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3 12:08: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有感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这周星期天上午,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那里我们又一次真切地感受了革命的气息,1948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以60万兵力对付国民党的80万兵力,而且作战武器远远落于国民党,因为当时美国支持国民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凭借自己独有的力量去战斗,他们追求平等民主和自由,他们心系天下的劳苦百姓。我们见到了无数革命先烈, 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十人桥”的场景,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还看到了战役胜利之后老百姓欢庆的场面。在这些烈士面前我只能深深地鞠躬,以表达我对他们崇高的敬意。 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我的心情,我只能说我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洗礼,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回的幸福却让我们轻而易居得到,可我们却不知珍惜,我们抱怨的太多付出的太少,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太注 重实际的利益,却忽视精神的境界。和我们的前辈比一比我们缺少的是他们为民的思想和精神。

怀揣着对历史的敬重和革命先烈的景仰,我们首先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塔,瞻仰领导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题词,体会伟大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理向五前委(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刘伯承,陈毅)鞠躬致敬,并认真学习了他们的生平事迹。

活动第二项,团队成员参观了淮海战役博物馆。这里展示了淮海战役各阶段的战斗历程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困苦环境中坚定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车推出来的”,这句广为传颂的话语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群众力量的伟大

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4年11月18日开工,一期总投资1.1亿元,新馆坐落在淮塔园林南侧,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原来老馆2800平方米陈展面积的4倍多。新馆主体平面为百米见方的正方形,展馆四周环绕20米高的柱廊,以朴实、宁静、现代、简洁的外部造型,与原淮海战役纪念馆相协调,烘托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主导地位。新馆设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南门临水。

新馆陈列厅分为四个体块,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上下两层。通过两台全透明电梯和两台客梯及弧形楼梯上下相连。展厅内共展出珍贵的文物、照片、艺术品和制作品近3000件,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室内陈列根据淮海战役战例设15个战争场景,结合板面、文物说明,以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其中,全景画馆特色鲜明,直径50米的全景画馆位于中央,形成新馆的中心。展出的《淮海战役全景画》以淮海战役三大战场为背景,配以音响、灯光等特技,描绘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新馆将改变单一的图片和文字表现形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综合手段,从而使纪念馆的陈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先辈们或面带微笑,或表情严肃。但他们那笔挺的身板却传达出无比的自信,显示了我国开国名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一股豪情涌上心头,倚天持剑,挥戈一舞的画面浮现眼前。虽说和平是时代的呼声,但军备确实要常抓不懈的。功成名就的途径有很多,只要你有心,说不定下一个被人瞻仰的人就是你! 我不觉昂首挺胸,迈着大步走向纪念馆。任凭解说员的声音再怎么悦耳动听,解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都无法引起我的注意。我的心灵震撼了,我要动用全身的知觉去回顾、去体验那段历史!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是多么悬殊啊!我军指挥员又是多么能谋善断啊!因此,尽管我军装备落后,却任然打得国民党反动派抱头鼠窜。胜利的号角在吹!庆祝胜利的人民在舞!有人民群众支持的队伍是无往而不胜的!洞穿的钢盔,弹痕累累的墙壁,如山的战利品,还有人民军队运用智慧组装的新式武器,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明间流传着这样一支歌谣: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我们民工同志,好好爱护伤员,伤员为咱流血,咱为伤员流汗。为国为民,流血流汗,伤员为咱,咱为伤员。——担架队员李省三,吱咯吱,碾儿响,碾米忙得慌,推得推来簸得簸,倒得倒来装得装。快快送到前方去,同志吃了打胜仗。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不怕苦,不怕难,爱护公粮理当然。粮食就是命根子,打敌人的老本钱。 这支歌谣生动地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与我党的亲切的关系,军民就像鱼和水,真实的反应了党民一心,这样的战斗,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会输呢!

也许时代在变,但我们的价值观和评价观不能变,我们在为我的同时也想想他人。今天在先烈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珍惜这幸福的生活,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同行们,让我们发扬革命者的一点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先烈们安息吧!

推荐第2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宣誓心得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宣誓心得

4月9日带着一份激动与缅怀,作为志愿者和发展党员其中之一的我,到淮海战役纪念塔扫墓,缅怀先烈、勤奋学习。

饶塔一周追思先烈、感想未来。念烈士先辈,重温革命历史,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情结,也同时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心。相信我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发扬先烈们无畏无私的品质,学习到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敬仰和怀念化作决心与动力,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和老师的关爱,报效祖国!

下午两点的纪念塔面向蔚蓝色的天空,巍然耸立,塔身正面镶嵌着的毛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来到塔下,我们面对塔站好队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见歌声,不少游人也上前行注目礼。来之前同学们准备了三个花圈,国歌后六名同学小心的抬放到塔前基座上。随后,所有同学取下志愿者工作帽低头默哀三分钟。三分钟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战士们不惧弹炮奋勇向前的身影,他们用生命才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激励着我们要勇敢向前!最后,由志愿者服务队总队大队长(陈军)讲话,赞美先烈的英勇无畏,宣扬他们的红色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努力奋斗为国做出最大贡献。他的讲话赢得了所有人的一致掌声。

淮海战役纪念馆和博物馆珍藏了战役中许多文物,再现了不少烽烟缭绕的战场。同学们都一一参观了一下,时空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在感受烈士们精神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当我围着人群行时,看见了十个人两两一对肩举木梯,此时淮海战役中的十人桥的故事赫

然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不禁想到江苏省新沂县堰头镇,一座石头桥立在河中,桥下挺拔结实的石柱如十名勇士,桥上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十人桥”。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白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9纵27师79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拦住了道路。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桥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敌人已经开始逃跑。 这时,副排长范学福一个箭步跳进河里:“同志们下来扛着!”2连3班的战士们在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纷纷跳进激流里,两人一组,用身体做桥桩,架起了浮桥。 10名战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桥。 部队飞快上桥,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桥身突然一歪,

四、五个战士掉下河。这时,有人一声大喊:“拉开距离过桥!”部队分散通过,桥又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友们过来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说:“走,趟水过河。”桥头的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堰头镇后面枪炮声越来越响,部队已和敌人接上火了。冻得嘴唇发乌的架桥勇士们仍然紧咬着嘴唇支撑着。 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 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曾被写进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 十人桥所在部队今天成了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武警部队某部,部队政委孙建平说,“泡在11月的河水里,还要用肩膀扛着桥,我始终难以想像他们当时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当年的9纵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壮举,

“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这次战斗,2连3班英勇架设人桥,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荣称号。过往的同学拍了我一下说:还不走楞这想什么呢!这时我才从联想中回到现实!连忙说:没想什么没想什么!接着顺从“大部队”一一参观了所有战役中留下的抢,炮还要一些纪念物品!

此次淮海战役纪念塔之游,我在感受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同时更多的是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将学习体会先烈们的精神,努力为社会服务!

推荐第3篇:三年级作文: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三年级作文: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阳春三月,麦苗青青,油菜花黄。四月三日上午,风清日丽。我们大马路小学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位于南郊凤凰山麓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为革命先烈“扫墓”。

走在解放南路上向南眺望,远处的烈士纪念塔的塔顶屹立在浓密的山林之上。绕过一个长长的“S”型山坡,就来到了纪念塔的大门。大门朝北,由东西对称的两座花岗岩石雕成的水瓶形状的门楼组成。门里面是一条水泥铺成的宽阔的走道。走道的尽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圃。花圃的南面,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由新旧两座馆舍组成。花圃的西面就是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了。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架着花圈,沿着由台阶和平台组成的长长的甬道,拾级而上,来到庄严雄伟_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

抬头仰望,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高耸入云。塔的正面是已故的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正面的塔基座上,是碑文,记录了淮海战役的情况。塔基的左面镶嵌着一组反映战争场面的浮雕,记录了人民解放军冒风雪、战严寒、闯火阵、涉冰河、勇架“十人桥”的英勇场面;塔基的左面镶嵌着一组浮雕,表现了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牵着毛驴,背着弹药,驮着粮食,奋勇支援前线的场景。塔的后面是国务院建设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纪录,说明何时开始建设,何时竣工。

纪念塔的四周,有一个围绕南、西、北三面的大回廊。南面回廊里的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纪念题词;北面回廊的墙壁上,雕刻着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们的名字;西面的回廊里,是摆放的花圈。

我们在烈士塔前,向烈士们肃立默哀,敬献了花圈。通过扫墓,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加倍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长大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革命先烈。

推荐第4篇:中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陵园、小萝卜头纪念馆、铜山汉王北望原三野指挥部旧址、新沂马陵山宿北大战纪念地

清明节放假三天。

第一天,全家人回老家,母亲早就在家等我们回来,小侄子也在院子里玩耍,一言难尽,没事还是常回家看看,老家才是自己的根啊。

第二天,全家人去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凭悼先烈,在淮塔,我驻足良久,看到儿子不听规劝,四处调皮玩耍,回想起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来淮塔扫墓,可能是1986年吧,转眼间,二十多年光阴已逝,物是人非,自己从少不更事的孩童,变成了孩童的爸爸,不禁心底一声叹息:岁月不饶人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啊?!是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点不仅自己要记住,也要让下一代记住。

淮塔南面有一条水泥小路,信步向前走去,是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处,粟裕也是像刘伯承一样用兵如神的将军,进行淮海战役的最初构想,就是粟裕将军最先提出来的,此人不仅有才,而且有德,居功甚伟,但从不居功自傲,低调做人,难得啊。站在墓前,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然后,沿路顺势而下,到了南面的抗日纪念馆,刚进大门,不觉眼前一亮,院子里放满了退役下来老式的高射炮,榴弹炮,火箭炮、坦克车,还有好几架歼-

6、歼-8战斗机,带着老婆儿子盘桓了好一会,真过瘾啊。然后到新纪念馆,里面更是让人赞叹,不仅有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还有相当多的历史实物,增添了很多老式枪械,各种手枪,有鬼子的三八大盖步枪,军用刺刀,炮弹、汤姆森冲锋枪,歪把子冲锋枪,加拿大轻机枪,汤姆逊重机枪,鬼子用的重机枪、迫击炮,缴获的国民党电台,手摇发电机,以往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家伙,今儿个,全都在这里粉墨登场,真是大开眼界。

斯大林说过: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国民党表面上是败于军事作战指挥不当,措施不力,实际是因为当年的国民党,上下各级官吏贪污腐败,丧失民心。正如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我军才有了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才造就了淮海战役的以少胜多的奇迹。当年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去,抚今追昔,作为后人,一方面我们应当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毕竟这是中国人之间的内战,不是抗日战争,绝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次上演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了!在新的历史关头,祖国尚未统一,需要两岸人民拿出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早日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这应该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推荐第5篇: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早在来徐州上学之前,我就已经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了解到了淮海战役。所以来到徐州之后,我就一直期待去淮海战役纪念馆,去了解更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

当我一进入纪念塔的大门时,就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安静地观摩着,不似其他景点那般吵闹。当我沿着路一步步向前时,就看到了恢宏壮大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金色大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纪念碑上的战士依旧保持着冲锋时的动作,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群战士拿着枪勇敢无畏地向前冲锋,尽管有战士倒下,但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不断地向前着。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一共有30000多名,他们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旁边的长廊上,为世人所敬仰。在烈士名字的旁边有国家元首及当时的将领题的字,以此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纪念和哀悼。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邓小平主席题的字:“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省: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对这句话的触动很深,当时参与战争的先烈们哪一个不是希望祖国能够早日解放?哪一个不是希望广大的中国人民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去换来别人的幸福!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绝对不是仅仅用伟大就能来概括的。我还发现相邻的名字都具有相似性,想必当时家里的兄弟都选择了上战场来使国家早日解放吧!就凭这一点那些烈士就值得被世人纪念。

如果说纪念塔旁边的走廊上的那些烈士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多少的话,那么在纪念馆里的那一样样当时战争时的物品的话,更是让我震撼。纪念馆里保留着当时报纸上的沈阳解放,东北解放的消息,保留着当时刘伯承等人的战役报告手记,还保留着当时通信用的电报机,电话机等。每一样东西无不反映了当时解放军打仗时艰苦的状况,纪念馆还有一处模拟了毛主席等人在西柏坡开会时的情景,他们5人在研究着桌上的地图,毛主席手握卷烟,眼睛望着远处,似乎在想什么对策,而周恩来总理的眼睛一直盯着地图,似乎在研究些什么。而对面模拟的是当时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时的情景,几个将领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他们每个人的前面都放着水杯以及军帽。蒋介石站在桌子边似乎在下着什么命令,气氛非常严肃。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讨论军情的情景和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战役中国民党更是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军事武器援助,尽管如此共产党还是凭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以及正确的战略指导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尽管战争在持续着,但是战士们在战地过的新年还是非常丰富的,纪念馆中重现了当时他们在战地过新年的场景,展出了当时他们唱戏所用的道具,看着车上的一个个战士脸上露出的喜悦的表情,我想虽然他们自己的亲人并不在自己身边,虽然战争还未取得胜利,但是他们此刻却是幸福的,满足的。

很特别的是纪念馆中还展出了一块包手枪的红布,上面还沾着血迹,下面的牌子上注释这是一位战士在死前托战友带给家人的,我突然觉得很伤感,也许他的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在天天等着儿子从战场上回来,也许他已经有了妻儿,当家人听到他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该有多么悲痛啊!战争真的是一个残酷的东西,它让无数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让无数个年迈的母亲天天念叨着上战场的儿子,让无数个妻子为自己的丈夫担心着,可是尽管如此,为了国家的早日解放,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收获幸福,战士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甚至不惜用自己滚烫的鲜血去换取!“你看,这是...”我正沉思着,突然听见旁边传来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妈妈正在给她年幼的儿子讲诉淮海战役,孩子的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虽然此刻的他也许还不懂什么是战争,没有意识到那些先烈的伟大,但是等到他长大后,他就一定会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

经历了黑暗,光明终将到来。1949年1月,经过66天的浴血奋战,解放军终于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解放后的徐州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当解放军的车从街道上开过时,人民夹道欢迎,妇女们热情地为解放军们倒上热茶,小孩子们为解放军献上花束,解放军们的脸上也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亲切地与徐州人民交谈。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开心的,徐州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乱之后也终于得到了解放,那些烈士们并没有白白地牺牲,那时徐州人民脸上的喜悦就是最好的证明。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终于换来了人民的幸福!

二楼的纪念馆名为“战役胜利厅”,那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枪支,文件包,水壶以及老一辈的革命者们捐赠的毯子。解放军在胜利后缴获了国民党大量的枪支以及物资,俘虏了国民党几十万人。在战后的分析中,周恩来总理指出虽然共产党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不占优势,但是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当然 也离不开战士们勇敢的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术战略上的正确决策。

我轻轻地走下楼梯,原路返回,在经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时候,我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用手抚摸着墙上的名字,脸上流露着悲戚的神情......现在的我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些伤痛,但是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随风而逝,相反这种民族的伤痛会一直留在国人的心里,久久不能散去。而这种伤痛也在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那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推荐第6篇:瞻仰长沙烈士纪念塔

瞻仰长沙烈士纪念塔

由于近代史要求写一篇

。2015年5月10日,我与室友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长沙市烈士公园缅怀革命先烈,瞻仰烈士们的仪容。在此之前,我有对烈士公园进行了解,尤其是烈士纪念塔。

长沙烈士公园是长沙著名的一个有着历史气息与深刻意义的公园。公园的中央,是雄伟壮丽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湖南烈士纪念塔,又称湖南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缅怀近百年来特别是新民主义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湘籍烈士建立纪念塔。

我们是从公园南大门进入,中间是宽阔的石板大道,两旁苍松劲柏,郁郁葱葱,就像卫士一样守护着烈士的英灵,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高耸的烈士纪念塔。这高高矗立的烈士纪念塔,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我们沿着石梯上去,两旁苍松劲柏,郁郁葱葱。在塔的前面竖立着毛主席的碑刻: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走近纪念塔,可以看见塔门挂着的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湖南英雄纪念陈列\"。此时此刻,我和室友已迫不及待地走进塔内,里面是纪念堂,陈列着湖南近百年来著名烈士的照片和生平事迹,记录着那些把自己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烈士。走进纪念陈列室,中间竖立着一块大理石碑,上面是毛主席的手书“近百年来特别近三十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湖南烈士们,永垂不朽。”塔顶四周也是毛主席为革命烈士缅怀的留言,两侧陈列有烈士的遗物。 纪念堂东西两厢为纪念陈列厅,陈列有140多位名湖南革命烈士的遗物、遗像和20多万湖南省革命烈士名录。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杨开慧、左权、雷锋、欧阳海等,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中大多数是英年早逝,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走出烈士纪念塔,心久久不能平静,读着他们的英雄事迹,看着他们留下来的物品,看着他们记的日记,顿时心生羞愧。在他们日记里,出现的是为国为民的抱负,是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今天生活安逸的我们,是否记得要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呢?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面对着烈士们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我们渐行渐远,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呢?

出了烈士公园,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当今社会不需要我们为它冲锋流血,但我们的未来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们,我们的社会将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革命烈士们无私奉献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奋力向前,勇敢拼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同时,对于这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我致以我最庄严与崇高的敬意,不管风雨怎么变化,不管时代怎样逝去,愿你们永垂不朽!

推荐第7篇: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推荐第8篇:淮海战役

决战淮海

——读《淮海战役史》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一部,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今薛城),南抵淮河,纵横千里,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另两大战役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之一。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

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这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所部80万人,至10月底,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1948年11月6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60万人发起了淮海战役。战役共分三个阶段。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对陇海路的商砀线全线发起进攻,歼敌一八一师等部七千余人。8日,我四纵解放了砀山,控制了郑州到黄口段铁路六百余里。随后,中野主力及华野三纵、两广纵队迅即转入徐蚌线作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第五十

九、第七

十七军大部2万余人在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11月16日,我军攻取宿县,切断徐蚌线,中央军委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徐蚌线的切除,提前完成了对徐州这个十字架的战略包围。22日夜我华东野战军发起最后攻击,终于全歼了黄伯韬兵团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我军胜利地完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 月23日,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建议,战役第二阶段宜以歼灭黄维兵团为重点,并且提出了歼灭黄维兵团的兵力部署和打法。中原野战军各纵队中,除了四纵、九纵和六纵比较充实外,其余几个纵队都不很满员,总兵力约十二万人,与黄维集团的兵力是一比一,但武器装备却比敌人差多了,要打这样的大仗,实在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时中野部队从上到下,对歼灭黄维兵团的决心很大。邓小平政委说:“只要歼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遵照总前委的统一部署,我军主动放弃了浍河沿岸的南平集,撤向南平集东北地区,布置了一个袋形阵地,采用“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法来消灭黄维兵团。我军放弃南平集,引起敌人极大的错觉。十一月二十四 日上午,敌主力强渡浍河以后,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我军利用敌人骄横狂妄的特点,将其逐步诱入四纵、九纵预设的袋形阵地以内,以便以

四、九两纵钳制敌主力十八军,而以

一、

二、

三、

六、十一等

五个纵队由东西两侧出击敌人。我军各路纵队从四面八方趁势向敌人展开猛烈的向心攻击。到处响起炽烈的枪炮声和震耳的喊杀声,敌人有的头脑还没有清醒过来就被打死,有的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这一夜,我军杀伤敌人数千之众,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全面包围。这时,我军对包围圈中的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通过敌前喊话,送劝降信,有选择地释放俘虏,散发宣传品,在敌人阵地前沿树劝降标语牌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敌军士兵携械来降的越来越多。十二月十二日,刘伯承、陈毅两司令员发出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由于黄维拒绝投降,我军准备对敌人发起最后攻击。十二月十五日十七时整,我各集团攻击部队向顽抗之敌发起了最后攻击。当日夜间黄维兵团全部被歼,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被活捉,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黄维兵团的被歼,砍掉了摇摇欲坠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又一根有力支柱,使徐州集团残余的敌人军心更加动摇,大大加速了淮海战役的进程。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的进行,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20天的战场休整。

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黄维兵团被歼后,李延年兵团回窜蚌埠,仓促沿浍河布防。杜聿明集团已在永城地区陷于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绝境。根据总前委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集结在宿县、蒙城、涡阳一带地区,为战役预备队,协同华东野战军歼灭杜聿明集团。经过几次对敌人劝降无效,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下午三 时三十分,我华东野战军主力向敌人发起了总攻。激战至十日上午十时,华东野战军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全歼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俘徐州“剿

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1949年1月21日,即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11天,蒋介石即“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徐州人民在党的领导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与解放大军并肩浴血奋战,他们的历史功绩同人民军队的辉煌战迹一样将永远载入史册,值得世世代代所称颂。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

说道淮海战役就不能不特别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粟裕。 粟裕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著称。在淮海战役中,他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粟裕总结自己的经验说:“作为战区指挥员,应不断地研究、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敢于适时地把战局推向新水平,而不能坐待条件完全成熟。从孟良崮战役到豫东战役,再到淮海战役,都使我体会到这一点。”

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战役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相比较,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都是以多胜少,惟独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

中国和外国都有人把淮海战役与滑铁卢会战联系起来,称之为

“蒋介石的滑铁卢”。但是,任何比喻都是不准确的。就这两次战役对于拿破仑和蒋介石的命运来说,确有相似之处。滑铁卢一战,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丧失殆尽,随即宣布第二次退位,“百日拿破仑政权”覆灭。淮海一战,蒋介石赖以生存的命根子80万主力部队被消灭,接着在内外交困的政治危机中宣布“引退”,不久持续22年的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而就战争规模和战争指导来说,淮海战役则远远超过了滑铁卢会战。滑铁卢会战,惠灵顿和布吕歇尔指挥的联军13万人,对拿破仑指挥的法军7.2万人,联军歼敌7.2万人,战争规模和歼敌人数不及淮海战役的五分之一。而在战争指导上,不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战役指挥,更是大大超过了滑铁卢会战。毛泽东及其在淮海战场上的指挥员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用兵如神,不仅创造了战役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而且把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创造这个奇迹过程中,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粟裕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事实雄辩地说明,这是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历史结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8160120)

2008-06-01 日才

推荐第9篇:淮海战役

中原逐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提纲)

许涛 淮北市烈山区马桥中学

【一】序论

以徐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又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淮海战役。

【二】本论

(一) 淮海战役的背景

一、军事上

二、政治上

三、经济上

四、共产党方面

(二)国共双方战前准备

一、共产党方面。

二、国民党方面

(三)战争经过

一、歼灭第七兵团的碾庄之战

1、黄百韬的犹豫不决,贻误战机,不明敌情,指挥凌乱,为第七 兵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2、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为歼灭第七兵团创造了有利件。

3、我军多路进逼徐州的策略,让胆怯的刘峙慌忙收缩兵力,恰好 迎合了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略意图。

4、中野力克宿县、力阻援敌,为歼灭黄百韬集团提供了有力的保 证。

5、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领 导战区支前工作与有关后勤保障。

6、“流亡将军”杜聿明的东援计划,与华东野战军的顽强相比较

不值得一提。

7、碾庄之战全歼第七兵团,走投无路的司令官只能饮弹自尽。

二、歼灭第十二兵团的双堆集之战

1、蒋介石的三路会攻宿县的计划为第十二兵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2、为了歼灭国军的王牌,总前委制定了“口袋”战术。

3、高傲的黄维不知是计,双堆集成了十二兵团的栖身地。

4、重创黄维兵团,地下党员寥运周功不可磨。

5、蒋介石的三路会攻宿县的计划的全面破产。

6、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十二兵团全军覆灭,黄埔名将成为“阶

下囚”。

三、国军三大兵团的覆灭,淮海战役的终结

1、徐州“剿总”的逃亡。

2、蒋介石的回援手令,让杜聿明等人不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结果杜聿明没救成黄维,自己也被包围了。

3、两大野战军的顽强阻击,让杜聿明集团难以突围。

4、孙元良成功突围了,十六兵团报销了。

5、为了配合平津战役,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围面不歼;

6、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杜聿明集团彻底覆灭。

(四)、淮海战役胜利伟大的意义和原因

一、意义歼敌五十五点五万,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我军的渡江战役,直

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二、原因

1、正确的战略决战思想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

2、充分的战前准备是淮海战役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3、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

4、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打击相结合的方针,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又

一重要原因。

5、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胜

的关键。

【三】结论

总之,淮海战役创造了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永远彪炳史册。

推荐第10篇:关于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是一场充满太多让人感叹和不可思议的战役。斯大林元帅在他的日记本中写到: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事隔38年后,美军陆军参谋指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远涉重洋来到淮海战场考察,试图解开这个难解之谜。纵观整个战役,我认为中共能够胜利主要取决于正确的作战方案和人心所向。

中共的正确作战方案是作战胜利的首要前提。美联社认为在俆埠地区一场主力会战不可避免,可是有断定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不可能来的那么快。然而毛泽东却要出其不意发起攻击,让敌人措手不及。邓小平和陈毅建议中野主力摆在徐州帮不以西的机动位置上。粟裕建议整个战役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这样华野、中野就从原来配合作战变成了联合作战。这不止是名义上数量上的相加,应该是一个质的变化。所谓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之和,一加一大于二就是这个道理吧。

鉴于全国战局的现实情况,蒋介石调整了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沿铁路线两侧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国民党方面称为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到,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看表面上这战略定得很精彩,但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把主力收缩于城市里,等待共军前来进攻而已,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说国军的决战计划看不到一点积极主动的地方,纵观战场形势来看,也确实如此,国军的作战部署实在没有一点两军决战的样子,一支强大的军队应有的精神面貌。然而,中共在徐州以东围歼黄伯韬兵团只夹住蛇头,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蛇尾,攻取宿县,卡住这个南北要冲之地完全孤立徐州的刘峙集团,此谓拦其腰。

蒋介石为中原战局安排的领导阶层也很成问题,中原方面国民党军集中了相当多的大名鼎鼎的军事将领,如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等,而主将却是刘峙,此人虽号称是福将,但其实实在难将大任,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却用这样的一个无用之人做主将。虽然后来有杜聿明来主持战局,可是在杜聿明身后有个蒋介石在总揽一切。他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试想,这样的领导任务和作战方案又怎么会取得胜利呢? 人心所向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我们都知道战争打了很长时间,后援物资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重要的物资却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来的。支援前线的路一天天在向远方延伸,乡亲们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共有五百四十三万男女民工扑向淮海战场,任凭着八十多万辆太平车和独轮车、七十六玩头黄牛毛驴、二十九万副担架、三十多万根扁担,送上了多少多少米面大饼多少棉衣军鞋多少棺木和裹尸布,很难有准确的计算。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中共利用从国民党那里俘获的士兵经过教育转化后来和国民党打,很多国民党士兵变成了解放战士,在国民党那里,士兵打仗并不太积极,可是经过中共教育转化后,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打起仗来分外勇猛,连国民党一方都哀叹,我们自己的兵到了共军一方以后,打起我们来打得更狠。中共是正义之师,同国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军被围时,共军还好心地给他们饭吃,而国军那里却有着很多的让人难堪的行为。在陈官庄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日需甚多,靠飞机有限的空投是远远不够的,为抢夺空投物资,空投场往往成为血流之地,无数生命死于自己人的枪下,在包围圈里国军上演了极为丑陋的一幕,当然不止这些,在双堆集,黄维手下竟把死尸垒起来填上土,浇上水筑起了一道道工事,他们竟然对死者都不尊重,这样的部队如何还能让人相信呢。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朋友和顾问,他在劝说蒋要笼络人心时,被蒋拒绝心灰意冷,最终服安眠药自杀而死。他在蒋的信中说: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值此党国艰危之时,自怨身心又毫无可以效命之能力,与其偷生施卫,何如结束此无价值之一生。可见,当时国名党已尽失人心。在淮海战役中,中共的胜利是必然的。这也让我深思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何才能真正的统治好这个国家,人民和谐。

历史就是历史,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们只能对那个悲哀的时代叹息了。但过去无论有怎样的苦难,我们终有理由为那血与火的日子而歌唱,在战火的无情面前,希望并不是一笑而过,而是常留在人们心中。

第11篇: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是一场由粟裕指挥、歼灭整个徐州集团的大会战。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军于碾庄(徐州以东)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12个师,生俘黄维。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被歼灭。为配合平津战役,对杜集团围而不歼。

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邱清泉自杀,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西起商丘,东至连云港,北起薛城,南至广大淮海地区,是一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

我军参战部队有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25个纵队,计40万人。刘伯承、邓小平的华中野战军,16个纵队,计25万人。敌军参战部队有黄百韬兵团,计10余万人。黄维兵团10余万人。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共计30万余人。另加四个绥靖区的30万兵力。(这些都是乌合之众,为李延年部,冯治安部,刘汝明部,周岩部部)。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起,我华野主要任务是歼灭黄百韬兵团。11月22日全歼黄兵团。

第二阶段:中野和华野(华野部分纵队)联手,收拾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至12月15日,黄维兵团土崩瓦解。

第三阶段:中野和华野集中全力围困邱、李、孙兵团。对他们围而不打,一方面我们暂时还没这个能力,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个战役休整事情,以逸待劳。最后在1949年1月10日将杜聿明集团歼灭。

淮海战役历时三个月,歼灭国民党嫡系主力,就像一把利剑插向敌人的心脏,给蒋家王朝的覆灭敲响了丧钟。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第12篇:淮海战役观后感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所得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意义。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通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现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应该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

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保持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2011年6月23日

第13篇: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纵观我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集中在三大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的淮海战役堪称军史上的奇迹。直至今日,回顾这场战役时,也不得不击节赞叹,着实是一场当领导下,以解放人民为目标的精彩之战。本人有幸,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从视觉上,更在思想上收到了极大的震撼。下面,针对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的几点理解,汇报如下:

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回顾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对比敌我双方,虽然作为我军指挥的粟裕同志的忠言直谏、后方宣传动员在决策和后勤上为最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作为敌军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矛盾激化、临战退缩也客观上注定了其失败的历史命运,但是,个人认为都不是是主导战役的最根本因素。结合淮海战役的大背景,不难发现:得益于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实力已经和国民党的所谓机械化部队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特别是当时的民心向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解放军的胜利已然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想到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人民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救民于水火,并且代表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前提和保障。

二、个人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但是却可以推动其加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该引以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的。客观上,我们认识到,无论解放战争还是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伟大的中国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的成功和胜利都是可预见的必然趋势,但是要取得淮海战役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每个指战员都尽心竭力的成果。这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积极的战斗、工作、学习态度,会在日常生活中客观的体现为,跟党走、听党话、做党要求和提倡的事,从而从思想意识形态上明确了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并使得每个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都能自觉地紧密团结和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树立崇高理想,高起点严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是抱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党的战士为了这个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来实现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誓言。正是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这群人就是群众的先进代表和榜样,也是服务人民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总结:历史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经成为过往,感慨之余,蓦然回首,深感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决策。我们看到,在战役之初,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是掌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他们集结着80万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重兵集团,可以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来保障军队供给。而在我党一边,物资供给上仅仅是“小米加步枪”的低劣装备,后勤给养也处于极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民心所向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资,保障了大规模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就像陈毅元帅曾经指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民心的向背似乎可以成为战争胜负的风向标。

对比我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贪生怕死,节节败退,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勇于献身的普通士兵,而当普通士兵们真正明白要为何而战的时候,他们的生命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国民党永远无法明白和极度害怕的。从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光明和黑暗的强烈反差,这也从一个侧面更加证明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我,作为党员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仅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本职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要求进步,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章程和资料,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争取早日正式加入向往已久的党组织,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点滴能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第14篇:论淮海战役

红色之路·感想

国际经济与贸易10级(2)班赵伟亮

摘要:通过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从原来的表面学习到深层次的剖析;从原来的感性的认识到现在理性认识;从原来的只知甚少到现在的只知甚多。更能理解为什么会被称为人民的战争。人民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应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红色记忆之路更大程度的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回来的,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共产党、国民党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当进入大门时就被那所特有的氛围所感染。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有白发沧桑的老人,有机灵的小朋友,都在感受着那种英勇奋战的精神。在展馆前排队的时候,我在想象馆内的“庐山真面目”。当进入馆内后,听到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后,才算真正意义上知道淮海战役。

一、馆中了解的淮海战役原来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

它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而原来只知道它是三大战役之一。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对淮海战役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只是讲解一些概况,对它并没有深刻的剖析,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

想象它的规模和场景。而这次是讲解员结合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虚拟的战场场景再现当时的战争场面。使我对淮海战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跟这解说员的声音不断前进时,给我的震撼是不断的增强,一幅幅鲜活的图片,一片片历史画面的再现区,仿佛战场就在我们眼前。当看到解放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场景我的心情此时多了几分的凝重,为了广大人民,为了新中国,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勇敢的向前冲,不畏前方是子弹林。

当我看到解放军的衣物时,此时此刻我的灵魂正在接受一次洗礼。脚步继续向前移动,穿行于战场的虚拟空间,看着战场上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似乎亲临了战役的整个历程。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因为我们创造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当看到“破烂不堪”的衣服,简单的武器时,我的内心多了几分的惭愧。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强一百倍而我们还整天不思进取,无所事事。而他们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着奇迹,而我们却在这天天痴人说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脚步已慢慢接近展馆的终点。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旅途,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次认知的飞跃。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艰苦卓绝,什么是浴血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更让我明白了这场战争它不是器的较量。

二、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 国民党有那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精锐部队”,有那么多美国提供的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我党却只有小米加步枪,无论是从军队还是武器装备都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当结果呢?国民党内部各有各的如意算盘,而我党却万众一心。也许我们胜利的法宝就是人民的拥护。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使我想起了刚才看到的一些图片的场景。冰河里的人桥,妇女抬架队,妇送夫,母送子到战场。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就是在为胜利做铺垫。看着陈列在玻璃窗中的破鞋、破棉袄,让人们无法想象我们的解放军是怎样用这些东西防寒取暖的。也许“人心暖,可防寒”。那一双军鞋是妇女们一针一线按严格的规格要求做出来的。为了让解放军有鞋穿,她们日夜不停的工作,手被线勒出了一道道血痕。这就是人民的母亲!陈列的一辆辆小车就是人民的运输物质的唯一工具。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作战中的物资供应,是达到较圆满之要求的,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五百万

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淮海战役对全中国乃至世界局势都有深远影响,所以历史学家杜维运说:“国共会战其实只有三大战役,而三大战役其实只有一大战役。”因为前后辽沈和北平战役解放军分别有明显地利与人和优势。战胜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中华民国政治中心南京及经济中心上海处于共产党的直接威胁之下。同时由于在淮海战役中,蒋中正的黄埔军系损失大半,造成他在政府内地位的动摇,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势力借此发起了对他的攻击,直接导致他次年的被迫引退。而有经验主力军队的损失导致后续作战国民党的军队素质极差,多是地方拉夫与收编的小军阀,无力再战,共军成功渡江北平也和平解放。

三、红色之旅的感想

当站在淮海战役纪念塔下,觉得我是多么的渺小,而她是多么的雄伟与庄重。纪念走廊内铭刻着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我们的心中。

从历史巡礼中走出,沐浴着阳光。我长舒一口气。人民是善良的,是渴望和平的。不是淮海人民选择了战争,是战争选择了淮海人民。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淮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

红色的过去换来了今天的阳光灿烂。如果你在感慨现在的生活困难,如果你在挥霍金钱,如果你在浪费现在生活所给予的美好,那你就时常翻开过去的红色记忆吧!

参考文献

《粟裕军事文集》

第15篇:淮海战役 读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战争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借阅了《淮海战役》之后,我对此次战役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次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散打战役之一。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也是散打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分别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特别是济南、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式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蒋介石为了固淮守江,屏障京沪,将其精锐部队五个兵团二十九个军约六十万人,后增至约七十万人,集于徐州及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沿线。194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野战军集结总兵力六十余万人联合作战,以歼刘集团于长江以北。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六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间突破,歼灭黄伯韬兵团。华东野战军七个纵队于11月6日向新安镇地区急进,求歼黄伯韬兵团。7日,黄兵团西撤。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三个半师共两三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解放军山东兵团趁势越过该部防

区,直插徐州以东,切断黄兵团西逃退路,并将其合围于碾庄地区,围攻打援,从徐州东援的两个兵团被华东八个纵队阻止在碾庄以西,22日全歼黄伯韬兵团。击毙了兵团司令官黄伯韬。中原野战军也以主力直插徐蚌线,于11月15日攻占战略要点宿县,从而切断了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联系,孤立了徐州。

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合围西逃的杜聿明集团。蒋介石为挽救危局,急令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与徐州守军南北对进,打通徐蚌线。总前委针对敌情,决定首先围歼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围于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阻止俆敌南援。黄维兵团向蚌埠方向轮番突围,均失败。蒋介石乃令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以解黄维兵团之围。29日,杜聿明率三个兵团及党政军机关约三十万人,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撤退。

第三阶段 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

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场历时六十六天的淮海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皇南逃。华东野战军第

6、第

7、第

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淮海战役》让我懂得了,一场巨大的战役,除了要有正确的指挥,三军用命,后勤保障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这对现代战争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共产党方面无法做到动用现代化手段保障战役后勤。不过他们将人力保障发挥到了极致,更有了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抹杀的。

第16篇: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总之,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第17篇:缅怀淮海战役牺牲烈士+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书+2(优秀)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文昌分部 纪念 淮海战役牺牲烈士 清明节扫墓活动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团委文昌团总支

2013年3月10日

一、活动背景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为继承这一传统文化习俗,更好地让当代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团总支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同学赴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历史,教育青年大学生缅怀革命英烈事迹,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活动标题: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三、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扫墓活动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献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使命感,使我们自觉的投身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四、主办单位

文昌分部团总支

五、活动时间 2013年4月4日

六、活动地点:

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七、活动对象:

全院师生

八、活动宣传:

1、团总支例会通知

九、活动内容:

1、烈士陵园扫墓并在行进过程中分组对烈士陵园各部分进行讲解。(需分组提前进行材料准备)

2、纪念塔前集体宣誓: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前宣誓。

3、环绕淮海战役纪念塔一周,重温淮海战役历史。

4、想淮海战役纪念塔敬献花圈。(需提前准备)

十、活动具体安排

1、团总支自愿参与本次活动,分配具体工作,做好活动安排。 1)人数:20人内为宜。

2)分组:每3人一组,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讲解。

3)讲解内容:建筑风格简介、陈列兵器简介、雕塑及史实、淮海战役总介绍(行进过程中穿插介绍)、烈士陵园总介绍(整队前往烈士陵园途中介绍)

4)分配一名成员进行拍照

2、活动所需材料准备:

1)讲解材料:实地调查或上网了解以获得最为详细的材料,并以自己的语言加以整理。需在3月29日前完成。

2)相机准备:

3)扩音器:提前向学校申请借用。

4)花圈:请批或集资于4月3日前置办完毕。 5)小白花:办公室购买及制作 扫墓当天使用 十

一、活动具体流程

1、4月4日早7点30分于文昌校区学一楼前集合。

2、7点40分,集体徒步前往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并于途中由所负责同学对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进行介绍。

3、8点10分到达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正门并以下图路线行进。

4、在国防园由负责的同学对陈列兵器进行讲解并拍照。

5、在总前委由负责同学对总前委群雕所属史实进行讲解并合影。

6、在碑林参观并讲解。

7、在纪念塔前宣誓、敬献花圈并饶塔一周以示默哀。

8、在纪念馆中介绍陈列物品对淮海战役历史进行讲解,并于正门口合影。

9、行进至东门离开烈士陵园。

二、活动总结及宣传

由专人负责将活动照片冲洗、整理并制作展板放置于文昌教二楼一楼大厅。由专人负责撰写活动新闻稿并向院网、校网及市新闻网、报纸媒体投稿。 十

三、活动中人员安全及其他需注意问题:

由于前往烈士陵园及返回均是不行,所以务必保证各位同学不擅自离队、不横穿马路、不嬉戏打闹。

烈士陵园是严肃的场所,务必保持队伍的严肃、纪律,切忌嬉戏打闹、高声喧哗。

以上两项及分组要求最好可以召开动员小会以准确下达通知。

文昌分部团总支 2013年3月10日

附:宣誓内容 同学们:

今天,我们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

现在请全体同学跟我一起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宣誓:

人民为先 祖国至上

诚实勇敢 自律自强

奋发有为 誓作栋梁

振兴中华 再造辉煌!

第18篇: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

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

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

队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时他提拔亲信、打击异己,弄得整个团队涣散无力。相反,我方领导有方,思想团结,决策民主,执行坚决,行动迅速,军民团结,士气高昂,因此胜利也就顺理成章。我看这部电影次数越多,我的感慨就越升华,思想境界就更能提高一个档次。现在出现了两部分的觉悟。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

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

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

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

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可见,搞好团队建设,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抓好员工的技能

培训,使我们的员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的员工团队;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们更要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干部队伍起好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作风建设,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和风气,广开言路,不断改进;同时要积极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沟通交流,

为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团结协作、全力以赴!

肖智卓

2014年2月2日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所得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意义。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战役的

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通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现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应该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

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保持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2014年6月23日

淮海战役观后感

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

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

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总之,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淮海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纵观我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集中在三大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的淮海战役堪称军史上的奇迹。直至今日,回顾这场战役时,也不得不击节赞叹,着实是一场当领导下,以解放人民为目标的精彩之战。本人有幸,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从视觉上,更在思想上收到了极大的震撼。下面,针对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的几点理解,汇报如下:

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回顾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对比敌我双方,虽然作为我军指挥的粟裕同志的忠言直谏、后方宣传动员在决策和后勤上为最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作为敌军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矛盾激化、临战退缩也客观上注定了其失败的历史命运,但是,个人认为都不是是主导战役的最根本因素。结合淮海战役的大背景,不难发现:得益于辽沈战

役的胜利,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实力已经和国民党的所谓机械化部队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特别是当时的民心向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解放军的胜利已然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想到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人民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救民于水火,并且代表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前提和保障。

二、个人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但是却可以推动其加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该引以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的。客观上,我们认识到,无论解放战争还是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伟大的中国国共产党领

导下,最终的成功和胜利都是可预见的必然趋势,但是要取得淮海战役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每个指战员都尽心竭力的成果。这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积极的战斗、工作、学习态度,会在日常生活中客观的体现为,跟党走、听党话、做党要求和提倡的事,从而从思想意识形态上明确了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并使得每个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都能自觉地紧密团结和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树立崇高理想,高起点严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是抱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党的战士为了这个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来实现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誓言。正是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

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这群人就是群众的先进代表和榜样,也是服务人民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总结:历史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经成为过往,感慨之余,蓦然回首,深感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决策。我们看到,在战役之初,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是掌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他们集结着80万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重兵集团,可以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来保障军队供给。而在我党一边,物资供给上仅仅是“小米加步枪”的低劣装备,后勤给养也处于极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民心所向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资,保障了大规模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就像陈毅元帅曾经指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民心的向

背似乎可以成为战争胜负的风向标。

对比我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贪生怕死,节节败退,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勇于献身的普通士兵,而当普通士兵们真正明白要为何而战的时候,他们的生命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国民党永远无法明白和极度害怕的。从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光明和黑暗的强烈反差,这也从一个侧面更加证明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我,作为党员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仅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本职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要求进步,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章程和资料,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争取早日正式加入向往已久的党组织,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点滴能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观《淮海战役》电影有感

作为《大决战》系列的第二部,本片延续了同系列电影气势恢宏的特点。黄维兵团登场时,使用了长达一分钟左右的航拍全景式镜头,充分表现了黄维兵团的规模。而聚歼黄维兵团的那场战斗,同样使用了长时间的航拍。电影从大处着眼,一些历史细节上也未放松,比如黄维兵团被围时,曾将卡车装满土摆成一线,以抵挡子弹,在影片中亦有显示。电影中还展示了解放军自行研制的一种土火炮—飞雷。电影使用大篇幅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冒着国民党狂轰滥炸,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同时客观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比说明了战争胜负的客观性。电影把主要重点放在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对战争氛围的渲染上,通过作战双方的备战过程,战略谋术的对比,体现了两个政党两个军事集团的斗智斗勇。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

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决定解放军胜利的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战争过程最惨烈,战术运用最充分的一场战役。。

淮海战役的基本过程如下: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蚌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

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淮海战役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亦或是战略局势上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政治上起到了进一步打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气焰,使得蒋介石军事集团愈加慌乱,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高,政策思想在中原大地传播开来,民心向背,自然可见一斑。其次军事上来说,淮海战役是在辽沈战役刚刚取得胜利,东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的时候及时发起的,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放眼全局、注重各个战役之间的密切配合的战略总思路。在国民党方才溃败,军心不稳的情况下,总指挥之一的粟裕积极向党中央进言,发动淮海战役。以兵家贵神速的思想,主动进攻,再次发动第二轮巨大攻势,让敌人防御不及。战术上以邓小平、刘伯承、粟裕,谭震林为首的总前委统一正确指挥,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首的党中央领导的运筹帷幄,协调大局,采取分割敌人,各个击破 ,攻城与打援、牵制相结,以及军事打击为主,辅之以政治攻势 三种主要的战术思想相结合,灵活应用,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敌重要据点,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整个战略的基

本指导,徐州包围战是整个战役的重点。同时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得其后的平津战役成为南北合围夹击之势,可以说直接为后来的北平和平解放起到促进作用。最后从战略局势上讲,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后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解放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海战役可以说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正如在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介绍淮海战役情况,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中野在《双堆集作战总结》中所说的,作战中的物资供应,是达到较圆满之要求的,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

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陈毅对尤金特别强调,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根本,也是解放战争获胜的根本,国民党不得人心,虽兵力强大,但是失败在所难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贯彻和运用是淮海战役得以胜利的思想保证,解放军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淮海战役获胜的关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当是值得我辈青年学习的。

~ 26 ~

第19篇: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导游词

徐州景点导游词-----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历史上徐州发生的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就是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国命运,扭转乾坤的一次伟大战役。它以规模大、时间长、歼敌多、以少胜多、以劣胜优而闻名于世,被国外享有盛名的军事研究机构列为世界著名战役之一。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纵横二三百里的辽阔战场上,60万人民解放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的总前委的卓越指挥下,在543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谱写了古今中外战役史上最为动人的篇章。此战的胜利,打开了通向国民党首府—南京的大门,决定了蒋家王朝的最后覆灭,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战后,世界著名军事家斯大林曾发出这样的惊叹:“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各位来宾,这里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中心广场,整个园林占地77万平方米(约1150亩)共设置大小花坛200多个,种植雪松、侧柏等各种珍贵树木10万余棵。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褒扬战役中牺牲的优秀儿女,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八十年代又开辟了徐州双拥陈列馆和党史陈列馆,使这座园林成为一个融现代史,革命斗争史和地方党史为一体的纪念地和园林风景区。纪念塔东南方有淮海战役五前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大型群雕像,每年来此凭吊者络绎不绝。淮塔园林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熔于一炉,雄壮和典雅汇为一体,各大主建筑独自成景,构成了一个空间辽阔、规模宏大、独具特色、闻名全国的纪念性园林风景区。这里是国家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现在请跟随我一起来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这条通往纪念塔的主干道宽31米,长250米,共有10个平台,129级台阶组成。台阶全部由花岗岩铺设而成,这一干道的设计也十分巧妙:从下往上看,看到的全是台阶,层层叠叠的踏步如长河奔泻;从上往下看,看到的全是平台,舒缓坦荡,顺山势而下,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每年都吸引着200多万中外来客凭吊、瞻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也曾来这里瞻仰过。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徐州视察工作,当他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后高兴地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这里建设得不错,很有气派,是教育后代的好地方。”

(至塔前平台)这里是面积5500平方米的塔前平台,可容纳6000人举行凭吊仪式,每年清明节前后有20余万群众来此凭吊先烈,寄托哀思。

(至塔前)这就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是为纪念淮海战役而兴建的。徐州北扼齐鲁,南屏江淮,又处于京沪、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点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宁失良田千顷,不丢徐州寸土”是过去军事家坚守徐州的信条。历史上徐州地区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争有300余起,但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它也是三大战役中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消灭国民党军最多、人民支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被誉为世界著名战役之一。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持续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纵横二三百公里的辽阔战场上,我军60万人与国民党80万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双方共投入约140余万兵力。其中60万人民解放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前委的卓越指挥下、在543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浴血奋战,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55.5万人,取得了古今中外战役史上少有的胜利。淮海战役基本上

徐州景点导游词-----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消灭了国民党军南线精锐部队,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打开了通向国民党首府——南京的大门,决定了蒋家王朝的覆灭。

了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15万余人伤亡,其中3万余人为国捐躯,这个数字超过了平津、辽沈战役牺牲人数的总和,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伤亡人数的十分之一。据估算,每激战一昼夜,就有500多名优秀儿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表彰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1960年4月5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在这里隆重举行了有两万余人参加的奠基典礼大会。1965年11月6日,暨淮海战役胜利17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达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当年曾以其体量宏大,外观壮美被誉为“亚洲 徐州景点导游词-----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合影为蓝本,采取了上实下虚的表现手法,细腻的刻画与自然的虚化相结合,给人以根植大地,稳健雄浑的感觉。这五位伟人身穿冬季戎装,面带威武神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具特色,形神兼备,个性突出。请大家仔细观赏。

大家请看,雕像的背面刻着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手稿,后侧的碑墙上铭刻着五前委的生平简介,使我们在瞻仰群雕的同时,对总前委成员一生的功绩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

各位,看完了五前委群雕,请大家一起去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它是园林内主要建筑之一,于1965年11月6日落成开放,它坐南朝北,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琉璃瓦顶建筑。纪念馆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5米,总面积2800平方米,正中门廊上方,悬挂着陈毅元帅1965年8月题写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镏金匾式馆标。里面陈列的照片和文物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映淮海战役的全部过程,说明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请大家自由参观一下,参观完之后请到门口集合。

第20篇:《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队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时他提拔亲信、打击异己,弄得整个团队涣散无力。相反,我方领导有方,思想团结,决策民主,执行坚决,行动迅速,军民团结,士气高昂,因此胜利也就顺理成章。我看这部电影次数越多,我的感慨就越升华,思想境界就更能提高一个档次。现在出现了两部分的觉悟。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

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可见,搞好团队建设,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抓好员工的技能

培训,使我们的员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的员工团队;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们更要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干部队伍起好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作风建设,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和风气,广开言路,不断改进;同时要积极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沟通交流,为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团结协作、全力以赴!

肖智卓

2012年2月2日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