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随笔小学语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9 15:04: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直观的教具演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者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这些都不亚于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简洁明了的板书,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复杂、灵活和多角度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以记录板书为主的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板书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学中不尽人意的板书:如“一片空白”式(只讲不写)、“随心所欲”式(凭兴趣想啥写啥)、“随写随擦”式(固定位置写)、“五彩缤纷”式(啥都写)……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书:

一、图示式

通过图示可以揭示课文的主旨,且更直观、形象。如《古井》这篇课文,主要讲乡亲们到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乡新们提供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口古井,让学生脑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后激发学生阅读课文,

- 1

二、提纲引领式

这种板书比较适合学生对长课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干,那么枝叶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规律式

这是教者最常用的、从文体特点入手的一种方法。虽然它便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一成不变教条容易使学生产生怠倦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至于用什么板书形式那要根据具体课文而定,只要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翠华镇中心完小

孙敏

2011年1月16日

- 3 -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

2、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

乌日根塔拉农场学校 宋金霜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虎林市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阶段成果展示优秀教学案例

做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

虎头中心小学宋经纬

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即灵性又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

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有灵感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聪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 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反思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 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 ,6 +( )=8 , 7 = □+□+□+□+□+□+□;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 □ = □ (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铃声一响,教师走进课堂,就好像一架机器开动了。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教师面前。在一节课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灵活机动的指挥员,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语言精练,津津有味地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在讲课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好的同学爱听,因为他们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感到听不懂,容易产生弃学思想,造成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有时学习好的同学答完以后,还可以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说一遍,这样对他们也有帮助。另外,像读题、讲题中的条件、问题等基本内容都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尽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一、九月一日要做的事

今天一直在想九月一日,我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决定先做如下事情:

1、想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认识书本,不用上课时找不到要用的书。

2、得想办法让孩子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同学。

3、让孩子们学会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课桌,让它们整齐有序。

4、熟悉校园环境,特别得知道厕所在哪里,让孩子们明白,下课了第一件事先上厕所解放自己,然后再玩,放松自己。

5、帮学生排好队。(这得在早课会时完成,因为要晨会要组织孩子们排队参加开学典礼。)

就先用“聪”字的巧解来导入新课,然后完成我定的

一、

二、三项任务。第四项用数学课来完成。先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再游览校园。

二、缺爱如同缺氧

这一段时间来我在读的小说《小妇人》,马奇一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对孩子浸注了他们全部的爱,应当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的真爱。”因为爱家庭在苦难中充满温馨快乐,这种爱不仅在家中传递着,而且在他们的周围弥漫着。爱使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爱,让孩子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造就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孩子看起来生活很优越,可是对比马奇家的姐妹们,他们得到的爱其实不是爱得太多,而是爱得太少了。也就是杨校长所说的“缺爱”。“缺爱如同缺氧”,因为“缺氧”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孩子过于顽皮,自私自利。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一味的指责孩子们不懂得关心别人,试问一个本来就缺爱的孩子又怎能懂得关爱别人呢?

学会爱孩子,充分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体会着爱,那么爱就会四溢,弥漫四周,弥漫社会。只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杨校长所说的“真爱、博爱、自爱、会爱,”这四爱呢?于是我又想起了前两天读何金钟校长的教育手记,那是一份充满爱的手记,实在值得我们好好读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三、朗读

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四、复杂的变简单.

我得想到最好的方法把复杂的变简单.今天把配套的光盘装上去,发现不那么好.于是同事建议用去年的.找出去年的,发现很配套,于是用了一个小时熟悉他,准备着上课使用.觉得只要合理地运用好配光盘,上课应该轻松很多,而且学生们也会很有兴趣。

下午拿到课程表,仔细研究了一下,决定用自习课让孩子们背背古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极好,想根据这个特点,让孩子们能多一些收获。我得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不知道同志们能不能提供点意见啊。

一年级的孩子听记的能力也很强,又不识字,所以决定用电视教育课来读故事吧,让孩子们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一天五节课

今天上了五节课,好累啊。不过也蛮有趣的!

让孩子们课前拿好书再出去玩,我在课间检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拿得非常正确,看来孩子们周五的时候听得挺认真的,那个“聪”字没白讲。

上午上数学课,和小朋友们一起数数,开始大家没什么兴趣,个别孩子还答非所问,于是提示想变得聪明得先做到“认真听!小眼睛要盯着老师看,这样才能回答正确!”孩子们个个心领神会,只有几个还在不停地玩着自己的东西,只得走到他的身边一一提醒。

看我用上了教学光盘,看到那一群群飞起的小鸟,那色彩斑斓的图片,个个更是兴趣大增,一起数起数来,个个争着答问题。于是又灌以“我喜欢安静地举手,大声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于是小手如林,不过那一张张小嘴,还是仍不住要说出来。“呀,这个小朋友我最喜欢了,看她正认真地举着小手,不说话呢,好,这个机会就让给你。”很快教室里安静下来,不过那一只只小手还高高地举着,那渴望的眼睛,让我不忍心不叫他们,于是一个个都答过了,时间也很快过去了。小朋友们的作业却只有一大半在课堂上完成了。只得等到下节课再来检查了。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天讲完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握笔写字姿势,读书姿势,孩子们学得不错,准备明天继续努力,在学习中再进一步巩固,以养成习惯。

思考着怎样把教学光盘和我的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学得有趣,那也就容易掌握了,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七、乐极生悲

是啊,他们是很快乐,不过今天可是乐极生悲了。

今天下着雨,早晨一来我就提醒他们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可是小耳朵根本不听。上午第一节课下,就一位小家伙跑得太快,滑下来了,不知磕在什么上面,小脑袋上破了点皮,不过那血是一点也不含糊地直往下流啊,小家伙愣愣地站那,也不哭,不知是吓傻了,还是满不在乎?帮他擦去流在脸上、脖子上的血,看那伤口,竟已经有些愈合了,不再淌血了。然后打电话请家长来带去看看。

下午来了,发现只涂了点碘酒,爸爸笑着说,这一点,也不知怎么看,只能这样了。他太皮了。我也只能笑笑了。

下午第二节课上班,写作业,看他们姿势时,突然发现一个宝宝的额头高了起来,再看看呀,还蹭掉了一点皮,没流血,但那个包可还真大呢。一问才知道,是走过去时不小心拌倒了。看他那还不时想抽噎的样子,想来摔下来的时候一定很疼。想碰碰,又不敢,只能看看了,心里也挺难过的。还好放学的时候再看,那包好象小了很多,额头差不多平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他妈妈来了以后,赶紧告诉她要回家给处理处理,那妈妈也笑笑。

于是又想看来不能在班上说要注意安全,看我今天一说,问题就来了。

八、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不少小朋友说乌龟得了冠军,是因为兔子睡觉了。可有一位小朋友却说是因为下山坡时,乌龟缩成了一团滚下山坡,当然快了。一个是听来的故事在孩子心中已成定势;一个是没听过故事,通过看图发现的。你说我应该表扬谁呢?一定是那个善于观察的。不过我没有表扬任何人,只说:“我们一部分小朋友听了故事,记住了故事情节,这说明我们小朋友很善于听,可另一个小朋友却用眼睛看到了乌龟的聪明,说明这个小朋友很善于观察,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老师把这幅图放大,我们一起认真看,好不好?”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很快有孩子举手说:“我看到小乌龟上山时满头大汗,下山时,四周却有转(旋转,小孩子找不到旋转这个词)的线,所以它一定是滚下山的,当然快了。”

“说得不错,看得很仔细,那我们再来看看小兔到底有没有睡觉呢?” “没有,我看到小兔子睁大眼睛,一定是大吃一‘吓’(惊)。”

“对,它瞪大眼睛,大吃一惊,或者说吓了一跳,说明小乌龟的方法让它意想不到。看,我们可以从小兔的神态上发现小乌龟真聪明啊。”

“小兔子瞪大眼睛,它心里一定想,呀,小乌龟真聪明啊,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下山。唉,要是我也能缩成小团滚下山去,一定不会比小乌龟慢的。”

“说得太好了,刚才我们听了**小朋友描述了小兔的神情,已经感到小乌龟很聪明了,现在再听到你说出小兔心里想的,那就更能体会到小乌龟的聪明给小免带来的震惊了。„„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九、浅谈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

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 如:“老师在做作业呀!”

“嗯,我们做作业,老师也做作业。”

“是啊,看你们上课做作业,下课玩,老师上课给你讲课,下课还要做作业,你看老师累吗?”

“累!”

“还有更累的呢?” “啊?”眼睛睁得很大。

“每节课看到你不听讲,提醒你时,老师觉得最累!” 孩子无言,扭动身子,搅小手,一副浑身不自在的样子。

“你一定想让老师不累吧?那就让老师上课少提醒你,让老师看到你坐得端端正正的,我想你一定愿意的。”

“嗯,我要让老师不累。” „„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十、孩子需要鼓动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开始孩子们没有什么兴趣,一个个有气无力的,这还得了,今天的教学任务比昨天还要多一些呢,这样下去一定会白忙活啊。得想办法让他们跟上我呀!

于是先提起自己的信心,说:“昨天我们拼读了前面一点点,现在老师好想听听你们昨天回家读的情况啊,愿意吗?”“愿意!”一张张小嘴张开来,嘿,小眼睛里开始闪光了,孩子们的兴趣上来了。于是赶紧让他们读啊,读得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基本正确。赶紧表扬:“嗯,读得真不错,有几个读音再跟老师读读„„现在我们来学习下面的音节拼读,我们先一个个来好不好?”“好!”

“嗯,小手先放好,小眼睛先看我,跟我来读,哈我看到所有的小眼睛都看我了,老师真高兴啊!”“读得真好,比刚才有进步,这一个还不太准,再跟我读一读。”“现在我们把前面的一起来读读,有信心读好吗?”如此激励一番,呀孩子们的兴趣全来了。很快就读完了下面四幅图上的音节。

整节课孩子们都处在兴奋状态,一直没有要我进行组织教学,这真是开学到今天的奇迹啊!后来跟孩子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小家伙们更高兴了。

在他们基本会了以后,我又让他们闭上眼睛,听听录音,体会拼读的感觉。他们就更来劲了,片刻间,一个个小脑袋都趴到了桌子上,行间巡视时,看到不少张小嘴跟着录音动呢,不过没有一点声音,哈他们都非常遵守游戏规则呢!

看来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哄哄他们,同时学习的形式也要多一些,这样不仅他们学得有兴趣,我自己上课也很轻松,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我得多做做!

十一、考试

今天进行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考试。考前讲了讲考试要求,一大半孩子听了,立刻坐端正了。开始发卷了,有几个又忍不住要说话了,还站了起来。“嗯,现在再有声音就是零分了。”哈刚说完,没声音了,那几个站着的也坐下去了。看来虽然是第一次考试,个个还是知道要考好的呀!

拿到试卷后,一个个瞪大眼睛,跟着我读一题做一题,比平时认真多了,下去巡视一翻,看到孩子们的动作还真快呢,一会儿,一题就做好了,而且还坐端正了。不过有几双小眼睛,做完了就看看别人的,有几个自己不会,也看别人的,有一个甚至拿起了别人的试卷看看。“看别人的是零分啊,看来**要得零分了。不会的要自己动脑才对。”赶紧坐好不看别人的,很快又低下头去做了。“做好的小朋友坐得非常端正,老师很喜欢,不过还要认真看自己的试卷才好,认真检查才对。”也许是个个都想得到好成绩,很快个个又看自己的试卷了。

很快,顺利地考完试,个个非常开心,好象自己得了一百分似的。开始说个不停,也没有制止他们,考完有话说,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总体来说,第一次考试算是顺利通过,孩子们比平时认真多了。看来考试,得高分早已早早地深入了孩子心中了。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孩子有上进心,认真对待考试,老师会轻松一些。坏事:从小分数第一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这么早就成为分数的奴隶,该是中国孩子的悲哀吧!

二、给试卷签名

这一段时间已来,孩子们基本上已经记得了每天的作业,很少有人不做了。昨天把试卷改好,订正好了。想看看有多少小朋友能记得我的话,让家长给试卷签名。放学前,我把订正好的试卷发下去了。并告诉他们让家长签在什么地方。主要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听讲,并把老师的意思正确地传达给家长。

今天一早,我收上了试卷,全班五人没签,一人没带。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记得作业的习惯了。仔细看了看,有接近四十个小朋友连签名的位置都没有弄错。真是高兴啊!

不过为了让全班的小朋友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记得自己的作业,完成作业再玩,我还是对那六个小朋友进行了教育。希望他们能改正,养成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事,那么作业也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家长每天来问作业。

十三、惊喜

前两天中午,早到了,我就在班上放了《忆江南》这首诗的FLASH,一遍一遍地放着,也没特别强调一定要听。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听着,玩着,不过吵闹的教室安静了许多。这样一连放了一天后,有孩子跟在后面读。不过不知道他们记得怎样。后来因为中午忙,也就没有再放。

过了几天,有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你怎么不放那个《忆江南》了,我好喜欢的,你今天放吗?”我一听好感动啊,连声说:“放,今天中午老师早点给你们放。”中午我打开来,孩子们非常高兴,竟然一大半的孩子都跟在后面读呢,而且读得有滋有味。其实我敢确信的是他们根本就认不了其中几个字,可为什么能这么朗朗上口呢,一是因为优美的画面吸引着他们,二是因为优美而有韵律的朗读吸引着他们,还因为我们古诗所特有的韵味吸引着他们。听着听着,他们就会了。无论他们是哪一种听的姿势,总之《忆江南》进入他们的心里了。那美丽的江南风景进入他们心里了。尽管他们并不识那些字,但并不妨碍他们感受诗的美,诗的韵味。

接着我又放了《古朗月行》开始他们不懂,谁也不理。可是我知道放多了,他们就能体会到了。《忆江南》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我要坚持下去。先让他们从韵律上体会到诗的美,诗的韵味。

十四、日记

今天看到了我班的日记四本,两本写得不错,还有两本就不敢恭维了,是孩子自己用拼音写的,没有写日期,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叹息,唉,我的家长们怎么就不能配合好呢?我要不要在上面写上老师的话呢?

这样思考着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读着孩子们的日记,发现那两本没有爸爸妈妈的话的、格式也不对的日记,孩子用拼音写得还好,我能读懂,于是决定要给他们写上老师的话,而且要认真写。

晨会课上,我给孩子们读着他们的日记,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无论是爸爸妈妈的话,还是老师的话,最后一位孩子只写了半句,读完后有几个孩子笑了。也许是笑他写得短吧。

中午放学时,那位只写一句的家长来接孩子,刚好遇到我,问起日记是不是要自己买一本本子,我听了笑了,怪不得孩子只写一句,也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原来是没有读懂我的要求,于是再跟她说一遍,明白了。另一个家长没写的孩子在放学时才发现他昨天根本没有把我的告家长书带回去。呵呵无怪乎!

看来我们不仅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对家长要求也不能太高。

十五、早读

今天早上一上班,就看到班上的孩子们都在读书呢,心里很高兴,看来昨天的处罚起了作用。

昨天下午放学后,把早读不认真读书或不读在玩的大约十来个孩子都留下来了,美其名曰:补早读!其实是想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以后早读课要认真读书(从本周起我让他们自由读书,不再领读了)。开始一个个继续玩,只有几个胆小的在那小声地读,我大声表扬了那几个孩子,读得人多起来,不过还有三四个根本不读,毫不在意仍然在那玩。我也不理他们。继续做自己的事。一会听他们有些地方读得不准,就领读一会儿,再让他们自己读。

过了一会儿,我让几个认真读的到我这里来问了两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找你?”“留你的目的是什么?”个个都答得不错,达到目的,就让他们回家了。这时候几个不认真读的开始大声读了。不过玩的那几个仍然没动静,偶尔看书读几声,又东张西望了。我仍然不理他们,只对表现好的表扬几句。十分钟过后,我又点了几个现在认真读的孩子教育几句让他们回家了。这时就剩下那三个不读了的。不理他们,继续做事。这时三个中有一个大声读了。我立刻表扬了他。另外两个看到形势不对,又听到另一个孩子受到表扬,立刻改变了态度,认真读了。不过这几个就是那种上课从不听讲的孩子,他们根本不会读。看到他们有了兴趣。我就领着他们读了,读一会儿表扬一个,三个终于集中精神认真读了。而且一个比一个认真。一会儿也就读会了。鼓励了他们两句就让他们回家了。

今天早上一来,哈,一个个都在读书呢,心里非常高兴。不过仍然有两张桌子的小朋友在玩,于是就逮着他们四个,说今天下午放学你们也留下来补早读吧。有点紧张了,开始读了。不过今天下午我仍然要留他们,要让他们明白早晨一来就得自己读书,养成这个习惯才好。

十六、广播操

这一段时间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一直没有跟孩子们训练过,只让他们像平常一样做操,然后回班,今天的体育课上跟着体育老师上了一堂课,和孩子们一起训练了一下进退场,发现进步蛮大的,我们领操的今天也精神焕发,声音特别响亮,那口哨也吹得很响。看来得让他们多练练,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爱班级爱集体的教育也是好的。

练了一节课,小家伙们有些累了,就让他们原地坐下,个个非常高兴,我说坐着也要对齐啊,个个吐吐舌头,蠕动身子,不过还是有一个在地上爬起来。嘿,真拿他们没办法,不要求很好,只要他们能过关就好了,能从中得到快乐也好了。

十七、想玩的时候,他就会变得爱动脑筋

今天跟草儿学习,让孩子们回家把书、本子包起来,并把他们的边角抹平压好。

早晨来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大半的孩子都做得很好,不过几个邋蹋的宝宝不仅没有把边角压平稳,连书皮都没有包。我很生气,让他们课间不要出去玩,就在位子上把书的边角抹平,然后用手捏着。

很快,好几个不耐烦了,拿着本子跑过来,“老师,我把本子弄平了。”接着就把本子在我面前一放就想跑了。我叫住他,“等到老师说平的时候才算平了,你说的不算。你看这边还翘着呢,拿回去捏紧不松手。”嘿,没办法,只得上位了,一会听到“嘭嘭”的声音,抬头一看,呵小家伙们会动脑筋呢,不想用手抓了,在用文具盒拍打呢!“我看哪个还弄出声音来。就用手捏,不准用文具盒拍打。”声音渐渐地没有了。

上课铃响了,我抬起头,嘿他们正在用文具盒来回压呢,本子也真的平稳了很多。而且这个方法传得很快,个个动作一致,只个别听话的,用手捏着不敢动。看到他们这样,我心里忍不住要笑,不过脸上还是非常严肃说:“看到你们这么会动脑筋想办法把本子压平的分子,压平的就先交上来。以后要记住老师的话,把本子压平,写完作业后也要随时把本子理理,让它干净整洁,让我们看了都要很舒服才行。”说完就让他们交上来了。

一个个小脸上露出笑容,几个是从座位上冲出来的,那快乐简直就象大赦一般。

十八、带书

这两天有个好现象,很多小朋友都带着一本书来到学校了。

中午的时候,他们比着自己的书,也有不少小朋友在读,不过是大声地读,于是让你闹不清他是在读书,还是在说话,三四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你说他们是在读书吧,又看到他们在说说笑笑,说他们在说话吧,又看到他们一会又对着书嘀咕着。于是班上到处是一片吵闹声。无暇顾及他们就让他们吵吧,也许他们正在这吵闹中读着书呢。

为了让他们认真读,我说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文章读熟,下周起请人来读,看谁读得好。于是那晃悠的小脑袋更起劲地读着,于是班上更吵了,于是装聋作哑继续改作业了。

十九、阅读

这两天孩子们天天都捧着书看,细看,只有少数孩子在读,大部分是在看图片。

晨会课上,我先表扬了带书的孩子,接着提出自己的要求,觉得自己读得不错的孩子可以报名给大家读故事。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熟,然后提前一天告诉我,第二天的晨会课就是他的了。读得好,得到大家的掌声就热烈,看谁得到的掌声多。

中午来了以后,看到不少孩子在认真读了。心里很高兴,看来孩子们的上进心还是挺强的。只要我们善于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有时间就读一些故事给他们听,现在发现上我们班的文体活动课的老师也在给我们班的孩子读故事。孩子就能很安静地上课了,而且还减轻了我的负担,(嗓子哑了,她帮着,我正好不读了。)

另外让家长也读给孩子们听,与有些家长交流,他们现在已经在听孩子读书了。他们也常表扬孩子,于是兴趣大增。

平时,我常问每天读书的小朋友举手,对举手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当然这里面也许有没有读书的,就这么举着,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读举了手,下一次,他一定是读了的举手,因为孩子都有一窝蜂的习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别人做的自己也会做。

我想再组织一些活动,希望能让孩子们的兴趣保持下去。

十、亲子作业 今天语文课上,检查了周五布置的“亲子作业”。

我写一个,他们读一个,声音特响,好像要只有用响亮的嗓门来证明自己已经会了。接着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再任意指读,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读了。有少数孩子还是不会,他们也是昨天没有弄清作业的孩子。今天放学后要把这些孩子留下来,再指导一翻,相信很快会跟上的。

这一段时间的早读课,发现孩子都在读后面没有学过的课文,于是想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预习?让他们自己先试着读通课文,并读熟绿色通道里的二类字,这样再在课上进行检查,也许会提高一点课堂效率。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到过首都北京,更没看过北京的夜晚。要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的情景是比较难的。这是教学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时遇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让去过北京旅游的个别同学介绍北京的美景,又让学生结合石岐兴中道夜景、岐江游夜景进行迁移理解夜晚的北京就不难了。

《葡萄沟.》一课讲的是新疆盛产葡萄的好地方——葡萄沟,教学时小让学生自学课文,带着“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问题,分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集体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读自悟的能力。

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画田家、川原之景,其中以画水牛著称,后人称为“野性筋骨之妙”。戴嵩画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特别是《斗牛图》画得传神生动,目前被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课文《画家和牧童》讲的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在众人称赞之时,被牧童批评画错了,他不但没有责备牧童,反而向牧童请教画错之处的故事。此前备课,我认为课文中的画家和牧童是平分秋色的:画家欣然接受批评,显得谦虚;牧童敢于直言大画家的错误,十分勇敢。可是从另一角度看,牧童放牧,对牛的一举一动是熟悉不过的,他无所忌惮地指出大画家画错了牛尾巴,应属童言无忌。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说勇敢也无妨。虽是小屁孩,面对这么多的大人,也要有一定的勇气才敢言啊,更何况是批评别人的错误呢。如果换个胆小的虽看出错误来也不一定敢当众指出的。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结合我班女生胆小不敢发言考虑,教学时我强调:牧童事实求是地说出自己想到的话,并不因为自己是小孩,对方是大人,而且是大人物,就不敢说,这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至于画家我更多地强调他的人格魅力,画家不但画技高超,而且非常谦虚,没有半点架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作画的态度认真,这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画家啊。

人教版有不少抒情性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在课堂上往往得到学生的共鸣,催发学生情感的烈焰。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没有及时凝结成语言文字写下来,很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二消解、淡化、遗忘。《三个儿子》是故事生动且富有哲理性,在教学时,我抓住课文中老爷爷说的一句话“我只看到一个儿子。”,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这话的意思,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你想对课文中的水说些什么?说后进行小练笔,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大都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我要向你学习。”也有对第

一、二个儿子说:“你有优点,可是你不够孝顺妈妈,你也应该帮妈妈做点事才对。”,当然,还有个别学生对三位妈妈说的幼稚的话。 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说起感想还是有板有眼的。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文教学随笔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 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

的基本素质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课堂是我一直热爱的地方,是个人兴趣的体现,是天生性格使然,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执着不懈的追求,更是对学生的一份深深的责任感。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说它是一门学科,倒不如称之为“众科之母”,语文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学好语文,势在必行。作为以为一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该如何执掌课堂旋律,给孩子一个学好语文的优越环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一、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画杨桃》这篇课文时,我带来几个杨桃实物,有的保持完整,有的切开,按照课文中所讲述的不同方式,不同角度摆放,甚至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不同座位的孩子画出不同的景象,学生有了自己最之光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

二、让自身富有激情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只有不断阅读,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使自己有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出口成章,轻车熟路的驾驭好课堂,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三、加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执教课文的充分准备与了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入情入境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在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将情境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然融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的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想法,不够成熟,希望批评指正。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范文网 www.daodoc.com)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随笔

高永安

2016年7月1日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 ” 以人为本 “ ,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 ” 以人为本 “ 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十分必要: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如: 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开了学生的感情 ——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 “ 角色 ” ,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 “ 不少于 ” 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

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虚,不是无,也不是可有可无,这个虚必须务,而且必须务好!即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一、钻研教材

1.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足见其重要性。“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2.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4.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提倡创意阅读,注重读写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既理解了作者,又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地阅读”。因此,有时朗读中闭眼想象的效果反而要比看图片更好。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霍金的形象,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近人物,用心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实现的,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书是无声的,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那些方块字涤荡幼小的心灵,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让学生眼前出现一个辽阔而绚丽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课文的思想与情感。

《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感悟霍金人格力量时,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在读中感悟霍金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人心,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带着无比感动景仰之情,全体站起来表达了对霍金的崇敬。教学效果较好,但如果我能把最后总结的话换成:“假如霍金来到我们教室,来到我们身边,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动笔写出内心感受,这样,一定会比教师用美的语言渲染效果好得多。语文课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关注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家长给孩子们背着书包,孩子们在一旁边走边玩、打闹。快放学的时候,家长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尽量找显眼的位置,让孩子能很快看到自己。放学后,赶紧接过孩子手中的书包,嘘寒问暖,给孩子递上提前买好的吃的东西。孩子们一边悠然自得地吃着一边走,无视家长的存在。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里,会作何感想?我想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之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

四、引领孩子读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

五、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似乎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教师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非常重要:一是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就必须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经常主动习字。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第16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一、走出课堂,利用生活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秋天到了》时,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操作,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对于具体、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描述,进行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课件,渲染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讲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由于借助课件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简单的故事情节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慢慢前行

匆匆忙忙,忙忙碌碌又是一个学期。大家都说语文教学犹如农业耕种,享受春华秋实的喜悦,品尝秋收冬藏的甜美。当然之中还有无数的艰辛与曲折,数不清的困惑与迷茫。语文学习,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但也不能揠苗助长。只能怀着虔诚慢慢前行,不断修正、反思自己,不断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更多的书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少人认为枯燥无味莫过于语文,每天都是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其实不然,当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心里装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心里装着充满生命力的孩子,就会觉得活力源源不断,每天都是新鲜的。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不关乎于应试,只关系着素养的学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也许一个孩子一个月不来上语文课,从考试成绩上看并未有明显的差距。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的地位不可捍卫,阅读的重要性一直摆在那里。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然而这一切可不是强化训练得来的。需要大语文观,需要整合教材,挖掘资源,厚积薄发。

教学方面每篇课文我会设置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期待着孩子们语出惊人的那一刹那。我还喜欢和孩子们聊聊作者或者当时的历史背景等,他们听得格外入迷。有时会让他们画画简易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回想这个学期的课堂,有很多的不足,但自己依然像一位行者,带领着这一帮猴娃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希望不拘泥于课本,能找到更多的资源。

1、我会给孩子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故事导入。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对于外祖母去世,作者林清弦的悲伤,孩子们是无法通过文字理解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以前的故事。学生听得很认真,对于时间的宝贵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对于那些学习上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有些启发。课堂还讲了很多珍惜时间的格言、故事,自己读初中、高中、大学时那些与时间有关的事情。比起说教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班小蜗牛宇峰同学那节课后有了很大变化。

2、我会导入大量的信息让孩子了解诗歌的作者,或者作者所写的其他诗句。

学习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柳树、对春天的赞美。介绍贺知章一生的经历,读两首《回乡偶书》。学习李商隐的《嫦娥》,推荐读《锦瑟》等,介绍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李白和杜甫,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孩子们喜欢李白,以前在学《赠汪伦》中给孩子们讲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他们很感兴趣。这次介绍:李白是诗仙,豪放派诗人。爱喝酒,一次喝酒后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气势磅礴。学生对这位唐朝的大诗人越来越喜欢。

3、群文学习,课外拓展阅读。

第八组课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放在一起学习,梳理课文内容。学习女娲的勇敢善良、无私奉献,学习夸父坚持不懈、追寻光明。除了神话故事,还有民间传说,介绍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课外孩子们阅读了《中外神话故事》等。讲解过多还不如让学生阅读更多,大晚间的时间可以阅读大量课外书籍。

4、读写结合,语文课堂学习后进行片段描写。

仿写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个片段很典型,抓住了燕子的独有特点。孩子们明白了写外形、写外貌,不是样样都要写,要抓住特点或者个性。有些孩子仿照写了小白兔。续写《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学完后,学生仿佛经历了焦渴,又看到了水源,写出了惊喜,写出了万物的变化。

语文是一门广度和深度并存的学科。语文课堂是有生命力的,不只是教材,不只是复习为考试。一位作者的介绍丰富了孩子的视野,一本书籍的推荐让孩子深深喜欢上了阅读,一次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习的语言得到了实践。原来,语文竟这般有滋有味,我得继续努力!不断享受!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正文开始>>-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可以同时抓两个,但还是要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因为瓶口很小。后来,水终于升高了,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结合课文内容也悟出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勇于克服。我觉得这样既运用了传统的教学又结合了现代的学生自主教学的方法。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今天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我让学生尝试自己半独立阅读课文:先自己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再与小组的同伴自学生字,经过自读,互读和互查,学生很快会读生字。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兰兰经过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讲读课文时,边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内容:学生通过读书找到了潜水桥和塑料桥,知道了潜水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塑料桥用塑料管子制成……通过这样的做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生动有趣。这也是本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第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这犹如老人扔掉拐杖走路,对学生来说是个大挑战。讲课时,我让学生看一幅图读一两个对应的自然段,来降低学习难度。如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看图后学生再读课文问题不大,理解了“挣断”、“难看”两词,要读出小壁虎难过的心情也不难了。紧接着让学生看图,说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样借,结果怎样,指导朗读就轻松多了。

课文虽长,加之没有了拼音,读起来确实难。可是这样一读,学生并不觉得很难了。

《看电视》一课讲的是“我们”一家人怎样看电视。

课文的开头就交代全家人都看电视,看电视有些奇妙。为什么说我家看电视奇妙?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下文。学生通过多读,知道了爸爸和我喜欢看球赛却换成京剧频道,奶奶喜欢看京剧却把频道换成球赛,妈妈改完文稿,我们又把球赛换成听音乐看舞蹈。确实奇怪,自己喜欢看的却不看,换成别人喜欢看的。为什么?接着小组探究得出结论:每个人心里想的是对别人的关爱。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

教学随笔小学语文
《教学随笔小学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