即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事例:有的同学闹矛

盾,总是指责埋怨对方的不是,如果这时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对。有的同学总是嫌父母唠叨,对父母的教导总是不耐烦,如果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你就会理解父母的心意了。)

(二)第四自然段

1、小组朗读。

2、因为有个盗字,所以孔子宁愿忍受干渴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通过这件事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盗,即盗窃,,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赞扬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

(三)第五自然段

1、指一位同学读。

2、这段写了孔子和弟子子路在路上断了粮的时候的一番对话。在这里,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节操

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安然的坚守节操。

(君子贫困时仍然安于清贫,恪守节操,不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小人穷困时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3、说说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有?

(信守诺言,诚实守信、谦虚正直,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严于律己,勤奋好学)

4、哪些品行是小人所有?(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制假售价,抢劫杀人,盗窃,造谣生事、投机钻营、仗势欺人、狐假虎威、巧诈掩饰、挑拨离间、无中生有、巧舌如簧、甜言蜜语、左右逢源、拍马奉迎、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为富不仁)

(四)第

六、七自然段。

1、指小组读。

2、孔子对弟子们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看到什么?做出什么判断?事实真相却是什么?(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于是认为颜回偷吃。事实真相是烟尘掉进锅里弄脏了米饭,颜回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了)

3、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圣人?(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

a、《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B、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做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六)第八自然段

1、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画出文中描写孔子读《周易》的句子,由此你体会到孔子怎样的精神?(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精神)

2、孔子的好学精神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完全是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乐趣来对待。孔子的学习是很刻苦的,有时还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竟忘记了吃饭、睡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你能用一些成语和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吗?(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废寝忘食,活到老,学到老。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好学不倦。)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以四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和精神。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让我们试着潜下心来读读孔子的书,读读《论语》。如能把《论语》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可以深刻把握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思考怎样做人、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是很有意义的事。)

2、读读阅读链接。来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一些言论。

五、布置作业。

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

板书: 推己及人

厌恶偷盗

安守节操

勇于自省

学而不厌

推荐第7篇: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硕士 刘果 P09171018

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方式除集体教学外主要有四种:个别教学、随机教学、无为教学、说记教学。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基本的教学方式是不变的。教学方式不存在好坏之分,而全在运用。传统认为私塾教学是个别教学,现代的班级教学是集体教学。实际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不是看学生多少,而只是一种教学方式。针对多个人进行讲授的教学就是集体教学,而针对个人进行的教学就是个别教学。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不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如集体教学,包括集体教和集体学,不但包括对所有学生教同样的内容,也包括所有的学生同一进度,同一内容的学习。个别教学,也包括个别教和个别学,除了教师进行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外,也包括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学习。教和学是有机的组合,不可分离。在一节课中,应将多种学方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一、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为适应学生学习程度、个性特点等存在差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说,个别教学就是因材施教。因为百人百性,人人不同,个别教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在研究探索优质高效教育方法时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能力跟学习成绩成正向比例关系,成绩优秀者只占群体的20﹪,而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别教学 1

中,学生的能力跟学习成绩几乎不相关,98﹪的学生能获得原先只有20﹪学生能获得的优秀成绩。也就是说,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差,在老师进行个别教学时,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有人认为,现代班级教学中不适应个别教学。觉得个别教学成本高,教学进度不能整齐化一,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个别教学增加教师负担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不能进行个别教学的原因。实际上,在教师进行集体教学时,讲授的内容虽然一样,但是因学生的程度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个别教学,只是这种教学,耗费更大,它是以牺牲众多学生为代价的。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使每一个学生成才,那么,在现代的教学中,如何运用个别教学,发挥其作用,成就每一个学生呢?个别教学,包括两个含义:个别教和个别学。当我们老师无法保证个别教的前提下,尽量地保障学生的个别学,是保障每个学生成才成功的基本底线。个别教学,不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一样,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有好老师说:“如果谁说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到了好老师的班都能学好,都能考上大学,千万别相信。我只是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基点,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就是个别教学的最佳体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现代教育呼唤“个别教学”,如果你无法保障个别地教,就保障学生个别地学吧!

二、无为教学。

无为” 就是不为直接的目的而直接去做,而是采用迂回战术。“无为而治”,就是不为治而治。要想得到天下大治,不要用刑治而

使天下大治。就像我们想让一个人学习,不能天天用逼迫的手段来使其学习,可以采用引导、激发兴趣等多种方式来得到目的。这种不用直接手段来达到目的,就是“无为”。孔子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在教学中也提倡“无为而教”。“无为而教”,就是不把知识只是作为单纯的知识放在课堂上来传授。而是把知识溶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其他活动形式让学生没有学习的感觉而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不致产生厌学情绪。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无为教学,就是不为直接的教学目的而进行讲授。不经意的学习往往产生最好的效果。用间接的方式教学,不让学生感到是在学习而学到了知识,这就是无为教学。

不为直接目的而进行教学,就是无为教学。李阳说:“记句子就是记语法。”就是无为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将文章分解开来,划分层次,解析句子。这种方法,是在教学生阅读文章的知识,却培养不出阅读的能力。实际上,采用无为教学,让学生多读几遍文章,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从读文章中读出层次,读出句子的优美和精彩来,同样可以得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将来要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学到时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容易接受,这也是无为教育。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更好的无为教育方式。例如当学生犯了过错时,看到就当没有看见,不要立马就上火,进行喝斥批评。可以放一放,等自己心情平静了,再去处理。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过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很多过错只是一时的疏忽大意,只要让学生知道就行了。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让学生会自觉地改正,没有惩罚,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是无为教育。

教育要成绩,但不能盯着成绩。无为教学就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让学生不经意地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中国有个成语叫“空中楼阁”,说有一个富人想建一座楼阁,可以使自己登高望远。因此他觉得建一二层是浪费,于是要求工匠只建第三层,不要一二层。结果可想而知,只落下笑柄。当我们嘲笑这个富人的时候,实际我们都在做着那个富人做的事。我们想要的成绩,实际就是富人所要的第三层楼阁。第一层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二层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这两层,我们却想建成第三层的“空中楼阁”,因此只能徒劳。这就是现代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幸福感,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想不让学生学好都难。而我们现在只是盯着成绩这个“空中楼阁”,把老师学生努断筋,也不可能做好教育,因为“空中楼阁”是建不成的。无为教学就是着力于建好第一层第二层楼,那么第三层楼阁很自然就能建成。这第一层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生有一种幸福感。在幸福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学习知识,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随机教学

随机教学是随时随地地根据当时的情势,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有“预设性”,也有“生成性”。根据生成性进行教学,就是随机教学。随机教学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要不管学生情况,只是根据自己的备课进行盲目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可以不讲,而针对学生随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更正,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奖赏鼓励。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而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良好的处理,借用这一突发事

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因为此时此境,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最易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需教师苦心孤诣地创设情境,教育的效果最好。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而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完全遵循自己的备课情况,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随机教学。教育最好的形式是创设教学情境,有意创设的教学情境,毕竟是人为创设的,而随机教学,则是利用自然现成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参与感和现实感更强,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教育效果会更好。老师要关于运用身边的场景、事件进行教育,借用学生当时能看到的、听到的现场感受的物件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而很多教师不注意随机教学,不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错失了大量良好的教育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错误,是最佳的随机教学的机会。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想,说出原因,供所有学生借鉴。这时的教学,现场感较强,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而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答错了时,只是简单地评价说你错了,再找其他同学来说出正确的答案。错误的出现,大部分都有它的共性原因,这时找出来,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警示。“处处留心皆学问”,随机教学,将对学生的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进行课堂讲授。一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有感性的认识;二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活化,从生活中感受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说记教学

说记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讲说知识,或学生给学生讲说知识,通过讲说这一手段来记忆知识、养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5

孔子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讲说能力的培养,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从拜师学习以来,我从不曾不告诉别人。《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不能知道它的鲜美;虽然有极好的学识,不学,不能知道它的精妙。因此,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会明确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自己再学习,知困惑,这样才会去加强自己。所以说:“教人与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现在也有人把教学相长理解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推动,共同提高。运用说记教学,就是因为教学相长,能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书·兑命》曰:“学学半”——学只是学习的一半。那一半是什么?就是教,指能够讲给别人听。我们常说学习学习,学习就包括学和习两部分。“学”是从无知到有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习”是对知识的运用,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只有能够将知识熟练地运用,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讲说知识也是对知识运用的一种形式。

好老师的教学成绩好,除了他注重育人外,他的课堂教学方式也非常独特,不知好老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他的教学方式,刚好暗合孔子注重学生讲说的教学形式。在好老师的课堂上,贯穿始终的是学生讲说。一上课,学生口头作文,进行讲说练习。出示教学目标后,学生读文章,然后是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划分层次,学生赏析文章;课后题也是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 6

解决了的同学回答;最后是学生自结,在座位上七嘴八舌地讲说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整节课中,学生单独说问题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学生集体讲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讲说能力的锻炼。好老师的学生知识扎实,素质较高,与好老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讲说知识,自己给自己讲说,学生之间相互讲说,可以有效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说记教学,就是用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班级教学不等于集体教学,并非课堂教学就不能进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说记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不是单独实行的,需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在一节课中,这几种教学方式都可以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最好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学得轻松愉快,当堂掌握,提高课堂效益。

在班级教学中,尽量减少集体教学,尽可能地增加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效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利用随机教学,将教学生活化,针对性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即课堂,处处有学问。运用无为教学,使学生学得有趣,在学习中增长能力,提高素质。辅以说记教学,训练表达能力,巩固课堂知识。这样就可以真正使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成就全体学生。

推荐第8篇:孔子

1 为什么孔子自称是“殷人”?

知识链接:《诗经》里说:“天命玄乌,降而生商”,商人真的和鸟有关系吗?

2 鲁国大贵族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知识链接:尧舜禹为什么实行禅让制?

3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大力士吗?

知识链接:古书中有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古代的武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4 有人说孔子是私生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古人是如何求婚的?

5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

知识链接:麒麟送子的传说与孔子有什么关系? 6 孔子到底是哪一天出生的?

知识链接:民间俗语为什么说“七十

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7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知识链接:古代姓与氏有分别吗?

8 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真的都没长胡子吗? 知识链接:孔氏有无家学传统? 9 孔子有特殊的相貌吗?

知识链接:释迦牟尼的“相好”是指什么?

10 最早的孔子像是哪个时代的?谁画的孔子像最流行? 知识链接:孔府有什么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11 孔子小时候游戏玩什么?

知识链接:礼器的种类和用途是什么?

12 孔子为什么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为什么修坟? 知识链接:清明扫墓修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13 孔子走向社会遭受的第一个挫折是什么? 知识链接:士为什么居四民之首?

14 孔子为什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鲤”? 知识链接:被誉为“母教一人”的是谁?

15 孔子与妻子离婚了吗?

知识链接:古人什么情况下可以离婚?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离婚?

16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美食家吗?孔子都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呢?

知识链接:孔府菜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17 为什么说孔子“学无常师”?

知识链接:六艺是指六种技艺吗?

18 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为什么回答不了两小儿的问题?

知识链接:孔子时代关于太阳的知识有多少?

19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真有其事吗? 知识链接: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神童? 20 孔子、老子两位天才见过面吗?

知识链接:“金人铭”为何能引发出大道理?

21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将音乐和肉联系在一起? 知识链接:春秋时期有哪些肉食?肉食的烹饪方法是什么? 22 孔子为什么说“学在四夷”? 知识链接:什么是夷夏之辨? 23 孔子赞赏什么样的女性?

知识链接:孔子有心中的偶像吗?

24 孔子是创办私学第一人吗?为什么他被奉为“万世师表”?

知识链接:古代学校名称和今天一样吗?

25 孔子说“白行束惰以上”,是说孔子收学费吗?

知识链接:古代对入学的弟子都有哪些要求?

26 孔子是否真的曾在“杏坛”讲学?

知识链接:“杏园”与科举及第的进士有什么联系?

27 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说不学《诗》就不能说话吗?

知识链接:古代的启蒙教育教什么?

28 孔子真有“弟子三千”吗?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弟子是谁?父子同为孔子弟子的又有谁?

知识链接:孔子为什么不收女弟子?

29 孔子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二”,为什么是“七十二”,有特殊含义吗?

知识链接:古人是怎么借孔予和《论语》开玩笑的?

30 孔门“四科”是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有没有大学?

31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谁?

知识链接:儒家为什么称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孔颜乐处”?

32 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卫懿公如何因好鹤而亡国? 33 孔子弟子中最有军事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周代为什么盛行车战?车战时代兵力的计算单位是什么? 34 孔子弟子中最有外交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怎样的人物? 35 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是谁?

知识链接:先秦时期著名的商人有哪几位?

36 孔子为什么将女儿嫁给了身陷牢狱的弟子公冶长?将侄女嫁给了南宫适?

知识链接:孔子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主婚姻吗?

37 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学圃,说明孔子轻视农业劳动吗?

知识链接:中国的农业是何时产生的?

38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是指谁而言的?

知识链接:古代庙里供奉的土地神“社主”是用什么木料制作的?

39 孔子为什么说子路已经“登堂”却没有“入室”?

知识链接:古代的五音六律是指什么?

40 孔子做过哪些官,最大的官是什么?

知识链接:鲁国有什么样的官制?

41 孔子做官时,最高俸禄有多少?

知识链接:古代做官的俸禄有哪些形式?

42 有名的齐鲁“夹谷之会”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古人为何要进行盟誓?什么是“执牛耳”?

43 子游治理武城,孔子为什么说“割鸡焉用宰牛刀”?

知识链接:孔予的孙子子思是鲁穆公的老师吗?他为什么到卫国做官?

44 孔子为什么要辞职周游列国?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齐鲁是甥舅之国?

45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为什么选择卫国?

知识链接:周代是怎样分封诸侯国的?共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46 匡人为什么拘押孔子?

知识链接:成语“养虎为患”是怎么来的? 47 “子见南子”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子见南子”引发了什么案件? 48 孔子化过妆吗?

知识链接:古人是怎样化妆的?

49 郑人称孔子为“丧家之狗”,孔子为什么欣然接受?

知识链接:古人养狗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狗、犬、獒有何区别? 50 孔子在陈蔡绝粮,又在路途中差点病死,真有其事吗? 知识链接:古代忠谏被杀的典范都有哪些人? 51 孔子为什么赞赏民歌“沧浪之水”?

知识链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52 孔子为什么不听隐士长沮、桀溺的劝告,放弃改造社会的责任? 知识链接:什么人才是真正的隐士? 53 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 知识链接:“五谷”指哪几种农作物?

54 孔子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而不遇,他真的去过那么多的诸侯国吗?

知识链接:周代诸侯分几个等级?

55 孔子晚年回国担任“国老”是荣誉职位吗?

知识链接:古代也有退休制度吗?

56 孔子有怎样的交友之道?

知识链接:为什么称朋友为“足下”?

57 “六艺”与“六经”和孔子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古代有竞技比赛吗?

58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为什么孟子又说他“作《春秋》”?

知识链接:“春秋笔法”在记戡历史人物和事件上有什么特色?

59 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知识链接:古人往往称赞某人“饱读诗书”,“诗书”是指哪些书?

60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算命吗?

知识链接:古代有哪些算命术?算命术的祖师是谁?

61 儒的本义是什么?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齐鲁医生也称儒生?两千多年前鲁国医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精神疗法?

62 “儒”有特殊的服装吗?孔子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儒服”?

知识链接:古代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改正朔,易服色”?

63 孔子晚年悲凉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4 孔子临死前唱了一首什么歌?

知识链接:“孔子歌”是孔子写的吗?

65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致悼词,悼词中是怎么称呼孔子的? 知识链接:我们今天的悼词是怎么来的?

66 弟子们为孔子守丧三年,为何子贡独独庐墓六年? 知识链接:古人服丧要多长时间? 67 孔子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

知识链接:中国的鬼神崇拜是怎样形成的?

68 孔子信命吗?他为什么说“五十而知天命”?

知识链接:古人为什么称以暴力推翻旧王朝为“革命”? 69 什么是“乡愿”?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知识链接:“乡”、“县”这些行政单位名称起源于何时? 70 《论语》中最难读的一句话是什么?

知识链接:在我国采用新式标点符号之前,人们是怎么读书的? 71 孔子认为君子、小人的标准是什么?

知识链接:古代清官拒绝贿赂都是出于公心吗?有无计算之心?

72 孔子为什么称赞管仲?

知识链接:为什么称赞朋友之间的友谊为“管鲍之交”?

73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小人”是指小孩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妇女遵从怎样的行为规范? 74 孔子有继承人吗?

知识链接:什么是“巨子”制度?

75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散游诸侯做什么? 知识链接:“儒分为八”是怎么回事? 76 孔子的孙子子思做过孟子的老师吗?

知识链接:历史上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 77 墨家、道家、法家为什么批评孔子?

知识链接:“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各指什么?

78 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把“布衣”孔子列入“世家”? 知识链接:古代史书的体裁分为哪几种? 79 孔子为什么称“素王”? 知识链接:什么叫谶纬之学?

80 纬书为什么说孔子是“黑帝之子”? 知识链接:什么是五德终始说?

81 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谁?

知识链接:两千多年来共有多少位皇帝莅临曲阜祭孔? 82 孔子获得过哪些封号?最高封号是在哪个朝代? 知识链接:古人的谥号有什么讲究? 83 最早的孔子庙立于何时?

知识链接:历史上博士是什么官?汉代五经博士指哪些人? 84 孔庙大成殿配享孔子的“四配”、“十二哲”是哪些人? 知识链接:国立孔庙为什么称文庙? 85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设孔庙?

知识链接:周代立庙的原则与规定是什么? 86 一年几次祭孔?祭孔有哪些程序? 知识链接:太牢、少牢分别指什么?

87 孔子九世孙孔鲋为什么参加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知识链接:孔子后裔为什么分南宗、北宗? 88 内孔、外孔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89 历史上第一位受封的孔子后裔是谁?其后都有哪些封爵? 知识链接:孔府有哪些机构和属官?

90 第一位“衍圣公”是谁?衍圣公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知识链接:古代的官阶都有哪些?

91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什么急忙召见衍圣公?

知识链接:朱元璋为什么把孟子撤出孔庙? 92 孔府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知识链接:乾隆为什么将女儿嫁到孔府?

93 《论语》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谁编辑而成? 知识链接:《论语》的编排是杂乱无章的吗? 94 《论语》最初的书名叫《孔子》吗? 知识链接:古人书籍的命名方式都有哪些?

95 《论语》在汉代为什么被称为“传”不称为“经”? 知识链接:儒家十三经是何时形成的? 96 孔子故宅壁中藏书是怎么发现的?

知识链接:儒学对古代的书法有何影响? 97 《论语》最早传播到哪个国家?

知识链接:“儒家文化圈”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98 “五四”时期人们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知识链接:太平天国为什么反孔?它反孔又造成了什么后果? 99 历史上为什么有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的说法? 知识链接:康有为为什么要建立孔教?

100 宋代宰相赵普是否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知识链接:国人不可不知的《论语》经典有哪几句?全球公认的两条伦理中,哪一条是出于《论语》?

101 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提出“《论语》加算盘”的含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是谁?

推荐第9篇:孔子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孔子》观后感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看电影《孔子》有感

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

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季孙斯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鲁国国君。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季孙斯援兵五百乘。但当鲁国国君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队挟制鲁国国君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季孙斯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国。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可敬啊 孔子》:“观众看完不后悔”

1月27日,是史诗巨片《孔子》以2500个拷贝特大规模投向市场的第6天。片方表示,影片投资1.5亿元“赌的就是观众看完不后悔”。《孔子》上映6天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场次均有爆满现象,上座率整体在八成以上。

《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

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影片以孔子在鲁国执政为开端,周游列国后回归故里为结束,始终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地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既有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时的明枪暗箭,又有“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既展现了孔子及弟子们的师生之情,又有“子见南子”的千古谜情。汤一介、张颐武、孔庆东、陈来、彭吉象、孙钦善、钱逊、顾青、张卫等学者近日对电影《孔子》各有点评。

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

春秋乱世,正是战火频仍、动荡不已的时期,圣人孔子应世而生。在孔子51岁任职鲁国中都宰后,先后有“夹谷会盟、武子台平叛、堕三都以及齐鲁大战”等战事、争端发生,而这些正是在《孔子》里重点表现的“四大战役”。“夹谷会盟”的凶险、“武子台平叛”的火攻、“堕三都”的浩壮、“齐鲁大战”的惨烈,为观众呈现出宏大壮观的视觉盛宴。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之道。史书上所记载,众弟子一路追随老师,无论艰险窘困,始终不离不弃。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暴裂,书籍全数跌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扑入冰河救书;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卫国发生政变时,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这一幕幕震人心目的画面,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为我们展现了圣人孔子所奉行的思想与教义的现实意义。

《孔子》全片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高潮扣人心弦,虽然时长两个小时,但是依然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电影《孔子》的诞生,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中国大片的标准提升到了圣贤这一步,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也让中国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与同期的《阿凡达》相比,《阿凡达》展现了电影技术的一个新高度,而《孔子》则是为中国大片指引了新的方向,中国人不需要再吊在威亚(特技)上讨好外国人,中国文化将成为代表中国的最强音。

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重

电影《孔子》中表现到武子台平公山不狃之叛时,孔子登上高台鼓振士气,布下陷阱诱敌深入后以火油覆之,掀起全片第一个高潮。此节人物线索一分为三,一方三桓密议,一方夫子御敌,一方是反叛军从集结至正面对战的碰撞,三线并行,文戏武戏混搭。对于这一情节,导演胡玫拍帝王戏的经验派上不小用场。以帝王之势为圣人裁衣,用熊熊烈火烘托一个高高在上、寂寞而专注的擂鼓人,一如孔子以德识、才智对世人振聋发聩却始终曲高和寡的一生。北大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孙钦善教授看完《孔子》后认为,多线叙事考验的是导演的基本功,但整体氛围掌控才是电影的关键,《孔子》选取的每个场景都非常有气势,并较为巧妙地在各大场景中穿插进孔子的重要思想。

氛围的整体感也体现在全片大气的摄影上:“夹谷会盟”山雨欲来,彰显圣人箭艺和智谋;“堕三都”短兵相接,明快的节奏营造紧张氛围;“武子台平叛”夫子亲自擂鼓挥兵,展现军事才华和大将气度;“齐鲁大战”是影片场面最为壮阔的一幕。该片摄影鲍德熹说:“我们用电脑制作出了十万人的视觉效果,„齐鲁大战‟真的是最大的场面,《孔子》会把我们的胸襟拉阔,把我们的所有想法提高。”

长期从事影视美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表示,影片中数字艺术营造出的大场面、大背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语境。他不同意部分学者提出的“此类影片最好不拍”的观点,而是认为,拍些精品是有好处的,许多年轻人和海外的中华文化爱好者都需要直观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严谨的学术。

孔子从政失败后离开鲁国,在外漂泊,先后经过7个国家:卫、曹、宋、郑、陈、蔡、楚。在今天看来,孔子并未出山东河南二省,但已足够展示两千多年前的社会风貌。电影《孔子》为重现春秋时代的实感,从布景陈设、笔刀碳粉、夫子慢车的沉重书简到衣履饰物都经过反复考究。《孔子》全片使用的道具多达3000件,此外人物的称谓、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也是经过权威历史顾问团队多次考证论证,务求细节完美、一丝不苟。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也对影片画面质感给予肯定:“影片中的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礼乐文明的厚重、庄严、肃穆和意味隽永的儒家思想。而对于有人提出的《孔子》思想性不强的意见,中华书局总编审顾青则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如果太散文式地去讲述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必然会造成公众理解上的困难。“不能用专家的视角看电影,适合专家学者们去看的电影不见得适合普通观众去看。《孔子》的观赏性很强,达成了与公众的沟通,不乏味,不说教,不干巴巴,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感动的时候感动,给了大家一个很生动的孔子。”顾青说。

人物刻画生动,塑造英雄孔子

耗资1.5亿元,历时3年,聚集了堪称“华语梦之队”的强大幕后阵容,周润发、周迅等巨星加盟,首度将2500年前中华圣人的传奇生涯搬上大银幕,这些无疑让影片亮点纷呈。孔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更成为了全球偶像。从影片上映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孔子》是近年来极具诚意、整体质量很高的中国电影。

影片壮观唯美的画面、有史可据但又剧力万钧的剧情、真材实料精细周到的道具,令全片极具观赏性。演员的表演也备受称道,周润发大气传神的演出堪称“演活了几千年前的圣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更描述周润发塑造的是“叱咤风云、临危不惧的英雄孔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周润发塑造的孔子形象生动、有力量,让人看到了孔子为了理想目标坚韧不拔去奋斗的精神。整部电影宏大、有追求、有历史感,对白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适度、得体。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认为,影片《孔子》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为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

周迅饰演南子一角也相当出彩,只是在这样一部男人戏当中篇幅略短。而陈建斌饰演的大反派季孙斯也十分“耀眼”,令观众大感惊喜。“颜回殉道”、“子路就义”、“孔子回鲁”等经典场面更是成了“杀伤力”十足的“催泪弹”。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说,拍摄这类影片,能够对古代文化传统与人物抱着“温情与敬意”是最根本的原则,在这点上,《孔子》做到了。这部凝聚着电影界以及学者心血的影片认真演绎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学者,没有陷入“戏说历史”的圈套,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推荐第10篇:孔子在英语世界的影响

孔子在英语世界的影响

关于孔子,我们总习惯于把其冠名为中国的“至圣先师”,似乎他只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已,可事实上,一种先进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不仅仅是对于本国,对于其他一些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剑桥大学将孔子著作《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而儒家仁者爱自己,更爱别人的思想,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验证„„

当然,身为中国春秋人士的孔子肯定是不会讲英语的,可是以上诸事例足以说明,高贵的思想无所谓国籍也无所谓语言,中国古代连普通话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孔圣人,不止是我们的圣人,在满嘴英文字母的西方人面前也照样是需要顶礼膜拜或者说苦心参详的哲学家。

文化无国界,这也许正是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吧。

事实上,在英语世界里,西方人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研究未必比我们少。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

对于一种思想的解读总是离不开同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这也正是思想的作用的厉害之处——作为指导的纲领和行动的依据,它可以推动一场改革甚至革命。

西方人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孔子思想的这一点。

著名的汉学家威尔·杜伦在其著作《哲学概论》中不仅孔子学说的反宗教性,而且将孔子与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等而视之,说他们都“把道德和智慧看做一件事”,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使人格全面发展”。

这个言论很有意思,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无疑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在英语世界也无疑是智慧和思想的化身,同时更重要的,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向往自由、平等的文化憧憬,威尔·杜伦将孔子与此二位并列,足以说明孔子思想对于现代欧洲民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再说说美国。

要是中美关系改善以后,美国对\'孔子学说的研究更是迅猛发展,研究中国儒家学说的机构超过千个,许多著名大学还开设中国儒学方面的课程。美国学者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比较广泛、深入,涉及孔子思想的各方面,其中有些论述也是颇有见地的。例如克里尔在谈及孔子的哲学思想时认为。孔子感兴趣的是“人道”而非“天道”,孔子把“天”看作是一种“非人格的道德力量”,把“命”看作是“生命的命而非命运的命,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命”陈荣捷认为,“孔子确实可以说从总的方面铸造了中国文化”。他还说:“最重要的是,孔子

发展了‘仁’的新概念,使它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孔子不是像古代那样将“仁”视作一种特殊的美德,而是将它改造成为普遍的美德,很明显,孔子是一位创造者,也是一位传播者。”费正清对儒家的“以善为治”的政治理论大为赞扬,认为“儒家在多数帝国的统治者们主要依靠宗教权威的时候,却为当朝的政权提供一种合乎于理性的道德权威,以行使他们的权力,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发明”。

不得不说,这些学者对于孔子学说的研究是很深入的,这也与美国的整体政治和思想环境有关,美国需要宣传“自由”崇尚“独立”,于是他们就在孔子的学说里发现了“人道”,发现了“仁”,发现了“以善为治”,发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至于到底是孔子思想改造了美国政治还是美国政治改造了孔子学说,这个谁都说不清楚,只能说,孔子的思想,对于贯彻美国的很多政策,的确是提供了很多的理论依据。

事实上,孔子思想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具体政治走向。 再比如英国。

美籍华裔学者张灏认为,“儒学具有实际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不完全是个纯粹的哲学思辨体系”。这点,在英国很明显。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中国几乎被视为“理想国”,他们非常赞同孔子级儒家学派的思想,很多人认为拥有足够道德的人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天赋,无需神的启迪就可以被人辨认出来。《孔夫子的伦理》的导论这么说:“„„那里的一切翔实可靠,因为这种正直的理智、这种内心的诚实是播种人类灵魂之中的。”当时他们甚至考虑引进中

国的根据道德选择官员的制度。

和美国人一样,他们同样可以在孔子的学说中发现他们想要的“民主”和“自由”。

事实上,孔子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他认同“人”这个个体,认同人是“生而平等”的,也就是说,在于他对“人”本身的尊重。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了1795年宪法。

我想,这可能也就是近年来,“孔子热”和“孔子学院”的风起云涌的原因所在吧。

我们的确需要孔子所提倡的生存方式,需要如孔子一样对“人”的尊重,不管讲英语还是讲中文,无论说国语还是说普通话,这个,是无愧于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需要。

第11篇:当苏格拉底遇见孔子英语作文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Common people come 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and leave with nothing.Great people come 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but they’ll leave with endle poibilities.Socrates and Confucius are such great people.Auming these two wise individuals with their regional thoughts deeply in mind meet one day, what kind of spectacle will happen on them or even in the two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Firstly, Chinese will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The Confucianism centered on morality.It emphasizes that moralit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w, which inversely causes the citizen’s law consciousne to be light.While the Socrates lived in a more law-based country, comparing to the virtue, he attached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legislation.So,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he will share his legal awarene with Confucius and finally blend it to the Chinese culture.

Secondly, Chinese will deal with things in a mor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way.In ancient China, most people are superstitious.The Confucianism spread some kind of mysterious figure, such as the god and the fairy.So, many times when it came to something difficult to deal with or explain to the civilians, the rulers may choose to advocate the illusory theology to comfort them.This kind of handling will only cover up the facts in short term.While Socrates’ thought is scientific, he may have an absolutely different way to deal with the same thing.Thus,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as the days progreed, Chinese will be more rational and no longer depend on the so called god to ble for a good life, but try to work hard on their own.

Thirdly, Chinese culture will be more inclusive and exoteric in academic.The Confucianism is almost authoritarian in the ancient times, especially in the Qing dynasty, which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chools.Whereas the Socrates treats the academic in a broader way, he recognizes the freedom of learning.Therefore,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Chinese culture will develop in a more inclusive and exoteric way.Different thoughts will integrate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will“sparking”.

In conclusion, if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great changes must have happened to China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Chinese manners of dealing with things and the more inclusive and exoteric Chinese culture.

第12篇:英语文章:论语中看孔子思想

Xiaonan Jiang Midterm Paper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The Analects is a famous book that has influenced Chinese though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As the saying goes, half Analects rules the world,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nalect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political field.Now I will characterize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early Confucianism as it is expreed in the Analects.First, the Analects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a good leadership.Confuciu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leadership in the function of the political field, and he asks the leader must first make some achievements in morals, otherwise will be unable to lead the lower cla of people.Confucius divides people in the society into two claes, namely \"junzi\" and \"xiaoren\".Before Confucius, the original meanings of these two words were leaders and their subordinates.In the era of Confucius, these words began to having the moral sense.The Analects says: The relation between superiors and inferiors is like that between the wind and the gra.The gra must bend,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 it.Combing the moral elements into the words which represented the the regulators and the regulated previously, the Confucians thinks that a leader should be a virtuous person.Also, Confucius suggests that the leader should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 maes.When Chi K’ang asked Confucius about government, Confucius replied: to govern means to rectify.If you lead on the people with correctne, who will dare not to be correct? Confucius also said that if a person was not covetous, although you reward him to do it, he would not steal.These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the governor should lead his men in a charge and 1 take the lead in doing good.Then the Analects proposes a right strategy of administering the country: Ruling the country by virtue.The Mater says: If the people are led by laws, and uniformity sought to be given them by punishments, they will try to avoid the punishment, but have no sense of shame.If they are led by virtue, and uniformity sought to be given them propriety, they will have the sense of shame, and moreover will become good.Confucius here compares two kinds of ways to run a country: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s and by virtue.He thinks using laws to deter citizens from crimes will only scratch the surface.But through the rule of virtue, people will establish the view of honor and disgrace, having the sense of shame, so they will measure their behaviors with this standard before doing anything.Obviously, leading by virtue is better than leading by laws because of its effect of a permanent cure.Particularly, I summarize three specific methods that Confucius advises.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win the trust of the people.When Tsze-kung asked about government, Confucius said that from of old, death has been the lot of all men; but if the people have no faith in their rulers, there is no standing for the state.In Confucius’ view, the fai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conomy and military 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of ruling a country.If we have to abandon two out of three, we should hold the faith.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ppoint officials on their merits.Whether an official is talented or not is suggested by the will of the people.According to the Analects, an official should advance the upright and set aside the crooked, then the people will submit.If he advances the crooked and set aside the upright, then the people won’t submit. 2 Thir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ivilize people.Zan Yu asked Confucius when the people have been enriched, what shall be done? The Master answered: Teach them.If everyone improves his spirit level, having a good character, then the ultimate goal of forming a moral society will be achieved.The core idea of running a country by virtue I think is carrying out the concept “ren” which means humanene.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haracters stated by Confucius as virtue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hich Confucius focuses on is humanene.“Ren” is a very complicated concept in Confucius’ philosophical system because when I read the Analects, I found Confucius once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ren”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o his six students such as Tsze-kung, Fan Zhang and Yen Yuan.But generally, in my opinion I think the main point of “ren” is the love between persons or human affectivity.The benevolent loves others.Love can form a harmonious society, so “Ren” is the spirit of the virtue.

The practical social norms to rule the country by virtue is performing “li” (礼).The Confucius says: If a prince is able to govern his kingdom with the complaisance proper to the rules of propriety, what difficulty will he have? He also says that the superior man in everything considers righteousne to be eential and he performs it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propriety.So I have th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Confucius thinks ruling a country should be based on “li” and “li” is a form of expreion of the virtue.

Confucius lived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ith much political chaos.Since the Zhou dynasty moved to the east, it declined gradually to the extent that didn’t 3 have the strength to contend with loca.Military states waged war with each other to fight for land and small stats were swallowed up by rising states.Within the states, the powerful bureaucrats often went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and overthrew the previous leader.Unrest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Confucius says in the Analects: When goo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the empire, ceremonies, music, and punitive military expeditions proceed from the son of Heaven.When ba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the empire, ceremonies, music and punitive military expeditions proceed from the princes.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because it was the times that emphasized on the strength, the ancient ceremony and music system descended from King Wen and King Wu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collapsed.The society was morally bankrupt.So it led to Confucius to restore the past system of rites and music.He wants to reconstruct a harmonious and moral society resemble the early Zhou dynasty.So we can say that the social problems closely relate to Confucius’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for Confucius and his followers social background, they all have the strong will to enter politics although Confucius’ own political career was not very succeful.Because of his unsucceful political career, Confucius spends more time in education.So his political thoughts are tremendously educational.Also it is worthwhile to note that Confucius is a native of the state Lu(鲁).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e Lu is that it completely retains the ritual of the Zhou dynasty.And I think the environment may affect Confucius’ idea of restoring the ritual and performing “li”.Although Confucius has gone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he left still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modern people.We should carry 4 forward these achievements and cultivate our morals.

第13篇:英语演讲比赛《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Yudan has said:”Confucius is grey,it’s splendid when grey is mixed with any other colours.”That is to say,Confucius interlinks the colourful world.Interlink is extensive,from east to west,from ancient times to modern times.The majority of people may can’t help asking:”what sparks can appear when confucius interlinks Socrates?”So,today,the tittle of my speech is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Some people advocate that Socrates or confucius traverses to meet.While from my own perspective,Socrates is on behalf of ancient greek,confucius is on behalf of ancient china,to some extent,the title means that the culture of ancient greek meets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They staged a similar life,bring hope and bright to their own country,making a difference.Socrates’concept of supremacy of law and a democratic society are invariably corresponded with confucius’ idea of ceremy and common society.Indeed, the waves pushed forward waves.In some ways,Socrates is superior to confucius.For example,the limitation of kinship that Socrates put forward is straightforward,on contrast,the view that confucius hold is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giving us a more temperate feeling.We will form thesituation which is called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when the two cultures meet.,which can help us own a finer and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第14篇:21.孔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适当引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为什么是伟大的呢?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名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及准备资料: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

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及准备资料:

(一)(

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

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默读

1、2自然段 主要把握:

(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同学们,哪个自然段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蕴涵这什么人生道理。

点拨:段落中,那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道理(推己及人)。联系你的生活,你还能用哪些词语进行理解呢?(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学习第

二、

三、四个故事。温馨提示:(1)认真仔细的默读4-7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

(3)小组讨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

(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课件展示) 学习“提示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预计及引导思路: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课件展示)(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第二人故事,启发学生理解“安守节操”。) 核心问题: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这是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厌恶“盗”字,认为偷盗不是君子所为。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谁能读出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安守节操、君子自律„„) (2)“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句话?(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

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

(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课件展示) (通过理解,让学生体会孔子“善于自省”的处世准则。)

核心问题: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知错就改、善于自省、肯于反思、„„)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朗读。 (4)“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引导思路: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再进行朗读和体会。

“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学习方法”(课件展示“学习链接”)(学生一起朗读,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感悟,体会难懂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善于质疑的学习精神。在体会了课文深刻含义之后进行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五、整体回顾,拓展升华

1、后世为什么这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2、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3、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

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课件展示)“不耻下问”(学习、体会、展示、交流)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与习作指导,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整体回顾全文。然后进行课文拓展,扩大学生的认识。]

六、总结全文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课后请同学们„„

七、布置作业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巩固与拓展]

课后习题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第15篇:《孔子》寓言故事

(1)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2)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3)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 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 入甄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寓意: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5)《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第16篇:孔子事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孔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春秋时期天子失去了权利、也没有了权力。各诸侯国为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互相征伐,人民失去了安全富庶的生活状态。所谓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即以“爱人”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为内容,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方法,以“克己复礼”为目的的道德范畴,被后世儒者采用为核心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

1 ⑵ 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3〕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局限性: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

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从清朝末年的慈禧开始,不再用儒学治世,而后民国乃是后来的共和国,都不再重视儒学。导致中国近代社会几百年的受列强欺凌的耻辱历史。今天的尊孔是从国际传回来的。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其所代表的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并波及...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大国,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与巨大的影响力。如《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孔子学说在国际上受到极大重视,联合国将世界最高教育奖命名为孔子奖。各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成立了300多家孔子学院。孔子被评为世界名人等各种世界级顶级荣誉称号。儒家学说将来必会被确认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形式。

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时至今日,儒教在韩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韩国在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韩国电视剧以生动细腻地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见长,在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剧中的情节之所以让人感动、产生共鸣,其灵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核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

现代日本文化的渊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而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儒家学说。当然,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日本以后,是经过改造后接受的。

中国儒学以“仁”为核心,日本儒学以“忠”为核心。由于日本文化中“仁”的缺失,使得中日之间在许多问题上无法理解无法沟通。每当中日关系又掀波澜,隐痛的现实与创伤的历史便狭路相逢。

孔子在东南亚

儒家思想早在秦汉时期便传入越南。历史上,越南出了不少大儒。 在越南尊孔崇儒的中心是首都河内。河内孔庙也叫国子监,它兼祭祀与教育两项功能。庙内的大成殿、奎文阁、东西庑及进士题名碑与中国相同。越南社会科学院的阮才书教授、政治学院的阮鹏教授也都是

五、六十年代到中国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留过学的老研究生,他俩与何步明被称为越南三大儒。

3 越南人把汉字称作儒字,平时交往用越文,但对祭祀、求福等活动,必须用汉字写成祝文。越南民间许多人信奉儒家思想,称作儒教,或良教。意思是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后,人就会变好。

马来西亚华人约占36%,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着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吉隆坡有座尊孔中学,就已建校九十多年。在印尼、菲律宾同样是这样。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孔子更是尊敬有加。这两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称为“黄金律”。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在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言。报道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论水: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水和顺温柔,像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第17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简短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了解甚少,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1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积极认真的学习状态来欢迎所有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们。好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孔子拜师》。 3.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孔子和老子那令后人敬佩的品行 。

二、品读课文,感受拜师诚恳虚心。

(一)、体会拜师的诚恳。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特别让你觉得孔子拜师诚恳的句子。

2、反馈指导。

(1)重点句中品诚恳。

A、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我们先读这一句,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用小圆圈画出来

2 相距上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我们在读一个词语的时候要眼前出现画面,这样才把词语读活了。再读这个句子,读出表现远的画面。

生读句子

B、当你读到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先说两个。

出示:孔子顶着炎炎烈日,冒着狂风暴雨。饿了就( ),渴了就( ),累了就( )。

生发挥想象。

C、就这样,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用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几个月后,最后——生接读(终于走到 洛阳) 一心拜名师,哪怕千里路遥遥,再读。 (2)、两人对话中显诚恳

过渡:凭着求学的信念,凭着坚强的毅力,孔子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洛阳,在这里,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那位身穿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子。

A、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边的内容,用“ ——”画一画孔子说的话,看能体会到孔子的什么品行。

B、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抽一名学生读出本自然段中孔子的话。出示:

3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C、师:千里迢迢,终于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又表现出他怎样的品行呢?

D、让学生谈体会。指导结合具体词语说,板书。 (引导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板书“学无止境”,实际上,学无止境这个词就是孔子说的。你知道什么叫做学无止境吗?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吗?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才不远千里前来拜访(板书)老子,正因为学无止境,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日夜兼程地赶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E、你对哪句话体会更深刻,就起来读给大家听。相机指导。 F、面对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当时已经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老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老子的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谁来读老子的话?从老子的话中,你能体会到老子的什么品行?

4 抽说。哪个词最能表现老子的谦和有礼?“迎候”的意思是什么?(板书:迎候)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相机指导“迎候”和“等候”区别。

师: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说话彬彬有礼。我们一起来用心读一下他们的话。

G、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对话,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老子的谦逊有礼。(出示整段对话) 师:一个谦虚好学、尊敬老师,一个博学多才而又谦和大度,这一老一少的话多有意思,想读好这段对话。你可以自由请人和你对话。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孔子说的话,一组读老子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H、同学们看,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就生动地刻画了两位大师的美好品行。

3.孔子和老子是这样说的,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请读第三段。

出示:从此,孔子每天……传授给他。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老师听到你们把每天,随时,毫无保留这几个词读得很重,为什么?

5 (2)正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品行,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佩服,崇拜。在我国,说起孔子家喻户晓,在外国他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

三、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有关纪念孔子的社会活动。看完之后你有没有对孔子和老子说的呢?

出示

: ( ) 我想对老子说:( )

四、总结课文,子曰登场,运用拓展。

孔子拜师已成为一段佳话,传为美谈,孔子以老子为榜样,成为比老子更有名的大思想家,他的话语被弟子编在一起,就是我们熟悉的《论语》。 出示:子曰:温故而知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齐读。

课堂教学结束了,学习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这“中华古文化”的旅程。布置课外作业:收集周围的传统文化,语文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6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谦逊大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第18篇:三字经,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人不学,不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非所宜

器 知义

礼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一步

耳听为虚为实

金无足赤完人

更进眼见,,人无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鼠 寅虎 辰龙

午马 申猴 戌狗

丑牛 卯兔 巳蛇未羊 酉鸡 亥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明月松间照泉石上流。维)

江碧鸟逾白,山

清王,(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19篇:言“孔子”

学 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专 业: 学前教育 姓 名: 姚嘉柔 学 号: 13950437 授课教师: 王冰冰 提交时间:2014年6月6日

成 绩:

《大学语文——论孔子》

言“孔子”

行迹、事迹、心迹,孔子是个奇迹,今天,我们如何读孔子,与其误会,不如重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标志,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对后世印象颇深,激励代代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三十八个字,孔子如此叙述了自己的一生。此可谓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后来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 “死而后已”曾用来赞颂诸葛亮,可又有多人了解“死而后已”也是对孔子一生最好的概括呢?很早很早以前就在《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诸葛亮,佩服他的精忠报国,精忠于刘备的品格,而对孔子的了解却甚少,那是只知道他是一个总把“之乎者也”挂在嘴边的。

孔子做人很成功,孔子做事也很成功,他是一个好老师,好学者;他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思想家,他也失败过,最失败的时候,他曾被人嘲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欣然接受。但“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伟大的救世精神的最好表达,孔夫子不再是高大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乐,有悲有愤,有成功有失败,有时当大司寇威风凛凛,有时候困于陈蔡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看十五岁的孔子发奋“致于学”想想自己也快到十五岁了,像自己一样的追梦的少年,意气风发,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距离,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与遥远,现在的我刚刚上大一,以后要奋斗的时间还很长,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习惯,习惯注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举止投足之间,都透露了一个人的修养,孔子三岁丧父,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优越与优势,相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最终,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他和他的三千弟子一群颠沛流离、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人的伟大不是因为他的什么聪明,人的伟大往往是因为他的坚定。道德只能保证我们成人,而不能保证我们成功。有时两者甚至矛盾:我们必须在不成功中成人,也就是说,在世俗功业的失败中成人。”“君子以成人为最高追求,小人往往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成功。其实孔夫子当年所说的子曰,也都是普通的大白话,只是被当成经典以后,变得神秘了起来。孔子主张仁,仁爱精神,注重礼乐制度。在孔子还没有取得首创私塾讲学和整理文献的伟大成就之前,又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其貌不抒的人会在今后作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贡献呢?当时的人们,更多地是对他的讽刺,对他的不理解。但孔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是成为当时人们的笑柄。而那些大多数的人却自认为自己不是在逃避社会,逃避现实。其实真正值得讽刺的却是他们自己。而孔子则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其中之一则表现在他那悲剧性的执着上。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陈﹑蔡间的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可吃。随从的弟子有的饿得站不起来,可是他依旧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弹琴。他总是坚定地面对困难,不言放弃。《论语》中也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如“有教无类”,孔子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一视同仁。又如“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学生的提问,总是孜孜不倦地予以回答,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两难选择”。而孔子面对此类情况的观点是“义然而取”“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而我们,则应借鉴于此。其实,关于孔子的成就是数不胜数,是一篇文章索不能列举的。可见,孔子的地位确实很高,值得我们学习的也确实很多。对于我们,则应用孔子那些积极﹑正确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来不断武装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指导我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控制时代也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型以及价值观的构建,认识孔子,理解孔子,读懂孔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古老而年轻的孔子,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一直用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13950437 姚嘉柔

第20篇:孔子作文

写作练习五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1 / 7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例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

2 / 7 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

3 / 7 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将个人的“道德和利益”和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社会公德去审视个人的品行,用民族利益去维护社会公德吧!

“道”亦有“道”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会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随着十年*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

4 / 7 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步进,是一种有机的调剂。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守群体,所以道德的铺设方向,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现。

评论:“道德回报”也需要制度表达

七旬老人15年资助13名贫困学子,晚景生病无人助。75岁老人沈兆骅,自1992年以来,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2006年,他被评为山西十大新闻人物。但他的善举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如今,老人身体每况愈下,陷入无人照料的境地。

《吕氏春秋》里有个“子贡赎人”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一个流落国外的鲁国籍奴隶,战国时期人口稀少, 国君鼓励大家赎买外国奴隶来本国,

5 / 7 因此按规定子贡是可以向鲁国国库“报销”的,但子贡偏自己埋单,孔子很严肃地批评了他——孔子认为他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鲁人以后再也不肯替同胞赎身了。这个逻辑很简单:子贡是大款,绝大多数鲁国人根本没法像他那么“大方”,子贡这么做只会逼得大伙不敢再有行善之举。换句话说,古人早就给正常道德行为确立了经济学的价值准则:即任何道德行为、向善之举都离不开一定的“补偿机制”,道德选择也有一个“成本核算”或者“边际效用”的考量。

我们要反对“道德行为制度化”、倡导“道德回报制度化”。好在沈兆骅老人的遭遇是个例,也好在我们终究可以发现并弥补这种道德回报缺失后的酸涩。道德行为是无法制度化的,它更多地出于一种内心自觉,这个世界可以宣扬“在巨富中死去上一种耻辱”,但我们永远没办法制订一套“行善制度”来归置任何人的社会生活,善行是权利、而不是义务。黑格尔曾提及一种社会现象:有道德的人常常遭受不幸,而不道德的人往往万幸。道德人的不幸在于社会构架与社会秩序本身疏漏四出,即正常的社会安排有了缺失,对遵守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在付出与回报的安排上放任了偏颇;不道德人的幸运则是非制度化社会安排起了作用,一种逆向的激励分配机制为那些失范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失范者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有着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与可能,社会结构却没有规范(或有规范却没有力量来限制失范者的作为)——正因如此,“道德回报”尤需要制度化表达,玛丽o道格拉斯在《制度是如何思维的》一书中指出:制度是社会“公义”的体现,它超出了个人功利性或自私性,而建立在人们共同接受的基本理念规范之上。“制度化道德回报”就是以利他主义的价值理性来纠偏道德行为失衡的成本收益预期——若想使真善美的价值信念被信奉,就得设法让真善美与利益相统一:我们无法强迫他人行善,但我们起码应做到让行善者不吃亏。

6 / 7 政府需要成为“道德回报”制度化表达的主导,这也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义。沈兆骅老人所资助的,不正是推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进程的劳动者吗?道德一旦要求直接受益人必须如何,就可能异化为一种值得警惕的道德暴力;但道德若不能从间接受益人(政府、社会)处谋求到基本保障与尊崇,则道德选择的成本必将日益高昂、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必将凌空高蹈而丧失生命力。给“道德回报”一个制度化的出口,就是放“道德行为”一条生路。

7 / 7

孔子英语
《孔子英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