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莲的佛语禅心(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21:02: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佛语禅心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 的心理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 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 看待。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 的心理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 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 看待。

——摘自《叔本华人生哲学》

当我举起一根手指,有人认为它代表数字“1”,有人认

为它是在指向某人某事,也会有人认为它仅象征着左手的食指。同样的,有句俗语,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要说明的意思是一样的,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他 所感知的世界。

我们不必过多的纠结于那所谓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我

们完全可以放多心思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因为我们一切 的痛苦欢愉都源自于内心的感受,虽然它离不开外界的环 境,但我们毕竟需要知道是内心世界的主导意义。即便我们 在享受着丰富的外界物质财富的时候,也是通过内心的感受 而获得欢愉。而对于外在世界的影响,它不过是促使我们体 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1)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 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 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佛语禅心 (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 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 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 (3)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看庭前花

推荐第2篇: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作者: 佚名 来自:陇原佛学网站 已阅:701 时间:2014-5-20 录入:yangsihan

2014年5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1)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心,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人呢!

(3)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6)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7)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8)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娑婆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9)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10)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12)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详,死亦安详。”了。

(13)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14)《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15)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6)《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17)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18)《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19)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20)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信息来源:陇原佛学网站)

推荐第3篇: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人越大越觉得社会复杂,并不是儿时的世界就是美好的,而是儿时的眼睛是单纯的,心是简单的。社会是个染缸,身在其中总避免不了被染染,但切记不要被染得面目全非。尤其是心,可以被染成多种颜色,但绝对不要让其变为黑色。

有好处的事情,不要一个人都占完,你一个人拿光了所有的好处,得罪的人也一定很多。而出风头的事情,也不要一个人都做完,你抢光了所有的风头,也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做人不要一味向前,总是要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看看自己有没有挡着别人的路。做人三思,是为思危,思退,思变。

不要以和人相比判定自己的价值,正因我们彼此有别,才使每个人显得特别。不要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不要因为沉湎过去,或憧憬未来而使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过好今天、把握当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人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它像一把伞,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原谅是什么?原谅自己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放纵;原谅别人并不代表着丢弃原则;原谅生活并不是不热爱生活。犯错是平凡的,宽恕和原谅才是伟大的!

幸福,从没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经营,只靠真心。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微笑着生活;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不慌乱,不迷茫,无悔人生;幸福,其实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

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能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爱人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多灿烂;幸福不是在成功时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会不会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幸福不是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在你伤心时能有人对你说:没事有我在。

【禅修20则】1.不大喜大悲;2.控制怒气;3.静思冥想;4.心怀慈悲;5.分享快乐;6.忘忧消愁;7.处变不惊;8.宽容厚德;9.仁爱善良;10.看淡得失;11.尊老爱幼;12.豁然大度;13.幽默风趣;14.交友读书;15.放弃嫉妒;16.自我肯定;17.拥有信仰;18.戒骄戒躁;19.反思忏悔;20.诚实信义。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 ,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事事能随缘,你会更洒脱;事事平常心,你会更从容;事事讲慈悲,你会更善良;事事能知足,你会更幸福;事事讲因果,你会少犯错;事事能忍让,你会少烦恼;事事能超脱,你会更淡然;事事讲修行,你会更智慧;事事能质朴,你会更纯粹;事事能自知,你会更清醒;事事能感恩,你会不寂寞。事事无碍事事圆。

大家好,这是我刚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帐户,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在那里我们可以用语音交流。添加方法:

1、打开微信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2、点击朋友们--添加朋友--按号码查找--输入foyucx--点击关注。感恩!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烦恼。人生如茶,静心以对。知足就是不贪,感恩就是惜福,随缘便是放下;知足者常乐,感恩者幸福,随缘者自在。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真实地活在今天。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纷繁中淡定心弦。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产生控制和占有的倾向,通常会要求爱的人这样,那样,却很少有人在要求别人的同时要求自己,所以矛盾就有了,争执也起了。轮回的路上不管是做亲人、爱人、朋友,能同行已经很不容易了,在信任与宽容中快乐的走吧。争执或猜疑时,多想想对方的好,一切也就释然了。

了结,是一场放过。不管是从眉头还是从心头,放过了别人,不是对他人的恩惠,是对自己的善待。面对远去的,念念不忘,心中不舍,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折磨。学会了放手,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解脱。祝福自己的祝福,你终会发现,原来人生最美的是释然。 佛语禅心

【人生禅语】 1.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2.过去的事,可追忆,勿陷入;现在的事,努力做,勿固执;未来的事,尽情想,勿当真.3.做人要圆满,则要通情达理;处事要圆融,则要通权达变。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要有孝心。

推荐第4篇:佛语禅心

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 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语禅心 (28)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

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 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 在那里继续侵蚀 你的心; 忍辱求和, 受辱不怨,

既是一种处世方法, 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 是文明和胸怀,

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你宽容了

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

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宽容还是制

止报复的良方,

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 即使受了他 人的伤害,

也绝不去冤冤相报, 而是时时提醒自己: “邪恶到我为止。 ”

佛语禅心 (29)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 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 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

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 自己。

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

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 施报复的人!

佛语禅心 (30)

净空老法师说: “凡夫看佛菩萨, 佛菩萨也是凡夫; 佛菩萨看凡夫,

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 如果心里阴暗, 看别人也是阴暗 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 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佛语禅心 (31)

净慧禅师说: “古语讲: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人世间的事情,

有了付出才有回报, 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 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

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 多行善事, 或 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 理上容易心安理得,

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 这本身就是对你 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 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 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 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 的无私情怀,

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 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 是无法估量的。

佛语禅心 (32)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

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 也不要为求功德,

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

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 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 果。

佛语禅心 (33)

耕云先生说:

“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 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 你

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

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佛语禅心 (34)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 没有孝心的人,

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 是虚

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 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 是无法重视的幸福

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 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 更不要留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佛语禅心 (35) 证严法师云:“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 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要有耐性,

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 常有人把

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 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是人人应有的

生活修养:“修”是修身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佛语禅心 (36)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上对人们提出警告: “有一种人, 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

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相续, 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

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 的意义的生活,

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 律的生活。

佛语禅心 (37)

海涛法师说:

“为了修持慈悲心,

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 这个

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与任何人接触时, 要常常问自己,

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我 们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

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把善良修炼成 一种信念。

佛语禅心 (38)

证严法师曰: “天堂和地狱, 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 不要怕天堂和

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 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 人们 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而生起。“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要想防 止做恶业,就必须制服我们的心。

佛语禅心 (39) 佛说: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宣化上人曰:

“一念光明就是佛, 一念黑暗就是鬼。

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 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

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所有的境界都是由 心造成的,

当你的心趋向恶时, 地狱之门便打开了; 当你的心趋向善时, 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佛语禅心 (40) 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 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 心,故常在佛国。”

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 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 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身生娑婆无耐何;百忙之中念弥陀;去得烦恼换轻安;随缘济世乐 多多。

推荐第5篇:佛语禅心佛珠之文玩核桃分类

【佛语禅心佛珠】之教你辨认各类文玩核桃

文玩中的一大门类是文玩核桃,文玩核桃也叫“揉手核桃”、“手疗核桃”或“健身核桃”,古时称“掌珠”。

追溯起来,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了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4]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玩核桃达到鼎盛时期。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民间。清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来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十几对揉手核桃,其色泽为棕红色,分别存放在雕刻精美的紫檀木盒内。里面标有“某贝勒恭进”、“某亲王预备”的字样。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民间将人分为几类,将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指当时的风俗)。时至今日,天津人仍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即源于此。

文玩核桃品种,百年前为数不多,基本全是野生。而今日因现代嫁接技术成熟,品类大分狮子头、虎头、官帽、公子帽、灯笼、楸子等大约30多种,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市面常见的品种。

老款闷尖狮子 老款闷尖狮子头是一款以核桃外型命名的狮子头!该核桃外型庄重!厚边钝尖!尖相当的小!几乎没有!故名闷尖!肚大底平!底部纹路呈放射状!小青眼!皮质密度大,分量坠手,纹路深刻规整,皮质超好!盘出来皮色亮丽!数量稀少!价格高!

四座楼狮子头

平谷四座楼狮子头是以产地命名的一款狮子头!其形老款闷尖狮子!产于平谷四座楼附近的一个深沟里,故得名四座楼狮子头。外型庄重大气!纹路规整舒展!矮桩大肚!平底厚边!皮质密度好!也是最火的一个品种!老树已毁,看到是嫁接的!数量相当稀少!价格高!

南疆石狮子头

南将石狮子是一款已产地命名的品种!产于河北涿鹿南将石村,厚边疙瘩纹!攒尖大凹底!皮质密度大!不易上色。有野生和嫁接之分!野生价高。

苹果园狮子头

苹果园狮子头也是一款以核桃外型命名的狮子头核桃!原产地在门头沟,外型酷似苹果,底座为苹果底,因其青皮很薄,市场上又叫和它“薄皮大陷”,外型端庄!厚边平底!肚大脐小!其青眼长得相当有特点!圆尾圆气门!纹路舒展。皮质不错!上手易红!其实严格讲这是一种帽类核桃。现苹果圆嫁接成功,近年产量持续升高,品相好的依然贵。

磨盘狮子头

磨盘狮子头也是已核桃外型命名的狮子头!外型酷似农家的石头磨盘!外型庄重!矮桩厚边,闷尖平底,肚子饱满,底部纹路呈放射状!纹路略浅,皮质不错!上手易红!数量不多!价格较高!

马老四狮子头

马老四狮子头是一款以树主人名命名的狮子头!产于天津蓟县!该核桃外型端庄稳重!纹路大气舒展!厚边平底!皮质密度不错!分量打手!近两年该核桃外型较高!市场俗称大驴脸儿!数量不多!价格高!

满天星

满天星也是按纹路特点命名的一款狮子头!这种核桃的野生树的产地是北京的百花山,老树已毁,涞水嫁接已成。外型端庄规整,大尖厚边,凹底皮坚,纹路呈小疙瘩状密集相连,如夜空中点点繁星,被核农称为满天星,是近年嫁接的新品种,数量不多,价格较高!

盘龙纹狮子头

盘龙纹狮子是已核桃纹路命名的!最早叫矮桩宽边细纹狮子,产地在山西。盘龙纹狮子头宽边肚瘪,底边有点兜,型状规整,纹路细腻,皮质不错!数量不多!价格较高!

白狮子头

白狮子头产于河北涞水!其名称是由当年核农嫁接后,剥皮后发现核桃皮质发白!故名白狮子!白狮子属于嫁接较成功的狮子头!其外形端庄稳重!边厚尖小(小攒尖),肚子饱满!底座大而端正!纹路较秀气!皮质超好!上手易红!美中不足是其核桃黄尖黄边较多!数量较少!价格较高!

红狮子头

红狮子头也是按其皮色命名的核桃,产自河北。由于这种嫁接核桃皮质发红,上手也易变红,故而核农取名为红狮子。其特点是桩高尖大、平底、纹路粗犷、外型显得较高大、分量较重!价格中等。

密纹狮子头

密纹狮子头是按核桃纹路来命名的!产地河北!外型规整!底座较大!核桃上部较小!纹路细密!皮质不错!嫁接品种!

灯笼狮子头

灯笼狮子头也是已核桃外型命名的核桃!外型似灯笼!桩高尖大!肚子饱满!纹路粗犷!平底!皮质不错!价格适中!

元宝狮子头

元宝狮子头是以外型命名的一款狮子!外型稳重!边小肚大!侧面看,外型象古代的元宝,因而得名!平底小顿尖,上手易红!嫁接较多!价格适中!

马蹄狮子头

马蹄狮子头也是一款已核桃外型命名的狮子头!河北原产,夹过的叫翻天印,嫁接的叫毛毛虫。外型稳重!肚凸底平!厚边钝尖!大凹底!侧面看,酷似马蹄的形状!皮质不错!分量打手! 价格较实惠。

平顶狮子头

原产于北京平谷,这个狮子头的特点非常非常特殊;凹底小耳、小瘪肚子、小十字尖、矮桩、纹路很漂亮(像太湖石)、皮质好、上色快。核桃整体很饱满。其中最具特点的是核桃的尖非常小!基本上是藏在核桃的肩里可以用尖朝下很稳的立住(这个是特点其他品种核桃绝对不具备的)!平顶狮子头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品相周正,配对完美,核桃饱满,气门儿非常漂亮。价格中等。

#FormatImgID_26#

麒麟纹狮子头(此品种较少)

麒麟纹狮子头因纹路似传说中麒麟身上的鳞片,顾得名„麒麟纹‟。河北出产。在清朝康熙年有记载使臣进贡给康熙爷,康熙爷看到后大喜,赐为„御用‟此品种。这对核桃配对不错,由于矮桩大底,个头丰满,外形端庄周正,闷尖、大肚、边宽而厚,大凹地,皮色漂亮!皮质坚硬,有分量。上色快!此品种在市场上极为罕见,故宫至今仍然珍藏着此品种的核桃!!价格很高。其实这款也曾叫门墩。

#FormatImgID_27

# 公子帽

野生的公子帽,是一种形状很迷人的品种,特点是出尖、肚子大、纹路深,上色快!最突出的是核桃的外形,很像古时公子头顶的帽子,尖两边有对称的弧形,底部兜半圆。

孙家盘山公子帽

天津蓟县盘山的那棵老树。这棵老树离村

六、七里,处在半山腰。在玩核桃并不盛行的年代,本主分到这棵树的时候并不重视,基本都作生火用了,2001年被天津人发现,当时全树平均5毛一对,随着市场的变化,如今已经涨了不止200倍了。这就是说的老孙家的盘山公子帽。

崔凯公子帽

是这两年的热门品种,涞水一款以人名命名的公子帽,周正,大肚子饱满,遗憾的是纹路略浅,因为嫁接,产量猛增,价格非常合适,喜欢的朋友不妨趁这个机会赶紧抓一对儿。

官帽

官帽是最容易与公子帽混淆的品种。官帽应该属于狮子头这个品种,它之所以叫官帽是因为这种核桃的边长得很宽。外形像一只溜肩膀的桃子。官帽与公子帽最大的区别就是底部不同,官帽的底下兜不明显,有的官帽品种是平底。官帽的边长得更宽一些。官帽的品种很多,相当一部分品种是扁肚子。

鸡心

现在的鸡心市场几乎就是指---嫁接鸡心了。野生的鸡心虽然皮质远优于嫁接品种,但个头小产量小,在市场已不多见了。嫁接鸡心最大的优点是个头大,上色较快(上色快慢也还看嫁接的具体品种)。但鸡心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皮薄、歪(十个鸡心九个歪)、黄尖、易裂。所以在嫁接鸡心的选择上要考虑嫁接的父本、母本是否优秀(这需要与卖家有良好的沟通,建立默契的关系,才可真实的了解)?尽量选择矮较桩的鸡心(因形状漂亮,纹路深,可与狮子头混淆)。

秋子

秋子—最便宜的核桃,也叫“山核桃”,分布最广,品种也很多,如:枣核、圆豆、花生、桃心、双棒蝴蝶、鹰嘴、企鹅、瓜子、灯笼、辣椒、、、等等。秋子里绝大多数品种都普遍高产。但也一为数不多好的品种。其中也有比较稀有的。一些超大(50以上)、超小(小于20)、异型的秋子还是很受玩家青睐的。

铁核桃

铁核桃俗称“老铁”。北方、南方均产,而且产量高。铁核桃的特点是分量大、皮厚,缺点是纹路浅、易开裂!边、底、尖各个部位都特别容易裂开。所以铁核桃很难占据文玩市场。一直处于低价核桃区域,难有作为。能卖上价的品种有:四棱(分高四棱与矮四棱,又称“包子”)、五棱、六棱、大蝴蝶、三联体等。

异型核桃

差不多每个品种里都会出现异型核桃。品相好的异型核桃,价格一般都会高于本品种的普通型的核桃。喜欢异型核桃的朋友,见到异型核桃,该出手时绝对别犹豫,因为有的异型核桃要是错过了,一辈子也许再也碰不上了。

推荐第6篇:禅心

禅心

远离市区的喧嚣,独自躲在这个安详宁静的地方,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抖落岁月的尘埃,以如水的心,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大自然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美丽,更多的是赋予我们对生命的另一种感悟,一种对功名利禄的看淡,一种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审视,在岁月静好的时候,我们在大自然中感悟他的神奇,它给予人们延续生命的源动力。就像这春天,微风拂面,柔情万千。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佛语禅心(9)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佛语禅心(10)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推荐第7篇:禅心

佛语禅心

1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浩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3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前。”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燃灯法师曰: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是最苦累的, 可惜世上扔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物欲拼命

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高最美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可缺少安详的心。

6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蓉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始终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那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快乐。

佛语禅心 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净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干倒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

总希望得到越多越好,以至于心中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尘境既是真境,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8 发怒,是用别人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摒弃这些,你就会轻松许多!

9 心怀感恩,幸福常在。快乐属于知足者,幸福属于感恩者。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祸也可能变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幸福的秘诀,就是不抱怨过去,不迷茫未来,只感恩现在。

我们的生命中的这些人:“恩人,给你帮助;敌人,帮你清醒;友人,与你携手;亲人,伴你左右;贵人,使你添福;能人,治你毛病;小人,使你谨慎;爱人,给你力量;贤人,解你迷津;众人,助你成功。”所以,有空多看看平时无暇顾及的亲朋好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红尘看客

10、

当你对自己微笑时,世上没烦事能纠缠你;当你对自己诚意时,世上没人能欺骗你。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最易迷失自己;处在别人的关爱中,最易弱化自己。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敢于挑战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壮。要感谢给你提意见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谢给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坚强

推荐第8篇:佛语

中国佛家震惊世界的60句话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

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

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

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

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

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推荐第9篇:佛语

佛学经典哲学语录

2009-5-29 9:25:26 转载

佛学经典哲学语录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

三、口

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萌芽》十年经典语录 (凄美的哲学,每句

都得到了心的共鸣) 1一个是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是残酷漫长的现实。

2.逝去的岁月,怎么找得回来?你曾经的微笑,在回忆里却散不开。

3.从前的我没学会哭泣,现在的我时常泪流满面。

4.怀表里那张陈旧的照片上,有一个说要在天堂和我见面的女人。我把她的笑容放在离时间最近的地方。我只想让我的时光中有她的笑容,一直都有。

5.我只是和星星一起闪亮和黑夜一起寂寞的孩子

6.向往天空的,都是寂寞的。

7.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8.当风筝厌倦了天空,是否就会义无返顾的坠入大海?

9.当我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时候。

10.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

11.当你真正去等待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12.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13.等到天放晴的时候,也许我会好好再爱你一遍

14.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15.我决定不再流泪,就像你决定要离开我一般地坚定。

16只是一天离开了你,你就狼狈得像是一个只需要我安慰的孩子.

17.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18.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19.当你越想挽留些什么的时候,就越容易失去些什么

20.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整个世界崩溃在我的面前。废墟中那一片片的瓦砖都刻有鲜活的记忆,现在安静地贴在大地上,即便我有多小心保持行走的安静,终究会发现,自己只是

一个被记忆放逐的人。

21.流泪,是为了想起一个人,努力去想一个人,是为了提醒自己,至少有一个值得你哭泣

的人。

22.谁又可以反抗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

23.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流下的泪水。

24.谁带我回到只有童话的日子里?

25.当你真正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很多事都无法回头的时候。

26.当你真正想去忘记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刻在心里。

27.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对于他的意义.

28.说自己是现实主义者的人,往往是因为理想已经深化成现实一般的模样

29.有时候说不喜欢,是为了让自己说喜欢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珍贵。

30.是我太在乎她了么?又或许,只是她不在乎我而已.

31.我们都存在彼此的回忆里。

32.浅和深又能代表什么?只是早一点忘记和迟一点忘记而已.

33.有些人存在。是因为宿命。所以他不应该抱怨什么。

34.就算是醉生梦死,也是记忆的一种,因为你始终不能忘记什么。

35.当我已经不能离开你的时候,你已经离开我。

36.我们在彼此中遗忘彼此.

37.因为不曾相识,所以也不曾悲伤。更不曾快乐过。

38.你用冰冷的指尖,在我的手心里轻轻写下依赖。

39.即便是流泪,也是一种纪念。就算是流泪,也回不到童年。

40.冰冷的誓言沉睡在童话中

41.破碎不是最残酷的事.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假装着不疼痛固执地寻找着.......

42.一个人的存在往往在消失很久以后才体现得出来

43.有时候,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什么,得到了以后又想再得到放弃的那些.

44.她教会了我微笑,他教会了我珍惜,又是谁教会了我遗忘?

45.寂寞只是一场华丽的虚张声势.

46.没有你烦我,我就开始烦我自己。

47.很多事都被慢慢拆下来拼凑在心里 然后物是人非.

48.我把你遗忘在我们曾经相识的地方。

49.有些话,你想说自然会说,不想说,听到的也只是假话。

50.你连叹息都可以美得像是在微笑.这样要我怎么画出悲伤的你.

51.其实醉生梦死也只不过是和遗忘开的一个玩笑,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忘记一个人的时候,

你才会发现这比记得她的时候更加痛苦

52错过的,都是想要的。没有错过的,都是可以平静接受的.

53.我是应该和星星一起数着你的心事,还是应该和你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

54.当我真正想要保护一个人的时候,我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被那个人默默守护着。

55.我总是不懂你的表情,就连你在微笑,我都会感到很忧伤。

56.谁的微笑消失在谁的视线以后谁才懂得幸福?

57.小夕说,她看见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山上。我只是对着她微笑,没有说我看见整片悲伤的

轮廓压在突兀的群山绿影中.

58.我流泪的时候,你也在流泪。我认为你没我孤独。

我微笑的时候,你还在流泪。原

来你比我寂寞。

59.快乐,难过都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

60.心情已经习惯和候鸟一起迁徙只是有些仓惶而已。

61.当每个人都说着自己有多寂寞的时候,我会认为他们是快乐的。

62.说他们都离开了,是想在自己最孤独的时候,让他们一个个都回来。

63.说自己失去勇气,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给自己力量。

64.迷失了自己一次,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更好认清前方的路

65.一个受过伤的女生,唯一学会的就是坚强。

66.因为要生存,我开始学会放弃.

67最寂寞的人,应该就是在记忆中被遗忘的人.

68.并不是只有眼泪才代表伤心并不是只有你才代表爱情.

69.如果你认为自己忘记一个人,那么你就不会笨到用忘记来提起她.

70.说忘记的人,往往还是记得的.

71.快乐停在纸上苍白停在脸上

72.要三个人去痛苦,不如就让一个人更痛苦。

73.微笑,不是因为快乐的太久,是太久的时间里忘记去悲伤。

74.一个寂寞的人,你永远都感觉不到他有多寂寞,他只是很简单的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过,

又很简单的消失.

75.保护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喜欢一个人。

76.我怀着期待和好奇,很认真地学着小四教的用纯洁的45度角仰望天空,当我真正做到的

时候,却没有流下泪水。

77.我用微笑让结局变得更加忧伤.

78.那些画家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在油画里可以让漫长的时光中有无数次忧伤而安静的凝望.

79.我奔跑得像是一个孩子,是一个望着天空会泪流满面的孩子.

80.安徒生,多伟大的说谎家。

推荐第10篇:佛语

佛语人生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时间总会过去的。 3、算命不如认命。

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1、一刹便是永恒。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4、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8、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9、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24、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5、善恶一念之间。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3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1、量大福大。

3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3、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34、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35、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36、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7、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9、知足常乐。(人生感悟 www.daodoc.com)

40、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2、众生皆平等。

43、有其因,必有其果。

44、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45、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46、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47、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48、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49、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50、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1、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52、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挂碍任何事物。

53、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54、人既生亦死。

55、随心、随缘、随性。

56、万法唯心。

57、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58、一切皆为虚幻。

5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6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2、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63、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64、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65、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66、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6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68、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6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7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71、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7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73、九九归

一、终成正果。

74、祸往者福来。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

一、终成正果。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梵志双手持花献佛,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之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我手中之花皆已放下,还有什么可放的呢?佛说:放下你所有的想念,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之处

舍至无可舍之处„„

佛说爱情的结果是失恋,唯其不足以蚀骨升华完满。感慨清纯渐逝,波澜不惊是苦是甜?奈何肉眼凡胎心不坚,总在倚门眺望春天。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存在之依我心!

------出自《亵渎》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应无所驻,而生其心——《金刚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心无罣碍故无有恐怖——《心经》;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出口即错。 人曰:说错即对。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许就会心领神会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寻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觉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静禅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圣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澄境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梵净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梵音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乐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净土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1、礼佛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2、心尘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四季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沙门: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5、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过堂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静心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幻灭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晨钟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梦幻泡影

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5、刹那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6、古寺月色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7、神游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8、早课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授业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0、顿悟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31、空中

落叶飘零;眼前,秋风凝霜。

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32、岁月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轮回

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天外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妙谛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36、洗心

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贱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 \"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第11篇:佛语

佛语经典语录100条

来源:人生格言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

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6

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6

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6

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6

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6

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6

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

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

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7

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7

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7

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7

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8

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8

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

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8

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9

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9

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9

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9

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第12篇:佛语

《佛语》

1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

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5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7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8一切皆为虚幻。

9不可说。

1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有一天你假如真的错过我了,不要哀伤,不要后悔,在若干年后的街头,也许我会碰到你挽着另一个男人,在夕阳下开怀,如夏花般灿烂。那个时候,也许,我正拉着我的儿子,然后,擦肩而过。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个时候我会问佛,今生五百次擦身而过,会换来来世一次白头偕老吗?

2.男儿两行泪,一行为苍生,一行为美人 . 3.男人的心若真死寂如灰,是不会再有泪水.

4.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5.如果真的有缘,哪怕是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终究有一天还会环绕地球一月后在某个地方邂逅的

6.大部分男人都是普通成药,有些男人是止痛药,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可以陪你度过寂寞的日子,但他终究不是你最爱的人;有些男人是感了药,不管吃不吃药,感冒都会痊愈,可有可无;有些男人是避孕药。不要他没有安全感,要他又有副作用;有些男人是后事丸,是走到绝境的时刻才选择的对象,而有些男人则是维他命,可以让你没有生活的忧愁却平淡缺乏激情 7有一类男人就像是春药。他们上床多于谈情一切直奔主题或者所有都是围绕着做爱这个最终目标;还有一类男人就是毒药,就算是品尝了一切辛酸折磨还是沉迷已,心甘情愿的心肠俱断。我也不知道我是哪一类,但是我想我至少不会是那普通的成药!男儿在世,应当像那即使不能青史流也要让青史流臭的大将军桓温,就算是做坏人也要让自己不枉来这世上走一趟,所以做什么都没有错,只有做凡人是错

7.我在相同的位置,保持相同的姿势,相同的微笑二十年,等你回眸。

8.要在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分,世界上有太多的擦肩而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鲜花烂漫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在,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又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9.就算有100个人从我身边走过.我以为可以找到你.应为其他99个都是踏在路上.而你踏在了我的心中...

10.孤独不是孤单,一个人孤单也许并不孤独,因为他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孤独也并不一定孤单,也许恰恰是在历经喧哗繁华后的遗世独立让人思想的舌头尝到了绝望寂寞的味道

11.如果我们不选择堕落,那么地狱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12.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即使是误会!错过了一次就是错过了一生

13.男人谈十次恋爱就被认为是情场高手,女人谈十次恋爱就被认为是狐狸精,这是不是很不公平呢?

14.男人和女人的世界其实很奇怪,也许你并不喜欢一个人,但是当你得不到那个人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像树藤一样逐渐蔓延,繁衍,最后让你自己都吓一跳。

15.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16.人无所谓高尚,高尚是因为受到的诱惑还不够;人也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高

17.这是最动听的情话,我会记住一辈子,用一生的时间去忘记它。

18.茫茫人海中,有很多人邂逅、相遇、相知、相亲、相爱 ,但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原因 ,让相恋的两人相离,放手以后要忍受多少寂寞和孤独,要抵抗多少外界的诱惑,这时候爱情的誓言是否还管用 已经不管用了,我们可以等待,但不能为了等待而等待,要等待,也要为了爱情等待

19.我当然知道付出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我也知道爱情是最自私的博弈,但是这有关系吗,我不过是想在我年轻的时候痛痛快快的喜欢一个人,你不喜欢我我不介意,只要你对我不反感不憎恨,那我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喜欢你追求你,我也知道你喜欢我的概率就和我不喜欢你的概率一样下,但是我真的不在乎

20,爱的最高境界在于‘不说’,就是把爱情摆到心里,含在口里,流盼眼底,都比挂在嘴上可贵而扣人心弦一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关键就在于大人怎么在上面进行涂抹,这幅作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幼年教育的成功与否。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人既生亦死。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一切皆为虚幻。

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

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语有云:知足常乐。

佛语有云: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佛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佛语有云:不可说,不可说。

(慧律法师著一)自觉篇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涂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时间总会过去的。

◆算命不如认命。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怀著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挂碍任何事物。

◆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各有因缘莫羡人。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量大福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不知‘倒’。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不永不败。

◆智者善植因果。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禅’,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佛法:‘我观故自在’。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乐。

◆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著他的泪。

◆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

◆健康,是真正的财富,不要糟蹋它。 ◆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的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为人正直,则与道相应。

◆见一切人皆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则心自息怒。

◆德修而谤来。

◆缘由愿来,愿力强,善缘自然具足。

◆责人,先责己于人,是名君子。

◆能觉他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

◆有智慧的人,永远不见他人过失。

◆聪明难,糊涂更难。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

◆心能平等,我们就能处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对自己的享受消极,对大众的福利积极,就是行菩萨道。

◆两个人吵架,甲对乙说你很主观,乙对甲说你并不客观,主客二观,无所标准,是非永远存在。

◆凡爱说人不是者,往镜前一站,镜中出现一个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再大的罪过,抵不过一个悔字。

◆人忙心不盲即有定力。

◆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

◆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觉悟真理的人,即拥有真正的生命。

◆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施比受更有福。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起烦恼时,要回光返照——退步原来是向前。

◆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著想,便是慈悲。

◆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牺牲。

◆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多数人在缘生缘灭中,搞不清楚自己的去来。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错误必生烦恼,罪恶终归毁灭。

◆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给人希望,不要给人绝望。

【经典佛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的。

5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

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

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

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

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6

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

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

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

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

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

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7

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7

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7

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7

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

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0、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8

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8

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8

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8

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

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

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8

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10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8

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8

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90、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9

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

2、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

3、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

4、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

5、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9

6、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9

7、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

8、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9

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0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0

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第13篇:佛语禅心佛珠之【最全】各式佛珠的做旧处理(推荐)

孔道做旧

很多珠友都是通过孔道的形状及磨损程度来辨别珠子是否为老珠。而且都要求上孔道图,那么随着玛瑙玉石日益繁荣做旧的手段也是日新月异。

自然的老珠子孔道与穿绳常年摩擦,会产生非常光滑而且孔口有自然倒角空也不再那么同心圆。这种形态怎样快速形成呢?用琴弦!这里单指吉他弦。从木吉他到电吉他共有5种型号30根不同直径的琴弦,而且弦外圈有镍钢缠丝。非常光滑坚韧而且还有非常规则细小的纹路。用吉他弦扩孔 把琴弦穿入孔道开撸,最后古典吉他尼龙弦抛光。孔道就会非常光滑细腻。如果不是专业的资深鉴定人员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鉴别。

老凤眼

真的的老凤眼,什么建国前的啊,基本是不存在的,就连10年前的凤眼基本都没有人找的到,更别说市场上出售了,所以这里说的老凤眼就是指三五年左右的。

凤眼菩提子都是酥油处理过的,三年以前没人见过没用酥油处理过的凤眼佛珠成品

什么眼正之类的都是最近一两年出来的说法,三年前凤眼很便宜但是也没有眼正不正的说法,所以老凤眼一般眼都比较随意,眼正的一般都是近一两年的。

凤眼外壳木质,里面是果肉,内外质地不同,果肉日久必腐烂或虫蛀或皱缩,所以老凤眼必脱芯,绳孔不规则。

怎样保养,木质也不能摆脱其本质,所以老凤眼稍轻浮水,新凤眼一般沉水。(少量酥油处理特别好的老凤眼可以沉水,属于特例)

老凤眼一般难看一些,新凤眼和做旧的凤眼看起来漂亮些.

藏区过去习惯用黑色的佛珠,所以来自藏区的老凤眼一般做成黑色的或者深褐色的,其他颜色比较少。汉地过去很少用凤眼就不说了。

凤眼菩提子就是历史上和经书中描述的唯一一种菩提子,以前藏族人所说的菩提子也专指凤眼菩提子。所以说凤眼菩提子非常殊胜。。据传凤眼菩提子具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这种树种主要产自佛祖诞生地的附近,尼泊尔境内最多,而在其他国家极其少见。

尼泊尔(古印度)人在长期采摘和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传统仪轨,就是把果实摘下来之后泡在酥油里使其脱壳(外壳像刚摘下的核桃所包附的物质差不多,一定要浸泡才能腐烂掉下来),然后再穿成佛珠使用。

这样脱壳的凤眼菩提子会变得异常坚硬光滑,珠子之间碰撞声音清脆悦耳,经过这样处理之后,佛珠经久耐用越用越漂亮,长期使用形成一种很深邃的光泽,透出迷人的颜色。

用现代技术分析是因为这种树种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鞣,这种物质遇到酥油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一方面使菩提子变得坚硬,另一方面使新菩提子中的芳香态液体成分固化在菩提子之中(不处理的以后这些液体成分会因干燥而蒸发),所以用酥油处理过的凤眼即使用了几百年之后仍然坚硬如初声音悦耳,并且持久散发出一种芳香,对持咒念佛非常有益。

而不用酥油处理的凤眼菩提子是近三年才出现的新品种,一般是内地人采购了凤眼菩提子原籽之后,为了节省成本用水代替酥油来浸泡脱壳,然后漂白染色后得到的(水泡之后的颜色特别不均匀,为了均匀好看一般先脱色再染成稍黄或稍红的颜色,但染色剂用量较少),不用酥油处理极大地节省了成本,但是产品不耐用,声音和气味都不如酥油处理过的好(尤其是使用多年之后),容易开裂,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凤眼菩提子特别容易变色入手即变越变越脏,过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变成老色了但是这种色泽根本没有魅力行内人称之为速成老色,这肯定不是老货收购者和老货收藏者能接受的,自己看着也不好看。根本不像传统酥油处理过的凤眼那样,变色需要持之以恒但是一旦变色,魅力无穷啊。

另外鉴别真正老菩提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看菩提是不是用酥油处理过,因为以前用的菩提都是用酥油处理过的。

老星月做旧与鉴别

图一:低温油泡,即便有开片,而且带牛毛纹,这就是欺骗性很高的手法,包浆死寂,且薄如蝉翼,无上色的奶油白,颜色均匀得如同一个妈生出来的双胞胎,最严重的是:裂、裂、裂,这就是油大了的最直观结果。

图二:高温油炸 这是比较流行且包教包会的传统做旧工艺,高温油炸,路边摊、手推车随处可见,车痕依稀可见。

图三:刷漆星月

这个手法就太拙劣了,但是最赚钱的是它。

下对于老星月的特征主要是针对藏区的。

1.星月的开片。真正的老星月开片自然,会连接成像闪电或者星河云图一样的形状,非常漂亮,而且每一颗都不一样。

2.老星月的包浆。包浆就是指时间长久之后包裹在菩提子表面的物质。(我能说是汗水加污垢的累积么)不论何种菩提,都会有。藏区的菩提在日常中会接触到酥油,有一股酥油味儿是正常的。但是真正的包浆并不是指油腻,而是指一层光滑的包裹膜,就算是擦去油腻依旧存在。

3.真正的老菩提没有所谓的精选,在藏区菩提子就是用来计数,以前的藏民并不计较所谓的精选,所以一串菩提上面大小不一,形状和大小也由于磨损的关系都有些许不同。大部分使用时间太久,都不会足数,我到藏区结缘的老菩提基本都不会满108,会用其他的珠子或者菩提补上,还见过扣子,小石子等等。

4.真正的老星月,一串的颜色有深有浅,不会是一模一样的颜色!

金刚做旧及造假

一、是实物作假,即在金刚籽上动手脚,包括:

1、做旧,拿油熬,拿油炸,等等,借助做旧工艺,可弄出很多黑且光亮的金刚。做完旧,上香灰,可以弄出所谓庙挂金刚。

2、上色,尼商人在卖出金刚的时候有时候就会上第一道色。国内商人紧步其后,可以通过各类上色手法上色。

3、蒸煮,蒸煮能较快清理,出所谓的“南瓜红”,这种红色和原籽的颜色很大不同,一般显得发死。因而清理的太干净的籽一定要当心,要问清楚。曾经在某一大型出售金刚的实体店中,看到全部的籽都蒸煮过了。不由的心惊。

4、上漆和其他化学试剂。使得金刚本身变得很好看。

5、上油。包括橄榄油核桃油BB油等。上油的好处,一是遮断齿,二是遮掉“水碱”,但往往会阴了底子。上不上油应该由买家决定。除了单子收藏用的那种极品单籽外,一般建议金刚不上油。很多口头承诺没有上油的奸商,实际都做了假。但刚入门的朋友不容易发现。(也有很多奸商打着上油防裂的幌子~~上油确实可以适当防裂,但也没那么神)

二、是使用替代物。即用原本不是金刚的东西,冒充金刚出售。

典型的有:

1、二瓣、三瓣的造假。目前国内所见二瓣几乎无真,三瓣的甚至用长寿核桃代替,而且这个上当的人相当多。

2、用印度籽、印尼籽、国产籽冒充尼泊尔籽。尤其是在多瓣领域,假得简直是惨不忍睹。但很多人,包括去尼泊尔本地买和印度本地买的朋友,都上过这种当。价差甚至达到上百倍。

3、树脂塑料等物品。

三、是照片造假。

借助闪光灯、背景光等,使得照相出来的金刚和实物有很大不同。

象牙的做旧及造假

1、象牙做旧(通过各种液体浸泡、暴晒等手段,让象牙变色、开裂)

2、假象牙(骨制品或人工合成)

不管怎么造假,我们把握住老象牙的一些关键特征,尽量少吃药。

①老象牙制品有着独特的光泽和润度,真正的老牙有着厚重的包浆,而且深浅不一,裸露或人接触较多的地方,包浆犹如一层琥珀,呈现半透光泽,让人爱不释手。

老象牙器物外貌还会呈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雀丝”,年代越久“雀丝”越多、越黑、越深和越长,直至变成大裂。

第14篇:经典佛语

【经典佛语】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为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忘记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拥有的更多。

第15篇:经典佛语

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万法唯心。

3、众生皆平等。

4、祸往者福来。

5、宁静而致远。

6、一刹便是永恒。

7、善恶一念之间。

8、有其因,必有其果。

9、随心、随缘、随性。

10、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1、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九九归

一、终成正果。

14、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1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6、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20、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2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2、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4、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25、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7、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2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9、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30、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3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3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3、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6、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40、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4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4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5、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8、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5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5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52、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57、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9、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6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6

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6

3、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6

4、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6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6

6、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6

7、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6

8、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69、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70、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7

1、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7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7

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7

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7

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7

6、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

7、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7

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7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0、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8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8

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8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8

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8

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8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8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8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8

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90、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9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

2、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9

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9

5、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9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97、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9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9

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佛语禅心

1、宽容将换取一切美好的事物。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盛产幽默,减少人生的沉重感,让人生充满快乐和欢笑。

2、将触动你心中蒙尘的怒火拭去。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3、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洗刷心灵的尘埃。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确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4、痛苦源泉,在于错误的追求。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谅解;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找回内心的宁静,放下才是一种淡然。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 才是下手之处。

6、吸引知识精英,追求人生深意。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感觉。

7、很多人不快乐,何故?太累了,欲望太强。若能远离“晴忧次女伞业衰,雨忧长女鞋业衰”,心平气和,凡事不钻牛角尖,常将心比心,大爱无我,“离欲阿罗汉”,能不得安乐?

8、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真实地活在今天。

9、纷繁中的静心,超凡脱俗。对生活而言,与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时要坚定信心,寻求乐趣,在痛苦中表现刚毅,在逆境中表现勇敢。从工作求经验,从事实求进步,培养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实,超越世俗的一切,自求安定。

10、细品禅的真意,在灵性的感悟中超脱。不立文字,以心灵的妙悟和瞬间的灵感达到光明的彼岸或者高明境界,这是禅宗的一大特色。禅的真意在灵性的感悟和轻巧上。在开悟的一瞬间,足以让人们超脱和陶醉,时间的负累和沉重那时全化为乌有了。

11、静与思——智慧是治疗烦恼的必备良药。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12、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富贵还同九月霜。

13、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婪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14、把内心涂成彩虹般绚烂,快乐的生活。当你的心中装满了阴霾,你的世界也就会随之变得忧郁起来,处处变得暗淡无光;如果你摒弃怯懦,使自己内心充满光亮,那么,你脚下的路也会渐渐地明亮起来。

15、随缘——不随波逐流,不随世沉浮。“随缘”是随顺当前的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做人不但要有“随缘”的性格,更要秉承“不变”的操守,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自利利他的良方。

16、好高骛远,想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规律,而且寸步难行,只会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所以,凡是还是应该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第16篇:佛语心得

一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二 寒山问舍得:“人家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骂我、骗我时如何处治?”舍得:“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四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五 持身大、见吾不释有何妨;存心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5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7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8一切皆为虚幻。

9不可说。

1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

一、终成正果。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梵志双手持花献佛,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之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我手中之花皆已放下,还有什么可放的呢?佛说:放下你所有的想念,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之处

舍至无可舍之处„„

佛说爱情的结果是失恋,唯其不足以蚀骨升华完满。感慨清纯渐逝,波澜不惊是苦是甜?奈何肉眼凡胎心不坚,总在倚门眺望春天。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种,这几句是我看小说的时候摘的,看的时候很有感触,希望你也喜欢。

佛语经典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经典二:不可说。

世界上,很多事,没有道理,没有原因,甚至没有语言。世事如春梦,人情薄似愁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有命,人情事故不可说。记得大话西游中那句经典的台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掩卷而思,好不感慨,感情中有些事适合烂在肚子里,永远不必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为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那种:千帆过尽,皆不是我心所爱,弱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的渴求,红尘中不过是自寻烦恼。一首《扫心地》让无数人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的清净真的可以延年益寿,让人轻松。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你说,你将傲立于苍茫大地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而我说:我愿用来世的500回眸,换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他想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就让众弟子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佛家禅语:

1、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

一、孝顺。

二、行善。

佛家禅语: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佛家禅语: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

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佛家禅语: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佛家禅语: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佛家禅语: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佛家禅语: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佛语禅心(1)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佛语禅心(9)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佛语禅心(10)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佛语禅心(11)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得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佛语禅心(13)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佛语禅心(14)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佛语禅心(15)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佛语禅心(16)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佛语禅心(17)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语禅心(18)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佛语禅心(19)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佛语禅心(20)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佛语禅心(21)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佛语禅心(22)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佛语禅心(23)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语禅心(24)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语禅心(25)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佛语禅心(26)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佛语禅心(27)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语禅心(28)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语禅心(29)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

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佛语禅心(30)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佛语禅心(31)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语禅心(32)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佛语禅心(33)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佛语禅心(34)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佛语禅心(35)

证严法师云:“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身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佛语禅心(36)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相续,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

佛语禅心(37)

海涛法师说:“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我们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把善良修炼成一种信念。

佛语禅心(38)

证严法师曰:“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而生起。“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要想防止做恶业,就必须制服我们的心。

佛语禅心(39)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当你的心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你的心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佛语禅心(40)

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37、方正存心,圆通处世。

63、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77、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花开花落,缘起缘灭。

风没有动,叶没有动,是人自己的心动了。

跑步者始终待在自己的身体中,必须不断地想到自己的脚茧和喘息;他跑步时感觉到自己的体重、年纪,比任何时候都还深切地意识到自我和生命的时间。

情诗种种 无情不知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彼时心境 彼时诗句

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几曾跨马倚斜桥,何处满楼红袖招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现世无由见,除非梦里逢。醒来襟袖湿,疑是露华浓。

不见去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第17篇: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1、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3、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8、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1、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2、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3、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4、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5、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16、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17、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0、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21、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22、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3、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24、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25、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6、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8、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9、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30、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3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2、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33、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34、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35、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36、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7、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38、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39、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40、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41、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2、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43、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44、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5、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46、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47、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48、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49、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50、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51、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52、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53、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54、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5、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56、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57、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58、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59、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60、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61、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62、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63、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64、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65、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66、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6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68、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69、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70、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71、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72、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73、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74、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7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76、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365.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78、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79、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8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8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82、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8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84、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85、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86、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8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88、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89、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90、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9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92、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93、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94、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95、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96、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7、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98、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99、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00、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10

1、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10

2、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10

3、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10

4、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0

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0

6、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10

7、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0

8、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10

9、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110、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1

11、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1

12、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

13、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1

14、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1

15、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1

16、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1

17、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

1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

19、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120、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1

21、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1

22、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

23、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1

24、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

25、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1

26、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1

27、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1

28、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1

29、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130、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1

31、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1

32、众生界即诸佛界。

1

33、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1

34、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1

35、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1

36、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1

37、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1

38、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1

39、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140、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1

41、373.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1

4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

43、397.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1

44、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1

45、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1

46、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1

47、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1

4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

49、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150、396.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1

51、374.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1

52、384.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1

53、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1

54、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

55、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1

56、375.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

57、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1

58、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1

5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60、371.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6

1、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6

2、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16

3、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16

4、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16

5、379.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16

6、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16

7、39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16

8、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6

9、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170、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17

1、372.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7

2、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17

3、377.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17

4、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7

5、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17

6、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17

7、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7

8、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17

9、385.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180、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8

1、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18

2、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18

3、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8

4、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18

5、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8

6、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18

7、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18

8、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18

9、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9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19

1、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19

2、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19

3、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19

4、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19

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9

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9

7、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9

8、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第18篇: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三、一切皆为虚幻——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四、不可说——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19篇:佛语格言

格言、箴言、名人语录、佛语祖言——为人处世之道

格言、箴言、民俗宝谏;名人语录、佛语祖言,文言白话且同篇,千圣开口百贤劝。

——慧玉居士

(一)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好事变坏。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经云:“若“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等特殊关乎大局利益之事,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恶。而平常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阴德,获天佑福报。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佛圣所欣乐。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做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人,是很难担当大任和成就正果的。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逆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

△“瞋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须烦恼?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吃亏人,常在世。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法国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原谅别人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万法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二)

△慎言语。虽有奔骥,难追片言之失。“驷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蝟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而那些能够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缄其口为宜!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谨言可以避祸,慎言可以防身。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终究会说出蠢话来的。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人说一句谎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谎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悠悠之谈,宜绝于智者之口。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不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好说、好张罗、好结交、好游,实为修行人一大障碍,应沉默杜潜,则其益无量。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伤人之语,深于矛戟,万不可出言刺伤人心。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见已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合。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反省是智慧的果实,反省是进德的阶梯,反省是修行中重要的功课。反省是禅。

“善良意志”为大修行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被大哲学家康德称为“绝对命令”。在为人处世中,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善良意志”的出发点上灵活掌握。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中道而行,是处事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少有浑厚而得祸者。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份都不好。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动,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庆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君子认命但不唯命。一个知天命的人,不会故意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

△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肯替别人想,“爱人如己”,是积福修道的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和忍。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三)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能纯熟。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忿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忧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志存忍辱,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深戒绮语。处事必忠,视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动心。

△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博厚为悠久之道,宽大为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无形。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满招损,谦受益。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施道;让,懿德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不责人之过,不揭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但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不见己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大丈夫论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今人有过,便甘自弃,以为不可复入圣人境域。不知盗贼也许改恶从善,何害其为有过哉!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人?以前都饶得过。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人能一旦洗涤旧恶,虽昔为寇盗,今日亦不害为君子。

△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更宜寡过。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在复萌,而小过转为大非。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于善也,无小而不举;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怨不忘恩。

△人无羞耻心,岂非类禽兽?知羞耻为改过之要机。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贫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

△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 居家有二语: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第20篇:佛语心经

佛语心经

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

石头也笑了:可是朋友们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说:真要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石头抢过了佛的话: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

佛说: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和快乐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而不断努力。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极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绝不会停止。

石头说:那我活的岂不是很辛苦?

佛说: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

石头摇了摇头,又笑了。

石头问:为什么我以前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

石头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

佛说:恭喜。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石头有些惊讶:哦?

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间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但你还是那么地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要知道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石头忍不住说:是的,我的确很爱她的清纯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石头问:为什么后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

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

石头摸了摸脑袋:亲情?

佛继续说:当爱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对他们好。

石头想了想,点头说道:亲情的确是这样的。

佛笑了笑: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石头沉默了: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宿命。

石头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辛苦地去爱一个人。是否值得呢?

佛说:你自己认为呢?

石头想了想,无言以对。

佛也沉默了一阵,终于他又开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

石头长吁了一口气,石头知道他懂了,他用坚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没有再说话

莲的佛语禅心
《莲的佛语禅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