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蒙田随笔(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06:08:2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蒙田随笔读后感,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哦!蒙田随笔读后感篇1

蒙田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识蒙田,但是读过他的书后,才发现他的文字如丝丝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认真地读上几章,就能让你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安静下来,一切的杂念都抛之脑后,仿佛这些文字拥有神奇的魔法。

蒙田的作品特别耐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思考文字中的哲学,且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一本书足够能读上好几周。虽然这篇随笔是在16世纪完笔,但是他的文字就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读起来完全没有令人感到生涩、难懂,甚至有些亲切感以及认同感,让我对生活、对现实又有了跟深层次的了解。

我的记忆力并不好,常常为这点而苦恼,认为记忆差简直糟透了。正巧蒙田也是一个记忆差的人,他在书中写出了记忆差的好处——随着记忆的衰退,身上其他机能会得到加强;若得到记忆的好处,就会记住其他人的创造与意见,自己思想与判断力就会跟随别人的足迹而人云亦云,毫无活力。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记忆力不好也并不完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蒙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在写作中,他的思想引出句子,句子又产生思想,往往无意中说出的句子里包含了自己原来不曾注意到的想法。他有什么想法随即写下来,随后整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越写越丰富、越开阔,也对自己了解越深。他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别人,又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蒙田酷爱读书。他从书籍中随时摘录他喜欢的警句、名言,不是为了记住,他的记性不好,而是为了用到这部书里。不论在这里还是在源文本都不是蒙田自己原创的。他说:“我们不是依靠过去的也不是依靠未来的,而是依靠现在的知识才做上个有学问的人。”

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翻上一两本书,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汲取无限的知识,若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摘抄下来,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时间,又得到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跟蒙田一样爱读书、有学问的人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2

曾经听人说过,读书也要讲缘分。若是你读了某本书,必是与它有缘。我很是赞同,因我之前是从未听过蒙田这个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随笔》一书。机缘巧合地,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读到蒙田的一句语录,颇为震撼。“那些明了丧失生命并不是件坏事的人,肯定会坦诚自若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来,我便开始了解蒙田,开始读《蒙田随笔》。

我不敢说我能够把蒙田的思想参透,但是每读到一些见解独到的地方,我也会有强烈的共鸣。蒙田是一个智者,一个思想家,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类的种种感情。

在这个愈发喧嚣的社会,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抵挡不住名利,金钱的诱惑。还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的捧一本书,慢慢品读,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业人士更愿意分秒必争地去应酬,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分钟可能就会是一百万的交易,就可能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声望。因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腾出如此“宝贵”的时间去看一本书呢?而《蒙田随笔》中谈到论荣誉,其中是这么写道的:“自以为是者的名声看起来多么美好,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一幅影子般的虚无缥缈的梦境,微风一吹,它就销声匿迹全无踪影。”所谓名声,荣誉,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太过看重的话,只会成为一种束缚,挣不脱,也放不开。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这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那么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会被忽略了,也许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这一生过得太匆忙,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那些虚名。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无所事事。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作为大学生的我,实在感到羞愧,因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我常常让大脑放空,宁愿发呆,也不愿找些事情让我的大脑做,于是它就常常迷失方向了。其实,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的,因为他们坐在电脑前,刷着微博,又或者看着电视剧,大脑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而是懒得去想,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面对世界。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是要克制住自己,腾出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找一些事情,给大脑做一做。可以是静静地读一本书,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人生就会充实了一些,就不会是无所事事了。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其他一些关于人与人的交往问题,谈到如何交流,谈到关于死亡等等,思想自由开阔,见解独到。先抛开里面的内容不说,一个人若是能够静下来想想事情,思考问题的话,那至少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会那么轻易地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世界中,能够为自己觅一方静土,那么人就不会那么浮躁了。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

蒙田在本书中向我们谈论了经验,忧伤,闲逸,对孩子的教育,口才,心态失衡,人与人的差别,父子情,死亡,命运的安排·····

在这众多的谈论中,我最想谈谈的是“论对孩子的教育”。还记得前几天同室友在讨论独生子女的问题,我说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会因此而娇生惯养。室友反驳道,其实是父母的教育问题。真是一语中的呀!刚好这本书也说,“对孩子的教育是人类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培养孩子就如同播种,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可是一旦播下的种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种不同的培育方式,会遇上种种困难。对于孩子降临人间,便是对他们教育的开始,每一位家长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灵上不断进行磨合。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些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方面,我们应该摈弃那种一味填鸭式的教授方式。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会根据孩子的智力,对其进行引导、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则让他披荆斩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使我们变得更完善更聪明。所以,当孩子接触到新思潮时,要让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对待。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别人的哲思上,升华出自己的哲思。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应学会恰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承担责任。贺拉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中国也有古语:慈母多败儿。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过多的关怀变成了溺爱,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多给孩子机会去迎接生活中的风暴,将给孩子一个更加璀璨的人生。

第四,在培养交往能力方面,要教会孩子懂得沉默与谦逊。听到别人胡言乱语,不要怒形于色,因为听到不和自己趣味的东西就面有愠色,是不礼貌和讨人厌的行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礼貌,要让孩子在言谈中闪耀出良心和美德,能明辨是非,敢于承认错误。

第五,在自身的技能方面,要告诉孩子能博采众长,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学众人之长,总有用武之地。要培养他探询一切的好奇心,让他探究事物的究竟,对新奇的事物尽最大的努力弄个明白······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成为社会的栋梁,造福社会。那么,请您用心读读蒙田先生这篇对孩子的教育吧。读懂了,汲取了,便会对你日后教子大有益处。

推荐第2篇:读蒙田随笔有感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给排水1301班

学号:1306070022

姓名:徐文颖

读蒙田有感

在我看来读梦田随笔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因为我的选修课是《巨人转》与巨人的时代。在我的理解中这与蒙田随笔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所以这是十分的奇妙的。懵懂的我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我内心欣喜而激动,在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根本一团糟,我的心越来越浮躁,是蒙田随笔使我的心趋于宁静,使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之前根本没有思考的哲学问题。

蒙田写这本书没有一丝功利的心理,他在前言中直接指出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并且劝解那些有功利的人,内心不宁静的人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看当代的作家谁能像他一样呢?虽然蒙田从年代上来讲离我很遥远,但是读蒙田随笔时,我觉得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仿佛在我的耳旁娓娓道来。

我最近在想这个大学生活,我周围好多人包括我都觉得一上了大学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青春过去一半了。我周围的长辈都说大学是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我就又想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这半青春不留遗憾呢,是每天图书馆专业教室刻苦努力,还是学生会团

总支社团多锻炼自己呢,抑或是多跟同学在一块玩得不亦乐乎呢。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

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摘自法国作家蒙田的名著《蒙田随笔》,他的话。这段话啥意思呢,SEIZE the day!把握今天。不必机械的制定计划,也不能过于放情纵欲。只要顺其自然的不遗余力加油做,把握好每一天。就好了。

像这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作品常令我望而生畏,但蒙田不会。照理说,四个世纪之前说出来的话别,应同其他的古人的话一样,犹如啃剔掉肉的骨头,初尝生香,继则无味,久则如同嚼蜡,但蒙田真的不同。他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穿过世纪的隧道,就像与您闲谈,说着说着就有那么多平实的想法和做法,让你不禁暗暗窃喜:呵呵,大哲人也这样啊!这样的文字,我喜欢。尽管他的随笔中有很多引用。蒙田特别喜欢书,他说与书交往是最稳定方便的,确实新东方的

总裁也说,书拿了不一定读,书带了也不一定读,但心理上踏实,书就像是最难得的朋友,你不需要时,感觉不道德他们的存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及时出现在你身边,忠实地守候在你的生命的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那不安寂寞的灵魂。我还是从蒙田那里为我的懒惰找到借口,你们看,从古史中,很难找出十个人来,他们一生的行为是有恒专一的。有恒专一是智慧的主要目的。

蒙田很重视看待事物的方法,他说,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要比单纯的穷人更可怜,富裕和贫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财富、光荣、健康也不像拥有者所说的那样美好和快乐。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感觉。对自己感觉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对孩子,对学生不要用情绪指挥说话,不要发火和冲动,早发火时惩罚孩子是报复。如果惩罚是给孩子治病,我们怎么会容忍医生对他的病人发火?

确实,世俗生活的乐趣在蒙田的散文中都能找到处事的法则和依据,这样的确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样板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有序,但无奇迹,也不荒唐,我赞同.

总而言之,读蒙田随笔随笔对于我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洗涤与熏陶,在当今社会中,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是十分需要这样的一本书使我们沉淀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度过这人生。

推荐第3篇:读蒙田随笔有感

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读蒙田随笔有感

近来正值冬季,现在又是过年放假,对于我这个过年不怎么走亲戚,又不出去旅游的人来说,有很充裕的时间“无所事事”,于是我捧起了《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大全集》细细读来,一是充实一下自己的头脑,二是消磨一下无聊的时光,三是给自己增加点文学知识,及时“补点货、添点墨”。

对于蒙田这个人,在读他的文章之前,我并不了解他,但读了他的文章之后,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在心中不禁为他点赞。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独特思考,细化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让我觉得更加新颖、深刻。由此,我写下了这篇读书心得。

感悟其一:热爱生命。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人类、动物、花草,皆有生命,生命既是平等的也是值得称颂的。但你可曾想过自己热爱生命吗?想过为什么要热爱生命吗?想过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那就说明你没有重视生命,没有理解生命的意义何在。换句话说你可能活得有些“糊涂”。“糊涂”人的一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白白虚度此生。常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有意义的活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是这样的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生的本质在于死,再伟大的生命也终究有消逝的一天。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只有在完全对活着没有什么遗憾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的人,才死的心安理得。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打造生命的宽度。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便不会虚度年华!

感悟其二:要生活的写意。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生活常常会给我们开玩笑,容易让我们把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般。我们有时会说“这一辈子什么也没干,一事无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生活本身就是件事情,要懂得享受生活。写意的生活就是顺应天性。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但是我们要学会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态度,我们的心不能扭曲,而要舒展。我们的热情之火不能熄灭,而要常燃。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洗去心灵上的尘垢,坦然的用心享受。

学会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会这种态度。其实生活并不总是多姿多彩,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我,当你刻意的去享受生活时你反而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趣。相反如果你平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你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真实的意义,有烦恼、有快乐,才是真正的生活,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认真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算是痛苦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有拥有一颗干净的灵魂,才可以享受纯粹的生活。才可以寻求到生命的真谛!

感悟其三: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所以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好的心态塑造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塑造出色的你。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缘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寻的未必能获取。生命中的灿烂,人生中的辉煌,往往不期而遇,尽在偶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得到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得失是一种心境,无悔就行。上苍给予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却选择了不尽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活的不高贵,但我们完全可以活的高尚;我们可能无法逃避厄运或人生包含的棘手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容自信、开朗豁达。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

请大家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之间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把尘封的心胸敞开,好好的珍惜人生,尽情的拥抱生活。当我们轻抚着一颗依然躁动的心,当我们的心底还有一缕柔情再生,当感动还可以让我们涕泪沾巾,当憧憬还可以灿烂一个美丽的梦境,当向往还可以让我们怦然心动。我要说,我们依然年轻,因为我分明感受到了那激昂澎湃的热情,那潜藏在心底久违的活力在缓缓的升腾,希望是生命的最强音,我只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至此我想用16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希望能与各位一起共勉:热爱生命,写意生活,珍惜光阴,魅力人生!

推荐第4篇:蒙田随笔读后感作文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以下是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站为大家推荐的一篇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

推荐第5篇: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

在江南莺飞草长的日子里,我在老家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本结满灰尘书的《蒙田随笔集》,机缘凑巧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蒙田说,从你出生的每一天都向死亡迈进,而最后一天到达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许多徘徊在心底,欲说还休,或是说不上来的一切问题,被这句话全部概括了。人是要有尊严的,从生到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和恨,道德和非道德,名和利……都逃脱不了为对“尊严”的追求。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死亡来临,还有一种意识可以支撑我们最后的尊严。但是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坚持着以“体面”的方式离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尊严。

学习死亡,就是学习如何去面对人生。

推荐第6篇:经典蒙田名言

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3、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4、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5、理智一旦产生,支配它们,那便是美德。

6、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7、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8、害怕自己会受苦的人,已经遭受他所害怕的痛苦。()

9、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10、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

11、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 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

12、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13、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

14、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15、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16、你所说的一切,都应符合你的思想,否则就是恶意欺骗。

17、发号施令爱情中是行不通的。

18、真正有学问的人就你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同样,人类经过了一切的尝试和探索,在这纷纭复杂的知识和各种各类的事物之中,除了空虚之外,找不到任何坚实可靠的东西,因此就抛弃了自命不凡的心理,承认了自己本来的地位。

推荐第7篇:热爱生命(蒙田)教案

热爱生命详案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中国明星张国荣,韩国明星崔真实,张紫妍都在大红大紫时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调查,现在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毅力就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蒙田为此作出的思考。请到课文《短文三篇》(同时板书热爱生命—蒙田)。

二、了解作者。

请看下面的注释,作者蒙田 (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

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主要作品有《随笔集》三卷。蒙田以博学著称。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三、播放朗读录音。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四、录音播放完后。

一、讲解第一段

1、大家首先请看第一段,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种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作者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板书)

2通过上面的对比、比较,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命是否可爱,取决对生活的认识(板书)如果对认识不正确,就会是一个糊涂的人.作者在后面就引用了名人的语言论证前面的观点。

3、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这句话,“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的含义:(先请同学回答,再提示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二、讲解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这里谈到了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这个问题。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本段第一句作者却指出“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提问)这是为什么?

答:文中后面提出: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2、那怎么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呢?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教师延伸)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请大家注意前面这句话“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的理解?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4、接着看下面的这句话“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课文加以阐释:

提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5、教师总结:在本段前半部分,作者提出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才能不害怕死亡。在接下来作者又接下来又讲了“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更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 ,自信比别人多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时光无多就是老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就分析到这里,从全文看(看教餐102页“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请大家记在课文标题下)

六:思考讨论

对于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去预测,就像这次在日本大地震中丧失生命的人们,前一刻或许他们还在欢歌笑语,而此刻,他们却提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既然生命的长度不可以把握,那生命的分量可以增加吗?我们如何增加自己生命的分量?

推荐第8篇:蒙田论个性特点论文

哲学理论的创新,是从突破旧观念、解放思想开始的。蒙田的怀疑论作为中世纪哲学和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哲学之间的一个逻辑环节,所起的正是这种作用。分析蒙田怀疑论的个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蒙田(1533-1592年)是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人文主义哲学家。在文艺复兴这个特定的时期,一切进步的思想家都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怀疑思想,蒙田只是人文主义怀疑思想的代表人物。蒙田没有专门的哲学着作,他的哲学思想和其政治、宗教等思想一样,均出现在他以文学的方式写成的三卷本《尝试集》中。他不是一位有系统理论的哲学家,也没有创建新的哲学体系,他的怀疑论思想只是对古代怀疑论思想的“恢复”或“复兴”。

哲学概念的怀疑论是指以克服独断论为目的,以人类在一定时期所得到的认识为反思对象,以人类特有的思辩为基础而形成的怀疑客观存在和获得客观真理的可能性的学说。这一学说在古代哲学家皮浪和塞克斯都·恩披里可那里能够找到依据。日耳曼的“蛮族”人侵,摧毁了古希腊罗马的一切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接着是宗教神学长达1000年的精神独裁。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各个领域里对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各种旧的传统观念开展了无情的批判和斗争,他们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蒙田也就成了近代最先全面恢复古代怀疑论观念的哲学家。

蒙田怀疑论的基本依据是:人本身的不确定性。在他看来,“人是一个异常不足道的、变化无常和动摇不定的创造物,关于人找到确定不变的判断是困难的”。这样,人就不可能得到关于自己和关于事物的绝对确定的、永恒不变的知识;感觉会是虚假的,感觉会欺骗我们。由于感觉不是绝对可靠的,在这种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也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就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性质来说,对任何事情予以确定,是愚蠢的表现。这样,人并没有绝对可靠的知识;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他说:“就是没有永恒的存在,我们的存在是如此,万物的存在亦是如此。我们,及我们的判断和所有其他生灵,都在不断的滚动、转变中逝去。因此没有任何东西是屹立不变的,而我们和存在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既然事物是变化的,我们人关于事物的知识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任何自诩为达到绝对不变的知识的人,是一种无知的傲慢;知识同认识者是相联系着的,因而人们的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这样,知识不但是不确定的,而且也不能以一种认识作为人必须接受的统一的知识。“我们试图从事件的相似引出推论是不确定的,因为事件总是不相似的”,“对于同一事物两个人不能作出一样的判断;不但在不同的人那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找到两个完全一致的观点是不可能的”。在关于人们认识的差别性和一致性问题上,蒙田强调差别性,却否定了共同性。在他那里,认识完全个人化了,认识的差别性成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共同认识的障碍。

实际上,蒙田的怀疑论在古代怀疑论的基础上,并没有提出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新论据,他的怀疑论的个性特征不在于此,而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历史作用上。如果说其他的怀疑论破坏了人们的信念,使人不相信其理性有依据科学发展、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对科学发展构成了威胁,那么蒙田的怀疑主义则具有另一种性质:它是摧毁中世纪经院哲学精神统治的有力武器,导致了近代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标志的哲学革命,对人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批判同其他人文主义者对人及其理性的颂扬一起完善了人类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因此,蒙田怀疑论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但在文艺复兴那个特定的年代,它的实际意义却是非常积极的。

怀疑主义成为蒙田哲学的重要内容,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他一头钻进了那座塔楼,在与世隔绝的背景下经历了他的所谓“怀疑危机”。他的怀疑思想的产生以及他敢于把他的怀疑主义的矛头指向经院哲学,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封建教会内部日益激化的矛盾和长达30年的法国宗教战争,是蒙田经历“怀疑危机”的重要原因。1378年继任教皇乌尔班六世是意大利人,而驻罗马的法国红衣主教们却另选克利门特七世为“对立教皇”,天主教会便陷人分裂。这两个教皇互相争夺管辖地区,互相开除教籍。由于异端势力逐步强大起来,教会感到内外交困,因而于1409年在意大利的比萨召开了宗教会议。这个会议开除了两个教皇的教籍,选出第三个教皇,即亚历山大五世。至此,天主教会成了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天主教会的丑态完全暴露了出来。教会内部的矛盾激化使教会及其所宣扬的宗教神学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长达30年的法国宗教战争则动摇了人们的信仰。所谓“宗教战争”,是天主教徒与加尔文教徒(新教徒)这两种势力的厮杀。16世纪30年代蒙田这一代人面临着一个尖锐的问题:对于基督教的两派—天主教与新教何去何从?新教徒怀疑传统的权威,而天主教徒则怀疑《圣经》的权威。蒙田在《尝试集》第二卷中指出:“就民众而言,一旦他们胆敢批判和谴责他们以前奉为神圣的那些观念,一旦他们看到自己的某些宗教条文受到怀疑,就会很快怀疑到其他信念的可靠性并且抛弃一切权威。”蒙田是一个天主教徒,但天主教的虚伪性、性和残酷性已将自身的“神圣”外衣剥得精光;对思想的严厉禁锢,对异教徒的毫不宽容,绵延30余年之弥.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蒙田亲身经历了这样的社会时代,这些刀砍不掉的事实使这位天主教徒过去那种宗教信仰不能不为之动摇。

蒙田敢于怀疑经院哲学,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动摇了神学世界观的根基。首先向天主教宣战的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它提出了地球并不是神意安排的宇宙中心,而是和其他天体一样都按力学规律运动的一个普通天体。科学革命中,与哥白尼齐名、被誉为这一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的就是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他以自己的医学成就给了天主教致命的一击。维萨里通过解剖观察出:男人身上的肋骨与女人一样多;人体中没有永不毁坏的“复活骨”。这些见解否认了上帝用男人肋骨创造出女人的说法,驳斥了耶酥可以通过复活骨使死人复活的无稽之谈。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深刻革命,它在观念上导致了对正统神学宇宙观的怀疑。

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它的对立物一资本主义。然而,封建教会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鼎盛时期的封建教会,在经济上,拥有大量的土地,从事各种工商业、运输业和放债活动,征收“什一税”,教皇收人高于欧洲各国国王收人的总和政治上,教会拥有自己的法庭、监狱和武装力量,肆意镇压“异端”。在组织上,罗马教会建立了以教皇为首的高度集权的国际组织和严格的教阶制度,成为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和最强大的支柱。在思想上,基督教神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成为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效力,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实行了严酷的思想统治。教会这种万流归宗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它必然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众矢之的。与此同时,为基督教会的统治服务的经院哲学也就必然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封建斗争的切人口。蒙田和其他人文主义思想家一道,向经院哲学开战。与哥白尼和布鲁诺那种仗义直言、大义凛然的战斗方式不同,蒙田的作战方式是用他那富于弹性的怀疑主义武器来动摇经院哲学和教会存在的根基。

蒙田的怀疑论怀疑任何知识的可靠性,而经院哲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被教会说成是绝对的、终极的真理,它们不仅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标准,而且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以,蒙田怀疑论的矛头直接指向就是经院哲学。蒙田宜布人类有权怀疑和不相信宗教权威。他认为经院哲学家们所说的话彼此抄来抄去,尽是些胡言乱语,这些东西的可靠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盲目追随别人的人,追随不了什么,他得不到什么。此外,蒙田依据他的怀疑主义原则,否定灵魂不朽、神造奇迹等天主教的传统观念。他认为,灵魂不朽找不到经验的或理性的根据,证明它的不朽是徒劳无益的。传统的天主教观念认为,奇迹是上帝首肯而超越自然法则之上的。蒙田则认为奇迹在认识论上也是没有根据的,“奇迹建立在我们对大自然的无知这一基础上,而不是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把奇怪的事称为奇迹以及那种奇怪的观念都含有某种群体的优越感。“我们看到野蛮人觉得奇怪,他们看到我们也同样觉得奇怪。”蒙田和其他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的批判,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的、封建的藩篱,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唤醒了人们的理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也要遵循着辩证法的这一规律:由于内外矛盾的作用,必然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辩证过程,这样必然使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呈现为若干不同质的阶段。黑格尔曾把新旧两个阶段比喻为两种安定的状态,而把夹在中间的怀疑论哲学比喻为不安定的因素和环节。正是由于有这种因素,旧的平衡、稳定才能被打破,量的积累、渐进的过程才会中断,因而才会有新的发展阶段的出现。蒙田的怀疑论哲学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与近代的经验论、唯理论哲学之间,正是作为中间环节而起作用的。

欧洲哲学史家一般认为,经院哲学是西欧中世纪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中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都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其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家;他们的基督教神学被称为经院神学或经院哲学。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经院哲学已经没有古希腊罗马哲学的那种“追求”或“探索”的进取精神,经院哲学本质上是神学唯心主义,它以上帝和《圣经》作为自己研究和论证的对象,排斥对自然界的研究,排斥实际知识。经院哲学的这种蒙昧主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堵塞了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道路。

蒙田的怀疑论摧毁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精神统治,中世纪大一统的思想控制已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恶神学领域的无谓争论而转人了对现实世界本身的研究。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便成为近代英国经验论和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甚至是最主要的问题。弗兰西斯·培根把自己的主要哲学着作称作(新工具》,在他看来,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人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提供可靠的方法和工具。笛卡尔发表的第一部重要哲学着作叫作《方法谈》,他和培根一样,也把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看作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以为确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洛克更是明确地把哲学宣布为认识论,他的《人类理智论》对人的认识能力、知识的起源、确实性、范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近代其他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家也无不如是。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为了解决认识论问题进行了长达200年的艰苦又有成效的探索,这种探索正是由蒙田破除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独断引发的。

蒙田认识论观点在理论形式上具有怀疑主义的特点,但同皮浪式的怀疑论有着根本的区别。、他的怀疑论思想,不是抽象地否定一切知识,不是鼓吹蒙昧主义,而是以怀疑论思想作为立足点,以促使人们破除对绝对真理的迷信,清除经院哲学留在认识道路上的迷信的垃圾,使人无止境地去探索新知。他说,当“怀疑思想家”说“我怀疑”或“我不知道”的时候,至少相信他自己的怀疑是确定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知道,他们是想用问题的形式陈述“我知道什么?”所以怀疑思想家并不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认识活动,“我相信我的一切力量”。这一观点对笛卡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可见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影子。蒙田的怀疑论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不仅在于宣布了一种新的需要,而且还为新哲学的产生直接莫定了基础。

中世纪经院哲学极力证明上帝的伟大和人的渺小,把人说成只是上帝的工具、附庸。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发现了人,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和尊重。可以说,这是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们唱出了一曲曲人的颂歌,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莎士比亚把人赞为世间最优美的造物。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揭示了人的尊严与幸福的合理性,肯定了人的崇高现实地位。作为文艺复兴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他强调了对人本身的研究的重要性,但与但丁、莎士比亚、皮科不同的是,蒙田更多的不是颂扬,而是无情地揭露并抨击了人的弱点、缺点乃至弊端。对人的烦扬和批评,这两个方面恰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以及所达到的完善意义上的人类自我认识。诚然,人类是世间了不起的杰作,但人类自身又有着许多缺点、弊端。蒙田用他的怀疑主义对人类理性的种种虚骄做了猛烈的摧毁。他指出,人类狂妄地把自己看作是天地间最高尚的生灵,然而一般动物也和人一样具有务实的理性,人们的理智和推理并不可靠,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靠不住。如果说皮科对人的颂扬是当时热情奔放地向封建神学作战、争取所必须的,那么蒙田怀疑论对人的批评则是冷静沉思人类自身改善问题时必然会出现的。蒙田针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指出人应当先“量量自己”。这个思想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蒙田生活的时代,有太多丑恶的东西,他不能不持一种反讽的怀疑的目光看待那些古往今来的动听的颂扬词藻。蒙田的深刻的自我批判和皮科的骄傲的自我肯定,形成了人的自我认识上的一种“二律背反”,推动着人类自我认识不断走向成熟。

推荐第9篇: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一)

《热爱生命》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作品。他理性地解读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讴歌了无比优越的生命。今天我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大家,以期和朋友们共享。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读后感言: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热爱它,珍惜它。我们更要抓紧它,利用它作一切有意义的事情,才不辜负生命,才不辜负大自然的厚赐。

常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有意义的活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认真的、努力的、奋斗的、坦荡的。是这样的生命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努力过的人不会后悔,人生最美的享受是奋斗之后的奋斗。让我们关心生活吧,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正如蒙田所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生命的意义寓于生活的每一天,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厚赐。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二)

最近,我读了蒙田写的《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的人对时间置之不理;有的人对时间恭恭敬敬;有的人随意打发时间;有的人争分夺秒抢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倡议大家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生活中,我发现有人把时间大肆挥霍,而我当然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话时间就白白浪费,白白从你身边溜走。人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呢?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电脑游戏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你无视时间,闲置时间,那么成功会不知不觉地远离你。相反,如果你支配好自己的时间,那么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正如鲁迅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成功的时间支配者。

从今天就开始,从现在就开始,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做成功的时间支配者吧!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三)

在金笔作文课上,我们班读了蒙田写地《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的人对时间置之不理;有的人对时间恭恭敬敬;有的人随意打发时间;有的人争分夺秒抢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倡议大家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生活中,我发现有人把时间大肆挥霍,而我当然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话时间就白白浪费,白白从你身边溜走。人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呢?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电脑游戏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你无视时间,闲置时间,那么成功会不知不觉地远离你。相反,如果你支配好自己的时间,那么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正如鲁迅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成功的时间支配者。

从今天就开始,从现在就开始,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做成功的时间支配者吧!

推荐第10篇:蒙田.doc热爱生命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4

作者:佚名 点击数:518 更新时间:2011/5/17 9:10:47

-

教学目标

1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3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

米舍勒•爱冈•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散文集》在法国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蒙田也是欧洲近代散文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三、阅读思考

㈠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繁难句子在文中勾画下来,注意体味。

㈡讨论·回答

师:蒙田的《热爱生命》以说理为主,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理——

⒈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的?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⒉提问: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

讨论并归纳:有四种。

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

⑵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⑶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

⑷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⒊提问: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

⒋提问:“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⒌提问:“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⒍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时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⒎提问: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⒏提问: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慷慨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那种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⒐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⒑归纳中心

《热爱生命》通过对“度日”一词的含义的议论,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说明人们应当抓紧时间,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四、拓展思考

提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吗?

观点一: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观点二: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加充盈!

《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第11篇:蒙田《热爱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第一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散文;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明确: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2.组织同学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还是从“热爱”到“敬畏”?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主人公保尔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立志让自己的青春闪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热爱生命》第二段。 2.预习下一篇。

第12篇:蒙田的教育名言

1.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蒙田

2.赠予的本质包含野心和特权,受赠的本质则包含顺从。——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

3.运气是镜子,照得最明亮时便碎了。——蒙田

4.世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 — —蒙田

5.想要凭权力和怒火确立其主张的人,却发现他的理由非常虚弱 ——蒙田

6.憎恨自己和轻视自己是人类特有的疾病 ——蒙田

7.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蒙田

8.炒豆出芽,铁树开花 ——蒙田

9.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蒙田

10.人能衡量一切,却不能衡量自己。——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

11.我们的人生是我们言语的一面真实的镜子。——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

12.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蒙田

13.交谈比生活中任何其他举动更为美妙。——蒙田

14.信念是心灵的良知 ——蒙田

15.小哀喋喋,大哀默默。——蒙田 《我不愿树立雕像》

16.不论是皇帝还是平民,影响其一生的种种遭遇总不外乎在人身上所能发生之事。——蒙田

17.爱,只是对那些逃离我们身边的人的疯狂渴求。——蒙田

18.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则无法补救 ——蒙田

19.无知与不经心是多么柔软、舒适和安全的枕头,一个设计精良的脑袋可在其上高枕无忧 ——蒙田

20.”荣誉和阴影同样的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 ——蒙 田

21.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出现在必要条件之前,而博学的无知则跟随在知识之后 ——蒙田

22.奇迹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对大自然所知无几,而不是出于大自然的状态。——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

23.你所说的一切,都应符合你的思想,否则就是恶意欺骗。——蒙田

24.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 ——蒙田

25.缄默和谦虚是社交的美德。——蒙田

26.即使没有大事,也有千百桩偶然事件把完美破坏。——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

27.治理一个家庭比统治一个王国更难。——蒙田 《随笔集》

28.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蒙田

29.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 越是 短暂 ,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 ——蒙田

30.我把言谈的优美与雅致看得比话题的分量与深度更重。——蒙田

31.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应该想到,在思索的道路上有这么多巨人开辟了荒野,并在路旁指引着你。又有这么多后来 的追 随者 走在了你的前面,他们的足迹 早已汇成了大道。 你是如此渺小。 你却从不孤独。 ——蒙田

32.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蒙田

33.老年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 敬畏 已不 再是他的武器 ——蒙田

34.极少有几个生活的榜样是完美和纯粹的 ——蒙田

35.坚信别人诚实,是本人正直的一个有力证据。——蒙田

36.习俗是聪明人的瘟疫,傻瓜的偶像 ——蒙田

37.悔过需要你背上自责的重负。——蒙田 《蒙田随笔集》

38.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 ——蒙田

39.谁按规定去爱,谁就得不到爱 ——蒙田

40.懦弱是残忍之母 ——蒙台涅

第13篇:高中语文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3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直接进入课文,然后简介作者。

(先要求学生读注释○1,再补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大批解除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麦哲伦,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及培根、蒙田等等。《热爱生命》是蒙田晚年写的一篇随笔。现在我们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此文的“生命”与上文的“生命”有什么异同。

二、

学生朗读课文(由两个学生分段读),并正音。

三、

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含义。 1.《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中的“生命”含义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指普遍的、抽象的生命,指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具体歌颂的是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的本质特征;后者指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人生、生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能说出主要句子。) 3.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4.怎样理解“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5.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6.第二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7.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8.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这个问题拟再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四、比较两文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材、主旨、表达、风格几方面比较。)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五、布置作业。

1.

书面完成练习第二题。

2.

做《文段阅读》中第一课的作业。 3.

如有时间可课内做“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蒙田

度日: 坏日子 消磨 飞快地去“度”

好日子 慢慢地赏玩 细细品尝

“哲人”:打发 消磨 回避 无视它 苦事 贱物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

“我”:称颂 富有乐趣 无比优越

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 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第14篇:蒙田 热爱生命 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 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意目标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一、导入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如果能请教一下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二、作者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三、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

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四、朗读: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五、整体把握

第一段:

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1: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易接受作者的观点。说自己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度日”

(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艰难)。人活着,表现方式就是过日子。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作者将日子分为两类:“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度日”的双重含义。

作者是如何看待“好日子”和“坏日子”的?

坏日子——“度”,好日子——“品”。

2、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

“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苏格拉底忍受饥饿、贫穷,忍受儿女的不恭和妻子的恶意中伤,同时还忍受暴政、牢狱、铁镣和诽谤,二十七年如一日。这样一位伟人学者和无敌的将军,却从不拒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并且玩得十分高兴。在蒙田眼中,“这一切活动都与圣贤相称并为圣贤增光。”

3、“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参考】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伟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既然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厚赐,更值得我们珍惜。)

第二段:“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说明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第三段: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

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不怕死,乐于生,充实生活。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

1、强调不是因为生命的艰辛。

2、“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俗话说“盖棺定论”,一个人只有到了死亡,才定格了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每一个想活得有意义的生命而言,走向死亡的过程便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3、“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从哲学意义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服毒自杀的杰克〃伦敦、吞枪自尽的海明威、自沉汩罗的屈原、进退皆忧的范仲淹、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直面死亡》这篇文章堪称对他的死亡观的最好概括。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沉思。谁学会了直面死亡,谁就不再被奴役,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失去生命并不是件坏事时,谁就能坦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4、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5、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参考】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有效的利用时间,弥补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满。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

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鲁迅

六、《热爱生命》这篇短文分别表述了什么样的主旨?是怎样表述的?让我们追寻作者的思路,将文章脉络梳理出来。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赏玩、领略 享受生活 值得称颂 珍惜光阴 富有乐趣 增加分量 主旨:(热爱生命 留住时光)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有意义,对于死亡不感到苦恼。 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 ,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七、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

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现实人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欢乐安逸时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艰难时不要垂头丧气,要以从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时现实人生,从春天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音乐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恼,有很多打不开的名缰利锁。人为追求名利而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从容不迫。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将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为在生命路途中四处奔走而不知所终的困兽,丧失了生活中闲庭信步的从容。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径,体现了晋人那种任性自然、超迈玄远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结束语: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如果

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学会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人生便少了许多遗憾。

补充材料:(1)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一矿井冲毁,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在三十四天中,他喝水,啃圆木上的树皮,嚼皮带,吃生骡肉,以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在网上有一篇调查报告:有20%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5分钟。他们自杀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竟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父母不能来给他做饭。

5、邰丽华,

她是一个舞者,上天赐予她感动所有人的舞姿,但却取走了她感受声音的权利。她活在一个没有任何的声音和响动的世界,但却有着最美丽的

“舞蹈语言”,

这语言表达了她心中所有的梦 。

6、杨光,出生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的模仿能力超强,音乐天赋更让其他人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键盘手,竖琴也吹得相当不错,尤其自己原创的歌曲非常好听。多年来他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恩赐。

7、丛飞,曾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 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直到胃癌晚期,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只留下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其余的都寄往贫困山区。 他说: “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第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是很有意义的。”

★资源链接: “热爱生命”语段

(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 兰克林

(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说:“我已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 柯察金

(三)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

饮料人生

尤今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他独独只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

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这时,他的口味已由汽水转向了咖啡。咖啡亦苦

亦甜,也香也涩,有一种成熟的刺激感,符合了他复杂多变的心境。这时期,山和水在他眼中,非山亦非水。他有奋斗的野心和理想,他有成家的需要和欲望;但是,事业和爱情,都可能带给他一些小挫折;他有时在笑里流泪,有时却又破涕为笑。他患得患失,却又乐在其中。

中年以后,多爱中国茶。中国茶那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是深藏不露的,它恬淡而隽永,沉实而深刻。它绝不肤浅地刺激你的味觉。然而,喝了,缠在舌上的清香,却叫你回味无穷。江山已定的中年人,这时,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对生活,他再也没有不切实际的憧憬,然而,他充分领略夕阳的绚烂在黄昏难以久留的道理,所以,他珍惜生活里的每一片光阴。他的每一个日子,都包裹在一个平淡而又平实的快乐里。

老年人,喝白开水。白开水,不含糖精,没有咖啡因,更无茶碱。它极淡极淡,但若细细啜饮,却也能尝出一丁点儿的甜味来。人生的大波大浪,他看过了;人生的惊涛骇浪,他经历过了;成败得失,都成了过眼烟云。此刻,他安恬地坐在摇椅里,回首前尘,一切的一切,都淡淡如水、如水„„

听——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营造氛围,使学生初步体悟生命中有激昂,有欢快,有悲伤,有忧郁,也更有战胜厄运的雄壮!

导——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介绍;现在,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就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蒙西对此作出的思考。

读——请一个学生范读。 重点段落采取齐读的方式。

析——对课文第

一、二段进行分析

问题1:初读文章,知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是什么? 问题2:作者是一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吗? 作者是从什么词语开始谈论生命的话题的?

问题3;作者对“度日”作了怎样的解释?作者还提到了谁对“度日”的态度? 问题4:作者对“度日”的观点与“哲人”“糊涂人”不同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问题5:作者开篇就谈对“度日”的态度,与论述“热爱生命”有什么关系? 对课文第三段进行分析 问题6:作者“热爱生命”,为什么在第三段开头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呢? 问题7:第三段讲人“生之本质在于死”的目的是什么?

结——作者通过自己与其他人对“度日”的不同理解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珍惜时光,有效利用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丰盈饱满。

悟——作家蒙田启迪我们要热爱生命,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热爱生命”的榜样吗?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呢?

第15篇:蒙田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篇1:蒙田热爱生命 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 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意目标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一、导入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如果能请教一下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二、作者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三、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

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四、朗读: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五、整体把握

第一段:

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1: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易接受作者的观点。说自己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度日”

(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艰难)。人活着,表现方式就是过日子。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作者将日子分为两类:“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度日”的双重含义。

作者是如何看待“好日子”和“坏日子”的?

坏日子——“度”,好日子——“品”。

2、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

“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苏格拉底忍受饥饿、贫穷,忍受儿女的不恭和妻子的恶意中伤,同时还忍受暴政、牢狱、铁镣和诽谤,二十七年如一日。这样一位伟人学者和无敌的将军,却从不拒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并且玩得十分高兴。在蒙田眼中,“这一切活动都与圣贤相称并为圣贤增光。”

3、“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参考】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伟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既然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厚赐,更值得我们珍惜。)

第二段:“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说明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第三段: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

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不怕死,乐于生,充实生活。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

1、强调不是因为生命的艰辛。

2、“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俗话说“盖棺定论”,一个人只有到了死亡,才定格了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每一个想活得有意义的生命而言,走向死亡的过程便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3、“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从哲学意义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服毒自杀的杰克〃伦敦、吞枪自尽的海明威、自沉汩罗的屈原、进退皆忧的范仲淹、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直面死亡》这篇文章堪称对他的死亡观的最好概括。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沉思。谁学会了直面死亡,谁就不再被奴役,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失去生命并不是件坏事时,谁就能坦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4、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5、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参考】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有效的利用时间,弥补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满。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

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鲁迅

六、《热爱生命》这篇短文分别表述了什么样的主旨?是怎样表述的?让我们追寻作者的思路,将文章脉络梳理出来。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赏玩、领略享受生活

值得称颂 珍惜光阴

富有乐趣 增加分量

主旨:(热爱生命 留住时光)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有意义,对于死亡不感到苦恼。 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 ,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七、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

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现实人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欢乐安逸时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艰难时不要垂头丧气,要以从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时现实人生,从春天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音乐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恼,有很多打不开的名缰利锁。人为追求名利而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从容不迫。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将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为在生命路途中四处奔走而不知所终的困兽,丧失了生活中闲庭信步的从容。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径,体现了晋人那种任性自然、超迈玄远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结束语: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如果 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学会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人生便少了许多遗憾。

补充材料:(1)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一矿井冲毁,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在三十四天中,他喝水,啃圆木上的树皮,嚼皮带,吃生骡肉,以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5、邰丽华,她是一个舞者,上天赐予她感动所有人的舞姿,但却取走了她感受声音的权利。她活在一个没有任何的声音和响动的世界,但却有着最美丽的 “舞蹈语言”, 这语言表达了她心中所有的梦 。

6、杨光,出生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的模仿能力超强,音乐天赋更让其他人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键盘手,竖琴也吹得相当不错,尤其自己原创的歌曲非常好听。多年来他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恩赐。

7、丛飞,曾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 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直到胃癌晚期,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只留下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其余的都寄往贫困山区。 他说: “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第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是很有意义的。”

★资源链接: “热爱生命”语段

(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 兰克林

(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说:“我已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 柯察金

(三)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

饮料人生 尤今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他独独只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

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这时,他的口味已由汽水转向了咖啡。咖啡亦苦

亦甜,也香也涩,有一种成熟的刺激感,符合了他复杂多变的心境。这时期,山和水在他眼中,非山亦非水。他有奋斗的野心和理想,他有成家的需要和欲望;但是,事业和爱情,都可能带给他一些小挫折;他有时在笑里流泪,有时却又破涕为笑。他患得患失,却又乐在其中。

中年以后,多爱中国茶。中国茶那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是深藏不露的,它恬淡而隽永,沉实而深刻。它绝不肤浅地刺激你的味觉。然而,喝了,缠在舌上的清香,却叫你回味无穷。江山已定的中年人,这时,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对生活,他再也没有不切实际的憧憬,然而,他充分领略夕阳的绚烂在黄昏难以久留的道理,所以,他珍惜生活里的每一片光阴。他的每一个日子,都包裹在一个平淡而又平实的快乐里。

老年人,喝白开水。白开水,不含糖精,没有咖啡因,更无茶碱。它极淡极淡,但若细细啜饮,却也能尝出一丁点儿的甜味来。人生的大波大浪,他看过了;人生的惊涛骇浪,他经历过了;成败得失,都成了过眼烟云。此刻,他安恬地坐在摇椅里,回首前尘,一切的一切,都淡淡如水、如水?? 听——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营造氛围,使学生初步体悟生命中有激昂,有欢快,有悲伤,有忧郁,也更有战胜厄运的雄壮!

导——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介绍;现在,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就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蒙西对此作出的思考。

读——请一个学生范读。

重点段落采取齐读的方式。

析——对课文第

一、二段进行分析

问题1:初读文章,知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是什么?

问题2:作者是一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吗?

作者是从什么词语开始谈论生命的话题的?

问题3;作者对“度日”作了怎样的解释?作者还提到了谁对“度日”的态度?

问题4:作者对“度日”的观点与“哲人”“糊涂人”不同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问题5:作者开篇就谈对“度日”的态度,与论述“热爱生命”有什么关系?

对课文第三段进行分析

问题6:作者“热爱生命”,为什么在第三段开头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呢?

问题7:第三段讲人“生之本质在于死”的目的是什么?

结——作者通过自己与其他人对“度日”的不同理解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珍惜时光,有效利用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丰盈饱满。

悟——作家蒙田启迪我们要热爱生命,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热爱生命”的榜样吗?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呢?

篇2:《热爱生命》(蒙田)教学设计及反思 (郭海燕)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灵武一中:郭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配乐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导入课文。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这是一种心态,这是一种境界。我不去想是否怎么样,突出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成功、爱情、奋斗历程还是未来 都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不管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展示)

1、知识和技能: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学案反馈(以小组竞答方式完成填空)

(一)、关于作者和文体(学生概述与多媒体展示结合)

①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 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 (关于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二)、【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

1、注意括号内字的写法(齐读)

四、阅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成果展示。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写出问题。)请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看看蒙田是怎样回答的。

1、请一个组领读第一段,齐读第

二、三段。明确:①因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②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生命的分量。(你有更好的热爱生命的方法吗?)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下面就让大家用活动来体现生命吧!

2、全文是由哪个词语引出话题的?对这个词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和“生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明确:①“度日”。②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因为不能让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的事破坏生活的兴致,“细细品尝” 是为了更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③生命和度日密不可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组合而成的。同时,作者从如何度过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这个稀松平常而与我们人人都紧密联系的话题入手,也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熟悉亲切之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

3、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对这几类人的对比描写,概括一下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明确:“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仿佛生命是“苦事”“贱物”;

“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命始终抱着热爱、感激的态度。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所以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同样,生和死是无法分开来说的,有生就有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第一段讲述了生命的常规状态,那么,第三段就补充了生命的特殊状态——死亡。

4、作者热爱生命,那为何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作者对“死亡”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而作者之所以不感到死亡的恐惧,随时准备告别人生也毫不惋惜,也就是因为他乐于生。 作者对死亡抱着坦然的态度。

五、品味哲理性语言。

1、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

点拨:生与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有生必有死,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必然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天。我们的生的状态是相对于死的状态而存在的,正如幸福之于痛苦、饱与饥、胖与瘦的关系一样,他们相对存在,缺一不可。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你如何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点拨: 正面:如果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正如蒙田在课文里所说的享受生活要讲究的方法是要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进而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反面: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自沉汨罗江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小塞涅卡有言: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所以当我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那生命就是充实的,也就不会感到死的苦恼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幻灯片展示“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的颁奖词和事迹,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小何玥死了,但是她的生命却在受到她帮助的人身上得到延续,这不禁使我想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六、我们的身边有数不清的有关热爱生命的事迹,你还了解哪些资料呢?并说说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小组资料展示,包括视频、音乐、名言、图片。

七、总结概括: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亡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式,才使生命丰盈饱满。希望大家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八、结语

朗读“如 果”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

的人更富有。

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活,珍惜时光,让生命之花怒放。

九、作业布置

许许多多的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比如下列作家的作品就是如此(投影仪呈现推荐读物)这些人因不同的经历而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或许,当你正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时,这些作家、作品会启悟你,引导你,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会让你发现生命永远是一曲值得称颂的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热爱生命!

1、推荐阅读: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张晓风 《敬畏生命》 陆幼青 《生命的留言》 张海迪 《生命的追问》食指《热爱生命》

2、熟读课文,请精心领悟并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

十、附板书

热爱生命

蒙田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值得称颂 享受生活

富有乐趣 珍惜光阴

是自然的厚赐增加分量

十一、教学反思:《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此文的设计,在于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们明确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真正明确:人生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的学生身上存在着过于偏激的思想,对现实中一些困难的畏惧。通过大家相互的交流、沟通,对于这部分同学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具有生命力的。本文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文章中部分“艰涩难懂”,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进行论证说明,而且最好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列举事例说明。 篇3:蒙田___热爱生命__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 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介绍,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就已进入自杀“高发年”。

中小学生自杀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2010年11月

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从1月1日至11月27日止,全国中小学生自杀数让他感到非常痛心,这个数字是73。 ”

现在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 死亡是否是个人的事情?

(王英监认为是自己的事,观点是:一个人是否自杀取决于它的心态是否健康。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自杀的人是少数的。所以说环境社会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态,自杀的人心态不好,是个人的原因,所以死亡也是个人的原因。宋浩源认为是自己的事,原因是死亡操纵在个人手里,有些人想要死,而有些人就没有这种想法,这是为什么?这是心态不成熟的表现。有些事影响到人的心理,才会有死的想法。

更多同学认为不是自己的是,观点是郭美琪?????? 王英鉴又说:一个人一出生就被家人呵护着,爱护着,所以我们的生命是家人的。

国家为了培养我们,投入了很多。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面貌决定国家的精神面貌,所以我们要积极乐观的过好每一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老师:人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个人的自杀是不负责任的。给家人、朋友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永远的痛,给社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甚至是很大的损失。

下面看大屏幕:

◆生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呵护的结果 ◆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 ◆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师总结: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涉及到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关乎到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既然死亡不是我们自己的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种种情况

呢?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注定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蒙田对此作出的思考。

幻灯片热爱生命

板书,竖写热爱生命

二、检查预习

1、找同学介绍随笔知识。(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读随

笔也要轻松些。)

3、现在找同学读课文,大家要读出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和韵味来。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6、学生分组,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探讨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全班性讨论。

7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第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热爱生命? 王英鉴答:

只有我们努力的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高效做事,努力地做一些对社会对我们有意义的事,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热爱生命,却不怕死,这似乎是矛盾的呀? 因为作者明白“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这句话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课件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客观的,豁达的。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一个长长的在前面等待你的假期。

既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呢,也不必急着去赴那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去度那个长长的假期吧。

冰心曾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她还说,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第三个问题,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为什么?

王英鉴:因为生活是美好的,而我们每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大自然的厚赐,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更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方法。

我认为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快乐的心情,良好的心态。中考时,我考上了实验中学,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惠市最好的高中。上学期期末,我考进了重点班,我很骄傲。重点班的老师很好,同学们

很团结,我很开心。回到家,父母很慈祥,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很幸福。 第四个问题,“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

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

好,答疑就到这,下面我们回到课文。

《热爱生命》这篇短文结构很简单,三段两部分。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第三段为第二部分,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我和哲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比,表明我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第二部分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板书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好,我们先看第一部分,我为什么热爱生命呢? 赏玩、领略 值得称颂 富有乐趣

作者认为生命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能说明生命诚可贵呢?

学生回答(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机会;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只有一次,命只有一条;还有许多事没做,还有许多没经历呢;责任还没完成等等)

教师补充

小沈阳说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嗷。

生命最是无常,马云说,十年后三大癌症肝癌、肺癌、胃癌将困扰中国每个家庭,他最担心的是大家挣的钱不够医药费。 下面同学们看大屏幕。

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今年1月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

春晚福娃邓鸣贺,于4月28日晚,因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年仅8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52岁患淋巴癌,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已趋于稳定。这是他重返创新工场的照片,看起来仍然比较虚弱。

河北清苑县农民郑艳良没钱手术自锯病腿。

湖南常德汉寿一中化学教师张薇怀抱患白血病儿子上课。不上课,一月她只能领830元的“财政工资”,上课则可领到2300多元,为给孩子治病,她是“能挣一分是一分。”

同学们,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每天早上当我们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

着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该庆幸,我们是幸福的人,是幸运的人。

这一部分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什么呢?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我们要用好的心情和态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好,我们用阳光的心情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哪怕你正身处逆境,哪怕你正面对不幸,我们都要勇敢顽强,积极乐观,保持平常心、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

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史铁生的母亲对儿子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地活”

第二部分怎样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 珍惜光阴 增加分量 如何享受生活?

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爱我所爱,从春天

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怎样珍惜光阴?争分夺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的一生黄金时间是40年,再去掉节假日,睡觉、吃饭、聊天、看电视等,我们工作的时间大约是1200天,这我们还是以活到80岁计算。

鲁迅先生曾说过:“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加以佐证。

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王英监举霍金,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他唯一能动的

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动。他却身残志坚,

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

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杨光,出生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的模仿能力超强,音乐天赋更让其

他人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键盘手,竖琴也吹得相当不错,尤其自己原创的歌曲非常好听。多年来他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恩赐。

丛飞,曾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 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直到胃癌晚期,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只留下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其余的都寄往贫困山区。 他说: “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第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是很有意义的。”

老师补充:还有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进退皆忧的范仲淹、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而今天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孩何玥,这些最美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与希望。这些“最美的人”不仅仅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他们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更是人性的真善美,他们彰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超越和升华。他们生,生的伟大,他们死,死的光荣。

宋小宝在小品《看病》里说:“人这一辈子啊就像坐火车一样,早

下车,晚下车,早早晚晚都得下这趟车。但是最重要的是呀,在车上这

段时间,你得活的精彩。”

下面我们看大屏幕(几幅图片——刘伟,何玥,廖智等),这些图

片,有的能唤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温柔,有的能激发我们笑傲人生的勇气,就让我们抛开烦恼,怀揣感恩,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的生命之花人生的暴风骤雨中盛放!

作业,结合本节课,结合老师给印发的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读后感。

最后让我们在汪峰的《怒放的生命》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篇4:热爱生命(蒙田)教案

热爱生命详案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中国明星张国荣,韩国明星崔真实,张紫妍都在大红大紫时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调查,现在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毅力就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蒙田为此

作出的思考。请到课文《短文三篇》(同时板书热爱生命—蒙田)。

二、了解作者。

请看下面的注释,作者蒙田 (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

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主要作品有《随笔集》三卷。蒙田以博学著称。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三、播放朗读录音。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四、录音播放完后。

一、讲解第一段

1、大家首先请看第一段,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种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作者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板书)

2通过上面的对比、比较,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命是否可爱,取决对生活的认识(板书)如果对认识不正确,就会是一个糊涂的人.作者在后面就引用了名人的语言论证前面的观点。

3、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这句话,“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的含义:(先请同学回答,再提示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二、讲解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这里谈到了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这个问题。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本段第一句作者却指出“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提问)这是为什么?

答:文中后面提出: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2、那怎么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呢?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教师延伸)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请大家注意前面这句话“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的理解?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4、接着看下面的这句话“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课文加以阐释:

提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5、教师总结:在本段前半部分,作者提出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才能不害怕死亡。在接下来作者又接下来又讲了“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更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 ,自信比别人多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时光无多就是老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就分析到这里,从全文看(看教餐102页“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请大家记在课文标题下)

六:思考讨论

对于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去预测,就像这次在日本大地震中丧失生命的人们,前一刻或许他们还在欢歌笑语,而此刻,他们却提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既然生命的长度不可以把握,那生命的分量可以增加吗?我们如何增加自己生命的分量?

篇5:热爱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二)过程和方法: 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对本文哲理性的把握,学会分析带有哲理性的重点句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配乐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导入课文。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是一种心态,这是一种境界。我不去想是否怎么样,突出的是诗人对生活

的态度,无论成功、爱情、奋斗历程还是未来 都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不管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

的本真。(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展示)

1、知识和技能: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学案反馈(以小组竞答方式完成填空)

(一)、关于作者和文体(学生概述与多媒体展示结合)

①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

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

《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 (关于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

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二)、【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

1、注意括号内字的写法(齐读)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并学会运用 a 垂暮之年:(喻)老年 垂:接近;暮:黄昏 b 稍纵即逝:指某一事物消逝很快 c 丰盈:①(身体)丰满体态丰盈

②富裕、丰富衣食丰盈

d 消磨: ①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磨岁月

②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磨志气

四、阅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成果展示。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写出问题。)请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看看蒙田是怎样回答的。

1、请一个组领读第一段,齐读第

二、三段。

明确:①因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②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生命的分量。(你有更好的热爱生命的方法吗?)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下面就让大家用活动

来体现生命吧!

2、全文是由哪个词语引出话题的?对这个词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和“生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明确:①“度日”。②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因为不能让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的事破坏生活的兴致,“细细品尝” 是为了更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③生命和度日密不可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组合而成的。同时,作者从如何度过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这个稀松平常而与我们人人都紧密联系的话题入手,也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熟悉亲切之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

3、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对这几类人的对比描写,概括一下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明确:“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仿佛生命是“苦事”“贱物”;

“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

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命始终抱着热爱、感激的态度。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所以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同样,生和死是无法分开来说的,有生就有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第一段讲述了生命的常规状态,那么,第三段就补充了生命的特殊状态——死亡。

4、作者热爱生命,那为何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作者对“死亡”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而作者之所以不感到死亡的恐惧,随时准备告别人生也毫不惋惜,也就是因为他乐于生。

作者对死亡抱着坦然的态度。

五、品味哲理性语言。

1、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

点拨:生与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有生必有死,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必然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天。我们的生的状态是相对于死的状态而存在的,正如幸福之于痛苦、饱与饥、胖与瘦的关系一样,他们相对存在,缺一不可。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你如何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点拨: 正面:如果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正如蒙田在课文里所说的享受生活要讲究的方法是要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进而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反面: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自沉汨罗江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小塞涅卡有言: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所以当我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那生命就是充实的,也就不会感到死的苦恼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幻灯片展示“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的颁奖词和事迹,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小何玥死了,但是她的生命却在受到她帮助的人身上得到延续,这不禁使我想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六、我们的身边有数不清的有关热爱生命的事迹,你还了解哪些资料呢?并说说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小组资料展示,包括视频、音乐、名言、图片。

七、总结概括: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亡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式,才使生命丰盈饱满。希望大家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八、结语

朗读“如 果”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活,珍惜时光,让生命之花怒放。

九、作业布置

许许多多的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比如下列作家的作品就是如此(投影仪呈现推荐读物)这些人因不同的经历而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或许,当你正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时,这些作家、作品会启悟你,引导你,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会让你发现生命永远是一曲值得称颂的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热爱生命!

1、推荐阅读: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张晓风 《敬畏生命》 陆幼青 《生命的留言》 张海迪命》

2、熟读课文,请精心领悟并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

《生命的追问》食指《热爱生

第16篇:蒙田___热爱生命__公开课教案(优秀)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 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介绍,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就已进入自杀“高发年”。

中小学生自杀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2010年11月

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从1月1日至11月27日止,全国中小学生自杀数让他感到非常痛心,这个数字是73。 ”

现在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 死亡是否是个人的事情?

(王英监认为是自己的事,观点是:一个人是否自杀取决于它的心态是否健康。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自杀的人是少数的。所以说环境社会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态,自杀的人心态不好,是个人的原因,所以死亡也是个人的原因。宋浩源认为是自己的事,原因是死亡操纵在个人手里,有些人想要死,而有些人就没有这种想法,这是为什么?这是心态不成熟的表现。有些事影响到人的心理,才会有死的想法。

更多同学认为不是自己的是,观点是郭美琪?????? 王英鉴又说:一个人一出生就被家人呵护着,爱护着,所以我们的生命是家人的。

国家为了培养我们,投入了很多。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面貌决定国家的精神面貌,所以我们要积极乐观的过好每一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老师:人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个人的自杀是不负责任的。给家人、朋友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永远的痛,给社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甚至是很大的损失。

下面看大屏幕:

◆生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呵护的结果 ◆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 ◆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师总结: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涉及到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关乎到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既然死亡不是我们自己的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种种情况呢?难道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注定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蒙田对此作出的思考。

幻灯片热爱生命

板书,竖写热爱生命

二、检查预习

1、找同学介绍随笔知识。(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读随

笔也要轻松些。)

3、现在找同学读课文,大家要读出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和韵味来。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6、学生分组,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探讨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全班性讨论。

7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第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热爱生命? 王英鉴答:

只有我们努力的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高效做事,努力地做一些对社会对我们有意义的事,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热爱生命,却不怕死,这似乎是矛盾的呀? 因为作者明白“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都不能避免的。这句话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课件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客观的,豁达的。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是一个长长的在前面等待你的假期。

2 既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呢,也不必急着去赴那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去度那个长长的假期吧。

冰心曾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她还说,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第三个问题,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为什么?

王英鉴:因为生活是美好的,而我们每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大自然的厚赐,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更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方法。

我认为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快乐的心情,良好的心态。中考时,我考上了实验中学,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惠市最好的高中。上学期期末,我考进了重点班,我很骄傲。重点班的老师很好,同学们很团结,我很开心。回到家,父母很慈祥,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很幸福。 第四个问题,“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

消极悲观地对待生活,留下太多遗憾,临终必然苦恼。

好,答疑就到这,下面我们回到课文。

《热爱生命》这篇短文结构很简单,三段两部分。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第三段为第二部分,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我和哲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比,表明我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第二部分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板书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好,我们先看第一部分,我为什么热爱生命呢? 赏玩、领略 值得称颂 富有乐趣

作者认为生命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能说明生命诚可贵呢?

学生回答(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机会;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只有一次,命只有一条;还有许多事没做,还有许多没经历呢;责任还没完成等等)

3 教师补充

小沈阳说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嗷。

生命最是无常,马云说,十年后三大癌症肝癌、肺癌、胃癌将困扰中国每个家庭,他最担心的是大家挣的钱不够医药费。

下面同学们看大屏幕。

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今年1月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

春晚福娃邓鸣贺,于4月28日晚,因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年仅8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52岁患淋巴癌,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已趋于稳定。这是他重返创新工场的照片,看起来仍然比较虚弱。

河北清苑县农民郑艳良没钱手术自锯病腿。

湖南常德汉寿一中化学教师张薇怀抱患白血病儿子上课。不上课,一月她只能领830元的“财政工资”,上课则可领到2300多元,为给孩子治病,她是“能挣一分是一分。”

同学们,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每天早上当我们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

着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该庆幸,我们是幸福的人,是幸运的人。

这一部分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什么呢?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我们要用好的心情和态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好,我们用阳光的心情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哪怕你正身处逆境,哪怕你正面对不幸,我们都要勇敢顽强,积极乐观,保持平常心、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

诗人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史铁生的母亲对儿子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地活”

第二部分怎样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

珍惜光阴 增加分量 如何享受生活?

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爱我所爱,从春天

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4

怎样珍惜光阴?争分夺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的一生黄金时间是40年,再去掉节假日,睡觉、吃饭、聊天、看电视等,我们工作的时间大约是1200天,这我们还是以活到80岁计算。

鲁迅先生曾说过:“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加以佐证。举出实例证明这个观点。

王英监举霍金,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他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动。他却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杨光,出生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的模仿能力超强,音乐天赋更让其他人望尘莫及,他是一位很好的键盘手,竖琴也吹得相当不错,尤其自己原创的歌曲非常好听。多年来他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恩赐。

丛飞,曾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 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直到胃癌晚期,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只留下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其余的都寄往贫困山区。 他说: “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第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是很有意义的。”

老师补充:还有饮鸩身亡的苏格拉底,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进退皆忧的范仲淹、鞠躬尽瘁的周恩来等著名的人物都是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而今天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孩何玥,这些最美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与希望。这些“最美的人”不仅仅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他们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动,更是人性的真善美,他们彰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超越和升华。他们生,生的伟大,他们死,死的光荣。

宋小宝在小品《看病》里说:“人这一辈子啊就像坐火车一样,早

下车,晚下车,早早晚晚都得下这趟车。但是最重要的是呀,在车上这

段时间,你得活的精彩。”

下面我们看大屏幕(几幅图片——刘伟,何玥,廖智等),这些图

片,有的能唤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温柔,有的能激发我们笑傲人生的勇气,就让我们抛开烦恼,怀揣感恩,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的生命之花人生的暴风骤雨中盛放!

作业,结合本节课,结合老师给印发的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读后感。

最后让我们在汪峰的《怒放的生命》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

第17篇:波尔多第三大学(米歇尔德蒙田大学)

波尔多第三大学(米歇尔.德.蒙田大学)

UNIVERSTE MICHEL DE MONTAIGNE :BORDEAUX III www.montaigne.u-bordeaux.fr

波尔多第三大学是以文学、艺术、考古、环境、信息、人文科学等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15世纪被教皇指定成立正式大学。学校共有11个教学单位、4个学院和35个研究中心,现有学生15000人,教师630人。

硕士专业设置:造型设计与应用艺术、戏剧、影视、音乐、艺术与文化、文章、语言与文化、语言学与法语外语、多元文化谈判与管理、国土治理工程、国土,发展与文化,环境管理、旅游管理、城市项目战略与控制、现/当代历史、考古学,远古与中世纪史、艺术与文化遗产史、文化遗产素材、关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哲学研究、人类生活与医学、宗教与社会、信息与传播学、组织传播、设计,制作,图像与多媒体、传播与几代人、新闻、水工程-测量与工艺、地理资源与风险工程、图像工程

波尔多三大招生计划

招生对象

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招生名额 10名 学制

法语学习1年 专业2年 学费

一年法语学习费用:3900欧元

专业注册费用:300多欧元/年 授课语言 法语

申请材料

中英文个人简历 中英文学习计划 护照/身份证复印件 高考成绩中法文公证

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法文公证件 大学在读证明中法文公证件 大学各学年成绩单中法文公证件 出生证明中法文公证件 二寸彩色照片8张

(签证前一周提供)8万人民币存款证明(父母及本人姓名均可)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6012090 传 真:010-66061751 邮 编:100032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四层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法国部

第18篇:蒙田散文欣赏: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蒙田散文欣赏: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作者:蒙田书给人带来乐趣。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掺进乐中来。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就让那些媚俗的人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

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年事已高,与我的想法相符的乐趣已离我而去。此刻我正培养和激发自己的欲望,使之能领受比较适合我这个年龄的欢乐。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栈的欢乐逐一夺走。

第19篇:我们该怎样活着——读《蒙田笔记》有感

我们该怎样活着?

——读《蒙田随笔》

在我演讲前,我想先给大伙讲一事

今天中午下了课,打算去食堂吃饭,路走一半内急,旁边正好二教,我进楼里说解手,撇见一人在教室怕桌子上不知道干嘛呢,我一看是我一高中同学。我说你一人在这刻苦什么呢,他说咳,下午专业课测试阿,还没复习呢。我一瞧好么,这哥们跟那刻桌子呢,密密麻麻的单词跟黑布单似的。我一想课表,我说不对啊,你专业课不是单周上么。得,这哥们算是白折腾了。

且不说别的,咱就说他这为一次测试费这么大劲至不至于…我记得我有一同学说过这么句话:他说这考试,你没复习,你费尽八五想着方得怎么不让老师看见,怎么着让自己抄着答案,有那工夫该背的早背下来了,你说你每次考是该过的都过了,可你考四级考研你蒙的着谁呀。作弊蒙的不是老师蒙的是自己。这样只是在一次次的混阿

没错,我觉得不光是学习,其实生活也是如此, 生活不该每天就像作弊一样这么混混恶恶的混过一次算一次,也不想着将来怎样。我最近在想这个大学生活,我周围好多人包括我都觉得一上了大学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青春过去一半了。我周围的长辈都说大学是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我就又想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这半青春不留遗憾呢,是每天图书馆专业教室刻苦努力,还是学生会团总支社团多锻炼自己呢,抑或是多跟同学在一块玩得不亦乐乎呢。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摘自法国作家蒙田的名著《蒙田随笔》,他的话。这段话啥意思呢,SEIZE the day!把握今天。不必机械的制定计划,也不能过于放情纵欲。只要顺其自然的不遗余力加油做,把握好每一天。就好了。《蒙田随笔》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蒙田随笔》的历史价值极高,跟《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这些作者和书的什么细节我就不多讲了,百度一下都有了。 我要说的是我们,人,应该活得有意义,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什么而活?该怎么活才有意义?这些智慧的答案来自于蒙田的随笔。蒙田可称得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心、灵魂、美德和罪过都属于这个达观睿智、性格随和、学养深厚的人,所以他的随笔也就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意义,达到了生活哲理的高度。读他的书,会给你许多启发,让你的生活充满智慧,做每一件事都会意义非凡。

我们为什么而活?罗素说,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的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我们活着。

多读书,读好书。读蒙田笔记,过智慧的生活。

第20篇:《热爱生命》(蒙田)教学设计及反思 (郭海燕)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灵武一中:郭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配乐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导入课文。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这是一种心态,这是一种境界。我不去想是否怎么样,突出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成功、爱情、奋斗历程还是未来 都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不管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展示)

1、知识和技能: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学案反馈(以小组竞答方式完成填空)

(一)、关于作者和文体(学生概述与多媒体展示结合)

①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

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 (关于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二)、【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

1、注意括号内字的写法(齐读)

四、阅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成果展示。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写出问题。)请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看看蒙田是怎样回答的。

1、请一个组领读第一段,齐读第

二、三段。明确:①因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②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生命的分量。(你有更好的热爱生命的方法吗?)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下面就让大家用活动来体现生命吧!

2、全文是由哪个词语引出话题的?对这个词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和“生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明确:①“度日”。②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因为不能让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的事破坏生活的兴致,“细细品尝” 是为了更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③生命和度日密不可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组合而成的。同时,作者从如何度过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这个稀松平常而与我们人人都紧密联系的话题入手,也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熟悉亲切之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

3、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对这几类人的对比描写,概括一下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明确:“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仿佛生命是“苦事”“贱物”;

“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命始终抱着热爱、感激的态度。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所以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同样,生和死是无法分开来说的,有生就有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第一段讲述了生命的常规状态,那么,第三段就补充了生命的特殊状态——死亡。

4、作者热爱生命,那为何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作者对“死亡”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而作者之所以不感到死亡的恐惧,随时准备告别人生也毫不惋惜,也就是因为他乐于生。 作者对死亡抱着坦然的态度。

五、品味哲理性语言。

1、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

点拨:生与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有生必有死,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必然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天。我们的生的状态是相对于死的状态而存在的,正如幸福之于痛苦、饱与饥、胖与瘦的关系一样,他们相对存在,缺一不可。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你如何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点拨: 正面:如果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正如蒙田在课文里所说的享受生活要讲究的方法是要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进而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反面: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自沉汨罗江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小塞涅卡有言: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所以当我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那生命就是充实的,也就不会感到死的苦恼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幻灯片展示“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的颁奖词和事迹,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小何玥死了,但是她的生命却在受到她帮助的人身上得到延续,这不禁使我想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六、我们的身边有数不清的有关热爱生命的事迹,你还了解哪些资料呢?并说说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小组资料展示,包括视频、音乐、名言、图片。

七、总结概括: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亡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式,才使生命丰盈饱满。希望大家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八、结语 朗读“如 果”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

的人更富有。

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活,珍惜时光,让生命之花怒放。

九、作业布置

许许多多的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比如下列作家的作品就是如此(投影仪呈现推荐读物)这些人因不同的经历而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或许,当你正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时,这些作家、作品会启悟你,引导你,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会让你发现生命永远是一曲值得称颂的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热爱生命!

1、推荐阅读: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张晓风 《敬畏生命》 陆幼青 《生命的留言》 张海迪 《生命的追问》食指《热爱生命》

2、熟读课文,请精心领悟并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

十、附板书

热爱生命 蒙田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值得称颂

享受生活

富有乐趣

珍惜光阴

是自然的厚赐

增加分量

十一、教学反思:《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此文的设计,在于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们明确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真正明确:人生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的学生身上存在着过于偏激的思想,对现实中一些困难的畏惧。通过大家相互的交流、沟通,对于这部分同学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具有生命力的。本文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文章中部分“艰涩难懂”,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进行论证说明,而且最好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列举事例说明。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