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元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21:06: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在位5年,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死于1424年,时年65岁。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四、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在位期间,立皇后皇后张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的繁荣打下基础。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五、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于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六、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七、明景帝朱祁钰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1449年),年号“景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在位9年时,年30岁。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庙号代宗,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八、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庙号宪宗,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岁。

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

十、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庙号“武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十一、明世宗朱厚璁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宪宗孙,父兴献王。1521年即位,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在位46年,时年60岁。

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十二、明穆宗朱载垕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庙号穆宗,后被谥为庄皇帝,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三、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时才10岁,年号“万历”,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于1620年,时年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十四、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光宗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时年39岁。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谥法》云:“能绍前业曰光”。

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十五、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长子,年号“天启”。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

十六、明思宗朱由检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推荐第2篇:元朝后妃列表

元朝后妃列表

元太祖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1182年-1227年

1 光献翼圣皇后 弘吉剌·孛儿帖 正室、皇后、皇太后,光献皇后 1206年-?

生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豁真别乞、扯扯亦坚、阿剌合别乞、秃满伦、阿儿答鲁黑

2 忽鲁伦皇后

3 阔里桀担皇后

4 脱忽思皇后

5 帖木伦皇后

6 亦磷真八剌皇后

7 不颜忽秃皇后

8 忽兰皇后

9 古儿别速皇后

10 脱忽思皇后

11 也遂皇后

12 也速干皇后

13 忽鲁哈剌皇后

14 阿失仑皇后

15 秃儿哈剌皇后

16 察合皇后

李察合17 阿昔迷失皇后

18 完者忽都皇后

19 公主皇后

完颜氏20 合答安皇后

21 斡者忽思皇后

22 燕里皇后

23 忽胜海妃子

24 耶干妃子

25 耶逐妃子

26 忽胜海妃子

27 也真妃子

28 也里忽秃妃子

29 察真妃子

30 哈剌真妃子

31 歌璧妃子或古儿八速妃子

32 有秃该妃子

33 完者妃子

34 金莲妃子

35 完者台妃子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1206年-1225年 生阔列坚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1209年-? 西夏襄宗李安全之女。

皇后

皇后

皇后 1215年-? 金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

皇后

皇后

皇后

妃子

妃子 1174年-?

妃子 1174年-?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36 奴伦妃子

妃子

37 卯真妃子

妃子

38 亦巴合别乞妃子克烈·亦巴合别乞 妃子

39 八不别乞妃子

妃子

元太宗英文皇帝

窝阔台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1228年-1241年

1 昭慈皇后

乃马真·脱列哥那/朵列格捏 皇后

1229年8月? 生铁穆耳、答剌麻八剌

元成宗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4年-1307年

1 贞慈静懿皇后 弘吉剌·失憐答里

皇后 1299年10月-1305年 生德寿

2 卜鲁罕皇后

伯岳吾·卜鲁罕

皇后 1299年4月 - ? 被元武宗敕令自尽

元顺宗衍孝皇帝

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1 昭献元圣皇后 弘吉剌·答己

正室、皇太后、太皇太后

-1322年9月 生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武宗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7年-1311年 1 宣慈惠圣皇后 弘吉剌·真哥

皇后1310年-1327年11月

2 仁献章圣皇后 亦乞烈妃子

妃子

生和世琜

3 文献昭圣皇后 唐兀妃子

妃子

生图帖睦尔

元仁宗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年-1320年

1 庄懿慈圣皇后 弘吉剌·阿纳失失里 正室、皇后、皇太后 1312年3月-1322年 生硕德八剌

元英宗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0年-1323年

1 庄静懿圣皇后 亦启烈·速哥八剌

正室、皇后 1321年-1327年6月

2 朵而只班妃子

妃子

3 牙八忽都鲁妃子

妃子

元显宗仁孝皇帝

孛儿只斤·甘麻剌

1 宣懿淑圣皇后 弘吉剌·普颜怯里迷失 正室

生孙铁木儿

元晋宗致孝皇帝

叶顺铁木耳汗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3年-1328年

1 八不罕皇后

弘吉剌·八不罕

皇后 1324年-1328年 生阿速吉八 2 必罕妃子

妃子

?-1328年

3 速哥答里妃子

妃子

?-1328年

元明宗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汗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1 八不沙皇后

乃马真·八不沙

皇后 1328年-1330年4月1日 生懿璘质班

被元文宗敕令自尽

2 迈来往迪妃子

妃子 1328年-?

生妥懽帖睦尔

元文宗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133

2年

1 卜答失里皇后 弘吉剌·卜答失里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1328年-? 生太子阿剌忒纳答剌、燕帖古思、太平纳

元宁宗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1333年

1 答纳也忒迷失皇后 弘吉剌·答纳也忒迷失

皇后 1332年8月-1368年

元惠宗普孝皇帝

乌哈图汗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1333年-1368年—1370年

1 答纳失里皇后 钦察·答纳失里

皇后

1333年-1335年6月

被伯颜敕令自尽

2 伯颜忽都皇后 弘吉剌·伯颜忽都 皇后

1337年3月-1365年8月 生真金(与元裕宗同名)

3 奇皇后

(蒙古名完者忽都皇后) 皇后、皇太后 1340年-1368年 高丽人 生爱猷识里达腊

元昭宗和孝皇帝

必里格图汗孛儿只斤·爱猷识里达腊 1370年—1378年

1 权皇后

皇后

高丽人

推荐第3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前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西藏、云南。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入关前传两帝,入关后传十帝,其中病死的十帝,被暗杀的一帝,受伤致死的一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名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满族人,明朝时的龙虎将军,后金国(清)的创立者,在位11年。在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一说为患痈疽而死),终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祖先受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他本人曾被明朝册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壬申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建年号为“天命”。史称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使其兵势渐强,势力巨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他亲统步骑二万进攻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出降,于是捣毁抚顺城,掳掠人畜三十万而归。之后,努尔哈赤又攻陷清河堡等抚顺城以东的明军诸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边)附近与明朝进行了决定后金命运的一次决战。明朝为保持它在辽东的统治,调集大军十万人,号称四十六万,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分兵四路进攻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消灭后金。努尔哈赤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明军分兵而来,他则合兵而住”。集中八旗兵力六万余人,作战五日,击败明将杜松、马林、刘綎三路大军,杨镐闻知三路兵败,急令第四路李如柏撤兵,狼狈逃回。后金大获全胜,从而使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全面进攻。接连攻占了开原、铁岭,以及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沈阳,并把沈阳改称为盛京。

努尔哈赤到了晚年,感到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能治理好国政,便没有确定继位人,指定由八个和硕贝勒(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复数为贝子,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共同处理朝政。

天命十一年(1626)初,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明朝守将袁崇焕率军顽强守御,屡次打退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见状又气又恨,指挥士兵在城下凿洞,准备破墙入城,袁崇焕发觉后,命令用从西洋运来的火炮轰击。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慌忙率领全军退走。同年七月,努尔哈赤创伤复发,去清河汤泉疗养。八月,伤势转重,乘船回沈阳,途中,他知道即将逝世,就逼令曾与大贝勒通奸的大妃纳刺氏上吊而死,八月庚戌日,努尔哈赤因伤势恶化,死于途中的爱鸡堡(今沈阳市南),终年68岁。 努尔哈赤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高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太祖死,他被推举为汗。在位17年,病死,终年52岁,火葬,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皇太极被诸贝勒,大臣推举为后金大汗(另一说为他在努尔哈赤死后,逼死大妃,从幼弟多尔衮手中夺得汗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继承努尔哈赤的遗志,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统一了整个东北,继承了明朝在这一地区的全部版图,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将其降服。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州(清亡后通称为满族)。第二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为“崇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在此期间,皇太极继续向明进攻,曾四次绕过山海关,深入明朝内地,大肆抢掠骚扰,削弱和消耗明朝的实力。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以蒙古军为响导,亲率大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使明京师震惊。明督师袁崇焕闻讯,急率锦州总兵祖大寿等自山海关疾驰入援。皇太极认为袁崇焕在职,关外诸城难攻,便巧施反间计陷害袁祟焕。时皇太极屯兵南海子,先是俘获明朝太监二人,后又命人故作耳语,让两太监听真,说皇太极与袁崇焕有密约,然后暗纵两太监归去。太监回报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最终自毁长城,处死了袁崇焕。此次皇太极统兵入塞,先后攻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次年自率大军退还盛京,而留阿敏等驻守关内四城。不久,关内四城被明军收复,阿敏率残兵败将逃归。 后金天聪

七、八年间(1633-1634年),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先后航海来降,大为增强了后金的实力,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又命阿济格等入长城,破昌平,焚天寿山德陵(明熹宗陵),然后绕过北京,直插保定以南,凡克城十二座,俘获人口牲畜十八万。明朝督师张凤翼等皆按兵不敢战,听任清兵从容退去。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託等越过长城,大举深入。明朝以卢象昇为督师,宦官高起潜为监军。负责督军迎敌。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结果卢象昇孤军奋斗,在矩鹿贾庄血战而死。这年冬,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次年,清兵南下入山东,攻破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然后清兵由山东回师出塞,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俘汉人四十六万余,获白金百余万,满载而归。 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进师松山。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明兵十数万土崩瓦解,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最后,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于次年被俘,归降于清朝。锦州守将闻之祖大寿率众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使明朝完全丧失再战的能力。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

清崇德七年(1642)十月,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等作皇太极生前最后一次入关攻明,兵分两路入长城,共会于蓟州,直抵山东兖州而还,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杀明宗室鲁王,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余口、牲畜五十万头。次年(1643年)四月,阿巴泰等始率军经通州徐徐凯旋。清兵南北往返,明朝诸军皆尾随其后,始终未敢一战。

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地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从崇德五年(1640年)起,病况频频发生。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宠爱的宸妃病亡,他极为哀痛,一直朝思暮想,致使情志不舒,痰火上升,头晕目眩。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东暖阁寝宫猝然中风而亡,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他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皇太极死后的庙号为太宗文皇帝。

清世祖

顺治皇帝——福临 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皇太极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因爱病殁忧伤过度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终年24岁。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顺治帝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传说孝庄文皇后怀孕后,红光照身,盘旋如龙型。分娩前夜曾梦见神人抱着一个婴儿放入自己腹内,并告知是统一华夏之主。孩子生出来后,满室红光,并散发出奇异的香气,经久不散,孩子的头发也不是扒在头顶上,而是直立着。 尽管福临出生时有很多异兆,但其父皇太极并没有考虑传位于这个娃娃。福临的即位应该说是皇室内两大政治集团互相妥协的产物。这两大政治集团一个是以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滚为首,一个是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首,多尔滚集团拥有正白旗和镶百旗两旗的精兵,还有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能征惯战的实权派将领;豪格集团则掌握两黄旗的兵力,还有皇太极的亲信老臣及蒙古的支持。太宗皇帝驾崩后,两集团的矛盾就摆到了桌面上,他们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眼看由太祖太宗打下的大清江山就要毁于内部的火并。千钧一发之际,孝庄文皇后,这个清代第一女政治家,力挽狂澜,提出由福临即位的方案,一方面,福临是皇子,是豪格的弟弟,是喀尔沁蒙古亲王的外孙,豪格集团不会反对;另一方面,她许诺,福临即位后,封多尔滚为摄政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掌朝政,这样的交换也得到了多尔滚集团的认可。就这样,一个六岁的娃娃在自己生母,叔父,哥哥的共同支持下,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顺治”。 顺治即位后,由其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1651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在明将吴三桂指引下,乘明亡之乱率清军进入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十月初一,顺治迁都北京,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之后,他下令剃发,圈地,颁布《大清律》,禁止文人结社,同时派兵西进和南下,镇压农民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奠定了清王朝的基础。

顺治积极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为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清王朝统治政权作出了贡献。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

顺治天资聪颖,读书勤奋,爱好绘画,他画的小幅山水“写林峦向背,水石明晦之状”颇为时人称道,他的手指螺纹墨画《渡水牛图》意态自然,有笔墨烘染所不能到处,堪称一绝。他尤其檀长人物速写,有一次,他路过中书大臣盛际斯,忽然命令盛跪下,盛吓出一身冷汗。顺治对盛凝目熟视片刻后,取笔草就一帧盛的小像,递给左右诸臣传阅,盛转惊为喜,请顺治将小像赐给自己,顺治笑而不答,随手将小像付之一炬。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上早朝时,看来神态还正常,身体健康。第二天早上,宫中养心殿却突然传出了他的死讯。直到他下葬,群臣都没有见过他的遗体。死后,他只留下了一份遗诏,立玄烨(即康熙)为皇太子,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

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多年来一直厌恶尘世。公元1660年秋,他所宠爱的黄妃病故后,哀伤不已,毅然放弃皇位,暗暗去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康熙还秘密地去看望过他。也有人说他的出家与董小宛有关,董小宛曾为冒辟的小妾,被洪承畴献给顺治为妃,后董小宛被皇太后赐死,顺治转而消极厌世,才去五台山出家为僧。 顺治在遗诏中,还检讨了自己的十四个方面的过错:

一、自己在十八年的政治生涯中“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使天下未得安定,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二、对满族大臣安排,使用不当,使有些人有才能而不能施展;对有的大臣,明知他们不称职,又没能断然罢免。

三、深居皇宫,对朝鲜族廷大臣接触很少,致使君臣间的感情淡薄。

四、朝廷机构臃肿,费用浩繁,又精工修建宫殿,制作器具,浪费很多。

五、自以为聪明,不肯听从忠谏,致使群臣保持缄默,不敢进言。

六、自知有过错,又不能下决心反省改正,致使过错越积越多、越积越重。„„

在这里,他既没有标榜自己的业绩功德,也没有为自己的早逝而表露惶恐,悲哀之情,而是念念不忘朝政,总结教训以启迪后人,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 顺治死后的庙号为世祖章皇帝,史称顺治皇帝。

清世祖

康熙皇帝——玄烨

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康熙帝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四日。玄烨的即位与其父不尽相同,应该说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玄烨六岁的时候,一次与其他皇子去给父皇请安,顺治皇帝问他们长大要做什吗,老二福全说要做一个好亲王,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老三玄烨则说要做一个好皇帝,为百姓谋福,他的回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褒奖。但好景不长,顺治皇帝深深地爱上了董鄂妃,而且,不久生下了皇四子,顺治皇帝为表达对董鄂妃的一片真情,立即决定立皇四子为太子。就在这时,玄烨得了天花,在古代,天花是不治之症,眼看玄烨就要死去,为了避免传染,玄烨被移到了宫外救治。谁知,天花不知从何途径传染给了皇四子,虽经太医的轮番诊治,皇阿玛,皇额娘的精心照顾,这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小孩还是匆匆离开了人间。而不久,玄烨却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失去了竞争对手,又得过天花得他,无疑成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顺理成章地将皇位传给了玄烨,为大清王朝,也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如果说顺治皇帝的即位是孝庄文皇后的英明决断,是人力所为的话;那么康熙皇帝的即位就应该是上天的安排,是老天爷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

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由鳌拜等四位大臣辅政。致使鳌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了专权鳌拜及其党羽,随后康熙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开始了其雄才大略的进取,其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使得康熙由守成之君变成了创业之君,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康熙的文治有许多可值得称述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废除了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康熙还修治大运河,使其全程畅通,沟通南北经济的交流。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举取士,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笼络汉族地主阶极,团结汉族部分知识分子;又开明史馆,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

唐熙还大力提倡自然科学,进行全国土地测量,完成《皇朝全览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康熙五十一年(1712)颁布法令,规定人丁税根据户籍册上现有的人数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康熙在位期间还多次蠲免赋税。粗略统计,康熙时期蠲免赋税达五百多次。这些措施对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繁盛、统一的封建强国。

作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树,还应该说是那赫赫的武功。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三藩联兵,声势浩大,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作出果断的军事反击,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康熙的这场胜利,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从此政治趋于稳固。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挟平定三藩胜利之势,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爽投降。至此,在清初割据了四十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大陆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驱逐了入侵后盘据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遏制了沙俄帝国势力的侵略。沙皇俄国乘清朝内部动荡之机,入侵中国黑龙江省流域,并盘据雅克萨城。康熙派兵驱逐了盘据黑龙江省流域雅克萨的沙俄势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并设立黑龙江将军,驻守北部边疆。

随后康熙进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疆域,这是康熙皇帝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康熙帝年近七十,他为了表示敬老,曾将65岁以上的满汉在职官员,以及告老还乡,得罪被遗送回原籍的旧官员,统统召入乾清宫,饮酒吟诗,直到黄昏才散席。参与盛会的有一千多人,故称为“千叟会”。

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共有三十五个儿子,诸子为了抢夺储位,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他为挑选继承人问题而费尽心血。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允釢为皇太子,三年后感到不适当他废掉。两个月后,又重新立允釢为皇太子,二十四年后他感到太子权力过重,直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同时生前过早地公开立储君的弊端过多,所以他再次废掉其长子,准备在临终前留下传位遗诏,暗立继位人。他晚年最中意的是十四子允题,他特地任命允题为抚边大将军,派往边陲去扭转关系重大的西北战局,以让他建立功绩,提高威望,为继承皇位创造条件。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八日,康熙得了感冒,浑身发烧,经太医医治后好转,就在畅春园静养。据说,此时康熙亲手写了立允题为继承人的遗诏。当时唯一能接近康熙的大臣,是负责京师警卫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此人是皇四子胤祯的舅舅和亲信,一心想让胤祯继位。然而康熙却不中意于胤祯。隆科多趁机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传成“传位于四子”。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突然死去,很可能为隆科多所害。

有些学者认为,康熙在病危之际曾将诸子至面前,公开宣读遗诏,除远在西北的允题和被拘禁的允釢外,众皇子大多在场,遗诏不可能被改纂改。并且遗诏用满文写就,纂改之事是子虚乌有。还有学者认为,康熙是突然死去,不可能留下遗诏。

另有一说认为,皇四子胤祯素为康熙钟爱,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亲王,曾奉命掌管朝廷军政、钱粮大权。当诸皇子露骨地为抢夺储君而争斗时,胤祯虽暗中培植势力,表面上却置于事外,博得了康熙的欢心,使康熙决意在皇十四子和皇四子之中选择一个继承人,最后选中了皇四子胤祯。 康熙死后的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史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雍正皇帝——胤祯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 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雍正继位后,严厉镇压了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将允题长期幽禁,将兄弟允祀.允唐害死,贬斥了康熙的亲信,并且借故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大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实行特务统治,还与绿林侠客创造出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暗杀时,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雍正在位期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雍正以前,满族统治者没有确定的传位定例,所以在努尔哈赤和康熙死后,两次引起皇位之争,雍正吸取这一教训,认为立皇子是国家大计,与一般的政治不同,不能由大臣议定,应由皇帝独断,但如公开立一皇子,又将引起兄弟的明争暗斗,惹出祸来,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选定皇太子的诏书,在生前写好,密封藏在锦匣里,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皇帝死后,由总管太监取出,当众宣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太监见雍正到黄昏还没有起床,也不见帐内有什么响动,便起疑惑,忙去禀告皇后。据说,皇后赶来揭开龙帐一看,雍正已经暴死于床上。其中真相,宫内一直讳莫如深,不敢声张,后来才渐渐透露出来。原来,雍正在位时,浙江有一个隐居不肯做官的文人叫吕留良,著有许多著作。他死后,有人告发他的著作有反清思想,雍正下令将其剖棺戮尸;著作焚毁,子孙和族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黑龙江;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学有一身武艺,她事先得知朝廷灭她家族,便奉着老母逃离家乡,隐姓埋名,浪迹江湖。立志要报此家仇。七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翻进圆明园宫内,潜入皇帝卧室,将雍正刺杀于龙床之上。

有人依据《起居手册》雍正、乾隆两朝《实录》和《清史稿》,认为雍正遇刺纯属传说,实际上雍正是积劳成疾而病死,属于正常死亡。 雍正死后庙号为世宗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乾隆皇帝——弘历

清高宗,名爱新觉罗· 弘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在位60年,病死,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正在位时被封被宝亲王。雍正死后,群臣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联即皇帝位。”弘历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

相传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在雍亲王(雍正)妃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传说乾隆在六下江南时,曾暗去海宁省亲。

不过有学者认为,乾隆并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当时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谜是子虚乌有。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現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严厉拒绝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

在平定天山南路时,清军俘虏了小和卓木的一个妃子,她是一位绝色佳人,身上又散发出一种天然的奇香,人称香妃。乾隆便将她收为妃子送入宫中,还特地招来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宫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礼拜堂,以博取她的欢心。香妃却毫不动心,坚决不从。一天,宫女奉乾隆之命来劝说,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吓得宫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测,趁乾隆去郊祭时,把香妃召来,令其自杀。乾隆知道后还生了一场病,事后下令将香妃遗体用软轿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来,专家经过大量考证。认为香妃实为乾隆的容妃,在宫中生活了28年,55岁时病殁,葬于东陵,棺上书有阿拉伯文的《可兰经》。 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曾先后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乾隆还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乾隆所兴起的文学狱,在清朝历代中为数最多。如有个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认为这是诽谤清朝,将胡中藻灭族。不过这并不有损于乾隆的功绩。

但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清王朝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败。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他下诏说:“我25岁时继位,当时曾经对天起誓,如果能够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传位给皇太子,不敢与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数一样。现在我在位已经满60年,不敢食言,决定禅位与皇十五子颙琰。他如一时难以处理朝政,由我训政。”和坤等大臣极力劝阻,乾隆不听,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禅位大典,自称太上皇,但仍掌握着朝廷实权。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虽经过不少名医医治,都不见起色,初三死于养心殿。 乾隆死后的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帝。

清仁宗

嘉庆皇帝——颙琰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 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病死,终年61岁。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嘉庆帝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受乾隆禅让而继位,当即改年号为“嘉庆”。

乾隆皇帝晚年一直被立储的问题困扰着,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对当皇帝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敬而远之。就这样,才具并不突出的颙琰被推上了前台。嘉庆皇帝的即位看似是一帆风顺的,但细细体会也有起伏跌宕之处。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乾隆皇帝的第二子出生了,这个婴儿是乾隆帝嫡福晋所生。由于清代以前的皇帝没有一位是嫡长子,所以雍正皇帝非常重视这个孙子,并亲自赐名永琏,暗示在乾隆之后立他为皇帝。乾隆皇帝即位后,马上将传位永琏的诏书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后,谁知永琏并不是当皇帝的命,只活了九年就离开了人世。这是老天爷帮嘉庆皇帝扫除的第一个障碍。

其后不久,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一心完成祖先遗愿得乾隆皇帝,马上决定立这位嫡子为太子。谁知传位永琮的诏书刚放到正大光明匾后,两岁的永琮也离开了人间。连丧两子的乾隆皇帝,再也不敢立嫡子为太子,更不敢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边了。老天又为嘉庆皇帝的即位扫掉了一个障碍。就这样,乾隆皇帝只得在庶出的皇子中选择了忠厚老实的颙琰,而且,为了不让老天夺走他这个儿子,乾隆帝一直没敢宣布立他为太子。直到即将禅位前一年,才正式公诸于众。

嘉庆皇帝的即位和康熙皇帝一样,可以说是老天的安排,但这次上天的选择并不像上一次那么准确,忠厚老实的嘉庆皇帝显然挑不起这副担子,由于它的过分宽容,官场中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大清王朝也开始进入暮年。

嘉庆继位后,政事仍由太上皇乾隆决定。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病死后,他亲政。亲政后的第六天,他就逮捕了和坤,抄出家财约值白银十亿两,相当于当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总收入,不久和坤被处死。

嘉庆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嘉庆一生命运多劫,曾经遭逢两次宫变。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从圆明园返回大内,将进顺贞门,突然有一汉子冲出行刺,嘉庆的随从一百多人一时被惊呆,亏得在场的几个亲王卖命格半,才将刺客擒住。原来,他叫陈德,是个平民,因贫困无告,愤恨统治阶级的压榨,才舍身潜入皇宫,准备刺杀皇帝。事后,陈德一家被残杀。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嘉庆离宫北去木兰狩猎。这时京郊林清领导的一支天理教农民起义军,决定乘清朝的王公大臣外出迎接嘉庆回宫,宫中空虚之日,攻占皇宫,推翻清王朝。9月14日,起义军扮成商贩,暗藏武器,混进京城,和皇宫内的部分太监取得联系后,于15日中午发动起义,冲入西华门,沿皇道直扑隆宗门。皇宫护卫军忙关闭大门。起义军转而从养心门对面南墙外,攀援树木,爬上墙头。被皇次子旻宁率领清军用火枪击败。事后,嘉庆心有余悸,下令将宫内树木全部伐掉。后代皇帝从祖训,也不重新种植树木,致使今日故宫古树罕见。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再次去木兰游猎,驻于避暑山庄。头痛发热,之后病情日益严重,嘉庆知道不好,连忙宣召大臣赛冲阿、托津等入室,宣布立即传位于皇次子旻宁,25日死于避暑山庄。

嘉庆死后庙号为仁宗睿皇帝,史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道光皇帝——旻宁

清宣宗,名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782-1850年),嘉庆皇帝次子,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旻宁,但嘉庆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跃,一部分义军准备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是紫禁城,而且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做内应,义军按计划混入城中,准备从东,西华门冲入紫禁城。但东华门的义军过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总攻提前开始。义军在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宫中,此时嘉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宫内一切由旻宁掌管,正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旻宁得到报告后,带着另两位亲王冲了出去,当时内宫的大门已经关上,但还是有几个义军爬上了墙头。旻宁临危不乱,当场击毙了两个义军,这时援兵到了,冲进紫禁城的义军被全部杀死。由于旻宁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内宫女眷没有受到伤害。事后,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高度评价,并封他为智亲王,旻宁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稳固了。

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內外危机。在內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虛,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將收缴的鸦片,共19179 箱、2119 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將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道光死后庙号为宣宗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咸丰皇帝——奕宁

清文宗,名爱新觉罗· 奕宁(公元1831-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病死后继位。在位11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河北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

咸丰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道光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奕宁(咸丰)和第六子奕炘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奕炘天资聪明,深得道光的喜爱。因当时内外多事,道光一直没有下决心。咸丰的老师,侍读学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丰继位。他杜受田清楚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长处,他认为,咸丰的优势在于仁厚孝顺;奕炘的优势则是聪明伶俐。而此时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一次,诸皇子们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这可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但论射猎骑术咸丰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因此,杜受田告诉咸丰:“你到了南苑,只要坐着看兄弟们驱马打猎,自己千万不要射杀任何动物,并且约束你的随从也别去打猎”。并教他怎样对父皇解释。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奕炘的猎物最多,而咸丰却一无所获。当老皇帝责问时,咸丰答到,儿臣虽然无能,但是只要动手,决不会一无所获的,只是想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也不愿和兄弟们争个高低。他的回答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一心想为天下百姓选择一位仁厚的皇帝,咸丰自然比盛气凌人的奕炘更和老皇帝的胃口。道光就密写了咸丰的名字,放在锦匣之中。

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一八五三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清王朝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咸丰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和外国侵略者的援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却乘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敗,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就是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內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咸丰死后的庙号为文宗显皇帝,史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乘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 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淫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言,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譚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譚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譚嗣同走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譚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維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奧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宣统皇帝——溥仪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公元1906-1967年),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辨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12月,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王爷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侯。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6日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溥仪史称逊帝,也称宣统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推荐第4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没谥号其他依次是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 弘德彰武 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 昭定隆道 显功 文皇帝\"。

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 定统建极 英睿钦文 显武大德 弘功至仁 纯孝 章皇帝\"。

第四个皇帝康熙,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 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 孝敬诚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第五个皇帝雍正,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宽仁信毅 睿圣大孝 至诚 宪皇帝\"。

第六个皇帝乾隆,名\"弦歴\",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 纯皇帝\"。

第七个皇帝嘉庆,名\"永琰\",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 敷化绥猷 崇文经武 孝恭勤俭 端敏英哲 睿皇帝\"。

第八个皇帝道光,名\"绵寜\",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全称:\"效天符运 立中体正 至文圣武 智勇仁慈 俭勤孝敏 宽定 成皇帝\"。 第九个皇帝咸丰,名\"奕詝\",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全称:\"协天翊运 执中垂谟 懋德振武 圣孝渊恭 端仁宽敏 显皇帝\"。

第十个皇帝同治,名\"载淳\",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全称:\"继天开运 受中居正 保大定功 圣智诚孝 信敏恭宽 毅皇帝\"。

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名\"载湉\",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全称:\"同天崇运 大中至正 经文纬武 仁孝睿智 端俭宽勤 景皇帝\"。

第十二个皇帝宣统,名\"溥仪\",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

天命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

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宫发丧。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天聪三年葬福陵。初谥武皇帝,庙号太祖,改谥高皇帝,累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壬辰冬十月二十五日,第八子皇太极生,高皇后出也,是为太宗。

天聪、崇德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弟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

以纳穆泰为正黄旗固山额真,额驸达尔汉为镶黄旗固山额真,额驸和硕图为正红旗固山额真,博尔晋为镶红旗固山额真,额驸顾三泰为镶蓝旗固山额真,托博辉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彻尔格为镶白旗固山额真,喀克笃礼为正白旗固山额真。

九年丁丑,诏太祖庶子称“阿格”,六祖子孙称“觉罗”,觉罗系红带以别之。

崇德元年夏四月丙戌,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考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陵曰福陵;妣谥曰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丁酉,叙功,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馀贝勒

三年春正月甲午,皇第九子生,是为世祖章皇帝。

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九月壬子,葬昭陵。冬十月丁卯,上尊谥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太宗,累上尊谥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顺治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太宗第九子。丁亥,上即皇帝位于笃恭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

五年十一月戊辰,祀天于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追尊太祖以上四世:高祖泽王为肇祖原皇帝,曾祖庆王为兴祖直皇帝,祖昌王为景祖翼皇帝,考福王为显祖宣皇帝;妣皆为皇后。

七年十二月戊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甲辰,尊故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八年春正月丁卯,升祔孝端文皇后于太庙。追尊故摄政王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祔于太庙。

十年八月壬午,以太宗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子应熊。

十八年三月癸酉,上尊谥曰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葬孝陵。累上尊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康熙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于景仁宫。

一十一月甲午,上大渐,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雍正元年二月,恭上尊谥。九月丁丑,葬景陵。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圣祖崩

雍正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禛,圣祖第四子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十三年八月己丑,上崩,年五十八。是岁十一月丁未,恭上尊谥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乾隆二年三月,葬泰陵。

乾隆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世宗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

四年正月壬戌崩,寿八十有九。是年,四月乙未,上尊谥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九月庚午,葬裕陵。

嘉庆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讳颙琰,高宗第十五子也。母魏佳氏,追尊孝仪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五十四年,封嘉亲王。六十年九月,策立为皇太子,高宗将传位焉,以明年为嘉庆元年。

二十五年秋七月己卯,上不豫,乡夕大渐。宣诏立皇次子智亲王为皇太子。日加戌,上崩于行宫,年六十有一。十月甲辰,恭上尊谥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道光元年三月癸酉,葬昌陵。

道光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于撷芳殿。三十年正月丙午,上不豫。丁未,上疾大渐。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是日,上崩于圆明园慎德堂苫次。朱谕“封皇六子奕为亲王”。 四月甲戌,上尊谥曰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咸丰二年二月壬子,葬慕陵。

咸丰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讳奕蟭,宣宗第四子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十一年秋七月辛丑,上不豫。壬寅,上大渐,召王大臣承写朱谕,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癸卯,上崩于行宫,年三十一。十月,奉移梓宫至京。十二月,恭上尊谥。同治四年九月,葬定陵。

同治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讳载淳,文宗长子,母孝钦显皇后那拉氏,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储秀宫。八月癸未,上大行皇帝尊谥曰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谦仁宽敏显皇帝,庙号文宗。十二月甲戌崩于养心殿,年十九。光绪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鲁特氏崩。三月己亥,上尊谥曰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五年三月庚午,葬惠陵。 光绪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枻,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孝钦皇后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上疾甚。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复命载沣监国为摄政王。癸酉,上疾大渐,崩于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遗诏摄政王载沣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宣统元年正月己酉,上尊谥曰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

宣统皇帝名溥仪,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枻之孙,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也,于德宗为本生弟子。母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二年春正月十四日,诞于醇邸。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

显祖 宣皇后,喜塔腊氏,都督阿古女。

太祖 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太宗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世祖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圣祖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女。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也。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世宗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高宗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仁宗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女。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宣宗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孝全慈敬宽仁端?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文宗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穆宗 孝哲毅皇后,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德宗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

推荐第5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一、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你知道改元“崇德”的用意吗?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三、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你知道“顺治”的含义吗?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四、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号。你知道以“康熙”为年号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吗?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五、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是其年号。此年号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六、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与康熙齐名,他们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相当强盛的时期。你知道以“乾隆”为年号的意图吗?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七、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嘉庆”是他的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含义吗?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八、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号,此年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咸丰”是他的年号。“咸丰”二字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你知道吗?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十、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来历吗?

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讠斤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十一、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光绪”是他的年号,此年号的含义你知道吗?

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十二、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你知道“宣统”二字的含义吗? 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推荐第6篇: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

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

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推荐第7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皇帝列表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1616年—1626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满文: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原姓不明,后改姓爱新觉罗,因为努尔哈赤曾入赘佟氏,后来的元妃佟佳氏为元配,故明朝文献称其姓童或佟,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后金太祖高皇帝。

关于努尔哈赤的名字,明朝人文献多记载为童奴儿哈赤或佟奴儿哈赤,朝鲜人早期文献记载为老乙可赤、奴儿哈赤,清朝官方文献中则记载为努尔哈齐(《清太祖实录》)或努尔哈奇,现多称其为努尔哈赤。)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子。《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齐共有14位妻子。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努尔哈赤入赘。元配正室。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继室。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女一,莽古济。 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继室。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侧室。子一:皇太极。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 侧妃(4人)

伊尔根觉罗氏。子一:阿巴泰。女一,下嫁达尔汉。 叶赫那拉氏,为孝慈高皇后妹。女一,下嫁固尔布什。 另两位侧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载出其姓名和事迹。 庶妃(5人)

兆佳氏。子一,阿拜。

钮祜禄氏。子二,汤古代、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西林觉罗氏。子一,赖慕布; 伊尔根觉罗氏。女一,下嫁鄂托伊。 子女

努尔哈赤生有十六子八女。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皇太子

(后来被废,清太宗即位后封其为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后被清世祖追溢为成宗。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福陵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1627年—1636年

崇德 1636年-1643年

昭陵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1644年—1661年

孝陵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1662年—1722年

景陵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1723年—1735年

泰陵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1736年—1795年

裕陵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1796年—1820年

昌陵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1821年—1850年

慕陵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1851年—1861年

定陵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¹ 同治 1862年—1874年 惠陵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¹ 光绪 1875年—1908年

崇陵

- 见² 爱新觉罗溥仪 1908年-1911年 宣统 1909年—1911年

-

注: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1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兰儿,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饮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清朝的皇后只有慈禧一开始就得到了22字谥号。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但中国公众尚未普遍知道此事。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清朝简介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

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

清朝皇帝的死因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庙号 年号 缢号 姓名

太祖 天命 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宗 天聪崇德 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祖 顺治 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 康熙 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yè

世宗 雍正 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yìn禛zhēn 高宗 乾隆 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 嘉庆

睿ruì皇帝 爱新觉罗颙yóng琰yǎn

宣宗 道光 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mín宁

文宗 咸丰 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yì詝zhǔ

穆宗 同治 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 光绪 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tián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编辑词条清太祖

清太祖努尔哈赤

姓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庙号 清太祖

谥号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陵墓 福陵

政权 后金

在世 1559年-1626年

在位 1616年-1626年

年号 天命

编辑本段生平

努尔哈赤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李成梁把努尔哈赤从小就收养在身边,以控制觉昌安、塔克世的建州左卫。所以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并担任过明朝的下级军官。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王杲的儿子阿台所在的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努尔哈赤的堂姐),所以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劝降阿台,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努尔哈赤闻讯决心报仇。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朝廷偏袒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已经彻底地弃置了他对当时汉族朝廷的信任。次年三月,后金发动萨尔浒之战,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一月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逝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1],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死因众说纷纭,袁崇焕声称其在宁远受到炮击重伤而死。但事实上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之后8个月才死去,中间还远征了蒙古。根据支持袁说法的学者考证,努尔哈赤的死因应是抑郁症(李鸿彬《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驰骋疆场的沙场老将竟败于进士出身袁崇焕之手,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再者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对于传位大事,萌含着家庭之变,也是深怀隐忧。至于他当时有无受伤,此为满人所忌,今日已经无法考证。努尔哈赤死亡的时的年龄已经超过当时普通人的平均寿命。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编辑本段家族

先祖

清始祖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1388年—1405年

清肇祖 原皇帝 爱新觉罗孟特穆 1405年—1433年

纯皇帝 爱新觉罗充善 1433年—1467年

兴皇帝 爱新觉罗脱罗 1467年—1481年

正皇帝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1481年—1522年

清兴祖 直皇帝 爱新觉罗福满 1522年—1542年

清景祖 翼皇帝 爱新觉罗觉昌安 1542年—1571年

清显祖 宣皇帝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71年—1583年

弟弟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为努尔哈赤的二弟。

后妃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子。《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齐共有14位妻子。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努尔哈赤入赘。元配正室。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继室。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女一,莽古济。

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继室。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侧室。子一:皇太极。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

侧妃(4人)

伊尔根觉罗氏。子一:阿巴泰。女一,下嫁达尔汉。

叶赫那拉氏,为孝慈高皇后妹。女一,下嫁固尔布什。

另两位侧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载出其姓名和事迹。

庶妃(5人)

兆佳氏。子一,阿拜。

钮祜禄氏。子二,汤古代、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西林觉罗氏。子一,赖慕布;

伊尔根觉罗氏。女一,下嫁鄂托伊。

福晋

阿济根。

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中未记载。)

回族-李惠霞,乐妃

子女

努尔哈赤生有十六子八女。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皇太子

(后来被废,清太宗即位后封其为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后被清世祖追谥为成宗。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推荐第8篇: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简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唐顺宗李诵,曾被封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为太子。李诵在东宫为太子的近20年中,时常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他不满宦官专权和宫市等扰民措施,早已有意改变宦官专权擅事的政局。常和伴读王叔文等一起筹划日后继位后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公元805年正月,李诵中风口哑,德宗因此而于公元805年正月急死。李诵带病继位。是为唐顺宗。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他以穆宗次子、敬宗二弟的身份即位,并不是既定的继承人选。而他为什么能够承继大统?简单地说,乃是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斗争的结果。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岁;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推荐第9篇: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在位5年,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死于1424年,时年65岁。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四、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在位期间,立皇后皇后张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的繁荣打下基础。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五、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于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六、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七、明景帝朱祁钰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1449年),年号“景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在位9年时,年30岁。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庙号代宗,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八、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庙号宪宗,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岁。

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

十、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庙号“武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一、明世宗朱厚璁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宪宗孙,父兴献王。1521年即位,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在位46年,时年60岁。

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二、明穆宗朱载垕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庙号穆宗,后被谥为庄皇帝,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三、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时才10岁,年号“万历”,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于1620年,时年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四、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光宗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时年39岁。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谥法》云:“能绍前业曰光”。

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五、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长子,年号“天启”。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

六、明思宗朱由检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推荐第10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清朝历代皇帝死因简介: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季氏 姓氏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

寻根溯源

季姓来源有六:

1、出自兄弟排行。据《吕氏春秋》等所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春秋时吴国公子札行四,人称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

2、系出芈姓,为颛顼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季姓为陆终之子季连之后。

3、系出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季友曾于鲁僖公时为相,有大功于鲁,其孙行父以王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姓。

4、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季姓。

5、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季姓。

6、出自他族改姓。唐时西赵渠帅有季姓;今满、土家、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季姓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商末时周文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季文子),曾孙季孙夙(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季恒子),斯子季孙肥(季康子)。括号内为又名,似乎表明季孙氏已向季姓过渡。西汉时季姓名人有楚国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姓人。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姓于史书不显,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季姓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姓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荡,则北方之季姓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代时,寿春之季姓依然长盛不衰。两宋时,江南之季姓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姓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姓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姓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明初,山西季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明清两代,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姓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季姓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共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含上海)最多,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姓分布之一斑。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有江浙一带之季姓人或为学生,或为军人随之赴台。如今,季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二省季姓约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郡望堂号

季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2、鲁国,即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3、寿春县,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堂号:“三朝”、“静思”“纯孝”等。

宗族特征

1、季姓源起庞杂,但无论出自何支,均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

2、季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春秋时的季札,秦汉之交的季布、季心兄弟均为南方人,唐宋之后更不必言。

3、季布有一诺千金之誉,当时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些都激励季姓后人以此为目标,言必行,行必果。

名人精粹

季布:西汉楚人,以任侠名。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数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缉拿,后得赦免,累官至河东守。

季心:季布弟,亦以任侠名。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于吴地。官至中尉司马。

季广琛:寿州人,唐代大臣。历瓜州刺史、荆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后因兵败贬温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

季复: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官吏、学者。与弟季中复有文名,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陵: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官吏。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书舍人,曾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礼:安徽无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称于世。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纯孝”。

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等。

季寓庸:江苏泰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开生、季振宜:泰兴人,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其工于书画,亦工诗。其弟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书富甲海内。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士言斤:江苏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词人。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尘俗。水墨写生笔趣奇纵。有《问红词》。

季雨霖:湖北荆门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曾与刘静庵等创设日知会,密谋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第八师师长,不久辞职。后被军阀黎天才杀害。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当代学者,著名教授、文学翻译家、印度学和佛学专家。通梵文和吐火罗文,可称一代宗师。著有《季羡林文集》。

第11篇: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明朝皇帝列表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在位5年,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死于1424年,时年65岁。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四、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在位期间,立皇后皇后张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的繁荣打下基础。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五、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于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六、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七、明景帝朱祁钰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1449年),年号“景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在位9年时,年30岁。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庙号代宗,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八、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庙号宪宗,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岁。

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

十、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庙号“武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十一、明世宗朱厚璁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宪宗孙,父兴献王。1521年即位,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在位46年,时年60岁。

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二、明穆宗朱载垕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庙号穆宗,后被谥为庄皇帝,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三、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时才10岁,年号“万历”,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于1620年,时年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四、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光宗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时年39岁。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谥法》云:“能绍前业曰光”。

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五、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长子,年号“天启”。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

六、明思宗朱由检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推荐阅读:

清朝皇帝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第12篇:清朝皇帝皇后列表

努尔哈赤建国时追封四代: 肇祖 原皇后 兴祖 直皇后 景祖 翼皇后 显祖 宣皇后 太祖高皇帝 元妃佟佳氏

继妃富察氏

大妃乌拉纳剌氏,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这个谥号是在多尔衮当政时加的,多尔衮死后,乌拉纳剌氏的谥号被取消了)

侧福晋叶赫那拉氏,生太宗文皇帝,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生世祖章皇帝,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后被降为静妃,无谥号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皇贵妃董鄂氏,追封为皇后,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佟妃佟佳氏,生圣祖仁皇帝,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圣祖仁皇帝

皇后赫舍里氏,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皇后钮祜禄氏,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皇后佟佳氏,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德妃乌雅氏,生世宗宪皇帝,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世宗宪皇帝

皇后纳剌氏,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熹皇贵妃钮祜禄氏,生高宗纯皇帝,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高宗纯皇帝

皇后富察氏,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皇后乌拉纳剌氏,无谥号,死后按皇贵妃礼仪安葬

令皇贵妃魏佳氏,生仁宗睿皇帝,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仁宗睿皇帝

皇后喜塔腊氏,生宣宗成皇帝,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皇后钮祜禄氏,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宣宗成皇帝

嫡福晋钮祜禄氏,追封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 皇后佟佳氏,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皇后钮祜禄氏,生文宗显皇帝,孝全慈敬宽仁端?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 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育文宗,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文宗显皇帝

嫡福晋萨达克氏,追封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皇后钮祜禄氏,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懿皇贵妃叶赫那拉氏,生穆宗毅皇帝,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穆宗毅皇帝

皇后阿鲁特氏,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德宗景皇帝

皇后叶赫那拉氏,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宣统皇帝,2002年清朝后人追尊其为恭宗愍皇帝 皇后郭博勒氏,孝恪愍皇后 继妻李淑贤,孝睿愍皇后

第13篇:大清皇帝列表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1616年—1626年 福陵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1627年—1636年 崇德 1636年-1643年 昭陵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1644年—1661年 孝陵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1662年—1722年 景陵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1723年—1735年 泰陵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1736年—1795年 裕陵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1796年—1820年 昌陵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1821年—1850年 慕陵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1851年—1861年 定陵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¹ 同治 1862年—1874年 惠陵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¹ 光绪 1875年—1908年 崇陵

恭宗 爱新觉罗溥仪 1908年-1911年 宣统 1909年—1911年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1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兰儿,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饮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清朝的皇后只有慈禧一开始就得到了22字谥号。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但中国公众尚未普遍知道此事。

第14篇:中国古代史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皇帝列表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第15篇:清朝开国皇帝 资源列表

清朝开国皇帝 资源列表: 清朝开国皇帝, 清朝开国, 清朝的开国历史, 宋朝 ...

...娱乐休闲信息索引- 清朝开国皇帝资源列表: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墓遭盗掘国宝可能已部分流失......北京有个故宫,沈阳也有一个故宫!那是清朝开国皇帝入土中原以前的皇宫,规模比较小!.来源于大榜的东北三省之辽宁....

开国皇帝, 宋朝开国皇帝, 清朝开国皇帝, 唐朝开国 ...

...娱乐休闲信息索引- 开国皇帝资源列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 安徽凤阳人。元末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六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墓遭盗掘国宝可能已部分流失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墓遭盗掘国宝可能已部分流失.新华网

(2003-01-16 07:10:35)....汉文帝陪葬墓被连续盗掘西安警方追缴文物34件(08-04 20:18).中国清朝大贪官和珅的家族墓地被盗案告破(02-02 10:44)....

:: 《少年天子》 ::

...少年天子》根据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凌力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剧讲述了清朝开国皇帝顺治五岁 ...剧情介绍.这是部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以正剧的手法表现顺治皇帝戏剧性的一生。顺治五岁登基,十三岁亲政,是清朝入关后 ...

基础资源:电子图书:教学参考书:洪业——清朝开国 ...

主页>>基础资源>>教学参考书>>洪业——清朝开国史.洪业——清朝开国史.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内容提要.导言.第一章北部边防....第四章北京的陷落.李自成起兵问鼎.南迁之议.崇祯皇帝的末日.大顺的臣民.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故乡-君皇帝胄

...明成祖朱棣, 明, (1360~1424), 努尔哈赤, 清, (1559~1626), 清代开国君主....清圣祖玄烨, 清, (1654~1722), 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雍正帝胤祯, 清, (1678~1735), 清入关后第三代皇帝,受尽非议的一生。.清高宗弘历, 清, (1711~1799), 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

故乡--康熙帝没想做的三件事

...但也只是怀疑而已。 但是,康熙帝没有妄杀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祖父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朝是在东北。父亲福临进驻北京,在位虽18年,但死时也只有24岁。所以,康熙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 ...

这像元朝的开国皇帝吗

...在这一段中,好像真正的大帐主人是金轮法王而不是他。这个形象一点也不像一位统帅大军南征北战的“开国之君 ...倚天屠龙记》的第三十四回的大游皇城中有描写。 实际上,蒙古皇帝从来没有 ...真正“心慕汉化”的是清朝的皇帝 ...

舰船知识_为何清朝皇族的寿命那么短呢?

...主帖主题:为何清朝皇族的寿命那么短呢?....像景泰、正德、天启这种隔几代就有皇帝变太监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个来,我大明可真厉害啊! 像宋高宗这种开国皇帝就变太监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

清朝的皇帝 | 清朝皇帝表 | 清朝皇帝退位 | 清朝皇帝历史知识 | 清朝末代皇帝 |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 清朝皇帝服饰 | 清朝历代皇帝目录 | 中国清朝康熙皇帝 | 清朝 康熙 皇帝 | 清朝皇帝图片 | 清朝皇帝列表

最大规模圣旨展亮相山西平遥古城 ...近日在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的县衙博物馆内举办的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圣旨展,引起了游人的广泛兴趣。 此次展出的圣旨共20余幅,除两幅为明代的以外其余为从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至末代皇帝宣统历代皇帝颁布的 ...

Secret China News

...但是,康熙帝没有妄杀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祖父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朝是在东北。父亲福临进驻北京,在位虽18年,但死时也只有24岁。所以,康熙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实质上是不是开国皇帝 ...

顾炎武、黄宗羲的水平能这样低吗

...或者是刘邦还没答应使他满意的条件, 如果是后一理由,韩信的流氓气也许比刘邦还重。 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确有几个 ...存在的时间也很短。 顾炎武和黄宗羲可不是一般人,在明朝亡后,不但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做清朝的官 ...

众星话“秘史”:不要叫我刘德凯,叫我皇太极

...一是选马景涛我们选得很准,可以说他就是活生生的多尔衮再生。二是,我本身是导演之一,整体的把握比个人的演绎,更有成就感,再就是,对皇太极我非常喜欢,甚至说崇拜。因为我觉得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凡是开国 ...

吕加平:从明朝皇帝朱元璋不是汉人而是回民说起

...其遗族建立了南明小朝庭与李自成相抗,后又拒绝与李共同抗清。最后败退逃亡缅甸,被缅王捕捉引渡,入川后全部被清朝所杀 ...诛杀其族人和党羽700余口;

2、南北朝后所建的隋朝,其北周大将军后为隋朝开国皇帝的杨坚家族 ...

走近预言--《推背图》浅析(6)

...慢慢地走近预言,一起推敲。 前面第三十二象讲的是明亡,下面第三十三象是清朝开国。....此句指满清入关,自顺治帝始统治中原,实乃天意。“主客不分”指满清统治是反客为主。“地支无子”隐清朝皇帝概况:十二地支代表 ... 圣旨展亮相山西平遥古城

...此次展出的圣旨共20余幅,除两幅为明代的以外其余为从清朝开国皇帝顺治至末代皇帝宣统历代皇帝颁布的诰命和敕命。其中以明泰昌皇帝和清宣统皇帝的圣旨最为珍贵。据专家说,由于泰昌皇帝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溥仪也 ...

在沈阳赏雪_TOM旅游

...南京和沈阳雄踞着明清两代开国皇帝的皇陵 ...沈阳故宫里有太庙,前身是三官庙。明朝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被皇太极打败,当了俘虏,就关押在这里。这里有一段对明朝来说是悲剧,而对清朝却是喜剧的真实历史,现在说说 ...

人民网—苏叔阳:反贪反腐反黑入清宫戏 ...

...玉昆:有这么一句话,电视节目最火的是电视剧,电视剧里最火的是古装剧,古装剧最火的是清宫戏。清宫戏现在是火得有点大发了,从清朝开国的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所有皇帝几乎都被拍了个遍。 ...

清朝历任皇帝_常识_常识_文化_::e景苑 ...

...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 ...

清朝同治皇帝 | 清朝皇帝简史 | 清朝皇帝谱 | 清朝所有的皇帝名字 | 清朝的第一个皇帝 | 大清朝康熙皇帝 | 清朝皇帝历史 | 清朝皇帝简介 | 清朝皇帝墓 | 清朝皇帝照片 | 清朝皇帝 画像

东陵信息网:::::华夏民俗村 ...周边旅游.东陵公园,原名福陵,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 氏的陵寝,因地处沈阳市之东,所以,通常被称为“东陵”。 福陵始建于1629年,经23年建设,于1651年基本完成, 此后康熙、乾隆年间均有增建 ...

馆藏档案

盛京(即现在的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是清朝开国两代皇帝的都城。清入关定都北京后,这里被称作“陪都”按照当时的定制,清朝皇室活动形成的一些重要文档,都要抄录送盛京一份保存。因此有些藏品如满文老档、实录 ...

顾炎武、黄宗羲的水平能这样低吗

...或者是刘 邦还没答应使他满意的条件,如果是后一理由,韩信的流氓气 也许比刘邦还重。 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确有 ...存在的时间也很短。 顾炎武和黄宗羲可不是一般人,在明朝亡后,不但坚持 自己的立场,绝不做清朝的官 ...

......中华行知网::旅游经验显示......

...必游之地 2003/11/07, 当前评分 我要打分.故宫博物馆.北京有个故宫,沈阳也有一个故宫!那是清朝开国皇帝入土中原以前的皇宫,规模比较小!.来源于 大榜 的 东北三省之辽宁.必游之地 2003/11/07, 当前评分 我要打分.昭陵....

川岛芳子其人其事

...道这场审讯的竞争。 出现如此“轰动”的场面是当局始料不及的。那么,这个金璧辉——川岛芳子是什么 人,居然引起社会各界如此关注? 扭曲着长大的清朝皇族后裔金璧辉的身世要从清朝的真正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说起 ...

孝庄秘史

...孝庄秘史》讲述的是被誉为\"清朝兴国太后\"的孝庄文太后,历经三朝、辅佐两代幼主的传奇一生。这部书写女性传奇的电视剧中两位重要的男性角色--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和弟弟多尔衮分别由台湾小生刘德凯和马景涛扮演 ...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公元1399年,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的帝位。朱棣认为北平乃 ...为什么取名北京呢?这和当时实行的“ 两京制度”有关。开国之群定都南京,后继之君却要北迁都城 ...清朝的建立....

Tom.com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清朝开国后,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巡视习武,行围狩猎 ...

忧国--康熙有三件没想做的事

...敌国破,谋臣亡”。 但是,康熙帝没有妄杀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祖父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朝是在东北。父亲福临进驻北京,在位虽18年,但死时也只有24岁。所以,康熙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 ...

叶赫--两代皇后的家乡

...叶赫--两代皇后的家乡。叶赫满族镇位于吉林四平市东南部,距离四平约三十公里,是吉林省重要的民俗风景旅游区。叶赫历史悠久,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叶赫古城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 ...

查看详细内容

...汤沟、温泉寺风景区四面青山环绕,空气新鲜,景色宜人。相传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曾在此淋浴医疾。这里的地下温泉水温四季恒定,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之动人的传说,是疗养、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苏叔阳开炮:清宫戏越拍越火历史怎能一概戏说

...玉昆:有这么一句话,电视节目最火的是电视剧,电视剧里最火的是古装剧,古装剧最火的是清宫戏。清宫戏现在是火得有点大发了,从清朝开国的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所有皇帝几乎都被拍了个遍。....

中国气象科技信息网

...秦院士认为中国传统封建制度下尽管个别统治者有探求科技的兴趣,但实行的政策却长期抑制了科技在我国的发展。首先,从统治者个人看来,在中国历代的封建君主中,清朝开国的几位皇帝都很勤政 ...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 ...

康熙皇帝死因之谜

...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洲贵族历来崇尚武功。开国的皇帝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基于这一思想,康熙皇帝实际上是在给胤禵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宝座铺平道路。.康熙晚年很注意打击皇子结党营私的行为 ...

东北笔谭 ...有大大小小的皇帝近千个,从秦始皇以下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享受着超国家级的医疗保健待遇、整日里作威作福的帝王们为什么偏偏短命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开国皇帝往往活得都要长些 ...

吉林旅游- 四平市

...叶赫--两代皇后的家乡。叶赫满族镇位于四平市东南部,距离四平约三十公里,是吉林省重要的民俗风景旅游区。叶赫历史悠久,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叶赫古城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 ...

皇帝也有钓鱼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钓鱼有着特殊嗜好 ...一天,他命才子解缙陪他去御花园荷花池钓鱼,解缙开竿后连连得手,而朱元璋的钓竿却纹丝不动,钓了很长时间不见鱼踪影,皇帝极不高兴。....清朝乾隆皇帝也是名副其实的“钓迷皇帝 ...

武林杂谈

...朱元璋与峨眉山僧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未得志前当过和尚,还在安徽凤阳县南二里名刹皇觉寺做过 ...火头\"僧。当了皇帝以后,支持佛教 ...清朝翰林院学士- 蒋超撰写《峨眉山志》 峨眉山萝峰岭上,原有一座小庵,名龙凤辉室 ...

宫廷建筑_长江三峡旅游_旅游文化_重庆绿艺旅行社

...沈阳故宫在沈阳老城,是清军人关以前的清室宫廷。 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都在这里居住过。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为多平方米,有70多处建筑物,300多间房子。现在整个建筑群保存完好.....

==辽宁电视台网站==

...沈阳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就是清入关迁都北京前的皇宫。它建于1625年,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不仅创建了沈阳故宫,并以此为根据地进攻中原 ...

==辽宁电视台网站==

...沈阳故宫是清朝开国初期,皇帝居住的宫殿,在这个富丽辉煌的建筑群的西北角,有一处别致清幽的院落,它的色彩与其它宫殿截然不同。这里就是清代皇家藏书名楼-文溯阁。这座藏书阁建于1782年,专门为收藏《四库全书 ...

中关村杂志

...尊重人才的宽宏大度,是一次成功的“作秀”。在皇帝的这种“尊贤秀” 面前,即使是最坚定的反清人士也只好相应地缓和了自己的态度。 清朝开国后的几代皇帝,对于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

[补习文化课]天子的威仪:清朝历任皇帝(图集)_ ...

...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 ...

垂钓

...诚然,以钓鱼度日者虽不多见,但以垂钓作乐的却大有人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极喜欢 ...10多处之多。最著名的是北京阜成门外三里河路西的钓鱼台国宾馆,那里有金章宗皇帝钓鱼的“澄漪亭”和“潇碧轩”;清朝乾隆皇帝也 ...

理论园地

...的报告。秦伯益认为,中国传统封建制度下尽管个别统治者有探求科技的兴趣,但实行的政策却长期抑制了科技在我国的发展。首先,从统治者个人来看,在中国历代的封建君主中,清朝开国的几位皇帝都很勤政 ...

双赢酒店机票超市

...宫殿――伪皇宫、具有日本东京国会大厦建筑风格的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伪国务院。午餐后乘K666次火车12:50-16:17硬座赴沈阳,参观太阳鸟广场。 住:玫瑰大酒店或同级D

6、沈阳――大连早餐后游清朝开国皇帝陵――北陵 ...

名寺古剎

...相传在佛定和尚主持扩修白云寺期间,曾写诗曰:“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秋,脱去龙袍换袈裟。”诗中说得是破红尘、落发出家的清朝开国皇帝顺治曾云游至此 ...

花卉世界网

...2003-8-8.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清朝开国后,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巡视习武,行围狩猎 ...

时代书城---上下五千年

...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 ... 珍贵的月份牌

...却无年号。按中国历代皇帝都有年号,如唐朝李世民的年号为贞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 ...可谓极尽诌媚吹捧之能事。硬说这个窃国大盗既有武功又有文治,在中国,可与汉刘邦,唐李世民,明朱元璋等开国皇帝媲美;在世界上 ...

《孝庄秘史》上海庆功尤小刚将续写“秘史”

...电视剧《孝庄秘史》讲述的是被誉为\"清朝兴国太后\"的孝庄文太后,历经三朝、辅佐两代幼主的传奇一生。这部书写女性传奇的电视剧中两位重要的男性角色--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和弟弟多尔衮分别由台湾小生刘德凯和马景涛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另外在马兰峪的东部有公主的园寝一座。东陵共埋葬着五个皇帝、十五个皇后及其妃、嫔、福晋、格格等,共157人。陵区内各陵的建筑规制和布局也大致相同,都是依照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

中国世界遗产

...有13个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 ...十三陵布局庄严。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营造的,规模都较大 ...18万。由此可见,营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清朝末年,十三陵因严重失修已残破不堪 ...

深圳市全程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伪皇宫、具有日本东京国会大厦建筑风格的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伪国务院。午餐后乘K666次火车12:50-16:17硬座赴沈阳,参观太阳鸟广场。 住:玫瑰大酒店或同级 D

6、沈阳――大连 早餐后游清朝开国皇帝陵――北陵 ...

宫廷建筑

...沈阳故宫在沈阳老城,是清军人关以前的清室宫廷。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都在这里居住过。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为多平方米,有70多处建筑物,300多间房子。现在整个建筑群保存完好。 TOP ♂....

江苏广播电视网

2003-01-29 16:12:07.当年因《一帘幽梦》中的完美情人费云帆而成为大众偶像的刘德凯,这次在《孝庄秘史》中扮演的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在这部戏中,刘德凯身兼数职,他不仅是主演,还是剧本的策划者以及导演。 ...

温相专栏: 【原创】读史札记(64) ......所以,她们掌握朝权的机会很小。然而,即使这样,宪宗一朝著名的万贵妃的事情想来大家也都听说过吧。 清朝的女主,第一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大妃乌拉氏殉葬?因为大妃此前就和代善闹过丑闻,这不是野史。 ...

温相专栏: 【原创】读史札记(53)--庙号·谥号 ...

...康熙称得上满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没有得到中宗的庙号,而是抬高一格,升为祖,这也是清朝自己特有 ...历史上谥为武帝的包括五胡十六国在内,一般都是和开基立业、征伐讨平有关,其中不乏开国皇帝。比如魏武帝、晋武帝 ...

“好皇帝”和“坏皇帝”的幸运石英中国的“皇帝 ...

...好皇帝”如有作为的开国皇帝那就更没得说 ...但杨广则不然,其某些作为较之有的“好皇帝”不仅毫无逊色,还很有些可圈可点之处。也许他们都离今天太远,如是清朝皇帝,恐怕又是另一种待遇。 言至此 ...

北京文博2000第四期

...总甲签字画押,表示确认房地交易的合法性,并承担日后发生争执时出面调停的职能,房牙承担评估房价的职能。清朝中后期,京城房契总甲房牙 ...唐代已有里政制度,历经宋元,至明朝有了较大发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 ...

佳礼中文--马来西亚中文资讯网http://Chinese.Cari.Com....

...的开国皇帝,请投出你神圣的两票。 秦朝- 嬴政汉朝(西) - 刘邦新朝- 王莽汉朝(东) - 刘秀晋朝- 司马炎隋朝- 杨坚唐朝- 李渊宋朝- 赵匡胤元朝- 成吉思汗明朝- 朱元璋清朝- 努尔哈赤注二: 1 ...

读书社区

...今年清朝的元旦如此冷清和明朝的凄凉完全不同。明朝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军已愈来愈逼近京城,情势日益危殆;而清朝则是由于开国之君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甫于三个多月前驾崩,朝野思念之情犹深,哀戚之情未减所致 ...

中国人领袖表- 维基百科

...C.曹操清朝末期的实际最高当权者。; 蚩尤.D.邓小平国家主席(2003 ...

Wikipedia talk:投票/中国君主条目命名- 维基百科

...但我覺得“XX皇帝”好像較正式。 --Lorenzarius 06:43 2004年1月3日(UTC) 或许我们关于中国君主条目的命名照搬《中国大百科全书》命名方式?--Shizhao 12:24 2004 年1月3日(UTC).《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君主条目.开国君主用本名: 清朝:年号 ...

古今人物>>>李莲英与永寿斋

...清朝入后的第一个皇帝,清世祖顺治对此曾发布\"上谕\"说:\"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结有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由此可见,在清朝开国初期 ...

汉网论坛-[转帖]清朝皇帝为何接连绝后

...发布时间:2004-2-28 13:05:27 -- [转帖]清朝皇帝为何接连绝后 清朝皇帝为何接连 ...是叔叔多尔衮其中一个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后,其嫡妻博尔济锦氏在叔叔多尔衮逼迫之下,被多尔衮纳为妻子。 大清国开国皇帝皇太极及其 ...

穿上真金“衣装” 历代帝王庙修竣

...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 ...

书籍信息基本资讯页

...独歌武媚娘 两摘黄台瓜 檄文惊风雨 上阳白发人 日落草萧萧 赵匡胤--强化封建中央集权的宋代皇帝 忽必烈--遵行汉法改革旧制的封建帝王 王 鸿 朱元璋--有胆有识的明代开国皇帝 周 炎 康 熙--政绩辉煌的清朝皇帝 张建辉 乾 隆 ...

关学学者介绍——王杰

...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

千龙网--北京--“金砖”金箔装点历代帝王庙(多图)

...地方。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 ...

千夜历史

...太宗文皇帝”(清太宗皇太极)朝的事迹﹔卷三十二记“世祖章皇帝”嗣位﹑入关 ...有清高宗弘历写的序及其同臣下的“联句”以及撰修人的上进表文﹐书末有撰修人写的跋。乾隆敕命撰修该书﹐是要“直书”清朝开国创业的艰辛 ... 人民网网友之声

...历史上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开国皇帝,比如秦始皇、隋文帝、赵匡胤、李渊李世民。但这些皇帝往往有自身的 ...封建的农业文明在1840年之后被列强打得鼻青脸肿。中国由封建社会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朝是投降的 ...

二月河-->乾隆皇帝-->三十六护短贪功骄帅陷功臣 ...

...口中说道:“张广泗就不再追究了。他的折子留中不发。将来述职时,朕与他好好谈谈,一会儿你们陪朕见老佛爷,说说这事,老人家不定多高兴呢!” 说到陪皇帝礼佛浴佛,三个大臣便都默然。清朝开国至今历传四代 ...

二月河-->乾隆皇帝 ...

...高无庸真想去瞧瞧。但他是传旨太监,须得回宫向乾隆回话,遂打马一阵狂奔直回养心殿。不料乾隆却不在,高无庸一问,才知道皇帝已经出去 ...张廷玉听得极为专注,《洪范》五福,其中最要紧的就是“终考命”。清朝开国前几 ...

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相关报道

...但善于用人举贤,作为开国皇帝功不可没,他的四子朱棣把京城搬到了北京,可谓是非常明智之举,他作为明成祖,也为明朝的另一个开端打下了基础。 好了,终于到了封建王朝的最后出场者——清。清朝大部分皇帝都很优秀 ...

明光市人民政府-明光概况

...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属招信路,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 ...南朝梁武帝时的浮山堰遗址、宋朝招信城遗址及嘉佑院、古戏台、元代古建筑横山兴慈宝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诞生 ...

粱羽生笔下的皇帝

...熹宗里面,光宗常洛到是有治国之志,不过却丧命于假药之下,也够笨的。(《白发魔女传》) 大清国开国皇帝顺治一 ...其后的乾隆、嘉庆也是侠士们的死对头。这也可以看出梁羽生对满人统治中国的看法,也许是在清朝的时候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 博讯新闻 ...

...而且轻蔑、嫉妒或猜忌 那上帝为拯救他们而特地选派来的解放者, 这样的事还少吗?” 这样的呐喊? 我相信,生活在清朝统治下困厄屈辱的 ...只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位开国皇帝,开始王朝统治的另一轮循环。等他坐稳了龙椅 ...

范福潮:维新与革命:政治选择的痛苦与代价(下 ......毫无民意基础。皇权体制与暴力革命是一对矛盾体,开国皇帝凭借军队 ...前朝的皇帝(禅让的背后亦是武力的逼迫 ...皇权体制与民主共和体制更是格格不入,即便是建立在政党政治下的三权分立的英国式君主立宪体制,清朝的皇帝和 ...

地产周刊-十朝古都——南京

...公元1378年正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 ...了皇帝。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皇帝走后 ...不见了六朝烟水,不再有秦淮金粉,这样的旧城旧事,从来最好入诗入画。金陵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金陵。 清朝初年,一位擅长写戏 ...

北海旅游直通车 ...

...980~1009年)、李朝(1010~1225年)、陈朝(1225~1440年)、胡朝(1400~1407年)、后黎朝(1482~1784年)、西山朝(1788~1802年)、阮朝(1802~1885年)等封建王朝。1802,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阮福映依惯向中国清朝请封。清朝于 ...

给大明皇帝平反

...评价的文章,大多是分为三种,其一是开国的太祖 ...而又受到了很多清宫戏的影响,觉得大清的皇帝全是 ...清朝皇帝的好坏,我们暂且不去说他,因为受到文字狱的影响,他们的形象大多是扭曲了而不真实的。一一解说起来太过费力 ...

liaoning invest, china

...努尔哈赤及其后妃的陵墓,始建于1692年。位于沈阳市东部。 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皇帝皇太极及其后妃的陵墓,始建于1643年,是清初三陵 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 大连市于辽东半岛东南端,依山傍海 ...

第六章 第三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

...1612—165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在清朝开国过程中 ...使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得以实现。多尔衮摄政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实际上享有皇帝的尊荣 ...

战国社区- 文化长河- [转贴]刘伯温用《易》定江山 ...

...寄居寺庙的艰苦岁月中长大,文化知识当然贫乏,当最后他能成为一代开国皇帝,治理国家,掌管文武大臣 ...以外,在六爻纳甲,京房八宫卦的运用方面,还写成了《黄金策》一书,此书影响很大,至今广为流传。清朝以后野鹤 ...

清宫戏越拍越火一概戏说历史怎能随便写 ...

...苏叔阳著名作家玉昆:有这么一句话,电视节目最火的是电视剧,电视剧里最火的是古装剧,古装剧最火的是清宫戏。清宫戏现在是火得有点大发了,从清朝开国的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所有皇帝几乎都被拍了个 ...

精品书摘:《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们称这是一种民主政治的精神。其实清朝故宫的午门,就是预备皇帝和民众见面的阳台,不过这种制度清朝没有行,但明朝却有。皇帝一天要上朝三次,多少的麻烦。明太祖是开国皇帝,天下是他打来的,以前他是皇觉寺和尚 ...

文化周刊

...立即派臣骑日夜程,送往陕西中部县。放牛、讨饭出身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公元 ...嘉靖皇帝朱厚燠,听回京的官员说地方官府在黄帝陵庙乱征粮税一事,嘉靖皇帝大怒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十六日 ...

我的帐户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根据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讲述满清开国皇帝顺治五岁登基二十四岁夭折的戏剧性人生。又一部精彩的皇帝戏!以描写生活细节 ...顺治五岁登基,十三岁亲政,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

〒〒 中国.临澧〒〒 古老山传说

...安营扎寨于古老山,杨广吩咐大兵防守山腰、山脚,自己带着亲信息于山顶,因而开山伐木,始建一茅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 ...建成庙宇,并于每年初

一、十五举行庙会,香火不断,远近闻名。此庙很神奇。据说,清朝前斯年 ...

解放日报

...以断其“皇气”,17座金皇陵毁于一旦。 记者:从此金陵失踪了? 齐心:清朝建国后,康熙 ...还有一个金丝凤冠,三枚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雕凤鸟纹白玉饰件“纳言”,两具妃子的石椁里也发现了尸骨。 记者:开国皇帝的陵墓里 ...

中国石文化>>>>石史钩沉>>御 花 园 ...

...沉积变质岩等等,古代四大名石皆在其中。那么为何这面积不大的御花园就有这么多的石峰和赏石盆景?其原因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对园林石峰就非常推崇,在建造御花园时就皆以石取胜,叠山立石为峰。清朝乾隆皇帝是 ...

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这次改革,为后世的当政者们竖立了富国安民的样板.隋文帝改革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加强 ...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的 ...

保定新闻网 ...事。.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做了《褒忠录序》和《褒忠录》两篇文章, 极力表彰杨继盛忠心保国, 正直敢谏, 不怕杀头的精神, 号召满朝文武向他学习。.乾隆年间, 一个叫陈德华的人中了状元 ...

安徽风味

...给皇帝的贡品。 一品玉带糕玉带糕是安徽省名特产品,做工讲究,质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间 ...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 是安徽沿海地区的传统名肴。据凤阳当地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在 ...

“未解之谜”系列:中国预言

...李”字,唐朝是李世民打出来的天下。“起于太原”,因为李世民当时从太原起兵,是唐朝开国这件事情 ...因为他是朱元彰的天下,那么绵绵延延凡十六世,明朝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当时解《马前课》的这个人是清朝一个老 ...

国家地理

...质韧而坚,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清朝历代皇帝在天坛祭祀的时候,都要供上福建寿山的田黄石,因为田黄石所含的“福(建)、寿(山)、田(黄)”三个字极为吉利。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十全老人乾隆皇的御 ...

音像产品信息

...孝庄秘史(38VCD) 龙源价:US$ 63.00 一部演绎清朝开国时期的 ...古装剧!继《雍正王朝》、《康熙帝国》后又一清史大片!大清开国传奇,三朝宫延秘史 ...满汉一体,共享太平”的治国理念,暗中联合对顺治下满的亲贵,同顺治皇帝做对 ...

中科院监审局网站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的是严惩之法,他规定“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手段虽然过于残忍,却起到一定作用。清朝雍正 ...

修改中国皇帝的凄凉晚景

...皇帝。加上元朝15个,明朝16个,清朝10个 ...12律,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在任雍州刺使时,他乘齐内战之机起兵夺权 ...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萧衍在问鼎南京的过程中,也确有一番纵横捭阖善于应对的表演,能成一代开国君主并不是 ...

第16篇:清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

爱新觉罗氏(1616年——1911年)

太祖天命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氏孟古(皇太极生母)

(明建州左卫长子)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太宗崇德皇太极(太祖第八子)

世祖顺治福临

(太宗第九子)

圣祖康熙玄烨

(世祖第三子)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福临生母)

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玄烨生母)

孝献皇后 董鄂氏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礽生母)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胤禛养母)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胤禛生母)

世宗雍正胤禛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圣祖第四子)

高宗乾隆弘历

(世宗第四子)

仁宗嘉庆永琰

(高宗第十五子)

宣宗道光旻宁

(仁宗第二子)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弘历生母)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废皇后 乌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 永基生母)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颙琰生母)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旻宁生母,嘉庆二年薨)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嘉庆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奕生母)

文宗咸丰奕詝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宣宗第四子)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

穆宗同治载淳

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 阿鲁特氏

(文宗长子)

德宗光绪载湉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静芬

(宣宗第七子奕环长子)

逊帝宣统溥仪

皇后 郭布罗氏婉容

(奕环次子载沣长子)

第17篇:汉朝皇后列表及简介

西汉皇后顺序表

吕雉 -- 薄姬 -- 张嫣 -- 窦漪房 -- 孝景薄皇后 -- 王娡 -- 陈阿娇

卫子夫 -- 上官皇后 -- 许平君 -- 霍成君 -- 王政君 -- 傅昭仪 -- 冯媛

孝成许皇后 -- 赵飞燕 -- 班婕妤 -- 孝哀傅皇后-- 汉平帝王皇后

1、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2、薄姬

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刘邦宠幸。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她。之后,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自有子后,刘邦鲜有和薄姬相见。刘邦驾崩后,因为薄姬少见刘邦,地位也不高,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地就国,是为代王太后。

吕后死后。大臣议立新帝,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东汉时,追尊为高皇后。

3、张嫣

张嫣(前202年―前163年),野史载其字孟媖,小字淑君,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外甥女)。前192年,年仅十一岁的张嫣成为舅舅汉惠帝的皇后。前180年,群臣共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为帝。废黜张嫣皇后之位。前163年去世,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谥号孝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

4、窦漪房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5、孝景薄皇后

薄氏(生卒不详),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是中国汉朝孝景帝刘启的表亲兼元配妻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薄氏是刘启祖母太后薄姬家族的女子,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成为太子妃。前157年刘启登基,是为景帝。后册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景帝二年(前155年)太皇太后薄姬逝世。景帝六年秋(前151年),薄皇后被废。四年之后,薄氏去世,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6、王娡

孝景皇后王娡(?-前126年),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王娡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原先嫁给金家,只因为算命人说她可以当皇后,她的母亲便执意把她送入宫中,果然成了美人,生下了刘彻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通过政治联姻,提升了宫廷地位。

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就是汉武帝刘彻。

7、陈阿娇

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 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前107年)去世。

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8、卫子夫

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9、上官皇后

孝昭上官皇后(前89年-前37年),上官氏,汉昭帝皇后。上官安与霍氏之女,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出生于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于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被汉昭帝纳入宫中;初封婕妤,月余,立为皇后;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昌邑王刘贺为帝,尊上官氏为皇太后;刘贺被废,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公元前37年(建昭二年)崩逝,享年五十二岁;与汉昭帝合葬于平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10、许平君

许平君(前88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

元凤六年(前75年),与汉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刘奭。同年,汉宣帝继位,封许平君为婕妤。同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死,谥号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11、霍成君

霍成君(?—前54年),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小女儿 ,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派女医淳于衍害死皇后许平君后,将她送进皇宫,成为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

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招致灭族,霍家子孙及霍显都被诛杀。同年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刘奭为由,废黜霍成君皇后之位,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五凤四年(公前54年),汉宣帝下令将其迁往云林馆居住,霍成君自杀,葬于昆吾亭东。

12、王政君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不久忧愤而亡,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

13、傅昭仪

傅氏初为上官太后的才人,汉元帝刘奭为太子时,得以进幸。汉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得宠爱。生有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刘康。后封为昭仪。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去世,傅氏随子刘康归定陶国,称定陶太后。阳朔二年(前22年),刘康去世,其子刘欣继王位,由傅太后亲自抚养。时汉成帝无子,遂立刘欣为太子。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尊祖母傅氏为恭皇太后。一年后,改称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元寿元年(前1年),傅氏去世,与汉元帝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14、冯媛

冯媛(?—公元前6年),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奭的宠妃,汉平帝刘衎的祖母。

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选入后宫。初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生子刘兴,封为婕妤。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虎圈观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冯媛因挡熊救驾,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冯媛为信都太后,与子刘兴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随子刘兴前往封国。阳朔二年(前23年),刘兴被改封中山王,冯媛称为中山太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遭傅太后使人诬陷,服毒自杀。

15、孝成许皇后

孝成许皇后许氏(?-公元前8年),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恭哀皇后许平君堂兄弟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刘奭的表妹,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

汉元帝为补偿早年丧母之痛,将许氏许配给皇太子刘骜为太子妃。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许氏成为皇后。许皇后出身名门,色艺俱佳,犹擅文章,十数年间汉成帝专宠皇后,但其年长之后,色衰爱弛,所生子女又皆早夭,遂渐失宠。

公元前18年(鸿嘉三年),许皇后被废,改居长定宫,世称长定贵人。许后被废之后,托淳于长说情试图重回宫中,由此和淳于长牵扯暧昧。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因事发被汉成帝赐药自杀。

16、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舞女出身,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汉成帝37岁时立其为皇后,立后9年,46岁的汉成帝死了。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赵飞燕成为皇太后。6年后,汉平帝继位,由皇太后废为孝成皇后,1个多月后,废为庶人,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17、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18、孝哀傅皇后

哀帝无子,他驾崩的当天,太皇太后王政君加紧未央宫,下令重新任命侄儿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东山再起的王莽决心报昔日被迫辞官之仇,他认为全是因为傅氏,才使他被迫还乡,所以,他奏明太皇太后,指控傅太后与傅晏恃势跋扈,暴逆无道。他奏明太皇太后,剥夺傅晏官爵,流放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把傅皇后幽禁于皇城中的桂宫。王莽觉得还不解气,过了一个月,又把傅皇后废为“庶人”。

傅皇后受不了这种羞辱,含恨自杀。

19、汉平帝王皇后

汉平帝即位时年仅9岁,过了3年,王莽奏立皇后,他抬出《五经》为据,认为皇帝应娶天下”十二女“,”以广继嗣“。(《汉书·王莽传》)表面上显示出大公无私,实际是以退为进。他通过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将天下名门世家未婚美女造册上报朝廷,王莽的女儿也名列册中,可是王莽却伪称:”身亡德,子才下,不宜与众女并采。“(《汉书·王莽传》)意思是说,我王莽无德,女儿也无才,应在名册中除名。王政君时年已70多岁,还以为王莽态度诚恳,便把王莽之女及王姓外戚之女均除名。一些王莽的党羽,挣拍马屁,认为立皇后非王莽之女莫属,王政君只得顺从民意,同意立王氏为皇后。王莽既得谦让之名,又不费吹灰之力而当上皇帝的岳父。

王氏册立为皇后时13岁,不到两年,汉平帝死,王莽又拥立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帝,册立15岁的王氏为皇太后。过了三年,王莽自立为帝,贬刘婴为定安公,王氏改号为定安公太后。这时年仅18岁。王氏虽然是一位18岁的弱女子,却不满她的父亲所作所为,西汉亡后,她称病从不上朝,王莽逼她改嫁,封她为“黄皇室主”。王莽派侍御来探病,她拿起鞭子殴打侍御,王莽才放弃逼她改嫁的念头。

公元23年,王莽被杀,新朝亡,焚烧未央宫。王氏说:“何面目以见汉家。(《汉书·外戚传》)认为再也没有面目见刘室的人了,自焚而死,时年33岁。

东汉皇后顺序表

郭圣通 -- 阴丽华 -- 明帝马皇后 -- 章帝窦皇后 -- 章帝梁皇后 -- 章帝宋皇后 -- 和帝阴皇后

邓绥 -- 阎姬 -- 安帝李皇后 -- 梁妠 -- 梁女莹 -- 邓猛女 -- 窦妙 灵帝宋皇后 -- 何莲 -- 王荣 -- 伏寿-- 曹节

1、郭圣通

郭圣通(?年-公元52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世称“光武郭皇后”。郭圣通生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二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阴丽华和郭圣通悉为贵人。刘秀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多次辞而不受,因而立郭圣通为皇后。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刘秀和郭圣通在多次发生矛盾后,刘秀下旨废郭圣通后位,迁居北宫。但在不久后,封其为中山王太后,并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4年),废太子刘彊,并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2年),沛太后郭圣通病逝,葬于邙山,谥曰光武皇后。

2、阴丽华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原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同年二月初八,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性格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

3、明帝马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由于她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阴皇后服侍体贴,对其她妃嫔诚挚热情,宫中无人不对她称赞,太子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刘庄即位,谓汉明帝。马氏即被封为贵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马氏被立为皇后。马皇后一生以俭朴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约束外家著称,公元79年(建初四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明德马皇后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4、章帝窦皇后

章德窦皇后(?—公元97年),窦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司空窦融曾孙女,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其母为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疆之女沘阳公主。

建初二年(77年),窦氏与妹妹同时入宫。建初三年(78年),被立为皇后。窦氏宠幸特殊,独占后宫之爱。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汉和帝刘肇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并由窦氏临朝摄政。永元九年(97年),窦氏去世,与汉章帝合葬敬陵,谥号章德皇后。

5、章帝梁皇后

梁氏为褒亲侯梁竦之女。梁氏年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梁氏年十六,既在建初二年与姐姐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建初四年,梁贵人生和帝。章帝的窦皇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妒梁氏。八年,窦皇后作飞书以陷梁竦,梁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

汉和帝永元九年,已成为太后的窦皇后逝世,还未下葬,而梁贵人姐姐梁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请求依照汉光武帝黜吕后的事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百官亦多上言者,后太后与汉章帝合葬敬陵。

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礼仪等同于同为汉章帝贵人的宋贵人(其孙为汉安帝)所葬敬园。

6、章帝宋皇后

敬隐宋皇后,东汉永平(58年-75年)末年,选入太子宫,章帝即位,立为贵人,生庆皇太子。旋以谗废,贵人自杀。后殇帝卒,庆长子祜为安帝。建光元年三月,追尊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

宋氏为西汉中尉宋昌八世孙。父亲宋杨的姑母是马太后的外祖母。马太后听闻宋杨的两个女儿皆有才色,迎而训之。永平末年,宋氏和妹妹选入皇太子刘炟的宫内,甚有宠。永平十八年(75年),太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宋氏姐妹并封为贵人。建初三年(78年),宋贵人生下皇子刘庆,次年刘庆被立为皇太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去刘庆的皇太子身分,改立梁贵人所生的刘肇为皇太子。宋氏姊妹因而被迁往丙舍,派小黄门蔡伦审理两位贵人。不久,两位贵人同时饮药自杀。汉章帝感伤,敕掖庭令葬于樊濯聚。宋氏的孙子刘祜即位为汉安帝后,追尊祖母宋氏为敬隐皇后。

7、和帝阴皇后

汉和帝皇后阴氏(80年—103年),名讳不详,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执金吾阴识曾孙女,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任皇后。

阴氏少时聪明颖慧,喜好书法技艺。永元四年(92年)入宫,受封贵人,得到汉和帝的特殊宠爱。永元八年(96年),汉和帝立阴氏为皇后,同年贵人邓绥入宫。自从邓绥入宫后,汉和帝对阴氏的宠爱渐渐衰减,因此阴氏心里屡有怨恨,便以祝诅之术诅咒邓绥。永元十四年(102年),事情败露,汉和帝废黜阴氏的皇后之位,迁居桐宫。永元十五年(103年),阴氏因忧郁而死,时年二十三岁,死后葬于临平亭部。

8、邓绥

邓绥(81年-121年),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系出名门,其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邓禹。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驾崩,谥号“和熹”,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9、阎姬

阎姬,尚书、步兵校尉阎章孙女,长水校尉、北宜春侯阎畅之女 ,汉安帝刘祜的皇后。

阎姬有才华和姿色,元初元年(114年)入宫,深受汉安帝宠爱,封为贵人。元初二年(115年),立为皇后。阎姬专宠妒忌,汉安帝与宫人李氏生下皇子刘保,阎姬便毒死李氏。延光三年(124年),阎姬与江京等诬陷太子刘保,将其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在出巡时去世,阎姬想长久独揽朝政,图谋立幼年皇帝,便与兄弟阎显等拥立汉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

不久后,刘懿患重病,阎显与江京等害怕刘保继位会怨恨报复他们,劝阎姬征调其他诸侯王王子继位,诸王子还未来京,中黄门孙程等合谋杀死江京等人,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阎显兄弟及其党羽都被诛杀,阎姬被迁到离宫居住。永建元年(126年),阎姬去世,谥号安思皇后,与汉安帝合葬恭陵。

10、安帝李皇后

恭愍皇后李氏(?-公元115年),汉安帝刘祜的宫人,汉顺帝刘保的生母。

李氏,出身良家, 入宫得安帝宠幸。公元115年,李氏生下安帝的独子刘保。阎皇后嫉火中烧,遂鸩杀李氏。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刘保被立为皇太子。公元125年,刘保即位,是为汉顺帝。当初李氏埋葬在洛阳城北,顺帝不知。到太后阎姬逝世以后,左右将实情告诉顺帝,顺帝感悟发哀,亲至葬所,更以礼殡,上尊谥曰“恭愍皇后”,葬于恭北陵,为策书金匮,藏于世祖庙。

11、梁妠

梁妠(106年—150年),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大将军梁商之女,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少时聪明贤惠,善做女工,精通经史。十三岁时入宫,被汉顺帝封为贵人。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

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去世,汉冲帝刘炳继位,梁妠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永憙元年(145年),汉冲帝去世,梁妠与哥哥梁冀商议拥立汉质帝刘缵,仍由梁妠秉持朝政。

本初元年(146年),梁冀毒死汉质帝,拥立汉桓帝刘志,梁妠继续临朝听政。和平元年(150年),梁妠还政于汉桓帝。同年梁妠去世,时年四十五,谥号顺烈皇后,与汉顺帝合葬于宪陵。

12、梁女莹

梁女莹(?—160年8月9日),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大将军梁商之女,大将军梁冀、顺烈皇后梁妠的妹妹[1] ,汉桓帝刘志第一任皇后。建和元年(147年),被立为皇后。梁女莹无才无德,长相平庸。只是倚仗兄、姐之势,专制内宫。且生活奢侈,使得汉桓帝对她冷落,于延熹二年(159年)愤愤而死。死后谥号懿献皇后,葬于懿陵。同年,汉桓帝诛杀梁冀,废懿陵为贵人坟冢。

13、邓猛女

邓猛女(?—165年),一作邓猛,南阳新野人,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玄孙女,郎中邓香之女,和熹皇后邓绥的侄孙女,汉桓帝刘志第二任皇后。

永兴年间,邓猛女入宫为采女,得到汉桓帝的宠幸。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立邓猛女为皇后。

邓猛女依仗尊位骄横忌妒,与汉桓帝宠妃郭贵人互相诬陷控诉。延熹八年(165年),汉桓帝下令废黜邓猛女的皇后之位,将其送至掖庭暴室。不久,邓猛女因忧郁而死,死后葬于北邙。

14、窦妙

窦妙(?―172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将军窦武长女 ,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延熹八年(165年),窦妙入宫,受封贵人。 同年被立为皇后。窦妙虽贵为皇后,但很少受到汉桓帝的宠幸。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去世,窦妙被尊为太后。因汉桓帝无子,故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窦妙去世,谥号桓思皇后,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15、灵帝宋皇后

汉灵帝宋皇后,扶风人。永康元年(167年),汉灵帝刚即位还是个12岁的小孩,建宁四年(171年),立了宋氏为皇后,这位皇后姿色平平,汉灵帝也就对她没兴趣。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枉杀了勃海王刘悝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迁怒于他,就诬陷宋皇后在宫廷里挟巫蛊诅咒皇帝。这种罪名一般一告就灵,灵帝正看皇后不顺眼,就借此收回了她的玺绶。宋皇后不久忧虑而死,接着她的父亲以及兄弟全部被杀。这般冤枉,宫中的人都很同情她。

一天灵帝做了个梦,梦见已故的汉桓帝指责他无罪而枉杀宋皇后,还说宋皇后在天帝那儿去告他。天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不会赦免他的罪过的。先帝托梦本来就是很严重的事情,又加上天帝生气,这事情就更严重了。灵帝十分害怕,就问羽林左监许永这是什么征兆。许永就趁机表白了宋皇后的无辜,还请求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宁。灵帝虽然受制于宦官,没有听从许永的话,但他能做那样一个梦,说明在内心的深处多少也是有一些愧疚的。

16、何莲

灵思皇后(?—189年),何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 ,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

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并受封贵人。光和三年(180年),立为皇后。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

17、王荣

灵怀皇后(2世纪-181年),名曰王荣,汉灵帝美人,汉献帝生母。王荣姿色秀丽,聪敏有才,能书会计,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掖庭,封为美人。当时汉灵帝的皇后何氏“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王美人怀孕后,畏惧何皇后,服药欲堕胎,而胎安不动,又数次梦到肩负著太阳行走,是为吉兆。光和四年(181年),王美人生下皇子刘协后,遭到何皇后忌恨而被毒杀。

永汉元年(189年),其子刘协被董卓立为皇帝,是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有司上奏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

18、伏寿

伏寿(180?—214年),汉献帝皇后,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是学者伏完,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作为皇后二十年,于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闭而死。伏皇后墓位于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

19、曹节

曹节(195年―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操次女,母不详(有说其母为武宣皇后卞氏)。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并封为贵人。汉献帝第一位皇后叫伏寿,她因不满曹操残暴,写密信给父亲伏完,让他设法除掉曹操,此事被人告发后,曹操废掉伏寿,将她囚禁而死。曹操要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汉献帝只得依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袭封魏王位。曹丕授意华歆去逼汉献帝让位。曹节怒斥华歆,华歆只好退出宫去。第二天又逼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并以武力威胁,向曹节索要玺印,曹节无奈,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面对兄长曹丕篡位,她极为愤怒,高喊:“老天有眼,决不让你长久!”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青龙二年(234年),汉献帝去世,终年五十四岁,以汉朝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景元元年(260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礼仪合葬于汉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

结语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历经了四百多年,分为西汉与东汉。而四百多年间,汉朝经历了32个皇帝,51个皇帝。虽然皇后与皇帝并驾齐驱,但她拥有的,都是皇帝赐予的,皇后不过是皇帝的附属品而已。如果因失宠或犯罪而遭废,其地位连宫女也不如,只能在冷宫中渡过馀生。又或与太后关系不睦,皇后在宫中也没有什麼地位权力可言。

第18篇: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时间:2010-11-04 15:32:16 来源:商都BBS Tag:清朝皇帝列表、皇帝 手机看商都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 清朝十二帝年号中的意蕴解读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相关阅读: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 宋朝皇帝列表 宋代历届皇帝生平介绍 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历代皇帝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图)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第19篇:清朝十二皇帝简介

清朝十二皇帝简介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从外族的一个小兵变成了一个占领辽东的皇帝,努尔哈赤的父亲是佟氏,其实佟氏并非努尔哈赤亲父,是养父,努尔哈赤生有十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长子褚英、四子阿巴海(皇太子)、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死因:被明将袁崇焕用炮石击伤,忧郁而死,享年68岁。

2.爱新觉罗·阿巴海,乾隆时期改称“皇太极”(满族)。清朝统一天下功劳最大的皇帝,曾经和袁崇焕斗智把袁崇焕给杀了,从而威震天下,皇太极生有十一子,较出名的有长子豪格、九子福临(皇太子)。死因:因爱妃海兰珠去世,十分悲伤,身体迅速衰弱,不久后病死于沈阳清宁宫,享年52岁。

3.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董鄂氏,董鄂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就死了,而董鄂氏在分娩时,是难产,受了内伤,以后,不会有孩子了。当董鄂氏的儿子死后不久董鄂氏也死了,顺治多次想自杀,但都未成功,在董鄂氏死后四个月,顺治也郁郁而终。顺治生有八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福全、三子玄烨(皇太子)。死因:董鄂氏去世,悲痛欲绝,感染天花,死后火化,享年24岁。

4.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他收复疆城、平定三藩、擒鳌拜、管理西藏、统一台湾,从而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也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帝国。康熙生有三十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胤礽、四子胤禛(皇太子)、十二子胤禟、十四子胤禵、十六子允禄、十七子允礼。死因:病逝,享年68岁。

5.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是清朝谜最多的皇帝,从他的出生到死都是一个谜,他杀了朝中最跋扈的大臣年羹尧和跟他母亲私通的隆科多,他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雍正帝生有十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皇太子)。死因:清宫谜案之一,有多种说法,根据宫廷的档案记载,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是吃丹药中毒而死,享年58岁。

6.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是清朝历史上比较好的皇帝,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将清朝带上了高峰,同时,晚年宠幸和珅,将清朝带下了低谷。乾隆生有十七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五子永琪、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颙琰(yóng yǎn)(皇太子)。死因:病逝,享年89岁。 7.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他杀了在乾隆朝代胡作非为的贪官和珅,但他优柔寡断,白莲教起义在嘉庆帝时达到最高潮,嘉庆帝的执政能力使清朝走进了嘉道中衰。嘉庆帝生有五子,其中较出名的有二子绵宁(皇太子)、三子绵恺。死因:离奇猝死,享年61岁。

8.道光帝爱新觉罗·旻(mǐn)宁,原名爱新觉罗·绵宁,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从道光帝开始,清朝就渐渐腐败了。道光帝生有九子,其中较出名的有四子奕詝(zhǔ)(皇太子)、六子奕(xīn)。死因: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后病逝,享年69岁。

9.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zhǔ),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为清朝统治做出了挽救,他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位君主,但同时宠幸了叶赫族的女子那拉氏(慈禧太后)造成了清朝腐败,咸丰帝虽然为清朝的统治做回了一些挽救,但仍是无力回天。咸丰帝生有两子,其中较出名的有长子载淳(皇太子)。死因:史学界公认咸丰死于肺结核。享年31岁。

10.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chún),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他设立了总理衙门,同时,彻底消灭了在广西起兵的太平天国,在他18岁那年同治帝微行出宫,因到妓院去玩妓女而患上了梅毒,过了几月后同治帝就驾崩了。同治帝没有为清朝留下一男半女。死因:病逝,享年19岁。

11.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tián),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他成立了北洋水师,他又为清朝使用了百日维新变法,怎样看光绪帝他都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一位拥有自己思想的明君,但是,他的百日维新被两宫太后破坏后,被囚禁在蓬莱洲,我想光绪帝的变法也只不过是个梦。光绪帝没有为清朝留下一男半女。死因:急性砒霜中毒,享年38岁。

12.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他一生中当过四次皇帝。在1912年退位后,他在皇宫里当起了逊帝,1924年他又被冯玉祥驱赶出了皇宫变成了一名战犯,1932年他开始当起了伪满洲国皇帝,当了13年之后中国解放了,他当了北京的一位公民,在北京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宣统帝没有为自己带来一男半女。死因:病逝,享年62岁。

第20篇:元朝秘书制度

元朝秘书制度

一、元朝概况

元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地域空前的广阔,这个王朝的官僚制度也十分的庞大,从元朝始,省这个行政制度开始实行,日后愈趋完善。元朝依旧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从地方到中央,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秘书制度。这个彪悍的民族统治中原后,依旧采用了中原的文化统治着天下,毕竟,文化落后的民族要去统治文化先进的民族,这个统治者民族本身也必将被被统治者民族的先进文化所折服。

二、对封建王朝中秘书与秘书制度的理解

封建王朝是一个家天下的形式,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朝。”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皇家,一切统治皆为维护统治者利益,一切制度都为更好的维护封建王朝本身而设置。所有国家机构的设置、法律的设置都是为了将强者的利益变成一种普通民众必须所遵守的义务,此为名正则言顺。

在封建家天下的时代,皇帝是最高长官。其余大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应是皇帝的秘书。元朝也是不一例外的的。如果现当代秘书的主要职能为辅助决策、处理信息、协调关系、办理事务此四大职能,那么封建国家的大臣们早就已经围绕着皇帝完成这一目标。

从初级秘书、中级秘书、高级秘书来排序,皇帝身边的秘书可以是宦官,主要负责皇帝的衣食住行;九卿,为皇帝办理朝政,保证城邦安全;三公,为国家大计策谋。这三种在后来历代王朝中不断的演变,但以皇权为中心的利益大致一样。皇帝身边的秘书们都履行着这种义务。

三、元朝的秘书制度及官职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大国是一个善战好战的民族。忽必烈灭宋后,建立元,领土北至蒙古、西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为有史以来的第一帝国。

面对如此庞大的王朝地域,元朝在以往王朝的政治制度上,增添了新的制度。 元朝的中央一级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下分左三部:吏部、礼部、户部;右三步: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担任;设左右丞相各一名(右丞相居上),参知政事二名。自中书省令至参知政事均为宰执。中书省领左、右三部,各设尚书三员,侍郎二名。至元九年,撤掉尚书省,归并为中书省。

在地方,开始施行行中书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就是说,这一阶段的行省已显现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端倪。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元朝秘书有: 知秘书监事、行秘书监事、秘书卿、秘书监、秘书太监、秘书少监、秘书监丞、经历、提控案牍、知事、典簿、管勾、令史、译史、回回令史、知印、怯里马赤、奏差、典书、典吏。

元秘书监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云:“元起朔漠,未遑文事,太宗八年,始用耶律楚材言,立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世祖至元四年,徙置京师,改名弘文院。九年置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

元政府武力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稳固政权,开始由武功转向文治。重视图书事业便是元代文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政权建立后,先后设立了一批修书和藏书机构,如编修所、经籍所、秘书监等,负责编修和保管利用图书。秘书监是元代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藏书机构,无论就其收书的范围还是藏书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可称得上是元代的“皇家图书馆”。 秘书监,秩正三品,设卿、太监、少监、监丞、典簿、令史、知印、奏差、译史、通事、典书、典吏等。下属官员主要有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辨验书画直长等。秘书监的主要职能是“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是掌管图书收藏的机构,同时兼领天文历数的部分职务。

四、元朝秘书考核制度

科举制度在元朝曾一度废除,在比较重视武的元朝,文人曾地位大降。元朝科举的最初尝试是在窝阔台汗时期,\"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八月,下诏命断事官术忽德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不以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元史》卷81《选举志》一,第2017页)。诏令中所说的\"复其赋役\",指的是\"其中选儒生,若有种田者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者依例供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凡中选的儒生,\"与各住达噜噶齐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着。随后依照先降条例开辟举场,精选入仕,续听朝命\"(《选试儒人免差》,《庙学典礼》卷1)。诸路考试,均于次年(戊戍年)举行,故称戊戍选试。按照他们原来的打算,此后准备再辟举场精选入仕。这说明戊戍选试确实是科举取士的步骤之一。但后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由中书省主持对包括秘书官吏在内的全国官吏的考核,地方道、府、州、县的秘书官吏,每人都发给一份统一印制的表格,称\"历子\",由本人填写姓名、出身、简历、功过、德能表现,即自我鉴定,然后交上级审查。规定朝廷百司的秘书官吏每30个月考核一次,地方官府内的秘书官吏每20个月考核一次,考核及格,即可升职,不及格者就卸职。这种考核方法以年资为主要依据,使秘书官吏但求无过,不求进取,只图熬到年资合格,就可升迁。这种考核方法弊端显著,因此,元朝秘书官吏的素质普遍不佳。

五、元朝著名的秘书

虞集(1272—1348),字伯生,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虞集以文章享誉元朝,被称为“当代之巨擘”,号称一代文宗,一时朝廷制作,以及公卿大臣碑文行状,多出其手。

延祐元年(1314),四十三岁的虞集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太常礼仪院(由太常寺改名并升格为正二品机构)的负责人拜住。推崇儒学,尊重儒士。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即位后,恢复经筵制度,虞集被任命为国子司业,主要工作是为泰定帝讲授汉文经典。泰定二年(1325),虞集自国子司业迁任秘书少监,四年,又拜翰林直学士奉仪大夫知制诏同修国史,但仍以前职兼任经筵官。致和元年(1328),虞集又兼任国子祭酒。同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八月,留守大都的元武宗亲信燕铁木儿发动兵变,迎立武宗次子图帖睦儿为帝。九月,图帖睦儿在大都即位,是为元文宗。元文宗的即位诏书是虞集起草的。

文宗做藩王时,就已知道虞集的大名,即位后,命虞集仍兼经筵官。虞集以“先世坟墓在吴越者,岁久湮没,乞一郡自便”。文宗婉言相劝说:“你的才能做什么都可以,只是如今不可离开朝廷。”坚决不放他去地方上做官。第二年(1329)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虞集被任命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为正二品机构,侍书学士上面虽然还有大学士,但虞集明显受到重用,这也是他得到的最高职位。此时虞集已年近六十岁。 天历二年(1329)八月,文宗迎和世(王十束)(元明宗)于旺忽察之地(今河北张北北),几天后元明宗暴崩。文宗立即返回上都,再次即位。虞集赶赴上都,奉命撰写即位诏书。

补充资料:

疆域广阔:蒙元统一后的疆域是: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

这里所讲元朝的疆域,是指元朝直辖地区,不包括后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又译伊儿)汗国(当时为成吉思汗的是个儿子占领 一共四个国家,他们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帝王,由于民族的不同以及时间、地域的变迁 日后也就不怎么互相往来,所以并不包括在1400完平方公里之内)。史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史称汉唐为盛,但“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四人) 从一品

中书省(中央)

行中书省(地方)

平章

从一品

至元二十三年(1286),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丞相。延佑七年(1320),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泰定(1324~1328)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 主管: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

郑雪微 黄圆圆

元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元朝皇帝列表及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