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代文人五言诗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代文人五言诗

一、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源于民间歌谣。西汉五言谣谚渐多,对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当有深刻影响。 惠帝时有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五行志》引西汉民谣:“斜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东汉班固《咏史》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诗品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东汉中期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已相当成熟。

张衡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自张衡始,东汉文人

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

1、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约在东汉后期,内容多写离愁别绪,羁旅游宦的失意彷徨,有感伤色彩,被奉为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描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抒发仕途失意和生死之悲。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古诗十九首》: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委曲宛转,反复低徊。“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吕本中《童蒙诗训》)。

巧妙地起兴发端,常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又抑扬有致。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炉火纯青,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讲读:《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写了居家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哀怨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颇具特色。首先,是抒发的感情的丰富性和典型性。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展开抒情描写,先写初别离的悲痛 ,次写路远难会的担忧,再写悬想中对丈夫久行不归的疑虑,最后写相思损害身心健康,以自我宽解作结。抒写感情显得丰富多彩,可以说把思妇的一些主要心理活动、种种情感都概括进去了,从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其次,善于以比兴达意,委婉含蓄地表达感情。

再次,是以回环往复的诗体形式来加强抒情效果。它虽未直接采用重章迭句形式,但同一意绪却运用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反复加以抒写,达到了酣畅尽兴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阅读讨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体会本诗的表现手法。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的语言特点。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

东汉文人五言诗,南北朝民歌

五言诗

五言诗

五言诗

五言诗

五言诗工作报告

孝顺五言诗

古代五言诗

简单五言诗

汉代文人五言诗
《汉代文人五言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汉代文人诗 汉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