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思想碰撞(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12:05: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我的日志

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2013年2月28日(周四),二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亲亲一族又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畅谈着彼此寒假的美好生活,互诉着彼此想念的点点滴滴,收获着梁姐的温馨小礼物,倾听着每一位学员完成陈镇虎导师送来的神秘寒假礼物。

怀着兴奋的心情,倾听所有学员交流好,才真正明白了陈镇虎导师的深刻用意。原来他的礼物是让我们自己准备好,每个人把自己的礼物和学员们分享,那么我们就同时拥有了17份礼物。

神秘礼物就是每位学员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一本或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写下读书笔记,用PPt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在彼此的交流中,我感慨于侯红梅带来的《中国人的批判思维》;感动于厉海燕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爱与热情;被范影婵介绍的《滚蛋吧!肿瘤君》和《看见》所震动;被何春莲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所打动;回味于杨海慧的《我们台湾这些年》;重温阿杜的《梳理课堂》;学了范莉带来的《社会转型与师生文化冲突》的理念;翻看了老郭推崇的《学生第一》;领悟着姚瑜洁对于《有效主题班会八讲》的思考。最后,分享了梁莉老师的《我眼中的美国教育》讲座。崇尚简朴、不追求奢华的实用主义风格;松散,自由的课堂,培养有自信的人;重视、鼓励阅读,培养有思考力的人等等美国教育的理念如春风拂面般吹入心灵,也让我一个德育工作者不断思索着……

每一次名师基地活动总是让我充满期待,活动后又信心百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感谢我们的亲亲一族,播撒无限正能量!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

高壁茹

推荐第2篇:思想的碰撞《荒原狼》读后感

思想的碰撞《荒原狼》读后感

作者对字词结合有着炉火纯青的技术,原本对立的,矛盾的,不可融合的字与词,在他的笔下怎么组合都不突兀,让人乍读惊奇,再读疑惑,然后理解,再后会心微笑。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对环境,音乐的喜好以闻到的味道来决定,第一次去找一个住的地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这里的味道很好闻”。在一个爵士音乐舞厅,他闻到的是“像生肉加热了的味道”。

主人公有着孤独的性格,孤僻的行为,不擅长表达,不善与人交往。如果说有的人的内向是一口枯井,除了黑暗寸草不生,那这个人的沉默,就是一片广阔包罗万象的天空。他的内心丰富多彩。里面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是人,一个是狼,清醒的时候是人,狂躁的时候是狼。这两个灵魂经常互相争斗,互相指责,互相打压,但偶尔又相当默契。他自己把理智感知并能执行的一切品质放入人的灵魂,把不受自我掌控的一切品质放入狼的灵魂,这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划分方式,因为人不止两个灵魂,而是有成千上万个,有时候像人,有时候像狗,有时候像猴,有时候像狼,有时候像兔......

书中有很多我喜欢的,我摘抄了一部分列出:

“这位受苦者的病根儿并不在于他天性的缺陷,恰恰相反,其病根儿在于他巨大的才能与力量无法达到和谐统一”

“无法自爱就无法爱人,憎恨自己就一定会憎恨他人”

“人们理应为痛苦感到骄傲——无论何种痛苦均是我们达官贵人的回忆”

“不存在特别的病痛,不存在特殊的忧虑,不存在实际的苦恼,也不存在绝望”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于上帝而言,一个罪人远比九十九个好人更让其心生欢喜”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就像汹涌的波涛拍击海岸,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拼命追求权力的人最终被权力所毁,拼命追求金钱的人最终被金钱所毁,习惯低声下气的人最终被卑躬屈膝所毁,追求享乐的人最终被肆意行乐所毁。同理,荒原狼最终被其我行我素所毁。”

“若一个人与生俱来就缺少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维持其生命的药物”

“相比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一个人的灵魂从来都是分裂的”

“天才并非如我们认为的那样稀少,当然也不像文学史,世界史或报纸所说的那样众多”

“若你需要获得他人的允许才能快乐地享受,那么你就真是个可怜虫。谁可以尽情的享受瞬间的快乐,谁就能一直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谁懂得如此亲切、谨慎地欣赏路边的每一朵小花,看重每个小小的嬉戏那一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会损害其一丝一毫”

“是不是理想都可以实现?是不是我们人活着就是为了消除死亡?不,我们活着,恰好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然后又重新爱它;恰好是因为它的缘故,有时这一点点生活在某一小时会显得特别美妙。”

在现实中,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与世界的任何角落相链接。也让我们能听到,见到,了解到很多与我们自身不一样的事情。人的思想不断的被扩充,碰撞,冲击,积极的,消极的,最后你吸收到的是什么,取决于你自己,你灵魂中的哪个部分在那个时间点占了上方。

每一个字都有它自己的意义,有的人把各种字组合在一起,让人满心欢喜,沁人心脾。最近看到的消息有关于某大作家女儿写的诗,有人用庸俗来评价她的诗,玷污了“庸俗”这个词,侮辱了“诗”这个字,毕竟此“诗”非彼“尸”。在这件事情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大多数人不说,那些极尽能事把非美好文字组合在一起的人,就会大行其道,会把这个世界搞得一团糟,以丑为美,以低劣为个性,还诋毁普通人不懂审美,让很多看到这些文字的人以为世界就该如此糟糕。对于这样的“诗”,还是那句“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最为恰当。只是浮躁的环境里,很多人想要的结果是只要被人记住就好,不管被人记住的方式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

作者对字词结合有着炉火纯青的技术,原本对立的,矛盾的,不可融合的字与词,在他的笔下怎么组合都不突兀,让人乍读惊奇,再读疑惑,然后理解,再后会心微笑。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对环境,音乐的喜好以闻到的味道来决定,第一次去找一个住的地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这里的味道很好闻”。在一个爵士音乐舞厅,他闻到的是“像生肉加热了的味道”。

主人公有着孤独的性格,孤僻的行为,不擅长表达,不善与人交往。如果说有的人的内向是一口枯井,除了黑暗寸草不生,那这个人的沉默,就是一片广阔包罗万象的天空。他的内心丰富多彩。里面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是人,一个是狼,清醒的时候是人,狂躁的时候是狼。这两个灵魂经常互相争斗,互相指责,互相打压,但偶尔又相当默契。他自己把理智感知并能执行的一切品质放入人的灵魂,把不受自我掌控的一切品质放入狼的灵魂,这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划分方式,因为人不止两个灵魂,而是有成千上万个,有时候像人,有时候像狗,有时候像猴,有时候像狼,有时候像兔......

书中有很多我喜欢的,我摘抄了一部分列出:

“这位受苦者的病根儿并不在于他天性的缺陷,恰恰相反,其病根儿在于他巨大的才能与力量无法达到和谐统一”

“无法自爱就无法爱人,憎恨自己就一定会憎恨他人”

“人们理应为痛苦感到骄傲——无论何种痛苦均是我们达官贵人的回忆”

“不存在特别的病痛,不存在特殊的忧虑,不存在实际的苦恼,也不存在绝望”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于上帝而言,一个罪人远比九十九个好人更让其心生欢喜”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就像汹涌的波涛拍击海岸,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拼命追求权力的人最终被权力所毁,拼命追求金钱的人最终被金钱所毁,习惯低声下气的人最终被卑躬屈膝所毁,追求享乐的人最终被肆意行乐所毁。同理,荒原狼最终被其我行我素所毁。”

“若一个人与生俱来就缺少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维持其生命的药物”

“相比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一个人的灵魂从来都是分裂的”

“天才并非如我们认为的那样稀少,当然也不像文学史,世界史或报纸所说的那样众多”

“若你需要获得他人的允许才能快乐地享受,那么你就真是个可怜虫。谁可以尽情的享受瞬间的快乐,谁就能一直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谁懂得如此亲切、谨慎地欣赏路边的每一朵小花,看重每个小小的嬉戏那一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会损害其一丝一毫”

“是不是理想都可以实现?是不是我们人活着就是为了消除死亡?不,我们活着,恰好是出于对死亡的惧怕,然后又重新爱它;恰好是因为它的缘故,有时这一点点生活在某一小时会显得特别美妙。”

在现实中,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与世界的任何角落相链接。也让我们能听到,见到,了解到很多与我们自身不一样的事情。人的思想不断的被扩充,碰撞,冲击,积极的,消极的,最后你吸收到的是什么,取决于你自己,你灵魂中的哪个部分在那个时间点占了上方。

每一个字都有它自己的意义,有的人把各种字组合在一起,让人满心欢喜,沁人心脾。最近看到的消息有关于某大作家女儿写的诗,有人用庸俗来评价她的诗,玷污了“庸俗”这个词,侮辱了“诗”这个字,毕竟此“诗”非彼“尸”。在这件事情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大多数人不说,那些极尽能事把非美好文字组合在一起的人,就会大行其道,会把这个世界搞得一团糟,以丑为美,以低劣为个性,还诋毁普通人不懂审美,让很多看到这些文字的人以为世界就该如此糟糕。对于这样的“诗”,还是那句“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最为恰当。只是浮躁的环境里,很多人想要的结果是只要被人记住就好,不管被人记住的方式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

推荐第3篇:碰撞

碰撞

星期天,饭桌上,孙女不停地给爷爷奶奶讲自己一周的趣闻。

孙女突然提到:“爷爷,你最近看过《百家讲坛》哒?那个易中天教授讲曹操讲得超好,原来曹操也有可爱的呀!”

爷爷是个老学究,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违背。“什么易中天,什么曹操可爱。奸雄就是奸雄,逆臣贼子,大逆不到。”

“你太顽固了,易中天教授是以现代的眼光来评判曹操,他再怎么不好,作为一代霸王,他也是有优点的呀。”孙女有些听不住了。

“什么优点,逆臣贼子能有什么优点?现代人?现代人也不能乱说。”爷爷也有些火了。

“现代人怎么就乱说了,我们是以科学公正地眼光看问题。”孙女有点讲道理了。

“科学公正?你能说夏桀横征暴敛、涂炭生灵有利于减少人口?你能说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利于促进别国民族的觉醒?你能说发动核战争是为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爷爷的话压得孙女翻不了嘴。

“那你也不能找特例,以偏盖全。隋炀帝荒淫无度、鱼肉百姓,可他们创建的科举制选拔了多少优秀人才呀;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呀;黑人贸易虽然有违人道,但也给新大陆带去了新的文化呀。”孙女也有些飘了。

“这都是些什么现代人的道道儿!”爷爷火了,“用什么科学公正胡搅蛮缠还就对了?现代人越过越不象话。话不好好说,个不好好唱,含混不清,还‘哼哼哈嘿’有什么好听的。”

“我哪儿话说的不在理了,你不要指桑骂槐指责我的偶像,你听的京剧还不是一样‘咿咿呀呀’的让人听不懂!”

“京剧再怎么不懂也是国粹,是艺术!”

“那周杰伦的歌是时尚,是现代!”

两个人越吵越凶,奶奶笑呵呵地说:“行了,行了,都别吵了。老头子去看易中天,小孙女去看《三国》。你们各自了解了再来吵。现代和过去总有碰撞,但也有交融。”

爷爷悻悻地去看《百家讲坛》,孙女自顾去看《三国》。爷爷不禁感叹易中天的绝妙解说,孙女也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

推荐第4篇: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东槐院小学常晓艳

前两天,我们学校老师有幸到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的听课活动。听了几位名师的课,我很震撼。尤其是张奇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这节课,让我感悟很多。多少年来,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我也曾经羡慕语文课的诗情画意,激情澎湃,也曾试图让自己的数学课灵动起来,几经尝试,课堂上气氛改善了,但是课下学生掌握的数学技能并不熟练。于是,又重蹈覆辙。是呀,数学课上我们大多数老师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显然是造成我们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

听张奇华老师的课,很轻松,很舒服,很悦耳,很有文化底蕴。我特意翻看了张老师的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设计。他是这样写的:

他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他――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教学伊始,张老师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是呀,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张老师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难怪张老师的课给我们以诗情画意般的享受,那丰富的文化底蕴感染熏陶了我们每个人,我们感受到数学课堂的美丽与魅力。 后来,我们听了强震球老师的课,也是圆的认识,不一样的结构,同样的精彩!在这节课中,强老师耐心的演绎了圆最基本的内涵,做示范,直观表现,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却又自然而然,自始自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课讲完后,强老师给我们讲了数学课堂要三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本质,关注体验。而他这节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三个关注,我们受益匪浅!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见解。徐守旺老师的《认识时间》这一整节课,在情境中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对学生进行了助人为乐教育,灌输了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这里,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感觉情境太多,有点冲淡数学主题。后来,听了陈洪杰老师的报告,他说一贯反对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之类的活动。于是,我也释然了。 后来,蔡宏圣老师的报告《数是数出来的》,深刻,新颖,灵动。他提出“为理解而教”的观点。并指出要“善于用好几何直观”,还有善于用“例子直观”,并耐心举例子,深入浅出,引导我们思考数学的本源性问题。 当然,徐长青老师的课“饼来了,锅来了”也令我们眼前一亮,徐老师语言幽默,课堂生动,没有费尽心思制作道具,课堂道具信手粘来,让学生以手为饼,以手为锅,形象生动。徐老师提出“简约教学”,课堂轻松,他指出数学不是让孩子停留在具象,而是抽象。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数学本源性,这和蔡宏圣老师的思想是一致的。

这么多名师的课,这是数学思想与教育灵魂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必将指引我们的数学课堂追根溯源,享受数学的美妙。

推荐第5篇:思维碰撞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来源:生物学实验。

内容精解: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在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他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效应说明,“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自身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在改变,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

应用要诀:害怕失败会导致失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有成功的信心,你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在这样的境地中,有的人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豫、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着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按照弗洛尹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作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到一些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绝大多数人能坚忍不拔的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作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里不甘,难以瞑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无论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有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的,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将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以为你是哪一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别人如何打败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否在别人打败你之前就先输给了自己。很多人失败,通常是输给自己,而不是输给别人。我们习惯了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想作出改变,也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些看起来自己做不到、但是经过努力却能做到的事。

人一旦习惯了安逸的环境就变得迟钝起来,很难看清外界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累积到足以让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所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要养成好的习惯,主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如可以尝试一些自己以前从未做过但是很有趣的事情。也许经过尝试,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很好,这就相当于又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推荐第6篇:碰撞演习

碰撞演习

假设在航行中与某轮发生碰撞

1.船长立即上驾驶台,操作船舶,并广播全船进入紧急状态 下令:水手长测量水仓水位

二管测量油仓油位

轮机长 三管轮负责主辅机及应急设备运转

大管轮及机工负责排水设备

大副及2水手负责查看碰撞位置

三副及3水手负责堵漏器材

二副驾驶台负责联系

政委负责有无人员受伤

各人员听到指令后,快速行动。

2.二副联系对方,询问对方资料及受损情况

3.经过一段时间后

水手长报告各水仓水位正常

二管报告油仓油位正常

三副报告堵漏器材准备完毕

轮机长报告主辅机运转正常,排水设备准备完毕 大副报告碰撞位置为船尾部,有油漆脱落,无破损。 船长收到后,下令继续监视。

4.二副联系对方,答复其受损为油漆脱落,无破损,无危险,并同我轮签订有关的海事声明。

5.船长将上述情况报告给局调及相关海事部门

6.演习结束。

推荐第7篇:”思想的碰撞,经验的积累“交流会简报(推荐)

思想的碰撞,经验的积累

4月1日晚,由数学系三自和物理系三自组织的“思想的碰撞,经验的积累”活动在第七教学楼7304教室成功举办。各系三自成员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三自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目的在于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三自成员的工作能力,学校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践性; 接着由院三自主席交流了自己在三自工作三年以来的工作经验、遇到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接着积极鼓励所有成员大胆交流,为此次的交流会添加了气氛和动力;

最后,各系三自负责人进行交流,他们总结了自己从事工作的切身感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让三自的成员对于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

此次的交流会,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共享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的目的,诠释新一代大学生的工作结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三自委员会

2015年4月2日

推荐第8篇:初二调查报告总结阅读: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阅读: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阅读定义为“一种从印的或鸟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其实,语文教材占绝大部分的是文学作品,其包含的人文精神之丰富乃为其他形式的文字材料所不及,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可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我认为阅读也是一种进行着人与人之间思想撞击,情感交流的能任意跨越时空的对话,且在我们之前,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时刻进行着的活动,那么,学生们的阅读现状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对学校初二学年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减退,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越来越不喜欢阅读?大概与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脱不开干系的。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效果。许多老师也常常无奈地表示,在日益激烈的中考压力下,语文课教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往往阅读教学也未能使学生真正实现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这才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2、课内外阅读的目的呈现“功利性”,现在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仍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压迫”。应试教育的方式策略已是根深蒂固,在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以后,转变缓慢,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有影响。尽管近些年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然而大家 1

渐渐发现,中考也变得举足轻重起来了。中考,决定进什么样的高中,意味着高考的命运。因此,初中生同高中生一样,时间变得弥足珍贵。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所有一切时间都是用来学习的。学生的实际阅读时间与他们的阅读心理需求是不成正比的。不少学生都在抱怨,作业太多了,没有时间阅读了。

3、学生在阅读时,无正确的阅读方法。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不专注书的整体构思及写作方法,只是看自己喜欢的某一章节,无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因此,要想真正地指导好学生阅读,必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阅读的指导呢?

一、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1、推荐不同的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一般说来,初二学生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感兴趣,且随着年龄增加兴趣递增。因此,教师宜在讲授完相关课文之后,向学生推荐一些这类题材的阅读作

品,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特点推荐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可推荐层次较低一点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阅读的成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成功之喜悦。比如,掌握一个字,一个词,学会了一种写法,懂得了一个道理„„都是阅读成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表扬,特别是缺乏阅读动机的学生更应如此。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变盲目阅读为有益的阅读。

1、朗读、背诵法。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果读起来结结巴巴,停顿不当,语气不对,这就很难说他对文章有了正确的理解。因此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要求学生背下来后,对于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就大有好处。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2、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孔乙己》时,让学生给孔乙己写个结局,学生结合实际体验,给他设计了中举的喜剧结局,在挫折后自谋生路的结局。

3、抓住“文眼”精读法。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如在阅读散文时,最要紧的一步就是抓住文章的“线索,”即文眼。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4、巧妙设疑导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如选读前言、后记或者内容提要,再择其所需阅读,抛弃与自己所需无关的东西,专读所需要的材料。如读《最后一课》,感受小弗朗士的心理历程。巧妙的多方设疑,“一石投水”的阅读指导,往往会取得“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

5、比较细读法。所谓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是熟悉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范进中举》,

他们都写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他们的结局是不同。总之比较细读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6、不求甚解速读法。读书的方法,还可以采用速读的方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量成倍增长,读书要都“求甚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拓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7、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8、积累评点法。在阅读中觉得有用的东西,自然可以“拿来”。比如典型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和肖像描写;绝妙细节、精彩场景、名人名言,精妙的论辩等都是有益的资料,都可以作摘录。每节上课前利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名句好段赏析。要求背诵,并能从语言、写作的角度分析;并定期对学生积累情况进行检查,鼓励他们记“读书笔记”,时常进行“读书心得”交流,相信,天长日久,他们的阅读能力终会提高。

总之,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等闲视之。

推荐第9篇:车辆碰撞特性

车辆碰撞特性

在交通事故中绝大部份都是碰撞事故,或车辆与车辆相互碰撞,或汽车与其他物体相互碰撞。虽然有时也发生像翻车、坠车这样并不与其他物体碰撞的事故,但也属于碰撞类型。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所规定和保险赔偿责任中以及保险公司日常处理的大量事故赔案中,绝大部分都属于碰撞事故。因此,掌握和了解碰撞事故的碰撞特性、碰撞形式及原因、碰撞损坏特点等,是现场查勘人员在现场查勘过程中准确分析碰撞事故责任及损伤,合理进行损失评估的基础。

一、碰撞事故分析

(一)事故是由两个不同过程构成的

事故现象是两个过程连续。首先是汽车的碰撞过程,其次是碰撞结束后,汽车及其他物休公别以不同的轨迹进行运动,最后终于停止的过程。所谓碰撞,是指汽车与其他车辆或固定物体以及行人等相接触,并在接触中进行动量交换的过程。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可以认为是由两个不同过程连续构成的。一个是碰撞过程本身,另一个是碰撞后的运动过程。根据事故情况的不同,有时也只有其中某一种过程。例如:翻车、坠车事故中没有最初的碰撞,同型号汽车在速度相等情况下发生正面相撞时,几乎没有碰撞后的运动。

(二)汽车的碰撞是塑性碰撞

汽车的碰撞不是弹性碰撞,而是接近于塑性碰撞。弹性碰撞是像橡皮球撞在墙上那样,可以反弹回来的碰撞,而塑性碰撞则像泥巴球撞在墙壁上一样,完全没有反弹现象。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并不因为碰撞而损失能量。所以反弹回来的速度与碰撞前的速度是一样的。在完全塑性碰撞中,碰撞前的能量在碰撞中已完全丧失,反弹速度为零。在碰撞速度非常小的情况下,例如以5公里/小时车速撞墙壁上时,则接近于弹性碰撞,这时驾驶员能明显地感到汽车被反弹回来。在碰撞速度较高的范围催,可以把汽车碰撞近似地看作塑性碰撞。

(三)可以将碰撞中的汽车当作刚体处理

从发生过碰撞事故的汽车上可以看出,汽车的损坏只局限在相撞的部位,其他大部分仍然是完好的,因而可以设想汽车在碰撞时基本上作刚体运动,因受冲击而变形的仅是汽车上的一部分。因碰撞引起的能量损失,被局限于汽车的变形部分。

(四)汽车的正面相撞与汽车撞固定墙壁是等价的

两辆型号完全相的汽车以60公里/小时速发生正面相撞,和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撞在固定墙壁上,哪种情况受到的冲击更大?

通常,大部分人会以为相对速度每小时120公发生正面相撞时冲击更大。实际上两者碰撞是完全相同的。同质量\\同速度的两辆获得的动能及势能都是相同,在两正面对撞的接触面来说是质量是不动的,将这个接触对称面换成固定的不动墙壁.

对称面另一侧车辆运动情况一点也不会改变的.(五)加速度(减速度)是造成人体伤害的原因

在汽车与汽车相的事故中,质量大的汽车上的乘员不容易受到伤害,而质量小的汽车上的乘员则往往受到严重伤害。

二、汽车对汽车的一维碰撞

一维碰撞是指在汽车纵轴上发生的碰撞,并且车辆的变形和运动也都是沿着纵轴线方向的。例如:正面相撞或追尾相撞便属一维碰撞(从侧面观察正面相撞汽车的运动时,可以发现汽车前端因碰撞而向下降,后轮则向上翘起。但因这种运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汽车事故来讲,碰撞速度很大,则车辆损坏程度也很大。一般来说,相撞的两车质量不同的,即使以同样的车速发生正面碰撞,相撞后的速度也不会完全等于零,质量小的汽车将沿着质量大的汽车的前进方向被子顶回去。这样一来,在两车发生正面相撞时,质量大的一方速度变化要比质量小的一方来得小,受到的冲击也小,相对来讲损坏程度也较小。凡是发生正面相撞或追尾相撞的事故,两车的车架在纵轴方向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弯曲变形。

三、汽车对汽车的二维碰撞

二维碰撞是指汽车与汽车侧面迎头相撞之类侧面撞车事故,汽车由于碰撞将发生回转或侧滑。也就是就说,汽车将做平面运动。碰撞前一般没有回转运动的两车在侧面相撞后,由于动量交换将将发生回转。在动量交换完毕之后。两车相互分开,分别沿着不同的轨迹做滑移运动碰撞以后汽车的运动情况取决于车轮是自由转动状态还是制动状态。

碰撞类型

汽车碰撞类型可分成:向心正碰撞、向心斜碰撞、偏心正碰撞、偏心斜碰撞等。因碰撞类型的不同,大致确定了碰撞后两车引起的运动类型。

推荐第10篇:船舶碰撞案例库

船舶碰撞案例库

1、首页

参考下图,工具栏包括首页、案例检索、案例库管理、相关知识、联系我们。

2、检索界面

类似下面的检索界面,但相对简单,具体要求见下面。

检索选项:

1、船舶碰撞事故分类(复式分级选择): 类似,分级如下图:

2、当事人

3、审理法院

4、审结日期:

3、关键词:事故发生日期、地点等)

最终检索出来的结果类似如下:

针对全文(主要是船舶名称、

3、案例显示

每个案例都有编号,每个案例的显示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

一、事故概况

二、船舶信息:(以下各选项都显示,若案例中没有,则显示的空白,如 航速:

船名 船舶类型 船籍国 船籍港 船舶呼号 船长 型宽 型深 吃水 总吨 净吨 航速 主机功率 建造日期 建造地点 船舶所有人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 能见度 通航密度 波浪 流向 流速 风向 风速

四、事故经过(链接相关演示图片、视频等)

五、事故分析(案例中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原法律相关条款链接,可实现互动。相关资料与我联系,会提供。)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其他要求

案例添加、删除操作,让我能够输入案例就行。 每一步骤编程的完成最好标注下,方便我查看。 用到什么编写语言标注下。

做好之后将显示首页、案例显示页、连接页面贴出来我看看

其他和普通数据库差不多就可。

典型案例:(此案例类别:狭水道、能见度良好、对遇态势、双方过失)

“运鸿”轮与“爱丁堡”轮碰撞事故

案例编号:

关键词: “运鸿”轮,“爱丁堡”轮,厦门湾青屿水道,能加度良好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20日0030时,希腊籍集装箱船“爱丁堡”与浙江省温州油船“运鸿”轮在厦门湾青屿水道发生碰撞,导致“运鸿”轮机舱破损进水沉没(沉船位置:24°23′.41N,118°06′.80E)。经组织救助,“运鸿”轮船上23名船员全部获救,期中1人受伤,总损失约2210万元。

二、船舶资料

1、“运鸿”轮 船舶种类:油船 船籍港:浙江温州 船长:118.65m 船宽:18.2m 型深:9.90m 总吨:5619.00t 净吨:3147.00t 主机功率:2911kw 船舶经营人:乐清市运鸿运输有限公司

2、“爱丁堡”轮 船舶种类:集装箱船 船籍港:希腊比利亚斯 船长:277.12m 船宽:32.26m 型深:21.17m 总吨:55889 净吨:20669 主机功率:27950kw 船舶所有人:DANAOS SHIPPING CO.LTD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厦门港

能加度:阴转多云,局部有小雨,视距6-7n mile,能见度良好 风向:东北风 风速:4-5级 浪高:轻浪 流向:西北 流速:1-2kn

四、事故经过

1、“爱丁堡”轮

“爱丁堡”轮本航次在厦门港装卸集装箱94标准箱,加载338个标准箱,开航时船上共载集装箱2993标准箱,计21206t。离港时首吃水11.0m,尾吃水11.45m。

2001年9月19日2300时,备妥主机。 2310时,引航员上船。 2325时,离开厦门海沧码头出港。离港时“爱丁堡”轮开启2部雷达,量程使用3-6n mile档,真运动显示。3部甚高频均开启,分别在16频道、08频道及09频道守听。船舶离泊后至碰撞过程中一直使用手动操舵。驾驶台值班人员有船长、三副、两名值班水手,船首有大副和水手长。

9月20日0005时,引航员告诉船长“前方航道清爽”后,在厦﹟4灯浮以北0.3n mile处(概位:24°25′.4N,118°04′.2E)离船。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0°,慢速航行,航速约7kn。

0008时前进一。 0010时,“爱丁堡”船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 0020时,一艘进口船从“爱丁堡”轮左舷驶过。“爱丁堡”轮因与他船交汇减速至前进一,并改航向至132°。同时发现在距离船首右舷10°-15°,距离约1n mile处有一船(碰撞后得知是“运鸿”轮),船上开着甲板灯。开始时,“爱丁堡”轮认为其是一艘锚泊船,后来发现来船以很慢的速度移动,与“爱丁堡”轮的舷角逐渐减小,像是要横穿主航道。在此期间,“爱丁堡”轮曾使用警告信号对来船行动表示怀疑。

0024时,“爱丁堡”轮在接近Q2灯浮时,“运鸿”轮处在右舷角10°以下。船长立即下令停车,右满舵。

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

0030时,与“运鸿”轮发生碰撞,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5°。 0040时,在距“运鸿”轮0.25n mile处抛锚并放下救生艇准备援救。 0118时,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报告事故。

2、“运鸿”轮

“运鸿”轮第12航次在大连装#0柴油8688t,于2001年9月15日0300时离港开往广西钦州港。离港时首吃水7.8m,尾吃水8.7m。受2001年16号台风(百合)外围影响,9月19日起,台湾海峡风力逐渐增大到6-7级。

19日2100时,“运鸿”轮在抵达东碇岛以外约10n mile处(概位24°04′.4N,118°16′.4E),船舶横摇剧烈。为防避台风,船长与大副、二副商量后决定改驶厦门港避风,并叫二副将计划航线进行修改。二副根据船长指示修改了计划航线,并将两个转向点(24°19′.2N,118°11′.0E、24°24′.1N,118°06′.2E)输入GPS自动导航仪,设定偏离航线报警距离为0.25海里。

2110时,船长改驶航向010°,开启一部雷达(只有一部),量程3-6n mile档,使用手动操舵。

2220时左右,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准备进入厦门港NO.4锚地抛锚避风。 2340时二副上驾驶台接班。

2350时三副离开驾驶台。船长指示二副协助选择锚位,二副在海图上选择了一个锚位并暂时做了标记。在接近青屿时,驾驶台通知大副到船头备锚,约5-6min后,备妥双锚。

2356时,过“厦#1”灯浮,目测横距0.1n mile(而据在其右前方的“集远”轮描述,“集远”轮过厦#1灯浮时距其0.2海里,当时“运鸿”轮在其船尾偏左,距离1n mile左右),航向315°,开始停车淌航。

20日0016时,有一船舶在其右舷追越。 0016时30秒,“厦1-1”灯浮与Q3灯浮串视,船长下令前进一,右舵20°,右转准备进入NO.4号锚地抛锚,航向转到000°把定。此时二副提醒船长NO.4号锚地南侧水深较浅,在“运鸿”轮左前方有两艘锚泊船,船长随即决定绕过锚泊船再进入NO.4锚地北侧抛锚。

0018时30秒,左满舵,航向335°时把定,最好航向稳定在320°-325°之间。“运鸿”轮在左转向过程中,发现在左舷约20°-30°、距离1-2n mile处有一船出港(“爱丁堡”轮)。

0019时,二副用中文在甚高频16频道呼叫来船,但未见应答。

0022时,船长发现来船过Q2灯浮后还未转向,而舷角仍在左舷20°-30°,距离约1n mile,认为有碰撞危险,即下令停车,航向把定,并亲自用甚高频在16频道与来船联系(用中文),仍未听到应答。

0023时,船长下令前进一,右满舵,鸣笛一短声,后又鸣笛五短声,警告来船。随后听(看)到来船声光信号,但不懂其意思。

0023时30秒前进

二、右满舵。

0025时“爱丁堡”轮船首与“运鸿”轮左舷后机舱部位以70°-80°的夹角碰撞。碰撞后“运鸿”轮机舱大量进水,二副立即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

0031-0032时,机舱失电,船体迅速下沉,船长宣布弃船。 0045时船长叫大副到船首抛锚稳定船位。

0055时“运鸿”轮艏楼甲板浸水,向左倾斜10°左右,“运鸿”轮船员弃船登艇驶离。0250时,“运鸿”轮翻沉,沉船概位24°23′.41N,118°06′.80E。

五、事故分析

1、“运鸿”轮 (1)“运鸿”轮进港时没有遵守航行规则。根据“运鸿”轮还未翻沉时的船位、沉船船位、当时风流浪的情况、碰撞时采取的措施及事故现场知情船舶的描述,“运鸿”轮当时没有航行在青屿水道的右侧,违法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九条第一款。“运鸿”轮使用的旧版海图改正有误,19日2329时开始,就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也没有进行海图作业,加上船长、驾驶员对厦门港不熟悉,对船位的判断完全依赖于视觉对灯标的观察和雷达的辅助,使其对自己船位判断失误,致使船舶未能航行在航道右侧。 (2)“运鸿”轮没有认真制定航次计划。“运鸿”轮防避台风时,船员对厦门港航道、锚地、航标等情况不熟悉,且“运鸿”轮本航次使用为旧版海图,在没有配备及了解厦门港最新海图资料的情况下,驶入厦门港避风;同时,“运鸿”轮在偏离计划航线时未能及时修正,没有及时发现其所处位置的危险性。由此可见,“运鸿”轮没有很好地遵守STCW78/95公约中有关航次计划的要求。 (3)“运鸿”轮没有进行正规海图作业,定位不当。“运鸿”轮从2329时过九节礁到发生碰撞50多分钟内没有进行海图作业,没有一个准确位置标记,也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仅依据旧版海图和目测的灯标航行,导致“运鸿”轮对自身的船位判断失误,以致严重偏离航道,与出口船舶形成紧迫局面,最终与“爱丁堡”轮发生碰撞。

2、“爱丁堡”轮 (1)“爱丁堡”轮没有保持安全航速航行。20日0005时,引航员下船后“爱丁堡”轮在0100时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直到0200时“爱丁堡”轮为避让左舷一艘船舶而减速至前进一。“爱丁堡”轮未能正确判断前方船舶动态,特别是在初期还将“运鸿”轮判断成一艘锚泊船的情况下,在港内保持10kn左右的航速,导致从0024时时采取行动到0030时发生碰撞,前后6min内不能把船完全停住,违背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六条安全航速中“每一船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 有效地避碰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的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的规定。 (2)“爱丁堡”轮没有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爱丁堡”轮0020时注意到“运鸿”轮时注意到“运鸿”轮时与其相距1海里左右,此时两船的相对速度有10kn左右,“爱丁堡”轮与“运鸿”轮已处于碰撞危险中,但“爱丁堡”轮到0024时才采取措施;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速度降为2kn,“爱丁堡”轮并未采取双主机后退三,抛双锚等措施把船完全拉住,没有采取最有效地避碰行动。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2、双方严重疏忽瞭望。

碰撞双方在港内航行,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未能采取一切有效地手段保持正规瞭望,以便对当时局面和碰撞危险做出充分的估计,失去避免碰撞的机会。

3、双方语言沟通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运鸿”轮于0019时,在甚高频上用中文呼叫“爱丁堡”轮,但由于“爱丁堡”轮引航员已在厦4号灯浮下船,“爱丁堡”轮不懂中文,“运鸿”轮船员没有用英文呼叫,使双方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1、加强对船长的培训教育,提高船长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船长对船舶航行安全至关重要,要求船长严格执行有关航行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应掌握到达港口的航道、水深、锚地、航标等情况,通过一切手段获取港口航海通告资料,并在海图上给与正确改正。

2、船公司应加强对船舶、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要严格规范船舶操作规程,特别是加强航海日志记录、船舶进出港、抛起锚操作、船舶航海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3、港口和引航部门应加强对引航员的管理,提高引航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引航员必须按规定在制定在指定地点下船,并且在离船前,将前方通知船方。

4、各有关单位在加强对广大船员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船员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的培训,提高中国籍船员与外籍船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5、应加大港口应急反应体系的资金投入,提高港口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港口油污应急反应体系。

6、加快VTS的建设,逐渐完善港内船舶交通综合管理体系,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数。

7、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厦门港引航锚地设置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港区水域通航安全。

第11篇:碰撞 说课稿[全文]

碰撞 说课稿

阮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认识困难在于对碰撞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是否守恒(动量守恒较容易),以及对碰撞中瞬时的过程性理解——即此过程从发生到结束虽然时间很短但依然是一个有初、末态的过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再到应用,一以贯之的以定量的实验现象为基础去丰富学生的感知,以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认识并借此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等基础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但是能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有机的结合,进而根据原理的特征对过程进行有机分解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受力和状态变化对运动过程进行有机分割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结构上,教材首先根据碰撞中能量是否守恒,将其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再详细讨论弹性碰撞中的各种情况,再介绍对心碰撞(正碰)与非对心碰撞(斜碰),以及散射等初级概念。调整后的教学结构为:从奇妙的反射球等现象引入碰撞课题,随后从一个小碰大的弹性碰撞实验开始,推想并探寻其中满足的原理关系;进而推想同时满足两种守恒的碰撞的一般性求解和谈论;在此基础上再质疑是否所有碰撞的机械嫩都守恒,依然通过实验去发现和归因;然后是总结碰撞的一般规律,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碰撞进行分类;最后是拓展视野——展示生活生产中由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的碰撞。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

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二, 设疑激发兴趣过程; 第三, 第三,理论分析推理过程。

第12篇:读《碰撞》读后感

最大的苹果

——读《碰撞》有感

一个木桶中装满苹果、核桃和豆子,放在手推车上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会发生什么呢?结果是在不断的摇晃中豆子到了最下层,而苹果被晃到了最上层。这就是《碰撞》所要告诉我们的——我们改变不了周遭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大小而到达顶端。 初读《碰撞》时,以为只是一本告知人们挫折使人进步的励志书籍,但随着对它的深入,发现这并不仅仅是一本空讲大道理的书籍,它其中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改变自己体积的方法,成为最大的苹果,而这些方法确实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在此有如下几点是使我受益匪浅:

成为最大的那个苹果所需的第一个因素——主动学习。在此他列举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职场新人最终得以重用的例子。我们出入职场时也与这个姑娘有着同样的经历,一切都很陌生,一切都亟待学习,而我们当时都做了些什么呢?想想那些与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们如今又都在什么样的位置,那些主动学习而勤奋的人都在自己理想的岗位工作,而另外一些人甚至已经离开公司,这就是碰撞后自然选择的结果。

成为最大苹果的第二个因素——幸福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压力在逐日增加,而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不清,那么怎样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就成了我们必修的一课。如果你现

在并没有从你的工作中获得幸福,或许这个岗位并不适合你,让你无法发挥所长,或许你并没有找到这份工作的最佳工作方法,那么请你找到症结,并一一改进,让工作——这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变得更有幸福感吧!

成为最大苹果的第三个因素——竞争。良性的竞争可以使人不断的进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就请在工作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与之共同进步的竞争对手,使自己每天都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新的目标,通过竞争获得向上的动力,通过竞争获得工作的新鲜感,这就是竞争的魅力,它让人自强不息。

这就是你将在碰撞中获得的启示,这些会使我们获益匪浅。 工作中的我们也总会埋怨工作的诸多不如意,岂不知这就是我们成为最大苹果的一个过程,在工作中不断的碰撞,在碰撞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进步就将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所以,明天我们的拥有就是我们今天的承受。那么,我们准备好为了成为最大苹果而不断的碰撞了吗?

第13篇:碰撞教学设计

课题:碰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3、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检测:

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

2、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是:

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学生默写)

(二)引入新课

1、生活中的碰撞: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碰撞现象

2、碰撞中的特点: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总结) (1)、相互作用时间极短。 (2)、相互作用力极大,即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3)、碰前总动能大于或等于碰后总动能, 即EK1≥ EK2。

(三)进行新课

1、碰撞的分类:

(1)按能量的转化关系:①弹性碰撞:展示实验1及课件展示 ②非弹性碰撞:展示实验2及课件展示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展示实验3及课件展示 (2)按运动形式 ①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②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研究: 例动量守恒式和能量守恒式讨论关系

3、非弹性碰撞:例动量守恒式和能量守恒式讨论关系

4、完全非弹性碰撞:例动量守恒式和能量守恒式讨论关系

5、类型训练一 碰撞结果的可能性判断 (1)总结方法:总结碰撞问题的三个依据: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即p1+p2=p1′+p2′.2.动能不会增加 3.速度要符合情景 (2)讲解列1:

(3)学生课堂训练1:变式训练一

4、类型训练二 碰撞中的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四)、总结

碰撞的分类:按碰撞前后速度方向的关系分 按能量损失的情况分

(五)布置作业

第14篇:碰撞板书教案

内江师范学院微格教学教案(板书)

碰 撞

一、碰撞的特点

1.相互作用时间短 2.相互作用力大 3.作用力是变力

二、研究碰撞的方法

1.用牛二定律行吗?为什么?

因为碰撞受力是变力

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定律一般式:MV1+mV2=MV1+mV2’… (1) 3.碰撞过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

1/2m1v12=1/2m1v1’2+1/2m2v2’2 ……(2)

所以,研究碰撞的方法一般是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使用。

四、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弹性碰撞

a.定义:如果碰撞后两个物体完全恢复了碰撞前的形状,则这种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相等,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b.应用

只讨论一个运动物体撞击静止物体时的情况,即(1)式中v2为零的情况,得出:

’ MV1=MV1+mV2’ ……(3) 1/2m1v12=1/2m1v1’2+1/2m2v2’2

……(4)

将(3)式和(4)联立求解得出: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

’ 讨论:① v

m

当m1=m2时 ’1=0 v’2=v1

说明发生了速度互换现象 ②当m1>>m2时 1-m2≈m1 , m1+m2≈m1 v’1= v1

v’2=2v1

说明了碰撞后第一个物体的速度没有改变,而第二个物体以2v1的速度被撞出去。 ③当m1

m1-m2≈-m2 , m1+m2≈m2

’ v1=-v1

v’

2=0 说明了碰撞以后第一个物体被撞了会去。以原来的

速率向相反方向运动,而第二个物体仍然静止。

五、正碰和斜碰

1.正碰:一个运动的球与一静止的球碰撞,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 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会沿着这条直线。

2.斜碰:一个运动的球与一静止的球碰撞,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碰撞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的连线。

第15篇: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

要求: 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 由x和y推导出时h0的表达式。

由x,和y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 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E。 回答课本P31,P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 参考书籍与材料 相关表格下载

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 建议问题

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高渊2009/10/1909:17 老师,如果x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

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2010/04/1511:12 老师,我觉得测量X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X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X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另外在算撞击球的h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h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h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

一般至少打5个点,根据落点情况再适当多打,取落点中心的话似乎也是比较随意的,鉴于这个实验系统误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你的方法可行,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多少精度;对于h0的计算,如果Y也是以球的底部到底盘距离为准的话,那么h0是不用加上球半径的.—高渊2011/11/0110:36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

同学,这个网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乐永康2012/03/0722:23 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x来估计y值,怎么估计啊?x=vt;y=1/2gt^2,怎么根据x来估计y啊?难道测时间t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高渊2012/05/0717:21 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x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x测出y?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2012/10/2809:13 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X范围有限,Y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X和Y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X测出Y,本实验中X和Y都是初始条件;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高渊2012/10/2823:10 谢谢老师啦!——黄禹铭2012/10/3022:46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

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高渊2012/06/2501:27 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2012/06/2418:57 都保证啊。—高渊2012/06/2501:21 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h0到h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2012/09/2423:32 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高渊2012/09/2510:23 老师,我想说,碰撞打靶中,用于释放撞击球的磁铁,在按下开关后,会不会还对铁球有作用力,而这个阻力对球做的负功应该也算是误差吧,在我看来磁铁能吸住球的磁力应该比较大了,那会不会有较大的误差,如果可以改进,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电磁铁的吸放情况,就是按下开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会没有磁力,我相信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应该不是用的电磁铁来释放小球吧。—-陈泓宇2012/10/907:32 磁力也就是在释放的一瞬间会对小球有作用力,由此产生的误差肯定会有,但是可以分析到。电磁铁方便啊,可以重复使用操作,原先方法好像是用电热丝烧断连接小球与摆绳的胶带纸。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建议欢迎提出来,我们可以用以改进实验。—高渊2012/10/1511:09 老师,h应该是以球中心为准的吧?不是底部;还有,设置这么一套装置的意义何在呢?可不可以改进装置,避免调试中出现过大误差?(比如把绳牵引撞击球换成让球从斜槽中自由下落,只要保证对心碰撞即可。)—王靖雯2012/11/1622:36 h0一般建议以底部为准,当然以球心为准也可以啊,只要公式随之而调整,也就是考虑是否加上球的半径而已;这个实验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同学自己调整正碰,看看谁细心、耐心,出现状况能否不急躁找出问题所在;基础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已知物理规律,能否测得精确的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会采用特别精确的仪器,实验中和实验所用仪器允许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出现,但要求能找出误差和问题所在,从而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课对同学能力的主要考核方向。—高渊2012/11/1823:34 老师你好,请问能量损失与两球质量差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的铜球损失最大,其次是铝球,最小的是铁球,但是质量差最大的是铝球啊,貌似找不到什么规律,是不是铜球的数据得到的不对啊?—胡蔚萍2012/11/2721:40 能量损失和两球质量差的关系可以参考思考题6,根据两球质量比的变化,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也会不一样,但这是理想情况,本实验中由于还有每次调节碰撞中条件的不同,以及摩擦力不同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铝球的数据经常是能量损失比较小的,这些都可以具体分析,数据应该没有问题。—高渊2012/11/2808:52

第16篇: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

1.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x?v0t,y?12gt(式t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 间,x是物体在时间t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ep?mgh 5.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动能为ek?12mv 2 6.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二.实验仪器

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图1 碰撞打靶实验仪

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杆平行的电磁铁,杆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仪器上电磁铁磁场中心位置、单摆小球(钢球)质心与被碰撞小球质心在碰撞前后处于同一平面内。由于事先二球质心被调节成离导轨同一高度,所以,一旦切断电磁铁电源,被吸单摆小球将自由下摆,并能正中地与被击球碰撞。被击球将作平抛运动,最终落到贴有目标靶的金属盒内。

小球质量可用电子天平称衡。

三.实验内容

(一)必做内容:

1.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2.用电子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和材料均与撞击球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也作为撞击球 的质量。

3.根据靶心的位置,测出x,估计被撞球的高度y,并据此算出撞击球的高度h0(预习时 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计算高度h0的公式)

4.通过绳来调节撞击球的高低和左右,使之能在摆动的最低点和被撞球进行正碰。5.把撞击球吸在磁铁下,调节升降架使它的高度为h0,细绳拉直。 6.让撞击球撞击被撞球,记下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x。(可撞击多次求平均),据此计 算碰撞前后总的能量损失为多少?应对撞击球的高度作怎样的调整,才可使击中靶心?(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及计算高度差h-h0=?h的公式) 7.对撞击球的高度作调整后,再重复若干次试验,以确定能击中靶心的 h 值;被撞球击 中靶纸的位置后记下此 h 值。

8.观察二小球在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分析碰撞前后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二)选做内容:

观察两个不同质量钢球碰撞前后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用直径、质量都不同的被撞球,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并讨论之。(注意:由于直径不同,应重新调节升降台的高度,或重新调节细绳)

四.思考题

1.如两质量不同的球有相同的动量,它们是否也具有相同的动能?如果不等,哪个动能大? 2.找出本实验中,产生?h 的各种原因(除计算错误和操作不当原因外)。

3.在质量相同的两球碰撞后,撞击球的运动状态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4.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能否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 5.此实验中,绳的张力对小球是否做功?为什么?

6.定量导出本实验中碰撞时传递的能量e和总能量 e的比?=e/e与两球质量比? =m1/m2的关系。

7.本实验中,球体不用金属,用石蜡或软木可以吗?为什么?

实验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够自己推导有关计算公式,自行设计并画出实验原理图) 以下仅为参考:

1.撞击球下摆至最低点过程,机械能守恒: (1)

2.撞击球与被撞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正碰),动量守恒:,(2) 3.被撞球以初始速率 做平抛运动: (3) (1)、(2)、(3)式得: 式中,为靶心位置,(4) 为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 为被撞球的高度, 当被撞球的高度为为

由此得碰撞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的能量损失应为

, ,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为时,被撞球实际击中靶纸的位置由此,若使被撞球击中靶心,撞击球的初始高度应调高至 ,即使得 ,

篇二: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 要求: 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 由x和y推导出时h0的表达式。

由x,和y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 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e。 回答课本p31,p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 参考书籍与材料 相关表格下载

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 建议问题

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高渊2009/10/1909:17 老师,如果x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

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2010/04/1511:12 老师,我觉得测量x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x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x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另外在算撞击球的h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h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h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

同学,这个网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乐永康2012/03/0722:23 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x来估计y值,怎么估计啊?x=vt;y=1/2gt^2,怎么根据x来估计y啊?难道测时间t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高渊2012/05/0717:21 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x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x测出y?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2012/10/2809:13 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x范围有限,y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x和y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x测出y,本实验中x和y都是初始条件;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高渊2012/10/2823:10 谢谢老师啦!——黄禹铭2012/10/3022:46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

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高渊2012/06/2501:27 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2012/06/2418:57 都保证啊。—高渊2012/06/2501:21 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h0到h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2012/09/2423:32 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高渊2012/09/2510:23 老师,我想说,碰撞打靶中,用于释放撞击球的磁铁,在按下开关后,会不会还对铁球有作用力,而这个阻力对球做的负功应该也算是误差吧,在我看来磁铁能吸住球的磁力应该比较大了,那会不会有较大的误差,如果可以改进,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电磁铁的吸放情况,就是按下开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会没有磁力,我相信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应该不是用的电磁铁来释放小球吧。—-陈泓宇2012/10/907:32 磁力也就是在释放的一瞬间会对小球有作用力,由此产生的误差肯定会有,但是可以分析到。电磁铁方便啊,可以重复使用操作,原先方法好像是用电热丝烧断连接小球与摆绳的胶带纸。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建议欢迎提出来,我们可以用以改进实验。—高渊2012/10/1511:09 老师,h应该是以球中心为准的吧?不是底部;还有,设置这么一套装置的意义何在呢?可不可以改进装置,避免调试中出现过大误差?(比如把绳牵引撞击球换成让球从斜槽中自由下落,只要保证对心碰撞即可。)—王靖雯2012/11/1622:36 h0一般建议以底部为准,当然以球心为准也可以啊,只要公式随之而调整,也就是考虑是否加上球的半径而已;这个实验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同学自己调整正碰,看看谁细心、耐心,出现状况能否不急躁找出问题所在;基础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已知物理规律,能否测得精确的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会采用特别精确的仪器,实验中和实验所用仪器允许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出现,但要求能找出误差和问题所在,从而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课对同学能力的主要考核方向。—高渊2012/11/1823:34 老师你好,请问能量损失与两球质量差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的铜球损失最大,其次是铝球,最小的是铁球,但是质量差最大的是铝球啊,貌似找不到什么规律,是不是铜球的数据得到的不对啊?—胡蔚萍2012/11/2721:40 能量损失和两球质量差的关系可以参考思考题6,根据两球质量比的变化,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也会不一样,但这是理想情况,本实验中由于还有每次调节碰撞中条件的不同,以及摩擦力不同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铝球的数据经常是能量损失比较小的,这些都可以具体分析,数据应该没有问题。—高渊2012/11/2808:52篇三:“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的分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分析 学生姓名:xxx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 班级:08应物 学号:0809810038 指导教师:xxx 二零 一 二年 五月

摘 要

介绍了碰撞打靶实验仪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对实验中的基本原理,实验中所用到的方法,实验过程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质量不同的撞击球对能量损失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空气阻力、摩擦力、非正碰、非弹性碰撞带来的能量损失,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以后实验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碰撞; 打靶;能量损失 abstract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targeting collision experi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 the method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e analysis, found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the impact on the energy lo of the ball, but also of the air resistance, friction, non-regular touch, non-elastic collision caused by energy lo analysis of these iues after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provide some help.keywords: collision; shooting; energy lo 引言5 1基本概念? 6 1.1关于碰撞 6 1.2关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6 1.3关于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 6 2碰撞打靶实验能量损失的原理 6 2.1装置介绍及使用方法??? 6 2.1.1装置介绍??? 6 2.1.2使用方法??? 7 2.2碰撞打靶实验数据的测量? 8 3数据记录与处理?? 9 3.1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 9 3.2对数据的处理??11 3.3误差分析11 3.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12 4分析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本实验实是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碰撞打靶实验仪研究两个球体的碰撞,以及碰撞前小球的单摆运动和碰撞后被撞球的平抛运动,运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并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差值,求得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 并探讨碰撞中能量损失的诸方面的原因, 是一个较好的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

第17篇:碰撞材料作文

“碰撞”作文

材料:“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1.论证之是什么:

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一整个过程。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

碰撞,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之间的碰撞。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潮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2.论证之为什么:

为何碰撞后世界才能精彩? 为何令人感动痛?

苦痛让碰撞生辉(63)

碰撞时时刻刻充盈着世界,人们因其而痛,而思考,而达到生命的高度。

碰撞不是孔乙己般用自己的迂腐与时代相抗争,而是人们用自己可贵的思想与他们的精华碰撞后孕育的新生;是对自己的不足的深刻的自我剖析与碰撞;更是用自己的新思想与时代滞后相抗争,亦或失败,但却何尝不是成功。

但碰撞定然带来的是疼痛。当苏子与小人相抗争得到的不仅是一纸贬文,更是思想上无限的哀愁。痛并没有止住他追求豁达的路,他思考,他又一次与自己碰撞,渐渐扔去那些带来功名利禄的异己的存在,启及文学的巅峰。

碰撞与疼痛仿佛一个轮回,不断更替,碰撞带来痛苦,痛苦又催生了新的思考,新的碰撞,生命也更有价值。

当互联网大佬齐聚乌镇,思想的火花在唇枪舌剑中闪耀,新思维的诞生之后必将陷入思考,但这新思维,又有谁会质疑他的价值;当托尔斯泰功成名就,他思考自己的生命,贵族头衔与平民思想在晚年碰撞,躲在车站发抖的背影不正是他高贵所在;当索尔仁尼琴与世界碰撞,单薄的个人无法改变流亡的事实。但那颗赤子之心与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令人动容。伟大的生命往往孕育在一次灾祸之后,一个圆滑深谙世故之辈会“巧妙”地避开这人祸,但惟有高贵的人格才勇于激流而生,与生命碰撞。

然而当下,当处事圆滑视为审时度势,当无所作为视作维求平稳,于是世界的乏味也在所不辞。人们害怕刺伤别人,更害怕刺伤自己,与他人碰撞成了奢望,而与自己、与世界的碰撞更是天方夜谭。

越是在当下胆小怯懦的社会,碰撞的力量更显得弥足珍贵。兴许有人认为他人的不愿表露,让我们无处寻得可贵的思想以碰撞。但他忘了未有碰撞之前,我们也可以甘做那个被碰撞的人,不吝自己心中所思以成就他人的人生高度,这不亦是一种成就。

于人,于己,与世界的碰撞带来的不尽是痛,而那份痛恰是走向人生下一高度的基石,不可缺失恰又弥足珍贵。

碰撞,痛也精彩(63)

“碰撞”会产生火花,或是智慧之闪光,或是艺术之灵感,或是心灵之壮美。

当今多元而发达的世界文化也许就是有利碰撞的结果,互联时代的电商正是碰撞的产物。物理与生物科学的碰撞催生了DNA的发现,各移居的欧洲国民的碰撞产生了美国独特的文化环境,各种政治制度的碰撞带来了当代国际多极共荣的局面。

由此可见,碰撞是一种融合,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借鉴;碰撞是一种新生力量,推动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诚然,“碰撞”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这个精彩的世界贡献了甜蜜的果实,但它有时也会

刺痛脆弱的心灵——当灵魂与残酷现实碰撞的时候。

大多数平凡的灵魂在于现实的碰撞中畏缩,而选择融入其中,终湮没于人群之中,而坚毅伟大的灵魂在遍体鳞伤时,亦不甘屈服,在碰撞中显示出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力量——所以我说,这样的“碰撞”,痛也精彩。

犹记卢新宁勾勒的场景,“一群衣衫褴褛的读书人,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这该是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在于贫困,战乱和流离的碰撞中,中国的学人展现出的坚定从容,折射除了一个民族的血性和脊梁。他们在既知的“痛”面前,选择以信念碰撞之,选择了一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路。

梁漱溟在数次的政治运动中,以一支笔杆碰撞外界的舆论,以一颗真心碰撞外界的嘲讽与打压,而坚持始终;屠哟哟以智慧与努力碰撞在青蒿素研发初期的怀疑与否定,历时十余年,为世界带去生的希望;高更与梵高以他们对于生活如火的热情碰撞冷漠的社会,碰撞一切鄙俗的目光……他们都或多或少被碰撞的火花灼伤过,甚至几近放弃或精神崩溃,但他们忍痛“报世界以歌”,为当时及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力量——他们痛得精彩,痛得其所!

司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我说,碰撞过,或许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伟人圣贤般成就“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我们当志愿在于生活的碰撞中,敢于承受“痛”,使碰撞之处成为我们心灵“最坚硬的地方”,使其成为永久的财富。

“碰撞”伴痛,惟其精彩(62)

大小不

一、时刻进行的“碰撞”充满了浩瀚绮丽的寰宇。也惟有它,才造就了这个美好的世界。“碰撞”有时令人感到痛苦,但它终究成就了我们——哪怕是痛,也塑造了我们精彩的人生。

“碰撞”是客观存在的运动,是普遍矛盾的冲突与辩证。它是星球在轨道上相遇爆裂而释放的璀璨星尘,是个体乃至社会间观念思想的冲突与重塑,是科技与人文、创新与怀旧的推动互助……它是可能伴随着痛楚却引领人类的进步及明日更精彩的世界的必要条件。

诚然,碰撞有时会令人感到痛,甚至于付诸超越肉体与物质的更为惨痛的代价。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等文化瑰宝四处劝说,他曾悲痛疾呼:“拆了城楼的一块砖比挖去我身上的一块肉还要痛!”这“重建”与“保留”的碰撞又何尝不是文明“开新”与“坚守”的碰撞?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然而,也正是碰撞,带给世界无数的精彩。中世纪传教士圣奥古斯丁讲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学说与耶稣的《圣经》相碰撞,成一家之言,受众多教徒称道及爱戴。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正是诸子思想的碰撞,引领了文化的思潮与文明的演进。与此相类似的更有西方被称为“奇形怪状的珍珠”般的巴洛克时期,碰撞了“奢靡之风”与“人生苦短”而创造了文明的又一高潮。

故我所说的“碰撞伴痛,惟其精彩”,首先是在可能的条件下的避痛碰撞。如宋朝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推行新政,为躲避保守派的阻挠,他巧妙的结合四书中的经义来自圆其说,以避其锋芒。他便巧妙地避免了碰撞之痛。

当然,在碰撞之痛实在无法避免之时,与其忍痛受苦,不如化痛前行。苏联在偶家帕斯捷尔纳克因为与当时苏联文坛格格不入而成为众矢之的,但饱经苦难的他依然笔耕不辍,痛苦恰恰成就了他以及他的著作《日瓦戈医生》。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言:“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们,这些时代前沿的智者化解痛楚,享受碰撞之美。

或大或小,时刻进行的“碰撞”诚然伴痛,而避痛、忍痛不如乐于痛。碰撞前进的信念与过程的苦痛,惟其如此,才有世界精彩的明天!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18篇:真诚与碰撞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冰点·1998年10月6日星期二

真诚与碰撞本报记者 张可佳

如果你曾经辉煌,现在有人说你“过时了”,你作何感想?李红茹正在经历这种痛苦。夏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间阶梯教室,我应一群大学生的邀请参加学院“健言社”举办的“实话实说”座谈会。大学生们请来80年代的劳模李红茹。

座谈会的海报有些刺激,上面写着:“实话实说———过时的劳模”。

“你为什么对这个题目感兴趣?”交流开始前我问一个学生。

“这个题目使我联想到美国二战和越战后的老兵,政府对他们都照顾得很好,他们中许多人都回去上了大学。她(李红茹)也是国家级的劳模、拿过五四奖章,又是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是有过功的人,听说她现在过得很苦吃得也很差,我想了解这是为什么。”

旁边一个说:“她动心脏手术的时候我去护理过,我尊重她敬重她,她有太不寻常的经历,但是她还是过时了,所以今天这个实话实说可能挺有意思。”

又一个说:“也许我们之间会有很大反差,我们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对我们的未来会有启发,人生的确是有很大差异的。况且,人都是需要关心的,除了术后护理这些事情,也许我们还能帮她一些什么。”

„„

精心服伺劳模的大学生们,在对话会上,提问却毫不留情„„

“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一水儿齐啊!个顶个的那么好!”

李红茹早就没了父母,40多岁还没结婚。年轻时过度劳累患了心脏病,要动大手术。“这么大的手术不能没人照顾。”李的知心朋友、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找到学生志愿者协会,求援海报贴在学生食堂门口。响应者如云。

我的手里是一个磨损得很旧又粘补过的小本子。这是李红茹最珍爱的纪念品,上面是46个大学生46种笔迹写下的李红茹心脏手术后的护理日记。

曾鑫、周娜、谭静、冯孜、郭鹏、李纯刚、罗可亮、达明宗„„这些与李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的学生,从她上手术台那天起,从早到晚由夜到明每班两人12小时守护在李的病床前,留下这本爱的记录。

我翻开这个边角已经磨圆了的小本子:

1996年12月13日术后第一天

尿量:10点05:100,10点30:100„„

体温:10点:37.5度„„

22点打过速尿药

护理:陈军元徐钊

12月14日夜

1点30:开始咳嗽,体温:37.2度

尿量„„

护理:周娜李江峰

12月18日

晚8点:可待因1粒,止咳糖浆15毫升、安定1粒、华法立1.3片,水:75毫升。晚10点40:尿量150毫升

夜1点20:水10毫升,苹果半个

护理:陈军元张洁

„„

医生每天查房首先看的便是这个“最忠实的记录”。

李红茹给我讲述了一个个让她终生难忘的故事:

“我手术后第10天才有大便的感觉,干燥得没办法又不能灌肠,因为太虚弱。你看这伤口„„”李红茹撩起衣襟给我看,一道近30厘米的刀口从脖子下边直开到肚脐上边。

“刚拆线刀口特别疼,又好几天没吃饭,大便不敢使劲也使不上劲。我一解就是两个多小时。小黄跪下一条腿蹲在我面前,让我把头搭在她肩上,她的脸正顶着马桶边上。后来累不过去干脆双腿都跪下了。你想想„„”说到这儿李红茹满眼泪花,“时间长了,同病房病友的家属进来看我们,都惊得不得了,看见我们俩汗水和泪水和在一道抱在一起„„”

“我心里实在不落忍,说什么也不拉了。小黄只是说‘我没事儿我没事儿’,两手撑着我的肩膀劝我再坚持一会儿。后来她给我用了开塞露,用手给我按着我的肛门让药能多起些作用。小徐是个男孩子,帮不上忙,后来他想起找个方凳放倒在床边,把便盆放里边,比上厕所方便些。等我解完他再进来拿去倒。这么一个个清秀漂亮的姑娘一个个宝贝似的独生儿子,哪做过这种伺候人的活儿,就是他们爸爸妈妈也没享过我这个福啊!”

她从抽屉里找出几页信纸,信纸折痕处都快要断了。这些信她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有一封是范俊英、黄华梅、余国庆写来的:

“李老师:

很抱歉今天晚上才把萝卜汤给您带来,原打算昨天下午就带去,但由于阴差阳错小事不断给耽误了。怕汤太咸只放了少许盐,味精也很少。不知这汤是否合您的口味?

对了,在今天做汤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一种简便可行的煮饭方式,您喜欢吃什么就写个条来,千万要写,不要客气!

我们永远永远为您祈祷,为您祝福!”

李红茹把信和护理日记珍藏着,说这是她的精神支柱。

她讲起萝卜汤的故事:

“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我就跟面条一样连坐的力气都没有。脖子上手上腿上胸口上七八条管子,一天四五次药,输进的液体和出来的尿要有一定比例,进多少排多少都得记录。没法想象学生们都是怎么学下来的,比护士做得还细还周到。有的病人家属说不清几点几分排出多少尿量,特别影响治疗。谁敢想,我这么一个孤零零的几乎要死的人,得到的治疗护理竟是最好的。

“好多天我啥也吃不下,他们就问我想吃什么,我随口一句‘想喝口萝卜汤,可惜没有哇!’哪想到第二天就给端来了。端着这瓶热呼呼的清汤,我这眼泪就劈里啪啦地往碗里掉,我舍不得喝了它啊!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我没得到?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这大瓶子我放了好久,看着它就觉着一股温馨冲心头就想掉眼泪。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病人都说,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一水儿齐啊!个顶个的那么好!”

“您要相信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她真的是很崇高的!”

中国教育报在“教育内参”上曾反映过李红茹的境况: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李红茹曾任北京61中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她忘我地工作,经受了风湿性心脏病带来的生死考验,挑起了团队工作的重担。

“李红茹坚持长期在中学生中以英雄中队为教育载体,开展以争当英雄式的好少年、做未来的人民公仆等为主题、丰富多彩的‘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和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李红茹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团干部称号,获首批颁发的五四奖章,在1987年全国优秀团干部中名列榜首,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被请到中南海座谈,与中央领导座谈照相,赴全国各地巡回报告40多场„„”

“但是李红茹多年来处境窘迫,已经11年没有工作,每月拿着中教二级基本工资,勉强维持着低水平的生活。”陆士桢院长说。

人的心脏有4块瓣膜,10年中间李红茹已经换了3个。她的同学张东旭说她就是为少先队工作累出的心脏病。那天下班回家她累得晕倒在家门口,从此发了心脏病。

第二次换瓣膜手术后的一个大年除夕,李红茹服药过量突然发生急性中毒,送到医院急救,当时就要1万元押金。消息传回她挂职的单位,职工们没说二话的,纷纷掏出身上买年货的钱,30分钟就凑齐了送到医院。

几年前挂职单位为李写了申请困难补助的报告,然而至今不见下文。

对话会这天晚上,面对众多关爱她的大学生,李红茹怀着满腔感激,更渴望给他们以指导,不仅仅对来到病床前的大学生们讲,还要对未曾相识的大学生们倾诉。

对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她已经期待了很久,她准备了厚厚的讲演稿。她不大清楚“讲演”与“对话”的区别。

会上,她的讲演多次被打断。

大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场上气氛活跃:

“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之间是有契约关系的,我得到因为我付出了。您付出了那么多您得到了什么呢?”一个学生问。

“今天的劳模李素丽就得到了一套房子,而我那时的年代只有证书和奖章„„”李还没有答完另一个问题跟上来:“您认为这10年社会变化大吗?您的变化大吗?您是否跟上时代变化了?”

“当然所有的变化都很大,我也在变。”李停顿一下接着说:“我现在也会要求在发表的文章上署自己的名字,去问我的稿费寄了没有,过去我是不敢问的。”李又停下,想再举一个例子,但又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思路。

“你认为你从自己特殊的经历中应该记取些什么?”

“我不会揣摩领导的心理,我只知道自己干、干、干。”李的讲稿中没有准备这些内容,回答得有些犹豫,她转了话题:“同学们,我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你们讲,请„„”

李红茹继续述说着自己的人生感受和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我生活十分贫困,经历了极度的痛苦,而今没有事业,没有人生,没有家庭,最最不堪忍受的是我没有奋斗的岗位。”说到这里她失声痛哭„„

显然,学生们的关注点和昔日劳模有着相当的距离,没容李述说下去,又一个问题端出来:“您今晚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我的原动力是什么,我追求的事业是永恒的,我的生命也由此得到永生!”正在康复的女教师激动得欠起身子,声调提升了8度。有学生热烈鼓掌。“这是真诚的掌声吗?”我问身边拍手的男生。

“您要相信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她真的是很崇高的!”这是一副纯真的面孔,“虽然我们没法学她。”他十分诚恳而平和地告诉我。

“为什么?”

“我要做的不是她那样的人,我们还要有生活上方方面面的满足感,她的生活太简单枯燥了„„”

“她只要醒着就要讲,你别想劝她。”学生会前任主席徐钊对我说,他曾3次到医院护理,对李的坚强和意志力深深敬佩。

台上的李红茹把话筒贴近嘴边:“同学们,我有许多许多话要对你们说,请你们让我把话讲完!”

问题仍如潮水般涌向李红茹:

“你成功了吗?”

“在事业上我成功了。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磨难,我成功了。在最苦的时候我真想把这些荣誉证书都烧了,但我没烧,因为能够证明我成功的只有这些;我想过死,但我没死,如果我死了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吹散了我心头的迷雾,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你事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你获得五四奖章时心情坦荡还是激动万分?” “你认为你的每一步都很扎实吗?” “你作了那么多演讲是否有片面性?你讲你的困惑和你的生活吗?” “荣誉和光环给你带来不公的境遇,这是社会性问题还是特殊的偶然的?”

“你有没有被利用的感觉?对新闻界炒作劳模你有什么评价?”

„„

深感遗憾的是李红茹,她不能理解曾经与她朝夕相处、待她胜于亲人的大学生们今天为何这样尖刻,这样不留情面,不让她把心里话说完。

走出会场天已经漆黑,和大学生们一起下楼梯我听到一句:“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但在社会面前好像还是个孩子。她说她除了教育事业以外不做任何其他的事,这怎么行得通呢。”说这话的是只有21岁的女孩冯孜,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我们帮助她,但不能替她作决定„„”

李红茹最后一次手术痊愈出院时,有学生问她以后怎么办,她一往情深地说,“从小我就有4个梦:英语、考研、钢琴和港湾。现在我还是要去实现我的梦想。”

从那时到现在已近两年过去了。李红茹愤愤不平的是,她11年来一直被拒绝,“每当有了一个工作单位,原单位就告诉人家‘她身体多么多么不行’,就把人家吓跑了。”

我问李红茹:“你没去过人才市场吗?现在展览中心常常办些大型人才交流洽谈招聘会,各个区里也有,去看看!”

“那些都是下岗职工干的,那是什么工作呀!去饭店做清洁工呀,做经济财会呀,我适合吗?外企公司又不要40岁以上的„„”她不假思索一口气说了一大通:“我可不是就为找一个饭碗。有人劝我当家教,能挣不少钱,可我想发挥更多的热,在更大的方面发挥作用。”“那是什么呢?”

“做教育理论的探讨,做杂志社的编辑、特殊作者,做大学生的辅导老师,去学校搞素质教育的教改,探索点什么„„”当了劳模后,李红茹自费读师范拿了大专文凭,又在不断给一些杂志投稿,还参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的编写。她并没有停止追求和努力。由于11年没有工作,多次住院、手术,李不仅花去大笔医药费,生计窘迫,更留下生活的一片空白。她已过40岁还没找到自己的“港湾”;目前挂职的单位每月发给294元3角的工资勉强够吃饭,远不够买钢琴;她买了许多英语书,记忆力却已不跟劲,考研究生难度更大且凑不够学费„„

“我的梦恐怕一个也实现不了了!”

张东旭是给予李红茹很多帮助的又一个朋友。那次“校园实话实说”,李红茹特别把他请去坐到嘉宾席上。他也有过和李相似的梦。但是现在他从梦里醒过来了。

30岁的张东旭现在月坛街道办事处当副主任。“13年前我听了李红茹作的第一场报告‘为共青团事业闪光’,印象很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做共青团工作,和李老师一样对共青团很有感情。”张是李读师范时比她小10多岁的同学。

张东旭也曾帮李四处奔走,联系工作,均无所成。

“虽说街道有规定,劳模不下岗,但是实际上还是得下。我们那儿有些劳模下了岗也去捡垃圾,去扫地。虽说是‘高处不胜寒’,但他们还是自己改变了自己。现在的社会真是说不清楚,有的劳模可以走到人生顶点,当上中央领导,有的也可能走到人生最低点,生活无着。一个坚定的人会调整自己,适应变化,但缓不过劲来的也不少。”

张曾是北京市西城区团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团委书记,他是不情愿地来到这个新岗位的。尽管这是全国最大的街道(办事处),管着81个居委会,工作相当充实,但这壮实的汉子说:“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可这里所有的人都在60岁以上„„”话虽如此,张毕竟从容地投

入了全新的工作,他说,为了适应未来,还想再读书,去考研。

陆士桢是李红茹最知心和最信赖的朋友、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她曾拒绝了这个最需要救助的劳模的求职请求。

陆老师对我谈起李时说:“虽然她也大专毕业了,但基本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还是不能够适应,许多人马列水平不低但学生不欢迎。现在的教学是服务和引导而非管理和教育。她的思维方式、对人生的价值观、对问题的分析方法都与时代步伐有很大差距。长期以长者、教育者的感觉想问题,使她习惯了规范人要求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整理’别人(笑)。“最大的悲剧是她深陷其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她开始只是讲奉献,但后来她已经不能如此单一,她也要求回报。她总说东城区教育局对她不公,我不同意。你现在是个包袱啊!许多下岗职工拿不到医药费,而她哪一次大手术不是教育局给的?她换了3个外国瓣膜,这在国外要多少钱!我对她说,你应当心存感激才对。可一说这些,她就哭。

“我一次次帮她找工作,但是„„”

陆比李的年龄稍大,也是一生从事青少年工作,用她的话说“这十几年来在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辅导员》总编到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她从未间断对青少年课题的调查研究。诸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研究”、“青少年与艾滋病问题”、“中学生生存状态研究”、“青年婚俗观及社区服务与发展研究”、“大学生婚恋问题”等等。陆说,“从这些研究中,我对当代青少年不悲观,我看到他们比前一代人有明显的优势。例如适应性研究表明,他们更能适应未来,他们的很多品格面向新世纪,他们更有独立性,善于思考,尊重别人的隐私,更渴望心灵沟通。我问一些学生,怎么评价‘好男人好女人’时,‘善解人意’是首选。这反映了他们对自己形象品格的要求,要理解和接纳他人。又例如,他们对新的消费形式接受更快,到外边吃饭几乎所有的学生第一选择都是AA制。”

说到李红茹,陆院长叹道:“她最大的问题是陷入个人悲剧而不能正视自己。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适应全新的时代和完全不同的青年,而不是让年轻人适应我们。”

我问:“这些话你对她讲过吗?”

“当然。现在没人说她的不是,因为她已经很不幸。只有我说她,但是一说她就哭。”“曾经有个中学可以安排她去,她说做不了,有个朋友的饭馆让她去收款,她说绝对不去挣那种钱。新的择业观离她太远了。潜意识中还是自己多重要多高尚。我们帮助她但不能替她作决定„„”

“我们不会选她的课!”

那次“实话实说”中有两个不依不饶问个没完的女生,一个叫徐航,法律系3年级学生,一个叫姬林,新闻

系2年级的。

记得她俩当时连珠炮似地发问:“李老师,你认为你的问题出在社会体制上还是个人身上?你觉得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变化做好准备了吗?对你今天的遭遇我们深表同情和惊讶,但你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没与时代同步发展,有没有落伍?”

李红茹的回答有些颤抖但是毫不犹豫:“我没有落伍。我的选择本可以更好的,但我就选择了这条道路,面对这样的遭遇,也许有我自己的原因,但我决不放弃这个(教育)事业,因为我有我的追求。”

李红茹深情地背诵了一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接着总结道:“我每天都过得非常欣慰非常有意义,活得很充实„„”

“但你也活得很清苦。仅仅从几句小诗、几句哲言里得到慰藉,这样的生活能算充实吗?”“今后的路你打算怎么走?”

„„

清早,我在学生食堂找见徐航,说:“想听你再谈谈对‘过时劳模’的想法。”她把饭端

回宿舍,边吃边说:

“我的父母是上山下乡过来的,和李老师差不多年纪。他们的情绪同样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印迹,社会对他们欠账很多。很多人刚刚分到房子又要交钱买房,刚刚送子女上了大学又要下岗。李老师和别人不同的是,她老是沉浸在她的荣誉光环和精神世界中,遗憾的是那些东西并没有成为改变她的压力。其实更多的人没有她那时的鲜花和掌声,他们失去的只有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样的境况下人很容易就失落的。

“我的父母热爱他们的事业,但更珍惜自己的家庭,他们为家庭去工作,同样为了这个家庭,他们又去学习,去努力适应新的情况„„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所有的人都面临改变,而李老师无法改变自己,是因为她的精神支柱太强大了,她太依恋辉煌向往辉煌,她躺在过去不肯走出来。她不明白自己过时了„„”

徐航是烟台市千万个独生女孩中的一个,父母分别毕业于北大清华,分到山东工作。她在家并不常干家务,但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到街上擦栏杆,去老干部中心擦玻璃,在校园里植树„„她说她喜欢充实的生活。

“一会儿两节大课以后我们辩论团要训练,下午4点半我还得上民族大学体育馆练健美。”7点45分,徐航上课去了。我又约了那天同样尖锐提问的另一女生姬林,她上午没课,10点参加辩论团的训练。

湖北姑娘姬林大一时就以能言善辩获得新生辩论大赛优胜奖。现在是“健言社”社长,校园最佳风度奖得主。

提起那次“过时的劳模———实话实说”,她言犹未尽:“对她的观念我们感到惊讶,但我们还是能理解她。那个时代需要这种劳模,她不由自主地符合了这个角色。但她走得太远了。得到五四奖章是好事,像是一面红旗插到山顶,可别人向前走了,她却还在山上。如果我是她,我会去做个人技能状态调试。”

来自大别山老区的储璨璨毫不隐讳自己的见解:“大家都喜欢乔丹,但是不会把他视为楷模,不是人人都可以作乔丹的。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党员,他们说党对我们家有恩,但我并没入党。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但和他们有不同的认识。”

我忽然注意到只我一人的杯子里是黄色的“果珍”,他们都喝白水。“是储璨璨特意为你偷来的。可惜只找到这么一点。”一阵开心地笑,憨厚的小储不好意思了。

我问这些熟悉李红茹、曾经真诚帮助过她的学生,要是李红茹来当你们的老师怎么样?“我们不会选她的课。”他们异口同声。

第19篇:高中物理教案: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4.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 (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 生:是碰撞。

师: 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

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大家想想这个隐藏的规律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能量。

师:能说下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因为没有能量损失。 师:怎样看出来的?

生: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

师: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机械能守恒至多是个假设,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为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作为一个假设。

三.理论分析,寻找碰撞规律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办法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简化思想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推导: 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求解:

讨论:

(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 (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 (3)若m10(用实验加以验证) (4)若m1»m2,则V1≈V0,V2≈2V0

(5)若m1«m2,则V1≈-V0,V2≈0(生活实例乒乓球撞墙原速率反弹,墙不动) 师:从上面推导过程看,理论推导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一致,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类满足动能不损耗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师:是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下面两种情形:

情形1:一个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情形2:一个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泥球。碰撞后两球分开,木球速度为V1= 0.2m/s; 分成两大组进行运算

(1)碰后两球的速度多大? (2)碰前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3)碰后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然后展示这两组的运算结果。 情形1: 碰后两球速度相等为0.5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J。 情形2:碰后木球速度0.2m/s,泥球速度0.6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6J。

师:计算表明这两种碰撞动能发生了损耗,在物理学中称之为非弹性碰撞。情形1动能损耗最大,碰撞的特征是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耗最大的,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形2动能有损耗但没达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

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一般碰撞,动能有损失;三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总言之,无论什么碰撞,机械能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间才会遇到。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坚硬物体间的碰撞,通常情况下动能损失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

四.归纳推广,总结碰撞规律

1、碰撞过程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能增加,要么不变或者要么减少

3、碰撞要符合客观实际

碰前:后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后:如果两球同向:

五. 应用举例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例2.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已知MA=1㎏, MB=2㎏,VA=6m/s,VB=2m/s。则当A、B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 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结

本堂课,我们分析了碰撞的相关问题,知道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且瞬间没有位移。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它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碰 撞

一、碰撞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二、碰撞分类

1、弹性碰撞: 以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1)若m1=m2,则V1=0,V2=V0 (2)若m1>m2,则V1>0,V2>0 (3)若m10 (4)若m1»m2,则V1≈V0,V2≈2V0 (5)若m1«m2,则V1≈-V0,V2≈0

2、一般碰撞:机械能有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三、碰撞的规律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观实际

(1) 碰前:碰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后一道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四个方面:

第20篇:碰撞生成互动突破

碰撞 生成 互动 突破

――“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我以这样的开场白来进入我的课堂。故事?学生当然爱听了,特别面对平时较为严肃,难得今天能从嘴里吐出故事“象牙”的数学老师,学生在下面一阵“躁动”。故事开始了: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的是《猴子上当了》。有一天,20只猴子正在为分一堆桃子而发愁,桃子很多,有90只,怎么分才好呢?这时,有一只刚好路过的狐狸听到了,就走了过来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来帮你们分吧。你们不是已经学习了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吗?我们就利用这个性质来分吧。”小猴子们一听到狐狸愿意帮助他们,都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狐狸就写了一道算式,(这时,我板书) 90÷20=4(只)„„1(只)

2 0)9 0

8 1 写好后狐狸又说:“看,每人4只,余下一只就给我吃吧。”猴子们觉得狐狸的分法很合理,就答应了。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猴子,你接受狐狸的建议吗?”

这时,教室里热闹极了,我意识到这可是小组交流的好机会,忙说:小组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真是一群笨猴子!”“不合理!”“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猴子们都上当了!”„„此时,我暗暗高兴,心想: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该被激活了吧,我没有太阿Q吧。如果还没激活到一定高度,但至少证明学生们的潜能是一条潜力股吧。

我追问:那么,你们觉得狐狸狡猾在何处,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问题一出,学生激动的情绪猛涨,个个跃跃欲试地想找出原因所在,极大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很快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还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喊了出来:“狐狸明明得到了10只桃子,却说余下一只给我吃吧,他把猴子们都骗了。”小家伙还学做狐狸的狡猾状,引来一片童声笑。“狐狸得到了10只桃子,而不是1只。也就是说余数是10而不是1。不合理。”“我想猴子们可以分一分,每只猴子分4只桃子,分完以后还剩下10只,就知道狐狸说的是假话。” 此时我也暗暗高兴,学生们的思维细胞真被激活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头开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小学生个个爱听故事,我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探究。

“那你能否用你的方法来证实狐狸得到了10只桃子,而不是1只,告诉猴子们不要上当呢?”稍一沉默,还是有学生举手答道:“我觉得也可以用验算的方法证明,20×4+10=90。”

“我想到了不把被除数和除数缩小10倍来计算。得到的商是4,余数应该是10。”

“既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那么余数也缩小了10倍,所以在横式上写答案的时候应该把余数还原(扩大10倍)就是10。这道题有点特别。”特别? 想法虽有点朦胧,或许这是学生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吧,我这样想着。而后又是一阵窃喜,也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话不假。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地充满了自信,我想:该是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辩、去总结的时候了。于是我决定出示接下来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去尝试。

“那我们再来做道题试试。”我出示了例3:5300÷200 。于是学生们纷纷动起笔来。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学生们又一个一个举起手来要求上来板演。我很民主地叫了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板演。

男生的列式是:5300÷200 =26„„100 女生的列式是:5300÷200=26„„100

26

26

200)5300

200)5300

400

1300

13 1200

100

1 呵,这两位学生的做法居然与我预设一样。(也可能我的预设简单了些)正当我满心欢喜以为都一致通过但又较民主地问道:“有没有问题?”“我有!我不同意女同学的做法。”无奈,只得请该男生来板演以显示我的公平。他的竖式是:

26

200)5300

100 下面立刻像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我看了之后也有点怵,但还是相信学生会帮我解决的。于是我就果断决定让学生来解释:“既然余数要添上与消去的个数同样多的0,那么在竖式中直接在余数的末尾要添上0。” 我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头:“你的想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不错。”但其实,当时我也挺迷惘了:该不该立即否定这位学生的做法。但直觉告诉我不,我记得斯苗儿老师曾说过:学生能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我赶紧把“绣球”抛向了全班同学:“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马上有学生举手道:“不同意,竖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已经消去了0,那么余数也应该消去0。”

我庆幸没有和盘托出,实际证明学生能行。这不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这时候我该揭题了,(揭示课题——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经过新旧知识的碰撞,学生产生了本节课的问题——为什么竖式上的余数和横式的余数不同?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框架,知识产生于问题情境。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个体能更好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现在,老师是狐狸,你们是小猴子,看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聪明的猴子,会不会像故事里的猴子一样上了狐狸的当,你们会上狐狸的当吗?”看看学生,劲头很足,从他们的眼神中,都表示不会上狐狸的当。 “以例3为例,谁来回答一下为什么余数是100而不是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想,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生生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师生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发展。

一个学生站起来:“我们小组用以前的方法计算出来余数是100。“木桶原理中的短木板,我心中一阵灰心。

又一个学生答道:“把5300除以200转化成了53除以2,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0倍,余数肯定也缩小了,所以余数1肯定错了。”

这种方法的出现,确实令我很高兴,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我用数字简单板书:

5300 ÷ 200 = 26„„( ) ÷100 ÷100 不变 ÷100 53 ÷ 2 = 26„„ ( 1 ) 还有一组同学更绝:“我们计算的是5300除以200余数1在原来算式的百位,表示一个百,所以余数应该是100。”

果然学生出现了这种方法,先不急于下结论,把判定对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家讨论的结果非常的正确,我很是钦佩你们。那我们以后在用商不变性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就得给予学生充分展开探索与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应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教师应努力扮演“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不能用商不变性质做。” “用商不变性质做,如果有余数要特别当心,不能直接把竖式上的余数抄到横式上去。”

“把余数抄到横式上去要变一下。”

哎,与我教案的预设有段距离。但我只能又启发道:“你们提醒得很好,用商不变性质计算除法商是不变的,但余数要变。我们来观察一下黑板上例3这道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写横式上的余数呢?思考一下,先说给同桌听听。” 看看同桌两人说得热火朝天,我感觉到我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果然,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举手到:“5300÷200 用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了100倍,余数也缩小了100倍,要求原来的余数应该把现在的余数‘1’扩大100倍是100。”

这种方法的出现,自然解决了余数所占的数位问题。我为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并肯定小结: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指商不变余数却要变,余数是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啊,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我立即板书:

1、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几倍余数就扩大几倍 又有一个学生发话了:“5300 ÷ 200竖式上的,余数是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余数“1”所占的数位应该看原来的被除数5300所占的数位,在百位表示一个百。表示一个百是100。”

说的真好,我再次板书:

2、看余数在原来被除数的什么位,就表示几个计数单位。

又有一个学生举手道:“5300÷200看被除数上有2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2个‘0’。”

我又板书:

3、看被除数上有几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几个“0”。咦,还有:5300÷200被除数、除数同时划掉了2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2个“0”。

我想是最后板书了吧:

4、被除数、除数同时划掉了几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几个“0”。

我再一次感叹学生的潜能:刚才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请你独立完成以下计算:2840÷500、45700÷130。 “验证下来,这里的方法可行吗?”我又抛出了问题。

学生议论到:第一种可以„„第二种可以„„第三种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生:第2题竖式上的余数7按照第三种方法看被除数上有几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几个“0”的话,这题的余数就变成700了,比除数还大了,所以这种方法是错的。

“第三种我们把它划掉,那第四种呢?”“可以。”“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开始分别讲讲他们的理由。我小结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第一种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消去相同个数的“0”也就是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在余数的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也就是把余数扩大同样的倍数;我们再看第二种方法,看余数在原来被除数的什么位,就表示几个计数单位,我们在余数的后面添上与被除数消去个数同样多的“0”,也就得到了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所以这么多的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掉了几个“0”,就在余数后面添上几个“0”。

新课标在数学思考的目标中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正确感知,

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计算正确率有了提高,碰到有错误的,学生也能马上进行自我反思,学得轻松,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思想碰撞
《思想碰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