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常怀敬畏之心(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18:01: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这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2008年,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要敬畏历史,二是要敬畏人民;三是要敬畏人生。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尊重历史。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他决定你执政合法性与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畏民古训为官者应时刻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为官者更不能例外。然而,现实中有的官员心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在嘴巴上惹出了麻烦;行为失范,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场所都敢进,钟情于声色犬马,结果在美色面前当了俘虏;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意思是说,一个

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因此,对为官者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为官当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法规,其实质是要敬畏权力,慎待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私利。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下地狱,关键看你如何掌握它――当你秉公用权时,它就会为百姓办好事,因而也会受到百姓的拥戴和拥护;而一旦让权力与私欲为伍,就会以权谋私,为所欲为,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将你送上审判台。

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是:慎行、慎微、慎权、慎独。”实践证明,为官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国竭力,这样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第2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的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对待历史,其实,不仅当干部的要有敬畏之心,每个人,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应该对历史常怀敬畏之心。一个敬畏历史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受到欢迎的国家,而一个无视历史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受到排斥的国家。

敬畏的意思是敬重和畏惧,敬畏历史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和畏惧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汲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一个曾经对世界人名犯下滔天大罪的国家,要想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就必须先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事实,承认错误。德国在二战战败好,尊重历史事实,承认自身所犯下的错误,不仅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向那些曾经遭受纳粹德国侵略的国家赔款,而且在所有纪念二战烈士的悼念会上,德国总理都会在烈士墓前双膝下跪,以表达对烈士们的深深地愧疚之情。

笛卡尔说过:\"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德国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打动了所有欧洲国家,让德国重新受到了欧洲各国的热烈欢迎,并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欧洲经济的领头羊。

但敬畏历史是需要极大地勇气,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像德国这么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日本就是这些国家中的一份子。二战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像德国那样主动地承认错误,它不仅无视历史,否认历史事实,而且还多次篡改历史事实,美化自己的侵略战争,把自己的侵略战争写作是“解放东亚各民族的战争,让东亚各国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

日本政府的这些说法不仅在他们自己国内站不住脚,而且还遭到东亚各国的强烈谴责。

郑善夫说过:“不知自爱就是自害。”日本政府无视历史的态度不仅没有让自己受益,反而让自己受到东亚各国的排斥。在2009年,鸠山由纪夫在一次APEC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东亚”的构想,但这个构想马上就遭到的东亚各国质疑这是日本对东亚各国第二次侵略的战略构想。

30年前,德国只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德国人敬畏历史,得到欧洲各国和世界人民原谅,30年后,德国已经是欧洲的老大哥了。而30年前,日本无视历史,与东亚各国格格不入,30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受到东亚各国的排斥,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由此可知,敬畏历史者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而无视历史者,只会不断地受到排斥,成为别人针对的对象。

推荐第3篇:常怀敬畏之心(材料)

常怀敬畏之心

——在高二年级第一次集体会议上的发言

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主题是“常怀敬畏之心”。原因是暑假与一位教育专家谈话,他说现在的学生都是善良的,但都是自私的,对人对事对物都没有敬畏之心,他们将来是要吃亏的。回首2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觉得这句话不全对,但的确是如今校园的现实。

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生命是非常脆弱的,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自己的命运:当其它生命被虐杀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便是自己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父母赋予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履行生命的义务,尊重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作贱生命,不放弃努力,不得过且过,认真生活,认真学习,体会成长的充实与快乐,无疑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高二了,我们应该放弃过去的懵懂与玩世不恭,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确立进入高中的目标,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精彩的人生历程。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条件,大自然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和环境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普通而渺小的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自己的生命体系来对待,建立人与人、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才能博得自己狭小的生存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和人类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自己与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中的人和睦相处。如果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我们将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这一点相对我们年轻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和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是一个学生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一所学校,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合格甚至优秀来要求自己,这样不仅给别人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成就了自己的优秀,敬畏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敬畏自己。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和老师之言也会加以戏侮。活在当下,只考虑自己,人无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线,做事才会留余地。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学习和做事,让敬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年轻人要遵守的法则。

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草坪的南端,伫立着1920年毕业的81名同学献给母校的日晷,上面镌刻的“行胜于言”四个字,这已经成为清华校风。1977级化学72班同学们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今已成为清华学子践行“行胜于言”的生动写照。我们省武高的学生应该拒绝坐而论道,拒绝夸夸其谈,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不论你周围是什么样的情况,你都应该能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常怀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学习,规规矩矩做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上名校、上好学校没有捷径,实际上,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你们迈向理想的远方。

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要常怀敬畏之心

要常怀敬畏之心,管得住欲望,经得住诱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住心神、管住手脚,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绝不能因一时之欲而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二要慎交友。交往之中有学问,生活之中有政治。党员干部交朋友绝非个人小节,必须坚持正确交友的原则,做到慎交友、交益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

一颗感恩之心。对群众要有感情,对工作要有热情,对事业要有痴情。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时常牢记党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当作事业,脚踏实地地干。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时刻树立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要树立进取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大气魄开创新局面。

一要在理论钻研上“不放松”。环境的改变,职能的要求,工作的需要,都要求年轻领导干部下大气力去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的政策法规,并结合单位实际加以实践应用。面对枯燥的理论文字和繁杂的领导事务,一些年轻领导干部易产生浮躁情绪,只有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树立恒心韧劲,坚持不放弃、不放松,努力使孤灯夜下的寂寞苦楚,变为书山文海的求知乐,才能使思想火花和工作灵感在执著的理论研究中顺势迸发。二要在能力提高上“不止步”。年轻领导干部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眼光和思路要跟得上形势发展,筹划和开展工作的方法路数要高于部属,在落实工作中,需要抬高站立点,实现能力素质的有机衔接。要经常看一看自己的强项,找一找自己的弱项,多向年纪大领导和部属、群众请教,学习借鉴新鲜经验,深刻总结成功做法,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坚持“什么弱强什么,谁强什么向谁学习什么”,使自己成为既懂领导又懂基层,文武兼备、能谋善断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三要在领导业务攻关上“不移志”。领导业务工作,有规律可循,有套路可遵,有经验可依,但要在新的起点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就要下一番苦功,动一番心思,投一番精力。要真正在工作上取得作为、干出成效,非得滴水穿石之坚韧、矢志不移之品格才行。一名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得益于对工作目标的不懈追求,对能力水平的不断攀登,对领导业务攻关的锲而不舍

《沧州新闻网》 2011-10-8 9:40:17

思想决定行动。作为处于农村基层一线的村干部,要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应强化五种心态。

确立感恩的心态。基层干部和群众朝夕相处,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群众,决定着村干部的工作走向和成果。村干部多数由党员和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群众投自己一票,就是希望能够为村庄发展出力,为群众带来福祉。对支持、信任自己的群众,要心怀感恩。把这份感恩之心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任期届满向组织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感恩于自己的对立面。对不支持、不赞成自己的群众,要看作一面镜子,检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通过宽广的心胸,有效的工作,让反对自己的人认可自己,支持自己,减少对立面。

确立负责任的心态。负有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村干部不仅仅是头衔和荣誉,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对上是党组织的信任和赋予的任务,对下是群众的重托,应该不辱使命,守土有责。要对整个任期负责任,在三年的任期中,要一以贯之地负起责任,不能“一年干、二年看、三年等着换”,否则只会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要对村内大小事务负责任。从事村务工作,总会遇到躲不过、绕不开的矛盾问题。不能好事干、坏事推、难事躲。要敢于突破,敢

于承担风险,敢于承担重任,敢于开拓进取。通过强烈的责任感,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确立付出的心态。村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官虽不大,但是村民的当家人,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要着力提升人生境界,把职务看作民心民意的汇集,看作超越自我的路径,为村里的发展,为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付出汗水,奉献才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不求回报的付出,才会带来大回报。这个大回报就是群众的认可,村庄的发展。

确立共赢的心态。共赢就是我赢你也赢,以合作代替冲突,实现互惠互利。村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确立共赢的心态,不能你输我赢,你输我也输。以共赢的心态为根基,南陈屯乡4个城中村的搬迁改造中,政府、群众、开发企业形成合力,一个个城中村变身为配套成熟、社区环境幽雅的宜居社区,实现了政府赢得良好城市环境,开发企业赢得效益,群众赢得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村集体赢得持续收入的共赢局面。

确立民主的心态。村干部要克服“家长制”作风,保证群众当家做主,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有的村修路、修渠、办电,本来出发点是为民办好事,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没有充分发挥民主,履行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同意照样顶着干,出现了群众在情绪上不满意、工作上不支持、态度上不满意,好心办了坏事。南陈屯乡大季屯村在城中村改造搬迁中,实行高度的民主自治。项目前期进行全民公决,广泛吸取群众的合理化建议;项目实施中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入户工作,群众自荐房屋评估机构,每天召开两次议政会。整个搬迁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促进了搬迁的顺利开展。民主是村务管理的金钥匙。村民民主决策、民主议事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麻烦。(张学锋)

推荐第5篇:常怀敬畏之心 演讲稿

常怀敬畏之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常怀敬畏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作为技术工作者、项目工作者更不能例外。图纸的一个符号标错、给客户邮件日期写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现实中有的员工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不假思索的去说,什么事都敢不加思考的去做,结果在草率面前付出惨重代价;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后悔不已。因此,对我们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有危机感,敬畏自己工作岗位,不管工作闲忙、职位大小、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要至始至终要有一种欠缺感,要有一种总是不能满意的心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

有人说做老实人吃亏,其实老实人不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有所敬畏也不是不思进取,循规蹈矩,老实人心存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心存敬畏恰恰是我们人生成熟的体现。

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有所贡献,才能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创新的同时,不忘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事例都给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公司竭力,这样才能在 工作中、生活中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

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

----《基石》观后感

2月24日,县局实践办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收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该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回望峥嵘岁月,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与忠诚支持革命,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用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石。今天,当我们享受幸福安康的时候,有什么理由,不以敬畏之心来面对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怀感恩之情来报答他们呢?

常怀敬畏之心,首先要敬畏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怕”群众不高兴、“怕”群众不答应,“怕”群众不拥护。其次要敬畏法律。作为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时刻牢记“莫违法,违法必被捉”。最后要敬畏权力。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祉,决不能当成谋私利的工具。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执行: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自身防腐能力。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给自己身边清扫出一块“净土”。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回应机制,

强化正当用权,约束不正当用权。三是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常怀感恩之情,首先要感恩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不可能有党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其次要感恩组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没有组织,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所以,每一名干部要自觉地增强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情、常思从政之责,服从组织安排,主动服务群众。结合工商职能,在服务群众方面,一方面应将窗口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查找问题,优化服务,擦亮窗口,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稳定,维护消费者利益。

在当前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相信只要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活动中,就一定能转变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群众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第7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演讲稿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敬畏的东西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所敬畏的东西。因为敬畏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所以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目视国旗缓缓升起,肃立致敬。

这就是敬畏。

有一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神庙,就拐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女儿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面的,都是神佛,都要拜。

这就是敬畏。

天空闪电雷鸣,孩子很怕。母亲就把他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不用怕,我们是好人!”

这也是敬畏。

在西藏的雪域,朝圣的人们,张开手臂拜倒在巍峨的群山脚下,映着神圣明净的山顶的雪峰,表情虔诚而肃穆,那情形让人看了禁不住要双手合十。

这都是敬畏。

这些都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或者纠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灵。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首先我们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北大学霸杀母藏尸活性炭除尸臭兽行大曝光。北京大学生接连自杀,陕西高三女生茫然跳楼,更有多少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子也热衷于轻生游戏。如今社会,虽然背负在我们90后身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但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更不能放弃它。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眷顾亲人的感受。我们要关爱自己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生命。而也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人类是自然之子,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突生8.0级的特大地震吗?它无情的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渺小的微不足道。它随时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毁灭。敬畏自然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每一寸土地,节约每一处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自然,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因为敬畏,所以珍惜。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科学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应当敬畏。文化大革命时期,狂热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在那样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演绎的是一个无法无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无视科学规律,盲目主观臆断,妄图一口气吃成大胖子,却忘记了“天命不可违”。还好在新时代的我们重新认识了科学,中国正在向科技大国一步一步迈进,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也在向更深的科学知识一步步探索寻求。尊重知识,敬畏科学,我们才能掌控它、运用它、发展它、创新它。才能为社会的前进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我们常怀敬畏,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股正气、庄严与崇高。但敬畏并不等于胆小、懦弱和认输。

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但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从一朵向阳的花、一颗萌发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位母亲在产房挂满汗水与泪珠的笑容„„敬畏长辈,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谆谆教诲长伴耳畔,你会收益更多,敬畏贤者,才会生出见贤思齐的力量。

常怀敬畏之心,让生命之光更加神圣;常怀敬畏之心,让科学之路领跑未来;常怀敬畏之心,让尊师重教深入人心;常怀敬畏之心,让和谐之风永不停息。

推荐第8篇:学生应常怀敬畏之心

我们中学生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如今社会不同了,现在的中学生虽然不会盲从,但也不能缺少五种敬畏。

首先是敬畏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父母给了你生命,你不单是为自己活着,还要顾及父母的感受。学生热衷于上网玩游戏,荒废学业,浪费光阴,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对父母的期望无动于衷。这不能不让人感慨这些人对生命的不珍惜,还给他们的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伤心。因此,对中学生来说,要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只有健康成长,报答父母和关心自己的人,才是负责任的。

敬畏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国家要乱套。遵纪守法看似受到约束,实际是维持了公共秩序,而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秩序的。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犯罪都是从犯小错起步的。频繁的违反纪律,会习惯成自然,进而由量变到质变。每个人都敬畏法则,有错就改,努力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保证自己不断地进步,学校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

敬畏师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口耳相传的千年祖训总有它的道理。敬畏家长,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犯许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把谆谆教诲记在心上,你会得到更多收益。敬仰高人,会生出见贤思齐的力量。敬人者,人恒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敬畏信仰。敬畏信仰需要的是内心的力量,而内心就是人的意志,向善求真的意志。教育是教人向善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少来说,向善、求真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信仰。信仰的缺失,道德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当什么都不信,无所顾忌了,没有敬畏时,会变得非常可怕,弄不清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以至于是非颠倒。其实,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并兴旺下去,靠的是信仰,无论信仰什么,其本质是信仰真善美。

敬畏爱情。有首歌里唱道:忧郁是友情交往中的那份胆怯;深沉是排遣不出的一种寂寞;潇洒是会玩、会学而又天真活泼;理想是光“想”而她不“理”你的一个个诱惑;爱情是易燃、易爆、向往而又害怕的一把火。既然把爱情比喻成火,就意味着有利有弊。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爱幻想又爱冲动,如果这时不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则会被“火”燎着,甚至造成终生伤害。因此,敬畏爱情才能避免游戏人生。还是把纯洁的爱情留给将来成熟了的你吧,这样才能让青春充满美好的回忆。

2014-03-28

推荐第9篇:教师当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当常怀敬畏之心

“敬”,《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做事严肃认真,不苟且”,“恭敬尊重”,“敬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既尊重又害怕”。作为一个正常人,都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父母,敬畏人生,敬畏历史,敬畏自然„„这是做人的标杆,是修养的体现,更是人生不懈追求进取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当怀四种敬畏之心,敬畏学生,敬畏家长,敬畏工作,敬畏同事。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民族的栋梁。孔子尚能感喟“后生可畏”,我们更没道理小觑他们。今日的懵懂,顽皮甚至有些捣蛋,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成为明天的专家学者、领导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时,我们可能都“廉颇老矣”,而他们正大显身手,各领风骚,不由我们不敬畏他们,唯让我们自豪的是他们是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当爱护他们,善待他们,以尊重平等之心教育他们,并不断发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闪光之点、专业特长加以培养光大。这是为师职责之所在,否则就与师德背道而驰了。

为师者,也必为人父人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心比心,我们也当对家长怀敬畏之心,不管其是达官贵人,商贾巨富还是世代贫农,帮人打工甚至食不果腹,但他们对子女的心一样真诚,对子女的情同样深厚,对子女的期望同样殷切。他们把子女送给我们,就把他们的心、情、期望一起托付给了我们。这是多么沉重的托付啊。不由我们疏忽大意,掉以轻心,更何况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唯一,想想吧,我们该怎样接受重托,不愧对家长焦急的目光?

当今社会,找个工作不易,找个旱涝保收的工作更不易,我们为拥有教师这份工作而庆幸,既能养家糊口,更能被人尊重。尽管工作辛苦,但投入的时间精力,才智,回报的是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赞誉及自己心情的喜悦。正如一则短息所说“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不论到哪,总被学生“老师长老师短”的称呼着,那种自豪是不言而喻,“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多么神圣,多么荣耀,想到这,我们就不敢轻蔑自己,不敢懈怠消极,不敢马虎从事,误人子弟。激扬精神,奋力进取,做合格教师,做优秀教师吧,我们太要敬畏教师这份工作了。

教师的工作既要教师个体的独领风骚,更要教师群体的通力协作。散兵游勇,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诸多兵种立体作战,方能高奏凯歌。学生心智的启迪,知识的传输,特长的发展无不凝聚着各学科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没有哪一学科是次要的,没有哪科教师是次等的。大家都是同事,同事即是共同从事,“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都是木桶上的一块木板,你这块再长也增加不了容量,反过来,你这块短了,只会减少容量,让大家的辛苦白付。人人都重要,科科都关键,才能火更炎船更高,万紫千红,硕果累累。所以应当怀敬畏之心,尊重同事,团结同事,而不是唯我独大,唯我独能。要时刻想想自己有何德何绩去贬损他人,否则,就是师德的缺失,也是一种自我戕害,收获的只会是孤立和寂寞。

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吧,可爱的学生,辛勤的家长,亲密的同事,神圣的工作,是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载体和闪光心灵的乐园。

推荐第10篇:常怀…之心

以《常怀之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一

《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它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感恩,让我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我明的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的苍穹,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感恩使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感恩深深,真情切切。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一个青年丢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借此把青年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正是因为青年那颗感恩的心,打动了用人单位。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一枝玫瑰,有人会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会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所以他们能感受到幸福。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在美国,专有一天是为了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这就是感恩节。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

回报父母之恩,是他们让我们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回报母校之恩,是各位师长们呕心沥血地培育我们成长;

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

然而如今社会上忘恩负义的事太多了。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重病住院,经费十分困难时,他先前资助过的那么多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他,更别说帮他看病。这其中就有好几个已经大学毕业,有几个就在深圳。新闻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怨气十足地说,让他很没有面子。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会自觉地给人以帮助。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这样的人如果多了,社会就会变成冷酷而毫无希望的沙漠。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

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内,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人对环境便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 感恩之心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发自内心忏悔并主动接受应有的惩罚;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蛮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在这个感恩的世界,人们心中充满了像刘宏娟和宛云所说的那样的感激:

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钟爱你的人, 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 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准则,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心存感恩,你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心存感恩,你会永远充满自信和活力,并让快乐不期而至;心存感恩,你将在知足惜福中体验一种由宽容、善意、温情和和谐勾勒的美好情愫。

对我们老师、我们学校、我们祖国都应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感恩我们的老师、学校、祖国吧!感恩我们应该感恩的一切。

例二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熟悉在于人们常说要怀敬畏之心,陌生在于没有多少人能将其付诸实践,持之以恒.时至今日,人们才发现常怀敬畏之心是多么的迫切与重要.

常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恒.

从古至今,无数国内外文人用自己的笔书写着自己对自然的最高敬畏,当然也包括了艺术家.他们将生命扎根于自然,追求灵魂艺术与自然的永恒结合.\"扑向自然的画家\"梵高,将毕生倾注于在大自然中作画.他喜欢到田间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他不断地观察身边的花草,鱼虫,稻田,逐渐被自然的强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达的敬畏,灿烂的向日葵是他对自然热烈的爱.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进了大自然的轨道里,他的画作也被世人视为\"永恒\".

但愚昧的人类还在肆意践踏自然的尊严,他们还没有看见自然的怒容.砍树,填海,捕杀动物……人类的傲气凌驾于,自然之上,没有尊敬,没有畏惧.结果,换来天灾不断,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走向末日的时钟一下子拨前了三分钟.人们这才明白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才有永恒的基石.

常怀对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懂得珍惜.

刚刚离世的传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庆有一句名言:节省一块钱就是多赚一块钱.他这句话被国内外许多商界人士奉为\"经典\",除了因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点是它参透了人生的本质――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一个米店学徒到全球知名商人;从贫穷困窘到富可敌国,王永庆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节俭.几十年来,他坚持让子女记账用钱,哪怕是买支牙膏也要记录下来.但对于慈善事业,他毫不吝啬,捐钱建医院和希望小学.人们问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财富是上天给的,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他懂得生活来之不易,因此王永庆用一生保持对人生的敬畏之心.这让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这让他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

常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赢得尊敬.

国内著名史学家,法学家瞿同祖在中国的史学和法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一生只出了四本书,这些书却对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人们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却以其中两本书没有准确再现历史为由婉拒了.这表现了一位九十多岁老人对历史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学界获得了更大的声誉.

敬畏之心其实就在人们心中它并不陌生,只是被掩盖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它才会变得熟悉,内化为人生的精华.

例三

常怀悲悯之心

古代项羽常怀悲悯之心 所以在楚汉之争中他邀刘邦两人一决胜负 只为使天下百姓免战争之苦难

李时珍常怀悲悯之心 所以尝百草写《本草纲目》解百姓病痛

今鲁迅常怀悲悯之心所以他弃医从文想要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

周恩来常怀悲悯之心 所以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例四

常怀淡定之心

有个人去拜见弘一法师,吃饭的时候看见法师的食物只有一碟咸菜,一碗凉开水,再加一个馒头。遂问道:“法师,只有咸菜,你不觉得咸吗?”法师道:“咸有咸的滋味。”那人又道:“你不觉得这开水淡吗?”法师道:“淡有淡的滋味。”

弘一法师的一生是颇有神奇色彩的,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一夜之间放弃声名、家庭,到虎跑寺出家。这世间从此少了一个文人,多了一个法师;少了“长亭古道”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增加了一份从容与淡定和无欲无求的心的人。

人对世间有着太多的眷恋,《红楼梦》里的一首《好了歌》,不致被我引用了多少遍,但在这里,我不禁又要重复引用它: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李叔通,就是因为舍了这些让人无法自拔的“尤物”,才成了弘一法师。也只有一颗无欲无秋、淡定从容之心的人,才能道出“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这等令人为之深思的妙语。

这番话似乎是在全人畜件,但我绝无此意,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但我终不能做到无欲无求的至高境界,我要好的学习成绩,我留恋所有会令我高兴的人、事、物。因此,我注定不能成为弘一法师那样的人。所以,我就退而求其次,正确地看待得与失,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凡人。

人生有三苦,一苦得不到,二苦得到了却发现原来不过如此,三苦轻易把它丢掉后才发现它是如此重要。正确看待得失,人生就会少这些无谓的苦。倘若人人都能达到如此之境,那么,我们就是自己的“弘一法师”了。

例五

常怀淡泊之心

清明的雨淅淅沥沥,不禁有了“卧听潇潇还渐渐,湿了清明。”让人好生难受,然而“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既是清明,就有祭祖扫墓之情,又怀有寻春踏青之兴。

一路颠簸,一幅绝妙的清明烟雨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闯入眼帘,然路人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却“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我独自欣赏着这少有喧嚣的绿野风光。

不知觉间,已经步行到了山下。雨停了,坡上长起了野草,除去它,翻上一层新土,在碑前描起了红字。天不作美,刚止的雨,又淅沥起来,“困人天气近清明”,看看眼前的墓,细想墓中人不免有点感伤。野草茂盛了一季,墓外人也长了一岁,然而墓中人不曾变化,但墓外人终为墓中人。

叹了口凉气,雨又渐止。细想来,竟忆起王禹俏曾叹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人去匆匆,来匆匆,又有几回醉呢?人生坦荡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怀有一颗淡泊之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孔明一生的抱负与追求,也正是现代匆匆人生下所缺少的。云散烟消,阳光以他固有的明媚出现……

纸灰飞做蝴蝶翩翩来,又依依飞走,“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听不见世界的声音,是因为你被世间的喧嚣所蒙蔽。清明不仅仅是祭祖,也是踏青。踏青者,抛弃浮躁,将淡泊之心纵情于自然也

第11篇:常怀敬畏之心(廉政党课材料)

常怀敬畏之心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时提出的。李源潮指出,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敬畏之心是什么?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神圣感的尊敬,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自律、自尊和自爱,也是一种自强。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写道:“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局系统党员干部都要深感这份充盈和宁静,认真体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常存对历史、百姓、权力、人生、法纪、家庭的敬畏之心;时刻严格自律、慎于言行,始终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慎交,以敬畏之心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一、敬畏历史,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历史的信念,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秦桧设计害岳飞,一度犹豫不决,怕死后遭唾骂。文天祥从容就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少奇在手持《宪法》也无法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候,无奈地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连毛泽东这样一个自我标榜“无法无天”的伟人也说:“我的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价!”在中国,有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历史相关的书永远不愁卖,真实的历史记录会万古流传。我们当代的很多“戏说”系列的影视剧也是因为跟历史有关才引起人们的兴趣。金庸的小说如果不跟历史傍上,想必也不会那么招人喜欢。说白了,从中国人的理解来看,历史就是人心,就是人性。这种历史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它内在于人,它更朴素本真,“历史的检验”和“历史的审判”也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显现。

敬畏历史,就是要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犹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林则徐流放新疆修建的“伊犁渠”、左宗棠驰骋大西北栽下的“左公柳”,历经千百年仍为民造福,他们青史留名,为后人广泛传颂。一个人的业绩和功德如何,实践和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而不应该心存杂念,急功近利,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殊不知,那些喜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人,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到头来,只会被历史所耻笑。

案例: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从实际出发,劳民伤财,大肆修建豪华办公楼。如:2005年重庆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大楼镇政府耗巨资修建豪华办公楼,酷似**。整个办公区共有7幢楼,耗资超过500万,设计为“王”字形,在“王”字形布局之上修了一座仿建的“**”城楼,“**”正是王字形建筑上的一点,正好又形成一个“主”字。

敬畏历史,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

1、科学干事,不搞“拍脑袋“决策;

2、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确保群众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揭阳市残疾人夏楚辉因乘车无法享受优惠引发“一元钱官司”,广东省府公开承认超期回复行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近年来,“民告官”案件不断,不乏类似“一元钱官司”。此现象背后,说明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在公民社会,政府无论多么强势,个人无论多么渺小,但其法律地位和权利都是平等的。而政府是受民之托治理、服务社会,权力来自于民,“仆人”的身份也要求其对百姓怀有敬畏之心。季康曾请教孔子,如何做才能使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那意思是说,你尊重百姓,百姓也会尊敬你。孟子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百姓。”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百姓最可敬。世界是百姓创造的,历史是百姓创造的,文明是百姓创造的。百姓的力量可移山倒海,可改天换地,可力挽狂澜,可扭转乾坤。电视剧《江山》主题曲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的源泉。”没有百姓,就没有我们的吃穿住用,什么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百姓也最无畏。虽然百姓无权无势,但决不可以随意慢待,随意冷落,随意欺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谁不把百姓当回事,谁脱离百姓,谁在百姓面前打官腔,摆架子,谁高高在上,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谁鱼肉百姓,欺压百姓,都不会有好结果。一旦惹怒了百姓,轻而易举就可以使你身败名裂,那些被百姓举报的贪官,被百姓选掉的庸官,被百姓淘汰的昏官,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来自百姓,百姓造就了我们。百姓利益无小事。建设部门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凡事关民众利益,不以恶小而为之,也不以善小而不为。敬畏百姓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把“老百姓比天大”作为从政理念,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生誓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要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古人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革命事业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2、“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服务员”。(郭明义)

3、“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焦裕禄)

4、“关注民生,顺应民意”。去年,南京玄武区拆除书报亭事件引发热议。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拆报刊亭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顺应民意。

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立足于本职,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当中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当中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敬畏权力,让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为民所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权不敛,以权谋私,就多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许多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能否以法治权、依法办事,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既要敢于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又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随时纠正行使权力中的不敛不公之处。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把手”,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论和反应,真诚善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对权力有敬畏之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 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甚至胡作非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

1、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看的比泰山还要重;

2、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3、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可以造福一方,成就一番事业;滥用权力或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则会危害一方,甚至葬送掉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 案例:马其伟,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兼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马其伟的犯罪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离他1999年退休,仅差4年。他利用职权及影响,使他的妹妹、女儿、女婿等三人插手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关项目,3个亲属先后收受的不义之财竟有220万元之多,而他本人直接受贿达13万元和5000元港币,4人受贿总数已达230多万元之巨。2002年5月被判无期徒刑。

四、敬畏人生,就是要坚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人生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单行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瞬间,如何去把握这段时光,把短暂的人生打造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声誉,就是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能否留下一点痕迹,能否为园区创造一点贡献。

要正确处理好:

1、就是做人与做官的一致性,“要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敬畏人生必须经得起风电和各种诱惑的考验;

3、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自觉地把人生坐标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去不懈地追求和充实,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

五、敬畏法纪,就是要牢固确立正确的法纪观念,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大家各抒己见,答案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连连摇头,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意味深长地说:“臣以为,畏法度者最快乐。”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畏法度者最快乐”,可以说最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本质和快乐的真谛。“畏法度者”往往也会是遵法守纪者,他们自然不会被叫去“喝茶”,不会受到纪律的追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就不会去体验那些人生最大的悲剧和痛苦,自然也就活得洒脱、清爽、快乐。而那些“不畏法度者”,则往往会成为违法者,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失去自由,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失去快乐。

法纪是一种“高压线”,同时,更是我们实施自我保护的“生命线”。敬畏法纪,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纪国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1、学法(普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好法律;

2、守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

3、用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法律。

六、敬畏家庭,就是要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家庭责任,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敬畏家庭,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工作任务,身上还肩负对父母、老婆、孩子的家庭重任,要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敬畏家庭要做到:

1、家。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也是人生成长的归宿;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才能齐家,家齐,才能治国平天下”;

2、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必须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

3、道德、奉献、互助。夫妻相互之间要遵守社会道德,要乐于奉献,相互帮助。

年轻干部的成长除了组织的培养关爱外,家庭也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并寄予殷切的期待和希望。年轻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想一想伴侣的结发之情,想一想对孩子的教养之责,绝不能做出愧对家庭、伤害家人的事。年轻干部如果受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违背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最终还会伤害自己的家人,拆散幸福的家庭。

案例1:耿昌才,男,38岁,原扬中市建设局副局长,为他人谋取利益,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耿昌才在他的悔过书中对自己给家庭造成的伤害追悔不已:“想到年迈的奶奶翘首以盼孙子常回家看看,想到本以儿子为荣的双亲反为儿子担心受怕,想到孤寂的妻子为丈夫独撑家门,想到可爱的女儿期盼父爱的渴望,想到她稚嫩的心灵受如此伤害,心如绞痛!”本来和睦美满的家庭却因自己贪钱而被糟蹋的残缺不全。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一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自律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追求,去赢得个人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第12篇:关键词常怀敬畏之心 远离肆无忌惮

 常怀敬畏之心 远离肆无忌惮

头上是灿烂的星空,胸中是道德的规律;此二者令我满心惊奇而敬畏,畏之愈欠,愈觉其然。——康德

 有所敬畏 才能无畏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周国平

 敬畏生命 永不言弃

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史怀哲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忐忑不安

人生就像《忐忑》,虽然没有准确的歌词,但却惊心动魄。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呢?活好今天最聪明。即便今天你进账千亿名扬天下,如果你的心怀忐忑难处、不安或纷扰,这一天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唯虚妄者才把幸福寄托在对明日的等待。让心灵时光的每一刻都氤氲安泰自在逸宁,这本身就是生命幸福的终极意义。时人的愚昧在于:他们永远不晓得自己为何而终日碌碌营营。 忐忑让我们不知如何安慰自己

印尼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的旧痛未愈,盈江地震、日本地震及海啸又猛然降临。海啸、地震、洪灾,比好莱坞大片更真实立体。20

12、船票、末日传说,仿佛会是真的。

地球调到了振动模式,“环太平洋地震带”越发活跃,2012的预言越发真实,我们该如何安慰自己?在灾难频发、信息传播发达又心灵脆弱者众的这个年代,让我们反省自身的“安慰文化”,如何让淡定成为一种自我修养?

地球咆哮,是自然危机;人类忐忑,是心理危机。当地球调到振动模式、经济调到通胀模式、交通调到堵塞模式、婚姻调到电视表演模式、就业调到高难度模式、通勤调到长时间模式、住房调到小户型模式、奶粉调到防核辐射模式、猪肉调到瘦肉精模式„„我们的心,也调到忐忑模式。 人心调到了忐忑模式,人群分化出自测派、幻想派、哼唧派、冷笑话派、夜话派、愈疗派、八卦派、浮游派、爱心派、入戏派、咆哮派等12种自我减压流派,用自嘲、趣味与温暖,安抚浮躁、忧郁与痛苦。 忐忑事出有因:地震专家说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后,地球又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每当灾难发生,看完新闻的我们有如看过《2012》,内心突然脆弱,集体陷入情绪流感。

此刻,不如寻求一种自我安慰大法——当耳边有神曲《忐忑》、笔下流行“咆哮体”时,我们终于明白,淡定是一种自我修养。 生活是一篇“伤不起”的咆哮体

“四五年前回国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中国人的心态确实是忐忑的。那几年,我经常给中国朋友打电话,他们会告诉我说——我们每天忙啊,忙得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龚琳娜接受采访,如是解释已被改编成“阿姨压抑带个刀”的《忐忑》在中国的流行——此时,据说CBA联赛吉林对辽宁比赛中,因辽宁主场DJ播放神曲《忐忑》,让吉林球员多次罚球都未能命中,篮协已不得不发布通知禁止播放《忐忑》。

生活有时是一场播放着《忐忑》的糟糕篮球赛——《赌博默示录》中说,“没有钱你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想要的东西都在柜台里,但根本得不到。就好像,篮球架如果在100米高的地方,就没有人想要投球了” 。

普通人的奋斗史就是一个中国压力榜:找工作、求姻缘、供房子、养儿子、买车子。街头小店因

此出现减压玩具,包括一捏就发出劈啪声的泡泡纸和“惨叫鸡”——“惨叫鸡有长长的脖子,古怪的造型,用手一捏还会发出凄惨的叫声。”

生活有时是一篇满纸“有木有”、“伤不起”、“为什么”的咆哮体。好在,我们总可以找到安慰自己的秘笈——起码最近这段时间,可以让“浮游少女”的照片洗涤心灵,可以发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帖,可以买一本远离现实的《三体3》,可以说一个《非诚勿扰2》讲过的冷笑话。自娱自乐是生活必需品,电视脱口秀主持人谭飞说:“没有八卦,这个世界基本离2012不远了。” 生活越是匆忙,安抚自我身心越应成为每日功课。在急之中国,面对成功与财富的落差,我们总有心态失衡的时候。这种失衡可以用“咆哮体”消解,可以翻唱《忐忑》宣泄,只是治标不治本。其实,安慰自我的最好方式,是相信明天会改变,并在今日付之行动——华师大心理专家许维素,她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面对真实固然残酷,但唯有承担和解决,才是对于心灵最有效的治愈与安慰。”

【编辑点评】既然不能活着离开地球,那就早安以励志、晚安以温情吧。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

学会敬畏,感谢生活赐给我们的一切

懂得敬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一位哲人说,懂得敬畏让我们的心灵能保持纯净。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的直观,是对超然性的辨识。它犹如是人生之车的一道“闸”,有了它,我们就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加油,在什么地方驻足。 敬畏是智慧的开端

常怀敬畏之心,首先要畏初始。唐代柳宗元说过:“君子之惧,惧乎未始”。意思是说,君子如果有恐惧,应该恐惧在灾祸发生之前。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一些细小之事开始的,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有沾小好处就可能贪大便宜,缺口一旦打开,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敬畏之心,贵在初始。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 是得到智慧的途径

敬畏,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老子曾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首先,我们要懂得“敬畏天物”,在大自然面前保持必要的“谦卑”和“敬畏”,别把她作为一个予取予求的对象或者一个可以“战胜”的对手;其次,我们要懂得敬畏生命,生命因个体而不同,当我们进行自我审视的时候,通过学习、体认、磨练、修炼等,形成对生命自然的“了解”和“敬畏”;最后,我们要敬畏社会、敬畏生活、敬畏工作。

敬畏是得到智慧的途径。常怀敬畏之心,首先要保持感恩之心、谦虚之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躬身弯腰;感受上苍,懂得抬头仰视。如果一个公民心怀敬畏,就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如果公司员工心怀敬畏,就会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该为的地方有所为,不该为的地方有所不为。只有真正有信仰有敬畏的人,才能面对邪恶有所克制、约束自我,不会以大欺小、肆意妄为,无所禁忌。人应当有所敬畏,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环境保持起码的敬畏之心,这样这个世界就会少些是非、喧哗,多些亲切、和平。

敬畏不是惧怕,而是一种物我统一的内省。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理解,畏天就是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看一下历史,想一下自己,就会感觉到有时命运(这里说得不是宿命,而是指历史发展、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人生走向的制约)是很难改变的,年龄大一些的老师可能对此体会更深。正像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尊重规律,不是无所作为,我们可以顺应规律,抓住机遇,争取最好的结果。畏地是讲人要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然也包括我们所处的集体),要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既不能封闭自己,又不要一意孤行。畏己是讲要经常检查反思自己,自省、自警、自律,诚心听取别人建议,不断修正自己的失误,不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常抱敬畏之心,就不会怨天尤人,老觉得自己委屈;常抱敬畏之心,就会比较冷静,管得住自己,少犯错误。

【编辑点评】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信念。敬畏是理智、成熟的人生体现;心存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

第13篇: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我国还有位古贤曾这样说过,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他们所言,都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怀有这种心理,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可以说,做人常存敬畏之心,在我国也有个优良传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已者”等敬天爱人之说;道家强调,人对自然规律、对人与自然相和谐应怀有强烈的敬畏感。这些学说、主张对当时人和后来者都是大有教益的,它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更可敬的,是一些贤人能士把自己的敬畏之心,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上。“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写作上尤显一些文章大家的严谨、敬畏之风范。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改定自己过去文字时,反复推敲,“用思甚苦”。其妻不理解,说他何必如此辛苦,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答:“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这种用字有所“怕”的作风、做派,着实令笔者心动、必仪。 胡适先生对写文章也存有敬畏之心。他成名很早。他在成名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格外小心谨慎。尤其对写作,更是这样。他曾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曾对胡适在写作上的极其慎重态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评价:“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胡适先生的写作态度和行为,也令笔者肃然起敬。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被征服的人生,艺术是生命的帝王”。可见,艺术是至上的非凡产物。因此在艺术上也尽显一些艺术家的敬畏之心和优秀品德。梁启超先生对自己的书法是慎之又慎的。胡适先生曾对人说起,梁启超在遗墨真迹可稽考者约有3万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没有一件是“苟且落笔”的。何以故?胡适以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梁启超先生对书法如此慎重,能令笔者拍案纠绝!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历来爱惜画名,晚年几近苛求。在他看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如果追求市场行情,则无异是艺术的自杀。虽然他的画作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他从不屈从金钱,更不附庸世俗。他把艺术看得格外神圣,他要做到:“绝不让谬种流传”。他每每将“不满意之作”付之一炬。对有些画,有时连他自己都不忍心下手。于是,他就狠心地让家人去烧。就这样,数百幅浸染着他无数血汗的画,转瞬间就在他眼皮底下化为灰烬。即便如此,他也不发出一声叹息。吴冠中先生只想保留那些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给后人。他说:“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老对画画的虔诚和谨行,实在让笔者叹为观止、敬佩不已。

这些先生之所以心存敬畏,是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真正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正做到了“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他们不愧为我们的人生楷模,我们理应崇敬他们和向他们学习。

毫无疑义,做人的确应该像欧阳修、胡适等人那样心存敬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存敬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不敢心生邪念和贪欲;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向规则低头,不去做违规犯法的事;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中不犯或少犯错误;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有良心善意,从而让自己夜夜安然入睡;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加倍珍惜生命;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拥有美德懿行,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既为自己开辟锦锈前程,更为人民多作贡献。

心存敬畏,并不是叫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而是叫人想之有道,说之在理,做之合法。也即是说,该想的想,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这样,心存敬畏,才更有意义。 有敬畏之心者大有作为,有敬畏之心者必荣于人。有忧才无忧,有惧才无惧。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更有意义地活着的一种明智选择,是一个人在世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件法宝。

世间,不仅是中国的贤人能士心存敬畏,外国的也不例外。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对人说:“我一生中敬畏两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内心中的道德。”说白了,就是他一是怕认识不了星空的奥秘,二是怕自己的道德不够美好。像胡适、康德等这样的贤人能士尚心常存敬畏,难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不更应该如此吗

第14篇: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才会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才会热爱自然。一颗没有敬畏的心灵,很容易被邪魔占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心灵因为敬畏而有了高度。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赋予情感,生命也会拥有令人欣赏的画面。有时候在自己寂寞无助之时,我也会对着高山大声的呼唤,以期换得另一种安慰的回应;有时候也会对着那些无名的花蕾对话,似乎可以听到其呼吸的声音;有时候也会对着大树发呆,想着倾听它历史年轮的声音,想着看到它碾过的动人辙印;有时候也会静静地看着鸟儿自由的飞翔,落在树丫上,捕捉着自己的所需。每一朵花,每一株树,每一只鸟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细心的聆听,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些伴侣的值得敬畏的地方。 当我们领略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更懂得这份自然的纯洁带给人类的是一份修为,一份灵魂的景仰感。

敬畏之心能促进成功,也许你不相信,成功就是要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心要坚硬狠辣,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就算是这样得来的成功,也是小成功,甚至不能长久守住这份成功。 因为只有敬畏生活的点滴,才能将修为的世界举得很高。敬畏之心才能善待生活的一切,将自己的每一个节点当做生命的累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拥有令人称羡的业绩。并不是每一个璀璨的星月都属于你,只有那些从低处着眼,在喧嚣的世界能够秉持住自己的底线,还能够心存“明月”,就一定能达到光明温暖的彼岸,终有美轮美奂的一天。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又有所“怕”,有信仰与理想的指引,就一定不会迷失,就一定能登至极顶。如果将自我包装成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也就失去了生命的风范。 中国先圣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也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先哲所言,并非无知,而恰恰是一种智慧,一种修为。当一个人心怀敬畏之心,就会对其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我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佛语将:不加思考不去考证的全部相信是迷信。认为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科学,是迷信。敬畏自然,是一种科学精神。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人类也并不能凌驾于其之上。虽然吾等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也不能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标榜我们的杰作。一旦我们的思考和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法则,必然会遭遇大自然的洗礼和惩罚。诸如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水质污染,流行病肆虐,沙尘暴的疯狂之作,无一不在检阅着遵循自然规则的大道。敬畏自然,就是要对自然有种膜拜之感,感到自身的渺小。任何与自然为敌者,终将败下阵来。 人类历史上多少人因为疾病饥饿而哀鸿遍地;战争中被杀戮的生灵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敬畏生命,是一份人文情怀,更是一份自我修为。生命是神圣的,她来自于自然,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家庭、友人、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旦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和无助。记得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这种人文关怀透视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于生命地位的敬畏。

敬畏来自于内心真实人性的呼唤,不是因为“有用”才去膜拜,不是因为害怕而尊敬。正如古人所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一旦人人变成了无所畏惧,人心没有了心中的景仰,变成了无所顾忌,那么世界一切都可以被毁坏、被砸碎,是非不分,这将是一个可怕的令人心寒的窘境,陷入这个境界的人们该是多么可怜可悲!因此,心存敬畏,就学会心存良知,就有着道德的底线,心中还会有着“明月”。

第15篇: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

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

------------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深刻的道理,廉与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可谓泾渭分明,廉能存浩浩浩荡气,举坦坦正义,它能深入民心,受民拥戴,而腐能涌浊浪邪气,败社会风气,它为民所恶,为民所弃,最终会动摇执政党的根基,祸莫大焉。通过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的展开,使我深刻感受到做人、做事一定要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我觉得要做一个受群众拥护受群众依赖的好公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我们这个国家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道德观,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为人民服务目的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因此,在处理我与他人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从个人讲,首先应当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要努力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每个人这样做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才会丰富和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它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人生观的最高形态,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要明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自创精神,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一流的工作成绩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如果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报喜不报忧,瞒上欺下,则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丧失党性的表现。所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会决定你今后走的路子,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你的路子永远不会走错,你的路子也就会越走越远。

二、要存一颗淡泊平常之心

古人早就谈过:“淡泊明志、淡泊志远”;这个“淡泊”不是对事业工作的淡泊,而是对名利物质私欲的淡泊。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深刻变动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千头万绪,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会乘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已”、“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再加上社会上有人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是否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是否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对每个党员干部确实是一道十字路口,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我觉得有一颗淡泊平常之心很重要,有淡泊平常之心,就会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要知道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工作当中,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业当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不过是飘散的烟雨,决不是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它是海市蜃楼,镜中之花,对有一个淡泊平常之心的人决不会被它所迷惑。它只有对那种有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侵蚀腐化。因此,要保持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淡泊平常是一个最好的防备武器。

三、要公正公平、一身正气

作为领导干部,也存在或大或小的权力,在工作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人情关、金钱关,在这种时候,如果稍有偏差,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甚至会产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的严重后果。一个行政决策往往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容不得来点差错,更绝不能以权谋私,要牢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宗旨,做到公正公平,一身正气。这样才能敢作敢为、勇于进取,这样才能抵御来自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第16篇:《信》读后感:人当常怀敬畏之心

《信》读后感:人当常怀敬畏之心

文|戴胡晋

东野圭吾的作品素来以精巧细致的推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匪夷所思的故事架构而享誉文坛,但《信》却是一个例外。在这本书中,东野圭吾并没有过多着墨于犯罪情节的设计或侦破,更多地是在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过程中阐述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这是一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由于刚志身陷囹圄,他只能通过写信来和弟弟直贵联系,这一封封来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无尽的牵挂和思念,但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挫败与噩运。由于哥哥杀人犯的身份,直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放弃了自己对音乐梦想的追求,也失去了理想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使直贵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直贵试图隐瞒哥哥因杀人而坐牢的事实,但是哥哥的来信一次次地让他的努力和掩饰付诸东流。为此,直贵对哥哥的感情由埋怨逐渐转变为怨恨,他写信告诉哥哥要断绝关系,他搬家而不告诉哥哥新地址只为不再收到哥哥的信。面对挫败和噩运,直贵抱怨社会的不公,也非常困惑为何无辜的自己却总是在承受旁人的歧视和孤立,直到后来平野社长的一番话才终于让他找到了答案:你如何理解不了大家对你的不公平,你所受的苦难,都是对你哥哥的一个惩罚,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罪行给家人带来了什么后果,以为对受害者家属祈求原谅,以为被束之高墙就是惩戒,哥哥的\"社会性死亡\"带给了弟弟难以附加的生活阻碍,让他失去做自己的机会,即便直贵的优秀被别人认可,可最终他依旧是那个罪犯的弟弟,没有别的身份。

直贵的遭遇是不幸的,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遭遇完全是哥哥的错误所带来的附属效应,与他自身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书中的哥哥刚志为了帮助弟弟筹集学费而阴差阳错地犯下杀人的罪行,乍一看是有些许值得同情的成分,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却是极其不可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沟沟坎坎,每个人也都会有走错路、下错棋的时候,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因为一些极端的行为或选择而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而是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公司的一份子和社会的一份子而存在,这是人固有的社会属性。但有些人对人的社会属性产生了过度解读,他们会为了自己内心所谓的一切都是为了某某某这样的情怀大义去做一些糟糕的选择,甚至伤害别人。这样的经历也许值得同情,但这样的行为却是不值得被理解和原谅的,人生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自己的人生才最应该被重视。在我看来,人的社会属性,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责任感,要常怀敬畏之心。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要做怎样的选择,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为自己负责,也为家人负责。

再联想到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所从事的工作或大或小,都是在为公司的运转尽职尽责,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清楚个人的目标达成与公司目标达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常怀敬畏之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工作中存在的流程交接和专业交圈,同样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协同、共享。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的整个团队会更有凝聚力,发挥出更高的效率,爆发出更强大的能量。作为工程管理人员,我们的手中掌握着项目的工程质量,而工程质量关系到交付时的产品呈现,关系到客户对我们的满意度,更关系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声誉。我希望客户在入住之后,是真心觉得这房子买得好,买得值,住得舒服,并且也十分乐意地把它推荐给亲朋好友。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工程管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常怀敬畏之心,更要有客户意识,把这房子当作是自己的房子来建设,把这项目当作是自己的项目来管理。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生而为人,当常怀敬畏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怀。

第17篇: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常怀感恩之心”。

人生在世,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你得到他人的帮助,你应该感谢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力量和勇气;倘若你获得了他人的赞许, 你应该感恩,因为他们让你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社会和周围的人,总会遇到许多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人,包括亲人、爱人、老师、朋友等。这些人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都曾给过我们关爱,给过我们帮助,他们是我们值得终身感恩的人。

虽然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象更加“健忘”了,把感恩遗忘了。我们习惯占有,习惯了享受,习惯了被人赞许,却忘记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给我们生命的人,感谢那给我们温暖和关怀的人们,感谢爱我胜过爱自己的人。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山林农夫出于爱心,救了一只受重伤的小蟒蛇,并把它带回家精心照料,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小蟒蛇渐渐地通了人性,有一天,农夫被困在了着了大火的房子里,小蟒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

之恩,纵身窜入火海,用尾巴缠住农夫,把他甩了出来,而小蟒蛇却在房屋倒塌的那一瞬间永远地被埋在了火海中。蟒 蛇尚有如此感恩之心,那我们人类又做得如何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位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连续救起二十多人后,双脚因严重抽筋导致残疾,必须终身坐在轮椅上,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我记 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多人当中,没有一人来向我道谢。”感恩虽小,忘恩是大。我们不应该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恩惠,以为是理所当然,轻易忽略和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在此,向帮助过我的人真诚地说声谢谢,是你们让我发现生命是多么的丰厚与富有;感谢所有爱我的人,谢谢你们让我领略了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吧,去珍惜身边的人和 事。,去品味生命的喜悦与快乐!

常怀感恩之心,永远年轻,常怀感恩之情,永远快乐!

第18篇: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多行孝亲之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曲江区实验小学五班的陈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常怀感恩之心,多行孝亲之举》。

当你看见那小羊羔跪在地上接受母亲的哺乳时;当你看见那凋零的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飘向大地时,你的心灵是否有所触动,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着,都心存感恩。

古人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翻开历史的画卷,孝亲敬长的故事一一浮现在眼前,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

而在我们的身边,也不缺乏那样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从5岁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稚嫩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

的重担,9年如一日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书写了一个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

男孩叫马鹏飞,辽宁省沈阳市147中学初一学生。1995年,小鹏飞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弃他而去,奶奶成了小鹏飞唯一的亲人。祖孙二人靠奶奶几百元退休金勉强过日子。可祸不单行,在小鹏飞8岁的时候,身患糖尿病的奶奶病情恶化:双目失明。小鹏飞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买米买菜、打扫卫生、照顾奶奶成

了小鹏飞每天必做的功课。奶奶心疼得哭了,小鹏飞就不停地安慰着:“奶奶,您不要怕,今后我就是您的眼睛,帮您看东西;我就是您的拐棍,给您领路。”一边说,一边用小手轻轻地擦拭着奶奶的泪水。为了省钱,从9岁起,小鹏飞学会了给奶奶扎胰岛素,成了奶奶的小医生。

可在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小鹏飞竟拿着50元钱,非要捐给灾区的孩子。知情的老师硬是不收,可小鹏飞却说:“灾区的小朋友太难了,一个3岁的小妹妹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失去了家,她什么都没有了,我有家,有奶奶,有饭吃,比灾区的孩子幸福多了……”“把奶奶照顾好,把学习搞好,将来有能力了回报奶奶、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 小鹏飞常说。

这就是马鹏飞,一个 孝亲敬老,又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当代少年。

同学们,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孝,为人之本也,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知晓孝亲敬老,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与长辈交流;让我们铭记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让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美德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9篇: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

五(5)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上个星期四11月23日是感恩节。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常怀感恩之心》。

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奇;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羔羊尚知跪乳之恩,乌鸦还有反哺之义,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因为只有感恩,这个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只有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充满温情;只有感恩,我们才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我小的时候,就曾听奶奶说过:父母对我们有三重恩德,“生我之痛、养我之苦、育我之辛”。从我“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他们为我倾注了多少的心血。父母爱我,我也爱他们,我会时刻怀着感恩之心,用心报答,感谢他们赐予我生命,给了我一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敬爱的老师,是你们授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我要感谢老师,有了你们的教诲,我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洒满阳光。

我要感谢我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曾经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同走过,有了你们相伴,我不再感到孤独、寂寞。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报答。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社会,对待所有关心你的人,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敞开你的胸怀,让丝丝爱之雨滋润你的心灵,并从感动中学会感恩吧!

谢谢大家!

第20篇: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个人的生活境界,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情操,理由很简单,但简单的理由却包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态度,品格的体现,是子女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员工懂得感恩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受人尊重的底线,是员工回报企业的基础,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员工,把敬业奉献当作份内的事,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辱观,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员工会把对企业的感恩转化为兢兢业业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努力工作创造财富,杜绝浪费,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员工会关心企业,关心企业的各项管理,同样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员工是一个极其自私的员工。

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能得以发展,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在小家,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在大家,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没有企业的兴盛就没有个人的发展,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兴旺发达时给予我们丰富的待遇,我感激,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更应该主动工作,履行工作职责,与企业共渡难关。

怀着感恩的心,从我做起,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牢记责任,顾全大局,关心企业,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