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王冕僧寺夜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3 21:03:4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及翻译

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下面是《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注释:

(1)牧:放牧牲畜。

(2)窃入学舍:偷偷地进入学社。

(3)诸生:学生们。

(4)已:毕,完。

(5)辄:就。

(6)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7)已而:不久。

(8)痴:此指一心一意,沉醉于……

(9)曷不听其所为:何不听凭他做想要做的。

(10)依:靠着。

(11)执策:拿着书。

(12)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13)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4)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

(15)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6)恬: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

(17)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异,形容词作意动用。

(18)录:收。

(19)通儒:博学的儒生。

(20)被:通“披”,穿戴。

(21)亦:也。

(22)陇:田埂。

推荐第2篇:王冕夜读文言文翻译

王冕夜读文言文的原文内容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读过了吗?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王冕夜读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成了精通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作者(宋濂)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

启发

苦读。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3篇:夜读鲁迅

夜读鲁迅

深夜死寂。孤灯夜下。翻开先生的书,就立刻触电似的严肃起来。

喜欢先生的文字,是从杂文开始的。真正的喜欢,是追根究底的。单纯而真实的喜欢,如同饮一杯茶喝一口凉水,因为我们身体的需索,所以感到愉悦。读先生的文字,要以一种严肃而严谨的态度去读。

先生的疼痛,是真正来至于骨髓里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兴叹,每一种情感。都不经过修饰和乔伪,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先生的文字,透着冰凉刺骨的杀气,一种震撼心底的力量。那种感觉,仿佛从远古的历史走来。是沉睡千年的青铜剑,破土后的怒号。

一切都已然逝亡,变作空也。这时候,真正由文字产生的情感,就会自心底一点点地泛起来。血液由全身慢慢凝聚到一点,充斥的力量,要冲破血管的束缚似的。这种感觉,要在放下先生的书后很久才会渐渐平息。

兴,叹。痛,痛绝;麻,麻木;愤,愤怒。

而先生的捉笔,绝不是当下那些所谓愤青们的愤世。那是真正由灵魂发出来的愤怒。先生,以及先生的笔,也只是做了一个使者,把这一切的情感,歇斯底里地表现出来。

夜读先生的文字,我是真正的陷入。我的一切,落入先生留下的圈套。不止于我。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落入这圈套。就做一个真正的俘虏吧。

这一种情感,在我提笔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叙述欲丢失了,思想凝固了。遗留下的,只是一篇拙陋的残稿。

这也罢,残就残吧。残与撼,也终是会有路走下去的。因为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推荐第4篇:夜读 你好,

夜读

你好,2018

你好,2018 来自新华社

00:00 07:17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拥抱你们,用青春的热血和无所畏惧的力量。2017,所有的,所有的日子都去吧。在生活中我依然会快乐地向前,微笑着向你挥别,感谢你给我经验,叫我成长。

2018,所有的,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拥抱你们,用青春的热血和无所畏惧的力量。 2018,让我对你说: 也许你依然不会独宠我,你赐给我的同样有风轻朗日,也有阴霾霜雪,但在奔赴光明的道路上,我的腿不会发软。 也许我依然平凡默默无闻,但我保证在行事为人上,不给爱我的人丢脸。坚持正确的,改掉错误的。让今年的我比去年的我再好一点。 也许梦想的果实依然青涩,成功的山巅仍有距离,但我不会停止挥洒汗水。因为自古天道酬勤,付出一分耕耘就将收割一分甘美。 2018,让我对你说:

在过去的岁月里,让我学会了感恩。 感恩父母给我世间最长阔高深的爱;感恩爱人风雨携手一路的陪伴;感恩孩子赠我生命的欢欣和明天的希望。 感恩我的良师,教给我知识。感恩我的朋友,赋予我友情,让我欢乐时有人共享,痛苦时有人分担。甚至我要感恩,那些看轻我伤害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更强大,让我学会了宽容和自省。 在过去的岁月里,让我懂得了释怀。 这世上总有一些梦无法企及,总有一些人注定丢失。但谁说失去的同时不是另一种成全?只要努力过,没有辜负时光的恩赐,无论结果是缺失还是圆满,都不算是遗憾。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也学会了爱。 爱是包容是忍耐,爱是不嫉妒不张狂,不轻易发怒,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因为我们都渴望被温柔地对待,所以要先学会温柔地对待他人。因为我们都害怕被伤害,所以才不忍把伤害加给他人。2018,让我对你说: 我希望做个灵魂有趣的人,把每个普通的日子都过得活色生香。在发上系朵漂亮的蝴蝶结,给陈年的土罐插一束野草。在下雨天去看一位朋友,给路过的山川河流起个温暖的名字。对人真挚但不攀比,对事用心但不强求,知世故但不世故,即使身陷泥淖,也笑容灿烂。 我希望做个心怀美好的人,对万物心生迷恋。心怀美好,贫瘠的日子也能折射光芒,心怀美好,才能看见叶在舞蹈花在微笑,也才能透过阴暗的缝隙寻找到阳光。心怀美好的人,不用面朝大海,也能感受到春暖花开。 我希望做个心怀善意的人。有人说:生活,就要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我想这个初衷就是做人的良知。与其感叹世态炎凉,不如从我做起,播散善的种子。始终相信博爱可以稀释忧愁,善良可以覆盖丑恶。 我希望做个有追求的人。没有追求的人生,就像一条一眼望到头的小路,走上去让人意兴阑珊。追求的过程,就是不断参悟、历练、修剪、完善自己的过程。 过去的生活告诉我,最美的日子,不是歌欢酒畅,不是闲看落花,而是以梦为马,把每一寸光阴轻轻地踏过。因为有追求,所以让人心怀期待,因为心怀期待,所以会对日子上了瘾。 我希望做个幸福的人。给远方的朋友寄上一份久违的问候,给年迈的父母多一点温情的陪伴,给路过的陌生人一个芬芳的笑脸。不一定要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但可以读书、种花、田间漫步,每天都不忘提醒自己,你是个幸福的人。 2018,我想拥抱整个世界!我张开双臂,用最美的姿态扑向你,你也会热切地拥抱我! 主播李林欣 作者:若蝶

推荐第5篇:夜读有感

夜读有感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面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是《红楼梦》中描写宝钗外貌、性格品行的词儿,描绘出了她的美是原生态的,不事雕啄,她的性格貌似本份,其实包藏心机。

在大观园众多的女儿中,她美貌不如晴文,风韵不如林黛玉,忠心不如袭人,却爬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也是有其成功秘诀的。

宝钗不仅貌美而且身体健壮,符合贾母择孙媳的身体基本要求,与娇弱的林相比,她得了“天时”。宝钗的母亲与贾母是姊妹,来往密切,日常里看戏、赏花、喝酒,活动多多,而林却是孤身一个,系人篱下,宝钗得了“地利”。人前随份、少语,这种性格,使得她的真正面目全部遮掩下来,因而在贾府上上下下她博得很好的人缘,创造出了“人和”的局面。虽说偶尔的“仕途经济”引起宝玉的不快,但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她最终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

在《红楼梦>中宝钗的美是冷色调的,也映衬出了她的内心世界,她的人生目标很现实,女人就是要嫁个好丈夫,爱情算不了什么,宝二奶奶的职位重要,她的理想实现了。至于她的人生结局那则是人算不如天算。

推荐第6篇:夜读诗歌

天宇在春的怀里安睡

静静地做着它的美梦

银河那无穷的星光

从天涯送来热情的眼光

仿佛说/ 勤劳的农人

白天的操劳你很累很累

关上灯作你的好梦

别那样用功费心

人世的事儿佛祖已定

星星啊月亮

你可知道我的苦艾

在这个安静美好的夜晚

我把心底的秘密对你畅谈

狂热的爱情己息灭

无薪再烧起它的火焰

我深深热恋书本

与它渡过了许多良辰

它用圣洁之情

消溶了我的诙谐和郁闷

洗净我心灵深处污垢

鼓午我人生的道路上奋进

乘风破浪 永向前行

还教导我心灵真诚浩晶

溶解掉浮燥与不平

我爱它 十分地爱它

献给它我心中的宝贝

鲜绝美丽的大丽花

它拎我游遍全国 看见了世界

用圣洁之言教我做个好人

还教了很多很多

今晚的夜空分外安祥

星星比平日明亮

深情地把眼睛一闪一闪

让我的心儿忐忑不安

巨烈地发出轰响

献给黄土地无穷汗珠

它回馈我麦浪滚滚

金黄的油菜花千里放香

就像我把美好地爱情

献给了古今中外的书本

我不希求金钱

也不请求桂冠

在人生长长的路上

有了书读 我就快乐

推荐第7篇:夜读杂文随笔

夜来无事,偶翻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先生的《小窗幽记》。我被书中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志趣,深深地感染和吸引,有一种故人重逢的喜悦和相见恨晚的倾心。《小窗幽记》是和同时代洪应明的《菜根谭》,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齐名的,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书中既有儒家的“积极出世”的乐观豁达,也有道家“清静无为”的淡泊智慧。字字珠玑,如食甘饴。但其绝不仅仅是板着面孔的说教,也非故作高深玄虚之至的腐儒的陈词滥调,其中不乏怡情悦性的真文字。

有这样一段,我觉得灵性活泼值得一品:“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语言通脱自然,极富情趣,绝非简单的颐指气使的教条文字可比。句式整齐,音韵铿锵,意蕴丰赡而又含蓄隽永,顿觉耳目一新。大有似曾相识之感,亦道出吾辈所熟知而不能言之情趣妙叹,令人击节,受益匪浅。

离愁别绪,千古哀怨;儿女情长,自古有之。由此,我又联想到一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古代诗词名句。它们之间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牵扯不清的共性,总感觉有着一种一脉相承的情感流露。这大概就是文人雅士们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彼景此情,惺惺相惜,时空并没有隔绝开他们那种行云流水般至情至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谁能说这不是望穿秋水而又遥不可及,但却近在咫尺的无限惘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谁能说这不是度尽劫波的愁深愁广、怅然若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谁能说这不是失意少妇的身心俱焚的不堪心绪,寸寸愁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谁能说这不是欲说还休欲罢不忍欲言不能的九曲回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有谁能说没有劳燕分飞满眼凄凉的万般柔情;“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谁能说没有独守闺房卧看双星者对春宵千金的期盼。“明日巴陵道,独山有几重”,有谁能说没有前路迷茫生死未卜的揪心和刻骨铭心执手泪眼的不忍。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诚哉斯言!如先生这般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思想斗士,不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侠骨柔情吗?力能举鼎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项羽不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儿女之情和时代悲音吗?诚然愁苦寂寞红豆相思,非但柔弱多情女子难耐,堂堂须眉同样不堪。南宋那位“上马草中书,下马击狂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伟大爱国诗人,不也是一位旷世情种!他一生三游沈园,留下来了对唐婉的至爱真情。让人唏嘘,令人动容。“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那是何等的念念不忘,耿耿于怀。那首人所共知的《钗头凤》,更是痛定思痛之情溢于言表:“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两次长叹,荡气回肠,恸不忍言,恸不能言。别开生面,催人泪下!芳草萋萋,良辰依旧,但斯人已去,心亦追随,人已消瘦,愿远行的男儿早早回归!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执子之手不离不弃,茫茫人海有多少美丽的邂逅定格成永恒。痴男怨女,滚滚红尘,扰扰人世间演绎了多少爱恨情仇。春花秋月,落英缤纷。蛩音唧唧,雁行成阵。周而复始的大自然的荣枯消长,又会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伤春悲秋之叹,和岁月如流人生苦短的感慨。所有这些,怎一个“情”字了得!

推荐第8篇:夜读《水浒》有感

聆听,穿越九百年的烟尘——夜读《水浒》

100142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徐楠

那一日,梁山泊插满了旗,白旗。

终归,还是降了。

一个宋江,文不能倚马万言,武不足立功沙场,却偏偏有一副侠义心肠,让那梁山一百多条好汉呼一声大哥。

但宋江毕竟不是晁盖,刻在骨子里的传统让他不能彻底自立为王,既然不能忠义两全,最后,他选择尽忠。

我想,宋江也许后悔过吧?

我不知道答案,只好穿越900年的时空,去聆听他的心声——

看着眼前穿黄衫的人,手里托着一壶醇香的酒,倨傲的神情好似在看着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我知道,我终究是选错了路,跟错了人。我想,此刻,我是后悔的,但我不悔自己丢了性命也许还会背负千古骂名,不悔自己的雄心壮志没能实现,不悔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投靠了这腐败的王朝,我只悔让那些日日叫我大哥,随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们无辜丧命。

不禁想起了史进,那个铁骨铮铮、心高气傲的汉子,那个总是叫我大哥的好兄弟。第一次见他,是在梁山的忠义堂,那个穿着草衣、戴着草帽、披一块黑纱的男子汉,他胸前尚带着几道触目惊心的暗红,黄昏的暗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即使如此,也难掩他一身英气。当时的我,为之震撼,他日后的种种作为,也都证明我并没有看错人。犹记得,那日清晨,我见他在树下舞棍,如猛虎出山,百兽为之恐慌;如游龙翻身,风云为之变色。它时而轻盈如燕,寂然无声;时而疾如闪电,瞬息万变。真真是“棍挑一线破长空,舞棍随心斩疾风。狂怒霹雳惊神鬼,龙旋九天气如虹”。那气势,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可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

那日阁楼上,我亲眼看着他被挑下马来,数以百计的箭向他射去。那一刻,我多想挡住那些乱箭,我真愿意被射中的人是我。然而,我不能。于是我眼睁睁地看着鲜红的血从那个曾经和我一起举杯共饮的汉子身上喷涌而出,看着他缓慢而僵硬地倒下。而那一双大眼,却是睁着的,死不瞑目。

我看到,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再也不复往日的神采,呆呆地,直望向天空。战地黄花,残阳如血。我看到,在那双眼里,写满了不甘、绝望、愤怒,应该还带着一丝怨恨。我知道,他是怨恨我的,是朝廷的无能让他家破人亡,四处流浪。当初,他能够舍弃荣华富贵毅然落草为寇,如今却抛不下这份浓重的兄弟情义。我对不起他。我走过去,俯下身,轻轻地合上了那双带着无限悲凉的眼,长叹一声,一串热泪,白眼角处滚滚而下。思绪飘荡,我想起了很多兄弟:晁盖、林冲、鲁达……那都是些好兄弟啊!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念先锋使宋江抗敌有功,特赐御酒一杯。”使者尖细的嗓音把我唤醒。御酒?毒酒罢了。想我宋江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劳,忠君报国,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罢,罢!我端起那清冽的酒,一饮而尽。

让我了结吧,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

“哥哥,哥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下定决心,倒满了酒杯。

“哥哥唤我前来,必有大事相议!”李逵来了,他风风火火地推开门,叫道。

“不急,今日你我兄弟二人先大醉一场!”我道,端杯的手微微颤抖着。

他并未多疑。

看着他喝下那杯酒,我只觉心都是冰凉的。李逵,他无罪,不是吗?

“兄弟,莫要怪哥哥心狠。“我想,还是说了吧,“前几日,我已被朝廷赐了毒酒,死在旦夕。哥哥我为人一世,宁可朝廷负我,不可我负朝廷。我死之后,恐你造反,坏我梁山泊忠义,那酒里已有慢性毒药给你服了,回去之后,你当必死。”

一席话说完,我已是力不从心,喉间涌起一股腥甜,四周一片黑暗,耳畔尚有李逵苍凉而悲壮的笑声。也许,死,也是一种解脱吧。

兄弟们,等等大哥,黄泉路难走,切莫要喝了那一碗孟婆汤,来世,如果可以,我们还做兄弟。

一切都结束了,宋江的生命结束了,梁山泊的故事也结束了。

黄尘之上,依稀尚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在传唱;梁山之上,却再也不会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的众好汉。

闭了眼,想起刀光剑影的过去,想起山神庙、祝家庄、连环马、忠义堂,过去种种,皆是过眼云烟,这桌波澜壮阔的筵席也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尾声。

只留下那一段传奇,在历史的深深车辙里,余音缭绕。

简评

同学们大多写过读后感,但是,有时候读后感并不仅仅局限于议论,就像此文以全新的形式来表达感受一样,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本文的创新就表现在借用“穿越”的形式,让所读之书的主人公言“我”心声,耐人咀嚼,再加上流畅的语言、细腻的内心世界描写等亮点,文章读来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贺生达老师 荐评)

推荐第9篇:夜读《蜕变》有感

夜读《蜕变》有感

(肇庆市高要区地方税务局局长 黎康华)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近日,区纪委向我们派发了由肇庆市纪委、监督局印发的廉政教育读本《蜕变》,正好成为我最近夜读的好读本。夜阑人静,细读深思,观身边人,释身边事,这本书用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案例,以案释纪、以案明规、以案说法,使我深受教育。

阅读后,我有“三感”。

一是“感慨”。感慨这些倍受党和国家关心培养的干部一个个沦为“金钱”的奴隶,浪费了党多年的教导和栽培,替他们感到痛心。纵观他们的经历,个个都曾经是各条战线上能干、务实的好干部,但都随着职务的迁升,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个人私欲就开始膨胀,理想信念也跟着发生动摇。奋斗十几二十年,但失守却在短短几年间。怀集县政协原副主席石丽奇亦官亦商,违规经营,从“为公用权”到“滥权谋私”,骗取财政资金,还对抗组织审查;肇庆市国资委原副主任黄照明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利用手中职权骗取搬迁补偿款、用公款报销个人消费和包养情人;怀集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罗锋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假发票报销侵吞公款、插手工程招投标收受贿赂.....一个个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二是“感触”。观人思已,犹如“照镜正衣”,感触良多。“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这些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在贪欲的控制下,对权力金钱的渴望下,渐渐迷失了党员的初心,丧失了廉洁从政的底线,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自己敛财的“法宝”。初心迷失,贪欲膨胀,心中没有了党纪国法的约束,自然离党和人民越来越远,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它警示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贪腐的日子一旦撕开,欲望的洪水便难以遏制。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执纪行事坚守原则,且要一丝不苟,慎始慎微,方能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

三是“感悟”。从他们的教训中,我感悟到,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党章要求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否则,很容易思想蜕变、信念滑坡、走入歧途。因此,我今后要注重加强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为官者,信仰如山。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就很容易在经济利益、物质享受等方面与人攀比,引起心态失衡,从而守不信清贫,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地税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手中握着税收自由裁量权,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而滥用职权,因此,我更加要时刻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地方政府收好税、带好队;要经常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时刻保持自己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自觉抵住各种考验,时刻筑牢思想防线,防止思想蜕变。其次要增强法纪观念,自觉接受监管。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就算自己权力再大,也应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从《蜕变》中形形式式人物中,我看到,他们都是在个人权力膨胀后,将一切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视若虚设,肆意妄为,滥用职权,中饱私囊,最后从违纪走向违法的。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用制度管人管事,抓好制度建设和落实,将所有工作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税部门平时直接与经济打交道,且手中握着税收自由裁量权,很容易发生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因此,我作为高要地税局的负责人,更加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事公平公正,外树良好的地税形象;要增强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时时警醒自己、处处约束自己;同时还要自觉接受权力监管,绝对的权力肯定会产生绝对的腐败,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使权力,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不专权,不滥权,对工程项目、大额采购、人事提拔等“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通过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坚决执行各项财经制度,规范各项资金使用管理,日常工作坚持按章办事,有规有矩,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让权力运作在阳光下,同时经得起时间考验。再次要洁身之爱,守住清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官不要想发财,想发财不要当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坚持廉洁从政的底线。所以,今后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工作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我都要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在日常工作中,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压缩税收成本,压缩三公经费;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个人良好兴趣爱好,构筑正常的亲友关系、健康的朋友圈子、良好的社交群体,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各项规定,自觉远离奢靡丧志低俗,勤俭养德,使自己真正做到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守住底线。

适逢党十九大召开在即,我将坚决响应区委区府提出的“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作风大转变,引领高要大发展”号召,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带领高要地税队伍加强组织收入,提升征管质效,做好纳税服务,为高要经济、社会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10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

赵伟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揣摩文字的言外之意,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感知全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王冕?

懂事孝顺、勤奋好学

3我们知道文章不到1000字,却写了王冕12年的生活经历,那么作者吴敬梓是怎么做到的?

详略得当,详写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二、细读“辍学放牛”,揣摩文字弦外之音 1作者是怎样详写辍学放牛这件事呢?快速浏览课文,先找一找王冕辍学放牛的原因。

2从母亲的话里你听出了什么?

3王冕懂得母亲的意思吗?他是怎么说的?齐读王冕的话。

关于王冕的话,课后有个思考题,谁来读一读?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4大家都说王冕勤奋好学,他自己却说在学堂里闷得慌,你有什么发现吗?

不矛盾—— 矛盾——

5王冕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得呢?

学习提示: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谈谈:从王冕所做的事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三、细读“自学画荷”,感悟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1同学们,作者抓住王冕说的、做的,详写了辍学放牛这件事,表现了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自学画荷这件事又是怎么详写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读到这件事的开头,有没有什么发现?联系前文看一看。

眼看三个念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你有什么发现?

眼看:母亲为了让王冕读书费劲了心血,所以三个年头王冕觉得日子难熬,他很内疚;

不知不觉:这三四年,虽然在秦家放牛,吃不饱,但书本是自己挣钱买的,书本是他的精神食粮,让他觉得很快活。

3多么耐人寻味的文字,值得我们好好咀嚼。就这样,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一天,下了一场大雨。默读这段话,看看这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除了注意表示顺序的词,我们还要关注表示颜色的字眼儿,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浮现画面。 4多么美妙的景象!读着读着,它似乎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我读到这里时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写人的文章主要应通过具体的事体现人物的形象,可为什么要花近140字写雨后荷花呢?这可大约占了15%的笔墨啊!

指名交流

5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美妙的景物里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呢!

这么美的景物迷住了我们,也迷住了王冕。他心里想道——

随后转念又想——

6他怎么会这么想呢?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王冕——

7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第五自然段,注意表示顺序的词语。

8想到这些,王冕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从这里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9总结:王冕成了画荷的高手后就离开了秦家,从此读书、画画、孝顺母亲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部分。

四、资料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课文选自哪儿?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书吗?

幻灯出示:

《儒林外史》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中,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当中标准的君子,他就是王冕。 王冕就是这部名著中第一个出场的唯一的一个正面人物。

2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请看幻灯: 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觉努力进取,不懈怠,不停止。 3王冕是真君子,因为他孝顺、勤奋、自强不息,所以,他被人誉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板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儒林外史》,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五、回归整体,学以致用

1现在我们再回到课始那个问题:课文不到1000字,写了王冕12年的生活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2下面我们来学以致用。 环境描写的拓展: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上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详略得当的拓展:

1春游前,大家讨论去什么地方。

2第二天春游了,买零食、准备零钱、背包。 3路上,同学唱歌,老师说笑话。

4游乐场里,玩“快乐大转盘”,坐“海盗船”。 5午饭,大家将各自带的好东西拿出来分享。 6要回家了,缺了一个同学,原来,他上厕所,挂大号;大号结束,没有手纸。

7回家路上,大家叽叽喳喳,一点儿也不累,老师却累的打起了瞌睡„„

刺激 意外 温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传》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教学反思: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传》,在题材上属于小说。而王冕又是该书第一个出场的,且是唯一的正面褒奖的人物。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王冕身上那种最朴素、最上进的精神力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了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

一是王冕的语言:“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从而揣测王冕的内心,是否真的闷得慌,真不想读书了。

二是本文的第五自然段——雨后荷花图,从而体会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

三是本文1000多字,却记叙了王冕十余年的生活,可谓是详略得当的最佳范文。

可以说,三个贯穿课堂的核心问题特别有思维含量,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然而,正是这静思默想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尽管最后只得到了二等奖的评价,但我和学生已从中都有了生命的飞跃。

第11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 1.读一读,写出相关词语:

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母亲没办法,只得(dān wù)他的前程,让正在私塾读书的王冕辍学,到(gé bì)秦家去放牛,挣点钱(tiē

bǔ)家用。母亲还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免得她(qiān guà)。

王冕一边读书一边替秦家放牛,过了几年。有一天,他看到雨后的荷花在阳光下缀着(jīng yíng)的雨水,美丽极了。于是他就试着画起荷花,不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画荷花的(ɡāo shǒu)。

长大后的王冕依然(xiào jìnɡ)母亲,还在春光(míng mèi)的日子,用牛车(zà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游玩。

2.校对更正并朗读这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约980个字,从王冕7岁写起,写到十七八岁,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否平均用80个字来写王冕的每一年?

2.既然是有详有略,那么作者详写了几岁?略写了几岁?快速浏览课文。(略写了7岁、17岁和18岁;详写了10岁和14岁;其余的没写。)

3.小结:这种写法就叫详略结合。能够突出王冕品格、精神的要详写,与此有关系的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三.文本细读,感悟勤孝。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呢? 复习板书: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2.教师过渡:同学们,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从课文的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王冕的品质呢?学生开始圈画。

过渡:我想通过刚才的默读,圈化,你对孝顺、勤奋的王冕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这段话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一段话。有个词语说的好: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是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无奈、难过

) 母亲这么伤心无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呢?(引导学生抓住“不是”“实在”“只好”)

评价语: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如果她的母亲有一点办法的话,一定会尽百分的努力的。引导抓住“年成不好”“这点钱”体会。

(2)教师引导读:无奈的母亲,伤心的话语,处处打动人的心。教师过渡:面对这样的母亲,王冕又是怎么说的呢?

(3)指名学生读一读王冕的话。 设疑:王冕说他在学堂“闷得慌”,这是真话还是谎话? 指名学生交流。(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

(4)引读:王冕的内心其实非常喜欢读书,但是面对无奈的母亲,为了不让她伤心,他只能说不喜欢读书,但说的时候,还是应该怎样呢?(王冕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是一个体贴的孩子)

(5)教师引导读:这段对话真是写的生动感人,把人物的心理写的入木三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万千的感慨,想想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看到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王冕。 (2).学生交流。A、“舍不得吃”。同学们,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但他要把这难得的美味留给母亲吃。同学们,当时王冕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小小年纪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谁? B、“舍不得花”同学们,这些零花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呀,小小年级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应该吗?这过分吗?)可是他却怎么做?为什么要“偷空”出来买书?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奋呢?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

(3)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5.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王冕的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荷花这么好,主要是努力的结果。课文中只写“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没有写他如何努力,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 出示场景:

王冕学画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白天放牛时,(

);晚上回到家,(

);天空刚露出黎明后的曙光,(

);万家灯火已熄灭的深夜,(

)。

“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换个说法

小结:王冕的成功和他的画画天赋分不开,但主要靠他的勤奋,他的努力,他的坚持。 6.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母亲会怎么想呢?

四.潜心涵咏,体会王冕细心观察、刻苦学画的品质。

过渡:这是一篇人物故事。古人写文章惜字如金,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这一场雨和雨后的荷花?

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这一池不简单的荷花。

(1)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2)教师点击出示方位词,体会写作顺序: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从次到主。请你们好好读读,想想这些景物美在什么地方?(提示: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色彩、形态、动态写作特色等角度思考问题) (3)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这种善于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品质怎么培养的?——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书,给了他一双慧眼)

(4)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 读书让他得到美的熏陶,“古人说,人在画图中。”读书增长智慧建立自信心,“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读书让他明白坚持不懈的道理。所以他能从起初画得不好,坚持到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读书为画画奠基。 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来换个说法?(改成陈述的语气) “心动不如行动”,从此,王冕就刻苦学画,成了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高手?指名读出相关语句。

小结:这一段景色的描写直接诱使王冕拿起笔画画。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契机,而且还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更是王冕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的人格写照,所以要详写,要写得生动、细致、传神。 五.总结拓展:

1.过渡:就这样,王冕走上了学画的道路。凭着他的聪颖、勤奋,自学成才,成为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王冕是一个——的人?出示:百事善为先,百善孝为源。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吴敬梓也是严格按这一个标准来刻画王冕这一儒林外史的第一人的,把王冕作为“儒林楷模

学者榜样” ,而书中其他200多个人物大多为作者讽刺对象。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冕,你知道中年王冕吗?想知道老年王冕吗?课后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儒林楷模

学者榜样

第12篇:王冕爱岗敬业

论爱岗敬业

民和小学 王冕

爱岗敬业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健康发展的今天,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敬业精神显得弥足珍贵。

“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我们市民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市长是一件事,开的士也是一件事。事虽有高低之别,但皆需要去敬之。实实在在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皆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我们作为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在做每件事都应该有爱心,敬业就是我们真心去做好一件事,乐业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领略到乐趣,就算再艰难也好,我们都要以乐观的心去面对。只要是正确的事,就一定会有收获。相信保持着敬业和乐业之心的我,终有一天会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以求身心达到轻松,进而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反映的是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的道德关系,它是教师个体与自我关系的投射,又 是教师个体与学生关系的投射,还是教师个体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关系的间接反映。换句话说,从教师个体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等方面,我们可以对其处理和自己、和他人、和国家等道德关系的品质,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解读。概括起来一句话: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个人岗位、个人职业的关系,是师德文化应有的观察对象。

一、价值精神

如果我们将爱岗敬业作为师德文化体系的一个基本内容来探讨或审视,首先是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理解的问题。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这体现了道德文化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的尊重。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要求人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克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简单些说,爱岗敬业、克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性道德要求,或称原则性道德规范,如果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说,它是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共项。可见,目前我们所提倡的“敬业、尽职”有其传统文化底蕴;我们的价值取向中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师的“敬业、尽职”是一种“德”吗?或者更直接地申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敬业、尽职”是一种“善”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看来,善恶的判断源于人们的现实利益及其利害观念。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看作是善,而把那些有害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看作是恶。“善”是对维护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恶”是对仅从个人生存发展角度考虑,对他人利益或社会集体利益心存漠视或排斥,甚至侵犯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心理、思想、行为的否定。以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教师的“爱岗敬业”是一种德、一种善。

二、道德境界

如果我们退出道德的视境,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主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或要求行事,克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爱岗”、“敬业”、“尽职”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职业道德品质的主要框架,其基础是对教师职业的全面而深刻的道德认识。

照此理路,我们可以将教师“爱岗敬业”的品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同时可以使“爱岗敬业”这一师德规范构成教师个人所追求的层次化、立体化目标。 我们可以从教师个人对待自己职业的情感和态度的倾向性角度,将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境界大体划分成四种不同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也标示着教师个人在爱岗敬业方面由低到高不断近善向上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底层次——厌教。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因种种原因误入教师行业,他们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但没有任何兴趣,而且充满厌恶和反感,只是由于人事制度限制等等方面的原因滞留于教师队伍之中。他们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有轻蔑,有无奈,缺乏起码的敬重感。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他们看来纯粹是一种令人感到去之而后快的约束,他们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纯粹是出于外在的压力。

第二个层次是功利。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有一部分人出于种种功利性目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而且他们工作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因此他们成为雇佣型教师。这些人从职业情感上说或许心存反感,或许有些喜欢,但支配他们的不是情感,而是功利追求。他们的职业态度或许是认真的,或许得过且过的,但一切都围绕着功利目的的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因此,这部分人基本上把师德规范、原则等理解为必要的、外在的约束;他们的职业敬重感如何、履行义务的情况如何,完全看他们的功利目的实现程度,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稳定性。

第三个层次是热爱。处于这一道德境界的教师,无论他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一职业,到此阶段他们已对这一职业的社会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的工作。所以,他们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对制约教师的职业规章、制度、原则等能够自觉认同,并且内化于心。在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现出主体性、自觉性,教育行为中表达出的是道德自律性。

第四个层次是乐教。这是对“热爱”层次是进一步升华和超越。进入这种境界的教师,他们从事职业工作已不单是出于喜欢和热爱,而是因为对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且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之境界。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正是此意。

以上四种境界,第一种是我们应当唾弃和否定的,第二种是我们承认其合理性的同时应当自觉超越的,第三种是我们应当大力肯定和倡扬的,第四种是我们应当向往和追求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爱岗敬业”是一种基本的或起码的道德要求。

三、爱岗敬业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民

族能否兴旺发达并立于不败之地。日本在打开国门、面向世界的明治维新时期,一开始便将发展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这已成为各国交口称道的经典性举措。如果说发展教育事业关系国家、民族的命运,那么能否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就是一个关键问题。显而易见,在目前我国将教育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基础工程的情况下,保持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应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教师自主选择了育人这一职业并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时,他就会对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就会对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有更自觉、更主动的体认,就会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自觉内化于心、刻意持守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与此同时,教师也就能够发现、发掘教育工作所持有的乐趣,享受培育人才的幸福体验。此时,任何不义之利、不当之欲的引诱,任何社会“潮流”的冲击,都不能够消解和动摇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追求。所以说,教师的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四、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概括起来说,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反之,搪塞、敷衍、马虎,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追求的教师,只能是一事无成空嗟叹。

五、如何体现

虽然说“爱岗敬业”是所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但它相对不同的职业来说有不同的道德。把握师德中“爱岗敬业”的特殊要求,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活动中切实体现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是为人师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师德规范,“爱岗敬业”的基本导向是教师尽职尽责,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完成教育任务。

应该强调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爱岗敬业”的师德规范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人们通过辛勤的教育劳动谋取合理正当的利益满足。反而观之,教育是关乎他人幸福、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大事业,在它面前,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然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求教师“淡泊名利”,以教育人才为乐,是合情合理的;而如果教师以追名逐利为乐趣,那么教育目的就无法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第13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建湖县实验小学 吴仲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想象他的神态,语调和心理。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

【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它那就是少年 有一段人生最为精彩,它那就是少年 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它那还是少年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少年王冕留给你什么印象?孝敬母亲 刻苦学习我们还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七岁 靠母读书

十岁 辍学放牛

十三四岁 学画荷花

十七八岁 学有所成 文中详写了“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二、感知体验

“辍学放牛”----- 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

师:我们首先来研读文中“辍学放牛”的一段。也就是2-4节,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母亲、王冕和秦家人

师:在上次作文课上,我们学了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还记得吗? 生: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师:那2-4小节,怎么刻画人物的?举例说说

生:语言 (王冕)(母亲)(秦家人) 生:神态(母亲) 动作(母亲) 师:我们要读

2、3自然段,怎样读呢?

我们首先商量一下读的方式,读书的方式形式多样,有默读、有轻声读、有分角色读、有齐读〃〃〃你来选择 生:分角色读

师:好,等一等,我们还要商量一下读书的语气,我们要想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首先要揣摩一下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先来揣摩母亲的心情: 生:母亲当时的心情是难过、无奈、愧疚、伤心〃〃〃〃〃〃

“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她的日子有多么苦。

“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钱实在太少了!

去掉“实在”这个词行不行?(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

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师: 母亲的话不长,但却字字含泪,句句辛酸。

母亲不是狠心要儿子回家来挣钱,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生:母亲当时的心情是难过、无奈、愧疚、伤心〃〃〃〃〃〃 师:王冕呢? 生:王冕的话语气应故作轻松、愉快〃〃他真不想读书了?他能对母亲说实话吗?

如果请你们来当一回王冕,你会怎么跟母亲说?请你读出来。(语气不能高兴也不能难过,要不急不缓)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懂事、孝顺的王冕。 师:秦家人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生:同情

师:除了三个人的语言,还有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和神情

师:具体说说该怎样读呢? 生:“理理衣服”、“含着眼泪”读出母亲心中万般无奈、不舍和疼爱

虽然秦家待王冕不薄(每天供应两顿饭,早上还给两个点心钱),但是母亲还是非常舍不得王冕

师:好,我们商量好了读书的方式,也揣摩到了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所蕴含的情感,那我们就开始吧

生 XXX 来读母亲的语言 XXX来读小王冕的语言 XXX读亲家人的 XXX读旁白 师: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 (板书: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师:继续默读第四自然段,

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说说自己读文的感悟

陪同(陪伴)孝顺(孝敬)

积累(积攒)抽空(偷空)

所填词语主要从两方面写王冕1 2 这两方面都是他成才的重要基础师:还能找出能表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

“腌鱼腊肉”对王冕来说是——

美味佳肴 山珍海味

“总”说明了什么?王冕的行动更说明了他是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的孩子。师: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钱,为的是学习!

同学们,让我们齐声朗读来赞美王冕吧

三、对话探究

“学画荷花”-----体会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

师过渡: 王冕放牛读书两不误,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这句话在第五节起( )过渡作用。

那第二节,从7岁写到10岁是用那句话过渡的?

生:“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王冕已经十岁了。”

师:这两个过渡句都是说时间的流逝。那前面的两个词语能倒一下吗? 生:不能,“眼看”说明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艰难,过得很慢。

“不知不觉”说明边放牛边看书的日子很快乐,

师:是啊,书让王冕忘却了劳累、寒冷、饥饿,书让王冕懂得了很多道理。

王冕后来成为元代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可是你们知道吗, 王冕能学画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5、6两小节,看看是什么原因促使王冕去刻苦学画的? 生:原因:雨后的美景。

师: 我们先来看看王冕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 指名朗读,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生: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师: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下面我们就随王冕一道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美景。

请你能把眼前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出示: A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 )云边上镶着( )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 )。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 ( )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 ( )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色彩丰富

B

一阵大雨过后, ( )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 雾气缭绕,岩石掩映; ( )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错落有致

(作者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把这么多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C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 )着白云。阳光( )出来了, ( )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 )。树枝像水( )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动态十足

(1图镶

透)

D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山下(),()。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荷叶上水珠()。

各具特色

(5图)(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记住这些美景,请欣赏)

师:雨后景色美在那儿?

色彩丰富

错落有致

动态十足

各具特色

师:雨后美景不仅让王冕看的入了迷,而且也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同学,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准备背诵 师:看图试着背诵 准备好了吗?(图、音乐) 对照一下自己背得怎样?

引读: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情,我可以动几笔画下来) 师:这使我想到一句名言:(教师引到学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师:从这句话中让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一个自信的王冕

师:读出王冕的自信(读他的所想)

师:这雨后的美景年年出现,为什么这次却能深深的吸引王冕,使他产生学画的念头呢? 生:这与多年读书,明白许多道理有关,学到了更多知识,提高了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师:读出这句话“王冕读了不少书,明白了许多道理。” 师:她懂得的道理有:

生: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观察和欣赏大自然、他懂得了人要有自信心 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冕是如何来学画荷花的呢? 教师引读课文第六小节

生: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那荷花画得简直栩栩如生,你知道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吗?

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 a.王冕白天边放牛边观察荷花,晚上他( 。)

b.当放牛的小伙伴来找王冕玩时,他却说:“ ( 。)”

c.走进王冕的卧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 ( )。

d.( )。

师: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师:他已经成为诸暨一带画荷花的高手,大家都争先恐后拿钱来买。

师:王冕得了钱以后仍然不忘孝敬母亲,买东西给母亲,还带着母亲出去走一走。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1)理解“欢喜”

(2)母亲心里为什么而高兴?

四、建构生成

1王冕不仅荷花画得好,他一生喜欢梅花,墨梅也画得活灵活现(图)

他被誉为“画梅圣手”

2 他还写诗呢?(出示《墨梅》《白梅》)齐读

欣赏书法作品《墨梅》《白梅》

3 那么成年后的王冕还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发生呢? 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肯定会有更大收获。

4 这节课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认识了一个懂事孝顺的王冕,还和他一起欣赏了雨后美景,体会了王冕的刻苦学习。

5 少年如花,给人美的遐想,少年如歌,唱出人生的梦想,老师希望正值少年的你们从少年王冕身上受到震撼和启示,既成才又成人。

教学反思:我注重对词语的教学,将词语放在语境中出现,让学生听说。我想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着记忆,而且还可以读课文初步熟悉,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领进课文中。 在解读课文的教学中,有意的给学生指导写作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写文章时应该注意详略,在确定好重点后可以从语言,动作等方面着手写。我想这让学生有了文本之外的收获。其实每篇课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从中渗透一些写作的、方法,应该比一直叮嘱的好。而且可以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阅读教学特别要做到听说读写,里面的每一块都是有助于学生写作的。就拿说来说把,学生的讲话其实也是在作文,只是用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课堂上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机会,不能一味的教师讲解,让学生能根据课堂中的一些情境练习说话。哪怕只是一句,只要学生肯说,老师就要认真听,认真修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提高作文水平,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充分让学生有了锻炼。那作文的题材都源于生活,所以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等等。

第14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读题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赏析课文

品读王冕 “孝顺懂事、勤奋好学” 的品质

教师过渡:同学们,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从文章中哪些文字感受到王冕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呢?

★选择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划出能反映王冕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词句,多读读,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开始圈画。(学生自由读书) 过渡:我想通过刚才的读书,圈化,你对孝顺、勤奋的王冕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书去读呢?” (1).指名学生朗读这读话。有谁也和他找的一样的吗? (2).是不是王冕不想在学堂读书了呢? (3).那么王冕为什么这么说?

★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放牛.(1)请位同学读一下.(2)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你觉得母亲对王冕说这话的感受是怎样的? -------无奈,伤心„„ (3)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的? 导: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可作为母亲的她现在却无可奈何,需要克服眼前克服不了的困难,有哪些困难呢?(年成不好,收入低,没存款.) 那么王冕知道家中的困境吗?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面对无奈的母亲,为了不让她伤心,懂事的王冕是这样说的----指名读.导:这段对话真是写的生动感人.(4)读书:谁来读母亲的话,谁来读王冕的话.导:此刻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王冕,你还找到哪些语句? 板书:辍学放牛

★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万千的感慨,想想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看到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王冕。

(2).学生交流。

A、“舍不得吃”。同学们,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但他要把这难得的美味留给母亲吃。

板书:省吃敬母

B、“舍不得花”,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是呀,小小年纪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应该吗?这过分吗?)

可是他却怎么做?为什么要“偷空”出来买书?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板书:省吃买书

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奋呢?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

(3)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一起来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出示: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王冕为什么会学着画荷花呢?

★出示: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美在哪里?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这一池不简单的荷花。 (1)划处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体会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2)教师点击出示方位词,体会写作顺序: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从次到主。 (3)这些景物在王冕眼前错落有致,但这一段文字的精妙,可不是因为方位顺序,而是景物之美。唯有读出景物之美,才能体会少年王冕勃勃向上的精神。 请你们好好读读,想想你看到了这些景物美关什么地方?(提示: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色彩、形态、动态写作特色等角度思考问题) (4)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就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由此,王冕身上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板书:细心观察或留心观察) 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王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导读: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画的怎么样?----齐读---”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王冕的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荷花这么好,主要是努力的结果。课文中只写“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没有写他如何努力,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 出示场景:

(1)清早,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 (2)晚上,放牛回到家,

(3)一次,王冕画着画着,纸用完了,颜料没有了,可攒的钱还不够。 小结:我想,王冕的成功和他的画画天赋分不开,但这主要靠他的勤奋,他的努力,所以他会画的如此出神。

★出示: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母亲心里为什么十分欢喜?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就这样,王冕离开了秦家,走上了学画的道路。凭着他的聪颖、勤奋,不在放牛,自立更生、自学成才,成为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 宋代著名的画家米芾靠什么在书法上取得造诣的?

2、出示《米芾学书》读一读,划一划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不仅仅是王冕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成功,翻开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3、就让我们这些学子们也以王冕、米芾为榜样,做一个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好学生吧!

课外阅读:走进名著:《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七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孝顺

十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懂事 少年王冕

十四岁 立志学画 目益成才 勤奋

十七八岁 不再放牛 自力更生 好学

第15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案

目标预设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具体事例,品味课文语言,走进王冕内心,了解王冕是个孝敬母亲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王冕孝敬母亲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品读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

体会王冕与母亲对话中的丰富内涵。 资源利用 1.PPT课件。 2.课堂练习单。 课程实施

学习单1(约2分钟):

1.学生倾听老师的介绍,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以及王冕这个人。 2.学生通过交流,增强对王冕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预备: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我国明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描写了许多人物,但其中只有一位,作者把他当作榜样、楷模大加赞许。你们知道是谁吗? 3.看我写他的名字。 板书:王冕

“冕”原指帝王的帽子,所以上半部同“冒”一样两横悬空。 4.你了解王冕吗? 学生交流。

5.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你想了解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冕。(补完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一)检测预习学习单2(约6分钟):

1.学生读容易错的字,通过检查,进一步读准字音。2.学生浏览课文概要,回顾课文内容。

3.学生通过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巩固生字词。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先来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课文中有几个字很容易读错,谁来读读看?

(出示:诸暨 闷热 闷得慌 供不起) 2.谁能读准这几个词(出示课后词语)

3.练习:考考大家能不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练习题)

(二)浏览全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单3(约4分钟):

1.学生通过浏览全文,划出涉及王冕年龄的句子,知道课文是按时间顺 序来写的。

2.学生通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知道课文叙事做到了有详有略。 3.学生通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课文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龄段来写他的少年生活的呢?快速浏览全文,请你划出相关语句。 出示:

A.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B.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

C.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D.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

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王冕的少年生活。这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作者都用同样多的笔墨来写的吗?(没有,而是有详有略的。)

3.课文详写了几岁?写了什么事呢? (十岁:停学放牛 十四岁:学画荷花)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少年时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5.通过刚才梳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抓住关键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6.通过预习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知道王冕——(指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课文是怎样写他孝顺母亲的呢?

三、品读语言,感受王冕孝敬母亲 学习单4(约3分钟):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

二、三小节,发现表现王冕孝顺的语句,揣摩文字的言下之意。

(一)认真读一读课文

二、三小节,划出描写王冕孝顺的语句。(出示学习单)

(二)体会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德 学习单5(约14分钟):

1.读王冕的语言,知道王冕虽然很想读书但还是听从母亲的话去放牛了。

2.体会母亲的话语,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断,感受王冕家境的贫寒,母亲的无奈。 3.走进王冕的内心,了解王冕的懂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敬。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1.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学生交流)

2.随着学生的回答追问: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去读书了?从哪儿可看出来?(相机点红“闷得慌”“挺快活”) 3.既然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他还答应母亲去放牛呢?请再读读第二小节,联系母亲的话想一想。

出示: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生自由答:A 母亲无奈;B 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无奈? 出示PPT,相机点红“只好”“实在”,体会母亲的无奈。 回答后指名一个学生读

4.母亲的话在《儒林外史》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出示: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针黹生活赚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

就要去了。

5.天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能读书成才呢?可是母亲没有办法啊!谁能读这段话! 指名读(下面一段话,评价:听出了辛酸、听出了无奈)。

6.假如你就是小王冕,此时此刻听着母亲辛酸的话语,你心里会怎么想?(生交流,五个)(评价:多孝顺、多懂事,多体贴母亲啊

7.心里这样想着,王冕对母亲说——(出示句子)

8.这段母子间的对话写得生动感人,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出示:分角色读,配乐读

(三)体会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内心 学习单6(约8分钟):

1.学生通过朗读母亲的叮嘱,体会出母亲对王冕的不舍。

2.学生对“一一答应”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地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敬。 1.刚才同学们都认真读了

二、三小节,你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学生交流) 出示:一一答应

什么叫一一答应?(母亲说什么王冕答应什么) 2.谁来读读母亲叮嘱的话?(出示句子,指名读)

3.出示: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从母亲的叮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关爱儿子)点红“处处”

毕竟王冕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呀,比你们都小一两岁呢。这么小就要离开母亲独自去帮人家做事了,母亲心里是多么难受,多么不放心呀!

谁来读一读母亲的话。

4.十岁的儿子就要离开自己去秦家放牛了,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叮嘱自己的儿子?面对母亲深情的叮咛,如果你就是王冕,你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学习单,选择一个进行写话或说话练习(学生交流,配乐)

5.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

四、小结

学习单7(约2分钟):

学生倾听老师的小结,懂得仔细品味人物的语言就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继续走进王冕的兴趣。 同学们,俗话说:“言为心声”,仔细体会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我们深深感受到王冕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么他的孝顺还体现在哪儿,他又是怎样勤奋好学的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16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出示《墨梅》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自己读读。

二、导入:

1、知道墨梅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王冕。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王冕的少年时代。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了吧?都预习了什么内容?能交流交流吗?(课前读书是非常好的预习习惯;高年级的同学就应该具备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同学们的预习很充分。)

2、预习了课文,少年时期的王冕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怎样?(交流)

四、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再来进一步的去了解了解王冕。(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耽误、年成不好、针线、实在、供不起、只好、含着眼泪”

3、老师这儿有一组词语,谁来读读他们。(指名读)

4、字音读得很准,一起读。

5、同学们,词语都是有味儿的,你能读出这些词的味儿吗?怎样在能读出词的味儿能?谁能帮忙出出注意? 交流:想象词的意思。

6、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请你来读读。

7、还有什么好方法?(把词放到句子中去,就能读出词的味儿来)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少年王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答后自然板书:孝顺 好学)

师:是的,文中有许多细节都反映了王冕的孝顺和勤奋。在这众多的细节描写当中,老师觉得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品味。

出示幻灯: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学生边读边深入思考,随后纷纷发言,对话的“话匣子”打开了)

围绕“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这个“话题”进行思维碰撞、心灵交流;

1.交流“想”

①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好学的角度)

②孝敬的角度: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还有别的理由吗?

师: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孝敬的孩子啊。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

生1:用安慰的语气读 生2:用痛快的语气读 生3:用故作轻松的语气读 ……

师:老师一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跟大家的感觉一样,认为王冕并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后来再读的时候,又觉得王冕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①幻灯:“眼看三个年头过去”

师:联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年成不好)

师:那时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板书:男耕女织)缺少“男耕”,仅凭“女织”做些来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还要供王冕读书,家庭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一起读

幻灯出示: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

生:无奈、痛苦、愧疚……(请回答的学生用无奈、愧疚地读)

师:这是一位无奈、难受、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找一找。幻灯出示: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师:请大家找到后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追问:从何体会到的?

交流中相机引导理解:“早出晚归”和“晚出早归”的意思一样吗?作为母亲,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叮嘱王冕“早出晚归”呢?

师: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在这三年中,王冕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又会听到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如果你是王冕,目睹此情此景,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吗?你心里烦吗?你还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吗?你还能心安理得地躲在教室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是啊,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才能为母亲分忧,所以你毫不犹豫、故作轻松地说——一起读。

(幻灯):“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再次出示) 师小结:如果说想在学堂里读书,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如果说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课文第

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

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二、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选自哪儿?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书吗?

幻灯出示: 《儒林外史》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中,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当中标准的君子,他就是王冕。

师: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请看幻灯: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觉努力进取,不懈怠,不停止。

师:王冕是真君子,我想不仅仅因为他的孝顺、自强不息,否则的话,他就不会被人誉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了(板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儒林外史》,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附:板书设计:

24 少年王冕

想? 男耕女织

孝顺 好学

不想? 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第17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阳城县第二小学

孟春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个多音字“供”、“载”,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部名著,认识一位有名人物——少年王冕。(板书题目)

二、释题

(一)一看课题,你就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1、一读课题,便知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2、文章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二)读题目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通过探究,得到了什么答案? 学生交流:

1、《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2、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小学课本中编入了他的诗《墨梅》。

过渡:少年王冕身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三、自主探究

一读:读准,读通,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加注释。 重点:供(gōng)不起、载(zài)着母亲 二读:理清课文的条理,做标题式批注。 三读: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交流

小组内每人负责一项,检测达标。

五、展示点拨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励志学画——家境好转 重点写哪几部分?(放牛读书、励志学画)

六、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王冕的特点。勤奋刻苦、孝敬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朗读,说一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的确,王冕性情孤傲,鄙视权贵,颇具个性。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虽然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却靠着自学而成为诗人、画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3、课文主要写了王冕那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情,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少年王冕的独特魅力的? (板书:放牛读书 励志学画)

二、认识“十岁的王冕”

(一)自主探究

默读 课文2—4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做标记,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展示点拨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不是真不想读书,而是他懂事,理解、体谅母亲,孝敬母亲,为家里着想„„

王冕说这番话,事出有因,请看:(课件出示)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吗?(无奈、难过、愧疚、伤心……)母亲的话语中哪些词特别能表达这种心情?(只靠 这点 实在 只好……)

引读:

真挚的母子情让人感动。教师引读眼看——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语气不能高兴,也不能难过,要不急不缓)。

B、也许是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也许是秦家人正需要这样一位帮手。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异常懂事)

C、放牛期间,王冕的表现如何,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请问,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表扬王冕? 异常懂事(陪伴母亲: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帮助做做针线活或者家务……)

孝敬母亲、勤奋学习(两个“舍不得”) „„

总结: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让我们齐声朗读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奋。

过渡:不知不觉中,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

三、四岁的少年,他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三、认识“十三四岁的王冕”

(一)自主探究

默读 课文5--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的描写和环境描写,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做标记,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

小组长组织汇报学习这部分的收获,其他同学畅所欲言作补充;提出困惑,集体解决。

(3)展示点拨

大家学得认真,交流得细致。老师真想听大家介绍一下十三四岁的王冕。

A、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懂道理的孩子

出示: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 联系上下文,说说王冕懂得了哪些道理呢?(懂得了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了;做人要自信,要积极;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亲了„„)

B、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会欣赏的孩子

是啊,书让王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激发了深沉的美感。你看,在王冕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一天,正值黄梅时节……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引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也能像王冕一样,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个热爱学习的孩子。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C、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自信、有志的孩子

如此美景,让王冕产生了“人在画图中”的感觉,他怎样想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冕?(自信、有志)

D、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勤奋刻苦的孩子

过渡: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冕是如何学画荷花的呢?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刻苦好学) 那荷花画得简直栩栩如生,你知道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吗?

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说一说:

王冕练习画画非常刻苦。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配乐朗读)乡里人见他……

理解“高手”,提升:高手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刻苦努力、勤奋学习„„)

E、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孝敬母亲的孩子

四、认识“十七八岁的王冕”

画荷花给王冕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齐读第7自然段。 谈谈你的王冕的认识。(勤奋刻苦、孝敬母亲)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少年的王冕就这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着,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同是少年的你们,读完文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2、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花著称。他研究过兵法,也研究过剑术,还练习过篆刻,正因为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他才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通才”!那么成年后的王冕还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发生呢?快快读一读名著《儒林外史》吧!这部名著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读了以后,你对王冕这个人物会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少年王冕

弃学放牛

孝敬长辈

勤奋好学

学画荷花

第18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耽”、“秦”两个生字。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大意,初步走近王冕,感受王冕。

4、教给学生“对话体现人物性格”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当作重中之重,感受王冕的孝顺的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格,学会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会相遇、相识、相知许多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会许多美德。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阅读一个人,他就是少年王冕,希望我们都能够用心去读,看看从他身上能够学会哪些美德。

2、板书课题,提醒“冕”字写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提示王冕年龄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词,强调几个多音字。

3、根据时间、事件的串联,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中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放牛”部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几段大多数用的是人物的什么描写?

2、学习第二自然段。(1) 指名读。指导书写“耽”。

(2)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和王冕的心情,并把自己的体会带入到句子中读出来。

(3) 出示“方法加油站”,体会“对话体现人物性格”的学习方法。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秦家人的话,体会秦家人对王冕的关心和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指导书写“秦”。

(2) 抓住细节描写感受母亲对王冕的爱。

(3) 通过对“早出晚归”的理解感悟母亲对王冕的教育。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带着秦家人的关心和母亲的牵挂,从此,王冕在秦家„„生接读。

(2) 默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 (3) 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4) 想象写话:王冕拿着腌鱼腊肉孝敬母亲时,会怎么对母亲说,母亲又会怎么回答。

四、总结,设置悬念,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五、作业

1、搜集有关王冕的资料。

2、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顺懂事

耽 勤奋好学

第19篇:少年王冕

苏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

24 少年王冕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认识三个二类字。重点书写“秦、载”等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耽误、明媚”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文字的积累;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感受王冕孝顺母亲和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收集资料、检查生字、朗读课文,质疑问难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3.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感受王冕孝顺母亲和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4.熟读课文,查阅王冕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的林冲,今天我们认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位名人——(板课):他就是王冕。(齐读课题)

2.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王冕的资料,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吗?(生交流) 3.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与写 (1)读准字音:耽、秦、莹、媚、载等字。

(2)注意字型。指导写“羞”字,下面的“丑”中间是一横,不要写成一点。“睬”和“踩”要区分清楚:用眼睛,“踩”用脚。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比赛认读老师欣赏的好词(生字加上拼音)。课件出示: 耽误 晶莹 贴补 高手 攒钱 葱茏 诸暨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腌鱼腊肉 七泖湖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的学习姿势,告诉学生:仔细听,优点跟着学,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三)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 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前课,谈谈对王冕的初步认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板书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品悟言行,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2—4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用笔划一划。2.交流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 你能读懂王冕说这话的用意吗?(导:他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吗) 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2)交流,相机点拨。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想要宽慰母亲,不想要母亲内疚。

“这样可以补贴些家用”分担母亲的辛苦,才十岁的孩子就想要挣钱贴补家用这样懂事,真不简单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王冕体谅理解母亲的一片孝心,孝心之中还有好学之心 (体谅母亲,孝敬母亲,又不忘勤奋学习的王冕。) (3)如果请你们来当一回王冕,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跟母亲说? (通过换位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王冕安慰、体谅、理解母亲的一片孝心,并且孝心之中还有好学之心。) (4)课文的2—4自然段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他总舍不得吃„„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a.透过“陪伴”一词你能够想象哪些温馨的画面呢?(傍晚回到家,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王冕会怎么做呢?) b.当王冕捧着用荷叶包的腌鱼腊肉喜滋滋地回家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偷空”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冕对于读书的热爱

d.“积攒一两个月”同学们,当我们想要看课外书的时候你的父母总会买来一大摞,因为他

们觉得那是你热爱读书的表现,而王冕要看几本“旧书”却要积攒上一两个月的时间,由此可见,王冕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

师小结:舍不得吃好东西,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钱,都是为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体现王冕的一片孝心和好学之心,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

3.解读人物的精神品质,我们就要像这样透过人物的言行,读到人物的心里去。

三、潜心涵咏,体会王冕细心观察、刻苦学画的品质。过渡:正是因为勤奋好学,王冕后来成为元代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

5、6两个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王冕刻苦学画荷花) 1.我们先来看看王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湖边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同学们看看图,读读文,同桌互相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夏日雨后荷塘的美? a.“镶”色彩对比分明而又显得和谐精致

b.“透”阳光冲破阻碍直射下来那灿烂的光辉让人心情舒畅。 c.“洗”给人一种洁白纯净的感觉

d.“晶莹透亮”水珠经过阳光的照射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像钻石一样闪亮,多美呀! e.“荷叶姿态”你能不能想象湖里的十来枝荷花有的„„有的„„(有的婀娜的开着,有的羞涩的打着朵儿,而花苞上的雨水点点,荷叶上的滴滴水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给荷叶增添了无穷的色彩,真是别有一番景致呀!) f.“青翠欲滴”绿的快要留下来一样

师小结:山上青色、紫色、绿色,还有天空的蓝色、云彩的黑色、白色,这么多斑斓的颜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荷塘的蓬勃生机。怪不得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让我们到这幅美丽 的画图中好好体味一下吧,你能把这幅自然画卷的美丽读出来吗?

2.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平常人看到这福美景也许只会感慨一番,就像少年王冕心里想的――(出示)然而,王冕不同于其他人之处就在于他转念又想——) 3.王冕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的?请同学们迅速地读读第六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正是因为王冕的勤奋学习,才使他懂得了“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

4.质疑:通过努力,王冕成为了一个画荷花的高手,改变了贫穷的命运。这看似偶然的奇迹般的经历,真的是一种偶然,一种巧合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王冕的勤奋好学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让他更好地孝敬母亲。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配乐朗读,融入情境想象写话。

1.师配乐朗读:就这样,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 2.母亲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发挥想象,写一小段话。 3.交流评议。

五、总结全文,布置课后作业和指导课后阅读。

少年王冕就这样有滋有味地生活着,一边侍奉母亲,一边勤奋作画、读书。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倾心,那么成年后的王冕呢?还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发生呢?课后收集一下王冕的故事,你肯定会有所发现。

六、作业:

1.背熟第5自然段。

2.搜寻有关王冕的故事。 3.摹仿第5自然段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敬懂事 “弃”学放牛 省吃敬母

勤奋好学 省吃买书

第20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冕》,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下面我们来读一读两组词语,

第一组:耽误 闷得慌 贴补 腌鱼腊肉 孝敬 积攒 书贩子

第二组:雾气缭绕 岩石掩映 青翠欲滴 晶莹透亮 转念又想 越画越好 看看每组词分别和少年王冕的哪件事有关? (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二、精读

过渡:是呀,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 学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做好批注。 1)出示第2自然段: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zhèng)的这点钱,实在供(gōng)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王冕的孝顺?(闷得慌、贴补) “闷得慌”的意思是什么?王冕真的认为读书真的闷得慌吗? 师:从哪里看出王冕是想读书的?在书中找找依据。(学生浏览课文) 1.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喜欢读书)

2.每天给的点心钱……(不是一般的喜欢读书) 3.在柳树阴下看书。(特别爱读书) 师:那为什么会说“闷得慌”?

(预设: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的,但是他知道母亲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了。为了让母亲不难过,他安慰母亲说。他可以带几本书去读,这样也就不会耽误学习了。)

我们来看看王冕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话的?(引出母亲的话)想一想,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如何?(无奈、愧疚……) 再读读王冕的话,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谈谈你的看法。你能体会王冕当时的心情吗?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王冕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故意装出开心的样子。 (三年来,他每天看母亲起早贪黑地做针线活养活他,供他读书。他人在课堂,想到母亲,就——不安、愧疚,现在去放牛,既可以——补贴家用,减轻母亲负担,又可以带书去读,也不耽误学习。)

十岁的王冕了解母亲的心情,能够为母亲分忧,这就是“孝”啊! 请你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评价:懂得为母亲分忧,是个懂事的孩子。)

王冕的一番话语宽慰了母亲,让母亲安心,也让我们明白了孝有时就是“体谅母亲的难处”。(板书:体谅)

4、多么孝顺的王冕呀,让我们来读好这母子间的深情对话。(分角色朗读)

小结:刚才,我们从王冕的话语中感受到王冕的孝顺,品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语入手。

2)出示第3自然段: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王冕“一一”答应的是哪几件事?(小心 早出晚归)

小结:长辈说的对的话要听从,所以王冕一一答应。这也让我们明白,“孝有时就是听从教导。”谁来读读这份孝心。(板书:受教) 3)出示第4自然段: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yān)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师:这段话中你从哪里看出王冕的孝敬?

预设:1.王冕为什么“舍不得”吃?(因为他想到母亲那么辛苦,家里又买不起这些好东西,所以他要带回去给母亲吃。)

师:这里还藏着一个“总”(总变红),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直这么做)永远把母亲放在第一位,多么孝顺的孩子啊! 师:腌鱼腊肉对他来说就是山珍海味,但他——(舍不得吃)宁愿每天饿着肚子,他还是——(舍不得花)王冕这两个“舍不得”的举动,我们又感受到了他的懂事孝顺。也让我们明白,“孝,有时就是能给母亲美食”!板书:(分享)

预设2.“陪伴”:不一定要为母亲做事,但是可以在母亲身边,让母亲内心感到温暖,从这,我们知道孝有时就是“陪伴母亲”。(板书:陪伴)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王冕的心中始终装着母亲,他的孝顺不光表现在嘴上,而是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阅读名著,品析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的行为进行。

这段话中,王冕的孝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有什么收获?(王冕的勤奋好学)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三、品析人物形象,感受王冕的勤学

过渡:王冕的孝顺让我们感动,同样感动的还有他的勤学,即使辍学放牛,也不忘读书。他的勤学还体现在他努力学画上。他是一个放牛娃,但后来怎么走上了绘画之路? (王冕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你看,同样是这个地方,在秦家人眼里,只是个放牛的好地方。而在王冕的眼睛里,这却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一)自学单二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找出写景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出了这幅画的美?进行圈画批注。 2.由此,王冕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二)教学策略 1.出示第五段

2. 指名读。谈谈自己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生机勃勃……) A按一定顺序写。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很有条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哪里看出来的?关注关键词。 (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作者的视角从天上到了山上,再到山下,到湖里。

B色彩丰富。师:还写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相互映照,对比鲜明,形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绚丽的画面。指名读。

最吸引王冕的无疑是那湖里的——荷花!(播放幻灯)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来写荷花的?

朗读荷花的句子。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或者诗句来形容荷花呢?

这一雨后的美景,是王冕学画的契机,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所以虽然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作者要对这一处景色进行详细的描写。

这么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好好积累,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多读读。(板贴:积累生动词句) 你看,同样是这个地方,在秦家人眼里,只是个放牛的好地方。而在王冕的眼睛里,这却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你从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C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王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换个说法?(改成陈述的语气)你感受到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敢于尝试、勤于思考、有自信心、学画决心大……)

这一段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王冕学画画的决心。师:品析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体会。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动不如行动”,王冕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文章并没有具体写王冕是怎样学画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让我们到王冕画画的场景里看一看:

出示场景:这三个月来,王冕刻苦学画: 只要一有空,王冕就 ;

当别人说他画得不像荷花时,王冕说: ; 画得不好时,王冕想: ; 有了进步,王冕 。

4.同学们想象的真不错。王冕真是刻苦勤奋。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是强调——每一处都像真的!)

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四、总结文章

1.经过勤学苦练,王冕越画越好,到了十七八岁,——生齐读(出示第7自然段)。

2.师:母亲为什么欢喜呢?(王冕那么孝顺母亲,现在日子也比之前好过了;王冕有出息了,能够自立了。)

3.王冕勤奋学画是为了什么?(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所以,勤奋学习是最大的孝!(板书:勤学)

五、拓展延伸

1.王冕的形象留在了我们心中。除了课文中对王冕的描写,你还想了解王冕的什么呢? 2.推荐阅读:王冕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他的优秀品质可不止这些,打开《儒林外史》,你会更真切地认识到这位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读名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先了解故事情节,然后细细品析人物形象,对书中的生动词句,我们可以好好积累。

板书: 24 少年王冕 孝顺

体谅

分享 了解故事情节

受教 品析人物形象 (言语 动作 心理) 陪伴 积累生动词语

勤奋 学画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