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30 06:07: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来源:发布日期:2010-11-2

51、从五四运动到“南湖会议”(党的创立时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1921年7月至7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2人 ,当时,全国的中共党员只有53人。7月30日,在上海召开第六次会议,因法租界巡捕房搜查而被迫中断后,第二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举行,并于当天闭幕。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的日期,又无档案资料可查,于是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象征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

2、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从挺进井冈山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一次是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停止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4、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地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6、争取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对满目倡痍、白废待兴、矛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从1952年开始,又展开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7、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7.——1965)

从195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8、从批“海瑞罢官”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3)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9、从“两年徘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1)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10、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两代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在对毛泽东思想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过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14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9年15大:明确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过10年的努力 ,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目标和加强当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9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

2007年10月17大: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突出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强自身建设四个重点,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重视民生的三大要求,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7500余万党员、具有60年执政经验的大党,我们党正带领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推荐第2篇: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所再现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②①③

)①《辛亥革命》 ②《鸦片战争》 ③《开国大典》

    ②①③ ②③① ③②① ①②③

 2.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里”是( 南昌

    南昌 井冈山 南京 延安

3.成为毛泽东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创作背景的史实是 (红军长征 )

    百团大战 红军长征 南京解放 井冈山会师

4.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李大钊

 周恩来    陈独秀 毛泽东 李大钊

5.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    上海召开 武汉召开 北京召开 广州召开

6.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发展的决议》

7.1935年,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 )的强大群众斗争。

    打倒土豪劣绅 土地革命 打倒国民党 停止内战,抗日救亡  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 ——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完全否定

  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完全否定 批判继承

 9.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 -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④③②① ) ①“民主”“科学”1915 ②三民主义1906 ③变法图强1898 ④“自强”“求富”1860

    ④③②① ①②③④ ①④②③ ④②③①

10.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是七千人大会

  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

    1987年党的十三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 12.“巴黎和会上,欧美各国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并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

    五四运动的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 13.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 唯物史观经济学说

    社会主义理论

唯物史观

殖民地半殖民地学说

经济学说

14.1924年7月起,在广州主持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人有阮啸仙毛泽东彭湃

   刘少奇

阮啸仙

毛泽东 

彭湃

15.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    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

政治自信

道路自信

16.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同等富裕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  正确 错误

18.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正确

  正确 错误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一致同意,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正确

  正确 错误

20.党的十一大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错误

  正确 错误

推荐第3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教案[优秀]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鹿阜中学 陈柱仙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艰难探索,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责任,确立奋斗目标。

1)以史为鉴。了解党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2)努力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信念和承担的历史责任 上课时间:2016年5月26日

教学过程

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923)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二、革命洪流——国共合作大革命(1924-1927)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三、艰苦斗争——井冈山道路(1927-1937)

八七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去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在 9月 9日发动,它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毛泽东表现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本领。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0月7 日,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四、共御外侮——抗日战争(1937-1945)

1931年9月18日深夜,一件关系中国命运、震动全国的大事突然发生:原已根据不平等条约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第二天,日本军队轻易地侵占了沈阳、长春等二十多座城市。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3月9日,日方在中国东北宣布成立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两年后改称“皇帝”)的伪“满洲国”。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巩固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并不断把敌后战场变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红旗漫卷——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建国,广泛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以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美蒋的反动统治。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六、昂扬前进——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

建国初期,围绕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我党在政治上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抗美援朝,巩固新政权;经济上夺取经济领域的领导权,以恢复、发展经济。在国民经济恢复基础,进行有计划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经济建设,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把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人民政府制订了“一五”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七、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1956-1966)

受“左”倾错误影响,我党在前进中也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左”倾错误开始发展,造成了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1958年“左”倾错误发展到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9年,“反右倾”斗争, 3 又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引申到党内,党内民主生活受严重破坏,经济领域的纠“左”工作中断,是造成三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导致了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共党史上“左”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它造成了严重的内乱,给党和国家及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与损失。

八、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九、大潮奔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6-今)

“*”结束后,受“两个凡是”的影响,各项工作经历两年的徘徊前进。1977年邓小平复出,推动思想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践线,初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订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4 2001年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大会讲话当中,江泽民代表中央实现了多方面的重要突破。最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次对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做了个定性,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入党。关于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光要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还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从远大追求,从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但是我们是执政党,我们绝不能只代表工人阶级一个阶级的利益,我们要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三句话,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这个党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的问题。一个党如果这三个方面都真正代表了,那这个党肯定是先进的,这个党有资格执政,老百姓会拥护支持这个党。所以2002年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党新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实现了突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作业和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带给我们哪些经验和启示?

2.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明确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推荐第4篇: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专题要点:

一、党的重要会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来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80周年)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70周年)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延安;(4)主要议题: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5)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最主要);

(6)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地点:北京;

(2)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十三大:1987年召开,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十四大:1992年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十五大:1997年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都具有转折点意义;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都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2)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①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③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4)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2)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3)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补充:

一、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二、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表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结果: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第一次分裂:标志: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表现: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围剿”红军;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创建军队等;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第二次国共合作:根源:中日民族矛盾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标志:1937年,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表现: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等;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第二次分裂: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表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等;结果: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推荐第5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感悟

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感想

听完何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三次党课,我觉得只要是虚怀若谷而又奋发图强的人们,已经清晰知道。向中国共产党学习是一条成功之道。是一条务实之道,是一条富强之道。那么。到底向中国共产党学习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中共的“王道”。什么叫做王道?为人民服务就是王道!改革开放振兴中华就是王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王道!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清醒,对“*”进行了拨乱反正,及时改革开放,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分,取长补短,使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从党指挥枪起篇,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结束,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路线、纪律,以及不同时期的大事活动何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就像重温了一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对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流血牺牲换来新中国的胜利充满了感情,摆事实,讲道理,老师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令人心潮澎湃和信服。

聆听此课,觉得,当今国家发展,第一,要牢牢掌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国家未来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国家的发展要依赖科技的发展,要坚决不移地走人才强国战略。党的执行力决定胜败,党制定的方针路线,一定要明确,这样的话,才让这个执行力有所保障,现在的党是一个成熟的党,不要再犯历史上的错误,这样的话,执行力出来,成功近了。共产党为什么走过90年历史了,都还充满着生机呢?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跟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为民某福,党是得民心的。所以,因为得民心,党得到了中国人民的信任,中国军队服从于党,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是执行力的核心。顾客就是上帝,这里的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做出令人民满意的事情,要走另人民满意的道路,共产党永远是根植于人民的党,党所做的一切事情,有很多细节值得称道,细节决定完美,在党的领导下,党工作人员的严谨,一丝不苟。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经济上去了,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的矛盾,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难等等,每个问题都可以领到社会动荡,所以,我们的党,应该继续保持谦虚,在成功的面前,看到问题,继续前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在今年国家所遭遇的灾难中,国家政府合理地高效的救灾,归根到底就是团结。改革开放除了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外,还带给了我们一个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后要用于现实,因此,大胆的实践,是正确,成功与否的必经之路。

以上是我对第三次党课主要内容的一些总结与感想,让我提高了对党的认识,让我更加相信,党的路线方针是对的,新中国60年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党。

推荐第6篇:19191949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大事记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19~1949年)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开辟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东方被压迫民族以巨大鼓舞。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壮大。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

1919年5月4日 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学生3000余人到**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100多座城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中国代表没有出席6月28日的巴黎和会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图书大量出现。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3月 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北京的研究会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进分子逐步建立联系,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月 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帮助开展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8月 陈独秀主持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起草的宣言,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

9月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新青年》改为党组织的公开理论刊物。11月,又创办《共产党》月刊。

10月 李大钊主持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秋~翌年春

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陆续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本年起至中共一大前后,国内其他地方也出现从事共产主义活动的团体组织。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1年)

6~7月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提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并着手进行会议筹备工作。共产国际有关组织及其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帮助进行有关工作。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会议。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后来,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

9月 浙江萧山衙前村成立由共产党员发动组织的农民协会。随后,绍兴、曹娥等县数十个村庄建立起农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2年)

1月21日~2月2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国焘等14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会议。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阐明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翌年2月 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5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为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1937年1月共青团中央宣布结束工作。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成立。

7月16~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作工作报告。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7月~翌年5月 在彭湃领导下,广东海丰、陆丰、惠阳三县1500多个乡建立农会,会员达20多万人。

8月29~30日 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和马林建议,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之成为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9月14~18日

安源路矿1.7万多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

三、刘少奇等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罢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得到巩固和发展。

9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建党和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新青年》、《前锋》、《中国共产党党报》等刊物。

10月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北京。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3年)

2月4~9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2万余人举行总罢工,成为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7日,反动军阀进行血腥镇压,造成惨案。

3月 中共中央机关由北京迁回上海。四五月间迁往广州。8月再迁回上海。

6月12~20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农民问题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4年)

1月20~30日 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选举产生有李大钊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月

在苏联帮助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创立(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许多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来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改组大元帅大本营的铁甲车队。

7月3日 国共合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正式开学。至1926年9月,在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下,广州农讲所连续举办6届,培训7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

12月 中共中央成立北方局。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了广东临时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5年)

1月11~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四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5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即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约1700万各阶层群众直接参加斗争,标志着大革命高潮到来。运动得到国际进步力量和海外侨胞的广泛同情和支援。 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1933年2月全国总工会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合并,改称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全总西北执行局,1937年8月后实际停止工作。1948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恢复设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6月~翌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香港领导发动有25万人参加的反帝大罢工即省港大罢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

7月1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其所属部队随后统编为国民革命军6个军。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分别担任第

一、

二、

三、

四、六军的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2月1日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6年)

3月20日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从此加紧限制共产党的活动。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从国民党领导机构中排挤共产党人,由此逐步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

7月9日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至11月,基本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在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等省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7月12~18日 中共扩大的四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任务,并第一次作出关于军事运动的决议。

8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

10月~翌年3月 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在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周恩来等参加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周恩来为起义总指挥)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7年)

4月6日

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被杀害。

4月上旬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往武汉。

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杨闇公、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共产党人被杀害。

4月19日 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5月,在豫南击败军阀张作霖。共产党人在北伐中继续发挥作用。

4月27日~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鲍罗廷等参加会议。陈独秀作《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大会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文件。大会要求会后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等。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5月10日,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并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月12日

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

三、张太雷组成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7月15日 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正式作出“分共”决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清洗和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7月下旬 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正式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27日,成立由周恩来、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

8月1日 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3日开始,起义部队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议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央临时政治局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常委,瞿秋白为主席。

8月下旬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在武装暴动中建立工农革命军。翌年5月发出通告,将革命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前有的起义武装已称红军。此后,各地革命武装相继改称红军。继而又开始称中国工农红军。

8月 中共中央成立南方局,重新成立北方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了长江局、苏区中央局、苏区中央分局、湘鄂西中央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上海中央局、西北局。

9月9日 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由湘赣边界工农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攻打城市受挫后,开始向南转移。29日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开始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9月19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决定不再打国民党的旗帜并成立苏维埃。

9月 中共琼崖特委开始在定安、琼山、万宁、陵水、乐会、文昌、琼东、儋县、临高等地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创建工农革命军和琼崖革命根据地。

9月底~10月初 中共中央机关陆续由武汉迁往上海。

10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创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红旗》、《斗争》、《实话》、《党的生活》、《党的建设》、《解放》等报刊。

10~11月 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在南昌起义军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配合下,在海丰、陆丰等地举行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

11月9~10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全国武装暴动的策略。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许多损失,翌年4月停止执行。

11月 中共黄麻特委在湖北黄安、麻城领导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

11月~翌年春 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分别在江西吉安、万安、泰和、赣县、兴国等地领导举行武装起义。吉安东固起义后,形成以东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2月11日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等,领导广州部分国民革命军和工农武装举行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遭到失败,张太雷牺牲。从广州撤出的部分武装力量转移到海陆丰地区。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8年)

1月 方志敏等在江西弋阳、横峰领导武装起义,随后建立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同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进入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配合下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

1~4月 周逸群、贺龙到洪湖、湘鄂边地区开展武装斗争。8月,在湖南桑植、湖北鹤峰边界建立工农革命军。

2月 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4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4月底~5月初 中共陕西地方组织领导渭南、华县农民和西北军一部举行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

6月18日~7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政治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农民运动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中央审查委员会。7月19日,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李立

三、杨殷、徐锡根为候补委员。政治局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7月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领导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随后逐步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0月5日 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复信(后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2月~翌年4月 毛泽东先后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29年)

1月14日 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其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

5月 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区委员会领导河南商城南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随后,逐步建立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9月28日 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出指示信,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强调要在红军党内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

11~12月

中共六安县委领导安徽六安、霍山农民举行武装起义。随后成立红军,逐步建立皖西革命根据地。

12月11日~翌年2月

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等先后在广西百色、龙州领导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2月下旬 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制度和方法,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古田会议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下半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由潘汉年负责。根据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宣传工作决议案》,主要“指导全国高级的社会科学的团体,杂志,及编辑公开发行的各种刊物书籍”。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0年)

3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美术家、教育家联盟以及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相继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团体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兴起。

4月

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统一改编。6月,以郭述申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领导成立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

5月中旬

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研究确定红军建设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

5月

毛泽东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6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形成系统的“左”倾冒险主张。不久,又制定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这一冒险行动。

6月

四、

六、十二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

同月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

五、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7月

湘鄂边的红四军与洪湖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随即,湘鄂边、洪湖两块根据地形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8月23日

毛泽东和朱德率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与红三军团会合,合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至1932年春前后,各革命根据地共歼敌20余万人,主力红军发展到约15万人。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1年)

1月7日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支持下,王明(陈绍禹)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实际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从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达四年之久。

1月15日

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到任前由项英代理书记。10月,毛泽东代理书记。12月,周恩来到达瑞金,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1月

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等党的干部在上海被捕。2月被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柔石、胡也频、冯铿、白莽等左翼作家。

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10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

“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9月 由于王明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周恩来将赴中央革命根据地,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提议,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宪)负总责。

10月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湘赣革命根据地形成。

11月7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

四、二十五军在黄安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1月7~20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举行。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文件,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25日,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27日,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此时,全国已形成中央、湘鄂西、鄂豫皖、琼崖、赣东北(后发展为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后来又建立了川陕、陕甘、湘鄂川黔、鄂豫陕、闽东等革命根据地。

11月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

12月14日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率领下,于宁都举行起义,加入红军。随后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

12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1933年2月改为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联合机关报。1937年1月改名《新中华报》,2月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本年经过三年多实践,党基本形成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2年)

12月

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开始创建以陕西耀县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翌年11月,开辟以甘、陕交界的南梁地区为中心的新根据地。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年底~翌年3月

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运用前几次反“围剿”斗争的成功经验,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3年)

1月 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

l~2月

红四方面军主力开辟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前,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0月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5月8日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6月中旬

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合编为红军第六军团。翌年8月,正式成立红六军团和军政委员会,中央代表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

6月30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发动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予以批准。从此,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建军纪念日。

9月 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始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反“围剿”中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4年)

1月15~18日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改选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为博古、周恩来、洛甫(张闻天)、陈云、王明、张国焘、项英,博古仍负总的责任。会议使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

1月22日~2月1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2月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张闻天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为副主席。

7月 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称抗日先遣队,由瑞金出发北上。进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后与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8月7日 任弼时和萧克、王震等率红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到达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随后,逐步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0月中旬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

一、

三、

五、

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

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下旬~12月初

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10月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以项英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南方游击战争历时三年,地域范围包括8省15个地区,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其间,瞿秋白于1935年在福建长汀被俘牺牲。

12月12日

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主张转兵向西,到敌军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

12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向黔北挺进。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5年)

1月上旬

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贵州遵义。

1月15~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今威信)连续召开会议,决定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审查通过《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并决定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分局以及对红

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下旬~5月上旬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北进。

5~7月

陕北红军在刘志丹指挥下,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

6月中旬

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随后,红军又翻越多座雪山。8月初,红

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总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8月下旬,右路军经过艰苦行军,跨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

7月25日~8月20日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提出建立最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并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国际工人运动的基本政治、策略路线,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事务。会议选举出46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国共产党人为王明、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秦邦宪、康生当选为候补委员。会后,季米特洛夫被选为执委会书记处书记,王明等为候补书记。11月,林育英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到达陕北安定瓦窑堡,传达了会议精神和有关指示。

8月1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正式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9月9日

拒绝执行北上方针的张国焘,命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中共中央遂率右路军中的红

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张国焘顽固坚持错误主张,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第

四、三十军南下,并于10月间在四川理番卓木碉另立“中央”。在遭受严重损失后,红四方面军翌年2月向西康东北部转移。6月,张国焘宣布取消其“中央”。

9月中旬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永平镇,胜利结束长征。随后与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9月

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北上到达甘肃西固哈达铺,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11月3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由陕甘支队改编)、红十五军团。

11月10日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陕北安定瓦窑堡。

11月20~24日

红一方面军在陕西鄜县直罗镇地区取得歼敌1个师又1个团的胜利。

12月9日

由于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即“一二九”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形成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作报告,系统阐述这一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6年)

2月

东北各抗日武装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至翌年秋,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东北抗日联军相继分编为第

一、

二、三路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率领。

2~7月

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先后向山西、绥远等地和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发起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

6月下旬~7月初

二、六军团长征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7月5日,红

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在中共中央积极争取和广大指战员斗争和要求下,张国焘被迫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7月初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进驻陕北保安。

10月9日

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

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会师。至此,红

二、红四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0月下旬

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河西部队称西路军,共2.18万人。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英勇奋战,毙伤俘敌约2.5万人,翌年3月在甘肃北部地区最后失败。董振堂、孙玉清、陈海松等绝大部分将士牺牲或被俘。余部继续艰苦转战,李先念等率400余人进入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中共中央积极组织营救失散和被俘官兵,先后有数千人回到延安。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为反抗日本侵略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2月 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7年)

1月13日 中共中央机关由陕北保安迁驻延安。

5月2~14日

由苏区、白区和红军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苏区党代表会议)在延安举行,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和实现抗战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5月17日~6月10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白区工作会议,批判“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要求党在白区工作中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7~8月

毛泽东撰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后改为《矛盾论》)。

8月22~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阐明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确定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会议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亦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亦称副主席)。

8月25日

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一

五、一二○、一二九师,全军编制约4.6万人。随后,三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11日,第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

8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组建新的领导机关。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或重新成立)了北方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冀鲁豫分局、山东分局、长江沿岸委员会、长江局、东南分局、东南局、中原局、华中局、南方局、南方工委、西南工委、陕甘宁边区中央局、西北局、晋绥分局。

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月25日

林彪、聂荣臻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月 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即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11月至翌年1月曾称陕甘宁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

9月、10月间 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随后部队编制逐步健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

10~11月 国共两党军队配合在晋北进行忻口战役。八路军各部向日军侧后频频出击,截断敌后方交通线,先后歼敌3000余人,并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敌机24架。

11月 八路军三个师开始逐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在中共地方组织配合下,至翌年10月,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8年)

1月10日 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这是全国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敌后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至1940年底,晋察冀根据地发展为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1月

八路军香港办事处成立,对外称“粤华公司”,广泛联系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国际力量开展抗日斗争。

2~12月

新四军开进皖中、皖南、苏南、豫东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至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国抗战开始时的4万多发展到50余万。

4月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3万余日军的九路围攻,歼敌4000余人,收复18座县城。

5月下旬~6月上旬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指导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

9月29日~11月6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会议基本上纠正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0月

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

广州沦陷前后,周恩来通过潘汉年等把上海、南京等沦陷区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包括宋庆龄、何香凝、郭沫若、茅盾、柳亚子、蔡元培等先后转移到广州、香港。其中部分留在香港,加强了香港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力量。

10~12月 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团结和领导汉、黎、苗等各族人民建立抗日游击队,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发展了大量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39年)

1月16日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先后由周恩来、秦邦宪、王若飞、董必武等任书记或代理书记,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和港澳地区)及海外党组织,以及在此范围内设立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社等公开机构。在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南方局坚持贯彻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广泛开展统战、文化、军事、群众、外事、党建等各方面工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战时期民主运动的发展,提高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威望,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

1月17日~2月4日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举行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等文件。林伯渠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

1~3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同冀南军区部队一起进行反“扫荡”作战,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

1~4月 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会合冀中区部队,连续粉碎日、伪军多次围攻,并在河间齐会村歼灭日军700余人。

2月 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翌年12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始开进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2月~翌年3月

国共合作在湖南衡山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派出叶剑英等30余名工作人员,先后培训抗日游击干部3000多人。

3月 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进入鲁西。5月,在泰(安)肥(城)地区取得陆房突围战斗的胜利,毙伤日军1300余人。

5~11月 华中新四军完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的任务,先后在皖中庐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在苏南溧阳水西村成立江南指挥部,分别由张云逸、陈毅任指挥。

7月7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7~8月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反击日军5万余人的大“扫荡”,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10月 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1941年8月停刊)。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于1941年5月创办了机关报《解放日报》(1947年3月停刊)。

同月

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将这一任务称为“伟大的工程”。

10~12月 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师配合下,粉碎2万余日军对北岳区的大“扫荡”,歼敌36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11月 来华参加抗战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并撰写《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1942年12月,来华参加抗战的印度大夫柯棣华在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

12月~翌年春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自卫原则,击败顽固派的进攻,并以抗战大局为重,主动停止战斗,先后同国民党有关地方当局达成划定驻区、分区抗战的协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0年)

1月 毛泽东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后改为《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3月6日

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指出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后概括为“三三制”。

4月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7月又拟定《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经中央书记处原则批准,成为抗战期间指导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月1日

毛泽东会见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延安的陈嘉庚等人。此前,东南亚各国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于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彭德怀等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交通破袭战即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仅前3个半月,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1.8万余人。

9月18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中央成立敌后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负总责;南方以重庆为中心,北方以延安为中心,领导推进敌后城市工作。1944年6月至9月,中央决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作部,均以彭真为主任。

11月17日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成立,叶挺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在叶挺抵达前代理总指挥)。至年底,新四军在两年多的敌后游击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多次,毙伤俘敌5.5万人,在华中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主力部队发展到近9万人,地方武装和不脱产的地方武装数十万人。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1年)

1月上旬 皖南事变爆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突遭国民党军的包围袭击,遭受严重损失,军长叶挺被扣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副军长项英遇害。1月17日,蒋介石诬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国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得到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以及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月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至3月,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5月1日

经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正式发表。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通过《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精兵简政决议等,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

5月19日

毛泽东在延安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9月至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初步统一中央领导层思想,为全党普遍整风作了准备。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组长的中央学习研究组,各地成立高级学习组。

6月 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空前困难时期。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和苏北、苏中、苏南等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打击了敌人。

8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收集和研究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情况。

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倡导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同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翌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月17日

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克服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12月~翌年春

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香港、广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秘密营救日军占领香港时被困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300多人,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胡绳、夏衍、梁漱溟等,连同其他人士共800余人。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2年)

1月底~2月初 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减租减息。

2月上旬

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后改为《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报告,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任主任。

5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5~6月

冀中抗日根据地反击5万余日、伪军的“扫荡”,歼敌1万余人。

9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3年)

3月16~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

5月15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解散,中国共产党随之解除对共产国际章程、决议所承担的义务。7月,国民党顽固派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掀起抗议斗争,并得到国际舆论支持。第三次反共高潮没有发展为大规模武装进犯即被制止。

本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保卫和扩大根据地,逐步度过严重困难局面。八路军在华北与敌人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敌千人以上“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余人;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先后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4年)

3月 华中新四军取得车桥战役胜利,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并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地区,使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

5月11日

在豫湘桂战场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7月至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建立和扩大豫东、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加强了华中与华北、陕北战略区的联系。

5月21日~翌年4月20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在全会召开期间由主席团处理党的日常工作,书记处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职权。全会讨论了党的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会议期间由毛泽东、任弼时等主持起草党的历史问题决议。

7~8月

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派遣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多次同观察组成员谈话,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情况。观察组部分成员后曾到晋绥、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考察。1947年3月,观察组撤离延安。

8月18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指示》,阐明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民族立场。全国抗日战争后期,党已经开始“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

9月4日

中共中央就东北地区工作发出指示,指出东北工作的开展不但关系未来中国局面至巨,而且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

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此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阐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一主张在全国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发展。

9月 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烧木炭时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后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同月

美国政府派赫尔利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来华,后任命其为驻华大使。11月,赫尔利到延安,与中共领导人共同拟定《延安协定草案——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协定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联合军事委员会等主张,但被蒋介石拒绝。

11月

由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加上中共中央选派到南方工作的干部共约5000人,组成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2月 新四军第一师主力由苏中渡江南下,执行向东南敌后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和发展浙东沿海地区的战略任务。

本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收复大片国土,解放人口1700多万。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5年)

春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继续进行攻势作战,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为转入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20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大会通过《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草案)》等决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增加“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以及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特点。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4月25日~6月26日

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通过联合国宪章。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在宪章上签字。

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日、伪军陆续开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下旬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接受蒋介石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8月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成立。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晋察冀中央局、冀热辽分局、冀察热辽分局、东北局、北满分局、西满分局、辽东(南满)分局、东满分局、华东局、华中分局、华中工委、山东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局、华北局、南方工委、重庆(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华南分局;西北局、晋绥分局的组织机构继续保持。

9月2日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结束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至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共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万;领导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有19块,即陕甘宁区、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晋绥区、山东区、冀热辽区、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淮北区、淮南区、皖江区、浙东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东江区、琼崖区,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9月19日 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强调全党全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和控制东北。为此,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部队挺进东北,包括10名中央委员(其中陈云、高岗、彭真、张闻天为政治局委员)、10名中央候补委员。

9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通过编组野战军或野战兵团,从组织体制上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并确定召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和平建国方案。11日,毛泽东等由重庆返回延安。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6年)

1月上旬

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等)、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奉命来华“调处”国共争端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后曾由吉伦接替)组成“三人会议”,会商解决国内军事冲突及有关事项。先后就恢复交通、军队整编统编、东北停战等问题反复磋商,达成部分协议。但由于国民党没有和谈诚意,“三人会议”难以为继,6月下旬之后不再活动。

1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1月10~31日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无党派人士、青年党代表参加,通过五项协议,限制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政策。

4月8日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秦邦宪、王若飞从重庆回延安报告工作,因所乘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遇难。叶挺、邓发等人同机罹难。

5月4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并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各解放区迅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6月26日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约30万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全国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

8月上旬 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阐明了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0月11日

国民党军占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

11月2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用“打倒蒋介石”作为最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方针。

11~12月

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并通过“宪法”,遭到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广大人民和海外华侨的坚决反对。由于国民党关闭和谈之门,共产党代表团部分人员撤回延安。

12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很快席卷全国,发展成为配合解放区战场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7年)

2月

国民党政府先后通知共产党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担任谈判联络工作的代表全部撤回。3月上旬,共产党驻上述三地人员分别撤回延安。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3月13日 蒋介石令胡宗南率25万军队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解放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3月18日、19日

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部队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3月29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枣林沟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4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杨尚昆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转移到晋西北的临县地区,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统筹后方工作。

5月1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乌兰夫为政府主席。1949年12月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5月20日 国民党当局对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的学生进行镇压,在南京、天津造成血案。在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学生斗争进一步发展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席卷60多个大中城市。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风起云涌。

6月30日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

7月17日~9月13日 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建屏西柏坡村(今属平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热潮。

7月21~23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的斗争的问题。

秋-翌年底 根据全国土地会议关于整党工作的部署,各解放区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方法,普遍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基本内容的整党运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获得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和67条口号,宣布解放军即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并发布《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统一规定全军实行多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

12月25~28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村召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所作书面报告,提出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没收官僚资本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等。

冬~翌年秋 解放军利用战斗间隙,从阶级教育入手,运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等方法,普遍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8年)

3月23日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在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与叶剑英、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方委员会会合,经晋绥解放区前往晋察冀解放区。4月到达西柏坡村(毛泽东5月到达),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中央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后方委员会即行撤销。

4月1日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代表人士热烈响应,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5月9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成华北局(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组成华北人民政府。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董必武任主席。

6月

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暨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翌年8月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8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首次城市工作会议。9月15日,张闻天完成《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其基本思想为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吸收。

8月~翌年9月 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香港工委组织护送民主人士北上达20多次,沈钧儒、李济深、张澜、黄炎培、章伯钧等350多人,加上党内干部共1000多人,辗转到达北平,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提供了重要保证。

9月8~13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设500万解放军,用五年左右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

9月12日~11月2日

林彪、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

至11月,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从此,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9月16~24日 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全歼守敌10.4万余人,解放济南。

9月20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要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

11月1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要求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番号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11月6日~翌年1月10日

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敌委员会,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

11月29日~翌年1月31日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1月10日组成总前敌委员会,林彪为书记)等率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

二、三兵团以及华北、东北军区地方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其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共歼敌154万余人。至此,蒋介石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解放军进抵长江,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12月30日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本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党各级组织中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949年)

1月15日

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

一、

二、

三、四野战军。本月,华北军区主力部队直属解放军总部。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相继整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闽浙赣边纵队等。其他游击队也陆续进行整编。至渡江战役前夕,南方游击部队包括长期坚持海南岛斗争的琼崖纵队发展到5万多人。

1月31日~2月7日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与抵达西柏坡的联共(布)代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举行多次会谈,阐明中国革命发展形势、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及内政外交政策,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在会见米高扬时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的方针,后又提出“一边倒”原则,由此奠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3月5~13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村召开。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提出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确定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规定全国胜利后党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月23日

中共中央及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及其附近村庄。25日全部迁至北平。

3~4月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4月1日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经过协商,中共代表团于15日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宣布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时间。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解放军遂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图谋破产。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0日夜至21日,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为书记)指挥的第

二、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5月27日解放上海。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也于5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三镇。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进军,至9月底解放大陆大部分国土。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6~8月 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会见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向联共(布)中央通报中国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并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双方就将来的外交关系、苏联对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援助等问题交换意见,初步达成部分协议。

7月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9月21~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共662人(中国共产党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文件。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

10月2日

苏联政府决定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至1951年底,新中国先后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巴基斯坦等2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0月9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10月13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0月21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告成立。政务院设政治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和30个部、会、院、署、行。

10月25日

海关总署宣告成立。中国海关从此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

11月9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和《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各级政府机关普遍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

同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1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随后,海军、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防空军、铁道兵、公安军等军兵种部队及领导机构先后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部队已具备相当规模,完成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

11月21日 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封闭妓院的决议。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采取行动封闭妓院。

12月2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通过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由各地人民政府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12月6日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办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从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共有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国参加建设。

12月16日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翌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全权代表周恩来、维辛斯基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同日

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全国共设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华北6个大行政区。各大区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

12月23~31日 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和步骤,确定了发展新教育的方向;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12月 人民解放军进行成都战役,解放成都。10日,在成都督战的蒋介石飞往台湾,从此再未返回大陆。

本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为449万名。党的组织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中央局,山东、新疆、内蒙古、华南4个中央分局,24个省委和17个区党委,134个市委(内有6个中共中央直属市委),218个地(盟)委,2142个县(旗)委,15494个区委,约20万个支部。

推荐第7篇: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

(伟大历程)共同理想铸民魂——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李兴文)以往提到青岛,人们只会想到迷人的海滩、清爽的啤酒。如今,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微尘”。

“微尘”,起初是一位青岛普通市民数次捐款时的签名,在其爱心感召下,越来越多投身公益事业的热心人都留下了“微尘”的名字。如今,“微尘”逐渐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此命名的募捐箱、徽章等走进了青岛的大街小巷。许许多多类似“微尘”的行动,汇集成我们时代的共同价值追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翌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说,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并首次将其写入具有指导地位的中共中央全会文件,这是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党提出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

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使人们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为全社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陈胜华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种场面令人动容:共产党员、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才哇的三位亲人在玉树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他却顾不上掩埋亲人的遗体,在震后的十天里,这位康巴汉子,不顾危险四处救助受伤群众、卸救灾物资。他说:“大灾面前就要舍小家、顾大家,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美德令人景仰:辽宁鞍钢矿业公司普通职工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将奉献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捐款10多万元,资助了180多个孩子;坚持20年无偿献血挽救他人生命。他执着的无私奉献激发了身边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的爱心。2010年,他的事迹广为传颂,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这种壮举令人感怀:2010年3月21日,江西省宜春市伯塘街一处民房起火,幼童被困火海,谭良才和王茂华翁婿二人挺身而出,先后3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被困儿童,被救孩子安然无恙,但王茂华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8%,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因伤重不治王茂华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一个个道德模范,一位位时代英雄,他们倾心播撒奉献爱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起一面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他们用大爱善举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从2007年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两次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两届活动中亿万群众踊跃投票,评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共108名全国道德模范和516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从2008年5月起,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民、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推举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展示和评议“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目前全国各地已推荐先进事迹1.8万余件,有2940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吴孟超、张云泉、吴天祥、王顺友、李素芝……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的事迹都让人感动。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一名网友深情写道:“善行不分大小,好人不分长幼。好人的美德已深深扎根于社会,植入了我们心田。”

从小事做起,从小我做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推荐第8篇:中国共产党军队历程

①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们党决定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决定进行南昌起义,当时我们打出的旗号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这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② 接下来是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在起义前,他把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这是第一次打出 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后来,起义军进攻长沙失败后,转战井冈山,1928年4月底,朱毛会师,5月4日,把两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③ 5月25日党中央规定把各地的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1月,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设总司令,朱德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先后设立过三个方面军包括一二四方面军,十一个军团包括一至十和十五,59个军。红一方面军包括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是井冈山的红四军,与赣南闵西的红军合编而成,红三军团是以红五军团为基础而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第一次会师是红一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六二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

④ 1937年抗战爆发,8月25日接受改编,改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决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1月6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⑤ 1941年皖南事变后,把黄江以南的部队都改编为新四军。经过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120万人。

1 ⑥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八路军新四军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底名称全部改完。

⑦ 1949年1月,原西北野战军改为一野,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二野,刘伯承任民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三野由华东野战军组成,陈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四野,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和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样形成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推荐第9篇: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

21、

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

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分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

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裂 压人民 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b、调整产业结构;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推荐第10篇: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 大事列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沈心如&郝郝乙霖)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土地革命时期(胡岳炜&牟丹)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补充: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抗日战争时期(唐瑾文&沈婵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解放战争时期(李昭&朱盈))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胡晓珊&郭煜)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孙继翔&顾忆君)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叶清盈&潘铖煦)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乐明亮&王鑫)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十六,十七大至今。(蔡玲玲&姚莹)

第11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学习资料(整理)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学习资料

1、第一次国共合作

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26年底到1927年初,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席卷大半个中国,全国反帝爱国情绪不断高涨。但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失败。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2、五卅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上海、青岛等地的日本纱厂工人先后举行大规模罢工,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镇压。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激起全市人民的愤怒。5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运动发展形势,及时决定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被英帝国主义拘捕l00余名。随后,有近万名群众聚集在上海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竞开枪射击,当场死10余人,伤数十人。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立即号召上海人民罢工、罢课、罢市,抗议帝国主义大屠杀。31日晚,上海有组织的20余万工人成立了上海总工会,选举李立三为委员长。6月1日,上海全市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开始了。6月7日,由上海总工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推举代表,组成“工商学联合委员合”,提出了惩凶、赔偿、取消领事裁判权,永远撤退外国在上海的军队等17项交涉条件。北京、天津、南京、青岛、杭州、开封、郑州、重庆等全国各大城市和几百个城镇的人民,纷纷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通电,捐款,表示支援,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并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威胁利诱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动摇。6月26日,商界停止罢市,破坏了反帝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总工会为了保存力量和巩固已有的胜利,决定停止总同盟罢工,到八九月间各业工人逐渐复工。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

3、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今北京)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次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16日,学生和市民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形成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而且调嫡系部队进驻陕甘,监视张、杨的行动,压迫他们继续进攻红军。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并屠杀当地要求抗日的青年。于是,12月12日,东北军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西北军在西安城内西京招待所扣押了陈诚等重要将领10余人,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扩大内战,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的条件。随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自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5、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争取国民党共同抗日。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派代表与国民党蒋介石先后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同一天,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胁,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共产党的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6、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这明显地暴露了国民党制造分裂、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41年1月17日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扩编为9万余人。同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陷于孤立。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

7、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但由于政治形势的迅速变化,对于“左”、右倾错误思想根源还没有彻底的清算。抗战爆发后,党内又增加了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因此,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2年春,整风运动开始。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贯彻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采用的方法是:在精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文件基础上,反省自己的工作、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克服错误的方法。党的高级干部还着重对于党的历史进行了学习、研究和讨论。这次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帮助大量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转变了思想立场,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8、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最高领袖于抗战胜利后,就国内局势以及和平、民主、建国等问题在重庆举行的重要谈判,也是国共两党历史上举行的首次最高层次的政治谈判。日本投降后,全国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呼吁民主协商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为欺骗公众舆论,于1945年8月给中共发出3封“万急”电报,邀请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共商国是。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离延安飞往重庆。29日,毛、周、王与国民党代表张群、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开始谈判。国民党方面对谈判毫无准备,暴露其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最初4天,双方就政治、军事先作一般性商谈。9月3日,中共方面将拟订的两党谈判方案11项交国民党代表转蒋介石。谈判方案是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出发,以国共两党现有政治军事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并在中共方面作出重大让步(包括军队的大批裁减和南方解放区的撤出)的条件下提出的。8日,张群代表国民党作答,坚持政令、军令统一,强调共产党要“放弃地盘”、“交出军队”。从10日至21日,国共代表进行6次谈判。17日,毛泽东同蒋介石、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商谈,仍无进展。为避免和谈破裂,中共表现极大的克制和让步,在军事问题上表示以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为原则,愿将它所领导的军队缩编至24个或至少20个师。国民党方面表示它的军队整编计划正在进行,对于中共军队缩编数目可以考虑。在政权问题上,对于解放区和国民大会,双方申述各自的立场,同意提交政治会议解决。经过43天谈判,于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2日公布。次日,蒋介石即发布“剿匪”密令,以内战的公开化,将曾给全国民众带来一线和平民主曙光的《双十协定》撕得粉碎。重庆谈判,暴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真诚愿望。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更赢得了人心。

9、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战争初期,各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进一步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为了满足农民的要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各解放区迅速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解放区的迅速扩大,中共中央于1947年10月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掀起了更为广泛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土改中,出现过“左”的错误。自1947年冬至1948年春,中央大力纠正了这个错误,使土改得以健康地发展。

10、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有三亿一千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二亿六千四百万)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根据《共同纲领》关于“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经过充分准备,从1950年秋季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展开。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贫农、雇农为主的农民协会,是土地改革队伍的主要形式和执行机关,在土地改革中中农的利益得到保护,在农民协会领导成分中有l/3的中农参加,保证贫雇农与中农的团结,形成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统一战线。新区土地改革还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和早日恢复农村生产。同时还采取了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对地主个人除极少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外,一般要给予生活出路,使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在土改过程中,强调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一般要经过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土地和分配土地,以及颁发土地证庆祝翻身,动员生产等几个阶段。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尚待解放的台湾以外,土地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1、“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1951年12月1日,由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了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从此,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中心任务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在“三反”运动中,揭发出了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相互勾结,向党和政府猖狂进攻的一系列严重事件。对此,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根据“三反”、“五反”运动发展情况,中央作出了“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和违法工商业者的处理办法。到1952年夏,“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狠狠打击了不法资本家和蜕化变质分子,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纯洁了党的队伍,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大跃进“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修正草案)》,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在这之后制定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第二本帐的主要指标过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也被停止。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1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在国民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修水库、造林、抗旱中搞起了大协作。1958年3月,党的成都会议制定了《关于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并为大社的意见》的文件。会后,河南省遂平等县和信阳专区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热潮,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同年8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赞扬人民公社好。9日,毛泽东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的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人民公社好”的口号立即传遍全国。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肯定了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有74万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有12000多万个,占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地方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给予了纠正。

14、“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正是由于这种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在国家*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党内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骨干的健康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1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文化大革命”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促进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亲自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和领导下,从6月到11月,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了这场讨论,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发文或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场大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再次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对这一提法有所说明。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同时进一步指出:“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17、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内容主要包括: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建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影响,右和“左”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力争中国经济建设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接班人,保证中国的长治久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总之,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8、“三讲”教育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讲学习讲政治 讲正气》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讲学习,主要是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首先是学理论。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讲正气,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次为期3年的教育活动,发扬了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采取自上而下,分期分批进行,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全党同志,尤其使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无疑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江泽民主席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李鹏总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即日(7月1日)起实施。1997年6月30日,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7月1日北京时间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了香港防务。 20、九八抗洪精神

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8月14日,江泽民在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发表《夺取长江抗洪抢险决战的最后胜利》的讲话,勉励广大军民坚定信心,严防死守,决战到底。9月3日—6日,江泽民再赴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视察抗洪救灾工作。9月28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在这次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民族和人民展示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同我们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1、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19日,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澳门,出席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9日深夜,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刚刚建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澳门综艺馆举行,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朱?F基总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即日(12月20日)起开始实施。12月20日,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全面展开防务。

22、“以德治国”理念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国家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2001年7月,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继“七一”讲话之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也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任务和我党自身建设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和把握,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作出的战略思考,也是我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结我党成立近80年来的历史经验所作出的科学论断。

2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12篇: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论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纵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 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表述,但“生命线”的判断是贯彻始终的,并不断发展。 由此,也成为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但是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对这个论断的误读,甚至陷入观念主义的泥潭,因此从文本的视野重新解读这个论断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本视阈下的“生命线”及其演进逻辑

(一)“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把政治工作比作红军工作的生命线。 这个判断是基于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使然,大革命失败后,党从战略、思想高度探索和论证了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在这个战略判断下,军队建设成为党的重要工作,党对政治工作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政治工作尤为重视。 由此,开创了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先河。

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决议》 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第一篇纲领性文献,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标志。 毛泽东在《决议》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 ”[1](P94)不过最早明确提出这个论断的是在 1932 年7 月 21 日党中央 《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每一个红军战斗员不仅要有充分的军事技术—手中的武器,而且最重要的是脑子的武器,必须充实现有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实现中央政治工作条例。 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 ”[2](P269)1934 年 2 月 7 日到 12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王稼祥、朱德、周恩来等在总结 8 年来红军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的重要思想。[3](P188-189)使“生命线”论断得以系统化、理论化,从根本上确立了政治工作在红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人多次深入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的意义。1937 年 10月 25 日,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 ”[4](p379)1938 年 1 月 10 日,周恩来在国统区发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指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 ”[5](p92-93)1938 年起,“生命线”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党和军队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中,并写入了我军颁布的各种政治工作条例中。 为了总结延安整风运动的教育成果,1944 年 4 月,毛泽东主持和修改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6](p531)对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提出了指导性原则,这一报告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熟的标志。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主要领导人多次阐明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的意义,强调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本质联系,指出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重要特征。

(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武装斗争转向和平建设,相应地,毛泽东又进一步揭示了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乃至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联系,为“生命线”论断注入新的内涵。 建国后,直到 1956 年,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恢复国民经济以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为政治工作新时期新内涵注入了新的实践课题。 在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下,广大工人群众怀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投入生产劳动, 仅用 3 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继而又提前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化三改造”的基本路线的确立,又掀起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高潮,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做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7](p449)

从 1957 到 1966 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对政治工作的内涵、外延等问题开始了更系统的论述。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生命线”的战略高度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精辟地阐述了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他指出,“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毛泽东还强调政治工作 “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 不能孤立地去做”[7](p450)。 1958 年 10 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明确提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 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8](p351)毛泽东关于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对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关系的阐述是符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 这标志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在 1966-1976 年期间,因为极“左”的思想影响,党的中心工作转为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发展到了极端,从根本上违背了“生命线”的本质内涵,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把精神看作万能的,用政治取代一切、冲击一切,从而使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随着党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我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开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

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党的重心工作转移以后,经济调整工作是一个很复杂、很艰巨的任务,1980年 12 月,邓小平指出“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9](p364)。 邓小平多次强调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相连,在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反对“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与错误。 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好,将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和损失。 1989 年,邓小平曾痛惜地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 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种教育都很少, 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9](P306)这里谈到的其实质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导向和理想塑造问题。 邓小平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表达了一个真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否则要出乱子。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论断本质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主导性以及主导的有效性是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步入困境的方法论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等院校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味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双方,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平台上相互交流与沟通,把“规范”化为“准则”,把“他律”化为“自律”,把“责任”化为“良心”,把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内化为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学生在参与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交流感情、增强信心,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理想、信念的价值提升。因此,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优化?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达到最优化?对于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和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决定其实效性的内在机制和内在依据——主体间性理论,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探究,为实现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向提供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其发展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所谓的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对于目的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亦即实际效果问题。人们对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感知与评判,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人们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追求,其落脚点也正在于实践活动结果的效用上。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即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即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效益,即通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教育的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可见,教育的效果、效率、效益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而要实现以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需要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合格人才的主阵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就高等院校来说,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这一关系上。它在本质上是教育过程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属性,是指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诸教育要素的效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特性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功能。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化浪潮的扑面而来,导致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国门打开以后,西方社会的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进,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社会思潮运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存在主义强调人的绝对自由及自我选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义强调人的“性欲”、“力比多”以及性解放,实用主义思潮带来的“有用即真理”的理念;到9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解构,强调非中心化、边缘等意识,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关注个人权利自由而忽视社会义务的思潮,这些新旧价值观念彼此冲撞交织在一起。高校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了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却面对纷纭复杂的观念世界带来的选择困难,他们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而直接后果就是出现价值相对主义,甚至导致道德虚无主义的后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陈旧和方式方法的单一,也是导致其实效性弱化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的做法过于简单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教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德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理想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如此等等,这些都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教育对象的辩证理解和把握。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充分了解。不了解学生接受或承受教育的能力,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理论教育就是对牛弹琴。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不会综合规划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抓不住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和重点,不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合理配合方案,那么,教学过程永远不会有成效。”[1]180教学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了解始于沟通,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只有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了解,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找准方向,有的放矢,实现教育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困境、冲破围城,一是要求高等院校必须针对青年大学生具体的思想实际,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营造良好的育人小环境,把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结合起来,把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寻找依据,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只有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哲学一向是探求宇宙‘最高原理’的,担当着为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哲学的这种性质使它必然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联系。”[2]394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而“主体间性”原则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达到不同主体间的共识;二者的价值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这一点上看,即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二者的基础是相同的,因此,从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进一步探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优化问题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理论创新;而且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而主体性是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特性。然而,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实践,通过交往形成、表现和确证的,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出了主体—主体之间的这种“相互交往性”即“主体间性”,它是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性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命题。出于呼唤社会现代性——理性精神的历史需要,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高扬理性,肯定主体性: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开始把存在的根基转到主体性上来;康德确定了精神活动的主体性,即通过先验范畴对客观世界的模塑,而实现“人为自然立法”;黑格尔把理性客观化为绝对精神,以其统摄世界、推动历史,实际上仍然是倒置的主体性哲学。随着主体性的发展,人们热衷于主体性的极度张扬,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为所欲为,肆意掠夺、索取,最后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必然使主体间性问题受到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一种实践活动,必然关注主体间性教育的研究。

所谓主体间性,亦即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哲学是一种消解主客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主体间性作为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和不同主体通过共识所表现出的一致性。

主体间性与主体性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首先,主体间性是两个或多个人主体的内在相关性,它要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如果人不成为主体,不具有主体性,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主体间性。其次,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又有区别,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包括自然和作为客体的人)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等个体特征;而主体间性则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等集体特征。主体性生成于对象化活动,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之中。由此可见,主体间性超出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模式,进入了主体与主体关系的模式,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思路,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单纯的“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时行之有效,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就遇到了“他人不是客体”的困窘。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从“主体—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的模式转变。这种主体认识和实践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无条件的平等关系,在交流过程中把对方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基础上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共同客体(物化的与非物化的)为中介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在主体间性教育中,主体与主体无时无刻不在交往着,主体与主体的活动相互延伸、扩展,二者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融合的区域,教育活动就存在于这个融合的区域内。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的重要历史使命则是,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以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潮流,从关注和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出发,树立尊重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存在、独特性存在以及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存在的基本原理,引导个体实现从“个体占有性”存在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历史性的个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既是一个建立在对象化活动基础上的教育者“价值引导”与被教育者“主动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又是一个建立在意义活动基础上的以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之间的理解和对话为核心的精神性交往过程,从而可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应具备以下特质:(1)人本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活动必须从人的自身发展出发,交往的过程即是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过程。(2)平等性。每一个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都有参加和继续交往的均等机会,都有表达愿望、感情、打算的均等机会,都必须有做出判断、劝告、解释以及向辩护挑战的机会。(3)交互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以对话的形式在情感、观点、认识、思想、意见、知识等方面互相传递、交流。(4)发展性。交往的主体之间应本着发展的眼光,不断地对旧有的认识进行内化、重构,不断地寻找新的出发点、突破点,建构超越以往的新的内容,交往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带动另一方的发展。(5)主动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交往主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积极主动的与对方进行交往,特别是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更应主动引导、启发、鼓励、激励被教育者更多的进行主体间的交往,以便能扩大主体间的互相了解和理解,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入理才能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入行。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主体间性的实践体验为基础性方法和途径。“道德是一种精神,但它不是一般的精神,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它的特殊性就存在于实践性。”[3]23思想道德的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间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或主体间性是实现思想道德知识与德性智慧之间转化的途径,它提供了连接思想道德认识与成就德性自由的桥梁和转化的契机。

三建立在主体间性哲学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任务是对时代性和规律性的把握和实践运用。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是同步体现的。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生特点来看,可以包括长时实效性和即时实效性。长时的实效性是指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持续、稳定的实效性。即时实效性具有情境性,如一堂课、一次参观活动、一次谈话的德育效果,这种效果是个体的现场经历和真实感受。长时实效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即时实效表现为局部性、个体性。长时实效性以即时实效性为基础,即时实效性以长时实效性为归结。我们要在实效性问题上求真务实,同时注重两种实效的会通一致。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贯彻主体间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被教育者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渴望关爱、得到鼓励、学习新知、表达自我的成长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需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就是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在讨论中允许师生间存在观点上的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通过辩论、讨论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又可以使教师比较容易地掌握正确的导向,同时探讨式的教育过程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气氛融洽,对形成共识、加强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使青年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让大学生把外在的德育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回归生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人们之间的活动关系、交往关系,即生活实践关系。生活世界是道德产生和道德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内容的现实来源。因此,道德总是生活的道德,生活也是离不开道德的生活;生活需要并产生道德,道德适应并满足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实践,其要义就在于使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近、小、实、亲”。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就是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实,就是倾注真情实感,讲述真实情形,做诚实守信的人;亲,就是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3、知行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思想品德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体现。“知行统一,身体力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成就事业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活动,应在实践中进行,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观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也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出来的,更重要的是青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为此,我们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不仅要讲授好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而且还要建设好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基地;把静态的结果定量评价和动态的过程定性评价和谐地统一起来,促使大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自致其知、自导其行”,达到“自健其德”的理想效果。

4、加强学科研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是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实践经验证明,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靠保证;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特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从哲学的层面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应在深度上,把它看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不断开辟新领域和道路的过程;在高度上,是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它要摒弃已经“定性”的,但不合时代发展的东西,要超越已经取得的成果,要在人们“熟知而非真知”的常态中获取新的突破性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研究向哲学思维纵深升华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的必然结果,更是提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实效性的最优化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高等学校做好一切行政工作的政治保障。目前,高校都建立起了一支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运行正常,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统一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始终把智育作为首要培养目标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名义上处于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可有可无。当前,由于社会重视教育的实用功能,在评判和选拔人才时多倾向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这也导致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成了反映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师授课水平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使得应试教育有了广泛的生存空间,而素质教育无法得到有开展。这种轻视乃至抛弃思想政治教育的导思想和实际行动,导致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工作的实效极低。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当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忽视主体性的倾,一味强调单向灌输。大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其主体性的发挥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然而,灌输教育忽视至是蔑视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试图以片面的外道德灌输作为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不考虑大学生的主观道德需要。所以,常会受到大学生排斥。另外,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并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日常的学习教育中去,而只是停留在维护现状或补救问题上,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不能圆满完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的高校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四五百人,且各项评比太多,工作量太大,容易造成顾此失。另外,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认为是“虚”的东西,政工岗位被认为是人人都能胜任的“打杂工”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我国的实际和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观、立体工程观,增强思想政治 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一种系统观,一方面对学生要加强以“两课”为主渠道的系统理论灌输;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实践锻炼也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把握理论,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水平。

2、发挥学生党支部思想工作优势,增强凝聚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学生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大学是社会发展的栋梁,时代前进的希望,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会培养出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优势,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地位和形象,起到团结教育广大学生群众的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斯和90年代初,他们所处的国内外环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并深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响。他们的社会期望值比较高,但社会适应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用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立足于满足学生成才需要。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特长培养和自我规划,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将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深,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同时,改造传统的教育手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合力。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要真正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就必须按照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其次是要业务精。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根底,熟练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学生思想特点、思想状况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三是作风正派。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工作中,做到耐心细致,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使他们心悦诚服,主动倾吐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1)要深入开展校风建设。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向的优良校风。(2)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精品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涉及的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第13篇:发展历程

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 由于其生产和现货市场特性,使得农产品期货在中国与在其他期货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国家一样, 成为最早产生的期货品种, 并且到目前为止, 农产品期货仍是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 1990~1993 年) 1990 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都在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奠定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 1992 年下半年起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要求的期货经纪公司开始成立; 1993 年4 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993 年底, 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期货交易所达40 余家, 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工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 家[1]。总的来看, 这一阶段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不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趋势明显。

1.2 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 这段时间里,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1995 年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63612 万手, 总成交额达10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成交额占到一半左右。但是, 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即使这样, 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农产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品种上, 尤其是绿豆、咖啡、红小豆等不具备较好的期货市场发育所需要的现货市场条件的品种交易活跃, 使得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垄断和恶性炒作事件不断发生, 甚至威胁到中国期货市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2]。

1.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 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1997 和1998 年政府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 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并相继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等, 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 使之逐渐向规范化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整个调整时期,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 2000 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不到1995 年的1/ 5, 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尤其从2000 年起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已经开始趋于向原料性大宗农产品集中( 图1和表2)。

1.4 规范发展阶段( 2001年以来) 2001 年3 月,“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为中国期货市场多年的规范整顿划上了句号;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不仅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从2001 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出现恢复性增长, 并于2003 年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 全年成交金额达到10.84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占77.1%; 2004 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额稍有下降, 但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期货市场发育或功能发挥所需具备的现货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越来越活跃( 图1 和表3) 。2007 年3 月起, 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的相关条例和办法,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回避现货交易风险

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食品的来源和工业原料,其流通状况涉及到农民利益、国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不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失时机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期货市场机制,通过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从而起到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好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农业保险的逐步实施,对农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价格风险。

其次,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保值避险有效工具。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 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还有的现货企业,将期货市场作为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在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经营的有效策略。

同时,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预期,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信号,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传导效率高,对现货市场影响大,国家宏观调控信息通过期货价格信息传递,能够减少信息传导的时滞,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增强调控效果。

中国从1988 年起开始研究期货市场。与美国等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国外的期货市场是自然生成的, 是根据生产经营者的需要“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觉建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及对商品交易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三角债”、违约现象屡禁不止。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回避或减少这些风险, 这成为中国当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0 年6 月, 中国第一家以期货交易为目标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1993 年5 月该市场正式推出了小麦、大豆、绿豆等5 个期货交易品种。上海粮油交易所于1993 年6 月开始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除此之外, 海南中商交易所推出了天然橡胶、原糖期货交易。苏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其它农产品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数量在全国逐步扩大

3.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 3.1.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要求国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80年代的改革是沿着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心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外,可以议价购销,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卖问题此消彼长,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现货价格失真并且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一旦价格波动,政府必须出面,甚至承担全部价格风险。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变动造成的危险呢? 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1988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组织人员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3.1.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后,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了具体运作阶段。1990年12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到1993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部门和地方利益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置、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大户联手操作、欺诈投资者等,多次造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其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之后,期货业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货业的规范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

①清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期市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从期货市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清理整顿,期市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出台的四个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逐步完整。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发生重大改变,初步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体系,监管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期货交易所从14家撤并到3家,经纪公司从原来的300家压缩到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充实了资本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培训和考核获得了从业资格,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是经过几次升级和改造,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信息系统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投资者操作R趋理性。经过十年磨练,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功能特征、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总之,经过几年实践,期货市场己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与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货市场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条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货投资基金。

②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与投资者队伍。目前,我国专业期货经纪公司有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一千万元提高到三千万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公司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自营业务的规定,使经纪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自有资金显得比较充足,这就为发起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创造了条件。同时,期货经纪公司不从事自营业务,也可以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培训和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③期货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过长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内外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大连、上海和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已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2003年,全年交易额累计达10.84万亿元,一举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12万亿元的历史新纪录。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规范整顿,正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空间,已经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继续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成为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变数,在铜、铝、大豆等主要期货品种上,中国期货价格对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大,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确定了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期货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将更加扩大。

2000年底,期货业协会成立,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几个品种中,大豆、小麦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豆、小麦期货为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粮改,衔接粮食生产、主销区的购销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麦期货在价格预期指导和为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提供转移风险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现出了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第14篇:发展历程

2014年

3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

2月

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星艺艺术院的春节大型艺术设计特训活动(庐山特训营)进行了报道。

3月

3月在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大会上,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突出贡献单位”,余敏总裁荣获“突出贡献奖”、设计师郭晓华、袁霄、魏已成荣获“优秀设计师”称号。

7月

星艺文化理念重新提炼和颁布:

星艺价值观:客户赞许 员工依恋 社会尊重

星艺经营理念:设计经典 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学习创新 星艺精神:敢为人先 恪守勤俭 诚信正直 勇于奉献 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 沟通理念:做装修=做朋友

广告语:把装修交给我们 您放心上班去 口 号:我们一起努力„„

8月

8月,经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复审评定,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六次荣获“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8月22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理事会换届大会在丽江召开。星艺创始人余工当选名誉会长,星艺设计研究院钱际宏当选会长,徐橘当选秘书长。

10月

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总工会批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正式成立。

10月22日,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从140名会员代表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7名工会委员、3名经审委员、3名女职委委员。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通讯)大会”在重庆举办。会上,经由国内新闻界、学术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星艺装饰导报》在众多国内报刊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报刊奖”“中国企业报刊封面奖”“中国企业报刊摄影奖”“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五项大奖。

12月

12月7日9日,CIID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年会开幕。会上,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学会奖”颁奖揭晓: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荣获2013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奖“最佳设计企业奖”; 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设计作品《2807号公寓》荣获住宅工程类金奖;集团总设计师、星艺设计研究院院长、星艺设计学会会长钱际宏和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分别荣获“中国五十位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荣誉称号;南宁公司设计总监李明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提名奖”荣誉称号。

12月底,由星艺装饰文化传媒中心策划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运作的大型设计专著“一个城市的幸福”系列图书陆续出版发行。

2012年

2月

2月16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副会长刘晓一先生和中国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先生莅临大会。会上李秉仁会长发表重要致辞对星艺装饰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对星艺装饰的未来赋予了厚重期望。三位领导并为庆典大会题词,李秉仁先生的题词:“高举科学发展旗帜,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晓一先生的题词:“星级服务乃企业文化建设之本,艺术家装集全球风格总汇。”张仁先生的题词:“二十年行业领先,再续写辉煌篇章。”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静赣先生作了题为《做装修,就是做亲戚,做幸福》的重要讲话。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董事长周晓霖先生发表了题为《星艺的力量》的重要讲话。

庆典组委会邀请了全国客户、媒体、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和同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庆典大会上表彰了在企业发展20年来作出卓越贡献的10位功勋集体,20位功勋人物和60位杰出人物。

5月

《星艺的力量-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纪念》大型图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书为集团首次以品牌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出版物。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前会长、88岁高龄的张恩树先生再访星艺装饰并题词:“忠于品质,致力幸福。”

10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内部报刊(通讯)大会上,经全国新闻界、学术界资深报刊主编、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评审团评审,《星艺装饰导报》以其鲜明的舆论导向、丰富的版面容量、厚重的标题质量和标准的文字质量等总体优势,一举奇得“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奖”和“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

11月

11月8日在中国建设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 2012第22届年会上,我集团荣获“最佳设计企业”称号。设计师谭立予的作品《Mayu汇景新城》荣获住宅、别墅、公寓工程类金奖。设计师谭立予、郭晓华的作品《xy财东十楼》荣获办公工程类银奖。

12月

成立23家子公司,初步完成“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出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会主席,余批生任副董事长。在第一届董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聘任了新一届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2011年

1月

在由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2010先驱中国之夜”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年度绿色环保企业奖”。

江西美术专修学校落户星艺艺术学院。

3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新网站正式上线。

4月

在央视

一、

二、三套进行品牌强势推广,掀起星艺二十周年庆典高潮。

8月

在井冈山全国经理人特训期间,提炼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乐观向上的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立企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成就大我的大爱精神之”“星艺精神”。

9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证书。

10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1中国十佳企业传媒”。

2010年

3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4月

确立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为“经营大爱”,品牌核心价值观为“奉献幸福”。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正式成立,母公司名称变更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5月

4.14玉树地震后,全国爱心涌动,为灾区捐款。集团公司对玉树灾区的土旦才培、桑措等十五位大学新生进行完成学业的爱心助学捐助。

集团公司与阆品(LPL)软装设计机构强强联手,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台湾和香港六大国际采购定制机构、14个国际定制工厂基地及30多位全球顶级设计师加盟,倾力打造“传承不可复制的永恒家居”,开创了中国国际家居定制模式的先河,星艺装饰由此迈上了家居全球化的道路。

8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正式成立,余工任名誉会长,钱际宏任会长。

10月

在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博览会、亚太空间设计师筑巢奖作品展览会及第四届国际艺术和平展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年亚太优秀设计企业”、“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家居设计机构”两项大奖。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成立,钱际宏任院长。

11月

星艺装饰与淘宝网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星艺装饰旗舰店”登陆淘宝商城。

12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0年度广东省优秀企业报刊”。

星艺印象国际家居馆成立,相继推出“星艺”牌装修主材。

星艺设计师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八项大奖。

2009年

2月

“星艺有我四海尽飞扬 我因星艺人生畅豪情”——由郝峻作词、金旭庚作曲的企业歌《星艺人》录制并发行。

4月

《岁月留痕,星艺传说》——星艺最新企业宣传片问世。

9月

广东星艺装饰有限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长,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了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10月

由董事长周晓霖领队,星艺经理人、设计总监14人赴美国考察。

罗照球主任代表星艺装饰出席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四川行活动,受到国家领导、国家部委领导、四川省党政领导亲切会见。

12月

在中国民营企业系列成就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最具成长性民营企业奖”。

2008年

2月

星艺装饰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

4月

星艺装饰被广东省工商局评为“2007年度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5月

5.12汶川大地震后,星艺装饰分别在都江堰、德阳、安县、捐建三所爱心学校。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授予我司“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12月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总结表彰大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上,星艺装饰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星艺创始人余静赣先生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星艺设计作品“颐和山庄毓秀阁1702室”等一批施工工程荣获“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示范工程”大奖。

2007年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张恩树视察星艺装饰并题词:“创新发展,行业领先。”

11月

星艺装饰获“广州市著名商标”。

12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协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6年

9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星艺装饰,这是星艺首度被中央级新闻媒体关注。

在“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这一中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室内设计展上,星艺设计师占据二十多幅获奖作品中的六席。

11月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100期。

12月

2006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胜利召开,星艺装饰高票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星艺装饰颁发“知名品牌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AAAA级诚信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企业创新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大奖。

2005年

1月

星艺装饰品牌事业部成立。

8月

组织百名经理、总监到欧洲考察。

发布“全国联保宣言”。

9月

星艺装饰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0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亲临星艺装饰总部视察,高度评价星艺装饰

在行业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

12月

星艺装饰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室内设计流行发展趋势》。

星艺装饰被中国双百峰会组委会评为“2005年中国家居产业最具影响力装饰公司”。

星艺进驻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直营公司达256家。

2004年

3月

星艺装饰商标名及标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

8月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工奔赴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考察。

2003年

1月

100余名经理人在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拉开了星艺经理人每年半个月到国家重点大学脱产学习培训的序幕。

5月

余静赣先生在江西丰良创办“星艺艺术学院”,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加油站”。

2002年

4月

星艺装饰与国家建设部合作,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举办公装特训班,培训工程项目经理200名、工程监理120名。

8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广东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9月

选派14人分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攻读MBA,成为业界首例。

2001年

10月

“绿色家装万里行”大型系列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福州、杭州、成都、石家庄、厦门、深圳、中山、珠海等二十个城市同时举行,成为业界首家倡导健康、生态家居理念的装修装饰企业。

2000年

7月

向社会发布企业质量标准QB01/T07—2000《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确立品牌目标:“为行业做榜样,打造中国人住的名牌”。

8月

购珠江花园物业——星艺大厦作为公司总部基地和内训中心。同年,星艺设计岛在珠江花园正式创立。

1998年

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资500万,设立“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星艺”取“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之“星”和“艺”) 继续承接原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所有业务,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拓展,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

确立品牌Log。

确立红色为企业标准色。

首创“家装现场咨询会”模式,该模式演化为星艺在全国独具一格的“家装文化节”。

首推“装修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自觉将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交给客户和社会监督。从而走上打造 “星艺装饰”品牌之路。

1997年

9月28日,第一家分支机构——深圳公司开业,开始实施“棋行天下的品牌扩张战略。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发行,星艺装饰网站建立。

《星艺居》创刊。

确立团队口号:“我们一起努力!”

1996年

在广州主要媒体发布广告,成为全国业界首个在媒体发布广告的装饰装修企业。“把装修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成为品牌广告语。

“做装修=做朋友”的沟通理念形成。

1993年

注销三星服务部,并同时设立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继续承接原三星服务部所有业务,创始人余静赣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提出十年目标——进入中国家居装饰行业三强。

1991年

余静赣先生在广州创立星艺雏体——三星服务部,属全国最早在工商部门

注册的民营家装机构。

第15篇: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1986年,审计署制定并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动了离任审计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 2004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率新的《审计法》。

2006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

2007年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 2008年审计署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并以第48号主席予以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首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全国各级单位、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蔡】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2000年 第10期,

第16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5年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无产阶级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1925年5月 上海爆发五洲运动,发帝爱国运动 第一次大革命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国共合作 北洋军阀战争的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至5月1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82年6月至7月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争取群众路线,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十大政纲,走上了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1年1月 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的错误

第17篇: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确定党的名称、党的中心工作,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4、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浏阳文家市)毛泽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应该把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农村的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

5、三湾改编:(1927年9月,三湾),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中共七大:(1945年4--6月,延安)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作《论联合政府》报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制定胜利后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保持“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9、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党的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北京)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2、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北京)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1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北京)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4、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北京)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15、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北京)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6、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9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18、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年9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中的探索

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大革命时期

①中共的创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②制定革命纲领:1921—1923年,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目标和中心工作;“二大”在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⑤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924--1927年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联合国民党,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

①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的转变,重点是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1927—1934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建设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开始“走自己的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②争取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1934—1937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运用马克思普遍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调整了政策:从1931年9月开始时的“反蒋抗日”到1936年西安事变时的“逼蒋抗日”,再到西安事变后的“联蒋抗日”,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3)抗日战争时期

防御阶段:改编红军,实现国共合作,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 相持阶段: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活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同时加强根据地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进行。

③ 反攻阶段:在军事上展开大反攻的同时,1945年春召开了中共“七大”,要求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并提出了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中共在抗战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1942年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确立中共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抗日战争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4)解放战争时期

① 1945年8月—1946年6月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② 1946年6月—1949年4月军事上,中共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及时地开展了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经济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政治上,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领导国统区民主运动。

③ 1949年6月—1949年10月筹备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全国解放前夕,中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方针政策。

2、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1)确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1949——1956年)

①1949年10月—1952年底中共的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确立和完善。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②1953年—1956年主要任务: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特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举,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变化: (2)中共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以综合平衡、稳步前进为建设方针。

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还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⑤1997年,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理论正在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挫折及纠正

1、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革命遭受的最重大挫折之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2、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中国革命遭受的又一次挫折。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3、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1978年,邓小平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中共党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1927-1928年,从城市转入农村。1927年中共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我党在实践中认识到敌人在城市的力量强大,而在农村较薄弱,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第二次:1949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

反动派即将灭亡,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三次:1978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57年以来,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给党和国家、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五)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路线

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即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

2、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走农业合作化道路,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起“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但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5、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9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六)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

1、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时称为工农革命军,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后,工农红军发展到30万人。

2、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3、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包括东北、西北、中原、华东解放军。

(七)关注民生:

一、史实: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民生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建立。

二、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

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段基本路线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要的我们党和政府注重民生,注重社会建设,关注困难群体,有利于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

①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④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民生。

四、启示

充分关注民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农、轻、重协调发展)

五、与世界史联系

1、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有哪些?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第18篇: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姓名:袁洋

学号:20113225

班级:2011级英语2班)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

90年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了解到了我们党在这90年中的艰辛历程,更让我确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不变真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年光辉的历程。九十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

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时刻以党的身份惊醒,端正自己的品德修养;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实现共产义远大目标奋斗终身。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九十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因为只有她能带领我们走向辉煌。

第19篇: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姓名:刘琴韵 班级:计设0911 学号:090111410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经历了90年的沧桑。从抗日到内战;从建国道大跃进及至文化大革命。在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十二五。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物质文明在不短的进步。没有吃不到、买不到的东西!但只是觉得似乎精神文明有点停止不动!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

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

第一阶段: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第二阶段: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第20篇: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九十年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九十年》观后感

授课人:市委党校副校长薛振华

九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年光辉的历程。九十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人们的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用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安康的社会,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九十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

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设计出更加宏伟的蓝图,从而引领中国迈向新的时代,新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