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8: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促进

学生的素质教育

——以吉林省某地区中学为例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学科专业: X X X 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习中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X X X X 年X X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期:

摘 要

艺术教育也在近几年的得到了充分的

随着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艺术欣赏课尤其是美术欣赏课在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环境中,取得很大的进步。美术教育不仅承担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的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审美观。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艺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素质教育是指高质量的教育,学生轻负,教师轻松的的教育模式,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重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所不同,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道德,审美,以及许多其他的教育功能。

美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整个艺术欣赏素质教育无法替代的。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艺术鉴赏课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的开课量仍然很少,一些地区学校甚至占用美术课,上其他的课程,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如何进行高效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是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才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得到主动权。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意;美学;素质教育;人生观

前 言

笔者作为吉林省的一名普通基层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搞好美术教育要掌握专业基础的教学技巧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从而艺术教育走出低层次,实现其素质教育的价值。必须提高和改变美术教学的技能和技巧使之更好融入教学,做到读透课本的知识并且教学中要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纠正美术教学两个常见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审美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修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努力建立一套新的美术教育。作为教学的主阵地,美术课堂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帮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吉林省某地区基础美术教育现状概述

吉林省位于东三省的中部,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们仔细了解就会发现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实施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美术教学开展较好,但仍有很多地方和学校或者说是更多的农村乡镇(即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副科,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1]

总体来看吉林省的基础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片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因为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美术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而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

(三)教学方式的落后

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四)评价标准的单一

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强调美术的技能技法,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认为只要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一个人给予适当的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往往使学生不知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在评价中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创新素养的养成。

(五)环境条件的制约

1、目前摆在各校面前的突出问题就是美术教学师资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一位美术教学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个别学校有美术教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其他学科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安排担任语文或者数学课的教学工作;而美术学科通常都是由本班语文或者数学教师兼职美术教学工作;多数都是赶鸭子上架,明知不能而为之。

2、教师编制也呈现不均匀的状态,由于农村教师数量有限,新招聘的教师主要是以语数外主科教师为主,因此美术教师严重匮乏。一些兼带美术的教师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勉强正常的开起美术课,但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面对这些情况,如何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师资,改善条件

1、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通过专业培训、名师引领等措施提高美术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中可以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挑选确有特长的兼职美术教学教师,利用暑期和其他假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聘请一些艺术专业院校的教师前来授课,让他们集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较短的时期内提高这些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还可以开展美术教学课堂展示活动,通过名师上示范课、兼职教师上移植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素养。[2]此外,还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去研交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2、开展学校之间的援教活动,合作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让一些美术教学专任教师相对较多的城镇学校、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定期去结对单位援教,派出优秀的教师与结对单位的美术教学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利用自身特长帮助开展第二课堂专题活动,提高薄弱学校的美术教学氛围。让现有的资源有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改变目前的现状,多管齐下,在一定的区域内均衡发展美术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美术技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做出应有的努力。

3、利用青年教师支教制度

开展定期支教活动。在职称评定、聘任、评优推先等活动中取得优先的地位或给予一定的加分,来鼓励城镇学校美术专任教师中的青年教师去最需要的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的年限。

(二)转变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中小学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备落后,使得这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内容与成功的经验,但缺少开放性。太注重机械化的模仿,我们应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

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文本。

[3]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区体验美术所带来的趣味,体验美术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三)、张扬个性、体验情感,让美术教学“寓教于情”,洋溢人文关怀 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酣畅淋漓的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行成了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设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譬如,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乐和画面,将蕴含在作品中的隐性情感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真心的情感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诚挚,从而养成美好的道德品质。

(四)、优化作业,多元评价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结 论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 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艺术教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2](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王丹.《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M],2008年11月.[4]李心峰.《艺术类型学》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5]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6]魏瑞江.《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7]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8]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9]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10]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第2篇: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21.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2.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3.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24.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5.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6.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27.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28.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9.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30.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31.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32.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33.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34.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35.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36.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37.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8.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9.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40.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4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42.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44.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45.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46.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48.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49.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

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浅谈中国山水画

16.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浅谈中国人物画

29.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浅谈色彩写生

33.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浅淡“书画同源” 37.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中国画贵在创作

42.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线描艺术的魅力 46.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论白描仕女画

51.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论白描

55.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谈临摹

63.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油画之我见

65.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66.速写与创作情感

三、艺术设计方向

1.装饰美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作用 2.试谈对古典建筑艺术的认识

3.数字媒介与艺术融合 4.室内景物的光与色处理 5.论装饰性书法

6.论居室设计空间分割

7.浅谈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 8.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情智培养 9.浅谈现代中国城市雕塑 10.雕塑时空

11.浅论标志设计特征和表现方法 12.现代装饰艺术——装饰画 13.浅谈绿色包装设计 14.浅谈图案的创作与应用 15.艺术与环境

16.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7.建筑装饰中空间划分的设计探究 18.小户型住宅装修设计方案探讨

19.手绘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20.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分析 21.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22.虚拟城市开发技术的探讨 23.浅析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

24.标志在打造企业品牌中的战略地位 25.浅谈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27.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28.浅谈白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9.浅谈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30.视觉传达在网页设计中的表现 31.商业插画的市场发展

推荐第3篇: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21.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2.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3.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24.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5.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6.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27.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28.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9.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30.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31.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32.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33.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34.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35.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36.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37.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8.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9.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40.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4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42.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44.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45.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46.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48.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49.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

52.美术教育和青少年人格发展

53.民间美术与生活

54.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55.美育漫谈——中国画教育与美育

56.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审美意识的培养

57.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与美术教学

58.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59.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课堂组织

60.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61.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62.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63.如何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64.论美术技能训练中的智力开发

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浅谈中国山水画

16.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浅谈中国人物画

29.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浅谈色彩写生

33.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浅淡“书画同源”

37.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中国画贵在创作

42.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线描艺术的魅力

46.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论白描仕女画

51.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论白描

55.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谈临摹

63.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油画之我见 65.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66.速写与创作情感

67.油画技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类

68.肌理在绘画中的特殊运用研究类

69.现代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研究类 70.从油画笔触看塞尚、凡高的艺术体验

71.论现实状况下的民间美术

72.美的构成因素——浅谈笔触赋予风景油画的美感 73.光和色的魅力——论印象绘画

74.论风景画中的视觉选择 75.论民间艺术对美术的影响

三、艺术设计方向

1.装饰美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作用

2.试谈对古典建筑艺术的认识

3.数字媒介与艺术融合

4.室内景物的光与色处理

5.论装饰性书法

6.论居室设计空间分割

7.浅谈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

8.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情智培养

9.浅谈现代中国城市雕塑

10.雕塑时空

11.浅论标志设计特征和表现方法

12.现代装饰艺术——装饰画

13.浅谈绿色包装设计

14.浅谈图案的创作与应用

15.艺术与环境

16.浅谈色彩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7.建筑装饰中空间划分的设计探究

18.小户型住宅装修设计方案探讨

19.手绘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20.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分析

21.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22.虚拟城市开发技术的探讨

23.浅析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制作

24.标志在打造企业品牌中的战略地位

25.浅谈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27.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28.浅谈白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9.浅谈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30.视觉传达在网页设计中的表现

31.商业插画的市场发展

推荐第4篇:西南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1.绘画、设计作品要求是创作。(不能临摹)

2.题目自拟,内容、表现形式不限。(国画、油画、设计均可)

3.尺寸大小:

国画四尺对开

油画半开

设计八开素描纸

4.作品上有落款、名章及作画时间。(近期作品)

5.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学习中心名称,学生学号及姓名。

关于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作品

邮寄的通知

由于美术专业毕业论文需要提交创作作品,因此美术专业学生只在论文系统内完成选题即可,不再作其他操作。并请在2013年4月10日前提交2011级春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到学习中心,由学习中心统一邮寄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截止时间4月20日(以邮戳为准)。

邮寄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办朱玉霜 (收)

邮编:400715

备注:请学生及学习中心检查学生是否在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

学习中心名称,学号及姓名;若没有标注学号及姓名当作未提交处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1.绘画、设计作品要求是创作。(不能临摹)

2.题目自拟,内容、表现形式不限。(国画、油画、设计均可)

3.尺寸大小:

国画四尺对开

油画半开

设计八开素描纸

4.作品上有落款、名章及作画时间。(近期作品)

5.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学习中心名称,学生学号及姓名。

关于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作品

邮寄的通知

由于美术专业毕业论文需要提交创作作品,因此美术专业学生只在论文系统内完成选题即可,不再作其他操作。并请在2013年4月10日前提交2011级春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到学习中心,由学习中心统一邮寄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截止时间4月20日(以邮戳为准)。

邮寄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办朱玉霜 (收)

邮编:400715

备注:请学生及学习中心检查学生是否在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

学习中心名称,学号及姓名;若没有标注学号及姓名当作未提交处理

推荐第5篇:届工艺美术教育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拟定

2013届工艺美术教育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拟定 杨广银:

1、唐代敦煌手姿在漆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2、唐代敦煌壁画色彩元素在立体漆艺中的装饰应用

3、魏晋敦煌手姿在漆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4、浅析敦煌壁画中的斑驳肌理美在漆画语言中的表现

5、敦煌壁画经变故事中世俗生活场景在漆画创作中的表现

胡玲:

1、敦煌莫高窟壁画北魏时期供养人服装款型浅析

2、敦煌莫高窟壁画北魏时期供养人服装色彩浅析

3、敦煌莫高窟壁画隋唐时期供养人服装款型浅析

4、敦煌莫高窟壁画隋唐时期供养人服装色彩浅析

5、敦煌莫高窟壁画宋元时期供养人服装款型浅析

杨晓:

1、论材料在纤维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对现代纤维艺术的一点认识

3、中国传统元素在纤维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4、对现代“软雕塑”艺术的初步认识

5、浅谈运用高比林技法创作作品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呼博:

1.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2.民族本土化的中国油画

3.浅谈中西方绘画中的“意象”

4.浅谈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5.女性艺术的崛起及其存在形态的发展

曾鹏德:

1、再谈速写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2、浅谈陶艺在居室生活中的装饰性

3、小议手写美术字能力培养的当代意义

4、浅谈陶瓷装饰中的绘画性

5、试论洮砚设计中的艺术性

推荐第6篇:美术教育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今毛遂自荐,诚待您的指导。 我叫罗海霞,是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真诚向您推荐我自己。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希望。

大学四年,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校期间,主修了油画、版画、国画、水彩画、设计、中小学美术教育、教育心理学等一系列专业学科。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大量的专业的培训,对绘画的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理性的思想。通过教材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养成了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在中学进行美术教学的能力。 在工作方面,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办事有条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四年的工作经验锻炼了我,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

在教学技能方面,我苦练教师基本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师“三字一话”考核,普通话水平达到了国家级二级乙等标准。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技能及课件制作和CAD、3D等软件;教育实习期间,我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实习工作,得到了实习学校老师的好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与学生的交流,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在教育实习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优秀的素质。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

诚祝贵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本人签名:罗海霞2012年2月20日

推荐第7篇:美术教育

1、美术教育的划分方式:(p53) (1)、按场所划分——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 (2)、按年龄划分——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 (3)、按目的划分——职业美术教育(也称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也称基础美术教育)

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义看,鸿都门学可谓后世科举和各种专科学校之先猷(you)。

7、词语解析:宋代画院

五代时期的西蜀(891年—

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1)重视技巧的训练 (2)利用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

9、《考工记》被认为是中国显存最早

中包含了对艺术的技术(尤其在交流媒体)的兴趣,以及对设计元素的重视和对新材料的关注。包豪斯的观念激发了对多种感觉方法的兴趣,导致了将审美态度与环境及工业设计相结合的倾向。这一切不仅对高等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影响至深。 965年)和南唐(937年—975年)的工艺规范著作。 即已开始设立画院。画院由国家开办和管理,将全国的优秀画家聚集起来,为皇室服务,描绘帝王和贵族的生活,记载国家重大

10、了解《癸卯学制》与美术教育

11、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

12、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gui mao学制)的中学科目,出现图画和体操;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初中学科出现艺术(或音乐、美术)。

3、孔子被认为是第一个把私塾从贵族阶层带到民间的人。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4、1794年法国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范院 校,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

5、美术教育学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观摩法、讨论法、实践法。

6、词语解析:鸿都门学

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因校址设在今河南洛阳郊区的鸿都门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州、郡择优选送,大多为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它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成绩优异者,可获高官厚禄,甚至封侯赐爵。因此,鸿都门学极一时之盛,学生多时可达千人。 鸿都门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而且在以儒家经学垄断教育内容的时代,开文学艺术教育之风。此外,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给了平民子弟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从上述意 的活动。画院画家穿戴官服,享受国家的“俸值”。

宋朝沿袭了画院制度,并加以发展,成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广招天下画师,《朝元仙杖图》的作者武宗元、《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皆为画院的画家。

从宋徽宗到高宗是画院发展的鼎盛期,其时画院的管理日趋完备,以考试揽天下画家。考试按题材分六科,多以诗句为题,考核画家对诗意的领悟和构思表现的奇巧,如“绿水无人度,孤舟尽日横”、“竹锁桥边卖酒家”、“深山藏古寺”,等等。

学生根据其来源分为“士流”和“杂流”,前者指官宦和士大夫子弟,后者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民子弟。两者不仅分而居之,而且连考试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相同。学生根据成绩逐步升迁,成绩优异者还可以入仕为官。

画学所教课目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和屋木等六科,还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学习科目,其中说文包括篆书和音训。可见,当时的画学不仅重视绘画技巧的学习,而且注意全面提高学养。

8、以博雅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主要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1)注重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2)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主要

的著名观点,力倡美育。

13、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14、1979年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

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成立。

15、文艺复兴时期是重要的文化转折

期,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期。这一时期,美术家由工匠上升到了中产阶级,甚至被视为天才,这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天才,也导致了早期形态的美术学院的出现,使得专业美术教育发生转型。

16、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为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做了铺垫。

17、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尊重

学生自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的观点。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从一般教育学意义论述美术教育的人。P100

18、包豪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

包豪斯提出的将时代技术引入艺术家生活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美术教育,其结果是现代艺术材料、摄影和视觉研究(包括感觉意识)涌进了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学计划中。包豪斯的艺术态度

19、罗恩菲德及其美术教育思想 1947年出版《创造与心智的成

长》,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著作。他认为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应该鼓励表达的自信和减少成人的干预。 20、DBAE美术教育思想

格内尔提出了“以科目为中心的

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的思想,简称DBAE。DBAE的主要特点是:(1)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2)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3)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4)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21、双头鹰的启示

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徽,来

源于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办展庭帝国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双头鹰分别望着西方和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5世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女儿索菲亚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亚佩带着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协助丈夫伊凡三世把俄罗斯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1497年,双头鹰开始作为国家

徽记,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双头鹰重新回到俄罗存在着对“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的思考和实践,但篆刻;⑤现代媒体艺术。9个模块则是:①美术鉴赏;②绘画;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认知结斯的国徽上,成为俄罗斯国家的象征,20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对之加以确认。

22、简答:艾斯纳对美术两种价值的归纳

工具价值(艾斯纳称为环境论的价值观)包括:①发展娱乐和兴趣,充实人的业余生活。②艺术治疗。③培养创造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④以美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思考能力。⑤从生理学考虑,可以协调发展儿童的肌肉。

本质价值则包括:①美术能发展人的审美感觉。②美术能培养人的感受性或感觉力。③美术有助于人发现事物的特殊性。④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⑤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密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⑥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⑦美术以极强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此外,它不仅开启了人们难以名状的层面,而且拓展了人的意识。

23、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包括:情感价值体系、智利价值体系、技术价值体系、创造价值体系。简答:

情感价值体系包括:美感训练、到的感化、体验生命的微妙、丰满人性、宣泄与治疗等。 智利价值体系包括:感知觉训练、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改善思维和记忆等。

24、词语解析:课程

在中国,长期以来“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人类的教育史中,始终 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系统研究却是20世纪初期以后,其中美国学者泰勒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提出的“课程原理”设计了课程的关键性问题,包括:①学校应该达到何种教育目的?②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学习经验?③如何组织旨在有效学习的学习经验?④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效果?⑤小小教师应该如何参与课程设计?

任何课程都要考虑学科知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学生身心等因素,基于对以后音速的不同认识和侧重,形成了种种课程流派或课程取向,如强调生活经验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强调中心知识的要素主义课程、强调学科结构的结构主义课程、强调人本价值的人本主义课程等。

25、当前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是采用学习领域的方式划分的。

26、一般的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美术创作(创作、制作、展示);②美术批评(欣赏、批评);③美术历史(历史、情景、文化)。以这样的方式划分的结果是4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外化和内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27、一般来说,课程模式可以分为单科课程模式和综合课程模式。

28、心得《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9个模块构成基本课程内容。5个系列是:①美术鉴赏;②绘画▪雕塑;③设计▪工艺;④书法▪

③雕塑;④设计;⑤工艺;⑥书法;⑦篆刻;⑧摄影和摄像;⑨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

29、目前大多数的国内外享有的美术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体现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

30、美术教科书的整体结构方式有单

课式、主题单元式和单课与单元结合式几种。

31、美术学科的特点:视觉性特点;

情感性特点;技能性特点;价值表现特点;自由表现特点;重形式特点。

32、诱发力来自两个方面:外在的功

利性和内在的愉悦性。外在的功利性指学习美术能够带来的升学、就业、评奖等实际利益。

33、简答或者论述:激发学生美术学

习兴趣的策略

(一)一般性说明

(二)具体策略:

①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②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

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 ③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④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

⑤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 ⑥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34、最佳的教学效益体现在学生方面

包括:

①知识的理解与长期记忆、技能的掌握与熟练;

构的形成与发展;

③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

35、探究式学习的最大特点是自主

性;接受式学习的特点是被动性。

36、理解:美术教学方法大参考

37、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在企业创

意活动中运用十分广泛,而且非常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活动大体上可以分成构想和实施两个阶段,所谓创造性最初是由思维点子的多少体现出来的,其特点是尽可能多地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头脑风暴法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子,为此,组织者在实施头脑风暴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不评价、不批评、不阻拦、不解释,让每个人自由地、无顾虑地在头脑中刮过一阵思维的风暴。只有当风暴刮过,更多的点子出来后,再结合可能性、可用性等因素进行甄别、选择和评价,最终确定可实施的方案。

38、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

(1)将知识进行分类和组合。

(2)运用例子和非例子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 (3)在学习概念的时候,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环境,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定义或解释。

39、经典的学习或教学模式

(1)掌握式学习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育学教授、美国教育研究会前任主席、全美教育科学院院士B.S.布卢姆创立。

(2)发现学习模式 当代著名

的认知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J.S.布鲁纳首先提出。

(3)程序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

(4)范例教学模式 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夫斯创立

43、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是:

(1)寻找当地的器物与艺术品;

(2)分析其与当地人生存方式的关系和价值观;

(3)分析其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

(4)分析其教育功能和价值; 素。

(3)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特征和能力p403:①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②反思精神与问题意识;较为丰富的学识;④了解研究的程序,掌握研究的方40、词语解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进步和教学行为的缺失,通过过程中的若干反馈,及时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强化。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评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41、教育价值观与评价的关系是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联系起来的。教育的价值观,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评价总是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因素。

42、关于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从广义理解,知识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实现课程目标可以考虑的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可能会将我们的思维局限于物质条件——专业教室、设备、教具、材料等。在现代课程背景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广义的定义,以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领域采取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5)教育资源转化论证(局部可用还是整体可用,适用的年龄和条件);

(6)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和梯度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44、课外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师的自主性较强,自由度较大

(2)具有创新性和前卫性 (3)非强制性,适应学生的兴趣 (4)不必面面俱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5)具有开放性,参与的人更多

45、案例题目面对学生的抵触情绪:参考答案:

(1)教学评价既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教师的,对学生和对教师的作用并不一样。对学生的作用是:①甄别与选拔——为学生评定学业成绩的等级,使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发展机会:②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对教师的作用则是:获得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调高教学质量。 (2)教育价值观与评价的关系是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联系起来的。教育价的值观,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评价总是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因

46、专门知识一般与职业有关,或者

一个人由于深度的业余爱好而导致对某种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普通知识也可以称为常识,即一个人所具有的涉及多种学科的一般性知识。

47、学业游戏法:所谓学业游戏,是

指学生个人之间或小组之间为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所开展的竞赛游戏活动。P259

48、名词解释:兴趣定位与展示法:

这种方式的特征是,在学习某一主题和内容时,通过收集具体的实物、材料并加以展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第8篇: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中小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课程中的美术课教学来实施。其美术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培养审美感受力、培养审美鉴赏力、培养审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学校以美术为内容的学科教育实践活动,它既包含了美术的特性,又包含了基础教育的特征,这是把握和认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

基础教育:即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今后进入社会或高一级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博雅

上层社会或文化人的美术教育 教学内容:绘画、书法

组织形式:师徒制、类学校式(“鸿都门学”

“宋代画院”) 主要教学或学习方法:

a、注重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b、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②实用——下层社会或艺匠的美术教育

(培养实用性的工艺人才,行业性质)

组织形式:

师徒制,尤以家族传承为甚

主要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a、重视技巧的训练

b、口诀

教学内容:画、塑、铸、剪、刻、雕、漆、烫、磨、贴等

代表著作:《考工记》

近代 洋务运动后中国科学与实业的发展——促进

洋务运动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中设有画法科目。随后又设马尾绘事院,内分两部:

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2.2.1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里特 自由民

雅典教育——“自由教育”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思考自由教育的思想家,他坚决反对那种具有限制性的职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提出﹕①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②目的在於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在他看来,教育必须超越生存需要,培养人的自由能力;教育不是为了求得生存的实用技能,而是为了获得自由公民的智慧和教养。在他看来,教育“应教授儿童那些真正必需的有用东西,但并不是教以一切有用的东西。”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实用,而是是实现人的精神自由。

雅典教育除了军事体育、道德教育外.还重视智育和美育的教育(“缪斯教育”).儿童7~14岁就可以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这种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阅读、书法、算术之外,还包括图画。图画教学不是为了传授谋生技艺,而是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雅典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兼顾人的个性和公民性的双重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履行公民职责的新一代。这种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强调体、智、德、美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在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全部过程里。 2.2.3文艺复兴时期

1.“专业的美术教育的转型”

工匠

中产阶级

早期形态的美术学院

达·芬奇学院、佛罗伦绘画学院等

教会学校

中等学校

美术家们需学习宇宙规律、道德法则和运动规律,以及解剖、透视、韵律、色彩、几何学、诗歌和演讲艺术。在道德上它们也应该成为楷模。

这些学校不仅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重视审美教育,而且审美教育在中世纪则是被禁止的

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恢复及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影响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

他倡导对学生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发展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其艺术才能。 2.2.4

17、18世纪

1、现代美术学院雏形的形成

17世纪政治上——专制主义,学术思想——理性主义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

“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

注重通过素描写生课对学生进行指导,甚至垄断素描写生课,当时学院以外的素描写生教学均被禁止。 由此形成的素描临摹、石膏像临摹和模特儿写生成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

还通过讲座等方式教授艺术理论 2.对美术教育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运动 卢梭——自然教育观

强调感觉的准确关系到知识的准确,反对教师让学生临摹,也反对学生在眼前没物象时凭记忆作画,认为这样会使它们在记忆中以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去代替真正的形象,从而失去比例的观念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教育必须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认为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 2.2.5 19世纪

1、工业革命促进美术教育的普及

手工艺人

机器

2、美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拓展 观念:发展创造力,鼓励原创性 裴斯泰洛齐: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3、儿童研究运动的开展 达尔文——进化论

复演说(相信儿童向成人发展实际上是复演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2.2.6 20世纪

1.1925年,德国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公立包豪斯学校”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美)杜威 重视教育与生活经验的关系,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并在真实的体验上发挥影响,同时,教育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并将其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弗兰兹·西泽克——儿童美术具有内在价值;不干涉教学 2.复杂流变的美术教育思想

布鲁纳“科目结构”——所有课程逻辑都应该本学科的结构去找。美术课程除了创作之外,还应包括美术批评和美术史

格内尔“DBAE”——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

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 强调教学是具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视觉文化教育(当今) 涂鸦期:幼儿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这充分表现出幼儿绘画带有明显地随意性、自由性和无目地性。

象征期:当孩子由涂涂画画逐步过渡到由于控制手及腕的活动而画出一定图形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孩子的画画开始向象征期进发。所谓象征,指的是以某种图形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说把图形作为符号来指称与之形象相似的事物。

1.善用某种图形代表某种事物。(圆圈象征头部、点当眼睛、对线当做手脚) 2.画作中出现“蝌蚪人”或称为“棒棒人” 图示期:即图解、示意。

这一阶段的儿童画是有意识的作画,这一点与涂鸦期和象征期的画不同。孩子们已不是以绘画过程的动觉活动的快乐感为主,也不再仅满足于以符号作为物体象征的图形图,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周围事物,画的东西与周围环境有直接联系。他们作画用笔用色大胆、不加修饰,形象极为简练概括,带有夸张,甚至加入自己对表达对象的幻想成份。那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一种孩子们纯真思想的真情倾诉。

透明性 多视点构图 重复性 荒诞性 变现自己的生活和经验 夸张性 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

写实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尊重视觉感受,并竭力按眼睛所见到的样子将事物表现出来。大约在11~14岁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抑制阶段,因为学生觉得自己的技法不足以准确地描绘事物真实的面貌,另外学生的兴趣也会发生转移,向其他的学科和活动扩展。

从价值到目标的名词解释:人的物质或精神需要对事物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有意识的追求价值实现设定行为目标:教育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及具体程度。 新课改美术课程的性质定为:凸显视觉性

具有实践性

追求人文性

强调愉悦性

新课改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设定。

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注意:

该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

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注意:该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与评述:该领域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 注意:

该领域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探索: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注意:

该领域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走马观花快速地看,感受、体验和了解,但难以形成真正的技能

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下马观花有选择地看,深入体验和了解,力争形成初步的技能

推荐第9篇: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之调研

中学美术教育对提高未来国民素质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使中学美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值的我们思考。

本文通过对白浮图镇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表明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未完全解除,部分家长、领导依然把美术当为一门副科,认为学非所用;美术教师力量薄弱,得不到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缺少地方特色;美术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乏。该校的美术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针对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就如何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建良好的教师相互学习的平台,保持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主要是强调,本校教师之间或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沟通和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网站

(二)美术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之所用。让学生用手绘墙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学生亲身体验美术的用途,转变部分学生、家长、领导对美术的认识。

(三)采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美术课堂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法等。

(四)美术课堂教学突出地方特色,保护民间美术。“二月二,娃娃会”、“打柳编筐,养活一家”、黑陶、瓷刻等,都属于当地的民间美术。将民间美术引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可以传承乡土美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传承文明、传播知识、表达内心情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全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希望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推荐第10篇:美术教育

美术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知识(分)

一、填充题:分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中国古代第一幅真正的绘画实迹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林泉高致集》中的三远指的是 (高远)、深远、(平远)。

、清朝是中国年画的鼎盛时期,其三大主要产地是 (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苏州桃花坞)。

、中国画按题材分类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古希腊时期神庙建筑的三种柱形分别是多立亚式、(爱奥尼亚)、(科林斯)。

二、选择题分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

、大型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时期()的作品。

、靳尚宜、董希文、何孔德、王式廓

、课程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情感、方法和价值观、情感、方法和世界观

、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是()。

、吕德、德拉克洛瓦、席里柯、达维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农民画家是()

、荷尔拜因、米勒、勃吕盖尔、丢勒

、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

、苏里柯夫、列宾、克拉姆斯克依、列维坦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是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散点透视

、北宋山水画代表性作品《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

、张择端、范宽、马远、黄公望

三、简答题:分

、简述印象主义画派(分)

答:诞生于法国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第11篇:美术教育

(一)工具论的教育思想基础: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在杜威看来,无论是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而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且能促进个人生长,因此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因而要把学校变成一种有控制的特殊社会情境,把课堂变为儿童活动的乐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指导儿童参加诸如手工作业、现场参观、表演节目、盖房子、测画图等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由观察、接触、操作、实习而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获得有用经验,即“从做中学”。杜威摒弃了分科教材,反对传授各科知识,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在杜威的教育观中,儿童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强调,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杜威曾经指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就是理想教育之所在。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知识都只处于从属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所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要素,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儿童的自我实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调。工具论者把美术教育当作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很多情况下成了服务于其他科目的附庸。工具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Lowenfeld)。

(二)里德的美术教育观: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他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

里德对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看得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性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

里德认为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类的心理类型是高度相关的。依据容格的观点,他把人类心理分为思考型、感情型、感觉型、直觉型,而每个类型有内向、外向之分。这样,人类心理共有八种基本类型。里德认为,这八种基本心理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美的表现形式。以现代艺术为例:思考型——写实派;感情型——超写实派;感觉型——表现派;直觉型——构成派。心理型中有内向与外向之分,相当于艺术型中的主观与客观之分。具体到儿童艺术,里德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表现类型。它们是:有组织的、拟情的、节奏的模式、构造的形式、列举的、表现派的、装饰的和想象的,共八种。这八种儿童艺术表现类型受到儿童特定的人格类型影响,相当于儿童不同的心理倾向:外向思考型——列举的,内向思考型——有组织的;外向感情型——装饰的,内向感情型——想象的;外向感觉型——拟情的,内向感觉型——表现派的(触觉的);外向直觉型——拟情的,内向直觉型——构成的形式。由于艺术类型与心理倾向之间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具有型的态度(typeattitudes)而立于承认各种类型的地位,依照儿童天赋的气质予以鼓励和指导。

儿童美术不仅受儿童特定人格类型的影响,也受“由潜意识而来”的一系列原生印象或原型的影响。根据里德的观点,儿童美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作为残迹遗留在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原形功能。原型最常显现的是魔环主题(MandalaTheme),包括一切同心圆、有一个中心的圆型或方型以及所有辐射状或球状的排列,如花、十字、轮状、曼陀罗等。这些符号自然

反复地出现在各种文化背景的儿童画中,从而为人类的共同人性提供了佐证。

仿效进步主义的观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法建议。他指出,“课程不应视为各科的总汇。在中学阶段一如在小学阶段一样,应该是创造性活动的场所,而教学只是为了达到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不可免时或有助力时才实施。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Project),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1〕艺术应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课程应采用统整模式。学校是实习工场,符合美学标准。而教师,则应该是将个体引入环境的中介,他应该了解“涵容”学生。里德的这些看法,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三)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观:维克多·罗恩菲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他综合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颇有影响的美术教育观,成为进步主义美术教育的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物。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是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是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罗恩菲德认为,这些阶段是来自遗传的知觉程序自然展开的结果。一个个阶段的发展,就象一个个遗传程式的展开一样。虽然各个儿童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速度,但整体的形式和步骤却是相似的。儿童需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既然这些阶段是自然发展的,因而教师对儿童美术的学习就不该予以干涉。不要试图教儿童怎样绘画,而应该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让儿童自我表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罗恩菲德把儿童的创作看作是他们感情、智慧、生理、知觉、社会性、美感及创造性的反映。从儿童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长情况。如,当儿童喜爱某人(物)时,就会在作品中作特别的强调和夸张;当他们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发展到一定阶段,作品中就会有表现群体的活动出现。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感情的、社会的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而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因而,罗恩菲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

在说明儿童美术的特征时,罗恩菲德特别提出了知觉的视觉模式和触觉模式这组概念。罗恩菲德认为,知觉有两种反应模式——视觉型和触觉型。视觉型是一种客观类型。视觉型的个人喜爱环境,是世界的旁观者。他们在画面中咨询自然,其绘画倾向于具象的写实。而触觉型是一种主观类型。触觉型的个人是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专注于主观经验的阐释,其绘画倾向于高度主观的表现。当儿童成长时,大部分人(约70%)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去面对世界(约47%的人倾向于视觉型,23%的人倾向于触觉型)。〔2〕

罗恩菲德认为知觉特征的不同是由遗传而来的,因此,不要指望视觉型的儿童画出触觉型特征的画,触觉型的儿童画出高度写实的作品。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3〕所以,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教师应

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里德和罗恩菲德都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EducationthroughArt”。里德的贡献在于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哲学的建树,而罗恩菲德则在美术发展心理及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两者相辅相成,联珠合璧。从他们关于艺术教育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杜威及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甚而,还有卢梭的影子。(事实上,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卢梭的理论关系密切,虽然杜威本人不予承认。)工具论使美术教育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成为美术课的中心。

杜威重视感性经验,关注儿童兴趣,使教育领域开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时代。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杜威牌的教育学,大概不可能在学校里广泛地被使用——到现在还是如此。”〔4〕杜威式的教育使得美国学校中暴露出“纪律松懈、书写无能,以及初等数学和科学知识严重不足”的缺点,引起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不满。而在美术教育界,工具论的实践使得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儿童自发的,无教师干预和评价的,无所谓最后作品的严重放任状态。艺术没有被视为一门学习的课程,而是被当成了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学校中视觉艺术的主要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创造力,渲泻情绪的机会。严格地说,这种状态是“非教育”的。到了6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契机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天。

二、本质论

1957年10月7日,前苏联人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普斯特尼克”送上了天,显示出苏联领先一步的科学教育水平。争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国在6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由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本质论。这次教改兴起了学科运动。在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即“新三艺”)这些结构清楚、易于教学和检测的科目得到特别青睐时,美术教育为求在学校中生存,也开始逐渐向科目转化。这一转化中,巴肯(M.Barken)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认为美术有权成为科目,作为科目的美术教育包括画室学习、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这一观点影响了以后作为本质论代表人物的艾斯纳(W.D.Eisner)和格内尔(W.D.Greer)。本质论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一)本质论的教育思想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把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应用于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教育主张。1960年,他的《教育过程》一书出版,该书阐述了教改的四个中心思想: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②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③重视直觉思维力的发展;④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该书出版后备受推崇,被西方教育界人士称为“划时代著作”,很快,美国掀起了以此书思想为指导,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改运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与杜威大相径庭,这主要基于他们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差异。杜威是地道的主观唯心主义,其思想核心是“经验”,而布鲁纳恰恰相反,他强调知识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认识的,“经验”或“事物”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才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根由。教材应该由记录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结构不是在材料内部发现的,而是“外加”进去的,是人所塑造的;知识可以由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模式,并可以此构筑儿童应得的知识。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他指出:(1)要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为教育的目的;(2)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育内容;(3)以动机、结构、程序、强化为教学四原则;(4)以发现法为教学方法。

在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下,学科运动开始兴起。当别人根据布鲁纳理论把外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变成结构清楚的科目时,艺术教育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美术的结构,艺术教育从重视“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转向帮助学生独立从事艺术学科结构的探讨,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艺术,从而使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有所发展。然而,这些思想当时除了在杂志上有所宣传外,并没有站稳脚跟。1982年,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这个中心推行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帮助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充实本质论思想,逐渐地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BAE)开始形成并流行开来。

(二)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本质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本质主义者认为,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儿童的学习成果。

本质论的代表人物是艾斯纳和格内尔。艾斯纳强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他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而且美术能为人类实践作出的最可贵的贡献是直接与其特性相关系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作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美术不应屈尊服务于其他目的。”〔5〕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它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而,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

与工具论者相反,艾斯纳提出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美术学习不是随儿童成长成熟的自然结果,美术学习可以通过教育指导得到促进。”〔6〕既然如此,可教的内容有哪些呢?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学的领域应包括三方面: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要使这三方面教学卓有成效,则需要有系统化的连续性课程设计,而不是那种感恩节画火鸡、圣诞节做节目装饰的以日历为中心的教学。而且,对教学要尽量评估,因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评估,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它实际上来源于60年代出现的教育观念,但却揉进了巴肯、艾斯纳在60年代提出的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教学思想。格内尔认为,DBAE可以“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具有美术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对美术品和其他物体中的美有所反应。”

DBAE有三个主要特征:

1.学习领域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四个方面。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作螺旋式递进。

3.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DBAE具有严谨的课程中心导向。它不仅重视形象的制作,更重视对形象的理解。它要求把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几方面统合于同一教学单元,体现在总课程中,进行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

在DBAE的学习领域中,美术创作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制作,学习技巧和组织等;美术批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发展他们对形象的分析、演绎及判断能力;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作品作者、时间、空间背景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美学则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经验、美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等探讨,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美术创作和美术史较容易为人理解,而美学和美术批评却较难理解,下面,我们试对美学和批评简单作一阐释。

关于美学,积极支持DBAE的艾斯纳曾这样解释:“美学方面的专门知识是把一整套久已存在、见识颇深的思想介绍给儿童和成年人,一些从未得到解答的问题。”〔7〕例如:艺术品必须是美的吗?伟大的艺术品一定寓有力量、高贵等主要思想吗?评价艺术家的作品要了

解他的创作意图吗?这些问题旨在为孩子们打开一个艺术世界,让他们加入到这种千古对话中去,作一些美学上的思考,这正是形象创作无法做到的。批评如何介入呢?其实批评就是谈论艺术,利用孩子爱讲话爱争论的特点,可以使批评很顺利地引入课堂。一般可以把批评分为四个阶段:

1.简单描述阶段:看到了什么?包括物象、形状、色彩、线条等等。

2.形式分析阶段:作品如何组织?如:画面是否对称?线条间如何联系?运用了什么技法、材料?等等。

3.意义解释阶段:作者要说明什么?如:作品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经济文化、作者思想个性与该作品的关系是什么?作品中传达出什么氛围、观念、思想?

4.价值评定阶段:你的印象怎样?如:你受到感染吗?你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感觉?等等。前两个阶段的问题重心在于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你印象如何,要防止学生过早轻易地下结论。解说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语言解释作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前三阶段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评论作品价值。

DBAE的课程设计是统合的,即把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学、美术史统合在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中同时教授,由简入繁,系统展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艺术知识面,了解种种文化涵义,并通过视觉艺术进行思想交流。因此,DBAE要求有一系列设计严格的、反映出四方面修养的特殊教学主题。例如:以风景为主题的教学可以有:讨论大自然的景物,可否称为艺术品(美学);学习从形式与分析开始评审一幅荷兰派的风景画是狂暴或是孤凉(艺术批评);认明荷兰、法国、中国的写实派与想象派风景画的典型风格,并研究大自然如何可以理想化和抽象化(美术史);使用粉笔和海绵绘画的技巧创造空间的幻觉和自然景物(艺术创作)。〔8〕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从简单的美术行为,如常见的风景写生,进行意义重大的扩展。虽然DBAE四方面内容无需分而教之,但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每个方面,将它们有机地溶合在一起。

DBAE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和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制作艺术品,还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品,了解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环境。由于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的研究、实验和大力推广,这一理论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期望,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他们了解文化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学会客观评价艺术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知能。

由于DBAE以严格的课程中心为导向,有严谨的课程设计,明文规定学生在创作、批评、美术史及美学四个领域内进行螺旋递进式的学习。因此,有人提出疑问,艺术教育接近于行为科学或物理科学的教育吗?象DBAE这样的教育是否会过于貌似其他学科而丧失艺术课的独特性?是否会过于严格而导致僵化和枯燥?以结构课程论为教育思想基础的DBAE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对美感经验及创造性发展的强调亦显不足。在艺术教育中,注重结构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灵活性。

工具论和本质论各自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它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工具论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发展土壤,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它重视儿童兴趣,强调儿童自发性和创造性培养,但忽视系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因此,这种美术教育不可能培养儿童具有丰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有限的美术知能又限制了儿童高层次美术创造力发展,因为高水平的创造必须以丰富的知能为基石。本质论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渊源,要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它重视艺术的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等审美力的全面培养,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显得不足。此外,严格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亦容易走向形式化和乏味枯燥。

比较一下这两种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瑕瑜互见,各有扬抑。所以,单独套用任何一种于我们的美术教育,显然有失妥当。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美术教育的现状,对它

们予以合理吸收和改造,洋为中用,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发展。

注释:

〔1〕引自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第24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2〕本段文字参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第25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3〕同〔1〕,第214页。

〔4〕引自J.R.布尔内特《杜威和美国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评论》,1979年第81卷,第二期。

〔5〕同〔1〕第11页

〔6〕同〔1〕第58页

〔7〕引自《论以修养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艾斯纳教授访谈录》,《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第6期。

〔8〕本段文字参考卓以玉《“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国美术教育》1994年第3期。

第12篇:美术教育经验交流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其次,感谢领导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点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事了这一职业自己就要拥有一份责任与一份热情。意识到责任所在才能全身心投入。有了工作热情才能大大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我们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二、用心备课、上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个一环包括备学生与备教材。首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做到对他们的个性、生活、学习等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其次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认真备好每节课。我认为教师应从基础层次、发展层次、创新层次把握教材。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上课是老师与学生直接沟通的途径。好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的过程。它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等技能。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简化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我教学策略与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学习。⑴学生主动参与。这一点我们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那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找一些有趣味性的内容穿插于教学中如讲讲故事做做游戏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让学生既轻松又富有活力在学生兴趣高昂的同时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设计场景让学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教育的一种手段。例如我设计一堂我先先让学生观看初春的景象,让学生讲出文学家是怎么来描写春天的。这时候学生会七嘴八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着播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联想自己来到了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最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畅想的情景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动物,翠绿的小草当做了秋千,有学生把想象成了牧童。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培养。这样的的课让学生意犹未尽只怨这堂课时间过得太快了。⑵合作学习。 必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3)鼓励创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课材内容向外延伸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例如 在畅想春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文学,音乐让课堂多元化。

三、虚心请教,相互交流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教学上遇到难题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要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片面看法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第13篇: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灵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支撑学校生命线的课堂教学,在其中却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美术是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每周的课时量并不多,并且它将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终身所需的素养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而为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时间:2011年11月5日

三、调查对象:塘厦第二小学学生

四、调查方法:问卷法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

(1)调查学生对美术课的喜欢程度。 (2)调查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3)调查学生对课堂作业的感受。

六、调查结果

1、调查学生对美术课的喜欢程度 (1)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 A.喜欢 B.有点喜欢 C.不喜欢 (2)你上美术课的心情如何?( )

A.愉快 B.一般 C.不愉快

经调查得知:80%的学生是喜欢上美术课的,17%的学生有点喜欢,只有3%的学生不喜欢。79%的学生把绘画过程作为非常开心和愉快的活动。19%的学生感觉一般,只有2%的学生不愉快。由数据分析可得,大部分得学生换是喜欢上美术课的,这种自发性的行为促使学生常常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状态。

2、调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1)你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所学美术课题内容的讨论吗?(

) A.喜欢 B.有时会 C.不喜欢

(2)你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愿意谈自己感受吗?( ) A.愿意 B.不愿意

(3)你愿意接受同学的建议吗?( )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98%的学生对课程内容很喜欢,具体表现在普遍愿意参与课题内容的讨论,普遍喜欢与人合作和交流。76%的学生很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95%的学生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但是他们希望提建议的同学能说得明确些。从这些想法中我感到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23.8%不愿意展示自己作品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作品画得不好。4.8%不愿意接受同学建议的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3、调查学生对美术课堂作业的看法

(1)你对完成美术课堂作业的信心如何?( ) A.充满信心 B.没有信心

(2)你完成作品后的感觉是?( ) A.兴奋 B.一般

(3)你在没有完成作业后时的心情?( ) A.很平静 B.无所谓 C.很着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92.8%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前很自信,但在作品完成后只有76.1%的学生感到很兴奋,其中的落差是在绘画的过程中丢失的。此外,在调查中还显示:83.4%的学生在作业落后时心情表现得非常平静和无所谓。那么为什么学生在作业落后的情况下普遍心情很平静呢?一方面折射出学生对作品的执着态度他们不愿意由于时间的关系而马马虎虎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因此,希望老师能给她带回家继续画;另一方面我想这也许和我们平时的评价体系有关。因为我们的学生心理很清楚,评价作业的是老师,一张没有完成的作业能在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好成绩吗?

七、分析与思考

这些调查数据的呈现对我的促动很大,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普遍感兴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用怎样的途径让他们的兴趣得以延续呢?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与人合作、交流,那么我们的课堂能给他们提供这种需要吗?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和课中无法及时完成作品的学生又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呢?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我今后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想法,想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创设分层作业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的个体能力的不平衡。面对这种差异我想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过去对作业的统一标准再细分成基础、深化、探究三个标准。让学生在绘画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心理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目标。

(1)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层面的作业目标即掌握最基本的形与色。 (2)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深化层面的目标也就是在形与色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画面的美观。

(3)那些特别好的学生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新颖,有创意的作品。

以上所设想的分层目标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始有终的保持他愉悦的心情;

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期内能获得成功感。但目标的设定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二、关注情感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美术课堂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只能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可能是粗糙的;可能是细腻的;可能是夸张的,可能是平淡的。这些我们都能通过作品去了解。但是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开心吗?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这些都是无法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因此作品完成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心理、智力、技能、情感交融的过程。由于这样的思索我想从作品的评价上去考虑改进,具体设想为:

(1)扩大评价的领域,注重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

①、作品完成后,学生运用自我感觉给自己打分,以星数表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程度。这种感觉可以是对绘画的投入程度;可以是绘画时的心情;可以是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觉察自己的不足,在内心情感的表露中为改变学习效果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学生运用互评方式为对方打分,可以说说同学画面成功之处,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逐渐地学会欣赏、学会诊断、学会正确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③、教师运用点评形式解决学生间争议的焦点、对知识点的把握等问题以此丰富评价过程。

④、运用综合评价方式,用表格形式设定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内容以A、B、C、形式进行评价。

(2)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

①、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功能,记录学生一学期来最满意的作品数与家长、老师沟通

②、在成长记录册上用画面形式记录一幅学生最满意的作品。

三、建立个别学生档案袋;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课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因此有的学生很早就已经踏入了艺术的大门,他们的技能往往超越了同年龄的学生。虽说是少数人但还是给我们有些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带来某种挫折感,觉得自己总是技不如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尝试采用横向的比较方法让他树立自信。由于美术作品大多数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能把学生的作品以照片形式收集个别学生课堂作品,用文件夹的形式进行保存。采用纵向比较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进步,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从而树立自信,获得成功感。

姓名:谢日太

班级:08美本二班

学号:2008504209

第14篇: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在课前课后,我千方百计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3、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第15篇:美术教育学理论

美术教育学复习资料

1、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模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2、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演示法、实践指导法、提问法、讨论法合作指导学习法、问题发现与指导探究

3、(美术学科的基础是视觉形象,形象可以分为图像(静态)和影像(动态));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是视觉形象,就应该是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的

4、“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教学内容由的德、行、艺、仪四个方面构成,并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基本学科

6、西欧中早期学校的“七艺”包括: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7、孔子被认为第一个将私塾从贵族阶层带到民间的人,提倡因材施教,他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法,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苏格拉底的教育观念的核心是“知识即德性”

9、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一本重要的关于“教授的艺术”的著作

10、卢梭秉持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学生自然发展规律,反对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不要动辄干预儿童的行为

11、1992年,陶行知认为教法与学法应合一,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2、1911年冬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业院——上海国画美术院成立,1918年4月5日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业学校成立

13、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师美术系学科——图画手工科,并开设了图画、手工、音乐3科教学

14、1867年,左宗棠开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员,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15、中小学教育中图画手工课也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但美术课在中小学的地位被认为是由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的。虽然当时是将图画手工课定为“随意科目”放出现在政府颁发的学制之中,其意义应该是划时代的。

1

16、《癸卯学制》与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e)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17、美术以学科的特点来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8、范例教学模式:创始者主要代表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夫斯

19、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0、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实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21、1979年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成立

22、1498年出现了达·芬奇学院,1562年著名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议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创办了波伦比亚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还成立了圣卢卡学院

23、1947年出版《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著作

24、美术教育必然包括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追求,其余的目标则是属于对教育功能的追求。

25、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之所以能表达人的生命感受,是因为艺术对应着生命的逻辑形式

26、当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美术教育按场所分:a、学校美术教育(指中小学、大学进行的美术教育)b、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家人、家庭教师或者其它人实施的美术教育)c、社会美术教育(指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

28、教科书式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

29、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指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对于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产生影响,或简单的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0、美术学科的特点:视觉性特点,情感性特点,技能性特点,价值表现特点,自由表现特点,重形式特点。

31、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32、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33、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34、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年间二月,因校址设在今天河南洛阳郊区的洪都门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它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它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而且在以儒家经学垄断教育内容的时代,开文学艺术教育之风

35、DBAE:格内尔发表了题为《一种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提出了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思想,简称DBAE。DBAE的主要特点是:a、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b、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c、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d、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36、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a、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b、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c、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d、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e、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f、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37、美术评价策略:a、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b、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c、提倡质性评价d、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38、“造型表现”学习领域:a、目标: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39、“设计应用”学习领域:a、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生活与环境,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40、为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美术教育的价值,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下分类构建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情感价值体系,智力价值体系,技术价值体系,创造价值体系

第16篇:美术教育叙事

美术教育叙事

乌市八小

邹春燕

在一节绘画课上,孩子们都开心地在画画。他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小朋友,你怎么不画画?”我问,他说:“我画不好”,“会写你的名字吗?写出来让老师看看。”他慢慢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写得字很漂亮,会画圆形吗?”我边鼓励边引导,他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我问他这个圆形像什么?他说像太阳,我启发他把圆形添画成太阳后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什么形状?他又画出了三角形、方形等,在我的耐心启发下,他把各种形状都添画了出来。我不断的鼓励他,看着自己的作品,他开心极了! 美术教育是引导孩子们对美的发现。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作为组织者身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构建孩子们的认知平台,给他们动脑发现的机会。课堂的主体是孩子们,小孩子们天性活泼,善于表现。我们老师不要把孩子们的“接嘴”视为“大逆不道”,既然他们想讲,何不让他们一吐为快呢?孩子们“大讲特讲”的同时不就是培养语言综合概括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好时机吗?只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我们的孩子们就敢讲想讲也能讲,在这种氛围里,我们的孩子们会逐步走入美的殿堂,成为 “行家里手”。那么就请我们教者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尊重孩子们的需要,凸现孩子们的地位。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亲自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童话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动的事!本课就给同学们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帘、小路等,只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就是成功的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学习美术课《名字的设计》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名字。开始我以我的名字用两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导入主题。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开始设计绘制。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名字形状。而且还图上了美丽的色彩,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生活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得将是孩子们喜悦笑脸。

第17篇:美术教育演讲稿

美术教育演讲稿

美术教育演讲稿

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给教育一点“闲暇”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给教育一点“闲暇”,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

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我们要让“教科书是孩子们的世界”变成“世界是孩子们的教科书”;

让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

给教育一点“闲暇”,就是给孩子们一点自由的空间,自主、探究地学习。

传统的课堂是填鸭式的、赶进度的、满堂灌式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训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给教育一点“闲暇”,首先是我们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从“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发式转变;用情感教学代替惟智教学;把学生从学习的机器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我的美术课堂是开放的、愉悦的、“闲暇”的。

在教学中,我探索了一条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美术环境和课程资源,引领学生

去发现、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蹬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一起去分析、观察、交流......让学生产生“美术课堂是蔚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鱼,在里面快乐地、闲暇地、自由地游着的”愉悦。

我经常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开放的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造型与设计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即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客观地去体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学生们创造出的作品风格各异,令人耳目一新。

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师生共同表演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闲暇”中去发现、探讨、创造......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玩泥巴、橡皮泥、撕撕剪剪画画中,培养了手、脑、眼的协调发展;在游戏、表演中学会了合作、探究;在想象中发散了思维,挖掘了潜能;在欣赏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使美术学科的

审美、启智、辅德、怡情等多元功能得到全面体现。

美术教育具有美育所强调的“卷入式参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升人格。让充满“闲暇”的美术课堂成为了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幅精彩的画卷,一篇生动的乐章。多给教育一点“闲暇”吧,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多给教育一点“闲暇”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科学与艺术双翼的人才!

第18篇: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及对策

小学美术课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小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开展美术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美术课外活动,农村小学也积极响应号召,增设一些诸如“制作黑板报、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活动。农村美术教学较之以前已经有所改善。但在小学教学之时,我认为我校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我校美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刚开始教美术时,心想小学美术课嘛,应该很容易!可一进教室,就发觉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不少学生对美术课毫无兴趣根本不听课,有的趁小组讨论活动而聚集聊天,有的学生在做其他学科作业,还有的甚至走位,更加可气的是许多同学一上课就想要求美术老师让他们看电影,觉得上美术课也学不到什么„„针对这样的课堂,我很恼火也很着急。小学美术课难道就是这样的课堂?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美术课堂是否有效)?那么,在具有特殊教育环境的农村小学,又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呢? 2011年,我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解并作问卷调查及访谈,针对农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理解以及家长态度、教师教学方法、学校开设美术课等的情况都进行全面的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学生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兴趣的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比较喜欢上美术课,但他们中大多数喜欢上美术课的目的令人无法接受,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美术课是“放松课”、“消遣课”、“调剂课”。在他们眼里认为美术课是无所谓的学科,比较自由,没有任务,没有毕业考试,与升学无关,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而35%的学生根本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自称自己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是由于过去美术课片面注重技法致使他们处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自然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几乎57%的学生对美术课上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会认真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予理睬。大约76%的学生在美术课上遇到困难时不去主动请教老师并与之交流。

(二)家长

大多数的家长更不重视美术课,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重要。几乎70%以上的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玩,上不上无所谓,对孩子影响不大,有时还会影响孩子学习文化课”。并且他们不支持孩子去购买美术课上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三)教师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设备单一,学校除了教科书之外没有给美术教师配备辅助教学的设备。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无目的的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出现其他学科为赶课抢占美术课的局面。

(四)学校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校美术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对于校方来说由于当地教育部门依然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和分数线,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自然就要退居二线,略显次要了。所以学校对美术课的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各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科,至使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实就是名存实亡。

二、我校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以上这些现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很难改变其他的影响因素。只能从自身做起,结合实际教学,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与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及观念,结合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在教学中,我为激发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使美术课堂变得更有效。我针对教学过程采取了一些策略。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我校美术课堂效率的。 实例分析如下:

(一)摆正美术课的位置,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态度及目的不明确,并且有35%的学生由于对“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在画画中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所以对美术课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每个班的第一节课中都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小学为什么要开展美术课”?每次提到这个问题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美术课其实就是绘画课”。然后我便给他们讲解美术的范畴很广泛,不仅包括绘画还有雕塑、建筑、工艺、书法等。在小学,美术课主要概括为四个类型课:欣赏·评述课、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综合·探索课。美术联系着其他所有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就有重要作用”。所以美术课程教育不容忽视。为使对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教育,我与其他各科教师作了协商,不可以随意占用美术课,首先使时间上做到充分。

(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优秀的范画和新颖的教具使教学有效

一堂好的课如果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也不会有任何意义。在教学中,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抓住他们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讲第二课《你、我、他》一课时,拿出我平时画的速写,是他们的音乐老师头像,学生一看便猜出来是谁了,然后他们便很想动手去试一试。在画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夸张表现其特点。于是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从而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受美时再进行绘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再如五年级的《桥》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制作了几个桥的立体模型,搜集了一些桥的实景图片。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桥,之后拿出模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动手制作产生了很强烈的欲望,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顺利完成了手工制作桥的作业。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就是多制做教具、多画范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2.直观演示教学使教学有效

在六年级美术《神奇的色彩》一课,为避免色彩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我通过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在三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的三原色,两两等量混合或两两不

等量混合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由学生自己做出总结三间色。通过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以后讲述色彩知识做了铺垫。再如:讲素描的基础理论时,我给学生现场画素描石膏,在具体绘画时做以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素描的绘画步骤及技法。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使教学有效

我校美术资料极少,教师间也缺乏交流。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欣赏课中,我经常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教学资料图片,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通过图像、音乐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素材资料,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只有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技法课中,如:美术课《苍松翠柏》一课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国画的绘画过程和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国画,而且还解决教师因为缺乏教具而无法上课的难题。美术《卡通形象》一课,讲述抽象概念时,为讲述卡通中的特殊语言符号和表情,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在激烈的场景中来讲解本课的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收到良好的效果。 4.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主体性使教学有效

在教学中,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如《绚丽的阳光》一课。由于牵涉到以前讲过印象派的内容,我就让学生代表带着大家一起回忆并对新课做以讲解。当她讲解凡高的事件时,学生们都争着想表述,当学生表述不出时,其他学生代表可以随意补充,同时我会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提示,其他学生也听得特别专注。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5.寓学于乐,利用游戏、故事笑话使教学有效

在美术课上我时常会插入一些课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美术游戏《我画你猜》,我把班里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选出自己组最擅长表演的学生,出题者―表演者─绘画者―猜测着,由出题者抽取本组要完成的任务,再由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给绘画者,绘画者根据所感受的信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由猜测着猜出内容。十分钟之内猜出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并得到相应的奖励。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本组获胜。通过比赛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在愉悦环境和高涨的情绪中进行画画游戏,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课无趣。 6.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贴近实际生活使教学有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多数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及城市学生,但我校美术教育资源上却占有优势。如:农村的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草地树木等广阔的室外景象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各种民间风俗文化也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不少素材。在讲《多彩的风景》、《绚丽的阳光》时,我带着学生到自然风光比较好的农村进行户外写生,并收集素材。一方面打破了美术室内教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在手工课《雕塑》时,学生不能去买很多的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于是我们就采取户外上课的方式,把课堂放在学校操场后面的泥土地上,用泥土代替橡皮泥,使学生回到儿童时“玩泥巴”的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小组的泥塑作品,选取较好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使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7.定期举办美术类比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励使教学有效

在学校举办“庆国庆,迎中秋”画展、小学生书法联谊展、“迎元旦”画展等各种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和求成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并评出奖项,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面对未能获得奖励的学生给

予适当的鼓励,对他们积极参与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三、小结

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我校教育环境。在使在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特殊环境下的学生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切实做到使美术课堂教学有效。

第19篇:美术教育教案

试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课堂实录,谈谈它是如何体现多种美术教育思想的?

09美术学国画方向

091211155 张兰平

美术教育是一个教育门类,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教育思想又是不断变化的,其强大的辐射力必然不可避免的导致美术教育和方法的变化。

在观看《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了老师运用现代科技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将现代科技引入美术教学,并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侧面折射了以法国著名学者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以科目为中心美术教育观,罗恩菲德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和减少成人干预的美术教学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教学观等。

整堂课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一 ,课堂开始时以一首戏剧《牡丹亭》导入,配着婉转的曲调,曲折的亭台将学生引入苏州园林美景中,主要体现了卢梭为代表注重视觉感受形象教育,推崇感觉的真实性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种导课方法还有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背景,式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然

二 ,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有用和装饰性强的美术内容传授给学生,将图片与声音相结合,欣赏中外园林各种美景,分别展示欧洲园林的人工美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美达到视觉和感觉的享受,犹如身在园林的美景中。 在观看过程中并让学生带着什么是园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点等问题去欣赏短片,老师一边导入不同图片,并配上中国古代优美的诗词讲解,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可行可塑空间美和四季的自然美,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笔墨情趣和造物者寄情于景,寓意于物,情景交融,这样起到了以老师为先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学观和体现了美学教育家富兰克林主张选用装饰性强的美术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思想。

在观看完短片后,学生将上面问题解答后,老师总结概括,主要体现了罗恩菲德重视自由表达的教育思想。这样能鼓励学生表达的自信,并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创造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主张将美术教育纳入文化视野,通过美术教育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采用多种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相结合,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以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时依靠媒体艺术进行课程设计进行系统教学。而且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第20篇:美术教育心得

美术教育心得

发布者: 赵广荣发布时间: 2011-12-24 17:51:25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