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文化遗产作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12:09: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写作材料】

每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请根据下表提示及所给参考词汇,用100左右的英语单词写一篇短文 主题:举办免费城史展

理由:1)强化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3)提升自豪感

参考词语:cultural relics, protect, ruins, sense, strengthen

Our city has a long history.I suggest that we hold a free exhibition(展览)to show the history of the city.We have three reasons for this.First, it can strengthen(加强)the sense of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Secondly, people can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Also, it can teach people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and know the real values.Most importantly, people will feel proud while admiring the wonderful exhibits produced by our ancestors.

推荐第2篇:高三作文素材(文化遗产)

高考作文素材 文化遗产

在文化的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的遗产,如璀璨的星星,悬挂在历史的星空上,让我们感叹不已,仰慕不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激励着后来人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地拼搏着,跋涉着。面对人类遗产,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

可悲:中国城市建设十大雷同

趋同化已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是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它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彼此一致,才会有这般的雷同?

广场 在城区中央修一个大广场曾经是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时尚”。于是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罗马柱 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谁也不知这种舶来的罗马柱是干什么的,谁也不知为什么偏偏都要造这么一排怪模怪样的柱子。最多站在前边照个相,但也不新鲜,因为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能见到这种冷冰冰的围成半弧形的一排洋柱子。

洋房 更雷同的是住宅楼,全国各地的住宅都像是一个公司设计的。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顶尖小房,全都一样,愈洋愈好,一片一片,排列整齐,布满大地。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帝豪广场。

水泥树 人造景观是中国城市很热衷的事。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北方城市常常用水泥在街头造一棵气根长垂的大榕树或几株南国风情的椰子树。最神奇的景象倒是这种人造树可以四季常青。逢到三九,天寒地冻,水泥树依旧绿意葱茏。

明清一条街 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全拆光了。外人来旅游,没有历史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没有中国特色怎么办?于是每个城市差不多都建起一条明清街。而且只一条街就够了,所以又称“明清一条街”。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所以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其建筑好似港台的武侠电视剧,只要是古装就行,半今半古也凑合。灰瓦顶子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全国的明清街的模样全是一个样,甚至连里边卖的东西也差不多。

于是,我们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愈来愈熟悉。别看当今中国是商品经济的时代,我们新造出来的城市却像计划经济时代的暖瓶——全国一个样!

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

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唯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商业化阴影下的文学——— 带来风光也失去尊严

文学的商业化进程加剧。30个省作协主席上网打擂,被认为是传统文学找到了与网络对接的接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体上网展示,被指离市场越来越近离读者却越来越远;麦家因获茅盾文学奖被杭州文联重金引进,被批为政府花纳税人的钱用来为地方涂脂抹粉;阎崇年无锡签售遭“掌掴”,《百家讲坛》的商业化被追溯成原罪„„商业如同一件华美却单薄的外衣,在给文学还以风光的同时,也让文学在逐渐失去自身应具备的温暖。

学术明星、《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李敖曾撰写《于丹批判》:《百家讲坛》的运作模式“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商业化转型运作”,但栏目采用“娱乐界包装影视明星的手法来打造‘学术明星’”,却是一种“媚俗行径”。阎崇年遭袭击,与其说持异见者因无法以草根身份与之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才导致暴力事件发生,不如说过度商业化让文化学术失去了尊严。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作家和学者也不例外,出售思想和文字获利,同样应获尊重。我们只是期望这些作家和学者,能够守住良知和作品水准的双重底线,为这个世界贡献出更多美好的精神产品。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

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

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相信圣诞老人,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1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

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

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义务。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提高,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GDP挂钩。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文化遗产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

前些日子,很多网友面对万里长城丢失了世界七大世界奇迹纷纷感到愤愤不平,甚至有国将不国的感觉,其实何止于此,我突然觉得,有多少人真的重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或文化传统吗?我看不尽然。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也许为了赚取旅游收入,我们人为的恢复了一些造假的东西,即使这样,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实在不敢苟同,更多的是中国人精神上和传统上文化遗产的丢失。我们还清楚的记得,2006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申报并获得成功,曾经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进而有更多的文化遗产被别人窃取,甚至近几天又传出什么中国的豆浆也发源于韩国,更不用说其它文化传统了,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除了金钱,还有什么文化遗产,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有人一说到奥运会是不是要采用汉服,立即会遭到一片嘲笑和反对声,更有大学里的历史教授们为了炒作自己,居然把东方儒教始祖孔子公然称为“丧家狗”,更可悲的是居然还有很多的追随者,难道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就如台湾的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所称的,中华文化是酱缸文化?

看着为了创造旅游收入而仓促建设起来的各地假冒建筑,也许是好事吧;看到更多的地方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祭祀,并不惜重金来炒作,让人以为真的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对文化传统加以重视了,其实不然,他们或许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工程,已经亲手毁灭了无数的传统建筑,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摧毁了本来根杆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古代街道,比如以文明的名义禁止各种传统活动,如春节禁炮等,一些年来,我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民族传统的丢失,民族节日的清淡,我们能怪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吗?我们不稀罕了,难道还不允许别人当宝贝一样看重?

当长城不再是世界奇迹,我们除了悲哀,只有悲哀了。好在长城还没有被他人抢去说是自己的文化遗产,好在我们还能看到祖先留下的伟大长城。

真正的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并不是什么长城或其它什么古老建筑,真正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是精神的东西,当端午、豆浆成了别人的东西,当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丧家狗,当汉服成了异类,当老屋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遗产,我们或许只剩了中国人的躯壳了。

推荐第3篇: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

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2013年6月8日是第8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主场城市在陕西省咸阳市。

宣传口号是:

保护历史根脉 留住共同记忆

珍爱人类共同遗产 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一天的关注 一生的行动

文化家底有多少 普查一下就知道

相约古都咸阳 穿越周秦汉唐

推荐第4篇: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承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推荐第5篇:文化遗产标语

齐心保护文化遗产 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 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文化遗产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保护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给自己多点责任给后代多些财富

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工程程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 每一天的行动.

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

全面普查 摸清家底 点面结合 讲究实效.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明确职责 形成合力 .

保护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美好和谐世界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保护文化遗产办好北京奥运

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

共有的遗产共同的家园

文化遗产——城村魅力之源,社会和谐之源

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我们继承的遗产子孙还能看到吗

保文物、传文明,代代相传;小家庭、大社会,人人有责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多留文化遗产少留精神遗憾

增强文化遗产意识告别急功近利开发

珍爱精神家园

推荐第6篇:走进文化遗产

走进文化遗产,感受华夏文明

——传承经典永流传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化遗产,通过我查阅书籍和电脑,我了解了一些文化遗产,我深深的感受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为我是一名中华儿女而骄傲,我为我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在五千多年历史风雨的洗涤中,中华大地上的伟大先民们,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了不朽的文明,他们将自己的血汗、智慧凝成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文化遗产资料,让我与大家一起走进她们!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

曲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身为曲阜人,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文化遗产,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兴建孔庙、孔府、孔林,使其闻名全国。

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的祠庙,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体的建筑群。

孔庙——曲阜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皇宫的规模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孔府——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锦绣河山,叹为观止

庐山,位于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庐山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1996年,庐山以我国唯一“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荣获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荣誉。

诗人陶渊明在庐山开创了我国田园诗风。从公元前一世纪至今,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近1500名诗人先后登山,写诗4000余首,数以万计的诗碑遍布庐山上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中,有很多的名山,如泰山、黄山、庐山等等,这些壮美的大山,因为深深蕴涵博大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共同守候的文化遗产。

传统艺术,璀璨夺目 浙江新昌调腔,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有600多年历史的新昌调腔纳入了国家保护计划。

新昌调腔是我国元代南腔北曲相互融会所派生的一个声腔,是保留至今的最古老的声腔之一,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美誉,此类剧目贯穿整部“中国戏曲发展史”,北宋的目连戏、南宋的老南戏、元代的元杂剧、明清的传奇剧,直至近现代的历史剧和现代戏,都可以在新昌调腔剧目中找到渊源。

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灵。在文化部最近公布的5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等涉及艺术性质的就占到了近8成。

这些通过口传身授而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构成了现在我们这个民族最完美的精神家园的核心。梁祝、阿诗玛、刘三姐,昆曲、川江号子、古琴艺术、皮影戏,太极拳、少林功,杨柳青年画、藏族唐卡、宜兴紫砂陶、景德镇手工制瓷,这一个个都已经是我们民族的符号。 民风民俗,文化血脉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个我国民间传承中的重要节日,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国境内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都传承这一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按照时序,端午节被认为是夏天的节日。关于这一节日的形成,在文献和民间有许多说法。不同的说法表达这一文化创造和传承者的共同心理。端午节产生之后正是由于传承者的不断参与,使其不断变异发展,才变得血肉丰满,成为一种“箭垛式”的文化景观。

吃粽子、五彩缕、香荷包、五毒兜肚、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节目,已在全国流行。

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中比较著名的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少数民族也有许多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目前,这些传统节日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

古典名著,良师益友

中国古典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徜徉在古典名著的海洋里,我们会产生全新的体验:看《聊斋》,我们领略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读《史记》,我们了解了中国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感受到了那一幕幕令人亦喜亦悲的历史长剧;品《论语》,我们开启了感悟人生哲理的大门,明白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典名著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当你内心苦闷却又无法诉说时,《离骚》便是你的知己;当你感慨科举制度的魔力、罪恶时,《儒林外史》便道出了你的心声;当你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时,《道德经》为你解开疑团、指点迷津„„

古典名著给人以多元的感受。阅《红楼》,你会慨叹宝、黛二人在封建社会中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憾;览《封神》,你会感叹古人对历史的神话般的奇思妙构;观《三国》,你眼前会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幅幅浩荡壮阔的历史画卷„„

古典名著它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拓展你的视野,还可以启发你的思维,陶冶你的性情。让我们走近古典,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灿烂文明吧 !

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前祖先留给我们幸运的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风雨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薪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如璀璨星河。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她们,让她们永远传承下去。

推荐第7篇:河南文化遗产

映象网讯(记者 骆琼)6月1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经过多天的评选,中国提交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 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河南成为全国唯一的“双遗产” 同时申遗的省份。目前,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达到了五处。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 成功申遗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员国向本届大会提交或联合提交了40项关于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

中国作为成员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6月22日,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多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河南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双遗产”同时申遗的省份。

河南已拥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此次申请成功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外,我省还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入选)、安阳殷墟(2006年入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入选)。

“至目前,我省已经拥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申报的成功,实现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河南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将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明河南”,助推河南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也曾指出,我国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的优势在于物流,物流的起点在郑州,郑州应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丝绸之路申遗,河南处在起点的位置,有利于河南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表示,今后将联合沿线省份举办丝绸之路文物展,同中亚国家文化部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文明对话。

河南7项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

除了“丝绸之路”外,“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也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在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

大运河申遗,包括北京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河南到江苏的隋唐大运河,以及杭州以东的浙东运河,总长3200公里,贯穿31座城市。

此次“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我省有7项遗产点入选,涉及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商丘市和滑县等市县。

推荐第8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

推荐第9篇: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特级作文讲堂 自作:“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导游)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解说词叫做什么——导游词习作要求:

• (1)写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 (4)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 (5)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要注意热情大方 范文 黄山导游词

•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 •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 (1)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加上“导游词”三个字,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 (2)在具体内容方面,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 前言,也就是开头、开场白,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要注意简洁明了。 • 分述部分是导游对所选景观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这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一定要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如果你要介绍多处景点,就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

• 结尾就是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后,或安排布置后面的活动及行程, 或对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等。

(3)在语言方面,一般要适时提醒大家注意事项,比如:在旅途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文明游客,不乱吐乱扔乱攀摘等;在游览位置和景点发生变化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观看,并给游客留一定的时间自由观赏。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

范文

长城导游词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

大家看吧,这万里蜿蜒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今天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许多地方已修缮一新,更加气势磅礴,成为我国名胜之首,不然,它怎么会吸引你们这些游人呢。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大家喜欢吗?让我给你们讲吧。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告诉你们吧,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上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这次长城之旅就到止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如果高兴,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THANKS! • 长廊片段:多媒体 佳作欣赏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小结导游词结构

• 第一段:问候大家+介绍自己+告诉游客旅游目的地

• 第二段:介绍你要介绍的世界遗产概况:建筑时间、建筑用途、历史地位

• 第三段:具体介绍世界遗产的一两处景物、或者一两处特点 • 第四段: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并提出感谢

推荐第10篇: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

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导游词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首,也是在太空中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文明产物。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入侵。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易守难攻。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 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长城由于自然风化严重,加上人为建设开发的破坏,长城需要大家的关心与保护

第11篇:文化遗产运河

秋之运河

史书上的运河灿烂辉煌,是国家的“生命线”,也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走过千秋,走进生机盎然的现代,在几乎面临这废弃的时刻,运河又被人们重新忆起,如今,有很多行走在千里运河两岸。

我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认识了它,在我眼中它是一条受伤的龙,满目疮痍、沧桑、萧瑟、寒冷。阳春三月下运河,依然消瘦、苍凉、荒芜。

金秋十月,我再次走进运河。

运河两岸的河堤依然坑坑洼洼,颠簸难行,垃圾成堆。河堤下是拥挤的村庄,这些村庄不知在何时因运河而诞生,而今依然是低矮的房屋,狭窄的小巷。不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狗从斜刺里突然闯出来,瞪着溜圆的眼睛警惕的看着你。

穿过小巷,就来到运河的面前,比起春天,他并没有因为秋天的丰厚而变得丰满,水还是黑,上面飘着片片浮萍,水草和树木长的非常茂盛,这一切从没有人工的剪裁,也没有人的关注,它像一个野孩子,穿着破烂衣衫,却天真无邪的嬉戏。

村庄因运河而兴,如今又因运河而穷,运河残破,村庄也残破,他们互相依存。附近的工厂也因运河而兴起,如今已经不能靠运河为生。运河之上的桥,依然坚固,几位闲坐的老人,审视着来往行人,他们同这运河一样沧桑。

一年了,运河还是老样子,比起冬天,它只不过多了绿色的生机。

我校“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体会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小学校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遗产保意识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我校历史教研组以“文化遗产”为课题,08年组织了“世界遗产”教育实践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次活动:

一、

追寻千年流淌的文明——德州九中中学生探访大运河活动

二、

走近大运河

三、

6.14相约祖国文化遗产日

四、

《文化遗产》读书活动

探访大运河活动,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运河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我们德州段运河的干涸、废弃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次生动而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胜过课堂华丽辞藻的说教。

课堂教学主要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地理、实地考察,大大补充了课外、校外大运河知识的不足。而且还通过运河的去留问题讨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保护运河的认识,也是全方位的介绍了正在申遗中的运河。让学生认识到了运河是现存的文化遗产长廊,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申遗”这一概念,深入学生的思维意识之中。

从2006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对于这个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节日,我从活动中深切的感到,尽管今天信息象高速公路一样迅捷,但是在我们这里了解、重视文化遗产的人依然很少,仅限于文化、文物的相关部门。有人甚至是通过活动才知道“文化遗产”这一名词。通过举办图片展览活动,参与搜集图片的同学了解了“世界遗产”,很多同学在图片前驻足,从而让全校师生了解了这样一个节日。

“文化遗产”读书活动,是我将大量的《中国文化遗产》杂志、《文物天地》介绍、分发给学生,自由的传阅、讨论,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遗产。 通过以上活动,我有着深切的感受,和一些关于文化遗产教育的感想

1、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比较淡薄。

上至教师下至学生,上至相关部门下至社会公众,知之甚少。这是一种不能回避的现状。因为文保事业毕竟是一种年轻的事业,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委员会也不过是近30年,提出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从04年到08年也不过四年,所以,我深切的感受到,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人类这一优秀文化成果,并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通过开展活动,我欣喜的看到,这一状况正在我校改变。

2、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教材非常缺乏。

文化遗产学科逐渐自成体系形成一门科学,很多大专院校出版了或者正在酝酿适合本校的文化遗产教材,如:北京联合大学出版了内部使用的文化遗产教材,01年世界教科文推出了《世界遗产与年轻人》的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04年《世界遗产与我们》出版,是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中小学生的普及文化遗产的读物,还有其他学校主要在北京的某些学校编写了校本课程。虽然中学没有这方面的通用教材,但是文化遗产保护却渗透贯穿于各学科中,如中学的语文、历史、地理、美术、劳技等课程中。我也欣喜的看到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园地六”是专门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单元,这一单元的设置,让我看到文保工作实现了“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但是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就很难看到这样的设置,尤其与文化遗产最接近的历史学科,比如长城、故宫、秦兵马俑等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无论是教材还是参考书中,都没有涉及文化遗产的这种理念。许多老师不曾涉足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但在却讲述着这一文化遗产,只有少数教师偶尔涉及,也仅皮毛而已。

我对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活动的几项建议:

1、结合当地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的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有几处博物馆,还有申报中或者已经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每个地区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财富。这就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社会各种力量的协助下,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本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让本地的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滋养青少年的沃土。我们德州有苏禄王墓、颜真卿石碑、东方朔园林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文化资源。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当地文化资源自行设定,比如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举办征文大赛;举办相关讲座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在教育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是45分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

2、编写校本课程,开展选修课程。

校本课程范围很广,大多数是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程,文学素养等由本校老师根据自身情况编写的内部教材。地方课程暂时归属中学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但是实施中,地方课程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专门的教师,所以形同虚设。文化遗产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地方课程教材,以及权威性专著《世界遗产与我们》,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一方面弥补社会实践活动课知识的不足,一方面全方位的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意义,增加文化的多元性,课堂的丰富性、趣味性。

编写校本教材需要注意几点:

一、教材知识的准确性、丰富性、趣味性。

二、目的是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利用网络,普及世界遗产知识,广为宣传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保意识,提高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网络,在今天已经是人们认可的一种信息传递、学习知识的手段,真正的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巨大潜力,将会收到巨大的效果。

4、建议现行中学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教材中,在原教材体系不改变的情况下,增加文化遗产介绍的内容。

与文化遗产最接近的中学历史教材为例,与小学相比,历史从小学中的“科学”一门课程中独立成一门学科,主要介绍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以时间为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爱国情感。高中却以人物、事件专题形式出现。同样涉及“长城、故宫、秦兵马俑”等祖国文化遗产,在小学中阐述的非常详细,但是在中学的历史教材中只重视历史事件的时间、意义和价值,而对于如何认识这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甚至文化遗产的概念都没有提,而在小学的课程中,还设计了讨论活动“谈谈你对保护长城的建议?”“请你做一个导游,选择一处文化遗产写一份导游词”我认为这却实现了文保“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中学历史的专业性逐渐增强,但不排除增加文化遗产内容的可行性,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形成,正是有一定的历史来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历史,是不可能跳跃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的,只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追寻千年流淌的文明

——德州九中中学生探访大运河活动

古运河,犹如一条蛟龙穿越德州,它孕育了我们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它从历史中走来,从千百年的文明中走来,带着历史的沧桑和些许的疲惫。它的南端始自四女寺,那里古镇悠悠,诉说着美丽的历史传说。顺着古运河驿道,寻找曾经的繁华,寻找那昔日的龙舟浩荡、商船云集、碧水荡漾、古柳飘扬的美丽风景,还是探寻近代文明创就的满目创痍。600年前的苏禄王静静的躺在这片热土上,中菲友好的故事代代相传,历史沧桑,国威犹在。

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课堂,了解大运河,为此我们和京杭运河联谊会共同举办这次探访活动。

一、

活动主题

走进历史,走近运河,探访古运河遗迹,用行动支持运河申遗工程。

二、

活动目的

宣传大运河文化,普及大运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并参与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为大运河申遗助力。

三、

拟定路线 时间:3月15日

1、集合:地点:九中操场,时间:7:3 0 8:00出发 介绍人员:

九中:王守顺、王风玲、李玉霞、贾维忠、刘丽华、张瑞超、施婷婷等人 学生:100人

京杭运河联谊会:王文超、周建新等人 进行简单讲解路线,明确活动主题 讲述注意事项和要求

2、参观四女寺

8:00驱车前往四女寺(卫河源头)8;30到达四女寺。

在减河桥上:(周建新)讲解四女寺的重要作用,组成部分,历史传说,今天的现状,然后由南向北分别介绍减河、漳卫新河、运河,而后上车原路返回到胜利桥下车。路上也可以讲解运河古河道。

3、参观运河公园

9:30参观运河公园,车停在公园的西面,学生下车,(周建新)由西向东讲解德州对运河的规划,投资力度,重视程度。

4、徒步考察运河德州段污染最严重地段(10:00)

从运河西堤徒步到运河河道,考察运河德州段污染最严重地段(周建新)讲解运河码头曾经的盛况,德州在运河中的重要作用,污染状况等,激发学生保护运河的决心。(带队老师负责带好自己的学生,其他相关人员主动服从团队纪律)。考察之后在胜利桥上车。

5、参观苏禄御园,感受运河文化(10:30)

(周)介绍运河文化如寒绿堂、十二连城遗址、康熙行宫等,重点介绍苏禄王墓。

6、11:0 0驱车返回九中。

四、注意事项及要求

1、学生统一校服,身着轻便鞋,适当带水。可自备相机。

2、每班为一组,课代表为组长,负责本组纪律和安全,及时点名。带队老师负责带好自己的学生(刘、贾、张)

3、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路途中如有上厕所等其他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千万不能擅自离队。

4、其他随行人员自负安全,负责人带好自己的队伍。

5、探访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可以写一篇感想,老师选其优秀寄给报社,由报社自行选择刊出。

五、其他

参与媒体:报社、电视台、长河晨刊等,加大宣传力度。

六、京杭大运河联谊会介绍

(简称:京杭运河联谊会,运河联谊会)是一个致力于京杭大运河环境和文化保护的民间志愿者组织,目前有27名兼职工作人员和500多名志愿者组成(截止到2007年12月),分别来自运河沿线6省区20多各城市的学校、公司、机关等,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2岁。目前,机构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和部分运河沿线城市分支机构;“绿色运河志愿者”的招募和培养、环保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保护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等工作都在持续进行中。

一、宗旨:

通过志愿者的宣传和活动,提高全社会保护大运河的意识。用志愿者的行动宣传大运河,用志愿者的行动保护大运河。注重人的参与,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在注重大运河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注重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目标: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使“保护大运河”的理念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定期开展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活动,推动运河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监督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担负起运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使命,为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助力。鼓励全体社会公民积极参与大运河的保护工作,为构建一条美丽和谐的大运河共同努力。

三、任务:

1、建立环保公益网站和论坛使其成为志愿者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有力渠道。

2、统筹策划部:对各类宣传和实践活动进行统筹策划,指导各地分支机构开展宣传和实践活动。

3、宣传外联部:为各种主题活动制做宣传材料,制定宣传口号等。对外联络相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其他国内NGO组织的联络;海外NGO组织的联络。

4、网络协作部:负责各地活动中的网络联络工作,网站和论坛的技术维护和支持。

3、志愿者服务部 :开展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沙龙、影院、各种实地实践等活动。

6、通讯编辑部:负责内部刊物“绿色运河”的编辑工作以及网站和论坛的信息更新及维护。

7、申遗服务部:关注大运河的申遗进程,与政府的申遗主管机构保持联系,在宣传和活动方面配合政府申遗工作的进行。

8、运河研究部:聘请各界资深人士,对运河环境、历史、文化、人文、开发利用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9、保护巡查部:对运河的环境保护、治理,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监督。及时搜集和反馈各种信息。

10、积极与具有志愿者需求的NGO合作,协助进行岗位培训,推荐优秀的志愿者参与项目,如:派志愿者参加友好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进行友好访问交流等项目。

四、管理架构:

秘书处为本组织管理机构,在志愿者中选拔和培养7名核心人员,组成秘书处。秘书处由八个工作部构成,每部两位干事,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包括:策划、招募、培训、执行、外联、宣传、交通、财务等。

各地联谊会的组织架构基本一致,各地在志愿者中选拔和培养各工作组的骨干人员,具体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五、志愿者管理模式:

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其专业背景、关注领域、技术特长以及活动记录。秘书处总负责志愿者的管理、培训、项目实践等活动;不收取会费,加入和离开均自由。

用我们的行动宣传大运河,用我们的行动保护大运河!

附: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长城一样被人们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

京杭大运河起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截弯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北连海河,南接钱塘江,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成为我国主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京杭大运河是中国2000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文化长廊,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历史上的德州,可以说是运河的水养育和造就了她的繁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明清时期,德州名列全国 33个工商城市之一。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昌盛,乾隆皇帝行宫、董子读书台、柳湖书院、振河阁、九达天衢牌坊、苏禄王墓等文化遗迹,吸引了众多游人。其中,苏禄王墓是典型的运河文化产物。

一、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属漳卫南运河系。上游有漳河、卫河。两河行至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相汇后称卫运河,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德州段运河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自元至元十九年(1282)始开通州河、会运河后称大运河。当时,临清至天津段称御河,也称卫河(因春秋时属卫地)。至清代始称南运河。

德州段运河河道自隋、唐兴起,到元代德州段运河已成为全国漕运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年漕运能力由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151.3万余石,到泰定三(1326)增到335.1万余石,所以运河上常常是“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特别是明代和前清时,运河中兴并达到鼎盛,德州段运河递运南粮赴通州量达400-600万石左右,并成为南北水运的咽喉要地,漕粮转运和开展贸易的重地。当时德州仓辖兑69个州县,其中24个县,直接将粮食交到仓口,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运河各港口之首。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漕运全线停止。进入民国时期后,由于海运发展和铁路的修筑,加上政局的混乱与动荡,统治者对它的整治与管理日渐废驰,德州段运河更趋残破。当时德州以南至临清段运河,河面宽100米左右,水深一般在2米左右,虽河道弯曲,水势迂缓。舟辑畅通,可航载重仅2-3万公斤的木船;德州至天津段运道,亦可航行吃水较浅的汽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除对进行多次堤防岁修外,在1958至1961年国家对卫运河进行扩大规模治理,兴建了四女寺枢纽,临清以下河段裁变取直46处,缩短河道里程12.2公里,并退堤切滩,扩大子槽,使主河槽底宽增加至90米至110米。本次扩大治理工程,出民工12.28万人,完成工日770万个,完成土方2640万立方米,石方8.7万立方米。总投资2755万元。1972年冬季和1973年春季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两次施工德州共出工22万人次,水下方开挖工程于73年6月20日完成。德州与聊城共完成土方5592万立方米,完成工日3700万个,国家投资6360万元。另外,在几次治理过程中修建了德州段沿河的桥梁1座、涵洞40余座、大小渡口12个、码头5座。二十世纪50年代,天津经德州至济宁一线,仍可凭借帆船进行小量小运输。60年代,可航行300吨驳船和100马力机轮,德州段运河年货运量仍可达125.5万吨,年客运量达2万人次。年货运量和周转量皆列沿河各港口之首。但由于沿河工农业用水迅速增长,尤其是上游建成岳城水库后,航运水源程序逐渐枯竭,至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1981年成立于1942年的卫运河德州航运局撤消,卫运河航政管理消失,卫运河德州段变成了季节性河流。

二、大运河德州段的现状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处德州的由夏津、武城和市区段组成的卫运河和南运河,现在的河道虽基本保持在三级航道,但河道水源匮乏,污染严重。由于卫运河河底高程高、夏津、武城段所产污水进不了河床,现有污水来源主要是上游的工业污水,估计年排污量在9460万m3左右,水质呈黄黑色,泡沫较多,味道刺鼻,属有机物污染,用于农业灌溉后,可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甚至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今天运河早已成为主要的防汛、排污干渠,上游污水和市区部分城市污水、雨水汇集后,经运河排入下游,仅在下游缺水时,每年承担

一、二次输水任务。

运河市区段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东西方向中间部位,总体上是南北走向,南起三干渠,北至省界,全长约10600米,局部呈现九曲十八变的“龙形”走势,河堤约80米,河底宽约30米,运河二堤时断时续,连绵不断,二堤内分布宽窄不一,面积不等的滩地,子堤或二堤外分布了回龙观遗址、日伪时期修建的炮楼遗存,现代漕运时期有码头,以及德州电机厂,筑路机械厂等十余家单位和5个村居用地。

2002年初,德州市委、市政府、大作京杭运河的文章,以运河市区段为依托,大力发展京沪铁路以西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成立了德州商贸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商贸区的行政区划和管理职能,并在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运河为市级文化旅游绿地公园。2006年4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商贸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山东省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近几年来,运河经济开发区围绕运河生态观光带建设,着力打造运河风景区的绿化和绿色生态园,使其成为整个生态观光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运河风景区。北起天衢路北500米,南至金荷园,全长5200米。

二是运河公园。运河公园以运河为轴,分为东西两区建设,总占地305亩,水面170亩。公园东区设计理念是“博承运河文化,充蕴现代气息”,公园西区总体构思是“应运而生,凭河而兴”。

运河公园东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6亩,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水面5.4万平方米,拆迁建设总投资近4000万元。该公园总体看起来像一个“宝葫芦”,葫芦口朝向运河,寓意公园“起自运河,回报运河”,中心地带建设了运河走向流水景观图,周围雕刻着6幅与运河有关的优美风景,分别有北京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天津杨柳青文昌阁、微山湖、扬州的大明古寺、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可以说再现了古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是千亩金荷园。占地1000亩,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河畔,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三、大运河德州段的开发规划构思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被认为是“大运河浇灌出来的一座古城”,如今生活在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的550万人民,在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列第73位,以建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经济文化区域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市区运河、岔河、减河三条“玉带”,实现水系互连互通,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最佳和具有创业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一)规划目标:展现德州悠久历史文化为主题,充分挖掘运河历史,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二)规划思路:对现有河道进行清淤,争取水体置换。河道宽度维持现状,河堤内侧进行整修绿化,把河道融汇与城市之中,配合城市的生活模式,大堤两侧道路高标准建设;滩地大面积的作为景点用地,小面积的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提升绿化品位;建议原则上污水进入环保局建设的污水管道,汛期可雨污合流。

(三)景观创意:综合运河风景区的几次规划成果,基本确定以下十二个文化景点。

1、“天衢四坊”:规划作为运河景区门户。从天衢路下来,在河道天衢的入口,一连串建立四座石坊。连续地重复四座形制相同的石坊,能形成较有气势的入口景观效果。

每座石坊高8米,宽16米。以钢筋水泥做支架,外镶石刻及琉璃饰件。

2、寒绿园:规划设置于运河东面北段,规划占地40亩。寒绿堂为清代著名诗人田雯的故居。原田雯故居名山姜书屋在城内吕家街,康熙四十一年南巡,曾驻跸与此。在寒绿园中规划诗、书、画、印、音乐等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

寒绿园规划以下7个景点:雯台、广川画室、槐林印径、来禽书馆、河渎琴台、陵州诗碑廊、雅雨亭。

3、御码头:规划于运河西岸,用以重现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沿运河南巡时的盛景。可重建行宫中临时歇息的便殿以及便殿外的某些标志性小建筑。把皇家船队的重要船只停泊在码头旁,作为现代游客的水上餐厅。其他五六只小船,可以一字排开,停泊在河的对岸。

4、运河长廊:千米长廊,临河而建,是为了观赏运河风光,也是为了水中、岸上、船上、船下进行交流。长廊将曲曲折折环绕运河东岸,南段和庙会街衔接。北段与御码头连接。有的地段长廊将伸进运河,直接和运河相连。有的地段则弯进运河河岸,留出一些种有柳树和槐树的河岸。长廊可以有茶座,有展廊,有别具一格隔扇墙,有和廊后相联的台、榭、亭、阁。把建在河边的一座三层亭环抱怀中。靠近三八路的地段,别有一段和跨河的廊桥相联,在建筑上,形成一种特殊的饶有变化的意味。

5、盐粮码头:前面的御码头,是为了迎驾而专门修建的,专为皇帝南巡安排的御用码头,建筑水平要求较高。盐粮码头则强调市民的商业活动,市民生活气息更浓。全长500米,北面和长廊衔接,南面和胜利桥相连。

6、钱庄、当铺、镖行:在昔日晋商发达的时候,晋商向南发展的第一个驿站,就是德州。因此,规划参照山西祁太、平遥,设置一些钱庄、当铺、镖行加以展示。此景点可位于运河东岸,作为庙会街的一部分。

7、朴园:德州昔日名园之一。在运河多次规划中都进行了重建规划。规划在运河景区南部重建,包括归真堂、素心小榭等,园中水面面积占1/2。

8、长河八十八佛僧寺:规划设计佛僧寺院,选出八十八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具贡献的佛教徒,列置成廊,一直通向八十八佛堂。如旅行家玄奘、著名诗僧寄禅、著名书法家怀素等等。通过88个石刻画像的艺廊,通过八十八佛殿。规划建筑有礼佛台和长河八十八僧寺。

9、澄碧园:澄碧园是德州的名园,始建于明代(今市政府院内东侧),原来并非私家花园,是清督粮署官员们公余游憩之所。现规划根据记载并借用澄碧园的一些名称,完全新建。澄碧湖、积翠广场、平津书馆、岱南阁、十二咏轩、伊亭、董仲舒像7个景点。

10、德州神采园:规划为纪念德州历代英雄志士、先贤先哲的园中园。中心地段有三座相串联的纪念性建筑,由德州文史专家选定60人作为代表。

11、小石林:选取历代歌颂德州的著名诗篇和历代有名的儿童诗歌名篇,镌刻在碑石上建成一种碑石比较矮小的特殊碑廊。

12、运河雕塑廊:在运河岸边,设置一系列雕塑,每件雕塑以8-10立方米的体积为宜。在全长800米的河岸共设置24-28座雕塑,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石雕,也可以水泥的,也可以是金属或其他综合材质的。可以静态雕塑,也可以动态雕塑。

附:四女寺的传说

原武城县四女寺是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又是当时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常年商贾云集,繁华非常。历朝官府设漕运、盐铁、税收、商业等多个管理机构于此,故有“恩县衙门在寺上”之说。四女寺的名称源自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原先有一对老年夫妻,膝下无子只有四个女儿。四女皆至孝之人,个个抱下侍奉双亲终身不嫁之念。老人无奈,为不误众女儿终身大事,令四个女儿每人栽种一株槐树,并言明谁种的树死了谁就得出嫁。四个女儿人人都想姊妹外嫁而自己留下侍亲,所以背地里就往其他姊妹的槐树上浇开水,以期把别人栽的槐树烫死。谁知槐树灌浇热水越浇越旺,结果四女皆未出嫁,侍奉双亲一生。后世之人为彰四女孝德,建起四女祠,其村也改名四女寺。由此,在四女寺周围种植槐树便有彰显孝道的另一种含义,所以十是城八乡植槐颇多。人们走在槐荫之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带来的清新凉爽,还有侍亲尽孝的习习古风。槐荫清风这一自然景观,也就多了些文化底蕴。现在,四女寺附近依然槐树很多,若有空闲去槐荫里走走,你一定会感觉到千年古韵至今犹存。

第12篇:高考满分作文: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小编导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灵魂,如果灵魂丢了,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希望了。更多高考优秀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蟪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惟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2001年的一篇高考一类卷:《文化遗产———民族的魂》,作者在结构上并没有非常奇巧的构思,而是采用了在高一时大家就都会写的“五段体”,开头结尾加上中间并列式的三段;但他在立意与表达上下的工夫却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那有说服力的观点和酣畅淋漓的语言成为了关键。

第13篇: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2、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4、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5、宇宙好汉,生命短暂;传承文明,文化遗产。

第14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古都是**重要的城市特色组成。**王朝历经数百年发展兴衰,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为全面保护、管理、利用好**文化遗产,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等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依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根据我市**文化遗产分布实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保护制度。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保护名录》;快速实现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力争相关博物馆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各级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五纳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确保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实惠。

二、加大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力度

研究制订和完善基本建设、文物维护、文物流通等**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性文件及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制环境。要逐步加强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努力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不断规范执法监督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和改善文物市场管理,严格依法办事程序,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保护意识。要以**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对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范围内的所有违章建筑和破坏环境风貌的现象限期整改,使遗产地原保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划定保护区,制定和完善保护规划。根据我市**文化遗产分布特点,划定三个**文化遗产核心保护片区和一个点,即贺兰山东麓**文化遗产区(含**陵区、拜寺口、贺兰沟口等),**府城**文化遗产区(含承天寺塔、高台寺遗址区等)、宁东**文化遗产区(含磁窑堡**瓷窑址、回民巷**瓷窑址、**民居遗址等)和宏佛塔**文化遗迹点。尽快完成制定《**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中长期保护发展目标。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单位)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开发、利用分项规划,实现“整体规划”,分级分批实施。

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经费投入

按照分级保护管理、分级落实责任负担等原则,各级政府要切实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有力经费保障,并随经济增长幅度逐年递增。要切实加大我市基本建设项目考古勘探调查费收取力度,从规划源头和竣工验收方面把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本建设项目考古勘探调查费按照国家定额和我市实际收归市财政专户,并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切实提供经费。要加大资金审核和监管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多途径、多渠道解决**陵申遗资金问题,既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文化、旅游、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的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也要争取在政策层面上予以倾斜支持。要积极筹建隶属****陵区管理处的**陵主题旅游公司,实行先期全资封闭运作,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各县(市)区可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共享等措施,吸引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赠、赞助和参与各类博物馆建设,并逐步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对积极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捐赠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可在计算应缴纳所得税赋时按规定比例予以扣除。

四、加强研究,大力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加强研究,突出特色。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文化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要通过学术研讨、宣传普及等手段,大力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要研究提炼**陵独特的**史学及文化价值,大力提升遗产地在国内外同类遗产中的突出地位,为**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人才队伍。努力争取在国内外**史学及文化研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联合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科院、****陵区管理处、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等单位以及国内、国际专家学者参与开展**市**文化遗产研究活动,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文化专项研究。要以政府聘任专家组作为核心研究力量,加强中青年人才学术交流,培养人才,培育队伍。从2014年起,每2年召开一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议(高峰论坛),并依

托宁夏社科院《**研究》期刊汇集学术成果,力促**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都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陵“申遗”宣传,营造浓厚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氛围,从而提升**的国际知名度。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拍摄《**文化遗产》等大型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使**市**古都城市名片走出宁夏、走向世界;市旅游局负责加强**文化专题旅游推介,形成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主题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市文广局负责制作机场、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专用宣传彩页及宣传手册,协助动漫产业企业研发**历史文化题材动漫产品;市公交系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做好车身及车载电视等公益广告流动宣传;各县(市)区要在交通要道旁树立大型公益广告牌,形成浓厚宣传氛围。

五、努力开辟投、融资渠道,探索开发利用新模式

**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落实在开发利用方面。借鉴外省区成功经验,从我市文化旅游专项基金中列支定额资金,由文化、旅游部门牵头成立或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或合资进行文化遗产的规划、开发、利用,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灵武磁窑堡**瓷窑遗址,要以《**瓷窑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为依托,争取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古瓷窑博物馆,展示考古发掘成果,复烧**古瓷器产品,再现**瓷器烧造工艺。要适度复制、再现**文化经典作品和代表性项目,大力开发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和扩大**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影响力。要加强**文物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我市**文物收藏体系和种属种类。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认真执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文物法》规定: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市文物局具体实施监督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文化遗产保护第一责任人,必须依法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并严格认真落实人员编制、落实经费投入、配置必需办公设施、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各级各类**文化遗产所在地乡镇(街道),要切实承担起日常管理工作。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置文物违规违法事件。

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规定。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为此,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要进一步具体化,“五纳入”规定要进一步做到制度化、常规化。要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文化遗产安全保护议事联席会议、文化遗产安全保护月报、定期通报、专家咨询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制度,努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大力提升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15篇:文化遗产日方案

县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今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局的安排部署,为隆重庆祝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 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 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三、主办单位

县文化广电体育局

四、承办单位

县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所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今年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的领导, 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宣传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组长:五洪伟

副组长:张国君

成员:魏

一、周庆、李生、聂文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 年 6 月 3 日—6 月 18 日

地点:县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园

七、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1、邀请县政府领导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

2、举办“县非物质文化历史遗存”专题讲座。

3、举办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4、县电视台制作流动字幕,城区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标语,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利用宣传栏、标语、海报等进行 文化遗产宣传。

5、下乡村、进校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咨询宣传等方式进行 进一步深入宣传。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

1、齐心保护文化遗产

2、保护文化遗产 合力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历史文明

3、隆重纪念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4、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7、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8、保护国家之根

9、保护文化遗产 延续民族之魂 发展先进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10、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11、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12、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13、手牵手同保文化遗产,心连心共护精神家园

第16篇:文化遗产导论论文

题目(中)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之辨——以古城西安为例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之辨

——以古城西安为例

【内容提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对于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维持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古城——西安,其留存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秦腔、陕北风情,更有大雁塔、小雁塔及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等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是文化遗产工作的环节之一,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也是重要的环节。

本文旨在分析西安这座城市如何利用传播其城市内的文化遗产,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力度,同时发挥遗产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当然,其中有些作法取得了成效,但有些作法极富有争议,这即是争辩的开始。

本文将着重选取西安较为突出的两例文化遗产传播与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利用

【正文】

引言

文化遗产有发现与获取、甄别与评估、保护和管理、研究与诠释、传播与利用等五个环节。

其中发现与获取环节即是指如何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和提取,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又涉及考古学等方面;甄别与评估即是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认知;保护和管理环节则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行;研究与诠释即是对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探索;传播与利用环节则涉及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手段及如何让公众对该文化遗产进行进一步的深层次了解,如何使文化遗产产生现实经济效益等等。而这篇论文将要重点阐述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环节。

世界上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中都注意保护自己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的文化建设定位也是如此。“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三大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西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1]”。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建都丰镐算起,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史。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余年。西安延绵不绝的历史,赋予了西安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市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充分利用了其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使得城市与文化遗产共同发展、互相促进,同时为城市定下了发展的方向——“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的建设思路[2]。下面即从以下两例进行分析。

一、兵马俑相关产业

——巨大的经济效益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 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3]。

首先,在传播方面,兵马俑一经发掘问世,便在不断地被强化其知名度。它不断地受到国家政府和全世界各地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由此被认定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今,在街上随便拦访几个路人,甚至在兵马俑博物馆的现场随机拦访若干游客,问他除了兵马俑排名第八之外,世界的前七大奇迹都是什么,恐怕能够说齐全的并不多。

兵马俑的发掘和引起国际考古专家学者强烈的兴趣探究。在新闻媒体方面,关于兵马俑的报道从不缺少。“现代技术手段无法保全当年的陶俑所以需要重新掩埋”、“兵马俑走私”等都是我们曾经听过的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甚至专门出过一期杂志,其专题对象即是陕西兵马俑。甚至一度热播的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神话》对于兵马俑元素的利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造访,甚至原来的临潼县升级成了临潼区。

在这样的传播下,西安这座古城得益于兵马俑博物馆的方面并不少。对于兵马俑这一遗迹的运用也是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原本兵马俑被挖掘出之后,是研究秦朝文化的一大重要部分,但后来兵马俑遗址上建立起了博物馆,并且对外开放、收取门票,又建起了兵马俑商圈之后,走向了融教育、研究、游览、收益为一体的利用格局。

在利用兵马俑的成效方面,因为兵马俑的存在,西安每年的旅游收入呈直线上涨。秦俑博物馆开馆十七年(1979年19月1日--1996年12月31日)中,收入2亿多元,1996年收入4900多万元,1997年收入5000多万元。这是仅门票收入,而游客、观众(含国外)近4000万人,给其旅游部门所交的车船机及旅游宾馆饭费等则大大高出门票。秦俑馆附近村子的弄明及临潼县与西安、外省的商人则以秦俑而致富的更是无法计算[4]。这些都是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都是西安市利用兵马俑这项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效益。

同时,在商业潮流的驱使下,西安甚至建设了“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雄踞秦兵马俑博物馆出入必经之路,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目前招商率已超过50%,特色餐饮、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艺制作、旅游纪念品开发及销售、通信等旅游相关服务、零售行业等商家均以入驻,并于2007年5月1日已盛大开街”[5]。

我在去年暑假去过兵马俑博物馆,在进入博物馆前的很大一片区域中,有着比以往更为规范的卖纪念品的商铺。甚至有与兵马俑毫无关系的著名的服装品牌专卖店。当然餐饮店也没有以前的具有特色风味的面馆了,取代而之的是更为规整的赛百味、肯德基等具有国际以及大众风范的餐饮品牌。

在我看来,在规范商家,整合旅游景区周边的发展方面,这个项目的确有它的长处和可取之处,在文化遗产的利用方面,招商引资以及兵马俑博物馆巨大的游客量为它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旅游景区的发展并没有如其规划的那样,出现“魔幻剧场”、“体验式主题俱乐部之环幕电影”等利用高科技和兵马俑这项文化遗产衔接得较好的一些文化产品——故而等于在实际建成的规划上主要利用兵马俑的聚集效应来为其经济效应带来推动。如果能在后期建设的过程中,在和兵马俑这项文化遗产上更好地建立起呼应则利用得更好。

二、“唐皇城复兴计划”

——利用文化遗产与城市互相发展的尝试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延续长、分布范围广、类型丰富、级别高、价值大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城市扩张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2005年,西安市政府提出皇城复兴计划。在西安旧城改造的宏大计划中,有一个西安“皇城复兴计划”。位于西安老城区的市政府行政机构将向北郊方向迁移,建成新城区,而旧城

区则成为旅游观光区。在2005年2月的西安市人代会上,时任西安市市长的孙清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西安将启动\'皇城复兴计划\'„„这将是考验政府能力的系统工程。” 同时,西安市委也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对外发布《西安实现国际化、人文化、市场化、生态化战略目标》,重点着墨“皇城复兴”。

这个计划包含了很多项目,包括大雁塔北广场、顺城巷、西安古城墙、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以及寒窑遗址公园等等。

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自政府财政、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和社会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找到盈利模式。”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说。近年来,曲江建设了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周边地价上涨,“土地升值是城市价值兑现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遗址公园建成,不要门票,这是给了城市回报。”

“西安文物多,过去是累赘,现在利用好了,大家都在抢。未央区遗址最多,以前大家都怕去那里当官,因为统计数字上不去;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争着去。”段先念说。

我认为这些项目的兴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实是相当于是后期完全重造。尤其是后几个项目,只是利用了芙蓉园等等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奇故事来营造主题公园及雕塑等等,可以说,这些是一些文化广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象化的一个项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进行发展改造。我有幸在去年暑假去西安的时候也去过这些地方,这些景点都是沿着曲江这条河流布置的。这些项目的构筑物都是一些仿古建筑,看起来其实有一些烂俗。但是对于文化遗产的利用来说,其实做得较好。至少那里现在成为了一条旅游线,带动了出租车行业及文化行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地区的商业。

2011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67亿元,西安市占了250亿元,达67%。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6%以上,已经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6]。

在旅游的过程中导游也会跟我们一一介绍这些主题公园的典故和来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与传播。

三、总结

文化遗产的利用就是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及其整体环境下,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功能和文化产业功能等,利用遗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7]。

从这点上来说,兵马俑博物馆这项物质文化遗产大致上来说完全达到了它的效果。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实施的事情,而“曲江模式”从某些方面来说,其实已经做得很好,它使得城市的文脉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城市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双赢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西安古迹遗址保护与城市文化创新》,郑刚,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2007.10;

【2】《袁纯清: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2007.6;

【3】百度百科:兵马俑博物馆;

【4】《从兵马俑的发掘看职业规划》,管理人网,2012.3;

【5】百度百科:唐皇城复兴计划;

【6】《保护文化遗产提升西安对外影响力》,西安晚报,2011.1;

【7】《庐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郑艳萍,2006.4

第17篇:文化遗产日倡议书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市民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它待续地为我们提供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我们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文化遗产来自人民,人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即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在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全市文化志愿者向广大市民发出以下倡议:

一、了解文化遗产。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主动学习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

二、关注文化遗产。关注我市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现状,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发现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从历史遗存中鉴别辨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感受、发现和挖掘。

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为建设美丽包头、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焕发生机;我们身边的一梁一柱,一碑一刻将重放异彩。而您,将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今天,这份责任传递到你我之手,为了使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丽我们的人生!

倡议人:包头市文化志愿者蔺

2014年6月14日

第18篇:文化遗产日主题

2014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4-06-11来源:中国文化报

国家文物局4月1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口号以及年度工作安排。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表示,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中央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个题目是一篇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开掘潜力的大文章,国家文物局将尽一切可能创造便利条件。据介绍,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口号有6条,分别为“瓷都千年薪火相传”“保护遗产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中国”和“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今年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安排、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相关主题活动及文物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第19篇:文化遗产宣传方案

白水县文物旅游局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方案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更好做好我县文化遗产日的各项工作,充分展示我县文化遗产资源,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发掘、管理和利用的良好氛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重点内容。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三、时间安排: 5月18日—6月18日

四、具体安排

1、下乡村、进校园,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巡回展。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6.14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全面推进非遗下乡村,进校园活动,在全县10个镇的主要街道和中小学轮流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由我局落实主要

街道展览,由每所学校自行落实场地和管理人员,一个镇和一所学校展出2天,轮流进行。(5月18日至6月18日)

2、在6.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县城中心广场进行宣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立体地展示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设立文化遗产法规咨询台。编印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携带2000份宣传资料。让更多群众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6月14日)

3、悬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横幅。在县城主干道、中心广场、仓颉公园、各乡镇主干道和各传承基地等处悬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横幅,努力提高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心。(6月10日至6月13日)

4、编发微博、微信。在6月14日前,围绕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把今年活动的主题和相关宣传的口号编发登入我局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6月 9日至6月10日)

5、开放文博单位。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决定在 6月13日到6月15日期间,对我县仓颉庙博物馆、文管会两个文博单位,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三天。让更多的群众近距离感触非遗、了解非遗。组织发动工作由各学校

自行安排,讲解员由仓颉庙博物馆落实安排。(6月13日至6月15日)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加强活动的宣传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突出主题,形式多样,全民参与,做到隆重、热烈、节俭、安全、有效。

3、认真抓好落实,并加强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4年5月19日

白水县文物旅游局

第20篇:设立文化遗产日

设立文化遗产日

1、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什么积极意义? (1)我国政府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遏止破坏文化遗产的非法行为,(2)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保护文化遗产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的认识理解。(1)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2)保护文化遗产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可以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全民族的精神支撑。(3)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4)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就是对对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护。

4.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出金点子?(国家)(1)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使保护文化遗产有法可依。(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影、报刊等媒体,对外宣传本国的文化遗产。(3)利用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教育。等青少年怎么办?①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②自觉保护文化遗产③大力宣传民族文化或①青少年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②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5、请你设计适合中学生的两种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形式?

辩论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出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等

6、为宣传“文化遗产日”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②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7、针对互办文化年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方式、标语?

主题:文化交流与中学生等。

方式: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手抄报、文艺表演等。

标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等。

8、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举办“文化年”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加强国际合作。

9、近几年来,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这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②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③表明了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全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所长,广泛地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10、请你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答:(1)①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使之发扬广大;②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推陈出新 (2)对待外来文化:①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开展对外又化交流,广泛吸收外俩文化优秀成果,也向世界额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②同时,坚决抵制制各种外来腐朽的文化侵蚀,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待国内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1、请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

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凝聚民族智慧,实现伟大复兴

文化遗产作文
《文化遗产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