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家庭教育案例怎么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3 18:08: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庭教育案例

爱的天平

——双胞胎家庭教育案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像我们这种双胞胎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案例背景:老大和老二是对男孩双胞胎,两人出生相差5分钟。老大因先出生5分钟,光荣的当上了哥哥。老二因晚了5分钟成为了弟弟。第一年孩子俩是由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因妈妈上班了,哥俩就分开了,哥哥在家跟奶奶一起生活,弟弟去外婆家有外婆带了一年半。弟弟从外婆家回来后,哥俩就跟奶奶、爸爸妈妈一直住在一起了,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

案例故事:老大和老二放学后都会去办公室等我一起回家。一般都是老二先到办公室。老大喜欢在教室里写一会儿作业,所以每次都会晚去办公室。老大每次只要在办公室门口出现,本来坐在椅子上的老二,就会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大。如果不让,老大就会对老二“拳脚相加”。本来我一直不知道,办公室的同事告诉我了,我才知道。我先找老二问情况,有没有这回事。老二说:“哥哥每次都叫我让他坐,不让就打我。”我本来想告诉他,不要让他,但一想这样就会引起两人的争吵甚至打架了。但一直这样下去,弟弟就会什么都让哥哥,一看见哥哥就怕他,养成了弟弟懦弱的性格。我又问问老大:“你怎么每次让弟弟让你坐?”老大回答:“他已经坐了很久了,还吃了很多东西,应该让我坐一会了。”我说:“你可以坐旁边空的座位,弟弟已经坐了,你把他赶走了,他就不能坐了。”老大就不响了。我知道,他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是不服气的,他以为我又偏向弟弟了。

案例分析:小中见大,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大老二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强势,甚至有点自私,一个有些胆小懦弱。这与平时的家庭教育有关,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些不同,养成了孩子不一样的性格。孩子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对父母对自己的认识,他们会带着自己的观点来评判父母,总以为父母对弟弟或对哥哥好。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对老大老二是一样对待的,可能在孩子眼里我们有差别对待,其实我们是公正公平的。一些事肯定做不了绝对公平,但我们是尽量做到公正公平。例如,吃苹果,每人一个,肯定不能保证两个苹果一样大。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父母要特别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宽容分享的性格。

应对措施:

1、沟通的力量。多与孩子沟通,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做朋友是需要许多共同语言的,父母们为了和孩子具有相同的语言,最好能够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当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事,及时帮孩子排忧解难。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帮助.

2、爱的力量。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也是有情感的,家庭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技巧是有限的,而爱是有无穷力量的。不管孩子有多么的顽劣,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关爱,定能找到开启他心灵的钥匙。首先父母应该能够自律,能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话里话外不能表现出对孩子的偏见,要公平处理事情。

3、榜样的力量。父母首先是孩子的榜样,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凡是要求孩子不要做得自己保证不做,努力达到一种不须说一句话就能完成教育孩子的效果,这也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一个原因。要保证与孩子的亲情,保证与孩子的没有心理距离的状态,这是孩子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保证,也便于父母了解孩子,便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施教。

4、故事的力量。从小要多给孩子讲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作为哥哥,要做出哥哥的表率,什么事要想到弟弟,懂得任何事谦让弟弟。作为弟弟,要知道尊敬哥哥,也要礼让哥哥。像我们这样的双胞胎家庭,《孔融让梨》的故事最适合了。平时要读有关兄弟谦让分享的故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但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知识的伟大事业。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每个家长好好研究。

推荐第2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高级)全国统一

考试试题

1.由于家长忙,无暇陪孩子,造成孩子常常自言自语,请问应该怎样调整?

答:自言自语是语言从外部向内部的过度,对于6岁以下的小孩来说,这是发育过程的正常现象,对于6岁以上,甚至

8、9岁的小孩,还常常自言自语的话,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

第一, 不要给孩子制造狭窄、封闭的环境。可以多给孩子读书,这些好的语言会慢慢在孩子大脑里形成映象,能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语言能力。

第二, 家长应多带孩子外出,到处游玩,让孩子对外界有基本的了解。先让孩子认识外界,引发孩子对外面的人、事、物的关注,逐步产生想与外界交流的兴趣。

第三, 多引导孩子和同龄人沟通交流,让孩子多和小伙伴玩游戏,孩子爱模仿,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锻炼。

第四, 家长要在语言和心智上做好引导,多从孩子的视角和思维来和孩子交流。

第五, 经常多鼓励、赞美孩子。孩子说话时要观察孩子的表情,认真解读孩子的意图,不能打击孩子说话的信心。

总之,家长应做到有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开口说话的乐趣,体会到和人交流的快乐。 2. 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成绩搞好,无条件满足他所提出来的要求,造成现在只要不满足,孩子就用不学习来要挟。请问该怎么办?

答:物质诱惑能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但孩子的心灵并没有得到滋养,不利于培养孩子深层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一味的迁就顺从,更是纵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会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号孩子需要和给予之间的尺度,鼓励孩子通过恰当的方式争取自己的需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一, 不要轻易让孩子尝到甜头。许多孩子在家长不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会选择哭闹的方式。当孩子任性时,家长应学会冷处理,等事后,再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尝到甜头,不要屈服于孩子的哭闹,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坚守原则。

第二, 拒绝孩子的理由要充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他的要求不合理才拒绝的,而不是因为不爱他,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而不能为了奖励才学习。

第三, 要讲明道理,激发孩子内在动机。可以创设愉快的情境;调整对孩子的期望;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开展学习竞争。

第四, 少用物质刺激,多用精神奖励。家长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摸头、口头夸奖等。

3. 请问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答: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哭,家长要了解孩子哭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哭得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3.语言表达力不强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5.常被父母忽视

孩子哭也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找出来才有办法帮助他。所以家长要做到: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恰当的做法是 :

第一,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第四,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第五,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第六,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第七,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第八,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4.孩子对什么都有热情,就是对学习没有热情,怎么办?

答: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驱动力来自兴趣。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往往是这样几个因素造成的:

1.一些家长信奉早期教育,学前让孩子认识了数百个汉字,背会了一些古诗,孩子一上课老师讲的全会,注意力不集中,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感到上课乏味。

2.有些孩子刚接触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老师讲的课听不明白,作业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把学习看成一件讨厌的事,兴趣开始降低。

3.在外面玩惯了刚进课堂不适应,觉得上课没意思等等。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这就要求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孩子学习动机的培养。

1.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对孩子进行成就动机训练。2.让孩子觉察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 3.创设学习情境使孩子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4.让孩子面对实际问题,培养孩子学习动机。 第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 第三,关心孩子的学习,讲一些道理。 第五, 及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总之,家长应该认识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要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时间。

推荐第3篇:家庭教育案例

 新世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三维立体教育模式更加明确,社会是

学校,生活是教育,处处可学习,事事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生活与教育是融为一体的。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我的孩子在家活泼、好动,很喜欢描画。有一天,我带他到单位加班,在我的桌子上无意中发现一支笔,他就跟我说想把它带回家,并要回了我用的墨水。刚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取了出来,用白纸订的本子想满意地画起他的才艺来,我在一旁忙叮嘱他小心,不能溢出来滴到衣服上,可一转眼的工夫他用力开瓶盖时,一不小心溢得椅子上有了,他紧张地看着我,我漫不进径心地笑着说“没关系,自己收拾干净就是了。”接着,儿子拿来了餐巾纸,先是檫了一下,然后又找来了一块湿布,看他又重新檫了一下。我在旁边不动手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他把椅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开心地笑了,并且我还发现他接下来更小心了。

我觉得,以上事例,如果指责够多,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和压抑的心理,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在书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就要象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家长们爱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成就、有创造,有益于社会,这是无可厚非的期望。但是,作为父母,要不断学习,运用理智,符合自己孩子个性、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教育策略,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自己增长知识,解决事情的能力,保证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并做到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深深地认识到:很多事情,只要为人父母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是完全会想到办法的,并把事情做好。只有尊重、信任和理解,让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克服困难中磨练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吧。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诀,在于正确地引导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是每个人能够自觉意识到有关主体自我的特征。自尊,是一个健康人所具备的素质,可是在今天的家庭中,孩子的自尊往往被忽视。尊重孩子,必须小心地保护孩子纯、真、诚的情感,孩子的情感与内心体验都是异常丰富的,父母应用自己细腻敏锐的感觉去感应,去理解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教育,它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将正确的教育方式融入生活中去。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父母,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

还有就是家长必须常向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行”“你来干”“你要把它干好”,久而久之,使之转化为孩子的信念。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着三句话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充满自尊,自信的口号:“我能行;”不怕困难挫折的主动要求:“我来干;”满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誓言:“我要把它干好!”在幼儿面前有着漫长的成长道路,父母双翼庇护下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独立飞翔,而蓝天下并不永远是晴空万里,一帆风顺的,有时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有时却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不论孩子遇到的是成功或是失败,是困惑或是挫折,只要你的孩子坚信这三句话:“我能行!”“我来干!”“我要把它干好!”我相信他会以愉快、积极的心态,顽强不懈的努力,把一切甘苦看成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成功必然是属于他的!

推荐第4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

——让孩子当自已的老师

[问题归类]本案例属于对孩子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背景交代]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初二年级学习。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喜欢泡电视,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他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不读书,所以,学业成绩也一般。

[过程回放]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最令我头痛的是不爱读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同往常一样,晚放学后,孩子带着笑声回到家。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来--何不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呢,用这方法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吃完饭后,忙完了家务,我坐下来让儿子当我的老师,培养他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说:“儿子,因为妈妈那个时候读英语不多,所以不懂英语,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行吗?”

儿子说:“不行,我又懂得不多!”

“行的,儿子。在学校,老师教你什么,你回家就教妈妈什么,妈妈保证能学会。儿子老师,不相信你的妈妈啊?”

“那我就教你学单词好了。”

“儿子,你也得把日常用语也教吧,要不然,妈妈学会了单词,却学不会对话,你让妈妈怎么说英语呀!总不能和人家对话要妈妈我一个一个单词拼吧!那样人家就会说儿子没能力,教不了妈妈了!不好吧?”

“行,我学啥教啥,每天教你一小段。”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儿子,妈妈也会让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就这样,每天我都跟儿子读半个小时的英语,虽然我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儿子教得那么认真,而且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为优秀„„

[解决办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其实养成学习的习惯很简单,主要有四条: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其中读书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是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而且在中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本案中的家长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大胆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和强大的内趋力,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方法和策略符合儿童的心理,值得大家借鉴。不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习惯都与教育有关。有研究表明,70%以上的动作都是习惯动作。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动作习惯的养成都尚且需要时日,何况学习习惯的培养呢?

谈谈我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下面我就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经历的几个事例,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就拿写作文来说吧。我的孩子在初一上半学期时的作文还是很一般般,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更糟高的是,每当她写完作文时,还从来不让我看。虽然我没有严厉地批评她的不是,可心里确实很着急。于是,一方面为她订购了一些诸如《简快作文》之类的书刊,一方面督促她看一些课外书籍,渐渐培养她爱看书的习惯和兴趣。对于词汇的记忆,为了不让她感觉枯燥,有时我会把它写在孩子经常用来折千纸鹤的小方纸上,然后折成更小的方块,撒在桌子上让她随便选。选中了打开时,则必须告诉我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其中带点词的意义,说不出就让她自己去查字典。她很喜欢这样轻松随意的学习方式,有时也会反过来考我。通过慢慢的积累,黄忆舟在初二上学期时的作文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这进步离不开张利民老师的认真教导和启发,还有不时的鼓励和支持!在去年的《姑苏杯》作文比赛中她还得了二等奖,这使她对写好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而我也经常鼓励她,相信她会写得更好!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孩子读初

一、二年级时,我也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个钢琴或小提琴什么的。可她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肯学钢琴,也不愿学其它的乐器。后来,有一天她回家很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杨老师叫我去学二胡”,我一听,连忙说“那很好,你去吧!”。之后,就是在每周六的课外兴趣组学了一点。一年下来,没发现她有什么长进。于是我趁机说,还是学钢琴吧,可她依然坚持不肯。我没有强迫她参加钢琴组,而是让她自己选择,结果她还是选了二胡。于是我就对她说,这是你自己选的,相信你会拉好的。后来每次回家,她都很自觉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练习,而且总会跟我说一些关于刘老师教二胡的趣闻轶事。最近还告诉我暑假准备参加二胡考级呢!看来让孩子自己作选择是对的,不管最终能考上几级,只要她是很自愿、很乐意去做的,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

三、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我们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而孩子平时都在学校,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我们做家长的无论工作再忙,也得抽出点时间来陪他们说说话。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也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他们的快乐、烦恼,我们都可以了解清楚。而经常和孩子及时沟通,他们也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为拥有一个聪明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而共同努力吧!

教育孩子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 做起。

“三不”是:

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 更厌倦学习,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3.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1.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

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3.家长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

批评孩子,应掌握哪些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家长如何表扬孩子才有效?

可能在座的家长,都有同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大家带来些启发和参考。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推荐第5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有“小闷瓜”

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孙爱梅

【案例背景】

儿子言言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有半年。也许是遗传了爸爸不多言的特点,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脾气却是挺倔的,就像一个“小闷瓜”。如果他不高兴了,或者是哭了,原因一般是大人“猜”。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发愁,这样的性格怎么和小朋友交往?怎么和老师沟通?甚至我都能想象出孩子在幼儿园的画面: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玩玩具;苦等放学铃声响起,等着大人接回家;不管老师说多少话,一声不吭等等。每次的幼儿园家长会上,通过老师的反馈和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也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和别的孩子是有差距的。特别是看到同事家、邻居家的同龄孩子都那么能说会道时,我的心里更加郁闷,更多的是发愁。也无数次的给他做思想工作:人长着嘴巴除了吃饭外,还要会说话,你看哪个小朋友真懂礼貌等等,但都无济于事。

【案例分析】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触,感情得不到很好的交流,了解的事情少,影响知识面的扩大,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最让大人头疼的一件事,了解的还好,不了解的会认为家教不到位,连最根本的礼貌意识都没有,对长辈、熟人也不主动打招呼,甚至是越问越低头。那么,家长对于这样的孩子应怎么去帮助呢?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主动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讲讲学校里的生活,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孩子看完电影或书后,让他复述一些

情节和谈谈自己的收获等等。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通,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孩子这样的性格也让我在他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和精力。

【具体措施】

一、多参加集体活动,创造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除了上学外,基本上是房门一关,独自在家玩。孩子和大人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所以孩子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自言自语。这样的环境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是不利于他成长的。为此,可以让孩子参加多种活动,为他提供更多的锻炼语言的机会,如:暑假我让孩子参加了一个假期的轮滑班,每天都有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一个暑假下来,他结交了许多好朋友,看上去,话多了不少;前段时间,又让孩子参加了迪士尼外教班,让他通过外教活泼、开放的课堂锻炼自己。每次的英语公开课上,看到孩子高兴地参与各种游戏并能够主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觉得孩子进步了。

二、让孩子早识字,早接触语言文字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我让他接触了一本识字书,图字结合,既形象又好记。按照计划每天认识几个,到上一年级前,已经认识1000字左右,简单的故事书、儿歌童谣书都能熟练的读下来,使他能够有能力独自与语言接触,并能主动的出声朗读。有时在大街上,商店里,超市里,如果遇到自己认识的字,他会兴奋的说给大人听,得到表扬后,那种表情特别自豪。因此,早识字,早接触语言是培养孩子主动说话的前提。

三、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孩子的性格决定着他不爱出门,只愿意独自在家自言自语的玩玩具。

为了让他多与别人交流,利用周末、假期带他到超市、公园、书店等公共场所,引导他与人交流,如:玩滑梯时,让他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结交朋友,共同游戏;超市购物时,让他挑选物品并试着付钱;到书店时,让他自己挑书、买书。特别是最近带他到影院看电影,自己能成功的买到爆米花,我很欣慰,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家的“小闷瓜”来说,已经让我很满意了。孩子独自去买爆米花时,内心还是很纠结的,他当然希望阿姨能看到他后,接过钱,给一桶爆米花,不用他说一句话,或者他希望阿姨能主动问他:“小朋友,买爆米花吗?给。”但偏偏不巧的是柜台有点高,阿姨看不到他。内心纠结的孩子回头看了我好几眼,我都装作没看见。这时他可能会想接下来怎么办?不买了吧?经不住香味的诱惑。买吧?阿姨看不到。也许是在他后面的人都等不及了,把他挤到后面了,越来越往后。他可能是着急了,大声的说出了那句话:“阿姨,我买爆米花。”我终于松了口气,就是这样一句话,难为了那么长时间。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孩子再次充满了信心,也更多的体验到了“说话”是多么重要。

四、多样的阅读方法,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引导孩子多种方法阅读,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好方法。在带孩子选书时,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书,与他共同阅读,并作简单交流,如读完《狗熊与鲜花》后,交流说了哪些小动物?最后怎么样了?读《小红帽》后,交流小红帽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特别是在读《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时,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他的情感世界。尤其是最后大猩猩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场面,以及大猩猩后来特别

孤独的情景,让孩子非常难过,眼眶里的泪水直打转。见此情急,我又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去把故事讲给大家听,虽然一开始不太情愿,但因为故事的精彩让他成功的给别人讲了一次故事。给孩子创设不同的趣味性的说话环境,让孩子多说,这对训练他的说话与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案例总结】

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太适合对他大声斥责,而是对他正确的引导、鼓励;小孩做事有顾虑时,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放手去做。也不要用高声愤怒的语调对待,他们虽然内向,但同样会很拧。他们会默默地坚持自己的主张,除非你能立刻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他们才能打开心扉,否则他们可以长久地默默无语。现在,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以及各方面不同的锻炼,语言表达和性格都有改变。他能在找不到姥姥家楼门的情况下,大胆的问别人;他能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大人分享;他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言;他还能主动给别人打电话。虽然不是希望中那么能说会道,那么大方的待人接物,但我相信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接触面与知识面逐步增长,他身上还有着无穷的潜力等待着去挖掘。

孩子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事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成功的子女,就没有成功的人生!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我将努力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孩子共同成长!

推荐第6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

身教重于言教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家里养的小狗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儿子见了就要把它赶出去。我说“你快吃,不要管它。”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把它赶出去,我就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小狗赶跑了,并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应特别注意“身教”的力量,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

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1997年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校训正是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身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教师能否以身作责,是他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关键,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身教”就是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一言一行都足以作为学生的模范。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甚至是终生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更是对学生的初期对社会的认知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多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会从各位老师那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不仅是文化知识上,更是道德、行为举止上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要坚持教育与身教相结合,做到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

对家长而言,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就不能起到良好的“身教”,就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作者姓名:李慧

单位:鲁村中学

职务:教师

手机:13615333569

电子信箱:cilla_ice@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淄博沂源县鲁村中学

邮政编码:256104

选送单位:沂源县鲁村中学

推荐第7篇:家庭教育案例

父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陈庄镇道口小学 周晓

父母的威信是一种威望和信誉,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爱恋、信赖、尊重和肯定的态度,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也是家长实施教育的重要保证。家长的威信就如同家风,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这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魅力,无处不在地指引着孩子健康的成长,使孩子向着精彩出发。那么,家长们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呢?不妨看看以下的几条建议。

首先,父母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作为家长,我们要走的正,行的端,光明正直,对孩子才能言传身教。在家庭中,父母的思想,见解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所以,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国家大事,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地乱发议论;对单位上、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看不惯,也不要随意发牢骚,尤其是悲观的话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说。要说就说竞争话题,优胜劣汰;爱国家,不忘祖国培养;讲究诚信,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心,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生活乐观向上,遇事不悲观失望;工作勤奋努力,不投机取巧;待人热心豁达,尊老爱幼,如此,孩子们就会从心眼里敬佩有加,同时对父母的言行予以效仿。

其次,父母要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掌握真实本领。没有真才实学的父母,很难让孩子真正佩服。事业不见得一定要飞黄腾达,但要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即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不见得非要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专长,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有其他人没有的过人之处,在工作中或家庭生活中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那时孩子就会对你心生敬佩了。

再次,父母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引导。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掌握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孩子情绪上的变化,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周围的人和事态度如何,在孩子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他们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们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家庭创造物质基础,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整洁清新的家;家庭人际关心和谐,有矛盾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与长辈、亲友、同事建立良好的交往圈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暴躁型的家庭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埋怨、责骂、不加引导教育,极可能走上邪路;在冷淡型家庭里,谁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不大关心,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子女,敏感、自私、冷漠;而在和谐型家庭里,家庭成员相互尊敬,彼此体贴、关心,如有矛盾,多是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这种家庭的子女,多数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遵守法纪,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和睦团结平等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贯穿在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之中,那么就让我们家长朋友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吧!

推荐第8篇: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

——让孩子当自已的老师

案例背景

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初一年级学习。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喜欢看电视,问她作业做得怎么样,她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不读书,所以,学业成绩也一般。

案例发生过程

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最令我头痛的是不爱读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同往常一样,晚上放学后,孩子带着笑声回到家。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来--何不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呢?用这种方法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吃完饭后,忙完了家务,我坐下来让女儿当我的老师,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说:“姑娘,因为妈妈上学时语文学的不是很好,现在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行吗?”

女儿说:“不行,我又懂得不多!”

“行的,姑娘。在学校,老师教你什么,你回家就教妈妈什么,妈妈保证能学会。我的小老师,不相信你的妈妈啊?”

“那好吧,我学啥教啥,每天教你一小段。”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姑娘,妈妈也会让自己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你这位小老师失望的。”

就这样,每天我都跟女儿学半个小时的语文,虽然我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女儿教得那么认真,而且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同时我还努力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布置家庭的读书角,不断充实家里书架,为孩子读书提供必要条件,使她能静心读书。只要有时间我和丈夫就读读报纸,看看杂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还可经常与她在“书房”里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的感悟、复述她认为有趣的情节和内容,交流读书体会,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能使孩子体验到“书房”的温暖,进而对读书产生亲切感、兴趣感和依恋感。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或周末有时间,我们就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和书店。让她感受书海的浩瀚和知识的无穷。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选择借阅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籍,以增加阅读量,扩大她的知识面。并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她选购一些喜欢的书。但购买时,我们会给孩子挑选的部分自主权,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渐渐地孩子爱上了读书,也有了一些阅读能力,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读书的好习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为优秀,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

我想 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其实养成学习的习惯很简单,主要有四条: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其中读书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是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而且在中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我在生活中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大胆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和强大的内趋力,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方法和策略符合孩子的心理,值得大家借鉴。不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

推荐第9篇:家庭教育案例

远距离陪伴,近距离交流

一、问题呈现:

六点半刚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断了我和父母饭后的谈笑。

“沈老师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辅导小楠了,我小的时候也没她这么笨啊!你说我该怎么做呢?” 听着电话,我感受得出小楠爸爸在教育上对小楠用心良苦但又无可奈何。

“你先别急,其实小楠不笨的,你慢慢说怎么了?”我脑海中逐渐浮现出小楠那张活泼可爱的稚嫩脸庞和她那双近期在逐渐黯淡的大眼睛。

如果说父母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那孩子就是他们用心或无意雕刻出的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通过和小楠爸爸一段时间的接触,我看到小楠身上确实留有不少她爸爸留下的影子:因为小楠爸爸开朗健谈,平时的她也想说就说,很爱分享自己的经历;因为她爸爸经常带她参加各类饭局,可以想象周围大人对她称赞有加,万分宠爱,所以她爱表现自我但过于自信,也因此,她对陌生环境和人物毫不畏惧;因为小楠爸爸给她提供了比较优渥的物质玩乐条件,所以她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学校饭菜和游戏教学也食之无味,坐在教室里费脑力地学习怎能与去迪士尼畅游同语?在课上发言怎能和去KTV唱歌一样来劲? 青菜肉丸又怎能敌芝士排骨、烈焰冰激凌?或许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她在课上经常性神游于自己的世界,或者以看戏者的眼光惬意观赏他人的表现,课堂参与感很弱,但课下很活泼。耳边小楠爸爸的声音又把我拉回现下问题:

“沈老师你知道吗,每天接她回家后,基本上我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辅导她学习上了。平时我在她身边的时候,一个个字一道道题她都能读出来、做出来的,可是每逢学校的测评,她又表现很差,不知道怎么搞的,该教的都教了,连你没教的我也都提前教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教她了。”

小楠爸爸真可谓是很重视小楠的学习,记得我有一次无意翻小楠的书,发现她爸爸在没教的课文内每个生字都给她注上了拼音,教她写出现的每个字……

“小楠爸爸,在家里多引导孩子思考,给她一点自己学习的空间,如果事事搀扶着她叮嘱着她,信息量一大,可能会让她失去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懒于动脑,过分依赖你,所以在学校她总觉得课上不听不要紧,回去有你呢;题目不会不要紧,回去有你呢,都会告诉她的,你说是不是?最后,教的是你,学的也是你。” “我也希望我可以轻松点,但我不在她身边时时盯着她,她会发呆浪费时间,效率很低,我在她身边吧,稍微给点提示她又好像都会了。可学校里的反馈又不太好。”

“小楠爸爸,在家里一定要让她独立完成作业,你只要检查一下她都完成了没有,问下她哪些不会,再启发启发,也不必告诉她答案。在家也要给她做规矩,注重她平时的坐姿和学习习惯,配合学校的要求,家校一致相信她会进步的。”

“就是看到班里其他孩子那么懂事聪明,心里真的很急,也有些气。唉……” “每个孩子都很聪明的,小楠也可以做到的,多给她一些鼓励和信任吧。或许你也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下育儿心得。”我在心里哀叹:别人家孩子的魔咒真的是套着一代又一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背后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尤为深远。

话虽至此,事后小楠爸爸也逐渐懂得恰当放手,多鼓励的方法,眼见小楠一天比一天投入学习,但我还是忍不住回想,感觉有好多话没说。像小楠这样在家集重视、宠爱与期待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不在少数,父母竭尽全力总想着给她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她变得优秀,不负众望,但往往不得其法。

二、解决策略: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纪小经历少,他们无法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上娱乐刺激过多,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意识就很薄弱。西方的家庭教育令我欣赏的一点是家长很早就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又非常重视原则性的教育,绝不溺爱。当孩子做出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时,他们不会立判对错,你更可能听到他们说:“我们需要谈谈。”当孩子三分钟热度突发奇想想学什么时,他们一般会说:“好啊,你打算怎么做来实现你的目标呢?”

小楠得到很多父亲的宠爱和帮助,但实际上,她可能需要更多父亲远距离的陪伴和近距离的交流来安定下她那颗躁动的心。

当她在学习时,父亲不需要时时在旁亦步亦趋做陪读,更不能视若无睹自顾自玩乐。合适的陪伴是远距离的,留给她思考问题和回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往往效果更好,而这时,建议父亲安静在旁处理工作上的事,也可以提升自我看书籍,当然,也可以在房间外做家务。远距离的陪伴就像是放风筝,表面放线,实际还是眼中心中关注着,牵引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远距离的陪伴仍需家长时不时瞄一眼孩子坐和写的姿势以及做作业的习惯,在事后给出建议。

在孩子学习完之后,家长需要和他近距离沟通。其实每一天都可以见证孩子的进步,诀窍在于表扬。父母是孩子进步的最近观察者: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基于他真实的表现先夸一夸 “哇,今天字写得真好!”、“这么难的题你都会做?!”等,即使简短的夸奖语句也能帮孩子形成学习的成就感;再问一问:“你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呢?”给孩子独立反思和表达的机会,也能让他感受到家长对他学习的关心和重视,更能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孩子动作很拖拉,出现时不时玩玩铅笔等行为时,不一定要严厉批评,也可以说:“我发现你今天做作业速度比昨天有进步,只用了30分钟,我们一起看看明天你能用多久。”这样可以逐渐培养起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能多快产生好奇。除了记录时间的方法,还可以用丰富的亲子活动如“脑筋急转弯”、“猜谜”、“词语接龙”等活动做刺激,比如,跟孩子约定“七点半到八点我们可以一起做游戏,如果你做作业速度很快,余下时间越多,我们就能共同度过更多的欢乐时间。”试着多和孩子度过“传统家庭”时光,你会发现幸福感更强。如果提供的学习刺激是“你可以玩一小时Pad游戏”之类的,言语中传递给他强烈的“学习是煎熬和无趣的”信息,娱乐和学习要多交融,多互动。

在生活中,有条件带孩子出去走走是很好的,但玩得太纯粹反而将宝贵经历变成了糟粕。成人对于游玩经历会有反思:回忆有意思的人、梳理记忆深刻的事、在朋友圈和微博发表发表自己的心情,但0-8岁的孩子不同,在他们的世界里,言语还相对匮乏,脑海中将每件事都能自动定性成“好玩”和“不好玩”,将自己的体验分为“开心”和“不开心”两档,家长需要在特定事件过后近距离询问他们的心得,有意识地让他们回味事件,理清思考“为什么这件事很有趣?”和“让我感觉开心的事是什么?”等问题,既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塑造他们自主的想法。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远距离的陪伴是在信任下的那一瞥、是无声的气氛营造;父母近距离的交流是在尊重中的平等沟通,是那句鼓励,是那一次点到为止的帮助,更是在好时机下与孩子心贴心的那场聊天。那天我们情绪都明澈清晰,彼此对事件的看法都有理有据,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关系。这样的陪伴和交流是对孩子长远人生的深情告白,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培养出善学习、有想法的个性子女。

推荐第10篇: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优秀家庭教育的探索与体会

五年二班

何暖妈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关键在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优秀家庭教育暂时还算不上,我只就这几年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大,作为我们家长应该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心无旁骛的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应尽可能的不去干扰她们,在旁边静静地看看书报,做做家务,随时回答孩子关于学习方面的提问,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一个言传身教的良好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二、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做好它,在征得孩子的同意下,我们帮孩子报了口才班,从师于大连广播电台主持人伊然老师,每星期日到口才老师家学习,风雨无阻。每天在家里无论作业做得多晚,她总是不忘每晚要练习绕口令、诗朗诵或命题演讲。每当她声情并茂地走上台时,她自信的笑容溢于言表,带着兴趣学习和被动的学习,效果真是不一样啊。

三、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不只一次的听到过这样的话:“小学、初中差不多就行,高中好好学”。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小学和初中是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的阶段,一旦基础打不好,上高中后很难改变局面。所以在这个阶段,我每天叮嘱孩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不懂的一定要当堂当天弄懂。英语是一定要多读、多背、多听;数学一定要掌握基础,不能混淆概念,答题时看清题意,小心谨慎;语文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了解和课文相关的、书本上没有的其他知识,要引申开去,利用每天睡前的一个来小时进行中文和英文阅读,常年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培养学习自觉性。

四、认真总结,制订计划。每一次考试,找出每一个阶段的弱点与不足。每次成绩出来后,都要和孩子一起总结分析每一科目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计划。

五、尊重、信任、鼓励、批评。

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真诚换真诚,用信任赢得信任。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她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六、以感动换感恩。

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家长们宠着、爱着,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太阳””。有时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奏效,不好管理。所以要求她做到的事情,我们尽量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她不要经常打电脑游戏,那首先我们也要做到不玩,努力去做她的榜样。孩子是有思想、有血有肉的,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爱心、耐心和关心,他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会感动孩子,会教育他们无论何时,对社会、对老师、对家庭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带着一颗诚实、善良、感恩的心去努力学习和生活。

以上简单地谈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体会。培养孩子的体验远不止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体的、琐碎和细致的。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孩子的具体状况不同,教育的具体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是在摸索中学习和前行,并时刻提醒自己用心沟通 ,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第11篇: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11学前教育2班学号:114303214姓名:刘慧

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我姐姐家就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因为是独生子,所以他的爷爷奶奶非常溺爱他,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案例叙述:

有一次放假我去姐姐家玩,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和姐姐一家人正吃饭。姐姐家里养的小狗突然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小侄子见了它就要把它赶出去。姐姐说“你快吃,不要管它。”小侄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把它赶出去,我就不吃饭了。”姐姐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小侄子不但没听姐姐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他的奶奶看见他跑了出去,就把小狗赶跑了,并把小侄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小侄子的面说我姐姐什么什么不好,这时候小侄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姐姐与小侄子的“较量”又以小侄子的获胜而告终。

案例分析: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统一,上面事件中姐姐和侄子的奶奶在孩子面前的意见不统一,让孩子觉得有靠山,所以才使孩子总是任性。

最后,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

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4、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第12篇: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长胜学校

霍改仙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

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特分享与大家

1、案例背景

我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

2、案例描述

一次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有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

3、案例分析

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师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

4、案例反思

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之外。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现在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旗级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

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

第13篇: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崔慧妍

教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因素,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乱追逐打闹。周围的人因为被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家长里短,并不在意。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就没有这样的东西。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勇敢、愚昧当质朴、可笑当幽默,口无遮拦当随性直爽。通过这个真实的小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为什么缺失教养。

班上有个孩子,是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成绩都不大理想。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学校里,他有很多朋友,中午吃饭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倒餐盘,每到他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为什么? 我经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二、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参加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去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三、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课外书,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看,到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好看,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前些日子在校门口碰到他,看到他和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不一定能够成为职场精英,也可能取得不了所谓的成绩。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有教养的孩子,才最美丽。 请把教养带给你的孩子。

1、见人微笑问好,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微笑,大大方方地打一声招呼,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爸爸妈妈一定要教给孩子。

2、大度懂分享,孩子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教导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也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3、信守承诺,“那本书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饭”,这些脱口而出的话都是小小的约定,信守则会给对方留下真诚、守信的好印象。

4、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别不负责任地议论是非。即使让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

5、不随便动他人物品。别人东西随便用,还要带回家,这样的孩子真的让大人很尴尬。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拿别人东西之前,一定要获得对方的同意。

6、别人的东西,不要轻易做负面评价。比如去人家里说“你家好小啊”,人家新买的衣服“这颜色好难看啊”(人家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7、当遇见别人会发生窘迫时,用自然的方式帮忙化解。当别人遭遇尴尬,比如说话说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帮他说几句,或者给他一个台阶,避免他的尴尬,别人自然会感激你。

8、他人讲话,要认真聆听,别打断。我们不只要放下手上的事情,眼看对方,耳听对方,还要懂得适时回应,不武断评价。保持好奇与尊重,客观判断,深入倾听。

9、懂得说“谢谢”。例如吃到别人给的好吃的点心,不止一句“谢谢”,还可以传达“这个味道很好”的具体感受,会让对方感到你的感谢不是一句客套。

10、有礼貌应该是对所有人的,无论是上司、长辈、餐饮服务员或是路边捡垃圾的老者。

11、在电影院等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不要大吵大闹。

12、吃饭时不发出声、不随意转盘、不翻菜、有公筷使用公筷。公共场合不吃气味大、碎屑多的东西。

13、吃完东西自己收拾餐具,餐馆就餐时也尽量将食物残渣收拾到碟子里,便于服务员收拾。

14、留意坐姿,在公共场所应该有文明美观的坐姿。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其实,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都是孩子教养好的表现。一个好的家庭门风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的孩子。对于父母而言,当你每天讨论穷养、富养的时候,其实都不如教养来得实在。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人有教养行走八方,无教养寸步难行。

第14篇:家庭教育成功案例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接纳应该成为每位家长教育子女必须拥有的一种能力。所谓接纳,通俗的讲,就是在与人接触、沟通、互动时,注意接收、解读、容纳对方传达出的各种信息,转换角色和看问题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妥当、有效、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回应。接纳的核心是“理解”,心理学叫“同理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经常听许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难带,很难沟通。究其原因,不排除孩子自身的问题,但家长能不能以“同理心”将心比心的对待、接纳孩子的情绪、想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被错误地“定位”:

有的孩子被当成是父母的“下级”,因此他们必须听从父母的一切命令,让好好读书就好好读书,不许乱说乱动,孩子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便处臵。无论是冷漠还是溺爱,都会对他们贻害终身。

有的孩子被父母当作“商业伙伴”。父母教育孩子完全用物质刺激来展开,这回你考了100分,我奖你100元钱,下回没有考好,就打屁股,这种唯成功论往往导致孩子们的智力畸形发展,使他们的品格无法与智力同步成长发育。

有的孩子是父母的“储蓄所”,父母待孩子好的原因是给未来“种”福利,父母常常告诫子女,“我们待你这么好,将来你怎么报答?”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可以给自己光耀门楣,否则就白养了。这种教育方式在本质上也是一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种交易甚至是不平等对待的财产型教育方式,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很压抑,难以舒张个性。

而有些孩子则沦为父母的“出气筒”,甚至是许多心灵不健康的大人肆意羞辱、发泄、虐待的对象,这样的孩子是最悲惨的,他们往往身心备受摧残以至于无法成为正常的人。

此外,在一些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的由于难以获得全部的父母之爱而情感人格残缺,导致自卑、自闭,心灵无法健康成长。

日常生活中经常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这道题太难了!妈妈接过来说:“肯定上课你没注意听讲,否则怎么会觉得难呢?” 这种反应就不是同理心,就没有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何想法,给孩子的感受是指责。这种做法使本来就有些焦虑的孩子越发焦虑,产生妈妈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如果对妈妈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讨厌妈妈,妈妈和孩子的沟通一定会出现梗阻。让我们再看两个案例:案例

一、孩子考试没考好,作为家长,你面对这一事实,应该怎样回应呢?家长甲;又没考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让我失望啊!

家长乙:你能不能说一说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家长丙:没事儿,只要你努力就行了,妈妈以前也怕考试。家长丁:我知道没考好你很难受,我也知道下次你特别想考出好成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妈妈相信你,也愿意为你加油,和你一起努力…….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四种不同的回应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第一位家长的回应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孩子没考好归因于笨,给孩子种下了负面的种子;流露出自己的失望情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第二位家长以问题开始回应,虽然不会孩子已负面影响,但往往是孩子觉得你不了解她,感觉不到同频,对你产生怀疑、不信任,甚至反感。第三位家长的回应并不是接纳,而是赞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接纳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恢复积极正面情绪和想法,然后推动他成长、进步和提高。单纯的安慰和纵容不是目的,会让孩子产生什么都无所谓、不思进取的思想苗头。第四位家长的回应,语气中充满了接纳,尤其是“我也知道下次你特别想考出好成绩”这句话既深入对方内心深处,又巧妙地激励、推动对方去争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绩。

案例二:孩子说“我今天不想写作业了”,做父母的如何回应、解决呢?

家长甲:我看你是欠揍!你敢不写作业,看我怎么收拾你!

家长乙:不写作业可不行,不想写作业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你有这个念头太危险了。

家长丙:澳,要是今天没作业就好了,可是今天的作业还很多。你内心一定有两个你在较量,一个是情绪的你,想逃避作业;一个是意志坚强、乐观、智慧的你,在想快速完成作业的办法,快乐的去完成作业。我为能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意志力的人而骄傲。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这三位家长的回应哪一个世界那孩子了呢?第一位家长没有接纳孩子,而是扮演了威胁者的角色。孩子听后情绪会更消极,更没有热情和动力去完成作业了。第二位家长也没有接纳孩子,而是扮演了说教者的角,。孩子听后会产生反感、逆反情绪,也很难打起精神、产生动力去完成作业。第三位家长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和当下的想法,然后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孩子,孩子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受,内心的正面情绪会上升,经过家长的提示,孩子就会找到方向和方法。

案例三:我班的xxx同学,从入学那天开始,就以爱哭出名。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会哭;东西找不到了会哭;天气太冷会哭;别人帮他听写,他写不上会哭;铅笔没有铅了会哭…… 总之,班里每天都会听到他的哭声。与家长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哭是他生活的一件重要的事。不仅在学校,在家里也是如此。一丁点的小事都会引出他的眼泪。家长很无奈,流露出很反感的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我要用科学的理论分析孩子这种性格的成因,改变这种情况。

通过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接纳的重要性。可以说,接纳,特别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不可忽视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基础。要顺利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只有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他才愿意配合你解决问题,否则就可能引发逆反、对抗情绪。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纳并不等同于赞同,更不等于纵容,只是强调要关注、考虑孩子的目的、情绪和当下需求,设身处地的“辨识”、体会孩子明确表达或隐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晦表达的深层意思,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以便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排解孩子的情绪、焦虑和不正确的想法,更有力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每一位家长都要明白,孩子认为最大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理解!理解带给人的感觉,往往要比血缘关系给人带来的爱的感觉更大、更强烈。没有理解就没有爱!当你想要改变孩子的情绪、观点或状态的时候,你必须先要理解他,接纳他。假如你忽视了理解和接纳这个步骤,孩子就不可能被你说服。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性的东西,还应有心灵上的爱抚,他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相对于物质的满足,孩子们更需要心灵上的满足。他们缺乏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的是来自父母心灵深处安宁的熨帖和精神上的支持。李圣珍接手的孩子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情感饥渴,而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发现他们的这种饥渴,在面对孩子们的情感饥渴时不会手足无措。李圣珍用自己的心去体察孩子们的感觉,搜索孩子们的需求,她也用心去反馈孩子们的需要,用具体、细微的行动去摩抚孩子们受到创伤的心灵。

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合格的父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文化教育更遑论人格教育。将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实践推广到千家万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要让那么多的父母知道自己需要用心学习,这本身就很艰难。但愿普天下的父母看到这本催人泪下的心灵之作,能够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孩子的人格是否应该独立?李圣珍老师教育的真正对象究竟是孩子还是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鲁迅先生80年前那句痛切的话:“中国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接纳

少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在父母们高喊“救救孩子”之前,还是先救救父母们自己吧!

班级:初二五班 姓名:王勇翔同学

第15篇:诚信(家庭教育案例)

尊重、理解与信任

——让孩子学会诚实做人、坦诚做事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该考虑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如何开展诚信教育。所谓诚信,就是坦诚正直,说话实事求是,敢于承认事实。对孩子来说,诚实的集中表现是勇于承认错误,不欺骗别人。

我国古代有则 “曾子杀猪” 的家教故事。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她便哄儿子说: “别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从集市回来,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急忙道:“我只不过哄他玩的。”曾子说:“小孩子不能哄骗,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哄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曾子当真杀猪煮给孩子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照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不能将教育责任简单地推给学校和老师,因此,从孩子小时开始,我就有特别注重对她的家庭教育。女儿现在三年级了,一直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自理能力强,乖巧懂事,从来不用操心,就连邻居都对她也赞不绝口。但我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信手拈来的,需要家长的细心、耐心和在错误中的不断反思。这里有我家庭教育的一件小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有几次小测验没有得满分,当我要看试卷时。孩子告诉我丢了,由于孩子刚上一年级,我也没在意,感觉如果对孩子成绩太较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里负担。可当学校召开家长会是我打开孩子的每一次测试卷,看到的是乱七八糟,几乎要破了,没有一丝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 让我颜面尽失。回到家后,我将卷纸狠狠地摔在桌子上,厉声呵斥。女儿说了一句“不就是错了一点吗,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一下子激怒了我,我认为,她非但没有认识到撒谎的错误性,还敢顶撞家长,这是最大的教育失败。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大声地发泄不满,并狠狠地打了她。后来,她再也没有说话,直至被她爸爸带到卧室。此后几天,我再提出看她的作业本,她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学习有种抵触情况,而且还不敢大声说话。 看我的眼神也是躲躲闪闪、唯唯诺诺,更是对我避而远之。

打骂过后我一直在思考,究竟这场打骂式的教育是否合适,有没有过分。孩子考试不好有几种原因,一是孩子每次告诉我试卷丢了,我都会不以为然,而且没有追究,也没有和老师沟通求证,这是养成孩子撒谎这一缺点的直接原因;二是我们家长只是盲目地夸奖孩子,信任孩子,没有考虑到她刚上一年级的不适应。反思过后,我第一时间给女儿道歉,并表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然后我晓之以理、导之以情跟孩子讨论诚实守信的的重要性,我给他讲了很多故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我的亲子关系更近了一步。

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全力配合老师的课堂教育,发挥好家长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对于老师点明的第二天要测试的知识点在特别加深他们的记忆,降低他们的错误机率,确保能够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尤其在他们刚刚接受到系统地教育之时,作为家长应尽全力帮助孩子建议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树立诚信的种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为根本,从情感上关心,从方法方式上引导,从行为上规范,相信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教育她在以后的旅途里,诚实做人、坦诚做事。

作者姓名:孙立波

性 别:女

年 龄:

手机号码:

所在学校及班级:万家岭镇中心小学

三年一班

第16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生完孩子后,将孩子留给父母照看,自己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到自己身边。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相对比较溺爱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吃穿,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习惯、性格的培养,等孩子上学来到父母身边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案例描述

茜茜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现在上幼儿园大班。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3岁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将她接到身边,爸爸妈妈开餐馆比较忙,平时遇到茜茜不听话或做错事,总是不去理睬或者以暴力解决。有一天妈妈生病,躺在沙发上休息,可茜茜却坐在边上看动画片,声音放得很大,妈妈让她把声音放小点,她就是不听,妈妈生气地将电视关了,茜茜不说话,等妈妈刚躺下,她就把电视打开,妈妈再关了,她又打开,最后以妈妈将茜茜狠狠打了一顿结束。

三、案例分析

针对此案例,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2、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特点。

3、生活、工作繁忙使家长采用了简单暴力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与幼儿沟通、讲道理,而是采取置之不理或是简单暴力的方式解决,使幼儿形成了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茜茜的家庭教育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给与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与幼儿沟通,不能采用简单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你就要这样做的”、“不能做什么”等这样简单地说教或通过暴力使幼儿听从家长。要给幼儿讲道理,与幼儿沟通,使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要求”。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家长和子女感情沟通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行为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行为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交道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4月10日

第17篇: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分析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案例分析

【案例】

河南洛宁县的贾容韬,原是该县服装鞋帽公司的经理,为了把一双儿女培养成才,忍痛关掉生产红火的工厂去陪读,潜心研读了数百本教育专著,终于将一双儿女送上了重大大学,他自己,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教育专家。在贾容韬的帮助下,900多名厌学孩子成为优等生,400多名网瘾少年成功戒掉了网瘾,8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为使该成功案例能供更多的人参考,故在此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具体见王卫、永存《培育大学生儿子:老爸意外成为教育专家》,载《家庭》2006年第4期(上半月),P11-13)。

一、孩子成绩差得让父亲绝食

贾容韬有一女儿贾蕾,儿子贾毅,女儿大儿子2岁。为了一双儿女的学习,贾容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试贾蕾只考了70分,为此贾容韬伤心得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对女儿说:“你差30分才够100分,我至少要绝食三天。”贾毅抱怨父亲“只认分数不认女儿,算什么父亲?跟只认钱不认人没啥区别。”

贾容韬又伤心又委屈,喊道:“我为谁呀?不就是为你们吗?”他跳下床,抄起东西就摔,当然是抓酱油瓶子,拣不值钱的东西撒气。

女儿成绩不好,儿子也不争气。一是上网玩游戏,二是与同学打架,并且屡教不改,差点被学校开除。

二、惊回头,养儿不是养猪

1999年度,贾容韬出差到郑州去看表哥时,发现往日温馨整洁的家,如今冷锅冷灶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墙角挂着蛛网,表哥独自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混浊的泪水无声地从蜡黄的脸上流下来,说:龙龙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来我明明看到他讲究吃穿,不走正道,却因为工作忙没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毁了这个家!原来,表哥的儿子龙龙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像脱缰的野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来竟染上了毒瘾,导致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气疯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乱跑,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贾容韬想起表哥的泣血哭号,一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着如果任由犯有“游戏海洛因”病症的儿子贾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终有一天会变成龙龙那样……想着想着,冷汗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儿,自己需先受教育

贾容韬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别人,还不如把自己变成教育内行。为此他毅然实施三戒——戒烟、戒酒、戒麻将,又订了几种杂志报纸,买来了一大堆名人传记和教育专著,将全部业余时间用来读书。过去,贾容韬和孩子聊天谈心,总是那句重复了几千遍也不嫌烦的“要努力学习呀”,现在他说提“李政道当年……,林肯小时候……”。

当贾容韬第一次问儿子心情好不好时,贾毅大吃一惊:最近我没有和别人打架呀,也没有考试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说:“有啥事?直说吧!”

贾容韬被儿子噎得喘不过气,讪讪地说:“以前我不知道儿子不是猪,不对,我是说养儿子不是养猪,不能喂饱就万事大吉,还要关心儿子的喜怒哀乐。以后我要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贾毅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睛说:“老爸,谢谢你明白儿子不是猪。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烦恼了可以向老爸诉说。”

贾容韬眼眶也湿润了:这么多年来,儿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说话! 期末考试,贾蕾数学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里,她先让母亲做了几个好菜,然后在饭桌上不停地给父亲夹菜说:“爸,吃得饱饱的,把四天的饭都吃进去。”60多分,按惯例,贾容韬会绝食四天。不料父亲始终微笑着,贾蕾越发脸白,暗想:这是暴风骤雨前的平静!贾容韬没生气,是因为刚读完教育家魏书生的书。魏老师说:考砸了,正是孩子最痛苦、最伤心的时候,做父母的再打骂一顿,再给压力,那不是往孩子伤口撒盐吗?有本事的父母应该帮孩子拿出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本事的至少要鼓励鼓励孩子。

贾容韬收起数学试卷,很义气地对女儿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初中时你多辉煌啊,数学还考过满分呢。以你的聪明,只要用心,下次一定能考好。贾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父亲:你不绝食?贾容韬一本正经地说:你考砸了,我为什么要挨饿?贾蕾“哇”地一声哭了:爸爸,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有信心!自信的孩子一定能成功。高考时,贾蕾数学考了138分(满分150分),顺利考上了重大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四、家庭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在此之前,贾容韬夫妻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俩人还去过民政局闹离婚,只是因为贾容韬的一个离了三次婚的朋友跟他说起离婚后的生活的时候,说是“如狼似虎”——走了一只狼,又来一只虎,一届不如一届,家庭才没有解体。为了给孩子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贾容韬下决心和妻子建立友爱互助的关系。为此,贾容韬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坏脾气,他在床头写了一句话:“愤怒过后是后悔!”每当他要对妻子发火时,就赶紧往屋里跑,对着床头大声吼:“愤怒过后是后悔!”坚持一段时间后,贾容韬的脾气不再暴躁了,心胸也宽广了,而且变得越来越理解妻子,甚至发现她很美丽。

一天,妻子试穿新买的红色毛衣,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贾容韬看得呆了:妻子身材苗条,在红毛衣的衬托下,脸若桃花,看上去温柔妩媚。他红着脸“吭哧”了半天说:真好看!结婚十几年,妻子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的称赞,笑着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当天晚上,妻子一口气给贾容韬做了四个拿手的好菜。贾容韬吃得很高兴,说:以后天天让太阳从西边出来!自此,夫妻俩又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也从此,十几年的家庭烽火岁月结束了,一双儿女星期天都愿意回家来,他们一进门就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五、帮助孩子戒网瘾,关掉工厂做陪读

虽然这时候贾毅与父亲的关系亲如哥们,学习也比以往认真了很多,但网瘾一时还戒不了,后来居然被学校警告。贾容韬为此惊出一身冷汗。他考虑到贾毅住在学校,身边总有网友鼓动他去网吧,而贾毅的自控力又比较差,所以他决定关掉红红火火的工厂,和妻子一块儿去给儿子做陪读。妻子起初有点不情愿,但贾容韬态度坚决:赚钱的机会以后还有,儿子的教育可误不得。当贾毅看着父母背着一大堆行李来陪读时,马上沉下脸来:你们想当看守吗?贾容韬

诚恳地说:你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到那时,咱们父子天各一方,今后在一起的日子恐怕少之又少,咱们要珍惜父子情分,多做两年伴,再说了,我也想静下心来读点书。

贾容韬夫妇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处房子,妻子负责伙食,丈夫负责转移儿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为此,贾容韬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桌,经常和儿子切磋球艺。每天清晨,贾容韬陪儿子去跑步。三个月后,贾毅不但乒乓球艺提高了不少,打球的兴趣越来越浓,而且在学校运动会包揽了长短跑冠军,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也因此,贾毅去网吧的次数渐渐少了。

一天多次没去网吧的贾毅,在同学的鼓动下,又在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清晨才低着头走进家门。贾容韬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端上热饭热菜,说:贾毅,虽然你又去网吧了,但你的进步是惊人的,进网吧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了,这证明你是有毅力的人,离成功不远了!连网魔这么强大的敌人你都能战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贾毅激动得大喊:老爸万岁!贾容韬热泪盈眶。后来,贾毅不但戒掉了网瘾,同他姐姐贾蕾一样,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分析: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贾容韬是一个成功的父亲,表哥的遭遇让他惊醒,养孩子不是养猪,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而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自己要先接受教育,所以他戒烟戒酒戒赌,还阅读了很多跟教育有关的杂志报刊在孩子成绩不好时,他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而是耐心的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从而也取得了好成绩。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主动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在发现孩子有网瘾后,他认为教育孩子比赚钱重要,毅然决然地关闭

了工厂,去给孩子做陪读,并转移孩子的兴趣中心,使孩子从网瘾中摆脱出来。

这个案例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影响着孩子,青少年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等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青少年个性发展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然而不少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些家庭成员间公开充满敌对情绪,父母间无休止地争吵,父母和子女间互不关心,使孩子没有快乐,享受不到温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近几年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例例血淋淋、残酷的案件给人们的教训极其深刻——家庭教育极其重要,家庭对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影响更为直接、明显。所以,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真正扮演好启蒙老师的角色。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

解决方案:

首先 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 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 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第四 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第五 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第六 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

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

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孩子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第18篇: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引子: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原来,小辰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动的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没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学习情况,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辰,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2000.10.2

二.个案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父母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小辰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个案指导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五.个案指导成果

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她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仇视的表情已经不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的结果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餍足”,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第19篇: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家庭教育失败案例

潘桥中心学校 潘栋

一.个案基本情况:

肖波,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7.7.14 二.个案背景

父亲因患癌症去年逝世,家中只剩爷爷、奶奶、母亲、他以及姐姐五人。因为生活需要,母亲只好外出打工挣钱供他以及姐姐的继续念书。家里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督促。由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学问,又加之他平时不喜欢跟爷爷奶奶沟通和交流。因此平时只要他犯错误家长也就只有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爷爷奶奶也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肖波生活在一个不够完整和安定的家庭环境中。正因为这样,他的脾气变的越来越差,跟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不融洽,只要稍不顺心就对同学动拳头,今年10月份因对同学大打出手造成恶劣影响被学校劝退。

三.诊断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家长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个案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案例启迪: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去耕耘才能有收获。父母不要把幸福的\"种子\"供奉起来,虔诚地祈祷幸福的降临。不要看到别人收获了果实,才想起自己为什么没有收获。不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想起后悔当初,父母们切记莫让幸福的\"种子\"被虫蚀空失去了生命力!

2011年10月20日

第20篇:家庭教育创造性案例

五、感悟童心.做“创造型”家长 我们无法要求家长是教育家和科学家,但作为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教育观念和创造意识,做“创造型”家长,要学会欣赏、鼓励和引导幼儿。没有创造意识的家长不可能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这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案例一‟ 有一次,爸爸问儿子:“孩子,嘴巴能够干什么呀?”儿子答道:“能吃饭。”“对!还能干什么呀?”“能说话。”“很好!那小嘴巴还能干什么呀?”孩子认真地想了想说:“还能不说话。”

„案例二‟ 有一次,我从院子前经过,看见小外甥爬在地上,表情认真而凝重。我很奇怪,问他在干什么。他抬起头说:“舅舅,你听,蚂蚁说话的声音。”我笑了笑说:“不可能。”小外甥认真地说:“是真的。”

面对这样的情景,家长应如何做呢?在第一个例子里,也许很多人认为孩子说得不对,因为孩子的回答太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但仔细 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嘴巴的确能不说话。在第二个例子当中,当孩子想象出蚂蚁说话的时候,我们在被其童心感动的同时,应认识到这正是幼儿表现其创造性的独特方式。如果这时我们加以引导:“是吗?那它们在说什么呢?”孩子就会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给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当孩子让汽车长出翅膀,让小树开始说话,让积木变成一栋栋楼房时,当他画出三条腿的恐龙时,当他追问无数个为什么时,我们不应漠视、嘲笑亦或不耐烦。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在自由驰骋,他们的创造力也在逐渐地孕育和发展着。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做“创造型”家长,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其创造力更好地发展。

家庭教育案例怎么写
《家庭教育案例怎么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