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郭永怀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3 12:04: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郭永怀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在十秒钟永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推荐第2篇:《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某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抚今追昔 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

《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推荐第3篇:《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500字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L.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1.《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00字

2.《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00字

3.郭永怀事迹心得体会

4.《郭永怀》观后感心得体会XX

5.郭永怀感悟

6.郭永怀观后感600字

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范例2篇

9.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

10.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推荐第4篇: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两弹元勋:郭永怀

http://www.daodoc.com 2009年10月31日16:29 综合

郭永怀

郭永怀(1909.04--1968.12.5) ,男,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1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生平经历 郭永怀,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9年4月4日出生于今山东省荣成市。郭家世代务农,父亲郭文吉粗通文墨。1918年,9岁的郭永怀在三叔郭文秀开办的学堂里读书识字。1922年,在石岛镇(今石岛管理区)明德小学就读高小。1926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青岛大学附中。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由于他勤奋好学,所以名列前茅。他还同胡世华、陈振汉等组织了一个新颖的读书会——微社,切磋砥砺,钻研学问。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由于他对光学感兴趣,于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曾和吴大猷等一起研究过喇曼效应。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研究过湍流理论。在青少年时期,他先后得到过顾静薇、饶毓泰、周培源等教授的指导,所以不仅具备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而且也确立了“科学救国”的思想。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出色工作受到导师辛格的赞赏。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由于有名师指导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加之他本人的刻苦努力,为他在以后1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实际上,郭永怀在这10年间是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要用他的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种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于1956年11月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郭永怀回国以后,就身体力行倡导高超声速流动、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飞机失事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年不到半百便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他工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1963年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又会增加一次身体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在生活上,郭永怀的简朴也出了名,一支钢笔从中学时代竟一直使用到牺牲。 周恩来叮嘱郭永怀等科学家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周恩来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眼睛顿时湿润了。钱学森更是伤感不已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如今,我国空气动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郭永怀的生活年代恰逢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至“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沧桑巨变的60年,也是人类从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到美国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跨入空间时代突飞猛进的60年。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也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是每个中国人、每个力学工作者值得引以自豪的。为了表彰郭永怀的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于1968年12月25日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主要贡献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

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推荐第5篇:个人简介(郭怀利名师简介)

个人简介

郭怀利,滦平县平坊中心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先后承担市级“十五”规划课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工作,其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规划课题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有四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励,四篇论文在国家级、市级杂志发表。曾先后被评为县级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县级师德标兵、县级教学能手、市级复式学科带头人、市级第二届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复式教师。因工作成绩突出,三次受到县政府嘉奖,一次记三等功。

推荐第6篇:永怀先生

永怀先生

清明已至,我们怀着沉重而痛惜的心情站在您面前,不知你可曾安息。

我们无法忘却44年前那次空难留下的悲痛,也可以想象54年前先生创办化学物理系之初的赤诚热血良苦用心。作为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先生治学严谨细致,研究迎难而上,教学一丝不苟,真正践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先生在外拒绝转换国籍,而用手计算出那些无法查阅的秘密数据,先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突破重阻返回故土,那股强烈的爱国情怀更是让肃然起敬。,回想先生一生,不禁让人想起一首小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时至今日,先生的言行精神,依旧鲜活有力,激励着一代代后世为科学、为国家而拼搏。缅怀先生,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尊崇为目标,认真学习,勇于进取,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复兴而奋斗,完成先生未终宿愿,告慰先生在天之灵,愿先生安息。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名宿浩然长存,永垂不朽! 志当存高远,奋勇攀高峰,我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安120~150字/分,共计486字)

推荐第7篇:永怀感恩

永怀感恩

叶苏青,预备党员,我是这样的一位本科生,三年来综合成绩排名班级前五,系里排名前20名,学院里的“三好学生”,在征文比赛、英语翻译比赛、创新杯比赛屡屡获奖。

自2010年9月入校以来,我处处以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学习上争高分,政治上求先进,活动中要积极。

在学习上,我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坚持专业与非专业并进,努力拓宽知识面,建立起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平时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自入学以来始终保持各科成绩良好。作为团员,我尽力做好一个团员应做的工作,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完善其他方面的能力,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成绩面前我不会骄傲,因为我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只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平时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自从我成为预备党员后,我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在同学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曾被评为院级“优秀团员”和“至善之星”。

“学无止境,勇攀高峰”,这一句至理名言始终鞭策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进取。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一直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锐意进取、勤练专业,对各门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先后获得了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荣誉。“宝剑风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辉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奋斗,才能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时间源自效率,成功在

于勤奋。在吃晚饭回宿舍的路上,经常能在学校三楼爱心餐与宿舍之间看到我奔跑的身影,当同学们问我为什么总是狂奔着去食堂,我回答说为了抢到限量版的实惠的爱心餐,之所以狂奔还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因为时间对我来说很宝贵。虽然学习时间紧张,但我克服困难,合理分配时间,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任课教师的一致认可。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关心同学、热心助人,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团结了全班同学。我从不骄傲,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工作积极,不断创新,为各项活动的展开出谋划策。进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读书,是我人生征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在这个学院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我努力奋斗的身影和曾经踩下的深刻的脚印,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熏陶下,恪守“向学向善,自律自强”的校训,主动吸纳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漓院精神,在知识的海洋里扬起了自强不息的风帆。

在生活上,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几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室友每天有规律地作息、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小家。我在生活上努力做到勤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在各种荣誉面前,我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我为了节省生活开支,给自己定下了详细的生活计划,每月的生活开销不超过200元,平时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为解决生活困难,进入大学之前,我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外打工,先后做过餐饮服务、收银员、推销员、家教等各种工

作。此外,在学校里我也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当然在获得奖学金后,除了维持基本的学业生活,还资助家用。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房屋四处漏雨的场景让我明白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我立志考上大学。艰苦的军训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身心历练。已经习惯吃苦的我,坚持每天7点起床晨读,接着是2000米的晨跑,晚上到就寝前才看完书回来。每学期我都给自己规定:除专业课本和相关书籍之外,每学期至少看40本书。三年多的勤奋刻苦换来了各种荣誉和老师同学们的肯定。

现在的我光荣的成为了预备党员,对待生活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对待同学真诚热心,不计得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很多同学明白我的家境,就会热心的给我很多她们觉得虽然穿过但还是很好的衣服、鞋子,有时候她们还是会顾及我可能会觉得尴尬等等可能伤及我的自尊心的考虑,后来我很感激的告诉她们说,真的万分感谢你给我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些就是最好的礼物,我一点也不介意,假如我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希望很多同学都可以把闲置的衣服等等资源给我。为了报答他们,我更加的努力在他们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及时的给予帮助。生活的艰辛使得我从小就学会了独立自主,师生们的关爱使得我倍感温暖,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使我下定决心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获得奖学金后,仍然勤奋朴素,穿着校服校裤,提着同学送给我的布袋,从不逛街,我最喜欢三楼食堂的“3元”爱心窗口,使我中餐晚餐的消费不会超过3元。我唯一的开销就是吃饭,即使是考证也不买书或者学习资料,更不会花钱去培训,不是借同学的书本看就是图书馆的书本,所以我获得了漓院图书馆第一届的“读书达人”,最令我感动的是同学们知道我查资料没有电脑用,就会热心的叫我过去她们宿舍用电脑。也许正是平时的互相帮助,所以在我困难的时候就会及时的帮助我。其实在每年的

不记名投票中,全班将近90名同学几乎都把票投给了我,承受了同学们的厚爱和信任,我决心做一个回报社会的人。虽然我所做的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但是我想对生活的态度是从细节中体现的,我只是一点一滴做起,做好自己,做好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我相信一点点水总能灌溉一颗树苗,一滴滴水总能汇聚成海。三年的大学生活,我留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是热情和乐观。每天我总是第一个起床,抢着做宿舍卫生,努力做好班里的每一件事情。憨厚的我永远带着热情的笑容,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室友总是说:“只要小青能做到的,她总是会主动帮助你。”

生活多磨难,人间有真情。我不会忘记是父母给予我生命,家乡的名山秀水赋予我灵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照料。当我需要资助时,学校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向我施以援手。在社会的关爱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懂得了感恩。我夜以继日的学习、工作,期盼着将来能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感恩母校,造福乡亲。我的表现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在已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面前我并不自满,我的目标是考取公务员,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一个塑造人才的摇篮,给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里没有的知识,充实、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本领,提高了综合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懂得了既要刻苦学习,又要勇于实践。今日的学习与实践,是为了明日更好地报效祖国和人民!

推荐第8篇: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9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们参观了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纪念馆和荣成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

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成山林场的沈秀芹烈士事迹展览馆,集中观看了沈秀芹烈士事迹专题片,追忆沈秀芹当年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弘扬沈秀芹烈士那种对党特别忠诚、对群众特别关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沈秀芹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的同时我们利用当地的会议室组织了一次党员大会,会上党员们针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交流学习,党员们深受教育,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对照榜样找差距,在工作中无私奉献、勇于进取,把沈秀芹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做贡献。

参观完沈秀芹纪念馆,我们又有到达位于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郭永怀他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对郭永怀以身报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沈秀芹和郭永怀无私报国的精神,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国家,为人民尽自己的职责。

推荐第9篇:永史怀古诗

【教学目标】

1、掌握永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进一步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内容

1、复习《咏怀古迹》(其三)

2、总结咏史怀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3、迁移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的分类 1.怀人伤己 2.怀古伤今 3.理性反思

三、鉴赏要点: 1.要弄清史实、典故, 2.要体会意图、感情, 3.要品味技巧手法。

四、朗读诗词《咏怀古迹》其三,疏通诗词大意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起句写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气象非凡、雄伟。那里还遗留有明妃昭君出生的山村。

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她孤身一人离别汉宫嫁到北方的荒漠,如今她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颈联画图句出了悲剧的根源,环佩句写她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凭着画图,汉元帝怎能辨识昭君的月貌花容?昭君远嫁荒漠,汉元帝后悔莫及,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或可于梦中听到环佩作响,昭君魂兮归来。

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昭君“怨恨”的主题。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

五、在全面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词语是哪个? 明确:

怨恨——怨者,埋没汉宫,始不见遇

恨者,远离家园,终不归根。

2.诗的开头没有写怨恨而是写的景,写了一幅怎样的景?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①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诗人是在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做背景,烘托这位远嫁异域的女子,赞美她的英雄气魄,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③表达作者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

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那作者是如何咏怀的?

提示: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

2 比较分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时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大漠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明确: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4、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赞美王昭君的英雄气魄,表达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之情。

2.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六、迁移比较: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释:“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分析:“见范蠡”,即诗人实现自己抱负的愿望,既感到失望悲观又不愿轻易放弃。参差烟树”,写得既真切又朦胧,“参差”是真切的、“烟树”是朦胧的。整句诗像全笼在烟里雾里,亦真亦幻。诗人仿佛已经感觉到了晚唐王朝的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但又希望自己能像范蠡那样“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这是何等苍凉又让人深深感动的抱负。

1、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①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以“五湖烟树”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②仕途失落而生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

③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

4 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③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1、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也包含了作者对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七、课堂 小结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对比失落型: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5

推荐第10篇:永怀感恩,美好生活1

永怀感恩,美好生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总要面临种种的失败和挫折,总要经历种种的痛苦和无奈。我们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上天给了你们残缺的身体,使你们在生活中要遇到更多的困难,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人生的不幸,我们是一味地埋怨命运,丧失斗志,消沉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自信乐观,自强不息?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她就笑;你哭,她也哭。让我们学会感恩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世间的许多不安、浮躁就会被沉淀;许多痛苦、不幸就会被消融。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感恩,可以让我们变得善良和宽容,可以让我们懂得仁爱和道义;感恩,可以让我们获得自信和智慧,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我们要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温暖的家。父母用最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把整个世界都给了我们。他们为我们的每一次摔跤而担忧,为我们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百善孝为先,感恩要从孝敬父母做起,从感激父母开始。一个连父母都不愿意爱,不愿意孝敬的人,他的人格和道德是靠不住的。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的基础,是学会感恩最简单的开始和最直接的体现!

我们要感恩师长。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为我们在黑暗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明媚的阳光;是老师为我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了爱的旋律,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是老师为我们在自卑的世界里找回了自尊和自信,让我们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我们要感恩老师,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感恩社会,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所美丽的校园,使我们能够和其他健全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全社会的浓浓爱心,铸就了这座爱的熔炉,使我们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我发奋拼搏、顽强进取,让我从青涩的毛毛虫变成耀眼的蝴蝶,有人抱怨工作不好找,有人抱怨城市房价高,有人抱怨社会压力大,殊不知正是社会给我们的这些挑战,才使得人生充满百味,否则生活岂不像一瓶白开水,索然无味;生命岂不是像一口枯井,没有活力。怨天尤人不过是懒惰者的遁辞,发牢骚无非是摆脱责任的一种借口。正如萧伯纳所言“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感恩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努力改变社会中不好的音符,创造出生命中最美的篇章。“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要让我的生命怒放。有社会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彩万分。我们要感恩天下万物。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到天下万物都是美好的。我们会发现:路边的小草真美丽,山上的鲜花真漂亮,今天的饭菜真好吃,老师讲的故事真好听。我们要感恩天下万物每天带给我们点点滴滴的幸福,感激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美好的事物。

常怀感恩之心,常抱感恩之情,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和朝气,我们的人生就会溢满快乐和幸福!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去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第11篇:李怀军简介

李怀军简介

1956年5月11日生人,

1964——1968年开元小学读上学,

1969——1971年开元学校读初中,

1972——1974年宁阳四中读高中,

1977——1983年任生产队会计,

1989——1998年任开元村会计室记账员,

1999——2003年任开元村计生办主任,

2000年7月入党,

2003年7月至今任开元村会计。

李怀军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忠厚老实,勤俭持家,友爱乡邻,孝敬老人,体恤贫幼,给童年的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服务于社会,报效于国家”理想。李怀军先生从小质朴方正,聪明好学,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在上小学时期,他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多次获得学科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自古雄才多磨难,小学即将毕业,却赶上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到处都是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并且又因为需要照顾贫寒的家庭,李先生不得不含泪在本村读初中,他半工半读,亦工亦农,很快就成了过农村生活的行家里手,耕、耙,耩,扬,无所不学,无所不会。

1972年,李怀军先生以优异的成绩和高尚的品行顺利进入本地名校——宁阳四中高中部就读。他以忘我的精神,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他在学习之余,积极当好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知心人。他光荣的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被评选为优秀团干部。两年制的高中生活对于他来说是那么充实,更是那么短暂,他如饥似渴地的学习,唯恐不能详尽的掌握建设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唯恐不能悉心地为同学们服务,不能当好同学们的楷模。高中毕业以后, 李怀军先生响应国家号——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扎根农村,踏踏实实地担当起了一个知识青年的时代责任,积极试种新品种,热情推广新产品。为了使父老乡亲能吃上饱饭,他不辞劳苦地奋斗在田间地头,战斗在河渠沟岔。由于他优秀的表现,非凡的业绩,1977年,被推举为生产队会计,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干好本职工作;1989年,被提拔为村会计室记账员,他一丝不苟的记好帐,诚心敬意地为村民服务,为村两委尽职尽责,获得了广泛好评,有口皆碑,深受赞誉;1999年,被任命为村计生办主任,计生工作可是头等大事,又是老大难问题,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秉公执法,克己奉公,他问寒问暖,走门串户,他深入浅出地解释党的政策,他一五一十地反映群众的心声,计生工作四年期间,无一重大责任事故出现,无一超生违纪现象发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组织是明察秋毫的,2000年7月,李怀军光荣入党,自此,他更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家人,有损党的言论不说,有害村民的事情不做,处处严于律己,时时宽以待人,2003年7月,李怀军先生,当选为村会计,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日思夜想为开元村的良性生态谋篇章,他殚精竭虑为开元村的持续发展绘蓝图,他管理好每一份账,他用好每一分钱,他全心全意地当好村民的公仆,他赤胆忠心地做好村两委的助手。

第12篇: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散步》被选入了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十二课,《家园落日》被选入了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课。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第13篇:郭明义简介

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于鞍山市一个普通矿工家庭,1977年入伍,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汽车驾驶员、汽运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郭明义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其主要先进事迹:

1.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2.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3.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4.捐献造血干细胞:从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着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有人问老郭:“你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为什么要拿出那么多钱帮助特困学生和周边同志,而且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他回答说:我和妻子都有稳定的收入,家中没有额外负担。同那些困难的孩子、职工家庭相比,我觉得自己是富裕的。

郭明义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很平凡,然而平凡中却孕育着伟大,平凡中见精神,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郭明义就是这么一个幸福的人,他是一个精神的富翁,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有大爱,心恒乐!,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郭明义同志是新时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我们需要在往后的工作中,用饱满的热情,勤奋扎实的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先创优。

第14篇:郭明义简介

郭明义,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坚持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巡查、维护公路里程累计达6万多公里,公路达标率在98%以上,为企业创效3000多万元;他2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身边人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平凡中见伟大,平凡中见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不愧为当代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1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他获得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其颁奖词为: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第15篇:郭庄幼儿园简介

郭庄幼儿园简介

我园地处兴村乡西郭庄村村南,本园覆盖着郭庄和侯庄两个村的幼儿。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0平方米,现有大班59人,中班60人,小班69人,三个年龄段的幼儿。现有教师16人,园长1名,学历全部达标。

我园环境优美,院落宽阔,适宜幼儿们自由的玩耍,甬路两旁的柏树和垂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园内设有小活动室六个,大型活动室一个,幼儿寝室、厨房、餐厅、卫生保健室,办公室、园长室、水房各一个,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幼儿的盥洗设备、喝水设备方便实用。

园内墙壁上的有教育意义的彩画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活动室内教师和幼儿制造的玩教具丰富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使孩子们充分练习了自己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室外大型玩教具座落有致,既能满足孩子们玩耍的需要,又能锻炼他们不服输的坚强品质。

我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园理念,“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个孩子得到愉快的发展”的办学思想,坚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宗旨,“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使孩子的个性充分张扬,把握孩子的现在,创造孩子的未来”的教育理念。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争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将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第16篇:莫怀戚的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主要经历】

1966年初中毕业,1969年上山下乡,作为知青插队于四川内江农村,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电影公司职员,重庆川剧院乐队队员,第三军医大学新闻干事,1978年莫怀戚以“老三届”身份考入四川大学,1982年中文系毕业。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思想】

莫怀戚秉承重庆人关注本地小人物的传统,一直注重于都市生活的开掘,尤其是对都市男女的庸常生活的欲望与骚动的持续开掘与表现,一直是他创作的兴奋点。早期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大律师现实录》,主要是借助都市男女的恩怨情仇来一展其心理分析与逻辑推理的超常智慧,带给读者以侦探小说惯有的智性快感,都市生活本身还并不是他要着重开掘的意义对象。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专注的态度,集中探求种种社会心理现象,他看取生活深入,观察人性细切,在对各色人等的行为方式的心理因素的挖掘上,客观、准确而深刻,具有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人性深度。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表面看来是社会风貌、物质生活,这其实都只是表面现象,更大和更深的变化,是人们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20多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动中,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上的更新与精神上的“涅磐”,始终是永无完结的主题。莫怀戚抓住这一根本点,在他的小说中探绩索隐,穷形尽相,写思想的冲突、个性的碰撞、情感的迷失。可以说,他的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精神现象史。(《社会心理的探索者 ——莫怀戚小说解读 》白烨 )

《经典关系》是一道“重庆大餐”,诸多的人在组成的关系网中缠啊绕啊„„他们的关系又不是仅止于情爱,还有报恩„„莫怀戚因而被称为“说话深刻得让人脸红,行文透彻得让人心惊”。

如他自己所说:“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则不写。胸无大志,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所以虽有心走红,却无心较劲,尽力而为后听其自然。”

莫怀戚至今已发表各类体裁的小说四五十部,另外还有各类随笔、小品文近千篇,这方面的作品,作者往往就地取材,任意挥洒,但仍不失大家风度,作品雍容典雅,哲理深蕴,耐人寻味。

【艺术特色】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他善于把一些日常琐事讲得娓娓动听”,“注重描述人生的感性真实”(《成于艰难 出之潇洒——论莫怀戚小说的艺术特色》,《现代作家》,1990年第9期)。不同于池莉对俗世琐碎生活的意义开掘,也不同于方方对都市普通人卑微、残酷生存状况的表现,莫怀戚更热衷于对都市普通男女的“积极”(或嚣张)的生活欲望(尤其是性爱的欲望)与骚动进行开掘与表现——这就是莫怀戚小说创作的个性之所在,也是他可以立足于当代文坛的“本事”之所在。 如:《经典关系》就象一道“重庆大餐”,诸多的人在组成的关系网中缠啊绕啊„„他们的关系又不是仅止于情爱,还有报恩„„莫怀戚因而被称为“说话深刻得让人脸红,行文透彻得让人心惊”。 他的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1992年6月),记录了一个自称大律师的奇人(本是中学教师)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智,将生活中一些法律管涉之外的社会问题层层剥开,如汽车司机戏耍路人、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作品中,涉及到大量中外学术理论,包括哲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学、刑侦学、法医学、社会学、遗传学、伦理学、佛学等等,可见作者之博闻强志。作品描写入情入理,且颇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在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读他的作品,好象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籍丰,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第17篇:永合社区简介

永合社区简介

永合社区居委会原为永联社区居委会,于2011年5月正式成立。社区目前所辖面积10.5平方公里,居民小组76个,居民10200人。2008年村可支配收入达80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16280元。村办企业永钢集团总资产155亿元,拥有500万吨钢和500万吨材的年产能力。2008年村工业销售收入310亿元,利税18.8亿元。永联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省和国家级荣誉。

永合社区长期以来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生产向商品经济时代的集体经济转变、继而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资本跨越的发展路径,闯出了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又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提出了以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为“新”的标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永联村的奋斗目标,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转变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居住方式城镇化。改变过去的居住方式,按照小城镇建设的要求集中居住。我们拿出15亿元,按照百年小镇的要求,规划设计了“钢村嘉园”,把村民从田间地头集中起来居住。二是生产方式产业化。传统的农耕方式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扭转这种方式,让农民成为产业农民,成为农业工人。我们把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集体,成立了苗木公司,农民按照企业化形式到苗木公司上下班,除获得工资报酬外,每亩地还可获

得1200元的流转金。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并实施集约化经营后,大量村民成为剩余劳动力,村充分发挥永钢集团大企业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建年产达10万吨劳动密集型的制钉厂,发展循环经济,建年产达120万吨的矿渣微粉加工厂等,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先后规划建设个私工业园、小手工业作坊区、副业养殖基地、休闲商业街等,支持和鼓励村民自主创业,自我消化剩余劳动力;成立旅游公司,开发集观光、考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村旅游,积极发展商贸、物业、餐饮等三产服务业。三是生活方式市民化。为转变村民长期形成的农居生活习惯,让健康文明行为占领和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我们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组建了舞蹈队、锣鼓队、龙狮队,邀请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朝鲜国立杂技团等文艺团体前来演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建办农家书屋,引导村民学习,并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四是管理方式自治化。针对村里有三百多个店面,一万多个村民,单靠村委会管理力量不够的实际,建立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研究、表决通过重要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属于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宜,2006年以来先后研究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社区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永联村村(居)民小组长工作制度》、《关于因婚迁入永联村的居民享受相关待遇的决议》,修订完善了《永联村“文明家庭奖”实施办法》、社区物业管理、公共设施保护、居民家庭信息申报等规章制度。村每年拿出近1000万元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设立文明家庭奖,将村民日常行为和各类表现纳入

《“文明家庭奖”考核协议》内容,采取居民家庭努力、居民小组捆绑奖惩、村委统一监督考核的“三位一体”互助联动办法,把村民自治与物质利益原则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村民自治的自觉性。五是组织方式社区化。过去长期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现在集中居住后,村民原有的组别被打破。因此,永联村按社区特点和模式建立各类组织,构建社区管理体制,把每个居民楼道作为最基本的管理单元,若干幢楼设为一个居民小组,若干个居民小组设为一个园区。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通过选举产生居民楼道长、小组长、园区长,并赋予相应职责,社区组织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六是收入方式多元化。永联村随着工农商副业全面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村民收入方式已由原来单一的依靠农田耕作收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收入方式。在职年龄的村民通过在企业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部分拥有店面房或闲置房的村民通过出租等获得财产性收入,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民每年可获得1200元以上的土地流转性收入,村给予社区居民(拆迁户)每月100元、老年人每月400元、老党员每年2400元、在校学生每年2000元的补助性收入,全体村民享有农保和医保等福利性收入,少数困难村民家庭可从“惠民基金”中获得救济性收入。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6280元,其中村给予的各项补助性、福利性分配人均达4200多元。

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永联村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明确的定位,我们的立足点首先是农业现代化,包括高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苗木;其次是工业现代化,主要是节能减排、提档升级,

包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设备、管理机制的现代化程度;第三是全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包括幼儿园、小学、污水处理厂、农贸市场、商业步行街等;第四是管理现代化,这主要分为机制和手段的现代化,如各个道口的监控系统、家家户户的内部信息、社区的智能化管理等;第五是村民素质的现代化,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培育知识型的新农民。这是当前最困难的一点,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第18篇:时永华简介

时永华简介

时水华,男,1954年11月生,安徽萧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安徽省萧县中学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

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师部宣传干事,参加过全军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曾受到部队军、师、团多次嘉奖,评为“神枪手”、‘‘优秀党员”、荣立‘‘三等功,,二次。1971年调到中央戏剧学院军管,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表扬。1974年调到北戴河中央首长疗养院美化环境,受到了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的夸奖。1976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聘为美术设计师,1986年安徽省教职工书画大赛获“一等奖”。1987年安徽省电视台拍摄了他的美术教学片。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开渠副主席亲笔题词:时永华画展”。1996年评为安徽省见义勇为模范。1997年全国“中华民族艺术杯”大赛书法获“一等奖”,美术获“金奖”。被国际16国授予: “献爱心模范艺术家’’和‘‘世界艺术名人,荣誉称号。1998年全国知名企业收藏艺术品大展获“最高荣誉奖”。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为他作了报道,美术作品被中国、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泰国、韩国等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中国优秀教育家’’荣誉称号。2000,国际名人协会为他颁发了:“世界文化名人”荣誉证书。2001年,文化部艺术博览会获“国粹奖”。2002,全国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书法“二等奖”,美术获“一等奖”。2003年第四届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特等奖”。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被评为模范园丁“一等奖”。2005年,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家’’称号。2006,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授予 “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11月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受到了全国人大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7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大会。多年来,为萧县辅导美术生考入大学数百名,被人民日报社编人《永远的丰碑》。2008年国庆节评选为“共和国杰出人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首届中国文艺“孔子奖”荣获“卓越贡献奖”。2010年荣获“首届中国名家上海世博艺术杰出成就奖”。2011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人民艺术大师’’称号,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业绩被发布在国际互联网《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国际交流网站》

www.worldexpens.0rg、《世华网、中国教育家网站》www.8999.Net、《世界华人杰出专家网》www.worldchineseexpprts.Corn、《世界名人网址》www.World-1ip.Com。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文艺界名人库》、《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等18部精典

第19篇:凯永简介(正式)

山西凯永养殖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凯永养殖有限公司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种植基地,国家级生猪扩繁扩建项目实施单位;省级生猪原种场、良种猪繁育推广示范基地;被农业标准化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晋城市龙头企业,高效节水示范园区。

公司位于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占地1600亩,投资5.3亿元,现有基础母猪2000头,存栏12000头。2011年出栏种猪1万头,商品猪2万头。各种温室大棚100栋、销售收入为6000万元。共带动周边养殖、种植户6000多户,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猪粪和尿液可生产沼气1200立方米,年生产沼液1.13万吨,年产沼渣760吨,建成的大型沼气供应站可供河西村1100户农户生活用气。利用沼气生产的废渣废液来改善土壤、作为有机肥来种植蔬菜。

农业园区2010年第一期投资3000万元,占地400亩建设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园区主要项目有100栋蔬菜大棚和蔬菜育苗基地,利用沼渣沼液种植多种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各种林木花卉,热带雨林,奇异瓜果,芬香植物,同时实现人文休闲,自然风光度假,农业生态采摘,民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

第二期蔬菜温室大棚建设项目于2011年底开始建设,投资

1000余万元建设各种温室大棚85栋,蔬菜温室大棚采取标准化设计生产,采取膜下水肥一体化的节水滴灌,节水、省时、省力又环保。

工程完成后,温室大棚上市绿色蔬菜600万公斤,提供种苗2400万株。实现了可持续农业循环发展再利用。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2800万元。

整个项目种养结合,变废为宝,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保良性循环,对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能源、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经济和示范作用,同时,园区还可以安排200多农户从事种植、养殖,使550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

我们将永远秉承“科学发展,共同致富”的企业经营理念,实施“品牌优质化、种植无公害化、生产规模化、饲养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经营途径,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之目的。

第20篇:屈永建简介

屈永建简介

屈永建,男,1963年9月生,副教授,本科学历。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 教学方面:承担讲授的课程: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工程等

主编出版教材:《园林艺术》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科研方面:发表论文10余篇;

主编出版著作:《园林建设工程小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承担完成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

联系方式:

E-mail:QUYONGJIAN@163.COM

郭永怀简介
《郭永怀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