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人物专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5 09:02: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物专访

洪建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

泉州,这一片神奇的热土、传奇的福地,充满梦、追求、理想,多少人在这儿启航、激进、超越,或者堕落、蔑视、不屈,用不同的方式缔造传奇故事、演绎精彩人生。

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走来的泉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商;今天,借力改革开放的风帆,新一代泉商正向我们这个新时代款步走来。

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以实干家的风姿,新思维、大手笔,竭力探求创新之路,以其睿智和执着书写了中国水暖卫浴产业的辉煌篇章。

扎实前行,从业务员成长为行业领航者

初识洪建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洒脱、豁达、从容,和新生代泉商特有的机智、激情和活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从十七岁投身商海,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磨练了他的性格,铸就了他独有的路子正、步子快、点子多、胆子大、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气魄。市场就是他的课堂、他的老师、他的大学。他的学识、能力、胆魄、品质和自信人格,以及经营管理理念都是在市场中学到的。

1973年,洪建城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他家祖辈从事水暖行业,水龙头就是他童年的玩具。1990年,年仅17岁的洪建城跨出校门,踏入申鹭达集团前身——鹭云工业公司,开始了艰辛的推销工作。他背起水龙头走南闯北,走遍了全国的城乡和村寨。凭着一腔年轻的热血,洪建城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市场第一手信息。在此期间,他参与了“陶瓷片密封水嘴”的研发和国家标准制定,为我国水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洪建城奉命组建申鹭达集团公司。他从最基础的操作工做起,先后担任车间组长、主任、生产副总等职务。不论在任何岗位、任何场合,洪建城从不以“小老板”自居,而是刻苦学习专业,虚心求教,积极向师傅和同事学习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他任人唯贤,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敢打敢拼的管理团队,营造出开放、公平、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2003年集团公司成立“上海申鹭达卫浴设备有限公司”,洪建城担任上海公司总经理。他不负众望,以上海为中心,迅速向全国市场辐射,掀开了申鹭达集团在全国市场布局的崭新篇章。2007年申鹭达集团创办华辉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申鹭达卫生陶瓷产品,洪建城再次负重前行担任总经理,并兼任申鹭达集团公司副总裁、营销总监。至此,申鹭达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水暖卫浴产业集团。

凭借着祖辈赋予的冒险精神、闽南人经商的禀赋、过人的胆识,经过20年不间断的磨砺和累积,洪建城迅速成长有社会责任感的、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人才。在父辈的组织协调下,通过他的推动,终于把申鹭达品牌

1培育成“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绿色水龙头、中国科技名牌500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企业。

谈起创业成就,洪建城动情地说: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朴实和敦厚的品质,坚韧、谦逊、永不服输的性格感染了我,培育了我的事业责任感、创新意识,使我具备了较好的团队管理和组织能力。也感谢申鹭达的团队,他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给了我创业的激情、动力和高度敬业的品质。

与时俱进,站在国际视野上不断创新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卫浴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几乎占领了国内中高端市场,洪建城希望自己的企业能有所突破。他认为,民族卫浴品牌崛起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革新步伐,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水暖卫浴行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93年,洪建城就已经是新产品开发攻关小组的成员,致力于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一代水龙头。他和团队先后攻克了陶瓷片材质、陶瓷片精磨加工、阀体铸造、电镀等四大难关,终于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陶瓷片密封快开水龙头,淘汰了传统的螺旋式水龙头。1994年福建省科委对系列产品进行技术鉴定,评定为国内首创产品。陶瓷芯单把双控水龙头的成功,更新了企业生产设备,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产品种类,带来了中国传统水龙头密封部件的彻底革命,带动了我国相关产品的质变与飞跃。

经济的飞速发展,节约能源、预防污染成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洪建城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时代大趋势。2003年,而立之年的洪建城,带领团队投入到节能、环保这一崭新领域的研发中来,自行研发适用于本土企业的铸造设备。“自控重力浇铸机”及“重力铸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淘汰了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大幅度提高铸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污染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和节能降耗,实现了铸件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目标。此举推动了我国水暖卫浴行业铸造技术进步,为促进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申鹭达的创始人洪光明最常讲的:掌握新技术,就是掌握未来的市场。2008年,洪建城再一次踏进了在国际上还没人涉足的领域:投资2000万元研发数控恒温水嘴并取得巨大成功,在国内外卫浴界引起轰动。该产品采用先进的触摸控制技术,对水嘴水温实现高精度控制,避免传统水温调节方式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水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了水嘴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2008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卫浴产品展览会上,申鹭达的智能触摸式温控水龙头首次向国内外业界人士亮相。这种兼具智能、健康、节水三大理念的新型产品,作为该届展览会上唯一的创新水龙头,吸引住了众多采购商的眼球。2009年申鹭达公司获得数控恒温水嘴国家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象征着申鹭达已占领了产业制高点,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数控恒温水嘴先后荣获泉州市专利奖、福建省自主创新产品、中国五金制品创新产品、中国卫浴配件科技进步奖等称号。

在2010年更是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洪建城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无从谈起企业发展和生存,也无法奢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洪建城就充分意识到产品质量在市场上的巨大价值,不遗余力地狠抓产品质量。近年来,他参与国家GB/T24293-2009《数控恒温水嘴》、GB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等三十多项标准的起草、审定工作。2009年,他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领先于国内行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满足了企业生产国际一流水平产品的需要,使公司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跨越,达到了新的高度,为申鹭达驰骋卫浴行业的国际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缔造国际化行业领军企业

洪建城平易近人、谦逊谨慎、重情重义,他把企业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树立了行业典范。 洪建城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申鹭达逐步塑造“诚信为本、质量为先、服务为上、科技为主”的企业经营和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文化导向、约束、激励作用,体现出申鹭达企业文化精神。

洪建城高度重视公司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加大新工业园区的建设投资,制定了新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对工作区、生活区环境进行改造和全方位的绿化、美化工作,营造文明健康生活氛围,激发了员工与企业同兴衰、共命运的主人翁意识。

早在2007年任华辉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洪建城就提出企业团队要有造血功能,不能老是引进“空降兵”。他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签订了每年向申鹭达输送200个大学生作为公司储备干部的协议。公司加大力度培养管理梯队并规划投入千万元建立申鹭达商学院,为公司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洪建城的领导下,申鹭达管理梯队逐渐形成,适应了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这为申鹭达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立足华夏,打造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

2010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座以水龙头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水龙头博物馆开馆。博物馆坐落在申鹭达工业园内,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这是申鹭达在品牌宣传方面的峰顶手笔。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水龙头的发展历史,演绎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它不仅记录了企业成长,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成为企业理念的重要载体。

洪建城的品牌理念一直非常坚定:必须打造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公司开发的红木浴室柜、镶红木马桶、具有秦朝皇冠特点的水龙头,就具有最炫民族风。

他认为,申鹭达公司诞生于中国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广阔的中国市场值得每个企业家精耕细作。申鹭达坚持以国内市场开发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国际市场。申鹭达虽然质量很好,但一直受到国际品牌的挤压,进不了高档酒店。据悉国内五星级酒店的行业潜规则、就是不用国内品牌;在建材市场这种情况也是如此;在房地产市场情况更令人心痛,精装房宁愿买国外最差的产品也不用国内最好的产品。洪建城看到这种种不正常现象后于2008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绕开一线城市的市场,倾全力进入

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目标明确后,自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申鹭达在中国

二、三线城市开拓了3000多家专卖店。申鹭达一时间成为了中国水龙头市场的佼佼者。

申鹭达在

二、三线城市布局基本到位后,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进入国内一线城市的开拓,目前已在一线城市建立了25个营销中心。同时,走上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自2010年9月起,申鹭达在菲律宾、印尼开设了2家分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阿联酋开设了5个办事处。申鹭达预计未来2年内将在国外继续开设5-8家分公司、20多个办事处。

洪建城认为,申鹭达是中国企业家创办的本土企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是申鹭达义不容辞的责任,申鹭达将在未来五年内收购国际顶级卫浴品牌,做中国水暖行业的“吉利”企业。

高瞻远瞩,借力资本市场树立行业旗帜

对于成长型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来说,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发行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规范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商界和行业的共识。企业上市不是为了融资而上市,而是为了改变家族式的股权结构,使公司以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迈向新的征程。

面对泉州资本板块,洪建城清醒地认识到,深化体制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资本市场不仅能有效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发展、吸引和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最大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让洪建城作出了申鹭达集团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抉择。2009年8月,他发起组建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扎实推进内部改革改制工作。目前,申鹭达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全面完成,两个单位都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申鹭达股份公司成为南安市首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工作也随之全面开展。通过改革改制,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主业结构得到优化。同时集团公司也在协调、健康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申鹭达股份公司为南安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申鹭达系列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强势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并向国外市场不断延伸,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销售

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放眼未来,洪建城豪情壮志,信心百倍:把企业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水暖卫浴名牌企业。重责大任在肩,前路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申鹭达人都义不容辞,丝毫不能懈怠。真名士、自风流!

推荐第2篇: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的基础写作模式

一、题目:打造题目:借名发挥、借时代热点发挥等

二、开头:

1、开门见山

2、引出先谈名字、兴趣、特点、业绩、环境等后

见其人

3、欲扬先抑

三、构思:

1、并列式:工作、学习、生活„„并列写,或是其中一

类中的成分并列写

2、记叙式:按事情发展过程写,注意过度自然、精炼

3、问答式:设计问题,注意记录时帮受访者组织语言

4、递进式:从低到高以个人成就或事业发展过程为主线

四、结局:

1、呼应:与文章形成首尾呼应或中心呼应

2、展望未来:适用于记叙、递进式

3、没有结局:适用于问答式

五、文笔:目的是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优美:柔化人物、使画面唯美

2、幽默:有意义地打造语言,改造文句形式,以观点为

卖点,使文章幽默风趣增加可读性

3、对比:多用对比的语句,突出中心和人物特点

专访稿件的写作流程

第一步、整理出专访笔记,要求忠实于被访者的原话

第二步、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应可同时应用于问题的设计 第三步、把所有内容补充进已构建的文章框架

第四步、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

第五步、通过文学语言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

第六步、交由负责人审核或集体讨论后定稿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历史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人物专访策划案(简略)

原理知识:

1.明确人物专访的定义: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选择带有定向性、传播意图十分明确的专门访问。

2.人物专访的类型:按采访对象身份可分为,名流专访、权威人士专访、新闻人物专访;按传播意向可分为,观点采访、信息采访、个性采访。

3.人物专访的主要版块构成:传播意向(因何访)、报道内容(访什么)、专访形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如何访)等,需要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中通盘考虑。这些也是采访策划的主体部分。

本次人物专访具体方案:

一、专访类型:对校园新闻人物进行的个性采访(当然也可以包含观点和信息)

二、访问对象:****专业08级学生 ***

三、背景材料:

1.人物背景:他来自湘乡,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杯,却在两所大学读过书;他学的是文化市场专业但大多数时间做的是关于设计与策划的活动,可谓“不务正业”;他有一个团队,并和自己的队友艰难但激情地走着,别人说他们是“非法组织”,可他认为他们是一群走向自主创业的同路人;他有文采,有策划头脑,懂设计,会处理人际关系,并羡慕艺术一样的人生,他说大学交朋友其实就是找同路人,我问他找到了没有,他说没有,但他说自己并不孤独;他是

什么人呢?他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叫***,我院***专业的08级学生。

2.新闻事件背景:曾所在的团队目前在我校并未注册为社团,但其主要活动场所在我校,其全体人员均为我校在校学生,而且关于他们所进行的活动颇多有争议(有人戏笑为有非法集资的嫌疑);曾为大一学生,与其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像个大三的,说明其至少是个比较“内涵”的人;曾策划举办的K歌达人活动无论从策划还是宣传海报设计还是赞助商的支持还是活动的质量,均堪称大众校史上的大手笔,而第二季K歌达人活动也将于本周五结束,采访他符合新闻性和时效性。

综上所述:从人物背景看曾比较个性,从新闻背景看争议性、新闻性、时效性都具备,所以可以进行专访。(注:可以从上整理出恰当的语言,做片头介绍,片头介绍可以从人物背景、与具体人物相关的新闻背景、采访的精彩内容入手)

四、传播意向(主题)及主要内容:

1完整呈现事件,解密争议性。借即将结束的第二季K歌达人活动这一新闻事件(采访时应该结束了),把曾及他的团队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或解除原有的争议,或使争议继续下去;

2.完整呈现人物,解密人物。借争议性谈人物个性、让访谈人物谈对人对事的哲学(看法、观点)进行人物的个性采访,让人物自己本身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优缺点大家自知;

让人物呈现,让事实说话,这样有利于摆脱“可以宣传榜样”的模式,而让大家更易接受,但事实上进行必要的剪辑是很重要的,

本采访的主要传播意图还是:以新闻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细想观点、精神风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人物的特点。曾作为大学生,有何我们共同的地方,但之所以他值得我们去报道,是因为他有很多有与我们不同的地方,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我们忽略了而别人却坚持了,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呈现!

五、如何访谈:

1.前期准备。明确目的、研究背景、初步沟通(已基本完成),确定时间、地点及形式。

备选地点:特立公园、实训楼或教学楼中央的石桌。

机器要求:

形式:面对面交流。播出方式为画面加解说进行提要式的引入,随后是一对一的访谈。具体来说是片头介绍+主持人串接+访谈小版块+主持人串接+访谈小版块~~~~~+主持人尾接

主要问题设计: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两个中心,第一个是与受访者相关的具体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周围的评价;另一个就是受访者本人对于与其相关的新闻事件的态度及看法以及引申出来的对人对事的看法。总之,问题设计如是对事就要把事讲清楚,若是对人就要注重人情味,力求从个性出发来反映受访者的本来面目,另外提问可根据情况追加。大致问题如下:

你觉得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什么?你们目前的团队有多大?成员他们优秀吗?你们是怎么处理关系的?你觉得自己在团队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了解了一下,你们团队有大一的也有大二的,而来自不同的系,那么是什么因素让你们走在一起的呢?你怎样看待你

团队目前的性质?这是不是能够反映你的为人处事态度?你觉得支撑你这些态度的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你目前的一切?和你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你办事老练,你认为呢?老师说你~~,同学说你~~~,你认为呢?到大二的时候功课紧张了,这样的活动你还会继续下去吗?虽然就业对你来说还比较遥远,但很多同学一进校门时就在考虑了,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你自己的想法呢?很多刚进大学的同学都感觉迷茫,你对未来迷茫吗?如果让你让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过去、现在及将来,你会如何去概括?”

2.正式开始。要明确把握本次采访的主题,问题当简则简,当细则细,基调应该是轻松的,谈话的内容可以牵涉到学习、生活、、娱乐、为人处事、人生理想等,但必须紧扣着“传播意向”,谈话的主线应该是从具体的事到具体的人,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谈事业(受访者的木之团队事迹)、谈团队、谈学习、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谈人生、谈理想,而这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需要灵活处理。若在谈某一板块感觉还不够时可以继续谈下去,直到谈到所要的答案为止,当然也不要总围绕一个问题谈,做到适可而止,收发自如。

3.后期编辑。注意板块性和层次性。

推荐第3篇: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范例

“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当学习变成我们精神生活的必备元素,吸引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

仲夏,在总参某工程维护部队党委机关集体学习时,政委孙学富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作了《增强学习力,提高领导力》的发言。其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阐述,引发与会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

三天不学习,说话没底气

——认识决定学习的态度,必须崇尚学习、终身学习

走进孙学富的办公室,犹同进了一座小型图书馆,各类图书、报刊资料琳琅满目。随意打开几本,处处可见由各色笔写下的批注和标记——

“学习是人的终身伴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读一本好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孙学富为何与读书学习如此有缘?这得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因为家庭原因,孙学富直到12岁才走进学校,直接上了小学五年级。由于基础不扎实,连续参加几届高考都未能如愿。当兵后,他发奋自学考入军校,此后边工作边学习,从步兵专业中专生到新闻宣传理论大专生,又从法律专业本科生到领导科学研究生,凭借数十年勤学不辍,他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成绩越来越多,机遇一次又一次眷顾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师职领导干部,各种荣誉也如影随形。2007年,还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二等功。

“学习,不怕起点低。巴金老人说得好,苦学能够战胜一切,学问的宫殿不分贫富都可以进去。”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孙学富深刻体会到“成才靠学习、立身靠素质、进步靠实绩”的道理。他诚恳地对记者说,学习对我而言,确实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只有把学习当成终身必修课,才有资格随时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挑选。

孙学富进而解释道,三天不学习,说话没底气。学习不是为了做官,但做官必须学习。一个人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越开阔,精神就越充实,思想境界就越高。

孙学富进而推演出一个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计算公式:“长×宽×高=优秀”。“长”,就是要有一技之长,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宽”就是知识面要宽,做复合型人才;“高”就是思想境界要高,能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廉洁奉公。并归结说,这就是官兵为何最敬佩博学多才的领导的根本原因。

路径有多种,问题为中心

——方法决定学习的深度,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孙学富常对班子成员说,既然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解决问题,就必须坚持“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或者说“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以书本为中心”,单就学习论学习。

实践丰富多彩,群众智慧无穷。广大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向官兵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实践学习。据此,孙学富把每一次蹲点调研当作学习。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孙学富在经常性的跑面蹲点过程中发现,分散在全国200多个值勤点的上千名官兵,面对偏僻闭塞的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因地制宜创造了诸如“石头文化”、“根艺文化”等许多文化育人的好做法。回到机关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向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全面总结概括官兵创造的经验,构建具有工程维护兵特色的文化体系,靠昂扬向上、格调高雅的军营文化凝聚兵心、鼓舞士气、确保安全、促进发展。

很快,他们出台了《建设工程维护兵文化体系实施方案》,启动了“百千万”工程(五年内为每个连队购置百件文体器材、千张音像光盘、万本图书)。学习有资料、娱乐有器材、活动有场地,使久居深山的官兵从此告别孤单和寂寞。

尝到甜头的孙学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短期安全靠管理,中期安全靠制度,长期安全靠文化。每一次到基层,自己都能从官兵身上学到充满智慧的工作方法、充满创新精神的管用招数,从而增强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把工作干好、把难题破解掉的信心和决心。”

在营区综合整治项目中,孙学富带领“一班人”从建筑工程理论到给水工程知识,从网络通信技术到电子工程应用,虚心向科研院所专家请教,深入实地勘查论证,最终科学制定出符合部队实际、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优方案,实施后基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从这一成功实践中,孙学富又得到启发:领导干部眼界要开阔,思维要敏捷,决策要果断,就必须从“单一式”学习转向“兼容式”学习,树立全方位、多领域学习理念,坚持急需的赶紧学,打基础的系统学,强素质的扎实学,开眼界的抽空学。

为此,他把学习作为第一责任,既当“班长”又当“校长”,建立健全党委议学、个人述学、领导查学、集体评学、组织考学制度,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两级党委机关集体学习7次,举办系列讲座32次、专题报告16场,部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他们抓学习深化和转化的经验,先后4次在全军、总参等有关会议上交流,17次被上级转发推广。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为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从走上领导岗位那天起,孙学富的学习模式就从过去的“读书加笔记”变为“读书加写作”,力求通过写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粗浅的认识精深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

光读不善用,再学也无用

——运用决定学习的力度,必须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在孙学富看来,学习的终极乐趣在于运用学习成果创造性地解决矛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软实力,也是战斗力。据此,他一直奉行学用相融的工作学习一体化理念,在真干中真学,用真学服务真干。

上任之初,部队有13名滞留老干部、22名滞留转业干部、23名伤病残人员,还有60套住房被违规占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引发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孙学富带领“一班人”反复学习有关政策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通过采取主官挂帅限期督办、专项工作组限期落实、保障经费限期到位等方法,仅一年时间,滞留5年的老干部全部移交,滞留多年的转业干部全部报到,伤病残人员全部离队。

长期以来,该部队只有一些零散的单项建设规划,一直没有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影响和制约了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在孙学富的倡导和主持下,党委机关先后组成16个调研论证小组,制定出该部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以此为依据,他们一改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把各方面建设需求统筹起来考虑,实现了经费效益和整治效益最大化。去年,他们累计完成了19个基层单位全面整治,接通了2个大队机关和27个基层单位军事综合信息网,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专门在该部召开基层综合整治观摩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采访结束时,孙学富饶有兴致地对记者说,“职务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素质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提高能力素质靠什么?靠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官兵学„„学习让我们的思想更年轻、视野更开阔、方法更有效、行动更有力。”

推荐第4篇: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范例

《大学:我用“幸运”来翻译》

一个广东出生的孩子在小学时把偶然得到的一盘英语磁带一直听到烂为止——后来因为左宗棠、李达,他选择了湖大,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有“中国语言学又一村”的外国语学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此他开始了翻译之路——成功晋级湖南卫视举办的“翻译之星”的预赛和复赛,虽然该节目后来不了了之,他却成为了另人难以忘怀的风景——虽然没有进入省级英语演讲比赛,却成为了历年英语演讲比赛最帅气的主持人。。

第九届湖南省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得主陶莹评价她的朋友: 学习活动都玩得转,经历丰富.

一个学妹说:他为人低调,做事高调

学院的老师说:他素质全面.

与邓晓君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是在2003年湖南省第9届英语演讲比赛上.当时那个身着西服的帅气男主持人以纯正的英式吸引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不少注意力,他就是邓晓君.

而第二次看到邓晓君这个名字是在今年公布的保研名单上——他被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翻译专业。

这一次采访是在十月中下旬。邓晓君以一身休闲装出现,展现了他有别于英语演讲比赛上英姿飒爽的另一面——平常、放松、更重要的是一种亲和力。邓在谈话中也笑言到:“学弟学妹不叫我学长,都叫我Ai。”

当记者问到邓晓君对自己大学四年的评价时,他不假思索的说:“幸运。”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邓似乎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但又觉的这幸运却也实在没我们想象的简单。

邓笑言自己“大一时是典型的好孩子”。在大学这个放纵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狱中,他并没有因脱离高考的枷锁而放纵自己。邓晓君入校的第一年就是跳着“上课——上自习——上网”的三步舞。他承认,是自己心头一直存有的紧迫感让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他自己说后来“沉不住气”参加了社团活动,却也都是跟学习有关——口协和翻译协会。

邓晓君说他热爱湖大,因为湖大为每个人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在湖大校园里,他也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位“贵人”。或者说是邓的努力、塌实、好学的“千里之才”引来了伯乐。谭琼玲,大一时讲授综合英语。谭老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邓的特质,为这个充满才气的学生指明方向:“以后做翻译吧。”这句话为邓未来的道路打下基础。

邓的第二位“贵人”时大二时上口译课的王胜利老师——也是湖大唯一的同声传译。王老师的国字脸经常使人感到严厉而产生敬畏感,但在邓的眼中,那却是“父亲般的感觉”。因为邓的办事认真,不怕困难,王胜利老师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广东来的学生,并且在他的身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爱心。同学甚至戏称王老师都把邓“当成干儿子”了——当邓成为省级英语演讲比赛的候选人时,王陪着他在岳麓书院被讲稿;当邓在主持英语演讲比赛间隙吃共间餐时,王把自己的肉排夹给他。。。。。。而又有太多的师生点滴是我们的拙笔无法付诸纸上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

在老师的点拨培养下,邓打出了比别人更坚实的鼓点。连年的甲等奖学金、“游子情”专项奖学金、连年的“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

与别人的“哑巴英语”相比,英语和翻译在邓的身上真正作到学以致用。扎实的功底让他的内秀充分外化。大一时,就作了湖大综合英语的网络教程配音员。大二校级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专业组第二名的成绩,虽然与省级比赛失之交臂,卓然的势力仍使他成为湖大举办的省级赛的英文主持;虽然自己觉得不擅长表演,却在学校英语话剧比赛上因“李尔王”获得官方承认,成为BEST LEADING ACTOR;拥有优美声线的他被长沙本土品牌“蓝猫”邀请,做相关教材的英语配音,从而挣了不少伙食费;中韩足球对抗赛中,担任志愿者翻译组组长,并被评为最佳志愿者;大三始,邓成了游走在湖南省博物馆厚重历史中的双语导游,曾经面对老外的tips“愚蠢”的百般拒绝。。。。。。

虽然,邓的努力勤奋为他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和分量颇重的一系列荣誉,但他在大二意识到“大学不能这样过”。否则,只有奋战书海的勇猛与高中何异。正是这样的想法让邓打开了大学生活的另一扇窗。

电脑是邓继翻译之后的第二最爱。而这种喜爱又自然的蔓延到了网络上。因为对网站的热情,他大三时进入了院学生会网络部。开始仅是从事跟专业有关的工作——汉化BBS。后来,“不安分”的心让他开始了网页制作的“征程”。他说,自己的处女作是一个“很丑的学生工作网站”,技术含量很低。“虽然同学们都说很专业,但我心里有底。不过这是我兴趣所在。所以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丑陋’而止步。”“最重要的是自己实践、探索,并且从中获得满足感。”采访进行到这时,我们领会到什么时邓晓君真正意义上的“幸运”。

带着自己的“很丑”的处女作,怀揣着一片热情,邓在网页制作方面步步为营。后来,一系列成绩让他在院里和学校范围内竟也小有名气了——网络部部长、FLASH领队、“让团旗在网上飞扬”网页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一如在英语领域的认真,一如在英语领域的优秀。

正当记者对他的多才多艺想表示近乎崇拜的赞叹时,邓接了个电话——原来是邀他参加中南大学举办的排球赛。一打听才知道,邓还是“排坛高手”呢,且曾经以队中灵魂人物——主二传的身份带领学院队赢得校排球比赛的亚军。当我们终于把积于胸中的佩服汪洋肆意的抒发出来时候,邓也仅是窃窃一笑罢了。这时我们也明白为何他的小学妹说他是那种“为人低调为事高调”之人。

“那作为一个‘顺风顺水’的过来人,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三条。第一,做事不要违背自己的兴趣;第二,不要轻言放弃;第三,记住: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机会。”在我们采访后整理成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大学四年的经历恰与此三条暗中切题。

“你已经被保研了,是否过着传说中的‘猪’的生活呢?”记者笑问到。邓说:“目前主要干两件事:

一、打排球;

二、充实自己:不包括母语,还有文史哲方面。因为作一个翻译不仅要英语过关,还要通晓自己的母语文化和其他相关知识,否则即使走这条路也走不远。”

“那对自己未来有什么规划吗?”“没想很远,只要自己感兴趣就行。”又是爽朗一笑。

在这一笑里,我们不仅明白了邓晓君的“幸运”,也渐渐看到“湖大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感谢通讯员段俊杰荐稿)

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附后),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

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的插话。这都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时的情景及丁老的容貌。因而这篇人物专访有作者提问、行动的叙述及丁老从事漫画创作的叙述;有丁老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及丁老夫人语言的描写;有对丁老抒情式的议论。文章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丰富多彩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写好人物专访,首先必须采访好人物。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导演,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当成主角,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当成配角。作者要采用语言和行动这两种方式去引导主角和配角,并用笔摄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当时的场景。此外,在后期加工的成文过程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写出读者爱看的人物专访。

然而,人物专访的采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附]《丁聪不老》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 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2008-11-19 23:0

1用生命报答母爱

——四川省 “首届大学生感动校园人物”聂恬同学专访

2008年1月7日,随意地翻动着校园网上的新闻,一则简短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新闻题为《我院学子获“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十大感动校园人物”称号》,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聂恬同学成为我校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名学生。我的脑海中立即搜索着所有与聂恬有关的画面。

22岁的聂恬现在是计算机学院大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品学兼优,并且从小学习拉小提琴,是校艺术团的一名成员。2005年参加第一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得乐器一等奖,教育部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参加清华大学第15届全国中学生小提琴专业考试达到一级,北京大学技术周专业测试取得交响乐一级水平。

人如其名,聂恬恬静的外表下透出甜甜的清纯,美丽但不张扬,想象着她拉小提琴时的投入与专注,她为什么会成为四川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一?一连串突如其来的问号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打转,带着对于她无数的好奇与疑问,我采访了她,令我震惊的是,她平静地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割肝救母的 感天动地的真情故事。

人生无常 磨难突如其来 2007年7月17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和许多其他的大学生一样,聂恬正在家中愉快地度过大三的暑假。这一天,聂恬的妈妈在电力医院进行了单位组织的每两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事先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平常的体检注定了聂恬将要经历的将会是一个令她终身难忘的不平凡的暑假,也影响并改变了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每一个人的命运。

体检结果显示,聂恬妈妈的肝脏上有阴影,但妈妈身体一向都很好,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为了查清身体状况,妈妈在电力医院的建议下,来到川医进行核磁共振复查,然而复查的结果并不乐观。经检查诊断,一纸“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报告书如泰山压顶般压向了聂恬一家个,这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为了进一步确诊,母亲单位的领导与家属商量之后,决定请华西医科大学肿瘤专家刘继宏教授会诊。7月20日下午,单位领导陪同夫妇二人来到医院听取专家会诊。当着大家的面,专家只是告诉他们是一般的肿瘤,需要等到手术活检后才能知道结果。但随后,专家就单独将父亲叫到了一旁,表情严肃的告诉他:“是恶性肿瘤,必须进行肿瘤切除手术,越快越好。”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从而影响病情,为了让妻子有更多活下去的希望,为了整个家,聂恬的父亲选择了对妻子隐瞒病情,并与医生商量着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女儿捐肝 用生命报答母爱

2007年7月22日一早,单位领导与家人瞒着病情,送聂恬的母亲住进了华医科大附属医院普外2科。同时医生再次将母亲的病情确定为肝脏恶性肿瘤。

7月23日,聂恬母亲的主治医生严律南教授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进行肝脏移植。由于肿瘤位置在肝脏中部,并且肝癌细胞扩散很快,做肿瘤切除手术之后很难保证癌细胞不再移植扩散,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进行肝移植。

回到家后,父亲马上和女儿商量,女儿得知后,立即准备为母亲捐献肝脏。第二天父女两人一同来到华西医大附属医院做检查。经过检查,两人的血型均为O型,都与母亲血型相符。医生更倾向于让父亲来捐献,因为父亲的肝比较大,术后影响相对会较小。然而,在进一步具体的检查后,发现父亲有一项指标不符,女儿变成为了最佳捐献者,于是医生决定由女儿来捐献。

然而捐献肝脏并不是个小手术,对于正值花季年华的年轻的聂恬来说,她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捐献一半的肝脏之后,是否会影响未来的学习工作,谁也不敢保证。就在所有大人们都犹豫不决的时候,聂恬却异常坚定而平静地告诉了大家的决定:“我要为妈妈捐献出肝脏,我要让妈妈活下去!”她开始从网上搜集各种有关肝移植的资料,希望对肝移植有更深入和理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聂恬说,手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可能失去母亲的痛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即使将来可能会后悔,但绝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聂恬的坚持感动了家人,大人们最终同意了她的决定。7月27日,聂恬住进了华西医大附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术前准备。

善意隐瞒 只为母亲情绪稳定

虽然她的病房与母亲的病房只隔着两间房屋,但这短短的距离,却包含了父亲、女儿、家人对妈妈深深的爱。因为,母亲如果知道是女儿为她捐肝时,她一定不会同意做手术,于是父女俩与医生一起商量后,决定一直向母亲隐瞒女儿捐肝这一事实。

由于母亲的病房正对着护士台,为了不被母亲发现,聂恬让护士将自己病床上赫然写着“聂恬 肝移植手术”的名字牌翻过去,以不被母亲看到。手术的前一天,父亲为了不让母亲起疑心,告诉聂恬利用暑假去参加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了,要学习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不能来陪她。十分疼爱女儿的母亲反倒很不愿聂恬看到自己被推进手术室,不愿意让女儿经历这悲伤的场面,为自己担心。她安慰着丈夫,说让女儿专心读书,等她回来,自己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8月1日,聂恬与母亲先后被推进手术室,术后,又一同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两张床位,仅有一板之隔。为了不让母亲发现,影响术后恢复,医生、护士每次来进行检查、护理,都是只喊床号,而不叫聂恬的名字,医院甚至将这些细节在公告栏中一一写出来,以提醒每一位医生和护士注意。

母女见面 感悟亲情伟大

善意的隐瞒使得母亲在术后得到很好的休养。一次,母亲的好友在看望母亲时,不小心将聂恬捐肝的事情说了出来。再次与女儿相见,看到将永远留在女儿身体上的那一道长达20多厘米的伤口时,母亲忍不住抱着女儿放声大哭,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而这时,身体仍旧十分虚弱的聂恬反倒安慰妈妈,让妈妈安心养病,自己会很快恢复。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这感天动地的举动而更加深厚,妈妈与女儿,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人。

8月13日,聂恬出院在家休养,9月3日,学校开学,聂恬照常到校报到。除了一位辅导员以及身边一位最好的同学,聂恬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依旧默默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着,每天往返于家、学校和医院之间。直到2008年1月,报纸上一条短短的报道,自己的事迹才被更多人知晓。

2007年的暑假对于聂恬来说,是充满坎坷艰难的,然而她在这个暑假中顽强地战胜了各种困难,向我们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成电人的风采。她用自己那颗最真诚的“感恩之心”,用最真情的付出向我们展示了真情、真爱的伟大,更向世人们展示着“80年后”大学生面对坎坷勇于前进,面对责任勇于承担的巨大勇气和坚定信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她将会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迎接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

《电子科大报》、校电视台对聂恬同学的专题报道将于近期推出,敬请广大师生密切关注!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记者团 李榕

推荐第5篇:人物专访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获奖者 获奖名片 钱伟长 赤子 孙水林 孙东林 信义 才哇 铁汉

郭明义 传人

王伟 砥柱

王万青 仁者

王茂华 谭良才

何祥美 神兵

推荐第6篇:人物专访例子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5)——朝阳人物专

访(六) 【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423】 【发布时间 : 2011-4-13

0:49:40】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即将于本周五举行决赛。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14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泪水与汗水的交织,辉煌与荣誉的交响——访校第十二届朝阳杯最佳辩手闫雪莹》

附全文如下:

泪水与汗水的交织,辉煌与荣誉的交响

风云际会,唇枪舌战,辩论场上的风景别样独特。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辩论队领队,2008级新闻学学生闫雪莹,一直在这辩场上描绘、追寻着自己梦想。曾参加过3届朝阳杯辩论赛,在哈高校辩论赛,海峡两岸世博高校辩论赛等多种品牌赛事,经过层层专业选拔的她卸去了浮躁,从辩论中收获了一种深沉和内敛。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同成长,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也对梦想有了一份更执着的坚持。花开花落,收获的是一天天的成长;云卷云舒,不变的是那一份追求与感动。

梦想起航的地方,亦是梦想归属的地方 辩论场上言辞犀利,字字珠玑的她,此刻却显得如此温婉、亲切。而谈起辩论来,这个有着弯弯‚笑眼‛的女孩子,脸上浮现出别样的神采, ‚我很小就喜欢辩论,从初中高中一直以来很多辩论赛我都参加过。到了大学我便觉得辩论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我生命之中不可割舍的事情‛。而在通往梦想舞台的途中,她由衷的感谢新闻传播学院这个培养她的摇篮:‚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特别锻炼人的地方,老师们特别看重培养新人的能力。如果我遇不到这样一支一直陪伴我,训练我我团队,我的梦想也不会这样尽情的绽放,并且绽放的这样绚烂。这也是我能够在大一就脱颖而出,直到走到今天的重要契机‛。

挑灯夜战,为的只是在那一瞬间厚积薄发,在梦的舞台上挥斥方遒。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未曾提起的苦,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累。那一夜夜研究讨论的场景,闫雪莹仍历历在目‚从一辩到四辩的稿子,都要经过一遍遍的琢磨推敲,我们会先纠集所有的辩手在一起进行三场模拟辩论,一次次的完善我们的‘补丁’,强化我们的论据论证。其实从一开始模拟赛敲定人选的时候,有的辩手就可以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场了,但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能上场,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只能作陪练,他们也毫无怨言。这支队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直辩论队这么简单,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在做自己家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计较的‛。

新赛制,新力量 从进入大学至今,闫雪莹与‚朝阳杯‛携手走过三载,自己成长的同时也看到了‚朝阳杯‛一点一滴的发展,对于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赛制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原来的赛制对一辩和四辩的要求比较低,因为可能只需要准备开篇陈词和结辩环节。而更新后的赛制从一辩到四辩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辩增加了质询的环节,四辩也参与了辩论的整个流程。二三辩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样四个位置就要求贯穿一气,不能有缺陷和瘸腿的地方。整场比赛也会让人感觉到更加畅快淋漓。这个赛制会特别锻炼人,尤其是2010级的这些新辩手们,他们从中会得到更多‛。

‚现在看到2010级的小辩手,就好像看到原来的我一样,骄傲,自信,对理想有执著的追求。‛说到2010级的新生辩手,闫雪莹的脸上是一种欣喜和安慰‚孩子们真的很喜欢辩论,有共同理想的人很容易就走到一起了。现在很少有看到对辩论这样充满热忱的孩子了,真的很不容易。我想尽我所能的多留一些经验可以和他们分享,让他们在今后辩论的路上少绕弯,多闯出成绩‛。

‚越是被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

在辩论场上,闫雪莹的优秀让她大放异彩,而在赛场下的学习生活中她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那份优秀。从小学开始就代表她的家乡全市参加吉林省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初高中一直是班级乃至全校的资优生,大学里更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标兵等奖学金的‚特别眷顾者‛,默默地奋斗,一直紧追着自己前方的目标。对于每一个热爱辩论的辩手,辩论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不同于大家所想的,闫雪莹的性格没有因为辩论而变得尖锐、犀利,辩论更多的带给她的是成长之后的淡然和思考‚我想这么说,辩论让我变得更加平静了。从小有很多光环冠在我的身上,有的时候就会看不清自己。感谢辩论,因为它让我找到我人生的方向,当脱下所有的光圈后,我会很理智,把一切都看淡‛‚辩论本身就是一种辩证法,接触辩论的多了,就会很冷静的分析这个世界和很多事情‛。

闫雪莹真心地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这些种思考也传达给2010级新生辩手们,并对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有的时候太在乎自己能不能赢就会输不起。觉得有的东西不用太较真,就像是高中时候考的不好的一张模拟卷子,当时可能觉得很不能接受,但事后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不是由那一张卷子决定的。只要把态度端正了,不需要太在乎生活中或喜或悲的一些小细节‛‚尽管一场比赛我们输了,可能别人会改变在我们辉煌的时候对我们的看法,但这都没关系。越是被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真的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带着我的梦想一直走下去,走到那个最高点,我相信他们‛。

朝阳杯转眼已走过了12载的风风雨雨,它承载了12届‚朝阳人‛的渴望与梦想。磨难与历练伴随着每一个怀揣信念的朝阳辩手,在他们的脚步中,朝阳杯也即将迈入下一个征程。对朝阳杯不变的热忱,将指引着一代代朝阳人不断奋勇向前。

岁月如歌,磨不去坚定的斗志,时过境迁,仍是那一抹执着与热爱。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13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郝欣 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4)——朝阳人物专

访(五) 【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314】 【发布时间 : 2011-4-12

14:23:58】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即将于本周五举行决赛。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13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升起的‚朝阳‛,成长的我——访‚朝阳杯‛辩论赛辩论队指导教师代表肖博宇老师》

附全文如下:

升起的‚朝阳‛,成长的我 ‚朝阳杯‛辩论赛开办的十二年来,不仅成为黑龙江大学的一项品牌活动,更深深的融入到每个黑大人的骨血中,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曾经也是黑大学子的肖博宇老师没有想到‚朝阳杯‛会伴着他一路走来。肖博宇老师曾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过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主席等职务。现在在应用外语学院担任政治辅导员工作的肖老师这样对记者说:‚我也没想过我和‘朝阳杯’会结缘,这个结缘是以学生干部为开端一直到后来做学院的政治辅导员,再到带学生会直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而今年还有幸担任部分比赛的评委。‛

‚朝阳杯‛辩论赛每一年都有很多新的举措,力图将辩论这一传统性的竞技比赛与新时代相接轨,与新媒体相承接,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丰富黑大学子的课余生活,建设具有黑大特色的品牌活动。今年的赛制改革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肖老师对此表示到:‚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赛制源自于‘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赛。今年的比赛首先,为学院的辅导员老师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的平台。其次,开阔了我的视野。从前,只是关注自己的队伍,而现在会注意学习作为一个评委老师更看重的一些技巧,包括说话的语气,手势,问题的设计,资料的准备等等,对于指导自己学院的同学很有帮助。同时,对于各个学院来说也更加的公平公正。这更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来学习,提高自己。总体上说,今年这个评委参与的新格局还是非常好的。‛ 一次次的考验背后,留下的是收获与历练。肖老师认为这次‚朝阳杯‛让他收获颇丰:‚无论是从场上的思辨应对能力还是场下的准备工作,都有利于我们对辩论队进行指导。此外,这个活动也让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我一个2009级的学生在初赛评委评议的节目表演时说,他觉得他欠我一场辩论赛。因为他是外联部部长,平时学院工作比较忙,再加上学习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时间。我当时在下面听到这句话很感动。我觉得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再为‘朝阳杯’辩论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感谢这样的‚朝阳情结‛,让我在角色的不断转变中,一直成长。‛

从谈话中不难看出,肖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感情很好。他说话的时候很随和,很有亲切感。这样的他,更像是一个学长,而不是师长。也是这样的他,每次都在幕后默默地为他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朝阳杯‛,你让我心跳

‚朝阳杯‛作为黑龙江大学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活动,这些年来一直受到全校师生的关注与喜爱。究其原因,肖老师讲到:‚这个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也很有悬念。同时他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大家在短暂的比赛中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肖老师这样向记者解释‚心跳‛的‚朝阳杯‛:‚可以说,‘朝阳杯’这个比赛是能让我心跳的一个比赛。我从组织开始一直到做指导都特别紧张。而且‘朝阳杯’辩论赛,各学院都非常重视,不论是学院还是每一位指导老师。这种紧张程度可以从选手在场上的表现,时间的把握、双方攻辩时问题的攻击性和每一个环节很扣人心弦上看出来,在台下坐着的我们的紧张程度不亚于在场辩手。其实这种紧张并不是源于不自信,而是这个活动本身带给人一种紧迫感。‛

在‚朝阳杯‛辩论赛中黑大学子勇于参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得以彰显,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也在其中慢慢累积、加深。当大家都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努力时,那么一切的艰难都将化作通往成功之路上的奠基石。肖老师也认为‚朝阳杯‛打出了黑大学子团队合作的精神,它能让大家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比赛时团队带来的感触仍旧让他难以忘怀。

希望与梦想,我们明年再战

黑马学院,创造历史。‚朝阳杯‛赛场上的每一支队伍都带着学院的梦想打出最精彩的瞬间,同样肖老师也载着这些责任与同学们的期望,带领应用外语学院辩论队过五关斩六将成功杀入八强,当之无愧的成为今年‚朝阳杯‛辩论赛上的一匹黑马,创造了应用外语学院的‚朝阳杯‛历史。这背后的艰苦与付出可想而知,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无论是辩手方面还是团队配合都非常好,我们学院也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入了八强。我对大家说的就是‘你们需要什么你们提出来,然后,我能做到的,我会尽全力去满足你们’。我只是在幕后做好后勤工作,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批好学生,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才创造了对我们来说这样好的成绩。其实最后取得怎样的成绩并不重要,全身心的付出和对学院的真情让我们的比赛成为记忆中的精彩‛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记者了解到,应用外语学院大二的同学们作为这次辩论赛的主力军,他们同时还要在今年4月份经历一生中只有两次机会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所以,几位大二的选手不仅要为辩论赛精心准备,同时还要备战专四。肖老师对于他们的心疼与理解溢于言表。

可以看出,对于每一位指导老师和他的同学们来说,学院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可以为之奋斗,努力去保护的心灵的港湾。

破茧成蝶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是之后的脱胎换骨却是美丽的。‚朝阳杯‛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后,即将进行最后的巅峰对决。这其中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这些共同浇铸了‚朝阳杯‛。肖老师对他的‚孩子们‛说:‚记住四个字:‘明年再战’。随着明年2011级学生的加入,辩论队也会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我很期待明年的‘朝阳杯’,希望这个活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能够真的像一轮朝阳一样,照耀在黑大学子身上,从而引领黑大文化活动整体的基调,展现学子们的风采。‛

‚朝阳杯‛即将落幕,回顾这近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从中收获到了许多,团队的默契在这个过程中愈加坚固,指导教师与辩手们的友谊也愈加深厚。每一个人在‚朝阳杯‛中都尽心做好自己的事,而‚朝阳杯‛的形象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更加的饱满,成为我们真正的‚朝阳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愿意为‚朝阳杯‛默默奉献的人,黑大的上空才能悬挂起一轮耀眼的朝阳。 历尽艰辛,留下的是宁静与平和。过尽千帆,希望与梦想就在彼岸。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13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杨紫薇、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校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11)——朝阳人物专

访四

【所属类目 : 校园文化】 【文章作者 : 校有线广播台】 【阅读次数 : 346】 【发布时间 : 2011-4-5

23:37:48】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黑龙江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丰硕成果,具有传统性的竞技比赛--第十二届‚朝阳杯‛辩论赛,目前已进入半决赛阶段。 黑龙江大学有线广播台2011年4月6日将播发本台‚朝阳人物专访‛——《垂钓朝阳的新鲜精彩,细数辩论浪尖上执着的方向——访黑龙江省记者站站长张世光老师》。

附全文如下:

我与母校黑大的情缘,难以割舍

2000年开始就读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张世光老师在刚入学时可能还没有预想到自己会与脚下的这片土地---黑龙江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2004年毕业后,用张老师的话说,当时的自己就是一个‚愣头青‛,竟然直接拿着简历敲响了《哈尔滨日报》报社社长的办公室大门。就是这样直率的他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哈尔滨日报》。大部分人也许会就此安于这个工作,而张老师却是那极少数人中的一个。4年的积蓄后,他再次成为了黑大的一员,成功考取了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又在2010年进入《工人日报》工作,现在担任《工人日报》黑龙江省记者站站长一职。这样光芒闪耀的他却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学生一样,让人感觉很亲切,笑起来总是眯着眼睛,很憨厚的样子。

张老师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曾是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辩论队的领队,连续三年参加‚朝阳杯‛辩论赛,那时的‚朝阳杯‛才刚经历了第一届。在工作之后,又有至少四年的时间担任‚朝阳杯‛辩论赛的评委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朝阳杯‛的成长,又或者说,他与‚朝阳杯‛是一起成长的。

时间总是为感情打下奠基,张老师对于母校黑大的情感也在这些年中越来越厚,越来越浓。

尘封的‚往事‛,现在的‚朝阳‛

回首往事记起的是那时的泪水与欢笑。当谈到曾经的‚朝阳杯‛时,张老师说道:‚当时的辩论赛依然和现在一样很火爆,我参加了第

二、

三、四届‘朝阳杯’比赛。第一届‘朝阳杯’上,信息管理学院得了冠军。这对我有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梦想,很想延续师兄师姐们的第一名。但遗憾的是,第一年我参加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等到后来我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四个人。大

二、大三都打到了四强。‛谈话中,张老师笑着说起每当自己的队伍输了的时候,就会‚化悲痛为食欲‛, 那时的友谊就在与战友们为了辩题绞尽脑汁,为了比赛奋勇冲锋中慢慢沉淀着。张老师脸上那种挥之不去的怀念与眷恋,也让我读懂了他对于大学生活特别是与队友们在一起的日子是非常珍惜的。

放眼当下充溢的是梦想与希望。当记者问道‚朝阳杯‛这四年来的变化时,张老师表示相较于当年的‚朝阳杯‛‚现在的‘朝阳杯’辩论赛已经可以上升到一个比较平和说理的阶段了,而且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就像立论部分,现在的立论逻辑性很强,材料准备很充分。同时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论学院是大是小,他们都强烈要求参加比赛,成为‘朝阳’舞台上的一员。并且各个学院也开始对于辩论赛越来越重视。发展到今天,‘朝阳杯’辩论赛已经成为黑大的一个品牌和名片,像海峡两岸的比赛、哈高校辩论赛等大型比赛,我们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在一个大学,这种思辨性的活动能让同学们更多的热爱它,参与它,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朝阳杯’真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梦想的舞台。今年‘朝阳杯’辩论赛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到评委的环节中去,这是非常好的一点。这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尊重,让辅导员老师参与到其中,看到评委是如何打分的,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同学进行下一场比赛;同时也利于竞赛的公平,透明和权威。‛

‚朝阳‛精神,薪火相传

黑龙江大学‚朝阳杯‛辩论赛自开办以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参加人数也与日俱增,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现在‚朝阳杯‛辩论赛已经成为黑龙江大学这所蕴含了浓厚文化底蕴学府的一大亮点。

张老师分析了‚朝阳杯‛在全校师生中反响强烈的主要原因:‚首先辩论赛不是在辩一个真理性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与交锋,选手们的思想在这种思辨性的活动中与日成熟。其次,这是一个展示的舞台、欣赏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竞赛的舞台。因为竞赛是很残酷的、很有悬念,所以吸引很多同学去关注它、参与它。同时,同学们从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就被打下去了,后来就离冠军只有两步之遥也被打掉了,当时觉得无比的悲痛。现在一想,比赛输了反而会促进我做了很多反思,养成从两个方面去看待一个事物,这才是‘朝阳杯’给我最大的收获。再说一下世界杯,有那么多队伍,最后只有一个队伍获胜,但其他队伍都是失败的吗?我觉得不是。所有参与进来、投入进来的都是成功者。所以,当比赛达到与成绩无关的时候你就已经赢了。‛

不错,当真的达到比赛与成绩无关的时候,我们才会收获的更多,这正是学校举办‚朝阳杯‛辩论赛想教会我们的。跳出事物看本质才是一种人生更高的境界。

‚朝阳杯‛辩论赛进行到现在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各支队伍也正面临一个疲劳期,张老师建议辩手们越是到这个时候越要记住:第一,放松。第二,心情不能毛躁。第三,在准备自己的同时,考虑一下对方可能涉及的角度。

‚朝阳杯‛辩论赛历经12载,每届都会涌现出大量实力相当的优秀辩手,这些辩手在各个年级都有所分配。这些同学用他们的智慧与双手共同托起了‚朝阳杯‛的奖杯。张老师指出,在比赛中有很多队伍虽然没有赢得比赛进入四强,但他们同样是最棒的,他们用自己的‚台下十年功‛精彩地诠释了‚朝阳杯‛辩论赛的真正含义:薪火相传、勇往直前。这正是‚朝阳杯‛辩论赛的精神,也是黑大学子的风骨。

洗尽铅华,留下的是一捧捧珍珠,经历沧海,刻下的是一次次收获。

校团委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校有线广播台 校辩论协会 2011年4月5日

校有线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杨紫薇、马晓彤

编辑:任文新 摄影记者:徐冉

推荐第7篇:人物专访新闻

保持劲头 追梦不止

——访自治区优秀毕业生陈力根

作者;蒙麒雨

寒意早已褪去,暑意渐渐袭来。河畔微风中拂动的青柳,耳畔传来的淡淡的离别的笙箫。这就是2013年的夏天,也是属于陈力根的毕业季。

2009级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陈力根同学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他看到校园里到处都是毕业生在学校拍照留念的身影,不禁忆起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怀揣设计之梦前行

刚上高中不久,陈力根就选择了学习美术,坚定艺术高考是他的唯一出路。他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是个偶然,当时他已参加了几所学校的考试,只是抱着陪朋友再考一次的心态参加了民大的校考,可戏剧性的是他考上了他的朋友却没考上。

2009年的九月,陈力根在姐姐的陪伴下坐火车来到了南宁。因为火车的晚点,他原计划报到的日子便推迟了一天。晚上在宾馆里时,他想要了解新学校的心情愈发迫切,便加入了一个民大学姐学长们为新生解惑的QQ群。他想要咨询学校的环境、饮食、住宿等问题,很幸运地私聊到一位学长,耐心地为他一一解答,陈力根安详的神态里,流露出的是对那位学长的感谢与肯定。去学校报到的时候,让陈力根感到更加欣喜的是给他做新生接待工作的人竟然正好是那位学长(那位学长当时已经大四了,是曾经的艺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在入学不久的班干部竞选时,那位学长给他发来“别让我失望”的短信让他信心倍增,他勇敢地走上讲台,并顺利成为2班的班长。

怀揣感恩之心前行

他曾经是个青涩的少年,也有过紧张与迷茫,但在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下,成长中的挫折也算不上什么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大一时第一次给全班开班会,少许的紧张不安,到后来的处事不惊,这一路上他怀揣着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感恩之心前行。

“点点的回忆,给我的是温暖,我们的笑,我们的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团结……”陈力根在回忆大一时光如是说到。陈力根的班级是2班,“我们”指的便是2班全体同学,一个团结的班级是学生时代最让人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事情。2班在入学军训时的苦和汗水最终凝结成军训合影留念上的欢呼与欢笑,是大学的开始,是2班家庭的开始,是梦的开始;与可爱的教官离别时留下的不舍的泪水,因为感恩,所以就此拥抱;还有班级的聚餐,全体男生在一起的喝酒,班里同学一起去了青秀山,去了花花大世界,一起包了饺子,班级代表民大参加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的迎新晚会。

大学期间,陈力根最忙的时候是大二大三这两年。身兼三职的他既是班长,也是学生会副主席,并且还是11级艺设班的助理班主任。身兼三职的他不仅能很好地做好应完成的工作,而且还能保持成绩的优异,这是因为他懂的取舍并且会管理规划时间。他提前一天把要完成的工作列清单,写好各项工作的明细,工作的时候便得心应手一点也不累。

陈力根在一个充满爱和责任的大家庭中长大,这让他具有许多现当代独生子女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也许如他说的“从小父母不大管我的成绩,越不问我,我觉得我就应该越努力”,从小他的成绩就很好,除了对班级和工作上心外,陈力根的家庭责任感也很强,他曾对自己说过一段话“孝敬爸爸妈妈。只要我幸福,我相信我会让我3个姐姐生活和我一样幸福。有10块钱,给爸妈2块,给姐姐她们6块,我留2块”,怀揣感恩之心前行,且行且珍惜。

梦,就在前方

很多同学在大一和大二的假期就开始打工或者兼职了,陈力根谈起自己以前度过的暑假,说他当时也想去实习试试,但是父亲说大一大二的时候专业基础和技术还不是很扎实,去实习的公司里工作不会给你太多的机会。所以陈力根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庐山手绘特训营、3Dmax培训班还有绘图软件cad培训班等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这句《不能说的秘密》中的歌词也许道出了许多毕业生对逝去大学时光的感慨吧。陈力根和同学们毕业答辩后看了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是2班大学期间最后一次的集体活动,看罢电影后亲自将同学们一一送走。在接受采访时他说道:“美好的记忆,去采风的疲惫,一起做饭的简单的快乐„„每个人青春都差不多吧,看着别人的青春,脑海浮现的是熟悉的笑容,那些错过人人和是。”

陈力根品学兼优,他既是给朋友和同学传递正能量的知心朋友,也是老师得力的好助手。大学里几乎所有先进个人的奖项他都获得过,校十佳团员、区优秀个人、区优秀班干、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虽然市场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师缺口日渐饱和,但优秀的陈力根还是凭着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几个北京公司的面试机会。这一次他整装待发,梦,就在前方!

推荐第8篇:优秀员工 人物专访

两年风雨,与英利共成长

记2013年度优秀员工xx

2012年,xx加入衡水英利,成为衡水英利的一份子,凭着坚持的毅力和对xx公司特殊的情怀,他来到xx,这个他为之奉献青春的地方。

W:在2013年xx项目中,你表现突出,并且也是上半年优秀先进个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认可,你觉得成为优秀员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T:我觉得大家觉得是我人缘好吧,公司劳动量大,得吃苦耐劳,干活利索点,反正就是那么多活,你磨磨唧唧也是需要做那么多的,干活的时候细心点,做不好就会被下道工序退回来,不如一次做好。

W你来xx多久了?是什么吸引你留在xx?

T:我是2012年来咱们xx的,现在也快两年了,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福利吧,咱们公司五险一金,打工的,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吗,咱们公司以后还要扩产,新能源产业,有发展空间的,而且我一直做xx工作快两年了,习惯了

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吗?

我主要就是负责xx,虽然有点单调乏味,可是孰能生巧,我觉得我这个萝卜能放在好几个坑里,前面工序有需要去厕所的同事,招呼一下我就能帮忙,xxxx什么的我都会.作为一个老员工,你有没有什么经验给新员工?

我觉得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脚踏实地的好,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学到技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就算以后去其他地方,至少你的起点比别人高。

推荐第9篇:人物专访策划

人物专访策划案

一、人物采访的基本理论知识

1.明确人物专访的定义: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选择带有定向性、传播意图十分明确的专门访问。

2.人物专访的类型:按采访对象身份可分为,名流专访、权威人士专访、新闻人物专访;按传播意向可分为,观点采访、信息采访、个性采访。

3.人物专访的主要版块构成:传播意向(因何访)、报道内容(访什么)、专访形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如何访)等,需要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中通盘考虑。这些也是采访策划的主体部分。

二、人物专访具体方案:

(一)、专访类型:对校园新闻人物进行的个性采访(观点和信息为辅)

(二)、访问对象:优秀师生

(三)、背景材料:

1.人物背景:成长环境、教育背景

2.新闻事件背景:典型事件发生的典型背景

要求:写事件是为了写人,写人重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质、榜样作风等。一般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要具备争议性、新闻性、时效性,具有榜样作用,成为舆论导向的指向标。

(四)、传播意向(主题)及主要内容:

1.完整呈现事件,解密争议性。

2.完整呈现人物,解密人物。

让人物呈现,让事实说话,这样有利于摆脱“可以宣传榜样”的模式,而让大家更易接受。采访的主要传播意图还是:以新闻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细想观点、精神风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人物的特点。采访对象于一般人有何异同,但之所以他值得我们去报道,是因为他有很多有与我们不同的地方,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我们忽略了而别人却坚持了,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呈现!

(五)、如何访谈:

1.前期准备。明确目的、研究背景、初步沟通(已基本完成),确定时间、地点及形式。 主要问题设计: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两个中心,第一个是与受访者相关的具体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周围的评价;另一个就是受访者本人对于与其相关的新闻事件的态度及看法以及引申出来的对人对事的看法。总之,问题设计如是对事就要把事讲清楚,若是对人就要注重人情味,力求从个性出发来反映受访者的本来面目,另外提问可根据情况追加。

2.正式开始。要明确把握本次采访的主题,问题当简则简,当细则细,基调应该是轻松的,谈话的内容可以牵涉到学习、生活、、娱乐、为人处事、人生理想等,但必须紧扣着“传播意向”,谈话的主线应该是从具体的事到具体的人,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谈事业、谈团队、谈学习、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谈人生、谈理想,而这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需要灵活处理。若在谈某一板块感觉还不够时可以继续谈下去,直到谈到所要的答案为止,当然也不要总围绕一个问题谈,做到适可而止,收发自如。

3.后期整理。根据采访实际,整理出报道内容。

推荐第10篇:人物专访 格式

人物访谈

一、台湾一周游人物访谈

访谈时间:2013年6月5日

访谈方式:网上访谈

访谈人: 被访谈人:

被访谈人简介:厦门理工学院 数字创意学院 闽台合作生,于2013年五月在台湾铭传大学参观学习一星期.

访谈内容:

1、问:可以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你们在台湾的行程安排吗?

2.答:5.17 我们到达了台湾铭传大学,我们受到了台湾学生的热情接待,5.18 参观新一代设计展、信义商圈、信义诚品、台北101,5.19 参访台北市立美术馆、参访华山艺文中心、西门町踩街,5.20,21,22教学观摩,最后一天我们参访故宫博物院、参访当代艺术馆,大致的行程就是这样的。

2、问:哪些景点让你至今记忆犹新呢,

答:要说道印象深刻的话,应该是这两个吧,信义诚品、台北101,因为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湾的一种文化景点,里面的装潢温馨典雅,有舒适的座椅供读者休息阅读。诚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经营书,各种文化创意的产品、诚品讲堂、咖啡店也都落户在此。台北101作为台北的地标建筑,现属世界第三高建筑。从5楼直达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电梯攀升的速度为每分钟1010米。右图是从89楼俯瞰台北市夜景。观光门票500台币,到达89楼可以领取旅游导览器,为观光客讲解不同地段的典型建筑物。

3、问:如果现在你的同班同学都过去了,让你做导游,你会带他们去哪些地方游览呢,为什么呢。

答:因为我们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嘛,所以我想同学们应该会对创意类产品比较感兴趣吧,首先我会带他们看一个设计展,新一代设计展自1982年开办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以学生为主的最大型之设计展览,是展现设计教育成果的最佳场域。今年以“美梦 成真 Have a Sweet Dream\"为主题,展览充分体现了交流与互动,并达到 协助厂商及设计公司发觉优秀的设计新人的目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华山艺文中心,前身为“台北酒厂”,为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在1999年后,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艺术展览、音乐表演等文化活动场地。 我们前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台北各高校联合举办的“Maker Faire\"活动,观赏了台湾各高校的创意产品设计,活动极富互动性。相信我们的同学们会喜欢的。

4、问:现在人旅游啊,都会注重消费性价比,据说台湾的物价不低,那么有哪些价位适合我们学生去的地方呢?

答:西门町吧,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学生很多都在那里玩,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它的街区文化非常丰富,有年轻人的街头表演,丰富的商品,特色小吃。物价不敢保证很低,但是至少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吧。

5、问:还有什么好地方推荐吗,比如不要门票的景点。

答:我认为 白天的话可以考虑去淡水老街、渔人码头,淡水老街,集美食、小吃、老街为一身的中正路,近年来更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艺品店进驻,也营造出民俗色彩与怀旧风味。 渔人码头,坐船可以到达,有著名的情人桥和木栈道,堤岸咖啡,现在也正在发展成为一个

文化创意渔巷。算是必去的一个地方在我看来。晚上的时候可以考虑去看看 6.问:最后你还有什么要和我们分享的吗?

答:台湾是个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地方,不仅好玩的地方多,美食也很多,条件允许的话,希望大陆的同学都能来看看我们的小台湾。

结语

台湾之行,让我们的同学收益颇丰。台湾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好山好水好吃的。如果你真在筹划着一场旅游,那么就别犹豫了,选择台湾吧!

第11篇:如何写人物专访

如何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稿的结构

人物消息基本上还是采用消息的写作方式,即“倒金字塔”。人物专稿则不一定,需要根据主题的要求来安排结构,新闻由头(引子)一般不放在导语中,穿插在中间。一般而言,它的结构不外乎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这几种。

(一)纵向式。它以时间为顺序,展现新闻人物在某个阶段或某个事件中的体验和经历。这种结构线索单

一、清晰,便于读者了解新闻人物的经历,是人物专稿中经常采用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也并非千篇1律的固定模式,像流水账似地记述新闻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按时间顺序来选择材料,时间顺序也并非一定按新闻顺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如介绍萨达姆替身一文,先交代奥马尔逃亡莫斯科,然后按时间顺序交代他如何成为萨达姆替身和随后的经历。

(二)横向结构,也就是并列结构。根据主题需要,可从各个不同侧面或故事介绍人物,如《为克格勃主席开车》一文,就是以勃列日涅夫借火、亲历刺杀等几个小故事将人物的经历一一展开。也可以像《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子女们》一文那样,在同一主题下,将若干人物的事迹或故事组织在一起。横向结构可以增加报道的深度,增加人物的立体感。

(三)横向和纵横结合式。即按时间顺序和主题侧面两条线索安排材料。时间为“经”,主题侧面为“纬”。《旁人眼中的布莱尔》一文就是这一结构。作者巧妙地将时间和主题侧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兄长、同学、邻居、同僚是不同的侧面,代表横向,同时他们的叙述又分别反映了布莱尔不同的成长阶段,隐含着纵向结构,条理十分清晰。

一位记者可以对人物专稿的写作方式和稿件结构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旦编辑或者主编安排他去采访一位音乐家,他忙活了个把星期,待落笔的时候却仍可能抓耳挠腮,最后写出这样的文字:“某某先生,某年出生在某国某地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从小就酷爱音乐。4岁那年,父母倾其所有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他好喜欢啊。父母又给他请了教师,从此他每天坚持练琴几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拿这样的稿子去交差,这位记者自己都会觉得写得很差。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还是那句老话:采访是写好新闻报道的前提,记者的采访不够深入或者说不恰当。

在人物采访中如何提问

人物专稿的采写大多需要与名人面对面,进行“近距离交流”,这是它的特点之一。记者的采访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向受访者发问,引出其心声,然后用写成的文字去感染受众。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关键。既然提问如此重要,我们在这一节就着重介绍在人物采访中应该如何提问。

(一)揣摩读者的需要。现在电视的访谈节目在世界一些国家风行,而不少节目并没有吸引住受众。为什么?因为受众想知道的事情,主持人迟迟没有发问。所以,请记住,在采访时,记者是代替读者、观众向被采访者提问。因此,揣摩读者的需要是提出恰当问题的第一步。

(二)提高质量的问题。在人物专稿中,受众最关心的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是怎样想的?他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比如,受众想知道福斯特得了帕金森氏症后是否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他的家人是怎样对待这一变故的?又如,布莱尔青少年时代是什么样的?是什么使他走上政坛?成为政要前后他对家人的态度是否有变化?受众希望得到的回答是深层次的,是动机,是原因,而非停留在何人做了何事的层面上。只有高质量的提问,才会得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回答。因此,你的问题必须提炼,需要提高质量。有人将记者的提问比作敲钟,大钟之所以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因为敲击得法。

何为高质量问题?就是关键性的或者说尖锐、敏感的问题,同时它又最能体现受访者特性,有别于他人的地方。比如为领导人开车,安全最为重要,这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和办法?有没有些惊险的经历?有经验的记者在提问题时,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包抄。具体采用哪种办法,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情况,因人而异。

有时受访者回避或不愿意回答一些问题,记者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关键问题要紧追不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记者华莱士被称为这方面的“高手”。他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迫使伊朗前国王巴列维承认拥有秘密警察。

华莱士:陛下,听说你有一支世界上最残暴的秘密警察部队,叫“萨瓦克”。有报道说,这支警察部队的暴行包括朝人们的肛门里插玻璃瓶,甚至在丈夫的面前强奸他们的妻子?

巴列维:听说是插碎瓶子。

华莱士:为什么巴列维王朝的警察用这种办法对待自己的同胞?

巴列维:我首先要说的,这是荒唐的,这是不真实的,我对你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吃惊。

华莱士:美国许多新闻机构已经报道了。

巴列维:我们的警察没有必要那样干。我说我们的警察与世界上的警察一样,是有经验的,讲道理的。

华莱士:那为什么你要拥有像“萨瓦克”那样的秘密警察呢?

巴列维:为什么不要?哪个国家没有秘密警察?每个国家都有。

对关键问题,可以像华莱士那样紧追不舍,也可以先将它放在一边,回过头来再提出来。或者换一个角度来发问。

(三)问题要具体、明确。由于采访名人,一般时间有限。记者的问题最好具体、明确。漫无边际的问题让被采访者无从答起。比如,在采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问“你认为联合国应该在国际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不如针对当时的形势,问“你认为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前者让人三言两语讲不清,后面的问题,回答起来容易得多,而记者也容易从中得到你所要的东西。

一般来说,采访名人都会被要求事先提交一个采访提纲,有时受访者会对这些问题作书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当面采访时,记者就不要再就提纲上的问题发问,而应抓紧时间提一些新的问题。有时受访者只回答提纲上的问题。这时记者一定要设法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想着自己采访后要写一篇人物专稿,而不能让受访者就某个他愿意回答的问题说个没完没了,而将其他问题搁置一边。

(四) 提问时最好提一些开放式而不是封闭式的问题。比如向安南提问“你认为联合国可以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吧?”这就是个封闭式的问题。他可能只回答“是”或“对”。而如果你这样问“你认为联合国将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发挥怎样的作用?”那么他就只好具体回答A、B、C、D哪些作用。这就是记者需要的答案。

(五) 把握提问的时机,想方设法使受访者道出他们未向外界透露过的事情。这非常需要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提炼出这些高质量的问题。还是让我们先到资料室去吧。在那里好好熟悉熟悉采访对象,并不是初出茅庐的记者需要这么做,即使像法拉奇这样的采访人物的行家里手也说,每采访一个人物之前,她总是要用几个星期作准备,其紧张程度“简直就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她总是设法找到大量有关被采访者的书籍或材料,认真阅读并作笔记,写研究心得。这样做使采访者成了她未见面的“熟人”,而到真正面对面采访时就能抓住实质性问题。法拉奇曾说,每一次采访经历“就像在戏剧演出中一样。我事先会准备一些问题,但有时也会跟着感觉走。我设置悬念,然后如剥茧抽丝般慢慢解决”。

华莱士曾这么介绍他的采访经验:“首先记者要阅读有关被采访者的材料,听一些录音或看一些录像,然后才有心思坐下来准备问题。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至少在准备好30或40个扎扎实实的问题以后才去采访。我通常的办法是,在本上先写出100个问题和所有经过研究琢磨以后我心中想到的一切。然后我开始把这些问题分类,如采访巴列维国王,我就把100个问题浓缩到了50个,分成八九类,如权力问题、贪污腐化问题和年龄问题等。等到我真刀真枪采访时,我可能只用50个问题中的十一二个。”

他说:“其实准备问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训练。这样,我从掌握的大量材料中,对被采访有更深的了解。如果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有材料,有内容,能把我们引向更有内容的方面,那就更好了,这就需要随机应变,临场再想一些题目。但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临时是很难提出好问题的。”

谈到他为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所作的准备时,他说,“我读了许许多多有关邓小平的书籍和剪报。此外,我还同一些见过邓小平的人交谈,了解邓的性格和特点。然后坐下来,苦思冥想,准备50个问题。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多小时采访时间,翻译就用去一半,许多问题我没有来得及问。邓小平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我想再次采访他。”

中国文艺界有句很形象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用在采访上也十分适用。充分熟悉采访对象,至少要知道他最重要的特点,就便于记者制定出采访的主题和提纲,向被采访者提的问题也就随之提炼出来了。记者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将它们写在采访本上,到时候依次发问。有时在采访过程中会发现更好的角度和主题,可以及时更改和补充。

曾有记者将未作适当准备就进行采访的记者比喻为没有领航员的飞行员在开飞机。他们也可能到达目的地,但盲目飞行毕竟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没有准备,有时会使记者提出一些被受访者认为是愚蠢、可笑的问题,采访甚至会因此而搞砸。被新闻系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引用的一则采访轶事,说的是世界名片《乱世佳人》在纽约复映时,一位记者去采访因在片中饰演郝思佳而获奥斯卡奖的女明星费雯丽,劈头就问“你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反问道:“你看过这部影片吗?”“你看过小说《飘》吗?”记者答:“都没看过。”于是,费雯丽说:“那就不必谈了。”

尽管记者为采访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须准备应付意外情况。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和私下见面时的表现可能是大不相同的,有关他的书面材料和他本人的真实情况也可能大相径庭。某人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不等于他私下里不会傲慢无礼,难以接近。以往报道或传记中说他风趣幽默,善于表达,面前的他可能却是谨言慎语,沉默寡言。这时记者准备的问题也许派不上用场,那就需要你临场发挥了。记者对他背景的了解还是会有助于从其它角度去接近他。

有一些采访小技巧对一些初入门的记者会有帮助,比如如何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拉近你同受访者的距离。法拉奇就常采用对方和自己经历或亲朋中某些人的共同之处展开话题。她在采访邓小平时,就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

邓小平:我的生日?

法拉奇: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的传记中知道的。

邓小平:既然你这么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该祝贺我啊!我已经76岁,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打我一巴掌呢!

邓小平: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父亲说的,是吗?

这段对话,气氛多么轻松和谐。从祝寿开始,又说到自己父亲,还对76岁做了巧妙的解

释,为采访创造了一个十分融洽的开端。一个好的开端很关键,它给被采访者一个估计记者的机会。前几分钟往往决定了整个采访的基调。

此外,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职业、爱好有所了解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对方话匣子的钥匙。美国著名赛马骑师阿卡罗向来被新闻界认为是难以撬开嘴巴的“闷葫芦”,但记者利布林的一个问题却使他不仅开了“尊口”,还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小时。利布林问“你左脚的马镫比右脚的高多少?”阿卡罗觉得利布林是个内行,因为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为克服圆形跑道上的离心力,两个脚镫的皮带不能一样长。阿卡罗认为,找到了知音,于是就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并认为同他交谈很痛快,不必一边谈一边对所有问题作解释。

当然,对付阿卡罗这样的“闷葫芦”要找到匹配的钥匙,但有时也会碰到滔滔不绝的健谈者。美联社记者威廉·瑞安谈到他的采访经历时说,他有过一次听“独白”的采访,那次是采访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我刚提了一个问题,他就接连不断地讲了4小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他的话与记者所想了解的主题无关,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那么记者就要用一个其他问题,不露声色地打断他,把他的话头引到记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上来,因为自己毕竟不是来听他演讲的。

记者在整个采访中必须牢记自己是来工作的,采访结束后要写成稿子。所以要考虑被采访者说的这些内容是否已构成一篇人物专稿所需的材料了?还需要补充什么?他的这些话能否引用在文章里?

最后要提醒的是,在结束采访时最好要将事实、数字和引语核对一下。同时当你收起笔记本和录音机时,你的耳朵还不能休息。采访对象这时已经放松自己,也许会在这时说出一些关键性的话。许多记者就是在结束采访后与采访对象一起喝咖啡时,搜集到最有价值的材料的。

人物专稿写作与写其它体裁的新闻有所不同,其它新闻体裁,记者一般是不能直接出面的,也不能直接发表议论。而人物专稿则不同,记者有时需要直接走上前台,发表看法,作出评价,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场景来烘托气氛。这里,顺便提一下采访中注意观察的问题。

以色列前总理沙米尔(美国《时代》周刊)

每当提到他时,世界各国报刊最常用的形容词是“骄狂顽固”、“老谋深算”。

……虽然这并非第一次同他见面,但却是第一次正式采访他,第一次就近将他打量。只见他身材矮小,上躯前躬,面皮松弛,显得颇为谦恭,一头散乱不整的白发,一套有点发皱的西装,看上去有点土头土脑,憨态可掬。

这是一位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介绍以色列前总理沙米尔文章的开头两段。一开头交代西方报刊对他的评论,紧接着就是自己的观察。作者写这段观察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告诉读者沙米尔长什么样,而是想通过反衬来制造悬念,沙米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让读者随着他采访的深入得出结论。

在该文中还有一段对沙米尔办公室的描写,也来自记者的观察:

在沙米尔的办公室里,倒是有一件东西引起我的注意。那是在他落座的沙发背后的墙壁上,非常醒目地悬挂着一帧彩色人物画像。画像是用粗线条勾勒而成。画中人是一位头发稀疏、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画像同沙米尔的办公桌遥遥相对。沙米尔办公时,画像抬头可见。显然,画中人是他所崇敬、怀念的人物。他是何许人?后经了解,他叫泽伊夫〃雅博廷斯基,是本世纪(20世纪)早期的著名犹太复国主义政治家,沙米尔少年时期参加的“贝塔”组织(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青少年组织)的创建者。物换星移,时过近60年,沙米尔仍对他念念不忘。从这里,我们似乎也可窥见现在身为政府总理的沙米尔的一点心迹。

记者希望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加深读者对沙米尔曾是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这一背景的理解,从而对他现在的政治态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的西方记者为使自己的报道更具现场感,常到被采访对象的生活或工作场景中去采访,有时确能采集到很生动的素材,但有时也会做过了。前美联社记者彼得·阿内特曾说起过他的一次采访败笔。他到柬埔寨采访西哈努克亲王。他随西哈努克来到稻田。西哈努克脱去外衣,穿了背心同农民一起挖土。“那情景确实动人”,阿内特说,“但事后一想,我什么重要材料都没有从他嘴里得到”。

在通讯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电话、网络采访是高效和极为有用的。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采访几乎应是所有记者们应该掌握和经常使用的方法。它不仅节约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时间,而且可以扩大记者的交往范围,有的名人不一定愿意接受当面采访,但他也许愿意在电话上或通过e-mail回答问题。

因此记者应当像准备进行面对面采访一样事先做准备,一样注意礼貌,并应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和服务的媒体,让对方知道你想得到的信息将供发表。在进行电话采访时应当特别注意:

1沉稳、清晰地说话,不要提过长问题; 2把尖锐的或使人难堪的问题放在最后。

同时不要奢望能在电话采访中得到很多信息,一般电话采访只是为了证实某些事实或取得一些引语。

网络采访更灵活、方便、快捷,有时还能得到更多的详细的资料性的东西。

但是有些记者认为,用这种方式进行采访也有一些缺陷,比如他们不能观察采访对象对问题的反应,也无法观察采访对象的神态、衣着、显著特征和其他个性特征,因而在勾勒人物肖像时就少了这一笔。同时有人建议在使用通过网络采访到的材料时需要多加核实。

总而言之,采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第12篇:人物专访策划

人物专访系列活动

主办:团委新闻中心

一、活动背景

在校园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校园先进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壮大。大学给予学子们越来越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为我们在尚未步入社会之前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为了认真学习并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宣传和表彰在山经校园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山经的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闻人物,全面展示、总结和宣传他们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推动山经发展繁荣,山东经济学院团委新闻中心《山经青年》杂志社推出人物专访系列活动,使同学们能够发现身边的具优秀品质的同学,并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鼓励同学学习先进榜样,促进全校范围内时代精神的推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此次人物专访系列活动旨在激励全校同学解放思想,坚持学习时代精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山经的建设,为更好完善自我,建设美好山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拼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人物专访系列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以及同学们对社团及组织的了解,促进相互交流,为更多的人指点迷津,找到榜样和动力,感受我们身边平凡的人所诠释的不平凡精神,使我们突破狭隘的校园生活,放眼社会,注重社会万象。同时,通过了解同龄人的经历,坚定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服务社会的信念,让当代大学生的阳光与活力,热情与毅力在这个盛夏挥洒在山经的热土上,.为丰富山经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三、活动意义

此次活动主要采访在山经具有影响力的出色人物及团体,他们身上有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精神和品质。如果说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那么他们是一本本好书。通过此次人物专访系列活动能够使更多的人拜读这些好书,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一起感悟人生,一起诠释“魅力人生”的真谛。

四、嘉宾介绍

山东经济学院中在某方面表现优异的人物以及出色的社团、组织。

五、嘉宾资料(待定)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秘书处工作:

负责活动的前期宣传,制作海报,并在教学楼大厅LED屏幕滚动宣传; 申请一间大型多媒体教室(或使用4402办公室); 准备四把椅子和四个话筒; 准备饮用水;

向各院发邀请函(注意应使用正规邀请函,并盖有团委印章)

2、采访部工作:

写新闻采访稿,及时审批并上传稿件至山经青年网

3、网络部工作:

负责活动过程中的拍照工作

4、影像部工作:

搜集相关照片和视频,制作相关的PPT;

录制嘉宾的VCR,以便让观众通过视频了解嘉宾; 负责活动后期的视频制作

5、杂志社工作:

邀请嘉宾,主持人提前与嘉宾联系交流;

主持人针对此次活动写好人物专访稿,征得嘉宾同意后发稿。

(二)具体活动流程:

1、主持人上场,介绍本期人物专访活动主题,邀请嘉宾上场。

2、主持人及嘉宾就坐。专访开始,主持人介绍嘉宾事迹。

3、主持人与嘉宾问答环节,中间穿插嘉宾及嘉宾好友的VCR。

4、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5、活动结束,主持人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感谢嘉宾的热情参与。

6、秘书处负责会后会场清扫工作,归还椅子和话筒。

八、活动注意事项

1、联系好嘉宾,约好固定时间,新闻中心内部成员要及时到场,严禁迟到。

2、布置好现场,检查拍摄、音响设备是否完好可用。

3、采访过程中避开嘉宾地私人问题,工作人员要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

4、采访结束后,征求嘉宾的意见再进行后期的视频制作。

第13篇:人物专访策划书

人物专访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校园活动日益频繁和多样,校园先进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壮大。大学给予学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为我们在尚未步入社会前搭建属于一个自己的舞台。为了认真学习并更好的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宣传和表彰在西京校园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西京的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闻人物,全面发展、总结和宣传他们的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推动西京繁荣发展,西京学院人文科学系团总支推出校园人物专访活动,使同学们能够发现身边的具有优秀品质的同学,并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鼓励同学学习先进榜样,促进全校范围内时代精神的推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此次人物专访系列活动旨在鼓励全校同学积极向上,坚持学习,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为更好完善自我,建设美好西京而不断努力拼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人物专访系列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以及同学们对社团及组织的了解,促进相互交流,为更多的人指点迷津,找到榜样和动力,感受我们身边平凡的人所诠释的不平凡的精神,使我们突破狭隘的校园生活,放眼社会,注重社会万象。同时,通过了解身边同龄人的经历,坚定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服务社会的信念,让当代大学生的阳光与活力,热情与毅力在这个盛夏挥洒在西京的热土上,为丰富西京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三、活动意义

此次活动主要采访在西京具有影响力的出色人物及团体,他们身上有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如果说每个人的故事都是花朵绽放的过程,那么他们都是一朵朵清香四溢且动人的花。大家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一起感悟人生,一起为未来与梦想奋斗。

四、嘉宾介绍

西京学院各大院系中在某方面表现优异的人物 西京学院出色的社团和组织

五、嘉宾资料

待定

六、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 活动前期准备

1、办公室、宣传部工作

向各院领导发邀请函

申请一间大的多媒体教室,准备两把椅子和两个话筒 负责活动的前期安排,制作画板,在教学楼区域进行宣传

2、采访部工作

搜集被访者相关优秀事迹和周围同学了解情况并拍摄VCR 写新闻采访稿

联络摄像设备和相关人员负责活动过程中的拍摄并负责视频的剪辑制作 主持人提前和嘉宾沟通

八、具体活动流程

1、主持人上场,介绍本期人物专访主题,邀请嘉宾上场

2、主持人和嘉宾就坐,专访开始,主持人介绍嘉宾事迹

3、主持人与嘉宾问答环节,中间穿插嘉宾及嘉宾好友的VCR。

4、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九、注意事项

1、联系好嘉宾,约好固定时间和地点

2、布置好现场,检查拍摄、音响设备是否可用

3、采访过程中避开嘉宾的私人问题,工作人员要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

4、采访结束后,征求嘉宾的意见后进行后期的视频制作

第14篇:人物专访稿

照片说明:

郴州太阳能市场的拓荒者 湖南空气能行业的倡导者 中国热泵商学院“特约讲师”

湖南省建设厅特约节能专家,参与了“湖南省十二五太阳能建筑节能规划”的研讨

郴州市洁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盛全

人物专访稿:

一、《郴州建材装饰》:何总,您好!欢迎做客本刊10月刊《行业精英》栏目,作为郴州一位11年从事节能环保产品的领军人物,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发展历程吗?

答:客观地说我们在郴州引领了四个行业,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用四个阶段来概括:

1、1999年—2010年为太阳能发展阶段:经营品牌:清华阳光太阳能。1999年从5块钱起家开始做,在这十年当中①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代理商”;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代理商”;③2008年清华阳光全国中期代理商会议放在我那里召开。④2009年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8名被评为“全国十佳代理商”。

2、2004年---至今为空气能行业发展阶段:经营锦江空气源,2003年,当时空气能刚刚从欧洲引进不久,全国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空气能,但我很幸运,由于做太阳能的业绩很好名声在外,所以第一时间就有当时起步最早的厂家来找我。虽然业绩不太好,但一不小心每年都进入了公司前十名,并荣幸被公司董事长聘为公司顾问。现在,我们的销量在全国可以排到前5名。目前,郴州的空气源有60多家,但我们的市场份额占了30%以上;

3、2011年3月至今:把真正的变频空调----世界第一品牌:日本大金空调引进郴州,成为了郴州第一家大金空调专营店,从此我们将引领变频空调行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4、2011年 6月至今,为节能热水工程发展阶段:我们成功的代理了湖南省建设厅的科研成果---九省热水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建筑余热来制备生活热水,热效高达800%以上,可以保证冬天不需要电加热,年平均能耗≤13度电/吨水,每年可为甲方节省九个月的运行成本,故此得名。该系统主要是为五星际酒店和3甲医院提供完善的热水解决方案,所以又叫“五星热水系统”。恰逢7月份市政府下发“取缔燃煤锅炉专项行动”,现我们正在积极配合政府的这项专项行动。

二、何总,那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节能环保的行业?或者说你能谈谈推广节能产品、提供节能服务对社会及人类的意义吗?

答: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就象我当初选择做太阳能一样,但我通过做这一行,已经深深的爱上这个行业,并准备把它当成毕生事业经营下去,理由:

1、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国灾难科幻片《2012》,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人类确实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作为一个地球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义务去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

2、随着人类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平衡日益恶化,工业废气排放日趋严重,地球表面温度正在逐渐上升,冰川正在熔化,海面在上涨,地球母亲正在发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大范围推广空气源产品和技术,恰恰可以高效能地吸收大气中的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控制地表温度不断上升的危险。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常规能源也已经日趋枯竭,能源危机已经为我们亮起了红灯,作为一种比较高效能的可再生能源——空气源、太阳能,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励大家来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可再生能源保障法》、《中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申报》。使用空气源、太阳能已经大势所趋,是解决能源危机最立竿见影的途径。

4、推广利用太阳能、空气能表面上是在做生意,但这个生意跟做其他的生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功德无量的事业,我们每推出一台可再生能源产品,就相当于我们又为社会做了一份贡献。我经常跟郴州的领导开玩笑说:如果郴州要评选什么做出杰出贡献奖的经济人物的话,一定得评我。为什么,因为我为郴州带动了太阳能、空气能这么一个行业,并在郴州推广节能产品一万多台,按每台每年节约1000元电费算,我每年为郴州创造的效益为1.1亿多元,节约用电近2亿度。这当然是我一厢情愿的事。

三、听得出何总您是个很有使命感的企业家,请问洁能科技公司的理念和使命是什么? 答:任何一个企业和老板,如果没有使命感了,那就是他的企业关门的时候。我们的理念很简单,一句话:“节能造福,科技为本”。我们的使命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我们的口号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自己掏腰包为国家买环保的这些爱心仁士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四、能请您谈谈你的企业是如何定位的吗?

答:首先我们只做一个行业:节能环保行业;但我们经营的必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最顶极的节能领导品牌。这就是我们着着领先,出奇制胜的秘诀。

五、请问您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

1、计划在2012年成为郴州市第一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成功的全国节能服务公司之一,具备做能源合同管理的资格,为企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2、2011—2015年,我们正在探询一种能真正解决售后服务问题、推动营销大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必能帮助所有同行业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3、2015年—2020年,争取把公司做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之一。

六、现在郴州市政府已经下文“坚决取缔燃煤锅炉和窑炉专项行动”,请问贵公司有什么准备和举措吗?

答、首先我们热烈的拥护和欢迎市政府做出的这项英明决策,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场及时雨;同时我们也已经在积极应对,已与十多家需要改造的单位有密切的接触,其中郴州最高档的两家酒店都已经在走程序了,不久将启动合作。总之,我们准备借政府的东风,把九省热水系统推广好,为所有需要改造的单位打造最节能、最舒适的、最安全的热水系统,引导郴州热水工程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15篇:工厂人物专访

青春无悔

----记炼铁厂电工段副段长毛长伏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耕耘,不求任何回报,唯有无私奉献,他把十年的青春熔铸于宏兴实业崛起的史诗中。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他用理想信念书写着自己的无悔青春,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炼铁厂电工段副工段长。他,就是毛长伏。

初中毕业后的毛长伏很早就外出打工,最初在一家水泥厂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后来因为他勤学好问、自学电工技术而调任电工岗位。后来原单位改制,他下岗来到宏兴实业从事电工工作,起初,由于文化水平低加之没有系统的电工理论基础,工作很不适应。

(毛长伏同期声:当时的困难与不适)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毛长伏选择了后者。为了尽快掌握电工理技术他不知为此吃了多少苦,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那时,作为学徒的他,每天都在师傅的带领下从电工操作规程学起,通过拆解一些废弃的电气零部件分析解剖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边操作边学习,经常忙的连饭都忘了吃。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要补习电工理论知识,查阅有关资料, 常常为了弄懂一个技术难题而彻夜不眠,直到把难题解决。

(工友们同期声:对毛长伏学习精神和)

“有志者,事竟成”,毛长伏就是凭着其过人的毅力通过了《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电工操作本领,这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先进的电气技术,成为毛长伏工作之余的主要内容。面对炼铁高炉所采用先进的PLC控制系统,他通过刻苦钻研,完全靠自学掌握了这项新技术,而且能够准确判断系统故障并制定解决方案,成为炼铁厂电气方面的行家里手。

(工段长同期声:对毛长伏技能的评价)

看似单薄的毛长伏,一直负责厂内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工作,他不但对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还是一位攻克难关的硬汉 。去年冬天,新建的1260高炉临近点火投产, 突然,发生了高压电缆接头爆裂。当时正值试车阶段,如果这些电缆修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生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而当时建设方已经离场,公司机修队又另有任务。在这紧急关头,从未遇到这类难题的毛长伏主动担纲起抢修任务,他和工友们借来维修工具,从晚上七点来钟一直忙到第二天的凌晨3点多。当时正是三九天,深夜刺骨的寒风令人浑身打颤,而且电缆绝缘胶皮在低温下异常坚硬很难剥开,只好去找喷枪烤。就这样在狭窄的电缆沟内,经过一夜的奋战,终于完成了抢修任务,使1260高炉及时投入生产。

他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在生活中,毛长伏热心助人,关心同事。他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机,不论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有什么急事,都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他,他总是有求必应。一天傍晚刚刚下班,正开车回家的毛长伏,工友李小勇突然打来电话,急促地说妻子得了急病,毛长伏听后立即掉转车头急忙开车来到了李小勇的住所,将小李的妻子送到医院抢救。等忙完一切后,已经是后半夜了,毛长伏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开车回到了家里。

十年的不懈追求,磨砺出毛长伏对工作的执着与坚韧,也使他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电气工段长。然而,事业的成功,却让他感到对家的愧疚,他与妻子、父亲都是宏兴实业的员工,是名符其实的宏兴之家。可以说宏兴是他的全部,即使母亲外出摔伤了腿,毛长伏都未请过一天假,一心扑在工作上,唯独没有他自己。

(闫小军同期声:正是有了这样忘我工作的员工,才使炼铁厂的各项电气设备的运转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生产,保证了炼铁厂生产的正常运行)

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是毛长伏的人生信念。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和无私忘我的精神赢得了炼铁厂领导和工友们的肯定,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并获技术比武标兵。 光阴荏苒,毛长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16篇: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人物专访写作技巧

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

然而,目前媒体上的有些人物专访,虽然在标题上标有“访×××”的字样,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专访”栏目的字样,但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没有或缺乏人物专访的味道,根本称不上人物专访,只能说是“挂牌”的专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引导好采访对象,或者说作者缺乏引导采访对象的艺术。具体表现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开头露面,而且还是很程式化

地表现自己,一般为“×月×日,笔者在×××采访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余部分就再也见不到作者了。很显然,作者只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由头,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导演,更谈不上引导艺术了。因而写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简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数又偏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且引导得生硬,这种引导模式一般为:作者问,采访对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对话,平淡泛味。

目前媒体上写得成功的人物专访也不少见。如《长沙晚报》1997年11月23日刊登的《丁聪不老》,从外表来看,虽说在标题上没有“访”的字样,也没有打出“专访”的栏目,但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是一篇可以作为范文的人物专访。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篇专访与其说写得成功,还不如说采访得成功。

很显然,这篇人物专访的作者李应宗把自己当成了导演。作者采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先从丁老的健康谈起。作

为当时已年过八旬的丁老来说,自然很乐意谈这个问题。这就找到了打开丁老话匣子的突破口。接下来,作者与丁老谈起了爱好,谈到了讽刺与幽默等。与采访对象交谈,是人物专访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方法。这种方法谓之语言引导。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作者在与丁老谈幽默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当顾问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一书请丁老签名。这谓之行为引导,是人物专访中的又一个重要引导方法。由于作者引导成功,不仅打开了丁老这位主角的话匣子,而且还引得了作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时的插话。这都

是人物专访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专访基本上就能写出来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还有作者的言行,那么就能写出更生动的人物专访来了。作者在引导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时,还观察了当时的情景及丁老的容貌。因而这篇人物专访有作者提问、行动的叙述及丁老

从事漫画创作的叙述;有丁老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及丁老夫人语言的描写;有对丁老抒情式的议论。文章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丰富多彩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写好人物专访,首先必须采访好人物。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导演,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当成主角,要有意识地把采访对象身边的人当成配角。作者要采用语言和行动这两种方式去引导主角和配角,并用笔摄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当时的场景。此外,在后期加工的成文过程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这些,一定能写出读者爱看的人物专访。

然而,人物专访的采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丁聪不老》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

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

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

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

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作者胡德桂

第17篇:人物专访·报告

他用科学的管理打造项目业绩

——记天津市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土建第三标段项目经理孙少增 由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市重点项目——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土建第三标段,自开工以来备受关注,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都是4个标段中完成得最好的,并迎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李长春以及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等领导的视察;接受了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数百家企业、1000多人的现场观摩;代表四个标段接受了甲方地铁集团“地铁建设突击队”锦旗„„该项目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一位治军严谨、身体力行的领军人物是分不开的——他,就是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的项目经理孙少增。

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第一次接触地铁项目,技术、协调、组织等各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个的挑战。重重困难之下,孙少增带领一队人马,夜以继日、马不停蹄的奋战在这片土地上,他带领项目部攻克了桩基、地连墙、逆向施工等难题;自主开创了“混凝土灌注桩内插H型钢柱施工技术”;协调各兄弟标段之间的关系;打造了“文明施工”的亮点。甲方和监理评价孙少增“组织、协调能力很强,与周围关系相处的都很好”,公司领导认为“他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项目氛围十分融洽”。

公司领导——孙少增“点子”多,在自主创新、降本增效方面做出了项目特色,由他带领的三标段,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成为了4个标段的表率。 40多岁的孙少增总是充满着干劲儿和精神头儿,提起这个项目便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感情。自2009年9月份开工以来,孙少增就带领他的团队抓工期、保进度,自主研发先进技术,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注重创优创效。 立柱桩施工是工程的主要难点之一,孙少增号召大家“哪里困难哪里上”,带头成立了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三轴H型钢定位方法以及定位装置技术,并拟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周密的组织计划,不仅使已完成的施工达到100%的质量合格率,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一致认可。 项目施工区域位于过去的银河广场,广场原地面均为花岗岩及300mm厚的混凝土硬化层,要打下上千根桩基,就必须将这些硬化层全部破除,而此前投标报价,并没包含此种破除量。为避免造成成本损失,孙少增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制订周密的破除方案,并郑重邀请甲方和监理到场见证,以可信数据说服业主接受了设计方案的变更,仅此一项便使项目部增收98万元。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按

原设计方案,基坑西侧围护结构的第二道支撑,须用直径609mm的钢管,共75道,支撑施工成本很高,且已含进投标的措施费中。为节约开支,孙少增组织技术人员对原方案进行了科学改造,制订出“预留反压土结合抽条开挖”的新方案,以替代原设计的钢管支撑。这一方案不仅得到参与论证专家的充分认可,而且被业主欣然采纳,仅此一项,又节约成本约120万元。

在孙少增的带领下,项目部还引进了新型除砂设备,对施工中形成的废浆、废水进行技术处理,并加以循环利用,已节约成本近50万元;采用太阳能蓄电池照明设备,每月节能近1万6千元。

甲方——老孙觉悟高,不仅对自己的项目责任心强,还识大体、顾大局,把文化中心项目部视为一个整体,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建六局管理者很高的综合素质。

熟悉孙少增的人都说他厚道,可是工作中的老孙却是“得理不饶人”,责任心极强。7月份的某天深夜,天津市质量安全生产监督总队接到举报电话,反映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三标段夜间施工噪音太大,已造成扰民。孙少增闻讯立刻拿起噪音测试仪进行勘测,结果显示仅仅46分贝,根本没有达到噪音标准。这时已是凌晨2:00,为了澄清项目部的确是合法施工的,孙少增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叫来市建委指挥部的值班人员作证,并在第一时间向总队值班室解释噪音并非出自三标段,维护了项目部的利益。孙少增每次谈及此事都会感叹,他说项目部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项目不仅要完成进度、质量、安全等这些硬件任务,对一些细节小事也不能疏忽,很小的一件事情也许会影响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形象,甚至给公司承接今后的工程造成障碍。

孙少增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的人,即便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只要是有利于企业的,他也义不容辞的去做。5月份,文化中心项目二标段接到通知,市委书记张高丽近日内马上过来视察,由于准备时间短暂,二标段不得不向其他三个兄弟标段求助,孙少增二话不说,安排人手在第一时间帮助二标段搭建观礼台、修安全通道,不计回报地做好这项工作,使承建二标段的中铁一局非常感动。甲方获悉后也对孙少增十分敬佩:“一个项目4家施工队同台竞技,平时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二标段曾与三标段有过一些工作上的冲突,在关键时刻老孙能够如此识大体、顾大局,把文化中心项目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确实是需要很高觉悟的,从孙少增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建六局管理者的素质。”

孙少增——年轻人从项目上得到的,除积累施工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意志力的锻造和提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刻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孙少增带领的这个项目团队非常特殊,项目部95%以上是年轻人,而且几乎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其中还不乏硕士生和博士生,甲方称赞这样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团队“团结和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孙少增的管理有方。孙少增曾说,一个团队是否有凝聚力,主要看每位成员的集体意识是否强烈,项目上的年轻人在学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项目上急需培养的是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这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2010年7月19日,降雨持续一整天,工地排水沟堵塞,积水越来越深。当时现场施工人员人手不够,孙少增见状没有片刻犹豫,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冒雨跳下基坑清理淤泥,排水抢险,终于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事后,

三、四位管理人员发高烧打点滴,却没有半句怨言,大家早已将项目部视为自己的家,不论大事小事都会一起上阵、共同解决。项目书记张天毅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集体活动了,以前大家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扫雪、一起码放材料„„这样的活动已经形成了项目特色,大家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孙少增认为培养大家的意识很重要,他说:“作为管理人员就要时刻关注项目的方方面面,不能凡事都推给工人去干,只有平时积累全员参与、维护集体利益的意识,才能习惯成自然,增强责任心。”的确,在孙少增的用心培养下,项目部每位成员潜意识里都形成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迎接“项目杯”、“安康杯”等各种检查活动时不用项目经理逐一通知,都是全员主动参与,这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在其他项目是不多见的。

孙少增——只有无用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如果哪个员工出问题了,那多半是项目经理管理得不到位。

“孙经理对我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小赵提起孙经理总是很激动。这是小赵工作过的第二个工地,他从测量开始做起,到现在担任工长,可以说,是孙少增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小赵的优势和长处,让他获得了今天的成功。小赵不是学测量专业的,开始并不想当测量员,孙经理耐心地给他讲解了测量的重要性:每个项目最重要的三条——轴线、标高、钢筋,其中,前两条都与测量有关,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工长、独立担当一份重任,不懂测量是

绝对不行的。“孙经理告诉我,早晚有一天,我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现在我已经理解了,很感谢孙经理。”小赵说。

还有一件事情让小赵觉得孙经理的管理方法很“另类”。孙少增的习惯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到各处查一遍,确定门都锁好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他才能睡得安慰。有一天,他发现存放仪器的房间没锁门,全站仪、水准仪都在这个房间,加在一起10万多块钱,如果丢失了不但是项目部的损失,更会耽误工期,完不成任务。孙少增为了让负责人小赵接受教训,悄悄把仪器搬到别处,然后若无其事的睡觉去了。转天,小赵发现仪器不见了,十分着急,只好硬着头皮向孙经理汇报,孙少增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增强责任心、遵守项目部规定的重要性,小赵得到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再没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项目员工——孙经理责任心极强,以身作则教育我们,对我们生活上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项目自从开工以来,工期一直很紧,为了赶工期、保进度,孙少增几乎深夜12点钟前没睡过觉,经常是凌晨

2、3点钟还坚守在岗位上;感冒发烧了,他不跟任何人提前,总是自己默默忍受着,直到晚上7点多下班才自己开车去医院输液,回来后依旧循工地、督施工;自2009年开工到现在,他没回过一次家,就连整个春节假期也都是在项目上度过的。前几日,七十多岁的父母特地从塘沽过来看儿子,老太太腿脚不好,坐在出租车里不能下来,一家人只是在项目部外面匆匆说上几句话,孙少增便又要赶去开会,老太太眼含热泪地拉住儿子的手:“妈不放心你啊!”孙少增大大咧咧地说:“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您就放心吧!”孙妈妈抹抹眼角的眼泪:“再大岁数你也是妈的儿子啊!千万照顾好自己!”项目部的年轻人见状不由泪流满面:“孙经理责任心太强了,他放心不下这里啊!”孙少增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舍不得休息一天,对员工却是关怀备至,谁生病了,他总会抽时间去探望,谁家里有事,他也安排人去帮忙料理。工长小张手被划破了,孙少增得知后,忙完手里的工作,深夜11:00去探望小张;小王病了,项目部都忙着迎接检查抽不出人陪小王去医院,孙少增几经辗转、打电话找到了小王的同学,安排小王及时看病;他规定项目管理人员晚上10:00之后离开项目要跟他打招呼:“项目上都是年轻人,他们晚上出去我不放心,家长把孩子交给六局,我作为项目经理,就得对他们负责任。”

项目部是禁止玩游戏的,这是铁的纪律。新来的学生小乔喜欢上网,每次去

网吧都会玩到很晚,孙少增怕出现安全问题,便找来小乔谈话,了解到小乔喜欢下象棋,他立刻买来象棋,引导小乔慢慢远离网吧,小乔高兴的说:“现在我已经不大出去上网了,项目部的文体活动很丰富,业余生活一样很充实。”除象棋外,项目上篮球、足球、羽毛球、围棋、卡拉OK„„孙少增都应员工要求配备齐全,为的是能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轻松一下;项目部的小食堂也给员工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各种炒菜、主食一应俱全,大家经常在这里边吃饭边探讨工作,平时工作忙、没时间说笑的同事们在这里联络了感情;夏天到了,细心的孙少增还给大家发放各种防暑降温物品,西瓜、凉席、藿香正气水、洗发水、沐浴露„„员工们都说,项目部就像家里一样温暖,在这里不想家。

正是在孙少增的苦心经营下,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土建第三标段项目部呈现了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局面,大家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目前,正在齐心协力朝着下一个工期节点冲刺,大家有信心在孙经理的带领下最终圆满完成这项任务。

中建六局天津市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土建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第18篇:人物专访策划

电视采访实习策划书

--感动理工学子校园专访

一、实习背景

随着播音主持专业在各大高校中不断的发展及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采、编、播”一体化逐渐成为现今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本次电视采访实习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的主持技巧,采编理念,专业技术等综合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好的适应当代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求。 经过一个学期电视采访课的的学习,大量理论为专业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实习将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缺点和不足。为更好

二、选题介绍

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一道围墙无法阻隔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对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生机盎然是他们的群体形象。而这样的成长中,需要榜样和信仰。我们将深入3为优秀理工学子的生活,探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三、采访对象(嘉宾简介):

①梁朝勇, 应用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2011级学生。他的母亲患有肾病多年,为了给母亲治病,家中负债累累。他不甘贫困,为了母亲,为了给家里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拼搏。于2011年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成都比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不服输的干劲为公司创造了很大利润,荣升公司副总。 2012年三月组件团队创办了成都梁氏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梁朝勇代表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四川省二等奖。自强不息的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学生创业典范。

②王丽茹,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专业2009级学生。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2011年三月启动以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开展了校级经三。以王丽茹为代表由我校众多老师指导的作品《当代大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突破了重围,获得了全国二等奖。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51页两万多字的研究报告,是理工学子的榜样。

③李小同,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2012级学生(待完善)

四、节目构成

采访交流与沟通为主要内容,辅以解说词加画面简介,同时加入嘉宾真实的生活片段对于嘉宾的个性及生活进行呈现。

五、专访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全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而有这样一些人,在默默无闻之中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下了华美的乐章,努力扩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我们将倾听他们的故事,以平民化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位主每人公,看待每一位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平易近人,真实生动。

六、专访目标:

让人物呈现,让事实说话,摆脱“可以宣传榜样”的模式,而让大家更易接受。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细想观点、精神风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人物的特点,展现他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七、专访风格:

积极向上,真挚,平实,充满正能量

八、采访提纲(问题设置及方向)

(由采访者确定 待完善)

九、人员设置:

小组共八名成员,由一人主导负责前期联系及选题思路的确定,两人负责文本创作及策划落实,四人负责与嘉宾的联系沟通及采访提纲的设置,两人负责拍摄及后期。

在选题会中确定分工,所有工作将由全部组员共同全程参与完成。

十、形式与实施时间

通过面对面采访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采集有效信息

通过后期编辑于配音加以辅助传达

12月10日——12月15日 前期于校内搜集相关资料 确定采访对象

12月16日——12月21日 与采访对象进行电话或当面沟通 确定

采访提纲及方向,并确定拍摄时间。

12月22日——12月26 日 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

12月27日——12月30 日 整理素材 确定解说词内容 开会讨论列

出剪辑提纲并实施具体剪辑

十一、统计及整合资料

对于拍摄带中的视频内容进行回放,通过回放中采访者与嘉宾的沟通互动交流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总结在实际操作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十二、剪辑成片流程

①在完成全部的拍摄任务后,小组开会讨论剪辑思路,完成剪辑提纲

②选择流畅和信息量较大的采访片段进行编辑

③安排人员完成解说词的编写

④完成解说词的配音

⑤选择素材中适合编辑的画面配合解说词

⑥编辑成片

⑦总结活动中的不足和缺失,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予以纠正。

第19篇:美发人物专访

于晓玲简介

皇剪美发创始人

17岁创立皇剪美发

将传统的作坊式的美发行业颠覆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品牌模式,将美发造型,形象设计包装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多年来致力于时尚美学文化和形象健康文化的传播,被誉为美学时尚推手,城市顶端名媛的形象美学健康顾问,90后竞相学习的创业楷模。

本期简介

小时候一直有一种想法就是将美付诸在自己和别人身上,长大后,她从开始建立第一家美发店,到现在已经成为时尚形象美的传播人,她就是于晓玲,皇剪美发的总经理。本期美丽访谈,我们邀请到了于晓玲女士向我们讲述皇剪美发的发展之路。

新视点: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于晓玲经理做交流。作为女性成功创业的典范,相信大家首先对您的创业经历十分感兴趣。了解到您曾学习美术专业,为何进入美发行业,创办皇剪美发?

于晓玲: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原因简单来说只有四个字:“因为热爱。”我从小爱涂涂画画,后来系统地学习了美术设计专业,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喜爱,并有一种想将美付诸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强烈愿望。毕业后,我有机会在上海学习了美发,在后来一步步地在专业学校深造。当理想的愿望和现实的技能成熟后,开始在乌兰浩特市开了第一家美发店。

新视点:从创办第一家美发店,这其中的故事,请您跟大家分享。

于晓玲:1997年我在乌市胜利路开了第一家美发店。最开始我们只做剪发,后来客人们开始染发,做头型,为了让顾客有更舒服的体验,我请了两个发型师来店里,这样一来客流量更大了。呵呵...店面容量和人手都明显不够了,因此2008年我在胜利小区街口买下了现今的店面。从此,“皇剪店面”在乌市壮大。

总得来说第一家店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推广,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在书上、在生活当中、在朋友面前所知道的所有美丽方法都用在了我们的客户身上,站在她们的角度把服务尽力做到最好,她们非常喜欢我信任我,我看到她们漂亮的时候,我也非常的开心。这样老客户人带新客户人,口碑相传下来,客人就越来越多了。

新视点:对于皇剪15年的发展成绩大家可谓是有目共睹。现在,皇剪正在酝酿开分店,对此,成为市内美发的第一股,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于晓玲:公司目前着力于整合资源,将美发产业进行连锁化、规范化。打造一个全方位的高档休闲服务中心,在这里你可以享受360°的完美呵护,一站式就可以完成整体需求。未来五年,我们将巩固打造全盟品牌,开连锁店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断吸引专业的人才、以及不断完善细分市场,构建一座漂亮王国,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地朝集团化的目标前进。

新视点:目前美发行业发展竞争激烈,对于现在的美发行业现状,您是如何看待的?其中皇剪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于晓玲:国内美发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个拥有庞大消费群的大型产业链。但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依托的终端销售平台却整体处于发展瓶颈状态,表现个体经营多,现代企业少,品牌多,名牌少;从业者多,高端人才少。

目前整个行业集中度低,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还处于散点市场的竞争阶段,行业向团状同质化市场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在该行业的细分市场做强、做大并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军者的机会是存在的。以单店形式经营的大多数美发店生存能力及空间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高度管理能力及市场统一运营能力的多元化、专业化连锁店。 新视点:皇剪美发的发展之路,相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皇剪是如何做到的?

于晓玲:对于员工技能和素养的培训,我们坚持与世界同步。我们在市内第一家建立企业文化,开晨会,做早操。对基层员工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地培训;

新视点:最后还请您给新视点多提宝贵建议!

于晓玲:善慈传媒在传媒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新视点》杂志引领高尚生活之风气,内容涵盖汽车/房产/家居/美食/旅游/时尚品/银行理财等高端物质消费介绍,以及阅读/音像欣赏等高尚精神食粮推介,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对于杂志的各个栏目的内容能引领时尚,在宣传和报道上能为企业做好宣传,让行业更多的人来学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企业主创造最大的价值回报!最后祝新视点越办越好。让读者感知更多时尚新锐的生活方式以及精英文化的熏陶。

第20篇:专访人物台词

专访人物台词

专访人之一:

“孝顺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旧中国用以维系家庭以及宗族成员,共同战胜和克服天灾人祸的重要因素。刘永福深受这种传统道德的薰陶。当他离开小家投入社会后,自然而然就会将对于父母兄弟的孝顺仁爱,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升华成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代表着中国普通百姓对外抗争的意愿和决心,它植根于刘永福的天性之中,高风亮节,赤胆忠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同经冬松竹,百炼真金,越是磨砺挫折,越显其坚贞。无论是外敌的强暴,抑或是官场的势利,都不能从根本上灭绝这种可贵的爱国情操,天崩地坼,海枯石烂而终生不悔。

专访人之二:

刘永福身上最值得弘扬的,是他面对民族危亡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英雄气概,那种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铁血精神”。铁是坚忍不拔的意志,血是激昂澎湃的理想。我们的时代和民族正需要这样一种品格和精神。二十岁的刘永福,血气方刚,深感“大丈夫不能为数百万生灵造福,已觉可羞,况日夕啖稀粥以充饥,尚不能继,又焉可郁郁久居此乎!吾当出而相机作事耳!”

专访人之三:

“土地者,祖宗之遗留也,镇军者,天子之臣民也。天子不能守土地以予人,镇军不敢背祖宗以资敌。”这句话出自晚清名臣刘永福之口,也是刘永福的写照。刘永福充分体现了心系祖国,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气概。国家危难之际,他老骥伏枥、危难受命,足见其\"忠\",而其\"忠\"又重在爱国,为国家赴难,血染疆场在所不辞。

专访人之四:

“刘永福的后裔现遍布世界各地,其后人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执教,都铭记着他曾勉励子孙:“人生在世,如遇极不难之事,何妨当难视之;如遇极难之事,何妨当不难视之。”正如先贤所言,刘氏后人视其镜,行其事,也向来敢作敢为,敢为难为之事。勤于谋事,不等不靠;勇于做事,上马第一;敢于成事,实干第一。他的精神不仅对其子孙影响深远,也成为其钦州精神的脊梁。”

人物专访范文
《人物专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