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文人四艺(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8 06:05: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饮食文化:文人菜中华食艺一绝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文人菜,这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中国人把饮食烹饪当作一种艺术,而中国的文人,又对文学艺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些文人难免自觉不自觉地涉足饮食烹饪这个艺术领域。另外,中国文人的那种传统士大夫趣味、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也使一些文人把下厨做菜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当作一种积极的休息。宋代是士大夫数量猛增和意识转变的时代。他们关注的是内心世界的谐调,因此精力往往专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此寄寓其政治态度和人生理想。饮食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如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不才之子,而苏轼却以之自居,并在《老饕赋》中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遂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写有《士大夫食时五观》,把士大夫对饮食生活的理解系统化。所谓\"五观\"是指:\"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是说田家耕作劳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忖己德行,全缺应代价\",是说只有\"事亲\"、\"事君\"、\"立身\"之人才可\"尽味\",否则不应追求美味。\"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从修身养性出发,防止\"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以来\"。\"正是良药,为疗苦形\",主张\"举箸常如服药\"。\"五谷\"、\"五蔬\"养人,鱼肉养老,饮食只有得其正道才有益,否则有害。\"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自宋代士大夫开关注饮食之风气后,元明清三代承袭宋人成果并不断发展。到清代,一些士大夫把饮食生活搞得十分艺术化,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在清初众多的有关饮食的著作中,能够全面体现士大夫饮食文化意识的是安徽桐城人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就是说进餐的美满常要有十二个条件搭配才合适。归纳起来有八点:\"稻\",讲主食米饭的原料。优质稻米应甘香、滑溜、晶莹、温润。\"炊\",好饭还须烹饪得法,以朝鲜人的煮法最佳:将淘过的米放在少量水中,大火煮开,盖好锅盖,再用小火把米汤干,即成。这样既保持了原汤原味,又使米的营养没有浪费。\"肴\"(荤菜)、\"蔬\"(蔬菜),\"\"(肉干)、\"菹\"(咸菜)、\"羹\"(汤菜)五条都是讲副食。张英注重实惠,反对浮华,认为通常所吃的猪、鸡、鱼、虾,都有至味,不必遍求山珍海味。\"茗\",饮茶是进餐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吃 饭时荤腥并进,惟赖一杯清茶涤齿漱口,利胃通肠。\"时\",指进餐时间。针对名利场中之人吃了又吃的风气提出饥则食,饱则不食。还主张\"思食而食\",包含有追求放浪生活之意,把他对生活的态度也渗入饮食生活中。\"器\",指餐具。张氏认为食器以精洁瓷器为主, 这种主张简便易行,既不奢侈,又考虑到器物与肴馔的统一,能突出食物之美。\"地\",指进餐地点与环境。\"冬则温密之室,焚名香,燃兽炭;春则柳堂花榭;夏则或临水,或依竹,或荫乔木之阴,或坐片石之上;秋则晴窗亮阁。皆所以顺四时之序,又必远尘埃,避风日。 帘幕当施,则围坐斗室;轩窗当启,则远见林壑。\"\"侣\",指一同进餐的伙伴。\"独酌太寂,群餐太嚣。虽然非其人则移床远客,不如寂也。或良友同餐,或妻子共食,但取三四人,毋多而嚣。\"张英之后,又出现美食家袁枚。他在《随园食单》中列出\"戒单\"十四条:\"戒外加油\",即不要在菜肴出锅后往上淋熟猪油;\"戒同锅熟\",同锅熟易串味;\"戒耳餐\",\"耳餐\"指慕贵物之名而食;\"戒目餐\",\"目餐\"指肴馔以多取胜;\"戒穿凿\",\"穿凿\"指奇巧、不必要的加工;\"戒停顿\",\"停顿\"指肴馔做好后不马上食用;\"戒暴殄\",\"暴殄\"指浪费,只食某一部位而弃其他;\"戒纵酒\",醉后,佳肴美食皆不知味;\"戒火锅\",\"火锅\"喧嚣可厌, 而且\"物多经滚,总能味\";\"戒强让\",\"强让\"指过度让客人进食,使人不知其味;\"戒走油\",\"走油\"指肉中美味落入汤中;\"戒落套\",\"套\"指俗套,如官场菜之名号:十六碟、八簋、四点心及满汉席等;\"戒混浊\",\"混浊\"指汤混不清;\"戒苟且\",\"苟且\"指草率马虎。另外在\"须知单\"中\"迟速须知\"主张,\"凡人请客,相约于三日之前,自有平章百味\";\"器具须知\"强调\"美食不如美器\";\"上菜须知\"主张根据肴馔的特性分上菜的先后,等等。 总之,\"文人菜\"的特点是思想性强,文化品位高。来源:中华美食网

推荐第2篇:文人雅号

【曹七步】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闻名。

【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

【茶仙】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穷瞎子】唐朝诗人张籍,因其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易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狂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气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诗仙】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诗鬼】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喻。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

【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此称。

【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谢蝴蝶】北宋诗人谢逸因写有关蝴蝶的诗共300余首而闻名。

【张三中】、【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因其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得外号“张三中”。又因词中有其得意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得外号“张三影”。

【红杏尚书】北宋词人宋祁因其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又任过尚书官职而闻名。

【贺梅子】北宋词人贺铸因其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词人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赵倚楼】晚唐诗人赵嘏,因其诗中有“寒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名。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推荐第3篇:彭泽四中体卫艺工作总结

彭泽四中体卫艺工作总结

我校体卫艺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体、卫、艺工作当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年工作之中,各年级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大“课改”力度,努力实施“快乐体育”。注重挖掘本校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卫艺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面提升我校体、卫、艺教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一、全员重视,人人关心,分工明确

我校从领导到教师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的开展,是基于这样一个办学的总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由此,我校将体卫艺工作列入行政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体卫艺工作中的问题。学校成立以校长胡光胜为组长的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领导网络、明确分工、加强负责:由教导处负责各年级按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健康教育课、音乐课以及美术课,保证教学时间。总务处抓学校环境卫生的硬件设施建设,各班班主任抓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检查、督促了健康教学的落实。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体音美组,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工作中的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群体活动的开展,校兴趣特长班的培训、比赛等都亲临督促指导。领导的重视,不但调动体卫艺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全校师生人人重视体卫艺工作,积极参与、支持体卫艺已形成了风气,形成了传统,保证了我校体卫艺工作的不断进取,长盛不衰。

二、抓好群体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开展好学校的群体性活动,是体卫艺工作的关键之所在,而认真上好每堂课,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又是关键之关键。本学年我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功而教”作为自己的教育准则,形成“让习惯‘规范’起来,让课堂‘全动’起来,让学生‘活跃’起来”的教育特色。体育组教师认真研究学习并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贯彻“生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每周的业务和政治学习,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讨论,并努力将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方法一点一滴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校的体育活动,做好每天的早操和课间操,我校一直把早操和课间操作为一个突破口,早操和课间操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好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改变校风校纪的重要手段,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

体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学校一贯积极落实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除了组织学生做早操和课间操外,冬季晨练长跑,下午的课外活动有校级课外文体活动、班级课外文体活动,校级课外文体活动在各室开展,班级课外文体活动分室内和户外,有棋类、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篮球、羽毛球、呼啦圈、跳方格及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等。体育教师就对一部分身体素质好,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选拔,组建田径队,制定训练计划,进行科学指导,严格管理,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从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入手,强化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不急功近利,在训练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激发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帮助运动员力争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学校还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定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秋季组织一次校运会,五四校园艺术节组织一次广播体操比赛,元旦艺术节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二00八年全校举行了广播体操比赛;二00九年庆“元旦”校园艺术节拔河比赛,二0一0年庆“元旦”校园文艺汇演,开展得有声有色,节目精彩纷呈;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寓趣味性、参与性、竞争性为一体,人人参与,个个得到锻炼,切实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小学的学业并健康成长,我校根据上级规定,对各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把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之中。

利用健康教育课,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卫生与健康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对枯燥的健康知识感兴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因此,健教老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准备了许多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例和故事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时穿插诙谐的语言,制造幽默的气氛,使学生在阵阵笑声和轻松的环境里获取了健康知识。另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个人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他们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

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的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园地,定期举行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并利用广播、黑板报、卫生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防病治病、饮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等方面的知识。在我校的卫生宣传栏中先后刊出了预防近视、防治沙眼、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知识、饮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等卫生知识。并根据各种传染病不同的流行季节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宣传预防的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人生最有可塑的年龄阶段中获得应有的保健知识,为其成年之后拥有健康的身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系统管理,工作狠抓落实,活动精心设计艺术教育活动。学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把艺术教育看作是立校之本,育人之舟,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主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并且在工作中讲究科学方法,加大艺术课程改革力度,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学科教学和个性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标。积极遵守艺术课程的原则和规定,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让课堂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爱。

首先,在确保开齐开足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在保证上好艺术教育课,开全开足音、体、美课,大面积大范围地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活动,不断深化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开设周六艺术学校,组建了舞蹈、歌唱、钢琴、电子琴、二胡、书法、剪纸、绘画等十多个兴趣小组,使所有学生都能有选择地参加了特长培养。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各种兴趣小组建起来后,各种活动也相应开展起来了,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汗往一块流,拧成一股绳,同拼搏、共荣辱,凭着“要干,就干一流;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利用假日,起早贪黑出主意,想点子,查资料,看光盘,当参谋,共参与。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艺术类教师的精心设计后,编排成立大型团体艺术表演,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和接待其他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

其次,科学的管理,综合的促进了艺术教育工作。为抓好艺术教育工作,学校一方面制定工作计划和考核方案,另一方面不折不扣的实施以下八个工程。

1、落实一个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培养特长,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2、实施两个方案,即实施《彭泽四中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新课标下彭泽四中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间整合提高方案》;

3、创建三个氛围,即创建学校、班级、家庭艺术氛围;

4、落实四个保证,即保证资金投入、保证专职教师、保证家校沟通、保证全员参与;

5、丰富五类活动,即坚持开展文艺、体育、美术、科技、综合实践等五类活动;

6、注重六个强化,即强化学校领导对艺术工作的认识、强化教师对艺术工作的实施、强化与学科间,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强化家长对各种活动的认识、强化领导与教师的表率作用、强化班级艺术成员在班级的带头作用;

7、坚持七个必须,即每天必须保证间操课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必须做到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必须保证每月召开一次艺术专题会议、必须保证每学期举行四次以上点全校师生都参加的艺术类竞赛活动、必须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必须每学期开一次校级表彰艺术教师和学生会议。

8、强化八个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器材、落实组织、落实场地、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评估、落实奖励机制;

最后,精心设计每项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提高艺术的层次。我校以文艺汇演为载体,以艺术类活动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每年一届的校元旦文艺汇演是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以汇演活动为载体,专门开展了器乐、舞蹈、学生自创节目、卡拉OK、插花、陶艺、绘画、书法等活动比赛,各项活动给来学生们一片自由遨游的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加了校园艺术氛围,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还多次带领学生到镇区、企业、敬老院等单位公演,我们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我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好评。

五、体卫艺活动花开璀璨,成绩斐然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个个会唱歌,人人能跳舞,生生会作画,学校文艺队根据现实改编现代舞、民族舞,对口快板,大型团体艺术表演。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体魄,增强意志,陶冶情操,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达到健身、健心、健美之目的。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有品位的快乐校园。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蓬勃发展,由此,艺术教育异彩分呈,别具特色。书法、手工、绘画、二胡、电子琴„„应有尽有,彭泽四中的师生,人人有特长,各个有绝活。平时,无论有怎样急的任务,彭泽四中都能欣然接受,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四中老师自豪的说,只要有活动我们就参加,只要我们参加就能获奖。这些话不是吹牛,是源于他们的“底气”。这个底气,源于他们持之以恒,平时扎实训练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我校狠抓各种兴趣特长的培养。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革与创新,组织了班级、年级、校级的三级艺术活动小组,既抓数量又重质量;既抓普及又重提高。

在班级艺术活动中,班主任根据自身辅导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特点,确定活动内容,有叶贴、剪纸、布艺、陶艺、口风琴等多种项目。全校学生每周一次坚持训练,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的局面,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也从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不仅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素质也得到了综合提高。几年来,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学生获奖人数达三百余次,如刘娜同学在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体育舞蹈16岁以上A组冠军,倪喃、张瑾、刘骞、齐国凯、疏志朋、刘赋安、吴乐乐等同学在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各年龄级别以及单人各项目上获得金牌、奖牌,凌佳卉、计艺灵、陈灵、胡恬恬等同学通过钢琴10级,方子坤、阳佐坤、欧阳熠等同学在省级书法大赛上获奖,胡馨以、洪子隽等同学在省级绘画大赛上获奖,一批批“小能手”“小冠军”“小明星”“小健将”不断涌现。2009年全县田径运动会我校取得初中组第二名好成绩。

回首拼搏路,花香满径来,汗水虽湿巾,艺术铸雄魂。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信念。彭泽四中全体师生,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实现了优良的校风、优质的教育、优美的环境;达到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学校多次被上级单位嘉奖,我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九江市文明单位”、“彭泽县普法先进单位”“彭泽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优胜单位”,“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教育目标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荣获九江市第四届少儿书信比赛优秀奖, 2009年9月在县教育局举办的“庆祝第25个教师节暨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中获三等奖。历年来我校中考录取择优班人一直数居全县前列,2011年我校的中考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初三升学率达98%,其中79人进入全县前300名。

近五年来,我校体卫艺工作虽然取得一点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认真贯彻体卫两个条列的精神,努力提高体育课、健康课、音乐课、美术课质量。同时,对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养成,我们还需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开创彭泽四中体卫艺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4篇:东汉文人诗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东汉以后,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自学)

一、班固的诗歌创作

1、五言诗:质朴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 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兒。《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辞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附录】潘啸龙关于此诗的解读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著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收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任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常悲伤,痛感于“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终于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间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事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来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斑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后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也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更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历来评论班固此诗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行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的杰作。

2、七言诗——质朴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这首七言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

3、其他类型的诗:赋末系诗及骚体诗——典雅 系于《东都赋》的五首四言及骚体诗 【小结】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

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

五、七言诗,都以叙事为主,即使像《咏史》这样最适合于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陈述史实。他的

五、七言诗质朴,而赋末系诗及骚体诗典雅。究其原因,就在于班固对四言和骚体这两种传统的诗歌形式掌握得很娴熟;而他对于

五、七言诗则比较生疏,还处于模拟阶段,作品风格也相应朴素质实。

二、张衡的诗歌创作

1、五言诗——民歌风味的《同声歌》 《同声歌》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这首诗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先叙自己新婚之夜又惊又喜的心情,“情好新交接,恐忄栗若探汤。”把新婚女子的好奇、胆怯写得非常传神。最精彩的是中间部分,新妇不直说自己如何勤劳能干,而是声称从调理饮食到助祭神灵这些事情她都愿意承担。她不明说自己对丈夫如何爱恋,而是作了如下表白:“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新妇对丈夫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婉转地传达给对方。结尾部分展示自己的美好体态和新婚之乐,较之前面更加大胆、坦率。《同声歌》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2、七言诗——七言歌行的先声《四愁诗》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全诗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全诗四章,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展开。美人赠给他金错刀、翠琅玕、貂襜褕、锦绣段,诗人想以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作为回报。然而,不是山高水深,就是路险天寒,使他无法前往美人所在之处,难以如愿以偿,内心烦乱忧伤。这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小结】张衡的

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之班固有明显提高:他运用这两种新的诗歌样式已经得心应手;班固的

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

五、七言诗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

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三、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 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转的佳话。

秦嘉的《赠妇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一首写秦嘉即将赴京之际遣车迎妇,徐淑因病不能返回面别,使秦嘉伏枕辗转,彻夜难眠。

第二首写秦嘉想要前往徐淑处面叙款曲,终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 第三首写启程赴京时以礼物赠遗徐淑,遥寄款诚。

【小结】秦嘉在抒发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时,把夫妇情爱放到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加以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这两对矛盾:“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秦嘉抛别病妻远赴京城,使他们迟到和本来就深感不足的欢乐被生生剥夺,变得欢乐愈少,忧愁更多;艰难再次提前降临,欢会的日子不知推迟到何时。三首诗都有对车驾的描写,用来衬托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传达的是失望之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表现的是临路怅惘、徘徊不定;“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暗示车铃催促启程,流露出无可奈何之情。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自学)

一、东汉末年(灵帝时期)诗坛新风的出现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的

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东汉末年则不然,主要活动在灵帝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都有不幸的遭遇,他们的诗歌也呈现出和班固、张衡、秦嘉等人迥然有别的风貌。他们通过自己的控诉、呐喊,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二、郦炎的五言诗——《见志诗》二首 《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第一首诗通篇坦露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要“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诗人不相信命运,认为通塞由己,无须占问。他以陈平、韩信这些起于微贱而终成大业的历史人物自励,有一种纵横物表、不受任何羁绊的气势。 第二首诗的格调不如前篇高昂,显得有些低沉。诗人的志 向是高远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却是坎坷的,非但得不到重用,反而连续遭受摧残,这使他想起年轻有为而被朝廷宿臣压制排斥的贾谊。他以美玉和千里马自况,慨叹遇不到卞和、伯乐。这两首诗前后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出现巨大的感情落差,前面是气冲霄汉,后面则情绪低沉。

【小结】两首《见志诗》成功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具有深刻的意蕴。前首诗以修翼、远趾、陵霄羽、千里足等词语构成 连绵意象,把自己比作一飞冲天的巨鸟和驰骋千里的骏马。第二首则以灵芝困于洪波、兰荣摧于严霜象征志士遭受压抑,词多托寓,感慨颇深。

三、赵壹的五言诗——《疾邪诗》二首 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第一首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表示他对东汉王朝的彻底绝望。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两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暴露黑暗,指斥时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这是批判贿赂公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这是揭露取士用人不注重品德,致使谄媚之徒受重用,耿直的人士被摈弃,前者升堂而坐,后者倚门而立。“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是控诉权势成为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赵壹的《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他不是普通的哀怨,而是充满愤怒;他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具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风。

四、蔡邕的寓言诗——《翠鸟诗》 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庭前的若榴树生着绿叶红花,翠鸟在这里能够振翅修容。它是从猎人追捕下逃脱出来的幸存者,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若榴树的主人。翠鸟暂时找到栖身之地,但仍然是寄人篱下,并且对以往被人追捕的遭遇心有余悸。这首诗是蔡邕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总结】

蔡邕的《翠鸟诗》流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诗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提心吊胆地生活。郦炎、赵壹的四首诗都以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宗旨,表现出沉重的压抑感和强烈的抗争意识,汉代作家独立的人格再次放射出光芒。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特点,在灵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中已显露端倪。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教学重点)

一、《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29,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且大多是宦游漂泊的失意文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二、基本内容: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 比较视野:游子思乡作品在《诗经》中有多篇,《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但更多的是想到父母双亲,桑梓情中渗透亲子之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1、游子的复杂心态 (1)思乡情结

游子思乡,这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在农业文明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以前的史传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富贵以后流露出的乡情,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失意士子,他们在穷困潦倒之际所弹奏的思乡曲,语悴情悲,充满天涯沦落人的凄楚,引来的是同情和怜悯。

例证:《涉江采芙蓉》和《明月何皎皎》 (2)功名情结

作者大多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从而使生命具有永恆的价值。

例证:《今日良宵会》和《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之二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津路?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3)及时行乐的补偿心理

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他们要在其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所以他们不相信仙道与佛教,只想在现实中过得更快活、更自在。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

例证:《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之

十)(背诵)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长夜短苦,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再如:《驱车上东门》(古诗十九首之八)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思妇的复杂心态 (1) 盼归心理

A、珍视婚姻,深恋游子;(《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B、日感衰老,自我宽慰;(《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之十二(背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C、寂寞难耐,自怜幽独;(《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之十三(背诵)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背诵)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秋扇见捐的心理

思妇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缓。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只扉。

【小结】《古诗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

三、独特感受:痛苦感伤体验的诗意表达

1、敏锐的节序感。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些作品中明确标示出季节的有6篇,其他以物侯暗示节序的诗篇亦为数不少。上述两项加在一起,占据19首诗的绝大部分。

那些或明或暗标示节序的物象不是孤立地置于作品中,而是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萧瑟的秋风、“东风摇百草”的春天)

2、微妙的空间感。

诗人把自己置于不同的空间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这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这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这是以远距离的行走比喻人生的历程,人生短暂感和距离遥远感交织在一起,时空贯通而又背反。

3、深切的世态炎凉感。(1)知音难遇的慨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把歌者设想成一个失意之人,自命为歌者的知音,和对方同病相怜,实际是慨叹知音难遇。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绮(qǐ):有细花的花纹。这一句是说楼上的窗装饰有交错缕刻的花格子。

阿(è)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三重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 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2)友谊脆弱的怨愤:“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富贵易交,严重伤害了那些仕宦无门的游子,他们本已脆弱的神经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抚今追昔带来的只有悲伤和怨愤。

四、深层意蕴:人生真谛的领悟和人生哲理的揭示(游子思妇共通)

1、永恆与有限的关系。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 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异质,以外物的永恆反衬人生的有限。所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二是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多首诗篇出现的节序之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

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思君令人老” 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它表明,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青春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如《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皆为女词,其中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男主人公的羁旅情怀,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3、忧郁与欢乐的关系。

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的解脱方式——及时行乐,化忧为乐,甚至是以忧为乐。如《生年不满百》、《青青陵上柏》。

4、来去亲疏的关系。

诗人是从去来相继、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看待人际关系中亲疏的推移变化,揭示出时间之流给人带来的角色转换。“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这是诗人见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生的感触,也是对人际关系富有哲理的概括。其实,不仅生者与生者相亲,生者与死者疏远,就是在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相亲而来,相弃而去,友则相亲,弃则相疏,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

古诗十九首之九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五、《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重点)

1、巧妙地起兴发端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 曲宛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1)用典型事件起兴发端:《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选择的都是采择芳条鲜花以赠情侣的情节,只不过一者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一者是独守闺房的思妇。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顺势推衍成一个故事。《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方来》都以女主人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然后写她们对游子的信件和礼物 如何珍视,或精心收藏,或巧加裁制。

古诗十九首之四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2)用具体物象起兴发端:以物象起兴发端多选择和时序相关的景观,抒情主人公或遇春草,或临秋风,有的眼望明月,有的耳听虫鸣,由这些具体物象引发出种种思绪。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则由这些物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

《古诗十九首》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且又抑扬有致。

2、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都是典型的写境,抒情主人公一为思妇,一为游子。

在《凛凛岁云暮》中,思妇在岁暮给远方游子寄去衣被,自己也思绪如潮。她在梦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良人”,并且携手同车而归。然而,未及同床共枕,游子便倏忽离去。思妇醒后回忆梦境,徙倚感伤,一洒相思之泪。

在《明月何皎皎》中,作者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基本是写实之作,构成的意境却是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缓。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只扉。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背诵)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暢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1)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2)日常用语,虽造语平淡却有韵味。 (3)化用典故,却不晦涩生硬。 (4)巧用叠字、擅长双关语,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推荐第5篇:仙居宋代文人

仙居宋代文人

吴芾

(《仙居县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11月第一版)

吴芾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仙居田市吴桥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两淮抗金失利,主和派为求偏安一隅,纷纷主张对金退让。吴芾力排众议,建议高宗亲征,驻跸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隆兴元年(1163),升礼部侍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十二月,复为吏部侍郎,几经升迁,气质益坚。曾言:为官“视百姓当父母,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终为权臣所忌,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芜湖辖境)。乾道五年(1169),以龙图阁直学士告老还乡,修小西湖于后里吴,终日从事著述。卒年80,谥康肃。墓葬于县西十里申岙,朱熹为其作神道碑文,著有表奏五卷,诗文30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纂于《四库全书》。

百度 补充 约生于宋徽宗政和中,约卒于光宗绍熙中,年八十岁。第绍兴进士。迁秘书正字。与秦桧有旧,及桧专政,芾退然如不识。桧疑之,讽言者论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丙淮战不利,劝高宗亲征。帝至建康,请驻跸以繋中原之望;终不能用。孝宗即位,累迁记部侍郎,以刚直见忌,引去。旋起知太平州。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自号湖山居士。卒,谥康肃。芾为文豪健俊整,著有诗文三十卷,及表奏五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世。

(百度《宋史·吴芾传》)

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与秦桧旧故,至是桧已专政,芾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知处州。处旧苦丁绢重,芾损之,以新丁补其额。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矣。”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高宗纳其说。会有密启还东者,下侍从、台谏议,芾言:“今欲控带襄、汉,引输湖、广,则临安不如建康便;经理淮甸,应接梁、宋,则临安不如建康近。议者徒悦一时扈从思归之人,非为国计。臣恐回凿之后,西师之声援不接,北土之讴吟绝望矣。”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余毒也。能反其道,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孝宗初即位,陛辞,陈裴垍对唐宪宗“为治先正其心”,以为临御之初,出治大原,无越于此。上嘉纳。至郡,劝民义役。金华长仙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徇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中书舍人阎

安中为孝宗言二臣之去,非国之福。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筑者久役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呼至城下,厚犒遣之,而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知隆兴府。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再奉太平祠,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

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郭磊卿

(1186—1239),字子奇,号兑斋,船山村人(现属浙江仙居县城关镇)。少时看到门前竹子丛生,就写了一幅对联:“遍地冗枝都与去,倚天高干一齐留。”表达其除邪扶正、治暴安良的抱负。嘉定元年(1208)中铨试,授迪功郎,后出任湖南湘潭县丞。县领屈从劣绅,错判一起案件,磊卿据实提出纠正,被拒绝,即辞职还乡。嘉定七年中进士,授邵州州学教授。嘉熙三年(1239),任枢密院编修兼兵部侍郎官、左正言兼侍讲,纂修国史。由丞相史弥远的幕僚余天锡,藏污纳垢,迫害忠良,朝野敢怒而不敢言。郭磊卿冒死上疏劾走:“鸱鸮入林,凤凰远去;豺狼当道,驺麟自藏。陛下欲聚群贤以兴治,而股肱喉舌之任,乃使庸邪厕迹其间,是却行而求前也。”连奏三章,余天锡终于把关。史嵩之继任相位,怙权不法,祸国殃民,磊卿义无反顾,拟章劾奏。史嵩之以明升暗贬之法任他为理宗起居郎,磊情愤而离京,被宣押羁留,不久暴粗。磊卿与杜成治、徐元杰等人在端平间以“弹劾权幸无所避”而闻名遐迩,称“端平六君子”。卒谥正肃。著有《兑斋集》。

(吕逢时???)宋朝,浙江经过隋唐和吴越国的太平盛世,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南宋政权的南移,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浙东南沿海地区各种贸易蓬勃发展。大量的商贾和文人云集于皤滩,特别是文人为皤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皤滩境内山水绝胜,不少官宦、文人栖隐其间。首先是隐士们诗意的栖隐,如皤滩吕前人北宋隐士吕逢时,靖康之乱避居万安寺的左丞相薛昂,南宋末期隐士吕徽之隐居万竹山。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宋理学时代的到来之际,南宋乾道年间,方干第九世孙方在山下村创建了桐江书院。方以他个人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吸引了诸如王十朋、朱熹等大师名流和众多的学子门人,桐江书院对浙东南地区在当时和后世的儒学继承有着深远影响,为宋理学思想在民间的传播奠定了学术根基。

吕徽之

宋台州仙居人,字起猷,号六松。博学能诗文。宋亡,隐居万竹山中,安贫乐道,以耕渔自给。

吕徽之安贫乐道。尝冒雪往富家易谷种,闻阁中吟哦声,乃一人分韵得“滕”字,未就。先生因请以“滕王蛱蝶”事足之。间其姓名,不言,刺船而去。众疑为吕处士,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霁往访焉,唯草屋一间,值先生不在。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无衣,故坐桶中。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闻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处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推荐第6篇:论“文人论政”

论“文人论政”与现代新闻实践

摘要:19世纪70年代,在内忧外患及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文人论政”成为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的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文人办报论政的现象兴起并逐渐的接受了西方新闻理念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职业信仰,而在20世纪40年代后,“文人论政”逐渐匿迹,因为有了统一的强大的政党。时至今日,“党管媒体”的规矩持续发挥作用,新闻业者追求自由、公正的职业信仰与反应公众利益的新闻本质不断地和统治阶级产生摩擦、冲突,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该如何去权衡,这一问题的答案势必影响今天以及往后新闻学、新闻界、新闻从业者的发展。

关键词:文人论政 职业信仰 新闻实践 矛盾冲突

对于“文人论政”这一议题,最近搜集阅读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多数文章,无论其论点为何,都花了大概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篇幅阐述“文人论政”的传统、形成原因、特点,且内容一般无二。有些东西固然重要,但一直重复实属没有必要,因此在这里笔者就略去长篇大论的介绍,代之以要点概括。论“文人论政”之成因,不外乎内外两点,内则中国之千年儒家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议”传统等贯穿古今;外则西风东渐,近代报刊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入中国;论其特点大致有三:1.坚持文人论政而不参政2.自觉的爱国精神和道义担当3.追求客观理性的论政态度。

下面就以上部分叙述为基点,从“文人论政”的工具理性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理性出发展开探讨。近代报刊中“文人论政”的工具理性表现在论政的文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更多地把西方文明成果当做改良政治、救亡图存的手段和工具。“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发表了《变法》、《变法自强》、《洋务》、《自强》、《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等著名政论文章, 目的是宣扬变法主张,报刊成为了发表政论的平台, 成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闻、通外情,广见闻的工具。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时,明确提出要让报馆成为“国民之耳目”、“维新之喉舌”,他将报刊的功能更加政治化的同时,也将报刊更加工具化。”(引自论文)后期的报人,如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张季鸾的《大公报》等,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借鉴和运用逐渐深入,虽然本质上的工具理性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但却代表了中国报人向价值理性迈进了一大步。

张季鸾的《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在中国报业史上还没有一份报纸亮出过如此旗帜鲜明的立场:追求自由的新闻舆论,捍卫独立的报纸品格。在战火纷飞、政局变幻的岁月,《大公报》始终秉承着这一方针,骂国民党当局消极不抵抗,抨击书报审查制度有违言论自由,为同行《新民报》的被迫停刊呼喊。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不仅存在于近代报刊的“文人论政”,也毫无疑问地存在于当今的新闻业界。

当今社会已不存在内忧外患,国家危亡的情况,“文人论政”的激昂情怀也日趋淡薄,但是新闻的本质和新闻业者的使命不会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里,“党管媒体”仍与新闻自由、独立、公正的本质要求存在矛盾冲突。诚如李大同所言:“在这种党化的新闻体制中,新闻的“党性”与新闻必须面对公众的“人民性”之间,会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党性”从来都在践踏“人民性”,而新闻从其本质而言,“人民性”绝对高一切——我们不能对人民大众的疾苦、愿望和要求视而不见。”这正是当代新闻业界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冲突的生动描述。

执政党高呼“工具理性”,新闻应当用来宣传执政党的先进事迹,巩固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统治,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不受境外敌对势力的挑拨与利用。而相对的部

分职业报人高举“价值理性”的职业信仰,。1989年,中国新闻界集体喊出了“不要逼我们说假话”,成为民主抗议洪流中的一支醒目的队伍。

面对这样一对矛盾冲突,如果站在现实的角度,“工具理性”似乎显得更为合理,新闻为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服务,能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所谓无国何为家,是一种顾全现实大局的做法,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如果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把我们当做未来人,把我们所处的当今看作历史,如此审视的话,“工具理性”就会被判定为保守、阶级局限吧,而追求自由、公正,以大众利益为准的“价值理性”就会被判定为先进的、超越的理念吧。

李大同说道:“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从业历程,就是与传统新闻体制“博弈”的过程。这是时代的宿命。”“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首,看看自己给所供职的报纸留下了什么,给自己的读者留下了什么,给后来者留下了什么,给历史留下了什么,给新闻这个职业留下了什么„„如果能够得出这样的判断:我们给中国的新闻自由,留下了一块堪为基础的砖石,那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文人论政”的现象虽然消失,但是“文人论政”的精神应当继续传承,如此才能给当今的新闻业者以更大的勇气,更职业的精神去执着的追求价值理性,树立正确的专业之信仰、新闻之理想。 参考文献:

1.袁新洁 《“文人论政”传统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社会科学家》 2010年1月 第一期 总第156期

2.艾振 《“文人论政”对新闻改革的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百科学术沙龙》 3.赵云泽 徐凌波 《“文人论政”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区隔与认同》 《现代传播》 2010年第10期

4.朱至刚 《试论“文人论政”的流变——以报人的自我期许为中心》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张丽萍 陈培爱 《试论我国近现代报刊的“文人论政”传统》 《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1年3月 第43卷 第2期

6.李树娟 《中国近代报刊中的“文人论政”》 《新闻传播》 2010.7

推荐第7篇:文人做官龙应台

主讲人简介: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内容简介:

14年前,《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声怒吼,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了她的杂文《野火集》专栏,短短一年,就像野火般地向四面八方奔窜燃烧起来,掀起一股“龙卷风”,锋芒所至,震撼了台湾岛无数读者的心灵。随后,《野火集》有了大陆版,同样震撼了大陆读者的心灵,并且使龙应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作为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龙应台以她锐利的辞锋、灵转的文字、缜密的思虑,悍然无畏地揭开社会中的种种病象的文笔,激起了社会舆论热烈的掌声与凶猛的骂声。批评她的人指责她丑化社会,赞许她的人则把她看做剖析病态社会的勇士。不管掌声还是骂声,龙应台始终走着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道路。她在她的写作颠峰的时候,出人意料的随丈夫旅居海外,在海外旅居13年后,她又毅然决然的出任台北文化局局长的职位。在当时引起轰动。(全文)

主持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龙先生您好,我想先从先生的称谓谈起。好像中国人习惯于对有身份的有成就的女性称先生,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我不知道您在最开始被人称先生的时候,是不是习惯?觉得它有男权的味道吗?

龙应台(以下简称“龙”):如果我在海外做演讲的话,海外指的譬如说在欧洲,那如果是有人来跟我说话,他一开口称我先生大概99%一定是大陆的读者。有两种人称我先生,一种是大陆的读者,在台湾呢,是第二种。但是在台湾就只有是中文系的毕业的人,他会称先生。我自己是觉得完全无所谓了。因为在中国的文字的传统之中,对于女性称先生你如果是用现在的女性主义的角色,你当然是可以批判它说有学问的就是一定是先生,那么女性就自己不能够以自己的性别,也有学问,也有思想?但是我倒是觉得它既然是传统上,先生就等于是女士一样,所以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差别。

主持人:就是没有说刻意地说喜欢人家称您先生好,还是女士好?

龙:对,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主持人:我记得您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我爱女权主义者。那么我通过跟您接触,我觉得您是一个很女性化,很母性的,那种爱心很重的人。不过呢您自己说,就是说您从生下来就不是一张白纸,那么在心灵中打印下来的是中原文化。中国文化和男权价值体系的一种印记。那么这种对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女性意识这种自觉,对您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命成长和后来这种写作,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龙: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最大的尤其是在于对于女性的自觉方面,最大的是在我做了母亲之后。因为在你做母亲之前,人是比较自我中心的。我想干什么?我追求的是什么?我要实现的是什么?我的成就是什么?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你发现你必须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必须放在一边。因为譬如说你要写作,或者是说截稿日期就在明天,可是你那个非常脆弱的幼小的生命在你手上,他要等着你去帮他包尿布,他要吃,他生病了他发烧。那你对这一个小小的生命的责任,其实还远远地超过你所有的对自我的追求。所以,我做母亲之后,我发现原来这就是一个所谓成熟的关口,因为连心理学家都会告诉你说,所谓成熟就是那个自我变得小,而自我以外的可能是别的东西,变得大,因为婴儿是自我最大的,那么自我越大是越不成熟,所以,做了母亲之后我就发现说,我的那个自我就完全在一个要重新调整的阶段。那在这个时候就迫使我去选择你作为个人的所有的欲望,跟你既然把孩子带来,孩子并没有自己要来,是你把人家带来的,那个生命你必须对他负责到底。在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冲突。

再加上那个社会的结构里头,社会的结构譬如说对男性是某种看法,对女性某种看法,这个之间矛盾相当地大,所以我对于女性她的痛苦她的冲突都是在我做了母亲之后的一种发现。主持人:那您觉得自己文风的改变,就是原来从《野火集》的那么犀利那么凶悍,人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厉害无比的龙应台,那么后来再到了《人在欧洲》、《百年思索》等等这些文风的改变心态上的改变,跟您自己做了母亲有了这种育儿的经历有没有关系?龙:可以说有,又可以说没有。怎么说呢?其实读野火的读者要把《孩子你慢慢来》那本书要并着看,为什么呢?两本书是同时写的,所以读者会发现说写《孩子你慢慢来》的那个作者是温柔得不得了的一个女性,但是写野火的是你刚刚说的就是非常张牙舞爪的很厉害的人,以为是你刚刚说的是一个,一前一后,后来的改变。但事实上不是的,她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做的事情,我右手写《野火集》,左手写《孩子你慢慢来》。那么,所以大陆出版有先后,所以完全是同时的事情,在同一个人里头,他同时有很强烈的理性跟强烈的感性的同时存在。只不过是当我在写面对外在的世界的时候,那就是那个冷静的龙应台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跟孩子玩,跟朋友玩的另外那个自我。

主持人:因为您爱孩子,是属于那个爱到让孩子告饶的程度。

龙:那是自我解嘲了。

主持人:那这左手和右手同时并举的话,您是不是有意地要给读者一个同时你接受我作为女性作为母性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犀利无比的社会批评家的龙应台。

龙:我觉得这对读者是一种挑战。因为读者也许是中国的读者,他本来在心目中有一种刻板的印象,就是说只有男性可以写这样的社会批评。那么,女性就一定是写闺秀的文章,当然我不是有意去说我故意要写什么样阳刚的文章来给你看,来证明女性如何如何,我也没那么无聊。只不过说,是自然而然地我的逻辑的思路那一方面就出现了比较理性的冷静的沉思的文章。那同时我有火热的感情,这个火热的感情是用其他的方式抒发,那么就有别的作品的出现,只不过可能我的文字所呈现的就是要打破读者心目中的刻板的印象。因为事实上你看到很多男性的畅销作家他写的是非常软绵绵的温柔的东西,所以这个逻辑思考能力跟性别不见得有一定的关系吧。

主持人:就是您在野火集的野火龙卷风风力最大的时候,于是随夫去了德国。原因您在书中写过,就是您的这个德国先生他的事业的拓展和余地在台湾的空间不是很大,那么您随他去了德国之后,您觉得在那个时候您在德国发展的空间和拓展的余地会比在台湾大吗?龙: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想,只有想到说,到欧洲的话,可能是为我开另外一扇窗。因为在那个之前,我对于美国比较认识,但是没有去过欧洲,而且去欧洲之前,也会以为反正西方就是西方,美国跟欧洲也一样吧。我跟我先生到了欧洲呢,心里是在说,让我认识欧洲是带着这么一个心情去的,完全没有想到说我自己的事业会怎么样。其实那个时候心里还有一点悲观,因为我看早期的在60年代离开台湾的那些作家包括白先勇,出去了之后,流亡就是内在的流亡吧,流亡的时间久了之后,这些作家其实后来就没有作品出现了。所以我当时到欧洲去的时候,心里有一点点的不安。就是觉得,哎呀,我这么一走,是不是以后也就没有文字了,但是后来发现文字当然还是继续地出来,自己也有一点压抑,现在如果回头来看的话,我会很感谢到了欧洲的那段时间,因为是真正为我开了另外一扇窗。而且到那儿之后,确实是大吃一惊,原来我们把西方当做一整块的观念来看,是跟现实差距这么大!因为美国文化跟欧洲的文化那个差距之大可能不小于我们说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那对我自己又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主持人:那您那个时候用这个胡美丽的笔名写了很多文章,是对台湾出现的男权意识和男权现象,进行批判,那么您随夫赴德有没有哪怕是一瞬间觉得过这种是向男权的一种屈从?龙:在我随夫赴德之前,其实是我先生随妻赴台。

主持人:是,他先赴台之后,他感到了很大的一种苦闷,因为他的事业发展觉得不是在

台湾,那么您跟他去了德国之后,您有没有苦闷?

龙:当然有。因为作为一个汉语的作家,你到了欧洲的这个环境里头,是离开你自己的泥土的,所以会有我刚才说的那种失根的危险。失根的危险之后,然后你就没有作品了。只不过是其中有一个差别就是我先生他是经济跟银行方面的,那么在台湾他那个时候那个状态,他的国际经济就不太容易,就等于是没办法走下去。差别是在于说当你是一个作者的时候,我觉得这有一点灰色幽默了,就是说你的苦闷其实是创作者的自己的另外一种土壤的出现,所以我在欧洲后来的那些文字的出现,跟在欧洲的时候的一种苦闷也有关系。

主持人:您曾经有过一个比喻,就把您在德国那段时间好像是一种自我放逐,那么在离群索居当中呢,在思考中,在读书中,求得一种思考。那么这种思考,就是孤独的这种散步,您也有一个比喻,卢索有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那么孤独漫步肯定是有利于思想的遐思,但同时这种苦闷怎么样来解决?

龙:你说的是很好。就是说,我觉得这个十几年来的作品,假定我当年没有自我放逐到欧洲去,而是在华文的世界里头跟朋友来往很多,时不时又要演讲,时不时又要上电视坐在这儿来座谈什么的话,可能后来发展的那个文字风格就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那么等于是我的文字风格从野火的那种跟现实是直接批判直接涉入,到后来其实是渐渐地离现实越来越远,然后进入那个历史的空间,跟自我放逐到欧洲那个13年之间的离群索居很有关系。因为你离群索居,你才有那样一个冷的距离;因为你离群索居才使你有充分的时间去进入那个历史的纵深里头去思考眼前看到的现象;也因为离群索居跟自我的放逐,所以造就你一种边缘人的性格,那这些全部都体现在后来的文字之中。那至于说1999年当马英九到德国来找我,请我回去的时候,你说是不是我要离开那个离群索居的状态,也许有,但是可能不明显。那个时候比较重大的原因是会答应去,比较是对于自己的考验,那个时候我是在问自己说,龙应台你对于社会观察那么多年,对于文化,写抽象的理论讲的这么多年,你到底敢不敢今天这个机会来让你进入那个实践的场域里头去,你到底敢不敢接受?说不定进去之后发现你这十几年来所相信的东西其实都是错的,它经不起实际的考验,所以那个时候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不让自己害怕,完全是自我挑战的原因。而且那个时候也抱着一种想法,就是说龙应台你这一去的话,恐怕到最后这三年之后你是身败名裂,有那种心理准备。

主持人:我知道您特别地喜欢《庄子》。那么《庄子》中有这样的思想,他的意思就是说真文人终身不仕,那么您可以说您做了仕对于《庄子》的这个思想呢,或者说是别样的一种尝试?像李敖先生在您当局长之前曾经预言您连三个月都干不了,那么最后您是可以说是很完满地把这个做完了,画了一个句号,在您最开始毅然决然地接任和最后坚决辞职,这两者相比较的话,心态上的变化主要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龙:当初毅然决然的接任是抱着一种决心,就是自我挑战。真的是自我挑战。而且准备说去身败名裂。因为也知道政治很险恶,那但是没有预料到,走的时候那么难。走的时候很难,是因为在做事的那三年多的时间里头,在台北呢,第一个是得到广大的台北市民非常非常真诚的支持,那同时是非常难得的是文化界的,简直说是牵着我的手走过这三年多。我知道他们的心理,就是也知道那个政治的险恶,而且也觉得有一个文化人在那个里头做事情,大家都有一种心态,就是说这简直就是那个石缝里头的一片青绿的叶子,就怕它被践踏了。所以在那三年中得到那么多文化界的保护这样走过来了,所以走的时候,文化界想要留我的那个力量非常非常大,所以走得非常非常的困难。那个是在开始是没有想到的,那因此说为什么如此的坚决还是走,还是离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觉得那个三年之中我自己心里抱着打算就是打那个基础。好像是你要建个非常大的楼,包括花园,无限的美好,但是那个三年你最多做的只不过是把基础那个桩都打下去,其实那个工地上还是乱七八糟的,横七竖八的。可是我自己觉得那时候接下来是可以由另外一种才气的别的人接手了。因为我自己能够做的就是那个基础,因为基础牵涉到眼光跟格局跟方向,那基础打了之后,说不定有人在那个基

础之上建东西的是需要另外一种才能的。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打基础文人的视野和眼光是关键,是非常重要的?

龙:是关键的,接下来可能别人做得说不定比我更好,也不一定,那更重要的原因是,你说13年的那个离群索居的内在的空间对我而言太需要了,我需要回到那个空间里去。主持人:那您三年任满,卸任的时候,您自己是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干到头了?还是说有那么多人挽留您,您觉着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龙:完全没有,我觉得如释重负。而且带着非常非常深的感恩的心情说,这么多人协助我,就是很疼爱你,因为你是文化人,抱着纯洁的理想,我就是说谢天谢地,我真的做到最后一刻钟,没有半途而废。因为中间可能半途而废,或者譬如说在议会你受到侮辱的时候,你甩袖而去,这是最简单做出来的决定。但是都没有发生,或者是说在府内你对于那个原有的官僚的机器,你跟他有所抗衡,而后说我不干了,那么官章又放下走了,这也很可能,很容易发生。但是那种决然而去,我觉得都是遗憾。而且呢,我也会担心说好不容易有一个文人作家进入到官僚的机器里头去实践,我如果半途而废的话,会不会造成一个到最后一个评语说,你看吧,能批评的人不能做事,你看吧,知识分子他就是熬不过。

主持人:百无一用是书生。

龙:我是不是要当这个例子?所以到最后真的做完了走的时候,一方面是非常深的感恩,就是说完全不是我龙应台多么了不起,而是台北的文化人如此的温柔敦厚地帮我走过,是集体的合作,在那个情况之下能够做到最后一天真的太感谢了。

主持人:这是不是您还提供了另外一个证明,就是说龙应台作为文人我可以当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龙:这种话不能自己来说。

主持人:是,我说。

龙:其实当然它客观上是证明了说你以为是只会指点江山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就绝对不能做事,不见得。有人做了,这是一个角度。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它其实更高的程度证明了说,在台北它这个城市的文化的发展阶段,到了一个阶段它已经第一个,它的体制竟然能够容许这样一个性格的知识分子进去工作。然后也正式地说它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到它的文化人,文化人平常是每个人都是头角峥嵘、文人相轻的。但是他可以为了这个城市的将来的共同的远景而共同地来扶持一个文化人做事,所以它更高的程度不是证明了龙应台这个人能够做多少事情,而是证明了这一个城市,在20世纪21世纪交接的这个阶段里头,这个城市成熟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它更大地证明了台北这个城市的文化体制。

主持人:那您有没有觉得过就是说在任内自己的这种率性而为的文人个性和政治利益有过相冲突的时候?

龙:冲突很多,每天都面临这个冲突。但是没有一个冲突是使得我必须折损我最核心的文化的信念,因为从一开始进去我就知道说,我想法是我一定要弯腰。因为你为了城市的大的建设,而且文人不能够有一种傲慢,我在一个市区政府的体系里头,警察局部门怎么说,卫生部门是怎么说,都市发展的规划的部门怎么说,交通的部门怎么说,我文人不可以有一种傲慢说,我说的算数。你进去之后,政治一定是一种协调的艺术,我设法来了解你这个规划工程部门怎么想?然后我要试图,如果我认为我的古籍的保存,比你开这条路要重要的话,我不能够用文化至上来说,我说的算数,你凭什么?所以我必须先了解它的需要,然后用他们听得懂,而且接受的语言,把我的文化的思维传输过去,所以这个就需要很多很多的协调,也需要很多的弯腰。

主持人:这您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文人的性情,去附和政治的游戏?

龙:我一点都不觉得,不。我觉得这个是文人必须有的谦虚,而且弯腰是绝对必要的。在做政治妥协的时候,但是脊椎不能弯,这个差别。那么在这个三年之中,我没有中途而废,

就是说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是我的核心的理念,就是说我的脊椎骨必须弯,还没有发生过,所以可以完,可以做到结束。

主持人:那当初就是说您自己给自己已经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暗示或者说理念,如果说遇到了让我脊椎弯的事情。

龙:我就走,那一定走。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那样的话,就是杂文比鲁迅写得好,您现在还那么认为吗?是玩笑话,还是真的那么觉得?

龙:当初第一次说的时候,其实是一个玩笑话,而且也是自我嘲讽的那个环境之下讲的话。但是当这一句话被挑出来印出来,那么那个环境那个自我嘲讽的环境就不见了,就剩下这一句话了,孤零零一句话,那你也不可能有机会去解释。那我也不在乎。但是对于鲁迅先生,我的看法到今天还是我觉得他的小说短篇小说是一流的,绝对地好。那他的杂文呢,你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我当然会觉得,他的杂文就是说尖酸刻薄的东西非常非常的多,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呢,他的杂文也是比较是针对眼前的现实做的立即的反映,跟我自己的杂文当然后来就是不同,完全不同路了。就是说我是尽量地避免尖酸刻薄的这一个性质,但是,因此当时在说的时候,我的意思也是说,我觉得杂文是可以谑而不谑,是可以尖锐而不刻薄,是可以同时针砭现实,但是又有历史的纵深,这是我自己对最好的杂文的要求。

主持人:就是您自己的杂文风格上其实也有一个变化,比如像我感觉,读您《野火集》的时候,我自己就明显地感觉到,好像还是有鲁迅杂文的风格在里面。那么您自己有没有觉得自己受过鲁迅杂文的影响?

龙: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那答案是完全没有。原因是鲁迅的书在台湾是完全是禁止的,那么在我读书的过程里头,从来就没有读过鲁迅的东西。一直要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要到是非常晚了,恐怕就是都到了写《野火集》之后,因为很多人提到说跟鲁迅的关系,我才特别去把鲁迅的东西拿来看。那么当然这个跟我在我是南部在台湾南部长大的小孩有关,在台北读大学的话,你这个地下流传的书可能还看到一点点的鲁迅。我在南部比较闭塞的乡下,就是完全不知道鲁迅的作品,所以这中间影响完全是没有的。

主持人:因为大陆读者看鲁迅的杂文是很多了,而且接受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最开始的时候,您的《野火集》到大陆来,也是遍地烧野火,买这个书都非常难,令一时洛阳纸贵。那么大陆当时有些学者,就觉得这是台湾的女鲁迅。

龙:那么这是历史的偶然了。

主持人:那么在思想上,比如说对待国民性的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上,您和鲁迅是不期地有这个共通性,文风上并没有说去受他什么影响。

龙:对,完全没有。就是说写野火的时候,恐怕都还没看过鲁迅,如果说文风上有任何的相似的话,那就是完全的巧合。可是呢,我们批评的东西有相似的批评的对象。这只不过显示就是说这个历史常常重复自己。我们现在批判的东西你回头去看,这个胡适的时代批评过,你再往前看,梁启超的时代批评过,你再往前看,恐怕龚自珍也批评过,所以就是历史不断地重复自己,每一次就是以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主持人:鲁迅是历来把杂文当成匕首和投枪,那么您从《野火集》《龙应台评小说》到《百年思索》《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心态文风上有很多的变化。您开始曾经讲过就是写出了《野火集》和《龙应台评小说》,是因为当时自己的一种天真,率性的天真,那么后来的这些成熟,有没有把当初这个率性的天真消失掉,或者说减弱了?

龙:我觉得两者不可全。野火它当时是绝对的天真写出来的东西,如果说当时就知道一个现象后面的所有的拐弯抹角的黑暗的东西的话,而且你如果知道说里头多少人做过尝试,去改革,然后那些人都是头破血流,或者是就关在监狱里头去,如果这些全部都知道的话,你就不要去写了,你不可能写。因为你不知道就是初生之犊真的是不知道这种事情,你才会

去写。那《野火集》其实它的特色不是在于它批评什么东西,其实主要是在它的文字,因为你批评同样的现象不是没有,只不过你用什么样的文字去表达它,《野火集》的文字是煽动性很高的。所以它当时的危险性也在这里,是跟天真有关。可是你说,后来的文字譬如说《百年思索》,你看中间有十五年的距离,那么《百年思索》跟野火差距非常非常大了,我不知道你同不同意可是百年思索跟天真还是有关系,否则也不会去写。我觉得任何还会去写的人都是有天真的存在的。

主持人:是肯定存在。就是比如说作为大陆读者来说,您给他们造成这种思想上的冲击,肯定更多的是来自那种具有煽动性的,天真或者很狂放的那种《野火集》,对《百年思索》呢,可能就要弱了许多。就是作为读者来说,这个困惑就在于好像说龙应台在文学上的变化,可能对她自己来说是个得,而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是个失。比如说到了《百年思索》,他可能觉着当初您的那种天真减弱了。

龙:那是跟现实状况的关系,就是有很多大陆的读者他会觉得他所看到的问题,他希望龙应台再写像野火集那样有煽动力的,而且是有撞击力。

主持人:对,就大陆读者恨不得您永远写野火集。

龙:对,没有错,我也知道。

主持人:就是大陆的读者比如说包括我来说,所接受的那种约定俗成的一种杂文的社会共有的观念,好像还是喜欢正视淋漓的现实。譬如像鲁迅先生那种一个也不可饶恕的那么一种杂文的写作的方法和观念,那么您觉得杂文好的标准在哪儿?它是不可宽恕呢?还是要保留一些余地?或者说像您现在这样,我感觉是向历史哲学的纵深去发展。

龙:恐怕都不是这样的。而是我自己心目中好的杂文第一个是它的文字它如果是艺术,而不是只是牢骚的发表,跟发泄的话,才能够进入文学的这个水准里头去,进入这个文学水准第一条件是文字的精炼。你不要给我任何的借口,说是里头讲的东西多么透彻,或者是这个事情多么重要,或者是它的个性抒发多么厉害,你先告诉我,你这个文字有没有到达艺术的水准,我第一个要求是文字。

主持人:就是作为一个作家看你的本事大小,关键还是看文字。

龙:关键是文字,其他全部都是借口。先看文字,那然后呢,要看说,你对于事情的看法的深刻与否,我觉得就是这两件东西的,没有别的,其他都是假的。

主持人:那您有没有觉得譬如说作为杂文的这种对社会现象和阐述自己文化观念的犀利锋芒上的表现,会随着文学的这种边缘化,有所减弱?或者也变得边缘化,而无足轻重了呢?龙:杂文是跟社会现实关系比较紧密的。在台湾这种批评性的,批判性的野火式的杂文,野火被称为说是台湾批判杂文的滥觞一个开始。但是今天像《野火集》这样的杂文在台湾一点都不稀奇。因为很多人写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不是作家在写了。因为他的社会民主了之后呢,每天的社论,每天的报纸这变成是记者在写的东西,那么记者写的东西,就不是文学的东西了。那么杂文那种批判现实的那个功能已经被民主的譬如说议会所担负了,被民主正常的管道被报纸所担负了,所以文学里头对于现实的批判这个东西,就相对减弱了。因为没有那个需要了。(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推荐第8篇: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一本正是我们华夏子孙五千年历史巨著,它的作者就是司马迁。司马迁,他以民间的价值观挑战嗜血的汉武帝,他留下的文脉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的统治下,受到汉武帝的压迫,但他并没有对这种压迫所屈服,能受侮辱,也要完成《史记》揭开历史的真相。《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我被司马迁不屈不饶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不怕被汉武帝杀头,敢于揭露事实的真相。虽然他最后被奸人所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钦佩与憧憬。

古人敢于揭露历史的精神,可是现在很多人为了名利,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这样的人十分可耻。

推荐第9篇:文人的无耻

文人无耻,当官的文人更无耻

文人无品,戏子无义,婊子无情,世上最不可靠的三类人——文人,艺术家,流氓。

伟大的毛泽东——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睿智的韩非子——“儒为五蠹(蚀虫)之首”,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吉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因此,造成国家混乱的风气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

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来自五《五蠹》)

推荐第10篇:汉代文人五言诗

汉代文人五言诗

一、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源于民间歌谣。西汉五言谣谚渐多,对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当有深刻影响。 惠帝时有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五行志》引西汉民谣:“斜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东汉班固《咏史》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诗品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东汉中期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已相当成熟。

张衡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自张衡始,东汉文人

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

1、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约在东汉后期,内容多写离愁别绪,羁旅游宦的失意彷徨,有感伤色彩,被奉为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描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抒发仕途失意和生死之悲。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古诗十九首》: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委曲宛转,反复低徊。“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吕本中《童蒙诗训》)。

巧妙地起兴发端,常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又抑扬有致。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炉火纯青,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讲读:《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写了居家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哀怨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颇具特色。首先,是抒发的感情的丰富性和典型性。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展开抒情描写,先写初别离的悲痛 ,次写路远难会的担忧,再写悬想中对丈夫久行不归的疑虑,最后写相思损害身心健康,以自我宽解作结。抒写感情显得丰富多彩,可以说把思妇的一些主要心理活动、种种情感都概括进去了,从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其次,善于以比兴达意,委婉含蓄地表达感情。

再次,是以回环往复的诗体形式来加强抒情效果。它虽未直接采用重章迭句形式,但同一意绪却运用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反复加以抒写,达到了酣畅尽兴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阅读讨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体会本诗的表现手法。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的语言特点。

第11篇:文人情致 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

1、古琴曲《阳关三叠》

2、古琴曲《流水》

3、筝曲《高山流水》

4、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

5、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

二、第二部分

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

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

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段聆听:

(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 (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

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

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

(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 (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3、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

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

1.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 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第12篇:文人与秋

文人与秋

翻开厚重的中国文学史,惹眼的的是文学历史所拥有的艳丽光环,抢眼的是杰出文人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刺眼的却是文人们为世事落下的清明泪珠。

中国文人好多愁善感。他们大多都是仕途未成,进而转为以文学创作来表达心中的积愤。其中以叹老忧国者居多。中原北望气如山的陆游,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杜甫,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东坡等等。似乎在忧患中,文人们往往能做出经典的文句,流芳百世,为后人直至我们传诵。如此看来,面对这可口的文学美餐,我们好象应该对当时的动荡的时局心存感激。但是有谁会了解这些文学作品需要文人们倾注多少的悲愁和哀痛。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尝尽了世态炎凉的苦涩滋味,于是文人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人生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就,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秋,隔于夏末冬初。已过去的是炎热繁华的夏天,将要来的是寒冷凄清的冬日。一阵秋风一阵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秋天生活,好象是即将行刑的死囚,明知前方是断头台,但脚下走的却是唯一的路。秋天在某种意义上作为由盛转衰的象征,就成了文人们抒发情怀的黄金时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重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随便翻翻唐宋诗词文集,没发现赞春绘夏评冬的诗词有可能,但若没看见写秋的作品那就太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登临送目,正古国晚秋,天气初萧,红藕香残玉簟秋秋天的萧索,冷清和衰败注定它将成为文人倾诉的对象。

从愁字的构造也可看出,秋天的心情自古便于愁有着不解之缘。秋天,它渗透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悲愁,它饱含着几乎所有国破家亡的愤恨,秋天其实也在哭泣!

你听见秋天的泣声了吗?风儿赶来劝慰,叶儿为之憔悴,就连天空也为它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黑纱。这是秋天的情感,这是秋天的伤怀。这其实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深深忧患。

第13篇:文人自检自查报告

党员个人自检自查报告

————和江花

通过再次学习党章活动,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检查,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初步明确了问题所在以及整改方向。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参加工作以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对党的认识不足。

2) 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在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上还有差距。还不能完全做到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工作措施不够开拓创新。在现实工作中,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多,在改革具体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方面还明显不足。表现出积极态度不够高,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于

由于会计工作量大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工作繁琐枯燥,导致了成天忙于繁重的日常工作,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上还做得不够,导致的问题反思不够,自身业务的提高不够科学全面;在日常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工作没有抓落实;缺少了与领导班子成员沟通、交流。

三、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

深入系统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一是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做到入脑入心。二是要深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广泛获取新思想、新理念。

3)不断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要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

1 方法。在工作中谋划思考,不断加强业务水平。

通过深入学习,我一定要把影响和制约我自己在工作方面的问题找准,把问题的根源分析透,把解决的办法找实在。要真正做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身边的点滴,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活出自己的精彩!积极向上、主动进取,成为一个对公司、对团队有用的人才,同时也将用心努力,成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者,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14篇:品中国文人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朱文佳

暑假期间,我读了《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拿到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心中有一份担心,作家型的小川何以选择这样一块硬骨头?能说出前人未道之言吗?但是一篇篇读后,此书对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作家用全新眼光处理着传统的材料。内容结实,文笔一泻千里,作者凭借几十年深厚的积累、良好的艺术修养,写出极带情感色彩,类同当年梁启超的新体散文,它们“不守家法”,信笔而来又舒卷自如,议论雄辩,别具一格。

在刘小川品述的文人中,有众人皆浊我独醒的屈原,有被汉武帝阉割的司马迁,有旷达笃定的嵇康,有举目悠远的陶渊明,有毫气浪荡的李白,有忧思纯美的杜甫,有丰瞻细腻的白居易,有柔肠旖旎的李煜,旷达明睿的苏轼,壮怀激烈的辛弃疾,有美女词人李清照,敏感深刻的曹雪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乐观旷达、积极向上和风骨柔情。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他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众所周知,他是身体不完整的伟大的男人,汉武帝因李陵冤案而废掉了他的生殖器。悲剧发生在他四十七岁的那一年,从那以后,他称自己是“刑余之人”。他是在侮辱和愤怒中完成自己的伟业的。今人可能单从性能力丧失的角度来看他的悲剧,而在司马迁,侮辱是第一位的。

司马相如,西汉大辞赋家。三十岁以前他一直落魄,碰上卓文君,命运才出现转机。这桩使他名传千古的风流韵事,还带给他财运、官运。财、色、权、名他样样占齐了,一辈子过得舒坦。换成今天的思维,人们会一拍大腿说:这美女值,太值啦!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又是什么人呢?他是苏东坡最崇拜的人。东坡先生提到他,永远是学生的口吻:“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陶诗109首,东坡每一首都唱和了。在东坡看来,李白、杜甫还在陶渊明之下。苏东坡这种境界的人,尚且从陶诗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养分,我们今天怎能错过?我们错过了陶渊明,岂不等于俄罗斯人错过普希金、英国人错过莎士比亚、德国人错过荷尔德林?

李白,我国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性情于常人有二,但李白的精神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富有张力。文人坚持原则,美政思想和清洁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脑子装有尧舜孔孟老庄等等亚圣的思想可以修文人的性和身。他为人放荡不羁,一生喝酒寻仙渴望做大官报效祖国。他有家室,常年不归家,貌似置家人不顾,这点让我很失望,因他无对家人的责任感,我便毫不客气地将伟大的李白逐出我心中的秘密花园。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白的诗句确实很伟大,《将进酒》、《蜀道难》等的气势让我叹为观止。不能因为他为人

让我不满意,而对他的诗句以眼带颜色而置之。《将进酒》是我最喜欢的诗歌之一。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个家道中落的满载历史的老人,他心怀天下慈悲的情怀很值得我学习。他早年与李白一起游学炼丹,参加科举考试不幸未中,晚年靠官场中的知己接济而生活。他死得比较惨,晚年在船中漂泊,几天不曾沾粮食,朋友送他几大桶牛肉和酒菜。谁知这牛肉是病牛,饿慌了的他猛吃一顿后,天天拉肚子,医治无效,加上年老经不起折腾,如一叶扁舟飘逝于苦难的人间海洋。他伟大的艺术照耀千古,我敬仰他佩服他,但因其不能处理好现实导致潦倒破落致死,这让我对他的欢喜之情退后三尺。

白居易,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郁孤台就像辛弃疾。不知赣县今犹存否?那是绝妙的天然雕塑。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斥,一身本领闲置。他出身于沦陷的山东,二十二岁就拉起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打击侵略者。他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显示出对金作战的非凡的战略眼光。可惜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忍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古代史书中男人的名字浩若繁星,而女人的名字寥若晨星。宋以前,女人很难留下她们的名字,比如李白、杜甫的夫人,我们只知姓氏。名女人如五代十国时蜀国的花蕊夫人,风流文采,芳名远播,但她姓甚名谁、系何方人氏,却罕有人知。

曹雪芹,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著名满族文学家。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一部《红楼梦》,写了金陵十二钗尚嫌不足,又要写金陵十二副钗。一大群女子,携带着她们各自的命运向我们涌来。而两百多年前,她们都在曹雪芹的眼前、笔下、睡梦中。作者化身为贾宝玉,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亲历并见证豪门大族之败、封建大厦之倾。

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用自己的笔战斗着,用文字开始了和旧势力、封建思想的斗争,成为那个时代中的一杆旗帜。他用雷霆之语警醒世人,解放了一代人思想。

语言创造的文化,在历史传播中,难免带有种种的遮蔽,客观的语境变迁,人为的曲解利用,让原本清晰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从关注人性变化出发,将语言艺术看作是情感与心灵的外化,刘小川的品评直指生命本源,挣脱出了层层枷锁,他对古代文人前贤的理解有一种可贵的深度,例如对于田园诗人陶渊明,习惯的说法是他辞官归回田园,看作是仕途不畅的人生退缩,但刘小川的眼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人性价值的确立,他关注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写鸡、写狗、写桑麻、写炊烟,是用朴素的语言,将人生朴素的欣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朴素,以一个人的真为底色,情性真,感觉真,心灵真。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学价值,是对抗着当时流行的堆砌词藻,拿语言作排场的六朝文赋。对于宋代词人陆游的评说,作者认为,流泪疾书岳飞《满江红》,时时怀念唐婉的陆游,是词人博大情怀的反映,他爱国爱酒爱山川爱美女,由此,他鄙视一切野蛮与龌龊,这种爱与恨贯串陆游的一生,构成了他的光荣与梦想,狂放与落寞,欢乐与辛酸。

古时文人前贤的时代,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刘小川在对他们人性的关注中,

生命体验的解读中,一一找到了互联点。人与人的沟通与理解,此时拆除了历史的遮蔽,遥远古代的“血肉丰满,强大的个体”,变成了今天读者的朋友与前辈,让人们觉得真实,亲切。

刘小川的品作,虽说字里行间充满激情,但是,它与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大散文”相比,写得平实。这种平实是一种艺术修养与功力。它在叙述中,并不强加许多主观的议论,相反以崭新的历史文化视角展示自己的发现。

《品中国文人》一书,集华夏历代文人于一体。她从战国时期的屈原、司马迁,写到魏晋时期的嵇康、陶渊明;从盛唐的李白、杜甫,写到南唐后主李煜;从南宋的苏东坡,写到明清时期的曹雪芹;对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品述,刘小川先生用了整套著作的近十分之一篇幅,可见鲁迅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细细看来,中国历代文人真是个可歌可泣、百折不挠的群体,是传承华夏文明的生力军,是家国苦难的承载者,是自然律动的倾听者,是封建强权的反抗者,是涵养世界的拓荒者,是演绎生活的探索者——中国文人的风骨柔情、生存姿态和生存向度,明明白白地指引着当下中国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第15篇:古代的文人

古代文人做官被贬之迷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部分文人的身世背景,却意外地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之间有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做官然后被贬,甚至隐退,那么为什么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先从做官说起,大多数文人不是做官之前就想隐退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早期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诗圣杜甫曾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维曾写过“圣代无隐者,英灵进来归”李白曾写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他们势必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因此,他们“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2官场是世间最复杂的场,本人看“神医喜来乐”时就深有感触,一位王爷告诉略沾官场的喜来乐说:“该医的就得医,不该医的你就别医;能医的你或许说不能医,不能医的你或许说能医;有的人能医好你说医不好,有的人不能医好,你竭尽全力给医好。”嗟乎!!!

3再从文人和上司说起,文人之所以叫文人,是因为他们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因此容易遭人嫉妒,再加上有的文人放浪不羁,凡事都冲在上司前面,在任意场合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势必遭上司反感,因此容易被贬;

4从文人和皇帝说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虚荣心,更何况是堂堂一朝天子,皇帝也想有令人仰慕的才华和气魄,皇帝要想在百姓和臣子中树立威信,必须尽量在各方面赶在众大臣之前。例如,清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的对联和灯谜写得绝妙之至,乾隆皇帝有时就把纪晓岚写的对联或灯谜说成是自己写的,有一次,纪晓岚揭穿了皇帝的行为,因此,纪晓岚被流放到边;

5从文人和文人之间说起,文人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而每个文人并不都是志同道合的。他们之间难免会有政治分歧和政治偏见。再加上学术上的“文人相轻”从而形成一定的派别。例如,宋仁宗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主张政治改革,施行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新法未能很好地得到贯彻,王安石于熙宁七年被迫罢相,八年再相,次年被迫辞职,退居金陵,封荆国公,同年忧愤去世。可以说,在政治斗争中,文人是最大的牺牲者,有的丢了官,有的甚至丧了命;

6文人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无比的好奇心,例如,武则天手下大臣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总能发现武则天的一些秘密,并予以揭穿,我们每个人在心中总会有些秘密,更何况是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因此,狄仁杰在破案之后总是被贬,有案后官复原职,调查案件,如此循环,以至终老;

7文人的性格大多是不畏权贵,他们也想做百姓心中的好官清官,而在古代政场上,“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却是多数是官官相护,腐败成风,而这些文人们看不惯那种金迷纸醉,肆意挥霍的生活,他们中大多是白手起家,不是早年丧父就是早年丧母,要么就是家里穷,他们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更深深体会到一个腐败的官员对百姓的影响,因此,他们致力于与这些不良风气作斗争,可是~~贪官太多!!庸官太多!!!于是他们不得不长叹一声,道:“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了!!!

第16篇:文人的心境

文 人 的 心 境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晶,是一卷颇为端肃的人文山水的画帙。

一个文人,在面对被文化所缠绕千年的江山时,心情恐怕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吧。看着夕阳下破败的圆寂塔,齐膝荒草间孑立的石碑,心中的五味杂陈,便酿成了一字:苦。

这个含蓄理性的文人,惯于以沧桑的眼光,去读沧桑的文明。是的,要去比较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和吕洞宾的仙风道骨、苏东坡的酣畅淋漓和鲁迅的犀利明智、朱耷的冷傲寥廓与徐渭的沉郁苍茫,是非要立于历史的高峰去俯瞰这一切的。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要聆听,也必须回归历史的冷漠严峻才好辨清。

然而这理性里又饱含着多少深情。独行于莫高窟,触手所及的是北魏的风骨,隋朝的柔畅,盛唐的绮丽,五代的温煦,大宋的雄风,元代的粗犷…千年艺术的脉动,又怎能不使一个文人发出从心底里的惊呼:这才是生命?漫步于西子湖畔,沉浸在千古文人所做过的似幻非幻的旧梦中,怕也是每个文人内心深处对于唯美的诠释吧!文人毕竟是文人,当面对景仰已久的文化遗迹时,又怎能不动情?!

这样善感的文人,也看惯了人情世故。酒公一生潦倒失意,只得借酒消愁,迟暮又是如此。信客以步履量风尘,终

于走完了坎坷的一生。此时的他,淡定从容地执笔,勾勒的人生云淡风清,却是掩饰不住的沧桑。这,也是看待人生的一种境界吧。

在我看来,《华语情结》放在卷末是用来压轴的。这位文人在糅合了文化与人生后,向我们托出了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语言。

情结。若不是我在几个月前曾远赴千里之遥的英国观光、学习,恐怕永远无法体会这个词所蕴含的感情。当我迈出国家的山门,日日对着白皮肤的外国人讲着通用的英语,忽然就感到了安排得满满的日程中的空虚。像涨了潮的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夜夜,我坐在窗边用仅有的一只笔在厚本上流畅地书写“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符号”。不是吗?我用手轻抚一个个方正的文字,感到它们简直就是我的生命,和我的心脏一起跳动着,与我的血液一起流淌至全身。我想我热爱这语言、文字,比任何人都要深,也许是我内心积淀了太多文人多愁善感的气质。独自坐在英吉利海峡边,抱膝看落日的余晖晕染异国的海水,我不由得喃喃重述他的话语:当然是华语,那么婉转,那么回荡,那么自豪和骄傲!泪湿眼眶后才蓦地惊觉,这便是所谓情结。

对于一种语言的情结我们或许能称之为对于种族的依恋,这是《语言论》所得出的结论。而华语情结,也应即是

作为中国人对于故土、故人、故往的一种相思病。是啊,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只要怀着一颗中国心,就会在异国他乡高高捧起华夏民族文化的底座——华语!

有了语言自然就有了语言的载体——书。读书、藏书、乐书,是每个文人理想中的生活,这其中的喜怒哀乐自然也只有文人才能体味,于是,便有了《风雨天一阁》和《藏书忧》。

天一阁为文人视为书之圣地,古今往来,得以饱览其书的文人也寥寥。余先生非常幸运,他踏着风雨去了,去拜读千年藏书人的往事。

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把一件唯美抽象的事物实化为现实所要面对的人情世故,无疑是一件俗气而又亵渎了自己品格的事。所以李白才要挣脱宫廷权争的缰绳去奔向祖国广阔的大好河山。读书人也不例外。家里藏书多了,自来会有人借,这便是所要面对的问题了:人情还是原则?恐怕这问题对于文人来说不亚于哈姆莱特的发问。于这种事烦恼着,便有了藏书之忧。

或许中国的文人有些民族文化的狭隘,那也只能是因为五千年的积淀太艰深,由不得人分心去解读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在另一个国度,另一位文人在行万里之路时,豁然开朗地领悟了人生的哲理。

纪伯伦是位黎巴嫩的诗人,可以说是博学多才。早年受

着宗教文化的熏陶,精通阿拉伯文、法文和英文,之后修学有医学、法学、音乐、宗教史以及绘画,除了是“旅美派”的领袖外,还曾环游中东各地,《沙与沫》便是这次旅行的硕果。

与余秋雨不同,纪伯伦一路留心的不是文化古迹,而是点滴小事或是传闻。从这些小偷偷马、学者与清洁工的对话、古老的中东传说中,他汲取了人生的精华,悟出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哲理。他把它们凝炼成一行行意味深长的诗,近百年地为黑暗中的行人指路。余秋雨的散文,需要读者去悟文化;纪伯伦的诗,在向人指人生。

不管文化还是社会,作为文人的他们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面对不同的景物却是同一种心境:淡然。从容地去悟文化,读人生吧,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最完美的结果。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17篇:体艺2+1总结四扬中心小学

四扬中心小学“体艺2+1项目”总结

根据上级精神和具体部署,结合我校办学特色。自从实施体艺2+1以来,以上级部门体艺2+1工作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的艺术周为活动载体,努力发展学校的绘画、劳技手工特色,积极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常规教学、课外体艺活动和业余体艺活动、运动训练、体艺竞赛等学校体艺工作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和成绩。现将学校体艺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育方面:

1、加强体育教学的常规管理。体育教师能按规范做好工作,规范体育课堂常规,进一步提高体育堂课教学质量。抓好两操,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第七套广播操的训练学习,在去年10月份底,全部完成好了新广播操的教学任务。能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学生成绩,并认真做好网上上传和上报市教育局德育与体卫艺科工作。

2、认真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开如每天早晨晨练、大课间除了做广播操,还每天坚持做“感恩的心“的手语操。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3、在组织课间操中,我校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队列队型,我们制定了新的标准,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队列训练。本学期我校还组织了中高年级的拔河比赛、低年级的跳绳比赛等系列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在当中制定了比

赛规则,评奖办法并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比赛。学生们以班为单位,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着力抓好校田径队、球类等运动队的训练,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质量落实,并认真做好记录。抓好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体育教师精心选苗,认真训练。

4、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扎实做好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醴陵三创的工作》精神,特别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切实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全面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每班能认真出好一期“环境与健康”专题黑板报。

5.加强体育教研活动,开展好学科研讨、特别是丁大苗老师上的体育课动作规范,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总之,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共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组师生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反思,争取更大成就。

二、艺术方面: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让师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1、抓好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确保艺术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并抓好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有周清桃老师的合唱组,李芳老师的绘画组和手工陶艺组,王新华老师的书画组,

王晓梅老师的朗诵组,张玉莲老师和胡来清老师的舞蹈组。特别是这学期本校的杨铭宇、黄荀子两位学生参加东富镇中学举行的演讲比赛中,杨铭宇荣获一等奖,黄荀子荣获二等奖。参加征文比赛中,杨铭宇荣获二等奖,谭晶莹荣获三等奖。醴陵市举行的艺术节中,我校师生在各个项目上都获得不错的佳绩。

3、办好学校文化走廊、宣传橱窗,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丰富师生文娱活动。

第18篇:通川四小艺体工作总结

通川四小艺体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匆匆而过去了。我们通川区四小这一学期在每位艺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同时也连连创下佳绩。本学期我组体、音、美全面开花,每个学科都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全校性集体活动。

一、教学工作

我们艺体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认真贯

彻教学指导思想,每科都能认真就本学科各年级各班进行分析,对每个班每阶段制定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教学设计及教研。在校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分别到一小、西罡、甚至成都培训学习,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各兴趣班教学工作

兴趣班教学我们本着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好,挖掘学生特长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思想进行开展各学科特长班教学工作。学期初各学科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学训练,并按阶段进行检测考察、展示。从而本学期的各兴趣班训练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音乐组的合唱

队、舞蹈队、体育组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跆拳队等等的这一些成效大大促进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各项赛事活动

1、体育组

本期虽然校园里的教学楼和操场处于

扩建当中,但是本校的艺体工作并没有落下。相反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借助一切外界力量针对本期特殊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如:利用幼儿园下的操场进行错时训练;借助武警三中队和铭仁苑的操场进行篮球、足球等的训练;不能开展大课件活动就自编室内课间操。积极参加市区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4年三月21-23日在西外体育馆参加通川区首届乒乓球比赛获:团体城市小学组第六名 2014年四月11-13日在西体育馆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赛:获团体冠军 2014年四月24-27日在大竹中学参加达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男子实心球第三名和四名;女子800米第四名;;女子跳远第八名;获女子团体接力第七名。 2014年五月6日---10日在达八中参加通川区第十五届中小学篮球比赛获:城市小学组第三名

为了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

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使艺术之星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举办2014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1、现场书法作品展。(5月15日)

2、绘画作品比赛和手抄报比赛。(5月

16日)

3、汉字听写比赛。(5月23日)

4、校园卡拉OK独唱比赛。(5月26日)

5、舞蹈比赛。( 5月27日上午和下午) 这次艺术节共有参赛选手达1100人次,选出优秀作品达300幅,全体教职工参与为这些孩子们服务搭台,每场比赛中张校长都带领校级领导在场边为孩子们加油!助威!

2、音乐组

音乐组的三位教师在完成学期的教学

工作任务之外还用课余时间训练合唱队、舞蹈队。为今年的“艺体节”节编排出一台这么高质量的合唱、舞蹈比赛。

3、美术组

美术组这学期承担了全校的各种宣传

工作,如学校的各个宣传展板、走廊画宣传,科技节中科幻画的指导和参赛工作,艺术节中绘画作品指导、参赛和场地布展工作。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学期我们组虽说开展了不少活动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们各科没有形成统一良好的教学常规,还有待我们加强。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回首一学期的工作,看着每个学科所取

得的成绩、进步,科组的每位成员工作是那么的兢兢业业、积极进取。

第19篇:7实验四小艺体工作总结

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艺体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艺体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校艺体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的统领下,通过艺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艺体学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及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丰富多彩的校园艺体活动,为全体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现将学校艺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从细化教学管理入手,全面体现\"六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质量要\"高\"。加强备课、上课、辅导、检查反馈一条龙质量监控,在\"有效、高效\"上下工夫,严格把关。分管校长带头抓,分管主任靠上抓,教导处配合抓,通过努力牢固树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核心地位,保质保量完成了艺体课堂教学任务,做到了扎实有效,稳步提高。

二、体育工作

1、加强课间操管理,进一步提高课间操质量,形成特色

课间操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以广播操为主要内容的课间操管理,使广播操的做操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严格眼睛保健操质量的同时,又让全体学生在课间操时间做好“阳光亮眼操”,效果明显。

2、课余训练工作常抓不懈。

学生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期,

面对参加市级比赛比较多,学生选材面窄,训练时间紧等因素,体育组教师统一思想,合理分工,扎实训练,无私奉献。王明磊老师作为教研组长,承担了田径、举重,于钦泉老师承担了足球、摔跤,宫杰老师承担了田径、柔道,刘显滨老师承担了篮球、跆拳道项目的训练。 通过比赛,我校获得了篮球全市冠军,实现了我校篮球全市三连冠的优异成绩。足球两次比赛分获

二、三名。在假期举行的重竞技比赛中,我校又获得了(

)。但从老师们赛后总结中,可以看出又,为来年的训练比赛憋足劲。力争在以后比赛中再创佳绩。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充实了各运动员梯队,从

三、

四、五年级经过层层选材,建立了运动员档案,坚持长期训练,为以后各运动队储备了力量。

本学期,以体育节为契机,我校先后组织了低年级拔河比赛、三到六年级场地长跑比赛、全校广播操比赛、低年级迎面接力比赛、四五六年级跳长绳比赛、高年级的篮球、足球比赛等。在组织这些活动过程中,我们把安全放在首位,合理分工,巧妙安排,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认真组织准备,圆满完成了各项比赛任务。通过比赛,锻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使我校的群众体育活动变得朝气蓬勃。

三、艺术工作 遍地开花

1、葫芦丝教学,扎实推进

葫芦丝是我校传统教学内容,为更好地实施“葫芦丝进课堂”这一特色教育,音乐组教研组长薛艳带领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校本研修时间积极交流学习演奏技巧,不懂的就相互请教学习。通过期末抽测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2、课外兴趣活动,常抓不懈

本学期,我们依然坚持对四个艺术班级进行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 隋信宁老师负责一年级舞蹈,苏建负责二三年级舞蹈、薛艳负责四年级舞蹈。她们严格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各项基本功训练,学生进步飞快。 本学期王洪林老师负责合唱队,她兢兢业业,认真抓好学生的合唱训练;马守英老师更是任劳任怨,除了认真抓好器乐训练以外,还要和薛艳老师一起,承担着柳腔的教学训练任务。 整天忙的团团转; 正是有了同志们齐心协力这股干劲,学校音乐活动才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斐然。

3、辛勤付出,收获佳绩

(1)在即墨市艺术节比赛中,王洪林老师辅导合唱《鸟归林》《梦中的卓玛》获得一等奖;苏建老师辅导的舞蹈《兵娃娃》获得一等奖;4月份,由全体音乐教师筹备的“艺术节专场汇演”凝聚了她们的智慧与汗水,获得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柳腔作为即墨市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校领导的精心筹备,作为一个特色文化被引进校园,我校的薛艳、马守英老师和柳腔剧团的老师一起,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赵美蓉观灯》节目的改版创作,此节目多次受邀参加即墨市的文化演出,反响很好,得到全市市民的认可和赞赏,又一次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4、诗情画意,硕果累累

(1)、开学初,美术组克服教师少、学生选材面窄的困难,精心组织参加的即墨市科技幻想绘画大赛中,有多人获得一等奖,周蓓、陈丽娜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在即墨市艺术节书法现场比赛中,是全面检验各校美术教学成果的一项活动。 我校参加8名同学,有5人获得硬笔书法一等奖。

(3)、在2012年即墨市中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集收集过程中,我校有 ( )幅参赛作品被录用,刊印成册,其中有:(

)作品。

(4)、期末,美术教师指导30名六年级学生绘画,精心辅导,加班加点,完成了30副毕业生留给母校的书画,并亲自装裱上框,在毕业典礼上作为毕业生留给母校的特殊礼物献给学校,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许。此举既美化了校园,又为学校节约了开支。

四、顾全大局 乐于奉献

音体美的12名教师,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各管一头,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个人工作想法干,组内工作团结干、艺体工作协调干,每当学校有重的体力活,总离不开体育组男教师的参与--------这一件件小事体现出的是艺体老师们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就像老师们经常说的那句“我们奉献着,快乐着”。

七、努力方向

1、老师们要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感受新课程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进一步提高艺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形成优良的教学风格,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争取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加强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训练水平,使训练做到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力争在下个学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逐步探讨、丰富适合我校的特色艺体项目。

5、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课间操质量,突出特色。

6、音乐在排练节目方面,自己创编的东西太少。

7、美术方面,学生的软笔训练有待加强,国画要作为本学期一项重要活动来抓。

总之,本学期我校艺体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提高我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们要针对过去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认真进行研究整改,进一步完善长期、中期目标,争取在新学期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20篇:通川四小艺体工作总结

通川四小艺体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匆匆而过去了。我们通川区四小这一学期在每位艺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同时也连连创下佳绩。本学期我组体、音、美全面开花,每个学科都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全校性集体活动。

一、教学工作

我们艺体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教学指导思想,每科都能认真就本学科各年级各班进行分析,对每个班每阶段制定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教学设计及教研。在校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分别到一小、西罡、甚至成都培训学习,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各兴趣班教学工作

兴趣班教学我们本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特长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思想进行开展各学科特长班教学工作。学期初各学科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学训练,并按阶段进行检测考察、展示。从而本学期的各兴趣班训练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音乐组的合唱

队、舞蹈队、体育组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跆拳队等等的这一些成效大大促进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各项赛事活动

1、体育组

本期虽然校园里的教学楼和操场处于扩建当中,但是本校的艺体工作并没有落下。相反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借助一切外界力量针对本期特殊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如:利用幼儿园下的操场进行错时训练;借助武警三中队和铭仁苑的操场进行篮球、足球等的训练;不能开展大课件活动就自编室内课间操。积极参加市区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4年三月21-23日在西外体育馆参加通川区首届乒乓球比赛获:团体城市小学组第六名

2014年四月11-13日在西体育馆参加达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赛:获团体冠军

2014年四月24-27日在大竹中学参加达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男子实心球第三名和四名;女子800米第四名;;女子跳远第八名;获女子团体接力第七名。

2014年五月6日---10日在达八中参加通川区第十五届中小学篮球比赛获:城市小学组第三名

为了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使艺术之星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举办2014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1、现场书法作品展。(5月15日)

2、绘画作品比赛和手抄报比赛。(5月16日)

3、汉字听写比赛。(5月23日)

4、校园卡拉OK独唱比赛。(5月26日)

5、舞蹈比赛。( 5月27日上午和下午) 这次艺术节共有参赛选手达1100人次,选出优秀作品达300幅,全体教职工参与为这些孩子们服务搭台,每场比赛中张校长都带领校级领导在场边为孩子们加油!助威!

2、音乐组

音乐组的三位教师在完成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之外还用课余时间训练合唱队、舞蹈队。为今年的“艺体节”节编排出一台这么高质量的合唱、舞蹈比赛。

3、美术组

美术组这学期承担了全校的各种宣传工作,如学校的各个宣传展板、走廊画宣传,科技节中科幻画的指导和参赛工作,艺术节中绘画作品指导、参赛和场地布展工作。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学期我们组虽说开展了不少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们各科没有形成统一良好的教学常规,还有待我们加强。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回首一学期的工作,看着每个学科所取得的成绩、进步,科组的每位成员工作是那么的兢兢业业、积极进取。

文人四艺
《文人四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