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我眼中的陶渊明(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3 09:01: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眼中的陶渊明

我眼中的陶渊明

“真正的隐士”、“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一直都是我所听到的赞美之词,对他的评价向来是极高的,他没有像秦桧一样受尽世人的唾骂,也没有像曹玄德一样所受褒贬不一。自古就有李白“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仰慕、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的欣赏和白居易“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敬仰。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诸多名家的极力赞誉之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顺利成章的成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笔下最美的田园生活。

他是千百年来隐士中的“圣人”,后世的文人墨客们无不羡慕他,钦佩他,无论他们是得意,还是失意。他们羡慕他神思妙想,竟能勾勒出那么美的一个桃花源,因为在中国的词典里,“世外桃源”几乎是“天堂”的同义词,甚至“天堂”也没有“桃源”那么舒适——“天堂”很肃穆庄严,而桃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他们也钦佩他的豁达洒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读日子,他竟过得有滋有味,还吟出一句千古名言——“采菊东篱下,悠然就南山”。 这就是他——陶渊明,这个被万人推崇的隐士„„

而我却不大喜欢陶渊明,尽管觉得他的诗很美。我不赞成他的处事态度——隐,这实在是懦弱的表现。当时的东晋官场,也许真的是“尘网”、“樊笼”,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厌恶昏浊,就不该只是躲避,而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激浊扬清;而且说什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似乎“穷则独善其身”,实际是逃避责任的懦夫。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不仅能诗善吟,还为国家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虽然失败,却依然抗争到底。比如上下求索的屈原,楚国朝纲混乱,他竭力去理顺,最后尽管被流放,仍然不改初衷;比如被喻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北宋力排众议,推行新政;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刻不忘关心百姓,关心社稷;比如苏轼,因为支持改革而被贬到偏僻之地但也不曾放弃,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尽管“僵卧孤村”却不“自哀”,甚至“尚思为国戍轮台”,花甲之年,还想着去守卫边疆„„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比陶渊明伟大,他们都懂得人生在世,都有责任要承担,都竭尽全力去改变现实,去创造未来,而陶渊明只会逃到荒山野岭,扛一把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腹经纶毫无用处,只能做几首自我安慰的诗。“心远地自偏”,这是一句好诗,只可惜他自己都不明白,只要“心远”,又何必去隐居呢?因为“心远”了,地自然“偏”了,隔不隔离人世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他的另一篇名作——《归去来兮辞》,却引发了我的另一番感慨„„

小序中说道:余家贫,不足以自给。因此去做彭泽县令,后面有提到一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单单是这两句,我就有些疑问了,既然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那有为什么听别人的劝告入仕呢?“性本爱丘山”又何必在乎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所表现出的不为形式所累的精神追求此时就屈服于物质的贫乏了吗?就连苦中作乐的精神也无影无踪了?

按照我的理解,“家贫”只不过是他为自己“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找的借口而已,毕竟是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还流淌于他的血液中。是在官场“屡战屡败”之后才选择的道家的归隐自然。如果说他完全的归隐,也就罢了,他却在归隐后不断的写文章来表明心智,以此逃避世俗的另类眼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一再的写到自己与官场的格格不入,这让我觉得陶渊明,不仅不是个真正的隐士,反而还有些虚伪、做作。

况且,既归之,则安之。陶渊明却不能做到把身心都交由自然,内心浮躁的他不断地写文章向世人解释自己的归隐。可见,他还是在乎世俗的眼光。如果他能做到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也会称赞他是真正的隐士。但是我反而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他的胆小、懦弱。

我眼中的陶渊明不是隐士。归隐自然,是他在逃避自己的失败,躲避世人的指指点点。无论是隐士还是彭泽县令,都是他人生的败笔。

我不仅不喜欢陶渊明,也不喜欢所有的隐士们。所谓“心静自成佛”,刻意去隐,恰是内心动荡混乱的标志。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人怀才不遇,便要隐逸,这也可以理解。但到了今天,如果还有人要“隐”,那他真的是懦夫了,就真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人活在世上,不能只去修生养性,自己清净愉快,更重要的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并要勇于承担责任,尽管失意,也要坚持不懈。

推荐第2篇: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

【篇1】

在许多现代人眼中,隐士只属于古代。他们与山为友,与水为伴,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但是,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消极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横扫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济苍生,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所以,在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隐士”便毫无立足之地。既肯定又否定,这是许多人一贯抱有的态度。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上的陶渊明是隐士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怀有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跌入谷底。最后,因不事权贵,他选择了退隐归耕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条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老师仍然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消极遁世……”之类的语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们呢,大多也走在这种思想早已铺好的大道上。

在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想当陶渊明,随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笑柄。这些人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陶渊明,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消极遁世”。

我则不然。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宝贝的话说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依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所有杂念,物质与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注而无虑,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许,归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于是,这便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比如,80后的青春文学掀起一场风暴,这个也是作家,那个也是作家,结果翻开一看,只能感叹:中国的作家真是太多了!

【篇2】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推荐第3篇: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

最爱那凌芳傲骨的秋菊,最爱那清风微扬的香柳,最爱乡间晨露的那一抹轻霜,最爱桃花深处的那一缕微光......

愿站在山屋东篱之前,举樽自饮,与菊共语。愿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看你带月荷锄高歌而归,观林海雾起,听鸟鸣山幽。这是你的天生禀赋吧,依山恋水,性旷情达。二十九岁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便高唱“归去来兮”而还,一吐心中压抑与不快,如决堤之水,从此躬耕农亩,隐居山间,自得其乐。“羁鸟恋旧林”,纷繁变幻的世界终究不是你的归宿。看穿了世间的恩怨情仇,阅遍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你只愿抚琴引觞,躬耕赏菊,做个隐者。

归去,归去,你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那个污浊黑暗,纷纷扰扰的社会,独你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块净土,从容应对外界的诱惑。近墨者也能不黑,你慨然应对世俗的官场,离官为民,为了尊严,甘愿受贫,不愿被乡里小儿所侮辱,更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自享高洁,不怕流言蜚语,因为这就是你的追求,不是吗?

乡间的晨风总是那么清新,带着雏菊的芬芳,房宅被榆柳桃李所包围,自是隐者返自然。逃离了官场的樊笼,挣脱了俗世的罗网,你更快乐吧。“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便“欢然有喜”,这种复归于自然的和谐是你毕生的追求。归隐,生命的本质在于形为心役,释放出内心的本真,这就是你所探求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你一定渴求寻找到心中的圣地——桃花源吧,那里鸡犬相闻,老少同乐,男有所耕,女有所织,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也是如此吧。如果现实社会也是如此的民风淳朴,怡然自乐,你或许不会选择归隐这条路,只可惜事与愿违,于是,鄙弃官场,淡泊明志,最终,你头也不回地走入深山归隐处,寻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推荐第4篇:我心目中的陶渊明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

庭院里的树正长得茁壮,繁茂的树叶青翠欲滴,洒下了一片凉荫。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眺望着远方,不自主地吟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满足地观赏着这自然的美丽——他便是陶渊明。

众所周知,陶渊明是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悦琴书以消忧”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这一切都表达了他平生所心愿——归于田园。

他是个闲适自得的人。他的思想与当时封建社会形成矛盾,“世与我而相违”也就对功名厚禄没有丝毫期许之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更多表现的是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安定、远离官场的心愿。他回到家园,憩息于庭院,饮酒自酌,流连于山水之间,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意义感慨融汇,这是一种解脱后的快乐与陶醉,享受生活的美境的愉悦。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不难从《归去来兮辞》中看出,陶渊明痛恨这浑浊的世俗,憎恶官场的黑暗、腐败,一心一意开拓心目中的圣地——桃花源。当人们正在费尽心机谋划着如何获取金银珠宝,他却一饮美酒,一笑而过,如闲云之自来自去,如飞鸟之时往时还。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有涓涓流水与他随行,倦飞的小鸟与之相伴,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功利呢?倘若是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陶渊明这般,放弃原本富裕阔达的生活,归投到山水之中?当今社会,纸醉金迷,恐怕没有谁甘愿于归隐,而我们欠缺的这一份勇气,陶渊明做到了。

对于陶渊明先生,我只有无法言喻的敬佩与欣赏。他是超越时代的、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我们或许无法超越他高深的心灵境界,但请保留他心中的那份闲适的诗意,用心去品味诗中的生活哲理。

推荐第5篇:陶渊明

解密陶渊明 1.童年陶渊明

公元365年,东晋大司马的陶侃的孙子陶逸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过说,此子根骨不凡,当成大器。陶逸给儿子起名陶渊明。童年的陶渊明同学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度过,锦衣玉食自不待言。良好的幼教、家教,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童年的陶渊明。他自视极高,这是他后来去做官以求兼济天下,同时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主要心理来由。

可惜到了陶渊明同学九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一家人的顶梁柱没了,最主要是银子来源没了,家里只剩下娘和妹妹。一家人坐吃山空,就穷下来了。寄养在外祖父孟嘉家。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早已经过世,据说是“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但不妨碍这个老先生成了陶渊明后来学习的榜样。陶渊明在这里的生活也算幸福,至少衣食无忧,祖父家里藏书极多,陶渊明同学学习很努力,读了一肚子书,为后来成为真正伟大的田园师祖陶渊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候的陶渊明逐渐显出其优秀的潜质。陶渊明逐渐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期间,妹妹嫁了武昌程家,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这个时候,陶渊明自觉已经学成文武艺了,可以出来大济苍生了。

2.官途

陶渊明身处乱世。东晋末年传统豪门势力与新兴贵族势力比阔斗富,大量囤积土地,而贫穷的底层劳动人民大量沦落为官宦乡绅的佃户,生活穷困窘迫,这种状况发展到后来便接二连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1、江州祭酒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这个官不算小,类似于今天保定市常务副市长。陶渊明的这个“祭酒”是江州剌史王凝之(这个王凝之的父亲是大名人——叫王羲之)自设的一个官职(晋朝地方官自己有权设置自己下级官吏,只需向上报备就行了)。这个官职在江州属于要职,握有重权(第一任江州祭酒就是王羲之)王凝之是个有个性的人物。他深信五斗米道,迷信“鬼兵”。孙恩攻打会稽时,王凝之同志设坛祷告,烧纸画符,之后给手下说已经请到“鬼兵”十万,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于是叛军至,于是城破,于是全家被杀。王凝之这人脾气还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但也是有脾气的,也常常用鼻孔看人,或者说叫傲骨,四个鼻孔相对,两人间隔阂日深。面对王凝之这样一个“宝贝”,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说不干就不干,打死也不干了。后来,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秘书长),他也没有答应,回家种地去了。

第一次仕途结束,但陶渊明并未灰心,只是运气不好罢,达既不得,就独善其身,回家读书去。

2、桓玄门下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这个时候,天下大乱,也许是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他到荆州,投入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可是个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但危险来了,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要没有个合适理由,如何能下得了船?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了,于是因母丧辞职回家,丁忧三年,名正言顺,公元402年正月,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造反成功,改国为楚。

陶渊明在家乡躲着,心里暗骂,但也颇有些尴尬,一边种地,一边作诗发愤,来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的不平,不满,不屑:

3、刘裕参谋官——侠客陶渊明

刘裕在陶渊明经历中可是个重要人物。。

在刘裕大败桓玄的时候,陶渊明高兴极了,开门出来,投奔刘裕,并且做了一件大事:这时候桓玄被刘裕打得屁滚尿流,一败涂地,就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上(这可是个护身符),一溜烟跑到江陵。陶渊明为了救黎民于水火,为了救安帝,也为了自家出口气,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侠客

——他化了妆,扮作一个落魄文士游学的样子,骑上一匹高大的白马,背背长剑,腰挂水葫芦,怀揣大饼,风餐露宿,冒险穿过敌人辖区,中间躲过敌军多次盘查,几历生死,到达建康,找到刘裕,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报给刘裕知道:“快去救万岁爷啊,桓玄把主子抓到江陵去了,囚在那哪儿了,我这里还有地图,你看你看……”刘裕自然大喜,和陶渊明一起做了个营救计划,于是把可怜的皇帝给救出来了。

他高兴得很,也颇有些得意,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心里觉得理想抱负的翅膀终于可以展开,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了。论功行赏,陶渊明得到一个参谋的职务!公元405年三月,上表辞去参军这个实为顾问(顾着就问,顾不着就不问)的差事,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4、彭泽令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词》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愁得转圈。而去当官还有300亩官田归自己用,吃的喝的就都解决了。

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是个类似巡查钦差的职务,张飞打过的那个督邮)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终于爆发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精彩出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翻译过来就是,为这么几粒粮食,让我跪你?这回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活结束。为了表明心志,还写了《归去来兮辞》以表决心。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表明了两个重要观点:

1、陶渊明十三年仕途,到辞彭泽县令结束,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2、陶渊明归隐后有过短暂的自得与快乐。归家途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很快他就又郁闷了。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看得出此时的陶渊明心中还是没有放下,失落,寂寞,不平,仍是心中难平的郁结。但陶渊明经过了“命巾车,棹孤舟,寻壑,经丘,植杖,耘耔,登皋,舒啸,一大段时间的思索,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归去来兮辞》是一个分界点,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陶渊明同志思想的真正成熟。从此之后在陶渊明的诗中没有了不平之气,没有了无病呻吟,真正达到了平和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5、田园诗家陶渊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为后世文人具象化了梦中的寄所。

陶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是谁,这该是陶渊明先生明悟以后的哲语罢(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所以不必拘泥这桃花源是真有其地,还是经了艺术加工,还是完全虚构了这样一个乌托邦似的仙境。总之,我们知道,每每在心里眼里念着桃花源这三字的时候,必当心动神摇,不能自已。

6、困顿酒中仙

中国有名的酒鬼诗人很多,三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陶渊明也如是。陶渊明归隐之后,生活来源就靠种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惬意啊,跟当年官场生活一比,真有重生之叹。不过陶渊明可算不上个合格的农夫,技术一般,体力也差,隔三差五的还要在家醒酒,所以生活质量自然也下降了一个层级。偶尔也有些朋友来看他,会送他一些钱物(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但毕竟救急不救穷,甚至交好的农夫朋友找他喝酒的时候也劝他再去做官,但陶渊明则笑而不应,次数多了,也就没人再提了,但村里有这样一个当过大官的农夫,大家也觉得脸上有面子,酒还是时时找老陶喝的。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虽然陶农事差劲,但酿酒技术在村里是最好的,所以村子里的老乡们不管谁家酿酒都会请陶去指点一下,等酒酿好了,再老陶一醉。老陶为这事得意许久。陶渊明喝酒不讲究吃菜,俩大腌萝卜,或是院子里摘颗黄瓜也能对付。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朋友来了,只要家中有酒,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老陶会说:“我要醉了,马上会睡过去,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

这时候也会有朋友知道他日子艰难,除了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饱,临走再送些肘子,鲜鱼之类的给他拿走。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也有讨厌人物,江州刺史檀道济就是一个。这天檀刺史亲自到他家,劝他出山:“说坏世道是可以归隐的,但当今圣主英明,天下一统,就该出来做事啊,在这样猫在乡下,是什么意思?”陶渊明心中暗骂,却说:“我,老朽了,没有本事了。”还说,就端茶送客。檀道济要送他猪肉和大米,他说自己吃惯了五谷杂粮,享受不了,檀道济很生气,放下东西就走了。陶渊明也很生气,把那些东西都扔到门外(骨气)。围观的乡亲都很纳罕。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六.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是一位隐士,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也花中的隐士,周墩颐在《爱莲说》中写到:“菊,花之隐逸者也”,想那时,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娇艳名贵的花也不会在那生生长,只有菊花与他为伴。正因为这些,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也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惬意。

推荐第6篇:陶渊明

1.千年前,你,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让你无奈,你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丽,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你欣然地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形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你忆起归家的情景,欢喜与释然写在脸上,荒芜的山径,还依稀留着些一般不愿随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们身后,还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门边。当然,还有使人敞怀的好酒在杯中静候。你坚定地说:“隐,我没有选错。”

是啊,多少人试图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人的又有几个?心不够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毅然把自己“关”了起来。隐,使你守住心而不动。世间纷扰,诱惑却也不可避免。你当年无心而出山时,定不曾多想鸟倦飞而知还之日。可这日子来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时至今日,我依然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还有你的文章,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个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却神采非常的你——陶渊明!

陶潜,也许你这一生的名声也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乐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渊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2.陶渊明先生:您曾“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舟遥遥以轻飙,风飘飘而吹衣”,您高兴地回到家中,慨叹“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过上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幸福”生活。您“登东嗥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您成了隐士的典范。

有人说:“要以出世的心去做人,以入世的心去做事。”从这种意义上说,您也是做人的典范。但是,您没有“以入世的心去做事”,纵然达到了“天地境界”,我仍不能赞同您的做法。我认为,人生不该这样度过,人该为人类共同的事业奋斗。

您曾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是的,韶华易逝,因此我们更应该在有限的日子里做一些事情。您也许不知道,许多年以后,世界上出了一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曾说:“我生活简朴,我常为过多的享受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羞愧不已。”这是他,一个一生都在为人类奋斗,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说的话。

相比之下,您享受着,却不愿尽己之所能做一番事业,而只愿做一名看客。人不该是一名看客。在您之前,也有一位大贤,他被人赞美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虽然他“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努力过,他奋斗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以”,因此他“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还有屈原,他“哀民生之多艰”,“上下而求索”,为了他的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混浊的世上做一名“独醒”人,不仅不随波逐流,反而以死抗争。人生就该有这种气概。清末的谭嗣同,吟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为变法而慨然赴死,含笑九泉。人生就该是这么执着。面对“九死”而“不悔”的屈原,面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面对“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面对“生活简朴”奋斗终生的爱因斯坦,您该是无言以对了吧。甚至面对你逝去的年华,您是否会有一丝悔意?后悔自己没有在“盛年”做一番事业,至今有愧于心。那么,您该劝以您为榜样的年轻人“以出世的心做人,以入世的心做事”,追求无悔的人生,“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小子妄言,先生教诲。

3.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您前半生有“大济苍生”的宏愿,而后半生却“躬耕自资”。是官场的黑暗反衬了您“部位五斗米”的气节。您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一生足矣!

是《桃花源记》让我了解了您。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一个价值观尚未明确的少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美好的自然环境呀,俨然是人间仙境。更何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淳朴的民风,和谐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这是您的期望和梦想呀,也是多少代人的期盼和追求啊。

我喜欢您,喜欢您那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朴真。您的《归园田居》,字字句句都表现出您的安贫乐道,潇洒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您内心超脱尘俗,自然不理会世俗沉浮。

我最爱您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真正的隐士,必然陶醉于大自然的雄伟与灵秀。以景怡情,以情怡景,人与自然的和美统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我向往与您一样,悠悠地望着高高的青山,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在大山面前都南无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的忘乎无谓的悲伤与欢喜。

我敬佩您高尚的气节,您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而是不卑不亢地面对权贵。富贵可以抛,气节不能丢!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俨然超过了精神上的追求,若没有您,谁为我们做指路明灯?

其实。我有事也在想,与其“独善其身”,不如救济天下。我不知道,如果你积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结局会不会一样。即使您没有成功,但起码做出了努力。当然,您能的血液中就透着正气,与小人斗争,不符合您的气节。

如果一天,我能和您见面,将无比欣喜。因为我盼望真实地走入您的世界,感受您的气息,感染我,陶醉我。

现在,着仅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我们的肉体跨不过时空的距离,但是我盼望饿的精神世界可以与您有点点交融。我更希望所有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与您交融,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好。也不枉《桃花源记》的字字忠良。

祝您永远畅游桃花林!

推荐第7篇: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推荐第8篇:陶渊明

淡薄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依世独立,宁静致远。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峻洁恬淡、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陶渊明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热爱自然之景,毅然辞官归田.其诗文表现了他对理想、自由、自然与和谐人生的追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的人们不同于传统的独特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的思想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悬赏分:0一

最佳答案

浅析陶渊明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

内容提要: 无论哪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会选入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能透过诗作的面纱,深入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诗人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从而达到美育、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陶渊明身上,文学才独立存在,读书与写作才那么自然而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既是方式又是目的。现实是审美之中的现实。这样的现实形成文字,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审美在宗教意识并不强的中国文化人的心理构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慰抚灵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也是从这样的文化背景出发,用\"美育\"来代替宗教。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坦然面对生活的心态,是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意识进行渗透的。

主 题 词: 诗意 审美化态度 审美教育

无论哪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会选入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陶渊明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写照,欣赏它的作品必要探讨他本人。

(一)对陶渊明的研究已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具有总结性和里程碑性质的研究出现在五四以后,代表性的观点有:鲁迅?quot;金刚怒目\"说、朱自清的道家田园说、闻一多的个人闲逸说、朱光潜的人格风格说。当然还有陈寅恪、王瑶等大家,他们基本都从陶渊明主导思想的角度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事实上,陶渊明生活在先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其思想组成的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仅以一种思想或某几种涵盖之,似乎不太可能。但本文又认为这些研究仍都是中肯的,因为六朝时期各种思想泛起,作为一个文化人,时代文化特征必然要在它的心理及诗文中留下纷繁的印记。

关键是,作为文学家、诗人,它的特质是什么呢?另外六朝时期除了思想的纷杂外,还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它的表现又在哪里呢?应该在于文学审美意识的觉醒。中国文化中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宗教意识,因此对于宗教意识并不强的中国文化人而言,其心理世界是值得探讨的。随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逐渐成熟,由六朝开始有了自觉意识的文学,在中国文化人的心理构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慰抚灵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也是从这样的文化背景出发,用\"美育\"来代替宗教。陶渊明对人生的审美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二)陶渊明活在诗意里。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诗意成为一种人生哲学。陶渊明陶然期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审美的至境,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般都鄙视力役,看不起农业劳动,更不消说去发现挖掘农业生产中的诗情画意和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体验了。魏晋时代的清谈之风盛行,清谈家以不染事务为高雅,远离劳动为时髦。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山水诗盛行而讴歌田园之章则大为逊色的状况。有人以\"山水诗\"为陶渊明定位,忽略了陶渊明自身独特的价值。朱自清先生就认为田园才是陶渊明的独创。陶渊明的\"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自然和山水,与谢灵运等人又有所不同,陶渊明这里的自然,不仅是脱世的名山秀水,也不仅是自然的生活方式,更主要的是审美的、文化的第二自然。审美功能在使个体精神的安宁和超脱方面对陶渊明极为重要。

因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不仅仅是诗的题材领域的拓展问题,也不是放下文化人的架子与村夫野老交往的问题,它反映的恰恰是一个文化人的特质--真正的农民是不会把面朝黄土背朝天视作一种享受的。陶渊明眼中的田园不再是孔子门徒、游侠剑客、簪缨世家、清谈雅客眼里的农夫野老等下等人的生活圈子。他眼里的农村,已是过滤了因战乱导致的荒芜破败、扶犁把锄的艰辛、粗茶淡饭的清苦、布衣褐服的寒酸的优美田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多美的景象啊!田园生活变成简单质朴且可实践的诗意生活。也只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建构才能使他从仕宦的肉体安适、精神窒息(\"久在樊笼里\"\"以心为形役\")里毅然走出,投入乡野田园的劳苦艰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精神却感到愉悦的生活中(\"复得返自然\",当然,这里的自然如文中所论,已是审美意义上的自然)。

(三)文学之于陶渊明的意义

陶渊明活在读书和写作里。文学对陶渊明的人生而言,意义弥重。从陶渊明始,文学审美作为个体精神安宁和超脱的途径,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柳先生传》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酣觞赋诗,以乐其志\"的句子,恰当而细敏地体现出了文学自觉时代的特征,也拨动了后世文人们的文学心弦。

陶渊明不愿受樊笼之苦去干谒入仕,归隐乡间田园。如果求纯、求朴、求真、求拙、融入自然和田园之中,就足以满足精神需求的话,那么对子女的教育就简单多了,按最自然原始的生活方式引领他们即可。但陶渊明并没有那么超然,子女的教育问题困扰着他。且看《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岁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吹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因为它的纯朴真拙并非老庄式的绝圣弃知,他的\"真意\"\"守拙\"已是经审美加工过了的。因此文学化、文字化的生活才是陶渊明的心灵鸡汤。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儿子不喜读书使陶渊明那么烦恼。因为读书写作在陶渊明那里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真?quot;愚拙\"。

陶渊明的这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身上都可寻到陶的影子。而苏轼则是陶渊明的崇拜者,也是以审美姿态生存的典型。苏轼甚至把自己作为审美对象,不断被贬谪的不幸遭遇,也成了笔下丰富的文学材料,而且乐于以此为题。

我们从审美化的角度理解陶渊明的人生,从而对文学审美功能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就会更加信心十足地进行文学教育。

参考资料:

1、《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

2、《陶渊明集全译》郭维森、包景诚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3、《陶渊明悬案揭秘》王定璋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4、《隐士传》(序及本传)高敏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5、《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著

6、《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7、《美的历程》(魏晋风度一章)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8、《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议中永远屹立的陶渊明

作者:李剑锋

鲍照有诗云:“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人生命运;而同一个人也常常面对歧路徘徊、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个问 题,对于心灵丰富复杂的陶渊明也不能避免,他一辈子在仕与隐、贫与 富、生与死、激荡与飘逸诸种矛盾中思考和抉择。陶渊明“托体同山阿” 之后,悠悠千载,声名起伏如层波叠浪,他的为人和作品在争议中横看 成岭侧成峰,而陶渊明却永远像他家乡的庐山一样雄伟秀丽而不失洒 脱之致。

一、是隐逸诗人还是伟大诗人?

南朝梁代著名文论家锺嵘在《诗品》中首先提出陶渊明是“古今隐 逸诗人之宗”。这样的评价,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当时隐逸诗人或者说隐士作诗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 文学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隐逸,隐逸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被肯定 的独立价值。即人本身不仅仅只有出仕治国、平天下才有人生的意义, 在隐逸之中,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兴趣、性情方面的满足,也有 其值得肯定的价值。《诗品序》云: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 隐士安顿愤懑、孤寂等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诗歌创作抒发出来。 这个时期出现的一批隐逸诗人中,陶渊明是最出色的,所以被推举为 “隐逸诗人之宗”。

另一个方面,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国古代的隐士从春秋战国时期的 楚狂接舆、荷蓧丈人、长沮、桀溺等开始就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到了两 汉时期,隐士作品也极少,而且基本不见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写诗 的隐士才开始增多,但集中反应隐士生活和心态的很少见,可称为隐士 文学代表的人物难以找到。而陶渊明弥补了这一不足,他既过着隐士的 生活,又把隐士生活用文学的形式书写出来,将隐士生活审美化,使之 成为一种可以审美感知的生活方式。

时代思潮和历史传统这两个方面造就了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的称号。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仅仅把陶渊明看作“隐逸诗人之宗”是有 局限的。也就是说仅仅把陶渊明看作隐逸诗人是不够的,因为这概括不 了陶渊明。陶渊明除了写到隐逸生活之外,还有他独到的人文关怀、社 会关怀。陶渊明在诗歌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日益为大家承认之后,就不 仅仅是一个隐逸诗人了,他成为进入文学史的大作家中非常著名的一 位。比如,梁启超曾经说,屈原之后能够写出自己个性的诗人就当推陶 渊明了。陶渊明超越了“隐逸诗人”,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达到的思想 深度,都可以使他跻身于一流诗人和思想者的行列。

随着陶渊明文学史和文化史地位的确立,像历史上任何一位圣贤 一样,陶渊明身上的光环日渐辉煌,乃至用“伟大”来形容了。陶渊明是 了不起的诗人,也是思想深刻的哲人。但最好还是少用“伟大”的字眼, 这实在是一个过于虚幻的词语,大众容易被它蒙蔽自己的眼睛,容易因它丧失独立思考的大脑。我们可以推 崇陶渊明或者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但首先需要摘掉这顶虚幻的帽子。

陶渊明不是未卜先知的圣人,他认真地生活,仔细地谛听内心的需求,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他性 灵的流淌,后世往往并非如此,而是这样:摆出个架子———我要作诗了,然后写出诗来,雕琢、人为的痕迹很 浓厚,包括那些写得很好的田园诗,都很难摆脱这样一些特点。说得更本质一些,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 审美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纯粹的一种创作上的事业。

陶渊明的哲思主要是从生活中感悟的,是带着生活原始气息的活生生的有机思想,与空洞的、机械的说 教截然不同。“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假使陶渊明没有经历生活的艰难,而是一位衣食无忧的儒家读书 人,怎么会有这样违背孔子的言论?他的哲学思想还是读史思考的结果。但无论从哪里来,都经历过生活和 心灵的酿造,寓理于生活、形象和情感之中,与当时概念化的玄言诗不同。我们可以在他的思想中找到儒、道、玄、佛诸家思想的影子,但已经融汇在陶渊明诗意的思想里了。这是诗意的思,不是抽象的推演。

二、是逃避怯懦还是大智大勇?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以现在的眼光来质疑陶渊明的“隐逸”,觉得他选择隐士生活是对于现实生活 的逃避,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懦弱的表现。这实在是一个误解,从提出这种观点的人的立场上来看,我们不 否认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但是如果敞开宽容的胸怀,站在当今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选择的立场来看,这个 观点是非常偏颇的。隐逸不是陶渊明懦弱的表现,而恰恰是陶渊明大智大勇的表现,这不是一般人能够选 择、愿意选择、选择之后能够坚持到底的一种选择。

陶渊明也曾经在仕途上奔波过,他奔波到四十一岁;孔子曾经说过,“四十而不惑”,他追求到四十岁以 后对人生有了更彻底、更深刻的理解,不论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族条件、时代条件,还是从他个人努力 的最终结果看,他在仕途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再像他的祖上陶侃那样建立赫赫的功 勋了;何况时局也不是他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后来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刘裕,他当时已经成为朝政的实际把持 者,从魏晋时期的历史看,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陶渊明对晋朝是有所留恋的……从种种方面来说,他觉得 出仕之道被堵死了,就是通过仕途来济世弘道是走不通的,这是从大的文化理想来看。从个人的性格来看, 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小时候就喜欢随任自己的性情做事,人越大往往对自己的性情把握越准,有 些不愿意做的事就真不去做了,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一内在需求,可很少有人能勇敢地把他仅出于功利目的、不乐意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扔掉。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随任自己的性情发展,没有大智慧、大勇敢是难以做 到的。大智慧就是你对人生想透了,大勇敢就是说即使仕途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利益,哪怕是可以酿酒的庄 稼,也干脆不要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挪到今天,设想一下,一个做县长的抛弃原有的一切,到田里种地,这 是很困难的,不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做不了这样的选择。

陶渊明并不是不负责任。实际上,陶渊明归隐也有痛苦的时候,他曾经有句诗:“淹留岂无成”,质疑自己 在隐居生活中难道一无所成吗?他反复考问自己,他思考的结果是在隐逸生活中也会有所成就,这个成就就 是守死善道,就是一辈子行善,固穷守节,通过节操的修行来影响风俗,使人心向上,来影响周围的人,甚至 影响后代。陶渊明确实做到了,他对于当地的风俗有影响,对后代的学人士子也有影响,甚至对后代做官的 人也有影响。陶渊明放弃在仕途上济世弘道,但没有放弃在隐逸的道路上通过自我节操的坚守和升华来达 成对社会的影响。

另外,他对家庭是负责任的,他的同道“浔阳三隐”之一的刘遗民归隐做了和尚,抛弃老婆孩子到山上面 壁修行,他写诗给陶渊明让他一起归隐,但陶渊明说“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为了亲朋好友的缘故,舍不 得离开他们去独自隐居。庄稼就要播种了,还得去种庄稼;孩子们要吃饭,他要考虑一家人的糊口问题。陶渊 明跟一般孤僻归隐的人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称陶渊明为隐士是不大合适的,实际上他是一个普通的 人,是一个有道德操守、有文化修养,同时双脚踩在土地、灵魂在蓝天飞翔的一个诗人。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 的人,而且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负责任的人。那种认为陶渊明的归因属于逃避责任的观点是非常概念化 和空洞的。 (下转 G 版)

-----------------转版-----------------

(上接 F版)

三、是过时的点缀还是现实的典型?

陶渊明是读书人回避不了的的话题,在历史上,他 仿佛只是文人雅士不断吟咏和书画表现的对象,是追 求物质生活之外的风雅点缀;在我们这个注重利益的 时代,读者连他的风雅也怀疑了,总是功利地询问:读 陶渊明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有意义,人们又该怎样定位 陶渊明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陶渊明在庐山脚下干干净净活了一辈子,这不是 富于一般文化修养的人能够做到的。他高洁的一生至 少启示我们:当代人不论受到物质欲望多大的冲击,都 不应忽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坚持,这是非常具有现 实意义的方面。因为我们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外在社会的诱惑丰富且复杂,那么如何获得一种智慧, 以大智大勇的态度坚守自我的精神和灵魂,活得踏踏 实实,这是最重要的。

人如果完全把坚守的理想放弃了,那是很危险的。 一个人放弃了就是一个人的堕落,一个社会放弃了就 是一个社会的堕落,一个民族放弃了就可能是一个民 族在未来的历史中消失的前兆,这是肯定的。没有高远 追求的民族,将来很可能消融于其他民族之中,就像一 个人把自己放弃了,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东西,成为别人 的尾巴和附属。扯得远一点,封建时代的女性也是很有 才华的,但从总体的文化创造和贡献来说,就没有男性 大;因为封建文化将女性作为附属性别来看待,使她们 的独立意识和理想追求衰弱了,结果就是女性埋没了 天才,埋没了自我。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一个没有理想的人进入社会 就可能成为一个随波逐浪的人,也可能在波浪中活得 很滋润,但仅仅是波浪中的泡沫而已,而不是能在波浪 之上随意驾驶船只到达自己目的地的人。

陶渊明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应该是现代人所高度重 视的。现代人把人与自然关系破坏得越来越紧张。现代 的生活方式,尤其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对外在事物的 态度是攫取,是一种占有和奴役的方式,不是尊重外物 的方式。对自然的利用,总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随意 破坏、砍伐、屠杀,而不是当作可尊重的对象来互通有 无。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开辟了一种永远值得借鉴的与 自然相处的方式,这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背景下 所产生的一种田园生活方式。田园生活方式既尊重了 自然,也满足了人的自身需要。人们可以合理地开发自 然,但自然本身所拥有的原生态的东西不应去破坏,比 如陶渊明家乡鄱阳湖地区的仙鹤曾被大批猎杀,场面 非常惨忍,这种纯功利式的猎取实在是一种彻头彻尾 的破坏。大自然本身产生的东西人类不应该再去侵犯 它,过度侵犯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自然会反过来惩罚人 类,所以说人和自然相处的最佳方式,就是这种带有田 园意味的、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审美生活方式。

在历史的争议中,陶渊明不可能再辩解了。但陶渊 明用他六十三年短暂人生的认真实践和一百多篇作品 的真诚书写,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秀立的一道风景线,像 桃花源一样具有永恒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吴海青同学对笔者的采访 记录稿)

对陶渊明的评价

悬赏分:10三

最佳答案

陶渊明(365解决时间:2008-12-12 10:49

问题补充: 为什么?

提问者: 11111erty - 四

最佳答案

不能说喜欢与不喜欢.陶渊明的时代于现代大不相同。 陶渊明是

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不愿与那群人同流,所以他选择了逃避,他很无奈。

而现在,不一样。谁会愿意舍掉好生活去乡下独坐山林呢,没有的。你看农村老百姓都想到大城市去生活,为什么呢,那儿条件好。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都是在追求利益。所以说,我只能说陶渊明是个不和俗的人。现在也是。

陶渊明的生活方式 一日,一友突然问我:“你对陶渊明什么看法?”我一脸茫然:“我很欣赏他的诗词和文章,但我不赞成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的方式。”

“哦。我从来没想过这些,只觉得他的文字给了我们美好的感受和精神的超然,陶醉在他的文字里,从没想过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的状态。可是,我在教《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时,学生却突然说:老师,陶渊明是个懒汉,又喜欢喝酒,在今天他连老婆都找不到,谁愿意嫁给懒汉酒鬼!我当时真的感觉有些尴尬,为作者尴尬也为自己学生的这种认识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说,我们现在先讨论作品,先不讨论作者本人。我们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好吗?”我友很认真地说。

“好啊,当然好。记得在哪篇文章里读到过:陶渊明是在第一次归隐后没法生活又出来做官,仍不能适应官场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之后又一次隐去的。官场有官场的恶浊,但官场也有官场的作为。陶渊明可能是适应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可能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不满,于是,开始想象他自己满意的理想社会生活——桃花源似的生活!我们今天也才有了美妙的《桃花源记》欣赏。我想:一方面他陶醉于闲适自然的生活状态之中,另一方面生活的窘迫又让他很无奈,就只有借酒麻醉自己了。醉了就什么也不用去想,所以,他的酒后诗作很多,也很超脱了,并不一定就在醉生梦死中。苦闷了只有写文字解脱了,高兴当然也会用文字记录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我说了一些自己的浅显看法。

“可我平时也是只注重了文字的感受,而忽略了他的生活状态。学生却说他耕种也不勤劳,他的诗句„草盛豆苗稀‟就是证据。真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了。”我友有些困惑,“想想也是,现在的社会充满了竞争,我们活着就要融入到生活之中,有些事情是逃避不了的,饭你总得吃,勤劳和拼搏是现代人缺少不了的品质。只喝酒写诗,谁养活你生活啊?诗词文章只能是生活的作料不能当饭吃!真不知道陶渊明当时是如何生活的,还能写出那么多美好的诗词文章!”

“那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高雅的情致了,所以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才情吗。谁没有经历挫折和磨难,但能用文字记录感受的又有几人呢?记录的好的就更少了,能留下来的就是宝贝了。品味陶渊明诗词文章的美好,学习他能用精妙的语言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就行了,至于他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也不得而知。我的确很佩服陶渊明的才情和洋溢在诗词中的悠闲与自得,但我们也没必要学习他的生活方式呀!”

推荐第9篇:陶渊明

大 学 语 文

姓名:廖智斐 学号:20090718 专业:09土地

(1)作业 (2)论文

(3)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之田园诗人陶渊明

可能将陶老先生作为这次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的对象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点是因为我来自江西,而恰巧这位流传千古独树一帜的田园诗人也是来自江西,在论述他的时候心底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自豪感;第二点是由于初中时候第一次读到他的《桃花源记》,一种莫名的冲动油然而生,之后每次有关于他的文章与诗集百读不厌,每每读来体会会愈加深刻与强烈。这才毫不犹豫的将陶老先生作为这次的对象来细细品读一二。

——写在前面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由于陶诗的重要题材是田园生活,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也是本人早年为数不多令我触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其实代表了这位老先生更是我们世人所共同幻想的一个美好愿景,一语道破了我们闲适怡然的一面。

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流。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人会随口念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得那时老师还会给我讲“不为五斗米折 腰”的故事。其中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自从那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那份洒脱与不羁并非常人所有,加上他旷古绝今的横溢才华实在令人称颂不已。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 ,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于是便有了一个伟大的陶渊明,他的诗文,将与日月同辉,照耀着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

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实他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他的风格是最富有个性的,也是最典型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自屈原以后,仅有少数诗人能以自己的品格构成典型的形象。

陶渊明的出现,使得沉寂了将近百年的诗坛,重又获得生命的力量。他不仅总结了魏晋古诗,而且也启发了宋以后的新体。他的健康的鲜明的诗句,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歌唱,就是此后诗坛所要走的道路。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可以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综上所述,或许我对陶渊明先生或多或少存在个人的崇拜主义,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作品,他的人格魅力的赏析,他的才华与性情的确值得我这一生来品味。

推荐第10篇: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逐渐成长。现在的我越来越为自己身为一名农村信用社人感到骄傲!

考上农村信用社之前,我心中的农村信用社有一丝神秘,有一些期盼,更对在农信社工作的人充满羡慕。后来我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其职能始终是服务农民,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三农”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60年的激情岁月里,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农信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怎能让我对在这里工作不充满向往!

现在我幸运的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的营业网点装修的明亮整洁,我们的办公环境优越舒心,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为我们带来储蓄存款的节节攀升。忘不了,我们新员工入职时培训的新鲜感;忘不了, - 1 -

拥有自己第一张金燕卡时的激动;更忘不了,在实习期间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上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吸收着新知识,迎接着新挑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农信社的生机活力,目睹了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给农信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自身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相信,如果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就会获得成长的收益;如果竭尽自己的才能,那么就会得到进步的机会。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希望的种子决定了我,要用最努力的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与金钱打交道,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其险无比;与金钱打交道,对于无私心的人来说,却可以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工作中我始终谨慎小心,因为只要一个微小疏忽,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当遇到工作难题时,是同事们帮我答疑释惑;每当工作上犯错误时,又是同事们对我教育启发;当我心情失落时,是同事们给我鼓舞;当我骄傲时,又是同事们提醒我以谦虚。我周围的农信

人正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为我提供学习的动力,使我不断成熟进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我都会执着坚定地一路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4年我在农村信用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勤奋去浇灌!

如果说农村信用社好比一艘前进的大船,目标任务是船头,它决定着船前进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是船身,它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构成部分;员工的素质以及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船桨,它决定着船行进的速度!工厂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支持时,出现了我们农村信用社人的身影,我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民兄弟搭起了一座通往幸福与富裕的桥梁,我们宣传着信用社的新政策、新业务,不仅是送去了资金,更是送去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我们不仅是在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在雪中送炭!

我们面临着农行的重返、邮政银行和各种村镇银行、民间借贷与我们争夺市场,要怎样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因为雄鹰是在风雨中练

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只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工作中,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选择农村信用社,便以农村信用社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到完美,也许并不能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我会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农村信用社和祖国的“三农”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的不是荣耀,而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热爱事业的豪情;追求的不是地位,而是农信事业的永恒!

今生与农信社相伴,一路携手同行!我无怨无悔!

第11篇:我眼中“安全“

我眼中的“安全”

我是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新来的一名大学生,刚刚进入这个行业,对与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了解,然而也不乏有很多困惑,虽然在入场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对HSE安全体系有所介绍,但是在脑子里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和一种主观意识,可是随着这几个月来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HSE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安全”这个名词的在我脑子里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并且占居了很大的分量,它不再是那么一个简单名词,也不再是那么随口而说的一个注意事项,它是一种必须建立的深刻意识和时刻保持警惕的安全职责,下面谈谈这段时间来我对“安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安全意识的建立

在点站上实习的过程中,最先看到站上师傅们时刻把安全挂嘴边,做任何事情都是很细心,让我感觉是不是太过小心了,畏畏缩缩的,甚至很繁琐,但是随着实习的进行,在站上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懂得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慢慢的知道了安全生产精细化闭环管理的意义所在,在这个高危行业中,“安全”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撼动的,所以,安全意识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要建立的。在后来的一次跟随作业区领导去滑坡现场对改造施工的监督过程中,我们看到新修建的上山公路弯道处,没有设置定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就及时和施工方达成一致,做好这方面的安全保护,立即设置好安全定桩,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安全”就在身边,每一个人都要主观的去培养和养成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建立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

二、强化自我安全基本功

加强HSE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单位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把安全管理渗透到所有工作及每个员工工作过程,既是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保证,更是单位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作为安全管理人员的一份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风险识别、持证上岗、凭票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基本功训练和学习,做到持证上岗、办票作业、培训率、培训合格率达到三个百分之百,要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全面开展基层达标活动,明确职责加密检查考核,通过管理工作的落实,使作业区的 “三基”重点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科学,把“十条禁令”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上。

三、节能减排也是“安全”职责

对于当今发展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节能减排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也是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安全”,是我们生存唯一的星球——“地球”的安全。所以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和贯彻,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最好保障。

同时,对于我们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在工作上,我们要按照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整体要求,努力做到文明清洁生产,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奉献能源的同时,也要创造和谐,这也是我们企业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一位员工应该具备的义务和责任。

“安全”工作是一个持续而永恒的内容,需要我们一起去维持,不断改进,不断加强,把安全落实到实处,落实到身边,达到“人人安全生产,创造幸福家园”的目的。

第12篇:我读懂了陶渊明(推荐)

我读懂了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幼时,我读不懂陶渊明,读不懂桃花源的美,读不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我认为快乐源自追求与成功,追求考试分数。而在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哪里会有我的快乐、我的好心情?

于是,我将自己关入四角书屋,钻进题海,去追求我的理想。但,我发现自己变得躁动不安,茫然若失„„

直到一个夏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出去走走吧!“

走在公园的小径上,微风徐来,吹动河边的垂柳,唤起了河面的阵阵涟漪,耳畔是一片清脆的蝉声,它们正唱着夏日的夜歌,生命的乐章。看那河边的石椅上,几个老人正扇着扇子,轻风吹动他们银白的头发,也撩动着他们心中难忘的往事;还有树林深处的几个孩子,他们表达着快乐的童真,笑声被树林悄悄地藏起。看那小径上骑着自行车的中年妇女,载着补课回家的小女儿,她似乎在细细地叮嘱着什么。这时我发现自己的唇边现出一丝久违的微笑,也许我终于感受到了生活,也许我终于体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旷达心境。

原来,真正的好心情缘自生活的细节,而不是惊骇一时的轰轰烈烈;来自生活的朴实和纯真,而不是繁华的街市和灯红酒绿;来自内心深处的恬淡,而不是旁人的赞赏。于是,我读懂了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读懂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读懂了范仲淹在历经世事沧桑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信条。

最后,我读懂了陶渊明,读懂了生活,更获得了一份返璞归真的好心情!

第13篇:我眼中的桑桑

我眼中的桑桑----读《草房子》有感

我在假期里新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草房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儿,作者以桑桑的视角,写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故事中桑桑的同学个个都很坚强,不管是受人欺侮的细马,还是家庭遭受不幸的杜小康,都能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表现出非凡的勇敢,顽强地接受命运的挑战。

桑桑在小学阶段六年里生活的有快乐也有痛苦。他有着普通小男孩儿身上都会具有的性格:调皮捣蛋、有好奇心但用不对地方„„桑桑经常干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比如有一次桑桑看见有一位渔夫下河捕鱼,他捕了好多鱼上岸去卖。桑桑突发奇想也要捕好多鱼,于是他回家准备拿渔网,可是家里没渔网,桑桑想起了蚊帐跟渔网差不多,就三下两下拔掉了父母的蚊帐,做了一个精致的渔网,用他的“渔网”捕了好多鱼,母亲回家一看挺高兴又挺纳闷儿:桑桑哪儿来的渔网啊?得知实情后,对儿子整天异想天开的“创举”已经习以为常的妈妈没有打桑桑,却把桑桑的蚊帐也拆了,桑桑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都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看到这里,我似乎看到桑桑的可怜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禁佩服桑妈对付儿子的“智谋”。这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呀!

桑桑虽然调皮但也有别的男孩儿很少有的艺术气质。桑桑的老师蒋一轮爱吹竹笛,当蒋老师吹起竖笛的时候桑桑会听的入了迷。作为一个男孩子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他还会拉胡琴,拉得很好,当蒋老师的笛子吹的有漏洞的时候,桑桑就会用胡琴给蒋老师补上,这一点蒋老师很感谢桑桑没让他出丑。

桑桑也很爱帮助人。他为了保护纸月,敢和比他个子大的男生斗争;他老是帮助蒋老师递信,帮助细马(桑桑的同学)放羊„„因为桑桑爱帮助人,爱交朋友(虽然有时他也嫉妒别人),所以才会和班上每个人都是好朋友所以朋友,我希望大家都爱帮助人,这样我们才会做到:天涯海角处处有朋友!帮助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比如:我帮帮爸爸递一递贴对联儿用的胶带,就可以让爸爸很快贴好对联,爸爸说没有我这个小帮手他得屋里屋外来回跑几趟,这多麻烦呀!我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帮助同学剪窗花„„大家开心,我也觉得自己很能干呢!

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在这些故事人物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要坚强,做事要坚持到底。我要好好珍藏这本书,一遍一遍认真地读,会有更多的启发。

第14篇:我眼中的柳树

我眼中的柳树

家乡的柳树既不是像花一样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松树那挺拔的身姿,虽然这样,我还是喜欢它、爱它。

柳树的树干很粗、很壮,树皮纹路是有序的,一道一道,我在树下可以看到纹路拼出的图案,有小巧玲珑的蝴蝶,沉重笨笨的小猪。

它的枝,如微风吹过的水波浪,拂过我的脸,像一串串珠帘在我眼前。我用手摸了摸枝条,啊!好滑,就像一块化了的冰,轻轻地。夏天会有人在树下乘凉,我也常常到树下玩耍。 叶子像一只只落在柳条上的蝴蝶,飞呀飞,那叶子带锯齿的,我被叶子划破过手,留了很多血,我生气得差点儿就把枝条弄断了。突然,从树上落下一个东西,我一看,是“虫子”,我马上就要把它踩死,但仔细一看,原来是柳树的种子,我连忙将它捡起放在手里,轻轻一吹,种子飞满天,像一个个小降落伞,剩在手里的像一个小小的毛毛虫。抬头看时,秋天来了,叶子黄了,结出了种子,太好了,有更多的“毛毛虫”来给它作伴,这只“毛毛虫”不会孤单了。

家乡的柳树是最棒的,我喜欢它的绿色,喜欢它的随风摇曳,喜欢它用绿色装扮大地。

第15篇: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什么是电子商务呢?对于他的定义颇多,但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是这样的: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但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的复杂,我认为所谓的电子商务只是一种区别于我们寻常的逛街购物的一种相对虚拟的购物。由于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销售模式,所以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对它的发展起着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由于网购时可以供选择的品种很多和价格普遍比店面上的便宜,而且既省时由省力,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并且迷上了网购,尤其是当代大学学生。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所喜欢的网购其实只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而已,即B2C,还有很多种,如:B2B、C2C、B2M、M2C、B2A(B2G)、C2A(C2G)七类电子商务模式。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在《电子商务概论》种所了解到的且很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

首先,出现比较早的也是在这些之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B2B。B2B其实就是厂商对厂商。这种模式主要是进行企业间的产品批发业务, 因此也称为批发电子商务。其实电子商务远不止是网络零售业,更核心的是市场潜在比零售业大一个数量级的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将买方、卖方以及服务他们的中间商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

其次是我们一般人经常的接触的大家俗称“网购”的一种电子商务,即B2C,也就是商家对个人消费者。很多网站就是采用这种商业模式,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各种物品,由于它的便利,使得大众很快的就接受了它这种商业模式。

还有就是人们相对比较熟悉的C2C模式。这是美国cbay所采用的商业模式。国内目前有几家声势浩大的网站如易趣和雅宝等属于这一模式。说到这一模式,其实我很赞同的,并且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关注它,并且应该学会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因为,在当代大学生之中有很多东西用过一次之后就不用了,而且是很新的,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没有用了,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来说却是很有用的。然而对于那些认为他们的东西没有用的却又认为其他人无用的东西对于自己很有用的人们应该学会利用“C2C”,即我们大学生弄一个“交换角”。通俗的说就是建立一个让同学们可以充分的用对于自己无用的东西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最后一种是目前最新的营销方式,即C2B。它是目前在经营电子商务网站中较新的一种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倒转式的拍卖”。对于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我发现更能体现以“顾客为导向,一切为了顾客”的理念了。这种新型的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很快的为顾客所接受,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基于上专业课时我们老师给我们的知识,我了解到不是每一个厂商都有这个能力实现C2B的这种营销模式。要想实现这种新型而又能够很快为顾客接受的

且受消费者所青睐的营销模式,厂商必须有良好的供货渠道,而且,供货渠道必须是畅通的,还有就是有着相当水平的技术水平。戴尔就是用着这种零库存的C2B的营销模式,所以它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因此它在电子产品中具有很强竞争实力。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其实是与我们的现在尤其是将来的生活是休戚相关的。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也受到了很多的挑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也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的。

首先,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病毒的入侵、黑客的攻击、数据截取、身份的识别、交易抵赖等等,这些都增大了交易的风险,让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即使想要进入这个领域也不敢冒险尝试。例如,在身份认证方面,非法用户可以伪造、假冒电子商务网站和用户的身份,骗取客户的资料,一方面可以对客户资料对外进行交易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破解客户密码来盗取客户资金。在网络购物方面,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钓鱼网站或盗取密码等方式,骗取网上购物者的购物款,使交易者受到利益的损失。

其次,电子商务还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交易的当事人不见面,整个交易过程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完成的。消费者无法准确知道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和产品情况,经营者也无法完全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程度。网络欺诈时有发生、虚假信息充斥网络、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售后服务很难满意、消费维权困难重重等问题。例如,在网络购物中,客户往往只能凭借网站的描述和图片来判断产品的质量,而事实上在销售过程中要么是以次充好,要么夸大宣传,有些描述和图片和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从而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骗取消费者的货款后便销声匿迹,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

基于上述问题,我认为由于电子商务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因此国家应该更加注重交易环境的安全,从而吸引更多人群加入到电子商务中来。同时,电子信用体系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真正的电子商务就无法开展,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建立诚信体系,倡导以德经商。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电子商务。

第16篇: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我眼中的电子商务是一种网上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在日常生活中,电子商务与我们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

随着互联网在美国开始兴起并在全球掀起一股网络潮流,电子商务也相应发展起来。互联网具有快捷性,普及型,而且能沟通联系全世界,是能使广大群众资源共享的大众传媒之一。正因为网络的这些特性,人们发明了电子商务这种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的人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并由此赚取利润;有的人通过建立网页来销售自己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和服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这使得电子商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开网店是最常见的一种电子商务。总所周知,中国的房价在世界国家中是属于比较高的,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房价更是持续上升,在城市中开实体店对一些中小级阶层来说很困难,而电子商务却弥补了传统商务的不足。开一家网店来营销产品是低门槛的,一般只要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网上销售商品,所以现在很多人选择网上创业。正式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一些电子商务网站随之产生,比如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他们在产家或零售商对顾客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人的作用,商家通过提交一定数量的和中介费,从而得到网页上一定的位置来展现自己产品的图片信息、商品描述以及消费者评价等信息,使消费者对所要购买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量。而且,电子商务网页具有把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一定的分类的功能,使消费者一目了然,从而促进消费的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提供服务是另外一种网络营销模式。网络教学、网上咨询、网上知识普及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由于网络上有海量的知识以及网络传输的快捷性,使得不同的服务能以互联网的形式在提供给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例如,沪江网是一个外语学习网站,这个网站上面开设了各种外语课程比如针对四六级复习的教学等视频,而要享受到学习外语的服务是需要在网上购买沪江学币才能进行的,这也是沪江网盈利的主要手段。在网上提供服务并且收取费用也成为商人们经商的新方式,这种方式极大促进了社会中各类服务的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是一种网上营销方式,是商人和消费者们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性进行的产品服务的买卖并且在网上支付电子货币的营销手段,而且,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快递业极大地发展起来,同时电子货币的支付增加的银行业的服务收入。电子商务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实时性,极大降低了商业的成本,使得国家的消费增加,经济增长。

第17篇:我眼中的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

只要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是我那年迈的奶奶为后代操劳的身影。奶奶年轻的时候,为爷爷的身体操心;有了我大伯、我爸爸、我叔叔的时候,又为他们担心;我大伯、爸爸、叔叔工作了,又为他们的温饱担心;他们成家了,又为他们的家庭和睦而担心;有了我以后,妈妈把我放在奶奶家,她又要为我担心;现在我上学了,她又要为我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而担心……

望着她那瘦削的双肩,我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情感。奶奶为这个家操劳那么多,转眼间,她已从二十几岁的花季少女成了一个六十多岁的暮年老人。四十多年里,她没有一件事不是为后代着想的,到了应安享清福的晚年还在张罗这儿,张罗那儿,辛劳一辈子。

其实,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人很多很多,他们为了各自的家庭而奔波,为了儿女而操劳。他们是那么的辛苦,是那样的无私无畏。她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却从不求回报。他们为儿女流血流泪,对儿女孙辈有着永恒不变的爱。

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生活增添光彩,都是我们生命交响曲中一串串动人的音符。

奶奶操劳的身影,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第18篇:我眼中的丘吉尔

我眼中的丘吉尔

一,丘吉尔的人生谋略:丘吉尔养成了一个极富有创造力的个性,他整天在谋划明天的东西,他的大脑总是不停地在想未来的问题,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这一点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特别是对丘吉尔的二战的生涯是非常有影响的。

他几乎对未来的事情都在谋划,并且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那种政治大事件中成为政坛的一颗璀璨的新星。他: 政治是权利,要获取权利的优势,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未来的设计与想象。

二、勇敢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军

1895年1月,他21岁时,他的父亲去世;4月,他的外祖母病故;7月他的保姆也死了,这一连串的不幸,使丘吉尔悲痛万分。他觉得父亲这个大靠山倒了,未来的道路只有奋发图强,自己开创。于是他定下抱负,即实现父亲在政治上所达到的辉煌业绩,他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玩开政治游戏,是一种极好的把戏,一个高手在真正置身于其中之前,磨炼则是十分必须的”他在后来的回忆录写这段经历时感慨万分地说:“当我回顾这些岁月时,我不禁虔诚地感谢至高无上的神所赋予我的生存才能,所有的岁月都是好的,无论起伏与兴衰,危险与坦途,永远是行动的感觉和希望的幻景,青年们,全世界的青年们!让我们高举战旗,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排除困难,勇敢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军吧”。

三、书籍、知识奠定了丘吉尔成功的坚实基础

英国新闻记者蒂文斯所说:论年龄甚至论气质,丘吉尔还是个孩子,但若论个人抱负,深思熟虑,运筹自如,有的放矢,手段高明等方面,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子汉了。就是知识的精神养料,使丘吉尔不仅成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成为举世闻名的著作家,书籍奠定了丘吉尔成功的坚实基础。

四、雄辩的口才是他获取巨大权力的阶梯

为了增加感染力,丘吉尔要在每次演讲前做好精心准备工作,并倾注全力背诵讲搞,有时还要将讲课内容写在手心是以防万一。

除此,他还注意培养自己的随机应变,临场不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迅速反映能力,以强化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辨论的本领,。

五、走投无路并非就是死期降临

世间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所谓的走投无路也就并非一定死期降临,关键看如何对待,请听他的声音:“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都贡献给大家,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未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六、学会放弃是一种大智大慧的表现。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时学会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收获。而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则是一种大智大慧的表现。丘吉尔在放弃考文垂还是暴露超级机密之间,吉尔学会了智慧地放弃,进而改变了整个战争进程。

七、丘吉尔在建立反法西斯联盟问题上,功不可没。

丘吉尔是第一个主张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人。当希特勒诱降英国时说:我对英国的要求只有一个,什么呢?请你英国走开,把欧洲留给我和黑暗。

但是丘吉尔却回答:不,我绝不走开,如果我们失败,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滥用科学的魔掌中坠入新的、更漫长的和更邪恶的黑暗的世纪。他选择了战。美国没有参战,如何让美国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给予英国以支持呢?他真是使尽浑身的解数:

一个是劝说。他认为美国和英国是世界民主制度的楷模,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暴政。“我们是民主国家,应该共同对付法西斯暴政。”他对罗斯福说,英美应该直面我们的职责,鼓起勇气为不使世界坠入更加黑暗的世纪而努力!

第二,诱惑,他对美国的演说充满了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充满了激情。他说,一旦希特勒纳粹政权的阴霾散去,伟大的美利坚民族为此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将会铭记于世界所有政治与善良民众的心中,人民不会忘记你,进来吧。

第三,恐吓。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丘吉尔不时地提醒他们,提醒美国人思考:如果英国战败,并且把自己强大的海军交给了德国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英国当时是海军强国,我如果战败了,我的海军交给德国人,你想想,什么后果?你美国还会拥有和平吗?美国人还会在悠闲地欣赏着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吗?

第四,撒谎。丘吉尔装出实力雄厚的样子,说英国完全有实力击败希特勒独裁政权的进攻。

第五,就是装熊。有的时候,他表示气壮如牛,有的时候在演说中装熊了,非常虚弱的样子,恳求美国,在同一母语的份儿上你拉我一把吧。就是说使了浑身的解数,来说服美国。

就这样就凭借他是演说家啊,辩才啊,丘吉尔凭借这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罗斯福总统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参战,但是全力支援的决策,于是《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纷纷出笼了。那么值得指出的是,根据《租借法》,英国用基地换取美国的巡洋舰,在丘吉尔看来,你美国提供战争一方以军事装备,这本身的意义就是参战,事实正是如此。美国政府颁布了这两个法案之后,使它更加向战争靠近了。而丘吉尔要的就是这个,我把你美国人拖下来了,只要你下来就好办了。

八、联苏搞德,化宿敌为盟友

丘吉尔是最仇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十月革命胜利不久,丘吉尔就声称要把苏维埃制度扼杀在摇篮之中,掐死。但是二战爆发之后的丘吉尔却提出一个观点,他说,“我向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德国与苏联开战。”

他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和正在我们以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了„„”

“我眼前看到的是那一小撮计划、组织和发动造成人类极大恐惧的恶棍。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与我们能够给与的一切援助。”

FFF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EEE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才能够知己知彼。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就无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6、优秀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者,组织行为学为其所做的定义为:身居领导岗位,能够对组织制定目标和实施目标的全过程施加巨大影响的人。

一、领导者的三种素质

所谓领导,其本质是一种影响力,也就是说,领导者是靠影响别人来获得真正的成功的。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来说,其影响力的主要来源归结于其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㈠、睿智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聪明,有智慧,有能力,这是领导者之所以优秀的基础,是领导者个人权威的本质体现。首先,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有“才”,是“人才”。是其所在行业、

所在领域、所在层次的优秀人物,是具有在自己所在领域中做出超乎一般人贡献之能力的人。《三国志》中有一句名言:“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只有“才”才是领导者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其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用才,敢于用才,精于用才,要把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苏轼曾说:“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应有此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和气概。 ㈡、包容心

这也是众多优秀领导者所共有的素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下属的“过失”善于包容。求全责备是一般领导者的积弊,他们最敏感是下属曾犯过什么错误,受过什么处分,有什么缺点,至于此人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绝活”,则不清楚。他们不懂得:人才也是人,缺点、错误委实难免,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使这些人才发出其应有的光芒。

二、对下属的“不敬”善于包容。有些下属喜欢锋芒毕露,存在不敬的“苗头”,领导者对此也要善于包容。“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真正的人才是掩不住其光芒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因为疾贤妒能,而使真正的人才陷于“永无出头之日”。不怕下属“功高震主”,为有才能的下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应持有的原则和态度。

㈢、亲和力

这是优秀领导者增添其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领导者要善于“亲和”,平易近人,要使下属觉得自己易于接近,敢于接近,心理上永远存有一种“暖”的感觉。同时,亲和力也有利于领导者与下属的沟通,使领导者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达到真正的成功。

二、强有力的领导者的能力表现

㈠领导者是设计师。企业就像一艘航行于大海的远洋轮船,而作为这艘船的领导者是船长、领航员或者舵手。这是传统企业的领导职责。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船本身设计者。如果本身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再英明的管理者也将徒劳无功。在今天的时代,领导者的工作基本上是设计学习的过程,使组织中所有人都能有效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重大课题。设计是一项整合的工作,领导人所要设计的工作包括:组织的政策、策略和系统。设计者必须确认各个组成部分能互相搭配,发挥整体功能,从而让组织动起来。因此,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

㈡、领导者是仆人。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深刻揭示了我党领导的本质内涵。我们长期倡导的人民公仆的内涵,指的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这种仆人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为被领导的人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组织的目标、使命服务。仆人心态是一种内心愿意服务他人的意愿。领导者是组织中核心与精神之所在,领导者的仆人心态蕴涵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就是这种使命感,使他们毅然采取行动并解说自己的远景,成了远景的仆人,即把远景.变成一种召唤。萧伯纳用简洁有力的话表达了这种关系:“这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被一个你认为伟大的使命所驱策„„,那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一种狂热,它使自私、积郁、怨天尤人一扫而空。”

㈢、领导者是教师。领导者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领导者的教师角色,促进每一个人学习,帮助组织每一个人培养对于系统的忠诚和参与能力;领导者的教师角色, 又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示范作用非常关键。领导者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对企业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怎样做高素质的领导者

㈠、全面系统思考

领导者不能受细节的羁绊,否则就会陷入“忙得团团转”的泥潭。领导者应该着重于真正关心远景实现的事务,通过系统思考,看清组织发展大局,理顺各种关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这不仅是哲学家的事,也是每个追求成功的领导者必须修炼的核心问题。

㈡、实现自我超越

具体的做法是以制度的形式,抓住机会进行有效的创新性试验,把失败和错误当作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部分来接受,发挥自我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事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能成功。

㈢、改善心智模式

世界上人无完人,很成功的人、很伟大的人心智模式也都有不同的缺陷,领导应该改善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印象,这不仅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部门甚至整个单位。

培养自主权。领导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若事无巨细、凡事都管,那必然会是一团乱麻。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学会放权,尤其应该激励组织成员自我指导,将责任和控制权移交给实际执行该项工作的人。

谈走向成功之路的十大奥秘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要取得大成功,要成就一番真正的大事业,据我对上百名世界一流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途径虽然千差万别,但共同的决定性要素却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成功人士都具备的以下十大要素

一、很强的目的性或目标性

志向,立志,其实质是有很清晰的工作、奋斗目标。我研究成功人才发现,他们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十分明确坚定。想想毛泽东、拿破仑、牛顿、居里夫人吧,这些人很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就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事目的性不强的人必然浪费时间,而时间是成功者所能拥有的最大财富资源之一,所以鲁迅说,浪费别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二、很强的意志力或者信念

顽强的意志力,耐心耐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可以走多远。成就一番伟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是一件不能承受的重负,但对于成功者来说,这恰恰是乐趣的来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需要指出的是,意志力、耐力往往与信念有关。没有信念或信念不坚定,是不可能产生定向作用的意志力和耐力的。一个人只有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耐力才能长期保持,也才能获得心理、精神能量补充,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三、很强的抗高压能力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差异还表现在抗压能力上。成就事业需要时时面临许多困难,

更多时候还可能长期处于逆境当中,人生成功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人不断鼓舞自己,竭力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压力是与成功过程相伴的一个伴随条件,学会抵抗来自环境、他人及自己内在的压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所能抵抗的压力有多大,他的心理能量就有多大,他的事业空间和可能成就就有多大。现代心理学发明了情商和“逆商”概念,情商和逆商本质上都是化解内外压力的重要能力。缺乏逆商,任何的人类进步都是难以想象的。

四、全力以赴的精神和工作方法

成功者做事均遵循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及工作方法。他们做事前,必事先考虑其可行性,投入资源及产出比例,失败的必然及可能风险。一旦做出决定,必全身心投入,对于结果更是志在必得。否则,他们就宁愿放弃不做。成功者都不约而同地严格禁止自己做那些表面有用其实劳无无功的事务。

五、克制力及极强的自信心

成功者都具备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人的天赋、时间、精力、能力都不可能是无限的,成功者都能对自我资源进行严格管理。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将自己所有的智慧、精力、时间集中在自己确定的某个目标、某项事业上使用,才能发挥自我资源的最大效益。而集中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意味着需要克制自己某些方面的欲望和天性,需要有计划地履行职责。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表达了许多成功人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正心声:成功者与失败者相比,更怀有对于自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强烈自信心。正确的自信心建立在对于自己能力素质及实现目标方法的理性研究上,自信心是成功者所有心理能量积聚的根基。没有了自信,龙飞凤舞就会变成蛇影鸡形,再大的才能和能量失去点火器,形同虚设而已。

六、高标准要求自己

从成功者身上发现: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为人必须自己对自己先提出超过客户、上级、事业本身所期望的工作要求,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他人支持,也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成功者永远主动地做足自己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并且预先自己自动提高工作要求,让人感觉到他做得“永远比你期望的多一点点”。这样一种工作的态度,自然会产生更令人振奋的工作成果。

七、追求效果或结果导向

本人发现:成功者做事都苦苦追求一个他想要的结果,做事必有结果这一优秀品质促使他关注事业过程,他们把过程当作达成结果的一种方法看待,因而对于过程的作用和效益非常敏感,从而避免了普通人只关注过程而产生的过程形式主义。

专、精也是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专,指用专业理念、专业方法、专业行为。大量的成功者在开创一项事业时,在某其事业的领域并非专家,但他们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将通过高度忘我的学习,很快会将自己培养成自己行业、专业的专家,从而对事关本事业成败的全过程及关键因素一目了然,成竹在胸。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工作、事业失败的风险。

精,精简指所有的工作方法、步骤都应当尽量精当简易。《易经》有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文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就道出了简易对于确保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精简是一种理念和行事风格,精简亦有助于体现并提升专业工作效率。

专与精,前者需要“举轻若重”,工作、事业上的事无小事,全部需要认真仔细地落实;后者需要“举重若轻”,无论多么复杂繁琐之事,均应该尽量简单容易化去分解操作,行难于易,难者亦易矣。两者一结合,就构成了以效果为导向的“思考繁密、操作简易”的工作方法。光是周密谋划或光是强势执行都无法达成最佳效果。

八、克服狭隘的自尊心

成功者做事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达到忘我境界,集中全副精力于解决工作、无心关注自我权威、自己面子是否受到影响。他们都能克服狭隘的自尊心,克服“自尊心”意味着最大程度地全方位地开放自我,吸纳他人的信息、智慧,与他人共鸣,使事业成功有如源头活水,水到渠成。高山不让碎石,大海不拒细流,成功者突破自我的结果是心智的成熟和事业空间的倍增。

第19篇:我眼中的大自然

我眼中的大自然

哪里是欣赏美景的最佳去处?大自然。哪里是我们玩乐的人间天堂?大自然。哪里是抛掉一切烦恼,只有快乐,没有忧愁的地方?答案仍是大自然。自古以来,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又有多少人宁愿在她的怀抱里安详地度过一生。大自然就宛如一位天仙,灌溉了人们心中的那颗种子,让它慢慢生根、发芽,最后开花结果;大自然又仿佛一位安详的母亲,舒展人们紧皱的眉头,安抚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而对于爱好音乐的我来说,大自然就是一首歌,一首轻快而又令人愉悦的歌。

春天,自然是那首歌的前奏,轻轻的,柔柔的,如同一阵春风,吹入你的心田,荡漾起一片涟漪。看!她的步伐多么轻盈!不仅我感受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欣赏着她优美的舞姿,倾听着她柔和的舞步声。只要是她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声笑语。不信,请看:燕子在呢喃,原野再次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大地沐浴着春光,万物生机勃勃。你以为就这些,那可就错了。你瞧:一片片油菜绽开了黄澄澄的花,向人们点头致意;一棵棵钻天杨,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淡的绿,在湿润的春风中微微摆动;一朵朵牵牛花现出了各自的小喇叭,迎接着她的到来……

紧接着,歌曲的抒情部分——夏天开始了。大概有许多人认为,夏天十分火辣,让人热得受不了,因此应该是高潮部分,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你可曾仔细地观察过她、理解过她呢?其实,她也是很文静的。当夜晚降临,晴朗的天空里布满了星星,亮亮的,一颗一颗的,像撒在深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总让人觉得那里头藏着无限的秘密。密密麻麻的星星,总是静静地闪耀着,跳动着,在那不属于我们的世界悄悄地绽放生命的光芒。望着它们,仿佛自己已进入到另一个空间,总会不自觉地陷进去,无法自拔。

接下来就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秋天出场了。你瞧,那一团团、一簇簇的红是什么?啊,是那火红的枫树林,看上去是那么热烈,那么充满生机,就像是太阳般散发着光和热。不止是枫叶,远远望去,还有那黄里带绿的杨树叶、暗红色的槐树叶,都如同一片燃烧的火,那么烈,那么狂,那么令人痴迷。你再看,那一片片、一阵阵的黄是什么?噢,是那金黄的稻田。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杆抬不起头来。一阵风吹过,掀起起伏的稻浪。最后就轮到歌的结尾——冬天了。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着世上的每个角落,就是晴朗无风的时候也是干冷的。光秃秃的树枝可怜巴巴地指着天苍天,曾经生机勃勃的绿叶终于支持不住,只好脱离母亲的怀抱,在空中飘荡或被埋进土壤里。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片的白,白得令人傻住,白得令人呆住,白得令人忘记了自己,忘了一切……

多么动听的歌啊!是那么地婉转,那么地悦耳,跌宕起伏。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演奏它、拥抱它吧!拥抱我们的、属于每个人的大自然吧。

即墨二十八中初二:即墨二十八中的一名学生

第20篇:我眼中的青春

我眼中的青春

青春,是青涩斑斓的年华,织绣出岁月无痕的季节,那么小心的在心的年轮深处刻上了成长的喜, 怒,哀,乐。年轻如我们,青春应是那朵枝头上开的争艳的花朵;是黎明前一缕缕金光;是情人眼里荡漾的秋波;是海中猎猎张开的杨帆,一旦起锚,就势不可挡。青春是坚强,拒绝退缩,远离悲观;青春是力量,摧拉枯朽,所向披靡;青春是希望,精心播种,喜悦收获······青春,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让我们忧愁,让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匆匆而过.

可曾记得,那些一个个被迫痛苦早期读书的清晨;那些一天天在作业题海中度过的紧张日子;那一个个夜晚偷偷写在日记本上忧伤的文字;可曾记得,那些和你画三八线的同桌?和你一起为一个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朋友?你生病时陪着你一起不吃饭的她们吗??某天,暮然回首,那些画面仍然清晰浮现,突然感慨,青春竟是如此匆忙,是弹指一挥间的浮华,白驹过隙的乍然,是雾里看花的迷茫。你曾近是否有过匆忙的奔跑,换来的是华丽的跌倒;是否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新站起来步步向前;乍然惊醒,原来我们已度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想起那些过去存在你青春里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觉得时间在一点一滴吞噬着我们像花一样的年华?

然而,面对时间这个冷酷的杀手,我们别无选择,走过的时光,永远不能复返。很多时候,我会很想很想回到呱呱坠地的那刻,我想,要是我能重新走一遍我的青春,要是我能重头再来,我一定不会让时光那么轻易的溜走,我会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精彩,更加丰实,更加多姿多彩。可是,设想终究只能是设想,流逝的青春只能为你人生涂上回忆的色彩。说到这里,我不由感慨万千,我们何不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抓紧时间,努力奋斗,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继续谱写让自己不留遗憾,不留缺失的青春章曲呢??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站等待你的会是什么?但是,放开双手,努力一搏,等待你的绝对不是空白的青春。那么,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青春努力,为青春喝彩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
《我眼中的陶渊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