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李煜词集(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0 09:04: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李煜词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和创作。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帝王也都写一些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以前学过曹操的诗大家还记得吗?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这位帝王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都很有成就。但是还有一位帝王,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确实一个很杰出的诗人”,而且他还被誉为是最有文采的皇帝,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共同走进这位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

二、作者简介:总结学生预习结果,概况作者生平以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五、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七、板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 往事 往事之哀

小楼、东风 故国 故国之思 在 改 亡国之叹

推荐第2篇:读书笔记李煜词摘抄

读书笔记

日前读唐宋诗词,摘抄了李后主的词,供大家欣赏。

1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2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3 玉楼春

晚妆出了明积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4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5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6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拋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7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 8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9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10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注:“緺” 用这个字代替原文中的 “纟呙”

11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见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12 渔父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13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14 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5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

琼窗梦回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16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语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7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8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衣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19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装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20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1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22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3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城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浸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处不堪行。

25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6 忆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7 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28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9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30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31 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2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推荐第3篇:评李煜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大约作于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978年)。据《五代诗话》(卷一)中《蓉槎蠡说》一文里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歌声未毕,牵机随至。”牵机是指毒药,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这首词是致李煜于死地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这首词中,李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以问为起句,以答为结句,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自己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起句以问的形式劈空而下,似乎有点没头没脑。其实这一句蕴含的感情,十分深沉。由于作者李煜是南唐后主,在位时花天酒地。后来南唐灭于宋,李煜当了俘虏被囚禁起来。昔日的荣华宝贵变成了今日的冷落孤凄,这种经历使他厌倦岁月的周而复始,冲口道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幽怨之词。

词的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从字面上看上去,与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好象没什么联系,但从感情上,与第一句表现的感情互为因果。年年月满,岁岁花开,前途茫茫,苦无出路,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过去,反过来更增添了绝望的哀愁。

词的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从感情的脉络来说,与词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隔句相承。作了俘虏,囚居异地,屈辱地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生活,使李煜对一切都失掉了兴趣,根本不想看到伤情的“春花秋月”了。但是,春风不解人意,偏偏又吹到他囚居的小楼上来挑逗,月色偏偏又照到了小楼上来拂动他的情思。春风明月依旧妩媚,这给眷恋帝王生活、多愁善感的李煜增添了多少烦恼!

词的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与“往事知多少”句内容上似乎有矛盾——痛苦已使词人害怕回首往事,可偏偏又要回首往事,这确实矛盾!这只有从情感上去体会,去把握,才可理解。回忆往事是痛苦的,但痛苦的现实又迫使自己不能不去回首,这恰恰表现了李煜此时此刻无法摆脱愁苦心绪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境。

词的下阕第

一、二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等等这些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在这里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南唐后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词的最后一问一答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是这首词的灵魂所在,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在这里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束的这两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在这两句词中,作者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但是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他愁思的真实内涵,即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可作者在词中表现的仅仅是它的外部形态,也就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抽取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不少仁人志士低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说明了这种情况。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所以李煜这首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一会儿写眼前景物,一会儿抒发着恋过去的感情,句与句之间又好象处处出现矛盾。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感情基调和理出感的脉络,就不难理解了。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最后两句点出来了,无论是写过去还是写现在,都是为抒发词人象春水一样无穷无尽、连绵不断的忧愁。它从头到尾贯穿着一种感情——“愁”。

李煜所抒发的是亡国之君的个人哀愁,这种个人哀愁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但是却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有不幸遭遇或者丧失掉某些美好东西的读者,很容易同词中表达的典型情感相呼应,引发出自己的愁苦之情。我们在阅读这首词的时候只要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脉络,就能对它的艺术性作出正确评价。欣赏中感情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摸准艺术品的感情基调,调动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去体味它,才能获得更高更深的美的享受。

推荐第4篇:晏殊李煜词赏析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此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

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词作鉴赏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词作鉴赏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眼前,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

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首联飘忽传神。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特写镜头:“油壁香车”辘辘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写的都是物象,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油壁香车”是古代女子所坐的装饰精美的轻便小车,指代女子。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怎不令人怅惘!“峡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颔联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说:“此自然有富贵气。”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融融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摇曳,柳条轻拂,飞絮萦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谓“一着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只凭酒杯解闷,由于饮得过量,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目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末联宕开一笔,由没问自答作结,深化主题。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

晏殊被人称为富贵闲人,然而他的诗在富贵气中却有缠绵悱恻的情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

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实而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说:\"《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此可见,\"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这又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

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划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赏析二]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祖毒死李煜的主要原因。所以此首词就是李煜的绝命词了。作为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春花秋月”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但对李煜却倍添烦恼: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既然还没有昏聩到“此间乐,不思蜀”的地步,当然是度日如年了,“春花秋月”只会勾起对他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但往昔为君时的美好生活已经化为回忆,一去不复返了。春天去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不可再来呢?“东风”带来春的信息,却勾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磨难。“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惆怅悲愤,油然而生。

词人颇具匠心,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感慨深沉。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变抽象的情感为形象生动的自然,让人相见到愁思如春水涨溢,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感情升腾到极顶。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掩卷沉思,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浸泡淹没其中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乌夜啼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②。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③。

剪不断,理还乱④,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⑤。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词律》、《词的》、《花草粹编》、《全唐诗》、《词林记事》中均作《相见欢》。《词的》、《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离怀”,《清绮轩词选》中有题作“秋闺”。《花庵词选》中调名下注云:“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这首词写秋夜愁思、别情难遣的凄惋心情,深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当是李煜后期入宋后的作品。

词的上片借景写情,以景寓情,写作者囚居生活的无限寂寞和愁苦悲愤。起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极写主人公的孤苦无依,其愁、其痛无人能解,也无法倾诉,更不能倾诉,自当“无言”,“独上西楼”,孤独苍凉中又见他的心境难平,愁思难消,语极平淡而意极凄惋。“月如钩”系目中所见,焉知不是借月残写人苦,写心情惨淡?“寂寞”是明写,直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寂寞心境,“锁”字难得,既写景,又写情,情与景合,境与心合,一语道破天机,作者的愁情别恨终于有了着落———国破家亡、身为俘囚,连作者的心都似有了一把打不开的锁。上片三句明里写景,暗里写人,借凄凉秋景喻孤苦心情,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极抒愁意。如果说上片是淡墨描摹,那么下片就是泼墨写意,作者愁情如巨浪劈空而来,似巨木倒滚而下,无收无敛,一气呵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离愁物象化,也把作者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喻精妙,形象鲜活,堪称绝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头心”是结语,但语意又仿佛方启,不说“正是”,而说“别是”,用笔绝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徐士俊《今古词统》中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别是’句甚深。”即是此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中亦云:“词之妙处,亦别是一番滋味”。

全词以凄惋的笔调抒写作者无以复加的愁苦之情,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天成,无一丝雕饰,无半点虚情。语言极明白易晓,直露心意,感人至深,向来为人们所见重。近人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说:“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今人俞平伯也说,此词:“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氛,却融会全篇。”

②钩:弯钩,这里指月残、弯月。

③梧桐:落叶乔木,柄长叶阔,材可用于制乐器。入秋梧桐落叶最早,所以“梧桐叶落”即表示秋天已来临,后常用以比喻事物衰败的征兆。《广群芳谱·木谱六·桐》:“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锁:锁闭、封闭。唐白居易《潜别离》有“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句。锁清秋:指关住清冷的秋色,即深院被清冷的秋色所笼罩。

④理:调理,整理。

⑤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另是。一般,犹一种,一番。滋味,味道。此句用以比喻因生活变化而在心中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

子夜歌

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只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起首就是悲愤地问,是啊,人一生谁没有愁和恨。可是为什么把家愁国恨集于一身呢?赵匡胤在时,尚顾忌情分,只是言语上多讥诮。换了赵光义,小周后动辄被召入宫中,以陪太后的名义被其霸占,小周后每次从宫中回家,忍辱含泪,闭门数日不出。遇到这样的时候,李煜总是避开,一个人转到别的地方,或登高望远,看看故国的方向,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自然啊,保不住江山也罢,可是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陪自己受尽屈辱,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更有不同的命运,李煜若不生在帝王之家,不说成为一代文豪,起码心爱的女人总可以不让她受辱吧,偏偏生在帝王之家,偏偏又没有帝王之才。托先人之福,做了几年皇帝,没想到倒给自己惹下一世的愁恨。只能在梦中排解,醒来后泪流无声。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无言独上西楼,这是大家熟悉的句子,“谁与上,无言独”为什么这么说呢?刚才说了,李煜对小周后有愧,小周后也自觉无颜与心爱的男人相对,夫妻俩基本处于分居状态。令人叹息啊,大周后临终时,是向小周后托付过:要好好照顾李煜。李煜也答应过大周后对她的妹妹好,本身两个人也是极其恩爱。但是赵光义这个臭小子弄得一对有情人无法面对,所以李煜只能说:“谁跟我一起上高楼?”后来连问都不问了,直接就是无言独上了。想想当初的车如流水马如龙,想想当初的“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所以才有了“长记秋晴望”,大小周后承恩左右,大小官员前呼后拥,李煜自己也可倚栏挥毫,家国之欢,尽在其中。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两句不解释也罢,还有什么比梦中更舒服的事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还有什么比梦醒后更凄凉的事呢?所以只能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推荐第5篇:李煜

李煜词

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遥寄李煜》

窗外,月华如水。

夜是一种氛围,烛光是一段旁白,李煜的诗词是一道佐料,坐着时光的筏子,谁在这搁浅屈辱和日夕以眼泪洗面?我举起双手,伸向夜空,我触摸到了一种虚无的悲凉。

思想的月华,先漫过我的额头,最后浸入我的心头,一片朦胧。

一串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朦胧中瞥见李煜的身影从古书深处走出,走向我的灵魂,向我诉说千年前家破国亡的神伤和黯然„„

这真的是千古的悲剧人生么?永恒的故事和末日的绝望,触目的伤怀和永远的悲戚,谁跨越不了那道栅栏,谁成全不了自己,谁是政治的殉葬品,谁又是诗词人生的守护神,时间会瘫痪一切记忆么?日子会冲淡和稀淅离愁别恨么?是李煜,是命运,是错位的人生敌不过命运的定数,还是历史无可阻挡的车轮辗就个体的在劫难逃?是被肢解的人生重新嫁接出来的伤悼和悲怆,还是家国情怀东逝后寄存的慰藉和凭吊?

历史的长河里,李煜也仅仅是一匆匆过客,而今天的每个我们,也终究不过是源于黄土归于泥桑。

林花谢了春红,岁月轮回竟如此从容。这是少有的历史深处的一种宁静。

翻开世界上卷帙浩繁的文学典籍,不难发现,那实在是一个艺术寂寞的世纪。一个囚徒的文学创作却正以自己的生命,点燃那股圣火。

现在,秋风又起。这释放生命于天地间的秋风,还会牵引你的心,一起沉默着舞蹈,犹如那些飘落的梧桐树叶,簌簌地开满一院寂寞的情绪,锁住那千古的清秋么?

高楼谁与上?人生愁恨何能免?为谁和泪倚阑干?李煜呵,往事不堪回首,故国不堪远眺。

今夜,你且放下你太多的愁和恨,让晚生尽地主之宜,设酒款待,须让你大醉酩酊方休。

夜色中我缓缓地举起杯望着那一轮旧时月,为千年前李煜悲情不幸的一生深情奠祭,也为自己。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走近李煜》

走近李煜,一缕馨香扑面;走近李煜,一丝悲情入怀;走近李煜,一段历史惊目。走近李

1 煜,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作为古代诗词文化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有太多的美,太多的情愁,太多的怅恨,太多的辛酸„„从继位,到亡国,被囚,一直到死去。李煜的一生都一直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而由他自己掌握的,只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最初被李煜的词所吸引,是源于他那首名贯古今的《虞美人》。初读李煜的词:“春花秋月,小楼东风,玉砌雕栏,一江春水„„”犹如春风盈袖,一缕馨香,有太多的美,太多的情。当细细品味他的内涵时,又有一丝哀愁在我的心中蔓延开来。于是,我开始阅读所能找到的一切李煜的词。《清平乐》中“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破阵子》中“垂泪对宫娥”„„每一句都叩击着我的心灵,是一种美,一种悲情;别样哀愁。然而当我一步步走近李煜的时候,我越发开始感到一页历史的辛酸,也越发开始为李煜的不幸所不平。

历史上,亡国之君自是很多。但像李煜那样毫不反抗的却仅此一人。崇祯帝尚且以死谢宗。而李煜呢?他竟遣散群臣,坐在龙椅上等着赵匡胤,又在宋朝的统治下苟活几十年,使后人唾骂他的软弱。但,真的是如此吗?从历史上看:首先,李煜的继位就是无奈之事。在南唐末期,社会风起云涌,朝廷摇摇欲坠,作为南唐的最后的唯一子嗣,他必须登基。亡国自是历史的使然,是历史的定局。身为文人,李煜并不喜欢权力,也难怪他纵然文采翩翩,却怎么都不愿批阅官文。李煜只不过是一个放浪文人,他所向往的只能是那种填词吟月的生活。他也未必不想以死明志,保存气节。可在赵匡胤的深院高墙中生死已不由己。面对着故国明月,玉砌雕栏,更多的是一江春水般的情愁。当宋王朝的一杯毒酒了却了卿命,也就了却了一段惊目的历史;则更是人世的辛酸,历史的沧桑;一个放浪文人,一个亡国之君的人生落幕。

当然,这仅只是我作为一位李煜词的爱好者的一点拙见,仅只是我走近李煜的一些肤浅看法。毕竟李煜,对也罢,错也罢,并不是某个人就可以决定的。

历史不会重演。走近李煜,我看到的是一个放浪文人的才华;走近李煜,我看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无奈情愁;走近李煜,我看到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沧桑落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像《虞美人》中所吟唱的那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让李煜的文华,情愁,无奈,沧桑都随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流下去,任人体味评说吧。

《怎堪离愁——我认识的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李煜的认识源于这一首《虞美人》。初次读这首词时,心中是微微带些不屑的,因为那时正值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带了过多的政治色彩:一位亡国之君,如果不是每天醉生梦死,过着纸醉酒迷的生活,以至于延耽朝政,何至于落个亡国的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种心态也影响了对他诗词的欣赏。那时候意气风发的自己会从诗文中体味杜甫的万千愁绪,感动于他的忧国忧民;慨叹陆游的激越豪情,振奋于他的爱国情怀;感受李白的激情豪迈,感染于他的放荡不羁;欣赏苏轼的超然达观,用其荡涤着自己的胸怀。但对李煜却不去理解,对其诗词中的悲愁悔恨却难以体会。——这可能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对这位诗人我有了新的认识。诗人那绝世骇俗的才华更是深深震撼了我。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南唐时的奢华绮丽、婀娜柔媚,肆意恣睢,轻歌巧笑的生活,随着他战败成为阶下囚,永远的离他而去。当他在南宋士兵充满好奇,蔑视的目光之中,无地自容的登船北上的时候,李煜知道自己的权力、欢乐、自由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他并不知道,妩媚温馨、弱骨柔情、娇憨香浸的家庭生活也伴着去的长江水一同逝去。等待他的不是醉生梦死的寓公生活,而是亡国之君的屈辱和悔恨。他不再是南面独尊,发号施令的国王,而是幽囚软禁的罪人;不再是富有四海,奇珍无数的帝王,而是寄人篱下的陇西公;不再是暖玉温香,姹紫嫣红的主人,而是被呵来斥去的下贱国民。难以忍受,却不得不忍受。他的妻子小周后曾经在他凄凉北上之时,以自己的暖玉柔情、冰肌雪骨融释李煜的难解愁肠。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一个难耐的不眠之夜,夜幕沉沉,昏黄的一轮弯月惨淡的倾向天边,院子里黑沉沉的,看得见苍苍莽莽,疏疏落落的梧桐树,在清冷萧条的秋风中无力地人零乱的条干随风摇曳。妻子在哪里?是否又在忍受那个无耻下流男人赵光义的摧残与羞辱呢?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愁,恨,悲,怨-------他心中的伤感早已超出语言表达的程度,他深深的自责着。李煜是个多情人。他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多情。“无言独上西楼”,已是残月如钩,可她还没有回来,不知今日是否可以见到她。他在静夜里叹息,他无奈,他无助,他哀伤——“晓月坠,宿云微,梦回芳思依依,天远夜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仅从伊,留待舞人归”。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是一个酗酒的人,在需要他清醒的时候,他处于权力地位、声色犬马、舞女歌娃的包围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迷失了自我。当他在如梦人生中惊醒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只能用酒来麻痹自己,借酒消愁“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南唐的灭亡李煜难逃其咎。但把责任全部推到这个亡国之君身上却有些不公。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热衷于权势的人,他是被人强行推上了帝位,所以他才会扮演了自己不知道如何演的角色,所以他才会手足无措。这就注定了他演出的失败,因为演员根本不希望演出。再加上南唐祖传下的崇尚诗文的风气,重文轻武,国家岂能不亡。

李煜的错误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上,而是在他的性格上,李煜成为帝王就是错误,而且是所有错误的根源。他用人的错误,他决策的错误都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如果他不是帝王,那么他的一心礼佛,他的热衷诗词无可厚非,可是他偏偏是一个帝王!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宛,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属于李煜的美好时光不复存在了,他从一国之君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阶下囚,现实生活中的巨大落差强烈的刺激着诗人敏感的神经,使他体验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痛苦煎熬着李煜的生命,被煎熬的生命放射出奇丽的光华。在亡国后的幽居生活中,李煜写下来名传千古的佳作。在他失去帝王生活的同时,他奠定了自己“词中之帝”的地位。也许没有亡国之痛,就没有李煜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历史上,亡国破家的降王虽然不少,可是其中像李煜那样在亡国之后不改真情,不顾一切的发出对于亡国的感叹的人却是绝无仅有。他的率性任情,他的感情丰富——如果他仅仅是一个诗人,他绝对是成功的,遗憾的是他并不是一个诗人,他的血缘与他的家庭决定了他必须成为一个政治家,可他偏偏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心理素质。他在成为亡国之君以后,他的气质就越发明显,所以他成了亡国之君中的特殊人物,——性格软弱,却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哀怨。“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愁恨何能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他的率性任情让心胸狭窄、嫉妒李煜才能的的宋太宗赵光义怎能容忍,

3 于是在李煜四十二岁生日那一天,在他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之后,一杯毒酒要了他的性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说,李煜的这首绝命词是他词作中最上乘的作品,也是中国词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1000年来,这首词不知道在多少人口中吟诵过,也不知曾经多少人赞叹不已,那种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超越时空的界限,到今天还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个读到它的人。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了解李煜的政绩,几乎没有人不了解李煜的词。虽然他被迫从政一生,可他却是以一个词人的身份永垂青史。

《绚烂的李煜和灰白的李煜》

总有那么一些人就算在人群涌动的黑夜下,依然是绚烂华美的中心;总有那么一些人注定在英雄如林,才俊如山的洪流中灰暗,被时光卷走,褪去原本就不鲜明的衣衫,倚成一抹灰白。

晨云渐移,晓还未破,青石板上雾气湿重,周围的一切冷光迷离。他倚在雕栏玉砌旁,回首东风,旁边的人紧张得甚至不敢呼吸,那样脆弱的一个灵魂,仿佛只消呼出一口气,便会支离破碎。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可离得他越近,便越只觉得腐朽,像一只扑满了千年灰尘的干尸。是啊!他早已死在最繁华锦簇的时候。

他是重光,拥有双瞳的人,似乎与生俱有了大任,像项羽一样的双瞳着。呵!多么讽刺!他的心是一团浮云,任谁也抓不住、抱不牢,可他的你皇索性用一条长链将整个天空锁住,于是这朵云变得沉重,云里蓄满了雨,他是第六子,却也是南唐后主,从此他的步伐不再飘逸,因为他的身上被束了一条叫南唐叫江山叫君主叫责任的长链!

他终究不是做君主的料!亡国君,君亡国,那一刻宋破金陵,兵临城下中,你,可曾想死?!从嘉,从嘉,是你让南唐灭亡,是你让天下被颠覆,你可有恨?为何偏偏让你当君王?为何你偏偏无能朝政?为何你偏偏只能在宋太宗的囚禁下苍白?

我不知道,我只听到夜莺在唱:“愁,愁,愁!”你的身影在无数人身后灰白,灰白!

你是重光,拥有双瞳的人,似乎注定了是词界的奇葩。你以诗作词,以血谱曲,以恨诵读,你以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嘶鸣着,挣扎着,你的词由此散发出千年的古香`厚重与深沉。

你被千千万万的人捧在云端,他们仰望你的痛苦却感慨你的绚烂,你心头的浮云满天地洒雨,于是人间的2头山崖有了一架夺目的彩虹。

你是词人,却更是君王,你没有自古明君英帝浓墨重彩朗好一挥的壮阔潇洒,你有的只是词人独有的春花秋月满腔愁肠,以你细腻的笔触刻下国仇家恨,深入骨肌。

你是绚烂的词人,却也是灰白的君王。你转了身,消失在千万年的空气里。空气骤然变得湿重,可晨云突隐,晓已破,没有人知道曾有一缕幽魂车彻夜彻夜倚着石栏,唱到天明:

谁人离觞?

衣我华裳

华灯初上

黯然到天亮

最是情伤

浊波微漾

又是暮残

谁人已断肠......

精彩段落:

(一)千年李煜,多少离愁多少泪

李煜,一走走入千余年,将四十年来家国梦写入诗歌,将自己交给历史。

李煜,一走走出千余年,将满腔遗恨交给长江,将三千里地山河常装心间。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李煜呵,谁能体味你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谁能明了你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世人说,亡国的代价铸就了你可追唐诗的非凡成就,你认可么?你愿意后人称呼你南唐李后主还是词人李煜?可惜你不能回答,也许你不屑回答。或许你在乎的,只是无法与自己的家国再进行交谈,不管是用脚步还是视线。

(二)一个人的惆怅有多深才能用一江的春水做比喻?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猜想,写出这词的李煜定是悲情到了极点:深爱他的人离他而去、曾经充满笑声的家庭以不复存在、自己肩负的国家惨遭亡国的厄运,试问:怎能面对自己、面对祖宗、面对千万的百姓!而今只有对昔日生活的追念。“雕栏玉器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刻的他在登高小楼后,望尽春花秋月,怎能不生出对故国的诠诠思念!当往事一幕一幕袭来,他做为一名亡国之君自是不堪回首。

(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李煜却要承受他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这是他最大的不幸。想要复国却无能为力,想要逃脱却始终跃不过那道围墙。一国之君沦落成为阶下囚,即使整日锦衣玉食,但周遭的所见所闻却是这些比不过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李煜的爱国之情也只能随着一江春水滚滚奔流,付之东去。付之一去的不只是思念还有李煜的生命,一首词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也是一首词成就了他词人的名誉,使他的生命得到永生,让后人记住了这个亡国的多情之人。可悲、可叹、可怜、可赞还是可笑?

前半生手提金缕鞋,后半生愁似春江水。李煜啊李煜!你的命运是你的性情所至,怨不得别人!但我却为你惋惜,只因你生不逢时、身不由己。一个人,在其位,谋其政,可是他却不懂。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无法任意妄为,但即使不愿也要走下去,因为有太多人的关心、有太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李煜是一位悲情人物,他的人生由词来传承,而我们的人生要由对社会的贡献来体现。难道不是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推荐第6篇: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长相思】 云一緺(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牵幕,惆怅暮烟垂。

门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红蔷旁,玉人燃香,青梅折,...

推荐第7篇: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应该说,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纳兰词 ; 李煜词 ; 比较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煜。他以自己的人生境遇为背景,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然而,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便是其中的突出者。通过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然相距数百年,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后人也往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 唐圭璋云:“成容若雍荣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1]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直追后主。”二者皆以为纳兰词酷似后主之词。确实,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2 ]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 通过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将从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后主李煜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瞬时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难以抑制。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花间词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故李词近于婉约。

相比之下,我认为纳兰词的内容则更丰富,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绯恻的悼亡词,又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艺术的风格也更多样,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恰如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上片由一个设问引起,西风、黄叶与落日共同构建起一个孤寂凄清的黄昏,当夕阳将作者的影子拉得极长极长的时候,他想起了与亡妻共同度过的那些平常时光,当初不曾留意,如今却都不可追回⋯.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油然而生,从词中一直渗透到读者的心中,真是“人言愁我始欲愁”。这种类型的词作在词集中比比皆是,温婉中流露出一段哀伤,掩卷后总有丝怅然若失之感,从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纳兰的豪放词,在我看来,也是丰神迥绝,如《长相思》、《如梦令》、《相见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王国维就极为欣赏纳兰的边塞词,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纳兰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正是他个人独特气质的反映。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但却十分向慕南朝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曾有过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马金戈,驰骋于边塞绝域;他既有一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又同时具有坚毅果决的个性。

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言情著称,其所言之情又均凄惋缠绵,动人心魄,这也是部分观者认为二人词风相近的一个原因。但若仔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情感表现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他们的感伤的原因谈起。李煜自从继位以来,便一直沉湎于杯光舞影,不知愁为何物,然而当宋太祖挥师南下,攻破了南唐都城,也打破了李煜苟且偷安的幻想。从一国之主到亡国奴,身份、地位、尤其是心绪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他那颗纤弱敏感的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才能产生出那么多悲不自胜的亡国之作。可以说,李煜词风凄惋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了外界的巨大打击。而纳兰的一生虽然也有过对仕宦的失望,对人事无常的心灰意冷,但这只是他一生憔悴的一个侧面,并非主要原因。翻看他的词集,从始自终一直贯穿着挥不去的悲情,因此我认为在纳兰的内心深处是欣赏悲剧美的,所以在创作中,他更愿意以这样的题材入词。由此可以推知纳兰词词风凄惋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审美倾向。

其次从对感情的拿捏上来说。无论是李煜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宣泄。前期词如《玉楼春》便是一首少有的纯表现享乐的作品,“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看得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夜。后期词如《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等对亡国之痛、人生之苦毫不掩饰,而且不想排解。后主往往终篇描写愁绪,但却无一字提到何以销愁,一任这股巨大的哀痛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相较而来,纳兰的一生虽然忧多欢少,但他对感情的态度一直是理性的、有节制的。他是宰相明珠的长子,又是御前一等待卫,身负家、国双重重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这使得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如李后主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当他言及忧愁时总是十分委婉,往往只言愁而不言因何而愁。他更多的是将哀愁一肩担起。如《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事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终身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对于忧伤的起因却讳莫如深,他把一切都压在了心底。

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二人的词作,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煜因不讳言故国之思而触怒了宋太宗,被赐死;而纳兰却因终生抑郁,憔悴而死。再次,在言情的境界上说,李煜的境界更大,涵盖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感悟到全人类的普遍哀愁,从而扩大了读者群。像《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这样的作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客居他乡之人乃至是追忆昔日年华的人也都心有戚戚焉。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3] 。纳兰往往只观注自己的一己之感,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未经过生离死别的人对之的理解就不那么深刻。今人赵秀亭云:“论词境, (纳兰) 阔于温而浅于李。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4 ]所言极是。李煜之愁则是哀而不伤的,李煜一生大起大落,所受磨折要十倍于纳兰。但正如纳兰诗中所言“愁多反自笑,欢极不能歌”,李煜以一代帝王的身份沦落为阶下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甚至连妻子小周后都不能保全,这样巨大的悲伤反而使他冷静下来,以一声浩叹来面对惨淡人生,这里面寄托的是更深的不幸,更多的无奈。

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煜及纳兰均可称圣手,李煜的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香、花、月等艳字,但在他出众才情的调度下,其词虽艳但不流于恶俗,比之于花,当如富贵牡丹。及至后期,亡国之作尽改前态,洗尽铅华,以素面朝天,并频频以流水、落花、梧桐、芳草等意象入词,又疏宕似暗香浮动之老梅。而纳兰词则一直淡雅有致,颇有云淡淡,水悠悠之意,所用意象也是秋雨、西风、萍水、荷灯这样的凄清幽冷之物,比之于花,更似空谷幽兰。

二人之词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李煜之词以概括性强而见长,往往几个字就道出作者心中的所有苦闷,一句词就使读者的心灵震撼不已。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篇幅极短,上片以西楼、残月及深院的梧桐勾勒出环境的凄凉,同时也是作者心绪的反射。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来为离愁下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概念,便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却非常丰富,有忆有悔有恨,一切皆随读者的想象而生。纳兰之词以委婉曲折见长,虽不具备李词的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悼亡词《浣溪沙》中:“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此词感情深挚,可谓一波三折。结语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离别之苦,生死之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二人的词作作一比较,会发现“李词如国画中的写意,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而纳兰词便如工笔画,刻画甚细,曲尽其妙。”[5 ]

从写作手法上看,李词多是客观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自我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刻画。而在纳兰词中,作者自身的形象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等句,读者一望即知是作者在转侧难眠,是作者欲辞冰雪以暖亡妻,而不可能是别人。另外,纳兰在词中加入了 许多对白,也使“我”变得更为鲜明,如“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卿处早醒侬自睡”“是伊缘薄,是侬情深,难道多磨更好?”等句,或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或是对亡灵的直接倾诉,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词在前,纳兰词在后,但纳兰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李词,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词坛上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 ]唐圭璋.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成容若.渔歌子[A] .唐圭璋.词学论丛[C]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

[3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 ]赵秀亭.纳兰丛话[J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

推荐第8篇:李煜诗词

李煜诗词

篇1:李煜经典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

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 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篇2: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尊罍在 一作:前) 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作者: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忆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标题作者正文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者: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望江南·闲梦远

作者: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捣练子令·深院静

作者: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梅花

作者: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作者: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喜迁莺·晓月坠

作者: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者: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浪淘沙(一名卖花声)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菩萨蛮

作者:李煜

篇3:李煜诗词全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推荐第9篇: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涟水县第一中学

胡亚东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流程

一.引——情景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说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三.读

⒈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⒉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悲哀、感伤、低沉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⒊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1)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⒋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⒌生齐读诗歌

四、感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五、品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⒋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问 答

何时了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⒎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⒏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 ⒈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⒉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⒊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

⒋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七、写

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八、结

⒈小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

⒉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⒊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九、作业

1、默写《虞美人》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推荐第10篇:《虞美人》李煜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11篇:李煜小传

李煜小传

小周后(950年-约978年[1])南唐末主李煜第二任皇后,大周后的妹妹,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怀献王李仲宣姨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但有一说,名为周薇,字女英,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为当时著名美女。

周氏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其姐大周后周娥皇时为李煜的元配。小周后比娥皇小十四岁,是钱塘著名美女。

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五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周后已出落成一个十五岁的美人。小周后机灵活泼,娇艳可爱,深受皇太后的喜爱。

在大周后生病时,周氏借探病之机与姐夫李煜通奸。李煜写下著名的《菩萨蛮》就是描述的两人偷情时的情景:“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大周后被丈夫和妹妹的双重背叛刺激的病情迅速恶化,李煜负疚万分,朝夕相伴左右,但次子仲宣之死使大周后病入膏肓,最终去世,谥昭惠,下葬懿陵。悔恨交加的李煜为爱妻写下了多篇诗词,已知最长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后诔》,并自称“鳏夫煜”。

三年后,周氏被封为皇后,称小周后,这时小周后年仅十八岁。当时文官大臣在对李煜再次封后的贺书中对周氏与姐夫通奸气死姐姐之事加以讽刺,李煜保持沉默。周氏嫁给李煜的时候,南唐国势早是江河日下,李煜对国事更没有了兴趣。专心致志地酒醉金迷。

小周后酷爱绿色,所穿的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穿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嫔妃宫女见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便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格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好。此后嫔妃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小周后好焚香,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失火,所以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现在用鹅梨蒸过,置于帐中,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甜香。小周后取了一个名,叫“帐中香”。

李煜将茶油花子制成花饼,大小形状各异,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花饼施于额上,名为“北苑妆”。妃嫔宫女,李煜创了“北苑妆”以后,一个个去了浓装艳饰,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衣袂飘扬,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别具风韵。 李煜与小周后,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通统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做羹汤,多至九十二种,皆是芬芳袭人,入口清香。李煜对于每种肴馔,亲自题名,刊入食谱。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李煜在夜间不点蜡烛,宫殿都悬挂着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芒,亮如白昼。

金陵皇宫中的娇娥美女越来越多了。不过小周后善妒,以铁腕作风管制后宫严厉,宫中的美人没法得到相应的名份,若有心怀怨忿不能忍耐的,小周后甚至会施展毒手,将其责打或遣送出宫。连从幼年就入了南唐宫廷,大周后甚为欣赏的黄保仪,也靠着格外卑躬屈膝侍奉小周后才得以保全。据说这种严厉苛刻的性格并非小周后原来的个性,小周后本来性情温和,热情友善,活泼聪敏,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与一般的女高中生相去无远;但由于和李煜之间的关系始终受人非议,甚至说长道短得令人非常难堪,令她的身心状态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对周遭人的评价也愈来愈敏感而难以释怀,这不仅是她个人的不幸,也是历史上的悲剧。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小周后也得到了一个暗含耻辱性[2]的封号郑国夫人。赵光义夺取皇位之后,还曾多次强奸小周后。据说从978年元宵至当年七夕,长达半年时间,孤苦伶仃的小周后多次被宋帝强暴。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3],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元人冯海粟曾在画上题诗:“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姚叔祥在《见只篇》自称看过张纪临摹此画,画中小周后头戴花冠,身子裸露,“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4]李煜被毒死后,小周后忧愤过度,跟着去世,享年二十八岁。

976年,宋太祖暴死,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封陇国公。尝与金陵旧宫人书写:“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宋人笔记上说赵光义多次强暴小周后[6]。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或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第12篇:10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

篇10:李煜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1、朴素坦率的神秀之色,带来词作艺术的革新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我以为, “神秀”的正是洗却铅华、纯用白描手法表达人物内在神情的工力和自然而又生动的刻画人物、环境及内心感情的艺术特色。而周济“粗服乱头不改国色”所说的正是李煜放荡不羁,不加修饰的直白与坦率的艺术技巧与贯穿全篇的凝练的词魂。

李煜词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成就我们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先看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原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技法, 其特点在于不假雕饰, 以精炼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画, 其特色表现为“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不论是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这种表现手法都贯穿李煜一生。李煜在语言运用上的另一个特点, 是语言鲜明、形象、生动。这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对人物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等进行刻画与描绘当中表现出来的。一是,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用形象的比喻来刻画自己的思想意念。如《 虞美人》结尾: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悲愁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浩荡无尽的春水, 其奔放倾泻之势卓然可见。《清平乐》 结句: “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写寸寸芳草之远接天涯, 以喻愁情没完没了, 既形象生动又显出缠绵宛转之意。二是,他的词突出意象的特点, 强调人物的活动如: 心向人微露丁香颗”、“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一向畏人颤” 等,人物形象鲜明可见, 有立体感。三是,词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朝之恨, 故亡国之凄楚愁恨表现得鲜明形象。如《望江南》 (“多少泪”)、《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和《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四是,李煜善于运用外在的自然景物, 来辅助抒发和烘托自己的感情塑造出词人的自我形象。如“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 从词的结构上来看,李煜词能通过严密的构思, 使全词从句到篇均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 意象的连接脉络清晰, 是一个和谐完整的艺术整体同时, 他还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提炼概括, 总摄“ 词魂” 进入新的艺术境界语言的自然生动与白描手法加上结构的清晰与完整使得李煜词在表达内心感情上独具特色,看似粗服乱头,实则倾国倾城。以最简单的意象描绘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不正是王国维所说的神秀么?

2、有我有情之境,开创新词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李煜一扫花间柔靡之气,关键在于他的词有优美的意境,纯真的感情,心灵的独白,使人感觉词中有了词人自己的身影与感情,能够给人极大的情感上的共鸣。王国维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都说李煜有着一颗 “赤子之心”,李煜用真性情对待人生,进行创作。李煜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感,其亡国前的纵情享乐,亡国后的深悲剧痛都无所顾忌地展现出来。

李煜在前期词作中毫不掩饰地把自己整日沉湎与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中,不思朝政、苟且偷安的情状表现出来。其前期作品《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这是五代愁苦郁闷之词中的一首欢乐颂,欢愉轻快。宫廷舞女载歌载舞,音乐起伏不断,宫女肌肤雪白,浓妆初上,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词人还因为过度兴奋而心醉、沉醉、得意忘形。情真景真事真,他快乐得毫不掩饰,纵情开怀。

李煜后期的词作则因为生活的巨大变故而变得更具特色。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礼·乐记》说: “ 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句话简练而又深刻地说明了在亡国这个悲剧上思想和感情的关系。由于亡国, 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 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的思考。《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被宋俘虏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今非昔比,无限悲哀悔恨,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联想三国是的蜀后主刘禅被俘后的乐不思蜀,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然后李煜却不是这样,因为他又真性情,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家园、山河,而最终也因为自己的真性情而遭致杀身之祸。

李煜的词都是由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毫无拘束,如飞流直下的瀑布一般一泄到底,尽情展露,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词中带有民间文学的风貌,使人读来有一种新鲜、熟悉的味道。而词在民间初起时, 原本是抒情文学, 敦煌曲子词的作品, 多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真情实。但自其传入宫廷和贵族大家后, 便被引上了歧途。欧阳炯在《花间集》序文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 文抽丽锦; 举纤纤之玉指, 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 用助娇烧之态。” 陈世修《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 内外无事, 朋僚亲旧, 或当燕集, 多连、藻思为乐府新词, 伸歌者倚丝竹歌之, 所以娱宾而遣兴” 可见词在当时文人的手中, 不过是为皇家贵族和士大夫在樽前歌边娱宾遣兴的工具而已。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华靡的文词来描摹妇女的体态和风情, 其淫靡和庸俗低级的情味与六朝的宫体诗相似。而李煜却用自己的真性情为词带来了一阵清新。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后, 备受北宋皇帝的凌辱, 当他用词来表现哀愁时, 情感便如一江春水般汹涌而出。他的情感丰富而真挚的作品, 给走向空虚堕落的五代词坛带来了一股充满活力、沁人心脾的清风。从此文人用词作抒情工具, 把词从浅斟低唱和形式主义的泥坑里推向社会人生, 并使它逐渐取得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

3、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此乃是针对李煜把自己现实的悲愁纳入人生感悟,把怀念忧伤故国的情绪引入词作,进行题材上的扩展;把普通的情感升华为对人生的忧患意识,深化了词作哲理的意蕴,使词作具有人类普通的情感,具有深广的哲学意味;最后是抒情方式上直白坦率,陶冶真性情,突破了传统的缠绵悱恻的词风。从此,词不再只是供人们清唱玩赏的娱乐文学,它同时也成了文人士大夫阶层表现情志、寄托理想、抒写人生忧患的艺术形式。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风靡的“花间派”大多以狭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题材,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这些词, 有写秋夜的凄清, 如《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留居的孤独, 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写失落在梦里的往事, 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望江南》(“多少恨”);写对故国的追忆,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亡国之恨,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等等。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 使词开始从闺阁庭院逐步走向社会人生, 扩大文人词抒写的角度, 充分发挥了词的作用, 使词开始包含有了一定的社会内容。

随着题材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 词的意境也随之博大起来。从词的发展史来看, 温庭筠词其外表所予人的直觉印象, 只不过是美艳的曲词而已。既无明显的怀抱可见, 又无新美的意境。韦庄词虽有一大转变, 给艳词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和个性, 但所写之情事, 却又不免过于狭窄, 且抒情亦是婉约曲折, 因此在意境方面, 自然受到相当的局限, 使读者不容易自其中得到更多的联想和启发。而李煜在开拓意境方面比韦庄进了一大步。也许是因为李后主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眼界,他的视点与众人不同。倘若他始终跻身于琼楼玉宇、稳坐金銮宝殿,不曾沦为阶下囚,命运不为他人所操纵,那么他将继续沉湎于宫廷的豪奢生活,继续以词吟咏香艳的美女醇酒,踌躇在“花间派”词人构筑的“宫体”与“倡风”之中。但是命运之神将他推到了国破家亡的苦难深渊中,这种“高岸为谷”的沧桑巨变,使他终日痛心疾首,心中的怨恨与悲凉不吐不快,从而使他溶血凝泪、直面人生,以“濡染大笔”写出了一批直抒胸臆,感触殊深的词作,并以此将词提升到雄奇幽怨、警悟深邃的新境界。

第13篇:南唐后主李煜的几首优秀的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几首优秀的词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入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忆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入一梦中。

第14篇:《李煜传》读后感:国家不幸词家幸

国家不幸词家幸

一读《李煜传》有感

吴军荣

冬曰闲暇,蛰居小室,研读《千秋词主李煜传》。掩卷沉思,感慨良多。笔之记之,以求教大方人家。

——题记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无奈命运弄人,当上了南唐国君。

李煜嗣位之时,北宋赵匡胤经略中国、独霸天下之心早已埋下摧垮南唐江山的伏笔。可叹这位君王,缺乏政治担当,缺少军事谋略,一味求和忍让,与北宋互送礼品,以示友好,以期和平。他怎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至理名言,终敌不过北宋的铁骑与计略,最后受降归顺北宋。

赵匡胤以胜利者的姿态,以君赦天下之风度,赐李煜府第,封号违命侯,并与之谈诗论词,酒宴欢饮。作为降君的李煜,依旧沉浸在词国里,感伤的情怀、凄美的意境成为这段日子的主旋律。他不同于阿斗刘禅,不可能也不会滋生\"乐不思蜀\"之感。无能昏庸的刘禅给后世人的唯一贡献就是创造了\"乐不思蜀\"这一流传千古的成语。李煜虽无刘禅之昏庸,又无雄心大略\"励精图治,卷土重来\",一味\"隐姓埋名,写诗填词\".不几年,北宋政权更迭。\"金匮之盟\"造就了\"烛影斧声\",赵匡胤之大弟赵光义登基称帝,改年号太平兴国。赵光义召见李煜,依然谈诗论词,附庸风雅,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嫉妒李煜之才之情,他对李煜的《虞美人》词作耿耿于怀如骨骾在喉。表面上,以文友相处,谈笑风生,封李煜为陇西郡公,由\"侯\"改\"公\",地位与身份、待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赵光义灭李煜之心不死,甚或使用了极为恶毒的伎俩:

一是召小周后入宫陪宴。赵光义早已对小周后的美貌动了心,此次名为陪宴,实则\"行幸\",确切讲就是强奸。以至高无上的皇权,强暴了小周后。同时,毫无廉耻让宫庭画师现场描摹写真\"行幸图\",从心理上击倒了小周后,进而击碎了李煜。 二是在李煜生日那天,即七月初七,赐皇家美酒一坛。李在得知小周后遭受欺凌之际,无奈含泪吞饮毒酒……时年四十二岁,不久,小周后悲哀不自胜,亦卒。

自此,一个孱弱无能的亡国之君消失在历史烟尘之中,一代盖世之词主却能万古流芳。

这是人生,也是宿命。李煜的一生,留给人们不只是叹息,还有启示。

一、平台至关重要。平台关乎一个人的生与死。李煜生性怯弱,善辞文章,对血腥、战争、政权毫无兴趣,竭力回避政权斗争。但是,追求权力的人死于非命,规避权力的人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李煜之父在位时,曾之长子为太子,孰料太子锋芒外露,整治朝纲与官吏,遭父弹赅。前边几个哥哥或因病早亡,或因文辞过差不招父王喜欢,作为排行老六的李煜,在毫无思想准备、毫无政治智慧与担当的情况下,坐上了君主的宝座。这位公子哥儿,只知倚红偎翠,软玉温香,填词作诗,荒废朝政。固然,北宋取代南唐统一天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但亡国之君的不作为不担当也难逃其责啊!这方平台,成就了亡国之君,成就了千秋词主,成就了千古绝唱《虞美人》,而《虞美人》加速了李煜生命的终结。

二、性格缺陷,性情率真造就了矛盾的李煜。性格与生俱来,也与后天环境及际遇有关。李煜性情天真,为人仁义谦和,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帝王,则是致命的缺点。他与小周后的风流韵事,坊间传闻已久,以至于成婚大礼上,大街上出现\"珊瑚枕上一对新人,翠翡衾中两般旧物\"这样一幅不甚雅观甚至侮辱性的对联,李煜听后也一笑了之!竞连太监也惊讶至极。作为国君,他以莲峰居士自称,整天谈经论佛。与小周后和身边的婢女秋水、流珠在一起谈词作诗之时,若秋水流珠见解分析正确之时,他当着小周后的面奖赏她们的竟是拥抱亲吻……更有甚者,他的二公子出生,大宴群臣,赏\"洗儿果\",一位大臣在谢恩中说了一句谦恭的话:\"没有寸功而惭愧\",原本是客套话,他却给臣下回了个不雅的戏言:\"此事上朕何如让爱卿有功?\"如此轻浮,怎不令朝野唏嘘叹息?

三、词国冕旒,词世界威仪无比。李煜天生就不是作帝王的料,骨子里是一种文人的凄美气质,若让他入职宣传部长或文化部长,再合适再恰当不过了。他一进入诗词世界,便忘却一切,忘却烦恼,忘却权力斗争,忘却君臣之礼,忘却人间烟火,在词国他最强大最有力量,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吟唱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句。

纵观李煜之一生,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作为词人,是李的大幸;作为帝王,是李的大不幸。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作为词人的大幸,恰恰导致帝王的大不幸;而作为帝王的大不幸,又恰恰造就了词人的大幸!正如赵翼所言:

国家不幸词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吴军荣,中国共产党党员,农艺师,长期在县农业局从事文秘工作。喜读书而不求甚解,亦喜听戏品茗聊史。桑田听雨,方格涂字,不求名利,只缘一个爱字!

第15篇: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

武汉长山学校 高朝云

浮沉的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洞晓音律, 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一生,以南唐灭亡(公元975年)为界发生了巨变,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就李煜具体生活境遇把他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并对他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作一粗浅的探析。以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赏析古词。

柔靡的前期词

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 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

活相当豪华奢侈。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换生。”写出了较美的意境,但传递的是一种想象中的离愁别恨,文句中的恨,扭扭捏捏,如握帕少女之态,远不如他日后写作之中的那种真情实感的愁恨悔别之意。宫廷生活的舒适,如同温室中美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晓妆初了明肌雪”(《玉楼春》),写出了一种慵懒与无聊,而文中的女子又不正是李煜自己的写照吗?这种美,是人工之作、雕饰之感,是一种近乎病态之美,如同当时很多“花间词”,没有什么太大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语言标本而已。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沉郁的后期词

公元975年南唐在赵宋的铁蹄下沦丧,李煜从一个小国之君,变成南冠之客,阶下之囚,对于他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大不幸,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绝好的转机。成了亡国之君,被拘于汴京的李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的深哀巨痛。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次大的飞跃。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破阵子》写与他亡国之时,与前期的词风已大不一样:“四十年来家国,„„挥泪对宫娥。”在这首词中,李煜的写作没有了昨日的浮华,矫揉,用真实的心情打动读者的心。那种对故国的思念代替了矫情,对过去的悔恨代替了风花雪月的温情与华美,只有一纸伤心泪,满眼里乡情。“挥泪对宫娥”在他的词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流泪的李煜的形象。

李煜在汴梁除了没有人生自由外,还要时常忍受别人对他人格和尊严的百般凌辱。据《默记》传:小周后随李煜入宋,归宋后,常被征诏入宫,一留数日,遭受宋太宗恣肆凌辱,周后肢体纤弱,痛苦不堪,每回禁处,“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还有什么比这更甚的人格侮辱呢?这无疑是对李煜残破心灵的铁蹄践踏,他羞愧、恼怒、痛恨、懊悔、无奈,无尽无止,各种愁苦盘结于胸,使他无法排解,这就更激发了他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悠悠思念。如《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又:“闲梦远,南国正清愁: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两首词是词人入宋之后眷念南唐故士的作品。词人抓住南国芳春与清秋这的景物作精细的刻画,体现了整个南国的美妙境界,凝练的表达了词人对它的追念怀想。可是这种这种追念怀想非不能让其郁积的情怀有所缓解,反而更激起词人的深哀巨痛。《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更梦回,雨声潺潺,薄薄的衣被抵御不了浓重的春寒,现实已是如此冷酷,可梦里自已竟一时忘形,贪恋着帝王般的欢乐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怎不使词人倍觉凄苦,而心痛如割呢?

特殊的生活境况,促使词人把眼界从周围生活的小圈子扩展到大自然,使得他的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首先,那些娇花新月,秋衰春长的自然现象,往往成为触发词人郁苦情怀的导火索,如“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使得他“凭栏半日独无言;“昨夜风兼雨,簾帏飒飒秋声”使得他“起坐不能平”。其次,大量的景物被染上了词人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进入词中,成为他抒情言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几树惊秋,昼雨新愁”,“雁来音信无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再次,词人还常常把自己无常的苦难人生结合着永恒不变的自然景物进行思考,在这种对比性的思考中产生了许多生动、形象、新颖、贴切的佳句,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等。这一时期几乎每首词都由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国愁家恨编织而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永恒不变的春花秋月与变幻莫测的世事人生、去而复至的春风与失而不可复得的故国、永在的雕栏玉砌与易于改变的朱貌红颜的对比之中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再如《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阕虽写景,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朝雨晚风苦苦相逼,摧残着春意,也销磨人的青春;下阕写人,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长东”。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亡国之后亲身的体验,真情的流露,使李煜的词更真挚、更深切。他将自己的切身感受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因此,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引起普遍的共鸣。

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因此,李煜后期的词完全脱去了浓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 文随意出,用情真挚。词中呈现出来的景象也多不拘于眼前身边的实景,大多是渺远阔大的虚象,直让人觉得世间之景皆役于其情了,景因情生。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应该说,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些一致之处的,即它的动态的显露为词的意脉,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它以抒情为词的目的,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它的意象选择很精心,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但是,李煜的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不脱“花间”习气,语言上受唐五代词人影响较多,而且有些并非出自切身体验,有时不免有点做作;而后词则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幻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有的白描手法,比喻精妙,语言清新,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词风兼有刚柔之美,对宋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李煜特殊经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李煜词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品味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参考书目: 1. 周虹:《浅谈李煜、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 陈柏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初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3. 盛汝真:《浅议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文学语言研究,2007年3月号中旬刊。

第16篇: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

武汉长山学校 高朝云

浮沉的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洞晓音律, 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一生,以南唐灭亡(公元975年)为界发生了巨变,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就李煜具体生活境遇把他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并对他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作一粗浅的探析。以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赏析古词。

柔靡的前期词

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 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

活相当豪华奢侈。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换生。”写出了较美的意境,但传递的是一种想象中的离愁别恨,文句中的恨,扭扭捏捏,如握帕少女之态,远不如他日后写作之中的那种真情实感的愁恨悔别之意。宫廷生活的舒适,如同温室中美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晓妆初了明肌雪”(《玉楼春》),写出了一种慵懒与无聊,而文中的女子又不正是李煜自己的写照吗?这种美,是人工之作、雕饰之感,是一种近乎病态之美,如同当时很多“花间词”,没有什么太大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语言标本而已。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沉郁的后期词

公元975年南唐在赵宋的铁蹄下沦丧,李煜从一个小国之君,变成南冠之客,阶下之囚,对于他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大不幸,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绝好的转机。成了亡国之君,被拘于汴京的李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的深哀巨痛。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次大的飞跃。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破阵子》写与他亡国之时,与前期的词风已大不一样:“四十年来家国,„„挥泪对宫娥。”在这首词中,李煜的写作没有了昨日的浮华,矫揉,用真实的心情打动读者的心。那种对故国的思念代替了矫情,对过去的悔恨代替了风花雪月的温情与华美,只有一纸伤心泪,满眼里乡情。“挥泪对宫娥”在他的词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流泪的李煜的形象。

李煜在汴梁除了没有人生自由外,还要时常忍受别人对他人格和尊严的百般凌辱。据《默记》传:小周后随李煜入宋,归宋后,常被征诏入宫,一留数日,遭受宋太宗恣肆凌辱,周后肢体纤弱,痛苦不堪,每回禁处,“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还有什么比这更甚的人格侮辱呢?这无疑是对李煜残破心灵的铁蹄践踏,他羞愧、恼怒、痛恨、懊悔、无奈,无尽无止,各种愁苦盘结于胸,使他无法排解,这就更激发了他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悠悠思念。如《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又:“闲梦远,南国正清愁: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两首词是词人入宋之后眷念南唐故士的作品。词人抓住南国芳春与清秋这的景物作精细的刻画,体现了整个南国的美妙境界,凝练的表达了词人对它的追念怀想。可是这种这种追念怀想非不能让其郁积的情怀有所缓解,反而更激起词人的深哀巨痛。《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更梦回,雨声潺潺,薄薄的衣被抵御不了浓重的春寒,现实已是如此冷酷,可梦里自已竟一时忘形,贪恋着帝王般的欢乐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怎不使词人倍觉凄苦,而心痛如割呢?

特殊的生活境况,促使词人把眼界从周围生活的小圈子扩展到大自然,使得他的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首先,那些娇花新月,秋衰春长的自然现象,往往成为触发词人郁苦情怀的导火索,如“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使得他“凭栏半日独无言;“昨夜风兼雨,簾帏飒飒秋声”使得他“起坐不能平”。其次,大量的景物被染上了词人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进入词中,成为他抒情言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几树惊秋,昼雨新愁”,“雁来音信无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再次,词人还常常把自己无常的苦难人生结合着永恒不变的自然景物进行思考,在这种对比性的思考中产生了许多生动、形象、新颖、贴切的佳句,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等。这一时期几乎每首词都由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国愁家恨编织而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永恒不变的春花秋月与变幻莫测的世事人生、去而复至的春风与失而不可复得的故国、永在的雕栏玉砌与易于改变的朱貌红颜的对比之中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再如《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阕虽写景,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朝雨晚风苦苦相逼,摧残着春意,也销磨人的青春;下阕写人,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长东”。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亡国之后亲身的体验,真情的流露,使李煜的词更真挚、更深切。他将自己的切身感受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因此,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引起普遍的共鸣。

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因此,李煜后期的词完全脱去了浓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 文随意出,用情真挚。词中呈现出来的景象也多不拘于眼前身边的实景,大多是渺远阔大的虚象,直让人觉得世间之景皆役于其情了,景因情生。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应该说,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些一致之处的,即它的动态的显露为词的意脉,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它以抒情为词的目的,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它的意象选择很精心,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但是,李煜的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不脱“花间”习气,语言上受唐五代词人影响较多,而且有些并非出自切身体验,有时不免有点做作;而后词则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幻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有的白描手法,比喻精妙,语言清新,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词风兼有刚柔之美,对宋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李煜特殊经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李煜词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品味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参考书目: 1. 周虹:《浅谈李煜、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 陈柏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初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3. 盛汝真:《浅议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文学语言研究,2007年3月号中旬刊。

第17篇: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

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 李煜

词人

艺术特色

亡国

独抒性灵

凝练 一:引言

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余首,以归降宋朝为分水岭,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均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过《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一扫前期花间词人的浮靡,不加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现流传于世的李煜词仅三十余首,它们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

(一)真情告白,直抒性灵

后主作词,向来不因袭,不做作。他以小词抒情,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的表达出来。读他的词,你能感受得到一个活生生的多情的李煜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深入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们先且看看他亡国前的几首小词,虽然表现的都是帝王生活,男女恋情等内容,思想上并无深刻之处,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李煜词的那种情自内心而发的特色。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相传此首词《菩萨蛮》是后主和小周后情事的纪实。在封建社会,受礼教的约束,男女幽会偷情此等秘事一般人都是百般遮掩还不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但后主却用词如此坦率自然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李煜的个性,这就是后主的本色!此词末两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女子的爱情表露是何等大胆,何等热烈!怎能不令男子销魂无限!唯有后主的才情和他的笔,才能把本人的风流韵事写的如此淋漓尽致。再看这首《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柳。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据词意推断,此词当年为悼亡之作。后主与娥皇成婚十年,感情甚笃。娥皇病逝,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有物是人非之痛。词中风物,感官所及皆成伤心之色、断肠之香。结束三字“懒思量”,从反面着笔,更见其无时不思量,道出了后主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真挚爱情。

更能表现后主词真情告白坦率流露这一特色的,当属他亡国后的词作。这些词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先看一首《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词是李煜入宋后抒发亡国哀思的名篇。上下两片各有一“梦”字,上片说的是今日一梦成真,真情难忍;下片说的是此生真如一梦。悲痛难抑。读这首词几乎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一首词作,而是一个囚徒在向你倾诉内心的痛楚。话自肺腑而出,一首词化为一缕真情,波动读者的心弦。令人不禁随词人一起潸然泪下。

李煜另两首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是此类直抒胸臆词作的代表。先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西清诗话》云:“南唐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几下世。”据此看来,此词乃是后主绝笔。上片用倒叙,先写梦回再写梦中,梦醒后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令人觉得残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语言实在而语意惨然,不忍卒读。词的下片脱口而出,感情迸发,一泻千里。只因无限江山尽已他属,是故不敢独自凭栏,只有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种低沉悲怆之调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下面再看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上片起首连连发问,深叹人生之短暂无常。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这完全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后主那种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都在此中流露。下片一问一答,真乃千古绝唱。悲愤之情犹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也为这首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语言明朗自然,高度凝练

李煜的词,读来都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无须讲解浅显易懂,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看《子夜歌》开头两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直奔主题,明白如话,有几分民歌之韵味。另外还有追恋故国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脱口而出,语言浅易。尤其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沿用先人成语,浑然天成,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闹和游人的兴会的氛围。再看另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描写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抒情极其自然,通篇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用语,没有丝毫刻意修饰雕琢的痕迹。

此外,李煜还十分注意吸收民间方言、口语入词,使其词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如“酒恶时拈蕊嗅”(《浣溪沙》),“酒恶”即喝醉之意,为当时金陵方言;“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一斛珠》),“些几个”即一些、一点,是当时方言;“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侬”即“我”的意思,吴越一代方言;“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直录人物口语。李煜这一做法使他的词更具生活气息。

由此看来,李煜词的语言确实具有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色。但若因此就认为李煜词的语言是浅俗易学的,那就缪之千里了。我们决不能把其词语言崇尚自然同旁人诗词中的凝练功夫对立起来。不防结合下面例子来体会李煜词语言的其他特色。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语言真切,不假修饰。结束三句,深刻地体现了一个风流小皇帝亡国时的仓皇失措,无谁告语的可怜相。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类人物的真正面貌即是如此,精神即是如此。通过这一情景,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一般亡国的风流小皇帝之类的下场。而不会把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当成个别现象看待。这就是李煜词语言个别概括全体的特性。

此外,李煜词中用词洗练贴切,轻快灵巧,颇见大家手笔。如“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中,“胭脂泪”是杜甫名“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但李煜在此匠心独运,将一“泪”字来代“湿”字,使林花人格化了,富有感情。全篇也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再如“轻颦双黛螺”中的“轻”字,颇有分寸,正宜表现女主人公那种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全篇清淡的风格十分协调。

后主词语言虽然简洁,但其所描写的形象皆鲜活可感,各具特色。且看《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

来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使人仿佛看到了离愁就如一团转动的乱丝,仅仅盘绕纠缠着人,无法摆脱,确实把离愁的特点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上述所见,李煜词语言既崇尚自然,全无雕饰,又千锤百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自如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李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将前人作诗的一切艺术手法,在小词中运用自如,写出不少经典词作。在李煜所运用的诸多艺术手法中,最受后人推崇的当属白描。他用白描描绘场面、人物、景象、心态无不入妙。我们来看下面的几首词: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香路稳宜频别,此外不堪行。

这首《乌夜啼》是李煜的秋叶抒情之作,首句写秋叶风雨,词人仅用“飒飒秋声”便勾勒出风雨大作,声音嘈杂的景象,随后紧接一个“频倚枕”再现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愁苦之情,简练而又传神。

李煜词中用白描描摹人物也堪称一绝。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先勾画出女子刬袜、提鞋的动作,简练而又传神,饶有情致。下片一句“偎人颤”描摹女子情态。只一个“颤”字,便将女子与情郎相会的激动与幸福,及之前的紧张兴奋表露无遗。结尾两句写透人物心思。全词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行动、情态、语言,全无藻饰,一个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除白描外,李煜词中的比喻也运用得相当出色。

(四) 多样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在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不同于婉丽柔靡的花间词,很难看见炫人眼目的浓艳之词;其次,李煜词虽崇尚自然,但毕竟是词家大手笔下不着痕迹的佳构。自然也与早期民间曲子词淳朴的原始味有异。就李煜词本身而言,也不为同一种风格所限制,大致说来,以亡国为界限,前期词风清丽俊逸,婉转低回。如这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虽然写的依旧是宫廷生活,但富丽中饶有情致,逸乐中颇见真情。上片写后宫佳丽明艳照人及歌舞之盛,完全撇去了浓墨重彩,而且选择明净的语言,写得清丽可人。下片写君主的感受、兴致和襟怀。结尾两句将后主幽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展露无疑,可谓清超之致俊逸神飞。

与前期词风相比,后期词作大多雄奇幽怨,兼有阳刚阴柔之美。前面提及的《破阵子》,上片极言江南的奢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气象宏大,已开宋词豪放一派之先河。下片骤转被俘之后的凄凉憔悴,结束“最是”三句,激起无限愁苦,哀怨无比。再看《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内容悲概博大,上片极写无情风雨对春红摧残。“无奈”一句,婉转回环,极阴柔之美。下片触景生情,结句情感升华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感叹,气度雄浑,极富有阳刚之美。

综上所述,李煜词因其真挚自然的感情,神奇天然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艺术手法及多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三、李煜词艺术特色的成因

形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前辈词人的影响,率真自然的天性,坎坷多变的遭遇及个人才情。以下就将此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 前辈词人的影响

世间一切事物有继承才有发展和创新。李煜词也不例外。李煜词艺术上杰出成就的取得与他对前人作词的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其真情告白,直抒性灵和语言明朗,高度凝练的艺术特色就较明显地受到早期民间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影响。

早期民间词情感率真,风格清新朴素,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如敦煌曲子词中的《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著,淡薄知闻解好么?”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的劝戒。沉挚深切,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情感率真,语言通俗生动。

早期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这一时期的词多体制短小之作。这也客观上要求词人必须注意锤炼语言,使得这一时期词的语言较为凝练,李煜作词自然也受此影响。

在文人词中,李煜受韦庄词风影响较显著。韦庄词的主要特征是将文人们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来,往往直抒胸臆,自然清丽,而且韦庄还是词史上第一位多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分明的叙述。可以说李煜较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韦庄词的艺术风格。

诸多先辈词人中,其父李璟对他的影响更是明显而又直接的。李璟喜文学,尤擅诗词,经常与文臣作词赋诗。年幼的后主耳熏目染,种下了文学的根基。李璟传世词仅有四首,然而却能充分表明李璟词与李煜词一脉相承的关系。李璟词《浣溪沙》写悲秋,于萧瑟景物中寄寓身世之感。尽扫《花间》之浮艳,清雅自然。首句情随景生,情景交融,“还与”一句从怜花到自怜,寄托了千古难平的郁结和悲哀。“不堪看”三字,无限深重沉之致,郁之致。下片“细雨”两句写思妇的感受,含蓄形象,意境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倚阑干”语至淡而情至浓。就词的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而言,李煜词《清平乐》、《谢新恩》等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无一不受此词的影响。

(二) 率真自然的天性

李煜词真情告白,直抒性灵,除受前辈词人的影响外,也跟他的思想性格有很大关系。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是个天真率性感情丰富的人。他阅世不深,对一切人事都怀有纯真的感情,他将这份纯真之情融入词中,便创作出了一篇篇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他对皇后娥皇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他在娥皇病逝后所写的《谢新恩》是这样的相思刻骨。一句“如梦懒思量”更见思念不绝,余恨悠悠;他对兄弟从善的亲情是诚挚的,所以他在从善入宋不归时作出的《清平乐》是那样境界深婉。其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跟更远还生”情景交融,离恨难绝。

(三) 坎坷多变的遭遇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李煜词清丽与沉郁并存,这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显然与他的坎坷多变的遭遇分不开 。 整个青少年时代,李煜过着享乐的生活,此时所写的都是一些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的词,清朗明丽,情调欢快;当上偏安小皇帝后,子夭妻亡,兄弟入宋不归,此时他所写的词内容情调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写一些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亡国之后悲哀到了极点,人生的这种大起大落,自然使他对前事开始反思和醒悟,因而思想上发生了升华,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作词情调从悲哀到悲愤,艺术手法从比喻到白描,风格从清婉到雄奇。《虞美人》等词简直就是血泪相和的哀歌。王国维评曰:“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极为中肯。

(四)个人的才情

李煜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在继承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其创作手法有发展更有创新。较为突出的是能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白描,比喻等。在运用比喻时,有他的独特创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对喻体的精心选择上。如《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 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离很绵绵,邈无尽期,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再如传为经典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李煜在喻体选择时的天才发挥,将那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在前人词作中是难得一见的。 。

四、结语

李煜作词,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将一己真情注入词中。同时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了自然明朗的艺术语言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他随着自己际遇不同不断转变词的内容和情调,形成了多种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他身经亡国剧痛后,词作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实现了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使词重新走上了广阔的抒情大道。

主要参考书目:

一、杨敏如著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3-01

二、田居俭著

《李煜传》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6-11

三、罗宗强,陈洪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徐中玉,金启华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09

五、朱东润 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六、王力

主编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3-08

七、郭预衡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第18篇:李煜作文素材

李煜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他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有‘千古词帝’之称。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说》中说道:“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李煜的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糜,语言明快,用情真挚,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成为宋初婉约派的开山,被后世尊称为“词圣”

醉生梦死,懦弱亡国

南唐后期,国事颓废,宋金对南唐虎视眈眈,李煜的叔父和兄长争夺帝位,局势一片混乱。然而,对权势无意的李煜踏歌而行,高唱:“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谁料,叔死兄亡的现实将最无心争夺帝位的他推上了权利的顶峰。

李煜正式继位时,年仅25岁。他不谙政治,贪图安逸,沉迷佛教。他生性懦弱,没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他庸驽无能,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他念佛填词,醉生梦死,诗书画造诣日臻佳境,而南唐皇朝气息奄奄,日薄西山。

公元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草率迎战,溃不成军。自杀未遂后,有良知有爱憎的他以“不屠城,保民众”为条件,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为羞辱李煜,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一夜之间,李煜便从显赫一时的君主沦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

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鋹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春已逝,梦已空。故国不再,情何以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终令宋太宗心生恼怒,一壶鸩酒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违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第19篇:军训发言稿(李煜)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七年级9班的李煜。今天,是我们学校军训动员的日子。首先,请让我代表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老师、教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军训机会和良好的军训环境,使我们渴望体验绿色军营生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这个明媚、清新而又成熟的九月,我们带着激动、带着自豪,带着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殷切希望,更是带着我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渴望,来到我们向往的日照市外国语学校。在这三年中,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学校在开学伊始就组织开展为期五天的军训活动,目的在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人才。

为了保证完成军训任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军训成绩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向领导、老师和教官表示以下决心:

第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军训中,无论多苦、多累,无论是风吹还是雨打,我们决不退却,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第二,我们会在训练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无特殊情况不请假。服从学校、班主任的领导,服从教官的指导管理,虚心向教官学习。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完成规定的军训任务。

第三,向解放军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自觉磨练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体质,培养和提高战胜困难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一定会把在军训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学习到的好思想、好作风,继续发扬下去,贯彻到我们的整个人生。(此段可以不要)

同学们,军训是磨炼意志的练兵场,是充满挑战的大擂台,让我们做好一切准备,为圆满完成本次军训工作而付出我们所有的努力。我相信,我们新同学会以教官为榜样,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更出色的表现完成军训任务,向父母、向学校、向老师、向教官、向自己交上新学期的第一份答卷。

最后,预祝本次军训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第20篇:李煜大事年表

李煜大事年表

天祚三年,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初名从嘉。前一年,大周后生。

是年正月,徐知诰(李煜祖父)五十岁,始建齐国。三月,立长子景通(李煜父,时年二十二岁)为王太子,固辞不受。十月,受吴帝杨溥禅,国号大齐,都金陵。

升元二年(公元938年)2岁

璟徙封齐王。

潘佑生。

升元三年(公元939年)3岁

知诰改国号为唐,复姓李氏,更名昇。

升元四年(公元940年)4岁

八月,璟被立为皇太子,又固辞。

李煜弟从善生。

升元五年(公元941年)5岁

七月,吴越国大火。群臣请乘弊袭之,昇不从。

升元六年(公元942年)6岁

三省事并取齐王璟参决。

升元七年,保大元年(公元943年)7岁

二月,昇服方士金丹,疽发于背,卒。终年五十六岁。

三月,璟嗣位,改元保大。七月,诏中外以兄弟传国之意。

保大二年(公元944年)8岁

十二月,璟乘闽国内乱,遣査文徽、边镐伐建州。此为南唐开衅邻国之始。

保大三年(公元945年)9岁

八月,克建州,执闽主王延政归金陵。

保大四年(公元946年)10岁

八月,陈觉攻福州。闽人乞师吴越。

是岁,契丹灭后晋。后晋密州刺史皇甫晖、青州刺史王建等来降。

保大五年(公元947年)11岁 正月,璟立三弟景遂为皇太弟。 三月,吴越救福州,南唐军败。

五月,闻契丹北归,璟欲乘机北上中原,因后汉军抢先入汴,遂罢。 是岁,刘知远称帝,为后汉。

保大六年(公元948年)12岁

正月,吴越钱俶立。 十一月,南平高保融立。

保大七年(公元949年)13岁

小周后月生于此年。

保大八年(公元950年)14岁

正月,璟下悔兵诏。二月,査文徽袭福州,兵败被执。

保大九年(公元951年)15岁

正月,后汉枢密使郭威在汴州受禅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十月,南唐灭楚。

十二月,后周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反,来南唐乞师以拒周。诏出兵数千以应之,为周师所败。璟悔之。此为与周结怨之始。

保大十年(公元952年)16岁

四月,攻桂州南汉军,败绩。 十月,朗州裨将刘言反。 十一月,尽失前所得楚地。

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17岁

三月,金陵大火逾月。

六月,南唐境内大旱、蝗灾,饥民流入周境。

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18岁

正月,后周太祖郭威卒,养子柴荣继位,是为世宗。 此年,从嘉娶娥皇,是为大周后。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19岁

十一月,周下诏数南唐罪,遣将李谷等率师南侵。 十二月,从嘉以安定郡公为沿江巡抚使。

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20岁

正月,柴荣亲征南唐。

二月,后周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破滁州。璟遣使求和,愿以兄事之,不许。未几,东都、泰州陷。

三月,复遣使,请削去帝号,奉表为外臣。周仍不许,接连攻陷南唐州郡。吴越亦攻常州,为南唐所败。 五月,大雨,柴荣北还,南唐所失州县多复。

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21岁

二月,柴荣再亲征,大败南唐兵。 三月,寿州降。 四月,柴荣北还。 十一月,又南侵。

十二月,陷濠州、泗州、扬州、泰州。

中兴元年、交泰元年、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22岁

正月,璟改元中兴。后周陷海州、静海军、楚州、雄州。

三月,又改元交泰,以皇太弟景遂为天策上将军封晋王,立燕王弘冀为皇太子。柴荣次扬州迎銮镇,耀兵江口。璟遣使求和,上表称唐国主,尽献江北郡县之未陷者。

五月,璟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去交泰年号,奉后周正朔,称显德五年。凡天子仪制皆从贬损,并更名景以避周信祖庙讳。

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9年)23岁

六月,柴荣卒,其子恭帝宗训即位,年仅七岁。 七月,景有徙都洪州之议。 本年夏,弘冀鸩杀晋王景遂。 七月,弘冀病,数见景遂为厉。

九月,卒。从嘉以母弟当立。钟谟言其器轻志放,无人君度,劝景立从善,不从。 是年,从嘉自郑王徙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潘佑预其选。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24岁

正月,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国号宋,改元建隆。

三月,景遣使朝贡于宋,贺即位。

七月,复遣使朝贡。自是贡献尤数,岁费以万计。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25岁

二月,景迁都洪州(今南昌),立从嘉为太子,留金陵监国。

三月至南都,以其迫隘,群下思归,景亦悔迁。议回金陵,未及行,寝疾。

六月,殂于南都。亲书遗令,留葬西山,累土数尺为坟。后主未从。

七月二十九日,从嘉继位于金陵。改名煜。遣使告哀于宋,请追复帝号,或许。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国后。大赦境内。复遣使如宋表陈袭位。太祖赐诏答之,自是始降诏而不名。国主始易紫袍见宋使,退如初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26岁

正月,葬中主于顺陵。

三月、六月、十一月,三次遣使贡宋。

七月二十八日,句容尉张佖上书,煜亲笔批云:“朕必善初而思终,卿无今直而后佞。“召为监察御史。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乾德。遣使贡宋贺南郊礼、册尊号。

十二月,表宋乞罢诏书不名之礼,不从。自乾德后,宋使至则去鸱吻,使还复设。大周后复《霓裳羽衣曲》。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废政事。监察御史张宪切谏。赐帛三十匹旌其敢言,然不为辍。宋于京师凿大池教水战。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28岁

二月,以宋太祖生母昭宪皇后卒,遣使贡宋安葬银一万两,绫、绢各万匹。别贡银二万两,金器龙凤茶酒器数百事。

三月,以国用匮乏,行铁钱,致物价增涌。

五月,和宋文明殿成,进银万两。

十月二日,次子仲宣卒,四岁。

十一月二日,国后娥皇卒,二十九岁。煜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亲撰《昭惠周后诔》,自称“鳏夫煜”。小周后本年约十五岁,于娥皇病重期间入宫见幸。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29岁

正月,宋灭后蜀。葬昭惠后于懿陵。

二月,贡宋长春节,御衣金银器锦绮以千计。

四月,贺宋灭蜀,贡银绢以万计。

九月,煜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30岁

八月,奉宋太祖诏,命潘佑作书约南汉主刘鋹俱事宋。

九月,刘鋹囚来使,驿书答李煜,词多不逊。煜以其书上太祖,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31岁

三月,命两省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夜光殿宿直,诏对咨访,率至夜分。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32岁

五月,南唐大饥。太祖下诏赐米麦十万石赈灾。

十一月,命陈致雍、徐铉、潘佑、徐游定婚礼,娶小周后并立为国后,宠爱逾于大周后。于后宫建红罗亭、锦洞天,侈靡之极。;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33岁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冬,校猎青龙山,还憩大理寺,亲录囚徒,原贷甚众。韩熙载以为非宜,请捐内帑钱三百万充军资库用。煜从之。

是岁,普度诸郡僧尼。

北僧小长老南来,出入禁中,极受崇奉。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34岁 春,命境内崇修佛寺,又于禁中广署僧尼静舍,多聚徒众。与后诵经礼佛,拜跪顿颡至为瘤赘。建康城中僧徒迨至数千,给廪米缗帛以供之。

歙州进士汪焕上封事谏崇佛,煜擢其为校书郎,而不能用其言。 樊若水于是年奔宋上书,献平南唐之策。 九月,宋伐南唐。

林仁肇密陈收复淮南之计,煜不敢从。未几,以林仁肇为南都留守、南昌尹。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35岁

二月,宋灭南汉,刘鋹降。

春,遣使如宋,贡占城、阇婆、大食国所送礼物。又遣弟从谦如宋,贡珍宝器用金帛,且买宴,其数皆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唐号,印文改为江南国,称江南国主,罢诏书不名。

有商人来告,宋造战舰数千艘在荆南,请密往焚之。煜不敢从。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殿阙去鸱吻,不复设。

二月,贡宋长春节钱三十万缗,又贡米麦二十万石。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太宁军节度使,赐第汴阳坊,示欲招煜入朝。煜遣使谢从善爵命。时太祖已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37岁

四月,宋学士卢多逊来聘,求江南图经。煜令录一本送之,由是知宋主有兴师意。

五月,上表愿受爵命,不许。鸩杀南都留守林仁肇。

十月,内史舍人潘佑直谏,受众臣排挤,获罪自杀;户部侍郎李平亦受牵连,缢死狱中。煜旋悔之。

北宋开宝七年、甲戌岁(公元

974年)38岁

秋,上表宋祖,求从善归国,不许。煜思从善,每登高北望,泣下沾襟。尝制《却登高》文。

宋遣合门使梁迥来,谓天子今冬行柴燎礼,国主宜往助祭。煜不答。流言北使将趁煜于船上饯送时挟其北归,故煜不敢登北使船。

九月,宋复遣知制诰李穆为国信使,持诏来促李煜入朝,且谕以将出师之意。煜辞以疾,且声言以死相抗。时宋已遣曹翰率师先出江陵,曹彬等率舟师继发。及是,又名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等率师水陆并进,与国信使李穆同日行。

十月,遣弟从镒贡宋帛二十万匹、白金二十万两。又遣潘慎修贡买宴帛万匹、钱五百万。同时筑城聚粮,大为守备。宋主以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令出兵攻常州、润州。

闰十月,曹彬等入池州。

十一月,宋师于采石矶造浮桥渡江,直趋金陵。李煜君臣初闻之,犹以为儿戏。于是,遣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督水军万人,天德都虞候杜真领步军万人,同御宋师,败绩。

十二月,金陵始戒严,下令去开宝之号,公私记籍但称甲戌岁。益募民为兵,民以财及粟献者官爵之。吴越王俶率兵围常州。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39岁

正月,宋师破秦淮水寨,渡秦淮河至金陵城下。

二月,宋师拔金陵关城。时煜为皇甫继勋、张洎等所蔽,不知长围以合。宴然自安,令户部员外郎伍乔放进士张确等三十人及第。

四月,吴越兵围常州,刺史禹万成拒守,以其城降。

五月,煜巡城,方知宋兵以兵临城下,诛皇甫继勋。召神卫军都虞候朱令赟以上江兵入援。诸将请乘江涨速下,令赟惧宋师绝后路,累促不敢进。

六月,宋、吴越围润州。

七月,宋太祖命李穆宋从镒还国,手诏促煜降,且令诸将缓攻以待之。

时值秋暑,宋军多疫,太祖议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休士马为后图。会左司员外郎权知扬州后陟,以受赇不法,为部下所讼,追赴京师。参知政事卢多逊教令上急变言江南事,云江南平在旦夕,以故寝退兵之议。

八月,从镒至江南谕宋祖旨,煜欲降,陈乔、张洎以为城守甚固,北军旦夕当自退,乃止。宋祖复命诸将进兵。

九月,润州留后刘澄开门请降,润州平。煜遣徐铉、周惟简入贡,求缓兵。复遣陈大雅赴洪州督朱令赟东下。

十月,徐铉、周惟简至汴京,无果而返。煜复遣使贡银五万两、绢五万匹,乞援师。朱令赟自湖口以众十五万援金陵,会江水涸,战舰不能骤进。至皖口,与宋军遇。令赟军溃,赴火死。金陵外援遂绝。

十一月,煜复遣徐铉及周惟简入奏。宋太祖怒,谓铉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煜欲降,为陈乔、张洎等所阻。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城陷。煜欲自杀,不果。率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等肉袒降于军门。翌日,煜举族冒雨乘舟北上。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40岁

正月初四,煜至汴梁,与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白衣纱帽于明德楼下待罪。太祖以其尝奉正朔,令勿宣露布,诏并释之。初八,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月,宋太祖卒,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 十一月,去违命侯,加特进,封陇西郡公。 十二月,宋改元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41岁

煜自言其贫,诏增给月俸,仍赐钱三百万。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42岁

七月七日夜,赵光义赐牵机药,次日卒。赠太师,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洛阳北邙山。

小周后悲哀不自胜,亦卒于此年,与李煜同穴而葬。

李煜词集
《李煜词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