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湖北民族科技学院(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9 09:06: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湖北科技学院读者协会推广

咸宁学院咸安校区

读者协会简介

咸宁学院读者协会是咸宁学院咸安校区图书馆分馆的附属机构,社团成立于2007年。读者协会是以图书馆为依托的特殊社团。组织各项为主题的活动,以校区图书馆为中心,向外辐射至整个咸安校区,旨在读者群体中营造一个自由、生动、有品位的阅读氛围。

读者„并不是仅仅只能是为了读书阅读而成立的协会。 读者是校园的一个群体,是好好交流感情,增强集体凝聚力放松心情的活动,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投入学习而服务的

同时,协会会发展培养会员的各种兴趣爱好,锻炼会员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哦,在图书馆你可以和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都可以被我们好好的利用 。在这个群体中,成员遍及校区,没有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可谓人才济济。轻松活跃是成员之间交流的主旋律,相似的爱好和兴趣,又使大家能畅所欲言,高谈阔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欢迎你的加入!

联系方式:会长 李汝旺 15171598140 QQ:453507359 副会长 黄晓兵13872177014

提及咸宁学院咸安校区校区图书馆,可以说是在这里读书的同学们引以为傲的。其磅礴的气势,宁静的氛围,丰富的资源,赋予了奋而求识的莘莘学子强大的物质保证与精神动力。能于其中徜徉知识之海确是一种幸福。

这,犹若灯塔,宛如磁铁,更似神圣的净土„„

读书,读人生,而后能文化天下,德润人心。读者协会自成立以来,秉承着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健康的文化环境,活跃校园文化的精神,一步步摸索,茁壮成长起来。

作为以图书馆为依托的特殊社团,有着五个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统一协调的部门。

编辑部: 负责提供协会网站,博客的更新文本,制作文学电子杂志《单行道》并在校区内推广传播;举办征文性质的活动时,负责稿件的收集、整理及部分评审工作

宣传部: 负责图书馆及读者协会相关活动的横幅、海报、宣传单的设计制作。 网络部: 是协会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负责协会网站、博客的制作、更新和维护;及时向公众传达协会的活动、工作信息及相关成果

外联部:负责图书馆与外界文化机构的联系互动,并在活动前期制定策划书,与商家洽谈有关赞助事宜,并协调各方面的资金分配,组织与其他社团的联谊等内务部: 负责图书馆日常内部工作,即总服务台的借书、还书、上架、咨询服务,以及举行各项活动时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协会的“主力军”

当我们捧着流通在大家手中的书本

当我们面对需要帮助的读者

当我们打开拷贝下来的《单行道》

当我们投入到精彩的读者活动

当我们点击署名为“读者协会”的各个窗口

„„

也许,我们并未察觉,这当中的一切,都有读协人的一份心思与辛劳。但也许我们能感觉的是,于此收获了些什么„„

在这个的群体中,成员遍及校区,没有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经过面试筛选最终确定,可谓人才济济。轻松活跃是成员之间交流的主旋律,相似的爱好和兴趣,又使大家能畅所欲言,高谈阔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有人也许向往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和花园,也许为两个藤井树萌生的情感所着迷,也许只想在学校里有一处固定而安静的所在„„ 读者协会就是咸宁学院咸安校区的学生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读者协会。

团结、协作、共勉,一直在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着的读者协会。充斥着古典书卷的气息,又不失时代轻盈的步调的读者协会。

如果说,能踏入咸宁学院咸安校区图书馆“享用”是一种幸运,能成就这样的协会是一份骄傲。

那么,能成为如此协会的成员之一,那,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光荣与自豪! 本协会给同学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读者协会引入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方针,将协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团体积极举办、参与各项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读者协会是大家都能够融入到阅读的世界。

咸宁学院咸安校区读者协会

2011年

推荐第2篇:湖北科技学院优秀团干申报材料

湖北科技学院优秀团干申报材料

尊敬的团支部:

执笔书写人生路,且把书香铸青春。追逐梦想路,我们一路奋斗,一路拼搏。转眼间,大学的第三年即将结束,我很高兴成为我校优秀团干的候选对象,特此将自己事迹梳理申报。

我是魏威,自大一起一直担任09公共事业管理的团支书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但在学生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政治思想、学习成绩、文体等方面也是力争上游,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我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一直坚信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因为我始终知道保障我学习机会的是父母在背后辛勤的劳动与付出,我没有权利去浪费家长和老师们的一番心血。而且,学无止境,在大学有机会接触到各类的知识和提供你去学习他们的机会。自己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坚持去教室和图书馆自习,这一坚持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还开阔了我的眼界。在课堂上,我会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课下,我会及时的做好预习与复习的功课。虽然自入学以来,从事学生干部工作,但是却一直能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在大一学年学习综合排名中在班级中位于第5名,在大二学年综测排名中位于第3名,大二期间一次性地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我并没有满足于此,成绩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我必须的更进一步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去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思想方面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必须得有一个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十六大精神为主线,在追求思想进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大一在党校学习期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及时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积极向组织靠拢,并且于2011年被推为发展对象,2011年作为预备党员参加了校预备党员培训班。虽未成为正式党员,但我已经心先入党。始终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认真参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支部会议上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心得和看法,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打好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大学期间不同于以往,它是介乎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阶段,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如何拓展自我能力,是靠大学中的各种工作来实现的。 三:工作方面

我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项活动和工作。因为我知道只有不疾不徐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和内心安稳的满足。本本分分做人,可免庸人之烦扰;安安心心做事,才可致吾道之大成。在工作上必须秉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工作行为,工作行为决定工作地位”。“实干 +工作意识”是一个学生干部的必备素质。 在大二任职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副部长,我能积极领导自己部门组织搞好工作,经过开学以来的锤炼,不仅工作经验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勤于实干,绩效显著。作为本班团支书,我积极深入到同学当中,为同学们解惑释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上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学生群体作用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带领班集体举办过多次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校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 在班级内,我广泛汲取同学们的意见,并及时传达院、系的工作指示和要求,使班级同学的思想时刻紧随学院发展的步伐。并向老师及时反馈同学们的思想以及学习生活情况,时刻最好“桥梁”。凭着自身的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在同学和老师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印象。

历史学家朵瑞丝·基恩高德温曾说过:“人生目标不应该只是追求工作上的完美,而应该是整个人生的完美。”在工作上,我力争做到尽职尽责,工作之外我也对自己严格要求。我要把洁白的思想终身系在云里,把我的工作化作莽莽乾坤的一片风景,我无愧我头顶上那一片天空,无愧我脚下的那一片土地的支撑。自入学以来认真从事学生干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作为学生干部,我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并积极配合学生会及分团委其他各项工作,坚守“只要需要一定到”的原则。 四:能力拓展发面

在加强文化课、艺术专业的学习外,不断努力向德、智、体、美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大学生靠拢。爱好广泛,同时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学习,成功拿到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VFP),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在大一期间,作为院篮球队的一员积极参与院级比赛,获得了老师和队友的称赞。 大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是我人生价值得以初步实现的地方。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曲折和艰辛,无论拥有过多少星辉和花朵,那都已经成为了昨天,我更相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会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和态度,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继续我的“人生革命征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蓝图!最后,我希望团组织能考虑我的申请,我也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自己,不辜负团组织和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魏威

2012年4月14日

大学期间工作及获奖情况: 2009---2012年,担任班级团支书

2010学年,担任基础医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部长

2011年下学期起,担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学生一支部组织和宣传委员 2009年,获得军训“优秀学员”称号

2009年,党校培训期间,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称号 2010年,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2010年,获得校三等奖学金 2010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2011年,获得校二等奖学金

推荐第3篇:湖北科技学院学位授予规定

湖北科技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通知》及《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办法(试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授予。

第三条我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种教育形式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学习成绩优良,可向校学位委员会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条授予学士学位工作要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平合理。

第二章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五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的我校普通教育本科毕业生,在籍学习期间达到下列要求,可授予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2、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同时完成各实践环节学习,学习成绩良好,除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外,平均学分绩点2(含2)以上(平均学分绩点是将分数换算为绩点,之后按学分加权平均分方法计算。90-100以上算4分,85-89算3.7分,80-84算3.3分,75-79算2.7分,70-74算2.3,65-69算1.7,60-64算1.3,60以下0分,补考或重修成绩一律以60分计算1分。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成绩绩点)/∑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绩点之和/各门课程学分数之和);

4、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考试)和毕业实践环节成绩良好以上;第六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时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1、不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者(符合第七条者除外);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者;

3、在修业期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或考试作弊或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等严重学术不端者;

4、外语考核达不到学校规定者;

5、因学业成绩不合格而延长学制者;

第七条不符合第六条第

3、4点本科毕业生,但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授予学士学位:

1、在受处分后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

2、在校期间署名湖北科技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或所发表的论文被SSCI、SCI、EI、ISTP资料索引之一检索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一篇及以上者;

3、在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中,获个人三等奖及以上者,集体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三名、三等奖前二名;

4、在校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且为专利所有人;

5、毕业当年考取研究生(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6、个人获省级以上教育、科技、文化行政部门表彰;

7、在校期间,因其它事迹在省内产生良好社会影响,为学校赢得声誉,并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的。

具备上述条件的学生,毕业当年提出申请有效。 第八条学士学位的授予程序:

1、由各学院(部)按本实施细则制定本院部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并逐一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审核,填写《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评定审核表》,初拟建议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名单,在本院部公示1周后,连同不能授予学士学位学生名单及原因等材料,报送教务处;

2、教务处对各学院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汇总,并将结果报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3、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学位评审会议,对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进行审核,并以决定的形式公布;

4、授予学士学位的,由学校向学士学位获得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第九条对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不服的学位申请人,可于公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填写《湖北科技学院普通学士学位复议申请书》)通过学院申请复核。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核决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是否授予学士学位具有终审权。 第十条如发现学士学位获得者有不符合条件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撤销授予其学士学位的决定,并收回已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十一条凡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达到下列要求,经本人申请,可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以下简称成人学士学位):

1、学业成绩合格。成教本科毕业生课程均分75分以上,自考本科毕业生全部课程合格。

2、学位课程成绩合格。成教本科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门学位课程(一门专业基础课,两门专业课)考试,一次通过,且成绩达80分。自考本科毕业生三门学位课程单科65分以上,平均70分以上。

3、外语达到规定要求。

(1)非英语专业学员:成教本科在读期间英语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或参加湖北省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合格。

(2)英语专业学员:成教本科在读期间参加湖北省成人学士学位第二外语(一般为日语、德语、法语)考试合格。

4、学位论文成绩合格。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成人学士学位:

1、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者;

2、学业成绩、学位课程成绩、学位外语成绩及学位论文成绩不符合要求者;

3、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不能如期毕业者;

4、超过申请时间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第十三条授予成人学士学位,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符合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成教和自考本科应届毕业生向继续教育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有关表格。

2、推荐。继续教育学院向学校学位办提出推荐申请名单和推荐材料。

3、初审。学校学位办对申请名单和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名单报送省学位办。

4、审核。省学位办对名单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核。

5、授学位。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有关程序对经由省学位办审核通过的学位申请名单进行评定通过后,授予学士学位,颁发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四条申请成人学士学位,应缴纳《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办法(试行)》(鄂学位[1999]003号)规定的考务、评审等费用。 第十五条成人学士学位应在本科毕业当年申请,12月份毕业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不得迟于次年6月份;往届成人本科毕业生,没有获得学士学位者,一律不再补授学位。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细则从2014年5月开始执行。

推荐第4篇:湖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会2012年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校团委2012年工作安排,结合我社团工作的实际情况。今年,民族研究会会将坚持校党委、校团委的领导,紧紧围绕协会中心工作开展工作。

一、工作目标

针对今年的工作实际,继续坚持“融入中心、走进会员”的工作方针,以各协会及开展的活动为载体,充分拓展社团育人功能,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艺术熏陶、公益服务意识等方面上有规划的组织活动,同时加强对社团后备干部的培养,为会员活动广度的扩展搭建平台。

二、工作重点

1、总结经验,完善内、外部制度建设

强化制度化管理,牢牢把握社团发展的方向原则,不断健全协会管理体系,根据《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管理章程,规范各部门职能和日常工作,建各部门开展星级部员的评比工作。

2、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和内务管理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和内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协会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促进协会各会员自身建设,提高

整体素质,树立协会良好的群体形象。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3、重视协会信息调研工作,加强协会舆论收集与传播工作

通过调研,协会将及时调整战略,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为协会的下一步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工作立体化,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通过以上信息收集渠道收集协会舆论信息,推动协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2012年工作安排

1、例会每周周五晚上为例会

2、大型活动

A活动名称制作姓名录(会员资料——自己完成)联系方式更改的重新登记

活动时间2012年2月

负责人秘书处

B、活动名称值班点值班

活动时间2012年2月27—6月中旬

负责人策划部

C、活动名称竹竿舞集中表演与外出演出

活动时间随机确定

负责人副会长民艺部长

D、活动名称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

活动执行时间2012年2月20号 19:00

负责人会长团及秘书处

E、活动名称民族知识大讲堂(2-3讲)

活动执行时间

3、4月

负责人研究部 策划部

F、活动名称民族知识竞赛

活动执行时间3月下旬--4月上旬

负责人秘书处

外宣部

G、活动名称第八届民族歌舞大赛

活动执行时间5月

负责人副会长

民艺部

外宣部

H、活动名称社团文化月(竞标)

活动执行时间5月

活动详细组织申报一个以民族服饰大介绍、

民族舞蹈大联展、民族知识大展览竞标项目负责人会长团及所有部长

I、活动名称课题相关工作的部署与展开

活动执行时间2--6月

负责人研究部

J、活动名称协会资料、经验总结整理编订

活动执行时间6月上旬

负责人会长团及各部长

K、活动名称制定《民族研究会长期发展规划》活动时间6—9月

负责人民研课题组

L、活动名称协会换届交接

活动执行时间6月下旬(听社联安排)

负责人会长团及所有部长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会是奋发向上的、是积极有为的,负责人和协会成员是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作为协会的一份子,我们以身作则,相互激励,共同谱写民研美好明天!!!!

民族研究会

2012年02月19日下午

推荐第5篇:湖北科技学院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湖北科技学院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珍爱生命

感恩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现面向全校开展第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以期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二、活动主题

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三、活动时间

2012年5月2日——5月31日

四、活动内容(具体安排见附件)

(一)心理宣传手册制作发放

(二)心理健康专题展板比赛

(三)心理咨询室名称、徽标征集

(四)主题班会

(五)心理电影赏析

(六)心理运动会

(七)心理专题讲座

(八)心理委员专题培训

(九)大型签名及心灵许愿墙

(十)我与咨询师面对面

五、建议与要求:

1、各院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院部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2、各院部要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以加强学生心理工作队伍建设和心理安全排查为重点,加强日常谈话,特别重视新生和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做重点人员的追踪访谈等工作;

3、在宣传月全部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各院部组织和参与情况予以评奖。

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二O一二年五月二日

附件1: 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具体活动安排

(一)心理宣传手册制作发放 时间:5月2日——5月10日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对象:全体学生寝室

内容及形式:由中心确定宣传册内容印制后,以寝室为单位由心理健康协会派发学生中。

(二)心理健康专题展板比赛 时间:5月2日——5月25日 承办部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对象:各院部

内容及形式:由各院部各出一块宣传板,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诸如:人际关系、自信提升、学习心理、成功心理、情感恋爱、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生涯规划、心理保健知识等),在5月20日——5月31日分别在两个校区展出

(三)心理咨询室名称和徽标征集 时间:5月2日——5月31日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艺术学院 对象:全院师生

内容及形式:

1、各高校均有自己的代表性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热线名称和徽标,如北师大为“雪绒花”、华师为“春雨”,为扩大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影响,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富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热线名称、徽标。

2、要求提交名称时对名称、徽标的内涵予以解释,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发送至 136665051@qq.com

)截止时间为5月31日。

3、在收集后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遴选 ,最终确定我校心理咨询室和热线的名称、徽标。

4、对最后征选上的人员予以奖励。(奖励办法另定)

(四)主题班会 时间:5月20日前

承办部门:各院部及班级 对象:全体学生

内容及形式:要求各院部总体部署心理主题班会,形式不限,但各班级均须开展,并在5月20日之前完成。

(五)心理电影赏析

时间: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晚7:00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协会

对象:全体学生

地点:教3-202(温泉校区)

学术报告厅(咸安校区) 内容及形式:经典心理电影赏析。

(六)心理运动会 时间:5月19日

承办部门:体育学院、心理健康协会 对象:全体学生 地点:西区运动场

内容及形式:由心理健康协会与体育学院具体协商,各院部组队参加各项心理游戏,最后评出获奖队。(具体方案另发)

(七)心理专题讲座 时间:5月20日晚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内容:《与爱一起成长》

主讲: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吕慧英教授

(八)心理委员专题培训 时间:待定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地点:待定(分两个校区进行)

(九)大型签名及心灵许愿墙 时间:5月25日

承办部门:核化生学院 地点:图书馆广场 内容及形式:准备大型横幅开展“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签名,并准备大型宣传板,发放心愿卡片,由学生填写,现场粘贴。

(十)我与咨询师面对面 时间:5月25日 对象:全体学生

承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地点:图书馆大厅

内容及形式:由中心安排心理咨询师,在现场配备电脑及心理测评系统量表,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予以解释。

推荐第6篇: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自管部工作总结(材料)

外语系学生会自管部

——2011-2012年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学期里,我部门招来5名新成员,并且在部长与副部长的带领下,自管部的部员都受益匪浅,学到了他们曾未感受到,未经历过的事情。下面是我部门在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一、2011年 10月10日是外语系学生会招新面试的日子,在18:00——18:30,自管部老成员布置会场,打扫卫生,维持招新大会的秩序,为大会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招新大会后的几天后,自管部所有成员于2011年月日对外语系所有寝室进行了检查。在查寝结束后,每个成员都做好了打分的记录,严格按照打分标准对每个寝室进行打分。

三、2011年12月7日是外语系与音乐系联谊举办的迎新晚会的日子,自管部的成员与当天中午12:00——12:30与音乐系的成员打扫卫生,布置会场,确保整场晚会的顺利进行。不过,在查寝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下问题:

1、许多寝室在第一时间检查的时候还要等着收拾好了才开门让我们检查。我们检查寝室主要是为了让每个寝室随时能够保持干净,而不是你们为我们自管部到来而保持干净的卫生。

2、寝室的卫生总体虽然比上学期有所改观,但是,大型功率电器仍然在几个寝室出现,例如:1-4021,1-4027,1-4029,1-5060 在查寝的过程中,男生寝室3-2022与3-2021和女生寝室

1-4019,1-4059卫生比较不错,但是,大三部分男生寝室卫生极其严重,袜子,东西满寝室都是。情形非常严重。

在迎新晚会的过程中,从部员的反应得知,中午整理整个会场的卫生几乎都是我部门的成员在做,音乐系的几乎都在忙着弄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我们彼此两个系没有好好的分配好工作,在加上第一次与别人联谊合作,确实少了一些经验,希望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可以避免。

以上就是外语系学生会自管部所做的所有事情,希望在下学期时自管部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外语系学生会今后能够“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7篇:湖北科技学院与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工作总结(定稿)

湖北科技学院与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工作总结

(2009年6月---2012年4月)

2009年6月,省教育厅启动“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委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计划”,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武汉大学对口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原咸宁学院)。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同年7月,我校与武汉大学签订了《武汉大学咸宁学院支持合作协议书》。三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关心下,在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特别是在武汉大学的全面支持下,我校党委、行政认真贯彻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协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及《武汉大学咸宁学院支持合作协议书》有关精神与内容,紧紧抓住对口支持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支援高校的优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干部培养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对口支持工作和合作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定期召开对口支持工作会议,确保工作实质性实施

2009年6月以来,我校与武汉大学建立了年度例会制度,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定期召开对口支持工作会议,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达成新的协议。

2009年11月,武汉大学顾海良校长率队访问我校。两校召开了2009-2010学年度对口支持工作会议,会上签订了《武汉大学与咸宁学院支持合作计划2009-2010学年度工作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指明2009-2010年度武汉大学支持我校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我

校制定《咸宁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药理学、自然地理学、内科学、有机化学等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支持我校开展专业建设工作,重点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电工程方向)、化学(辐照化工方向)特色专业建设;支持我校开展教育学、医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支持我校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武汉大学拟选派2名专家、教授任我校“彩虹学者”,我校拟选派10名专业教师及管理干部到武汉大学相应部门访学、进修或挂职锻炼等;支持我校开展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010年5月,我校党委书记李友清率队赴武汉大学商议支持合作计划工作。座谈会上,我校与武汉大学就学生交流事宜、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聘任研究生兼职导师、优先录取我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图书资源共享、互派管理干部挂职锻炼、联合申报课题等方面达成共识。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保障实施

为了确保对口支持协议的顺利实施,我校努力做到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对口支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各项对口支持工作,为支持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人员保障。涉及对口支持工作的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院部都明确了对口支持工作的负责人和联络人,做到了对口支持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3、经费保障。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支持合作计划工作列入财务年度经费总预算,划拨支持合作计划工作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分业务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业务经费每年5万元,项目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每学年审议通过的支持合作计划项目所下达的经费额度进行结算。

4、制度保障。为了使对口支持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对口支持办公室职责、对口支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对口支持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比和表彰办法。

三、与武汉大学对口支持与合作主要工作总结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历层次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学者、教师的水平决定大学的水平,教师的能力决定大学培养人才的能力。自对口支持工作实施以来,我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口支持工作最为重要的方面。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武汉大学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我校教师攻读学位,接受我校选派的骨干教师进修、从事研究,并给予其学习和生活上各种便利。2009年6月以来,武汉大学共招收我校1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占同期我校攻读博士学位总人数的30%;3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占同期我校攻读硕士学位总人数的16%;接受7名教师进修,1名博士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

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对口支持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拓宽我校人才培养渠

道,提高培养质量,武汉大学积极接受我校本科生前去学习,聘任我校教师为兼职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2010年武汉大学接受我校5个不同专业的16名本科生插班学习1年,2011年接受4个不同专业的20名本科生插班学习1年。为了加强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武汉大学聘任我校吴基良、白育庭、吴立连、胡旺平、闵清、刘超、吕红、余开胡、周燕红、梅武轩等12位教授为兼职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其中省人民医院13名、中南医院25名、基础医学院2名。

3、选派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2009年6月以来,武汉大学郭俊华、廖维靖、胡克、高成修、甘良才、刘军平等1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先后到我校开展讲座15余场,听课师生达3000多人,学术讲座使师生及时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极大活跃了校内学术氛围。

4、突出科研优势,学术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科学研究是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三年来,我校聘请武汉大学胡瑞敏教授、刘义教授为湖北科技学院“彩虹学者”,指导我校电子信息类、化学类相关学科专业的规划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我校积极与武汉大学开展科研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这些项目的开展,开拓了我校教师的科研视野,提高了研究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了武汉大学的科研优势,为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2009年6月以来,我校与武汉大学间干部挂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教务处派杨胜、程晓玲两位教学管理干部到武大教务部交流学习教学管理。

6、友好往来、加强沟通、促进学科交流

三年来,我校与武汉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明显增多。出了校际层面的交流活动不断加强外,各相关部门、学院以及师生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学校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电信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先后到武汉大学有关对口部门交流学习。

7、发挥优质资源作用,加大学科合作共建和文献资料共享 在武汉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2011年成功申报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变实验室成功省报省级重点实验室;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安防应急信息技术实验室”。

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我校图书馆实现电子图书的资源共享。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持合作计划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专项资金缺乏,总体资源投入有限,支持合作的理念和模式有待丰富,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

实施尚需进一步落实等。

2.“彩虹学者”的经费亟待落实。

3.支持合作项目主体的相应部门、教学院部在具体落实、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形成一套简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

4.我校国际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2007级(34人)中印项目班套读网络学院工商管理专科文凭事宜,虽经多次协商,至今仍未解决。此事事关我校的稳定,恳请尽快协助解决。

5.重点实验平台建设联合力度不够,导致省级实验平台建设未达到预期目标。

6.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到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对口支持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亟待增大。

(二)几点建议

1.建议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项对口支持项目的开展。

2.建议省政府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持工作的相关配套政策,将高效对口支持工作纳入长期、稳定的发展轨道,以确保“支持合作计划”长期有效的实施。

3.对口支持合作项目涉及到双方资源的利用、整合,需要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使用的协商机制,包括对优势资源一方(尤其是个人)适当的补偿、补助制度。

4.在重点学科、实验平台建设方面,希望省教育厅加大统筹的力度,形成有效机制,确保支持与合作取得更高的实效。

推荐第8篇: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局部解剖学理论开卷考试题题目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2014年局部解剖学期末理论开卷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一题(20分) 某男,45岁。五天前因患呼吸道感染伴高烧、咳嗽,曾在某个体诊所进行青霉素臀部注射。最后一次右臀部注射后,患者即觉右小腿向下直至脚趾麻木、刺痛和烧灼感。翌日,患者入院时出现足下垂。检查:右臀有若干注射痕迹,大致沿坐骨神经的行径。右小腿外侧和右足背感觉消失。踝关节不能背屈,足不能外翻,伴有明显的足下垂,足趾伸直也困难。行走时见患者拖着右足的前部和外侧缘。诊断:肌内注射所致的神经合并症。讨论:1.坐骨神经体表投影部位是什么?2.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常见关系如何?3.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如何?

第二题(20分)患者女性, 32 岁, 小学教师; 因发现颈部肿胀伴性情急躁、失眠、消 瘦 3 个 月而就诊。 患者自 诉近3 个月以来经常易怒, 性情急躁, 容易激动, 好哭, 夜间失眠, 怕热, 多汗, 食欲亢进, 但体重不 断减轻, 月经失调。

检查发现病人消瘦, 体温 36.7℃, 脉搏 1 05 次 / min , 两手颤动, 眼球轻度外突; 颈部两侧明显 肿胀, 从后方双手触诊其颈部, 可触到肿大的甲状腺, 并随吞咽上、下移动, 两侧对称, 呈弥漫性肿大, 腺体表面光滑, 无结节。测定基础代 谢率中 度增 高, 血清 中 T3、T4 明显高 出正 常值。诊 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问题:

1.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2.肿大的甲状腺有可能压迫哪些器官, 并引起什么症状?

3.若行外科手术治疗应作何切口? 须经哪些层次方可显露甲状腺?

4.手术中应避免损伤哪些结构?

5.术后声音嘶哑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第三题(20分)患者女性, 49 岁, 农民; 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 2 月而就 诊。自述 2 月前无 意中发现 右侧乳 房有一小肿块, 无疼痛, 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 乳房皮肤肿胀, 故急来就诊。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 一般情况尚好, 体温 3 6.5℃, 脉搏 70 次 / min 。右侧乳房肿胀, 皮肤 出现橘皮样改变, 触诊可触到一 3cm× 5cm 大小 之肿 块, 质 地硬, 表 面不光 滑, 与周 围组织 分界不清楚, 活动度差, 无压痛。右腋窝可触到 1 ~2 个较硬的淋巴结, 无触痛。取活检病理检查报告 为乳腺癌。问题:1.患者右侧乳房皮肤出“现 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什么?2.乳腺癌可经哪些淋巴途径转移?3.若行乳腺癌手术根治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哪些结构?

第四题(20分)患者男性, 22 岁, 大学生; 因上 腹部 疼痛 转移至 右下 腹, 伴恶心 呕 吐 6 小时 入院。 患者平时 身体健康, 6 小时前觉上腹部疼痛, 但不甚严重, 呈阵发性; 4 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 呈持续性 加重, 伴恶心呕吐, 全身乏力, 头痛。

检查见患者 仰 卧 位, 右 下 肢 屈 曲, 体 温 38.6℃, 脉 搏 90 次 / min , 右 下

rn ey 点压 痛明 显, 有轻度 反跳 痛。白细 胞计 数为18X10^9/ 腹 肌 紧 张, 有 压 痛,McBu

L, 中性 粒细胞 占 8 5 % 。诊 断为急性阑尾炎。问题:

1.急性阑尾炎发生转移性腹痛的机理是什么?

2.急性阑尾炎发生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的原因是什么?

3.患者为何取右下肢屈曲的姿势?

4.手术切除阑尾时应作何切口? 术中须经过哪些层次方可显露阑尾?

5.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可能遇到哪些异常情况?

第五题(20分) 患者男性, 49 岁, 教师; 因搬运 重物 时突 然觉腰 部剧 烈疼痛, 活 动受 限 而急 诊入 院。患 者自 诉近几年来曾多次发生腰部僵直性疼痛, 弯腰或举重物后加重。此次疼痛异常剧烈, 当时感觉脊 柱下部出现“ 弹响”, 而后疼痛向右侧大腿和小腿后侧放射; 右侧小腿外侧部、足和小趾麻木。检查见患者腰部活动受限, 腰 5 ~骶 1 之间 有明 显压 痛; 右 下肢 伸直 后抬高 时 疼痛 明显, 右大腿沿坐骨神经有压痛。CT 检查显示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

问题:

1.椎间盘是怎样构成的? 有何功能?

2.椎间盘突出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通常向何方突出?

3.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引起下肢疼痛? 下肢伸直后抬高时为何疼痛加重?

4.手术治疗时应作何切口? 须经哪些层次方可显露椎间盘?

推荐第9篇:湖北科技学院国培计划学员结业考核办法1

湖北科技学院“国培计划”

学员结业考核办法

为保障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使学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项目培训目标,联系学员实际,特制定培训考核评价方案。

一、考核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即在强调培训教师评价、学员互评的同时,也要强调学员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员的自觉性。

2、过程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即既要评价学员集中培训课程学习与研修活动参与情况,也要考评课程作业及主题研修成果等完成情况。

3、合格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即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基本考核,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参训学员进行激励性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即将课程作业、研修体会、学习总结和创新成果按要求完成的数量及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核维度与内容

1、学员结业考核维度分学时考核、学科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维度有一项考核不合格者,总考核等级为不合格。

2、学时考核主要考核学员出勤情况,学员旷课超过两天、事假超过总学时的四分之

一、病假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均为不合格。无故迟到或早退三次作旷课半天处理。

3、学科考核主要考核学员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模块课程的学习情况,由学员提交模块课程作业,培训学科负责人评定成绩。

4、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参训学员通过课程学习、交流研讨、跟岗实践、培训见习等过程产生的创新性成果,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教学设计、改革创新方案、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修总结等为基本形式,它是研修学习、岗位实践等认知成果的系统集成与创新提升。研修期满,学员必须完成一份3000—5000字的研修总结;一份以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一份完整的名师授课听课笔记与教学点评或一份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一份任教学科的某个单元或章节的课件。实践考核由各培训院系统一安排,培训院系指定学员实践考核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实践指导与实践考核,并提出评定成绩。

三、考核办法

1、采取等级制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与优秀。

2、项目承担院系根据学员考勤情况、研修学习、成果展示、实践研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汇总形成考核结论,并按照培训学员总数的20%评选表彰优秀学员。

3、考核合格的学员由学校颁发省教育厅监制的“国培计划”结业证书。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举行结业典礼,表彰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附1:湖北科技学院“国培计划”合格、优秀学员评定标准

湖北科技学院“国培计划”

合格、优秀学员评定标准

合格学员和优秀学员的评价通过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综合成绩评定,并参考指

导教师和班主任参与评价过程中的建议。每班优秀学员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一、合格学员评价标准

1、按照培训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培训专题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学时考核:全勤考核为合格,旷课超过两天、事假超过总学时的四分之

一、病假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均为不合格。

3、学科考核:完成模块课程作业两份为合格,完成一篇或未完成为不合格。

4、实践考核完成、研修总结、教学设计、听课笔记与教学点评或一份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课件为合格,未完成为不合格。

5、培训期间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为不合格。

二、优秀学员评选标准

优秀学员从合格学员中择优产生。具体要求:

1、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积极性高,出勤率100%。

2、所提交的作业、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件等得到本班学员、指导教师等有关专家的认可,被评为优秀等级者。

3、主动协助班级指导教师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帮助他人,得到本班学员的广泛认可。

4、培训期间有特殊贡献,并被培训院系与项目管理小组认可者。

推荐第10篇:3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第五届专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第五届专业技能大赛

竞赛规程

一、指导思想:

依照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举科技旗,走特色路” 的办学方针,为实现“特色鲜明的湖北科技大学”梦想,检查与评估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情况,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展示我院“三风”建设成果,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增进师生友谊,进一步提高我院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

2014年4月14日至5月24日

三、参赛单位:

体育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均以班为单位参加。

四、竞赛内容:

1、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2、运动技能: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四项

3、实践能力:包括口令与领操、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与板书三项

五、竞赛办法及计分

(一)体育专业理论知识(100分):

包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及体育时事、大事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以大班为单位,每班50%参赛队员参加,采用笔试形式,比赛队员在赛前随机抽取,各班成绩最优的10个成绩计入团体成绩,取前五名以100、70、50、30、20分计入团体总分。

(二)运动技能(500分):

1、田径(150分):以小班为单位分男子、女子组进行比赛。设100m、400m、1500m、跳远、铅球(男子5kg、女子4kg)、4×400米接力6项,每小项25分。

(1)比赛采用中国田协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

(2)运动员分专业以年级为单位报名参赛,如无特殊情况,各班所有学生必须参赛。个人项目每单项每班至少报8人(如100M项目每班男女生合计达8人即可),限报15人;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项个人单项的比赛(接力除外)。接力项目每班男女队各报二队参赛。

(3)每项目按成绩确定名次;个人项目录取前24名,按

25、

23、

22、21…、

3、

2、1分计入团体总分,接力项目录取前8名,按

25、

23、

22、

21、20、

19、

18、17分计入团体总分。

2、体操(150分):

(1)体操由广播体操、健美操规定动作、5分钟“8”字形跳绳三个项目组成。

(2)广播体操(50分):体育教育专业以大班为单位指定为全国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小学生组第二套《舞动青春》;社会体育专业大班为单位指定为第九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六个班依成绩取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规则及评分标准另订。

(3)健美操(50分):全院六个班以大班为单位指定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三级规定动作。前五名分别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规则及评分标准另订。

(4)5分钟“8”字形跳绳(50分):全院六个班以大班为单位参加。参加比赛的各班单位全部学生,将分成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均有两人负责摇长绳,小队其余成员排成纵队,依次穿过正在摇动中的长绳,穿过者必需完成一次,且只能完成一次绳从双脚下摆过的跳跃动作,以完整的完成通过一次计算一个跳跃成功数量。取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规则及评分标准另订。

3、球类(150分):

(1)设篮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项目。

(2)篮球(50分):以大班为单位分男女组比赛方式,取团体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详细规则另订。

(2)羽毛球(50分):以大班为单位采用混和团体赛的比赛方式,取团体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详细规则另订。

(3)网球(50分):以大班为单位分男女组进行比赛,设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取团体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详细规则另订。

4、武术(50分):

(1)武术比赛由武术规定套路和跆拳道二个项目组成。

(2)体育教育专业以大班为单位参加以武术基本功和初级三路长拳为内容的集体演练比赛;社体专业学生以大班为单位参加跆拳道集体演练比赛,比赛内

容为三防(上格挡、中格挡、下格档)、一拳(马步正拳)、一腿(横踢)、一品势。

(3)六个班依成绩取前五名按50、40、30、

25、20分计入团体总分。详细规则另订。

(三)实践能力(75分):

1、口令与领操(50分)

(1)体育教育专业以大班为单位参加口令比赛(25分);社会体育专业以大班为单位参加领操比赛(25分)。

(2)以大班为单位,每班参赛人数5人,分别取前8名按

25、

23、

22、21…、17分计入团体总分。具体规则与评分标准另订。

2、课件制作(25分)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件制作主题为中学体育课教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课件制作主题为体育类活动策划。

(2)以大班为单位参加,每班参赛作品为10份,课件格式为PPT演示文稿。前24名按前24名按

25、

23、

22、21…、

3、

2、1分计入团体总分。具体规则与评分标准另订。

3、说课与板书(25分)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主题为中学体育课教学;社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主题为体育活动、体育健身指导等策划方案。

(2)以大班为单位参加,每班参赛人数为2人(男、女各一名),前8名按

25、

23、

22、

21、20、

19、

18、17分计入团体总分。具体规则与评分标准另订。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奖项设置

1、设专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前三名。

2、设体育理论知识竞赛团体前三名。

3、设运动技能团体总分前三名。

4、设实践能力团体总分前三名。

5、设优秀组织奖一名。

6、设田径个人项目前八名,接力项目前三名;网球男子单打前八名,女子单打前八名;口令与领操、课件制作、说课与板书个人前八名。

(二)录取办法

1、按每参赛班级参加所有项目得分计总分,按总分成绩进行录取。

2、如团体总分成绩相等,按所有单项成绩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直至排出名次。

3、单项名次判定方法参见各项目规程。

(三)奖励

1、团体总分前三名及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与奖金鼓励。

2、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实践能力团体前三名颁发奖牌鼓励。

4、所有个人项目前八名均给予证书鼓励。

七、报名

1、各代表队应报领队一人,教练员一人。

2、各代表队应于2014年4月30日前将报名表发送至秦会兵老师。

八、其它

1、比赛将评选优秀运动员和优秀裁判员,评选及奖励办法另订。

2、各班级自备宣传用品。

3、本规程解释权属大赛组委会,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第11篇:湖北民族学院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奖励办法

湖北民族学院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奖励办法

(2012年4月修订)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促进学风、班风和校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奖励对象是我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 第二条 学校对学生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学生奖学金等级、荣誉称号及奖金数额。

1、学生奖学金分为特等、甲等、乙等、丙等四个等级;

2、特等奖学金评定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2‰以内,奖金5000元/人;同时授予“特等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3、甲等奖学金评定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2%以内,奖金1000元/人,同时授予“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4、乙等奖学金评定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8%以内,奖金500元/人,同时授予“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或“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5、丙等奖学金评定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10%以内,奖金300元/人,同时授予“创三好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第四条 学生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在9-10月进行。各学院可设立其他单项奖,授予相应荣誉称号。

第五条 特等奖学金评定基本条件:

1、在本学年度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2、公共英语过四级、专业英语过四级;

3、公共计算机过二级、专业计算机通过程序员考试;

4、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

第六条 三好学生标兵评定基本条件:

1、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班级前三名;

2、必修课、选修课成绩优秀;

3、《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达良好及以上;

4、二年级以上本科学生英语过四级(体育、艺术专业学生要求英语课程成绩合格)。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热心助人。

第七条 三好学生评定基本条件:

1、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为所在班级学生数的10%以内;

2、必修课、选修课成绩良好;

3、《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达合格及以上;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思想道德修养好。第八条 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基本条件:

1、本学年度担任学生干部6个月以上;

2、热爱社会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成绩较突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

3、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所在班级学生数的20%以内;

4、必修课、选修课成绩无不及格和重修现象;

5、《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达合格及以上;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修养好。第九条 创三好积极分子和单项奖的评定基本条件:

1、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所在班级学生数的30%以内;

2、必修课、选修课成绩无不及格和重修现象;

3、《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合格;

4、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进步,表现良好;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修养好;

6、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并能为集体争得荣誉。

第十条 所有参加奖学金或授予荣誉称号的学生所在学年度内必须无任何处分。

第十一条 奖学金评定机构:

学校成立奖学金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各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组成。各院成立相应领导小组。

第十二条

奖学金评审程序

1、各班在完成学年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2、班级根据奖学金评定条件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按名次确定初评名单,由班主任、辅导员签字后报所在学院评优工作领导小组;

3、各院评优工作领导小组对上报名单及个人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初选名单并张榜公示,如无异议,即确定正式名单报学生工作处;

4、学生工作处对各院评选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后张榜公示三个工作日,如无异议即报学校奖学金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发文表彰;

5、特等奖学金在各院申报的基础上由学生工作处直接组织评定。第十三条 表彰形式及奖学金的发放:

1、奖学金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其中特等奖学金由学校统一发放,甲等、乙等、丙等三级奖学金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发放。

2、毕业班可不进行奖学金评选,相应预算经费按程序申请批准后可调转为学生活动费,由各二级学院统筹使用。

3、学校召开表彰大会,各院选派获奖学生代表参加。各院也可召开总结表彰会议。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解释。

第12篇:湖北民族法学院团委组织纪检部—工作总结)

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委员会

组织纪检部2011—2012年度工作总结

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中,距2010—2011的“五四”评优将近一年了。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及配合下,法学院组织纪检部完成了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2011—2012年度法学院团委组织纪检部以“审时度势,锐意进取”为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老师和书记的带领下打造出了一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队伍。

一、纪检部2011—2012年度工作回望:

(一)、完善内部制度,明确分工职责

1.团委干部内部学习制度、值班制度

1.1团委干部内部学习制度:创新型团委干部内部学习是部门与部门,部长与部长之间,能够及时地交流与学习,了解工作情况,团委书记董老师在会上对于大家的工作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工作中的错误与不足给予及时的指正与建议,指引工作的方向,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团委组织部也认真开好每周一次的支部工作例会,部署工作,反馈情况,加强了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2值班制度:在规定的值班过程中,院团委组织纪检部干事都能够严格遵守值班制度,按时到岗,认真完成团委各项基础工作。组织纪检部在2011年10月份,对新一届团委学生干事进行了办公室基本礼仪、工作内容的培训,从而使得广大学生干事能够尽快适应团委的工作,更有利于团委基础工作的进行。

2.团委组织部成员工作制度:

为了提高组织纪检部部员间的协作能力,院团委组织纪检纪检部通过内部协商明确了学生干事的工作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即个人对部分工作负全责,大家协调合作,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通过本年的实践证明:“责任到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组织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灵活的运用,增强组织纪检部的凝聚力,更好的服务于法学院的工作。

(二)、加强交流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交流的畅通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重要环节,团委组织纪检部在工作中分工有序,责任明确,集思广益。我部除了在每周的例会中鼓励大家敢于思考、对支部委员的思想予以及时的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外,还与委员进行通信交流,及时解决支部委员心中的疑惑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保证工作的顺畅进行。同时,我部也积极与各二级学院团委组织纪检部的成员进行交流,促进了我校团委组织纪检部系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三)、整理工作档案,记录工作历程

在档案方面,法学院团委组织纪检部在2011—2012年度整理了团费收缴档案、团情统计档案,团员推优档案、团校档案、团员发展档案等多项工作档案,并保证电子档与纸质档同步,使团委的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四)、探索管理体制,完善团委制度

为了更好的完善我部的工作制度,使团委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团委组织纪检部整理完成了《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委员会组织纪检部纪检职能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并探索性的制定了《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委员会学生干部进行督察考核制度》、《共青团法学院委员会财务审核制度》、《共青团法学院委员会学生干部奖惩制度》、《共青团发学院委员会办公室物品使用制度》和《共青团法

学院委员会工作证使用制度》,这些制度的整理与编制使团委各项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我部有计划的进行了自身建设,结合干事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不仅使干事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团委工作中,而且增强了组织纪检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组织纪检部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大家在交流中提高了能力,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团委组织部的自身建设还在不断完善,相信今后的各项工作会更加有序的进行。

(五)、培养优秀干部,打造精英团队

法学院第二期学生综合素质培训班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培训对象共543人,其中包括了法学,10级、11级各班干部,社团干部以及院团委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授课老师包括湖北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建清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杨中刚老师,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副院长龙鸣老师,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张岚峰老师,法学院的部分领导及老师们,活动的内容在中华民族宗教网、湖北新闻网、湖北民族学院新闻网、民院青年网、中国大学生网、恩施州教育局网等一些网站均有报道。授课内容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而且也关心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授课形式除了专题讲座外,还有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比赛及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本期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层授课,分类引导。干训班共有四个小班(10级、11级班级学生干部,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新干事,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副部长,社团干部),各班设有班主任及小班长。

(六)、保质完成各项基本职能,促使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1.团校管理

1.1学员选拨

在学员选拔时坚持公正严格的原则,依据《共青团法学院委员会

团校学院筛选方案》全方位、多层次考察学员情况,所选拔成员都是经各班推荐我部审核的积极团员。

另:我部在本学期把《共青团法学院委员会团校学院筛选方案》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跟以往相比,对团校学员的要求更高,不允许学员有任何的违纪(旷课、旷操、寝室通报批评等)行为。

1.2学习管理

学习小组成员出勤情况由我部成员统计记载并详细备档,以便日后考察,所有团校学员在考试前会有一周的集中复习时间且在复习期间,我部会组织相应的模拟考试。

1.3考试情况

2.团情统计

团情统计方面如实全面准确、客观的记录学员学习、工作、思想情况,所备记录完整、清晰而有条理。虽然团情变动速度快,资源相对短缺,但我们力求做到及时更新。因而,团情统计记录准确而真实。

3.团组织关系的转接

新生团组织关系转入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的转入是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部门认真对待组织关系转接。顺利的完成了团组织关系的转

接。

4.团员发展

截止目前为止,我院非团员共32人,本学期有3人申请入团。

5.团费收缴

根据《团章》和校团委指示,我们严格按照《湖北民族学院团费收缴制度》定期对团员进行团费收缴工作,自2011年秋至2012年春,共计收取团费7536.00元,详情见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统计的《法学院团费收缴登记表》。

6.团员推优

严格根据《法学院推优入党细则》,按照推优的程序,自2011年春至2012年春,我院共有124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入党。

二、存在的问题:

1.组织纪检部有些成员与其他干事的交流多不够,以致其他干事对本部门所做的是不理解,增加了纪检部的工作难度。

2.虽然我们每周、每月对支部委员的考核表做出来了也贴出来了,但总感觉各支部委员对量化考核的重视度不高,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让我们组织纪检部不能很好的得到各委员的肯定和支持。

三、未来工作展望

1.各成员多与其他干事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使各成员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组织所有成员理解组织纪检部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重视。

2.定期的对部内工作做以总结,提高成员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开展部内、部间成员的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成员对工作的认识,增强团队荣誉感。

以上就是法学院组织纪检部对2011——2012年度的工作结,我们深知,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与

解决。但是我相信,在校团委组织纪检部的正确指导及深切关怀下,各兄弟学院的帮助下,我部的不懈努力下,组织纪检部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切实为本组织服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起到监督规范各成员行为的作用。

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委员会

组织纪检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第13篇: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

学院简介

根据《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的有关规定,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五次会议的专家评议,新设置广东科技学院。其前身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东莞市风光秀丽的生态园——东莞植物园旁,由东莞市南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校。

广东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于2003年,由东莞市南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管理系、财经系、应用英语系、艺术系、基础部、思政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六系二部一院,涵盖工、经、管、文等多个学科门类,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国家计划内招生任务。广东科技学院(原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校园占地面积504850平方米,生均64.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7068平方米,生均39.2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5.6万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实训中心25000平方米;图书馆23720平方米。此外,建有标准田径场、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及若干文体活动场所。

学院背景及发展脚印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前身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昨日,广东科技学院举行挂牌典礼。这也是省内第三所民办本科院校。

增设5本科专业招1000人 [1]专科专业招收4000人

广东科技学院院长王国键介绍,更名后的广东科技学院今年将增设5个本科专业,并开始对外招生。新增的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服务工程、市场营销(营销渠道管理)和英语(国际商务)等5个本科专业,将首次对外招收1000名本科学生,同时,专科专业也将招收4000名学生。

将逐渐过渡到本科院校

不会降低本地考生分数线

据该校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科技学院升本后,在校生将保持1万人规模,逐步扩大本科层次招生,缩小专科层次招生,最终过渡到完全招收本科层次学生。

“我们准备拿出300万元奖励优秀本科新生。”有关负责人表示,奖励对象是从2011年广东省第一志愿组报考广东科技学院本科且被录取的新生,分别奖励文科前20名和理科前20名。而对于今年广东科技学院首次招收本科生,东莞的本地考生的分数线是否会降低的疑问,校方表示,假如东莞本地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广东科技学院可以优先录取,但不会降低分数线。

300万奖学金等“尖子生”

对于想留在东莞上大学的东莞考生来说,报考第二批本科A线有两所大学,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第二批本科B线有了三个选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以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其中广东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从今年9月起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据了解,为了吸引高分考生报读,广东科技学院2011年设立300万元奖学金,奖励优秀本科新生。

“奖励对象从2011年广东第一志愿组报读广东科技学院本科且被录取的新生中产生,分别奖励文科前20名,理科前20名。获奖名单将会在学院网站上公布。”广东科技学院董事长刘东风透露。

今年高考录取期间,广东科技学院将向获奖新生邮寄贺信和录取通知书。获奖新生可以凭借着贺信和录取书享受“零学费入学”政策。获奖新生在校四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课程考核合格,学院免收学费,只须交纳住宿费、书本费等费用。

学院教师将迎来“涨薪潮”

广东科技学院升格为本科,招生层次升级了,表面上是名称改变了,实际上是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

王国健认为,大专层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大多是在生产第一线,做技术师傅。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同样培养应用型人才,跟专科比,在理论上更需要拓展升级。“打个比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除了懂实际操作之外,还要懂汽车发动机原理,构造原理等,将来能在企业进行研发、设计等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广东科技学院将迎来硬件建设、师资建设的升级。王国健透露,培养具有研发、设计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未来三年内,学院将继续投入1.5亿元,主要用于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随着升级改名,广东科技学院将引来“涨薪潮”。实际上,这件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学校人事部门正在做核算,教师待遇将会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薪酬水平看齐。

文章由广科客栈整理http:///

第14篇: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学校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农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学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

苏州科技学院于2001年9月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为建设部直属院校,1983年筹建,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铁道部直属院校,1980年成立。2000年两所学校的隶属关系同时划转到江苏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

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16亩,另有待建新校区727亩。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837人,其中本科生12159人,研究生316人。

学校现设有建筑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城市与环境学系、管理学院、中文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历史与社会学系、音乐系、美术系、教育系、传媒科学与技术系、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生物系、化学化工系、外语系、计算中心、体育部和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21个教学单位。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化学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城市规划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历史学等3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

业建设点。xx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工程、结构工程、世界史、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伦理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应用化学等10个硕士点;结构工程、世界史、环境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等3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截止xx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3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62人,占专任教师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465人,占专任教师的%;硕士生导师78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江苏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3人,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0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9人,省部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

xx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4项,出版学术著作182部、教材79部,发表论文3328篇,其中有149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109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xx年科研经费总额近1600万元。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并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已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18门;有3部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18项课件获得省级多媒体课件奖。

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1部,省级立项建设精品教材2部。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7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和勤恳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已经成为教育界、企业界的负责人或者骨干。学校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学校与英国、挪威、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芬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12批次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国际学术交流的范围和领域逐年扩大。

学校先后6次荣获大学生社会实

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自xx年设立“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奖项以来,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苏、锡、常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本科高校。xx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争取在“十一五”末建设成在江苏省属本科院校中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多科性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苏州科技学院 高校代码:10332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苏州市滨河路1701号 联系电话:0512-68096117 学校传真:

学校址:http://

第15篇: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2006年工作总结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 动物科技学院2006年度工作总结

我院紧密围绕学校2006年工作要点及学院目标任务书,精心部署,认真落实,按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解任务、严格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一年来,全院师生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科研等系列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人才队伍建设有明显成效

2006年我院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校8人),1人入选学校“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全校6人),2人入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全校25人),1人入选学校“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全校10人),3人入选“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计划”(全校40人),1人入选学校“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全校15人);2人被学校推荐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人选(全校14人),2人被推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校24人);引进优秀回国人员2名,目前已到校开展工作;今年有17名博士毕业生来我院应聘,学院对8人进行了面试,遴选了3人,1名博士近期将来院工作;聘请2名外籍教师(Rechl Maier教授、庄元利教授)来院讲学;申报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11项。同时,学院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今年选派4名教师出国深造,2人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4人参加出国外国语培训,12人参加学校组织的雅思强化培训班;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有博、硕士学位的占80%,有23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7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二)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

1.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畜牧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顺利通过国家审批(2006.1),使我院在畜牧学、兽医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和15个二级学科上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自主设置的 “动物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审批

1 (2006.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学科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验收并评为合格(2006.3)。对国家级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进行了自评总结,正组织迎接教育部评估。

制定新批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4个,硕士生培养方案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个,修订了24个老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西部农林高校博士生访学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共接受4名博士生来院访学。进行了动物生物科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实验室整合。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初稿已形成,正在组织专家讨论修改。

2.学科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进一步理顺了“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学”四个学科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目前,各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真正实现了共享,利用率明显提高,有力地保证了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以及教师的研究任务。“985二期工程”项目已开始组织实施。同时,完成了“兽医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西部动物遗传资源改良与营养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重大动物疾病研究生物安全实验室”三个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完成了“十五”、“211”工程项目验收总结工作。

3.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增加博士生导师2名,遴选新增硕士生导师7名。招收学历研究生302人,其中博士生52人,硕士生250人,学历研究生规模达906人,占学校18.31%;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31人。全年开出研究生课程115门(学历研究生专业课程 104门,专业学位课程11门);选拔59名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本校46人,校外交流13人),30名优秀硕士研究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论文1篇;完成了176名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

(三)本科教学

1.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2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教学任务100%按时落实,教学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全年完成了800多门次课程,117个班次的教学计划,开出的94门4763学时实验课程及43门213周教学实习任务100%完成。教师课程考试成绩均能按时提交,全年无教学事故发生。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100%。上半年学生评教优秀率达14.9%,通过率达83.6%,不合格率1.5% 。在教案检查评优中,我院有9门课程的教案获奖(报送10门)。1人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组织申报双语教学改革项目5项,校级教学成果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0项(获批5项) 。完成了337名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指导、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

2.教材及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获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3门。

3.教学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理顺、完善了兽医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和畜牧教学试验基地的运行机制。与陕西省牧草总站共同建立的自控化温室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在校内基地建设的同时,学院先后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等5家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四)科学研究与推广

积极申报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建设项目,已通过农业部的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申报校级研究中心1个(反刍动物研究中心)。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24项(其中获批国家“863”项目3项),到位项目经费763.80万元,其中科研经费605.10万元,推广经费158.7万元。主持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参加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奖4项,通过鉴定验收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30篇,申请专利27项,获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总数282 3 篇,出版专著8部。农业部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中期评估被评为B级(2002年评估为C)。

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及横向合作,先后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青海大学等15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合同。在全国科普教育中,我院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畜牧兽医学术交流与合作,由我校和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畜牧兽医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论坛” 2006年8月20~24日在我校成功召开。来自台湾和大陆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台湾代表24人。大会共收到研究性论文67篇,有35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期间,由我校倡议,经与会大陆和台湾方面的代表认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设立“海峡两岸畜牧兽医学术论坛”,同时起草并通过了“海峡两岸畜牧兽医学术论坛章程(试行)”。

学院积极争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支持,2006年10月在学校召开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我院王建华教授当选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分会秘书处挂靠我院,并召开了第八次动物毒物学与中毒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通过积极争取中国农学会的支持,12月28日在学校召开了“中国农学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分会成立大会”,我院昝林森教授当选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分会秘书处挂靠我院,同时举办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高峰论坛。我院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为研究生和教师作学术报告17场次。

(五)学生工作

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先后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服务协会、学习咨询指导中心、心理健康协会,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学生面上稳定,全年无严重违纪和任何事故发生;学院9名专、兼职辅导员都坚持入住学生公寓,并能做 4 到宿办合一;2005—2006学年度,我院班主任民主评议得分平均在35分以上;学院在保证学生经费的同时,争取社会奖助学金14.8万元;学院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拓展新的渠道,据统计,参加勤工助学有固定岗位的学生达150余人,有临时性岗位的达300余人。学生学费、住宿费收缴率达95.4%。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我院学生先后荣获学校第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年有44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受学校资助。

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势头良好,本科生、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6.94%和86.24%,其中132名本科生考取研究生,考研率为39.2%,41名硕士生考取博士,考博率为27.5%。

(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党政领导团结一致,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党委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共建文明校园”和“抓教育、抓管理、促学风”等活动。各党总支、党支部开展了观看光碟、义务打扫环境卫生、参观农博园、学生新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院在暑期组织全院教职工党员干部赴延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学院先后被学校评为“校级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敬老先进单位”;教职工代表队荣获校春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和“精神文明奖;被陕西省教育工会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窦忠英教授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3级动物医学专业2班学生詹辉同学荣获杨凌示范区“真情故事”十佳人物称号。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缴纳特殊党费活动,资助经济贫困的2005级孤儿赵养飞同学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5 2006年学院新增党支部15个,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72人,发展预备党员289名。目前教职工和学生党员比例分别达到27.99%和 19.94%,其中,高年级学生班建立党支部比例达50%。

(七)改革和创新

围绕学校安排的“积极探索建立加强学风教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模式”改革项目,结合学院日常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实效,有关情况将专题总结汇报。

(八)管理方面

1.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教代会,不断推进院务公开。在包干经费管理上,学院严格实行经费钢性预算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不借不支、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重点保证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经费,减少行政公务费开支(较去年减少了10%)。今年学院共筹措办学经费317.89万元。学院每月将财务运行状况在领导班子会上通报一次,每半年在全院教职工大全上通报一次,以接受全院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学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收入全部上交计财处统一管理,全年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学院组织完成了教学实验室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编写了认证体系中受控文件45个、程序文件17个、作业文件15个;组织实验员培训100多人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蚕桑所、畜牧所的国有资产进行了检查。对4196台件本科实验仪器进行了核查,使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98%。通过加强对实验室管理、资源整合及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利用率较去年提高了20%。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达到98%。

3.按期、按要求做到了校发文件及院发文件的整理归档和信息报送工作。

4.学院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对网页管理和新闻宣传的力 6 度。今年学院对网页进行全面改版,新制作网页304个,对网页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全年采集新闻稿件520余篇,图片180余幅。对网页的维护指定专人定期进行。

5.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院除经常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对要害部位进行重点防范外,学院组织全体专、兼职实验员及04级动科5班学生,进行了实地防火演练,培养了一批防火骨干,提高了大家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

6.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办法》、《学院财务管理办法》、《电话管理办法》、《学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学院公章使用与管理暂行规定》、《学院领导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7.经过三年努力和动物标本采集,我校农博园动物馆的布展工作如期结束,并于2006年10月1日正式开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本科生方面

本科生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尤其是实验动物费不足,难以保证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

2.研究生方面

我院现有15个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900人,研究生管理工作量急骤增加,建议增加研究生专职管理人员职数。

3.学院包干经费总体不足,特别是经费增长与事业发展矛盾突出,建议学校增加经费额度。

4.两个院外所的科研、生活及内外环境条件太差,建议学给予支持,促进院外所建设。

三、2007年工作设想

1.进一步完善学院各种管理制度,保证院务公开的顺利推进。2.制定学院奖惩办法,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7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和培养现有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4.积极发挥教研室功能和教学督导组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

5.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确保科研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6.做好畜牧教学试验基地的新建工作和动物医院二期工程的建设工作。

7.

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探索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 动物科技学院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16篇:黄河科技学院

北依滔滔黄河,南望巍巍嵩山,岿然坐落于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郑州市。雄浑中原,弦歌不绝。黄河科技学院在这里诞生,发展、壮大。

黄河科技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创立于1984年。1994年第一个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专科学历教 育,2000年第一个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2004年取得学士授予权;200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教育部 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在郑州市有两个校区,济源市有一个校区,占地2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工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4个二级 学院;设有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58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护理等31个专科专业;其 中区域经济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建有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民办教育研究所等9 个研究所;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4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专任教师1256人,兼职教师669人,拥有 “双师型”教师63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74亿元;馆藏图书289.7万册。

现任校长杨雪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黄河科技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青联副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职教社河南分社副主任,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 手、河南省青年联合会杰出贡献奖、河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她致力于民办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民 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荣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被授予首批“2012年度河南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黄河科技学院办学30年来,学院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立了 “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在没有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为国家培养了 十余万名毕业生。学院曾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 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东方之子——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胡大白教授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执行会长,河南 省残联名誉主席;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 共产党员”、“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等荣誉称号。2011年又荣登“中国好人榜”,获河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好校长”。新 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半边天”、“对话”栏目、新浪网、《中国教育报》、《瞭望》、《中国青年报》、中国教 育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曾专题报道过她的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和办学事迹。

设施先进 凸显实力

学校注重教学设施建设,建有工学、理学、医学等学科类的实验(实训)室105个(实验分室270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训基地208个;现有教 学用计算机8401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2651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8985台(套),设备总值

1.77亿元,生均设备值 6465.39元。学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通过评审;已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

学校现有馆舍面积41659平方米,设有18个书库,各类图书资料289.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9.4万册、电子图书100.3万种;中外文期刊 2341种、报纸178种,其中专业类期刊占总数的90%以上;阅览室18个,座位4600余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3个;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方 式,共享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的各类优质资源,

成为CALIS在河南省13个成员馆中的唯一的民办高校图书馆。成为继郑州大学图书馆之后 在河南省第二个最先建成了“读秀跨库检索信息平台”的图书馆,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已建成“千兆主干到楼宇、百兆交换到桌面”的高速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出口带宽达3.2Gbps,交换设备600多台,信息点数12000多个,建立 了教务、科研、图书、学工、校友、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群贤毕至 名师强校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256人,外聘教师55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学历。各学科专业都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拥有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等荣 誉的教师10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500余人,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

学校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继201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1年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后,2012年高层次项目实现新突 破。首先,获准立项39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6项,陈厚样教授主持的《高分子胶束在纳米粒子周围相行为的分子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获得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同年获取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突破;同时,取得了河南省、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航空工业部等省部级课 题的突破,如《济源地区不同野生品系冬凌草的药效评价》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监控系统》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其次,鉴定结项292 项,其中国家级一项,省部级33项。获奖成果实现新突破。共获得科研成果奖486项,还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2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040篇,其中核心期刊195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7篇,2012年共获得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各 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为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塑造学生人格,弘扬先进文化,传承大学精神,构建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黄河科技学院精心打造了“黄河讲坛”,广泛邀请 知名专家、教授、社交文化名流、企业精英等开坛设讲,内容主要涉及学术前沿、社会热点、先进文化与思想动态。自2007年11月开坛以来,“黄河讲坛”已 举办108期,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达数万之众,其影响在河南省高校同类讲坛中处于领先水平。

服务为本 终身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程”:对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入伍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年度十佳样本院校”之

一、“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院校”之

一、“河南最具公信力十大教育品牌”之

一、“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制度改革优秀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宣传优秀单位”、“河南省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1997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把人才市场引进校园,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人才供需双方实现双向选择。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开展 多种合作,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建立600余个就业(实习)基地,与黄河实业集团、邮电设计院、郑州空军医院等3000余家大中型企事 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始终居于前列。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保险、高校科研、外商投资企业、民 营企业等单位。如: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人民日报社,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上海分公司,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审计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河南省遥感 测绘院,河南电视台,河南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

黄科大学子在近几年考研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学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牌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海纳百川 育无国界

黄河科技学院是具有接收国外留学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友谊,以合作促发展,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 亚、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学校与美国肖特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国际学院,2009年与 爱尔兰垂利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共同成立黄河科技学院垂利国际学院。

凭借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和鲜明的中西方有效结合的管理特色,黄河科技学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众多赞誉,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西文化的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7篇:江西科技学院

“蓝天”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蓝天”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有如用手轻抚你的面颊,指尖轻掠你的发际,似女儿的初妆巧成,这一刻的喜悦是对所有曾经付出的告慰。“蓝天”18岁了,二月二十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如今插上了“科技”翅膀,如天使丰壮了羽翼,似凤凰丰满了翎羽,一切的美好与希冀都在这一刻降临。此刻,我的心情,怎一个高兴了得。

一十八载,我和蓝天人弘扬“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蓝天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尽心尽力地拼搏,曾经的分分秒秒都跳跃成欢快的音符,曾经的岁岁月月都悠扬成悦耳的欢歌。一十八载,我们秉承“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校训,在昼夜交替,日月轮回的期冀中,在四季更迭,风霜雨雪的洗礼中,都凝聚成今天的艳阳高照,满园春色。一十八载,一路走来,过往的点点滴滴都凝成爱,曾经的段段落落都汇成情。如今,“蓝天”,我的蓝天,我已不能再唤你的乳名——蓝天学院,你伴我走过了五彩的青春和追梦的岁月,江西科技学院是我给你的最为隆重,最能代表二十万蓝天师生心愿的成年礼,是我们年轻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她满载着党和政府希望。让默默透出书香和古朴的“蓝天阁”见证我们新的辉煌。

1994年1月3日,蓝天学院成立,那一年是农历鸡年,我把校徽设计成凤凰,凤凰百鸟之王,就是立志要完成鸡到凤凰的蜕变。今年是龙年,于龙凤呈祥之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如今

是个科教兴国的时代,科技成就未来,蓝天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时代办科技学院的时代特色,达成了我办学之初提出的“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愿望。办学的成功要素就是教书育人,科研水平,服务社会,江西科技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紧跟着时代变化的节拍,社会发展的步伐,坚定前行,勇敢迈进,奋勇飞跃。

16万名毕业生,3万多名在校生,二千多名教工,共二十万蓝天人,18年三次大跨越,每一次都是质的飞跃。我们每一分努力,每一步进展,都是向着百年名校前进。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蓝天学院以其成长历程见证着中国高教的发展,演绎出“民办教育现象”。

抚今追昔,我们对过去的办学成就充满自豪;登高远眺,我们对科技学院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新起点,新希望,如今,天更蓝,云更炫,蓝天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成就未来。千百次的我问自己,我的人生,我的爱,在哪里,答案总以热血的名义,告诉我,放飞这世界的爱翼,放牧这世界的美丽,把幸福给全体“科技”人 。

在“蓝天”下,让我们一起飞翔!飞得更远!更高!“科技”的明天会更美好!

江西科技学院(二本)国家“试点本科”百分百通过率 特大喜讯:

一、《江西蓝天学院》于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评估正式改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二、在2012年中国最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上我校再次荣登榜首,http://news.cnhubei.com/gdxw/201202/t1979944.shtml。

三、

1、国家教育部特批我校为全国唯一一所自考本科改革示范学校,国家“试点本科”专业多达23个。试点本科专业从试卷命题到监考再到改卷都是由我校老师全全执行,通过率99%。每门课程根据专业不同只有10到12门。一年安排三次考试,每次回来按时参加考试就可以了,不用在校学习,一年就可毕业。

2、此毕业证和全国所有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一样,在学信网可查,可参加考研,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加考一门学位英语,成绩合格者,也将授予学士学位。

3、收费紧需要交纳一年学费,不超过1万。

4、报考条件:已经取得或者将要取得专科文凭(函授,电大,网交,成人,自考,统招专科等等)不限地域,不限年龄、在读或者已毕业,只要你具有中国国籍,只要你有专科文凭或将要取得专科文凭就有资格来我处报名);

5、试点本科专业如下: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会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计算机网络,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旅游管理,日语,软件工程,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与检测,工程造价管理等23个自考本科专业;

第18篇:华北科技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学校简介

华北科技学院隶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前身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84年投资兴建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改制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27所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之一。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02万元,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广泛,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馆藏图书84.04万册,其中中文图书78.4万册,中外文报刊1530余种,电子图书67.39万种,各类中外文全文数据库17个,建立了较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979人,专兼职教师76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聘),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0.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4人。

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及相关专科专业,涉及工、理、文、法、经济、管理、教育等七大学科门,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安全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安全工程、采矿工程、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被教育部列为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教研究所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全日制在校学生15450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到17%,特别是安全工程专业,考研通过率接近30%。

学院面向素质教育、面向安全生产、面向煤矿煤矿行业开展科学研究。现有煤矿安全人机工程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水害预防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年引进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承担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安监总局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各类科技奖20余项;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水害防治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开发表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300余篇。

1988年建在学院的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具有安全生产国家一级培训资质,常年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实务、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救护等类型的安全培训,年培训人次达到5000人左右。

学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劳工组织等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工作联系,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加拿大凯普澜诺大学、越南地矿大学等高等院校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在校任教的外籍专家和教师15人,在校留学生98人,是河北省在校外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

学院以“自立立人、兴安安国”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力行、创新”的学风。

1 展望“十二五”,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服务面向,坚持安全培训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重的原则,坚持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多科性现代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安全生产输送专业人才、攻克科技难题

专业设置

理科:信息与计算科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电子商务 文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日语、新闻学、工商管

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招生章程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学校地处河北省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北京**35公里,北京市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学校。学校户口所在地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根据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我校2010年招生录取程序和规则如下:

一、严格执行教育部及有关省(市、区)制定的招生政策、规定,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

二、英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专业只招语种为英语的考生。

三、采矿工程专业只招男生且只录取有志愿考生,其它各专业男女比例不作限制。

四、旅游管理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五官端正。

五、社会体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使用各省专业统考成绩,按照各省(市、区)规定的录取规则录取。

六、商务管理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只招收英语语种且英语单科成绩过及格线的考生。成绩合格发华北科技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和加拿大凯璞澜诺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七、考生身体健康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八、不设非第一志愿分数级差,按志愿优先的录取方式依次录取。

九、对进档考生不设置专业分数级差,按专业志愿优先方式录取;报考志愿、分数、专业相同时,优先满足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单科成绩高的考生志愿。江苏省按照先分数后等级规则录取。

十、同意执行各省(市、区)制定的有关加分或降分政策。

十一、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完成学业。

十二、具体招生专业、人数以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布的为准。

三、收费标准

本科生学费为3500元/年,社会体育、艺术设计专业为6125元/年;专科生学费为5000元/年,商务管理专业为15000元/年。住宿费500~800元/年。(执行文号:冀价行费字[2000]18号,冀价行费字[2005]11号)

十四、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物流管理两个专科专业的办学地点在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其他本、专科专业办学地点均在校本部。

十五、我校招生录取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如遇网络传输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招生遗留问题,我校和有关省(市、区)招生办协商解决。

学校通信地址:北京东燕郊学院大街806号(206信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邮政编码:065201 联系电话:(010)61591445

网 址:http://zsjy.ncist.edu.cn电子信箱:zsb@ncist.edu.cn

联系方式

3 学院通信地址:北京东燕郊学院大街806号(206信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邮政编码:101601 联系电话:(010)61591445 13171734370 学院网址:http://www.daodoc.com

电子信箱:zsb@ncist.edu.cn

招生网址:http://zsjy.ncist.edu.cn/

4

第19篇:中德科技学院

中德科技学院

聘期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2008工作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特制定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2008~2010发展规划,确定2008年学院的工作重点。

第一部分 未来三年学院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

(一)学院今后三年的总体发展目标。中德学院是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发展定位有其特殊性和前瞻性。中德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学院发展定位就是要将中德学院办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中德师生交流的平台、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对外合作办学的窗口。

未来三年学院发展目标:招生专业由目前的2个增加到4个,本科生在校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专职教师达到30人以上。与德国合作伙伴高校增加到3—5个,争取实现硕士合作项目的突破。进一步加强与德国高校和德国企业界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远期发展目标:争取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将中德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多元化合作、多学科/专业,多培养层次(学士、硕士、博士)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二)学院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为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质量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强化德语教学、提高德福考试通过率和出国率为突破口,以中德两国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充分利用在全国全省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地位,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传承稳定、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扩大合作,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知名品牌。

1 为实现将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宏伟目标,学院将实施以下发展战略:(1)海纳百川,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2)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院战略;(3)质量至上,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4)强化优势,实施学科优化战略;(5)解放思想,实施教育管理创新战略;(6)突出特色,实施合作办学名牌战略。

(三)学院今后三年的工作措施。

1.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具有较高学历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重点教学力量,充当教学中的骨干与主力。充分利用与德方的结对教授制度,实现我院乃至我校相关专业与德国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德语教学方面,采用专业小班、中外教师辅补相长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突出重点、整体强化,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实际语言技能,养成德语思维的表达习惯,顺序教学和集中强化相结合,极大提高学生TestDaf的应试能力,努力达到出国深造,完成双向双语培养的专业目标。广泛开展与德福考试院、同济大学就德语教学方面的合作,协调解决专业基础课教学和德语教学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我校和德国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争取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生毕业设计等相关的教学工作中得到更多兄弟院系的支持与帮助,力争在中德科技学院的教学平台上涌现相应的教学名师和精品课程。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目标,有选择的引进德方高校先进教材。完善、规范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实验设备,组织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全面推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的双柱式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积极推行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得到细化、优化和强化。

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人才方针,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群体,德语教研中心教师要达到30人左右,其中外籍教师要达到10人左右。加大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引进高层次的、不同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每年选派3~5名优秀骨干教师赴德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新进的德语教师要求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中德两国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 3.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在今后三年内,我院将稳定每年200人左右的本科招生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在完善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与德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合作交流范围,逐步增加来院学习的德国学生人数,营造良好的德语氛围;在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的框架内加强与德国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使与学院合作的德国大学由目前的2个增加到3—5个,合作项目由目前的3个增加到6个以上。

5.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院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全民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学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权利、有义务为学院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也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学院的重大决策和运行管理,要充分体现科学、民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的作用。学院在院务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各个职能部门对院务会负责,每个教职员工要在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学院将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责权利统一考虑,极大地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学院的工作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一项决策该不该定或者一件事情该不该做,判断的标准就是要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院发展。

6.优化办学资源,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学院将不断加大教学科研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科研装备水平,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大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确保年均增加图书资料100册以上;重点要加强德语培训中心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整合现有资源,组织科研团队。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突破,省部级课题比前三年要有所增加,积极争取德资企业横向科研项目。

7.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承稳定、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3 8.努力打造我院学团工作品牌。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夯实学生的思想稳定基础,夯实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基础,突出学风建设、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学习指导三个重点,完善学生奖励激励和学生班级工作考核竞争机制、学生学籍处理预警机制、全员育人和学生工作协调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等四个机制,大力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五项创新,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自觉、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成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育人机制更加健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更加有序、第二课堂活动更加丰富”的“六个更加”工作目标,打造我院的学团工作品牌。

未来三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的三年,也是中德学院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三年,我们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只有加倍努力,勤奋工作,勇于拼搏,完成我院既定的工作目标,才能不辜负各级领导、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 2008年的工作计划

2008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年。也是我们学校党委和行政确定的管理年,是落实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关键年。因此,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

重点是组织好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学生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立足学院实际,着眼于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化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讨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1.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教学评估整改方案,认真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坚持短期整改与长期建设相结合、重点整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深入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拓展优质课程资源,加强实验室装

4 备平台的内涵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德语中心引进5—7名德语教师,其中3名外籍教师。引进2—3名能用德语上课的特聘教授。

利用教育部与德国DAAD的支持,再派3名上课教师到德国进行课程与学术交流。学院也安排2名教师就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及教师安排等方面赴德国与德方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增进中德双方教师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意识。

聘请更多的德国大学教授来中德学院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2008年帕德博恩大学将有8名教授来学院授课。使学生不出国也能感受到德国教授的风采。

3.做好外事工作,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

组织开好年度理事会。完成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新合作协议签署工作。洽谈并完成与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锡根大学合作协议的签署工作。继续探索与德国其他高校的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范围,扩大中德学院在德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合作办学专业。加强德国交换生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德国学生来学院学习,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4.突出特色,培育科研工作新的增长点。积极扩大科研项目渠道,整合现有资源,组织科研团队。认真履行现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积极争取新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力争使我院的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5.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就是服务。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责任,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科学理念,要将“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到学院各项工作中。

6.加强综合治理,保持学院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以确保学院安全稳定为目标,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积极做好师生思想稳定工作,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三)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和谐学院。

1.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务实、和谐的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服务意 5 识和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完成党支部和党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做好在教职工中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开展“党性在岗位闪光”主题教育。

3.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加强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中德教师之间的交流,关心帮助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让教职工分享学院改革发展的成果。

4.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课教育。开展“学习在中德、成才在科大、成功在未来”主题教育,狠抓课堂出勤率,实施

一、二年级集中上自习制度,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迷恋网络等不健康上网行为,将学生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努力形成自己的学团工作品牌。

5.进一步发挥工会、妇委会的作用,做好共青团工作,构建和谐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身体素质,陶冶教职工情操。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充分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做好我院的共青团工作。按照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努力建设和谐学院,推动学院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发展力进一步提高。

6.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学院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加强在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等校内媒体的宣传报道。集中力量,加大在国家级或省市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目前,中德科技学院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学院的创办者和老一代中德人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学院发展的大好机遇,倍加维护学院发展的良好局面,倍加关心学生的成长,倍加关心学院的发展,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传承拓新,质量至上,努力开创中德合作办学新局面!

第20篇:金陵科技学院

附件1

2017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一、高新园区专题组织项目(A类)

突出高新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以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区一战略产业”为导向,采取省地联合招标和限额申报等方式,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前瞻性部署,带动高新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高端攀升,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一)国家高新区联合招标项目

在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基础好的地区,针对地方政府重点规划和着力培育的战略主导产业,采取省地联合招标方式,集中支持处于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大力支持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的争先进位,加速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101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南京高新区联合招标)

1102 新型光电显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新港高新园联合招标)

1103 纳米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招标)

1104 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与苏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1105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常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1106 智能控制设备与先进交通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与武进高新区联合招标)

1107 新型环保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与宜兴环保科技园联合招标)

1108 工业机器人与精密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昆山高新区联合招标)

1109 海洋工程装备与现代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南通高新区联合招标)

1110 汽车零部件与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常熟高新区联合招标)

1111 智慧矿山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徐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1112 数控板材加工设备与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与扬州高新区联合招标)

联合招标项目具体内容及标的等相关要求,以省科技厅和联合招标方共同发布的招标公告及标的为准。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参与投标。地方资助与省拨款比例不低于1:1。

(二)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立足省级以上高新区(含筹建)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以加快提升高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为导向,促进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型显示、高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开发战略性目标产品,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1200 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该类项目仅限于在国家高新区和部分省级高新区(含筹建)注册的企业申报,采取限额申报形式,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申报。具体限额申报指标详见附件2。

二、产业创新国际化项目(B类)

突出更大力度支持“引进来、走出去”,以形成江苏未来发展战略新优势为导向,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吸引海外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来苏转移转化,努力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技术跨越;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开发标志性重大战略目标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2001 海外科技成果来苏转移转化项目

主要围绕制约我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以追赶国际一流为导向,引导企业与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跨国公司,开展实质性联合研发,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在海外收、并购高附加值的生产、设计核心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跨越。

重点支持在江苏-以色列、江苏-芬兰、江苏-英国、江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江苏-加拿大安大略省、江苏-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框架协议下,已列入国家或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具有重大原创性海外科技成果来苏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申报。

2002 优势产业创新国际化项目

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江苏具有较强优势的主导产业,支持具有海外研发机构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其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开发标志性重大战略目标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在研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企业不能申报。

三、面上择优项目(C类)

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推进特色主导产业中高端发展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支持高附加值的核心单元、关键材料和重大整机,打通科学技术到产业经济发展的通道,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瞄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未来网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方向,以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并行为目标,主动衔接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移动通信、高端芯片、智慧网络、新型显示等方向上形成先发优势。

3011 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通信、“未来网络”、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异构融合网络等核心设备,高性能组合天线、卫星通信及天地一体化、智能家居、智能导航系统等产品。

301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低功耗、软硬件协同等设计技术及高端芯片,先进特色工艺开发、生产等关键技术,高密度先进封装和测试等关键技术,生产制造和封装测试等关键装备,中高端配套关键材料等。

3013 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无线感知、泛在接入、智能处理、虚拟并行计算、海量数据挖掘、云安全等关键技术,新型传感器、智能接入节点、智能业务管理平台等核心设备及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大数据、云存储、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自组网等应用系统及产品。

3014 新型显示:大尺寸有机发光显示OLED等核心器件、成套工艺装备,以及高端配套的玻璃基板、光学膜、金属靶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关键材料,新型激光显示、立体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应用产品。 3015 新型节能照明:倒装及新型芯片制备、集成及晶圆级封装、新型衬底及图形化等LED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高导热封装树脂、新型荧光粉及制品等关键材料,智能绿色照明、新型激光照明等产品及系统。

3016 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关键技术、HTML5应用集成开发工具、智能终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等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创意设计、工业设计、IC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服务和软件产品,数字文化、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典型“互联网+”技术装备与系统软件。

(二)先进制造

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互联网+制造等发展方向,着力发展重大装备整机、智能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轻量化设计制造、高可靠性制造工艺、核心部件自主配套,重点突破精密数控装备、先进机器人、3D打印等关键技术,加强现代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装备及关键部件自主研发,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实施进程,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整体实力。

3021 精密数控装备:高可靠性、高精度数控装备,柔性成套生产线,智能化加工中心,精密多功能复合加工、铣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激光加工装备等,高档数控系统、大功率高速电主轴、伺服电机、轴承、光栅、刀具及检具等关键功能部件。 3022 先进机器人: 机器人精密控制、多机协调、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精密减速器、嵌入式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先进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高速重载机器人等。

3023 航空装备:新型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雷达系统、航空电子等核心配套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航空导航定位系统等,无人机、小型飞机、轻型多用途飞机等。

3024 现代交通装备:高速动车组、地铁整车、高速重载货运列车等,牵引变流控制系统、动力转向架、制动系统、减震器、轻量化构件等关键零部件及配套件,列车调度与运行控制、列车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等。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离合器、减震器等关键零部件,新型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汽车电子系统,车载环境感知系统,智能车载终端,车联网等系统及应用产品。

3025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燃料动力船等高技术船舶,深海油气开采装备、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水下工程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动力及推进系统、通讯导航定位系统、电子电控系统等关键设备。

3026 智能化作业机械:智能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隧道盾构机、旋挖钻探机等智能化工程机械,关键液压部件、传动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配套动力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

3027 高端科学仪器:高性能大型色谱、质谱、光谱分析仪等用于科学研究的重大分析仪器,面向工业控制的智能仪器仪表,面向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检测仪器。

3028 3D打印:基于激光成型、熔融堆积、分层叠加、FMS覆膜砂等技术的3D打印设备及材料,CAD/CAM、精密伺服驱动等关键软件,轻量化零部件、精密模具、异形构件等3D打印应用产品。

3029 智能制造:智能识别与感知、人机智能交互、分布式控制、智能物联等信息化制造技术,产品智能化设计、数据管理、工艺改进、MES等设计管理软件及系统,智能工控系统、精密在线监测单元、数字化车间及智慧工厂等。

(三)新材料

以新材料制备成型和拓展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纳米、石墨烯、高温超导等前沿先导材料,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大工程用高性能合金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一代电子材料等战略基础材料,满足国家急需、全面替代进口、引领未来发展。

3031 前沿先导材料:纳米碳管、富勒烯、高温超导等前沿先导材料,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纳米能源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等,石墨烯导电膜、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储能材料、智能仿生新材料等高端应用产品。

3032 新一代电子材料:碳化硅、氮化镓、砷化镓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激光晶体为代表的非线性、超薄层、低维化的光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制造用超高纯工艺材料,高性能电磁介质材料及器件,柔性印刷电子材料,高性能电子浆料等。

3033 高性能纤维:T800和M40J级别碳纤维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芳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特种结构(组分)无机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034 新型膜材料:高通量纳滤、反渗透、MBR专用等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陶瓷纳滤、气体分离净化、渗透汽化等特种分离膜材料,全氟离子交换、扩散渗析等离子交换膜材料。

3035 高性能金属:航空航天、火电核电和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装备中高性能轻质合金和成形、铸造高温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非晶合金和高硅材料,高强、耐腐、易焊超宽厚钢板,海洋工程用特种钢,轻质高强、耐高温、抗疲劳的高性能铝合金和镁合金等及其制品,稀土功能材料等。

3036 新型催化剂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比表面积大的分子筛催化剂及生物催化剂等适用性广、反应温和、催化效率高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及催化技术。高性能液晶聚合物、高性能聚苯醚及聚苯硫醚、高性能特种橡胶、耐高温超薄膜等规模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及产品。

(四)新能源

面向能源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在新型光伏风电、下一代核电、智能电网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重点攻克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第四代核能系统、新能源互补优化调度控制、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高容量大功率储能等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的创新布局。

3041 新型光伏风电: 全光谱太阳能光伏电池、多级三五族聚光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等,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储能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与综合控制系统,新型光热利用技术及装置系统。低风速风电机组、直驱风电机组、大功率等整机设计制造,叶片、主轴、轴承等风电机组核心部件,风电智能控制系统及装备。

3042 下一代核电: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核电机组关键设备、核心材料以及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核岛关键设备部件、大型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大型核电汽轮机焊接(整锻)转子、核级阀泵及远程控制、核废料回收利用系统、核岛内电缆等。

3043 智能电网:大电网多元能源互补优化调度与控制技术、大规模风电和光伏等间歇性能源并入安全稳定控制技术,覆盖发、输、配、用各环节的智能电网支撑系统,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变压器、断路器、全封闭组合开关等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变流器等核心设备,高效能量转换的大容量储能系统。

3044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整车设计制造,大容量长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快速智能充放电装置,高效大功率动力总成及控制系统,轻量化部件、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系统等。

3045 洁净燃烧: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装置,煤炭直接液化、煤气化合成、煤制乙醇,煤多联产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页岩气、天然气开采关键部件及成套设备等。

(五)生物医药

紧密围绕重大疾病临床治疗需求,突出高品质发展,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和产业化,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提高中药标准化发展水平;突破核心部件制约,推动高性能医学装备规模化发展,加速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及制品的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型体外诊断产品。

3051 生物技术新药:人源抗体及人源化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治疗性抗体,多联多价、基因工程等新型疫苗,新型生物反应器和佐剂等,基因工程等新型疫苗,防控烈性传染病的关键药品,治疗性抗体等蛋白质和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干细胞等。

3052 化学新药: 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心脑血管药物、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新型抗病毒药物及新型免疫疾病治疗药物,高效低毒大品种药物技术改造升级,高端药物制剂及辅料。 3053 现代中药:开发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著名江苏医派名医名方的二次开发,中药提取精制、中药标准化控制、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新技术及装备。

3054 生物试剂和芯片:人类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作用靶点检测、传染病检测等生物试剂,全自动高通量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早期诊断和床旁快速检测(POCT)试剂、高灵敏度基因检测技术和试剂,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纳米生物芯片及其配套仪器等。

3055 医疗器械及材料:可替代进口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治疗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医用机器人、脑神经和脑认知设备、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康复辅助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高性能人工关节、组织可再生修复材料、人工组织器官、介入支架等高值医用材料。

3056 工业生物:生物醇、生物酯、生物塑料等生物基材料,高效生物催化转化,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关键技术及装备,乙二醇、丁醇、乙烯等生物法制造,海洋生物产品制备等。

(六)新型节能环保

针对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尖端化、装备产品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发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装备,低能耗废水深度处理装备,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装备,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新型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业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向高效低耗、资源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306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装备:烟气NOx、重金属污染、二噁英和其它持久性污染物的治理与控制,化工、炼化等领域的工业有机气体净化及资源化,低浓度挥发性毒害有机污染物净化,烟气余热利用及净化等技术装备,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及装备。

3062 低能耗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废水超低排放、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含高浓度污染物废水深度处理与回收、低能耗海水淡化、典型污染物在线监测与检测等成套化技术装备,安全饮用水智能处理设备、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远程管理系统设备技术。

3063 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固体废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废物处置、电子垃圾、废旧电池、生活垃圾处理等成套设备,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设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设备、污染土壤修复设备。

3064 新型环境功能材料:高通量耐污染耐劣化专用膜材料、特种磁基吸附材料、纳米吸附材料、树脂基吸附分离材料、土壤修复材料、高活性微生物固定化填料、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污水治理光催化剂等新材料。

3065 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新型节能电机等工业节能关键装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大型发电、钢铁、建材等低品位余热利用成套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成套装置,节能监测技术及装备,大型成套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及测控设备。

(七)高科技农业

瞄准现代育种、智慧型农业装备、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重点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系)创制、良种扩繁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发智能化大田作物生产全程作业装备、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农林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等,加快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3071 农业优良品种:新型抗虫、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抗病虫、抗逆、高产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珍贵林木、花卉新品种,优质果蔬新品种,优质、高产、抗病的畜禽新品种,优质特色水产新品种。

3072 高端农业装备: 高产稻麦联合收割机械,智能化农机装备,高性能植保机械,高效多功能现代农业种养业设施装备等。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特色蔬菜与果品、畜禽产品和特种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包装、冷链运输信息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新型农林作物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及加工装备等。

3073 智慧农业:农业信息采集、农情监测、耕作质量测定、农产品质量检测等软硬件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环境感知、远程监测、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精细饲养等农业智能生产系统及产品,提供生产指导和专家远程服务、示范推广信息和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及产品。

(八)其他

3081 传统产业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装备,清洁生产成套工艺及装置,零排放技术与成套装置,新一代纺织材料及装备等。

308

2苏北特色产业提升:硅资源、凹土、盐化工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与高端利用,矿山安全、石油机械、功能性化学品(非中间体)、高分子材料、农林特产资源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与转化。

湖北民族科技学院
《湖北民族科技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