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陆游生平(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2 21:06:4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人物简介

[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

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 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陆游年谱》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为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是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

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史籍记载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便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

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宋史?陆游传》)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陆游诗篇集(20张()0岁)1125年 陆游出生,后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1岁)1126年 靖康之难,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2岁)1127年 秦桧为宰相。

(9岁)1134年 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4岁)1138年 秦桧重新为宰相。

(17岁)1141年 议和,岳飞死。

(18岁)1142年 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20岁)1144年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并在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岁),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1岁)1145年 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岁)1146年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23岁)1147年 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24岁)1148年 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另外的一个文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赵士程对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令她幸福。这年开始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

(27岁)1151年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

,被荐为魁首。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

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8岁)1152年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 难 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 瞒 瞒。同年秋,唐婉死。

(29岁)1153年 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31岁)1155年 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34岁)1158年 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百姓爱戴。

(39岁)1163年 赐进士出身.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40岁)1164年 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46岁)1170年 乾道六年入蜀。

(48岁)1172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65岁)1189年 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66岁)1190年 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73岁)1197年 陆游后妻王氏病故。

(75岁)1199年 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76岁)1200年 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1206年 作《夜闻姑恶》, 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84岁)1208年 陆游在死前一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

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

(85岁)1209年 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6岁)1210年 死于山阴,陆游一生坚持抗金 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2]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诗

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

陆游头像 [3]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征,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在抚州度过了一年时间。政事之余,他向临川的藏书家借抄大量书籍,共创作诗歌174首,旧《抚州府志》存其诗12首,文1篇。

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 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词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

陆游石刻像

[4]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推荐第2篇:陆游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导入:今天来见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遗恨而终: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此前,他有一次重要的入蜀经历,《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陆游(公元1125—1209年)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久而不孕,为陆母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

陆游出生: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陆游一手持剑(抗金),一手执笔(作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打虎:陆游在南郑(今汉中)抗金时,常带士卒进山打猎,有一年冬天,碰上一只食人猛虎。他后来回忆说:我时在幕府,往来无朝喜。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免。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三十名士卒都是身强力壮好勇善战的秦人,陡然见猛虎,却吓坏了,倒是年近半百的陆游挺戈而上,恶战不多时,虎死,人居然活着。

陆游与梅花:陆游号放翁,一生酷爱梅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只恐梅未肯。陆游爱梅之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名句:《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三、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四、小孤山简介: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

然而一旦战云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海门第一关”。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与炮台,驻有戍兵。每逢战事,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楼船冲撞,涛声伴着杀声,震天动地。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王阳明与朱宸濠„„都曾在这一带江上血战。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更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抗日战争中,为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中国军民实施了马当封江工程。千万军民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夜以继日,在马当江段上,凿沉了满载石块的20艘大轮、驳船、趸船,600多艘帆船,滞缓了日军的进攻。

当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4级石阶,蹑磴扪萝,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立刻会有一股磅礴之气冲撞着你。登高纵目,看上下天光,樯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阔天高。你可许会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传说,或许会浮现出昔日江上干戈铮铮的鏖战。大江与雄关相连,诗情与战火交织,你会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五、课文注音

矶 jī 燧 suì 窦 dî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鹘 hú

抟 tuán 蠡 lǐ 葭 jiā 赪 chēng 湓 pén 汲 jí

六、翻译全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七、理解全文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是写景。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写这些景物?

2、文章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

八、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意。

诗文有别: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上下句之间多有跳跃和省略。散文描写细致真实,上下句之间交待具体。

九、课内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C)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用”(2)复以小艇游庙中“用”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用”(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C、之(1)信造化之尤物“的”(2)自数十里外望之“它” (3)徙倚久之而归“语音助词,无义”(4)何功之有哉?“无义” (5)之二虫又何知“这” D、而(1)突兀而已“罢了”(2)徙倚久之而归“表顺接” (3)岸土赤而壁立“表并列”(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5)而母立于兹“你、你的”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惠济庙和安济夫人

惠济庙,始建于唐代,叫“启秀寺”,很狭小,内朔一男形神象,姓氏不详,也无从考记。庙在盛唐后,日见荒芜。晚唐时,几经战乱,寺庙一度破毁。

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称:“(妈祖)天后,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法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清时,累著灵迹。” 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给她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如此一来,由马祖变成了妈祖,像由男形变成女形。

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修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

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四个景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各有什么特点)?

烽火矶: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点面结合、比喻)

澎浪矶: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

小孤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衬托) 金山:祠宇楼观亭榭雄伟众多 今日小孤山·游小孤山诗话 小孤山是江西、湖北、安徽交界处长江中流的孤立小山。长江上来往经过的商人、官员、文人雅士数不胜数。留下很多关于小孤山的诗词、笔记。

小孤山属安徽宿松县,„„终于看到小孤山,真是大失所望。由于长江河床的改变,小孤山已经不再是江上孤山,而是和长江北岸相连了。远望山上的建筑,体积庞大,形体单调,显然是现代塞上去的,和秀美的小孤山迥不相称,大煞风景,罪过!罪过!

小孤山与对岸澎浪矶隔江相望,在传说中就将小孤讹为“小姑”,澎浪讹为“彭郎”。所以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民谣。但是现在的小孤山,却无法使人联想到俏丽的小姑。我觉得这山更像是一位不堪重负的老妇,独坐江边,无奈而惆怅。于是口占一绝,聊抒感慨:

访古寻幽探小姑,风光已与昔年殊。

江山改易红颜老,烟雨迷蒙闻鹧鸪。

由于道路难行,到达小姑山下已经暮色苍茫,迫不及待地仰观山景,远望江天。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了。附近没有可住宿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城镇,是对岸江西的彭泽县,但是晚上已经没有渡船了。没有办法只好往回走,到十公里外的复兴镇住宿。

第二天早上起来,又走十公里烂泥路回到小孤山下,登山游览。

登山方知此行不虚。攀爬上山,江南江北美景如画。山势陡峭高耸,灵秀多姿。使我这爬惯了高层建筑脚手架的老工匠也觉得腿肚颤抖,背脊发凉。切实体验到江天一色,身在虚空的感觉。这可是很多名山所难以体验到的。

小孤山:秀丽,旁边有沙洲葭苇

大孤山:四周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比较、想象)

推荐第3篇:陆游

《宋诗选注——陆游篇》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诗歌达九千多首。他又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铁血男儿,一生渴望征战杀场,恢复中原。但是陆游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他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宋历史上最为耻辱的靖康之变,成年之后的陆游又连遭不幸:情场失意、屡败考场、官场两失意以至于报国无门,最终在贫病交迫中含恨而死。

陆游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45岁以前,国家动荡不安,想要通过科考入仕,实现自己爱国忧民的远大抱负,但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

二、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

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而这三个阶段也与其诗歌创作过程相对应。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整理概括了陆游作品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在第一阶段,陆游的诗作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而陆诗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便是第二阶段。在这一时期,陆游在南郑受到王炎的重用,第一次亲临一线对金作战,在战场上,陆游变成了豪气冲天的青年战士,而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暮年诗人。他在诗中写道:“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正如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一样,陆游与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不同,陆游说道做到,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他“从戎”、“上马击贼”,“慷慨欲忘身”、“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亲自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虽然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但这些诗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并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等,这些诗句都表明了陆游的一片赤诚,然而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只能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愤慨,而这些情感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着重描写了陆游的爱国诗,对于他的闲适诗却着笔甚少,点到即止。而我却觉得陆诗中的闲适诗赞美自然、热爱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趣,很值得下笔墨来细细品味。

陆游的闲适诗大部分是其第三阶段长期蛰居故乡山阴所做,现存诗约近6500首。他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乐趣,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中的清逸闲雅,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穿破绿钱多稚笋,惊飞红雨有幽禽”、“风从苹末萧萧起,月过花阴故故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等诗句,通过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推荐第4篇:陆游咏梅

诗歌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一: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译文二: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注释:

(1)驿(yi 去声):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2)寂寞:冷清。无主:没有人过问。

(3)著(zhuo 阳平声):加上。

(4)这一行说: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5)碾(nian 上声):轧碎。作尘:变成灰土。

(6)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赏析一:

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赏析二: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赏析三: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驿外断桥边”是双层的荒凉之地,“驿”是古代传送公文、邮递的来往人员及马匹休息的驿站,是流动官吏、公人的短暂逗留之处,故“驿外”之梅是无主的野梅,。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i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

塞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炻,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社会现实正是如此,在腐败的政权下,“持身正大”比做贪官污吏要困难得多,“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在这种“众皆竞进以贪婪,……各兴心而嫉妒”

的境况下,志士仁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肩负起时代的闸门与历史的十字架。陆游因“喜论恢复”而屡遭罢黜,至死也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却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凄凉悲壮诗句。他无意于功名富贵却始终不泯“为国戍轮台”之思,其爱国情操、高风亮节,像梅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样,谱写出了时代的正气歌。

陆游的民族精神使此词具有永久的魅力! 作者介绍: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

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

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

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咏梅欣赏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接回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等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枝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老毛的诗句是根据前面陆游所作反意用之,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

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推荐第5篇:生平简介

生平简 介 各位亲朋、各位来宾,同志们:

意外遭际实堪伤,致使英魂返故乡。春寒料峭祭亡灵,泪雨纷飞痛断肠。我们将永远铭记着2012年2月26日这个令人悲伤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们大荔县质监站退休干部,优秀建筑工作者王新生同志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

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寄托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在此,我谨代表大荔县质监站全体干部职工向王新生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王新生同志的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王新生同志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进步的一生;勤勤恳恳,克己为人的一生。他于1939年7月5日出生在大荔县石槽乡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如火如荼的时代,勤诚厚朴的民风,尚礼崇德的家庭教育,涵养了他勤勉自强、正直勇敢的品格,坚定了他爱党爱国,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王新生同志于196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66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陕西省第四建筑公司工作;1987年1月至1988年12月,在渭南洛惠局工作;1989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大荔县设计室工作;1990年2月至1996年6月,在大荔县建筑公司工作;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在大荔县质监站工作;2000年8月退休。

王新生同志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把这份爱寄托于自己的工作。从走上建筑工程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潜心本职工作,服务地方建设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工作期间,王新生同志主要承担施工业务,为业务总负责人,多次获得“建筑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参与编写《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

合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书,在“建筑科技”等杂志发表论文十篇,其主要成果录入《大荔县志》科技成果篇。 王新生同志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都称赞他的吃苦耐劳,他的宽厚,他的善良。王新生同志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从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这路很长,但王新生同志凭着坚韧的毅力走过来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克服各种困难,为城乡建设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七十余年人生路,他风雨兼程,顶天立地。他奋斗了一生,耕耘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王新生同志十分重视个人修养,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同志、乡邻以让为先,关爱有加。对家庭,他是一位真正负责任的人。作为儿子,他忠孝双全,堪为表率;作为丈夫,他与妻子相扶相携,共历风雨;作为父亲,他教女有方,宽严适度,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无尽的心血。现在,令我们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王新生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悲伤不是他希望留给我们的礼物,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看似平凡实则崇高的精神。就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瞩目这颗闪亮的流星,来纪念这位如夏花之灿烂,如秋叶之静美的长者,但愿每一个睹物思人的瞬间,不是生者的悲痛,而是逝者的安慰。

王新生同志,安息吧!

推荐第6篇:雷锋生平

雷锋生平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贫苦农民家庭 ,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1958年,雷锋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同志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 ,在部队四年零八个月中,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总结:接过雷锋的枪,就要象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雷锋的枪,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发奋学习。 接过雷锋的枪,就要像雷锋那样,以实际行动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接过雷锋的枪,就要发扬雷锋精神,争当新时代的小雷锋,大家都来保持校园里的清洁,不随便乱扔纸屑纸团,见到地上有垃圾,请你弯弯腰,捡一捡。 同学有困难了,主动上前帮一帮!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接过雷锋的枪,从点滴小事做起,大家互助互爱。同学们,让我们接过雷锋的枪,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

推荐第7篇:雷锋生平

雷锋生平

1959年12月9日:弓长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

1960年1月2日:新兵换装集中待发,雷锋因无政审表,难以批准入伍,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当“便衣通信员”。

1960年1月7日:当晚,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雷锋虽无政审表,可是个优秀青年,能否先带到部队?经同意,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

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第一天,来到营口新兵连。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这个欢迎会是在营口火车站进行的。一直到七十年代,营口人民广播电台还保存有雷锋这个发言的录音带。我在七十年代中期,上小学时,曾经收听过营口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这段珍贵的录音资料)。

1960年3月: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下连不久,又被抽调参加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

1960年4月:从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回到运输连,一个月后,雷锋成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第一个下到战斗班。

1960年8月: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团党委为雷锋记二等功一次。

1960年8月: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 。

1960年11月8日: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

1960年11月9日:工兵团党委在党委书记、政委韩万金主持下,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临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批准雷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0年11月23日: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1960年11月27日: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分别向雷锋颁发二等功奖状和“模范共青团员”奖状,此后,雷锋又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

1960年12月1日: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发表。

1960年12月:雷锋在《前进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1961年2月3日:应邀到海城驻军作忆苦思甜报告,与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董存瑞战友)亲切交谈。

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5月14日: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

1961年7月27日:接到抚顺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书,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1年8月:雷锋被提为运输连四班班长。

1962年1月27日: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

1962年春节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

1962年2月14日: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

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

1962年5月: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抚顺市优秀校外辅导员。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杆,这根木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雷锋名言

1、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3、我愿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6、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7、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9、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0、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1、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2、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3、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4、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5、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16、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17、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18、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9、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20、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21、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22、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2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24、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5、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

26、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27、我们要真正的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里是空的,就能装进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现实生活和雷锋精神 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重点,

指出现今生活中雷锋精神的地位,作用。。。。。。

可以加个自由发言的环节,大家发表自己对 “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 的看法什么的。。。。。。

推荐第8篇:雷锋生平

雷锋的生平简介

1940年12月18日 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 雷锋在湖南省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

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 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厂址在辽阳)当推土机手

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 雷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驻辽宁省营口市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

1962年8月15日 雷锋在抚顺市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驻辽宁省营口市运输连二排四班班长。1940年12月18日,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小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49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才苦尽甜来翻了身。在学校里,雷锋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学生。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1957年,他加入共青团。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1958年,他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当一名推土机手,又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驻营口市某部运输连任战士。参军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60年4月7日,雷锋随部队前往抚顺执行施工任务。11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末冬初,返回营口参加冬训。1961年春节过后,再次前往抚顺执行施工任务。6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辽宁省抚顺市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

感人事迹

出差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推荐第9篇:马克思生平

1818年5月5日,我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一个律师家庭。我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我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

1830年10月,我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并于1841年完成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1843年6月19日,我与苦等了我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妮结婚。

1844年1月,我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同年完成>,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1845年秋,我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我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1846年初 ,我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初,我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且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后被驱逐,去了巴黎。在被要求离开巴黎,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我和燕妮失去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但在这期间,我写出了我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

1864年9月28日我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我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我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3年3月14日,我在伦敦寓所去世,我与妻子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推荐第10篇:孟浩然生平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⑴,朝朝空自归⑵。欲寻芳草去⑶,惜与故人违⑷。 当路谁相假⑸,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⑹。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⑷违:分离。⑸当路:当权者。假:提携。⑹扉:门扇。[2-3] 【作品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4]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1][3-4]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写作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唐之韵》认为: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

第11篇:钱学森生平

铁血军事网3小时前

历史上的今天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回国

1955年10月8日,被美国政府非法软禁了5年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在美国,钱学森被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学者之一。他先后发表火箭及其他喷气推进的理论、弹性力学、可压缩气体的动力学、稀薄气体的动力学,以及燃烧问题和一般的自动控制理论等重要学术论文。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订好飞机票准备离美回国,但美国移民局禁止他出境,并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研究笔记扣留。9月初,美国移民局以他是“共产党”、企图偷运机密的科学文件回国的罪名将其拘留15天。关押期间,禁止他与外人接触,并对其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后由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以1.5万美元保释,但被指令不得离开洛杉矶,还经常受到特务的监视和骚扰。

5年来,钱学森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时刻作好回国的准备。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55年8月4日,他被允许离开美国。

9月17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带着两个孩子同20多个中国留学生一起乘“克利夫总统号”邮船离美,经香港回国。

10月8日抵达广州,受到祖国人民和科学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上海他和分别多年的家人团聚,74岁高龄的父亲特地送他一套复制的“中国历代名画”。

10月28日钱学森到达北京,第二天带着妻儿观看他们向往已久的北京**。回国后一个多月的游览观光,钱学森目睹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他接受中科院的聘请,主持和领导中科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施展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

钱老生平

年轻时的钱学森

钱老和夫人蒋英

钱老很有元勋气质!

钱老和毛主席

江主席看望病中的钱老

胡总看望病中的钱老

温总理看望病中的钱老

好和蔼的老爷爷!我们不应该忘记!

这四个美军飞行员换回了钱老!绝对值啊!

钱老走了....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的任新民老先生前往悼念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

1911年 12月11日生于上海。

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 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路门(该系于50年代随交通大学主体一起迁往西安,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蒸汽机车工程。

1934年 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并于8月赴国立中央大学参加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10月成为20名留美公费生之一。

1935年 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7年 在上海与蒋英结婚。

1949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 《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

1980年《工程控制论》(修订版)出版。2011年,《工程控制论》(第三版)出版。

1955年 返回祖国。

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7年 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56年度)一等奖。 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相继当选为第

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1961年 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62年 《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1963年 《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1965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69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并相继当选为第

十、十

一、十

二、十

三、十

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

十、十

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0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1979年 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钱学森没有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直到2001年钱老90岁生日时,钱老在美国的好友Frank E.Marble教授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校长D.Baltimore委托,专程到北京将“杰出校友奖”的奖状和奖章当面颁发给钱老。当选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 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论系统工程》出版,1988年《论系统工程》(增订版)出版。

1984年 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85年 钱学森因对中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者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 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相继当选为政协第

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关于思维科学》出版。

1987年 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出版。

1988年 《论人体科学》出版。《创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和《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分别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1989年 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 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4年 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地理科学》出版。《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出版,

1995年 获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的首届(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8年 被聘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5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原西安交大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

1999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 《钱学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出版。《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创建系统学》出版。12月11日江泽民看望钱学森,李岚清副总理一同看望。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泽民曾先后三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他。

2009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113年校庆,钱学森等四位校友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2008年2月,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11年,《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等多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著作出版。

第12篇:海瑞生平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兴国州判官(今湖北省阳新县)。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书,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帮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这一奏疏的措辞虽然极端尖辣,但又谨守着人臣的本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如此评价这篇奏疏。 嘉靖最初把这篇奏章留中不发,但最后还是气愤难平,下令将海瑞逮捕到东厂禁锢。首辅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书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有载。 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深受百姓的爱戴。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之久。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海瑞及闻潘湖黄光升卒,悲伤至极,带病前来晋江奔丧。后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11月13日)病死于南京。 海瑞中举人。到北京,即拜伏于宫殿下献上《平黎策》,要开辟道路设立县城,用来安定乡土,有见识的人赞扬海瑞的设想。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一日海瑞母亲大寿,海瑞上街买了两斤肉,屠夫感慨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做上海大人的生意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索要见面礼,海瑞不给,于是胡宗宪的儿子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提拔海瑞任户部主事。

海瑞临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遗言,海瑞告诉仆人将5钱柴火钱还给户部,说是经过自己测量后,户部多给了5钱柴火钱。死后,皇帝谥号忠介,送葬时,全城的百姓都赶来送葬。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 《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等。

1 卓琳: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2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3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4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5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6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7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8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9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10 宋文骢:歼-10之父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第13篇: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

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柳宗元成长于*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

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虽然由司马升为刺史,但所贬之地比原来更僻远更艰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但他还是决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民众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决心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又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欢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多次奔走于执政大臣裴度门下,设法营救他离柳州还京。裴度与柳宗元同系河东人,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

虽然活了不到50岁,但柳宗元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关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有些官吏却不仅“受其直怠其事”,甚至还盗取人民的财富。他认为人民对他们所以不敢怒而斥退,只是因势力不敌而已(《送薛存义序》)。他在《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中已经认识到当时社会中贫与富的对立,而且试图探求贫富不均的根源。它一方面反映了“两税法”实行以来只是剥削方式的改变,并没有解决任何根本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他基于对人民的同情而产生的土地权利的平均主义的空想。他的《封建论》,对古代社会的分封制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严厉地抨击封建藩镇的割据局面,以及世族大夫的“世食禄邑”和由此而产生的“不肖居上,贤者居下”的不合理现象。他认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不依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势”的支配下,就是“圣人”也无力兴废,而完全取决于“生人之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他以历史事实说明了郡县制比封建制相对的优越性,把社会发展由“家天下”走向“公天下”看作是必然之

势,有力地批判了许多封建统治者企图恢复分封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柳宗元先进的历史观。所以苏轼认为“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秦不封建论》)。

柳宗元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临江之麋》,写麋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三年以后,麋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嘲讽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是无德无能。《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他的《负版传》,也以寓言笔调生动地刻划了那些贪得无餍的人物形象。他这样描写负版: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发展,也标志着柳宗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他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参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刻划了被残酷剥削的蒋氏的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蒋氏祖孙三代受毒蛇之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偿租税,仍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它反映了农村的荒凉景象和悍吏逼租的狰狞面貌。它使我们认识到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到唐代赋税对人民的摧残到了什么程度!柳宗元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可以和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所表现的媲美的。《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童区寄传》写一个十一岁的牧童杀死两个抢劫人口的“豪贼”。作品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少年区寄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口买卖的罪恶。柳宗元写了统治阶级的少数开明人物的传记,也反映出真实的历史面影。如《段太尉逸事状》,题材近似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只写人物的片段故事,而风格不同,直叙事实,不涉抒情议论,语言简劲有力。他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从而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们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柳宗元象其他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在他的深刻的艺术描写里,都是大胆而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和罪恶,渗透着他的忧心如焚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他首先是从暴露现实批判现实的角度选取人物,从而选择其重要的事件,加以适当的剪裁和必要的具体描写,这是他写作传记散文一个典型化的过程。他的作品往往突出地写出了人物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复杂的丰富的历史内容。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钴母潭记》,作者以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钴母潭的位置和形状,潭水来源和流动的状态,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等。他叙述了购得这一胜

景的由来,同时也反映了“官租私券”对于人民严重的剥削,以及他在贬谪生活中不能忘怀“故土”的抑郁心情。整个作品,把写景和抒情融合为一。在《钴母潭西小丘记》里,他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钦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的勾画,仿佛各各都具有了血肉灵魂。他生动地写出了小丘优美的景色,同时也借“农夫渔父讨而陋之”,即小丘的被弃,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对小丘之美的被发现表示欣慰,是寄寓了他的难言之隐的,正如清人何焯所说:“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义门读书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纯以写景取胜: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热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在哲学上,柳宗元主张\"元气自然论\",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自己的运动。提出\"天人不相预\"的观点,说:\"生植与灾荒,皆天地;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柳河东集》卷三十一《答刘禹锡天论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的趋势,这个\"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否定\"圣人决定论\"和\"天命论\"。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柳宗元推崇\"尧、舜、孔子之道\",\"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说其自己\"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柳河东集》卷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提出儒家六经是\"取道之原\"(《柳河东集》卷三十四《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并不排斥先秦诸子,认为老子、杨朱、墨子、申不害、韩非诸子,刑名、纵横、道诸家,与孔学并不对立,它们都是\"孔氏之异流\",\"与孔子同道\",所以应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将它们\"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使之符合儒家的\"圣人之道\"(见《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柳宗元又好佛学,认为佛学与儒学有相合之处,\"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柳河东集》卷七《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因此不应该排佛,\"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僧浩初序》)。

柳宗元与好友韩愈共同推进当时的古文运动。他反对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四六骈体文,强调为文朴实、流畅,\"文者以明道\"、\"羽翼夫道\",儒家的经典是作文的楷模,\"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四《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所作散文峭拔、矫健,其所作诗,清新、峻峭,名列\"唐宋八大家\"。

第14篇:梁思成生平

梁思成,为梁启超之长子,是梁启超原配夫人李蕙仙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个人履历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和希特勒同一天)

1912—1914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3年5月,他去**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建筑硕士学位。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肄业),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8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南欧结婚旅行并观摩各地建筑和美术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28—1931年)。

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6—1947年),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46—1972年)。

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

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与林洙结婚。

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享年71岁。 生平: 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朝著名的改革家,为躲避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随父母从日本回国,曾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1928年之后的清华大学),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音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未毕业)。 1928年与林徽音在渥太华结婚后赴欧洲考察各地建筑,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张学良时任校长)任教,在那里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同时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造了东北大学主楼,并测量考察了清昭陵的建筑,当时就试图保护沈阳钟鼓楼,但不被当地政府采纳,终于被拆毁。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侵略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梁思成入营造学社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1932年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

梁思成原计划即时着手研究宋代《营造法式》,不料“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为了深入研究古代,他首先从比较近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着手,拜北京老木匠和彩画匠为师,配合研究北平大量清代建筑,搞懂《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在1932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1934年出版)。

同时期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同人,还收集和整理清代匠作则例中建筑师傅历代相传的《营律大木做法》、《大木分法》、《小木分法》等手抄本,1932年出版梁思成编订的《营造算例》,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分三次刊印[3]。为了着手研究《营造法式》,必须收集宋代建筑的资料。1937年时有关宋代建筑的资料,有如凤毛麟角,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人,决定到中国各地找寻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在交通不便、兵荒马乱时代,他冒很大风险和妻子林徽因等一起,在十几年间,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善化寺等,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山西五台山7月7日发现当时所知中国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佛光寺。他将这些重大的考察的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并为他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 1936年梁思成与史坦因(Clarence Stein,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有所交流。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邀请他组建“中日友好协会”,他和全家撤退到后方,先后在昆明和四川宜宾李庄定居,在此期间培养了许多建筑师,并绘制了重点保护文物地图,提供美国援华飞行员,在轰炸敌后时注意避开这些地点。在后方期间仍然考察了四川彭山汉朝崖墓。在盟军对日本国土进行总攻击时,梁思成透过美驻重庆办事处联络官布朗森上校,陈述了保护京都、奈良古建筑的重要性,并提交了一份关于奈良古建筑的图纸,以及这样一段见解:“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如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美军接受了梁的建议,并请其助手在军用地图上标绘出区块,进而保护日本古都免于原子弹轰炸。奈良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三十周年纪念日时,《朝日新闻》特刊一文——奉为《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文汇报》2006.6.28李光羽文)。关于梁思成保护京都免于盟军空袭说法目前尚存争议,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古谷浩一经过调查后表示,虽然“很难断定京都奈良免于轰炸就是因为梁思成的建议”,但他的建议对中日之间意义重大。

另据战争史研究第五期报道,当时美国曼哈顿工程负责人格罗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将由战略航空兵参谋长诺斯塔德准将(Lauris Norstad)拟定的即将被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城市的最终名单(小仓,京都,广岛,新泻)提交给马歇尔将军时,遭到了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反对,史汀生在做菲律宾总督期间多次到过京都,对这座优雅美丽的城市感情很深。史汀生称,京都对日本人民有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由此将对战后重建日本带来很大困难,格罗夫斯则坚持京都是最有价值的目标,因为别的日本城市大多已遭空袭破坏,大量人口和设备迁往京都,京都已是日本战时最重要的兵工生产中心,是拥有100万人口的巨大工业城市。史汀生找了杜鲁门总统,劝说他划掉京都的名字,同时将其保留在禁止轰炸的城市名单上。[5]。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北平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创办营建(建筑城市规划)学系,毕生志力教育工作。1949年在《文汇报》发表“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

1946年10月—1947年应邀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6],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被指名作为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咨询委员会的中华民国代表,在此期间和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等人一起共事。和史坦因交流城市规划,将这些列为他日后研究课题。平津战役中,绘制北平古物保护的地图区块,避免受到炮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梁思成设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兼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主持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1950年和陈占祥发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他坚决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他的远见不能为那时代的人理解,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和北京城墙(城墙在他去世后仍然被拆毁)。如果他的所有建议都被采纳,北京古城会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他所考察发现的许多古建筑,现在都成为当地引为自豪的文化古迹。

他设计的唯一唐代风格的建筑作品是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纪念堂,在他身后建成。

梁思成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作为“复古”的典型而被批判并抄家,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都被没收。抄家者在其家中发现属于其早已去世的四弟梁思忠的中正式军刀上刻有“中正赠”(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名讳),这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1972年,梁思成在贫病中去世。中共在*后宣布对梁思成恢复名誉。

梁思成从1930年开始着手研究《营造法式》,前后二十余年,在1963年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初稿[8]。但因爆发文化大革命,出版被搁置,直到1980年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遗稿才初次由清华大学营造法式研究小组整理出版。

他在抗战期间的四川宜宾李庄以英文写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但唯一的一份原稿,失踪了三十多年,后经美国友人费慰梅(Wilma Fairbank 费正清夫人)多方追寻,终于在新加坡原封不动失而复得,于198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后,获美国出版联合会专业学和术书籍金奖;中文本于1992年获中国出版协会奖。 家庭生活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林徽因,第二任妻子林洙,其儿为梁从诫,女儿为梁再冰。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婚后夫妻二人致力于建筑事业。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金岳霖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身高一米八,极富绅士气度。金岳霖在晚年回忆说,他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林徽因一家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居住的时候,金岳霖与林家比邻。梁氏夫妇的客厅有一扇小门,穿过“老金的小院子”到他的屋子,而他常常穿过这扇门,参加梁氏夫妇的聚会。到星期六下午,老金在家里和老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梁氏夫妇就穿过他的小院子来参加老金家的聚会。

据说金岳霖的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家送过去,没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这样交往久了,两个人就互相有了爱慕之心。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当晚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梁思成后来对他的第二个妻子林洙说,当时他和林徽因都哭了。后来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

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曾跟林洙说过,作为徽因的丈夫,确实有点累。梁思成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林洙问他关于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据林洙说,梁思成笑了笑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梁思成这样评价过林徽因之后,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费正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文里回忆说:“我经常骑自行车或坐人力车在天黑时到梁家去。红漆双扇大门深锁,佣人把庭院入口的门闩打开,我就径自穿过内花园去找徽因。在客厅舒适的角落里坐下,泡上两杯热茶,我们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为对方保留的故事和想法讲出来。我们有时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接着就转向彼此在文学、艺术和冒险方面的许多共同兴趣,谈谈对方不认识的朋友。”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在他们之间,是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

关肇邺《忆梁先生对我的教诲》回忆说:“在先生那朴素而高雅的书房里,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对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都有很充足精深的论据。我在旁静听,极受教益。也常有某一雕饰在敦煌某窟或云岗某窟、某一诗句出于何人之作等的争论而评比记忆力,等到查出正确结论,都一笑而罢。这些都使我感到多么像李清照和赵明诚家庭生活中的文化情趣。” 人生磨难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原本已经在学术研究领域举步维艰的梁思成一下子被抛进命运的深渊,不仅学术生命戛然而止,而且人生之路也在无限的困惑和痛苦中走到了尽头。

善良的梁思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精心培养、视为儿女的学生们居然一夜之间变成了凶神恶煞般的革命小将,并在“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声浪中,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自己的师长们。“*”开始不久,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造反派们就贴出攻击梁思成的大字报——《梁思成是彭真死党,是混进党内的大右派》。在极度压抑的政治氛围中,梁思成被勒令一遍又一遍“交待”自己的“罪行”。但由于没有按照造反派的意思去歪曲事实,他无论怎样一丝不苟地写材料,也不会被通过,只能一步一步加重“罪行”。7月的一天,已年逾六旬的梁思成被造反派们从建筑系馆推了出来,胸前挂着一块巨大的黑牌子,上面用白字写着“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梁思成”三个字还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梁思成踉踉跄跄地站在大门口,剧烈的疼痛几乎使他直不起腰。

自从1923年的车祸之后,他的腰一度要靠穿“钢背心”来支撑。其实,疼痛的又何止是身体呢?望着面前人头攒动的观看者,听着他们发出的刺耳的哄笑,梁思成眼前恍惚了。这批斗与其说是肉体上的折磨,不如说是精神上的侮辱,是对这位正直学者一生坚持的高尚人格的粗暴践踏。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梁思成只要出门就必须挂上那块黑牌子,他在曾经熟悉但眼前陌生的清华校园中吃力地蹒跚而行。工作干不了,工资停发了,住处也被勒令一搬再搬,最后全家老少被赶到清华大学北院一间没有水暖供应的小平房中生活。这样还远未达到造反派们的目的,梁思成的家成了他们肆意查抄、勒索的“反动堡垒”。梁思成多年以来收藏的艺术珍品损失殆尽。为了保护梁思成的文稿,包括《营造法式》的稿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林洙将它们交给了保姆李阿姨--一位出身贫农的善良老人,最后使这些珍贵的稿子逃脱劫难,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林洙说:“在*中他遭到了批判,但是他说,宁愿被打倒踏上千万只脚,也要死在祖国大地上,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他有点儿迂,因为很多人都跑了,但是他就是这样坦然。”“梁先生说北京城是封建社会的博物馆,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情况,现在已经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半个多世纪前,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主张“从整体上对老北京进行保护”。然而方案没有被采纳。

半个多世纪后,当北京城里许多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已经在推土机前灰飞烟灭,当人们为出行和堵车问题怨声载道时,当初的保护主张再次被提起,被热议。

第15篇:冰心生平

冰心生平

冰心生平

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隆普营一海军军官家庭,其父谢葆璋曾任清朝海军巡洋舰副舰长。1912年考取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了3个学期,1913年随父母迁往北京,1914年进入贝满女中,1918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成员。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与吴文藻(后为其夫)、许地山等赴美留学,在波士顿威尔斯利大学读书,1926年夏,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1936年吴文藻赴欧美讲学,冰心同往,七.七事变时回国。1937年9月举家迁居昆明,1940年到重庆,任《妇女文化》主编,1941-1947年担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会议参政员。1946年随丈夫赴日,1949年应邀在东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课程,羁居日本5年,1953年入中国作协,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1958年续写《寄小读者》。1970年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1980年《小桔灯》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荣誉奖,《空巢》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创作涉及新诗、小说和散文等领域,且多有成就,为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关于女人》等。学习泰戈尔写的小诗体诗集《繁星》,《春水》,曾被公认为小诗的楷模。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1983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等。

第16篇:巴金生平

巴金生平

2005-10-18 09:49:28华夏经纬网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

“*”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第17篇:名人生平

GRE写作资料:名人生平(part 1)

荷马(Homer 前9-8前世纪)

参考事迹: 荷马史诗的写作,不是由一个人一朝一夕所完成,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最初口头流传的民间歌谣,经过累世行吟诗人的加工,才逐步形成的一种环绕中心事件的叙事诗。在长期的流传中,经过不断增删,修饰,到公元前九到前八世纪左右,才由盲人诗人荷马整理定型。

利用点:GRE类似命题: 75\"The people who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are generally not those who develop their own new ideas, but those who are most gifted at perceiv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talents and skills of others.\"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BC-322BC)

参考事迹: 学术集大成者,通才和专家集一身的著名学者,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的著述论及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政治学和诗学,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哲学体系里,理论服从实地观察和逻辑,以三段论为基础,基本上是理性研究的理论方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大牛

利用点:可以利用到很多方面,通才与专家,博学与专攻,科学思维对人文思维并不冲突,不一而足。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BC-212BC)

参考事迹: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数学,十一岁到埃及亚历山大城入学,which是一个文化中心,科学家云集,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都很发达,这段时间阿基米德向很多数学家学习,奠定了以后的基础。是第一个提出计算圆周率的人。还求出了一系列几何公式,他的巨大贡献还不在于提出这些公式,而是在于他找到了推算这些公式的科学方法:穷竭法

轶事:洗澡的时候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解决了国王交给他测定王冠纯度的任务;在叙拉古城遭到罗马舰队进攻时候,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守城,制造了类似起重机的工具,把一艘艘军舰吊到半空然后摔在山岩上。当最终城破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在地上做几何题,看到罗马士兵的时候丝毫不惊慌,说:“慢点动手,让偶把这道题做完”,可惜罗马士兵没有耐性,一剑搞定了阿基米德。

利用点:洗澡发明阿基米德定律可以用用,从小受家庭熏陶可以用用,还有不少大家自己分析。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254-1324)

参考事迹:著名探险家,商人世家,一次机会碰到经商的波斯人要到中国去,随行之,一呆就是9年,拜见过元太祖忽必烈,扬州当过三年官,当回到故乡威尼斯的时候,由于从中国带回来的金银珠宝而成了富豪,后来由于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被下狱,在狱中口述,旁人整理了 利用点:好像不太好找,不过鉴于老马对介绍中国的贡献,姑且让他exists一下。

但丁 (Dante 1265-1321)

参考事迹:童年父母双亡,后拜当时的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之后勤奋自学,从而获得了渊博的知识,音乐绘画都很有造诣。青年时候参加反封建贵族的斗争,1300年斗争胜利后曾任行政官,1302年教会反动势力反扑,没收其财产,将其流放,在以后近二十年的流放生涯中,但丁写出了牛作《神曲》,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萌芽。也是马克思和恩科斯都巨推崇此人,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神曲中的诗句。

利用点:艰苦环境下的自强.?

贞德(Joan of Arc 1412-1431)

参考事迹:英法大战中投入保卫祖国的队伍,民间描述:“改成男装,身披盔甲,手执长矛,胯下一匹高头大马 ,威风凛凛”(偶像阿...555....)..,1429年5月8日,贞德统帅法军,终于打败了英国侵略者,被称为“奥尔良姑娘”,成为法国人民爱国斗争的旗帜。可惜以后的战斗中由于统治者的重重顾虑,没有给与贞德有利的支援,导致贞德在巴黎孤军深入,1430年战斗失利,贞德被迫退到巴黎不远的贡比涅城,被助纣为虐的勃什么第集团所出卖,以四万法郎卖给了英国侵略者。1431年5月30日,被英国以“女巫”,“妖术惑众”火刑处死。贞德的壮烈牺牲激怒了法国人民,二十二年后,他们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利用点:if能用上and碰到一个女改卷人,嘿嘿....

哥伦布 (Columbus)

参考事迹:也是大牛,可惜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美洲,到死还以为到达了东方的印度。(悲哉!),从小爱看《马可波罗游记》,受其影响对东方很感兴趣,坚信“地圆说”,相信只要从大西洋一直往西,肯定能到东方。1492年4月受到了西班牙女王的赞助出航,往西航行,10月12日到达一片陆地,狂喜,登陆后以为就是印度,把当地居民叫做“印第安人”,其实这个“印度”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不过这个错误的印第安人的称呼延续到现在。

利用点:专家犯错误?兴趣对成功的影响?等等

*达芬奇(Vinci 1452-1519)

参考事迹:文艺复兴三杰,热爱大自然,画的飞鸟,昆虫,植物都栩栩如生,探讨了透视,光线等绘画理论,用解剖尸体的方法研究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他的作品,有一种和谐,逼真,精细的独特风格。著名的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拉丽莎》,其中蒙拉丽莎巩固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好的肖像画之一。达芬奇不仅把绘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且提出了系统的绘画理论,而且对数学,地质,物理,生物,生理等学科有精深的造诣。

利用点:很多,蒙拉丽莎可以用来举证74\"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ommunicate an idea or value to large groups of people is through the use of images, not language.\",

透视,光线等绘画理论,用解剖尸体的方法研究人体的比例和结构是80\"All students should be required to take courses in the sciences, even if they have no interest in science.\"很好的支持证据,还有很多可以参考,毕竟此人是大牛。

*哥白尼 (Copernicus 1473-1543)

参考事迹:提出了“日心说”(也叫哥白尼学说),十八岁进入克拉夫大学学医,受大学里面的一个著名天文学家的影响,不务正业搞了天文,1499年任罗马大学天文学教授,在教书和研究中逐渐对以往的天体理论产生了怀疑,下决心搞一套新的科学理论,于是辞去大学职务,回到波兰,跑到一个偏僻的教堂谋得一个工作,这里闲暇且安静,于是在这个环境下哥白尼得以安心研究,花了三十年终于创立了日心说,写成《天体运行论》。不过由于当时强大的教会势力,这部著作迟迟没有面世,直到死前的头一年才问世。

利用点:GRE写作中上镜率很高,随处可见G友们捧出小哥来做例证。用法多样,不一而足。

第18篇:杜甫生平

一、生平:杜甫,字子美,比李白小十一岁,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经过肃宗,到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去世,终年59岁,比李白晚死8年,可见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渡过。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在玄宗时期及下台以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期间与乱后。我们把杜甫的生平分四个阶段来讲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杜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即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为他以后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二十岁(开元十九年,731)他离开书斋,开始了壮游。前后凡三次,时间在十年以上,第一次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诗人24岁,为了参加进士考试,才由江南回到洛阳,没有考中,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第二次游历,地区在齐赵(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射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皁枥林,逐兽云雪冈”(《壮游》)。这一点与“十五好釰术”的李白颇为相似。开元二十九年,杜甫30岁,回到洛阳,33岁时在洛阳遇李白,李白从长安被逐,要游梁宋杜甫又开始第三次游历,同游的还有高适。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热情,充满理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勃勃朝气,与其他盛唐诗人并无二致,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如果说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母宁认为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2)、长安困守时期(746——755),35——44岁。公元746年(天宝五载)诗人来到长安,为了作官。儒家讲的是积极用世,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赠韦左丞》)。杜甫第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还是未取。这时期他生活逐渐贫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甚至开始挨饿受冻。正是这种生活使他开始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到当时政治的罪恶本质,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奠定了他的创作方向。一直到755年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掌管兵中器仗和门禁锁钥的正八品下的小官。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岁——48岁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经过一度逃难,他把家小从奉先转移到鄜州羌村,只身赴灵武投奔肃宗,中途被叛军所俘,押解到长安。他尝到了国破家残的痛苦,写了有名的《春望》、《哀江头》诗。天宝十六载(757年)他冒险从小路逃出长安,回到政府所在地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这是一个赴国难的忠臣形象。肃宗任他为左拾遗。就在那一个月(五月),他又上疏营救宰相房琯,触怒肃宗,亏得张镐说好话,方免一死。肃宗讨厌杜甫,这年闰八月特许他回鄜州探亲,杜甫当时很留恋,实际倒给了他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有名的《北征》、《羌村三首》写于此时。九月长安收复,杜甫又回到长安,任左拾遗,这一时期诗作雍容典雅,没什么名诗。以后肃宗继续处理与房琯有联系的人,杜在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使杜甫又得到一次深入民间的机会,有名的《三吏》、《三别》就是759年春他由洛阳回华州一路所见广大人民惨痛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年是杜甫一生最艰难的一年,七月他弃官不做,到秦州(甘肃天水),十月又奔同谷(也在甘肃),生活很苦,全家陷入绝境,十二月又由同谷往成都。这一时期虽只有四年,却经历丰富,大起大落,生活充实,佳作也最多。诗体方面则多用

五、七言古体。4)、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8——59。 这一时期是杜甫一生的最后十一年,也是唐帝国继续衰落时期。杜甫49岁到成都,依严武,在西郊浣花溪建一草堂,开始了他的从事体力劳动的“为农”生活。762年七月,因避徐知道之乱,杜甫漂泊到梓州(三台)和阆州,直到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时,才回到成都草堂,严武保荐杜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杜工部)并拉他作节度使署中参谋,但不到半年又辞职。765年五月,杜甫大概因严武去世而离开成都漂泊各地,最后在766年4月到夔州(奉节),住了两年,写了437首,占现存诗总数30%,平均每月约写20首,可以说是创作丰收时期,体裁上多为律诗,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都充满爱国忧民的热情,而七律这种形式也在杜甫手中成熟,他说“晚节渐于诗律细”。768年正月,杜甫想回故乡,乘着自备的一条船飘到湖北江陵,又到公安,湖南岳阳,从此又过着“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秋日荆南述怀》)的生活,《登岳阳楼》诗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再到潭州(长沙),大历五年(770年)四月,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原想投靠郴州的舅父崔伟,但遇大水,停泊“方田驿”,五天没有东西吃,县令送来酒肉,算是没有饿死。杜甫改变主意,又回潭州,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途中,他自己的一条破船上。 生前落寞,身后萧条。棺木也无法运回家乡,儿子宗文、宗武把灵柩暂寄在岳州昌江县(现为平江县)的小田村。一直到中唐宪宗元和八年,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宗武子)把他的遗体归葬偃师,并请诗人元稹作墓志铭。距他的死已经四十三年了。

二、杜甫的思想 李白主要是道家老庄思想,杜甫则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得杜甫始终关怀国事。早年“自比稷与契”,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后来虽然对自己入仕希望破灭了,却仍然关注着国家安危,“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希望有吕尚、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出来收拾残局。并且能经常正视现实,即使在不断地失望中,在极端困难中,也从不感到绝望,希图出世,很有孔子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性。儒家虽然轻视劳动人民,却有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邦本”。这一思想的实质虽为维护封建统治,却起码道出了爱护人民的重要性这一真理。杜甫接受了这一思想,同时在现

实生活中亲见了人民的苦难而表现为关心、爱护人民。在《咏怀五百字》中就吟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在安史之乱中,

他为人民的痛苦而悲恸,这一点在《三吏》、《三别》等诗中看得很清楚。三)、杜甫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1)、写社会人生的写实倾向。2)、诗歌体裁的丰富多样。杜甫在诗歌体裁方面可以说是兼备众体,而都达到了那一诗体的最高成就。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也。”杜甫所用的诗体有古体、乐府、近体五七言律诗、绝句。

3)、诗歌语言的精炼、形象。4)、诗的韵律精严 。

第19篇:自述生平

自述生平

自小立志与众殊,发愿读尽天下书。 辛苦攻读廿余载,腹中书外更无书。 掩卷沉思立踟蹰,投身纷纭世洪炉, 历尽炎凉百态后,悟道真理竟为无。

吾自小喜爱读书,曾经立志要读尽天下之书,学会世间所有的知识,寻求宇宙的真理,因此我见书就读,不仅找来了邻里家的书,而且自己还多方买书,在上了高中后,又到市图书馆N次借书,在上了大学后,更是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中。在我23岁时,我发现再也没有我觉得有价值的书了,因为其他的书基本上都是重复我以前读过的内容。

我曾因此而彷徨,但此时已经开始参加工作,便投身于工作,以求自己业务的提高。作为一个文人,我也想“达则兼济天下”,怎奈生就一副傲骨,不善钻营,不乐谄谀,兼又有一个坏毛病,路见不平则鸣,故而招致领导怨恨,并遭受领导多方排挤,打压,甚至诽谤,诬陷,以致在单位中声名狼藉。一副对联曾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余生就傲骨,遗世独行,亦不惧。

如今已逾不惑之年,回思往事,大彻大悟,原来世间的真理竟是虚无。比如此物质之界,本是一片空旷虚无,或者只是能量的不同组合而已,(注:物质可以转变为能量,能量亦可以转变为物质,故而吾猜测世间万物只是能量的不同组合。)可举一例说明,我们人类,自觉强壮或自以为是万物之灵,但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压到中子层次,我们可能只是一粒灰尘,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空旷虚无的世界罢了;又比如我们所谓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类的自吹自擂而已,因为人也只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通的生物,人类的存在和灭亡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偶然事件罢了,相比于地球来说,我们人类只是一种短时存在的寄生虫,相比于宇宙来说,我们甚至连微尘也算不上,又何来所谓的“丰功伟绩”?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努力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只是可有可无的一段存在罢了。

第20篇:雷锋生平

雷锋生平

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 在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

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 在鞍钢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

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

1962年8月15日 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一九四0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小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一九四九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才苦尽甜来翻了身,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雷锋深知: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他幸福的生活,送他上学,培养他成长。因此,他怀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党指向哪里他就战斗到哪里。斗地主、闹土改、搞合作化,他都奋勇当先。在学校里,雷锋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学生。一九五六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一九五七年,他加入共青团。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一九五八年,他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当一名推土机手,又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一九六零年,雷锋参加解放军。参军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一九六零年十一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一年六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同志在辽宁省抚顺市不幸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雷锋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雷锋十件“传家宝”

据雷锋研究者华东方介绍,雷锋去世后留下了10件特别值得纪念的遗物,这10件遗物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蕴藏着的巨大意义。

据华东方介绍,这10件遗物分别为:雷锋生前读过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雷锋驾驶过的13号汽车、雷锋手中握过的冲锋枪、手榴弹、雨夜送大娘时穿过的雨衣、体现雷锋艰苦奋斗精神的节约箱、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时戴过的红领巾、雷锋为战友和群众理发的工具、针线包、装有雷锋学习用品的挎包。

当年,雷锋牺牲后,时任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的韩万金带人在雷锋生前所在连对雷锋的遗物进行清理和整理,在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中,选出了10件有代表性的遗物作为雷锋精神的“传家宝”。几十年过去了,若有幸亲眼看看这10件“传家宝”,也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陶冶。抚顺雷锋纪念馆雷锋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薇告诉记者:2002年,沈阳铁路局海城车站公安派出所将自己视为“传家宝”的这四卷《毛泽东选集》捐献给了雷锋纪念馆,据了解,这四卷《毛泽东选集》是当年作为共建单位的雷锋生前所在连把其赠送给该派出所的,几十年来,该派出所将这四卷《毛泽东选集》视为“传家宝”,仔细收藏,但当他们获悉抚顺雷锋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工程同时收集文物时,还是割爱将“传家宝”献了出来,上面有

不少雷锋所做的眉批、心得。

雷锋生前驾驶过的J7-24-13号汽车,这辆车为前苏联制造的嘎斯51型汽车,雷锋牺牲时,乔安山正驾驶着这辆汽车准备去清洗车辆。这辆车当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到雷锋驾驶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各部机件磨损严重,到了雷锋手中,他牺牲了不少个人时间,保养车辆。随后,记者又看到了雷锋用过的冲锋枪、手榴弹,雨夜送大娘时用的雨衣、体现雷锋艰苦奋斗精神的节约箱等

文物。

在寻找雷锋生前担任校外辅导员时所戴的红领巾时,由于雷锋纪念馆正在抓紧进行改扩建工程收尾部分,记者在已布置好的展厅内没有找到这个红领巾,但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记者还是很快在雷锋精神研究中心看到了这件珍贵的文

物。

据雷锋生前的一些知情人讲,这些文物并非都是原件,因为有的遗物真品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比如冲锋枪。睹物还是为思人,毕竟人们在乎

的还是雷锋精神。

雷锋随身携带的针线包没有发现,记者先后到了抚顺雷锋纪念馆和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可惜的是都没有得到有关针线包下落的线索。我们也欢迎读者就雷锋随身携带针线包的下落提供线索。

雷锋(1940~1962)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 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同志生平简介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贫苦农民家庭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1958年,雷锋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红旗手和标兵 1958年,雷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同志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在部队两年零八个月中,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绩,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 无味真水 2006-04-26 170433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当过自卫队长,后遭国民党和日寇毒打致死。母亲张元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幼年雷锋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时,被地主婆用刀在左手背上连砍三刀。所以,他从小对黑暗社会充满仇恨。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武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雷锋入伍后,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两天后,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普通市民自发地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很多人泣不成声。 xueruzheng 2006-04-26 171712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 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竿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雷锋的模范事纪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1990年3月5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在广泛持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武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雷锋入伍后,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两天后,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普通市民自发地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很多人泣不成声。

历史问题555潮州网,http://www.daodoc.com/潮州网,http://www.daodoc.com/题词的背景

....1963年2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为此,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在我收到这封信时,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

当天,我拿着已选好要送给他批办和阅处的文件和资料,其中有《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的信,来到毛主席的寝室。大约过了两三天,《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同志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询问主席是否答应写题词。我了解毛主席已经看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我便如实地告诉了他们。大约两天后,该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又打电话来询问。这时毛主席已经答应要为他们题词,我便如实地转告。该杂志编辑部的同志说,《中国青年》杂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将他们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其中几个题词的大致内容。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毛主席说:“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全国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地方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文化艺术和出版部门还出版了图书和画册,演映了雷锋的电影。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雷锋生平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 在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 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 在鞍钢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 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 1962年8月15日 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一九四0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小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一九四九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才苦尽甜来翻了身,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雷锋深知: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他幸福的生活,送他上学,培养他成长。因此,他怀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党指向哪里他就战斗到哪里。斗地主、闹土改、搞合作化,他都奋勇当先。在学校里,雷锋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学生。一九五六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一九五七年,他加入共青团。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一九五八年,他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当一名推土机手,又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一九六零年,雷锋参加解放军。参军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一九六零年十一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一年六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同志在辽宁省抚顺市不幸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雷锋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雷锋在团山湖农场 雷锋从湖南团山湖农场去鞍钢路经北京时在**前留影

雷锋赠给郑桂先同志的一张照片 雷锋参军前在鞍钢化工总厂留影

(一) 雷锋参军前在鞍钢化工总厂留影

(二)

1959年初,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当教师时的留影 1960年1月,参军前的雷锋 1959年1月,雷锋与在鞍钢化工总厂门型吊车组成员合影

雷锋在鞍钢化工洗煤车间

二、三高产周中被评为红旗组时全班组的合影 雷锋辅导过的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的红领巾孙桂琴同志 1954年,雷锋加入少年先锋队的留影

加入了少先队的雷锋 1955年5月,雷锋与荷叶坝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师生合影 1956年10月,雷锋、张兴玉和县委机关部分

1957年,雷正兴改名为雷锋 雷锋的入团介绍人钟光任 雷锋在家乡望城县委工作时的照片

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旁的留影 雷锋参军前与同班工友一起合影留念 雷锋入党前指导员高士祥与他谈话

1960年,雷锋入伍时在鞍钢留影 雷锋在缝补自己的袜子 雷锋在火车站遇见一位探亲的大娘,帮助她找到了儿子的家

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 雷锋向战友们介绍节油经验 雷锋在野外拉练途中,为大家读报

雷锋在苦练臂力 雷锋在野外拉练途中,雷锋与战友们一起学习雷锋利用业余时间拾粪送给营区附近的农村 --

雷锋担任建设街小学的辅导员,孩子们为他戴上红领巾 雷锋参军后的照片 雷锋“废物利用”,为国家节省了资金

雷锋在精心保养汽车 雷锋在休息时间写学习心得笔记 雷锋在野营拉练休息间隙向战友们选读《毛泽东选集》

雷锋经常热心地帮助战友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 雷锋在忆苦大会上向战士控诉旧社会 雷锋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无比愤恨对连队

雷锋到沈阳实验中学作忆苦报告 高士祥和雷锋在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 廖初江带领全连官兵在营房前欢迎雷锋

雷锋在访问廖初江期间,听取该连“士兵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的学习经验介绍 雷锋和廖初江在一起阅读《毛泽东选集

雷锋在长春市苏联红军纪念塔前留影 雷锋经常不顾疲劳,利用休息时间给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写回信、记日记、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 雷锋经常参

雷锋在沈阳军区参加战士业余文艺汇演后,与战士们合影留念 雷锋升任中士后的留影 雷锋被特约出席了沈阳军区首届团代表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雷锋在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议上发言 雷锋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与先进代表的留影 雷锋一面帮助战友李英田缝被子,一面谈心

雷锋生前和战友乔安山利用休息间隙在一起阅读《毛泽东选集》 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帮助生产队积肥或到部队驻地附近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雷锋在向战友介绍自己学习《毛泽东选集》的心得

雷锋同志在车场上留影 雷锋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战友洗衣服 假日里,“大朋友”雷锋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抚顺市李石寨公社的菜地里义务劳动

佩带下士军衔的雷锋

雷锋在擦汽车 雷锋穿上新皮夹克、料子裤和新皮鞋后的留影

雷锋与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首长王良太少将在一起 雷锋将报纸上毛主席语录剪下来,留着作班里学习和工作的思想指导教材 雷锋利用节假日为

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们在一起 雷锋向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赠送毛主席的彩色画像 陈雅娟和雷锋正在阅览《解放军画报》

雷锋向神枪手雷凯同志请教步枪射击的要领 雷锋和神枪手雷凯合影 雷锋和同班战友于泉洋的合影

雷锋与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的同学在一起 1958年2月,雷锋与望城县治沩(水)工程工地领导的合影 雷锋在**广场上拍照的第一张照片

--

雷锋和洪建国同志合影 王良太少将向雷锋赠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雷锋所在的连队开展学雷锋、超雷锋的学习雷锋的活动

1961年2月5日,雷锋出席所在团党代会留影 手持冲锋枪的雷锋,站在毛主席塑像前 雷锋送老大娘回家

雷锋把自己分得的一饭盒饭菜送给了战友 雷锋抓紧晚饭后的空隙时间,苦练投弹技术 雷锋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雷锋在补袜子 雷锋给灾区人民写慰问信的情景 雷锋在换汽车轮胎

雷锋在车场上擦洗汽车 雷锋给小朋友们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故事 1960年,雷锋向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捐款

雷锋的“黄丽姐姐”年轻时的照片。王佩玲是惟一一个和雷锋合过影的女孩子。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满 江 红

——赞雷锋 郭沫若 昨天已成《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以赞颂雷锋同志,情趣未能自己,再摄其意成《满江红》一首。

劈断昆仑,有宝剑,锋芒淬砺。平地起,电光石火,一声霹雳。

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牧猪童身世本平凡,真奇迹。

理安在?读《选集》!窍安在?忠党业。大海中一滴水珠洋溢。

舍己为人情慷慨,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肝肺,言行一。

歌咏雷锋同志 董必武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满 江 红

——赞雷锋 郭沫若 昨天已成《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以赞颂雷锋同志,情趣未能自己,再摄其意成《满江红》一首。

劈断昆仑,有宝剑,锋芒淬砺。平地起,电光石火,一声霹雳。

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牧猪童身世本平凡,真奇迹。

理安在?读《选集》!窍安在?忠党业。大海中一滴水珠洋溢。

舍己为人情慷慨,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肝肺,言行一。 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 郭沫若 1963年2月20日 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 郭沫若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一词中,有句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昆仑)裁为三截”。我读了《雷

锋日记摘抄》,感觉着雷锋同志就像这样一把宝剑。

雷锋,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他虽然只活了二十二年,

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他的声音永远在空中回旋。

“我实在是非常平凡,我年幼时经常吃不饱饭。

我是一个牧猪的孤儿,我经常和可爱的猪儿作伴。

“是党给了我新的生命,使我成为了毛泽东时代的少年。

没有党便没有新中国,没有党便没有我的今天。

“牧猪儿被培养成为共青团员,牧猪儿被培养成为共产党员,

牧猪儿被培养成为先进模范,这岂不是所谓的地异天变?

“但我实在是非常平凡,我是一点也不敢傲慢。

我把我———这一粒小螺丝钉,要经常打磨得和水晶一般。

“党是我生命的源泉,党是我力量的源泉,

我经常把毛主席的话联系实践,想吧,我敢!说吧,我敢!做吧,我敢!

“我不怕任何艰险和困难,纸老虎一定把它戮穿。

我在党的怀抱中非常温暖,我不怕从北极带来的超度的严寒。

“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不怕什么氢弹和原子弹。

人的力量是决定一切的,党能使人力填海移山。

“我们是住在北温带里面,春夏秋冬四季平分着一年。

但我把毛主席的话联系实践,我便能够把春夏秋冬集中在一天。

“我对同志如春天般和暖,我对工作如夏日炎炎,

我对个人主义如秋风横扫败叶,我对敌人如冬日般森严。

“我是大海中的一珠水,我要无保留地为人民贡献。

党要我入地,我就入地,党要我上天,我就上天。

“我自己实在是非常平凡,有人说我是猪,我也心甘情愿,

我是牧猪儿出身的人,对于猪倒有十分的好感。”

雷锋的声音永远在空中回旋,他虽然只活了二十二年,

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就像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

学 雷 锋谢觉哉 重读《雷锋日记》董必武 1973年3月 学 雷 锋 谢觉哉 曾云六亿舜尧群崛起平民迥不同说到做到心意广神州处处学雷锋 重读《雷锋日记》董必武

向雷锋同志学习! 十年前已示南针。 余生有几无须虑, 日记重翻读用心。 歌咏雷锋同志 董必武 1963年2月 歌咏雷锋同志 董必武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开展学雷锋活动,能否深入持久?不少人曾经担心,有人甚至说:“雷锋同志无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既反映了过去开展学雷锋的教训,又表明了目前人们对学雷锋的期望。作风不扎实,办事一阵风,曾经给我们的事业造成过不少损失。福建省委这次提出“岗位学雷锋”,既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又回答了现在人们的疑问。工、农、兵、学、商,每个人都有自己工作、学习和战斗的岗位。“岗位学雷锋”,就是把学雷锋和个人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在本职工作中体现雷锋精神,出色地完成任务,用自己的行动为人民服务。这样,雷锋精神就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有社会性和经常性。“岗位学雷锋”不存在“谁学谁不学”、“可学可不学”的问题,也不存在“有人学有人看”的问题。大家都在岗位上,大家都要学。岗位工作是日常的工作,是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工作。因此,“岗位学雷锋”会使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改变过去那种“刮风”现象。长期坚持下去,就使得学雷锋活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雷锋精神成为涵养人的道德情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人们建设四化热情的重大动力和源泉。] “岗位学雷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领导干部也在自己的岗位上,是“岗位学雷锋”的一部分。任何领导干部,不管职位高低,概无例外。过去,有人把学雷锋理解为只是中小学生的事情,解放军的事情,营业员们的事情。其实,这是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学雷锋首先是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学,只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为更广大的群众所理解,所接受。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学雷锋,不仅可以改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而且会直接推动他所领导的那个单位和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 “岗位学雷锋”,会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通过学雷锋,可以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把学雷锋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就会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强大影响。很显然,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首先要求人们把本职工作做好,而本职工作即包含各行各业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有的工厂企业开展学雷锋活动以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事故减少,成本降低,就是有力的证明。提倡“岗位学雷锋”,并不排斥店外、份外、八小时以外积极去做好事。应该说,两者关系是同步、互补的。上街做好事,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共建文明街、文明路以及参加义务劳动,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过去几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受到某些人攻击和被“淡化”的情况下,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一点声势和气氛,更是十分必要的,今后这类活动也还要继续开展。把“岗位学雷锋”和上街做好事等必要的群众性活动对立起来,是不对的。稳定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经济,在稳定中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在稳定中实现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的大计方针,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开展“岗位学雷锋”,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符合稳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值得大力提倡。

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