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孟浩然生平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⑴,朝朝空自归⑵。欲寻芳草去⑶,惜与故人违⑷。 当路谁相假⑸,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⑹。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⑷违:分离。⑸当路:当权者。假:提携。⑹扉:门扇。[2-3] 【作品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4]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1][3-4]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写作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唐之韵》认为: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

孟浩然

孟浩然资料

孟浩然自荐信

生平简介

雷锋生平

雷锋生平

雷锋生平

马克思生平

钱学森生平

海瑞生平

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生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