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五四运动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5 15:06: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四运动简介

一、五四运动预备时期

五四运动的远因

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五四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人民革命从此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不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性质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虽然发生于年月,但究其远因,却要追溯到五四以前的中国社会情况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先谈当时中国社会的情况。年月,做了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袁死后,因反袁而流亡在国外的各方面人士纷纷归国,国内政治、思想、教育界的一潭死水由此动荡起来。可是一个袁世凯虽死,而众多的“袁世凯”出来了,中华民国依然如旧,武装还是军阀的武装,政权还是军阀的政权,并由此还引起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封建余孽辫子兵张勋还曾在年月,挟清朝废帝溥仪宣告复辟,虽然不久即被消灭,但国脉又多受了一次摧残。孙中山先生想在黑暗中打开一个局面,曾于年月下旬召集国会非常会议于广州。孙中山本人被选为大元帅,组织护法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终因缺乏正确的革命方针,以致南方也发生了分裂,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来说,南北完全一样。孙中山先生也只好在年月去职赴沪,开始写他的《孙文学说》去了。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候,独自侵略中国,曾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条约,以此作为交易,帮助袁世凯做皇帝。袁贼称帝心切,二十一条亡国条约,除其中的第五款以后商量外,其余均接受了。袁世凯死后,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段祺瑞打败了张勋。为了攫取中国政权,段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继续承认了二十一条,获得了日本的大借款。日本帝国主义参加了欧战,站在协约国一边;我国也参了战,也是站在协约国一边。日本借口德国为敌对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日本和我国都是协约国,协约国与同盟国为敌对国,自行出兵我山东,将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德国在我山东的权益,据为己有。事为我留日学生所知,极端反对,年月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开会,抗议中日秘密协定,被日本警察拘捕多人。全体留日学生对日抗议,罢课回国。

学生爱国运动力量的兴起

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倍受压迫,在为国家生存而斗争的历史过程中,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经常站在斗争的前列,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中华民族又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革命力量的推动下,国内外学生都不能安心求学,于是他们行动起来了。这次学生运动的主力在北京大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五四以前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建于年戊戌变法之际,前清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一所最老的大学,到五四运动时已经有年的历史了。它有文、法、理、工、商五科和预科,学 。

时胡适还想方设法用蔡元培、陈独秀的名气来抬高自己。他说北大是由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个老兔子是蔡元培蔡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按十二属相,卯是属兔的,一个是中兔子陈独秀陈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也是属兔的;一个是小兔子即胡适自己胡生于清光绪十七年辛卯,也是属兔的。一时传为笑谈。在胡适影响之下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康白情、俞平伯、徐彦之、毛子水等,办了一个《新潮》杂志,后来参加的还有汪敬熙等。《新潮》杂志在出版时自吹自擂,刊登广告自称是“北京大学之新潮”。由于胡适的关系,北京大学每月出大洋元作为《新潮》的津贴费用。这个刊物主张白话作文,偏重于文字改革运动,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之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对于反侵略、反卖国的运动却起了不少的反作用。

第二是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在北大也很活跃。蔡元培校长到校后,聘请了前清大学士李鸿藻的儿子李石曾煜瀛来北大教生物学,聘请了吴稚晖敬恒当学监。李石曾只来了很短的时间,吴稚晖来到学校尚未正式就职,无政府主义思想就由他们传播到了北大。李、吴这帮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巴黎开豆腐店,办了一个刊物叫《旅欧周刊》,褚民谊做编辑以后当汉奸,经常介绍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思想,鼓吹无政府主义。同时也有人翻译了克鲁泡特金、蒲鲁东的著作。蔡元培本人当时也有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这就助长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宣传。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腐败,学生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水平低,又有社会上这些“名流”来鼓吹提倡,所以北大在最初一个时期,倾向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学生还不少。记得其中最活跃的有黄凌霜、区声白、赵太侔等人。他们在当时都是主张不要国家、不要家庭的人,所以他们的名字上多半不冠姓。那时有些脱离实际的空想家,看不起学生爱国运动,以为爱国是落后的思想我们组织的学生爱国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改为学生救国会。年月日的示威请愿运动,北大学生中有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的人是不参加的。

第三是“国故”派的人物。学生中有张暄、伍一比、罗常培等。教员方面原有拖着一条大辫子的辜鸿铭,年轻的英文教员、“探艳团”团长徐佩铣,当时的文科学长夏锡祺等。蔡元培来校后就把他们排除出去了。当然,蔡之排除顽固守旧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彻底的,他也把拥护袁世凯做皇帝的筹安会人物刘师培申叔聘来当文科教员,条件是不谈政治。他还把清朝遗老、投什刹海“殉节”而死的梁巨川之子、投考北大未录取、年仅二十二三岁的梁漱溟,找来教印度哲学。以黄侃季刚、刘师培等人为首的“卫道派”,反对白话文,于年月刊行了《国故月刊》。

在“学术思想自由”的口号下,成立了很多社团。像哲学会、雄辩会、音乐传习所、体育会、数理研究会、新剧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图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等。同学集股办的消费公社,在马神庙路北,后来“未名社”还用过那个房子。还有新闻研究会,由校长秘书徐宝璜主持。《京报》的邵飘萍在五四前一段期间,每星期日来给我们讲他的新闻采访经验。这个会与五四运动很有关系。毛泽东也参加了新闻研究会,蔡元培对它特别重视。当时国内著名的书画家陈师曾衡恪、音乐家萧友梅、刘天华都网罗在这些学会之中。岁的画家徐悲鸿则担任画法研究会主任,后来并资送他往法国学画。还有些活动,今天的青年听来是要好笑的,如静坐会,每个人带一个蒲垫,去听蒋维乔竹庄的讲演。一时学校的空气甚为活跃。

此外,蔡元培还发起了进德会。这个组织以不嫖、不赌、不娶妾为基本戒条。遵守这三个戒条而入会的称甲种会员;加上不做官、不做议员为乙种会员;再加上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条为丙种会员。它以消极的“不参加”的办法来抗议旧社会,尤其是针对北大学生的恶习,表现了蔡元培的“道德救国”和知识分子超政治的资产阶级幻想。

这是五四运动以前,在蔡元培校长的“兼容并包”和“学术思想自由”的口号下,北京大学形形色色的各派政治思想的一个概况。

学生救国会的形成

年月,留日学生因抗议中日军事秘密协定举行集会,遭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残酷镇压,全体留日学生反抗这种暴行,罢课回国。这件事立即引起北京学生的积极响应。月中旬,归国学生代表李达、龚德柏等到了北京,与我们见面。经过几天的奔走酝酿,北京学生于月日发动了向统治当局示威请愿运动。这是一次空前未有的运动,参加这次运动的有北大、高师、高工等学校多人。当时推出向公府即总统府请愿的代表人,其中北大人许德珩、易克嶷、段锡朋。这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的游行请愿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前奏。

但是,这次运动出于仓促,准备不够,又因学生从来不问政治,因而没有发生所希望达到的影响。同时,北京大学思想不一致,内部有一帮学生如傅斯年、范恺、吴澄、杨济华、曾劭勋等人破坏此次学生爱国运动。他们事前跑到公府告密,说我们“要纠众造反,向政府请愿示威”,“这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不能代表全体学生”,云云。傅斯年等人这种卑劣无耻行为,受到了蔡校长的斥责,也受到了许多学生的鄙视,同时也给了我们以教训,使我们深感有进一步组织起来的必要。

这次的游行请愿运动,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北京和天津的学生却因之组织起来了。北京一部分学生组织了学生救国会最初名称是学生爱国会。参加的不限于北京大学,有北京各学校的学生。暑假中,派出了许德珩、易克嶷两人代表学生救国会南下联络,以通声气。我们先到天津,那里学生已经有了组织,开会欢迎我们。到会的人很多,我记得有马骏工专学生、郭隆真女、谌志笃、马千里、张传琦、张泰来北洋大学学生,后改名叫张太雷等人。正当欢迎会开得很热烈的时候,张传琦忽然拿把菜刀把自己的一个小指头砍掉了,以此来激励国人。他们以后还组织了一个觉悟社。周恩来由日本归国以后,觉悟社就更加发展了。邓颖超这时也出来了。我们由天津到济南,找到了康生,他当时名张绍卿,又名张三洗,我们同他谈了发展组织的事,没有开会。由济南转武汉,见到了恽代英,他们组织了文化书社。我和恽代英同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虽是初次见面,但仿佛很熟,真是一见如故。由武汉到九江,找到了同文书院的学生方志敏以及邓毅生。到南京找到了金陵大学学生黄仲苏,也找到了湖南林祖烈林伯渠之弟,以及其他多人。最后到上海。上海学生方面有复旦的狄侃、程学瑜以后改名为程天放,华侨学生何葆仁,圣约翰的瞿宣颖,河海工程学校的张闻天、沈策民,以及南洋公学的恽震、留日归国学生黄介民等人。还找到了为我们奔走的“上海通”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上海妇女方面的人特多,我们会见了留日归国的女学生李果、程孝福,神州女学舒惠贞,黄兴夫人黄宗汉,女子救国会的朱剑霞,还有从天津去的刘清扬。她们成立了上海女子联合会,宣传爱国,抵制日货。女界联合会五四以后也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还拜会了同情学生运动的孙中山先生以及廖仲恺、朱执信先生。他们到上海以后还办了一个周刊《星期评论》和月刊《建设》,与北大的《每周评论》、《新青年》南北呼应。我们还联系了《民国日报》的邵力子、叶楚伧,《时报》的戈公振,《申报》的史量才,江苏省教育会的黄炎培、沈恩孚,商会的虞洽卿、荣宗敬。这时毛泽东往来于京沪,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他团结了男女青年数十人,其中有蔡和森、罗章龙、张昆弟、李维汉,女会员有向警予、李思安、周敦祥、劳君展、蔡畅、杨润予等。这时,留日归国学生在上海办了一个《救国日报》。我们有事就互相商量,于工作便利不少。同时,上海的学生会也组织起来了,月的某一天,在西门外体育场召开大会,并欢迎我们,到会的有几千人,有工商各方面的代表,会开得甚为热烈。还邀请了北京学生代表报告学生运动情况。我们在上海停留了多天。这样总算联系好了。我们还派人到广州联系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会非常议会议员。也派人到湖南岳州联系了湘西镇守使冯玉祥将军,因为他同情学生爱国运动。由于我们联络的结果,各地学生因之也都加入了学生救国会,这个学生救国会就几乎成为全国性的学生团体了。我们于月初返回北京。

年春,北大学生会成立,北大的学生救国会全体成员都参加了这个组织。新潮社的成员以前是不参加学生救国会的,五四后,在李大钊的促进说服下,他们参加了运动,并派罗家伦、康白情为代表,参加了北大学生会。无所属的陈公博、狄膺福鼎也参加了北大学生会。

《国民》杂志的问世

为了加强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学生救国会筹备出版一个刊物《国民》杂志,经费由南北各地学生自己凑集,每人出五块大洋,共凑了余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可见大家热情之高。因为办这个杂志的目的是宣传爱国、反帝、反军阀,不是谈文学革命,参加的人又不限于北大的学生,所以北大当局不让我们在北大校内挂牌子虽然北大的同学参加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北池子骑河楼路南一所房子里租了一大间房子,通信、开会、讨论问题都在这里。原定于年月杂志正式出版,但在筹备就绪之际发生了问题。学生救国会管理会费的学生鲁学祺,竟挪用了会费五六百元,使刊物的出版受到了影响,只得推迟于年月日出版。

据我所能记忆,担任编辑的有邓中夏康、黄日葵、高尚德君宇、陈宝锷剑修、陈钟凡、马骏、许德珩以及张国焘、段锡朋、孟寿椿、易克嶷等。

推荐第2篇:五四运动

一、知识目标

1.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国际国内)2. 五四运动的经过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五四运动中近代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掌握新学和已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并从中把握事件发展脉络,获取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了重点难点

重 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 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教学方法与模式

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逐层设置情境,分步导入,在方法论的授课中,以学生有目的的自主性讨论以及自主性网络浏览为主,加以教师的引导、总结,最后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式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红旗飘飘》音乐并让同学看奥运会的几张照片〕

提问:看到这些照片,现在你的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在涌动?(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是什么原因激发起了你的爱国主义热情?(祖国的强大,奥运英雄们的英雄事迹)是的奥运意识英雄们在雅典赛场上的一块块金牌激发起了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我们以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85年前的中华大地上, 一群热血青年和我们一样,内心涌动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并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五四运动。(投影屏幕上打出“五四爱国运动”标题)那么这次运动的爆发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的爆发是不是一次偶然的历史事件? (投影屏幕上打出这两道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浏览网页中的“史料之背景篇”,相互间进行讨论一起来找出答案。

【讲授新课】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五国运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他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对内搞独裁、打内战,使我国的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就更加激发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情绪。但是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指明了方向,一大批青年的知识分子,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迅速的成长起来,为五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组织基础,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又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与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这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反帝情绪日益高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方向和道路。

〔投影屏幕上打出要点〕

1、国际:(1)十月革命

(2)帝国主义的侵略

2、国内:(1)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设悬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五四前的中国社会宛如一个一触即发的火山一样,那么最终引发火山喷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怎样?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同学们再给合网页中的史料之爆发篇,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投影屏幕上显示问题〕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口号、主力与运动中心的变化、取得了哪些初步的胜利?

录像看完、浏览完网页中的“史料之爆发篇”部分,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归纳〕

1、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消息传到国内,群情义愤,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三千名学生,在**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揭开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序幕。

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

4、6月3日开始,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5、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政府拒绝和约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请同学浏览史料之意义篇,一起来谈一谈。

〔教师提问〕

1、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教师分析〕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性质,主要原因有:

(1)五四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反动政府造成重大的威胁,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运动起了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导作用。

〔教师提问〕

2、五四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教师提问〕

3、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是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最主要的功绩是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师讲述〕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教师讲述〕

5、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教师分析〕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世界范畴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从革命的领导和前途来看,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革命按其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疾呼,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领导的以建设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这种革命又恰是进一步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扫清道路。

从五四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课堂讨论或登陆论坛发表言论〕

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来发扬五四精神?

【结束新课】

五四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爱国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先人理想,更高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崇尚科学,为祖国认真学习,以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己任。

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用自己的声音喊出当年学生的爱国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吟唱满江红,以此来缅怀五四运动。

【巩固反馈】

学生运用网页中的“小结”与“练习”部分,巩固与自测,教师答疑。也可在课后通过网络进行此项活动。

推荐第3篇:五四运动

思想汇报

五四运动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五四运动92周年。92年岁月悠长,当年降生的婴孩如今若健在也已是耄耋老人,但五四精神从不曾老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鲜活。92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对五四的认知,大都是来自于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从课本上,我们知道的五四运动是具体指的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抑或可以延长到6月的上海工商学三界总罢工。我们还知道的是,在九十年前的5月4日那天,义愤填膺的北京各大高校学生在**前集会示威,并在之后前往赵家楼烧了曹汝霖的宅第。然而,许多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不是一天的运动,也不是那一两个月的运动,它不是一个单独事件,是与之前与之后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和文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他们普遍同意将五四运动的时间界定为从1917年到1921年,事实的确如此。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运动爆发后,“民主”与“科学”成为这场伟大运动的两面大旗,这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民主,首先是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科学,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在“民主”、“科学”两大旗帜的指引下,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青年和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五四运动之后的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宣传新思潮的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可以说,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新文化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毛泽东同志曾赞誉说:“五四运动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讲,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年轻人年富力强、思想活跃的优势,大力弘扬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冲破一切束缚思想的牢笼,努力走在解放思想的最前沿,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90多年的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部分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青年运动的发展始终同我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人民的事业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始终与一代又一代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道前进。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争取进步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屈不饶奋斗,历尽艰辛探索,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这是中国青年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光荣历史,也是激励中国青年在新世纪再创佳绩的巨大动力。

作为当代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现代社会,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写下绚丽的青春。青年朋友些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响应时代召唤,牢记光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乐章。

汇报人:

2011年 月

推荐第4篇:五四运动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岁月悠长,当年降生的婴孩如今若健在也已是耄耋老人,但五四精神从不曾老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鲜活,甚至更加难以定论。五四运动对于当代中国仍然有着强烈影响,从近年来不断高亢的各种争议之声就可见一斑:有人将其供于神坛,奉为先驱、传统;有人将其推上审判席,斥之为文化断裂

根源。无论如何,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个人而言,五四运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精神文化库。对于当代中国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对五四精神的两翼——科学与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继承和发扬。

90年前,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北京青年学生奋起抗争,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历史由此迈入新的历程。

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面对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仁人志士们在苦苦求索: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五四先驱们率先奋起,第一次燃起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火炬,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不顾身地奔走呼号。这场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这是一场伟大的新文化运动。面对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的旧文化,五四先驱们在深刻思索:如何冲破思想的禁锢,追赶世界先进潮流,走向现代化。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着阻碍中国进步发展的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深刻影响和推动着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

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悲惨境遇向光明前途的伟大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始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引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指引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9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一正确的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发展方向,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辛求索,我们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来之不易的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五四运动以来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9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青年始终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青年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青年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英勇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焕发出巨大的建设热情,为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任,在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勤勉工作,开拓进取,用智慧、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青春乐章。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在去年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广大青年和青年

志愿者以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真心奉献,友爱互助,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中国社会伟大变革和发展进步中创造了永载史册的光荣业绩,不愧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是共青团的光荣任务。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组织要牢牢把握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一根本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履行好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打牢组织基础,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伟大的五四精神历久弥新,宏伟的民族振兴大业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现在,实现这一宏伟理想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我们深信,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当代青年必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历史不是已成为化石的过去,更不只是时间长河中一段被截取的孤立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是一艘摆渡民族的巨轮,是一个民族曾经的精神符号的记忆。”

九十年的时光,很快就流逝过去了。回顾八十年前我们的先人经历过的这段扣人心弦的历史行程,不能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感慨。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来说,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勇拼搏。他们面前的现实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他们心中期待着的是在未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今天,中国的状况同当年相比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人们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奋斗。重温往昔的历史,无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省情,把五四精神转化为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做到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勤奋工作、勤俭节约、百折不挠、忘我奉献,始终走在江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危险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气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困难和矛盾当作挑战自我的机会,不断增强奋起直追、赶超一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开辟崭新的天地。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广大青年更要知难而进,自立自强,脚踏实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省改革和建设第一线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用奋斗创造永

恒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无私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推荐第5篇:五四运动

2010级卫生监督班王凯莉学号:10050730109

弘扬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青年者,国家之魂”。 中国青年节,俗你“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民国8年(1919)“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的节日。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五月是青春飞扬的季节。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法权益又被列强窃授于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90年来,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穿越历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继,用青春、智慧和热血为祖国振兴谱写了绚丽的诗篇。

要知道,整整八十年,五四青年安家定国的愿望还没能完全实现,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无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祖国的宏伟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周恩来总理,在青少年时,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也时刻记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学好文化,长大后报效祖国。上课了,一双小手写个不停;双休日,在房里看课外书,有时,也画几幅图,写几篇趣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眺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呈现,资源竞争、市场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见,中国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所处的环境不亚于五四时期青年们所处的境遇。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忘记了国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就有可能再次沦为亡国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中国的青年将任重而道远。朋友们,让我们携着五四的光荣传统,牢记三代中央领导的期望,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我们深信,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当代青年必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对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号召当代青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奋斗目标,立志报效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最强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吧!

推荐第6篇:五四运动

我的时代,我的五四

89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创造并留下了值得让几代人学习和自豪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虽然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89年,但直到今天,这一精神仍然是我们必须提倡和发扬的。

“五四”精神,不仅是“五四”青年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更是中国青年理想和目标的体现。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其注入时代的特点,注入新的内涵。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理论,掌握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觉悟,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

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千千万万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以对母亲般的无限挚爱和忠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了全部青春、智慧和力量,在神州大地上处处抒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秦文贵、杨利伟……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6周年、五四运动89周年之际,在“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召开之际,让我们轻声唱着“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这首动人的歌曲,与人民共和国史册上的青年邀约相会……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舆论一致的传统之中,宏大叙事占领了绝对的地位,集体的声音取代了每一个个人的声音,除了与群体相同的声音之外,我们不能够拥有什么,我们一直保持沉默,就像严冬里的光秃秃的树枝,寂静无言,直指苍天。

一直到“五四”运动,西方文化的涌入,逐渐引起中国文化冲破原有范式,而发生近代的变革,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各种主义纷纷而来,造成文化多元并存之局,于是就出现了百子诸家争鸣齐放的五四新文化景观,一改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之历史文化格局,循着多元、包容、竞争、转型而走向进步。自我的觉醒,“以人为本”的呼声,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

然而百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着所谓的现代化,并且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太过注重物质的东西,使任何东

西都异化成物质的评价,物化的结果,是使我们慢慢淡化人文精神方面的建设。

相对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消费意识的膨胀,人文精神,相对萎缩,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许多东西无法再坚持下去,人文精神不能够再显现出来,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在享用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人文精神却

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反的步伐优浮在大学的校园中。

我们漠视人文追求,人文精神缺乏,道德水平下降和公利主义凸现,“五四”时的对社会的声讨的声音渐行渐远,我们不再追求个性的张扬,我们没有自己的声音。

当然有人会说,一个大学的人文传统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其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把问题归于教育,但是事实是否如此,中学语文大纲“规定”一系列必读书名,这些书籍包括,中国古代名家典籍与西方先哲著作,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但是有几个人仔细地赏阅过其中的一本和几本呢?我们谈起金庸古龙滔滔不绝,说起网络无限向往,我们追求着快餐文化,屈服于感官诱惑,进入大学以后,原本学生心理被生硬局限于某一狭窄领域的状况被打破了,充裕的时间,自由开放的风气,却没有让我们再深厚的人文传统海洋中畅游,相反,我们选择的不是追求,而是得过且过,“坐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被大都数人采取,面对整个社会多元价值,多种行为模式纷争复杂,扑朔迷离的大北景下,我们“隐身”在校园。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声音。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我们思维体系和观念中抬头,我们无法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也就无法体验人文精神对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种”缺失”人文精神的状况成为大学校园的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从师兄师姐那里传到师弟师妹,一届接着一届,我们从没有反思现状.更可怕的是,一个缺失人文精神的群体,将作为未来社会的骨干建设力量,甚至某些领域的精英阶层。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后现代主义”,人文教育被提上日程.纵观整个现代化进程,我们失去的并不比得到的少。因为即使在当代这样一个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社会,西方工业社会也日益重视东方文明,而我们对自己的人文文化漠视不理,不是一种悲哀吗?在我们当前工业文明程度尚不很高的状况下,早一步为它构建一个价值体系和道德框架,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如果说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彻底重构的话,那么我们确实需要在中国的人文传统中寻找奠基的东西。如果说大学以前对人文的忽视是一种无奈,那么大学以后对人文的漠视将是一种逃避责任的举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理应负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将视力范围矿大到整个社会历史中。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张信哲的歌词,对于我们来说,终究还是有点意义的,天空是我们的,尽管天空不是那么蓝,大海是我们的,尽管大海也不是那么蓝,祖国是我们的,尽管祖国还不是那么强大,但我们别无选择,这山这水,我们还是要走下去,大学的四年,不管是粉色的,还是蓝色的,不管是快乐的,还是郁闷的,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地看看我们自己,究竟在干什么,究竟应该是干什么,不管,愿意或者不愿意,这现实,我们始终要去面对,这破茧的痛苦,我们始终要去承受,只是,在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承受这痛苦的破茧的时候,至少,我们应该已经做好了不说是赴死而是面对的勇气,就算现在什么都没有,至少在擦掉了眼泪,还能够抬头挺胸,也能够面带笑容不气馁,无畏地

向前冲。

说了那么多,只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以为,各人有各人的经历,有各人的理想,有各人的追求,但,至少,如前面所说,海上航行的船只,即使会遭遇种种的风浪,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绝望,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方向,有他们的信念,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即使会有种种的挫折,只要在心中有方向,有向前的信念,我们终究会到达心中的彼岸。今天的中国与85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需要人才,而现在,人才的来源只能是我们这一代,“和平崛起”的目标是长期的,是艰巨的,当年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又是我们所要做的了,为中华之和平崛起而读书,而奋斗,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五四的精神不应该只是口号,更要将其坚定的信念化为我们坚定的行动。

当代青年正面临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时代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党和人民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当代青年积极投身这个伟大的时代,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使人生的意义得到升华。时代要求我们: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才智。

与祖国共奋进,已成为当代青年茁壮成长的不变主题。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青年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把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青春才是真正亮丽的青春。在“五四”这个激发朝气、想望未来的节日里,让我们与青年朋友共勉:与祖国共奋进,始终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就能经受困难和风浪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与祖国共奋进,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性的实践,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沃土。离开人民、脱离实践,个人的成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青年要坚持与人民齐奋斗,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学好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受锻炼、长才干。

与祖国共奋进,始终与时代同发展。青年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也是引领社会风气、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活跃的群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八荣八耻”这一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标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大青年既要立足岗位,把务实精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争创一流,还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

国家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党的事业的希望在青年。在党旗的指引下,在宏伟目标的感召下,当代青年一定能够继承、发扬“五四”和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不断创造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弘扬五四精神,投身伟大实践就要政治合格、紧跟党走。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党的指引和培养,广大青年只有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要深刻领会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铁路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上,争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弘扬五四精神,投身伟大实践就要注重学习、提高素质。“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青年建设大军,广大青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有利于提高素质做好工作的其他一切知识。要在学以致用、学用一致上下功夫,着眼于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理性思考,着眼于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服务大局能力的提高,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使自身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把握大局、服务大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弘扬五四精神,投身伟大实践就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活力。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广大西铁青年要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敢于超越前人的气魄,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把创新要求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发扬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工作精神,把爱党、爱国、爱路的热情转化为建功创业的实际行动,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奉献时,青春才更加亮丽。我们相信,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青年一定会团结拼搏,矢志不渝,用智慧和青春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创造新的辉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继续弘扬“五四”精神,为建设中国美好和谐的明天加倍努力吧!

推荐第7篇:五四运动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青年浴血奋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勇挑重担、艰苦创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当代青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更是在过去的2008年,面对筹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8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以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材的张海迪到科技创新的秦文贵,从1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他们在人民利益的大厦上添砖加瓦,他们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以德治市”树起了标杆!正是他们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和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起,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作为预备党员和青年学生,首先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我们要明确:爱国主义不是空喊,更不是追风,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国主义。

其次,我们要以学习为为基础,来取得人生进步,所谓“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呼唤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掌握科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专业能力,才能为今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要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把奉献社会作为我们的今后努力的动力。

推荐第8篇:五四运动

食工一班:以五四运动为主题的散文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是继辛亥革命之后,又一大震惊中外的事件。它的爆发,同样来自于对外的放抗和新民主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11月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打算作为战胜国之一,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土地。但日本代表团却在和会上提出了极其荒谬的无理要求,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均将无条件归日本所有,日本这样做自然有日本的理由。段祺瑞上台后的1918年9月,段祺瑞派驻日公使张宗祥和日本政府交换了《山东问题的秘密换文》。日本正是以《山东问题的秘密换文》为借口,提出这一系列条件。可没想到的是,中国代表陆徵祥竟准备签字认账。这一卖国行为很快被留日学生披露,并通电全国。北京,济南等地知道后,一些爱国分子组织示威游行,坚决反对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签字。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前集会,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抗议安福系政府共谋,于1918年密允日本留在山东。和平地开始的示威者,后来打了一名亲日官员并烧了一个内阁次长的住宅。北京政府发动兵力抓捕了32名青年学生。事后不久又抓捕了陈独秀。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学生罢学,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徐世昌为此事伤坏了脑筋。接着,至少在其他200个地区爆发了学生*。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大约1150名学生胜利的走出监狱。陈独秀也在被抓捕了98天后释放。五四运动由于不是事先策划的,意义更为深远。五四运动的当天,不仅游行示威,北京学生还冲到了曹公馆,打算严惩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由于没有抓到曹汝霖,学生们心头怒气难平,就放火把曹汝霖家烧了。

五四作为一个事件,发生在政治,思想和社会的重要发展已经在进行的时侯,因而它既不是开端也不是顶点,尽管其名称现在常常被用来概括一个时代。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人们终于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酷的问题: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古老儒家传统制度和作为社会,政治统治一体的中国这两者并都继续存在,是否是不矛盾。人们选择后者,实际地就是由于今后的需要而选择民族主义。一旦国家的生存和兴旺被确定为首要的目标,民族主义的主题就一直占主导地位。中国历史这样波澜壮阔的一个时期是很可能以这样的水准,在这样一个时侯到来的。此外,即使在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上,我们也必须认清种种限制。

“五四”运动所占大部分的是学生,其原因是学生所接受的思想不仅仅拘束于儒家传统思想,还有西方共产主义思想,用到当今中国的现状似乎很适合。可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好像并不灵活。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体系在中国传承了近千年,都想突然转变成现代共产主义思想。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吧!既然”五四”运动己经爆发,那它爆发也代表着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取得了明显成功。

伟大的五四运动熬爱国运动从此掀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比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更为波澜的中国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就此拉开。

制作人:茹彦铭

推荐第9篇: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集体备课

时间:2013.11.11第三节地点:文综高效课堂研究室

参加人员:漆志明 刘友鹏易爱荣吴喜民李慧毕小双中心发言人:毕小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怎样理解“五四精神”?

【学法指导】分小组讨论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导学预习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百度百科】及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导火线

播放影视资料《我的1919》片断:中国外交团代表拒绝签字的片段。

【百度视频】

影片中中国外交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拒绝签字,但是后来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设问]: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开始看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表看法。老师最后作结。)

[提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80多年前的青年感到的是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那就是五四运动。

设计说明:选择反映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事件的电影《我的1919》片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事件的缘由。

三.合作交流

(一)走进五四

1、【百度视频】

通过了解5月4日北京学生斗争场面,学生被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为社会各阶层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为旧中国的艰难境地而深思。

老师趁机提出了问题:

【设问】1: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阶层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来呢?你有什么感想?

【设问2】: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鼓励学生设想除了课本上的口号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标语和口号出来?)

【设问3】: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完成课本55页第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2、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这种民族意识直接体现为爱国。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对这种被列强肆意欺辱的的现状,能不产生愤怒之情吗?能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吗?在广大民众爱国的斗争下,最后的结果怎样?

【提示】:释放、罢免、拒签——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这次拒签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二)感悟五四

1、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性质)

[设问]:为什么这说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总结]: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先由青年学生发起,接着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他们组织集会、游行及举行罢工活动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列强无视的中国主权,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补充]:这里主要强调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问]:从哪里可以体现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

[归纳]:运动前的中国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学说。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之后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伴随着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解放中国思想的出现

当然最基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和革命的最终目标不同

[提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五代,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曙光。而且运动也促使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说中国革命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五四精神

引用“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图片归纳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八字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四、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五、课堂小结

20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下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巴黎和会中国人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失败后,终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嘹亮口号,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中国人争取主权的表现,更是五四爱国运动 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如何让大家快乐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一直

是我努力的方向。这节课学生很感兴趣,参与度也较高。但是还有一

些小细节需要注意,以便更好指导以后的教学。

教师发言

漆志明 :该课较难讲,背景复杂,与世界史相连,需要交代国际背景。

刘友鹏 :基本按照教学五环节展开,思路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

兴趣,还可以采用PK形式增强气氛。

易爱荣:在讲五四经过时,适当交代下两个不同时间的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

更好的理解。

吴喜民:问题尽量小,逐层深入,设计问题较有层次。

李慧:训练量适中,问题设置较合理。

推荐第10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背景:

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遭到无理拒绝。“巴黎和会”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第11篇:五四运动

五四征文大赛之五四精神系列

观看《世纪百年---五四运动》观后感

周年有感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五四运动起源于1919年5月4日,它的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随以战胜国身份参加这次大会,然而却被人当成战败国一样任人宰割。然而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看着电影里学生们激愤的表现,我也不禁有感而发。虽然当时政府腐败,但这并不能说明四万万中国人都是无能的。学生们上街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爱国主义口号,发扬爱国主义情怀。而且,国民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干好所有的事情。就像在中国最腐败的时候,学生团结,工人团结,举国上下“凝”在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我想,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更应该团结起来,发奋学习!

时隔多年“五四运动”在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时代的穿梭让这一事实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不断奋斗。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使先进青年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着拯救中国的道路。说起纪念“五四运动”最为显著的就是我们戴着的团徽,以及团歌——在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纪念“五四运动”95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自我的创新精神。主要积极向上把学业学好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为以后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保障的可能性。

历史不能忘记, 95年前的青年人可以慷慨激昂,为了国家的崛起而去革命,今天,同样是身为年轻人的自己可以为了自己而去奋斗么?答案已经显的不那么不重要了,自己的行动已经在证实了。与其在等待答案,不如去体会过程。

第12篇: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2]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第13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活动总结

为庆祝“五四”运动92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结合当前的社会,引导青少年树立争取的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们班级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点:

1、组织班级各位同学制作关于五四运动的海报,让大家都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五四运

动。

2、组织班级同学观看有关五四运动的海报,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要应对挑战,坚定信心,

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我们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召开关于五四运动的主题班会。向大家介绍五四运动,宣传五四精神: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热情澎湃,并不时响起阵阵如雷的掌声。回顾总结活动参与者将自己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关注国家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爱祖国、爱他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及“如何将自己个人的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等,最后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会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重温了"五四"运动的历史知识,从而增进了大家的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的感情,也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本次一系列的活动,回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巩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成果,促进团员对团史团情的深入了解,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

第14篇:五四运动

红色记忆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国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

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做跨世纪的热血青年!

第15篇:五四运动演讲稿

五四运动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五四,把握今日》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英杰。今天,就让我们望岁月峰头,伴历史烟云,循火红足迹,踏坎坷征程,一起回味曾走过的风风雨雨。

回首过去,按卷沉思,难忘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所谱写的壮丽之歌,绘就的青春之图。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散笼罩神州大地的阴云,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那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这样说过:“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忆往昔,正是这一群青年屹立街头,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时毅然挺身,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

看今朝,更有一群青年长弓倚天,对着时代立马昆仑,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拼搏和汗水演绎春华的硕果。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在这里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亦是短暂的。只有把握我们现在最美好的中学时代,我们的青春才不会有遗憾!我们现在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我们现在正是花一般的时期,我们应当把握现在,努力学习,用知识去开拓一片更高远的蓝天,描绘一幅更宏伟的祖国蓝图,引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有多少昨日已过去,明日遥不可及,唯有抓住今天才能从容的回望过去,自信的望未来。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要做青春枝头最娇艳的花蕊!我们要做大浪潮头最骁勇的弄潮儿!我们要做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搏击苍穹!薪火相传、亘古而今,将“五四”铸成一枚赤诚的徽章,让我们骄傲的戴在胸前。

即使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憔悴,我也不会后悔!

铭记五四,把握今日,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会无悔!

五四运动演讲稿【二】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纪念建团90周年暨五四运动97周年,这对于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共青团中至小学团支部向诸位帅哥美女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学校领导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97年前的今天,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五四运动以后,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中国青年运动97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借此机会,我向在座各位青年朋友们提三点要求: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团员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五四”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复兴、社会的和谐、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力求成长成才。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改革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要在加强科学理论、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尽快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第三,依托组织发展。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五四运动记载了青年奋斗的足迹,宏伟的事业激励着青年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凭着岁月赐给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擎起“五四”的火炬,携着希望起飞,与祖国共奋进,与中至小学同发展,在人生道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

最后,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五四运动演讲稿【三】

1935年12月9日,一个令人痛心,但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听到蒋下令“绝对不抵抗”后,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把“九·一八”以来郁积在心头的仇恨和蒋党蒋的愤懑都并发出来,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以来又一次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并得到全国人民响应的运动,至今已整整六十六周年了。今天,我们在此聚会纪念,面对他们“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面对他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面对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当然不能!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如今,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我们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但我们的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中国入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战争的洗礼,而是就业的竞争。我们的报国之举也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学知识、建家乡。其实,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我们都需要一颗爱国之心,只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才能架起我们心中的一杆利益之称,是“人不为己,天株地灭”呢?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记得古罗马哲学家维吉尔曾经说过“命运始终厚爱勇敢的人”。让我们在文化学习中,勇做一个汲峭攀登的人;在业余生活中,敢做时间的主宰者;在社会实践中,争当一个活雷锋。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站起来,高举着“弘扬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的旗帜,向着祖国的繁荣,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振兴而奋勇前进吧!

第16篇:五四运动策划书

1.

2.

3.

4.

5.

6.

7.

8.策划书 五四运动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纪念五四运动,弘扬爱国精神 活动目的 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的青年爱国运动,呼吁大学生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弘扬爱国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活动时间 2013年5月4日 活动地点 2307教室 承办单位 食品工程系团总支与学生会 活动内容 一,介绍无私爱国运动的背景 二,看关于无私运动的纪录片 三,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流程 一,向学校申请2307教室及其多媒体设备 二,首先由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流程并邀请相关同学发言 三,观看提前准备的纪录片 人员安排由团总支统一安排 活动经费

系部及外联部承担

第17篇:思想汇报,五四运动

敬爱的党组织:

1919年的5月,军阀当政,风雨飘摇,为抗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身在人生春天、心系天下安危的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这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

2011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2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点,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它绝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去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直到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般点燃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爱国运动。国家的危机,民族的苦难,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起步的。

这场运动孕育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而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和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我们就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胡总书记在中国农大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崇高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刻阐述,使广大青年人感到了重任在肩,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个人正确的报国方向和成才之路。总书记还对我们提出了四点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希望。他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青年人始终高举的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代青年指明了将自己个人的发展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的最佳路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都应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爱国主义热情化作立志奋发、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今年,是五四运动92周年。作为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中国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响应时代召唤,牢记光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五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致

敬礼

第18篇:论五四运动

论新文化运动

近代史是一代屈辱的历史,而在此时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的失败,赶跑了皇帝,但中国依然混乱,甚至连民国的空招牌都在凄风冷雨中摇摇欲坠。单纯的武装斗争讨伐并不解决问题,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分析原因,他认为要使中国人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愚昧、盲从、迷信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必须进行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教育。与此同时,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让这些中国先进分子不得不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从清朝旧官僚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意欲称帝,他在文化方面实行了一个步骤,就是抬出“尊孔复古”的口号,为自己制造洪宪帝制的舆论、文化基础。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依赖于言论自由的大环境。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前期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当时站在斗争前沿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派,他们的旗帜,他们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忽视,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有着伟大的功劳,但也有严重的缺点。它的失败在于陈独秀将文化界的思想争论引入政治,造成文化界力量的减弱。虽然在五四之后,还长期存在民主制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争论,但是这种争论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这种附属于政治的争论很难彻底。文化界的争论引入政治之后,也造成了国家的*,教育的落后,从而阻碍了彻底的新文化运动。

进一步的说,这些倡导者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而且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物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 ,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煞,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非常崇拜,这种绝对化态度产生过不好的影响。

不论怎样,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如果用几百年后或几千年后的历史眼光看今天,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广义的新文化运动之中,依旧在其规则下运作。在历史的潮流中,能与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影响至远的文化运动相遇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第19篇:五四运动历史

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的开端。

早在“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中就出现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未能改变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不断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继续进行着他们长期以来已在进行的革命活动,但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有岌岌不可保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起着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变化。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以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的局面。这个启蒙运动后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的条件下,转化成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便是适应这一启蒙运动要求而诞生的一个重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当时袁世凯正扮演帝制丑剧,提倡尊孔读经,利用孔子学说作为麻醉人民、拥护帝制的工具。《新青年》一开始就高举反对封建文化的旗帜。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这些主张虽还不够鲜明,但实际上包含了后来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方面的要求,是号召思想革新的宣言。刊物的主编陈独秀当时一个急进的民主主义者,曾陆续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我之爱国主义》等文,攻击专制主义和封建道德,宣传民主政治和“人格独立”。袁世凯称帝的阴谋破产后,代之而起的军阀继续推行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旧派人物大肆鼓吹孔教,甚至主张奉为“国教”,列入“宪法”。这股思想逆流是思想启蒙运动的严重障碍,因而《新青年》在一个时期内猛烈攻击孔子学说,掀起了后来称之为“打倒孔家店”的浪潮。陈独秀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中,认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离之因缘,三纲五常违背平等人权学说,孔子之道不合现代生活,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宗教自由原则,主张输入西洋平等人权学说代替孔子之道,也就是说要以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以资产阶级新道德代替封建旧道德。吴虞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注:两文分别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第3卷第4号。)等文,批判“孝为百行之本”的旧礼教,认为封建的家族制度乃是专制制度的社会根基。当时同样是急进民主主义者的李大钊,也加入了这场斗争,在《甲寅》日刊上发表《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文,反对把孔教列入“宪法”,指出孔子学说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专制政治之灵魂”,并把反对尊孔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观的批判,说明道德必然随时代而进化。这些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孔子学说的文章,尽管理论上尚有不确切之处,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打击了长期以来被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旧礼教,反映了新起的急进民主派知识分子反对封建旧道德的决心和勇气。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和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在《新青年》上是作为启蒙工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同时进行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学说和“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观点,贯穿在许多论述青年、妇女、人生、教育以及婚姻、家庭、贞操等问题的文章和通信里,作为反对旧道德的思想武器,帮助了许多人逐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同封建迷信相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也是刊物的重要宣传内容。针对《灵学丛志》所宣扬的迷信思想,《新青年》发表了许多文章加以批驳,把反对迷信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包括《新青年》编者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对于来自西方的学说缺乏分析批判能力,他们不能区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和没落时期的不同思潮,不能区分各种学说中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采取了兼收并蓄甚至全盘肯定的态度。卢梭的民约论、弥尔的自由论、叔本华的自我意志说、尼采的超人说、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以及其他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刊物上都用显著地位加以介绍。其中有关“民主”和“科学”内容的宣传介绍,反映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可贵热情,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参加反封建斗争,而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过高估计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贬低民族文化的错误观点,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新青年》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同时,还倡导了以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内容的文学改革运动,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文章。这些文章一开始还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在一九一八年以后特别是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以后有了新的发展,发生了由原先资产阶级思想居指导地位到后来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上风的重大变化。

一九一七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地球上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紧接着俄国革命,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间,欧洲许多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芬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先后发生起义,成立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予各国的革命运动以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本民族的出路,他们的注意力由资本主义的西方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的苏俄。尽管军阀政府和各国反动派对苏维埃政权施加新闻封锁,多方造谣污蔑,但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依然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世界革命高涨的新形势,努力接受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并在新文化运动中起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李大钊就是这方面一个杰出的代表。一九一八年七月,他在《言治》季刊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十月革命不同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值得“翘首以迎”的“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同年十一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正确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热烈歌颂十月革命,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指出中国人民应当沿着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道路前进。这些论文表明中国的先进分子已经开始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注:《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4卷第1408页。)的正确结论。这是在中国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宣传的良好开端,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十月革命还大大鼓舞了许多知识分子,使一些在黑暗中摸索道路、长期苦闷彷徨的人振奋起来,使一些正在进行着反封建斗争的人们信心百倍,斗争得更为坚定和更为勇敢。孙中山由此看到了新希望,他在一九一八年初致电列宁,“表示极大敬意”,“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也从俄国革命的“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注:《热风·“圣武”》)。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由上海迁至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注:袁世凯失败后,蔡元培于1916年冬回国,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担任该校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因此也迁至北京。“五四”以后因遭军阀政府镇压,复又迁回上海。)也于一九一八年间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或先或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心,实际上形成了

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新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许多知识分子共同向封建文化作斗争。文学革命这时也有新的发展,《新青年》自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起完全改用白话文,白话诗作增多,并出现了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的彻底反封建并且充满民族觉醒要求的新文学作品。

一九一八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并未获得丝毫利益;由于段祺瑞政府加紧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反苏的军事协定,日本侵略势力已经深入中国。中国人民反日反段的爱国浪潮不断高涨。新文化运动的声势也日益壮大。李大钊、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直接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发表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时评及随感录,抨击军阀政府,揭露帝国主义侵略面目,起了很大的政治鼓动作用,显示了文化革命由着重于进行思想启蒙工作发展到直接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宣传也是《每周评论》的重要内容。由李大钊执笔的社论《新纪元》,分析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形势,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应朝着这个革命的曙光前进。在第十六号上并译载了《共产党宣言》的一部分。李大钊、蔡元培所支持的《国民》、《新潮》两杂志也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同时创刊。《国民》的学生救国会的机关刊物,社员思想倾向虽不一致,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宣传内容,爱国色彩比较鲜明。《新潮》是北京大学一部分师生所办的综合性刊物,曾团结了一批新文化作者和翻译工作者,刊载了不少反对封建礼教、赞同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论文及新文学作品,但也比较突出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国民》、《新潮》创刊后不久,研究系所掌握的《晨报》改组第七版(副刊),在李大钊等人的推动下成为宣传新文化的著名副刊之一。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在这些刊物影响下,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觉悟日益提高。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展开,遭到守旧派人物的咒骂和抵抗。一九一九年初,北京大学内流言四起,对《新青年》百般诬蔑恐吓。三月,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故》月刊,以所谓“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嗣后,自称“拚我残年极力卫道”的林纾,写了《致察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攻击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对白话文大加嘲讽。他还在上海《新申报》上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影射诋毁新文学倡导者,希望有“伟丈夫”出来禁压新文化运动。对此,新文化阵营坚决给以反击。《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针对种种流言,猛烈地抨击旧人物,正式提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的口号,表示“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个答辩书实际上是“五四”前《新青年》全部主张的简要概括,也标志着刊物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更为增强。李大钊的《新旧思潮之激战》一文,揭露林纾之流企图假借军阀势力实行武装镇压的阴谋;他以俄国革命的实例,说明“真正觉醒的青年,断不怕你们那伟丈夫的摧残”,表示了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坚强决心与非凡勇气。《每周评论》用特大标题刊出了“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专页,转载当时许多报刊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言论。蔡元培在答复林纾指责新文化运动的公开信中,宣称“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种“兼容并包主义”,虽然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范畴,但在军阀政府言论封锁的情形下,却有利于新思潮的传播。鲁迅则以一系列杂文讽刺和打击守旧派。在“五四”前夕的这一场新旧思潮的激战中,新文化统一战线充分显示了它的积极作用。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月,以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为直接导火线,在北京爆发了空前未有的爱国示威运动。六月三日以后,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工商界也罢市。爱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形成全国范围的革命风暴。在巴黎的华侨工人和留法学生也坚决响应。军阀政府慑于广大群众的威力,被迫释放示威中逮捕的学生,撤除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在巴黎和会上不敢签字。这就是使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为之震惊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2卷第6

59、660页)。从此,中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揭开了。

经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以各种实际行动参加或支持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新的社团、报刊风起云涌。早在一九一八年即已组织“新民学会”、团结湖南革命知识分子展开反军阀斗争的毛泽东同志,“五四”后不久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宣传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思想,宣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虽然这一刊物仅出版五期就被军阀查封,但在湖南和长江流域各地发生了相当大的革命影响。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出版《少年中国》月刊,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先后在南京、成都和日本的东京等地设立分会,又出版分会刊物《星期日》、《少年世界》等。参加学会的成员有马克思主义拥护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在刊物上所宣传的观点是很不一致的;但学会团结了不少知识分子,做了许多有益于新文化新文学传播的工作。在上海,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所指导和支持的刊物《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也出现于“五四”高潮中。《星期评论》以介绍世界和中国的劳动运动著名,客观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但也散布了不少反社会主义言论。《觉悟》宣传了比较彻底的民主革命思想,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学,并且在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推动下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此外,团体如周恩来等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恽代英等在武昌成立的“利群书社”,刊物如《新生活》周刊、《曙光》月刊、《新社会》旬刊,也都团结和影响了许多热烈追求新思潮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觉悟社”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还在反对北洋军阀的实际斗争中起过重要的战斗作用。据有人统计,“五四”后一年之中出现的新报刊达到四百种之多,尽管它们思想立场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这正表明“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极为广泛的群众性,也表明文化运动已日益与政治运动相结合。

五四运动后,民主和科学仍然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帜,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已形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介绍在“五四”后占了最显著的地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新青年》及其它刊物,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论。《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在李大钊主持下登出了大量评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刊载了他自己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他接着分别在《新潮》和《新青年》上发表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也在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李大钊发起倡导下,一九二年三月,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青年》本身的思想倾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七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已发表宣言,反对“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希望消除“虚伪的、保守的”、“阶级的、因袭的”、“少数幸福的现象”,表现了朦胧的社会主义倾向。到一九二年以后,随着主编陈独秀思想发生变化(当然,转变后的陈独秀也并不真是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当时的军阀政府将马克思主义污蔑为“过激主义”,多次通令禁止,但这并没有吓退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遏制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除《新青年》和上述《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之外,《晨报副刊》、《曙光》月刊、《新社会》旬刊等许多刊物都宣传过社会主义。此后,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社会主义宣传更加深入。上海的共产主义者创办了《共产党》月刊,介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全译本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书,先后在中国出版。一部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有组织地到上海、长辛店、汉口、长沙等工人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况调查,并从事社会主义的通俗宣传,这就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准备。

然而,“五四”时期流传的社会哲学思潮是异常复杂的,在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的同时,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以及一些在社会主义幌子下的反动社会学说,都蜂拥而来。《少年中国》曾发表文章,主张先逃到深山野林造个新社会,再去“援救”旧社会,带有浓重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日本学者武者小路实笃所主张的以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为基础的“新村主义”,被中国有些文人吹嘘为救国之道,不少报刊竞相介绍,实际上成为某些知识分子躲避阶级斗争和抵制与人民结合的屏障。传入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五四”初期一度颇为得势,北京、上海等地都曾出现过不少宣传这种思想的刊物,克鲁泡特金的作品被有些青年奉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在许多场合都与无政府主义拥护者争论着。英国学者罗素来华讲学,又带来了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相对立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这种实际上是在社会主义幌子下鼓吹资本主义的学说,也曾由张东荪、梁启超主编的《解放与改造》、李石岑主编的《民铎》等刊物大量贩卖,甚至还出了以“罗素”命名的月刊,在政治和哲学方面散布了一些资产阶级的反动观点。至于“五四”前就为人所熟知的达尔文学说、尼采思想等,这时仍被不少知识分子用作反对封建旧事物的武器,但已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和消极作用。披着“科学”外衣的实用主义,则随着美国学者杜威在“五四”高潮中来华讲学而为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狂热吹捧,许多刊物出了专号,广泛印行他的演讲录。这些形形色色的学说,对于热烈追求新思潮而一时还没有鉴别能力的知识分子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吸引力,在新文学作者中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也同时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批判和坚决回击。在这个借综复杂的局面里,由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切身感受,十月革命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获得胜利的明证,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革命现实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斗争所取得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五四”以后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一定范围内终于发展成为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间,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三次重要的论争,这些论争清楚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主导作用。一九一九年六月,胡适利用军阀政府对革命知识分子逮捕通缉的机会,接编《每周评论》,取消了刊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而以特大标题刊载杜威演讲录,并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批驳胡适的改良主义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变革、革命改造的思想。胡适又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继续鼓吹“一点一滴进化”的改良主义。而李大钊和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则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对实用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反动本质作了有力的批判。这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与改良派、马克思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分化的开始。接着,马克思主义者又与研究系政客就基尔特社会主义展开了论战,与无政府主义者就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展开了论战。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还不成熟,缺乏在思想战线上进行阶级斗争的经验,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批判是不够彻底的,而且还不免夹杂一些错误;但在这些论争中,马克思主义者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学说,明确地回答了要不要主义、要不要政党、要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无政府主义政党等根本性质的问题,帮助了不少人区分革命与改良、科学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及无政府主义的界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的建立扫除了许多思想障碍。这些论争,特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也推动了一些新文学作者去接触和思考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在新文学运动开始时期就引起他们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警惕和抵制。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学革命也不断向前推进。白话文迅速取代了文言文在文化领域内的正宗地位。文学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文学观念都起了深刻的变化。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家,用文学创作为武器,向封建制度和阻碍人民前进的旧事物展开了英

勇的进攻。文学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新思潮的传播,带动许多知识分子投入爱国运动和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从“五四”前夕兴起到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日益觉醒的过程,是反封建的文化革命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日益结合的过程,是中国先进分子由向西方寻找真理而转到“走俄国人的路”的过程,是来自国外的各派思潮在中国同时传播并引起思想界开始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学革命兴起和获得发展的过程。一句话,这是新文化运动随着整个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阶段发生伟大转变的过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正因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这样一个分水岭,而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历史的评价:“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第20篇: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包括新思想、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改革。”以此与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事件”相区别。因此,所谓“五四运动”也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

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The Chinese Renaiance”,也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因为胡适在五四期间,最为突出的成就无疑就是他对白话文普及的贡献,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可谓震烁古今。与之不同,后世研究者则多把发生在1919年前后数年间(通常以《新青年》创刊的1915年始,终于1921年的中共成立或1923年的“五卅惨案”)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启蒙运动。胡适倾向的“文艺复兴”,在感觉上更加温和,符合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的一贯主张;启蒙运动则仿佛是革命的先声,自然就不为胡先生所喜欢了。

其实,有一点通常为我们所忽略,西方意义上的启蒙运动与爱国主义本是不搭界的,他们倡导全人类的自由和平等,冲破了国家和民族的局限,将学理推之四海。然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五四事件因外交失败、学生激愤而起,始之于民族主义,而非自由理念。我们知道,两宋之际,金兵南下的时候,太学生陈东曾几次领导**,反对议和。虽然事隔千年,可事件的起因与发展如出一辙,可宋朝肯定不会有什么民主与科学。那么五四事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也就成为很值得商榷的一个话题。

究竟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针对这一问题,余英时先生曾有专文论及,“我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把它看做是一个单纯而融贯的运动,导向某一预定的结局,好像受到一种历史的铁则的支配一样”,因此“五四必须通过它的多重面相性和多重方向性来获得理解”。也就是说,跳出西方概念的局限,“五四”既有文艺复兴意味,也包含了启蒙运动的内涵。我个人比较认同“五四”启蒙说,至少它为中国未来的启蒙事业开拓了空间。

其实,对于“五四”也存有第三种观点,也就是大陆历史教科书通常沿用的中共话语。这时的“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构成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救亡压倒启蒙

文艺复兴也好,启蒙运动也罢,总之这场文化革命的的确确是被意外所打断。意外有两个,一个是五四事件,胡适认为1919年爆发的学生运动,将原本进行中文化运动陡然打断。它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民族主义蓬勃兴起,最终盖过了个人主义的潮流。

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的加深,使得“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注视和尊重。”也就是李泽厚概括的,从此时起“救亡压倒启蒙”。

其实在李泽厚之前,海外学者也多有类似表述。周纵策的《五四运动史》中就曾有如下论述,“‘五四’时期虽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个人价值和独立判断的意义,但又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所负的责任。这种情况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的诞生,因为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中国的问题还是民族国家的独立。”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个人主义自然就要为救亡图存而让位。此外,美国学者舒衡哲也有“启蒙与救国”对立的说法。

打断新文化运动进程的第二个因素或许更为重要,那就是十月革命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的思想核心是自由主义,欧阳哲生教授认为正是自由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具体上包括“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重新评估一切’的怀疑精神、否定专制的民主精神、反对偶像崇拜的科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原则。”因此,“没有自由主义,或抽掉自由主义,就无所谓五四运动的内涵。”而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时候则是强调集体利益,主张个人为集体牺牲。

《新青年》同仁的很多论说可以作为“五四”自由主义内涵的例证,如高一涵说,“国家为人而设,非人为国家而生”;胡适为发扬个人主义呐喊,“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陈独秀则对个人主义予以高度赞扬,“社会进化,因果万端,究以有敢与社会宣战之伟大个人为至要。”这里所谓“个人主义”,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自由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自由主义是西方唯一的主流思潮,思想西化也就等同于思想自由主义化。然而马克思主义问世的同时,所谓的西方思想被一分为二。曾经的战友胡适和陈独秀由此分道扬镳,各搞各的“半盘西化”(唐德刚语)去了。《新青年》则无可避免的走向分裂,陈独秀背弃了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的初衷,改《新青年》为中共党刊。

1923年,胡适在《致高一涵等四位的信》中说,“《新青年》的使命在于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这个使命不幸中断了,直到今日。”因此,胡适先后创办《努力》、《新月》,希望完成革新文化的未竟使命。

当然,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未尝不可。然而无论如何,它至少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原来唯一的前进方向。虽然我们都只是事后诸葛亮,但我想那更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判断----当初那群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们错了,错的一塌糊涂。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中国也不会有什么了不得,华夏大地自然可让马克思与杜威、罗素一较高下。真正的问题在于十月革命爆发在了五四时期,苏俄政府宣称要废除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承诺对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来说,会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五四事件

已经让民族主义抬头,苏俄的“义举”则是在已经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又抛入了一大捆干柴,民族主义从而愈发的不可收拾。大量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左转。救国压倒一切,要救国就不得不借重苏俄、借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唯一正确,其他什么什么“主义”只能是异端,而异端必然会被正统挤压、消亡。被批判的激进主义

林毓生被认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打响反思“五四”第一枪的人物。他在台湾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殷海光,到美国后则师从哈耶克,身受双重的自由主义熏陶的林毓生,却在其《中国意识的危机》中炮轰“五四”。

他说,“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这是与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完全违背的。而这种‘全盘否定传统主义’却直接引发了‘全盘西化’那种大概只能产生在中国的怪论。”此后,激进主义和彻底的反传统成为“五四”的一大原罪。

随后,一些大陆著名学者纷纷跟进。李泽厚一再表示他不赞成启蒙运动,“‘五四’有一个‘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的严重问题,它延续影响几十年直到今天。”王元化将过去百年间中国的动荡归结于“五四”,“我们在二十世纪变动太厉害,这跟五四那一套有很大关系,不能不承认五四是历史的切断,带来了不好的后果。”甚至也有人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归咎于五四彻底反传统的激进主义影响。

林贤治在《五四之魂》一书中,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驳斥,他说,“这些学者一方面批判卢梭及其同时代人的理性主义;一方面使用犬儒性的理性主义---通过所谓‘学理’进行‘后验主义’的理性建构----而根本不予考虑历史发展情势的必然性、急迫性,以及人类个体生存价值的合理性。”因此,林贤治认为,“五四”的一切,包括所谓激进主义在内,都是历史环境发展的产物,也就不存在具体人的所谓对错。

我个人对激进主义决然不存在什么好感,对其极端的表现形式革命也多有质疑,可是我并不觉得“五四”有那么可怕。我不相信“五四”的影响能够一直延伸到*,更不觉得“五四”和法国大革命有什么可比性。

上述李泽厚、王元化、林贤治,以及其他我没有引用的一些学者,如朱学勤、袁伟时、何新这些人的言论,不管他们赞誉“五四”,还是批评“五四”,有一点确实共通的,他们认可“五四”为一场启蒙运动。

五四从未完结

康德曾经给“启蒙”下有一个最为经典的定义,“启蒙系指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蒙昧系指如果未有他人引导,自身就无法运用其理解力。如果此一蒙昧不是缘于理解力的缺乏,而是缘于缺乏别人引导即无能运使其理解力的勇气,那么此一蒙昧就是自身造就的。Sapere aude!敢于认知!遵从自我的理解力!这便是启蒙的格言。”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以自由、民主、科学改造中国文化的梦想,没有完成便被无情打断,然而言及失败还为时过早。1949年,随着储安平《观察》的终结,知识分子论证的传统在大陆被横刀截断,台湾一隅则留存下《自由中国》《文星》《大学杂志》一脉。知识分子独立的声音再次响亮地回旋中国,则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逐渐走向开放,最终戒严,实现民主化。大陆在结束*后,开始了“新启蒙”,思想解放成为一时潮流。八九民运后,方兴未艾的新启蒙又告夭折。在今天,有良心的大陆知识分子日渐崛起,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北大教授贺卫方被流放石河子、中国政法大学的萧瀚被停课,过多的参与公共事务,竟成为知识分子的罪状。但是启蒙在恢复,五四在回归。

舒衡哲在《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的序言中说:“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袁伟时先生也曾说,“在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完成以前,启蒙---新文化运动必然以各种形式顽强地继续履行它的历史使命。”

重归五四,启蒙不死。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