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统计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06:07: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统计分析报告

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26.4%,36岁至45岁的占47.8%,55岁及以上的占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6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6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37.8%,位居首位。

2016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6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6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

,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西宁市人事局综合处

20xx年xx月xx日

第2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xx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xx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xx年发展党员情况

20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xx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xx~20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20xx年4月27日

推荐第2篇: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一)

近年来,巴州区委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用好的作风和好的制度保障《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和各项干部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并在干部制度和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区干部选任、教育、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2006年干部统计年报,现将我区干部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巴州区于2006年8月和11月分别就乡镇领导班子和区级四大家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换届后,区、乡(镇)两级领导班子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领导职数减少。区级四大班子领导职数换届前共46名,换届后为44名,减少职数2名。乡镇领导班子的职数换届前共460名,换届后职数共218名,减少242名。

(二)班子结构优化。一是年龄整体降低。换届后的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平均年龄总体降低,区委常委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44岁,换届后平均年龄40.50岁;区人大领导班子换届平均年龄53.86岁,换届后平均年龄51.71岁;区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41.29岁,换届后平均年龄39.88岁;区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50.80岁,换届后平均年龄49.50岁。二是班子成员学历普遍提升。换届前,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本科15人,专科27人,中专及以下2人;换届后有研究生学历8人,大学本科16人,专科19人,中专及以下1人。换届前,乡镇领导班子中,大学本科学历占10%,专科占60%,中专及以下占30%;换届后,大学本科学历占16%,专科占64%,中专及以下占20%。三是班子成员搭配更加合理。在换届后,区级四大班子及乡镇班子基本实现了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形成了适度年龄梯次。

(三)协调配合加强。换届后的各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整体下降,学历普遍提高,更加具有朝气,理论素养、执政能力较换届前得到有效提升。由于领导职数减少,各级班子成员的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从统计数据看,巴州区的各级领导班子在换届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乡镇领导班子均由公推公选产生,在公推公选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本位主义在一定程度存在。由于基层干部和群众在行使民主权利中存在一定的本位主义、家族思想,对外地人在公选中造成不利的倾向。二是个别班子在团结上存在隐患。乡镇领导班子公推公选,虽然充分体现了民主,但同时也使原有的班子成员在竞争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乡镇的一些班子成员中存在不团结隐患,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当选领导和落选人员之间有相互拆台的现象。三是领导班子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一些乡镇领导由于在竞选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干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当选后有“报恩”思想,对一些工作在执行上有不愿逗硬的现象。有一些领导害怕工作过于逗硬而得罪人,在今后的竞选中失去支持,因而在工作中有得过且过、不敢逗硬的现象。

针对这些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上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建立不胜任领导干部调整制度;另一方面,建议县区委应进一步加大对换届乡镇领导班子的组合搭配力度,可根据公推公选的实际情况,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在乡镇之间进行适度交流,既减少了干部之间的矛盾,又为一些领导干部大胆逗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环境。

二、常委分工负责制取得明显成效

巴州区在市委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框架内,对常委分工负责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试行办法》、《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动行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促进了新一届常委会班子正常运转。

(一)新一届常委会的基本特征

我区于2006年11月对区级四大班子进行了集中换届。换届后的区委常委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常委职数减少。新当选的区委常委共11名,比换届前减少2名其岗位为: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其他9名常委分别兼任区委办公室主任、常务副区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副区长、工会主席(统战部长)、人武部政委。二是副书记职数减少。换届前区委共设5名副书记,换届后仅设一名副书记兼任区长,未设专职副书记。三是党政交叉任职增多。有3名区委常委在政府任正、副区长。四是年龄、学历结构更加优化。新一届区委常委男同志10人,女同志1人,平均年龄为40岁,年龄最大的44岁,年龄最小的37岁,较上届平均年龄44岁相比下降了4岁,研究生文化5人,大学文化6人。文化程度较之上届有普遍提高。

(二)常委负责制试行的方式方法

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有关要求,科学设置党政工作机构,适当增加全委会委员名额,进一步完善了区委常委会的组织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体制外循环,避免了非正常因素对决策事项的干扰和影响,减少了决策的中间环节。

我区实行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一是坚持了六大原则:集体领导、常委负责的原则,合理分工、权责统一的原则,民主平等、规范议事的原则,依法办事、科学决策的原则,总揽全局、协调高效的原则,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二是在功能定位上,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强化统揽作用的同时,重视探索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协调运行机制。三是在工作机制上,构建和完善统分适度、运行协调的工作机制,党委决策、政府落实、人大监督、政协参与的领导机制,扩大民主、科学集中的决策机制,责任细化、工作量化的目标管理机制,重大情况通报、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机制以及自身能力建设机制。四是在制度建设上,力求管用、实用,出台了《常委分工负责制试行办法》、《常委分工负责制运行规则》、《重要会议开放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新一届常委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区委规定,一是地方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集体对全委会负责。在分工上,既考虑决策参数齐全的问题,又解决决策主体模糊的问题,按照“不交叉、不重叠、不缺失”的原则,合理调整常委分工,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度。二是在决策改革方面,实行会议决定、严格票决。建立决策调研、咨询、征询意见、协商、风险防范和信息反馈、评估机制。凡涉及区委常委会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书记与分管、联系常委充分酝酿或与其他常委通气、协商并提出成熟意见后,方能召开常委会议集体讨论票决。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对干部任免或其他一些重大事项,实行预案优选,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三是从制度层面规范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运行机制,制定了试行的运行规则和办法,提出了决策运行“八项制度”,即集体领导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民主平等制度、科学决策制度、协调配合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激励制度。同时,按照省委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区委常委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

(三)试行常委分工责任制的初步成效

对巴州区来讲,常委分责任制是一个新鲜事物,建立运行以来情况良好。

第一,书记直接面对常委,减少了领导层级。换届前的区委班子设有五名副书记(含区长),其他常委和副区长分管的工作都有一名副书记分管,从书记到常委,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经过了两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换届后,区委未设专职副书记,书记直接面对常委,减少了“中间层”和“缓冲带”,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常委的工作自主性,有利于促进常委会高效运转。

第二,常委会集体决策,提升了班子权威。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取消了原来的书记办公会制度,重大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真正体现了党委常委会作为法定决策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常委会领导班子的权威。

第三,常委各负其责,激发了工作活力。常委分工责任制明确了常委的权力和责任,常委的职责一般都比过去增加许多,如宣传部长除分管宣传文化等传统领域外,还联系教育、卫生等工作,组织部长、工会主席等上面不再有分管副书记,常委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大了许多,有利于充分调动常委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党政领导分工不交叉,理顺了党政关系。过去一项工作党委政府都有一名领导分管,很多事情要党委的分管领导拍板,政府分管领导成了“配角”,但其中一些事情属于政府行为,变成了党委“大包大揽”。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凡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工作由政府领导分管,不是常委的副区长分管的工作,区委确定一名常委进行联系,由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这样,即确保了党委对各项工作的全覆盖,又避免了分工上的交叉和重叠,使党委、政府的工作各有侧重,理顺了关系,减少了磨擦和扯皮。

第五,重要会议对外开放,加快了民主进程。为实现常委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区委制定了《重要会议开放暂行办法》,规定区委常委会议、全委会议,包括政府常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议等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时,都要对群众开放。区委换届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议,就邀请了区委委员、党代表、普通党员列席,使常委会的决策更加合乎民意、顺应民心,为建立阳光党务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几个问题

一是常委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换届之后,除书记和区长(副书记)之外,其他常委都处在同一层级,协调常委之间的关系这一任务就落到书记、副书记两人身上,没有专职副书记分担,实际上增加了书记“集中”常委决策意志的难度。

二是常委如何分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应该“全覆盖”,即常委的分工要覆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这样容易交叉重叠;另一种则是不应该重叠,即政府已有领导分管的工作,不再确定常委分管,但这可能导致常委会对某些领域的领导和指导出现“空档”,不利于常委会的领导和决策。我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个“中间路线”,即政府已有领导分管的工作,区委确定常委联系,但这样也形成了实际上的重叠,在执行决策和责任追究时不好认定责任主体。

三是如何减轻书记工作负担的问题。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对书记的负责,同时也有更多的具体工作需要书记拍板,可能会影响书记谋全局、抓大事的精力。另一方面群众来信来访也更多地直接面对书记,增加了书记的工作负担。

四是区委办主任职权如何定位的问题。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在常委班子中排名第三,但究竟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尚不明确,虽然分工明确其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搞好协调,但每项工作都有其他常委分管或联系,一般不好主动介入。在未设专职副书记的情况下,党委办主任的职责和权力有待进一步明确。

五是党委办公室如何服务的问题。区委常委都兼任其他职务,也都有对应的工作单位,一些服务工作自然由这些单位承担,区委办公室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联系其工作,因此,办公室对其他常委分管联系的工作情况不能及时知晓,容易造成信息、督查、服务方面的脱节。

三、“女、少、非”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

换届前,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女干部3人,占7%;配备有女干部的区级部门班子29个,占班子总数51%;配备有女干部的乡镇领导班子36个,占班子总数72%;全区共有女干部498人,占干部总数17%。换届后,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女干部4人,占10%;配备有女干部的区级部门班子30个,占班子总数55%;配备有女干部的乡镇领导班子47个,占班子总数94%,全区有女干部506人,占干部总数的18%。

换届前,全区各级班子中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人,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人;换届后,全区各级班子中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人,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人。

换届前,全区各级班子中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19人,全区共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403人,占干部总数的13%;换届后,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中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22人,全区共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412人,占干部总数的14%。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全区“女、少、非”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不断加强,但“女、少、非”干部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比较低,还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在今后干部工作中,可建立“女、少、非”干部后备库,对这些干部进行跟踪培养。

四、干部考录、晋升、交流、培训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区委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监督,形成了干部选、用、育、管的综合机制。针对当前干部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全区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刚性执行了“五必考”制度,即“凡进(新进入公务员队伍)必考、凡晋(职)必考、凡入(城)必考、凡转(非财拨或差额财拨转财拨、非财拨转差额财拨)必考、凡聘(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必考”,使干部考录、晋升、交流、培训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群众中反响良好。2006年,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晋升职务的48人,交流55人,参加培训人员合计645人,培训总人数909人次(其中党校培训809人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区干部交流的渠道比较单一,干部培训的形式还有待多样化。建议在干部交流中进一步加强区级部门中层干部的竞争轮岗,既能加大干部交流、锻炼干部能力、增强干部活力,又能使关键岗位的干部得到有效监管。在干部培训中,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渠道和方式的拓展,构建干部内轮外派、上挂下派、政企交流的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

统计分析报告

(二)

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校坚持以执行预算为中心,以节约费用为重点,抓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2015年终财务分析如下:

(一)年终财务分析---年初预算分析

本年度财政预算为84700元,基本支出70700元,其他支出14000元。

(二)年终财务分析---本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财政补助收入情况

财政补助收入全年共拨入67155元。

2.事业支出情况

事业支出全年共支出62805元,其中:基本支出全年共支出40448元(办公费12422元,水电费2615元,邮电费924元,机车燃修费2120元,招待费1292元,修缮费7594元,培训/差旅费8044元,设备购置费5437元)。其他14641元。在所有支出中,其中修缮费、培训/差旅费、开支较大,主要原因是今年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达标,领导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多,以及学校增加教学设备、硬件也是很多的。

3.年终决算情况

本年度单位共收入67155元,共支出62805元,年末事业结余为4350元。

三)年终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我校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处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使用部门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学校今后要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节约支出的目的。

3.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针对报表撰写出了学校年终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年终财务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财务管理水平。

推荐第3篇: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

根据西宁市2015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5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

26、4%,36岁至45岁的占

47、8%,55岁及以上的占

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5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5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

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

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

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

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

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

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

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

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

37、8%,位居首位。

2015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

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

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

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5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

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5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

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

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

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二)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

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

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

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

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

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

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

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

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

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

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

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三)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的 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利 益问题引发了农村信访问题。如何化解信访矛盾,维护基层的社 会稳定是当前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的和谐稳 定,及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镇两年来上访情况,对信访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1、信访问题总量:截止至10月30日,我镇信访办共接受信访来访事件65起,来访事件得到上级信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单位及时深入调查了解,信访来访事件已基本得到解决。

2、信访问题分类:土地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债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

二、信访问题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信访问题比较普遍。集中表现为经济利益和民生问题的诉求,如农民建房、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污染、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的信访问题越来越多,且呈上升趋势。

二是缠诉缠访等无理信访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信访问题,虽已有明确处理意见,但因个人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不停上访。

三是过度维权上访问题日益增加。由于惠农政策、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救济、灾民建房、低保、医保等政策实施等级和区域差别,一些群众因对政策了解不够,产生不平衡、攀比心理而上 访。

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一) 群众生产生活及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镇有 17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从居住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看,主要分为两类村,一类是以外出务 工和种植、养殖业为主,群众思想比较开放,信息畅通,接受新鲜事物较快, 来访反映的问题多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主,如修路等问题;另一类是以老龄化人群居住为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收入主要以退耕还林、低保、种地和子女接济为主。

(二)个别村干部工作作风问题,一是由于有个别村干部素 质较低, 在处理一些事件上存在问题, 引发矛盾; 二是独断专行、失职;三是决定事宜有失民主,私自决定村内事务。

(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以土地流转集体与个人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争夺及返乡农民工要地。

(四)群众社会保障问题,部分享受低保或五保待遇的村民 在遇到旱灾、病灾等困难时,社会保障的力度远远不够,出现上 访寻求政府部门帮助等问题。

(五)企业群众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一是企业发展与企业周边群众发生矛盾,二是个人恩怨或者经济账目不清楚造成双方矛盾,但又不想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出现上访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部分无理闹访、缠访现象。

四、信访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领导接访处机制。镇领导把信访举报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除每日都有党政班子领导接访、日常信访来访事件当日处理外,还规定每月1日、15 日为人大信访日,主要领导分析研究信访形势,包村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各类即将出现的苗头及时进行了解和处理,处理不了的主要领导集体研究处理。

(二)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信访条例》和各项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处访能力。要求各位领导干部,对来访者以礼相待,能办的事马上办,不能办的说明原因,对缠访闹访更要以诚待人,直至疏通其思想工作。

(三)把握信访举报工作重点,重视控制信访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落实领导责任制度,抓好基层信访工作,着重做好上访群众思想疏通工作,我镇每月要求干部进村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使大量的信访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重大节日期间,进一步加强排查工作。

(四)加大督办力度,抓工作落实。信访工作是与群众切身 利益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我镇加大了督办力度,专门落实督查人员,建立督办制度,明确查办内容,要求驻村干部每月不少于两次深入各村、各站所督办,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经过努力,我镇的信访态势有了明显好转,集中来访率较去年相比明显降低,各主管领导处访能力明显提升,所接上访案件基本得以解决。

推荐第4篇:统计分析报告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推荐第5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05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 学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2006年4月27日

推荐第6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的现状,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强化督导管理服务,学校督导室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表。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复习工作、考试、学习压力、班级管理与学风及其它等八个方面设置了43个问题。4月上旬,组织抽样对学校20个班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200份,收回199份。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统计分析

一、学习计划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89.9%,考前有复习计划者占91.9%,这些数据说明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46,7%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25.6%是偶尔制订的,更难落实到行动中去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新课前的自学领会,有要求,有意识但不能有效的坚持和落实。

二、课堂学习总体来看,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相当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占40.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68.8%;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经思考仍不懂再问老师的占72.4%。仅有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3.5%的学生不大记笔记;0.5%的学生既无自己的想法,也不认真听讲;17.1%的学生作练习拖拉,不认真。但是,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占43.7%;只会照抄板书的占27.6%;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31.1%;课堂上练习遇到问题马上问老师的占38.7%。

三、作业情况

学生认真对待作业,59.8%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46.2%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复习课堂笔记。重视错题矫正,93.5%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62.3%的学生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28.1%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5.6%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68.8%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时,会选择问老师同学,或看标准答案,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34.7%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四、复习情况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37.7%;课后马上复习的占35%;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不断适时复习的占17.6%;无作业时,能主动复习的占36.39%;能坚持循环复习占25.1%。只有在做作业时,才有44.7%的学生会选择复习课堂笔记;考试前,59.8%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五、面对考试

学生重视考试,63.8%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89.4%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28.1%的学生虽坚持循环复习,但一到考试就忘了;25.6%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10.6%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六、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压力很大,83.4%的学生的压力来自学习和考试,与同学交往和与老师的交往不容忽视。12.6%的学生害怕公布考试成绩,11.6%的学生害怕老师当众批评,38.2%的学生害怕当众揭露隐私,37.7%害怕不受老师和同学欢迎;23.1%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怨天尤人;27.6的学生做错了事希望老师原谅;17.6%的学生通过交异性朋友来缓解压力,5.5%和2%的学生通过吸烟、喝酒或打架来缓解压力,需要高度重视;但最能有效地减小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压力的因素33.2%的学生认为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5.1%的学生认为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24.1%的学生认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系统,17.6%的学生认为是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七、其他方面

学生在自学时大多能专心致志,占91.4%;但大多觉得学习时间紧张,占66.8%。

学生对教材吃得不够深,不够透,58.8%的学生只能偶尔做到精读教材、透彻理解。

学生对教师有敬而远之的感觉,经常与教师交流的只占11.1%,经常问老师问题的只占16.1%。不喜欢某任课教师时12%的学生会不愿意听课,故意不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甚至故意顶撞老师。

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外界因素对其学习有影响,72.9%认为有点影响,19.1%认为影响很大。93%认为学习成绩与时间不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动机,但也有9%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时间成正比,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好。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面对父母整天唠叨,61.8%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对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95%的学生会同情,并尽力帮助他(她)和学习好的同学一样看待

八、班级管理与学风

总体看来51.8%的学生热班上的学习风气好,87.4%学生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77.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较好,82.9%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好,79.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较高,88.9%的学生认为所在年级的管理严格,但有48.2%的学生认为班上的学习风气一般或差,12.6%-22.6%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要求不严,工作效果一般或较差,在学生中的威信一般或较低,工作方法不好,需要改进,大部分学生喜欢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验丰富,教学严谨,方法新颖,措施得力,尊重学生,善于沟通的教师。 问卷调查结论

1、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学生自身来自学习和考试压力大,逆反心理强,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4,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环节落实不到位,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严重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意图不能有效落实。

5、大部分学生认可年级、班级的严格管理,需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学习风气,需要老师的理解和认可。

6、大部分学生认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喜欢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教学严谨,方法新颖,尊重学生,善于沟通的教师。

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育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热潮。

2、科学的进行学情分析,强化学法指导。各教研组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3、认真抓好自习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4、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环节管理与落实,努力是教师的教学意图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

5、进一步强化年级管理,凸显管理特色,突出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合理,严格有效。学习习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推荐第7篇: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市财政局:

根据贵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的通知》(X市财资„2011‟10号)要求,我单位认真对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单位资产状况良好,本次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现将我单位资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是1个独立编制的副处级行政机关单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归口市X局管理。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行政编制74人,工勤编制6人;实有在职人员80人,退休人员9人。

二、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为937.45万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流动资产4.5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48%,主要为现金及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724.3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7.27%,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取证器材、汽车和摩托车、服务热线系统等;

3、其他资产20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2.25%,主要为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经认真统计、对比,我单位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资产状况良好。

三、资产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我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对本单位的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做到“不打埋伏、不留死角”,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是加强管理。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而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我单位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制度,同时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章整制,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规范化、高效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三是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对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推荐第8篇:从业人员统计分析报告

人才资源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按照省局的要求,我局于2010年底对全市**系统人才资源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现将2010年度**人才资源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市**从业人员共2269人。按人员结构分,编制内人员1558人,编制外人员569人;按从业岗位分,管理人员615人,专技人员757人(含管理岗位168人),工人962人。

二、年报统计分析

从年报统计数据上分析,2010年我市**系统从业人员队伍有以下变化和特点。

1、**系统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的年报统计,与2009年在人数对比上,从业人员总数比往年有所增加。2010年统计总人数比2009年增加了149人。从人员结构上看,主要是编制外人数增加了165人,编制内人数相对减少。增加的主要是专技和工人从业人员,这体现了**事业发展对专技和工人岗位人员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2、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还需提高。2010年管理人员共减少70人,专技人员共增加27人,主要都是各单位人员的职位调整和自然增减,人才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从管理人才的学历层次来看,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占到58%,从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 1

来看,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占到65%。两类人才的学历比例与往年变化不大,但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仍占有一定比例。

3、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总人数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只占总人数的33%,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人数过多,岗位结构不合理,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中要求的岗位设置比例有很大差距。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只占到3%,具有中级职务的人员只占到28%,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情况依旧存在。

三、对加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区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争取和出台各类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各种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不断为**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2、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建议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加快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培训基地,以定向培养的方式,为行业人才自我学习提高提供平台。

3、进一步转变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用人新方式,在工作和职位上打破年龄、学历、资历的限制,合理

2设置工作岗位,放手使用人才,加大对年轻有能力的人才任用。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增加广大人才工作信心,调动人才队伍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3 2011年1月6日

推荐第9篇: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题目:姓

名: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 12 月22日

1

在钢线碳含量对于电阻的效应的研究中,得到以下数据: 碳含量x(%) 20℃时电阻y(μΩ) 0.1 52.40167678 0.2 54.6904792 0.3 56.3945817 0.4 58.49188037 0.5 60.11129139 0.6 62.14310937 0.7 63.41399047 0.8 65.37949354 0.9 67.80890151 1 69.39871814 (1)画出散点图; (2)求线性回^^^xyab归; (3)求的方差2的无偏估计; (4)检验假设 H0:b=0,H1: b0; (5)若回归效果显著,求b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6)求x=0.50处(x)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7)求x=0.50处观察值Y的置信水平为0.95的预测区间。 解:

(1)这里x是碳含量x(%),y是20℃时电阻(μΩ)。 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由图大致看出μ(x)具有线性函数a+bx的形式。

2 (2)现在n=10,为求线性回归方程,所需计算列表如下:

求和

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5.5 y x^2 y^2 xy 52.40167678 0.01 54.6904792 0.04 56.3945817 0.09 58.49188037 0.16 60.11129139 0.25 62.14310937 0.36 63.41399047 0.49 65.37949354 0.64 67.80890151 0.81 69.39871814 1 610.2341225 3.85 22745.935729 5.240167678 2991.048515 10.93809584 3180.348845 16.91837451 3421.300069 23.39675215 3613.367352 30.05564569 3861.766042 37.28586562 4021.334187 44.38979333 4274.478176 52.30359483 4598.047124 61.02801136 4816.182079 69.39871814 37523.80812 350.9550191 1n2xi0.825Sxxxi ni1i1n1nn9 15.3262517yySxyxxiiiini1i1i1^ Sxy/Sxx18.5772749bn^1n1n^y50.80591105 ani1ini1xib在得到a,b的估计,后,对于给定的x,我们就取x作为回归函数(x)abx的估计,即^^ab^^ab^^^^^^^^^x,称为Y关于x的经验回归函数。记x,方程x。 (x)ababyyab于是得到回归直线方程

^50.8059110518.5772749x y

21n(3)Syyyy285.2396972 iini1i1ni3 QeSyy^0.519704428 bSxy^^^残差平方和是经验回归函数在xi处的函数值与处的观察值(xi)abxixi和。 知E(yi的偏差的平方Qe/(n2)),这样就得到了的无偏估计量。 22^2Q/(n2)0.064963053

e

(4)我们需要检验假设

H10:b0

Hb0

我们使用t检验法来进行检验。

t0.05/2(n2)t0.025(8)2.306004135

0假设H:b0的拒绝域为

^||b|t|^Sxx2.306004135

现在

|t|18.57727490.82566.202709922.306004135

0.064963053故拒绝H0:b0,认为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5)当回归效果显著时,我们常需要对系数b作区间估计。事实上,可得到b的置信水平为^^ n2bt/2Sxxb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为

18.57727492.3060041350.06496305317.93018247,19.22436734 0.8254 (6)设x^是自变量x的某一指定值。可以用经验回归函数0^^^^x在x0的函数值y(x)ab^^作为(x0)abx0的点估计。 y0(x0)abx0即 ^^y0^^x0 (x0)ab^考虑相应的估计量

^^x0 Y0ab ^^|x0.50YY0^50.8059110518.5772749x0x1nSxx2x0.50 60.0945485t/2n2^0.188658243

得(0.50的一个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为 )60.09454850.188658243

(59.90589026,60.28320674)。

(7)若我们对指定点x=x处因变量Y的观察值Y感兴趣,然而我们在x=x并未进行观察或者000暂时无法观察。可利用经验回归函数对因变量Y的新观察值

Y0进行点预测或区间预测。

x0x^1n21tnS/2xx2 0.61728684x=0.50处观察值Y的置信水平为0.95的预测区间为

2x0^x^1=(60.094550.617287) t0.025(n2)1|nSxxYx0.50即

(59.47726166,60.71183534)。

推荐第10篇: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XX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统计分析报告

为及时掌握我镇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上级节能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针对我镇2010年运行情况作如下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人民政府机关由县编办核定编制45人,实际在编人员为46人,聘用工业统计1人,低保助理1人,驾驶员2人,工勤及保安2人,到村任职1人,实际用能人员为51人。在编车辆2辆,实际使用2辆。

二、全年能源消耗情况

2010年全年主要能源消耗为:用电量4.418万千瓦时,比09年全年用电量的6.83万千瓦时减少35.3%,用水0.1万吨,比09年0.346万吨减少71.1%,汽油1.259万升,比09年1.45万升减少13.2%,全年能源消耗资金为12.646万元,比09年的13.823万元减少8.5%。

三、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1、水电消耗

由于我镇在新县城最早建成,当时水电没有和宿舍楼分开,由于水电部门只安装了总表,单位更拿不出资金改水改电,按照

这次能源统计要求只统计单位消耗量,现在已将宿舍楼和办公楼各安装了一个分表,元至三月运行良好。

2、汽油

由于是一次性购买加油卡,根据行驶里程计算油耗。

3、公务接待

XX镇政府是一个任务量较大的单位,接待任务重,由于领导接待是包干使用,年终一次性结账,所以无法准确统计接待费用。

4、办公耗材也是一次性见购买,无法精确计算月消耗量。

四、存在的问题

1、因元月份存在的遗留,至今没接水费,单位领导还在与自来水公司交涉;

2、办公照明还是老式日光灯;

3、部分办公室仍然是饮用水纯净水;

4、打印室是由低保助理兼管,没有专人负责,不熟悉业务的人员随便动用复印机,耗材严重。

五、整改方案

经过“四查”,摸清了我镇能耗“家底”,总体来看,我镇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适中,基本达到了节能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节能宣传。通过在公共场所张贴节能宣传画、发放节能宣传单,开展节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形成人人节约、处处节约、事事节约的机关新风尚。注重总结和宣传节能工作典型,曝光批评浪费能源现象,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抓住工作重点。要节约用电,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落实空调温控规定,大力推广节电新产品、新材料,逐步更新改造达不到节电效果的设备;要节约用水,对用水场所定期进行检查,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一套节约用油,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日常运行管理,按照节俭、节能、环保、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推行单车核算制度,实行公务用车保险、加油、维修“三定点”,切实降低运行成本。

三是强化责任管理。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或工作岗位;将机关节能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评选条件之一。同时采用实地抽查、定期考核等方式检查分析各单位节能情况,定期通报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力争创建一批节能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示范单位。

四是严格进行监督检查。镇政府将采取专项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完成节能目标,年度考评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目标的单位在全镇予以通报批评。

XX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月6日

第11篇: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2012-2013-1《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报告

题目: 关于**********的调查分析

小组成员: 财务1040*班 39号 张三

财务1040*班 40号 李四

联系方式: 189******** 指导教师: 张纯荣

目 录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1

二、调查问卷 „„„„„„„„„„„„„„„„„„„„„„

三、„„„„„„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一、„„

二、„„

„„„„„„„„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示例,通过调研„„,为„„„„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示例,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商学院学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二学生男、女各25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来源、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人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2)绘制统计图形使样本数据直观化并对统计量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关于* * * * * * * * *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 1.性别:a 男b 女 ( ) 2.你的消费方式为 ( ) 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 c.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3.你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为__________元 4.您的生活费的来源主要是 ( ) (多选题) a.„„ b.„„

c.„„ d.„„ e.„„ f.„„ „„„„ „„„„

谢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抽样,对*******发放问卷****份;

共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共***份。 „„„„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示例:

一、***********情况分析 经过抽样调查发现,„„„„„„„„„„„„„„

表1 ******频数分布表

接收 500以下 500-800 800-1100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6 23 14 4 0 累积 % 12.77% 61.70% 91.49% 100.00% 100.00% 接收 500-800 800-1100 500以下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23 14 6 4 0 累积 % 48.94% 78.72% 91.49% 100.00% 100.00%

二、***************情况分析

在购买

图4使用手机不同功能的频率分布图

表4 购买手机地点和购买价格的双因素分析

地点 商场 手机专卖店 网站 其他 1000元以下 10 44 3 5 1000--1500 2 20 1 0 1500--2000 2 2 0 0 2000元以上

0 2 0 0 „„„„„„„„„„„„„„

八、家庭收入、学生总消费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令家庭收入为x,学生总消费为y,利用excel得到表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 观测值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intercept x variable 1 0.978641 0.957739 0.956858 64.43173 50 significance df ms f f 1 4515931 4515931 1087.797 1.23e-34 48 199269.5 4151.448 49 4715200 p-value lower 9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77.03136 22.73468 3.388276 0.001413 0.148054 0.004489 32.98176 1.23e-34 upper 95% 31.32023 122.7425 0.139028 0.157079 由表可知:相关系数r=0.978641,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t检验回归系数p值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于是有可预测的一元回归方程:y=77.03136+0.148054x。 „„„„„„„„„„„„„„

十二、调查结论

通过******************的调查分析,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篇2:统计分析报告格式(样板)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课程实践考查

关于“——————”

——————————————————————————————————————————————————正文————————————————————————————————————————。

一、——————

(一)——————

——————————————————————————————————————————————————正文————————————————————————————————————————。 1.—————— (1)——————

——————————————————————————————————————————————————正文————————————————————————————————————————。

(2)——————

——————————————————————————————————————————————————正文————————————————————————————————————————。 2.——————

——————————————————————————————————————————————————正文————————————————————————————————————————。

(二)——————

二、——————

—————————————正文—————————————————————————————————————————————————。

第 1 页篇3: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目的 三.数据分析 i.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分析 i.1.基于excel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简单分析 i.2.基于sp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有关分析

i.2.a.相关分析 i.2.b.回归分析 ii.对能源消费的分析 ii.1.从能源消费总量和类型方面做简单分析 ii.2.综合分析能源消耗各类型及总量之间的关系

ii.2.a.相关分析

ii.2.b.以年份粗略预测未来对能源的需求量

四.综合上述分析并总结 五.附录

一.【引言】能源是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

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能源短缺曾长期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合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能源消费与生产状况,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采自1978年以来近30年全社会的能源生产及消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基于excel及sp软件,从能源的生产构成及消费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对世界能源需求进行预测。

三.统计数据分析 i.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分析 i.1.基于excel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简单分析

下图是自1978年以来社会能源生产总量的情况,对原始数据进 行简单的转换得到图一。

从图中不难看出能源的生产几乎成直线增长,最近十余年来由于

科技的发展及能源的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能源的产量增长尤为明显。 各能源占生产总量的比例结构从图二中显而易见,原煤不论从储存量还是对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而原油的产量却有回落的趋势,自1978年以来逐年降低。当然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能源短缺危机,在天然气开采上有所提高,水、核、风能逐步发展。

下面基于excel将近30年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得到各能源

的产量增长对能源总产量变化的影响。

当然这里我就简单的以原煤产量对总产量的影响做了分析(原油,天然气等同理),几乎成线性正相关,并得到方称y=1.2708x+5455.6。

基于此方程我们可以从原煤的产量粗率估计能源总产量的情况。 i.2.基于sp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有关分析 i.2.a.相关分析

由于自1978年以来的数据太多,于是接下来我选择了近十年来能

源的生产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下面选取2002年至2012年的数据,如表一:

表一很清晰的呈现出能源生产总量的增长趋势,同样也反映出各能源组成的不断增长及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由于变化趋势的一致性,所以我对各能源构成及生产总量进行了简单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表二可以看出能源的生产总量与各构成成分之间确实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能源生产总量与原煤,原油,天然气及水、核、风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

9、0.98

9、0.988和0.972,所有相关系数均大于0.8,成显著相关关系。所以各能源产量确实与能源总产量间存在某种密切关系,能够影响全球的能源总产量。 i.2.b.回归分析

同样我利用表一的数据,基于sp分析各能源构成的产量对能源生产总量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表三:

如上图,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数据,加以整理可以得到一个 有关能源总产量与各能源构成的多元线性方程。设能源总产量为w, 篇4: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

【正 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05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

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 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 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 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 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465,259,674 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性别比为 102.46。 2.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分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3年中国青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变动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发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有较大关系。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很难避免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程度。 3.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比重最高,达34.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 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2003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31,122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7817 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5.12%,居住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 15.16%,居住在乡的有18,587万人,占59.72%。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28%略低于我国40.53%的城镇化水平。 14~35岁青少年人口46,526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12,165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15%,居住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居住在乡的有27,127万人,占58.31%。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青少年人口的迁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口的七成之多(见图1-3a和图1-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

5.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 (97.14%),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基本占60%左右。 6.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35.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渐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43.36%,有配偶占55.02%。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较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0.7%和1.62%。 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 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哺育后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为1.4‟,29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164.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 8.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

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6.05‟,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0.85‟,14~35岁的死亡率为0.95‟。 9.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青少年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

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有90.58%为汉族, 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 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篇5: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范文

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范文

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统计分析报告,就是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独特的表达方法和结构特点,表现所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文章。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表现;它不同于一般的总结报告、议论文、叙述文和说明文;更不同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它乃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数字与文字相结合,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现。 统计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式、图形式和文章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式的主要形式是统计分析报告。它是全部表现形式中最完善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表格、图形等形式;可以表现出表格式、图形式难以充分表现的活情况;可以使分析结果鲜明、生动、具体;可以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

统计分析报告有哪些类型

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作用不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是政府统计机构通过报刊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个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由国家、省一级以及计划单列的省辖市一级的统计局发布的。如《国家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讲究时效,力求内容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规范,看后一目了然。

3、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从客观的角度,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

4、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的一种分析报告。它的目标集中,内容单一,不像综合分析报告那样,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为如此,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更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灵活选题,做到重点突出,认识深刻。

5、典型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后所写成的报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习惯上称为“解剖麻雀”,统计上叫做典型调查。

党员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

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如何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写好统计分析,使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统计工作者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统计分析,是一种高级理性思维活动。它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出产成品、精品的阶段,是统计认识的高级阶段。写好统计分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统计文化的需要,更是统计工作者肩负的职责。统计分析研究,是以文字报告形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讲出道理,服务社会公众、服务领导,为决策者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做出科学的预测。

笔者认为写好统计分析,应符合4条标准,即:题目新颖突出、观点鲜明正确;内容详细具体、材料新颖充分;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清晰;语言简练通顺、用词通俗简朴。4条标准既是统计分析的要求,也是一般文章的要求,但作为统计分析,除此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作文章。

广度是指分析反映事物、现象的全面程度;深度指对事物、现象分析的深浅程度;力度指通过对事物、现象分析所掌握其规律及变化的准确度,从而确立观点,提出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实用性、价值量的大些

定于分析思路和表述思路,归结于写作思路。

所谓统计分析的写作思路,是指撰写者在一定背景下,通过对接触、感受到的统计资料所进行的高级理性思维活动的程序、路线及其轨迹。这种轨迹非指物理意义上的“形”为轨迹,而是指统计分析的结构、层次、布局以及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思维运行轨迹。因此,虽说其表面“无形”,但实质为“有形”,即当一篇统计分析成文定稿之后,其写作思路——思维运行轨迹业已固定成形,具体显示在文章的内容范围、标题、结构、布局、层次、语言、词汇及运用顺序,它既可以体现出作者思维线路示意图,又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性的强弱程度。

思路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思域、思路(总思路的具体细化)和思理。思域,是写作者思维空间及包括内容范围的形象比喻;思路,是对事物、现象分析表示的路标所向;思理,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理性认识的思维逻辑显示。把思域、思路、思理与广度、深度、力度相对应联系一起,即可得出一个结论:思域决定广度,思路决定深度,思理决定力度。统计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数字说话,依数成理是基础,依理立论是灵魂。所以,作者要做到思域宽广、思路深远、思理有据,其统计分析就会有广度、深度和力度。 综上所述,提高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在写作思路的培养锻炼上下功夫,达到升华和提高。 首先要对写作思路进一步加深理解。文中所讲思路“有形”,是指成文定稿的文章其思路可以显现成形。其实一篇文章的思路形成存在有初级勾画和完善精炼两个层次和阶段。

第12篇: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包括:

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原因分析和建议措施几个部分。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调查研究,占有资料,数据资料与数据有关的各方面情况,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2、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3、判断推理,符合逻辑,指明问题的性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把问题说透,把道理讲清。

4、简洁精炼,条理分明。专业术语要准确、恰当,切忌数据资料的罗列和事实现象的堆砌。

统计分析报告,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文字报告、表式报告和图示报告溶为一体。

统计分析报告

一、目标定位

内容往往服务于目标,目标决定内容,因而数据分析报告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内容,我们应首先明确其目标定位。构建数据分析报告的目标概念在外延上有所侧重,定位于为处于信息时代的审计服务。因此,它需要统一并且服务于审计这个大目标,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认为构建计算机数据分析报告的总体目标是结合业务审计的具体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审计决策,从而支撑制订的审计实施方案。这个总体目标总是可以划分为具体层次上的目标。我们认为,从属于其总目标,构建数据分析报告的具体目标应可以描述为以下3个方面:

1、进行总体分析。从审计工作需求出发,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总量分析,把握全局,形成对被审计对象财务、业务状况的总体印象。

2、确定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对被审计对象总体掌握的基础上,根据被审计对象特点,通过具体的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合理的确定审计的重点,协助审计人员作为正确的审计决策,调整人力物力等资源达到最佳状态。

3、总结经验,建立模型。通过选取指标,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建立具体的分析模型,将主观的经验固化为客观的分析模型,从而指导以后审计实践中的数据分析。

以上3个具体目标的联系是紧密的,不是孤立的,只有在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确定审计重点,并在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中得出结果,进而实现评价的过程。如果单单实现其中一个目标,最终得出的报告将是不完整的,对制订审计实施方案也没有可靠的支撑作用。

二、适用范围及对象

首先本文所论述的数据,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时需处理的电子数据。为了明确分析对象的范围,我们制定了对于数据的三个限制条件:①来源于信息系统中,包括财务、业务、管理等方面;②能以数据库中二维表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③有助于审计分析。基于这些限制条件,数据应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补充数据(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地方采集与数据分析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分析其中一种或几种数据。

其次,数据分析报告所记录的对象是计算机审计中审前调查阶段所作的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报告应在计算机审计审前调查阶段数据分析完成后撰写,为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三、原则

我们认为,编制数据分析报告总体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数据分析报告中所使用的名词术语一定要规范,标准统一,前后一致,基本上要与前人所提出的相一致,例如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采用了“税收比率”这个已存在的指标,()就不能自己重命名为“税收收入比”等其他名称。

2.重要性原则。

数据分析报告一定要体现审计的重点,例如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中,就应该重点选取真实性、合法性指标,构建相关模型,从数据上进行分析。并且反映在分析结果中对同一类问题的描述中,也要按照问题的重要性来排序。

3.谨慎性原则。

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制过程一定要谨慎,体现在基础数据须要真实完整,分析过程须要科学合理全面,分析结果可靠,建议内容实事求是。

4.鼓励创新原则。

计算机审计技术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有创新的方法或模型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数据分析报告要将这些创新的想法记录下来,发扬光大。

总之,一份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应当围绕目标,确定范围,遵循一定的前提和原则,系统的反映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全貌,从而推动计算机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13篇: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一)

一、总体情况

两镇总人口为81070人,2007统计年度(200

6、10—200

7、9)实际出生708人,出生率为8.73‰,其中,一男孩273人,一女孩208人,一孩性别比为97.5;二男孩92人,二女孩55人,二孩性别比为167.3;多孩共8人,男、女各占一半。政策外出生总数为91人。

而同期报表显示:出生为663人;一男孩267人,一女孩207人,一孩性别比为98.9;二男孩80人,二女孩46人,二孩性别比为173.9;多孩7人,男、女孩分别为4人、3人。

在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属非法婚姻生育和早育的一孩39人,占42.9%;二孩44人,占48.4%,其中一男户超生(含抱养)29人,一女孩户抢生或超生15人;多孩8人,占8.8%,其中,有男有女户超生5人、两女户超生3人。

二、情况分析

1、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弱、效果差。被调研的两镇地处淮河以南,乡镇经济和群众家庭收入相对较好,人口计生工作也均处于我市乡镇前列,但政策外生育率仍高达12.85%,除表明群众超生意愿十分强烈外(尤其是有5户属于有男有女户超生多孩),也说明这两镇对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仍不够理想。

2、人口出生瞒报、漏报现象严重。2007统计年度两镇瞒、漏报出生人口45人,漏报率为6.4%(在全市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少数乡镇漏报率长年在10%以上,甚至高达20-30%),其中政策外一孩39人,瞒漏报12人,政策外二孩44人,瞒漏报高达21人,多孩8人,瞒漏报1人。瞒、漏报现象存在原因,一是基层(村、乡两级)工作作风不实,因人口流出等原因,对出生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二是迫于市、区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中政策符合率下限指标和实施倒扣分等因素的压力,不敢或不愿意据实上报而有意瞒报。

3、生育二孩性别选择现象明显。无论是从当时的统计报表还是事隔一年之后的回溯性摸底情况均可看出,二孩性别比严重失常,说明性别选择现象在现阶段较为普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淮河以北地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镇同期 “两非”案件突破例数却基本为零。

4、超生事实多发生在流出期间的说法缺乏必要依据。两镇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除抱养的8人、在外地出生的19人外,其余64人(占70.3%)均在本市范围内出生,且多数在本区范围内,说明村、乡两级管理不细致,很多政策外生育的事实就发生在管理者的眼皮之下。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村支两委成员的国策意识教育,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人的责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要前提。

2、加大对广大育龄群众的计生政策宣传,力促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早育事实的发生多数与村、乡两级干部上门开展针对性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基层干部能改变泛泛宣传为针对性上门宣传、提醒,在适龄青年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多数早育现象将不会变成事实。

3、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违法生育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超生户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均达不到《条例》规定的下限,超生成本低廉,使一些原本对超生后果有所敬畏的群众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动摇或直接加入到超生行列。

4、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选择性别生育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势头,淮河以南乡镇要争取“两非”案件突破。

5、大力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将基层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向控制政策外生育、维护良好生育秩序之轨道,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迈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坚实步伐。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二)

统计工作是国家了解掌握国情国力,各级领导实现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依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xx年我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统计局的正确引导下圆满完成了。20xx年即将结束,为了在今后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找出不足,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做个分析报告:

一、20xx年我站在各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完成20xx年定期报表的报送任务,对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上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项统计指标都请农科部门、兽医部门等数据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征求主要领导意见,以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完成三项调查工作。即劳动力抽样调查、人口变动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地完成此项调查任务。

3、认真完成统计历史资料上账工作,我镇的统计历史台账自1980年起,在老一辈统计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下,一直保持着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将自2001年起新的又一个十年的台账继续上账。

4、认真抓好\"十五\"期间统计图表上墙工作。在今年10月份,我及时地将20xx年的各项数据整理上墙,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5、认真做好20xx年度内政务公开工作,至今,共公开统计站政务三期。

6、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开展做好前期工作。

7、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协助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二、一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统计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表现被动。开展统计信息服务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我镇统计工作只有一人专职,精力有限,在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服务方面显得被动。

2、对村级业务人员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村改以来,村干部思想变动较大,业务人员变换较大,业务素质不尽相同。村级报表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对此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方式,仅仅只是靠统计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对村级业务人员的业务监督力度还有所欠缺。

3、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的还不够。我站由于人手较少,工作局限于见子打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中。在“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够。

4、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5、村级换届后,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有的不全。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不够,应督促好他们尽快地统计资料归好档。

6、村级历史台帐不完善。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7、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功能有待提高,统计人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等,与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20xx年的工作打算。

1、持之以恒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工作作风。对20xx年的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不拖全区后腿。

2、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对农业普查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力争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3、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搞好统计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意识。

4、坚持优良传统,加强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统计工作之中,做好20xx年的统计历史台帐上帐工作;做好20xx年各项指标数据的图表上墙工作。

第14篇: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

一、公司一级目标值完成情况

公司二月份(不含东旭公司及库区装卸作业)实现经营收入26.86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4.09%,比上年同期下降31.82%,比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12年2月实现收入97万元)下降了72.3%。其中,仓储服务部本月实现 6.48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9.27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83%,创公司改制十三年来同期新低;仓储二部本月实现16.25万元,完成年度目标值的3.53%,比上年同期下降1.03%;物流部本月实现2.08万元,为年度目标值的4.17%,比上年同期增长5.18%,为公司改制十三年来的同期次低(仅高于上年同期)。

从客户使用面积上看,三个经营部门的客户月末使用面积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月初比较,仓储二部客户库房使用面积增加878平方米,场地使用面积增加136平方米;仓储服务部客户库房使用面积增加65平方米;物流部没有变化。截止2月29日,我公司库房闲置面积达5574平方米,占公司库房面积的12.53%。空仓面积较上月减少了1.71个百分点。另有8间办公用房待租。

二月份,各经营部门创新业务收入此消彼长。仓储二部实现微商销售额1.8万元,毛利额895.50元,较上月有较大增长;仓储服务部配送服务收入218元,物流部60元,均较上月有所下降。

二、影响公司一级目标值完成的因素分析

1、市场承揽工作成效不显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多:(1)、公司长期缺乏热心市场承揽工作,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2)、经营部门存在观念陈旧、思维僵化的问题;(3)、公司经营服务功能不配套,对潜在客户没有“吸引力”;(4)经营服务价格近三年来居于市区同行业中上水平,已形成“价格高地”;(5)国际国内市场大环境处于下滑调整期。其中,第(5)项因素是相对的,在普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仍有表现突出的。如:不断壮大的东八宜世达,从无到有的铁岭河物流中心,以及能逆势而上或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的大商、广汇等。由此可见事在人为。

2、铁路施工和制裁对公司的后续影响。由于铁路长达四个多月跨年度的施工和制裁,直接导致我公司流失客户3家,合同面积逾千米,年合同收入额12万元。同时,减少专用线年到货量数百车皮,年影响专用线收入十余万元。以上两项分解到全年各月,每月影响公司收入两万多元。

3、同行业竞争的影响。东八宜世达、铁岭河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在功能配套、经营理念和经营价格诸方面较我公司具有明显优势。某家电客户为此从我公司迁出,减少仓储保管业务年收入20余万元。

4、传统骨干品种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由于化肥市场价格波动、到货分流、公路汽运、社会其它物流公司竞争等因素,今年前两个月,我公司承接的化肥到货业务(含一月份在铁路西货场到货)总量虽较同期略有增加,但不足以弥补去年冬季化肥到货量长期低迷产生的减量,无法改变公司化肥吨天业务总量大幅下降的局面。由于房地产市场遭遇“寒冬”等因素,市区流动人口减少,面粉需求量下降,同时,自去年始,一部分面粉到货由铁路改为公路,两个因素叠加,体现在我公司2月份专用线面粉到货上,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

5、经营业态和品种结构“固化”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我公司形成了过于倚重家电、化肥、面粉等少数品种的现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季节性品种比例过大,不仅造成货场资源的浪费,还导致许多人员每年忙闲不均,浪费了人力资源。当前,货场闲置面积为近年来最高。如果不突破场地业务化肥、农机、电缆三大品种的格局,货场闲置面积仍将居高不下。

6、创新业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创新能力不够,创新动力和压力不足,已经制约了创新业务的开展。公司在收入连年持续下降和一级目标值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坚持“工资、年终奖、节日福利”三不降,但似乎仍没能感动某些人,没能唤起某些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关于当前做好经营工作的建议

1、各经营部门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做好经营工作的第一责任来,务必按公司的要求,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业务和传统业务的拓展上。要放手让自己的个助抓好已经成型的传统业务和日常基础工作。要敢于承认并努力克服自身能力的不足,多想问题,多研究市场。勤能补拙,笨鸟可以先飞。

2、要在增加和完善经营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去开展市场承揽工作。功能不配套,市场承揽工作就难做,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连“半”的效果也达不到。

3、经营部门要下决心在人员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上做出改变。要通过学习研究和年轻化,来化解创新能力不够的现实问题。

4、各部门要选准创新业务突破方向。仓储服务部要名至实归,在服务功能配套上实现突破。物流部要在零担整车下线业务和铁路发货上寻求突破。除仓储二部外,可以允许其它经营部门在创新业务中保本经营或微亏,以蓄水养鱼,图中长期利益。

第15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一)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05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 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

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年4月27日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二)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镇于2012年12月对全镇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年我镇着眼于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素质不断优化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全镇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22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事业支部2个,企业支部1个,社区支部1个,农村支部16个,退(离)休支部1个。

(二)党员队伍结构情况。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全镇共有党员585名,其中正式党员561名,预备党员24名,女党员99名,占16.92%,男党员486名,占83.07%。学历结构:大学本科以上31名,占5.29%;大专学历46名,占7.86%;中专、高中学历74名,占12.64%;初中及以下434名,占74.18%。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3名,占17.6%;36至45岁72名,占12.3%;46至54岁81名,占13.84%;55岁至59岁50名,占8.54%;60岁及以上279名,占47.69%。

(三)新发展党员情况。2012年全镇新发展党员19名,其中女党员4名,占21.05%,35岁以下9名,占47.36%,大专以上学历5名,占26.31%,中专学历1人,占5.26%,高中学历6名,占31.57%,初中及以下学历7名,占36.84%.二、总体特征

通过分析党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态势良好,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更趋合理。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按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积极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管理关系。

(二)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党员和60岁以上党员分别占到17.6%、47.69%,与上年相比增减不大,基本平稳。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高知识群体不断扩大,更加重视在35岁以下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及女性党员的发展的工作。

(三)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发展党员规划,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镇新发展党员重要指标比例较去年更为优化。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合理,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充足。

(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咨询服务工作。

三、问题分析

(一)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改善。全镇585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279名,占47.6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34名,占74.18%。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仍是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党组织的思想引导和培养教育不能及时跟进,造成一些青年思想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给发展青年入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仍需加强。支部书记大多身兼行政职务,在党务工作的精力和时间上相对不足。

四、对策措施

针对呈现出的问题,结合全镇党建工作实际,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改善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把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的青壮年农民作为重点,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党员队伍。要结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农民中培养发展党员的有效形式,采取定人联系、定向培养、定期帮教等措施,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沟通,建立双向培养机制,积极吸收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农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二)不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积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优秀人才从事党务工作。加强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采取组织培训、交流学习、多岗位锻炼等措施,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促进全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岳池县赛龙镇委员会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三)

党内统计是组织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党内监督和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增减变化情况,以及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内法规的执行状况等诸多方面情况,为研究和制定有关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做好组织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字依据,为研究和加强党的建设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内统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晴雨表,也是组织工作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因此,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科学合理地利用党内统计数据,能够更好地为党的建设和党组织工作服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要做法

1、搞好统计分析,延伸并完善党内统计工作。为了使党内统计工作的“死数字”变成“活资料”,我们坚持统计与分析并重,在抓统计的同时,注重搞好统计分析。一是两个任务同时布置。在每年的党内统计工作会上,我们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都提出明确要求,不仅各种表格中的数字要准确无误,而且要透过数字发现问题,每个党委都要有一篇统计报告,在党委上交的党内统计分析报告中,必须实事求是,对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当即退回,限期补交,并对完成情况在全县内通报。二是两项质量同时考核。对各部门上交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我们每年下基层两次进行抽查。一是以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解;二是到基层支部走访,核查统计数字是否准确,看基层的统计分析是否翔实。在检查的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做到既检查又指导,不但提高了基层党内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促其增强责任意识,推动党内统计工作的开展。三是两个方面互相促进。每年在布置统计年报时,我们要求统计干部充分利用已有的统计分析成果搞好统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每次统计汇总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力求统计更加科学。统计干部在统计分析中还十分注意统计数据的深入挖掘,不被一表一项、一年一时的数据所束缚,从而提高了党内统计分析的质量。

2、利用统计分析,指导党建工作。我们坚持把党内统计数据分析的立足点放在服务于党建工作上,紧紧抓住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使党内统计分析有的放矢。如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非公经济领域党组织组建率和发展党员数量严重偏低,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不足20%,发展党员数量只占全年发展党员的1.4%。县委组织部及时组织人员对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到2007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非公企业党员总数比2004年增长34.2%。

3、利用统计分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在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中,注重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2003年,在审核县直各党委的报表中,我们发现下岗党员教育管理相对薄弱,如有的下岗党员没有参加组织生活,有的下岗党员外出打工与组织失去联系等,我们及时深入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经汇总分析后,撰写了《拓宽下岗党员教育管理有效途径》一文,为县委领导就如何加强下岗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2005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使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比2004年减少了26.5%,造成发展党员源头不足,使农村60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1.6%。我们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新形势下做好发展农民党员工作的分析与思考》,要求基层党组织加大发展农民党员的工作力度,把培养扩大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引导和培养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激发他们的入党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4、完善统计分析,提高服务水平。新的党内信息库建成后,为及时记载登记党内信息变化情况,我们建立“四帐三簿两册”(“四帐”即党员、党组织、申请入党人员和基层单位数量增减变化等四本台帐;“三簿”即党员、党组织和申请入党人员动态情况等三本登记簿;“两册”即党员和申请入党人员等两本花名册),完成了对上年度党员信息的动态维护。我们还积极采取措施将统计分析成果转化到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发挥统计数据为党建组织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的作用,实现党内统计分析的价值。在完成年度统计报表工作后,结合党建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安排专人,集中时间,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例如:通过对我县2000年以来发展党员信息的分析,及时掌握全县发展党员的进展情况,发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如女党员偏少、35岁以下的年青党员偏少、高学历党员偏少等,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为我县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我们还根据年报表提供的资料,本着简明、实用、方便的原则,将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报表,在严格执行统计资料保密的前提下,报送相关领导和业务科室,以备查阅使用,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率。

5、利用统计数据,发挥监督功能。我们通过党内统计的数据所真实反映的客观情况,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针对一些单位党组织发展党员把关不严的情况,县委组织部把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定期跟踪检查,并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扩大透明度,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严把“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领导对党内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该项工作缺乏应有的关心、关注和领导;一些单位没有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开展年报统计工作时,临时指派人员承担,对统计工作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应付了事;个别统计干部还存在党内统计工作就是统计几个数据,重复简单而没有任何专业技术性等错误认识。

2、统计人员业务不够熟练。部分从事党内统计工作的同志由于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知识,不能够熟练掌握党内统计系统软件,对党内统计工作业务不熟,对统计数据总结、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较差,使党内统计数据不能更好地为党建工作服务。

3、资料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一些基层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局限在积累资料、传递信息、了解情况的状况,没有运用党内统计数据信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研究出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突出性的问题,使“死数字”没有变成“活资料”,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没有充分体现党内统计工作的实效和功能。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和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党内统计工作只提供数据、报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化党内统计数据利用分析工作,采取措施尽快将统计分析成果转化到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实现党内统计分析的有用价值,促进党内统计工作的更快发展。

一是要切实发挥决策依据作用。党内统计的数据,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一定时期各方面情况的反映,可以通过提供党组织的基本状况及其内在联系、变化规律等,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研究和决策依据;通过提供党员队伍的年龄构成、职业分布,当年党员发展和转正等情况,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队伍总体情况,为编制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二是要切实发挥监督检查作用。通过统计党员干部出党、停止党籍、恢复党籍等情况,以及每年的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及时向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反馈党内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情况等相关统计信息,对各级党组织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及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实行检查和监督。通过反映各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目前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为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制定党员和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提供依据。

三是要切实发挥资源共享作用。除了提供报表数据外,党员统计中还收集了诸如党员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以及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提供党员和党组织的这些信息,为基层组织研究党的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党内统计的各种数据,加强党员数量关系的综合分析,反映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党的理论研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字资料;通过与干部统计工作、干部人事信息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改善信息交流传递的技术,形成比较完备的资料库,加快组织、人事、编制部门的干部信息资料的共享,为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社会效益提供服务。

第16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厂组宣部于2005年12月对全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2005年我厂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结构布局和积极分子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05年度党内统计的有关情况及反映出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我厂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20日,我厂共有职工1067人,党员总数386人。其中,正式党员373人,预备党员13人;女党员46人,占党员总数的11.9%;少数民族党员13人,占党员总数的3.4%。

从年龄构成上看,35岁以下的198人,占51.3%;36岁至45岁的138人,占35.8%;46岁至59岁的30人,占7.8%;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20人,占5.2%。

从学历上看,本科以上学历的58人,占15%;专科129人,占33.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151人,占39.1%;初中及以下的48人,占12.4%。

从党员职业情况上看,在岗职工364人,其中工人221人,占60.7%;管理及技术人员143人,占39.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已经成为党员队伍的主体。说明我厂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发展青年党员工作的要求,在数量上得到了保障。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厂共发展党员13名,其中大学本科党员4名、大专学历党员5名,占69.2%;35岁以下的党员10人,占76.9%;生产一线7人,占53.8%;女党员6名,占46.2%。

从以上数据可见,我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四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高学历的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今年共计发展35岁以下的党员10人,占76.9%;三是注重做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今年发展的党员有7名是一线职工,把一些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四是注重做发好在女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对我厂党员队伍状况的分析

1、党员队伍逐年扩大,保持较高的比例

我厂职工中党员人数逐年黾樱刂沟?SpAN lang=EN-US>2005年12月20日,我厂在职党员总数为364名,占全厂在职职工总数的34.1%;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数为143名,占我厂职工总数的比13.4%; 35岁以下青年党员198名,占全厂35岁以下职工总数(660人)的30%。

数据分析:在青年职工中,党员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从青年党员队伍的质量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青年技术业务骨干作为我们培养和发展的重点,青年党员队伍不仅已经成为职工队伍中的先锋队,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增长原因分析:我厂青年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保持比较高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厂党委加大在青年职工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积极利用业余党校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厂党委指导和督促各党支部做好党员发展对象的选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引导青年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虽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2005年是企业持续深化改革的一年,一些人在思想上出现了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职工的入党积极性。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青年职工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但还存在一些培养工作不到位、思想教育不及时、培养教育形式不灵活、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做好在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继续培养教育不容忽视

随着高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职工中的大学生队伍逐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大学生由于平均年龄低、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思想上容易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于成长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大学生,依然要重点加强教育和培养力度,引导他们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发挥作用不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继续培养教育不容忽视。

(3)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党务工作者队伍面临亟待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问题,支部书记大多身兼行政职务,在党务工作

2005年党内统计分析报告来自范文搜-www.daodoc.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7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05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 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

第18篇:张北县统计分析报告

附件3 张北县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张北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上级农发办部门的指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转变思维、制定新目标;创新发展方式、采取新措施;经过县农发办干部职工和项目区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任务,且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稳步提升,为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先锋作用。按照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我办完成了2011度农业综合开发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现将有关情况分析说明如下:

一、项目统计涉及项目数量

1、2011年度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1个:馒头营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张北县馒头营乡馒头营村和公会镇曹家营村。

2、2011年度中央财政贴息项目2个。

3、2011年度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1个。

二、项目计划情况

张北县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49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0万元,自筹资金61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6

1

万元)。任务及投资情况如下:

(一)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情况

工程计划建设总规模0.42万亩,全部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1、水利措施:计划新打机井13眼,利用原有13眼机井,共26眼,需配套新建井房26间;农电线路4.82km,新配增容变压器4台;φ

110、0.63MPa,PVC地下固定管道10.66km,φ90、0.8MPa,PVC地下固定管道1.14km,φ90PE地面支管道33km, DN80护翼型微喷带530km,卷盘式喷灌机组5套, 项目区公示牌2块。

2、农业措施:计划改良土壤(平整土地)0.42万亩,修建田间砂石路10.08km。

3、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100亩,其中杨树50亩、枸杞50亩。

4、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技术培训,200人次。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情况

2011年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我们本着符合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政策,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共计申报贷款贴息项目和财政补助项目共计3个。

贷款贴息项目

1、张北县坝上蔬菜产业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张北县农产品市场建设355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预计申请贷款贴息额187万元。

2

2、张北县顺达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市张北县油料收购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项目,预计申请贷款贴息额128万元。

财政补助项目

张北县草原绿野食品有限公司,1800吨酱卤牛羊副品加工新建项目,预计投资1540万元,其中自筹42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申请财政贴息额120万元。

三、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一)任务完成情况

1、土地治理项目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张北县0.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占计划的100%。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的主要工程为:完成新打机井13眼,利用原有13眼机井,共26眼,需配套新建井房26间;农电线路4.82km,新配增容变压器4台,φ

110、0.63MPa,PVC地下固定管道10.66km,φ90、0.8MPa,PVC地下固定管道1.14km,φ90PE地面支管道33km, DN80护翼型微喷带530km,卷盘式喷灌机组5套,项目区公示牌2块;改良土壤(平整土地)0.42万亩,修建田间砂石路10.08km;栽植栽植防护林100亩,其中杨树50亩、枸杞50亩;科技培训200人次。

2、产业化经营项目

2011年度申报立项的3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3

贷款贴息项目 财政贴息

(1)张北顺达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张家口市张北县油料收购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银行贷款3800万元,共支付利息185万元,财政贴息128万元。

(2)张北坝上蔬菜产业有限公司

张家口市张北县农产品市场建设355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3550万元,企业自筹8450万元,共支付利息207万元,财政贴息187万元。

财政补助

张北县草原绿野食品有限公司

张家口市张北县1800吨酱卤牛羊副品加工新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54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500万元,企业自筹92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投资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土建工程及设备已经完成、到位。

(二)、投资及完成情况

2011年,我县农发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按照项目计划批复,抓住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加快施工进度,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进度较快。实现了工程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利

4

用。

1、土地治理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491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430万元;自筹资金61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6万元),分别占计划的100%、100%。

其中:水利措施投资396.68万元(财政资金368.06万元,自筹28.62万元),农业措施投资63.40万元(财政资金32.12万元,自筹31.28万元),林业措施投资9.62万元(财政资金8.52万元,自筹1.1万元),科技措施投资2万元,项目管理费15万元,工程管护费4.3万元。

2.产业化经营项目

2011年度产业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项目共计3个,现在均已经完成项目计划,完成计划的100%。

四、项目效益分析

(一)土地治理项目

1、农业生产条件及环境改善情况

2011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新增水浇地0.26万亩,改善水浇地0.1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2万亩,年节约水量41万m³。针对项目区的实际需要栽植农田防护林,完善了防护林体系,增强了项目区防风固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

2、投入产出情况

2011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年新增蔬菜产量315万公斤,人均新增纯收入831元。对增加市场供给,保证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完成后,优化了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辅之以农民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科技素质。项目的实施在粮食生产上引导农民走上了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通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就业岗位,使项目区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勤劳致富奔向小康生活。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

1、财政补贴项目

2011年度张北县草原绿野食品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张北县1800吨酱卤牛羊副品加工新建项目,年直接带动基地养殖大户700户,农户纯收入700万元,间接带动养殖户5600户。

2、贷款贴息项目

2011年度张北顺达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市张北县油料收购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年直接受益农户15000户,年直接受益人口数60000人,直接受益农民收入增加总额3040万元。(说明:张家口市张北县油料收购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属于改扩建加工项目。 在2011年凯晟通的计划报表中,“年直接受益农户15000户,年直接受益人口数

6

60000人,直接受益农民收入增加总额3040万元”填入到新建加工项目,属于输入错误。)

2011年度张北坝上蔬菜产业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张北县农产品市场建设355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年直接受益农户100000户,年直接受益人口数200人,直接受益农民收入增加总额45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200人。

五、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1、减少农民自筹资金,减轻农民负担

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发展变化,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农民自筹资金总数也在不断增加。就我县来说,农民的收入还不高,如果按现在的比例,对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现在国家经济力不断增强,应该说,完全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农业开发事业,所以我们建议,进一步降低农民自筹资金比例或者在条件成熟时完全取消农民自筹这一块。

2、增设项目不可预见费

农业开发项目工程涉及类别较多,建设期长,受气候和市场影响较大,这几年物价上涨很快,项目设计时的物资价格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物价起伏可能很大,劳动力成本增加较快,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有一定难度。建议增设项目不可预见费,加强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从而减少项目变

7

更,维护项目设计的严肃性,按项目总投资比例提取。以完善项目工程,提高工程标准。

六、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现在强调实现网络办公,计算机操作,可是在基层,由于各种的原因,造成相关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和受训人员层次,尤其是在硬件和软件环境上给基层创造更宽松、更好的工作环境。

(2)建议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使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继续推广节水农业,发展优质特色产品,建立特色产品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七日

8

第19篇:中医药统计分析提要报告

2011年中医药统计分析提要报告

2011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显示,随着政府中医药投入不断增加,中医药事业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医药在维护我国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医疗资源及服务 (一)全国中医药资源总量

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隶属于卫生部门的中医科研机构)达到38,224个,相对于2010年的36,763个,增加了1,461个。目前,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机构所占比例达到4.01%。

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420,329人,比2010年的404,372人,增加了15,957人。目前,全国中医药人员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到6.79%。

全国中医药人员中,中医执业医师267,225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2,047人、中药师(士)100,116人、见习中医师10,941人。除见习中医师外,各类中医药人员相对于2010年均有所增长,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药师(士)分别增加了10,864人、4,304人、3,016人。

全国卫生机构的中医分科床位总数为722,269张,相对于2010年的639,480张,增加了82,789张,目前,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科床位数占全国总床位数的14.00%。 (二)中医类医院中医药资源总量

2011年全国中医类医院总共3,308个,比2010年的3,232个增加了76个。按机构类型看,中医医院2,831个、中西医结合医院277个、民族医院200个,相对于2010年的中医医院2,778个、中西医结合医院256个、民族医院198个均有所增加。

2011年全国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达529,349张,相对于2010年的471,289张,增加了58,060张,目前,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占全国医院实有床位数的比例达到14.29%,较2010年的12.72%有较快增长。实有床位数在不同类型医院中的分布为:中医医院477,078张、中西医结合医院38,787张、民族医院13,484张,相对于2010年的中医医院424,244张、中西医结合医院35,234张、民族医院11,811张,分别增加了52,8

34、3,5

53、1,673张。从床位数的平均规模来看,2011年全国中医类医院的平均床位数为160.02张,略小于全国医院168.58张床位的平均水平。

全国中医类医院人员总数达662,074人,相对于2010年的618,106人,增加了43,968人,其中中医医院599,200人、中西医结合医院49,340人、民族医院13,534人,相对于2010年的中医医院558,110人、中西医结合医院47,480人、民族医院12,516人,分别增加了41,090、1,860、1,018人。 (三)全国中医类医院总收入、药品收入与药占比

2011年全国中医类医院总收入达1,590.16亿元,其中药品收入为721.15亿元,药品所占比例为45.35%,相比去年的45.41%,降低了0.06百分点。从机构类型上看,中医医院的药占比为45.63%、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药占比为44.39%、民族医院的药占比为33.9%,相对于2010年中医医院的45.53%、中西医结合医院的45.69%、民族医院的35.58%,中医医院上升了0.1个百分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下降了1.3个百分点,民族医院下降了1.68个百分点。 (四)全国中医类医院资产情况

2011年中医类医院院均总资产为604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3,760.16万元,比2010年院均总资产5141.01万元和固定资产院均3,247.33万元有明显增长。2011年中医类医院的床均固定资产为23.50万元,高于2010年的22.70万元。2011年中医类医院院均净资产为3,729.36万元,较2010年的3,263.65万元有较大增长。但与全国医院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医类医院资产较为薄弱:2011年全国医院院均总资产为7,589.85万元,院均固定资产为4,851.24万元,床均固定资产为28.78万元,上述三项指标都明显高于中医类医院。

2011年中医类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为38.31%,较2010年的36.52%略有上升,且比2011年全国医院资产负债率35.96%要高。 (五)全国中医类医院建筑面积情况

中医类医院院均房屋建筑面积和院均业务用房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院均房屋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高于2010年院均1.08万平方米的水平;2011年院均业务用房面积为9,399.02平方米,高于2010年院均8,456.00平方米的水平。2011年的床均房屋建筑面积和床均业务用房面积分别为79.93平方米和58.74平方米,均高于2010年74.09平方米和57.99平方米的水平。

但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相比,中医类医院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较为明显:2011年全国医院院均房屋建筑面积为1.57万平方米,院均业务用房面积1.14万平方米,床均房屋建筑面积93.19平方米,床均业务用房面积67.33平方米,四项指标都远高于中医类医院的水平。 (六)中医药资源可及性

2011年全国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3.93张,比2010年3.52张/万人,增加了0.41张/万人;地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北京、新疆、青海、湖南和浙江,分别达到5.8

6、5.7

8、5.

35、5.07和4.82。

2011年全国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3人/万人,相对于2010年2.2人/万人,增加了0.1人/万人;地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北京、内蒙古、四川、天津和重庆,分别达到5.6

5、3.6

2、3.

43、3.41和3.31。(七)全国中医药服务提供 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中医分科门急诊总人次达5.92亿(注:不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统计数字),比2010年的5.32亿增加了0.6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人次的15.38%,比2010年的14.90%增加了0.48个百分点;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科出院人数达1,925万,比2010年的1,665万增加了260万,占全国出院总人数的12.61%,比2010年的11.78%增加了0.83个百分点。 (八)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提供

2011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数达3.97亿,其中,门急诊人次数是3.88亿,相比于2010年的总诊疗人次数3.60亿和门急诊总人次数3.49亿,分别增加了近4千万人次。 (九)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

2011年中医类医院病床周转次数为29.01次,病床工作日为313.26日,病床使用率为85.8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54日。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相比稍有差距,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全国医院的10.30日高0.24日,病床周转次数比全国医院的30.18次低1.17次,病床工作日比全国医院的322.93日低9.67日,病床使用率比全国医院的88.48%低2.66个百分点。与2010年中医类医院的各项指标相比都有明显提高,出院者平均住院床日比2010年的10.67日减少了0.13日,病床周转次数比2010年的27.87次增加了1.14次,病床工作日比2010年的305.37日增加了7.89日,病床使用率比2010年的83.66%增加了2.16个百分点。

(十)患者负担情况

2011年政府办中医(综合)医院的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是152.94元(其中部属310.26元、省属234.71元、地级市属163.96元、县级市属137.21元、县属102.33元),比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186.06元低33.12元,比2010年的137.53元增加了15.41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上增加4.71元。 2011年出院者人均医疗费是5206.28元(其中部属17458.07元、省属11183.49元、地级市属7078.75元、县级市属4912.21元、县属3209.01元),比2010的4878.33元增加327.95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上2011年出院者人均医疗费减少36.18元。

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是500.92元(其中部属1098.63元、省属752.35元、地级市属535.02元、县级市属506.90元、县属374.16元)。比2010年的460.66元增加40.26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上每天增加5.23元。 (十一)人均产出指标

2011年政府办中医(综合)医院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是1921.73人次,比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1810.75人次高110.98人次;医师人均担负年住院床日是760.10日,比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924.21日低164.11日;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是7.66人次,比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7.21人次高0.45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是2.08床日,比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2.53床日低0.45床日。

二、中医院校教育

(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

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46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88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118所。其中,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比2010年的83所增加了5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总数减少了10所(减少原因是2011年高教统计未包括科研院所数据)。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规模

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数118,618人,招生数148,213人,在校学生数490,208人,预计毕业生数119,122人。相对于201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数114,079人,招生数144,919人,在校学生数460,939人,预计毕业生数115,279人,分别增加4,539人,3,294人,29,269人和3,843人。 (三)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外国留学生规模

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总数为1,857人,在校留学生数5,631人,当年毕(结)业生数2,136人,授予学位数928人。相比于201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招生数1,638人,在校学生数5,860人,当年毕(结)业生数1,507人,授予学位数793人,分别增加219人,减少229人,增加629人和增加135人。

(四)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资源

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职工总数达37,984人,比2010年教职工总数35,942人增加了2,042人。其中专任教师23,492人,比2010年的21,807人增加了1,685人。专任教师学历构成有向高学历变化的趋势,对比两年构成,本科生减少2.3个百分点,由45.97%变动为43.67%,硕士、博士分别由37.55%和14.70%增加到38.25%和15.64%。 (五)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指导教师共计9,448人。其中博士导师763人,硕士导师7,825人,博士、硕士导师860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50人,392人和101人。

(六)中等中医药学校院校

2011年全国中等中医药院校55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中等西医院校142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中等非医药院校170所。相比于2010年全国中等中医药院校65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中等西医院校157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中等非医药院校189所。分别减少10所,15所和19所。 (七)中等中医药学校学生规模

2011年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招生数42,733人,在校学生数130,852人,预计毕业生数39,976人。相比于2010年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招生数57,811人,在校学生数152,973人,预计毕业生数39,592人。分别减少15,078人,减少22,121人和增加384人。 (八)中等中医药学校教师

2011年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职工数共计4,394人,其中专任教师2,918人。相比于2010年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职工数5,647人,其中专任教师3,236人。分别减少1,253人和减少318人。

三、中医药科研 (一)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共138个,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8个;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2个;R&D活动单位31个;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17个。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的140个相比减少了2个。 (二)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人员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新增人员1,192 人、减少人员559人,目前从业人员总数共19,037人,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的17,990人相比增加了1,047人。

按机构类别统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从业人员15,824 人;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从业人员124人;R&D活动单位从业人员 2,310人;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业人员779人。

(三)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科技产出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在研课题共2,305个,比2010年的2,163个相比增加了142个。发表科技论文共6,118篇、其中国外发表共367篇,出版科技著作258种。比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发表的4,997篇科技论文相比增加了1,121篇,其中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增加了58篇。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受理数340件、专利授权数161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4件、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35万元。与2010年相比,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受理数增加了122件,专利授权数增加了98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增加了2件,但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减少了60万元。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参加对外科技服务活动工作量共5,365人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参加对外科技服务活动工作量增加了4,398人年。

(四)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学科

2011年,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学科数合计117个,全部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的重点发展学科,其中:中医学33个、民族医学3个、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中药学65个、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3个。与2010年相比,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学科数增加了11个,其中:中医学的重点发展学科增加了3个、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点发展学科减少了4个、中药学的重点发展学科增加了4个、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增加了1个。

四、中医财政拨款

2011年中医机构财政拨款194.73亿元,与2010年160.58亿元相比,增长了34.15亿元,占医疗机构财政拨款3062.05亿元的6.36%,与2010年占医疗机构财政拨款2344.52亿元的6.85%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0.49个百分点。

中医机构194.73亿元的财政拨款中,168.98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相对于2010年的144.74亿元,增加了24.24亿元。

五、小结

(一)中医药事业在医疗、教育、科研方面全面发展,中医药财政拨款持续增加

相对于2010年,中医药资源、中医药服务、万人口中医床位及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药各类院校的学生规模及教师资源均有所提升,中医药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及科技产出不断增加,中医药重点学科有所发展。中医药财政拨款从2010年的160.58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94.73亿元。 (二)中医药服务在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中医药服务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占我国医疗服务的比重不断增长,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中医分科门急诊总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人次达到15.38%;全国卫生机构中医科出院人数占全国出院总人数达到12.61%。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三)中医类医院基础差、底子薄的现象依然明显

中医类医院院均总资产、院均固定资产、床均固定资产、院均房屋建筑面积、床均业务用房面积等指标均在全国医院的平均水平以下,提示还需大力加强中医类医院建设,改善中医类医院的基础条件。

(四)中医类医院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医院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及医师人均产出指标来看,2011年均比2010年有较大提升。但由于中医类医院长期投入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以及中医药自身特殊性,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全国医院稍高,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和病床使用率比全国医院稍低。

(五)中医类医院在解决“看病贵”中作出积极贡献

中医类医院2011年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为5206.28元,名义上比2010的4878.33元增加327.95元,但通过GDP价格平减指数扣除1.0752的物价波动后(即5206.28元除以1.0752,得4842.15元),比2011年出院者人均医疗费减少36.18元,住院患者负担不升反降。较好地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也为建立有效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启示和参考。

第20篇:生产部门员工工资统计分析报告

生产部门员工工资统计分析报告 阶段一:目标定义

目标: 计算工资

工资是员工的收入来源;工资是企业的必然支出;工资是员工与企业重要的联系纽带之一。

要求:

1.准确:数字分毫不差

2.及时:上报及时

3.有效:轻易清晰被确认和判定

说明:

公司一部分员工是以计件工资为主。

所以:

工资计算要求的满足,来自于产量计算。

目标过度为: 计算产量

产量的实现等同于员工未来的工资;产量的实现等同于企业未来的收入;产量是企业与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

要求:

1.全面:体现所有岗位,所有人员,具有连贯性的产量;

2.有效:计划需要的产量,而非盲目增加成本、增加库存的产量;

3.及时:每岗位、每班、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进行汇总、稽核、提交产量;

4.准确:真实,并且能被稽核的产量。

说明:

产量需要表现才能体现其价值,常用表现方式:

各类报表»»各类生产报表»»生产日报表»»各类产量日记账

生产日报表处于报表的中间位置,将各类产量日记账进行汇总,并成为其他生产报表的数据来源,将能比较准确的体现产量数据,并为工资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所以,生产日报表是本次工作的重点。

阶段二:目标分解

生产日报表需要达成的目标: 全面、有效、及时、准确的体现每日产量 生产日报表要求: 体现每个岗位每天的实际产量

为达成目标和要求,对要求进行分解和定义,形成以下描述:

1.每个岗位: 日报表体现每个岗位产量信息

2.每天:日报表产量数据每日体现,日清日结

3.实际产量: 日报表产量数据有效、准确、及时,被稽核、被验证、被解释 阶段三:目标达成

1.每个岗位: 岗位明细表

生产日报必须体现工厂生产过程中经历的所有岗位及所有岗位的生产数据。 工作内容: 形成所有岗位的清单并确认主次岗位。

2.每天:数据以天为单位进行处理

日报表产量数据每日体现,日清日结,数据发放、收集、确认、稽核和展现必须每日执行。

3.实际产量: 有效、准确、及时

定义:

3.1有效:产量为计划所需要的生产,产量与计划必须匹配,即:生产日计划的制定、发行与执行。

3.2准确:有产必报,有报必验,差异必纠。

3.3及时:每日必须汇总计划、产量数据及计划异常数据和原因,形成报表进行提交。

3.1 有效达成分析

为使生产日报数据有效,必须确保生产日计划有效制定、发行与执行。

3.1.1 日计划制定:

生产部必须制定生产日计划,并且也是按照每个岗位进行制定。

工作内容:确保制定日计划,并保证日计划符合住计划并能全面涵盖相关信息。

3.1.2日计划发行:

制定的日计划必须及时、有效、准确的发行到所有岗位。

工作内容:制定日计划发行的时间点,发行方式,签收方式,并确保有效。

3.1.3日计划执行:

发行的日计划必须确保被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理解接收并及时、准确的予以执行。

工作内容:日计划模式确认并进行全员培训,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现场督导制度的制定,产量数据现场方式的改进向目视管理提升。

3.2 准确达成分析:

为使生产日报产量数据准确,必须确保所有岗位所有员工的生产数据及时上报,上报的每条数据必须被确认准确无误,每条差异数据必须分析与解决。

3.2.1 数据上报:

每个岗位甚至每个员工必须及时上报产量。

工作内容:制定报工流程及相应的方法,并进行员工培训,执行报工。

3.2.2 数据确认:

任何人工的行为都有潜在错误的风险,所以上报产量必须被确认准确无误,可以通过后工序确认,现场确认,品管确认等方式。

工作内容:同上

3.2.3 差异分析:

任何数据需要确认的环节都将出现异常,所以对于每一天差异数据必须进行

分析愿意,并进行解决,所有差异都必须上报主管并留有记录以备后查。

工作内容:同上

3.3及时达成分析:

日计划、产量都保证及时准确有效,为日报表的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日报表的及时发布创造了条件,但要实现日报表必须做到:每日必须汇总计划、产量数据,计划异常数据和原因体现,形成报表进行提交。

3.3.1 数据接收

日计划数据、日产量数据接收,填入不同的流水数据表,并从数据角度确

认数据有效性。

工作内容:相应数据表制定,数据接收时间、方式等确定。

3.3.2 异常接收

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日计划与实际产量出现差异,主管必须对所有的差异进

行分析并进行描述,统计进行接受并确认,并在日报上进行呈现。

工作内容:异常汇总表,生产日报表生成。

3.3.3 报表生成

数据,异常都要通过日报表进行呈现,并严格进行每日报告,相关部门必

须严格遵守接收并确认报表的责任。

工作内容:同上,并确定日报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通过对生产日报表制度的执行,使每个岗位每天的实际产量予以有效准确及时的呈现,确保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并根据该数据进行工作统计。

附录:

工作内容汇总:

1.形成所有岗位的清单并确认主次岗位。

2.确保制定日计划,并保证日计划符合住计划并能全面涵盖相关信息。

3.制定日计划发行的时间点,发行方式,签收方式,并确保有效。

4.日计划模式确认并进行全员培训,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现场督导制度的制定,产量数

据现场展示的改进向目视管理提升。

5.制定报工流程及相应的方法,并进行员工培训,执行报工。

6.相关流水数据表制定,数据接收时间、方式等确定。

7.计划产量异常汇总表,生产日报表生成,并确定日报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