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09:04: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

1.New Year\'s Day 元旦(1月1日) 2.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3.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4.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5.Arbor Day;Tree Planting Day 植树节(3月12日) 6.Postal Day 邮政节(3月20日) 7.World Meteorology Day 世界气象节(3月23日) 8.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清明节(4月5日) 9.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10.Chinese Youth 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11.Nurses\' Festival 护士节(5月12日) 12.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3.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14.The Party\'s Brithday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 15.The Army\'s Day 建军节(8月1日) 16.Mid-Autumn (Moo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7.Teacher\'s Day 教师节(9月10日) 18.Double-ninth 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19.National Day 国庆节(10月1日) 20.New Year\'s Eve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中国常见传统活动中英对照 过年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 do shopping for the spring festival;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 propose a toast 灯笼 lantern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舞狮 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 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 戏曲 traditional opera 杂耍 variety show 灯谜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灯会 exhibit of lanterns 守岁 staying-up 拜年 pay new year\'s call;give new year\'s greetings;pay new year\'s visit 禁忌 taboo 去晦气 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 gift money;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culture note;in the old days, new year\'s money was given in the form of one hundred copper coins strung together on a red string and symbolized the hope that one would live to be a hundred years old.today, money is placed inside red envelopes in denominations considered auspicious and given to represent luck and wealth 辞旧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 spring cleaning; general house-cleaning 年糕 nian-gao; rise cake; 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dumpling; chinese meat ravioli 粽子 rice dumpling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推荐第2篇: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 New Year\'s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灯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四月五日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Moon Festival)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

除夕New Year\'s Eve

其它节日的英文翻译

元旦New Year\'s Day Jan.1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 s Day(Women\'s Day) Mar.8

国际劳动节nternatlonal Labor Day(May.Day)May.1

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May.4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Children\'s Day)June .1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lng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the Party\' s Birthday)July .1

建军节Army Day August .1

教师节Teachers \' Day Sept.1

国庆节National Dey Oct.1

推荐第3篇: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 New Year\'s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灯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四月五日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the Mid Autumn Festival(the Moon Festival)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

其它节日的英文翻译

元旦New Year\'s Day Jan.1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 s Day(Women\'s Day) Mar.8

国际劳动节nternatlonal Labor Day(May.Day)May.1

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May.4 joozone.com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Children\'s Day)June .1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lng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the Party\' s Birthday)July .1

建军节Army Day August .1

教师节Teachers \' Day Sept.1

国庆节National Dey Oct.1

推荐第4篇:中国传统节日

第五次课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2、如何把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介绍给他人。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2、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喜欢的传统节日里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喜欢的传统节日里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师: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啊? 生:春节、清明节、元宵节----- 师:那下面老师给几个选项,你们仔细选一选。全班分四组,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够全选对,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选全对的那组,每人奖2个大拇指。现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出示:PPT

二、魔方口才(20分钟)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大家觉得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是哪一个呢? 生:春节

师:说到春节,大家是不是都想到过年啊?大家知道那个关于年的传说的故事吗?

生:不知道

生:知道。是讲一个年的怪兽。它特别害怕红色和火光。 师:说得很对,那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出示PPT) 师:那大家知道春节都有哪些活动啊? 生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师:吃年夜饭的时候你们家人都会做什么啊? 生:祭祀祖先 生

2、走亲戚

师:是啊,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生3:压岁钱

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生4:贴“倒福”、春联、窗花、年画 师: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要倒贴? 生:倒贴表示幸福已到。

师: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几幅,这是在什么节日人们会做的活动呢? 生:端午节

师:那是什么时候啊?是为了纪念谁? 生:5月初5, 屈原

老师再简要介绍一下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

三、写作指南(10分钟)

开门见山: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对比开头: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可以吃到鲜美的肉汤圆;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又圆又亮的月亮„„但要问我究竟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那还是非春节莫属。

中间:1.可以写你在喜爱的节日里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2.可以写出你喜爱这个节日的原因。为什么喜爱这个节日?

3.可以写写你周围的人在这个节日里都干了些什么,如爸爸、妈妈等。

抒情式结尾: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想象式结尾:今年春节,我一定要亲自包饺子,燃放烟花,让我们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上一年又一年。

四、赏析例文(5分钟)

我喜爱的传统节日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可以吃到鲜美的肉汤圆;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又圆又亮的月亮„„但要问我究竟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那还是非春节莫属。

今年春节我是在乡下过的,可有趣了大年初一,我和哥哥、姐姐每人拿个方便袋去村里的人家,挨个拜年。每到一家,我们都会对他们说:“过年好!”他们听了,便会抓一把糖放在方便袋里或给我们一些零钱当作压岁钱。等我们拜完年,已是下午1点了,我们看着自己方便袋里满满的糖和手里的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

很久以前,人们用烟花、爆竹来驱逐传说中经常来人间作恶、捣乱的“年”兽。所以晚上,我们在大院子里放烟花、爆竹。起先,我和哥哥、姐姐,站在旁边,堵住耳朵,看着舅舅放向了第一挂鞭炮后,便拿起了一个小型鞭炮——擦炮,点燃后,扔到院子中间,只听“砰”的一声,擦炮响了,其它人听见了响声“紧随其后”点燃了烟火,放了起来,眨眼间,到处“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花朵,像遍地都开满了火花。“真热闹!真热闹!”邻居小弟弟、小妹妹们早就高兴得合不拢嘴。烟花爆竹声夹杂着叫声、欢笑声,汇成了《新春交响曲》。

这么热闹的节日,怎能让我不喜欢呢?

五、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吃年饭、贴春年、贴福字、给亲朋好友拜年送祝福、放鞭炮、守岁、看春节晚会

端午节(5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 清明节(4月5日):扫墓、祭祖 中秋节(8月15):吃月饼、赏月

推荐第5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六月一日:儿童节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 3, 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寒食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 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 现在一般定在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 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六月

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 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17,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8,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20,冬至

21,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22,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 :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 六月十四的 六月六的 六月五日的 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 二月十九 六月十九 九月十九 十一月十九 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 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推荐第6篇:中国传统节日

漫话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一词来源于农事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发展而来春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甲骨文已经出现了年字《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年的传说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讲求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的由来桃符的传说贴门神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各种剪纸福字指福气福运倒贴福字表示福运已到挂贴年画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燃放爆竹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花炮之乡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发展为后来的贺年片蒸年糕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之意春节相关的诗词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唐宋更加兴盛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不久就宣布要连续赏灯十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燃灯的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观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提倡佛教的汉明帝时期公元58 75 年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明代南京最盛观灯日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槌击鼓蹋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吴敬梓《儒林外史》走百病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相关的诗词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介子推与寒食的传说晋文公重耳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介山清明节的习俗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植树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 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放风筝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筒粽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功效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当天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节相关的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乐府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团圆节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即春节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唐宋时期中秋赏月玩月更为盛行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的《梦梁录》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1989 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重阳节的的由来与传说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恒景除魔的传说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杜甫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除了插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节相关的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推荐第7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出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

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习俗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

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元旦与春节的关系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有关诗句: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 江南靖士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元宵节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释义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演变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立 春

释义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源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立春时迎春喝“败毒膏”这种使人不长口疮的药膏。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现也有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来源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释义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诗词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

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相关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在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重阳节

释义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故称重阳节。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②、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

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⑤、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注: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中元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来源

中元节在中国的民间又称鬼节。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相关诗词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冬 至

时间:农历十一月十七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

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源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

喝腊八粥 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

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

九、六月十

九、九月十

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传统节日形象创作大赛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措施的密集出台,

国人

对传统节日也愈加喜爱和重视。但是,如此多的传统节日,却都没有能够体现其核心意义的主题 形象标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重庆文化艺术节办公室和猪八戒网参与,并得到了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的此次创意大赛, 旨在通过面向全球征集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标识这一事件,吸引公众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份绵薄之力。 征集项目

传统节日主题形象标识

传统节日原创诗词

传统节日奇思妙想 大赛机构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冠名单位: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节办公室 附 录

2010年中国传统节日公历日期

腊八节 1月22日 除夕 2月13日 春节 2月14日 元宵节 2月28日 打春 2月4日 寒食节 4月4日 清明节 4月5日 端午节 6月16日 七夕节 8月16日 中秋节 9月22日 重阳节 10月16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英对照

1.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2.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3.清明节(4月5日) Tomb-Sweeping Day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6.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中国常见传统活动中英对照

过年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 do shopping for the spring festival;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 propose a toast

灯笼 lantern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舞狮 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 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

戏曲 traditional opera

杂耍 variety show

灯谜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灯会 exhibit of lanterns

守岁 staying-up

拜年 pay new year's call;give new year's greetings;pay new year's visit

禁忌 taboo

去晦气 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 gift money;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culture note;in the old days, new year's money was given in the form of one hundred copper coins strung together on a red string and symbolized the hope that one would live to be a hundred years old.today, money is placed inside red envelopes in denominations considered auspicious and given to represent luck and wealth

辞旧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 spring cleaning; general house-cleaning

年糕 nian-gao; rise cake; 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dumpling; chinese meat ravioli

粽子 rice dumpling 中国元旦花絮

【我国元旦节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诗话】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

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 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

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元旦絮语】

古代我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 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

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节日文学

【节日诗词】

元会诗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中华传统节日组诗 陈志岁 春节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清明

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 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中秋

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

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

推荐第8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华文明与民族传统概论论文

姓名:邓嘉俊

班级:园林1302班

学号:A02130341 序号:19 上课时间:周一上午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摘要】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关键字】:端午节/赛龙舟/粽子/艾蒿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说法都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说:“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

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下面是沿袭至今的地方习俗:

(1)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 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 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4)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 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5)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 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6)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参考文献】:《传统文化沉思录》广西人民出版社 梁超然 著 1991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刁纯志 罗映光 赖廷谦 1997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 焦国成 1990 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推荐第9篇: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49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的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的。

清 明 既 是 二 十 四 节 气 之一 , 又 是 一 个 历 史 悠 久 的 传 统 节 日 。清 明 按 农 历 计 就 没 定 月 没 定 日 , 但 都在 二 月 或 三 月 ; 即 上 一 年 的 冬 至 过 了 106 天 就 是 清 明 ; 按 阳 历 计 则 为 4 月 5 日或 4 日 ( 以 当 年 二 月平或 29 日 而 差 异 )。 清 明 的 前 一 天 称 寒 食 节 。 两 节 恰 逢阳 春 三 月 , 春 光 明 媚 , 桃 红 柳 绿 , 一派 欣 欣 向 荣 的 气 象 。 寒 食 节 的 设 立 是为 了 纪 念 春 秋 时 代 晋 朝 “ 士 甘 焚 死 不公 侯 ” 的 介 子 推 。 清 明 寒 食 期 间 , 民间 有 禁 火 寒 食、祭 祖 扫 墓、踏 青 郊 游等习俗 。 另 外 还 有 荡 秋 千、放 风 筝、拔 河、斗 鸡、戴 柳、斗 草、打 球 等 传统 活 动 。 使 清 明 成 为 一 个 富 有 诗 意 的节 日 。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

三、十

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 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 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

“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 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

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

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

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 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 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 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 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

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 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 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 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 着团圆。月饼的制

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

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 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可 追溯到西汉初期,但其名称见诸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古老的重阳节风俗虽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赏菊和饮菊花酒。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 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

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据西汉时的《长安志》记

载, 京城长安城外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逢重九, 帽子上插着

茱萸的人们纷纷登上高台,游玩 观景非常热闹。到了三国和晋

代,登高活动 更为普遍,历代诗人留下许多“重阳诗”、“登

高诗”。诗人李白写道:“九日天气晴, 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

岳,了然楚汉分。”

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

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

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重阳前后,菊花盛开,赏菊饮酒便成了节日另一重要习俗。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 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用菊花泡的酒,既能防止疫病,又可益寿延年。每逢节日,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 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特 别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为后世所称诵。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登高赏菊之俗,至今在我国民间盛行。近几年, 许多省市取“久久”长寿之 义,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 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 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 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张灯 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不少单位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欢庆新 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 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 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们的欢乐节日。

总结

节日 是 人 类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精 华 , 它 区 隔出 一 个 生 活 周 期 中 的 各 个 阶 段 , 集 中地 展 现 了 各 个 阶 段 的 含 义 , 并 在 节 日活 动 中 , 保 留 了 该 民 族 文 化 中 最 精 致、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一 面 。 中 国 历 史 悠 久, 所 蕴 育 的 节 日 活 动 十 分 多 采 多 姿 ,无 一 不 是 代 代 相 传 的 文 化 资 产 , 个 别的 节 日 形 式 虽 然 风 格 迥 异 , 但 都 保 留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先 人 智 慧 及 经 验 成 果 。 它 们 反 映 了 民 族 的 传 统习惯、道 德 风 尚 和 宗 教 观 念 , 寄 托 着整 个 民 族 的 憧 憬 , 是 千 百 年 来 一 代 代岁 月 长

途 中 欢 乐 的 盛 会 。

推荐第10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资料整理

一、春节

1、起源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猛的怪兽,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连人也不放过。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百姓们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2、节日习俗

(1)放鞭炮。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传说中,年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怪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守岁。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4)吃饺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

1 (5)拜年。大年初一一大早,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

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二、元宵节

1、起源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逐渐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其亲信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齐王刘囊耳中,他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铲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

2、节日习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观灯。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宋朝时又出现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耍狮子。“耍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4)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中秋节

1、起源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此事被后羿的门客逢蒙看见,逢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知道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2、节日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

(2)吃月饼。我国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端午节

1、起源传说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

2、节日习俗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插艾和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

四、清明节

1、起源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臣子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2、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

4 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 “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五、重阳节

1、起源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恒景学成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2、节日风俗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2)吃重阳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第11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中期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

化学113班 汪婷 1110010326

我国传统节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

文化根源。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蕴含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性格、心理、信仰、价值、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深层文化结构内涵,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人文等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实,换句话说,一个国家文化的渊源,完全可以从传统节日看出来。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记得晓得时候每每到了春节,都有说不出的喜悦和

兴奋。春节从小给我的印象就是,热闹,红火。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

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

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一、春节的文化意义

春节之于中国,其影响力的深远以及地域扩撒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习俗

所无法企及的。儿时对它的期盼毕竟也是很局限的,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我们思想的成熟,慢慢地我们对春节的思考也就越来越多,其深远的意义也就慢慢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现在看来,春节并非只是一个文化活动,其反映出了中国人民内心的渴望和归属,春节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背井离乡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春节无疑是他们最开心最温暖的话题。因此,挖掘春节背后更深的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作用,是尤其重要的。

1.春节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的传说是从海洋的一种怪物“年”开始的,每年除夕之夜他都要上岸为

祸人间,人们都到山里去避难。有一位身着红衣的老人,在村民都上山躲难后,将红色的桃符也就是现在的春联贴在各家门口。将竹子撕开,弄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吓走了“年”

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庆祝自己不用被年所困惑,村民们将除夕就叫做“过

年”,在以后,过年的时候人们都高高兴兴地放着鞭炮,贴上红红的对联和福字。从这个短短的传说可以看出,春节时折射出人们驱除邪恶、躲避灾难追求幸福安

康、吉祥快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好多习俗是发生了改变,但中国人注入其中的本质和精华多年来是不变的,真切的反映了中国人最本质的想法和愿望。

在中国,地区的差异影响着春节的习俗,但都大同小异。贴上门神驱灾避难。带上腊肉和香蜡纸钱去祭祖,寄托着中国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正月初一,去

寺庙拜佛,为来年祈福,这并不表示着迷信,反而是表现着对来年的期盼和向往。在正月间,避免各种打杀,恶意相斥,以及打破瓷器等。人们是非常小心和谨慎的。在这几天里,人们尽力向周边的人传达祝福和善意。而在这些习俗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春联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

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春节是一种文化的缩影,

春节的习俗、礼仪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属于礼俗文化,它体

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精神。中国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统一,因而在春节的确定上兼顾了太阳和月亮二者的运行情况,追求着阴阳调合、天人合一。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这些文化艺术和活动不仅在一年的结束或开始时调整着人们的身心,使人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凝聚了丰富的感情。这种文化把人置于一种非功利性的身心愉悦之中,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春节由此而具有了艺术与审美的品质。春节的文化意义更集中地体现在它的一些习俗、礼仪之中。比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目的是以求“年年有余”,为此还产生了把鱼作为主题的年画。春节里人们从不说倒霉的话,孩子打碎了碗,也不能责备,而要说“碎碎(岁岁)平安”。

3.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物质化,利益成为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感到人际交往中的冷漠、疏远。相比较而言,与上述的利益追逐不同,春节期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馈赠与分享。流动着

的人们也暂时停息下来,多数都要“回家看看“。在春节里,人们不再集中于讨价还价,不再向他人索取,更不再巧取豪夺,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赠送、奉献上。这些馈赠行为使人们与他人融为一体,形成某种“共同体”意识。

4.春节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假日

经济”开始成为经济领域一个看好的“场域”,春节购物和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春节一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各个商业领域都出现“火爆”情景,一

向花钱谨慎的中国城乡居民都纷纷拿出积蓄多年的钱,加入到消费者的行列中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大国内的消费,对于整个经济是有着极大地推动力的。

二、提高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但随着外国文化的入侵,在现在的年轻人未来祖国的顶梁柱看来,外国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更具吸引力,他们觉得过这些节日是前卫时尚的。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被忽视掉了。如何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成为我们的重大问题。 1.极大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习俗

随着年代的推移,对于我们新一代来说,好多传统节日的传统和习俗是不太

了解的,过节日时大多是父母们一手超办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感觉和印象的。因此,大力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历史失很有必要的,并以此来激发大家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添加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的课文。地方上可以利用宣传海报和漫画的形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2.多多举办传统节日活动

比如说端午节吧,只有少数地方是在举办赛龙舟等活动。春节的舞狮也许久

不见踪迹。像这种传统的活动对于大家是很有兴趣的。传统节日也只有在传统的方式中度过才更有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节日有归属感。

但随着外国文化的入侵,在现在的年轻人未来祖国的顶梁柱看来,外国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更具吸引力,他们觉得过这些节日是前卫时尚的。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被忽视掉了。拿春节来说吧,近些年经常听到大家说:“现在过年,一点年味也没有了。”还有,作为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节日——端午,也被韩国强行说是他们的传统节日。这些个事实都是我们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保护不够的结果,这些也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抓紧对青少年们知识的普及,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爱戴。我相信中国的节日文化还会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张欣,2000,《中国社会文化礼俗》,上海大学出版社。

[2] 王治功,2010,《春节的起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陈连山,2004,《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_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民间文化论坛

[4] 曹 红,中国春节习俗大盘点(J),文 教 随 笔,2012,10,124

[5]春节,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08.htm

[6]除夕、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62.htm

第12篇: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由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潮,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 “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尝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中秋阖家团员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第13篇:中国谚语英文翻译

中国谚语英文翻译

驚弓之鳥/ 談虎色變A burnt child dreads fire.

見微知著/ 一葉知秋A feather shows the way the wind blows.

意外之財/ 一筆橫財 a financial windfall ;

急風知勁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千里鵝毛 A gift is cheap, but love is dear.

錢能通神A golden hammer breaks an iron door.

小不忍則亂大謀 A handful of patience is worth more than a bushel of brains.忙中有錯A hasty man drinks his tea with his fork.\'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A lazy youth, a lousy age.

百無一用是書生 A learned man is an idler who kills time by study.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little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量小非君子A little pot will soon be hot.

新官上任三把火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滾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

知恥近乎勇 A sense of shame is the farthest thing from cowardice.小洞不補,大洞吃苦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虎父虎子 A wise goose never laid a tame egg.

能者多勞 Able men are always busy.

四海之內皆兄弟 All men are brothers.

殊途同歸/ 條條大路通羅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一瓶不響,半瓶響叮噹 An empty wagon makes the most noise.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An oak is not felled at one stroke.

上行下效 As the old cock crows, the young one learns.

中国谚语B

九牛一毛 be a drop in a bucket ~

年高德邵 be an statesman

花團錦簇 be blanketed with flowers

琳朗滿目 be eye-catching ~

淋漓盡致 be in great detail; vividly and incisively

方興未艾 be in the ascendant (福星高照,有旭日東昇之勢)

纖毫之細 be minute

行雲流水 be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like floating clouds and flowing water 喜優參半 be/go through ups and downs

紅顏薄命 Beauty is a fading flower.

秀色可餐 Beauty is a feast in itself.

色即是空 Beauty is but skin-deep.

東施效顰 Being butcher, don\'t imitate the piper.

雜而不精 Better be master of one than Jack-of-all-trades.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

物以類聚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血濃於水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恩將仇報 Bring up a raven and it will peck out your eyes.

中国谚语C

蓋棺論定Call no man happy before he is dea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harity begins at home.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Claw me and I\'ll claw thee.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Clear conscience never fears midnight knocking.

掛羊頭賣狗肉Cry out wine and sell vinegar.

害人反害己Curses come home to roost.

中国谚语D

一了白了Death pays all scores.

慎謀能斷Deliberate in counsel, prompt in action.

棋逢敵手/ 強中自有強中手Diamond cuts diamond.

膽大心細Discretion is the better part of valor.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中国谚语E

虎父虎子Eagles do not breed doves.

悖入悖出Easy come, easy go.

虎落平陽被犬欺Even hares pull a lion by the beard when he is dead.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生死有命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

天無絕人之路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雞犬升天Every dog has its day.

後生可畏Every oak has been an acorn.

賣瓜說瓜甜Every peddler praises his own needles.

人莫不親其親Everyone knows that h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his parents.

中国谚语F

事實勝於雄辯Fact speaks louder than eloquence.

望梅止渴/ 畫餅充飢Fine words butter no parsnips.

有備無患Forewarned is forearmed.

傻人多福Fortune favors fools.

中国谚语G

得寸進尺Give him an inch and he\'ll take a mile.

樹大招風/ 人怕出名豬怕肥God 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

有備無患Good watch prevents misfortune.

英雄所見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

中国谚语H

聊勝於無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ne.

樂極生悲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He that has no cro deserves no crown; No pain, no gain.守株待兔He that waits for chance is never sure of his dinner.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He that wants to hand a dog is sure to find a rope.

虎頭蛇尾He who enters an a whirlwind will depart as an ant.

巧言令色鮮矣仁He who gives fair words feeds you with an empty spoon.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He who lies down with dogs will rise with fleas.

最獨婦人心Hell hath no Fury like a woman scorned.

死有餘辜His life is not worth a year\'s purchase.

飢不擇食Hunger finds no fault with the cookery.

中国谚语I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否極泰來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If you have no hand, you can\'t make a fist.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If you pull one pig by the tail, all the rest squeal.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Ill news travels faster than good.

天下烏鴉一般黑In every country dogs bite.

人莫不親其親It has never been the case that man doesn\'t love his parents.

回頭是岸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前車之鑑It is well to profit by the folly of others.

禍不單行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天壤之別It\'s all Lombard Street to a Chinese orange.

有一利必有一弊It\'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any good.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It\'s dogged that does it.

十分有看頭It\'s really eye-catching/ magnificent/ spectacular

中国谚语JKL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Justice has long arms.

人在矮簷下,不敢不低頭Kings have long arms.

言多必失Least said, soonest mended.

門當戶對Let beggars match beggars.

別管閒事Let sleeping dogs lie; Mind your own busine.

事如春夢了無痕Life is like a spring dream that vanishes without a trace.

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

滴水穿石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家和萬事興Love can turn the cottage into a golden palace.

情人眼裡出西施Love is blind.

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

中国谚语M

未雨綢繆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君子謀道不謀食Man does not live on bread only.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積少成多/ 積腋成裘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團結就是力量/ 眾志成城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同病相憐Misery likes company.

金錢萬能Money is everything.

有錢能使鬼推磨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欲速則不達More haste, le speed.

雷聲大雨聲小Much cry and ittle wool.

中国谚语N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Near is my shirt, but nearer is my skin.

換湯不換藥New wine in an old bottle.

有緣千里來相會No distance can sever those whom fate unite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中国谚语O

驚弓之鳥/ 談虎色變Once bitten by a snake, a well-rope is a three years\' terror.

過河拆橋Once on shore, one prays no more.

善有善報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張家之貽或為李家之戚One man\'s meat may be another man\'s poison.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One soweth and another reapeth.

眼不見為淨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一不做,二不休Over shoes, over boots

中国谚语PR

因小失大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勤能補拙Practice makes perfect.

驕者必敗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Rather lose humbly than gain basely.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epentance and confeion pave the way for those who wish to be saved.財富無常Riches have wings.

大器晚成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有一利必有一弊Roses have throns; 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return.

中国谚语S

百聞不如一見Seeing is believing.

人窮志短Sharp stomachs make short graces.

玉不琢不成器/ 棒棰下出孝子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大智若愚Still waters run deep.

打鐵趁熱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中国谚语T-1

百丈高樓平地起Take care of the pence and the pound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說曹操,曹操就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

風馬牛不相及That\'s another pair of shoes.

情勢逆轉The boot is on the other leg; The shoe is on the other foot.

好事多磨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捷足先登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傾國傾城The face that lauched a thousand ships.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The fox changes his skin but not his habits.

兔子不吃窩邊草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is hole.

這山遠見那山高The gra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always looks green.

牝雞司晨The gray mare is the better horse.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his spots.

五十步笑百步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海闊天高The sky is the limit.

心有餘而力不足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風聲鶴唳The thief does fear each bush an officer.

成王敗寇The victor is always justified.

弱肉強食/ 優勝劣敗The weakest goes to the wall.

行行出狀元There is a senior wrangler in every calling.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哀莫大於心死There is no vulture like despair.

光陰似箭Time speeds by like an arrow.

中国语言T-2

難得一見to come once in a blue moon

相輔相成to compliment each other;to go together

(拿出)看家本領to display the creativity

千鈞一髮/ 岌岌可危to hang by a thread

飛黃騰達to have a meteoric rise; make rapid advance in one\'s career

牽動心弦to pull at sb.\'s heartstrings

信誓旦旦to reaure a person; to give a reaurance

大海撈針to search for a needle in a pile of hay.

一勞永逸to settle a matter once and for all

施展拳腳to spread wings

得心應手to take it like a duck to water

矯枉過正Too far east is west.

三個和尚沒水喝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酒後吐真言Truth l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decanter.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同行相忌Two of a trade never agree.

三個和尚無水喝Two\'s company, three\'s none.

中国谚语WY

隔牆有耳Walls have ears.

入境隨俗When in Rome, do as th Romans do.

有志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Where there is life tere is hope.青黃不接While the gra grows, the steed starves.

有錢必有勢Who holds the purse rules the house.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You can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種瓜得瓜,種豆得豆You must reap what you have sowed

第14篇:中国菜谱英文翻译

中国菜谱英语翻译:主食小吃

(一)

1、X.O.炒萝卜糕:Turnip Cake with XO Sauce

2、八宝饭:Eight Treasure Rice

3、白粥:Plain Rice Porridge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4、XO酱海鲜蛋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Aorted Seafood in XO Sauce

5、鲍鱼丝金菇焖伊面:Stir-fried Noodles with Mushrooms and Shredded Abalone

6、鲍汁海鲜烩饭:Boiled Seafood and Rice with Abalone Sauce

7、鲍汁海鲜面:Seafood Noodles with Abalone Sauce

8、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炒肝:Stir-fried Liver Beijing Style

9、北京(北京翻译公司)鸡汤馄饨:Wonton in Chicken Soup

10、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炸酱面:Noodles with Bean Paste (翻译公司)

11、碧绿鲜虾肠粉:Fresh Shrimps in Rice Flour Noodles with Vegetables

12、冰糖银耳炖雪梨:Stewed Sweet Pear with White Fungus

13、菜脯叉烧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s

14、菜盒子:Stir-fried Crispy Cake Stuffed with Vegetable

15、菜肉大馄饨:Pork and Vegetable Wonton

16、菜肉饺子:Dumplings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and Vegetable

17、参吧素菜卷:Sweet Dumplings Stuffed with Cream and Mixed Fruits

18、草菇牛肉肠粉:Steamed Rice Noodle Rolls with Mushrooms and Minced Beef

19、叉烧包:Barbecued Pork Bun 20、叉烧焗餐包:Barbecued Pork Dumpling

21、叉烧酥:Cake with Barbecued Pork

22、炒河粉:Sautéed Rice Noodles

23、炒面:Sautéed Noodles with Vegetables

24、陈皮红豆沙:Minced Red Bean Paste with Orange Peel

25、豉油蒸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Black Bean Sauce

26、豉汁蒸凤爪:Steamed Chicken Feet with Black Bean Sauce

27、豉汁蒸排骨:Steamed Spare Ribs with Black Bean Sauce

28、春菇烧麦:Steamed Dumplings Stuffed with Mushroom 30、葱油拌面:Mixed Noodles with Spring Scallion, Oil and Soy Sauce

31、葱油饼:Fried Chive Cake

32、葱油煎饼:Pancake with Scallions (翻译公司)

33、脆皮春卷:Crispy Spring Roll

34、脆炸芋头糕:Taro Cake with Preserved Pork

35、担担面:Sichuan Flavor Noodle

36、蛋煎韭菜盒:Deep-Fried Shrimps and Chive Dumplings

37、冬菜牛肉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Minced Beef and Preserved Vegetables

38、冻马蹄糕:Water Chestnut Jelly Cake

39、豆浆:Soybean Milk 40、豆沙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41、豆沙锅饼:Pan-fried Red Bean Paste Pancake

42、豆沙粽子: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43、翡翠培根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

44、翡翠烧麦:Steamed Vegetable Dumplings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45、翡翠水饺:Spinach and Meat Dumpling

46、蜂巢炸芋头:Deep-Fried Taro Dumplings

47、蜂蜜龟苓糕:Chilled Herbal Jelly Served with Honey

48、凤城煎鱼脯:Fried Fish and Egg

49、干炒牛河:Dry-fried Rice Noodle and Sliced Beef 50、高汤鸡丝面:Noodles in Shredded Chicken Soup

51、豉汁牛仔骨:Steamed Beef Ribs with Black Bean Sauce

52、广东点心:Cantonese Dim Sum

53、广式叉烧包:Cantonese Barbecued Pork Bun (翻译公司)

54、桂花酒酿圆子:Glutinous Rice Dumpling in Sweet Rice Wine

55、锅贴:Fried Meat Dumplings

56、过桥肥牛汤米线:Vermicelli in Soup with Beef

57、海皇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Seafood

58、海南鸡饭:Hainanese Chicken Rice

59、海天虾饺皇:Steamed Shrimp Dumplings with Fungus 60、海虾云吞面:Noodles with Fresh Shrimp Wonton 6

1、海鲜炒饭:Fried Rice and Seafood 6

2、海鲜春卷:Deep-Fried Seafood Spring Rolls 6

3、海鲜锅饼:Pan-fried Seafood Dumpling 6

4、海鲜乌冬汤面:Japanese Noodles Soup with Seafood 6

5、海鲜虾仁/什锦汤面:Seafood/Mixed Meat With Vegetables Noodle Soup 6

6、蚝皇鲜竹卷:Steamed Pork with Shrimp Bean Curd Roll 6

7、蚝油叉烧包:SteamedBarbequed Pork Bunwith Oyster Sauce 6

8、黑椒香蒜牛柳粒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Diced Beef and Minced Garlic 6

9、黑椒猪肉饭:Stir-fried Rice with Sliced Pork 70、黑米小窝头:Steamed Black Rice Bun 7

1、红肠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Egg and Pork Sausage 7

2、红豆糕:Red Bean Pudding (翻译公司)

73、红豆沙元子:Boiled Dumpling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7

4、红豆沙圆子羹:Sweet Red Bean Paste Filling Glutinous Rice Ball Soup 7

5、红豆椰汁糕:Red Bean and Coconut Cake 7

6、红烧牛腩饭:Braised Beef Rice 7

7、红烧牛腩米粉:Boiled Vermicelli Noodles with Beef 7

8、红烧牛腩面:Noodles with Goulash 7

9、红烧牛腩汤面:Noodle Soup with Beef 80、红烧牛肉饭:Stewed Beef Rice 8

1、红烧排骨汤面:Noodle Soup with Spare Ribs 8

2、红薯金饼:Deep-Fried Sweet Potato Cake 8

3、红油抄手:Meat Dumpling in Spicy Sauce 8

4、鸿运蒸凤爪:Steamed Chicken Feet 8

5、花生糕:Peanut Cake 8

6、黄金大排饭:Pork Ribs Rice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8

7、黄金大排面:Pork Ribs Noodles 8

8、黄油马拉糕:Steamed Bread with Sugar 8

9、馄饨汤面:Wonton Noodle Soup 90、火腿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Ham 9

1、火腿鸡丝乌冬面:Japanese Noodles with Chicken and Ham 9

2、火鸭三宝扎:Steamed Three Treasures and Duck in Rolls 9

3、鸡蛋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Egg 9

4、鸡蛋韭菜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Leek and Egg 9

5、鸡丝炒面:Stir-fried Noodles with Shredded Chicken 9

6、鸡丝炒乌东:Stir-fried Japanese Noodles with Shredded Chicken 9

7、鸡汤云吞:Wonton in Chicken Soup (翻译公司) 9

8、极品粥:Porridge with Aorted Seafood 9

9、家乡韭菜果:Leek and Pork Bun 100、煎包:Fried Dumplings 10

1、煎蛋卷:Omelet 10

2、煎饺:Fried Pork Dumplings 10

3、煎酿鲜茄子:Fried Eggplant Stuffed with Pork and Shrimps 10

4、煎什菜粉果:Fried Vegetable Dumplings 10

5、酱鸡腿拉面:Noodles with Chicken in Soy Sauce 10

6、酱油肉丝炒饭:Stir-fried Rice and Sliced Pork in Soy Sauce 10

7、椒盐花卷:Steamed Bun Roll with Salt and Pepper 10

8、金银迷你馒头:Steamed and Deep-Fried Mini Bun 10

9、金玉水饺:Dumpling Stuffed with Corn and Meat

110、锦绣糯米鸡:Steamed Chicken with Rice 1

11、靖江鸡包仔:Steamed Ginger and Chicken Bun 1

12、京菜上素包:Steamed Vegetable Bun 1

13、京都排骨饭:Rice with Pork Ribs 1

14、晶莹虾饺皇:Dumpling Stuffed with Shrimp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1

15、韭菜果:Pan-fried Leek Dumpling 1

16、韭菜晶饼:Steamed Mashed Chive Pancake 1

17、韭黄虾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Chives and Shrimp 1

18、韭王鸡丝春卷:Deep-Fried Chicken Spring Rolls 1

19、酒酿元子:Boiled Dumplings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120、咖喱蒸牛肚:Steamed Ox Tripe with Curry 1

21、咖哩牛肉酥盒:Curry Beef Puff 1

22、口蘑菜胆:Stir-fried Vegetable and Mushrooms 1

23、口蘑煎蛋卷:Mushroom Omelet 1

24、拉面:Hand-pulled Noodles (翻译公司) 1

25、腊肉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Preserved Ham 1

26、腊肉西芹卤汁面:Noodles with Preserved Ham and Celery 1

27、辣酱蒸鲜鱿:Steamed Squid with Chili Sauce 1

28、醪糟汤圆:Glutinous Rice Balls in Rice Wine Soup 1

29、醪糟鸡蛋:Poached Egg in Rice Wine Soup 130、莲子红豆沙:Sweetened Red Bean Paste and Lotus Seeds Soup 1

31、榴莲酥:Crispy Durian Cake 1

32、萝卜丝酥饼:Pan Fried Turnip Cake 1

33、麻酱花卷:Steamed Bun Rolls with Sesame Paste 1

34、麻团:Fried Glutinous Rice Balls with Sesame 1

35、马蹄西米花生糊:Cream of Peanut with Water-chestnut 1

36、马蹄鲜虾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Shrimps and Water Chestnut 1

37、梅干菜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1

38、梅樱海鲜香炒面:Fried Noodle with Seafood 1

39、美味排骨面:Noodles with Pork Ribs 140、米饭:Steamed Rice 1

41、蜜糖龟苓膏:Herbal Jelly Served with Honey 1

42、蜜汁叉烧包:Steamed Barbecued Pork Bun 1

43、蜜汁叉烧酥:Barbecued Pork Puff 1

44、明火白粥:Rice Porridge (翻译公司)

1

45、蘑菇鸡肉酥盒:Chicken Fricaee Vol-au-vent 1

46、蘑菇面:Noodles with Mushroom 1

47、蘑菇牛肉乳蛋派:Beef and Mushroom Quiche 1

48、奶皇糯米糍:Glutinous Rice and Cream Dumplings 1

49、奶皇炸蚕茧:Deep Fried Milk Custard Dumplings 150、奶黄包:Steamed Bread with Milk and Egg 1

51、奶香粟米片片饼:Golden Corn Pancake 1

52、南瓜酥:Pumpkin Puff 1

53、南瓜团子:Pumpkin Dumplings 1

54、南瓜粥:Pumpkin Porridge 1

55、牛肉/高汤榨菜肉丝面:Noodles in Soup with Beef and Vegetables 1

56、牛肉炒河粉:Stir-Fried Rice Noodles with Beef 1

57、牛肉大葱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Beef and Scallion 1

58、牛肉盖饭:Rice with Beef 1

59、牛肉锅贴:Fried Dumpling Stuffed with Beef 160、牛肉拉面:Hand-pulled Noodles with Beef 16

1、牛肉烧麦:Steamed Dumplings Stuffed with Beef 16

2、糯米卷:Glutinous Rice Rolls (翻译公司) 16

3、排骨拉面:Hand-pulled Noodles with Spare Ribs 16

4、泡菜炒饭:Fried Rice and Pickled Vegetables 16

5、蓬莱鲜虾饺:Utopia Prawn Dumplings 16

6、皮蛋瘦肉粥:Preserved Egg with Minced Pork Congee 16

7、蒲烧鳗鱼饭:Rice with Grilled Eel 16

8、巧克力松饼:Chocolate Muffin 16

9、茄丁肉酱手擀面:Noodles with Minced Pork and Diced Eggplant 170、茄汁泥肠饭:Fried Sausage with Tomato Sauce Rice 17

1、茄子肉丁打卤面:Noodles with Eggplant and Diced Pork 17

2、青椒牛肉蛋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Egg, Beef and Green Pepper 17

3、清汤牛肉河粉:Stewed Rice Noodles with Beef in Broth 17

4、清香黄金糕:Fried Sponge Cake 17

5、清心斋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with Vegetables 17

6、肉末冬菜包:Steamed Bun with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s 17

7、肉末烧饼:Minced Meat with Sesame Cake 17

8、肉丝乌冬面:Japanese Noodles with Shredded Pork 17

9、肉丝炸春卷:Spring Rolls with Shredded Pork 180、肉松松饼:Shredded Pork Waffle(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18

1、三丝春卷:Deep-Fried Spring Rolls 18

2、三鲜焦炒面:Stir-Fried Noodles with Three Fresh Delicacies 18

3、三鲜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Three Fresh Delicacies 18

4、三鲜小笼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Three Fresh Delicacies 18

5、砂锅富豪焖饭:Steamed Rice with Diced Abalone and Scallops 18

6、山笋香菇包:Steamed Shrimps and Black Mushrooms Bun 18

7、山竹牛肉球:Steamed Beef Balls 18

8、上海菜煨面:Stewed Noodles with Vegetable 18

9、上海泡饭:Boiled Tender Rice with Shredded Vegetable in Soup 190、上汤乌冬面:Japanese Noodle in Soup 19

1、上汤云吞:Wonton in Soup (翻译公司) 19

2、烧麦:Steamed Pork Dumplings 19

3、生菜牛肉炒饭:Stir-fried Rice and Diced Beef and Shredded Lettuce

19

4、生菜丝咸鱼鸡粒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Diced Chicken and Salted Fish 19

5、生滚海鲜粥:Congee with Seafood 19

6、生煎包:Pan-fried Bun Stuffed with Pork 19

7、生煎锅贴:Pan-fried Dumpling Stuffed with Pork 19

8、生煎馒头:Pan-fried Steamed Bun 19

9、狮子头饭:Meatball Rice 200、狮子头面:Meatball Noodle

20

1、什果杏仁豆腐:Bean Curd with Chilled Almond and Fresh Fruit 20

2、什锦扒牛肉:Mixed Grilled Beef Tenderloin 20

3、什锦炒饭:Mixed Fried Rice 20

4、什锦炒面:Stir-Fried Noodles with Vegetable and Meat 20

5、什锦冬瓜粒泡饭:Rice with Winter Melon & Aorted Meat in Soup 20

6、什锦水果松饼:Mixed Fruit Waffle 20

7、蔬菜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Vegetable 20

8、蔬菜春卷:Spring Rolls Stuffed with Vegetable 20

9、蔬菜面:Noodle with Vegetables (翻译公司)

210、双丸汤面:Noodle Soup with Aorted Dumplings

211、水煎鲜肉锅贴:Pan-Fried Fresh Pork Dumplings

212、水饺:Dumplings

213、松子叉烧酥:Baked Barbecued Pork Pastry with Pine Nuts

214、酥点:Crispy Dim Sum

215、素菜包:Steamed Bun with Vegetables

216、素菜汤面:Noodles in Vegetable Soup

217、素馅饼:Pancake Stuffed with Vegetable

218、酸菜龙抄手:Wonton Soup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219、酸辣粉:Hot and Sour Rice Noodles 220、酸甜炸春卷:Deep-Fried Spring Roll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2

21、蒜香炸虾卷:Shrimp Rolls with Garlic 2

22、蒜汁煎灌肠:Pan-Fried Sausage with Garlic 2

23、笋尖鲜虾饺:Steamed Dumplings with Shrimp and Bamboo Shoots 2

24、滷肉饭:Steamed Rice with Marinated Pork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2

25、泰汁银雪鱼饭:Codfish with Tai Sauce and Rice 2

26、汤圆:Sweet Glutinous Dumplings 2

27、豌豆黄:Pea Flour Cake 2

28、鲔鱼松饼:Tuna Muffin 2

29、五香茶叶蛋:Flavored Eggs 230、虾排乌冬面:Japanese Noodles with Prawns 2

31、虾球清汤面:Noodle Soup with Shrimp 2

32、虾仁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Shrimp (翻译公司) 2

33、虾仁汤面:Noodles in Chicken Soup with Shrimp 2

34、虾圆玉子豆腐:Steamed Bean Curd and Shrimp 2

35、鲜蘑猪柳配米饭:Steamed Rice with Pork Loin and Mushroom 2

36、鲜肉云吞面:Noodles with Wonton Stuffed with Fresh Pork 2

37、鲜虾饺:Steamed Fresh Shrimp Dumplings 2

38、鲜虾烧麦仔: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Shrimp 2

39、鲜虾生肉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Shrimp and Pork 240、咸点:Salted Kinds of Chinese Pastry 2

41、香肠卷:Sausage Rolls 2

42、香菇鸡肉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Chicken and Mushroom 2

43、香菇鸡丝面:Noodles with Chicken and Mushrooms 2

44、香菇油菜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Mushroom and Cabbage 2

45、香滑芋茸包:Steamed Bun with Taro 2

46、香煎菜肉锅贴:Pan-fried Dumplings with Vegetable and Pork 2

47、香煎腐皮卷:Pan-fried Bean Curd Rolls with Shrimp 2

48、香煎黄金糕:Pan-fried Golden Glutinous Cake 2

49、香煎韭菜饺:Pan-fried Leek Dumplings 250、香煎萝卜糕:Pan-fried Turnip Patties with Bacon 2

51、香茜带子饺:Scallop and Prawn Dumplings with Coriander 2

52、香酥韭菜盒:Crispy Shrimp Dumplings with Leek 2

53、香酥麻饼:Sesame Pan Cake (翻译公司) 2

54、香炸芝麻团:Deep-Fried Sesame Balls 2

55、小茏葱油花卷:Steamed Bun Rolls with Chive 2

56、小笼汤包: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Pork 2

57、小米粥:Millet Porridge 2

58、蟹籽小笼包:Steamed Pork Dumplings with Crab Roe 2

59、新西兰土豆饼:Potato Cake 260、星州炒米粉:Singapore Stir-fried Rice Noodles 26

1、杏片炸鱼条:Deep-Fried Fish Fillet with Almonds 26

2、雪菜包:Steamed Bun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26

3、雪菜肉丝汤面:Noodles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and Shredded Pork in Soup 26

4、雪菜肉松拉面:Hand-Pulled Noodle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and Minced Pork 26

5、鸭丝火腿汤面:Noodles in Soup with Shredded Duck and Ham 26

6、鸭丝上汤米粉:Boiled Rice Noodles with Roasted Duck 26

7、羊肉泡馍:Mutton and Bread Pieces in Soup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26

8、阳春面:Plain Noodles in Superior Soup 26

9、瑶柱灌汤饺:Dumplings in Soup with Dried Scallops 270、椰汁冰花炖碎燕:Double Boiled Superior Bird\'s Nest Soup with Coconut Juice 27

1、一品什锦汤面:Noodles in Soup with Aorted Vegetables 27

2、银丝卷:Steamed Vermicelli Rolls 27

3、银芽干炒牛河:Stir-fried Rice Noodles with Sliced Beef and Bean Sprouts 27

4、银芽肉丝面:Fried Noodles with Shredded Pork & Bean Sprouts 27

5、油条:Deep-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s (翻译公司) 27

6、果皇糕:Baked Fruit Cake 27

7、芋丝炸春卷:Deep-Fried Taro Spring Rolls 27

8、芋头蒸排骨:Steamed Pork Ribs with Taro 27

9、原汁牛肉拉面:Braised Beef Noodle in Soup 280、芸豆卷:French Bean Rolls 28

1、炸馒头:Deep-Fried Steamed Bun 28

2、炸羊肉串:Deep-Fried Mutton Skewer 28

3、榨菜肉丝汤面:Noodles in Soup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and Sliced Pork 28

4、招牌羔蟹肉炒饭:Stir-Fried Rice with Crab Meat 28

5、蒸肠粉:Steamed Rice Rolls 28

6、蒸凤爪:Steamed Chicken Feet with Soy Sauce 28

7、蒸饺:Steamed Dumplings 28

8、芝麻叉烧酥:Roast Pork with Sesame Pastry 28

9、芝麻大饼:Pan-fried Sesame Cake 290、芝麻凉卷:Sesame Rolls 29

1、芝士南瓜面:Noodles with Cheese Pumpkin 29

2、中式牛肉汤面:Chinese Beef Noodles (翻译公司)

29

3、周公三鲜浓汤面:Noodles in Soup with Fish Maw Abalone and Sea Cucumber 29

4、猪肉白菜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Pork and Chinese Cabbage 29

5、猪肉大葱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Pork and Scallion 29

6、猪肉茴香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Pork and Fennel 29

7、猪肉芹菜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Pork and Celery 29

8、猪肉西葫芦水饺:Dumplings Stuffed with Pork and Vegetable Marrow 29

9、疙瘩汤:Dough Drop Soup 300、牛肉粥:Minced Beef Porridge 30

1、素春卷:Vegetarian Spring Roll 30

2、上海春卷:Shanghai Spring Roll 30

3、上海素春卷:Vegetable Shanghai Spring Roll 30

4、葱油饼:Scallion Pancake 30

5、牛肉串:Deep-Fried Beef Skewer 30

6、炸云吞:Fried Wonton 30

7、炸蟹角:Crab Rangoon 30

8、凉面:Cold Noodles with Sesame Sauce 30

9、金手指:Fried Chicken Fingers

310、虾吐司:Shrimp Toast

311、炸大虾:Fried jumbo Shrimp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312、水饺或锅贴:Steamed or Fried Meat Dumplings

313、无骨排:B.B.Q.Spare Ribs

314、宝宝盘:Pu Pu Platter

315、鲜虾小馄饨:Shrimp Wonton Soup

316、菜肉馄饨:Shanghai Pork & Vegetable Wonton Soup

317、菜肉馄饨面:Pork and Vegetable Wonton with Noodles in Broth

318、上海辣酱面:Shanghai Style Spicy Noodles in Broth

319、牛腩面:Sirloin & Noodles in Broth (翻译公司) 320、排骨面:Pork Chop & Noodles in Broth

321、海鲜汤面:Seafood & Noodles (or Me Feng) in Broth

322、各式炒年糕:Rice Cakes (Vegetable, Pork, Beef, Shrimp or Chicken)

323、本楼炒年糕:House Special Rice Cakes

324、各式两面黄:Pan-Fried Noodles (Vegetable, Pork, Beef, Shrimp or Chicken)

325、海鲜两面黄:Seafood Pan-fried Noodles

326、地瓜粥:Traditional Congee with Sweet Potato

327、担仔面:Hanker’s Noodle Soup, Taiwan Style

328、海鲜噜面:Noodle Soup with Seafood

329、素菜汤面:Noodle Soup with Vegetable 330、猪脚面线:Fried Rice Noodles with Pork Trotters 3

31、蚵仔大肠面线:Fried Rice Noodles with Savory Stripes and Muels 3

32、肉酱炒米粉:Fried Rice Vermicelli with Minced Meat 3

33、金瓜鲔鱼炒米粉:Fried Rice Vermicelli with Minced Fish and Cushaw 3

34、青叶炒饭:Fried Rice with Diced Pork and Vegetable 3

35、活虾炒饭:Fried Rice with Live Shrimps (北京(北京翻译公司)翻译公司) 3

36、沙茶牛松饭:Fried Rice with Minced Beef and BBQ Sauce 3

37、咸鱼茄粒炒饭:Fried Rice with Salty Fish and Diced Eggplant 3

38、扁食汤:Dumpling in Soup 3

39、鲜奶馒头:Steamed Milk Bun 340、芋头饼:Deep Fried Taro Dumplings 3

41、莲蓉酥:Lotus Seed Paste Cake 3

42、水果酥:Fresh Fruit Pudding (翻译公司) 3

43、咖喱角:Curry Cake 3

44、鲜虾春卷:Spring Roll Stuffed with Shrimps 3

45、麻薯:Deep Fried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3

46、杏仁豆腐:Almond Curd with Mixed Fruit 3

47、爱玉冰:Aiyu Jelly 3

48、龟灵膏:Tortoise-Plastron Cream 3

49、水果盘:Fresh Fruit Platter 350、芝麻芋条:Deep Fried Taro Fillet with Sesame 3

51、甜烧饼:Sweet Sesame Seed Flatbread 3

52、咸烧饼:Spiced Sesame Seed Flatbread 3

53、萝包:Pan-fried Turnip Cakes 3

54、萝酥饼:Turnip Puffs 3

55、虾饺:Shrimp Dumplings 3

56、韭菜水饼:Steamed Chives Pockets 3

57、粢饭糕:Fried Rice Patties 3

58、粢饭团:Stuffed Sticky Rice Ball

第15篇:中国姓氏英文翻译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凌--Lin

柳/刘--Liu/Lau 龙--Long 楼/娄--Lou

卢/路/陆鲁--Lu/Loo 伦--Lun

罗/骆--Loh/Lo/Law/Lam/Rowe 吕--Lui/Lu 令狐--Lin-hoo M:

马/麻--Ma 麦--Mai/Mak 满--Man/Mai 毛--Mao 梅--Mei 孟/蒙--Mong/Meng 米/宓--Mi 苗/缪--Miau/Miao 闵--Min 穆/慕--Moo/Mo 莫--Mok/Mo 万俟--Moh-chi 慕容--Mo-yung N: 倪--Nee 甯--Ning 聂--Nieh 牛--New/Niu 农--Long 南宫--Nan-kung

欧/区--Au/Ou 欧阳--Ou-yang P: 潘--Pang/Pan 庞--Pang 裴--Pei/Bae 彭--Phang/Pong 皮--Pee平--Ping 浦/蒲/卜--Poo/Pu 濮阳--Poo-yang Q: 祁/戚/齐--Chi/Chyi/Chi/Chih 钱--Chien 乔--Chiao/Joe 秦--Ching 裘/仇/邱--Chiu 屈/曲/瞿--Chiu/Chu R: 冉--Yien 饶--Yau 任--Jen/Yum 容/荣--Yung 阮--Yuen

芮--Nei

S:

司--Sze 桑--Sang 沙--Sa 邵--Shao 单/山--San

尚/商--Sang/Shang 沈/申--Shen 盛--Shen

史/施/师/石--Shih/Shi

苏/宿/舒--Sue/Se/Soo/Hsu 孙--Sun/Suen 宋--Song/Soung 司空--Sze-kung 司马--Sze-ma 司徒--Sze-to 单于--San-yu 上官--Sang-kuan 申屠--Shen-tu

T:

谈--Tan

汤/唐--Town/Towne/Tang 邰--Tai

谭--Tan/Tam 陶--Tao 藤--Teng 田--Tien 童--Tung 屠--Tu

澹台--Tan-tai 拓拔--Toh-bah

U: V: W:

万--Wan 王/汪--Wong 魏/卫/韦--Wei

温/文/闻--Wen/Chin/Vane/Man 翁--Ong

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

X:

奚/席--Hsi/Chi

夏--Har/Hsia/(Summer) 肖/萧--Shaw/Siu/Hsiao 项/向--Hsiang 解/谢--Tse/Shieh 辛--Hsing 刑--Hsing

熊--Hsiung/Hsiun

许/徐/荀--Shun/Hui/Hsu 宣--Hsuan 薛--Hsueh

西门--See-men 夏侯--Hsia-hou 轩辕--Hsuan-yuen

Y:

燕/晏/阎/严/颜--Yim/Yen 杨/羊/养--Young/Yang 姚--Yao/Yau 叶--Yip/Yeh/Yih 伊/易/羿--Yih/E

殷/阴/尹--Yi/Yin/Ying 应--Ying

尤/游--Yu/You

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 袁/元--Yuan/Yuen 岳--Yue 云--Wing 尉迟--Yu-chi 宇文--Yu-wen

Z:

藏--Chang

曾/郑--Tsang/Cheng/Tseng 訾--Zi

宗--Chung

左/卓--Cho/Tso 翟--Chia 詹--Chan 甄--Chen 湛--Tsan

张/章--Cheung/Chang

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 周/邹--Chau/Chou/Chow 钟--Chung 祖/竺/朱/诸/祝--Chu/Chuh 庄--Chong 钟离--Chung-li 诸葛--Chu-keh

以下不是英语,广东人也不用这种拼音!是香港拼音!

香港拼音 - 汉字 对照表 AH 亚AH 雅AU 区AU 欧BIK 碧BIK 璧BING 丙BING 冰BING 秉BING 炳BIT 必BONG 邦BUN 斌CHAI 仔CHAI 齐CHAI 齐CHAK 翟CHAK 泽CHAM 湛CHAN 陈CHAN 灿CHAN 璨CHAN 镇CHAN 赞CHAN 瓒CHANG 郑CHAT 七CHAU 舟CHAU 周CHAU 洲CHAU 秋CHAU 邹CHEN 陈CHENG 郑CHEONG 张CHEONG 章CHEUK 灼CHEUK 卓CHEUK 卓CHEUK 棹CHEUK 绰CHEUK 焯CHEUNG 昌CHEUNG 长CHEUNG 张CHEUNG 祥CHEUNG 掌CHEUNG 翔CHEUNG 象CHEUNG 璋CHEUNG 蒋CHEUNG 锵CHI 子CHI 之CHI 次CHI 池CHI 志CHI 枝CHI 知CHI 芝CHI 芷CHI 姿CHI 祉CHI 致CHI 戚

CHI 梓CHI 智CHI 紫CHI 慈CHI 志CHI 赐CHI 炽CHIANG 张CHICK 戚CHIGN 净CHIK 戚CHIK 绩CHIK 积CHIN 前CHIN 展CHIN 钱CHIN 钱CHIN 芊CHING 正CHING 呈CHING 青CHING 政CHING 贞CHING 情CHING 清CHING 晴CHING 晶CHING 程CHING 程CHING 菁CHING 靖CHING 精CHING 澄CHING 静CHIT 哲CHIU 肖CHIU 招CHIU 俏CHIU 昭CHIU 钊CHIU 钏CHIU 朝CHIU 超CHIU 照CHIU 赵CHIU 潮CHIU 霄CHO 祖CHO 曹CHO 袓CHOI 才CHOI 再CHOI 材CHOI 采CHOI 财CHOI 彩CHOI 载CHOI 蔡CHOI 赛CHOK 作CHONG 壮CHONG 庄CHONG 庄CHONG 创CHOR 佐CHOR 初CHOR 楚CHOR 础CHOW 周CHOW 邹CHOY 蔡CHU 朱CHU 柱CHU 珠CHU 曙CHU 焌CHUEN 川CHUEN 中CHUEN 全CHUEN 春CHUEN 泉CHUEN 传CHUEN 铨CHUI 徐CHUI 崔CHUI 隋CHUI 翠CHUI 趣CHUM 覃CHUN 俊CHUN 津CHUN 珍CHUN 振

CHUN 晋CHUN 浚CHUN 真CHUN 秦CHUN 竣CHUN 进CHUN 隽CHUN 榛CHUN 臻CHUN 骏CHUN 椿CHUN 蓁CHUNG 仲CHUNG 冲CHUNG 宗CHUNG 忠CHUNG 松CHUNG 重CHUNG 从CHUNG 颂CHUNG 诵CHUNG 聪CHUNG 锺CHUNG 锺CHUNG 琮CHUNG 璁DIK 迪DIK 荻DIU 吊FAT 发FA 花FAI 晖FAI 辉FAN 帆FAN 芬FAN 范FAN 勋FAN 熏FANG 方FAT 佛FEI 飞FEI 菲FO 科FOG 霍FOK 霍FONG 方FONG 芳FOO 火FOO 伙FOO 符FOOK 服FOOK 福FOON 宽FOON 欢FORK 霍FU 芙FU 符FU 傅FU 富FUI 奎FUK 褔FUNG 丰FUNG 风FUNG 峰FUNG 烽FUNG 逢FUNG 冯FUNG 冯FUNG 枫FUNG 凤FUNG 锋FUNG 丰HING 兴HA 夏HA 夏HA 霞HAN 闲HAN 娴HANG 行HANG 亨HANG 杏HANG 幸HANG 幸HANG 恒HANG 衡HANG 铿HANG 姮HANG 珩HANG 蘅HANG 恒HAU 口HAU 巧HAU 孝HAU 侯HAU 厚HAU 校HEI 希HEI 晞HEI 喜HEI 器HEI 熹HEI 羲HEI 禧HEI 曦HEI 浠HEUNG 向HEUNG 香HEUNG 香HIM 谦HIN 衍HIN 轩HIN 宪HIN 献HIN 骞HIN 显HING 卿HING 庆HING 罄HING 馨HIP 协HIU 晓HO 可HO 好HO 何HO 河HO 浩HO 荷HO 皓HO 贺HO 豪HO 濠HO 颢HO 灏HOI 海HOI 凯HOI 开HOI 爱HOI 恺HOI 垲HOI 铠HOK 学HOK 鹤HON 侃HON 汉HON 翰HON 韩HON 瀚HONG 匡HONG 航HONG 康HONG 康HOU 侯HSU 许HSUI 许HUANG 黄HUEN 萱HUEN 禤HUI 许HUI 昫HUNG 孔HUNG 孔HUNG 洪HUNG 洪HUNG 红HUNG 虹HUNG 雄HUNG 熊HUNG 熊HUNG 鸿HWANG 黄I 漪IP 叶JIM 詹KA 加KA 圻KA 家KA 嘉KA 珈KAI 佳KAI 契KAI 桂KAI 启KAI 楷KAI 继KAI 棨KAK 革KAK 极KAM 甘KAM 甘KAM 金KAM 金KAM 淦KAM 琴KAM 锦KAM 鑫KAN 芹KAN 根KAN 勤KAN 简KAN 谨KANG 更KANG 镜KAR 贾KAU 九KAU 球KEI 其KEI 奇KEI 祈

KEI 纪KEI 基KEI 淇KEI 期KEI 棋KEI 琪KEI 琦KEI 祺KEI 旗KEI 玑KEI 锜KEI 麒KEI 娸KEI 颀KEUNG 姜KEUNG 强KHOO 古KIM 俭KIM 剑KIN 建KIN 健KIN 坚KIN 键KING 劲KING 景KING 敬KING 璟KING 琼KING 竞KIT 杰KIT 杰KIT 结KIT 洁KIU 乔KIU 娇KIU 桥KIU 翘KIU 荞KO 高KO 高KOK 铬KON 干KONG 江KONG 江KONG 刚KONG 港KOO 古KOON 冠KOON 观KOT 葛KU 古KUA 瓜KUEN 娟KUEN 权KUI 巨KUI 居KUI 渠KUI 驹KUI 举KUI 琚KUK 公KUK 局KUK 谷KUK 菊KUN 贯KUNG 功KUNG 恭KUNG 恭KUNG 龚KUO 古KWAI 贵KWAI 贵KWAI 湀KWAN 君KWAN 均KWAN 坤KWAN 昆KWAN 昆KWAN 焜KWAN 钧KWAN 筠KWAN 群KWAN 关KWAN 关KWING 炯KWOK 国KWOK 郭KWOK 郭KWONG 光KWONG 广KWONG 邝LAI 黎LAI 赖LAI 励LAI 礼LAI 丽LAI 豊LAI 鹂LAM 林LAM 林LAM 淋LAM 琳LAM 霖LAM 临LAM 蓝LAN 兰LAP 立

LARM 蓝LAU 柳LAU 流LAU 刘LAU 鎏LAW 罗LEE 李LEI 利LEI 理LEI 莉LEI 奶LEONG 梁LEUNG 良LEUNG 亮LEUNG 梁LEUNG 梁LI 利LI 李LIANG 梁LIAO 廖LIEW 廖LIK 力LIK 历LIM 林LIM 廉LIM 濂LIN 连LIN 连LIN 莲LING 令LING 泠LING 玲LING 苓LING 凌LING 凌LING 羚LING 翎LING 聆LING 钤LING 铃LING 领LING 龄LING 灵LIP 聂LIT 烈LIU 廖LO 劳LO 鲁LO 卢LOI 来LOK 恪LOK 洛LOK 乐LOK 诺LOK 骆LONG 朗LONG 塱LOO 卢LOOK 陆LOONG 龙LOW 卢LUEN 联LUEN 銮LUEN 鸾LUET 律LUI 吕LUI 雷LUI 雷LUI 蕾LUK 六LUK 陆LUK 陆LUK 禄LUM 林LUN 伦LUN 伦LUN 仑LUN 纶LUN 麟LUNG 隆LUNG 浓LUNG 龙LUNG 龙MA 马MA 马MAK 麦MAN 文MAN 文MAN 民MAN 汶MAN 曼MAN 问MAN 敏MAN 雯MAN 万MAN 旻MANG 孟MANG 萌MAO 茂MAR 马MEI 眉MEI 美MEI 媚MEI 微MEI 薇MEI 镁MIN 冕MING 名MING 明MING 明MING 铭MING 鸣MIU 妙MIU 苗MIU 苗MO 毛MO 巫MO 武MO 武MO 舞MO 慕MOK 莫MOOK 木MOON 满MUI 妹MUI 梅MUI 梅MUK 牧MUNG 梦NAM 男NAM 南NAM 岚NAM 楠NANG 能NAR 娜NEI 妮NEUNG 娘NG 五NG 伍NG 伍NG 吴NG 梧NGA 雅NGAI 艾NGAI 倪NGAI 毅NGAI 霓NGAI 魏NGAI 艺NGAN 晏NGAN 雁NGAN 韧NGAN 银NGAN 颜NGAN 颜NGAU 牛NGO 娥NGO 敖NGO 傲NGON 岸NIE 乃NIN 年NING 宁NING 柠NUI 女O 敖OI 蔼ON 安ON 铵OR 柯PAK 北PAK 白PAK 百PAK 伯PAK 柏PAK 珀PANG 彭PANG 彭PANG 鹏PAT 毕PAU 包PEI 丕PIK 碧PIK 璧PIN 卞PING平PING 屏PING 炳PING 萍PING 骋PING 苹PIU 标PO 布PO 步PO 波PO 保PO 宝POK 博POK 璞PONG 庞POO 布POON 本POON 潘POON 潘PUI 沛PUI 佩PUI 佩PUI 培PUI 裴PUI 钡PUN 彬PUN 潘PUN 嫔PUN 滨SAI 世SAI 西SAI 细SAI 茜SAM 三SAM 森SAN 山

SANG 生SAU 秀SAU 修SE 畲SECK 石SEE 施SEI 四SEK 石SHAN 珊SHE 畲SHEK 石SHEK 石SHEK 硕SHEUNG 尚SHEUNG 湘SHEUNG 嫦SHEUNG 裳SHEUNG 双SHI 仕SHIH 施SHING 成SHING 成SHING 城SHING 盛SHING 胜SHING 诚SHING 铖SHIU 萧SHP 十SHU 书SHU 舒SHU 树SHUE 舒SHUEN 孙SHUK 淑SHUM 岑SHUM 沈SHUN 信SHUN 纯SHUN 淳SHUN 舜SHUN 顺SHUN 逊SI 士SI 史SI 自SI 施SI 师SI 时SIK 式SIK 锡SIM 婵SIN 仙SIN 倩SIN 单SIN 善SIN 羡SIN 冼SIN 仙SIN 蒨SING 升SING 成SING 承SING 升SING 星SING 升SING 圣SING 声SIT 薛SIU 小SIU 少SIU 兆SIU 邵SIU 笑SIU 绍SIU 诏SIU 肇SIU 韶SIU 啸SIU 萧SIU 劭SO 素SO 苏SO 苏SUEN 孙SUEN 楦SUEN 璇SUET 雪SUI 水SUI 萃SUI 瑞SUI 穗SUM 心SUM 沈SUM 芯SUM 深SUM 琛SUN 申SUN 辛SUN 新SUN 燊SUNG 宋SUNG 宋SUNG 崇SZE 司SZE

思SZE 施SZE 施SZE 斯SZE 丝SZE 诗SZE 锶TAI 大TAI 弟TAI 邸TAI 娣TAI 泰TAI 带TAI 棣TAI 戴TAK 特TAK 得TAK 德TAM 谈TAM 谭TAM 谭TAN 丹TAN 陈TANG 邓TAO 杜TAT 达TAU 土TAU 窦TIM 添TIM 甜TIN 天TIN 田TIN 田TIN 钿TING 丁TING 丁TING 廷TING 定TING 延TING 亭TING 庭TING 婷TING 鼎TING 霆TING 渟TIP 迭TIT 铁TO 杜TO 徒TO 桃TO 淘TO 都TO 滔TO 道TO 图TO 涛TO 韬TONG 唐TONG 棠TONG 汤TSAM 沁TSANG 曾TSANG 增TSE 谢TSIM 詹TSO 灶TSO 曹TSOI 蔡TSUI 徐TSUI 崔TUEN 段TUEN 端TUNG 冬TUNG 同TUNG 彤TUNG 东TUNG 桐TUNG 通TUNG 栋TUNG 童TUNG 筒TUNG 董TUNG 董TUNG 腾TYE 戴UNG 莺VONG 黄WAH 华WAH 桦WAH 烨WAH 骅WAI 位WAI 威WAI 为WAI 韦WAI 韦WAI 伟WAI 尉WAI 帏WAI 惠WAI 渭WAI 苇WAI 维WAI 慧WAI 慰WAI 纬WAI 蔚WAI 卫WAI 蕙WAI 怀WAI 炜WAI 玮WAI 鏸WAN 尹WAN 尹WAN 允WAN 芸WAN 云WAN 温WAN 运WAN 环WAN 韵WAN 蕴WAN 薀WANG 王WANG 宏WANG 泓WANG 纮WAT 屈WING 永WING 泳WING 咏WING 荣WING 荣WING 颖WO 和WO 胡WON 旺WONG 王WONG 汪WONG 黄WONG 黄WONG 黄WONG 煌WOO 胡WOOD 活WOON 垣WOON 奂WOON 媛WOON 焕WOON 缓WU 胡WU 湖WU 护WUI 会WUN 桓WUT 屈YAM 任YAM 钦YAM 荫YAN 人YAN 仁YAN 因YAN 昕YAN 欣YAN 胤YAN 恩YAN 殷YAN 殷YAN 茵YAN 寅YAN 殷YAN 甄YAN 忻YANG 杨YAO 邱YAT 日YAT 逸YAT 溢YAU 友YAU 尤YAU 有YAU 佑YAU 攸YAU 邱YAU 幽YAU 柔YAU 佑YAU 游YAU 优YAU 筱YEE 一YEE 二YEE 以YEE 伊YEE 圯YEE 儿YEE 宜YEE 怡YEE 治YEE 倚YEE 椅YEE 贻YEE 意YEE 义YEE 绮YEE 仪YEE 谊YEE 颐YEE 懿YEE 苡YEI 熙YEN 殷YEUK 约YEUK 若YEUNG 洋YEUNG 扬YEUNG 阳YEUNG

阳YEUNG 杨YEUNG 杨YI 依YUNG 晹ZHANG

YI 尔YICK 易YIK 亦YIK 易YIK

易YIK 奕YIK 益YIK 亿YIK 翼

YIM 严YIM 艳YIN 卉YIN 妍YIN 言YIN 彦YIN 然YIN 贤YIN 燕YIN 燃YING 邢YING 映YING 盈YING 英YING 瑛YING 影YING 莹YING 凝YING 应YING 樱YING 蛮YING 礽YING 滢YING 潆YIP 业YIP 叶YIP 叶YIU 姚YIU 姚YIU 尧YIU 瑶YIU 娆YIU 曜YIU 耀YIU 饶YOUNG 杨YU 予YU 如YU 宇YU 汝YU 羽YU 余YU 雨YU 俞YU 昱YU 峪YU 茹YU 庾YU 御YU 愉YU 渝YU 榆YU 瑜YU 虞YU 裕YU 余YU 儒YUE 俞YUEN 元YUEN 沅YUEN 阮YUEN 宛YUEN 袁YUEN 婉YUEN 渊YUEN 园YUEN 源YUEN 远YUEN 润YUEN 浣YUEN 琬YUEN 菀YUET 乙YUET 月YUET 玥YUET 悦YUET 越YUET 粤YUET 钺YUI 裔YUI 锐YUI 蕊YUI 睿YUK 玉YUK 旭YUK 育YUK 毓YUK 煜YUK 淯YUK 钰YUNG 用YUNG 勇YUNG 容YUNG 翁YUNG 雍YUNG 榕YUNG 蓉YUNG 融

第16篇:中国名酒英文翻译

中国名酒英文翻译

茅台酒 {Mao-Tai chiew};

四特酒 {Si Te} liquor

花雕酒 {Hua Tiao Jiu}; 1.high-grade Shaoxing wine

五粮液酒 {Wu Liang Ye} liquor

董酒 {Dong Jiu}

汾酒 {Fen Jiu} [liquor]

郎酒 {Lang Jiu}

苦艾酒[烈酒] absinthe

陈年酒 {chen nian chiew}

杜康酒 {Du Kang} liquor {Du Kang} wine

桂花陈酒 {kuei hua chen chiew} osmanthus wine; osmanthus wine

高粱红酒 {kao liang hung chiew}

高粱酒 {kao liang chiew}; 1.a sorghum liquor

人参酒 ginseng liquor; ginseng liquor

醇香酒 {Chunhsiang Chiew}

龟龄集酒 {gueilingji} wine

龟龙液[酒] {gui long} wine

龟鹿酒 tortoise deer wine; tortoise deer wine

龟茸酒 {gui rong chiew}

鼋鱼酒 {Yuan Yu Chiew}

尖庄酒 {Jian Zhuang} liquor

特曲酒 {Te Chu Chiew}

三宝酒 {San Bao chiew}

剑南春酒 {Chien Nan Chun Chiew} {Jian Nan Chun} liquor

汾特佳酒 {Fen Te Jia Jiu}

汾州黄酒 {Fenchow Huang Jiu}

中山米酒 {Zhongshan} rice wine

二曲[酒] {erqu}

洮南香酒 {Taonan hsiang chiew}

沱牌曲酒 {Tuo Pai Qu Jiu}

山东老酒 {Shandong lao jiu}

武陵酒 {Wu Ling Jiu}

黄鹤楼酒 {Huang He Lou} liquor

三鞭补酒 tonic tincture of three animal penes; tonic tincture of three animal penes糯米酒 glutinous rice wine

糯米酒 glutinous rice wine

低度酒 proof spirit; table wine; mild wine

低度啤酒 1.light ale; (Am.) lite beer; pale ale

西凤酒 {Hsi Feng Chiew} {Xi Feng} liquor

五加皮酒 {wu chia pi chiew}

陈缸酒 {chen gang chiew}

迎宾酒 {Ying Bin Chiew}

金丝枣酒 {Jinsi} date wine

口子酒 {Kou Zi Jiu}

郎泉酒 {Langquan} liquor

参杞补酒 lycium-ginseng tonic wine

参茸酒 ginseng and antler wine; medicated wine of ginseng and pilose antler

参茸药酒 ginseng antler medical liquor; ginseng antler medicated liquor

杜仲酒 eucommia wine; eucommia wine

即墨老酒 {Ji Mo Lao Jiu}

散装啤酒 draught beer

楠药补酒 {nanyao} tonic wine

绍兴米酒 {Shaoxing} rice wine

双蒸酒 {shuang zheng} wine

竹叶青酒 {chu yeh ching chiew}

古井贡酒 {Gu Jing Gong Jiu}

月宫桂酒 {Yuegong Kuei Chiew}

桃山白酒 {Taoshan bei chiew}

莲花白酒 {lien hua pai chiew} Lotus Liquor; Lotus Liquor

千山白酒 {Qian-Shan Bai chiew}

洞庭酒 {Dong ting Jiu}

大曲酒 {Da Qu Jiu }

中国参芪酒 Chinese ginseng and astragali wine

通化葡萄酒 {Tonghua} grape wine {Tunghua} wine

东北三宝酒 {Tung pei san pao chiew}

金丝燕窝酒 {jinsi} swallow nest liquor

蚕蛾公补酒 male silkworm moth tonic {chiew}; male silkworm moth tonic {chiew}灵芝人参酒 ganoderma ginseng wine; ganoderma ginseng wine

绍兴花雕酒 {Shaoxing hua tiao chiew}

绍兴加饭酒 {Shaoxing chia fan chiew}

绍兴善酿酒 {Shaoxing shan niang chiew}

绍兴香雪酒 {Shaoxing hsiang hsueh chiew}

中国养生酒 China nutritious liquor

天麻糯米酒 rhizoma gastrodiae glutinous rice wine

李时珍补酒 {li shi zhen} tonic liquor

人参灵芝大补酒 ginseng gloy ganoderma tonic wine; ginseng gloy ganoderma tonic wine北京白葡萄酒 {Beijing} white wine

北京百补养元酒 {Beijing} multi-nourishing medicated liquor

北京干白葡萄酒 {Beijing} dry white wine

北京干红葡萄酒 {Beijing} dry red wine

北京桂花陈酒 {Beijing} osmanthus wine

北京红葡萄酒 {Beijing} red wine

特制北醇葡萄酒 special {beichen} grape wine; special {beichen} grape wine

特制黄鹤楼酒 {Te Zhi Huang He Lou Jiu}

烟台白葡萄酒 {Yantai} white wine

烟台红葡萄酒 {Yantai} red wine

王朝白葡萄酒 Dynasty white wine; Dynasty white wine王朝红葡萄酒 Dynasty red wine; Dynasty red wine

第17篇: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要吃腊八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腊月除夕,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新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后来还有河南的朱仙镇。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除夕晚上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办“春晚”,全世界华人都守岁。

天明过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祭典祖先、祁求丰年。吃了早饭,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去到各家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节后一连数天,要到亲戚、朋友家拜节。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晚上要把家里的灶灰送到门外,俗称送“穷灰”,意思把“穷”送走。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春节的一部分。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汤圆”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还传说元宵始于唐代。据说,一代英主李世民在位时,开创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有一年,西方异族觊觎唐朝江山,出兵作乱边疆。唐王和宰相魏征派郭子仪挂帅出征。饯行时,唐王说:“愿将军旗开得胜,凯旋归来,回京过年!”

郭子仪打败了异族侵略以后,便班师回朝。谁知路途遥远,回到京城,已过罢年好几天了。

为了犒劳有功的郭将军,唐王下了一道圣旨:“正月十

五、十六两日,给郭将军放假补年,御厨要做些稀罕物款待”。

这些稀罕物可把御厨们难为坏了!谁也没吃过,没见过,咋做呢?

眼看快到正月十五了,做稀罕物的事还没有着落。大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打转。一天晚上,老厨师忽然看见更夫打个灯笼从眼前走过,他心里猛的一亮:白纸糊的灯笼,外边象个白雪球,里边的球象个红蛋蛋,煞是好看。要是仿照这个样子做个食品,不是怪稀罕吗?他把这个想法一说,其他御厨都很高兴,便动手做了起来。

正月十五夜里,唐王大摆宴席,御厨们就把用江米面包红糖、青红丝、核桃仁做的圆球球煮煮端了上来。唐王一吃,龙颜大悦。说:“这东西又好看,又新鲜,吃着又香甜,真是个稀罕物哪!.”

魏征问道:“这是啥东西?”老御厨一时说不上名字,便吱唔道:“这,这„„”魏征看着御厨的窘态,赶紧又把话接了过来说:“哦„„这是‘唐圆’吧?”

唐王很高兴。说:“好!好!唐圆好!”

从那以后,每年正月十

五、十六吃“唐圆”的习俗便流传下来。因为,正月十五晚上又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吃汤圆,所以汤圆又叫“元宵”。

元宵节,白天各种各样民间文艺节目在各村、县城表演。晚上观灯,各户点灯盏,挂彩灯,燃放鞭炮。全家男女老少提着灯笼,倾巢而出,逛灯会、观犁花、看烟火,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节还有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时间长,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样过了十六日,年才算过完。

二、清明节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阳历4月5日前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周代。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它原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以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主要活动是踏青,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到了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又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以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堆“割股充饥”的故事。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公元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公元2009年,又改为放假三天。为人民纪念烈士、老百姓祭祖的日子。一直延续至今。

三、端午节

端午节为农历5月初5。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把准备的饭团、米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唐)文秀 《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李静山 《 节令门》诗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四、中秋节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因此也称为中秋。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要吃月饼。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迎寒活动的社制,作为节日,西汉时初具雏形,晋时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 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第18篇:中国传统节日_作文

端午节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人宣布去年冠军队——红队出场时,江边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队伍都出场了,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都蓄势待发。

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次比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他们的龙舟按彩虹的颜色顺序排列。有的队伍依照船头指挥员擂鼓的节奏前进着,拼命地前进着,一下子领先排在了前头;而有的却弄得手忙脚乱,落在了最后,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江上的选手们使劲地划着,在江边观赛的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不断喊着加油助威的口号,助威声一阵比一阵强大。选手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显得更加卖力,更有冲劲。指挥员擂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选手们配合默契,富有节奏,各个队伍都士气高涨。

比赛渐渐接近尾声,对于选手们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观众们都屏住气,全场几乎没有呼吸声,只有船上指挥员的擂鼓声。红队依旧领先着,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队开始奋起直追。这时,有的观众忍不住了,高声地喊着,为紫队打气,这也让紫队更加充满信心。紫队连续超过了五个队,一口气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红队卫冕冠军成功,紫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紫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比赛结束了,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清明节

今天是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子?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 ,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我也没见过,应该很早就去世了吧。所以这……”

漫长的20分钟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林湖,顿时天空中飘下了似花针的雨。停好车,拿好工具,准备上山。向远处望去,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条过道都挤满了,一点空隙也没有。随着人群,我们缓缓移动着。我发现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带着爆竹,香烛,纸钱等。万一发生什么不测,那可这么办呢?

我们再次随人群而上,拐过一个弯,再拐过一个弯,上了阶梯,我们找到了奶奶的坟,跟往常一样。这次我给经历了一个春秋风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写着这一个个的大字,想到如果奶奶还活着,那么该多好啊!这下我肯定与奶奶快乐的聊天……想到这我的欣慰的笑了。妈妈与爷爷拿着镰刀,在坟旁边把杂草杂花清理掉。我拾起坟沿边的杜鹃花,静静地将花插在奶奶的碑后,望去,犹如奶奶头上的装饰品。这时妈妈爷爷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个坟边看起来干净了许多。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点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祷,给予我们的祝福。

我转过身子,放眼望向蓝色的湖,上面还有一个个的涟漪,湖面上行驶着一条条的游船,它带着人们的祝福,带着人们的祈求,带着人们的希望……驶向远方。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从早上起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看来我们今天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圆饭,开开心心地聊着天,我和弟弟吃着圆圆的月饼,不时地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饭,我和姥爷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来到了汉江边赏月。“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头半张脸,害羞得像个小姑娘。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明月嵌在天幕上,从月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在孤单地哭泣,她双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这时,姥爷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呀!”原来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江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真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诗一首:中秋赏月月儿圆,湖水映色月极鲜。悠悠长河似画卷,我们一家共婵娟。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还能作诗了。”我得意地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

这个中秋节虽说有些遗憾,没有见到嫦娥姐姐,但我过得同样愉快,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团团圆圆吃饭才最重要

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 1

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难忘的“六一”游园活动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学校大门口挂出了“热烈庆祝„六一‟儿童节” 的巨额大红横幅,节日的气氛在校园里变得非常浓厚,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天真烂漫的笑容,全校以班为单位举行了庆祝“六一”的游园活动。

我们的班干部把教室布置得格外温馨,同学们都提前来到了教室。下午2点30分,游园活动在班长梁玉雅的主持下、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开始。第一个游戏的是“数字游戏”,规则是:先由主持人说出一组数字,要求答出中间的数字,如果说出来的数字正确,就可以获得奖励;下一个游戏是“摸手猜人”,我有幸被邀请参与了这个游戏,并得到了奖品;接下来便是考验应变能力的“手疾眼快”,这个游戏是要先看准自己想拿的物品,然后在5秒内拿到它就ok,超时就算输了;精彩的游戏一个接着一个,大家都想在游戏中露一手,对表现精彩而获得奖品的同学大家都欢呼喝彩。我积极地参加了各项游戏,收获不小,共获得一本信纸,二本小笔记本,一个量角器和一条尺、一个三角板。

这次游园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热情洋溢,让人难以忘怀,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在母校最后一次庆“六一”活动,也是在母校里过的最后一个节日,让我真正体验到今天生活的幸福。我将牢牢记住:“今天我以龙坪为荣,明天龙坪以我为荣”的校训,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健康成长,努力为母校争光!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柔和的春风已经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赶走了,我们又迎来了六月,六月的第一天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快乐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也可以投稿

这一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今天下午就要举行全校文艺汇演了,我虽然已经练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因为我们班表演的五个节目中我都参加了,我希望我能表演好,为班级争光。

到了下午,同学们都浓妆艳抹,个个精神抖擞,脸上的笑容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是那样美丽。随着节目一个一个地进行,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们班的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做好了准备,看着别的同学都站好了位置,我也就不害怕了。我们第一个表演的是大合唱《我们同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们表演完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信心。第二个节目是表演唱《一分钱》,我们几个同学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分钱,一起把它交给警察叔叔的事情。让我们知道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的道理。第三个节目是我们少先队员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当我们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走上台的时候,台下的掌声震耳欲聋,同学们发挥的也特别好,表演的干净利落,充分表现出了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气质,台下喝彩声一片。接下来我们表演的是舞蹈《洗手绢》,在舞蹈中我们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还要帮家人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新时代的接班人。随着音乐,我们跳起了又一个舞蹈,我们背上心爱的书包去上学,天天不迟到,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我们要发扬爱学习的精神,好好学习来回报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我们班的节目表演完了,接下来还有很多精彩的节目,台上的同学表演得很认真,台下的同学也看得很仔细,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时而发出阵阵的掌声。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校长走了出来。他要宣布今天的最佳表演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当一二三等奖都宣布完的时候,台下的欢呼声响成了一片,我们很失望,因为没有我们班,这时校长又开口了:“同学们,静一静,下面我宣布获得最佳表演奖的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话音刚落,我们班的同学兴奋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在那时我想: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

这是我过的最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了!

难忘的节日

春节是我国流传千年的节日,那当然要过得热闹了。听,大街小巷里传来源源不断的鞭炮声,到处都是喜庆的欢声笑语。

春节前夕,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要准备过年时该吃的,该用的,好在春节时显示出万象更新的好气象。除夕可真是最忙乎的时候了,家家户户忙着杀鸡宰鸭,老人们忙着祭神,还要准备大吉水给小孩子们洗澡,洗这种水的寓意是把从前的晦气全冲掉,一切重新再来。洗完澡后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呢,还要在门外两边贴上红红的对联。忙完一切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年初一,却与昨日的除夕截然不同:大街上冷冷清清,地上还残余着昨晚燃放后剩下的炮纸,像红地毯似的;马路上还有几辆车飞驰而过,他们也是赶着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把。

晚上吃完饭后随着父母和亲戚们一同来到广场散步赏烟花。来到广场时,已是人山人海,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不一会儿,烟花晚会开始了,一朵比一朵更大更美。有些是紫色的,蓝色的,绿色的……五彩缤纷,大部分烟花都是大红色的,这样才能显示出春节的喜庆,热闹。还有那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像是在宣布:来了,新的一年来了,幸福的一年来了

难忘的节日

今年三八妇女节,晚上5点多的时候,“叮咚叮咚┉┉”悦耳的门铃响起来了。

我象小燕子一样蹦蹦跳跳来到门前,打开房门,门前站着一脸倦容的妈妈。

“妈妈,祝您节日快乐!”我立刻向妈妈送上一个甜蜜的吻,然后飞快地给妈妈送上拖鞋,并接过妈妈的拎包放到桌子上。

吃过饭后,我对妈妈说:“妈妈,在您回家前,我已经做完作业了。晚上先帮您捶捶肩膀和腿,然后我们一起干家务吧。”因为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虽然今天是节日,但也不能休息一直工作在岗位上。

当爸爸在洗碗时,我一边唱着妈妈最喜欢听的儿歌,一边给妈妈捶着肩膀和腿。之后,我和妈妈一起整理房间,折叠衣服和打扫卫生。干活时虽然感觉很累,额头上都冒出了汗水,但是我心里却感到非常快乐、高兴。

晚上睡觉前,我给妈妈送上了最贵重的节日礼物—一幅画《我的将来》,画中的我戴着博士帽,一手牵着爸爸,一手牵着妈妈,一起在花园中散步。画中写着我的祝福:“妈妈,我会勤奋学习,不懈努力,早日成才,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殷殷期望。”

这时,妈妈眼中噙着幸福的泪水,用力的拥抱我,并深情地对我说:“非常感谢我的宝宝,今天我收到了最好、最温馨的节日礼物,真是妈妈乖巧懂事的好女儿。”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牵着爸爸和妈妈的手,一起在罗星公园里游玩,天空中慈祥的太阳公公一直对着我微笑,果树上盛开的美丽花朵也围绕着我们,风中飘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我感到真幸福。

难忘的节日

那天是三八妇女节,下午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地就往家里跑,我计划好了,要和爸爸一起送一束鲜花给妈妈。

我和爸爸来到了一个花店里。那里的花各式各样,有雪白的百合,有嫩黄的康乃馨......我的眼睛就要花了,我精心挑选了一朵带两个花苞的黄百合,四朵如火焰的红玫瑰,两朵润泽透明的粉玫瑰,两多鲜红的康乃馨。然后,我高兴地把花交给服务员,服务员用绿色条纹的透明正方形的包装纸认真地做了包装,颜色搭配也很协调。一束漂亮的艺术捧花便立即呈献在我和爸爸的眼前。

我开心地捧着这束花和爸爸离开了花店。到了家门口,我忙把花藏到背后,悄悄的打开门,一探头看见妈妈正在看书,爸爸给我做了做手势,我便轻轻地说:“妈,祝你三八节快乐!”边说边拿出那束花,而爸爸在我旁边看着妈妈。妈妈见了欣喜万分,接过鲜花,说了声谢谢,边亲了我和爸爸的脸颊,我知道,这是爱之吻。妈妈实在是太激动了,放花时,一不小心就把花瓶给打碎了。不过没关系,可以再去买一个。

那天真是个难忘的节日啊!真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日子

小草的自述

我是一棵小草,身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也没有色彩鲜艳的帽子。当春姑娘悄悄来临的时候,她把碧绿的裙子给了我,让我在这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啊!你好。”

我是一棵小草,当大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耐心地等待着大雨给我洗一个痛快的澡。大雨过后,我的身上一尘不染,多么轻松,多么舒服啊!这时候,一群顽皮的小孩儿走来了,他们在我身上乱踩,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意。只听见有个小孩子说:“走在这小草上不格脚,多美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直想笑。

一天,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群羊,那群羊看见了我,就抢着吃起来。我先是觉得身上很疼,心想,这下可完了。可是又一想,做一棵小草,就是让牛羊吃的嘛,为什么还怕疼呢?就这样我被吃掉了。过了一些天,我突然觉得身子又高了一些,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又长起来了,而且比原来还高。这时候,我才知道,只要我的根还在,就还能活下去。忽然,我又看见农民伯伯赶着的羊群,那些羊的身子似乎比原来肥壮了许多。

我是一棵小草,几阵秋风,树叶慢慢地落了,我也渐渐地枯黄了,一位老奶奶把我和我的同伴收集在一起,晒在院子里。过了一些天,老奶奶就把我装进箩筐,倒在灶房里。我知道我的最后时刻快要到了,我默默地等待着……

我是一棵小草,可是,我多么幸福啊!牺牲了自己,却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能力大众服务,为人们做出贡献,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小草的自述

我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小草,我没有花朵姐姐美丽的衣服,也没有大树伯伯绿油油的树叶,但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有自己单纯而又坚强

的心,点缀了美丽的大自然,我是自豪的,是幸福的!

春天随着大燕姐姐的叫声悄悄的来了,有许许多多娇贵的花儿还躲在温室里,不敢出来。勇敢的我,从打的妈妈的怀抱里,伸出头来。我伸了个懒腰,呼吸着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我看见一碧如水的天空哥哥;看见清澈见底的溪水姐姐。抬头向上看,看见大雁姐姐在叫着我:“小草妹妹!小草妹妹!你终于出来了!”

盛夏,突然之间下起了大暴雨,粗大的雨点横冲直撞,把花儿打得东倒西歪。我的小伙伴们个个都缩进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就只有我抬着头,挺起胸,对这暴雨。啊!暴雨终于停了,我变得更加健壮,更加翠绿,更加逗人喜爱。

深秋,我把翠绿的短袖换上了黄色的大衣,秋风吹来,啊,好冷呀!但我还是坚持着,任凭风吹雨打。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根儿已经深深扎进大地里,我们在积累力量,为了明年可以再生。“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鸟儿在枝头上叫着。我问着:“鸟儿妹妹,怎么啦?”鸟儿妹妹说:“大雁姐姐要去南方过冬了,不和我们玩了。”我想了想,哦!快到冬天了,所以,大雁姐姐才回南方过冬。寒冬渐渐地来了,坚强的我再也抵挡不住寒风伯伯的吹打,钻进我的黄色大衣躲进大地妈妈的怀抱中,等待明年的到来。 我就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草

粉笔的自述

我是一支粉笔,是笔中的一员。自从人类发明我之后,我们就开始尽心尽力地为人们服务。由于我的轻便易携带以及使用简单,人们也经常用我书写,尤其是老师们,经常用我们在黑板上写字,使用的次数也最多。

我的优点就是身体小巧轻便,一根粉笔只有

九、十厘米长,重十多克。我们的身体一头尖一头圆,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书写。我们还有写在黑板、墙上等地方清晰明了的特点,这也使更多像教师、街头画家等人喜欢使用我。

虽然我很方便实用,但是我的缺点也是有的。我的身体会散发出一种异味,使人感到一阵阵地恶心。虽然我尽力想去除身上的怪味道,可怎么也去不掉。有时我们写在黑板上时,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噪声,让人心烦意乱。还有一点,我不能沾水,不然身体凝固的话,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色,手感也会变差,到时候就不好写啦!还有,一旦我们在黑板上写起来,就会到处粉末飞扬,呛得人直咳嗽,长期吸入这种粉末还对身体有害呢!我还有许多兄弟姐妹,有蓝的、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还有最新的无尘粉笔,也是比我们又前进了一大步。我们通常都出现在教室里,是老师们讲课的好帮手。大大的黑板光滑宽敞,就像我们的溜冰场一样,但是在为人们做贡献时,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在缩短,因为我们在黑板上划动时,粉末会留在黑板上,这样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短、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尤其一些淘气包,每到下课就会打一场“粉笔头大战”,把我们撅成好几段,当“武器”扔来扔去。假如哪一个“冒失鬼”一不小心把我们的身体磕到了桌角上或摔到地上,那我们脆弱的身体将会立即四分五裂,“碎尸万段”。我们的兄弟有不少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些“老一辈”总会被那些更新颖、更方便、更实用的产品替代。但是我们仍会保持乐观的心态,来度过我们的“晚年”!

扫把的自述

我是一个在庞大的扫把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不起眼的小扫把.我的兄弟姐妹千千万,都是帮助人们清理室所,保持室内外卫生的好助手.我的身体由好几部分组成:一根细细的长竹杆儿,一块连接上下部分身体的塑料盘骨和好几百条可爱的小脚丫.瞧哪,我长得多英俊!我居住的地方挺不错的,那是在繁荣城市中一所学校的教室里,还有许许多多兄弟姐妹和我住在一起呢.日子过得多开心呀!

每天早晨,同学们很早就来到了教室,我们都会被孩子们急促的脚步声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所惊醒,可把我们吓了一把冷汗.值日生一来到教室就放下书包,交完作业之后,连着带玩拿起我和兄弟姐妹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理大行动.我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教室外的走廊,勤奋地打扫起来.一位同学拿起我轻快地便把走廊打扫得一干二净.我们的自豪感顿时油燃而生,瞧,这些便是我的战斗功绩.弄完教室外头后,就回到教室里,又开始来为教室“洗洗澡“.同学们干得十分起劲,但是我和另一位扫把弟弟却被迫遭遇不幸.他们的老师不在这管他们,扫地工作渐渐开始不认真起来了.有俩个学生举起了我和扫把弟弟,打起来了.太可恶了,他们竟然这么不爱惜咱们,将我们当作武器来玩闹.“砰砰“,我们的身体正顶受着痛苦的煎熬,骨头上的裂痛一阵接一阵.我快顶受不住了,感觉骨架子快要断光了.“救命!救命!“我们正用那细小的声音拼命喊叫着,可有人会听见吗?突然,我们的救星出现了,我冲破了绝境,感觉到了生命的热火.那位救星便是我们同学的老师了.他们知道老师来了,就立即挺下来,开始装模作样地打扫起来.可是已为时太晚,他们的老师刚刚都已经把他们的所做所为看得清清楚楚了.他们得为刚才所做的一切付出沉重的代价.老师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我和小弟被放回了原位,煎熬总算是停了下来,可身上仍十分疼痛.我们的心中深深地叹息道:为什么人类这么不爱惜我们呢?

夜黑风高,冰风中又穿来了我们的悲叹,“呜呜“,这震耳欲聋的狂风,是我们在哭泣

第19篇: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飘的彩旗。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外面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出门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还喜欢“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这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我非常开心。因为我知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老人们最喜欢什么节日呢?噢!老人们最喜欢重阳节。

重阳节是怎么由来的呢?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在一本书上说过,它把九作为阳数,两个九,两个阳数,互相重叠,所以叫重阳节,还叫重九节哟!

重阳节活动丰富多彩,一般人们要登高、插茱萸,观菊花;在家呢,大人喝菊花酒,儿童吃菊花糕。重阳节不仅活动多,诗句也很多哩!大家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的就是关于重阳节的事。在1989年,我国才正式把重阳节改叫老人节,在这个时候,全国会组织尊老敬老活动。记得去年的重阳节,老师带领我们去了敬老院,只见那里静悄悄的,一点也没有学校里热闹。我们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敬老院里充满欢声笑语,爷爷奶奶们看了都呵呵的笑,连声叫好;我们又去给爷爷奶奶们打扫卫生,他们还给了我们一把瓜子。看着爷爷奶奶们的笑容,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多照顾老人,不再让他们这么孤独。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这种习俗流传下去。

重阳节,丰富多彩的节日,老人们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小孩子很盼望的节日,

大年三十,人们都开始贴对联,包饺子、打扫卫生,三十吃饺子意为着在外面工作的、上学的都要回家吃这个团圆饭。家家户户都是忙忙碌碌的,但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等到三十晚上的十二点左右,村里就响起了噼哩啪啦的声音,原来是村里人在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早晨还没等我起床,就被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了。我急忙穿好新衣服和爸爸一起去放鞭炮。初一这一天,人们互相拜年,我也收到了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妈妈都会给我存起来。春节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春节的气息才渐渐没有了。

同学们也很盼望过年吧,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好东西,还可以放鞭炮,我喜欢过新年哟!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

小朋友最喜欢什么呢?不用说当然是过春节了!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脸上挂满了笑容,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除夕夜的晚上,一串串鞭炮被人们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我们也拿出烟花点燃,只见五颜六色的烟花冲上天空,紧接着。我们家四周都放起了烟花,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仙女散花”,有的在空中垂下,像“倒挂杨柳”,还有的在空中绕了一圈又一圈,下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根棒棒糖,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染成一片。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烟花呢?原来相传古时候深山上住着一个凶恶的独角鬼怪,每到春节时,都会来抢东西,但它最怕响,人们为了它不再来抢东西,每到春节就放鞭炮,放烟花,把它下跑。

啊!“爆竹声中旧岁除”,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长了一岁,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人们都要放鞭炮、福字、春联、千千结。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的大年夜都要在大门上贴上福字。福字现在解释是“幸福”,而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把福字倒贴过来,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了救那户贴倒了的人家,于是就把倒贴的“福”字说成“福到”的意思。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记得去年春节快要到了,为了让家里更加漂亮,我决定在门上贴一个倒福。我先拿来一块干抹布,把门擦得一尘不染。接着,我拎来一桶水;一块毛巾,我拿起毛巾往水里蘸了蘸,把水洒到门中央,然后,我快速拿起福字倒着往洒水的地方一拍,倒福就贴好了。我得意洋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贴的倒福掉了下来。我想:用水贴倒福,水干了,吸力没有了,福字就掉下来了。于是,我想到了胶水。我认真地在红福字上涂上一层浆糊,又跑出去,小心翼翼地将福字贴在门上。倒福终于贴好了。

第20篇: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篇1: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再过几天,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质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篇2:国旗下讲话稿:《中国传统节日》 国旗下讲话稿:《中国传统节日》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篇3:传统节日演讲稿 传统节日演讲稿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