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关公赴会歇后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12:02:4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公赴会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三国演义》

故事:赤壁之战以后 诸葛亮三计气死周瑜 得了荆湘九郡 其中荆洲是当时军事要阵 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 需夺取西川 以立其业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 吴国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 始终不放弃夺回荆洲的想法 因此 设酒宴名为招待关羽 实为鸿门之宴 宴请关羽过江到东吴席间埋伏刀斧手欲杀之 关羽久战沙场 熟读兵书 早知是计 便有所准备 故而 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提着宝刀 轻驾小舟 单刀赴会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 拉着鲁肃不放手 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以脱身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 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会更挫动了吴国的锐气 打消了孙权收回荆洲的念头 同时也歌颂了关羽勇敢的精神和过人的才智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三国演义》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这个歇后语来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大意是说,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三国演义》

徐庶是刘备早期的谋士,开始时化名单福,初见刘备是为了试验刘备,对刘说:“你坐下所骑的的卢马眼下有泪槽,是妨主之马,你可以先将他送给你记恨的一个人,待妨过此人之后再骑就不会有事了。”当时刘备很生气,说先生怎么可以教我如何去害别人呢?徐庶感动与刘备的仁德,追随刘备。后来曹营中有谋士认出徐庶,告知曹操,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将徐母软禁起来,让她写信劝降徐庶,徐母大骂曹操是汉贼,儿子追随刘备是匡扶汉室的正确之举。但是后来曹操手下的谋士还是模仿了她的笔记写了一封劝降信给徐庶。徐庶是大孝之人,收到信后含泪拜别刘备,投奔曹营,但是到达之后,见到母亲,知道上当受骗。其母刚烈,自尽而死,徐庶痛恨曹操,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三国演义》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的故事: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 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 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水浒传》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投奔梁山时看出王伦不容,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暂时赚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最终判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大名府,并救出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西游记》

孙猴子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变,在与师父到西天取经途中,变化多端,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降服了一个个妖魔。因为他高超的本领,后人便言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这个歇后语现在多用形容变化快。如夏天的天气,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雷声轰鸣,倾盘大雨。真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呀!

推荐第2篇: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

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关公是一种精神。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细说关羽简介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关羽传》在正史《三国志》中不过九百多字,得到的评价也并不算高,陈寿曾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但千载以后关羽居然能压倒群雄,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祇,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就连「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以上这幅清代关庙中的对联颇能概括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巨大影响。

至今海内外华人,仍然有关老爷、关帝君、武圣人、关帝公、关圣、恩主公、帝祖公等敬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很有意义。这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哲学、民俗一起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关公崇拜实际上隐藏着的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关公文化的多彩世界。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关羽成神究竟是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还是相反?从现在发现的历史资料看来,从唐宋到元明清,都是关公成神的传说早于三国故事的流传。正因如此,历代三国小说、戏曲中才会出现很多围绕关公的虚构故事和人物。一般认为,小说《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戏剧的流行,是形成后世关公崇拜的主要原因。但如仔细排比史实,会发现因果恰恰相反:每次社会上的关公崇拜升温,都会带来小说和戏剧的新一轮流行和演变。《三国志演义》一向有「七实三虚」之说,在《三国演义》中虚构增益最多其中一个人物,也许便是关羽的事迹吧。

关羽后来获追谥为壮缪侯,由关羽之子关兴继承他的爵位。关兴字安国,年纪轻轻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非常器重关兴的才干,年仅弱冠便当上侍中、中监军的官,但可惜的是过没几年就死掉,由关兴的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关统尚公主(也是就做了刘禅的驸马),官做到虎贲中郎将。关统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遂找了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

《三国志.关羽张飞传》评言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的确这些说法在《三国志》里屡见不鲜,在《魏书》、《吴书》的传记里,一再出现关羽是「万人敌」、「熊虎将」,或者「勇冠三军」、「勇而有义」等等赞词。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史家定论,但是对于关羽、张飞的负面评价,后人并不认同。清代即有人为关帝庙题对联说:

「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

后世尊崇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王午山题山东临淄孙家店关王庙」

又有人题联说

「平生为昭烈帝誓殄国仇,虽傲矜亦义勇所在;今日与文宣王抗衡庙食,是豪杰可圣贤之徵。──梁卓涛题长沙广福庵关帝神座」

明确提出对于陈寿定评的驳难。到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 乾隆皇帝特谕更改刘禅封赠关羽的「壮缪侯」谥号为「忠义侯」,严厉指责陈寿修史「不公」,并把自己的理解加于《三国志》,宣谕「传信万世」:

「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忠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为公?从前曾奉世祖章皇帝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独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也。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该为『忠义』。第本传相沿已久,民间所行必广,虑难以更易。着武英殿将此旨刊载传本,用垂久远。其官版及内府陈设书籍,并着改刊,此旨一体增入。钦此。」

可见后世对于关羽的评价,有过一段「正反合」的曲折过程。实际上在《三国志》记叙本身,关羽形象就具有非常崇高的人格特质,这是一种内塑的天性,而非因外在风气所导致。

关公崇拜之形成 荆州民间崇信

楚地自古崇尚巫风,王逸《九歌序》称:「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汉书.地理志》亦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祠」的说法。《后汉书.西南夷传》则谓「俗好巫鬼禁忌」。直至隋代,其习犹故。《隋书.地理志》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为此也。」荆州是关羽一生事业的顶点,也是他功败垂成之地。总的说来,整个三国时期,江陵城并没有经历多少战争的摧残。但是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荆州由于控制长江下游的战略地位,自然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所以战事频繁。南方想占领江陵,像关羽一样作为北伐基地;北方占领江陵,则想仿照西晋平吴,钳制长江中游,然后顺江而下,「王浚楼台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按:唐人刘禹锡诗句)正在这个时期,江陵城内出现了一位十分灵验的「城隍神」。「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北齐书.慕容俨传》)「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为神皆从行故也。」(《北齐书.陆法和传》)有理由认为,这位城隍神便是曾经修筑坚固江陵城的关羽。现存最早的唐代关羽祠碑文就说:「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而较有说服力的证据,是2005年在荆州城隍庙遗址出土的陶制关羽神像,这也是现今发现最早的一尊关羽神像。因此关公有可能就是那一时代荆州的城隍神。

唐代诗人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公》言:「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由于荆州扼守长江中游要道,既可北上襄樊,直达中原;又能东去江汉,顺流江淮,在荆州成神的关公神迹及形象,也会顺着这条东西南北的通途大道,传播到四方的。

大体而言,关公信仰的中心地区经过了四次大范围的转移:第一次是隋唐时以玉泉寺为中心的荆楚地区;第二次是北宋以解州为中心的山陕河洛地区;第三次是元明清以京师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第四次是明代中叶以「抗倭」为标志的江浙闽广地区。这几次转移几乎覆盖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地带,并以此为起点走向全国,又随华人迁徙面向世界。

佛教与关公崇拜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一位高僧出现在湖北玉泉山中的小石窟中,他是因为佛教势力还没有在荆、湖一带发生应有影响,特地到这里来捐募建庙的。这位高僧就是被称为「天台大师」的智顗。这一年他56岁。一年以后,即在此地开讲说法,信众如云,俨然伽蓝精舍,并且与润州栖霞寺、台州国清寺和灵岩千佛殿并称「天下四绝」了。

智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奇僧。他俗姓陈,华容人,先世为梁朝显宦。自幼习儒习道,后转入佛门,陈宣帝及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都礼之为国师。他创立的「天台宗」被陈寅恪认为是「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一方碑刻认定就是他做了个梦,才使关公父子识得前衍,皈依佛门,并为创建玉泉寺出力的。后来还有禅宗北派六祖神秀(公元606─706年)来到玉泉山创建道场,欲毁一祠,又梦见关公「提刀跃马,于云雾之中往来驰骤」,具言前事。神秀遂欣然以关公作为护法伽蓝。至今玉泉山犹立有明万历年间碑刻「关云长显圣处」,和清代嘉庆年间的「最先显圣之处」证实着这段佛门因果。而且至迟从唐代开始,玉泉寺就有关羽祠。这可视作关公信仰的发端。

天台宗和禅宗的相继出现,意味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教最初记述中的「关公信仰」,也是其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插曲。弘治本《三国志演义》卷之六中曾出现过一位在汜水镇国寺和关羽叙过乡情,声言「贫僧与将军家只隔一条河」,后又在玉泉山结茅, 因应关羽「还我头来」的痛苦呼喊,而以一句「颜良安在」喝破前孽的「普净」,其实就是这个佛教故事的演义版。

道教与关公崇拜

中国早有「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这是关乎远古时期中原两大部族战争,决定中华民族最初走向的一项历史大事件。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述,所以长期以口传形式存在于神话之中。先秦载入各种典籍,已出现多重歧义,以致历代分证,代有异说。

「关羽斩蚩尤」就是依附「黄帝战蚩尤」传说而来的。实际上与道教派别惯于「托祖」以自高门楣,自我作古的习俗有关,其间还涉及到北宋政治财政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最早记述这个故事的,是被视为《水浒传》祖本,成书于宋元年间的《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大略为北宋崇宁五年夏天,山西解州盐池有蛟作祟,「布气十余里,人畜在气中者,辄皆嚼啮,伤人甚众。」皇帝请第三十二代天师张继先平息,很快成功。宋徽宗抚劳其功,张天师说是蚩尤作乱,是请来两位神将出力的。「一神绛衣金甲,青刀美须髯;一神乃介胄之士。继先指示金甲者曰:『此即蜀将关羽也。』又指介胄者曰:『此乃信上自鸣山神石氏也。』言迄不见。帝遂褒加封赠,仍赐张继先为视秩大夫,虚靖真人。」这部分解释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宣和五年正月乙卯,礼部奏请侯封。敕封义勇武安王,令从祀武成王庙。」元明清历代续有记述,但年代、人物显有不同。

金人侵宋,强索解州池盐。南宋只有靠海盐继续维持财政。但是解盐「不劳人力,自然生成」的神奇,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其灵异毕竟是南渡将吏不能忘怀的,因此「关公斩蚩尤」神话应该是南宋失去了这块聚宝盆以后,道教对于解州池盐支撑国家财政的宗教想象。而正一派张天师所以推出并且不断扩展这个神话,一来是正一派宋代以来地位不断提升,二来是张天师一系素来与盐利有关,三来是张天师已然托祖黄帝,所以乐于承袭黄帝神话的余绪。

金元以后,全真道和其他道教派系也陆续接受了关公神话及其灵迹,如全真道曾以关羽为四元帅(或四天将)之一,至今武当山道观犹与马、赵、温同塑一堂。元代蒙古大汗封敕关公的徽号也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如至顺二年(1331年)封为「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管淮南节度使,兼山东、河北四门关招讨使,兼提调诸宫神刹、无分地处检校官、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府仪同三司、驾前都统军、无佞侯、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护国崇宁真君。」并且开始出现托名关公的道经,如《道藏》收辑的《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关王妙经》中,则称关公为:

「大圣馘魔纠察三界鬼神刑宪都提辖使,三界采探捕鬼使者,元始一气七阶降龙伏虎大将军,崇宁真君雷霆行符伐恶招讨大使、三十六雷总管酆都行台御史,提典三界鬼神刑狱公事大典者,提督刑案神霄大力天丁、三界都总兵马招兵大使、统天御地诛神杀鬼大元帅。」

显然大大提高了关公的神权,道教亦借此增加其影响力。也为日后关公被明代封敕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以至近世台湾传出关公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的说法奠定了基础。

忠义神勇之传播

在《三国志》中,关羽、张飞曾被魏、吴双方称为「万人之敌」、「熊虎之将」,已经是一流美誉。「白马」之战中,关羽「望见(颜)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将莫能当者。」尤其是都督荆州,相机北伐,杀庞德、擒于禁、「梁、陕、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锋。」离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恢复中原」战略总目标只有咫尺之遥。尤其是「威震华夏」一语,为中国历代著史者仅有之颂词,尤其使后人心仪。故魏晋南北朝之武将,莫不以关、张自励。关羽既能够冲锋陷阵摧敌,又能够「守经从权」,委曲求全,随即千里投刘;既能节制一方,忠心卫疆,执行「北伐中原」的战略意图,又能够舍生取义,从容就死。所以被后人奉为「忠义仁勇」的典范。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请武成王配祀增加关羽等,共64人。这时关羽已正式列入儒家祀典。宋代开宝、庆历年间,两次将关羽等人列入武成王配祀中。

随着佛道两教争相神话关羽,儒家尤其是理学出于「神道设教」的政治设计,也开创出一整套国家体制下的儒家祠庙祭祀制度,并且开始用儒学系统阐释关羽精神,他们以关羽「兴复汉室」作为「《春秋》大一统」理念的标志,以「尊刘贬曹」为「正统史观」的泾渭,以「宁死不屈」作为「忠节相尚」的象征。随着理学在元明清时代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关羽形象也愈加完美了。

通俗文艺的传播

苏轼《东坡志林.怀古》说:「王彭尝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是苏东坡青年时任凤翔签判时,听长期在西夏前线担任军职的北宋勋旧王彭介绍的情况,这个现象应当出现在已经奉关公为「军神」的宋军驻西夏前线地带。首都汴梁,亦有「说话」,其中有「说三分」一科,且有专擅之艺人。据南渡之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崇(宁)、(大)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时,曾说其中有一个艺人霍四究就是以「说三分」见长的。

从南宋开始,「说话」伎艺有了新的发展,原因一方面是宋高宗退位以后喜欢听书,「命侍从访民间奇事,日进一回,谓之『说话人』。」「平话」亦同「评话」,也就是在讲述故事人物时,不时插进点评,或属插科打诨的调笑,或属因果报应的勾连,或属道德是非的评判,其事倒不必符合史实。从北宋例以节庆赛会,里巷小儿,临时聚听的短篇说话为主,到南宋临安已经出现了数天、十数天到数十天的连续长篇讲史,逐渐发展成为「平话」。今存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福建建安虞氏刻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就是一个例证。全书基本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但和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大致相同,如张飞见黄巾,史书不载,而与杂剧《张翼德大破杏林庄》情节相同。其中对于关公文字描绘较少,但若细看,会发现关公故事的许多关键所以简略,主要是留待说书人现场发挥。可以说,《三国志平话》的长篇结构和人物形象,已经为后来的《三国志演义》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序成于嘉靖壬午(1522年)。该书特色是依照理学的「尊刘贬曹」的历史价值观,尽量汰除于史无据之说,而于符合理学观念的虚构情节则不但予以保留,而且大加增益。比如关云长的「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护送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甚至大义归天后受神僧点化成神的情节,都作了充分发挥,关公形象也因之大大丰满起来。鲁迅评价说「……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及其续后版本,包括明清许多种文人名士评点本的出现和流行,才使三国故事得以大流传,而其中着力歌颂的关公形象,也因之泛化为受到不同地域、民族,各种社会阶层普遍崇信的「忠义」之神。

三国故事改编成戏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唐玄宗李隆基始创梨园,三国故事的剧码更加增多。金元是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高峰期,现存剧码中三国戏占据显著地位,其中关公戏目非常突出,最著名的有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郑光祖《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

明、清时代对关羽不断地加官晋爵,关羽戏愈编愈多,称谓也随之而改称关圣、关帝了。乾隆时期特命庄亲王、张照等人系统地辑录和整理了供内廷演出的三国联合大戏《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关羽戏占了很大的比重,情节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清代京剧起初剧码中就有155出三国戏,而以关羽为主角的则占到五分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以饰演关羽为主的「红生」行当。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程长庚与卢胜奎等人,参考《鼎峙春秋》等剧码,编演了从《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36出联台本三国戏。可以说,戏曲亦推动了关羽的忠义及神勇形象,是关羽崇拜更趋普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帝王尊崇备至

关羽何时进入后世官方视野,并且累代崇封,逐渐攀升至护国佑民神祇的?其实经历过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最早敕封关羽,不过是武成王配祀之一。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封孔子为文宣王,姜尚(姜子牙)为武成王。安史之乱以后,为了激励武将士气,唐德宗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武成王庙增祀64员名将,其中刘蜀关羽、张飞都被列入其中。但不久以后(公元786年)就有丞相建议,姜尚祠庙只留张良陪祀,撤出其他将领。

宋朝开国时重订祀典,赵匡胤提出「取功业始终无瑕者」的完美标准,将关羽、张飞等22将黜出庙堂。但在范仲淹庆历新政(1043年)为了振奋军心士气,就恢复了原来的配祀。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王庙」,已较其他诸将侯伯之爵优渥。随着金兵南下,关羽作为鼓励将士英勇奋战的榜样力量受到重视,南宋朝廷一再为关羽加封徽号,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当阳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此为宋代对于历代功臣烈士之最高封爵,亦为现存以关羽为祈雨神祇的最初记载。

金、元承袭了义勇武安王的封号,迳直称为「关大王」。天历元年(1329年)「加封汉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祀其庙。」

明初朱元璋命关羽祠庙重新恢复「寿亭侯祠」。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列入祀典。嘉靖年间恢复「义勇武安王」爵号。

万历十八年(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此为封关羽帝号之始。从此大运河沿途竞相建立关庙,以祈保人流物转之平安。此为后世关羽司职财神重要缘由之一。二十二年(1595年)敕解州关庙神主称帝,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无上尊神。

清兵入关以前,满洲朝廷已经开始崇敬关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即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内城南门修建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即敕建关庙,赐额「义高千古」。

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比隆孔子仪典,「追封关帝三代俱为公爵,牌位止书追封爵号,不著名氏。于京师白马关帝庙后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解州、河南洛阳县冢庙,并各省府州县择庙宇之大者,置主供奉后殿,春秋二次致祭。」此为关羽列入符合儒家规范之国家祭祀主神,护国佑民的开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诏「所有《(三国)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咸丰四年(1854年)颁诏更定关庙祭礼,与祭孔规格全然相同。

又清代自顺治开始,历代皇帝对于关公屡有崇封,光绪时达到22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此外,清廷坤宁宫还特别保留有满洲原始信仰「堂子祭」,朝祀释伽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等。每年正月初二回神,每月初一,四月初八佛诞日,

三、九月马祭、四季献神及萨满特有的杀猪供祭卜吉,求佛柳祭等场合,均有对「三军之帅关圣帝君」的祷告奉献,非常虔敬。这个风习在有清一代宫廷里贯穿始终。满人民间家祭所供三神位,亦有关公,可知崇祀之深。

神话传说的增多

关羽传说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源于佛教中国化,公元六世纪(陈、隋之际)天台宗为在荆楚地区传播佛教,借用关羽显灵,帮助修建玉泉寺,并且愿为佛教护法,成为「伽蓝神」。第二阶段是公元11世纪北宋关羽成为军队护佑之神,传说能够率领阴兵为宋军助阵,帮助他们获得胜利,这也是依托佛教战神毗沙门天王的神话传说转化而成的。第三阶段是公元13世纪宋元道教「关公战蚩尤」的神话,使他成为道教尊神。第四个阶段则是明清以后各地民间不断涌现「关公显灵」传说,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无所不能,以至康熙朝已编辑《关帝圣迹图志》,广泛宣扬关公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护佑传说。从中可反映了关羽崇拜之形成与神话传说增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三国志》本传中关羽死后说道:「……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但裴松之注引《蜀记》言:「庞德子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也就是说他家曾被灭族,不可能有后人。

但是至迟在盛唐以前,即有自称关羽后裔者。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洛阳出土的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关楚征墓志》,开首即言:「昔三国时蜀有名将曰羽,即公之族系。曾祖元敏,祖玄信,父思浑,并代推雄望,蔚为领袖。」洛阳《千唐志斋》收藏有五代李克用亲家关夫人碑志中,也言「其先春秋时未详所出,蜀将镇国大将军、荆州都督羽之后也。因徙陇西,乃郡焉。远则龙逢(按:原文本有误,「逄」才是正字)逆鳞,次则云长战勇,其后代生俊哲,世不乏贤。」可知确有一支自认关公后裔之族存在,并把关公远祖推衍到夏桀时代的忠臣关龙逄。明清全国敬祀关公以后,万历、雍正陆续命解州、许昌、荆州、当阳、洛阳等地官员就地寻访关氏后裔,仿照曲阜孔子后人袭封之例,世袭五经博士,奉祀当地关帝庙香火。关氏后裔开始随迁徙扩散至全国、海外。至于关公后裔的传说并非较晚期,而是盛唐期间出现的。《三国志·关羽传》已述明关羽是与其长子关平同时遇难的,但后世传说中,却为他增添了不同的儿子。

关索

宋代出现了关索。有武将、盗寇和江湖艺人纷纷以「关索」为绰号,如「病关索」杨雄之类。但是没有材料证明这个关索与三国关羽有关。元明以后开始融入关羽故事,最重要的证据是1967年在上海嘉定一座明代墓葬里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间北京刊刻的词话,其中有《花关索出身传》、《花关索认父传》、《花关索下西川传》、《花关索贬云南传》完整描述刘关张桃园结义时曾约定关、张互杀家小以绝后患。张飞出于同情放走关家妇孺。长子关平随军征战,怀孕的关夫人回娘家产下一子,后以其师、父及收养老人之姓各取一字,名曰「花关索」。长大后万里寻亲认父,并亲为关公报仇。所述不但于史无据,且与三国小说无关。至今云南、贵州仍有以关索命名的地名,而云贵及安徽、江西等地还有花关索傩戏演出,可见它的影响深远。

关岳转世

明代万历年间关公尊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以后,道教将其原来职司的「三界馘魔元帅」改由岳飞担当,佛教则以尉迟恭代他为护法伽蓝。同时也就出现了「关岳转世」一类传说。凌星卿著有杂剧《关岳交代》南北四折,并言:「关壮缪、岳武穆生平大略相类;但谓其一为天尊,一为天将,交代如人间常仪,则见属俚鄙。惟勘(秦)桧、(万俟)禼一案,或可步《昙花》后尘。」《古今小说》之《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提供了另一种说法,以关羽为项羽托生,「只改姓不改名」,与樊哙托生之张飞「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转而民间传说又有张飞第一次转姓为唐代张巡,力拒安禄山不屈而死;第二次转名为宋代岳飞,英勇抗金被陷而死。

拜关公为何事

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不过900多字,即使加上裴松之注也才2000多字,但却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从「亡命走涿郡」开始的人生丰富多彩,主要是与刘备、张飞从青年贫贱之交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到长期转战流离,奔波分合,再到三分天下时的「有福共用」,再到后来战败后同心合志、托孤寄命、临难尽节的情谊。何况其「义」主旨并非一己之富贵荣华,而是正大光明的「兴复汉室」呢?

中国社会向为多元神祇,无论佛、道两教,或是儒家供奉,民间地域、行业信仰,都颇庞杂。惟有关公能够跨越三教,覆盖全社会,普及城乡,渐至四裔海外。千余年来,关公信仰渐次成为深宫秘祀,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行业崇拜;警方护佑,江湖尊神。这与天后崇拜具有明显的地域与行业性质颇有不同。而门神护家,财神佑宝,都体现着关公信仰深入普通民众的特殊性质。以下逐一分说有关内容。

崇拜习俗

随着多年「移风易俗」,关公信仰的深刻涵义也逐渐远离。尤其是在国内,商家和民间供奉,多取其「保佑发财」,故其造像也变成一手持刀,一手捧着金元宝了。

《西游记》说,唐太宗时代开始以秦琼和尉迟恭护卫门庭,遂图像以做门神,避邪驱凶,家宅平安。实际上以关公作为门神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后世关公地位已很崇高了。

将天地神灵祖宗供奉一堂,这是中国民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如将「关圣帝君」、文武财神、观音大士与神农、灶王、十二时辰、孔子以及自家王氏先祖杂祀一堂的景象。

善信奉祀关公,除焚香礼拜,致敬输诚之外,抽签问卜亦是重要途径。世传「关帝灵签」即为通神之主要媒体。此风习其实源出北京,由来已久。清代号为「通儒」的纪昀说:

「神祠率有签,而莫灵于关帝;关帝之签,莫灵于正阳门侧之祠。盖一岁中,自元旦至除夕;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一筒不给,置数筒焉。杂沓纷纭,倏忽万状,非惟无暇于检核,亦并不容于思议。虽千手千目,亦不能遍应也。然所得之签,皆验如面语,是何故欤?」可知影响之大。现代学者容肇祖认为:签卜本由《易》占而来。《易》的爻辞固定,利用文字以解释卦兆。到了后来,解兆的重心也逐渐移到文字上,由《周易》而《象》、《彖》,占卜的意义愈向哲学化演进。签卜不只有签诗文句,还有签格、圣意、东坡解、碧仙语、解曰、释义、占验等,或历史典故,或以三言、四言简释吉凶,指导人生行事,含有规劝意义,这与「哲学化」的功能是十分类似的。

现存《关帝灵签》100只,分甲乙两种不同签题,此外史料记述还有若干内容不同的《关帝签》,流行不广。早期签文只有七言签诗及「解曰」(或言「东坡解」),后来版本则添饰了签题及「碧仙注」等。

《关帝灵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宋莆田人傅烨所著《江东灵王签》。有充分证据表明,约在明代嘉靖年间由苏州传播到京师关王庙,随亦改称为《关帝灵签》。此后又随科举士人、赴任官员及商贾行贩,迁徙侨居的行踪所至,渐次播及全国,以至海外。

关公既有护法的角色,同时亦为武财神,在香港及国内不少食肆、商店都会供奉关帝,希望利其财运。关公信仰由于跨越了佛道儒三家,普及到民众底层,深入家居和日常生活,因而也超越了三教原有的禁忌。至于因佛以结缘,奉道以尊神,崇儒以称圣的各种善信,亦能各守自家禁忌,各随其便。 关公崇拜与传统崇拜

关羽的武勇,被誉为 「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三国志·魏书》中即屡有「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则不可犯也。」《吴书》也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晋代以后,南北朝之武将无不以关羽、张飞自比,以为「关、张之流,万人之敌。」清代史学家赵翼指出:「以上皆见于各史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唐人诗歌也吟咏 「关、张敌万夫」,「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可知关、张始终以武勇敢敌,为人敬重。

但关羽的地位却较张飞为高,至明清时他被尊为「武圣」或「山西夫子」,已与官方尊孔子为「文圣」、「山东夫子」崇高地位分庭抗礼,而民间信仰则尤过之。他由三国时期的「败军之将」取代姜尚成为「武圣」的漫长过程,反映出中华民族从「尚谋略」到「崇忠义」道德伦理观念的变迁。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各种本土神祇中,唯有关公信仰圆融了佛道儒三教,并覆盖了社会全部阶层,成为传统伦理道德最大的价值符号。

关公崇拜与中国文化 忠

首先说「忠」。「忠」是儒家一个重要的理念,曾参对孔子的思想作的简要概括,就是:「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谈「忠」,也只说「忠者,中此者也。」以「中正平和」为「忠」,并未涉及「效忠」的问题。当李世民以高颖、诸葛亮为榜样,开导群臣「若如此,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的时候,魏徵就对唐太宗诉说过「难当忠臣」的肺腑之言,道尽了初唐「忠臣」的尴尬处境:

「良臣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

「忠节」标立,经过唐宋古文运动和理学的阐发,逐渐成为「五伦」之一。司马光在痛斥冯道时尝言:

「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井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才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

元杂剧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抱妆盒》)「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梧桐叶》三)而关羽故事中的「义不降曹」、「辞曹归汉」,以至败走麦城,舍身全忠,也都成为后世臣僚的好教材。

「义」是中国伦理最富于连结性的概念,诸如「忠义」、「孝义」、「节义」、「恩义」、「情义」、「仁义」等等。但「义」字究为何解,前人说法不一。西汉董仲舒从文字学角度说「以仁待人,以义治我」,唐代韩愈曾说「行而宜之谓之义」。其实从社会学角度讲,宋代以后影响最大的却是「结义」,也就是「约为兄弟」。这是突破汉儒血缘宗亲制度,平等相交,同心合志的普遍形式。后世关羽主要是作为「义神」,得到朝野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尊崇。美国人鲁尔曼(Prof.Robert Ruhlmann)在《中国通俗小说与戏剧中的传统英雄人物》一文中专章论述了关羽,在谈到《三国志演义》时,也抓住「义」字发表意见说:

「若把这部小说与传统文人如苏洵、苏轼、李贽、钟惺、王夫之关于三国的史论相比较,历史编纂学与该小说的对比则更加明显。例如,关于『义』的问题,上述文人写的史论评判三国人物时,按其是否坚持或背离正义这一标准来衡量。在小说中,义的问题也经常出现,现代版本中几乎每隔五页就出现一次。然而,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小说作者对用绝对的义的标准来评判人物并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对照性地探讨义的各种含意。要证实上述论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出现的由义这个字组成的不同的合成词,如『大义』、『忠义』、『小义』等所形成的组词方式来找到证据。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演义』这一术语,从惯例上讲用于文章题目,意思是『意义的解释』;而出现在该小说的题目中则有不同的理解,意思是穷尽道德准则的各种不同含义。」

清初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赞关公为「义绝」,也就是诠释「义」的活字典。他认为关公「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若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汴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藉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第一奇人。」

《三国演义》所以不厌其烦地为关羽添加了「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威镇荆州」、「大义归天」等系列情节,其实就是瞄着这几句话演绎的。而刘、关、张的「恩若兄弟」,「不避艰险」,到长期转战流离,直到三分天下时的「有福共用」,再到相继殉义的「有难同当」,其中体现出生死与共的情谊。所以后儒为之杜撰出「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并在他们的盟誓中注入「上安社稷,下保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经世关怀,并以此作为异姓结义,君子之交的理想境界,在中华民族中发挥出持续、广泛的普世影响。

推荐第3篇:关公文化

浅谈关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关公是历史上的名将、文学艺术的典型和神明的三者复合体。关公崇拜最早体现为亚文化的接受形态,集中表现为社会中弱势群体对于强悍的英雄主义的需求和依赖。关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羽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他身上综合了忠勇仁义的精神,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关羽逐步被神化,成为一种新形象——关公。关公具备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因此他成为了跨时空、跨地域和跨行业人们的一种共同信仰。关公形象的符号化和影响力贯穿古今,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 关键词:关公文化,关羽,关公崇拜,信仰,历史

关羽是历史上的名将、文学艺术典型和神的三者复合体。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一千多年来,关羽的参天大义、贯日精忠及护佑生民的传说故事盛传不衰,直到现代社会,关羽仍旧被人们当成神明一般供奉。关公的崇拜现象不仅盛行于中国,还传播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

关公文化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关公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会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关公文化的内涵

关公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层面,即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崇拜关公的社会心理,以及关公的典籍和著作、神话与传说等。二是物质层面,即纪念、祭祀关公的庙宇、塑像、陵墓、碑刻、匾额等。前者是关公文化的神,后者是形。形中有神,形神统一,构成了既深刻又生动的完整的关公文化形态。

(一)历史名将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他与张飞同刘备一道起事,协助刘备建立基业,后镇守荆州,为东吴所杀。西晋史学家陈寿撰《三国志》为其立传,着重记载了他的忠义和勇烈。《三国志·关羽传》加上裴松之注只有2000多字,但却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三国志》中,关羽、张飞曾被魏、吴双方称为“万人之敌”、“熊虎之将”。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锋。故魏晋南北朝的武将们,都以关羽、张飞自励。

(二)关羽的忠义仁勇

1 1.忠

“忠”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曾参对孔子的思想作的简要概括,就是:”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也曾说道:“忠者,中此者也。”以“中正平和”为忠。

元杂剧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抱妆盒》)“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梧桐叶》三)就忠而言,他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难”。而关羽故事中的“义不降曹”、“辞曹归汉”,以至败走麦城,舍身全忠,也都成为后世所称颂。

2.义

“义”是中国伦理中包含极为广泛的概念,诸如忠义、孝义、节义、恩义、情义、仁义等等。从社会学角度讲,宋代以后影响最大的是“结义”,也就是兄弟之间的“义”。这是突破汉儒血缘宗亲制度,平等相交,同心合志的普遍形式。后世关羽主要是作为“义神”,得到朝野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尊崇。

关羽的一生,正是不折不扣地履行着“上安社稷,下保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一誓言,使“义”的表现异常丰富和生动。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的重义之人。

许田射猎时企图除掉曹操,表现出对汉室的忠义;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表现出对旧主的忠义;因黄忠马失前蹄而不肯加害黄忠,表现出济困扶危的侠义;华容道上释放曹操,既表现出知恩必报的仁义,又表现出不乘人之危的侠义;秉烛达旦立于户外,则表现出对嫂夫人的礼义,对刘备的忠义和对兄弟的情义;至于他与刘备、张飞的情义,可谓“财贿不动其心,爵禄不移其志”,善始善终,表里如一,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为古往今来朋友兄弟之谊的最真最善最美的典范。

关羽的这些义举,反映着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的方方面面,有些本来不容易统一的东西却神话般地在关羽身上得到了统一,这就有可能使关羽超越阶级、阶层、集团的某些限制而成为全社会崇拜的人物。

3.仁

仁,是关公文化的又一内容,也是中国伦理学中最重要的范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谓仁,即爱人。《论语》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有仁爱、仁慈、仁厚、仁道、仁义等含义。其基本含义是指爱人之心。

关羽熟读《春秋》,深谙儒家精义,并身体力行,实践了仁的精神。他不仅勇武绝伦,而且宽厚仁慈。《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记述和描绘了关公平生无数 2 的仁义之举,如他善待卒伍,义释貂蝉,在曹营因“二嫂思兄痛哭,不由某心不悲”而落泪,等等。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大败于蜀吴联军,战船被烧,“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仓皇逃窜至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伤者甚众”。真是狼狈不堪。曹操动之以情,关公已产生恻隐之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便放走了曹操。“云长回身时„„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于是“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关公这种仁具有超乎常人的意义,因这已不是对主、对兄、对友的仁,而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对敌的仁。正如曹操的谋臣程昱所言:“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正是这番话,促使曹操在华容道以旧情打动了关公,从而脱险。华容释曹最突出地表现了关公的仁义之心。这种为了拯救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舍己为人之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看来,无疑是一种十分高尚的“杀身成仁”的“忘我”境界。因此,华容释曹一事被人们看做是表现关公大仁大义的壮举,千百年来受到称颂。

另一方面,关公之仁,也是儒家文化塑造之功。关公被儒家称为“圣人”,与孔子齐名,在儒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经过世世代代的宣扬,关公就演变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仁义典范,又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增添了富有特色的内容。

4.勇

关羽的一生也以勇猛和武艺高强著称,故兵家对其推祟备至。关羽早年于万众之中斩颜良首级;受箭伤后,刮骨疗毒,流血盈盘,而能“割炙钦酒,言笑自若”;晚年水淹于禁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公议徙都以避其锐”。

统帅领兵治军,将校率卒打仗,凡争战之事,都希望自己的将校兵卒武艺高强,英勇顽强,关羽便被树为榜样而尊为武圣。关羽的武勇,被世人称颂至今。《三国志·魏书》中即屡有“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则不可犯也。”《吴书》也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晋代以后,南北朝之武将无不以关羽、张飞自比,以为“关、张之流,万人之敌。”清代史学家赵翼指出:“以上皆见于各史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可知关、张始终以武勇敢敌,为人敬重。

正因为关羽身上综合有忠勇仁义的精神,具备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要 3 求,所以他才能跨地域、行业成为人们共同的一种信仰。中国社会向为多元神祇,无论佛、道两教,或是儒家供奉,民间地域、行业信仰,都颇庞杂。惟有关公能够跨越三教,覆盖全社会,普及城乡,渐至四裔海外。千余年来,关公信仰渐次成为深宫秘祀,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行业崇拜;警方护佑,江湖尊神。这与天后崇拜具有明显的地域与行业性质颇有不同。而门神护家,财神佑宝,都体现着关公信仰深入普通民众的特殊性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关公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关公文化与儒家思想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篡弑僭越频繁发生的时期。孔夫子通过删订《春秋》,对那些“乱臣贼子”进行了口诛笔伐。积极鼓吹对上要“忠”。关羽生活在东汉后期,自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正像诸葛亮《出师表》和李密《陈情表》所表现出的那种忠孝思想,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思想。

关羽熟读《春秋经》,做事处世完全实践了儒家学说。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蔑匠出身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企图效法光武帝中兴汉室。关羽与刘备结为义兄弟,视他为汉室旧臣。汉室衰微,孙权占据江东,划地称王。依照儒教经典实属僭越行为,是不尽臣节的表现。关羽十分轻视这样的人物。当孙权派人与关羽约为儿女婚姻时,他断然拒绝了他。这种行为表现,实际在实践儒家的思想。孔子、孟子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属于言教。关羽虽然不著书立传,却用自己的行协实践儒家的思想,这属于身教。

儒家学说,在唐宋之际,逐渐由一个学派而演变成一种宗教。儒教奉孔丘为教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经典,以忠孝节义为主要教义,以三纲五常为主要诫律。因为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被儒教徒奉为圣人。战国时期孟子对儒家学说作了重要贡献,而被儒教徒尊为亚圣。关羽是一名武将,没有学术著作,而他用自己杰出的行为实践了儒教教义,被儒教徒尊为关圣。千余年来,儒教徒根据本时代的精神需要,对儒家学说不断作出新的阐释。同时把关羽的形象塑得越来越高大。对关羽的封谥,由侯而公,由公而王,由王而帝。甚至与教主并驾齐驱,称为文圣二圣,列入国家祀典。

(二)关公文化与佛教

佛教是产生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对社会与人生有着独特的观察与思辩方式。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当时被看作是方术的一种。佛教传入中国时,已经在印度流行了几百年,形成许多宗派。传入中国并不是按宗派源流次第进行,而是大小乘同时拥入。虽然皆自称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说,但又相互矛 4 盾。智凯担出五时八教的判教,既融合了各宗派的教义之争,又将自奉的《法华经》定为佛教最后所说的经,抬高了本宗派的地位,这是智能凯对本派、也是对佛教的一大贡献。南陈光大年间,智凯游历期间,在当阳玉泉山遥见山色如兰,上有紫云如盖,以为圣地。入山寻之,夜见怪物千状,有大神入美髯者与其谈话,自称汉将军关去长,“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就护佛法”。智凯即对关羽授五戒,使他永护佛法。这个故事是智凯编造出来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间关于关公显灵的迷信思想,将关公列入佛教的护法神,促使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这就是后世把关公列入伽蓝爷的根据。这就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了。推动关羽神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来自宗教,特别是佛教。自汉末至魏晋,佛教徒在积极翻译介绍佛教经典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然而,这一时期尽管出现了许多佛教译经大师,整理了许多教义教规,但始终没能形成本土化的佛教教派。陈隋之际诞生的天台宗,可说是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教派。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剀以其佛学家的宗教敏感,充分认识到关羽显灵的传说对于佛教本土化的意义。

(三)关公文化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古代民间产生的一种宗教。其渊源大体有四个方面:古代的原始宗教与巫术、神仙思想与方术、谶讳学和黄老思想。古代社会,人们把日月星辰、山岳河海和图腾祖先都看作神明,凡遇大事,都要祈祷,由此形成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道教是一种多神宗教,很自然地承袭了这个系统。

自汉代以来,盐铁官营,盐税是历代朝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据《广见录》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河东解州盐池水减盐水,课税难完。朝廷派入考察,考察者回来汇报说,在解池遇到城隍神。城隍请考察者转告朝廷,盐池减产是 尤作崇。宋真宗派吕夷简到解池去祭祀。祭毕当天夜里,吕夷简梦见一位神人,身着戎衣,怒言天帝命已主管盐池,宋朝皇帝在这里立了轩辕祠,轩辕是我的仇人,我为此而绝了池水。如不拆毁轩辕祠,今后将祸患无穷。吕夷简将梦见的故事上奏了朝廷。大臣王若钦说, 尤属于邪神,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定能为皇上治服 尤。把张继先请来后,他对皇上说:“此事无可忧虑。自古忠烈之士殁而这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 尤,必有阴助。”于是张天师焚化符录,祷而召神,一会儿,有美髯者披甲仗剑自空而下朝拜于殿庭,张天师遂向关羽宣谕圣旨:“ 尤为妖如此,今天子欲命将军为民除害,如何?”关羽回答说:“臣敢不奉诏?容臣会岳渎阴兵至,彼并力为陛下清荡之”。忽然美髯人不见了,皇上与张天师肃然起敬。有一天,盐澉这上黑云密布,大风暴至,雷电晦冥,可听得空中金戈铁马声。之后云收雾敛,天朗气清。 5 池水如故,周匝百里。守臣王忠把上述情况向皇上汇报,皇上立刻派人到盐池致祭,且命有司修葺祠宇,岁时奉祭。宋真宗好道教,宋徽宗更迷道教。这个故事是道徒们编造出来糊弄皇上的。事实上,争州盐池自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就干涸减产了。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又被大水浸坏。直至崇宁四年修复后,才创开四千四百余畦。宋徽宗牵强附会,把自然变化与神怪显灵联系在一起,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关帝庙主殿从此称崇宁殿。这完全是宋徽宗与张天师导演的一场神话剧。

明代嘉靖、万历二位皇帝信奉道教,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帝庙遍全国各地。这些故事穿凿附会,越传越广。在民间,关帝不但被奉为武神、财神,而且具有司命禄、佑科兴、治病魔、驱邪恶、诛叛逆、招财宝等无边法力。宗教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关帝的法力正是广大民众所渴望的,因而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顶礼膜拜。

宋无明清以来,由于三大宗教的共同宣传,关帝信仰已超过了一切宗教、一切神灵。“香火永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宋明理学的发展,使儒、佛、道在思想上能够相互兼容,在教规上相互借鉴,不再排斥对方。自宋代起,各地关帝庙虽多由道士住持,佛教僧徒也往往同住庙内,儒教徒也由国家派遣,前往关帝庙致祭。因此,在关帝庙内体现了全部的中国传统文化。

山西解州关帝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创建于隋代,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不断扩建。现在大庙建筑基本是清代遗构,是清朝大兴扩建的最后结果。庙内保留了大批的明代铸铁文物及元明两代的铜铸和木雕关公像,也保存了大批明清两代佛道绘画。至于有关关公的传说故事、戏曲剧目、楹牌匾、宗族谱牒,解州作为关帝的家乡,流传得最广,保存得最多,这些都堪称祖国历史文化的珠宝。

三、关公文化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关公信仰的传播曾有四个中心地带。首先是湖北荆州,此后转移到山西,然后转移到北京,最后转移到江南,在流变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高,明清时代达到顶峰。明代嘉靖、万历二位皇帝曾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他成了中国的最高神,满族的皇室也经常拜关公,乾隆帝曾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而关公文化具体的发展历程则如下所述。

(一)隋代

一般认为,关羽显灵开始于隋朝。但现存较为可信的资料记载的大都是唐人对关羽的崇拜情况。唐末范摅《云溪友议》即云:“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荆州 6 有玉泉祠,天下谓四绝之境。或言此祠鬼助土木之功而成,祠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

关羽在民间的最初形象,是以凶悍可畏为特征的。《云溪友议》称:“(荆州玉泉)祠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缁侣居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顶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侮慢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这是荆州一带的情形。《北梦琐言》记载的关羽亦有相似的形象:“唐咸通(860南北朝的门第观念、名士崇拜和隋唐以后的功名追求、恐龙崇拜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关羽的被神化自有其特殊的社会土壤和条件。

关羽神化首先发生在荆州,这与荆州人民历来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州人民对关羽有着特殊的感情。关羽后期一直镇守荆州。这位平民出身的将领“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治军爱民,保境拒敌,带来一方平安,人民深受其惠,也深致敬佩,对于他的突然壮烈遇难,自然感到特别的震惊和悲痛,更加怀念关羽的忠义和神勇,幻想其死有余烈,英灵不泯,希望他的神灵继续庇护一方生灵。于是便有许多传说产生,自发兴建的庙宇出现了,自觉的祭祀活动也开展起来了。不过,这种局限于一地的民间习俗在门阀政治时代是不会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的,其社会影响也就有限。而在世俗政治时代,这一习俗很能引起追求功名事业的普通人们的情感共鸣,关羽显灵的传说也就不胫而走了。

(二)唐代

唐五代是完成关羽神化的重要时期。中唐以前,关羽作为神灵受到人们的祭祀崇拜仍然局限在荆州一带。唐代宗时任郢州刺史的郎士元在《壮缪侯庙别友人》诗中说:“将军秉天时,蜀王曾命赵忠义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可知四川一带已盛行关羽神像。

关羽在唐末五代虽然成了有广泛影响的神灵,但其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还不高。唐代宗时任郢州刺史的郎士元在《壮缪侯庙别友人》诗中说:“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谁为感恩者,意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徘徊故乡隔。离筵对祠宇,洒洒暮天碧。去去无复言,衔悲向陈迹。”唐时郢州治长寿(今湖北省钟祥县,属荆州地区),原本荆州地界,诗中所云“流落荆巫间,徘徊故乡隔”,说明为关羽立庙祭祀虽盛行于荆楚大地,但还没形成全国规模。作者敬佩关羽的义勇,同时也感叹他流落异乡。唐德宗贞元年间董侹在《重修玉泉关庙记》中说:“惟将军当三国之时,负万人之敌,孟德且避其锋,孔明谓之绝伦。其于徇义感恩,死生一致,斩良擒禁:此其效也。呜呼!生为英贤,没为神明,精灵所托,此山之下,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 7 乎系。”这里所谈的关羽,显然以历史原型为依据,其所述史实不脱离《三国志》的记载。由于此次重修关羽庙是邑令张僓根据荆南节度使工部尚书江陵尹裴筠的命令进行的,而董侹此记也是奉裴筠之命而作,故记中对关羽显灵的民间传说取谨慎态度,除提到梁末二例外,余皆未及,但从中仍不难发现,当地老百姓对关羽的崇拜已达到很深的程度。人们认为,关羽其人虽死,但神明犹在,“邦之兴废,岁之丰荒”全依托于他。地方政府利用民间信仰来促进文治教化,表明统治者们对关羽文化现象开始予以政治关注。

不过,在唐代将关羽崇拜推进到全国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宗教。佛教禅宗北派创始人神秀曾在当阳玉泉山东的楞伽峰南麓建造大通禅寺,以关羽为护法伽蓝神,传法二十余年。神秀晚年被武则天召请至长安,在内道场供养,很得帝王礼敬,有“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之称。由他来推重关羽,自然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至唐末五代,关羽的影响已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对关羽的崇拜也从自觉性信仰演变为强制性服从,关羽神灵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感增大,这是宗教神化关羽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说明关羽完成了由历史人物向宗教神灵的演变,关羽成了中华民族所普遍敬仰和崇拜的神灵。唐末范摅《云溪友议》载:“荆州玉泉祠曰三郎祠,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缁侣居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顷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侮慢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这种崇敬与畏惧不再限于荆州一地,它已遍布全国,成为一种普遍的民间信仰。据《北梦琐言》记载,唐懿宗咸通乱离后,京城长安坊巷就曾讹传关三郎鬼兵入城,使家家恐悚。五代时,蜀王曾命赵忠义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可知四川一带已盛行关羽神像。

(三)宋代

如果说隋唐时期关羽主要依靠宗教力量扩大其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影响,那么,宋代的关羽则主要依靠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封赠提高其政治地位,从而加强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宋代积贫积弱,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武力侵扰,一次次失败带来一次次屈辱,而最高封建统治者又不能励精图治,当他们的政权受到威胁而难以自保时,便请出关羽来号召群众。他们当然不会去进行关宋徽宗崇信道教,崇宁二年(1103年)信州龙虎山道士张继元奏称曾请关羽神灵磔死解州盐池之蛟,并召其现于殿左,徽宗惊掷崇宁钱与之曰:“以此封汝。”世因祀为崇宁真君(《茶香室丛钞》卷十五),关羽便成为道教奉祀的神祇张继元的装神弄鬼无疑提高了关羽在最高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但这毕竟不算正式封赠。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正式加封关羽为武安王,立祠祭祀,这是关羽死后首次被封建统治者封王。宣和五年(1123年)又加封为义勇武安王。以后历朝均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封,关羽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四)明清时期

关羽崇拜达到巅峰,这与《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关羽形象以及《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

《三国演义》以“桃园结义”开篇,表明了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作者对“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在关羽身上,体现了“义”的全部丰富性和生动性,展示了一个既集中传统道德精华又能为明清时期的人们所认同的古代名将的人格力量,必然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毛宗岗在评论关羽形象时说:“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若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面如赤心,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拜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风光。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第一奇人。”(《读三国志法》)应该说,毛宗岗的评价是全面而深刻的。关羽的“义绝”正是他被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方人士所崇拜的根本原因。然而,具体到某一件事,何者为宜,何者不宜,人们的认识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君臣有君臣之宜,朋友有朋友之宜,儒有儒之宜,侠有侠之宜,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然而,关羽之“义”却成功地满足了社会上不同人们的不同要求,关羽俨然成了“义”的化身,也即人们处世行事的楷模。

《三国演义》在描写桃园结义时有一段誓词,词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里既有“上报国家”的忠义,又有“下安黎庶”的仁义;既有“救困扶危”的侠义,又有同生共死,充分体现了关羽的忠义仁勇的品质。

(五)近现代及现代

关公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它贯穿古今,名扬海内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充实或更新着自己的内涵。关公文化到现代仍受人们所推崇,特别是近几年来,关公热不断升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关公、纪念关公以及相关的组织团体越来越多。二是各种祭祀活动和研讨活动也越来越多。三是有关关公文化的影视产品、文学艺术产品和文化产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现实文化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利用民间信仰来促进文治教化,表明统治者们对关羽文化现象开始予以政治关注。建了关庙,关公神像也颇受群众欢迎。海外华侨和华人社团崇拜关羽的热情不减,关庙在东南亚各国仍很普遍,这一切无不说明,对于关羽崇拜这一文化现象的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价,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十分现实的 9 文化意义。

在香港、澳门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华人、华侨集中经商的地方,几乎各大公司、各家商号、店铺均敬奉有关公的神像,商民们视关羽为能够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财神,拜关公表达了“以义致利”和讲求诚信的商业伦理追求;香港警察拜“关二哥”,寄托了扶正除邪和精诚团结的职业理想。关公崇拜的兴起发展过程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的缩影。

总之,关公文化是带有典型宗教崇拜式的中国文化,它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儒释道文化更在其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关公被赋予敬仰,崇拜,伦理楷模,英雄本色的意义和色彩,不仅仅在于关羽这个历史人物忠义仁勇的人格品质,更是因为其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的一个重要载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人们通过不断地神化关羽使之成为精神寄托的载体,关羽形象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由历史而进入文学,再进入宗教,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象征意味和复杂内涵的文化符号,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一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才能正确地评价它,合理地利用它,成功地引导它,以利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3」陶宗仪.说邪[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仁

[4](美)N-沃尔斯托夫.艺术与宗教[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5〕金文京.从“秉烛达旦”谈到《三国志演义》和《通鉴纲目》的关系[A].周兆新(编).三国演义丛考[C〕北京:北京 出版社,1995.[6]前将军关公祠志[A].关帝文献汇编:第8册[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7〕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A].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8」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 郭松义《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10](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 [11] 王齐洲《论关羽崇拜》,《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12] 薛福成《亡兵享关帝庙血食》,《庸庵笔记》卷之五,笔记小说大观本,

10 [13] 徐珂《以祀关羽愚蒙》,《清稗类钞·丧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14] 陈寿《关羽》,《三国志》卷三十六,岳麓书社1992年版

推荐第4篇:关公精神

关公精神

中国有两位光照千秋的圣人,即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孔子以其言论传世,关公以其行为立身。关公忠义精神光照华夏,文化丰土厚,受众层面广。关公实乃“三跨”伟人。(1)关公文化精神是跨越时空(跨越世纪)的崇尚。关公辞世迄今已有1780多年,以忠义精神为核心的关公文化精神,历经风雨,跨越千年,久传不衰。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永不

衰竭的生命力,莫过于文武双圣了。特别是在当前种种带有模糊乃至

颓废色彩的消极情绪,启动关公文化系统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正在步入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虽然这个时代往往表现在高新科技的竞争与发展上,但不可忽略,任何高新科技背后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真正以人为本的高新科技才是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经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以高新科技带动发展的同时,必须由文化来完成对其负面效应的弥补。同时,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发展的程度是该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组织部分。关公文化所特有的“凛然正气、忠义仁勇、赤诚报国”的崇高精神正好是新世纪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心剂。可以说作为中国文化精髓之一的关公文化精神是跨越历史、跨越时空、跨越世纪的崇尚。(2)关公文化精神是跨越阶层的崇尚。中国有一位伟人说:“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关公是一个跨越阶层的偶像,在古老华夏的文明史上,不论是官家和百姓,不论是富豪和贫民,也不论是敌人和朋友,都拥戴崇拜关公。关公麦城遇难辞世不久,农家百姓便把关公神像挂在自家中堂(见《三国演义》八十三回),直至今日,在民间,特别是东南沿海,民家、商家都把关公神像当作财神、保佑神供奉在中堂。民间如此,皇家亦如此。据统计,历朝有16位皇帝23次为其御旨加封,使其由侯而王、而帝、而圣、而神。在这一点,历朝皇帝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历朝皇帝也正是借文武双圣的崇高威德达到“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目的。回顾中国历史,凡是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时期,就是文圣武圣得到尊崇时期;凡是经济崩溃、社会*时期,就是文圣武圣遭到不幸时期。关公文化精神已成为安邦治国的重要精神武器。所以说,对关公文化的“闲置”是一种最大的文化资源浪费。在世纪之交启动关公文化系统工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3)关公文化精神是跨越国度的崇尚。关公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中国大陆,在一切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崇拜关公的香火都十分兴旺。据不完全统计,仅台湾省就有关帝宫庙千余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万多座关帝庙宇。关公文化精神财富不仅属中国独有,它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焦大卫博士说:“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 ,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说,关公文化精神不仅具有国家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的意义。综上所述,说明关公文化精神具有历史的、现代的、中国的、世界的认同性。这种认同性,表现为永恒的人心所向。此乃关公文化系统工程缘起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项目选择。

推荐第5篇:关公的出生

关公的出生

关公就是关羽,三国时候的名将。他是个红脸大汉,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关公是怎样出生的呢?有个神奇的传说。

在一座山下有一座大糊,直通南海。湖旁有一座寺院,住持寺院的老和尚爱下棋,不管南来的北往的,生人还是熟人,谁要跟他下棋,他宁愿赔上茶饭。他棋艺也高,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下过他。

这天,来了个红脸大汉,找老和尚下棋。老和尚也不问人家姓甚名谁,坐下就下。这一下可遇上了对手,一盘棋从早晨下到了天黑,也没分出胜败。天黑了,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要接着下,非见个输赢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红脸大汉果然来了,跟老和尚接着下头一天的棋,下到天黑,有没分出胜败。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还要接着下。两人争胜的劲头都挺大。 真是棋逢对手。这一盘起一连下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见个高低。

这一天,红脸大汉还来下这盘棋,没下上一个时辰,红脸大汉把老和尚“将”死了。老和尚连说:“认输!认输!”红脸大汉又把棋子儿摆上,老和尚只得下第二盘,没下到一个时辰又输了。一连下了三盘,老和尚输了三盘。

红脸大汉觉得奇怪,今儿个老和尚得棋步怎么乱了?又见老和尚传喘愁气,就问:“老方丈,你有什么心事吗?”老和尚又喘了几口愁气说:“咳,我们这方一个多月没落一个雨点了,眼瞅着庄稼要干死了。往后,这一方的百姓怎么活呀?”红脸大汉听了,点了点头,半天才说:“老方丈,我告诉你实话吧,我就是南海龙王,玉皇大帝不准我在这方下雨。老百姓遭难,我心里也难过,才来跟你下棋,消愁解闷。” 老和尚听说这红脸大汉就是管下雨的南海龙王,“扑通”跪下了:“龙王爷,你就行行好,搭救这一方的百姓吧!”红脸大汉说:“我要在这一放下雨,违反了天条,玉皇大帝非斩我不可。”老和尚还是跪在地上不起来,不停地磕响头。红脸大汉寻思了一阵,说:“你要能答应我一件事,我就给这方下雨。”老和尚说:“为了搭救这一方的百姓,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百件,我也答应。”红脸大汉说:“明天下过雨,玉皇大帝非斩我不可。雨一住,你赶快到湖边去,见湖面上冒出红水,你用木头家什把红水装起来,供在佛堂上,等到七七四十九天,我就活了。”老和尚答应了。

第二天,这一方真下了一场透雨。雨一住,老和尚赶紧到湖边去,只听得湖里一声响,接着就是一股红水从湖面上窜了上来,有

一、两丈高。老和尚手头没有木头家什,连忙拿了个大木鱼,把那红水装了起来,整整装了一木鱼,又小心地放在佛堂上,供起来了。到七七四十九天这天,“咔崩”一声响,木鱼裂了,从里面蹦出了个红脸小孩,这小孩就是关公。 曹冲称象

曹冲是三国时候魏王曹操的小儿子。他聪明活泼,挺喜欢动脑筋。

有一天,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只大象。曹操是第一次看见大象。他见大象又高又大,就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曹操就叫大臣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可是大臣们围着大象只是发愁,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这时,曹冲就站出来对曹操说:“爸爸,我有办法,我有办法。”曹操说:“你有什么办法,你就快说吧?”曹冲说:“我怎么称,你们一看就明白了。”

曹冲叫人赶着大象,跟着他来到河边。河边上有一条大船。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去。”大象上了船,传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在齐水面的船帮上画了一道记号。然后,他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这时,大船又往上浮起了一些。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许多石块装到大船上去。等大船又沉到他画的记号哪儿时,曹冲就又叫人把石块一块一块取下船,再把这些石块,一块一块称过后,一下子就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

大家见曹冲把大象的重量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就成出来了,都说,这孩子真聪明,要不是他现做给大家看,大家还真想不出好办法来呢。

推荐第6篇:三国演义关公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三国演义关公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演义关公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他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其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让人非常难忘,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羽了。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写关羽的外貌:“面如重枣,唇若图脂,丹凤眼,蚕卧眉。”相貌堂堂但感觉表情永远是很严肃的,尤其是在战斗中,一副骁勇善战的样子,十分威猛。

关羽不仅武艺超群,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还非常勇敢,刮骨疗毒不怕疼。真是所向披靡!

关羽忠于当年桃园三结义的誓言,拒绝了曹操的封侯赐爵,为了寻找大哥刘备,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同时,,关羽又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不管谁对他好,他都会知恩图报。赤壁大战曹操大败,逃跑到华容道,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义释了他。所以,现在许多庙宇都供奉关公的神像,使他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你们别看关羽有这磨多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骄傲。有一次,诸葛瑾为了吴蜀两国友好,特意来为吴王之子提亲,关羽却骄傲的喝道;“吾虎女肯嫁犬子乎?”后来他水淹七军取得一场大胜,更加骄傲自大,结果中了吴国大将吕蒙的计谋。最终兵败麦城,被俘杀害。,

关羽一代豪杰,无数次战胜敌人,但因骄傲而失败,这正说明“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去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无论如何关于这个人令我佩服,在被俘后还宁死不屈,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三国演义关公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不下,等等。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崭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到刘备并保护好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关羽为人忠孝,又为刘备之弟,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仁慈勇猛,所以帐下百万雄兵,千员虎将,都听使于他。因此到后来,关羽不单单是人,他已经被神化,而且历代加封,直封至“盖天古佛”。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学习古代著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想。

三国演义关公读后感(3)

《三国演义》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史。东汉末年,董卓霍乱朝纲,天下群雄纷纷起来反抗,文人墨客,武艺高强者甚多。我对关羽的敬佩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表述的。

关羽威风凛凛,武艺高强。他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每次打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畏惧三分。他的智谋也十分了得,水淹七军,引得曹军大败。

关羽为人忠义,知恩图报。他在桃园和刘备、张飞三结义后,一直为了刘备光复汉室的理想驰骋沙场,从不背叛朋友,即使被曹操抓住也约法三章,要求得到大哥刘备的消息立即要去寻找大哥。后来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将军也是为了一报曹操当年的不杀礼遇之恩。

关羽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他在与庞德激战受了毒箭之伤后,神医华佗为他刮骨疗伤,他居然还在和马良下棋。身受重伤,他还亲自领兵作战,给将士们做好榜样。

关羽有点自负骄傲,最后害他大意失荆州,刘备在汉中和曹操决战,关羽忍不住也想建功立业,如果想要北伐,最好的出发点是从荆州北上,要是向从荆州出发,襄阳、樊城必须占领,所以关羽决定攻打樊城,在樊城指日可下的节骨眼上,曹操居然和孙权结盟图荆襄,想之后平分地盘。关羽攻打樊城时,马良建议他不要倾巢出动,毕竟要守住荆州,但在关羽眼中,东吴群雄皆鼠辈,所以一点也不在乎,不听劝告,结果孙吴的勇将吕蒙装病乘势攻下了荆州。

我喜欢关羽是因为我喜欢忠义,永不背叛兄弟的朋友。

推荐第7篇:全国各地关公庙

全国各地关公庙

荆州关帝庙

荆州关帝庙为全国四大关庙之一(另三座分别在解州、当阳、洛阳)。它雄踞在荆州古城的南纪门内。史料记载:这里曾是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关羽曾里运筹帷幄,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年有余,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关羽死后,这里成了他后裔世袭江陵的袭地。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荆州城最早、最大的关庙在这里建成,后因种种原因,古殿宇毁失殆尽。现在大家看到的关帝庙是1987年,经原江陵县人民政府及国家旅游局筹资,按清乾隆县志载古关庙建筑布局图样在原关庙遗址上复建的。 荆州关帝庙,雄踞在荆州古城南纪门内,是关羽镇守荆州后的标志性建筑,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林并列为中国四大关公纪念圣地。

荆州关帝庙,亦称关公馆,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

史料记载,此地乃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关羽曾在这里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年有余。

关羽为三国蜀汉名将,守荆州时,北伐襄樊、威震华夏,后为东吴俘杀。

关羽死后,历代封谥显赫。荆州关帝庙自建后,规模不断扩大。

至清雍正十年,庙内除奉祀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

一时,荆州关帝庙庙宇森严、规模宏伟。

遗憾的是,日军侵华期间,庙宇遭到了致命一击,殿宇毁失殆尽。

1987年,江陵县政府按清乾隆县志载古关庙建筑布局图样,在原关庙遗址上复建荆州关帝庙。

如今的庙宇数经改造,虽早已大非原貌,但庙内元末明初所植的“夫妻银杏”,尽管雄树已毁,雌树依然枝虬叶茂、苍劲挺拔。

整个庙宇仿原关庙风格,殿宇分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

所有建筑,一律灰瓦红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独具魅力。

步入仪门,上方高悬清乾隆御匾“泽安南纪”;大殿正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内挂着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

大殿内关羽塑像高丈余,身披重铠,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关公两侧的关平、周仓,亦显得粗犷矫健、彪悍勇猛。

大殿两旁内壁上,有关羽“镇守荆州”、“迎亲救主”、“义释曹操”、“单刀赴会”、“驰援当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画,再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高大形象和荆州人对他的景仰之情。

大殿和结义楼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尊威严的关帝石雕像。

2003年5月,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雷震寰、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向荆州关帝庙赠送了这尊价值5万元的关帝石雕像。

据说,这尊石雕像来历不凡,系北京关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海内外朋友在另外三大关庙取圣土和灵灰,喻有“关圣帝君身首魂合一”之意,而后请名家精心雕刻而成。

关帝庙前大门

威振华厦大殿

威振华厦大殿

大殿里供的关公

忠义千秋殿

也供着观音菩萨

山西运城市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南端为“结义园”,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北端的主庙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解州关帝庙自修建以来被历代帝王公侯祭拜,素有“武庙之祖”的美誉。同时解州也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19岁离开运城开始波澜壮阔的一生。北京关帝庙

在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传统大都市中,更不能缺少关帝文化。在明清两代期间,关帝关帝被发扬光大。据《京师乾隆地图》载,当时在北京城,关帝庙和以祭祀关公为主的庙宇加起来共有有116座。明朝时期,在故宫的宝善门、思善门、干清门、仁德门及皇城各门,皆供奉关公像。京城九门的月城内也建有关庙。清王朝甚至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也建造了几座关帝庙。由于京城关庙多,有些街巷也以“关帝”命名,如关帝庙街、关帝圣境胡同、关王庙街、老爷庙胡同等。 承德皇家关帝庙

承德皇家关帝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丽正门西侧,是避暑山庄皇家修建寺庙之一。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二十五年大规模扩建后部及两侧跨院,道光同治年间又经多次扩建修缮,才具有现在的规模。这里不仅是朝廷官员、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来热河点香礼佛重要庙宇,也是行辕之地。灞陵桥关帝庙

在许昌西郊的石梁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石桥——灞陵桥。桥头立有一块古碑上面刻有:“汉关帝挑袍处” ,为明代总兵左良玉墨迹。在灞陵桥西侧便坐落着灞陵桥关帝庙。据《许昌县志》所记载,自三国以来,关羽忠义故事千古流传,后人为追念关羽功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当地义士王宏道捐地三十亩,经多方资助而建成此庙。

江陵关帝庙

江陵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39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江陵关帝庙位于江陵城南纪门内,相传这里是关于在荆州任职似的故居。湖北当阳关陵

据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时被孙权斩首于漳乡,其首级被送往洛阳。当阳是埋葬关羽无头之躯的地方,民谚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当阳关陵是关公的寝陵,建于东汉末年,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全国三大关庙,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关林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当时曹操在洛阳时已经身患大病,此时他接到了孙权派人从当阳送来的关公的首级,重情爱才的曹操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在洛阳厚葬了关羽,最后曹操便去世。厚葬关羽,也许是曹操在世时做的最后一件大好事。试想,如果当年曹操不在洛阳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恐怕孙权也许不会以王侯之礼在当阳安葬关羽身躯,甚至也许不会有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殿了。居庸关关王庙

居庸关内建造关王庙是为了激励当时励守边疆的士兵们,要像关羽一样“忠”、“仁”、“义”、“勇”。鼓舞将士们的勇气和凝聚力,当然也有关羽再次镇守,攻无不破的寓意。拉萨关帝庙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清朝派大军进藏平定郭尔丹(尼泊尔部落)骚扰后,开始在后藏留驻清兵。清朝是关公信仰的鼎盛时期,驻藏清兵集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日喀则建起了关帝庙。同时还在江孜、定日、工布江达建起了关帝庙。丝绸古道关帝庙

中国版图上的丝绸古道主线,始自西安,经天水、兰州、酒泉、敦煌、哈蜜、吐鲁番、乌鲁木齐、伊宁。此后出境向西,直至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坦布尔。在中国境内的丝绸古道上,至今还有许多关帝庙的遗迹。位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南望横亘千里的祁连山脉,北枕苍苍茫茫的戈壁大漠。安徽省亳州市大关帝庙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面积达3163平方米。因这里主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因其戏楼颇有特色,又俗称“花戏楼”。虎头关帝庙

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岸边五十米处的虎头关帝庙,是目前我知道的中国大陆最北边的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的虎头关帝庙,被乌苏里江人誉为“东方文明的象征”、“东方第一庙”。

福建省东山岛关圣殿

东山关王庙,又称关圣殿、武庙,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并具浓郁的闽南建筑艺术特色。早在明清时期,东山关帝的香火就随东山人东渡台湾,东山人还在台湾建起数座关帝庙殿。台湾台南祀典武庙、台湾日月潭文武庙

台南祀典武庙位于台南市永福路的关帝庙,被称为祀典武庙,是台湾十六处一级文物之一。 台湾日月潭文武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这里就建有供奉关公和孔子的益化堂、龙凤宫。一九三二年,日月潭建坝储水,将漫淹两座古庙,于是乡民将两庙合并迁移,创建了如今的文武庙。香港文武庙

香港文武庙位于维多利亚峰北麓的荷李活道。此庙重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冬,供奉武帝关云长和文帝文昌君,由于关帝文化在香港盛行,香港商界和金融界人士经常关顾与此,香火旺盛。澳门关帝庙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庙宇规模较小,内供奉关帝,塑像雕刻精巧。

推荐第8篇:暑期赴会宁支教感想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感想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09级核化工专业 朱永琴

青山绿水,孕育了悠悠淳朴和善良,也孕育了一个一个美丽的梦;山路崎岖,却阻挡不了孩子们求学的渴望,也隔不断你我对他们的惦念与牵挂;感谢、感激,因为你我手心里的爱与善良,梦想才能继续„„爱心支教,圆了我一次进山村做老师的梦。

半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作为队长的我,收获了许多的快乐与感动: 最兴奋

出发的前一晚,睡不着,想着跟那些孩子们见面的场景,想自己上课的场景,整夜地睡不着。终于来到了小学,见着了自己梦中想要走上的乡村课堂,简单地了解了小孩后,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一定要好好教他们,让他们和我一起爱上学习! 最开心

那天下午,早早地吃过晚饭,我号召并带领大家去村里摘杏子。刚要进村,站着一堵土墙下,有个阿姨叫住了我们,满脸微笑地问我们要不要吃杏子,然后开始给我们摘了扔到我手上。哈哈,阿姨摘得很开心,我们在下面一边接杏子一边往嘴巴里面送,一点都不顾上面的土,很嗨。谢过阿姨,我们继续进村,碰到了各种爷爷奶奶,大哥大姐,叔叔阿姨让我们去他们家里摘杏子,还给我们送各种杏子,大的,小的,红的,黄的„„这时候,一群我们课堂上的孩子跑过来,带领我们去了全村最多杏也最好吃的一棵树下,一下子就串上去了,然后给我们仍杏子„„回来的路上,又和热情的村民们聊天,然后满载而归了! 最感动

某个课间,是在加上早读连续上了三节课之后,有个小孩走到我身边,递给我半块饼,说:姐姐,你讲了这么久,肯定饿了,今天我从家里带饼了,给你„„这个小孩家离学校比较远,中午都不回去的,以前的很多天,她一个人在教室的时候我问过她,为什么不回家,吃饭了没,为什么不吃饭呢?她告诉我,家太远,中午几乎都不吃饭的,一天只吃两顿甚至一顿,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她没回答我,只是紧紧地握着手,低着头„„ 最收获

每天和大家在一起,聊人生,聊孩子们,讲各自的故事„„从每个人身上,我都找到了一些自己缺少的东西,心里默默地鞭策自己要改变,要前进。给孩子们讲课,我觉得自己责任心,自信心,耐心都有提高。另外,作为队长的我,每天都要管大家的吃饭洗漱日志开会总结等很多的琐事,半个月这样的“主妇”生活,让我变得更成熟,稳重,而且,更会过日子了。 最特别

团队的相处,非常的和谐,融洽,这也是我期望的。我们每天都会以各种形式开会,让总结不枯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我们会一起散步,爬山,打篮球,玩游戏等,最绝的是游戏输掉的人,必须讲一个跟自己感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拉近了我们每个人心灵的距离,甚至,我们还会帮每个人很认真的分析,出谋划策,真心祝福„„项目期间,对AB组成立国王天使这样的游戏,也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大家的融合„„

最后,我想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伟大”。半个月的支教生活,笑过,哭过,我们一起经历过,值了!

推荐第9篇:赴会宁六盘山参观学习体会

赴会宁-六盘山参观学习体会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刘亚洁

2013年5月11日,校宣传部、人事处、工会组织青年教职工80多人赴会宁—六盘山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学习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会宁位于甘肃中部,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在这片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征程,终于,我们来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不顾一路疲劳,我们首先参观了三军会师遗址,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全民抗日的悲壮史诗和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创造出伟大的会师精神。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会师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之后,我们在纪念塔前向烈士敬献花篮,并重温入党誓词。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会师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是一座生动记录中国红军长征过程的纪念馆,是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纪念馆。它的主体是两层展厅,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和《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各单元按红

一、

二、四方面军不同长征路线,均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完整地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生动地再现了会宁会师的壮阔场景。讲解员对纪念馆内的每一件革命纪念品的历史、墙上每一幅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回顾和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听的特别仔细,并把参观过程中看到的很多实物拍摄下来。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四渡赤水的壮举,夺取泸定桥的艰辛,翻越雪山的困苦,更看到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

结束会师楼的参观后,我们来到会师纪念园-桃花山。桃花山位于会宁县城东南约有1公里,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海拔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桃花山主要由入口剑形标志、毛泽东《长征》诗碑、景园大门、瑞金塔、红军长征门、遵义会址、强渡嘉陵江、赤水河、泸定桥等20个景点组成。景园利用桃花山山形地貌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使我们既可以满足瞻仰革命遗迹的渴望,又可体会革命先烈长征之艰辛。爬桃花山,我们又一次亲历了红军长征胜利微缩景观——遵义遗址、大渡河、铁索桥、六盘山,体验了“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的真实内涵。

之后,我们驱车赶赴六盘山革命景区,攀登了位于六盘山之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遥想红军当年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祖国美好的前途未来,我们感慨万千,真正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可是这一天的收获却远远没有结束。这一天,我学到了很多,也会在我以后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此行,我们又接受了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和生动的国情教育的洗礼,真正理解了长征精神,理解了革命的艰辛。我们应树立“爱国、爱校、爱岗、爱生”的高尚志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满怀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尽职尽责,为兰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10篇:赴会宁六盘山参观学习体会

赴会宁-六盘山参观学习体会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刘亚洁

2013年5月11日,校宣传部、人事处、工会组织青年教职工80多人赴会宁—六盘山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学习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会宁位于甘肃中部,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在这片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出奇迹。他们擎起 “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大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征程,终于,我们来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不顾一路疲劳,我们首先参观了三军会师遗址,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全民抗日的悲壮史诗和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创造出伟大的会师精神。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会师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之后,我们在纪念塔前向烈士敬献花篮,并重温入党誓词。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会师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是一座生动记录中国红军长征过程的纪念馆,是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纪念馆。它的主体是两层展厅,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和《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各单元按红

一、

二、四方面军不同长征路线,均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完整地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生动地再现了会宁会师的壮阔场景。讲解员对纪念馆内的每一件革命纪念品的历史、墙上每一幅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回顾和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听的特别仔细,并把参观过程中看到的很多实物拍摄下来。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四渡赤水的壮举,夺取泸定桥的艰辛,翻越雪山的困苦,更看到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

结束会师楼的参观后,我们来到会师纪念园-桃花山。桃花山位于会宁县城东南约有1公里,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海拔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桃花山主要由入口剑形标志、毛泽东《长征》诗碑、景园大门、瑞金塔、红军长征门、遵义会址、强渡嘉陵江、赤水河、泸定桥等20个景点组成。景园利用桃花山山形地貌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使我们既可以满足瞻仰革命遗迹的渴望,又可体会革命先烈长征之艰辛。爬桃花山,我们又一次亲历了红军长征胜利微缩景观——遵义遗址、大渡河、铁索桥、六盘山,体验了“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的真实内涵。

之后,我们驱车赶赴六盘山革命景区,攀登了位于六盘山之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遥想红军当年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祖国美好的前途未来,我们感慨万千,真正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可是这一天的收获却远远没有结束。这一天,我学到了很多,也会在我以后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此行,我们又接受了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和生动的国情教育的洗礼,真正理解了长征精神,理解了革命的艰辛。我们应树立“爱国、爱校、爱岗、爱生”的高尚志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满怀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尽职尽责,为兰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关公显灵:真实发生

关帝居开光关公像

全国唯一单独开光

真实故事·关公显灵

生活太过平淡,总想加点调料~

所以《爱情公寓》这种多姿多彩的生活剧走红了,我算是个忠实的粉丝吧,这部电视看了不下十遍,很多台词都能背下来,而陆展博车祸这段也看了很多遍:轿车与货车急速相撞,最后只伤了眉毛角一处,估计连个伤疤都留不下。这种奇迹大概只能发生在喜剧作品中,所以,虽然看了很多次,我也只是一笑而过,直到有一天,闺蜜告诉我她所遭遇的一件事,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想到这个桥段,原来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奇迹居然上演真实版?!

听起来像是一个故事,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闺蜜家里是经商的,生意做得很大,爸妈都很信奉关公,不仅公司供奉着威风凛凛的关二爷,家里也有关公镇宅,闺蜜的爸爸还特意用和田玉在关帝居定制了一个关公吊坠,请高僧开光,每日佩戴在身上,说是可以辟邪招财。

去闺蜜家里玩,经常见到她妈妈擦拭关公像,摆上时蔬果品供拜,很是虔诚,她妈妈总说,关公很灵的,你虔诚信奉,关二爷会保佑家族平安,消灾除煞、招财聚宝。

闺蜜是在本地上的大学,大三下学期报考了驾照,四个月顺顺利利拿到手,因为最后是要接手家族事业,所以,闺蜜找工作也没有太多要求,只是想要去历练一下,一年之后就进入自家公司了,几乎没什么曲折,大学毕业时,闺蜜签近一家闺蜜不大不小的企业,各方面待遇也不错,唯一不好就是离家有点远,所以,闺蜜父母送她一辆车作为毕业礼物。

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骂一句:应试教育!因为这种体制教育出来的人都是书呆子,走上社会就傻眼了,驾校考试也一样……

且不说连续通过障碍物和单边桥,开车一辈子也遇不上,单说倒车入库看点考试,在实际生活中,哪有杆呀点呀的让你看?所以,虽然拿到驾照,闺蜜的车技也实属令人担忧,俗称“马路杀手”

处于对女儿安全的担忧,闺蜜妈妈又在关帝居请了尊大师开光的关公像放在车上,起初,闺蜜还不乐意,女孩子车上放的都是娃娃,哪有放关二爷的?但是拗不过她老妈的唠叨,也只能这么着了。

但是妈妈却说,光放着还不行,心一定要诚,要不然就是对关公的不敬,就不灵验了。

闺蜜也知道安全驾车轻则伤重则亡,万一出点事都是家人不能承受的伤痛,宁可信其有,渐渐的从心里也信奉。

今年7月,天气最是炎热,人也跟着变得暴躁,那段时间新闻接二连三的爆出一些不好的事情,那时,我们在一块吃饭,说起这事还在讨论是不是因为天气炎热,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做出各种事情?

事故发生那天,是个烈日高悬的中午,闺蜜被派去客户那儿签合同,一踏出办公楼,热浪奔涌而来,那时候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和烤肉的区别就在于一撮孜然。

请关公就去关帝居

专业·权威 1

全国唯一单独开光

关帝居开光关公像

全国唯一单独开光

闺蜜知道自己的车技,所以驾车一直很小心翼翼,速度不会超过30迈,拐过一个岔口的时,阳光迎面照过来,刺眼的光照的前面也是白花花的一片,闺蜜下意识的用手遮住额前,然后就看见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呼啸着直冲过来,当时就把闺蜜吓得魂都丢了,下意识的打方向盘想躲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在宽阔的道路上迎面遇上一个人,心一下子就紧张了,老远就开始吆喝避让,然而路面那么宽,但你不知怎么就是要往人身上撞,就是不知该往另一边错开,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傻,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

闺蜜的情况也如此,甚至更糟,因为在驾校练车没有油门,右边是刹车,而自动挡的刹车在左边,情急下,闺蜜是想停车的,但是却一脚踩在油门上,车飞速的冲出去,咣——撞上面包车……

闺蜜说好像在车里坐了半小时才缓过劲,有种死里逃生的虚脱,直到警察过来敲窗她才下来,发现救护车不知什么时候已停靠在旁边,另一个人头上胳膊上都是血迹的躺在担架上,面包车玻璃都已龟裂,保险杠也有些变形,警察问了好几遍“伤哪儿?”闺蜜才反应过来是问她,看看身上没什么大概,额上有些疼,一抹才知道流血了,坐救护车到医院细致检查一遍,甚至做了脑CT,最后得出结论是:没事,就擦破了皮,贴个创可贴就好了……反观那位却不乐观,脑袋上缝了七针,手臂骨折吊着石膏,闺蜜震惊了

事后,闺蜜去提车才发现车上挂着的关公碎了,但仔细看看似乎挂件的绳子并不长,汽车的冲击力也不足以把挂件撞上前玻璃……

闺蜜的妈妈接到消息吓得几乎昏厥,看闺蜜完好无损,又听闺蜜讲了经过,直说是关公庇佑,周末就带着闺蜜去了洛阳关林庙还愿,又请了尊关公放在闺蜜车上,经过这件事,闺蜜也相信这是关公庇佑,对妈妈的要求再无异议。

请关公就去关帝居

专业·权威 2

全国唯一单独开光

第12篇:《武圣关公》观后感

由国漫大师蔡志忠担任总导演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正式开启了北京、沈阳、苏州、南京、武汉、成都、杭州七城的超前点映活动小编整理了《武圣关公》观后感范文4篇,仅供参考借鉴。

《武圣关公》观后感范文一

日前,由国漫大师蔡志忠担任总导演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发布由音乐大师林海倾情创作的电影同名推广曲MV。蔡志忠与林海两位“国风大师”的首度合作,引人期待。MV中,小朋友们先后在解州关帝祖庙、盐池、运城北站等城市地标处,齐声演绎了这曲歌颂中华大英雄关羽的歌谣,童声稚嫩却坚定,唱出了孩子们心中对关公的敬仰之情,这正是影片“少年英雄梦”主题的最佳诠释。

大师联手 蔡志忠林海合作铸经典

本次发布的电影同名推广曲,是由有“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之称的林海创作的一首儿歌。同时发布的MV则在关公的故乡运城拍摄,先后取景解州关帝祖庙、盐池、运城北站等城市地标,邀请了运城当地“骊之声”合唱团的小朋友们来共同演绎了这首歌谣,穿插影片中的精彩画面,充分展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与今日的华夏大地、少年儿童之间的联结。

一直以来熟稔各种曲风并且在中国风领域尤有建树的林海,此次与国漫大师蔡志忠合作,不仅全程参与了《武圣关公》的配乐,还创作出了这首朗朗上口、易于传诵的儿歌歌谣。歌谣里以“有一个人”这种为小朋友讲故事的句式,将关公在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身上具有的闪光品质娓娓道来、一一讲述,高潮部分的童声合唱具有着质朴纯粹的感染力。

此次《武圣关公》的同名推广曲可以称得上是“不一样的推广曲”。因为很少有电影会选择一首儿歌来作为影片的推广歌曲,《武圣关公》此番操作颇有胆魄。另外,蔡志忠、林海这两位各自领域内代表着中国风格的艺术大师携手打造电影《武圣关公》,共同来讲述中华大英雄关公的传奇给小朋友们听,有一种回归初心、化繁为简的意味,这次的合作成果值得期待。

本次发布的MV中,伴随着纯真的童声,动画中的历史故事与实景拍摄下的运城得到了有机的融合,展现出了一种华夏大地古今辉映的历史厚重感。而影片中的大英雄关羽与专注歌唱的少年们彼此之间面庞的重重叠叠,也向我们诠释了“英雄”与“少年”之间的奇妙关联。而本片作为“少儿国漫”,目的就是想专为少年儿童们打造一部属于他们的国漫。

本片导演蔡志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其“国学系列”漫画遍及国际49多个国家及地区、同时销量超4000万册,这次要以纯正的中国风,还原一段中华历史,讲述一个中华传奇,呈现一位中华英雄。让每一个少年都能对关公身上的宝贵品质感同身受,让他们学习英雄、成为英雄的“英雄梦”不再孤单。

《武圣关公》观后感范文二

由国漫大师蔡志忠担任总导演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正式开启了北京、沈阳、苏州、南京、武汉、成都、杭州七城的超前点映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亲子观众前来观影。在映后互动环节,小朋友们表现积极,纷纷评价关羽“超酷”、“很威风”,是我的新偶像;更有小朋友说“在关公结局部分时看哭了”,与关公英雄悲歌的一生产生了极强共鸣。家长们则表示“带孩子看,很有教育意义”,给予了影片超高评价。

本次少儿国漫《武圣关公》的超前点映活动,选取了北京、沈阳、苏州、南京、武汉、成都、杭州七城率先开启。活动当日,吸引了一大批家长携带小朋友一同前来参与活动。点映现场陈列了影片的超大幅中国风终极海报,关公在红色祥云与夕阳背景下,展现出豪气与威风。活动方也专门为前来参与点映活动的小朋友们准备了限量定制的贴纸、扇子等电影创意周边小礼物。现场的小朋友们对发放的“关公面具扇”爱不释手,纷纷拿来摆在脸上,打扮成关公的样子,活泼搞怪。

映前的这种欢乐的气氛也一直持续到了映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全场亲子共同专注地欣赏完影片后踊跃举手,拿起话筒与大家分享了片中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桥段以及观影感受。其中,片中忠实还原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历史典故尽数被小朋友们一一提及,足以看出小朋友们从影片中学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现场更是展开了“你画我猜”的比拼,很多小朋友们在这场“三国历史大作战”中有着出乎意料的发挥,在场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能学到这么多三国历史知识令自己非常惊喜”。

本次点映活动收到了家长及小朋友们的许多评价及反馈。影片里关羽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引起了小朋友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看完后小朋友们纷纷评价关羽“超酷”、“很威风”;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提到了很喜欢那些神态生动的“反派”们,“自己也想成为像关羽一样的大英雄”;还有小朋友在关公结局部分时看哭了,心情很难过。可以说,影片里呈现的关公有望成为小朋友们的“新偶像”。

《武圣关公》观后感范文三

《武圣关公》导演、国漫大师蔡志忠在近十几年中,一直担任着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传播者的身份。蔡志忠长期致力于将中国古籍漫画化、动画化,以独特的“蔡氏美学”闻名。

在超级英雄题材影视作品广受欢迎的当下,把关公这样一位源自中华本土的、同样具有可贵品质的“中华超级英雄”以动画形式搬上大银幕,《武圣关公》是一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尝试。

而《武圣关公》也正是蔡志忠创作版图中的重要篇章。影片尽数还原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经典历史段落,希望把关公这个中华历史上极富魅力的传奇人物讲述给这一代小朋友听。

《武圣关公》观后感范文四

近日,该片发布了一版“勇者无敌”主题海报,形象趣味地展现了关公以一敌多、降服众将的不凡气魄。

海报在蓝底色的背景下,关公右手斜握一柄青龙偃月刀,左臂擎起青龙与蚩尤,威武地俯视着前方。关公的身上一直向外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晕,照亮了背景蓝幕的同时又汇聚在指尖,向外迸发出射线点阵,形成一张有形的魔力之网,营造出将众敌将收入网下的即视感。

其中不乏华雄、颜良、文丑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形态各异,诙谐生动,每个人物都透出一副不服输的气势,巧妙地隐喻出关公与众将领即将展开一场场风云际会的生死战斗。

海报的最下方是一片祥云托举众人,增加了中国风韵味的同时,也映衬出关公一种天神下凡的威严。

《武圣关公》此前曾亮相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2019第43届法国昂西动画节”,引发关注。

此外,蔡志忠还特别创作了“中国风手绘卷轴海报”,以一种新奇视角将经典三国人物进行“重构”性表达,用独树一帜的蔡氏风格,展现出另类的诙谐和趣味。

特别创作的海报中,在宣纸质感的背景下,一幅中国式的长轴画卷铺陈展开,水墨山水、云雾垂柳在画卷上若隐若现,颇有中华传统意境之美。13个漫像人物伫立在卷轴之上,表情、神态、动作各异,区别于大家印象中三国人物的一板一眼,蔡志忠导演用简洁而又夸张诙谐的笔法,把每一个形象描绘得跃然纸上。

画卷中,排在最前列的是“桃园三兄弟”关羽、刘备、张飞。关羽手持刀柄,身骑赤兔,悠然走在最前方,在标志性的长须红脸衬托下,双目睥睨流露出一种淡然的高傲。

刘备位列次席,手中双股剑杵地,长耳垂醒目,一身蓝袍加身,目光望向远处,颇有皇室王者气质。

而三弟张飞的形象要更加动感一些:手持武器、一副怒气冲天的奔涌姿态。

除此三人之外,诸葛亮胸有成竹,曹操霸气却多疑,吕布英气有余而胸怀不足,华雄面目狰狞、凶神恶煞,颜良一副思考人生的样子,鲁肃忠厚老实,刘夫人尽显妩媚,华佗专心思索,关平单纯无辜、萌态可掬… …这些人物在蔡志忠导演寥寥几笔下,尽数得到了传神的勾勒。

第13篇:关公文化名家解读

关公文化名家解读合集

中国国家主席:胡*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

历史的创伤割不断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人为的破坏除不去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文化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成就了泱泱大国的历史地位,今天仍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实现民族富强的。中华文化是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

要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派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

2009年7月11日 于湖南长沙

中国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

什么是文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饮食、服饰、宗教、艺术、文学、教育,举凡生活的内容,一动一静,莫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分享的记忆与感情,是任何价值观的总和。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文化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从衣食住行到一言一行都有文化的要素在其中。

文化为什么重要?因为任何政体的建设,如果没有了文化的内涵,只是冷冰冰的一个政体;任何制度运作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撑,任何经济建设如果没有文化的建设做基础,也无法提升社会的品质。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文化基础,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我们中华子孙勿忘了文化的重要性。

2009年7月11日 于长沙

澳大利亚前总理 约翰.霍华德

我很荣幸地向所有信奉关帝文化的人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举办悉尼关帝庙建成100周年庆典活动表示赞赏。

自上世纪末起,关帝文化的信奉者们对澳大利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新移民在淘金热时代来到澳大利亚,在各行各业辛勤经营,建家立园,特别是在悉尼。从那时起,澳大利亚的华侨们就在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如今这个社会已为世人瞩目。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会长 胡德平

北京举办《中国关帝文化》画册首发式,胡德平先生在会上发表演说。

右起:谢伯阳、雷震寰、孙孚凌、胡德平、冯德鑫、郭招金(摄影 朱正明)

《中国关帝文化》大型画册首发式,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胡德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等领导亲临现场,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美国宝芝林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寰、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美国美亚文化教育交流协会主席杨鹏华等海外朋友,大陆数十位民营企业家到会祝贺。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郭招金、《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中国画报》副社长曾湘敏、《亚太经济时报》副总编梁金安等出席了首发式。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3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

大型画册《中国关帝文化》(作者:朱正明),由胡德平先生作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字, 230余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充分展示了海内外丰富多彩的关帝文化风情,成为海外宣传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

胡德平先生在首发式上就关帝“忠义诚信”发表了重要讲话——

感谢从美国和海外来的各位朋友参加这次《中国关帝文化》画册首发式。

关公确实是个很真实的历史人物,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很深。宋代以后,历代王朝对关公推崇到很高的地步。全国建立的许多会馆,最著名的是敬关公。那么,商人为什么要敬奉关公?

在《资本论》里我们看到,资本,是要追逐利润的,而且追逐暴利,这说得非常对。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资本,又是最胆小的,又是最胆怯的,只要这个地方不安全,他就不敢投资。我们老招商,这个很好,招商还要安商。我这里投资环境是安全的,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受到保护的,你的资金到了,就不用任何担心,尤其在本小利微的时候,投资者慎之又慎。所以,商人要找个保护神,中国人中最好的保护神,影响最广、最深远的,还是关公。所以,关公信仰在商人中很盛。

以前我不理解,到了香港以后,看到酒楼饭店全都敬关公,而且我去了日本、美国的华侨餐馆,也都敬奉关公,这就是保护神。

敬奉关公,是从山西的商人开始的。山西的商人,在明朝建立之后,就参加了很多军事活动。这种军事活动,要打出一个牌子来,三国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关公是第一位的,他们把关公的形象推崇出来了。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修筑了明代的万里长城,军队需要的粮草、布匹、兵器非常多,这些后勤工作,需要商人来供给。86万军队,这么大的贸易量,山西商人最先承担了军需任务,把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带动起来了,山陕商人就推出了战神、武圣关公。

商人发展起来以后,他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化。我们做工商联工作,做民营企业的工作,很有幸在九十年代末,到山东聊城山陕会馆,看到了商人对关公的崇奉。在山陕会馆,商人为关公写了一副对联,我在《中国关帝文化》画册序言里说过。上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谈春秋。意思是什么呢?现在还不是战争环境,也没有到你掉脑袋的时候,你也不必去杀身成仁,就是在和平时期,在建设时期,问我辈工商业者谁全节义?在经商的时候,要不要讲气节?要不要讲信义?是不是有利你就赚,是不是一点慈善、一点责任都不负呢?下联是:书生们读了很多书,孔子论语你们都精通,你们都抱着通经 致用的胸怀,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那你就是空读春秋,空读圣贤书。我觉得,商人对关公,有了这么一种理解:商人也要和关公一样尽社会责任,和平时期,也要讲气节,讲信用、讲信义。

现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在信用问题上,关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个典型。海外华人都知道“托妻寄子”的故事,交往很深的朋友,很信任的朋友,在他一旦有难的时候,他可以把妻子和儿子托付给朋友,朋友会认真负责地把他们照顾好。如果明天就要发生战争,应招入伍的人会想到,在战场上我可能会牺牲,我的妻子儿子谁来照顾呢?我必然要托付给一个讲信义、讲信用的人。中国的历史故事,哪个最生动呢?最打动人呢?还是关羽的故事。刘关张在徐州战败以后,刘备张飞都突出重围了,就是关羽保着两位皇嫂,被围困土山。曹操派张辽来劝降,关羽却“降汉不降曹”。到了许昌,不管曹操对他怎么好,关羽还是想着桃园结义的兄弟。在许昌,曹操要败坏关羽的名声,把皇嫂和关羽安排在一个院子里住,关羽却夜读《春秋》,秉烛达旦,这就是节义!最后,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千里走单骑,护送两位皇嫂去找刘备。就是托妻寄子,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很生动啊!

信托公司是怎么来的?这和托妻寄子的说法有密切关系。我为什么托给你?我凭信用托给你,这是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一种机制呢?一种制度呢?什么叫信用贷款?我相信你。我们中国传统的信用、信义、诚信,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很有意义。这种诚信思想,在现代社会,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也是需要的。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绝不能让诚信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在道德情操、伦理道义领域中最具信义者就是关公。上至朝廷,下至市井,被神话、美化的关公有着巨大的信义力量。商人把关公的信义当作至关重要的商业信用、信条予以崇奉。信义、信用、信誉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诚信,只是企业界还不行,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率先垂范,制定的方针政策,就要言必行,行必果。整个社会舆论,就要对诚信的人有表彰,对违反诚信的人,有批评,有制裁!

今天,我们编关公画册,我们举办《中国关帝文化》首发式,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任务:既要继承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面向现在,把过去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现在的伟业,更好地发展起来。这既包括我们工商界,也包括我们的宗教界,也包括我们党政机关,也包括我们的学术团体,也包括全体中国人。

我们很多华侨,孤身一人奔向海外,投靠自己的亲友,或者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天地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精神的支撑,需要一种乡情的维系。作为一种文化的联系,这也是非常需要的。美国、日本、东南亚的华人对关公十分崇尚,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纽带。

中国人中,不知道关公的,可能还没有。但是,对关公文化的历史,善良勇敢的中国人民要赋予他什么形象?如何正确继承他的遗产?我们举行这个首发式,是很有意义的。

胡德平先生的演说,受到现场各界嘉宾热烈欢迎。

首发式上,冯德鑫、雷震寰先生先后向孙孚凌、胡德平、郭招金、谢伯阳等领导赠送了《中国关帝文化》大型画册和关公铜像,并向画册作者朱正明先生赠送了《首发证书》。

摄影家朱正明向胡德平会长讲述世界关帝文化

首发式倍受海内外各界关注,先后收到美国侨界领袖方李邦琴女士、日本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姜维先生及港台朋友的多份贺电。中华海外联谊会庄聪生、孙公麟、郭栋、陶世隆、魏登田等先生、全国工商联王钢治等先生、湖北省及荆州市海外联谊会有关领导,中国各关帝庙主持到会祝贺。

弘扬灿烂关帝文化 凝聚中华民族情结

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 雷震寰

雷震寰会长在河南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致辞(朱正明 摄影)

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成为华夏千古传颂的英雄,历代有16个帝王为关羽御旨加封,更被民间尊奉为武圣人、恩主公、财神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

关公的忠义仁勇诚信文化道德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异国他乡的华夏子孙,把关公香火撒播到了美洲、澳洲、欧洲、非洲、东亚、南亚及世界各地,每年,许多海外朋友结伴回到祖国大陆,为关圣帝君庆祝圣诞,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关帝文化,5年前,我们在香港组建了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并邀请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知名人士为本会顾问。本会旨在促进港澳台和海外人士赴祖国大陆观光朝圣,促进世界关帝文化交流;在港澳台海外引进资金,支持祖国关帝文化建设;组织大陆各地艺术家,赴港澳台海外举办展览及演出;组织海峡两岸关公文化工艺美术特色产品,远赴海外展销推广;帮助大陆部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华关帝文化,已经成为联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2007年初春 于香港

东南亚著名侨领、世界关氏宗亲总会会长 关英才

关英才先生

关英才:

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砥柱,是我们华人的精魂。弘扬关公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建立和谐社会,发展关公文化经济,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世界龙冈亲义总会主席 赵守博

赵守博先生

赵守博:

刘关张桃园结义,赵子龙忠勇过人,成为四姓联宗。刘关张赵后人有幸以先祖为荣,自广东开平龙冈建庙,力效祖德,在各地以四姓子弟结成龙冈亲义会,尤其于东南亚、台港澳及北美最盛。目前龙冈组织已遍及全球各地,秉承桃园结义“忠义仁勇”之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

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 焦戴维

焦戴维:

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洛林

王洛林先生

王洛林:

在中国传统文学、民间信仰和传统宗教中,关羽气宇轩昂,能武能文,忠义仁勇,深入民间,高升为圣,从古至今,流传不息。许多中国百姓,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多以兴建庙宇、在工厂、店堂和家中设置神坛牌位等方式,将关羽供奉其中,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崇敬,寄托对祖国的向往对中国文化的思念,期待风调雨顺,事业平安。关羽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部分,也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一种精神纽带。

关羽“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在国民教育中的扬弃

● 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 冯德鑫

● 美国纽约关帝庙顾问 越国飞

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先生

关羽的“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精髓,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

回顾人类历史,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尽管几经沉浮,有百年屈辱,终经仁人志士,为国为民、不屈不挠、甘洒热血、前赴后继,唤睡狮渐醒、擎金鸡独立、引卧龙腾飞、令世人瞩目。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完全可以骄傲的说,与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忠义节勇信”的潜意识支配的行为习惯密不可分,甚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亦神亦人的关羽,在雅俗文化之中备受尊崇,影响最广。清朝雍正皇帝有一段话,把孔子为圣、关公为神的显赫身分,以及海内外上至皇族、下至村夫百姓对关公的敬仰之情,表述得十分贴切:“自古圣贤名臣,各以功德食於其土。其载在祀典,由京师达於天下,郡邑有司岁时以礼致祭者,社稷山川而外,唯先师孔子及关圣大帝为然。孔子祀天下学官,而关帝庙食遍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隅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盖孔子以圣,关帝以神。”(清,于敏中等编撰《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册,卷44,第698—699页)。

“忠义节0勇信”被华夏无数先辈历尽艰辛承载到今天,经市场经济大潮的激烈碰撞,金钱万能的无情冲刷,及时行乐的长期熏泡,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坚挺和荣耀。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越来越少,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越来越多;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的越来越少,见死不救、见钱眼开的越来越多;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越来越少,欺上瞒下、尔虞我诈的越来越多;坚守名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越来越少,顶不住诱惑、守不住寂寞,甚至不顾国格人格的越来越多;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越来越少,嘴上英勇无畏,腿上胆小如鼠的越来越多。正如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2007年1月17日 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疾呼:“不能只通缉刮女孩脸的小偷,更要通缉所有在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乘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霸权主义、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有必要在国民的教育中,把关公的“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用扬弃的观点吸纳借鉴,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忠”,《说文解字》指出:“忠,敬也,从心。” “忠”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尽心竭力,是指以中正方直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所献身的组织和所面对的人物,即是对上级、对国家忠心耿耿,无怨无悔。我国先秦时期学者们所谈论的“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一种中正方直的道德心理,这种道德心理外化为道德规范,就是专心致志地忠于某一信念理想和人物,尽心竭力地对待所从事的事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在《忠诚的价值——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并离不开职业忠诚的,实际上那些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竞争中取得较为长期的理想效益的企业,无一不在灵活地应用着忠诚的各项原理、遵循着基于忠诚的管理的发展战略。落实到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也是需要忠诚的职业品质和操守的。尽管三国时的刘备直至到卧龙岗认识诸葛亮以前,始终在失败与挫折中颠沛流离,没有成就自己的事业。而关羽从中平元年(184年)桃园结义一直到死(219年),都是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始终不离不弃。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忠”的培育和提升仍然十分必要,使国民在潜移默化中,在形成个人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我们对“忠”应该用辩证的科学的发展的态度来传承,提倡“讨论真理”、实事求是的精忠,避免“两个凡是”、唯唯诺诺的愚忠。在国民教育中,就是要把“忠”字的精华内化成听党话跟党走,有不同意见敢于举手敢于张口的自觉行动;内化成身为炎黄子孙感到无比自豪的铮铮傲骨;内化成在大风大浪中勇立潮头、身不歪影不斜的无比精忠;内化成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硬本领。

“义”,是指对兄弟、对朋友重情重义,不讲代价。俗语讲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而桃园结义三兄弟,36年生死相依无罅隙。民间信仰关公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且诙谐而幽默的称关公为“义种”,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关公信仰的内涵。“义”是关公突显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体现在民间传说中,便是始终如一的舍身救民的精神力量。但民间把关公的这种精神和人格力量神化了,作为道佛兼容的中国式的护法神,扮演了驱邪镇宅的角色,被利用来做为宣扬忠孝节义的工具。流传极广的《关帝觉世真经》、《关帝明圣经》一类劝善文,均托关公之名,传播“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的思想。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忠义,对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品行赞扬备至,把他奉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从刘、关、张三人结义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中,我们不难看出,桃园结义是以扶国家于危亡,救黎民于水火为宗旨。从关公屯土山约三事之一:“降汉不降曹”也是明证。为何“三结义”流芳百世,“四人帮”遗臭万年?区别就在一个“义”字:就在于一个是扶危救世,除暴安良,大情大义;一个是狼子野心,残害忠良,无情无义。在当今重金轻义的社会中,要想扬正气,树正义,必须倡导五湖四海、心无芥蒂,建立纯真的广义的情义。提倡以“宁让人负我,我绝不负人”为交友之信条;讲究“团结”,反对“结团”,不当老好人;轻视当面做人,背后做鬼之徒;耻于挑拨离间,憎恶卑鄙小人;敢于直言不讳,就算遭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仍追求“以德报怨”为重“义”之最高境界。就是要大张旗鼓的摒弃庸俗的哥们“义”气:如山头主义,拉帮结派、吃吃喝喝,明知违法,还要为所谓的“义气”以身试法,在低处看是一团和气,在高处看是一盘散沙。就是要吸纳关羽的“义”字精华,以志同道合为前提,以生死与共为基础,以互帮互助为纽带,以强国富民为目的,以经得起血与火考验的大写的“义”为尺度。

节,这里专指气节。气节,又称节操、志气或骨气,“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即是气节。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气节,是个人修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后的考验。坚贞的气节,对内表现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的坚信不移,即使身处逆境也矢志不渝;对外,表现为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略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誓死尽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气节。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名节,有着 “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传统美德。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从古到今,涌现出了许多视“名节重于泰山”的英雄豪杰,他们受到人们的敬仰,激励着代代国人自强不息。他们的崇高气节概括起来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至理名言,揭示了气节的基本内容,因而千古流传,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立身做人之本。关羽的气节,各朝各代都有赞美的诗篇。如宋朝张商英诗咏关羽辞曹事:“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芒。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用来比喻关羽忠义不屈之气节。元朝程元卿诗则赞道:“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 ? 一时成败风云散,千古精诚日月明”都让人感到不仅是歌咏关羽,更是为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唱赞歌。然而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许多人在平时都是英雄、好汉,谈道理口若悬河,爱国爱民,一片菩萨心肠,但到了“威武”面前,低头了,屈膝了,不惜出卖朋友,出卖人民以求个人的苟安。 叛国投敌的汉奸和那些卖身求荣的政客们,都是些“修养有素”的一时俊杰,到了是非黑白斗争最尖锐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关头,就抖着双手,厚着脸皮,没了骨气,失了节操,成了败类。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的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什么是高度的理性呢?──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气节,有几种不同性质的说法:诸葛亮对昏庸的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被称为气节的。然而这种气节只是为了某一个人,为了某一个家族而已,可说是一种“奴才主义”的气节。在今天,应该坚决地否定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被称为气节。这种气节只是孤芳自赏,超人傲世,卖弄自己的清高,可说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气节。在今天,我们没有必要来宣扬它!只有那种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俯首为“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真理和正义,威武不屈,一往无前,至死不变;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不惊慌失措;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不妥协、不退缩、不苟免、不更其守!固执着真理去接受历史的考验! 这种“舍己为人”、“舍身取义”、为万民、为真理与正义的气节,才是值得我们宣扬和继承的。

勇,是指对敌人对危机英勇无畏。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随刘备东征西讨后,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震华夏。虎牢关温酒斩华雄;为报曹恩,在万众之中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千里寻主,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平定益州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关羽率军北攻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单刀赴会„„关羽可谓智勇双全,但勇气和傲气并存,甚至傲到了狂的程度:“陆逊小儿奈我何?”才有了“败走麦城,父子皆被杀”的下场。当时,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并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不久,荆州为东吴所夺取,关羽败走麦城,在突围中不听将士们“走小路恐有埋伏,应走大路”的建议,最终导致走小路被捕掉脑袋,身首异处的惨烈结局。陈寿的《三国志》也有记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在和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既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又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既要提倡个性发展,又要力戒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既要构建和谐社会,又要培养全体国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信”,是指对人对事言必信、行必果,即诚实守信。刘、关、张自桃园结义之后,36年如影随形。这36年,是经历血与火考验的36年,是生死相依的36年,是真正对誓言终身信守的36年。如关羽兵败曹操后,曾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挂印封金;为寻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 诸 君勿复言”,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三国时的荆州乃战略之要,蜀国发展之基,魏、吴虎视之地。关羽的一生与荆州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都在荆州进行。这些既充分反映了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在蜀汉政权方针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更足以证明了他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尽管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国人诚实守信的品行却在逐渐缺失。伪劣假冒、欺世盗名屡禁不止。胡*主席把诚实守信作为“八荣八耻”之一,列入国人的行为规范,这是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 “忠义节勇信”传承到今天,关羽只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先贤无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把“忠义节勇信”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让全体国民以崭新的面藐迎接2008年奥运会,让和谐之风吹醒世人,让和平之鸽自由飞翔。

第14篇:关公祈福文化策划案

品牌战略营销顾问,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3032137960

关公祈福文化策划案(草案)

为了更好地弘扬关公精神,传播关公文化,响应广大群众崇拜圣人、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心愿,使上海人民度过一个祥和、欢乐、喜庆的春节,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关公忠义诚信企业家俱乐部决定于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1月1日至2月15日)举行关公祈福文化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将以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祈福文化为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古老关公信俗,弘扬传统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内容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表演、民间杂耍等节目到场演出,为市民提供内容独特,形式多样的关公祈福文化消费套餐,而且参与互动性强,市民可广泛参与,直接体验。

一、时间:2013年1月1日-2月15日

二、地点:上海市大境阁关帝庙、诸翟关帝庙

三、活动内容:

1、除夕祈福

除夕夜,举行隆重的“蛇年好运”除夕撞钟祈福活动。届时关帝庙道长将设坛为众善信举行祈福仪式。庙内准备有帝佑塔香、关帝显像香、平安吉祥香、祈福高香、随意功德香等供香客使用。

2、助燃长明灯

活动期间,景区将在大雄宝殿殿前甬道悬挂平安吉祥、招财进宝、金榜题名红灯数十盏,供信众祈福求愿。届时道长将分别于除夕夜、初

一、十五为参与者诵经、上表,祈求关圣帝君的庇护。

3、安太岁

太岁即每年值岁星斗,俗话说“太岁当头坐,无福恐有祸”,六十甲子每岁都有值岁星斗,今年是属蛇的本命年。安太岁将使关圣帝君庇佑本年属相及相冲属相平安吉祥、消灾避难。

正月初一,道长将全天设坛,现场为报名者安太岁。正月十五,道长将设坛为初二至十五报名者祈福安太岁。

4、迎财神

初五上午九点,将在大境阁关帝庙、诸翟关帝庙大雄宝殿殿前举行。

忠孝仁义信,共铸民族魂。关公文化彭允好

1品牌战略营销顾问,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3032137960

5、挂吉祥带

关帝庙提供有护身符、吉祥带、长寿红带等供游人祈福纳祥。

6、祈福表演

上午9:30-10:00下午2:30-3:00

举办关圣帝君送平安活动。

及佑护神尊—关公圣像开光仪式。

活动由关公忠义诚信企业家俱乐部,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上午10:30-11:00下午3:30-4:00

举办财神送宝活动。

届时关圣帝君将有吉祥物送与参与活动的幸运者。

7、道教祈福活动

活动期间在殿前举行道教大型诵经祈福法事活动。祈国运昌盛、祈万民平安。

8、“武财神关公”开光仪式

活动由关公忠义诚信企业家俱乐部,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9、民俗曲艺杂耍表演

在广场将举行狮子、排鼓、高跷、旱船、武术等惊险杂耍表演,让游客体验传统民俗民风。

10、唱戏娱神

在广场将举行传统的唱戏娱神活动。

合作招商热线:13032137960

联系人:彭允好

上海彭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七日

忠孝仁义信,共铸民族魂。关公文化彭允好 2

第15篇: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

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

——拒绝“义”的负能量

赵 秉 文

内容提要:历史上的关羽只是蜀汉的一员大将,而传说中的关羽则成了“忠义仁勇”的武圣,由关羽故事、关羽精神演绎而形成的关公文化,其核心是“忠”与“义”。笔者对关羽的“忠”“义”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后强调:关公文化并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对后世的影响负面多于正面。今天我们必须消除关公文化的负面影响,坚决拒绝“义”的负能量。

长期以来,关公由将而侯而王而帝,最后竟被封为‚关圣帝‛,其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甚至超过了孔圣人,成为了全民族各阶层都顶礼膜拜的‚护国佑民‛的神祗。随着关羽地位的不断提高与神化,自然地产生了‚关公文化‛。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评价关羽,正确分析‚关公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拒绝其价值观取向中‚忠‛、‚义‛的负能量,真正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正能量。

一、关羽其人

(一)历史上的关羽,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记载,应当是一位‚万人之敌‛、‚熊虎之将‛的大将。纵观其一生,他的武功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斩颜良,二是困樊城。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望见(颜)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将莫能当者。‛在都督荆州、相机北伐、围困樊城时,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更加突显了这位大将的神勇与神威。

尽管如此,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并不算高,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的确,作为‚董督荆州‛一方大将,‚骄矜‛是其致命的弱点。当马超投奔刘

第1页 备时,关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在回信中盛赞马超‚一世之杰‛以后,说他‚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一付志得意满的样子。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又是何等骄狂!

那么,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败亡?仍以《三国志》的历史记载为依据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关羽对‚北伐中原‛的战略意图领会较深执行也坚决,而对与东吴孙权联盟的战略方针则认识不深,执行不力,这是他走向败亡的根本原因。在曹操欲解樊城之围,遣使劝孙权断关羽后路之前,陈寿特别追记了关羽拒婚一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试问:为了孙刘联盟,刘备可以娶孙权的妹妹为夫人,而关羽为什么不能将其女嫁孙权之子呢?如果说不许婚还情有可原,‚而骂辱其使‛,则只能破坏孙刘联盟,使自己两面受敌,最终归于失败。

第二,对属下严苛,不仅不能为了共同事业团结同僚共同奋斗,反而迫使麋芳、麋士仁投降孙权,使自己失去了后援,陷于极度孤立。当时麋芳任南郡太守,士仁镇守公安,不仅是关羽的重要后援,还是其军需物资的补给线。由于‚供给军资不悉相数‛,关羽就扬言:‚还当治之‛。二人原来就‚嫌羽自轻‛,此时更‚怀惧不安‛,于是便‚叛迎孙权,羽因覆败‛(《三国志〃麋竺传》)。

第三,对吕蒙奇袭荆州缺乏警觉,是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为了夺回荆州,孙权与吕蒙可谓费尽心机,首先,吕蒙‚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三国志〃吕蒙传》),随后称病,离开陆口回京养病。关羽果然被麻痹,将原来留在公安、南郡的兵将逐步撤离至樊城攻打曹仁,致使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成功,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和他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均为孙权将领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所擒。可见,真实的关羽,除了性格上刚愎自用外,在军事才能上亦是平平,既缺乏战略眼光,也缺乏战役谋略。

(二)如果说,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只是一个勇武的大将,而小说中的关羽则已是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武圣了。在尊刘贬曹的正统历史观的指导下,《三国演义》虚构了关羽‚夜读春秋‛、‚温酒斩华雄‛、‚封金挂印‛、‚千里单骑护嫂‛、‚过五关斩六将‛、‚华

第2页 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等情节,连他被曹操俘虏这一极不光彩的事件,在罗贯中的笔下,也成了‚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举。难怪鲁迅先生也要惊叹:‚……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从隋唐开始,特别是宋金元时期,三国故事借助戏曲、说话等文艺形式,已经普及到了民间。明、清时代对关羽不断地加官晋爵,称谓也随之改称‚关圣‛、‚关帝‛,形成了新一轮的关公崇拜热。

在不断流传的口头文学、戏曲文学、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关羽被塑造成了既能陷阵摧敌,又能‚守经从权‛,委曲求全,千里投刘;既能节制一方,忠心卫疆,执行‚北伐中原‛的战略思想,又能舍生取义、从容就死的‚忠义仁勇‛的典范。在清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羽已被崇誉为‚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第一奇人了。

(三)许多材料证明: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即已成神。2005年在湖北荆州城隍庙遗址出土的陶制关羽神像,就被人们推断:关羽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荆州的城隍神。关羽成神的传说最初始于荆楚地区,这不仅与楚地自古崇尚巫风有关,更主要的是因为荆州是关羽长期活动的政治、军事舞台,是他人生事业的顶峰和功败垂成之地。

关羽成神的传说,在我国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佛教中国化。公元6世纪(陈、隋之际)天台宗为在荆楚地区传播佛教,借用关羽显灵,帮助修建玉泉寺。关羽愿为佛教护法,成为‚伽蓝神‛。第二阶段是公元11世纪北宋时期,关羽成为宋军护佑之神,传说能率领阴兵为宋军助阵。第三阶段是公元13世纪宋元年间道教盛行,道教借‚关公战蚩尤‛(《大宋宣和遗事》)的神话使关公成为了‚绛衣金甲,青刀美须髯‛的道教尊神。第四阶段则是明清以后各地民间不断涌现‚关公显灵‛传说,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无所不能。我国社会一向为多元神祗,无论佛、道两教,或是儒家供奉,民间地域、行业信仰都较繁杂。惟独关公能够跨越三教,覆盖社会,普及城乡,身兼多职,让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佑,商界虔敬,警方护佑,江湖尊奉,以致四裔海外。

第3页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这幅清代关庙中的楹联写尽了关羽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真实的关羽只是蜀汉的一员大将,他被曹操俘获即投降,被东吴打败时又‚伪降‛,(《三国志〃吴主传》)其人格也并无魅力。但他死后,却一波又一波地掀起关公崇拜热,成为了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祗。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关公文化是由蜀汉大将关羽的历史故事、精神风貌历经近两千年的演绎、传承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关公文化的形成

关公文化的形成源于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现代研究表明,关公信仰的中心地区经过了四次大范围的转移。第一次是隋唐时以玉泉寺为中心的荆楚地区;第二次是北宋以关公故里解州为中心的山陕河洛地区;第三次是明清以京师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第四次是明代中叶以‚抗倭‛为标志的江浙闽广地区。这几次转移覆盖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地带,并以此为起点走向全国,又随华人迁徙走向世界。

关公文化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例如宋朝的抗辽抗金,明代的抗倭,人们就借助关羽的英勇神武,把他作为护国佑军的军神,掀起对关公新一轮的崇拜。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从此大运河沿途竞相建立关庙,以祈保人流物转之平安,并成为后世关羽司职财神的缘起。

二是关羽故事、关羽精神风貌中一些特点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取向相一致。我国武庙最先配祀武成王(姜尚),后来竟被关羽夺位,一跃成为祠庙的主神,反映了传统文化由‚尚谋略‛到‚崇忠义‛的价值观念的变迁。忠义是传统社会做人的根本标准,而关羽故事中的‚义不降曹‛、‚辞曹归汉‛,以至败走麦城,舍身全忠,完全符合了儒家

第4页 ‚忠臣不事二君‛的价值取向。其实,关公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义‛。清朝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赞关公为‚义绝‛,‚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正是由于《三国演义》在‚恩若兄弟‛、‚不避艰险‛的历史人物身上,演绎出‚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大义归天‛等系列情节,把关羽的‚义‛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后世结义兄弟的楷模与祖师。

三是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从隋唐至明清,历代统治者无一不推崇关公,这也是造成关公崇拜的重要原因。最早敕封关羽,不过是武成王配祀之一。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封孔子为文宣王,姜尚(姜子牙)为武成王。安史之乱以后,为了激励武将士气,唐德宗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武成王庙增祀64员名将,其中刘蜀关羽、张飞都被列入其中。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南宋朝廷一再为关羽加封徽号,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当阳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金、元承袭了义勇武安王的封号。天历元年(1329年)加封汉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祀其庙。明初朱元璋命关羽祠庙重新恢复‚寿亭侯祠‛。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嘉靖年间恢复‚义勇武安王‛爵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无上尊神。清兵入关以前,满洲朝廷已经开始崇敬关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即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内城南门修建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即敕建关庙,赐额‚义高千古‛。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比隆孔子仪典,追封关帝三代俱为公爵,春秋二次致祭。此为关羽列入符合儒家规范之国家祭祀主神,护国佑民的开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诏‚所有《(三国)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光绪时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二)关公文化的核心

人们崇拜关公,并不是因为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而是通过戏曲、平话、小说、

第5页 民间传说,熟悉了三国故事,感受到了关羽的精神风貌。这些通俗的文艺形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添故事情节,也就不断地美化和神化了关羽。我们上面一再提到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夜读春秋‛、‚单刀赴会‛、‚义释曹操‛等等故事,一再渲染关羽的神勇,赞扬关羽的忠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忠义神勇是关羽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也是关公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人们崇拜关羽,就是崇拜他的神勇,崇拜他的忠义,这也完全符合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关羽的神勇忠义必须做一些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首先,关羽的武勇在《三国志》中即有定评。《魏书》、《吴书》中常有‚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熊虎之将‛、‚勇冠三军而为将,不可犯也‛等评语。而在后世,则被誉为‚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清代史学家赵翼指出:‚可见二公(关、张)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显神勇,因不虚也。‛虽然勇敢应该是将军的基本素质,但像关羽这样‚威震华夏‛,还是令人景仰的,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借此也可以激励后人英勇精进。

其次,关羽的忠,应当是忠于刘备,这也就是历朝历代儒家所推崇的忠君。《三国志》以十分简约的语言记载了他这种忠君的品质:‚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他曾对试探他的张辽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他效忠刘备的誓言。到了《三国演义》,我们上面提到的添加的诸如‚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千里单骑护嫂‛、‚过五关斩六将‛等等,也无一不是颂扬他对刘备的忠。

这种‚忠‛虽然是传统社会人生的重要价值取向,但在今天已是时过境迁了。为此,近代有人便把关羽的‚忠‛解释成‚待事以忠‛,意思是说关羽受刘备之托,镇守荆州,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非常有趣的是,《三国志》在叙述‚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以后,并没有叙述关羽如何认真履行职守,而是写他听说马超投降,立即去信询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并以诸葛亮称赞自己的回书‚以示宾客‛而沾沾自喜。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关羽镇守荆州最终失败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他董督荆州时犯了三大错误。试问:受人所托,最后却因为自己犯错惨遭失败,不仅自

第6页 己丢了性命,还为最终断送蜀汉事业埋下恶果,这能叫‚待事以忠‛吗?

再次,关羽主要是作为‚义神‛,在传统社会中受到朝野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尊崇。但关羽的‚义‛其实也是非常狭隘的,他的‚义‛一是施于兄弟,二是施于有恩之人。前面我们多次提到的《三国演义》中添加的那些情节,既表现了关羽对刘备的‚忠‛,也表现了关羽对刘备的‚义‛。关羽被曹操俘获以后‚礼之甚厚‛,封‚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发誓‚当立效以报曹公‛,所以便有诛颜良解白马之围。对于一般人,即使是同列的马超、黄忠、赵云,关羽不仅不屑一顾,还常常流露出十分看不起他们的言行。当然,关羽的‚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桃园三结义》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三兄弟的盟誓中注入了‚上安社稷,下保黎民‛的经世关怀,并以此作为异姓结义的理想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入了源头活水,发挥出普遍、持续的影响。同时,异姓结义,突破了传统的宗亲制度,平等相交,同心共志,闪烁出夺目的民主晨晖。

(三)关公文化的复杂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公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关公这一人物的复杂性,关公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人物、神话人物的迭加和融合;二是关公的忠义是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是人生最大的价值符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的巨大变迁,社会道德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价值观体系正在形成和架构;三是人们崇拜关公也呈现多元化,可以说是仁者取仁,勇者取勇。而在民间,主要是在适用方面取向,这也就是关公这尊神伺职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对关公文化要认真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关公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他应该占有的地位。

三、消弥关公文化的负面影响,拒绝“义”的负能量

以上我们对关公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关公文化的内核——‚忠‛与‚义‛,谈了一些笔者的看法。毋庸讳言,关公文化是存在着瑕疵甚至说是糟粕的东西。

第一,关羽的‚忠‛是忠于刘备集团,忠于蜀汉,一句话,就是忠于皇权,所以他才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尊崇。乾隆可以说是慧眼识关羽,所以他特别颁诏‚关帝之

第7页 谥,应改为‘忠义’。‛我们今天提倡的‚忠‛,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所以关羽效忠某个统治集团的‚忠‛,已经暗然失色,如果我们仍然加以推崇,就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与关羽的‚忠‛相联系的是他的诚信,即所谓信守承诺。的确,关羽最终回到了刘备身边,兑现了他忠于刘备的承诺;他解了白马之危,实现他‚必报曹公‛的誓言。但这真的是诚信吗?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简单地说,诚信是‚童叟无欺‛,没有任何的虚假与欺诈,而关羽的‚诚信‛却时有欺瞒和哄骗,完全是为了保全他个人的私欲与私利,与我们今天襟怀坦荡、诚信于民、诚信于天下更有万里之遥。

第二,我们提倡的‚义‛是国家民族的大义,是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高义。而关羽的义是狭隘的小团体的义,在今天,其负面影响更是十分明显。首先,‚桃园结义‛虽在历史上农民结义起义中发生过进步影响,但在后世,更多的是被江湖帮派和黑社会所尊崇,关公被尊为帮派的鼻祖,他们拜关二爷,唯老大之命是从,在中国历史上演绎过多少次‚聚敛财富‛、‚恩怨仇杀‛的不义之举。今天,一些黑社会首恶分子不就是凭借着在关二爷神像前的盟誓而牢牢地控制其成员吗?其次,从鼻祖关羽开始,在江湖帮派中恶性膨胀的‚哥们义气‛,对今天的青少年造成了极大的祸害。据报,青少年结伙犯案和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成上升趋势。青少年结成团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哥们义气‛,只要我们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就不分青红皂白,有求必应,不计后果。为了小圈子或一个人的私利就大动干戈,结果既害了别人又了自己。2009年4月23日下午,大哥小伟(16岁)和小剑(18岁)各带了七八个同学在浙江某汽车站为抢女友决斗,结果小伟杀死了小剑,参加这场械斗的同学都是出于‚哥们义气‛。笔者所在地2014年1月20日发生的一起球场流血惨案也是由于‚哥们义气‛造成的。当天,一位姓胡的高中生正和十来个同学在另一所中学打篮球,与他有点小过节的张同学带了13人拿着砍刀、弹簧刀寻衅而来,结果一位姓蒋的辍学少年当场将16岁的王某捅死。此类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义‛的负能量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对社会主义法制

第8页 建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再次,崇拜关羽的‚义‛致使今天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大义‛和‚私义‛界限不清,造成了价值观体系的紊乱,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对关公的个人崇拜以致把其当作尊神而顶礼膜拜是关公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关公文化的致命缺陷。前面我们提到的,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颁诏,不仅改定关帝之谥为‚忠义‛,更确定关庙祭祀,与祭孔规格全然相同。我们今天不是来讨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而只是肤浅地将孔子与关公作一简单的对比。儒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完全不是基于对孔子的个人崇拜,而是渊于这一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这应该是一个常理。个人崇拜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土壤深厚,曾经造成过极为严重的后果,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记取吗?

我们今天要消除关公文化中的负面影响,拒绝他的‚义‛的负能量,必将进行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正确认识关公文化的复杂性。通过讨论与宣传,使广大民众逐渐明确关公文化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关公文化的流传只能是负面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逐渐认识关羽只不过是蜀汉的一员大将,一生并无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说,他的功业远不及姜尚和岳飞;逐渐明确认识关羽为人骄矜冷面,谈不上什么道德楷模,根本不值得后人如此顶礼膜拜。

二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关羽所代表的那一套伦理道德,多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其次,要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民族大义,国家大义,什么是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义‛,把‚哥们义气‛拒于千里之外;再次,要使青少年懂得中华民族是诚信的民族,诚信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诚信的优良品质,做到待人以诚,待事以忠,从商有道,拒绝任何形式的伪劣虚假。

让我们大声呐喊: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努力拒绝‚义‛的负能量!

第9页

第16篇:《关公文化学》读后感[推荐]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

陈元芳

2016年元月12日上午,荆州市在金凤皇冠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关公文化学》首发式暨座谈会,《关公文化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王志远、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康宇,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成国教授、荆州学者浦士培、孟修祥等人参加会议并在会发言,本人有幸两次阅读书稿,第一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审稿会,之后根据发言稿整理成《关于建立关公文化学的思考》一文,发表在2015-2-4《荆州日报》,其中的部分观点被《公关文化学》采纳。这次会前,又认真阅读了全书,颇有收获。会上,根据主办的安排,与大家作了10分钟的交流和分享。下面是会上交流发言稿提纲。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提纲)

读完《关公文化学》,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三大亮点

1.第一本以关公文化学命名的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为一体的关公文化专著。

以往只有关公文化、关公传说等类书籍。2001:《关公文化大透视》(赵波、侯学金、裴根长,中国社会科学),《关氏三千年(公元前1707-公元1911年)》(山西省侯马市关公文化学会福建姓氏,收录3600余年的关氏人物资料,研修关氏家谱、宗谱、族谱参考资料);2005:《关化信仰研究系列(五卷)》(胡小伟,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2006:《关羽与关羽文化》(张雪年,武汉出版社),《关公传说》(马昌仪,中国社会出版社),《世界关公文化》(朱正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关公文化》(沈泓,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信义炳世:关公文化概略》(秦建华、陈雪、雷英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图说关公文化》(运城市河东博物馆,文物出版社)。

2.首次构建关公文化学的学科体系。

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经济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伦理学等9个一级学科和28个二级学科。

具体内容分8部分(即8章):第1章:关公文化与关公文化学;第2章:关公文化的起源;第3章:宗教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4章:国家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5章:民间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6章:关公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传播;第7章:关公文化在海外国家的传播;第8章:结论。

3.率先确认荆州首创关公文化学的学术地位与历史贡献。

3.1荆州是关公文化学的首创者(荆州对建立关公文化学的主要贡献):

3.1.1提出概念。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荆州市政协负责人提出\"关公文化学\"概念。

3.1.2形成共识。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荆州市政协负责人在会计间隙与胡小伟等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涉及的学科既多且杂,需要单独设立学科才能更好地研究、继承的发展这种文化。(绪论P.4)

3.1.3构建框架。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本土学者浦士培先生为建立关学撰写《建立中国关学刍议》,倡导建立关学(绪论P.4),陈元芳撰写《关于建立关公文化学的思考》(2015-2-4荆州日报,文化频道-光明网),提出了关学的基本架构。(序言P.1)

3.1.4确立课题。在荆州市政协与胡小伟先生的倡议下,\"关公文化学\"课题终于得到确立。(绪论P.4)

3.1.5出版专著。\"2012年中国荆州国际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首次提出\"关公文化学\"的概念,最终成其为《关公文化学》。(序言P.1)

3.2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

3.2.1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2012年中国荆州国际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暨湖北壮腰工程招商大会\"在湖北荆州市隆重举行。海内外关公文化学者、关氏后裔、商界精英会聚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共同祭祀关公,探讨关学。(绪论P.4)关公出生于河东解州(山西运城),而关公文化却产生于荆州。(P.13:)关公是河东解州人,但以关公为主体的关公文化为何起源于荆州?(P.21)

3.2.2荆州是最早的关公文化遗址。湖北荆州城……,是历史上最早的关化文化遗址。(p.17)

3.2.3荆州关公文化活动的开展。荆州等许多城市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关公文化活动。(P.26)

3.2.4荆州孕育了关公文化。第二章第一节关公文化的起源之二(P.58),对古荆州作了概述,描绘了关公文化产生的地缘背景。第二章第二节关羽和荆州的关系(P.64),从\"汉寿亭侯\"\"左氏春秋\"\"赤壁疑云\"\"单刀赴会\"\"荆州大战\"\"江陵筑城\"和\"蛮王关羽\"等7个方面介绍了关羽和荆州的关系,说明了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3.2.5荆州是关公文化早期传播者。第二章第三节关公文化的形成与早期传播——四护佑江陵(P.129),在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后,总结道\"可见对于荆州人来说,关公护佑江陵的神迹是不容质疑的。\"(P.132)

以上列举的大量史料证明,关公文化的发源在荆州。

二、三大贡献

1.为关公文化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或曰树立了标杆)。此前,人们只知道研究关羽(公),研究关公文化,不知如何研究关公文化学,这本书起到了奠基和定标作用,无论本书的某些表述是否准确,至少有了,有总比无好!

2.系统地(非碎片化、非部分地)丰富了关公文化学的理论成果。

3.提升了荆州作为关公文化及关公文化学的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如果说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有争论。这本书出来后,说荆州是关公文化学(研究)的发源地,则是独一无二,毫无疑义了!

三、三大启示

1.进一步做好关公文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如关公文化与荆州的关系,关公文化与宗教信仰、关公文化与国家信仰、关公文化与城市和组织文化建设等。

2.加大关公文化学宣传力度,编写关公文化学通俗读本与连环画,让关公文化学进社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探索关公文化学进课堂之路,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开设关公文化学讲座,培养关公文化学的传播者、传承者、研究者。

3.倡导关公文化学核心元素嵌入荆州城市与组织文化,让关公文化学在源发地荆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第17篇:关公祈福文化策划案

关公祈福文化策划案(草案)

为了更好地弘扬关公精神,传播关公文化,响应广大群众崇拜圣人、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心愿,使榆次人民度过一个祥和、欢乐、喜庆的春节,春秋阁关公文化研究基地决定于2015年春节期间(2月19日至2月24日)举行关公祈福文化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将以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祈福文化为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古老关公信俗,弘扬传统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内容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表演、民间杂耍等节目到场演出,为市民提供内容独特,形式多样的关公祈福文化消费套餐,而且参与互动性强,市民可广泛参与,直接体验。

一、时间:2015年2月19日-2月24日

二、地点:晋商公园·春秋阁

三、规模:全市

四、主题词:新春祈福 关圣帝君

五、活动内容:

1、春节祈福

除夕夜,举行隆重的“羊年好运”除夕撞钟祈福活动。大年初一,在春秋阁将设坛为众善信举行祈福仪式。庙内准备有帝佑塔香、关帝显像香、平安吉祥香、祈福高香、随意功德香等供香客使用。

2、祭拜关公大典

初一上午,择吉时(上午九时-十一时)在春秋阁大殿举行祭拜关圣帝君大典仪式,进香、敬酒、敬致祭文、敬献鲜花。

祭祀大典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礼仪祭祀——礼仪荆州,分为钟鼓和鸣、狮舞龙腾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钟鼓和鸣”:鼓击十响,喻意着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威震华夏。钟鸣九声,喻意着华夏民族最高典仪

第二小节“狮舞龙腾”:四只舞狮跃上舞台,两条长龙“双龙出水”,狮舞龙腾彰显喜庆祥和 第二章节为朝圣祭祀,分献花篮、拜高香、祭大刀、敬义酒、颂祭文五祭。 第一祭献花篮

1 第二祭为拜高香,

第三祭为祭大刀,先是两名“古代”武士肩扛“青龙偃月刀”上场,然后两名“现代”青年接过大刀并安放在刀架上,寓意对传统文化的担当和传承

第四祭为敬义酒,图为祭祀大典导演部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嘉宾祭酒动作 第五祭为颂祭文

3、助燃长明灯

活动期间,基地将在大殿殿前甬道悬挂平安吉祥、招财进宝、金榜题名红灯数十盏,供信众祈福求愿。届时师父将分别于除夕夜、初

一、十五为参与者诵经、上表,祈求关圣帝君的庇护。

3、迎财神

初五上午九点,将在大境阁关帝庙、诸翟关帝庙大雄宝殿殿前举行。

4、挂吉祥带

关帝庙提供有护身符、吉祥带、长寿红带等供游人祈福纳祥。

5、祈福表演

上午9:30-10:00 下午2:30-3:00 举办关圣帝君送平安活动。

上午10:30-11:00 下午3:30-4:00 举办财神送宝活动。

届时关圣帝君将有吉祥物送与参与活动的幸运者。

6、佛教祈福活动

活动期间在殿前举行佛教大型诵经祈福法事活动。祈国运昌盛、祈万民平安。

7、民俗曲艺杂耍表演

在门前广场将举行狮子、排鼓、高跷、旱船、武术等惊险杂耍表演,让游客体验传统民俗民风。

8、唱戏娱神

2 在戏台将举行传统的唱戏娱神活动。

9、关公书画展

在基地举办关公文化研究基地书画展

六、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万里茶道

山西大德晋茶文化研究院

承办单位:关公文化研究基地 赞助企业:

山西一品皇牛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

七、活动准备工作: 1.采购物品

祭祀所用香火、莲花灯、鲜花花篮、关公吉祥物纪念品、吉祥带、书画工具、2.仪式准备

邀请相关嘉宾(参与嘉宾,书画家) 举行佛教仪式的高僧

联系锣鼓、舞狮、晋剧团准备相关表演 书画装裱师 3书画展的布置

合作招商热线:xxxxx 联系人:xxxx

第18篇:人们为什么崇拜关公?

人们为什么崇拜关公?

关公崇拜,指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王、关帝、武圣等的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崇奉与膜拜。关羽的“义绝”形象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刻画的“三绝”之一,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实现了“由人而神,由神而圣”的演变。关羽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称。而为了供奉关羽而设的关帝庙也与孔庙一样遍布全国,甚至在数目上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海内外对关公的崇拜可谓长盛不衰。

目前我国台湾拥有大大小小的关公庙宇200余座,分布宝岛各地,每日香火缭绕,前来景仰膜拜者络绎不绝。在台湾各地,新的关庙和关公像仍在继续建造。据粗略统计,全岛的关公信徒有几百万之多,其人员涉及党、政、军、警、商贾和民众等各个层次。自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后,台湾有不少团体不惜重金,组织了浩浩荡荡的关公朝拜团,纷纷来到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圣家庙及湖北当阳的关陵、河南洛阳的关林等处朝圣、寻根问祖。

香港有不少公司、商店和工厂供奉着关羽的塑像或画像,据说有的警察出巡时,也要先拜关公,求其庇佑。

泰国有的法庭在开庭之前,全体法官须向关公宣誓表示忠心后才开始有关程序。而在菲律宾,有一个名为“南松园”的以关帝为盟主的商人组织,该组织在庆祝关帝圣诞暨第廿七届监理事就职典礼的致辞中,就自称是一个结义团体,敬奉关圣夫子为盟主。此外,当地不少的杂货店、旅馆、旅社、脚夫也奉关帝为祖师爷。美国的“龙岗总会”,就是以崇奉关公为主的一个民间组织,其各地的分会达140多个,遍及华人涉足的世界各地。在旧金山和纽约的唐人街上,关公像可谓俯拾皆是。更有甚者,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曾专程到过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关庙向关公乞灵,以助其夫君竞选成功,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日本华裔社会的关公文化也颇为兴盛。目前,日本神户、横滨、长崎、函馆等地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关帝庙。在横滨关帝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行庆祝关公诞辰的活动,以舞狮、舞龙等来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热闹非凡。每逢元旦和除夕之夜,这里也整夜开放,以接受广大信众的祭拜。在这里,“关帝庙已成为连接华侨华人和祖先、儒释道众神的场所,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和故乡的场所,成为许多人心心相印的地方。”

我国中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前沿,又最易受到海外关公文化的辐射。因此,关公文化首先在这里复兴。在深圳与广州街头的诸多陶瓷商店中,关羽等神灵的大大小小的塑像占据柜台;在珠海的现代居舍的楼堂正中,祖先和财神共享烟火,摆满现代电器的组合柜上,关公和菩萨占据了“首席”之地。另据《钱江晚报》的报道,杭州一些企业的办公室摆放了各种各样的关公像、观音像及佛像等。一些私营、个体单位也将关公等像摆在显著位置,每日烧香点烛,十分虔诚。

福建东山县的铜陵关帝庙,每天24小时开放,香火十分兴盛。此庙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视为关帝庙的祖庙。当地人对关公的信仰十分虔诚,据称有90%的居民都在家中悬挂关公圣像供奉。他们视关公为万能之神,当地的小孩出生后往往拜关公为契父(义父),祈求平安成长,甚至青年男女决定终生大事时也往往于关公像前算卦,恭请关公神灵定夺。在春节前后,人们聚集庙内连唱大戏,长则几个月不断,每逢关公祭拜日更是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近年来,在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北京等省市,一些有名的关庙竞相对游客开放,并定期举办大型的庙会或其他文化活动。

伴随着关帝庙的复兴,是广大民众对关公的敬奉和崇拜。令人寻味的是,在几乎全民虔诚信奉喇嘛教的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江孜等地,关公亦占有一席之地。大昭寺前左侧的八廓街的商店里都摆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红脸关公塑像。

随着海内关公热的兴起,艺术家们抓住时代的脉搏,先后拍摄了《关公》、《武圣关羽》、《关公出世》、《三国梦》、《三国演义》等电视专题片和电视连续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使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那么,关公又是怎样从一个以义著称的英雄上升到“神中之神”的呢?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关公从“当时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名将,到“万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圣化偶像, 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以来对关公不断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结果。关公信仰的产生与存在并不孤立与偶然,而是与全面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要被人们创造出来的,而一旦被创造出来以后,也就具有其政治、伦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功能,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英雄崇拜和造人神的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为世人所称道的关羽死后成为人神正是顺理成章。而传统的中国文化重实践,强调言传身教,讲究神道设教。关公信仰的发展与兴盛与这一思想有最为密切的关系。其突出表现就是关羽的忠义与儒家伦理的相得益彰、互为其用的关系。同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心理的服从性、复制性和保守性,导致历代帝王每一次对关羽的加封和褒扬都会在整个社会里产生不言而喻的推动力,促进关公信仰的进一步兴盛和广泛传播。

此外,关公信仰的内涵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封建社会,关羽之所以被帝王们代代加封,是因为他代表的忠、义精神符合统治的需要。事实上,关羽不过是宣传忠文化的工具罢了。关羽就是忠文化的化身,是启发、诱导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们学习的目标、榜样。通过营造关羽崇拜的舆论氛围,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学忠臣,人人做忠臣的价值导向,抑制社会上“不忠”因素的负面影响,使广大社会成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忠文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比空洞说教和硬性灌输要高明得多。

而到了现代,对关公的崇拜是建立在关公被神化的基础上的。人们希望通过供奉关公寻求保佑。据研究,在日本的关公信仰史中,关帝的神性由明治以前的守护神、财神以及“复明”意识的象征演变为明治以后的商业神,甚至被升华为“象征着中华的道义和秩序”的“至高无上的神”,其原因即在于两个时期里旅日华侨的构成及经济、政治地位所发生的变化,是受“现世利益”制约而发生的一种现象。旅日华侨正是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利益需要,创造了关公这尊神明的形象,赋予了关公不同的神性。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信仰中神人关系的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故刘基说,“夫神无依,唯人是依”;祁顺云,“人赖神以安,神依人而立”;刘业勤也说,“夫人受庇于神,而神实依于人”。[1]关羽这一神灵既然要依于人、服务于人,其神职的普泛化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就是历史的必然现象。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佛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关公信仰既是历史现象,又是当今海内外的现实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海外华人与大陆交流的加强,关公信仰在内外的合力下逐渐复兴,成了不少地方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考察关公信仰的民族文化背景,正是为了让我们认清其文化意蕴,了解其来龙去脉,从而正确对待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扬弃,避免不明就里的片面批评或全盘吸收。推而广之,对于我国的其它传统文化现象,也应该持与此类似的立场。

第19篇:歇后语

一、填写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提着鸡蛋 走冰路——提心吊胆 兔子尾巴———长不了 孔子搬家———净是输(书) 白虎进门——大难临头

百灵戏牡丹——鸟语花香 半路上碰见劫道的——凶多吉少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措手不及 半夜三更放鞭炮——一鸣惊人 包脚布当孝帽——一步登天 薄刀切豆腐——两面光

抱干柴救烈火——越帮越忙

爆竹脾气——一点就着

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裁缝搬家——依依不舍 馋猫吃耗子——生吞活剥

长衫改夹袄——取长补短 嫦娥脸上长痣——美中不足

扯着胡子——谦虚(牵须) 成吉思汗的兵马——所向无敌 秤砣跌钢板——落地有声

吃了对门谢隔壁——晕头转向 池塘里的泥鳅——掀不起大浪

池中捞藕——拖泥带水 出得龙潭,又入虎穴——祸不单行 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出门坐飞机——远走高飞

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 穿西装戴草帽——不土不洋 船上扭秧歌——载歌载舞

床底下吹号——低声下气

窗子小跳不进去——格格不入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此曲只应天上有——不同凡响 从小没娘——说来话长 搭梯子上天——走投无路

打狗看主人——势利眼

打瞌睡的捡了个枕头——称心如意 打烂门牙咽肚里——吃了哑巴亏 打肿脸充胖子——冒充富态 大象鼻子——能屈(曲)能伸 当了皇帝想成仙——贪得无厌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地毯上寻针——吹毛求疵(刺) 电线杆上绑鸡毛——胆子不小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东吴杀人——嫁祸于人 董存瑞炸碉堡——视死如归 肚里装公章——心心相印 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

昏官断案——各打五十大板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没牙的徒弟——无耻之徒 刘备请诸葛——三顾茅庐 落地的水银——无孔不入

蚂蚁抬虫子——齐心协力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临嫁的姑娘——满面春风 狼吃东郭先生——恩将仇报

既保娘娘,又保太子——两全齐美

二、歇后语运用。

A、航空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B、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C、举重比赛——斤斤计较

D、九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E、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9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大度,而不应该像( ),这样,烦恼才会少一点儿,快乐就会多一些。

92、看到他那么困难,我很想帮他一把,可我也是( )啊!

93、小王和小林是多年的好友,当小王得知小林有吸毒的恶习时,屡次说服教育他都不改,小王只好( )。

94、班主任今天请假,顽皮的小明可高兴了,( ),偷偷地溜出了教室,没想到班主任却站在门口,原来班主任有事又回来了。

95、每个班级总有这么几个人,就像( )!老师对他们就不能客气了!杀几只鸡给猴子看,让别的人也学学乖!

第20篇:歇后语

歇后语

◆出自《西游记》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西天取经——大显神威

猪八戒的钉耙——倒打一耙

猪八戒见到高小姐——改头换面

猪八戒照相——里外不是人 ◆出自《三国演义》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孙权招妹夫——弄假成真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司马昭之心——篡国诡计

出自《红楼梦》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 出自《水浒传》

武大郎娶妻--凶多吉少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的妈妈——无事(吴氏)生非(飞)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梁山泊的军师——无用(吴用)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其他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刘三姐对歌--随口而出

刘邦当皇帝--胜者为王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俗语谚语

生活哲理

1.人心齐,泰山移。7.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3.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惜时谚语: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一去不返。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黑发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动物喻人的三字熟语

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

糊涂虫:指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12.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14.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17.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18.铁公鸡:指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人。

21.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26.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27.三脚猫:指技艺不精,一知半解的人。

29.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32.孺子牛:指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33.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34.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36.地头蛇:指独霸一方,欺压人民的人。

38.过街鼠:指人人痛恨的坏人。

39.井底蛙:指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40.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41.替罪羊:指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人。

42.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

43.无头蝇:指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走过场:比喻做事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跌眼镜: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关公赴会歇后语
《关公赴会歇后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