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3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碱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分析教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课。主要包括中和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应用两部分。这是在酸和碱性质的基础上,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延伸。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掌握酸碱反应的规律

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应用能力,使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酸碱反应的规律,难点是中和反应的实质。

其次精选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鉴于九年级学生表现欲、求知欲强烈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演示法,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的同时,始终渗透着启发式教学思想,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再说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既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能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接下来,我重点论述教学过程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我设计6步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的化学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导入。上课伊始,我给学生演示一个化学小魔术:先同探究魔术的谜底吧。用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然后再向变红溶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同学们,为什么溶液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用魔术的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活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过程主要探究酸碱反应。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后pH值变化了吗?pH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自学教材18-19页,然后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碱发生了反应?并分组展开实验:一组用pH试纸测量盐酸的pH值,再加入多量的氢氧化钠,再次测量pH值,对比两个pH值;二组将酚酞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在滴加盐酸,边滴加边震荡,观察现象;三组用温度计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温度,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次测量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对比前后温度。随后,我用多媒体投放活动天地7-4,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位置,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实践,自我探索,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3、归纳总结,掌握重点

等学生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结果进行交流,这个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然后师生共同概括“”

(1)通过实验可知:HCl+NaOH=NaCl+H2O,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2)酸碱反应的规律:酸+碱=盐+水

4、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那么在微观上是怎样反应的呢?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微观反应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分解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盐酸溶液则是分解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离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因此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通过动画视频的直观演示H++OH-=H2O,让学生不难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为下一课时奠定基础。

5、反思小结,深化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问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前魔术的谜底你们知道了吗?结合板书内容,强化本节课知识网络。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当堂练习,现场讲解,巩固新知。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考虑学生的水平,我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练习和发展,又让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小组课下探究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精心设计板书,构建知识网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这便是我的板书设计。 对于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层次清晰,利于揭示教学重难点,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中和:HCl+NaOH=NaCl+H2O

2、酸碱反应的规律:酸+碱=盐+水

3、中和反应实质:H+OH=H2O 以上便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评委老师!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