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少年王冕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6: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出示《墨梅》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自己读读。

二、导入:

1、知道墨梅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王冕。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王冕的少年时代。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了吧?都预习了什么内容?能交流交流吗?(课前读书是非常好的预习习惯;高年级的同学就应该具备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同学们的预习很充分。)

2、预习了课文,少年时期的王冕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怎样?(交流)

四、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再来进一步的去了解了解王冕。(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耽误、年成不好、针线、实在、供不起、只好、含着眼泪”

3、老师这儿有一组词语,谁来读读他们。(指名读)

4、字音读得很准,一起读。

5、同学们,词语都是有味儿的,你能读出这些词的味儿吗?怎样在能读出词的味儿能?谁能帮忙出出注意? 交流:想象词的意思。

6、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请你来读读。

7、还有什么好方法?(把词放到句子中去,就能读出词的味儿来)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少年王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答后自然板书:孝顺 好学)

师:是的,文中有许多细节都反映了王冕的孝顺和勤奋。在这众多的细节描写当中,老师觉得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品味。

出示幻灯: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学生边读边深入思考,随后纷纷发言,对话的“话匣子”打开了)

围绕“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这个“话题”进行思维碰撞、心灵交流;

1.交流“想”

①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好学的角度)

②孝敬的角度: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还有别的理由吗?

师: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孝敬的孩子啊。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

生1:用安慰的语气读 生2:用痛快的语气读 生3:用故作轻松的语气读 ……

师:老师一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跟大家的感觉一样,认为王冕并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后来再读的时候,又觉得王冕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①幻灯:“眼看三个年头过去”

师:联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年成不好)

师:那时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板书:男耕女织)缺少“男耕”,仅凭“女织”做些来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还要供王冕读书,家庭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一起读

幻灯出示: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

生:无奈、痛苦、愧疚……(请回答的学生用无奈、愧疚地读)

师:这是一位无奈、难受、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找一找。幻灯出示: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师:请大家找到后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追问:从何体会到的?

交流中相机引导理解:“早出晚归”和“晚出早归”的意思一样吗?作为母亲,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叮嘱王冕“早出晚归”呢?

师: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在这三年中,王冕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又会听到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如果你是王冕,目睹此情此景,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吗?你心里烦吗?你还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吗?你还能心安理得地躲在教室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是啊,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才能为母亲分忧,所以你毫不犹豫、故作轻松地说——一起读。

(幻灯):“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再次出示) 师小结:如果说想在学堂里读书,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如果说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课文第

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

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二、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选自哪儿?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书吗?

幻灯出示: 《儒林外史》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中,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当中标准的君子,他就是王冕。

师: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请看幻灯: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觉努力进取,不懈怠,不停止。

师:王冕是真君子,我想不仅仅因为他的孝顺、自强不息,否则的话,他就不会被人誉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了(板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儒林外史》,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附:板书设计:

24 少年王冕

想? 男耕女织

孝顺 好学

不想? 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说课稿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王冕 少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