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酸碱滴定实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15:06: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酸碱滴定方案设计1

分析方案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定量分析化学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如试样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有含量高有含量低;要求上往往也各不一样,有的是要求单项的分析,有的则要求全分析,有时则要求在微区或表面进行分析,或要求价态分析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制订不同的分析方法,适应于不同情况和要求,其中有些是成熟的分析方法,可查阅较大型的参考书或有关部门出版的操作规程,有些分析难以查到合适的分析方法,或方法不适用于具体情况,分析工作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制订合适的操作规程,有时则要经一段时间研究后,才能制订出分析方法规程,总之,方法的选择制订直接关系到分析任务的完成。

在本实验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安排一些简单试样分析方案设计练习或通过实验验证,在方案设计时要求具体写明方法原理、试剂配制、仪器准备,样品准备,样品的称取量,具体的分析步骤操作和分析结果的计算,一般简单试样分析方案设计,可参考本课程理论和实验教材,必要时可以再参考其他有关书刊则可完成。

下面给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合滴定和沉淀滴定法有关试样测定,供设计选择。试样分析方案设计不一定受规定的方法限制,可以打破界线,也可用几种方法完成,只要设计的方案简单易行、准确、快速、可靠、经济则可。

一、酸碱滴定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查阅有关书刊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和参考资料设计分析实验,对实际试样写出实验方案。

3.在教师指导下对各种混合酸碱体系的组成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前一周将待测混合酸碱体系交学生选题,学生根据题目查阅的资料,自拟分析方案,待教师审阅后,进行实验工作,写出实验报告。

5.提示:在设计混合酸碱组分测定方法时,主要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有几种测定方法?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2)所设计方法的原理:包括准确分步(分别)滴定的判别;滴定剂选择;计量点pH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

(3)所需试剂的用量、浓度,配制方法。 (4)实验步骤:包括标定,测定及其它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列成表格形式)。

(6)讨论:包括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心得体会等。

(二)分析方案设计实验示例

例:以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Na3PO4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克/升),设其浓度分别各约为0.1mol·L-1

一、原理

NaOH和Na3PO4均为强碱,可以接受质子生成H2O或其酸(HPO42-、H2PO4-)。设用HCl测定其接受质子反应如下:

NaOH+HCl=NaCl+H2O

PO43-+H+=HPO42-

HPO42-+H+= H2PO4-

当以HCl滴定Na3PO4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时生成HPO42-,溶液中[H+],为:

[H]  Ka2Ka3107.21012.36109.8

pH = 9.8

—滴定于第二化学计量点时生成H2PO4-,溶液[H+]为:

[H]  Ka1Ka2102.12107.2104.7

pH = 4.7 当滴定至第一化学计点量pH=9.8,根据HCl滴定NaOH的滴定曲线,其突跃范围pH值9.7~4.3此时NaOH和Na3PO4分别被滴定生成H2O和HPO42-,此时可以选择百里酚酞(变色范围pH为9.3~10.5)作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由蓝色变为无色,消耗盐酸的体积以V1(mL)表示;继续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 3.1~4.4)作指示剂,再用HCl滴至由黄色变橙色为第二化学计量点,此时产物分别为NaCl和NaH2PO4,第二次消耗的盐酸为V2(mL)(第二化学计量点也可用溴酸兰作指示剂(pH 3.1~4.6由紫色变为黄色)其计量为:

cHCl2V2MNa3PO421000V1000cNa3PO4(克/升)

cNaOH(克/升)cHCl(V1V2)VMNaOH10001000

式中:V为所取试液的体积(mL)。

二、试剂和仪器

1.0.2mol·L-1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① 0.2mol·L-1HCl溶液的配制:量取18mL浓盐酸以1000ml蒸馏水稀释摇匀,备用。

② 0.2mol·L-1HCl溶液浓度标定:

准确称取烘干无水碳酸钠(Na2CO3)三份,每份质为量0.3xxx克左右,加入30~40mL水溶解,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配制的HCl溶液滴定至由橙色为终点,计算HCl标准溶液浓度:

cHClmNa2CO3VHCl21000

MNa2CO32.0.1%百里酚酞溶液:0.1克溶于100ml 90%乙醇中。 3.0.2%甲基橙溶液。

4.0.1%溴酚兰溶液:0.1克溶于100ml 20%乙醇中。 5.基准物质:Na2CO3

6.仪器:称量瓶、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锥形瓶等等。

三、实验步骤

用25mL移液管准确移取三份试液分别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入2滴百里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变无色为第一终点。记下滴下消耗HCl体积为V1(ml),继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再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为第二终点记下第二次消耗HCl体积为V2(ml)。计算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克/升)。

(三)设计题

Na2CO3-NaHCO2(摩尔比1:1.5)

设计题要求: 1.实验原理 2.试剂和仪器 3.分析步骤

4.分析数据及数据处理(表格形式表示)

5 讨论与体会(包括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心得体会等) 6.其他分析方法(以流程图方式表示)

推荐第2篇: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遵照教学大纲,本节教材尽管对中和滴定的操作要求并不高,但并不能因此而降低本节教材教学的重要实际意义。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介绍上,而不应放在中和滴定操作的熟练训练以及提高有关计算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上。

教材先从分析化学的角度,简单提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后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材转入对本节的重点内容即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OH-===H20;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即酸和碱起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具体地讲,就是会应用

n(A)v(A)n(B)c(A)v(A)等关系推导出c(B)= 并n(B)v(B)n(A)v(B)能应用上述关系式进行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第三,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为例,较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也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

教材最后的讨论题,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公式,这对于中和滴定的准确计算是很重要的。

本节教材的教学包括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讨论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示范两部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教学设置为以下几个知识台阶进行:(1)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2)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3)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完成时指示剂颜色突变情况。中和滴定实验示范教学包括了滴定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滴定管的润洗、加液、去气泡、滴定、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同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影响实验成败的一些关键操作,为学生独立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2.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使学生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4.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难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及有关计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1.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酚酞

2.25 mL的酸式滴定管、25 mL的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 3.中和滴定的录像带、放像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教师举起一种食品包装袋,如奶粉的外包装袋)

[师]同学们在买到一袋食品时,注意到上面标有哪些说明吗? [生]食用方法、成分、含量、生产日期等等。[师]在这些说明中,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都属于化学工作者的任务。在化学上,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叫定性分析,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多少叫定量分析。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板书]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问]什么叫中和反应?

[生]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师]请同学们写出以下几个反应的方程式:①HCl+NaOH

②H2SO4+NaOH

③H3PO4+NaOH [学生练习,并使一个学生板演]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3PO4+3NaOH====Na3PO4+3H2O [师]请同学们把以上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教师提示]H3PO4是弱电解质,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的写法。

[学生写完后,教师总结]由以上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都

-是酸电离的H+和碱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H2O,那么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呢?

[板书]1.原理

[师]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看,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之间有何关系?

[生]酸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师]如果我们用A表示酸、B表示碱,就有以下关系式:

[板书]n(A)V(A) (A:酸;B:碱) n(B)V(B)[讲述并板书]我们知道,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和浓度又有如下关系: n=c·V

代入上式可得出:c(A)V(A)c(B)V(B)V(A) V(B)[讲述]根据以上关系式,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与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碱反应,若能测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就可求出碱的浓度,这就是中和滴定的原理。即:

[板书]cB=V(B)V(A)c(A)V(A)V(B)

[讲述]若酸、碱都是一元的,则c(B)=

c(A)V(A)

V(B) [板书]若V(B)V(A)1,则cB=

c(A)V(A)V(B)[师]下面我们利用以上关系式算一道题。

-[投影]用0.1032 mol·L1的HCl溶液,滴定25.00 mL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HCl溶液27.84 mL。通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边分析边板书]根据NaOH和HCl反应的方程式,它们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上述公式可求出NaOH的浓度。

解:因HCl和NaOH都是一元的,所以c(B)=

c(B)V(A)

V(B)c(HCl)VHCl(aq)0.1032 molL-10.02784 L-c(NaOH)==0.1149 mol·L1 VNaOH(aq)0.02500 L[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原理,给中和滴定下个定义。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2.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讲述]从原理来看,中和滴定很简单,但在实验中,要想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必须使用精密的实验仪器和严格的实验操作,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中和滴定仪器的选择。

[板书]3.仪器的选择

[讲述]盛放标准液和量取待测液用到的精密仪器叫滴定管,滴定管有两种,盛放或量取酸液要用酸式滴定管,盛放和量取碱液用碱式滴定管。

[板书](1)滴定管(酸式、碱式) [展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师]请同学说出滴定管结构上有何特点,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读数时可以读到小数点后几位?

[学生分组观察滴定管后回答] (1)零刻度在上方。

(2)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盛放碱液会生成Na2SiO3,使活塞不能旋转。 (3)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一段橡皮管,酸液会腐蚀橡胶。 (4)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展示]被腐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师]这是两支被腐蚀的滴定管,已经都不能使用了,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一定要爱护仪器。

那么,我们用滴定管时,滴定管如何固定呢? [生]铁架台和滴定管夹 [板书](2)铁架台、滴定管夹。

[展示铁架台和滴定管夹,并把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师]要计算待测液的浓度,还必须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那么用什么容器盛放待测液呢?

[生]甲:烧杯。乙:锥形瓶。

[讲述]在滴定过程中,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要不断地摇动盛待测液的容器,因此,盛待测液的容器口径要小,以免摇动过程中液体溅出,因此选用锥形瓶。

[板书](3)锥形瓶。

[师]我们选好了仪器,但仍然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加入的标准液是否已恰好和待测液完全中和,因此还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那么常用的指示剂有哪些?在不同的pH范围内各显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1页,看表3-2。

[讲述]石蕊也是一种指示剂,但由于其色差小,变色不敏锐,因此在滴定实验中一般不用。常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橙[板书](4)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

[师]有了这些仪器和试剂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那么实验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后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

一、二。2.完成课本P75家庭小实验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n(A)V(A) (A:酸,B:碱) n(B)V(B)因为n=c·V 所以c(A)V(A)c(B)V(B)V(A)

V(B) cB=V(B)V(A)c(A)V(A)V(B)若V(B)c(A)V(A)1,则cB= V(A)V(B)2.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3.仪器的选择

(1)滴定管(酸式、碱式) (2)铁架台、滴定管夹 (3)锥形瓶

(4)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 ●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中和滴定的原理,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由于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已非常熟悉,因此对中和滴定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第一课时只介绍中和滴定的原理内容有点少,因此把第五节的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把中和滴定仪器的选择放在第一课时,中和滴定的操作及有关计算放在第二课时。

参考练习

1.下列仪器中没有零刻度的是(

) A.温度计

B.量筒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标尺

答案:B 2.有一支50毫升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0.1mol·L-1 NaOH溶液,液面恰好在15mL刻度处,若将试管内的碱液全部放完,恰好中和锥形瓶内35mL盐酸,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1 B.

-A.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x为含0.1 mol NaOH的溶液

-C.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x 为含0.01 mol的NaOH的溶液 答案:AD 4.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的酸式滴定管

D.50 mL的碱式滴定管 答案:C

推荐第3篇: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知识,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4篇:备课:《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能力培养: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操作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测定、记录、数据处理等实验方法,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有关计算。

课堂模式:P.B.L课堂教学模式及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入情境]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需要配制一定物质的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如果有现成的溶液,我们怎样测定其浓度呢?

倾听、回想、思考、生疑。

揭示本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今有1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 ⑴取5mL溶液蒸干,称量所得溶质的质量,然而计算可以吗?⑵测量溶液的pH值,换算成氢氧化钠的浓度可以吗?⑶取20mL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种已知浓度的酸溶液反应的体积,然而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可以吗?还有等等。

激发学思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引入新课]:本节重点是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精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一般方法,来测定未知物质的浓度。

[板书]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复习提问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板书]1 .中和反应实质

思考并回答,写出离子方程式:

H++OH-=H2O

使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复习提问2]试找出下列各反应中c酸、c碱、V酸、V碱之间的关系: 1.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 2.盐酸跟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 3.硫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

4.磷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

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工中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这比找出酸和碱两溶液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为学生全面理解中和滴定的含义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关系:n元酸和n’元碱恰好中和时,n’c酸V酸=nc碱V碱

[板书]2。酸碱中和反应有关量的关系和计算。

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例题]投影: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板书]略

在教师引导下审题,找出已知V碱=0.23L 然后,与教师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巩固上面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设问]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碱溶液准确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如,实验室有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怎样测定它的准确物质的量浓度呢?

倾听、思考后回答:首先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测定与之恰好中和的已知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溶液的准确体积,再利用相关量关系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溶液。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板书]3.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思考、记忆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

[质疑1]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误差小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思考后得出:准确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质疑2]如何准确测定两种溶液体积?启发引导选择哪种仪器误差会更小?

[投影] 同时看课本图3-13

通过比较、得结论:用滴定管量取溶液的体积更准确,因为,滴定管的直径小,误差小。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明确为什么要使用滴定管。

[质疑3]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追问)怎样选取择指示剂?

思考分析得出:使用指示剂,并使颜色改变明显。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小结]在学生回答后总结: 1.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指示剂;

2.已知浓度强酸滴定未知浓度强碱一般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3.已知浓度强碱滴定未知浓度强酸一般选用酚酞指示剂。

倾听、思考为什么?并准确记忆。

明确指示选用的原则,并为学生思考留有余地。

[板书] (1)中和滴定实验仪器介绍: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感知、猜想、记忆。

初步记住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展示]依次介绍中和滴定管所用仪器的名称、特点和使用的正确方法,并做好示范操作。

观察、思考、并产生疑问: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结构上不同。

对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质疑4]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结构上不同呢?提示同学们从玻璃的主要成分及碱的化学性质等角度考虑。

思考、讨论得出:碱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碱式滴定管用乳胶管结构代替。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问题的能力。

[板书](2)中和滴定操作(请学生看图3-14) [边讲边实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投影]实验步聚(见附件2)

观察、记录、计算、体会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方法。

[讲述]中和滴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听讲。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小结]采用录像的方式再现中和滴定操作的要领和实验步聚,结合录像片小结。

巩固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的认识,加深理解。

巩固、加深理解。

[反馈性问题]酸碱中和滴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引导:⑴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反应完全。 解决办法:①需要能在滴加溶液时准确计量所加溶液体积的容器――滴定管;②选用合适的酸碱指示剂,该指示剂能与酸与碱之间完全反应时发生颜色变化。

巩固、加深理解。 [布置作业] 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课后完成家庭小实验

课本第75页第

三、

四、五题。

明确作业及要求。

巩固练习。

[投影]随堂检测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的(

)一定相等。 质量

(B)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D)H+和OH-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一元酸和一元碱相互中时,

溶液(

)。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酸碱性无法判断

3.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一般选用(

)作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溶液泊HCl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一般选用(

)作指示剂。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 (B)用待测碱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 (C)用待测碱液润洗锥形瓶2-3次 (D)用蒸馏水润洗锥形瓶2-3次

酸碱中和的本质,酸碱中和的相关量的关系。 酸碱中和相关量的关系,盐类水解。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附1. 随堂检测答案 1.(D) 2.(D)

3.酚酞

甲基橙

4.(C)

附2. 投影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聚: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1)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检查滴定管;(3)用标准液润洗耳恭听碱式滴定管;(4)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5)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6)取待测定盐酸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

以上操作均要注意逐出气泡。 2.滴定

量取待测盐酸溶液25mL 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 ,振荡。

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并在瓶子底垫一块白瓷砖(或白纸),小心滴入碱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碱液后,溶液由元色变成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去为止;记录滴定前后液面刻度于下表。

(3)把锥 形瓶子里的溶液倒掉,用蒸馏水把锥 形瓶子洗干净,按上述操作重复一次。

(4)取两面三刀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推荐第5篇: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第四节

苯酚

教学设计

鹿泉市第一中学

薛志山

设计说明:我校实施学案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八个环节,即确定目标,制定学案,完成预案,设计检测;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检测反馈,拓展延伸。本教学设计是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学案后的一节运用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展示的新授课。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太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学解决。

2.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对课本知识进行了预习,并认真填写了“学案”,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3.通过对《烃的衍生物》第一节《溴乙烷》及第二节《乙醇》的学习,学生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反应机理、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4.本节课授课班级是我校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对苯酚性质的实验设计及验证上,充分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以理论为准绳,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知识目标:1.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3.理解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影响造成物质性质的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类比推测,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类比推测、实验探究、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苯酚的酸性---弱酸性的实验设计、实验探究。

- 1

3.如何证明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产物,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本步实验设计的意图是基于----由2中苯酚纳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可以把苯酚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弱,而另一种反应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呢?)这里需要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需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结合已有知识得出答案。

4.向苯酚溶液和苯中分别滴入浓溴水,振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和甲苯都不能,为什么?(由感性到理性,由实验事实引起学生思考,进而理解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5.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分别滴入苯和苯酚,振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由感性到理性,由苯酚在空气中放置显粉红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推出它一定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让学生体会成就感,激起学生深入思考,得出这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产生的结果。)

6.向苯酚溶液滴入FeCl3溶液,观察现象。7.你们组还希望做哪些实验?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论证、分组实验。

8.苯酚的哪些性质体现了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哪些性质体现了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9.总结苯酚的性质,展示交流。

四、作业:1.根据本节课所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如何分离苯与苯酚的混合液? 3.如何鉴别己烯、己烷、苯酚。

- 3

3、苯酚有毒,如果沾在皮肤上,应怎么处理?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1)、苯酚和水混合以后有什么现象?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加入氢氧化钠后有什么变化,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2)写出苯酚的电离方程式。

(3)比较苯酚、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如何证明你的结论?

(4)苯酚钠的水溶液是中性的吗?为什么?

(5)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醋酸溶液、通入CO2气体,有何现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6)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吗?若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7)苯酚是一种弱酸,你能写出苯酚和金属钠的反应方程式吗?

(8)分别写出钠与水、乙醇反应的方程式。比较钠与水、乙醇和苯酚反应的反应速率。

2、苯酚的取代反应

(1)写出苯酚和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2)苯酚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发生取代反应?

3、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可以和什么物质发生显色反应?有什么现象?

- 5

红色药皂、舒肤佳之类药皂抗菌性虽强、但对皮肤、眼结膜刺激性也大,不宜使用。其实一般的香皂也有抗菌的作用。

实验问题设计:

1.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溶解性。2.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 问题讨论与归纳、反思与提高: 1.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异同。

2.哪些性质体现出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3.如何分离苯与苯酚的混合液? 4.如何检验苯酚、己烯、己烷?

5.设计实验证明酸性:乙酸>碳酸>苯酚,并画出实验装置图。

6.比较在相同条件(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下醋酸钠、苯酚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pH大小 实验用品。

苯酚、药匙、滤纸(4片)、酒精灯、火柴、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NaHCO3溶液、FeCl3溶液、火柴、大烧杯、小烧杯(盛有一定量的冷水)、浓溴水、苯、CCl

4、乙醇、酸性KMnO4溶液、酚酞、石蕊、蒸馏水、试管架(一个大试管、10个小试管)。【启普发生器(两个)内装药品】

自学未解决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

- 7

推荐第6篇:滴定设计题

分析化学滴定设计题

12、设计测定下列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并简述其理由。

a.HCl+H3BO3:

因为H3BO3的酸性很弱,Ka=5.8×10-10,可加入甘油或甘露醇,使其与硼酸根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增加硼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使硼酸转变为中强酸,从而用NaOH滴定。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橙色,消耗NaOH体积为V1。HCl滴定为NaCl,H3BO3未被滴定。以V1计算HCl的含量。在上溶液中加入甘油,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H3BO3的含量。

b.H2SO4+H3PO4:

1.因为H3PO4被NaOH滴定为NaH2PO4的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4.7,此时是甲基橙变色,设消耗的NaOH为V1;再加入百里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蓝色,NaH2PO4被滴定为Na2HPO4,设消耗的NaOH为V2。H3PO4消耗NaOH为2V2mL,H2SO4消耗NaOH为(V1-V2)mL。

2.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液滴定,使H2SO4→Na2SO4,H3PO4→HPO4。由于H3PO4 的Ka3很小,所以不能直接用NaOH滴定,但可加入CaCl2使HPO4→Ca3(PO4)2↓,而释放出H,用NaOH继续滴定至酚酞变红,由后一次滴定消耗NaOH的体积计算出H3PO4的含量。从第一次滴定测出的含量中减去H3PO4的量,即得H2SO4的含量。 2-+2-c.HCl+NH4Cl:因为NH4+的酸性很弱,Ka=5.6×10-10,需要加入甲醛,生成质子化的六亚甲基四胺和H+,才能用NaOH滴定。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橙色,设消耗NaOH体积为V1。HCl滴定为NaCl,NH4Cl未被滴定。以V1计算HCl的含量。在上溶液中加入甲醛,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NH4Cl的含量。 d.Na3PO4+Na2HPO4:

1.因为Na2HPO4的碱性很弱,不能直接被滴定,要在溶液中加入CaCl2生成Ca3(PO4)2沉淀,将H+释放出来,就可用HCl滴定了。取混合液一份,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1。Na3PO4滴定为Na2HPO4,原有的Na2HPO4未被滴定。以V1计算Na3PO4的含量。另取一份溶液,加入CaCl2,反应后,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红,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V1)计算Na2HPO4的含量。 2.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标液滴至酚酞褪色,测Na3PO4的含量,再加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液滴至甲基橙显橙色测得Na3PO4与Na2HPO4的含量,从其中减去Na3PO4的量,即可得Na2HPO4的含量。 e.Na3PO4+NaOH:

1.用HCl标准溶液只能将Na3PO4滴定至NaH2PO4,再滴定为Na2HPO4。取混合液一份,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滴定至无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1。NaOH全部被滴定,Na3PO4滴定为NaH2PO4。在上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滴定至红色,设消耗HCl体积为V2。以V2计算Na2HPO4的含量。NaOH消耗HCl体积为(V1-V2)。 f.NaHSO4+NaH2PO4:

1.因为HSO4-的酸性较强,可用甲基橙为指示剂,以NaOH滴定,此时NaH2PO4不被滴定,再在上溶液中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NaH2PO4为Na2HPO4。取混合液一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黄色。仅有NaHSO4被滴定,设消耗NaOH体积为V1。以V1计算NaHSO4的含量。在上溶液中加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浅蓝色,设消耗NaOH体积为V2。以V2计算Na2HPO4的含量。

2.NaHSO4+ NaH2PO4 酚酞NaOH V1

酚酞变红Na2SO4+ Na2HPO4

加CaCl2

酚酞褪色HCl + Ca3(PO4)2↓

NaOH V2

酚酞变红NaCl+ H2O 14.拟定一个测定工业产品Na2CaY中Ca和EDTA含量的络合滴定方案,指出所用试剂,pH条件,滴定方式,终点指示

(1) 测EDTA, 取一份样液,调pH≈2,以磺基水杨酸钠作指示剂,用Fe3+标准溶液滴定EDTA至终点,nY=CFe3+·VFe3+

(2) 测Ca2+ 另取一份同量试液,先调pH≈2,加入与(1)同量的Fe3+标准溶液,使之与EDTA反应完全,然后再调pH至12~13,采用钙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nCa=CY·VY,由nCa和nY可算出样品中Ca%和EDTA%。

15.水泥中Fe、Al、Ca和Mg的分别测定。

在pH1.5~2.0之间,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Fe离子;然后加入过量EDTA标准溶液,煮沸,调节溶液pH4.5,以PAN为指示剂,用Cu标准溶液返滴定,可测得Al含量;另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Fe和Al,调节溶液pH=10.0,以NH3-NH4Cl为缓冲溶液,铬黑T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Mg、Ca总量;再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铁离子和铝离子,调节溶液pH≥12.0,加入钙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Ca含量,用Mg、Ca总量减去Ca含量, 可得Mg含量。 2+2+

2+

2+

2+2+2+

3+

3+

2+

3+3+3+

3+

2+

2+

推荐第7篇:中和滴定练习

1.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2..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遗传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环境。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4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5.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6.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1) 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是把基础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忽视了德、体、美、劳的教育,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背离了我国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的性质,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律。(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是不断加大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二是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在升学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简化,实施恶性补习,大量购置试题集和试卷,面对升学有望的学生教学。这些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分化,尤其是毕业班时期的分化是最严重的。7.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1)服务功能。社区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教育的发展真正当成与社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2)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环境(3)宣传功能。有效的大众传媒是宣传、强化尊师重教,培养对教育认同和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4)经济功能。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社区的教育投入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5)协调功能。在协调社会大众传媒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推荐第8篇:酸碱盐

1、盐酸中含有的粒子有H+Cl-H2O,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盐酸可以变成红色。小明向探究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加入水,结果发现溶液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2)向另一份石蕊试液中加入NaCl,结果发现溶液仍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3)向第三份石蕊试液中加入,结果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H+。

2、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无

色气体。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哪种粒子(H+、Cl-、

H2O)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碳酸钙,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2)通过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可以证明(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碳酸钙并放出气体,还需要在第三支和第四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在第三支中加入;在第四支中加入。 (4)你的探究结果为:

1、盐酸中含有的粒子有H+Cl-H2O,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盐酸可以变成红色。小明向探究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加入水,结果发现溶液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2)向另一份石蕊试液中加入NaCl,结果发现溶液仍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3)向第三份石蕊试液中加入,结果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H+。

2、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无

色气体。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哪种粒子(H+、Cl-、

H2O)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 )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碳酸钙,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2 )通过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可以证明(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碳酸钙并放出气体,还需要在第三支和第四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在第三支中加入;在第四支中加入。 (4)你的探究结果为:

1、盐酸中含有的粒子有H+Cl-H2O,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盐酸可以变成红色。小明向探究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加入水,结果发现溶液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2)向另一份石蕊试液中加入NaCl,结果发现溶液仍没有变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不是; (3)向第三份石蕊试液中加入,结果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H+。

2、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无

色气体。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哪种粒子(H+、Cl-、

H2O)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 )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碳酸钙,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2 )通过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无现象可以证明(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碳酸钙并放出气体,还需要在第三支和第四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在第三支中加入;在第四支中加入。 (4)你的探究结果为:

推荐第9篇:酸碱盐教学策略

酸碱盐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中,酸碱盐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更是初中与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知识。

如何搞好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我认为,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应既要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要符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辅之以恰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把握好课标要求

老师对酸碱盐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把握偏差是最大的。虽然实施新课程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听课过程中还是发现一部分老师还是要求过多、过高。有一部分是无意的——平时不能认真学习“教学要求”,教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教着辅走,跟着经验走;有一部分是故意拨高难度——新课程教材因为兼顾学生中心,学科系统性没了,上了几年下来,效果不好,干脆就回到老教材的路子上。这种过多、过高的要求,其结果是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而且对基本的内容没强调到位,增加的部分又把学生搞混了。因此,应注意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按照《课程标准》备课、开展教学,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清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有机重组,夯实基础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学生学习中需要书写大量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因此首先要强化训练化学式的书写,为学习酸碱盐时书写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夯实基础。由于在探究酸碱盐反应规律时要考虑物质的分类和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因此需要把教材重组,提前学习物质的分类,特别是酸碱盐的分类。使学生能从酸碱盐的组成特征来区分物质类别,并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强化记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只有强化了这些知识,夯实了基础,才有可能学好酸碱盐。

三、重视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归纳酸碱盐的反应规律,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时增加实验:请同学用导气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观察能否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学生都以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时老师向溶液中慢慢地滴入稀盐酸,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已经变了质,并得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加入稀盐酸。通过这些实验的直观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印象非常深刻,知识掌握非常牢固。

四、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上要把握好“度”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酸碱盐教学的度呢?这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一方面,平时的教学辅导书和考试在酸碱盐方面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教得简单,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与考试中常常会“碰壁”,信心就会消磨殆尽,学习的兴趣也会无影无踪。如果教得“到位”一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会感到很痛苦,听不懂,甚至遇到酸碱盐题目就发晕。那么,准确把握酸碱盐的教学的难度至关重要。下面举部分例子进行说明:

在探究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每组的实验药品不同,每组做四个实验,其中两个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另两个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实验事实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后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该规律。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对于判断酸碱盐之间能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非常重要。从反应物来看,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时要求反应物都是可溶的,从生成物来看,要生成气体、沉淀或水。这一部分知识,对于高中学习离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而,对于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按照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是务必要教会学生怎么使用溶解性表;二是在实验中尽量多地展示常见酸碱盐的样品和对应的溶液,让学生感知它们的颜色、状态,再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分组讨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指导学生结合规律去感知,而不要死记硬背;三是编顺口溜记忆溶解性表。如:钾钠氨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里面;氯化物除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碱溶钾钠铵和钡,碳酸只溶钾钠铵;微溶只有三四个,悄悄记在心中间。 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要尽量利用实物和实验。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把有关物质的制法、用途、保存方法等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讲解酸碱盐知识时,在新授课中须要通过实验,结合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概括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复习课中,须要指导学生联系已知的事实和理论进行演绎推理,得出酸碱盐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在习题课中,通过难度适中的多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与生活实际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或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如炒菜时在铁锅中加食醋有什么好处?蚊虫叮咬后又痛又痒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在学习盐酸时用家庭用品洁厕净中含有盐酸,它能除去厕所中的水垢,引出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了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后,立刻引入:自来水中存在盐酸,有些不法分子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骗人,你能揭开不法分子的骗人勾当吗?当学习了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时,马上引入: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在医院做肠胃透视检查身体时,要服用“钡餐”—— 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会引起中毒,解毒方法之一是服用一种泻盐硫酸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寓学于乐。

六、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梯式螺旋上升

酸碱盐知识难度较大,在新课进行中不能追求教学进度,不求量,但求质。可适当放慢进度,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给学生消化吸收练习巩固的时间。新授课练习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课要起点低,小坡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际上,以上补救知识缺陷、补充同类反应等多种措施,都会使教学进度慢下来。如果教学进度过快,学生还未理解巩固就向下进行新课,做成了夹生饭,即使再回锅也不容易蒸熟。学生尚未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又会产生新的认知障碍。

七、适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实验,可指导学生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复习中,可归纳物质或离子共存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必须记住的常见沉淀、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判断方法等,这些归纳,可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形势在不断变化,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只有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总体成绩,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200446232130871酸碱盐

酸碱盐练习

11、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转化为中性,且不混入其分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D、生石灰粉末

2、自来水生产中常能适量氯气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某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真伪,可用一列一各化学试剂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3、只有一种物质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D、③④⑤

4、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反应,该物质是()

A、石灰石B、稀盐酸C、硝酸银溶液D、烧碱溶液

5、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证明稀硫酸是酸性溶液的是()

A、pH试纸B、无色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D、氢氧化铜

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FeO+2HCl=FeCl3+H2OB、2Fe+3H2SO4=Fe(SO4)3+3H2↑

C、2Na+2HCl=2NaCl+H2↑D、AgCl+HNO3=AgNO3+HCl

7、某同学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他向A、B、C三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放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A试管中加入盐酸,试纸显色;往B试管中通入氯化氢气体,试纸色;这时他认为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结论,于是他向C试管中加入一种化学式为物质,他之所以加入这种物质理由是。

8、现有五种物质;铁粉、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铜溶液、稀硫酸。若两两混合,共能发生个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个。

9、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吸收所得气体→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计算样品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0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放大了的多孔球泡 C B A D

(1)A

为溶解矿样的装置,若已准备了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气管,为完成溶解

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所盛的试剂是。

(4)根据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结果产生偏差的是。

实验开始前A、B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结果产生偏差的是。 进入C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HCl气体

气体通过速度过快,CO2来不及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实验结束时,系统内还残留有少量CO2气体

(5)将插入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D,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6)改进实验装置并进行正确操作可以准确测定出矿样的纯度。若此时装置的实验前后其质量增加了3.6克,则该矿样的纯度为()%

10、(1)在酸、碱、盐、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可以含有四种元素的是。

(2)浓硫酸敞口长期存放会自动溢出,这是因为它具有。

(3)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敞口容器里,总质量会,原因①是, ②,其化学方程式为。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里有少量溶液,将此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有无色气体生成,这是因为。

11、浅黄色的Na2O2(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能生成一种单质气体A和化合物B。将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盛A的气体中,木条复燃,可推知A气体是,往B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推知B是。

12、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取少量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石蕊试液呈色,溶液的pH7;取下层浑浊物,滴入稀盐酸,有产生,与此同时述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13、有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110g,取出20g与质量分数为5%的CuCl2溶液27g恰好

完全反应,所余NaOH溶液恰好可中和50g稀硫酸。求: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11篇:酸碱盐教案设计

酸碱盐-教案设计

一、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二、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三、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第12篇:《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威海市温泉学校 仝淑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2.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重难点处理:通过学生充分合作设计方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电能模拟PH变化,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溶液中微粒,理解中和反应实质;科学归纳定义与实质。学生通过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化学观。

【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分析: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解释疑惑,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表达、感悟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中,自主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刻、系统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系。

【仪器准备】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玻璃棒,玻璃片,试管,烧杯,纸巾,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视频:36吨浓硫酸泄漏,情况十分危急,有关部门紧急用熟石灰来抢险。

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事故处理中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浓硫酸?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事例——硫酸灌装车泄漏,引出酸与碱的反应,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板块一 实验探究

教师:我们以稀盐酸为酸的代表,氢氧化钠溶液为碱的代表,开启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

环节一 提出问题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环节二 猜想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让实验来说话。 实验演示: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

教师追问:没有明显现象就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吗?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教师:要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 学生总结:①反应物是否消耗,②新物质是否生成。 教师点拨: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试剂,通过明显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物消失了或有新物质生成了。

环节三 设计实验

教师:请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的猜想的方案。

屏幕展示要求: 1.使用什么试剂?

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3.为么该现象能证明反应发生?

4.点评其他小组的方案时,可以从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是否需要改进等角度考虑。

组内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学生方案,学生交流并相互点评。 环节四 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环节五 交流共享

教师挑选两组表述实验现象。

教师追问:为什么颜色变化能证明反应的发生? 学生分享看法。 环节六 实验结论

学生总结: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抛出大问题,让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小问题,达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发散思维的目的。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研究酸与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体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

板块二 探究微观本质

教师:任何宏观现象均有其微观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呢?让我们走进该反应的微观世界。

教师播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动画。

学生观看后,交流两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并分析微观反应过程: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钠离子与氯离子仍以离子的形式在溶液中自由移动。

教师提升: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水显中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身对反应实质的分析,体会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通过学生分析物质组成,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的眼光认识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块三 分析溶液PH变化情况

教师: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消失,溶液的酸碱性都发生了改变。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屏幕展示PH传感器绘制的PH图,组内交流。

学生分析A,B,C,D每一点上溶质种类、溶质微粒、溶液酸碱性、溶液PH等情况。

教师提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的得出:该反应可以改变溶液酸碱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PH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体会PH计比PH纸更精准;同时感受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微粒变化情况,更深层次理解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板块四 归纳定义与实质

教师:这些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同一类反应,请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那反应实质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微观实质。

学生投影展示分析实质。

提升:中和反应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酸和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比较,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体会归纳这一学科方法的应用;达成提升学生“能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与变化” 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块五 学以致用 反馈训练1:学生解释“贵州松桃两车相撞36吨浓硫酸泄漏,用氢氧化钙来抢险”的原因。

教师点拨:利用中和反应能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许多实际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交流:除了应用于医疗外,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改变土壤酸碱性,工业处理废水,科研改变溶液酸碱性。

反馈训练2:学生分析斯达舒的原理。 提升: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中和反应的各种应用,并运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问题,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思维改造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化学观。

板块六 总结与练习

教师:总结才有收获,反思才有进步,谈谈我们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分享收获。

教师:学以致用才是真本事。一起来进入“请你帮帮忙”环节:

1.今夏威海海水浴场附近出现大量海蜇聚集的现象,有游客不幸被海蜇蜇伤!海蜇毒液呈酸性,请你帮忙,从游客身边能找到的物品中,选择可涂于患处急救的:

A.牛奶(pH约6.4) B.果汁(pH约4) C.肥皂水(pH约10)D.啤酒(pH约3)

2.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等碱性原料。为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盐 B.食醋 C.香油 D.酱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收获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方法、观念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请你帮帮忙”环节,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的能力;达成提升学生“会用化学思维改造物质”的核心素养目标。

板书设计

第13篇:初四酸碱题目

初四酸碱精选题目

1在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的氧化层,但冬天该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和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A 锌B 生石灰C 浓硫酸D 固体氢氧化钠

2在PH为1的稀盐酸中加入下列固体各3克,PH变化最小的是()

A 硝酸银 B 碳酸钠 C 氢氧化钠D 氧化铜

3下列各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 铁和稀盐酸 B 烧碱与稀硫酸 C 氧化铁与稀硫酸D石灰石与稀盐酸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开来的是()

A 浓硫酸和浓盐酸 B 氯化钠和碳酸钙 C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D氯化钾和硫酸钾 5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 碳酸钠溶液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B 氧化铁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C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6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引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 浓氢氧化钠溶液B 浓盐酸C 浓硫酸D 饱和食盐水

7常温下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氧化钙反应的是()

A 盐酸 B 水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

8实验探究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准备氢氧化钾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小雨特地在几天前配置了氢氧化钾溶液,实验时,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小雨惊奇地发现溶液中有气泡逸出。

⑴提出问题:小雨同学感到惊奇地原因有:

①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产生这种气体

② 为什么在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才产生这种气体?

⑵针对第二个问题,小雨进行了如下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主要有、、三种离子,他猜想,问题②中的现象最有可能是离子 引起的,

⑶实验探究:为验证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的猜想,请你帮助小雨选择试剂进行实验,观察出现现象,即可证明猜想正确。

第14篇:初中化学 酸碱教案

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 盐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

4、稀H2SO

4、BaCl2溶液,浓HNO

3、稀HNO

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思考】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投影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讲解]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 【板书】2.盐酸的化学性质HCl=H++Cl- (1)盐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由二位学生作演示实验,注意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氯化亚铁(Fe为+2价)

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盐酸→盐(氯化物)+H2↑ (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红色)

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

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演示】 CuO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及方程式书写均由学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 【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

碱性氧化物+盐酸→盐+水

(4)盐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浓度稍大盐酸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 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 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盐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盐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Cl-性质如何呢? (5)盐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实验】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让学生做(边讲边实验)。

【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为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几滴AgNO3,再滴几滴稀HNO3,现象如何?(学生做实验)

3.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书】

盐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盐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通式:AB+CD=AD+CB 【思考】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 [讲解] 盐酸用途(结合前面性质考虑。亦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板书】 4.盐酸用途:除锈、制药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 硫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

4、稀H2SO

4、BaCl2溶液,浓HNO

3、稀HNO

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 【板书】 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 密度1.84g/cm

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

【实验】

“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演示】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讲解]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 (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提问】

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投影]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投影】 (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做实验】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 (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

锌、铁与稀硫酸反应。 【投影】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提示] 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 【投影】 (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生作实验] 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 【投影】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 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 【投影】 (4)稀H2SO4+碱→盐+水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投影】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

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投影】 H2SO4+盐→新酸+新盐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投影】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学生做实验】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投影】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 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 【作业】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小气球。

教学过程:

1、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引言]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65(实验8-23)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

为什么气球会逐渐涨大?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

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与CO2与Ca(OH)2反应对照

CO2+Ca(OH)2=CaCO3↓+H2O

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

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

练习:写出HCl、HN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 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

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

4 FeCl3+3NaOH=Fe(OH)3↓+3NaCl

[小结] 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记录、记忆反应规律。

[设问]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那么它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教师结合本地区简述烧碱生产和应用。 对学生进行国情、市情和受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四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钙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镊子、烧杯、药匙、玻璃棒、试管、滴管、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如何保存?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 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设问] 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制取

课本P.167 (实验8-25)

请两位同学将近日自制的熟石灰粉末拿出来给同学们观察,最后送到讲台上。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板书]

二、氢氧化钙Ca(OH)

2(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溶解性 ,注意引志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 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色态

2.溶解性

[实验]分别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思考] 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并看书P.167~P.168。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板书]

(四)氢氧化钙的用途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

3、Cu(OH)2等许多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 总结归纳出如下的相互关系图:

[指导学生小结] 本节我们重点学习了Ca(OH)2的化学性质及碱的通性,了解了Ca(OH)2的制取、用途物理性质。

第15篇:酸碱盐教学反思

酸碱盐教学反思

酸碱盐是化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好了酸碱盐,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内涵,里顺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因为酸碱盐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重难点也很多,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有系统地串联起来?经与同组科学老师协商,决定这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复习:

一、酸碱盐的定义;

二、常见的酸碱盐的物理性质;

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在每个环节中穿插一组典型习题来巩固。考虑同学们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这一部分理解不好,我决定补进“物质的推断”。

1.注重双基知识,能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首先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教师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边讲边练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2.推敲精选习题,我所选的试题都是近几年的中考重点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自信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有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4.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设计的练习比较多,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增大课堂容量,又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讲授式、小组合作探究式、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不足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正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互动太少,具体给学生发现细节问题的时间太少。

2.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得时间太少,探究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让学生解决。这样只照顾中上等的学生,而对学困生关注的不够。

总之,我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者爱教,学生爱学”。

化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化学教材的最后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了解与身体健康有关的重要营养素和重要元素,以及认识与生活生产相关的有机合成材料两个大的内容。整个单元三课题,我用了三课时的时间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重要化学元素的知识时,总是拉着我问着问那,有的同学还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告诉给大家一些有利健康的小知识。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时候,能联想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不同使用范围,在班上讨论时更是为了哪个更好而争得面红耳赤。这和我以前除实验课外死气沉沉的情形大不一样,细细对这几节课和以前的课堂进行比较和分析,突然有所感悟:以前上课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迎合考试大纲,压缩了课堂时间来分析,解决考试要求的难点,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可谓之强迫学习;而这几节课因为要求不多,所以给了更多空间给学生,却使学生的想象得以释放,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这也使我想到,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多开动一下脑筋,把知识溶入生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或许可以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事半功倍。

第16篇:酸碱废水处理项目请示报告

关于拟建一套20 m/d酸、碱废液处置设施的报告

厅领导: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减少环境压力,根据我们对市场的调查,大庆地区产生大量的化学清洗下来的酸、碱废液(以石化公司为例每年产生废液为4000-5000吨)需要处理,大庆地区乃至全省没有一家专业的处理公司、没有一套专业的处理设施。为此我们拟建一套日处理20m3/d的处理设施,其根本工艺流程是:

3工艺流程说明:

1、设计处理能力:1m3/h(20 m3/d)

1

2、适用范围:摘自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1酸性废水:900-300-34使用酸清洗产生的废酸液、900-301-34使用硫酸进行酸性碳化产生的废酸液、900-302-34使用硫酸进行酸蚀产生的废酸、900-304-34液、使用酸进行电解除油、金属表面敏化产生的废酸液。

2.2碱性废水:261-059-35氢氧化钙、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的生产、配制中产生的废碱液、固态碱及碱渣、193-003-35使用氢氧化钙、硫化钙进行灰浸产生的废碱液、900-351-35使用氢氧化钠进行丝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900-352-35使用碱清洗产生的废碱液、900-353-35使用碱进行清洗除蜡、碱性除油、电解除油产生的废碱液、900-355-35使用碱进行电镀阻挡层或抗蚀层的脱除产生的废碱液、900-355-35使用碱进行氧化膜浸蚀产生的废碱液。2.3 900-016-13使用酸、碱或溶剂清洗容器设备剥离下的树脂状、粘稠杂物。

2.4酸、碱废液主要污染物:游离酸、游离碱、盐、表活剂、缓蚀剂及清洗下来的其它以游离状态为主的有机物。2.5最终产物去向:

900-016-

13、浮渣、废弃滤料,暂存后外运委托黑龙江辰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处理。

终水用于滤料反洗及企业自用(主要用于混凝土制造)。 最终浓水(浓缩至50%盐卤),暂存后外运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50%盐卤可考虑用于混凝土防冻、冬季溶雪及可能的其它用途。

2

2.6工艺说明:

1)外运来的化学清洗废酸、碱液分别进入废酸、碱贮槽贮存。 2)根据废酸、碱液性质分别用生石灰浆料或浓硫酸进行中和。 3)中和后废液混凝后进行气浮处理,除掉固体悬浮物及非溶解性有机物。

4)气浮后废液进入无烟煤、石英砂双料过滤器,进一步降低悬浮物及有机物含量。

5)滤后废液进入活性碳过滤器,除去废液中溶解有机物。 6)滤后废液进入纤维过滤器,纤维过滤器主要作用是对后续膜处理提供保护措施并减小保安过滤器的工作压力。

7)滤后废液进入保安过滤器,保安过滤器为最后一道膜系统保护。到此,待处理的酸、碱废液已变为不含有机物的稀二价盐溶液。 8)上述稀二价盐溶液进行纳滤浓缩,滤后终水进入终水贮槽,滤后浓水(50%盐卤)进入浓水贮槽。

妥否 请批示

大庆远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17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七、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会 2.不会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胶头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学生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板书)。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师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教师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提问]试写出硫酸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熟石灰Ca(OH)2]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 [教师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HCl)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lCl3+3H2O [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18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是什么感觉?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痒的呢?有的同学说用肥皂水就可以止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蚊虫在人体内分泌出的蚁酸能与肥皂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新课学习】

(一)中和反应

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玻璃片上的物质是什么?氢氧化钠吗?

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因为发生了上面的反应,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氯化钠。

通过我们观察现象,还有观看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示意、氢氧化钾和盐酸的反应示意大家发现了什么?

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两种物质,一种是由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水,另一种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例如:Ca(OH)2+2HCl=CaCl2+2HCl

2NaOH+H2SO4=Na2SO4+2H2O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但是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比如醋和柠檬都是酸性的,哪个酸性强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归纳: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 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2、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值。

(1)演示pH试纸测定方法。

(2)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

学生活动探究,记录相应数据。

(3)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在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因为酸碱度太大对人类的皮肤会有刺激,所以比较温和的我们才可以直接手洗。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质的酸碱度。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家庭小实验:

1、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剂的pH。

2、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教学反思】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由于科学探究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的备课必须更周详更严密。

第19篇: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酸碱盐复习

一、常见的酸碱盐及其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且它们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作气体干燥剂,例如氢氧化钠可以干燥,浓硫酸可以干燥等气体。

2、浓硫酸在稀释时会放热,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正确的稀释方法是

例题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饱和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钙固体D.浓盐酸

例题2某同学在实验中由于违反了实验规则,皮肤上溅了一些浓硫酸,以下处理方法:①用较多的水冲洗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③用布拭去皮肤上的浓硫酸④涂上3%-5%的NaHCO3溶液,你认为正确的顺序为() A、③②④B、③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题3下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有①NaOH②Na2CO3③NaHCO3④肥皂水⑤Al(OH)

3A.①③B.②④C.①⑤

二、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除K、Ca、Na)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4、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例如:用稀盐酸出去铁锈:

例题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酸C、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D、水溶液都有酸味

例题2洗涤内壁附有难溶性碱的下列仪器的正确方法是()

A、用蒸馏水洗B、用稀HCl洗C、先用稀HCl洗,再用水洗D、用NaOH溶液洗

例题3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时,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B、紫色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锌粒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1、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例题1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②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据以上推断,此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钙溶液D.盐酸

四、盐的化学性质:

1、盐能与酸反应:例如:HCl+Na2CO3;

2、盐能与碱反应:例如: NaOH+CuCl

23、盐能与盐反应:例如: BaCl2+MgSO4;

例题1热水瓶中有较多水垢时,某学生欲用家中现有物质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热碱水浸泡后洗净B、用洗涤剂浸泡后洗净C、用食醋浸泡后洗净D、用食盐水浸泡后洗净

五、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两互换,价不变。

2、注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

4、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常见的沉淀物有(9种):、、、、、

、,其中 例题1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 A、石灰石B、稀盐酸C、硝酸银D、烧碱

例题2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将盐酸除去,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钙溶液,则应向溶液中加入() A、纯碱B、氢氧化钠溶液C、硝酸钾溶液D、石灰石 例题3已知某无色溶液里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硫酸铜B、氯化钡C、硫酸锌D、氢氧化钠 例题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B硝酸银和盐酸 C碳酸钡和氯化钙D 碳酸银和稀硝酸

六、溶液的酸碱度—pH

1、酸碱度示意图:

2、当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当7时,溶液显中性;

当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

3、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思考: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其酸碱度怎么变化,用曲线表示?

例题1: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例题2 使用pH试纸测试醋酸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将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则测得的pH 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变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

例题3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 一定是酸的溶液C.pH=7一定是酸的溶液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例题1一无色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无色溶液为( ) A、一定是硝酸银溶液B、一定是稀硫酸 C、一定是可溶性的含SO42-的物质D、无法确定

例题2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右图的实

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填字母)。

A.Na2CO3溶液B.AgNO3溶液C.NaCl溶液D.Ca(OH)2溶液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盐酸

中考题型训练

碎鸡蛋壳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O2B.HClC.NH3·H2OD.K2SO4 2.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A.NaOH、NaNO

3、K2SO4B.CuSO

4、MgSO

4、KClC.Ba(OH)

2、H2SO

4、NaClD.NaCl、AgNO

3、HNO

3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以下对该反应的部分见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NaHCO3不属于盐C.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D.该反应可获得氮肥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6.以下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证明该溶液呈碱性②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③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④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7.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C.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CuSO4、H2SO4B.NaCl、Na2SO

4、NaHSO4C.NaCl、Ba(NO3)

2、HClD.NH4NO

3、NaOH、NaSO

49.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氯化钠和碳酸钙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氧化镁和氯化氢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B.碳酸钠溶液C.酚酞溶液D.石蕊溶液

11.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出撒些熟石灰,以调节土壤的pH。这些地区土壤的pH可能是()A.=7B.>7C.

12.向结有水垢的热水瓶中加入稀盐酸,水垢溶解脱落;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出现,这种水垢可能含有

A.BaSO4B.CaCO3C.K2CO3D.AgNO3 13.下列各组溶液,相互能发生反应的是()A.碳酸钾和硝酸钡B.硝酸钡和盐酸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钾D.硫酸钠和碳酸钾

14.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 A.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分别通入CO2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D.分别滴加稀盐酸

15.按要求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2)Ag、Al、Na2SO4溶液、稀H2SO4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某个反应:。 (3)FeS2与空气中的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2O3和一种刺激性气体的反应:

16.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BaCl2NaOH①

过量

过量

Na2CO3过量

粗盐

②③④

HCl

蒸发、结晶、烘干

精盐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

2、(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17、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液体区分开来,并将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提示: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

第20篇:酸碱盐部分方程式

酸碱盐部分应知应会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制取氢气①②

2.用含铁粉的药物治疗贫血3.用稀硫酸和盐酸去除铁锈①

4.用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5.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6.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8.检验二氧化碳

9.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0.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

12.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4.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5.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钠的浓溶液与浓盐酸反应)

16.以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① ②③

17.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18.如何检验烧碱固体是否变质?方法一:方法二:

19.怎样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方法一:方法二:

20.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1.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22.碳酸钙可以做补钙剂的原因

23.用化学方法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黄铜)方法一:方法二:

24.用化学方法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25.用化学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

酸碱滴定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