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也傍桑阴学种瓜(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3 12:08: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不是班主任,也学魏书生

最近,学校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热潮。确实,魏老师有着高超的班级管理艺术,独特创新的班级管理机制,他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让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集体;在特殊情况下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班主任,不可不读这本书;然而,作为非班主任,读完这本书后,也会受益无穷,可以帮助非班主任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等。

一、

非班主任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样重要

非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和学生同进退,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同盟者,那么你再驾驭你的课堂时就如鱼得水了。学生喜欢你,自然就喜欢你所教的课了。魏老师坚持参加长跑锻炼,和学生们一起挥汗如雨,一同享受着“健康”带来的神奇力量。有了这样的榜样在身边,学生们又怎能不受到熏陶、感染呢?想想我们,是不是也能利用我们学校的每天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和周六的班级活动课和学生一起挥汗如雨呢?

二、

非班主任老师不能把班级管理置身事外

从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我认识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作为非班主任老师,我并不是只上我的几节课而已,学生忘带校卡、衣服里长外短、集队时的纪律、晚修的学习状态等,只要出现了问题,我都会直接进行干预。所以,我上课的班级,学生的纪律都比较好,这不就是对我的教育教学的最好的帮助吗?

三、

课堂上让学生人人有事做

魏老师在实行班级管理时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种管理方法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班集体中的重要位置,在岗位上体验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富有极强凝聚力的优秀团队。作为非班主任老师,你在你的课堂上也应该毋庸置疑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或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久而久之,你的课堂就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你也就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了。

四、

对学生的批评也要有艺术

班主任老师,批评学生要有艺术;作为非班主任老师,批评学生更得要有艺术了。如果只是一味地大声斥骂学生,换来的是孩子们那漠然的态度,有时会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会跟你对立起来,还有可能鼓动其他的学生在你的课堂捣乱。而魏老师是怎样“惩罚”那些违纪的学生的呢?魏老师利用班级日报、特色周、自我激励等奇特的惩罚方式都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尤其是他的“惩罚”艺术让我们很受启发,他把批评变成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他把惩罚变成一种刻骨铭心的自我解剖和自我教育,看来,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够真正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育方法是出自于魏书生老师对学生们的“真爱”。本周二,我上课的时候,还剩一分钟就下课了,这时,有两位学生在下面偷偷地拿出了歌词。怎样处理这件事,学生才能接受呢?我课后找到这两位学生,没有像大多数老师一样,要他们写说明书,而是提供两种方式由他们自己选择。一是每人唱三首歌,然后录制下来放给全班的同学听;二是既然在数学课堂上分神,那就要把课堂的损失补回来,每人做六道数学习题。他们都明白了学习的时间就要把学习补回来,所以,放学后,其他同学都走了,他们留下来,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习题才离开。这样,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惩罚”学生,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推荐第2篇:也说“学情分析”

也说“学情分析”

现在看教师写的教学设计,经常能看到“学情分析”一栏。这个栏目的设置,毫无疑问的说明,“学情”已经成为我们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心中有学生,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就是“因学定教”。这和教师只顾自己的教法自然大不相同。

但是在学情分析之中,似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对“什么是学情”不太清楚,尤其是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依据的“学情”不是很清楚,因此很多老师把学生的该年级学习基础作为学情依据,到了几年级,什么内容应该学过了。其实不是如此简单。

学情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的基本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不同,和大学生也不同。高中就意味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这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这个水平由于有教材作为基本依据,因而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了解这个情况,对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引导学生达到目标,具有明显的意义。二是就某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言的。这些具体内容,关系到理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有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难以理解的,而且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各自的基础、经历和趣味不同,表现出许多差异。

因此我们在做学情分析时,更主要的不是说明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习基础,而是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还有什么困难和障碍。这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因而也更有实效。

推荐第3篇:我也谈如何学初中语文

我也谈如何学初中语文

阳坡初中宋双红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要问到学习语文的窍门,恐怕回答最多的就是——“积累、总结”,的确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与勤奋,但只有真正付出,才有收获,才能厚积薄发,真正走进语文的殿堂。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既有自己本身的严谨厚重,又不乏轻松愉悦。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动力是学好的保证。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先努力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慢慢读,细细品,或许一时还未培养出兴趣,但随着学习语文的深入,你会发现蕴藏在其中的乐趣,那时你的兴趣就建立了,语文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二、重视积累与归纳。

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下一次忽视了语文学习,成绩立即一落千丈,这说明语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终语文成绩会逐步稳定提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那么,积累什么了?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

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了。

其次是阅读积累: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是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特别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会很少。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养成阅读习惯,要知道,凡是发表出来的文章都是可以当作典范的好文章,只有平常多读书,才可以多吸取营养,才能悟出语文的真谛,发展自己谴词、造句、写文章的能力。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都是走的这条路,例如:前苏联的高尔基、中国当代文学家高玉宝、当今大家都熟悉的作家韩寒等。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还可以作批注、写读后感等。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再次是写作素材积累:好多人(尤其是男生)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简直是大

白话,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你的语言会很含蓄优美的,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下载下来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勤读勤背,学习酣畅淋漓的语言,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万金油好句子多背一些。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还极有可能因为语言优美而得高分。

三、学会听课

要想学好语文,听课是关键。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实践的慢功夫,只有平常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学好语文,考出高分的目的。

推荐第4篇:让孩子学围棋也不错

代孕www.029hdcg.com

如今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了孩子学围棋的好处,都会有意识地让孩子报名一些围棋兴趣班。《围棋报》社社长王振华在接受本站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围棋是中国古代四大技艺“琴,棋,书,画”中的棋,对孩子的智育与德育的培养有许多好处。

孩子学围棋的好处,王振华说,下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围棋规则里要求下棋者讲求礼仪,落子无悔。学围棋可以使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下围棋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磨炼孩子的意志并提早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这些就是孩子学围棋的好处。学围棋对于孩子在智育方面开发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在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上有很大的作用。下围棋的时候要有大局观,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手。在下围棋的过程当中,孩子要不断思索、判断。总的说来,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等多个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下棋能够提高孩子的情商,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推荐第5篇:桑木镇“控辍保学”方案1

桑木镇“控辍保学”方案

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在校学习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赋予各级政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加强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在全镇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控辍保学”良好局面,切实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现结合我镇控辍保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采取以法治辍、以情劝学、以资助学以及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等措施,以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为理想目标,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为工作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实现我镇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镇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控辍保学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控辍保学工作,督促、检查各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中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三、工作目标 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

1、小学适龄人口按照法定的入学年龄都能按时入学,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小学按时毕业率达95%以上。

2、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5%以上。

3、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5%左右,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初中按时毕业率达85%以上。

4、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周岁)文盲,15-24周岁非文盲率100%。

5、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5%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坚持管理控辍。

实行“双线”四层控辍保学责任制,即镇政府与村委、村委与村民为一线,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为一线,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目标责任制主要指标列入当地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作为对各级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四包一保六到位”措施,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确保学生人人到校学习。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执法到位,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时间到位。建立健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针,认真做好评估验收工作及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

定期召开控辍保学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总结交流经验,推广先进典型,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控辍工作不力,辍学率超过规定指标的单位和个人,在政绩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提拨选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坚持定时控辍

确定把每年的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全镇“控辍保学活动月”。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出宣传栏,发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转变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观念,政府与司法部门共同研究控辍法律程序,明确政府、学校和家长在控辍中的责任,通过法律诉讼,严格执法程序,对那些法律意识淡薄,经反复宣传教育劝学无效的学生家长依法进行处罚,加大实施依法治辍工作的力度。

(三)坚持政府控辍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放务教育执法力度,给不按时入学或中途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发《限期入学通知书》,给以督促教育仍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发《行政处罚通知》,或由司法部门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同时,要积极实行“义务教育合同公证制度”,即由司法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与学生家长签订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合同书。

(四)坚持学籍控辍 学校要建立控辍保学组织机构,健全《月报告制》,《家访制》、《责任追究制度》等,以保障控辍保学的顺利实施。控制初中辍学,坚持小学毕业升学对口直升制度,具体实施由小学把毕业生整体移交给初中,再负责“送一程”的有效做法。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学生户籍卡、学生籍卡和辍学报告制度,定期公报公示,随时掌握学生辍学的动态。中小学采取跟踪学籍的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普及程度。

(五)坚持扶贫控辍

各校要完善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不因贫而辍学。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救助贫困生活动,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给贫困生送温暧、献爱心。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学校还要建立贫困生档案,确保资助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桑木镇人民政府 2014年2月

推荐第6篇:桑玉成 刘百鸣《公共政策学导论》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导论》

桑玉成 刘百鸣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说

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公共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在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行为准则。因而,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研究政府的公共政策行为,对于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于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政策的界定:美国学者戴伊认为,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伊斯顿把政策看作是政府对整个社会所从事的权威性价值分配。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则指出,政策是以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本书作者的分析:首先,所谓公共政策,它是一种政府的行为,或者准确地说,是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这里所谓的社会公共权威,是指能够运用它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政治实体;其次,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再次,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或解决某种社会矛盾而作出的选择行为;最后,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故而,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 公共政策的特点:权威性、政治性、普遍性、原则性。

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积极型政策和消极型政策、能动型政策和被动型政策、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长期性政策和短期政策。

公共政策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对政治的理解:第

一、政治表现为一定社会的公共权威的存在,这是从静态上理解政治;第

二、政治表现为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系列活动,即把政治理解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是从动态上理解政治。用政治过程的观念分析问题,社会公共权威的政策行为是一国政治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权威的政治活动中,政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活动。在履行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职能时,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职能,其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政策,以确定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拍板说”,认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政府如何进行决断的过程;“规划说”,认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政府依据目标、价值和实践而设计规划的过程;“因素说”,认为其研究对象应该是构成政策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政策结果的各种因素;“活动说”,认为政府的所有活动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说”,认为公共政策学就是研究政府如何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学问。本书作者认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威的政策行为及其行为过程中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和运行机制。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范围:关于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的研究;关于构成政策系统的主体与客体的研究;关于政策运行机制的研究;关于政策一般方法的研究。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传统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时期。传统主义时期的政治

学注重研究国家的历史、法律和制度。行为主义政治学则以注重人的行为为出发点,即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个人或团体行为的社会与心理基础、投票及其他政治活动的决定因素、利益团体与政策的功能与立法、行政、司法的各种不同过程和行为。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致力于描述与解释政治活动的前因后果和环境因素,研究政治环境对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它是政治学发展到行为主义时期的产物。研究者认为,社会公共权威的政策行为,是社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行为。因此,对于公共政策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政治活动的本质和宗旨,对于探讨政治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面对实际政治运作所提出的要求,也促使了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罗斯福新政为美国化解危机,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人们提出了“政治求助于科学,官员求助于学者”的主张,希望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面对实际,研究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以使社会经常保持良性发展。正是在社会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应运而生了。公共政策学发展有三个阶段:1.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的政策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学的研究注重“科学化”目标。著名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重视研究人的政治行为同时,又提倡对政治决策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2.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的政策咨询与“政策周期”时期,所谓“政策周期”就是认为一项政策经过制定、实施、评估等阶段后,必然会有一个政策终止的阶段;3.八十年代以后的比较公共政策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视野大大开阔,而且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政策效率上。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特点:1.定量化。主要表现在以数学为主要的研究手段,结合应用统计资料乃至电子计算机,从而计量出公共政策之中的某些数量关系。“定量化”的主要方式是抽样调查、指标测量和模型设计。所谓抽样调查就是按照科学原则选择部分政策客体进行研究从而推测全部客体的过程;所谓指标抽样,就是通过某些数量指标反映政策客体特征的过程;所谓模型设计,是指编制用来分析或规划公共政策相互关系与发展前景的数量模型的过程。

2.实用化。

在我国研究公共政策学的作用:宣传政策、理解政策、完善政策、预测政策、评估政策。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机构:民间的“独立”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营业性或半营业性研究机构;政策筹划、咨询和协调机构;民意调查研究机构;学术性研究机构。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法则:1.环境法则。其意在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说明公共政策,以表明公共政策对于环境的依赖关系;2.预测法则。其意在用预测的方法,研究尚未发生的而又必然或可能发生的政策现象,以说明公共政策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可能性;3.整体法则。其意在从整体的角度,评判公共政策的实际效应,它的目标是寻求政策的整体最佳效应,以及达到这种最佳效应的最佳途径。

第二章 公共政策理论

古代公共政策理论: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客

观的形势需要以及变化发展了的情况为依据,这是古代公共政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近代公共政策理论:在近代社会,公共政策的领域除了军事决策以外,还涉及到政治的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尤其重要的是,这时期已经出现了关于国家基本政策倾向的主张。1.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决策理论。他提出的决策理论思想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他提出有而不用比用而不当更为不好,他还提出决策者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决策的思想。2.自由放任的政策倾向。亚当·斯密的政策理论是以他所谓的经济人的利己心为其立论基础的。在这种理论前提下,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思想。他认为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是自然发展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他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提倡让市场来调节经济,并认为市场是一种“看不见的手”,它具有足够的力量来组织社会生产,调节生产规模,从而使经济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斯密把政府的财政支出分为国防、司法、商业活动、学校教育和政府本身开支几个方面。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奉行政府广泛干预社会的经济领域活动的凯恩斯主义政策。1.传统公共政策理论(本世纪初至本世纪三

十、四十年代),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他在《社会学随笔》中提出了理想科层系统的政策理论。2.行为主义的公共政策理论(本世纪五

十、六十年代)。“行为主义”理论流派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和解决公共问题,这一流派不拘泥于制度、法规、组织等的静态研究,广泛采用系统分析、运筹学、控制论、博弈论和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运用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社会学、史学、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着眼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决策学者赫伯特·西蒙。他的决策理论一方面强调权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将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政策研究。因此表现出从提倡权威的传统的公共政策理论向提倡科学的行为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理论的过渡。行为主义政策理论的直接倡导者是美国政治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分析加哈罗德·D·拉斯韦尔。他在1951年的《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说明。他把政策制定过程划分为信息、建议、法令、援引、实施、评价、终止七个步骤。此外,他还提出了政策研究学者在决定过程中的任务:一是确定决策的目标和价值;二是收集和提供有关信息;三是指出几种政策方案及其最佳选择。行为主义政策理论的方法论特点在于其所谓的“纯科学”方法和“系统”方法。3.后行为主义的公共政策理论。这一时期学者提出要改变研究的先后顺序,即把内容置于技术之前,把社会相关性置于“纯科学”之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1.执行机关互动理论。即以行政机关为基础,将其互动关系作为探索的依据,这一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米尔布里·麦克拉夫林,他得出的结论是,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而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试过程。2.执行“博弈”理论,即以近代政治学中“博弈”的概念观察执行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就政策目标的达成所作的谈判、评价与

妥协的互动情形。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尤金·巴德克是其代表人物。巴德克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一种赛局,期间包括下列因素:(1).政策执行人员,即竞赛者;(2).利害关系;(3).策略与技术;(4).竞赛的资源;(5).竞赛规范(取胜的条件);(6).公平竞赛的规则(即不得作弊);(7).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8).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他认为,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各方参加者的“战略”选择。3.执行循环理论。提出者是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霍恩和弗朗西·F·拉宾诺维茨。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系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以及监督阶段。每一阶段必须奉行三项政策执行的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官僚原则和共识原则。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此外还有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代表人物有珀金斯、辛德和戴伊。评估的目的在于获知政策执行的情况,了解执行机构所面对的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以便形成改进政策的决定。第三种是公共政策的比较理论研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卡尔·W·多伊奇、阿诺德·J·海、德海默、休·赫克洛和卡罗林·亚当斯。

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理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政策依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情况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首先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政策区别。其次还要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观点,来发展和调整公共政策。2.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政策目标。在具体的政策活动中,要求我们始终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最终政策目标是否确定,它是什么;第二,我们具体的政策目标对于最终政策目标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是否偏离了这一最终目标。3.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政策原则。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方法。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主体

政府的涵义:从政策科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两方面内涵,第一,它代表着一定的地域;第二,它代表着一定地域内的公共权力。广义的政府是指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狭义的政府是指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基础上建立的行政部门。

当代政府机构体系的主要特征:第一,在组织机构体系的最顶端,有一个负实际责任的政府首脑;第二,按照层级规范,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严密的命令与服从体系;第三,以政府功能分化为基础,划分为若干横向职能部门;第四,通过层次与部门及上下左右的关系模式,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第五,以规范化的、形式化的关系,维持其整体性的行为。 两种政府观:自由主义的政府观;社会主义的政府观。

政策的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政策的间接主体: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因某种观念或利益的共同性而结合在一起而且是经常有意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社会群体,因而又称为压力集团。)、选民(是指依照法律具有选举人资格条件的国民)、政党。

第四章 公共政策客体

政府的公共政策总是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客体即研究政府就那些问题制定政策,研究这些问题如何表现出来以及人们如何去分析评价这些问题。

究竟哪些社会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取决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政府的社会功能。政府的社会功能:首先,它需要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维持社会的长期存在;其次,政府有责任管理社会的基本活动,协调各种利益和要求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公平的分配。政府的作为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规范性的作为;组织性的作为;分配性的作为和征收性的作为。

政策问题的构成要素: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其次是一种能够察觉的、认知的状态;第三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状态;第四是由于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而产生的状态;第五是一种有必要加以解决的状态。

政策问题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人为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问题发生的必然性:工业的发展、利益的差异、社会的文明

政策问题发生的客观前提:体制改革、价值观更新、自然灾害以及人文事件。

政策问题发生的主观条件:要有洞察社会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还有对于政策问题要有一定的敏感度以及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到描述的过程。

有效的政策制定向政策问题的认定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对于政策问题的描述,切忌人为地夸大或缩小,以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性和详尽性。第二,尽量缩短自下向上的报告链条,减少一级一级的报告层次。

政策问题的分类:第一,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问题等;第二,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范围,分为全国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第三,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方式,分为指导性问题、分配性问题和限制性问题。

政策问题飞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第五章 公共政策环境

我们把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在因素称之为公共政策的环境,这些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体制和经济利益。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环境主要有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关系。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国际环境主要包括了这些因素:即国际水准、国际局势和国际地位。

第六章 公共政策制定

政策议程的建立:所谓的政策议程也就是说,一定的政策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进入政府决策系统的。政府决策系统是否制定政策,首先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将一定的政策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可见,所谓的政策议程,指的是政府决策系统将一定的公共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

过程。我国的政策议程包括立法机关的议程、行政机关的议程以及执政党的组织机构议程。 政策议程确立的条件:第一,明朗化的事件;第二,预测性的发动;第三,开放性的过程 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1.组织体制;2.工作程序;3.利益表达机制;4.大众传媒;5.非正式关系(是指未经过正式规划,超越于法定组织制定和工作程序以外的某种关系);6.“超负荷压力”(是指某些个人或群体采取激烈的方式向政府决策系统表达他们的利益、欲求,提出他们的政策问题)

政策议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不融;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适当 政策制定的制度程序:第一,立法机关的制度程序(提案程序、审议程序、通过程序、公布程序);第二,行政机关的制度程序;执政党机构的制度程序

对于政策问题的诊断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以差距的形式把政策问题的症结表达出来;第二,探求差距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政策方案的设计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政策方案的最佳状态:1.决策目标有数量指标;2.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方案;3.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必须明了;4.择优标准绝对明确;5.决策不受时间条件限制。

政策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偏差:1.执行政策的人员没有按照政策方案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2.政策实施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干扰,造成了政策推行的困难;3.一定的政策方案已经实施一个阶段后,仍然没有呈现出解决政策问题的迹象。于是,我们要对政策方案进行修正和补充。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的偏差形成的原因:有的属于政策目标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没有实施这种政策方案的环境条件;有的属于政策目标超越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程序,从而超越了相关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属于政策的实施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有的属于相关人员偏离政策的基本方向,出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它是一定的人员或团体为了致力于政策所设定之目标的达成而采取的各项行动。这种行动可分解为两方面:一是将决策转换为可以操纵的过程,一是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具体来说,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通过执行政策,可以检验政策;政策执行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与人民的价值共识问题。

政策执行的逻辑顺序:政策理解、实施准备、政策实施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的前提和框架、机构的因素、人的因素、政策本身的因素以及政策外的因素

第八章 公共政策优化

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共政策的水平,提高公共政策水平的问

题就是公共政策的优化问题。而实际公共政策的优化主要取决于公共政策的人员优化、公共政策的组织优化、公共政策的程序优化(程序的法制化、阶段化和公开化)以及公共政策的方法优化(信息准确化、目标整体化、方案效益化)。

第九章 公共政策评估

所谓政策评估,就是对政策进行检查、评定和衡量。

政策评估的分类:1.从评估时间的角度,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2.从评估的主体可分为有权评估、专家评估和大众评估;3.从评估内容的角度可分为政策可行性评估、政策合法性评估以及政策效率评估。

政策评估的目的:评判某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和好坏优劣,以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地修正、补充甚至终止政策的实施。

政策评估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其次,他还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 政治评估的视角:政策可行性、政策合法性、政策效率

政策终结有以下两方面情况:第一,当一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问题已经解决;第二,当一项政策在其实施中遭到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政策的发展有以下趋势:政策的范围日益扩大、政策的意义日益重要、政策的理性化程度日益提高。所谓政策的理性化,是指政府政策行为建立在决策科学之上,以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程序为依据。

第十章 公共政策比较

比较的类别: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的政策类别、按政治意识形态划分的政策类别(按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有的西方学者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共产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社会民主主义国家、自由主义国家和保守主义国家等)

比较的框架:政策环境的比较(美国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不干涉主义”、实用主义、参与意识、富裕社会、社会的多元化以及“世界领袖”)

政策机构的比较:美国是总统制国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法国是总统制和议会制相结合的国家,总统制的特点更为明显;德国是议会制国家;日本是议会内阁制国家;苏联是苏维埃制国家,即实行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的制度。

政策过程和方法的比较: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把政策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即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输出、政策结果以及政策反馈。

政策领域的比较:一般地说,每个国家都有对内政策和外交政策两个领域,在对内政策这个主领域下,又有教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保健政策等次领域。本书就教育领域为例说明了各国的差异。

比较的意义:首先,公共政策的比较研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其次还是政治学理论的一大发现,是政治科学发展与繁荣的标志,同时它对于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7篇:挫折面前也从容导学稿

朝阳六中思品学科导学稿

【课题】第二单元

第5课第2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备课组】

七年级思品备课组

【主备人】

付文文 【备课时间】2016.4.25 【总课时】1 知识目标:在挫折中增长智慧,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挫折的两面性 【导学过程】

导课: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 ,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 , 。

2.战胜挫折的方法:要树立 ;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 ;应激发 ;会 疏导。

3.自我疏导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又如, ;再如, 。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猜猜故事的结局

阅读童年故事,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和自己的常识,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1、请你猜一猜故事的结尾.

2、挫折的两面性是什么?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活动二: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

一、大屏幕展示 陈忠和教练和女排的故事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陈忠和曾面对的巨大不幸是什么?

2、他为什么没有被不幸所击败呢?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应对挫折的方法之一:

二、大屏幕展示 李小双的故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李小双有着什么样的挫折?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应对挫折的方法之二:

三、鹰的启示 阅读大屏幕材料,回答问题:

1、你在鹰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那些

三:练习巩固

1、“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这句话说明了( )

A、挫折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

B、挫折是件坏事,让人垂头丧气,意志消沉 C、挫折是好事,有助于人成才

D、挫折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2、张丽第一次月考失败了,她意识到自己前段时间没有认真学习,于是就更加认真对待学习。她应对挫折的方法是( )

A、冷静对待

B、自我疏导 C、请求帮助 D、精神升华

3、“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这是《人生旅途》歌曲的节选,这体现了( )

A、对遭受的痛苦无可奈何

B、人们乐于接纳痛苦

C、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D、消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

4、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艰难的遭遇里不屈不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挫折有两重性

B、对待挫折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一个有勇气战胜挫折的人就是一个卓越的人 D、勇于战胜挫折是成功人士对待挫折的态度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推荐第8篇:生 活 也 要 讲 科 学

生 活 也 要 讲 科 学

恢复体能神奇的食物?

在你疲劳的时候,可吃些花生、否仁、〃腰果、核桃等干果。这类小食甜对恢复体能有神奇的功效。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维生素E、钙、铁,以及植物性脂肪,却不含胆固醇。此外,胚芽还能够使人恢复活力,蛤蜊汤、青椒肉丝、凉拌蔬菜、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丰富蛋白质及适度的热量,能保护并强化肝脏,不妨多食一些。

心中发慌吃什么?

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炒菜花、甘蓝菜、菠菜、芝麻、水果等。工作压力大的人,服用维生素C片剂,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脾气不好吃什么?

如果在不良青少年的食物中增加钙量,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

早餐匆忙吃什么?

不吃早餐,必然会使血糖降低,整个上午注意力无法集中,昏昏欲睡,学习效率极差。因此,想多睡片刻而没有时间吃早餐舌,至少应喝些牛奶,吃几块饼干。

什么时候是刷牙的最佳时间?

吃完食物后的10分钟是牙齿保健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时口中的pH值由6.8降到4.5,酸性达到高峰,此时若未立即清洁牙齿,这些酸性物质就会侵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形成脱钙现象,造成蛀牙。若吃完东西后,不方便立即刷牙,建议咀嚼无糖口香糖,这样不仅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产生导致蛀牙的酸性物质,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加强唾液流量和流动速率,有利于清除牙面酸化和糖化食物残渣,中和口中酸性,对于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来说,非常方便有效。 晒太阳好处多?

也许不少人都知道晒太阳对人体合成维生素D非常有好处,维生素D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希望长个大个子的人要注意咯)和免疫系统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晒太阳比较好呢?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此时太阳不强,不会引起身体内白细胞的合成过剩,保护身体免疫系统。另外隔着玻璃晒太阳没有健身的效果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喝牛奶最合适的时间就是睡前,它可以补充人体睡眠时候的缺钙现象。吃水果的正确时间是饭前1小时和饭后2个小时左右(柿子除外)。水果属于冷食其中许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饭前吃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哦。

丛台区展览路小学

推荐第9篇:女生也可以学汽修成为汽车行业强者

女生也可以学汽修成为汽车行业强者

在人们印象中,汽车行业一直是男人们的天下,学汽修等专业的女生也是寥寥无几。而众多美女也只能在名车旁边摆几个姿势,成为所谓的车模。“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汽车行业只能有车模?”。现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王凤英用她的奋斗经历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为正在或想从事汽车行业的女生们树立了一个绝佳的榜样,女性,也可以成为汽车行业强者!

也许有人会问,女生不如男生力气大,也没男生那么“耐脏”,修车、洗车能适合女生吗?其实,汽车行业不仅仅是“修汽车”,现在汽车行业的环境也不像以前那样“脏兮兮”。汽车美容、汽车营销与服务技术、二手汽车评估等就业岗位对女性员工来讲,也是很多的。在质量检测方面、内外饰的检测以及贴一些密封条来讲,女性员工相对男性员工更加细心,更加突出一些。被外界誉为“国内汽车行业惟一一个女当家”的王凤英,就是这么一个汽车女性的成功例子。作为今年两会的代表之一,王凤英在会上发表的“建议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青少年义务教育”等三个议案,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样一位充满知性的“汽车女王”,想不让人敬佩都难。虽获得了众多荣耀,但吴凤英依然坚持着“做品质最好的中国汽车”的信念,不断前行。把汽车营销理念发挥到极致的王凤英,真正引领了国产汽车的潮流,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行业女精英。而现任合肥宝之星汽车服务公司业务主管的湖南万通汽修学校毕业女生武丹,更是坚定着自己在汽车行业的理想,“即使成不了“吴凤英第二”,也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看上去秀气文静的武丹却有着一番壮志雄心。

“汽车行业不是男人们的天下,女孩子不一定是汽车行业的弱者,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女生们也可以在汽车行业闯出一片天!”湖南万通汽修学校的刘老师对那些想从事汽车行业却又心存焦虑的的女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心若有梦就行动,全力以赴向前冲”。只要心怀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坚持不懈,有朝一日,你也可以登上汽车行业女王的“座椅“。

推荐第10篇:柬埔寨上将也在孔子学院学汉语

柬埔寨上将也在孔子学院学汉语

据国家汉办日前网站消息,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汉语中心揭牌仪式在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举行。中国驻柬使馆王锡茂武官、柬埔寨国防部总后勤及总财务局局长宋桑南上将、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院长李索万上将等共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

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院长李索万上将首先讲话。他表示,孔子学院在医院中开设汉语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他自己本身就是学员,一直在跟中国老师学习汉语,现在自己已经会说很多汉语,而汉语中心的设立将方便更多的柬埔寨医生学习汉语,对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汉语中心的建立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汉语就是加工资 柬埔寨中文热

记者从柬埔寨金边孔子学院老师了解到,在这里,学习汉语最大的考虑是收入。普通的柬埔寨人月收入可能只有百余美元,路边的警察工资不过60美元,在制衣厂里死命加班的工人薪水也不过百来美元,收入有两三百美元的就已经算是不错的工作了。

但华资企业来这里招人,工资给出了四五百美元,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而其实在同一间公司,会说汉语的和不会说汉语的,工资水平又不一样的。这可以说是柬埔寨人学习汉语的主要原因。

去儒森 赚高薪 做优秀的中文老师

而在柬埔寨,汉语教师的待遇相比于国内的其他一些工作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并不是会讲中文的就能当汉语老师的,这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扎实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儒森汉语作为国内领先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有着自己总结的对外汉语教材以及经过多年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因人制宜的为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提供适合的教学理论,让璀璨的中国文化遍布世界!

第11篇:桑营镇中心校举行“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活动简报

桑营镇中心校举行中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

演讲比赛活动简报

为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扎实推进法治教育工作,桑营镇中心校于9月18日举行了“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

在桑营镇中心校团委的组织下,来自七至九年级的19个班级的1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演讲比赛,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声情并茂、慷慨激昂,从自己的视角阐述了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感悟,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贴合实际。台上各位选手口若悬河激情演讲,台下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倾听。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的点评,九年级4班的张梦雪同学作为获得了此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八年级3班的王小雨同学和九年级5班的李诗语同学作为获得了此次演讲比赛的二等奖。

此次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宪法精神,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同时学校也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演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最后,政教主任朱华老师代表评委发言,号召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桑营镇中心校 王永)

第12篇: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花那么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绚烂,仍要学着牡丹的样子,认真地装点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尊严!

这让人想起北大学子刘默涵,一个来自河北无极县农村的贫困生,用自己勤工俭学和别人资助的钱,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至今已资助了37个比她更贫困的大学生。也许有人会说,一个贫困生的基金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它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在生活的贫困中保持精神的富有,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使人生变得更有尊严。

对比刘默涵,有的贫困学子的做法却令人心寒。为了快速适应环境,甩掉“贫困生”的帽子,有的学生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央视曾报道过四川省某县高考状元小唐,靠社会捐助读书,大学四年挥霍了所有捐款,还拖欠学校第四年的学费。毕业前夕,又用谎话欺骗了善良的捐助人数千元钱。 你的教学资料库!

我们今天在谈论或关注高校贫困生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了他们的物质方面,忽视了他们精神、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奖、贷、助、补、减”的帮困助学体系已基本建立,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在帮助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是重视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时候了。

贫困学子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敏感、焦虑、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二是沉迷虚拟世界,靠网络游戏打发青春。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生估计超过280万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对于其中一些贫困生的精神、心理问题,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尤其是作为扶贫助学具体实施者的高校,更应拿出精神激励的措施,正确引导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在一定意义上讲,精神激励更为重要。

贫困可以产生良性循环,也可以导致恶性循环。如果一个贫困生心存感激,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到幸福,就更愿意帮助别人,也会感染周围的同学,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它的反面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熏陶较少,贫困生认为我贫困,理应接受资助,这是社会对我的补偿,进而产生等、靠、要的思想,甚至自甘沉沦。

贫困不是贫困生的过错,贫困生没有必要因为贫困而自卑。贫困生也许一时还缺乏站到人生舞台中央的勇气,但不能缺乏精神上的自尊,应像苔花那样乐观自信,努力进取。没有精神上的自尊,生命只能是一片沼泽。

贫困也不是沉沦的理由,反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它可以激发奋斗的潜能,综观历史,几乎没有一个成功者不是经过了这样的历练。一位贫困生说得好:“我们不能选择家境,但可以选择人生!”

2无论你是否读过雷锋日记,无论你是否读懂雷锋精神,当你看到一个找不到妈妈的孩子在哭泣时,一定会产生帮助他的想法;当你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时,一定会产生搀扶他的冲动……问题在于你是否像雷锋当年那样,在“心动”的同时也“行动”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流动着一条爱的大河;每个人的脉管,都奔涌着爱的暖流。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只要我们将心比心,用心聆听,就一定能感觉到自己心中也有个雷锋。

然而,或因私利的考量,或因现实的无奈,不缺“心动”缺“行动”的情景时常在上演:有的人担心扶起倒地的老人会被倒打一耙;有的人顾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反而引火烧身。天长日久,爱心的河流逐渐阻塞了,滚烫的热血慢慢冷却了。于是,一些人心中的雷锋就一直停留在心里,转化不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这是一位“草根英雄”的心声。心动和感动只是起点,行动才是一切。当我们真心去奉献,感动就会如约而至;当我们用行动去传递,爱心就会春暖花开;当我们唤醒心中的雷锋,就不会旁观,不会胆怯,不会明哲保身,不会精于算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个个“最美战士”“最美老师”“最美妈妈”,一个个捐助的故事、敬老的佳话、见义勇为的壮举,展示了他们的“雷锋”形象,传递着一种心灵的温度,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时代风尚和主流价值。这也启示我们,学雷锋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行动起来,人人皆可成雷锋。

3牡丹为花中之王,浓艳,华贵;苔花微小如米,虽没有牡丹般的枝叶,但串联一片,也别有一番风味。没有牡丹的枝干,便做不到它的妖艳,若硬要背道而驰,效仿牡丹,只能迷失了自己。不学牡丹,你一样可以笑得灿烂。小学时写作文,自己长大的愿望,大家都在写要当科学家,要为祖国作贡献。明明连教室都不愿去打扫,怎能为祖国作贡献呢?我想这便是盲目的效仿吧。没有当科学家的智力,却非要向他们看齐,只能徒增无奈。反观那些节目主持人、电视明星、体育运动员,尽管他们可能没有爱因斯坦的科学头脑,但他们却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生命的美丽。如果他们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尽管小如米粒,却仍盲目地追随牡丹的惊艳,那他们肯定无法收获成功。不学牡丹,一样可以精彩。著名作家韩寒是80后的领军人物,其作品深受青年读者追捧,而事实上韩寒连高中都没有读完,便辍学在家写小说三重门了。在常人看来,上大学无疑是一件很风光的事,而大学也正是我们无限向往的地方,有的家长甚至因为自己子女上了好大学而倍感骄傲。大学像牡丹一样的存在,受万人注目,而深知上学能力不足的韩寒却没有盲目追寻牡丹的艳影,他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小说,以自己的方式耀眼。的确,如果全世界的花都因为牡丹的华贵而争相模仿,那全天下不就只有一种花了吗?你认为只有一种花的世界美丽吗? 不学牡丹,也是韩寒成功的关键。 谈及中国的社会,情况也是如此,因为一种事物的美丽使世人争相效仿的事例屡见不鲜。比如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仿制品,“山寨手机”、冒牌衣服等令人眼花缭乱,商家们因为一个个品牌受人喜爱便争相仿造,谁知仿制没有成功,却又迷失了自己原有的特色。一句话,能力不足,不要乱学别人,为什么不坚持做自己呢? 面对全世界都是高贵的牡丹,或者是各具千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百花争艳的场景,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每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朵花也都有自己的美丽,不学牡丹,就是这个道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你成不了大树,那就努力地成为一棵茁壮的小草;如果你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那就让自己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自己的苔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也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生长。它的花虽然小,也不好看,但它还是要向牡丹那样开放。同样拥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同样拥有头上的一片蓝天。

牡丹为花中之王,浓艳,华贵;苔花微小如米,虽没有牡丹般的枝叶,但串联一片,也别有一番风味。没有牡丹的枝干,便做不到它的妖艳,若硬要背道而驰,效仿牡丹,只能迷失了自己。不学牡丹,你一样可以笑得灿烂。 世界上没有最美的花,但世界上却没有不美的花。

第13篇:《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被被这首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刷屏了,整个中国好像都被它感动了。其实,莫说这首20字的小诗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连袁枚这个人大多数人也是不知道的。这首小诗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了它。小梁用最朴实无华的天籁之音,既唤醒了这首小诗,也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们?难道是这区区20个字和山里可爱的孩子们吗?还是梁老师山区支教的精神?当然,他们都很打动我们,但在我看来,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梁老师、小梁以及袁枚的《苔》,他们都在传递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这么感动,就是因为我们自己,骨子里都有这种精神,我们都曾努力或在努力开放。而《苔》这首诗、梁老师传承给小梁及山里的小梁们,他们传递的也是这一中华精神!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候,农村很穷,平时基本吃不上肉,一年下来还经常吃杂面馒头,馒头里能偷偷夹点白糖,就是上好的美味了。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会割点肉。

夏天和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可以到河里抓点鱼、到树林子里抓知了、到田里捉母蝈蝈或逮青蛙,这些都是可以解馋改善生活的时节。遇到下雨天,阴凉处的腐木上会长点蘑菇或木耳,也是可以当肉吃的。

那时候,家里都孩子多,父母在忙农时基本顾不到孩子,更不可能像现在孩子那样享受那么多关爱及丰富的物质生活。偶尔,有什么事没搞对的事,还会挨上父母的一顿“破鞋炖肉”或“皮带炖皮”。然而,就在那样的环境下,该成长也还是成长了。

记得大约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和很多孩子不太一样,喜欢往距家不远的小学跑。说是小学,实则就是几间土坯房字,里边连课桌都没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两个村二三十个孩子,都是从家里搬小板凳,趴在大约20公分宽的长条木板上学习。黑板也很简陋,就是在土坯墙上抹了点水泥、刷了点黑漆。教室的门非常破旧,窗户就是几根木棍,连块挡风的塑料布都没有。 我当时跑到学校玩,就是趴在那个土坯房的窗户下听老师讲课。记得有一次老师教了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师领读几遍,让孩子在里边读她出来透气,占豪在外边已经会背了,这让那位年轻的女老师好惊奇了一阵逢人便说。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后来还真的当了我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启蒙老师。

2 想想自己的成长,可不就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吗”?自己从一个农村娃,经历波折到城市,然后又一步一步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走到今天,何尝不是“苔花如米小”?而这一切的过程,不正是“也学牡丹开”吗?

仔细想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如苔花般渺小,我们的父母没有给我们特别好的发展基础,他们大多为了养育我们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但是,我们就是再小,我们也是一个有梦想的花蕾。一个花蕾,到底能不能开放,除了环境之外,更多的因素其实是自己。

所以,哪怕我们小如苔花,那也要像牡丹一样开放。或许,没有人欣赏我们,但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负责,怒放一次,今生无憾。

中华文化第一经《易经》的首卦首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苔》这首诗,传递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而我们身上,流淌的就是自强不息的血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这首经典小诗被小梁的天籁之音唱出来时,我们的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看了视频之后,我有感而发,针对袁枚的这首《苔》和了一首小诗。

《牡丹》

清风无抚处,绿意盖青山。 一日强怒放,馨香满天观。

袁枚的《苔》,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生观:自强不息;这首诗,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兼济天下。

清风,无所不抚,任何一个空间都不会错过,这就是自然。只要有清风就能化雨露,就能绿意满人间,就能生机勃勃。我们就是再小,我们也要有梦想,也要努力开放,这就是“苔”,就是我们自己。

一旦有一天,我们爆发了生命的怒放,有了足够强大的能量,就应该把自己的馨香传给他人,哪怕只让最近的人闻到。如果有幸,自己成了一朵“大牡丹”,那就更该怒放,让那股馨香,尽量盈满所能传递到的空间。 这一思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达则兼济天下!希望,每一个达的中国人,都不要忘记自己,也不要忘了他人。自己要自强,要记得把自己的馨香随清风送到远方,让自己的温度化作他人的一点温暖!

第14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3年新聘小语教师课堂教学练兵第二组活动报道

(七)

长沙市天心区桂井小学 缪宏度

4月30日下午,晴,无风,恰似我们当时的心情:没有清风的点缀,却依然晴朗。因为我们2013年新聘小学语文老师练兵活动第七站如约在桂花坪小学举行。走进桂花坪小学的校园,到处给人整洁清爽的感觉。从校门口一直到四楼会议室,随处可见挂着礼仪绶带的小迎宾员们,孩子们甜甜的笑颜和娴熟的指引让我们更觉童真的美好。

第一节课是湘府英才宁静老师在二年级执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宁老师教态极为自然,特别是她亲切语言如和煦的春风轻轻吹入二年级每一个孩子和听课老师心中。课堂上,宁老师始终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只有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下,我们才能看到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如水乳交融。

宁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丑小鸭都经历了哪些困难,他的内心又是如何孤单、痛苦以及他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过程,通过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板书的明了展示,孩子们就很容易掌握了。

对于童话类的课文,引导孩子概括整个故事一直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宁老师通过对课文插图和数个重点词语的展示,鼓励孩子们先讲片段故事,再将小片段连起来,汇编成整篇文章。孩子们在讲小故事的时候总能表述得十分完整而清晰,这与宁老师的巧妙设计是分不开的。

第二节课是桂花坪本校的周梦依老师在四年级执教的习作指导课《表情力》,一位刚步入讲台不到两年的新青教师就敢勇于挑战习作指导课,而且还是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四年级进行执教,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周老师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教学领悟力和多次课堂实战磨练比较成功地驾驭了这堂习作指导课。

在“你说我猜”这个游戏环节,周老师带着“表情五虎将”——眉、眼、鼻、口、牙一起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锻炼了孩子们对五官的观察力还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巧妙地将一些修辞手法融入说和写之中。在聆听这堂教学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所有在场老师和孩子的美:教者心情美,课堂运作顺畅如流水;学者言语美,回答之中总能迸出金玉之声。

走出精彩课堂,老师们齐聚会议室进入了紧张而又热烈的评课环节。青园小学陈思佳老师、铜铺街小学朱芳老师先后对宁老师和周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细致、到位的点评。她们充分肯定了两位新老师的扎实教学素养、表扬了她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对她们对文本的解读和课堂的驾驭能力表示高度的赞许,并就这两堂存在的瑕疵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陈老师建议低年级的课堂要多结合课后训练来进行教学,如在引导孩子描述“雪白的羽毛”、“嘴巴大大的”等词语的时候再仿照组词;在突出丑小鸭孤单、害怕这一心理的时候还可仿照

5、6段让学生进行口头创作:丑小鸭还可能去哪里、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样更有利于对课文进行情感的深度挖掘。

朱老师则主要针对周老师的课进行建议:教学一定要把握重点,每个五虎将都会有不同的特征,人们在不同时候会有不同的表情, 这些不同的表情也是通过五虎将来展示的,可以鼓励学生挑重点来说,不用面面俱到。

在两位骨干老师进行评点之后,东道主代表二年级严梦老师、一年级杨艳老师也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严老师希望宁老师更注重孩子主体性的发挥;杨老师在充分肯定周老师的教学用心上也希望周老师能更加紧扣主题,突出表情力这一力量的发挥。桂花坪小学老师的开诚布公,让我们更加佩服,难怪总能在局网站上看到桂花坪小学的教研活动呈现异彩纷呈、欣欣向荣的态势,因为大家都在一致努力打造更为完美的课堂。

散会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虽然正巧碰上五一放假,但是我们求知若渴的心情却一直没有平复下来。出了桂花坪小学的大门,我们一直在回味刚刚的课堂,并对课堂上的一些疑惑进行再深入讨论。

永州一中的吴春来老师这样定义语文:语文是清风明月的诗情,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是剑客跃马的痴狂,是诗人出塞的豪情,是悯天悲人的济世情怀,是仰天出门的洒脱,是精神的图腾,是生命的绝唱。

我们几个新老师边走边思索着课堂教学,偶然间,我发现我们自己心中也有一段不变的情缘,一直在心海起伏跌宕,泛起层层涟漪,那就是我们心中的语文情怀、课堂情怀。

让语文快乐,让课堂精彩,让学生收获,是我们的追求。袁枚说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新青教师一直在以无畏的精神在向更高更强迈进。愿下次在湘府英才的相会,能有更多的精彩!

第15篇:每天学一点it行业英语词汇你也能成高手

每天学一点it行业英语词汇你也能成高手

导读:能够被称为高端技术宅的人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的,所以我们想要掌握it行业英语词汇,也是需要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的,也许每天学习的量不是很多,但是咱们时间长啊。

下面我们为大家也总结了一点点it行业英语词汇,可以试着都记忆一下。3d:three dimensional,三维

3ds(3d subsystem,三维子系统)

ae(atmospheric effects,雾化效果)

afr(alternate frame rendering,交替渲染技术)

anisotropic filtering(各向异性过滤)

appe(advanced packet parsing engine,增强形帧解析引擎)

av(analog video,模拟视频)

back buffer,后置缓冲

backface culling(隐面消除)

battle for eyeballs(眼球大战,各3d图形芯片公司为了争夺用户而作的竞争)

bilinear filtering(双线性过滤)

cem(cube environment mapping,立方环境映射)

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生成图像)

clipping(剪贴纹理)

clock synthesizer,时钟合成器

compreed textures(压缩纹理)

concurrent command engine,协作命令引擎

center proceing unit utilization,中央处理器占用率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模传换器)

decal(印花法,用于生成一些半透明效果,如:鲜血飞溅的场面)

dfp(digital flat panel,数字式平面显示器),更多学习内容请见美联英语学习网。

第16篇:学汽修,不用“注水”简历也可一路前行

学汽修,不用“注水”简历也可一路前行 简历,作为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第一手资料,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着重包装的一个方面。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跨行业和多区域的实习经历„„求职者们搜肠刮肚地给简历“加料”,但却不一定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据了解,随着如今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为简历“注水”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求职的通病。而许多用人单位则表示,“注水”简历的泛滥导致用个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学生求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困难。对此,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教学专家建议,简历还是要以真实为基础的,企业看中的是求职者的能力,过度夸大简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求职者今后的职业道路造成影响。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们都在简历上下起了功夫,那么简历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记者随即走访了济南市的几个人才市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用人单位最终看中的还是求职者真实的能力,而绝非耀眼的简历。尤其面对当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失,企业需要的是有着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够上岗即上手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只要有技术,能够胜任工作,简历根本不重要。

据了解,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毕业的学生从来不会在找工作上犯难。学生还没踏出校门,就已经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撇开现在汽修人才枪手不说,山东万通汽修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地方。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老师手把手的示范教学,不断地实训操作练习,能够掌握一身扎实的汽修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到工作岗位上也能够轻松胜任工作。

对于求职者来说,能力往往比学历或者形象更受用人单位的重视,与其毕业时在简历上“注水”,不如在校期间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技能。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汽修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轻松就业,一路前行。

第17篇:说 明 文 教 学 也 精 彩1

说 明 文 教 学 也 精 彩

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异样温暖,伴随着车中的音乐《一路上有你》,我来到望江第一小学,参加安庆市第四届小学语文新课程优质课比赛。说实话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教学比赛,心中算不上是惶恐,也不能说是一种平静。第一天抽顺序签,在矛盾中抽到了第二天的第一签。于是在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中又度过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来到望江一小阶梯教室抽课题。随着何成法主任那勾人眼球的小纸团往桌上一撒,我抽的那一签随着双手缓慢展开,我愣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不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吗?说明文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我顿时很茫然。头脑经过短暂的短路后,慢慢清醒过来——赶紧打开课本,认真备课。

经过两个小时紧张而忙碌的备课,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由词引题,提炼研读的主题。由“呼风唤雨”、“千里眼”、“顺风耳”等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浓的神话色彩氛围。

二、自由读文,再度质疑。(学习

一、二自然段)引导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一百年的科技发现和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三、展开话题,体会表达方式。(学习

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怎样的“一百年”?同时借鉴形式,规范语言表达以及练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畅谈科学,畅想未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围绕“科学”自由畅谈、畅想。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通过课件展现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回到宾馆,我道出了我的构思,并向宋主任和李校长请教。他们仔细读过教材和我的教学设计后,对我的设计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接下来我怎么做,使我的头绪更加明朗,心绪逐渐稳定,平添了几份信心。

第二天,冬阳依旧灿烂,但寒风夹杂着浮尘,略带凉意。我带着自己的设想和领导们的高屋建瓴,再一次走进了望江一小的阶梯教室,此时,容纳几百人阶梯教室早已黑压压的一片。于是,便和望江一小四年级(5)班的小朋友一起度过了紧张而融洽的四十分钟。

走出教室,我心中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此时甚是轻松。回来后,回想自己的备课和上课,自己的成与失,以及领导的指导,我深深地感受到,说明文也可以上出精彩:

一、轻松开场,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类说明文。我在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课前导入,我先板书“呼风唤雨”让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孙悟空,有的说如来佛,有的说神仙„„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跃。于是再板书“的世纪”,让学生畅谈: 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去牵引,靠教师的智慧和情感去覆合。如果教学激不起半点波澜,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艺术就会失去光亮。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探求者,只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强者,成为不断进取的创造者。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可见,一堂课开始就扣动学生的心弦,一定会产生学习上的正迁移和光环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读为本,架设沟通桥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翻开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篇篇生动有趣,情感充沛的文章,无不吸引师生朗读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相对枯燥的说明文,如何体现读的价值,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是读懂的,书声朗朗是读,潜心涵咏也是读。好的课堂既要学生动得起来,也要学生静得下来,因为知识的内化,不是表面的热闹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学生静下来思考,静下来在书上批注、勾画,需要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一句话,需要学生走进文本,把课文读懂。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在学生结合课题提问后,学生自由读

1、2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学生自主释疑。并通过教师读问句,学生答;女生读问句,男生答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不仅理解了句子,还学习了设问句。然后引导学生再度质疑,让学生默读课文

3、4自然段并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怎样的一百年?在学生反馈中,指名学生反复品读相关句子。最后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并利用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一句话,让学生高兴地、自豪地反复品读,将静态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形象,变书面语言为内心体验。此时在读的引导下,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读出来了;一个怎样的“一百年”读出来了;文章的篇章结构也读出来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在读中呈现出来„„ 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这个过程中,我充分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通过读,披文入情,入境动情,把体会到的滋味读出来,积累美的语言;通过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和巨大的表现力,领悟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之美;通过讲,将语言的积累和创造性运用和谐结合,准确运用科学语言,展现科普说明文的语言魅力,学生心灵受到共振,情感得到共鸣。

三、启迪思维,相荡而生涟漪

科普说明文是科学与语文两门学科的结合,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生发和拓展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利用多媒体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潜水艇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孩子们马上联想到20世纪这个短短的一个世纪的发明和发现与上百万年前我们人类祖先对千里眼、顺风耳等幻想联系起来。学生立刻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而真切地感叹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使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的教学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20世纪,已经成了历史,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里,科学技术还有哪些发明和创造或者你最想发明什么?教室里安静了许多,孩子们有的低头冥想,有的在本子上画着什么,有的和小组成员交谈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小手如林。有人肯定21世纪人类能够登上火星,有人认为月球将是人类的第二个家,还有人预测空中也能够种上绿色的植物。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爱上科普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知识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调动了学生自学说明文的积极性,培养了能力,对启迪学生的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让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本领的。在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我们的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比如在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在学生读“人类在„„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接着,引导学生走进“20世纪怎样的一个一百年”,师引导:刚才我们体会了农耕社会的艰难跟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作者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比较),然后引导学生今后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事物或描写事物,接着课件出示“人类在„„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和以下训练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两题任选一题)

㈠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有了___,有了___,也有了____,我们就能______________。

㈡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可以___,可以___,也可以____,我们就能_______________。

在这,我并没有刻意地讲科普类说明文的方法,但并不等于就忽略了科普类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我想: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的立足点在于让学生感性地“悟得”与“习得”,怎么悟?通过列举有关数字、例子,让他们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比较、品析,让他们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语言转化”,让他们巧妙地习得说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活用说明方法,进而内化语言,迁移方法。这比老师强加于他们的关于“举例子、打比方、举数字”等抽象的概念要有意思的多。

吕淑湘先生说:“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说明文的教和学才能更和谐,理性分析和感性的感悟才更融洽。只要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破除禁锢的思想篱笆,看似枯燥的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也会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课堂也因此精彩纷呈而充满生命活力。

t

第18篇:金学伟写的杂文也很有意思

金学伟写的杂文也很有意思

贵族战争、奴隶战士、有限权利

今天上午看到朋友圈转发的《贤能政治和民主政治》,想发一点感想,谁知一写就不可收拾,干脆多写一点,放到公众号上。

每一个民族所形成和认定的制度都不是主管选择的结果,而是客观选择→长期演化结果。欧洲为什么会形成民主制?难道这是主观的崇高选择结果?

这背后其实是有一系列更深刻的地理、地缘因素决定的。

许倬云在《中西文明对比》中说的一些论点我很赞同:他们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无法形成一个可以快捷到达任何地方的通道,关山阻隔,客观上形成了市场分割(在古代的交通条件和技术水平上)。虽然可依靠海洋到达很多国家,但都只能是近海地区,深入不到内地。 没有统一市场,客观上就没有形成统一大帝国的需要。还有一点,欧洲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灾害极少,因此,也很少有大范围调丰补歉的需要,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没有形成跨地域的统一大帝国的必要性。

没有可以快速直达任何地方的通道,使建立统一大帝国的成本很高。欧洲历史包括中东历史上,曾建立过可与大秦、大汉、大唐相匹敌的统一大帝国,但最终都以分崩离析告终。原因是,无法在需要时快速调动军队赶到那里弹压,只能占领一个地方驻扎一支军队,占的地盘越多,兵力越嫌不够,只能大量启动被征服民族充当“奴隶战士”甚至跨国采购“奴隶战士”。到最后,奴隶战士成为军队主力,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他们的职业就是打仗,所以战斗技巧更强,尤其是新的战斗技能的掌握比核心民族更强。核心民族的将士最初是因为身份更高,战斗力更强而身居高位,有更高的身份地位,到后来,都因出于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而有意识地摈弃和压制新的战斗技能——这种事,不仅在欧洲、中东普遍存在,在东方也曾出现过。比如幕府时代的武士极力推崇刀与剑,抵制枪。满洲入关,江山坐稳后大量毁弃明朝留下的枪和炮,因为那些东西只有汉人会用,尊贵的八旗子弟不会,以致到中晚期,清军的武器装备还不如几百年前的明军。 当异族的“奴隶战士”成为军队主体和最大战斗力后会发生什么?不安稳!极其不安稳!像罗马帝国,为收服这些战士,最后只能给他们以公民权,成为正式的罗马公民。但给了公民权就好了?也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要进一步的权利——要自治权,要独立权,要觊觎王位,要取得罗马核心地区——意大利的财富,最后要起义!

经济和生存的物质条件上互不依靠,军事上无法长久统一,最终就形成了小国林立格局。这后一点在基根的《战争史》中反映的很清楚。

这种经济与生存的物质条件互不依靠,又不具备大军快速通联条件,也体现在同一个国家、民族中。由于国君的实力只能来自聚集——集腋成裘,能被集的腋越多,做出的裘越大,所以,国君实力和能够聚人聚物聚财的地区是否广大有关。举例说,中国这样的“天下国家”,国君可以聚集的资源是任何一支地方势力的10倍、100倍,那么,小国的国君只能达到1倍、2倍、3倍。因此在欧洲,不仅小国林立,一个国家之内,自古也以一块块的庄园经济为主。国君既无法全面、长久、彻底征服,就只能依靠一个个领主、贵族来共同统治,这样,就形成了国君与贵族联盟。贵族领主们对国君有臣服义务,有纳税义务,有需要时出兵出钱义务,除此就是自己事了。国君如有特殊需要、超出正常财力范围的事,必须要和贵族领主们协商,取得谅解和支持,否则就“国将不国”了。因此,欧洲的国家,历史上,除了极短暂时间内出了特别铁血又有能力的国君,偶尔出现十几二十年的举国大一统局面,其余时间都是国君与贵族领主共有天下。国君需要贵族,是因为他无法消灭所有的贵族领主,但又要依靠他们输血。贵族领主需要国家,是因为国家就是族与族之间为争夺利益和资源的产物,是免遭外族侵略、掠夺,甚至还可以向外扩张谋财的共同体。

环境是客观造成的,观念、习惯和惯例是环境造成的,久而久之,独立和有限责任、有限权利、有限义务便成为欧洲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不是某些人吹捧的出于崇高的主观选择!

国酒故事

【国酒】看到一篇微文《中国名酒竟是这样排名的》,讲中国白酒排名,认为茅台被列为国酒,是因为茅台会讲故事。

茅台确实讲了一些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但所以称它为故事,不是因为当年获金奖的是5个参展白酒都是金奖,而是这个金奖根本算不了什么,它只是一个三等奖而已,那次博览会,为吸引参展者,设了5等奖:特等大奖、大奖、金奖、银奖、铜奖。中国也有参展产品获得一等大奖,那就是南浔的湖里辑丝。如果我没记错,中国应该是有2个特等大奖,还有宣纸获得了大奖。一般认为的最高奖金奖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只是个三等奖。拿金奖不是编的,它的宣传效果却是通过“适当忽略一些事实”后产生的。

要说讲故事,汾酒其实也讲故事,最典型的,就是说“茅台酒来自汾酒”。这故事有点因头,因为有说法,中国的蒸馏酒产生于蒙元时代,此说最硬的就是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烧酒(蒸馏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由于北方落入蒙元之手早于南方数十年,其时,整个北方民生凋敝,动荡不止,唯山西地理环境,让它保持了相对稳定、余裕,所以,它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早制作蒸馏酒的地方。

但此说的致命伤在于:茅台酒成于清,此时,四川、贵州一带早已成为酒乡,名酒辈出,佳酿林立,自不待山西人来传酿酒技术。汾酒说,茅台镇最早的酿酒作坊是山西商人开的,此说有民国时期出的书为证(老金记性差了,忘记书名),但即便是山西商人开了最早的酒坊,也无法证明茅台酒酿制技术来自汾酒,要知道,这根本就是2种不同工艺酿制的酒。所以,汾酒讲的故事只在很少数人中被说道,难以传开,也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关于开国大典喝什么酒,该文以贵州那时还在国民党手为由,推断喝的是汾酒,不是茅台,这在文风上有问题。开国大典喝的确确实实是茅台,周恩来亲定的。以当时已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说,无论哪里扫扫,扫出几百、几千瓶茅台算不了什么,需知那时茅台镇数十家酒坊,年产量已达数百吨,行销全国。

1935年初,红军打下遵义地区,在物质上有3个收获。

一是缴获了十万担盐,为3万红军将士改善了生活,当时广大指战员手里只有中央苏区发的苏区币,担任苏维埃中央银行行长的毛泽民,针对贵州百姓深受缺盐和买不起盐之苦,想出一个方法:凡持有红军票来买盐的,一律平价,这个平价相当于被地方军阀们加价过的价格的十分之一。顿时,苏区币成为最抢手的流通货币,十万担盐以两利方式,全部出清。

二是缴获了一万担鸦片。当时,贵州是鸦片主产地,中国最好的鸦片就出在贵州。贵州的大小军阀们,无不通过对内垄断盐,对外垄断鸦片,两头吃,为发财之道。这一万担鸦片成为后来长征途中红军唯一的经济来源,和沿途打点地方首领唯一拿得出的礼物,还有最珍贵的药品之一—鸦片在很长时间里,是一直被列为药品的。发达国家是随着吗啡提炼技术成熟,于19世纪末开始,陆续将鸦片列入对内不对外的禁售品。在世界范围被排出药品行列则是20世纪30年代末了。

三是数百上千缸的茅台酒。这批酒成为救命良药,很多人满身的疮苞就是靠用茅台酒洗好的,毛的脚被地上树枝扎过后化脓溃烂,一直没有痊愈,且时发高烧,最后也是一路上用它洗好的;周恩来后腰部伤口化脓,几近垂危,最后也是靠它每天清洗消毒治好的。红军临走时,带走了全部剩余茅台,一直用到陕北还有。因此,在开国大典上讨论喝什么酒时,周恩来说“茅台,当然是茅台”!茅台早在清代就被列为“黔酒第一”,选择茅台国酒,既有酒好因素,也有情感深因素。

红军第一次到茅台是1935年3月15日。去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茅台集团于同日灌装了一批1949年封藏酒(不是市面上国典1949那一类),赠与还活着长征老战士和开国将领、大军区司令和军委委员以上级首长。不过,1949年前的茅台酒早没了,灌装的是酱香型习酒。老金有幸拿到了一瓶——是转赠的,一直想等一个好日子和我的一帮好驴友共享。

中国白酒,要说起来,真正的典范是浓香型。浓香型中,早先的五粮液尚可,但现在那香味浓得让人难受。泸州老窖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酒,对茅台的喜欢还是当年郎酒寻求借壳上市时,几次去郎酒参赞,接受了酱香型。只是郎酒为何由借壳上市突然变成被私人廉价收购,其中的勾当不得而知。

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第一批出来时也送了我一些,被一一转赠给朋友。一位江西的领导喝了后,从此就迷上的了1573。

寒食、端午,不比附出一些高大上意义就会死的国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唐代韩翃《寒食》,写得很美。寒食,是中国一个特殊的节日,以前讲是为纪念介子推,但我对这种传说历来将信将疑,因为国人喜欢比附,就好比粽子本是稻米产区人民为解决农忙时节田头吃饭发明的——古时人均耕地面积大,且平时一天只吃2顿,食时(上午7点至9点)一顿,晡时(下午3点至5点)一顿,平时晨起后去田间干点活,太阳升起后回家吃饭,然后又去田间,一直干到太阳西下回家再吃一顿。但农忙时节活多,出力大,在田间忙碌时间也长,中间必须再加一顿。劳动人民由此发明了粽子,最初的粽子就像今天西南少数民族的粑粑,只是用叶子包裹上煮好的米饭(不管哪种米饭),随身带上,中午打尖,后来该进为包好后再煮,并用了最合适的糯米做原料。一天2顿的习俗,在民间某些地方一直保持到民国时期,比如像毛这一代的青年时期,基本上都是一天2顿的。包括我老家江苏吴江,,算得上富庶之地了,但老一代依然把午饭称作“点心”,回到乡下,亲戚们依然天不亮起床,做出一桌子菜让你吃早饭——可怜老金早饭只吃无荤无油之食,甚感痛苦。

本为解决农忙田间解饥的粽子,后来不知怎的变成纪念屈原了——吴越一代还把它说成是纪念伍子胥呢,且产生的时期也更早,还有根本和屈原没毛关系的西南少数民族也吃“粽子”,有如何解释?所以,国人喜欢比附,但凡有能和一名人扯上边的,无不趁势而上,似乎不如此,就无以为凭。黑格尔说: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没有历史,只有帝王的更替。改变一下:中国的历史就英雄伟人的历史,无小民无关。

端午之前包粽子,然后就开始进入农忙时节。唯有徽州人,却在春节时候包粽子,次习俗同样和需要有关。徽州男人长年在外,唯有春节或有时间回家看看。过完节又得四散去为功名忙,为利禄忙,为生计忙,粽子就是他们长途跋涉中最好的主食。徽州田少,一年最忙时节就是上山弄茶、采茶、挖笋、做茶笋,离春节不远,粽子便是劳作之间最好的点饥物。由此也可作粽子和纪念屈原无关,而与实际需要有关的又一旁证。

我以为,寒食节最可能的是和古时的火崇拜有关。作为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熟食火,在古人心中,无疑是最值得敬畏的神灵,一年360天,它都无私地把它的光和热赐给我们,我们也必须让它有一天休息一哈子,以免它哪天累了、恼了,不再赐予我们温暖和光明——需知人类的火崇拜不知要比介子推年长多少万年。至于和介子推沾上关系,则无疑是后来的事,和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一路货。

古寒食节比清明节早2天,康熙年汤若望修订历法后,变为清明前1天。每逢寒食,家家免火,不得冒烟,唯有皇宫中可保留火种。待寒食一过,再从皇宫中传出,先入五候之家,再散向平民百姓之家,故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壮观。

古诗与寒食有关的很多,与韩翃诗情画意相反,宋张友正的《寒食日献郡守》则描写了寒士的寒食节——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不敢游寒山

一次次去苏州,就是没去过寒山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300年前,诗坛领袖王士桢途经苏州,终于有机会拜偈他心慕已久的寒山寺。无奈天色已晚,山门久敲不开。王士桢激情难耐,命童仆拿来笔砚,在墙上题诗两首。“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寒山寺,早已因张继的《枫桥夜泊》,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千百年来士子心中的圣地。

而今的寒山寺,江山无恙,寺钟还在,枫桥仍是那个枫桥,但一定已没了当年的神韵。

没了商船舟旅的系泊。寒山寺在阊门外十里,西晋陆机云:“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古时阊门乃苏州集散地,“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南来北往的舟旅,从运河经枫桥汇聚到阊门脚下。十里东塘,商旅云集,舟船尽泊,载来天下财货、商贾、学子、士人,也载来游子的乡愁。尤其在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日子,那广大的乡愁一定布满了十里东塘,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

而今天的枫桥,已是一个普通的水乡小镇,没了当年的场景。

也没了生离即为死别的人生体验。少时不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把生离和死别连在一起。直到那年上课,听老师念一首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才耸然动容并忽然开悟。在那关山迢递,舟旅不便的年代,生离有时却似死别。李白仗剑游天下,终生未回四川,不是不想回去,而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陆游被贬巴蜀当一个小官,从江南出发,竟走了半年!可以想见,一个身负种种责任或被功名利禄所绊的人,在那种年代里,是只能将无边的相思和乡愁隐藏在心底,抒发在诗文中的。这样的乡思别愁在那个年代里,是有广大的社会共鸣的。

而今天,在整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情况下,这样的人生体验已不再有了。

更没了为功名行万里路的艰辛。少时常为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折服,书读多了才知道,这豪壮的背后也有人生的艰辛与无奈。尤其是唐代,实行的是明卷考,考生的姓名就标在卷头,因此,考生的才名和有无名流的举荐,往往是能否录取的重要条件。在没有现代出版业和公共传媒的情况下,要想让自己的才名被世人所知,为名流显贵接受,只有不远万里去做才情的巡回路演。这样的路并不好走,旅途的艰辛不说,还有门子的白眼、主人的冷遇;“日暮乡关何处是”,“今夜未知宿何处”的惆怅;以及对功名前途的忧虑。白天尚有山光水色的慰籍,可强打精神、拼足底气做才情展示。到日暮之后,那无边的寂寞、孤独与乡思就会涌上心来。许许多多人如杜甫诗云“天边长作客,老来一沾巾”,度过了颠沛流离的一生。即便是顺利地走上仕途,人生的旅途依然艰辛。“细雨骑驴入剑门”,在今人看来是一种浪漫;在古人看来,是旅途落魄的自嘲。“壮年听雨客舟上”,今人看来是一种诗意;在诗人笔下,却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悲凉。因此,当张继把斜月、寒霜、疏钟、夜火、古寺、客舟这些意象拼在一起,并用一个“愁”字来归结时,这样的画面与意境,已在古人的心中无数次地出现过了。他们熟悉这样的画面,经历过这样的情境,有过这样的人生感受。寒山寺就这样,成了中国士人学子心中的一个圣殿。

而今,这样的时代已过去了。旅途不再是一种艰辛与痛苦,而是欢乐;思乡不再是未有归期的折磨,而是一张可即时兑现的机票、车票、船票,甚至是一个电话。这样的人生感受也就不再有了。

没有了这样的人生感受,没有了生离即为死别的体验,没有了月夜下舟船尽泊的场景,寒山寺,注定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寺院,枫桥也不再有其他的含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游寒山寺实在是一种危险,因为,它会打碎你心中的一个梦。

酒令故事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最早诞生于西周。

周是一小邦,集全族之力,也只能凑起5万人军队,取代泱泱大商,全靠大家帮忙。因此,如何以小邦治天下,成为周的主要问题。像商一样,靠武力弹压,“不服老子就揍你”显然不行,一来实力不够,二来像商这样的天下第一大族,最终还是“失道寡足”。因此,周要以礼治国。礼,就是规矩,要有一整套制度,从上到下,人人都按规矩行事。

由于纵酒也被认为是商无道、骄奢淫逸乃至亡天下的表现,所以,周对喝酒也有严格规定——有点像现在,不是你有钱有地位就能随便喝,只有在重要节庆、祭祀和重大活动时,才允许喝酒。喝酒变得神圣庄重起来。既然神圣庄重了,就要有一种制度来保障它的神圣庄重,不能想喝就喝,想多喝就多喝,少喝就少喝,而且要喝得庄重。于是,就产生了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一如《诗经·宴之初筵席》所言:“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奶奶的,不仅有酒监,还有酒史,要记录在案的。知道什么叫贵族,贵族是怎么养成的了吧?

到了汉代,没那么多规矩了,但喝酒必有监酒,却作为一个习惯保留下来了,称之为“觞政”。政者,敲打以达匡正之目的。

到了隋唐,“让酒喝得有规矩”基本上被“让酒喝得有趣”取代,所以各式各样的酒令也跟着繁兴起来。令,在甲骨文中是上面一个屋顶,下面一个跪着的人,表示俯首听命。总体上,酒令,最早也仅仅是按指示强力监酒,发展到后来成为一种礼仪,再到后来,变为一种游戏。其种类也越来越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

有一故事,清代扬州,一酒席上玩接诗,即某人起一句,然后挨个续下句,既要合意,又要押韵合辙,接不上或接错了就自罚一杯。轮到一商人,开口“柳絮飞来片片„„”忽然感到接不下去了,因为最后一字必须押ong韵,于是硬着头皮续了一个“红”字,立时哄堂大笑,因为柳絮是白的。显然,这商人出丑了。

按现代人思想,商人嘛,不就是做生意赚钱嘛!古人不一样,尤其像扬州这地方更不一样,没点文化素养,没点学问压身,别人根本瞧不上你。那商人之尴尬可想而知。

幸好座中有金农——扬州八怪之一,缓缓起身:“这不是杜撰,而是有来历的,出自元人”。并念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一片嘲笑化作一片赞叹,不是那商人没文化,而是自己没文化了。

当然,诗确实是杜撰的,但能如此快地杜撰出一首好诗,不能不佩服金农的功力。看来,金农五十学画,仍能成一代大师,凭的正是这一身学识素养——只是老金不喜欢金农包括整个八怪的画。

事后,万分感激的商人送了几千两银子给金农做酬谢,感谢他替自己挽回了面子。看来,面子在古人眼里很值钱。

酒令,最简单而又有点文化气息的是筹令。即事先写好一句诗或典故,根据这句诗或典故,规定该怎么喝。20年前老金编过一套,请人做成竹签,用布袋套着,待喝到酒酣耳热时,拿出来让大家抽签,凭运气喝酒。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左右各饮一杯。就是由抽到此签的人的左右二人喝。为活跃气氛,特意添加了一些容易互相指该由对方喝的句子,如:何当共剪西窗烛——想老婆者饮,抽到此签,席间立即会热闹非凡。

两岸青山相对出——左右各饮一杯

孤帆一片日边来——持令者对家饮

两个黄鹂鸣翠柳——比肩坐谈者饮

一行白鹭上青天——结伴同来者饮

窗含西岭千秋雪——坐而不语者饮

门泊东吴万里船——远道而来者饮

大珠小珠落玉盘——正说话者饮

一片冰心在玉壶——持此令者饮

何当共剪西窗烛——想老婆者饮

却话巴山夜雨时——坐中打过电话者饮

雪拥蓝关马不前——迟到者饮

巴山夜雨涨秋池——杯中最满者饮

黄鹤一去不复返——中间离座者饮

白云千载空悠悠——杯中最少者添满后饮

牧童遥指杏花村——持令者指定一人饮

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话多者饮

红杏一支出墙来——身材最高者饮

髻挽巫山一段云——女子皆饮或发最长者饮

落霞与孤鹜齐飞——持令者与对家共饮

秋水共长天一色——坐中皆饮

丈夫一怒安天下——自称不怕老婆者饮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左3右2共饮

但如此喝酒,唯意趣相投、性情豪侠的酒友间方可行,而且大家都须服从监酒者的最后定夺,只要席间有一油盐不进的“正人君子”,那就完了。所以这套酒令只和年轻时一些写诗画画、摄影旅游,闲来爱拍上一段曲子的朋友用过2次,第3次就被他们征缴了,也算得其所哉。

20年风流云传,旧友已大半散去,老金也老了。

故园三十二年前

徽州不是我的老家,但我一直视徽州为第二故乡。初中、高中、进厂,生活16年,看过很多禁书,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大多是我初中、高中的同学,有反动学术权威、右派、走资派的子弟,更有那山里的同学少年,还有一些意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事。他们每个人都从某一方面,给了我很多思想、性格和学识上的营养。

那16年的读书工作生涯,是我人生的“田园牧歌时代”——这是十年前一位欧洲来的学者询问我的“*时代的生活”时,我下的定论。读书、工作,上黄山,登白岳,下黟县,去祁门,走旌德,跑歙县,穿绩溪,到休宁,徽州的大大小小、有名无名景点(那时不叫景点,叫“好的地方”)几乎全被跑遍。尤其是新安江畔的古村,南溪南、篁墩,经王村、富礼,过烟村、雄村,到三潭、深渡,尤其的尤其是歙县南乡,几乎遍布了我和我的同学、伙伴们的足迹。

浸润久了,他乡就成了故乡。所以刚回到上海,闭上眼睛,浮现的都是徽州的蓝天白云、清澈的新安江水、青郁郁的石耳山、那一个个古村、一条条古街。

在这些印象中,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常常会勾起我的思念。所以,昨晚徽州的朋友——小平问我明天想去哪儿,我不假思索地说“小溪,小溪”。

32年前去小溪,是骑自行车去的,几十里山间小道,只为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寺院——丛林寺。但收获的不仅是丛林寺,还有那如十九世纪法国乡村画般的景色。

小溪位于歙县绍濂乡,全村都姓项。丛林寺几乎是伴随着小溪村建立的同时(唐代)建立的。几经修葺,迄今仍保留着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罗汉画像,依旧完好。当年去丛林寺,是专门去县文化局开了证明,拿着证明喊来村里的专职养护员开门的。如今,丛林寺依然是文保单位,没有和尚,不对外开放,有专人看管。

因桂溪流经小溪,所以小溪又名桂溪。过去的桂溪,两岸田园风光,秀色可餐,更兼有河滩上的丛丛桂树,恍如身在法国十九世纪农村画中。如今的桂溪,景已不如当年,但仍足以游目骋怀。

从第一次游小溪,到再游小溪,已隔32年,故以“故园三十二年前”做题。

看到这个景色,我知道,小溪到了——

追寻记忆中的徽州

清早起来,拉开窗帘,新安江被一片浓雾笼罩。看一遍昨晚发的文章,发现一错误,将杜甫老先生的诗句“花径未曾缘客扫”写成“花径不缘为客扫”了。不说字意,即使从上下句对仗关系,也一眼就能发现这是个错误,但昨晚竟然未曾发现。看来乡村野史得改成乡村野叟——已不胜酒力了,几两白酒下去,思绪不再敏感。

去小溪,王村是必经之路。我之所以和歙县南乡特别有缘,是因为我的高中就在王村中学。这是全南乡唯一的高中,那广大的山区,地域占半个县,有能力上高中的山乡子弟都集中在王村,成为我的同学。

曾有几次,我从王村边上经过,但“近乡情更怯”,不敢越过新安江,去看一眼王村。我怕岁月冲刷,洗净了当年痕迹;怕时代洪流,裹挟来无尽的砖头、水泥,覆盖住宽阔的石板路,取代了时空无限延伸的老宅、旧街。

虽然没有看到任何指示牌,但车过王村时,我还是从穿镇而过的道路认出了它,因为那条路每一个小小的弯势,从一个曲面到下一个曲面的间距,我太熟悉了,它受到江岸的限制,无法改变。除此以外,已没了当年任何痕迹:我住过的那幢道光年间的老宅——下雨屋顶就会漏水,用脸盆接着,叮叮当当;我常去吃小馄饨的那家小店„„

从屯溪去小溪,走的是江南岸。

游完小溪,去岩寺(现徽州区),得再过王村,来到新安江北岸。这是从上游方向看去,王村就在前方的拐弯处——

第19篇:教师也学灰太狼的N个理由

教师也学灰太狼的N个理由

在《喜洋洋和灰太狼》风靡全国的时候,我对我校四个班的学生做了一次举手调查。喜欢喜洋洋的占37%,喜欢灰太狼的占86%,结果令我陡生疑惑:一个印象中令人讨厌的反面角色缘何备受青睐?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孩子喜欢灰太狼的原因,并越来越感觉到孩子们不是单纯的喜欢,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偶像来学习,这不能不让我细心梳理灰太狼值得我们学习的N个理由:

1.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

作为一种肉食动物,为了生存,灰太狼屡次向羊群发起挑战,却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让我们暗生敬佩:这真是一名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永不气馁的典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生会接触许多新学生,遇到许多新问题,迎接许多新挑战,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是迎刃解之,还是视而不见、退避三舍?我想,我们该将灰太狼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学而用之,那么即使有如山的困难,面对我们的顽强斗志,也会土崩瓦解!

2.无穷无尽的创造才智

面对喜洋洋等群羊固若金汤的防守,灰太狼穷其心智的应对:或是进行水陆空的发明,或是改装祖宗遗留的法宝,无不尽显其智慧的光芒,虽然终被瓦解,但足令群羊胆战心惊。我们如能借用灰太狼的智谋一二,便足可令课堂生辉、学生生趣。我们不是治理学生,也不是经营同事,不是应付上级,更不是彰显其能,而是让工作更加游刃有余,让生活更加五彩纷呈。 3.迂回曲折的战略战术

由于羊群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坚强的心里防备,不易手到擒来,于是灰太狼不得不经常走一些曲折路线:或挖地道,或坐风筝,或利用河流,或借助浮冰,迂回袭击,终获成功,虽没吃成,但收获颇丰。这使我想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之路,也是一条迂回曲折之经,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个性,他们的成长依赖于环境的影响、心理的适应,他们或阴或晴,或雨或风,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把握他们的脉搏,迅速掌握他们的“行情”,运用灰太狼的“迂回包抄术”,冲破“心防”软着陆,让学生变挚友,让老师成亲朋。

4.忍辱负重的宽广心怀

由于喜洋洋的技高一筹,灰太狼每次都是得而复失、空欢喜一场,这不能不令红太郎愤怒至极:老公怎么如此无能!于是手起锅落,打的灰太狼眼冒金星,仓皇逃窜。但这并没有伤透灰太狼作为“大丈夫”的自尊心,也没惹起它对老婆的怨恨,还是一如既往地“老婆,我回来了”!那副可爱样,让人心生怜悯,这充分显示了灰太狼的博大胸怀,我们搞教育的能做到吗?课堂上学生的无端嬉闹,课下作业的一塌糊涂,莫名迟到的铮铮谎言,保证书下的鼻青脸肿;晚上回家还要批作业时丈夫的埋怨,撇下重病的女儿还要赶往学校时家人的唠叨〃〃〃〃〃〃此时的我们能否做到问心无愧?能否敢言确实做到爱如潮水?

5.率真可爱的童心童趣

每次提到羊,灰太狼都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烛光晚餐、周末野餐,有时还和被捉到的小羊认真玩起智力游戏,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好一个充满童心是灰太狼!平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孩童,如何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接纳,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难题。我们不妨学学灰太狼:放下端起的架子,绽开紧绷的脸庞,走到孩子们中间,听他们讲故事,跟他们玩游戏,和他们看动漫,于他们一起大声叫喊!让我们的心灵回到童年,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影子。到那时,你会发现,我们的草原就是青青草原。

6.吃苦在前的生活模范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灰太狼都要坚持不懈地出去捉羊,回到家,还要亲自烧柴生火,买油买盐。这里面除了有红太郎的“暴力就范”,更多源自灰太狼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我们把一个班级看作一个家庭,为了每个家庭成员(学生)的健康、幸福,我们乐此不疲,帮他们削铅笔、钉扣子、刷球鞋、晒衣服,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虽然我们会额外干很多活,吃很多苦,但当我们看到每个家庭成员都那么健康、那么活泼、那么充满感激的爱着我们,我们定会幸福四溢,快乐无边。

另外,灰太狼还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态度、拌美生活的浪漫情怀〃〃〃〃〃〃

第20篇:特级教师陈兴才作文课《也学牡丹开》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陈兴才作文课《也学牡丹开》课堂实录

整理者叙述:2018年3月20日镇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举行了镇江市语文学科第九届“对话式教学”作文专题研讨会。当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特级教师陈兴才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我当时用手机语音备忘录录下了整节课,回来后的第二天晚上就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了。几个月后才将课堂实录发出来,是因为那天下午听课,我迟到了几分钟。很遗憾的是陈老师上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我没听到。我担心一份不完整的课堂实录是不是对教者的不尊重。所以迟迟未发。而这两天,我看了有关任务群与写作支架的文章,觉得陈兴才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可学习可研究的地方,因此发出来期待与更多的语文人共享!

《也学牡丹开》课堂实录(课堂前几分钟省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也学牡丹开》。(播放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的这个视频,是经典永流传中的第一个节目,无数人诉说着自己的感动,然后刷屏。那么这个节目究竟好在哪里?请大家用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为这个台这个节目写一个推荐理由或入选理由。 学生写6分钟 师:好,我们时间到,我们没写完的也先将笔放下,我们先来交流。 生:这首歌表现出了即使再渺小的苔花也会学着像牡丹一样开放,展现自己的青春,正如山里的孩子们,即使不引人注目,也会像城里人一样展现自己的风采,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震撼。 师问另一个学生:你刚才注意听了吗?刚才有没有用心听?告诉我,他写了什么内容? 生:他写的是《苔》这首歌在梁俊的演绎下,表现出大山的孩子即使在大山深处,即使默默无闻,像牡丹一样努力开放的样子。他为《苔》这首歌入选做了一个很好的诠解。师:别怕!他为《苔》这首歌入选找了一个理由,首先他讲了苔本身的意思,本身渺小的苔花也会学着国色天香的牡丹,像牡丹一样努力开放,迎接属于自己的青春。这是从苔花说起,然后正如山里面的孩子,即使不引人注目,说了它的象征意味。然后再说了这个推荐。生:这个节目以这位教师和这些孩子相处为内容然后唱的歌,能够激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能告诉人们,即使你生活在黑暗的角落,即使你多么渺小,只要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去努力,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师:你解释一下你写的内容。 生:苔像牡丹一样努力开放,然后联想到人们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写的是意义。 师:它的意义就是它的推荐理由。是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给我们生活的启示。刚才两位同学展示的内容起码是符合我的方向的。但是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前面我在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苔》上面。《苔》那首诗的内容以及苔花的意义,但是我给大家的任务,大家明白了吧,是什么任务?要写出推荐理由,那么一定要说出这个节目或老师带着同学唱这首苔花的意义。写什么内容,你是什么目的要清楚。 师:我给大家一点例子。

1、来自清代袁枚的小诗,在岁月了默默无闻了近300年之后,带着诗人对平凡生命的悲悯和尊重,化作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撒播在了21世纪的中华大地。

2、这首简单的五言诗,有形有意还不晦涩,非常适合小孩子读,而且很励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师:停一下。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是关于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这个理由我觉得成立呢?是对这首诗的评价,没提大山里的孩子,为什么这个理由也是成立的? 生:适合小孩子读师:适合小孩子读(读是重音),为什么适合小孩子读就可以推荐给这个节目呢?生:浅显易懂吧。听了这首诗改编的歌曲之后的观众,引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师:你是从节目的角度去考虑,观众们都清楚。其实这位同学所回答,或者我问的用意是什么呢?因为这个节目的名字叫“经典永流传”,要适合歌咏。这个理由成立,我们再看,再齐读。

3、一首20字的小诗《苔》,是诗人袁枚写于三百年前的清代,如今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舞台上重新唤醒,也让我们终于知道,曾经有一首很美的小诗,它描写了低等的植物,却被赋予了最高级的绽放。

4、献给每一个如苔一般可人、明媚、平凡而珍贵的你。最纯净的声音,最简单的旋律,唱出最经典的诗句。 师:大家自己所写的可能会跟它有点距离,但是我觉得你们写的也不会差。课后去仔细的揣摩。这种推荐理由或入选理由我们应该怎么写?

师:请设想一下梁老师离开时,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留言,要求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关。请

1、

2、3排写老师的话,这边三排写学生的话。老师支教两年要离开了,会说什么?生写4分钟师:把笔放下。先同学来还是先老师来,先同学来好不好?生:梁老师,两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感谢您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感到了力量,知识的力量,生活的力量,我们虽然生活在山区,不与外世接触,但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也定不负好时光,努力向上,谢谢您老师!师:同桌位,请你评价一下他写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写的很好,他联系到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话。他写到了对梁老师的敬意,同时梁老师支教两年的感谢。也写出了同学们的精神,虽然他们像苔一样渺小,但是他们努力奋斗也是可以开出花来的。师:把你自己写的也读一下。生:老师,您就要离开我们了,之前你教我们的一首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虽然是大山里的孩子,就像这小小的苔藓一般鲜少有人关注,但我们会努力向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感谢您两年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现在您就要离开我们了,我们会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的。师:刚才你评了这位同学的,也读了自己的。那么这种与老师之间的留言,你觉得一般会写哪些东西?生:写这两年来,同学对老师的感激,然后他们虽然是大山里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也是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来的。师:刚才是学生给老师的留言,下面请同学读老师给学生的留言。生:同学们,你们虽说可能一辈子待在山里,但是你们也不能自卑青春,青春应该精彩,应该充实,只有青春成长,才能开花。连开花的心都没有的人,连最低等的青苔都比不上。师:这位同学评价一下。生:写的精炼而简短。然后解释了这句话,也表达了对同学的衷心的祝愿。师:有没有觉得不妥的地方?生:他说可能一辈子待在山里。师:为什么不妥?生:因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而不是把话说在前面。师:这话最好别说。还有没有?生:后面也有一点,感觉话说的太偏激,应该委婉一点。“连最低的苔都比不上”觉得苔其实不是最低的,也没有他说的这么不堪。师: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觉得不能把苔说得这么不堪,是不是?生:觉得说的与诗句有冲突的地方。诗句写的是虽然渺小,但也去追求梦想,也去努力的绽放,即使渺小也像牡丹一样。师:下面的同学听明白了吗?有没有不堪?在家有没有听爸爸妈妈讲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像清洁工一样。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好不好这样说,不好这样说。生:孩子们,在离别之际,我祝愿你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即使你们来自大山,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可你们和外面的孩子一样,有追求梦想的权利。请你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去勇敢的追求,去拼尽全力,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未来像花儿一样绽放。师:请你将带有“也”字的那一句再读一下。生:也请你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师:老师的留言应该强调什么?或者说着重突出什么?现在通过两位同学的议评,你们应该明白了,请你做个总结。生:第一先鼓励一下学生,因为学生在山里可能心里会有一点卑微,所以就是要给予他们鼓励。然后就是要给他们一种力量,让他们继续向未来前行。虽然老师走了,但不一定事事依赖老师,自己要有自己的梦想,要有自己的力量。师:这位同学强调的老师的留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大家明白了吗?老师给学生的留言,要特别注意你的身份是老师。

师:现在如果让你把这句话送给一个人,你要送给谁?身边的人也可以,文学作品中的人也可以,新闻里的人也可以,为什么想送给他,想对他说什么。考虑一下,不动笔。生:我想送给孤儿院里的孤儿们,或者有残疾的人。残疾人不像我们有健全的身体,孤儿不像我们有父母,虽然无依无靠,很坚强的生活着,虽然他们有残缺,但还是在坚强的生活着,还是希望他们勇于追寻梦想。生:我想送给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曾经看他奋斗的时候,我内心很兴奋,后来看他堕落的时候,我内心很失望。我觉得他虽然在文化底层,但却变成了走兽,他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车夫,但他也可以通过努力,像之前一样,重新焕发他的光彩。师:你的选择里面打动你的是因为祥子后来堕落了,勤奋。一开始很想送给他,想让他像苔一样。生:我想送给高考落榜生,一些没有考到自己想去的学校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会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整日像行尸走肉一般。我想告诉他们,没有好的学校,只有最好的自己。即使落到最低处,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奋斗,让自已一生没有那么遗憾。师:大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谁都有可能在不满意的状态,最有意义的是静下来想想自己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师:这仅仅是我给大家开了个头,这就是今天大家回去要去写的一封信。记得把信寄给你想送给的那个人。师:这首诗里面,如果我把它当做作文来写,我们要注意的方向。

1、学牡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去努力,实现愿望,我也能。

2、把自己看成牡丹一样自信,从容,实际上是不去学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学牡丹,而是学牡丹开,我学的是牡丹的从容自信。)

3、卑微的苔藓啊,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像牡丹一样盛开梦想,表达我的赞赏、同情、给以帮助。

4、苔花学牡丹,学的不像样,不如做自己。(学的是样子)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和作文一起行走在阅读与生活之间!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