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子拜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孔子拜师

坎山小学

张春丽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 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孔子、老子的认识比较少。这个单元是很好的学习内容,所以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实践,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并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三、教法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特地”、“毫不保留”等词语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比如:我打算在课堂的末尾请四人小组来演绎孔子和老子相遇后的场景。不仅是对朗读的训练,而且学生通过亲身地演绎,能更好地感受孔子的美好德行。

3、本节课的关注维度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才三年级,但班里学生的表达能力已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有些学生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表达时不够流畅、连贯,还有小部分学生不愿意发言。针对以上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⑴课前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发放了预习要求,要求他们以作业的形式较扎实地完成预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上课时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要总是在优秀生的带领下完成学习目标,只有他们真正读懂了课文,他们才会乐于表达,才会愿意听别人说。⑵在感受人物的品行时,以学生的汇报交流为主,给他们表达的时间。⑶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别人的话,在倾听和模仿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设想(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简介孔子

1、名言导入。

出示PPT: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引出孔子。

3、学习资料袋(书69页)

4、揭题

5、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1、自学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先来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可以做个记号。

2、读生字新词 (ppt出示红字加拼音:渊博

曲阜 长进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佩服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纳闷

孔丘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请教

保留

敬重

传授)

三、重点探究,感悟文本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师相信有了这些新朋友的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肯定就容易多了。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孔子要拜谁为师啊?同学们一起告诉我。(老子)(板书:老子) 老子又叫什么?——老聃ppt 师:读得真准。孔子又叫什么?——孔丘、仲尼ppt 师解释:(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孔子。)

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读得真好。你能告诉大家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吗?(指名回答) 3)孔子总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总结:孔子已经很有名了,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都来向他请教,可是他仍然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决意前去拜师,从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谦虚好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是这么教诲我们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品行真值得我们钦佩,让我们带着这份钦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读毕),师:从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孔子的仰慕和敬佩。

3、(1)那孔子有要去哪儿拜师呢?——去洛阳拜师

师追问:从哪儿出发?(从曲阜到洛阳)

(2)从曲阜到洛阳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预设: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谁再来准确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3)师: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边读边圈一圈让你最感动的词。 交流: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个词拆开来。 (“餐”是什么意思?吃 “宿”是什么意思?住

“露” 是什么意思?是露天的意思, 那合起来“风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有的词语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拆解法来帮助理解。记住了吗?)

“日夜兼程”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师:“日夜兼程”,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 ——————— ,孔子在赶路。

师:他就这样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不分白天黑夜地加速赶路。 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是啊,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旅途的艰辛,感受到了他渴求知识的那种迫切、焦虑的心情。所以,他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真是令人感动。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相距上千里)

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出示地图,箭头指示感受远。

教师总结:是啊,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曲阜到洛阳要途经很多城市,路途十分遥远。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师:是啊,曲阜和洛阳两地之间相隔万水千山,孔子就是这样千里迢迢地从曲阜赶去洛阳。

师:就这样,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终于”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孔子历经了艰辛,不容易)

总结:是啊,历经了各种困难,凭着毅力和信心,孔子最终到达了洛阳,真是艰辛,真是不容易啊!

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渴求知识,不畏艰辛的品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带着心中的这份震撼和感动,一起再好好读读这句话。

(读毕)老师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大家被深深感动和震撼的心灵,我们的朗读就要这样充满感情。

除了刚才同学们找的词语,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也体现了孔子从曲阜到洛阳历经了艰辛,你发现了吗?(请学生回答) 风尘仆仆 (板书)

师:可惜插图上没能画出孔子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根据这个词来猜猜当时孔子身上是怎样的情形吗?

师总结:是啊,这上千里的拜师路,孔子就这样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

师:这拜师之路走的真是艰难呐!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在洛阳城外,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

风尘仆仆的孔子和白发苍苍的老子相见之后场景,课文运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表现的。下面老师要请四人小组:一位扮演老子,一位扮演孔子,还有两位担任旁白。来演绎他们相见后的这段故事。(请两个四人小组)

同学们,从孔子和老子相见的这段对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拜师的结果又怎么样呢?老子和孔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多问题都让我们充满了好奇,那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讨,解开这些疑问。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的ppt: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 (重点指导: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上下结构,中间的“土”字扁扁的、宽宽的。

境:左右结构,左边是“土”字旁,右边是“竟”。一起来给“境”组组词,帮助记住“境”。)

后记补充:《孔子拜师》是我在杭州毕业实习那一年的实习公开展示课,当时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还略显稚嫩,时隔两年后,虽然这两年教学一二年级、徘徊在低段,对中段未有涉及,但通过中段新手共同体中几次观摩听课,我把从中新学习到的、体会到的对《孔子拜师》(第一课时)又作了一点小小的修改。

下个学期我将教三年级,因此我选了这篇熟悉的、自己很喜欢的课文《孔子拜师》,实习时对这篇课文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因为工作两年对中段语文少有触及,我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可能比较稚嫩,更多还是受实习时的影响较多,对中段语文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那个阶段,非常希望得到虞老师的指点!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推荐)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孔子拜师答案 孔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