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3 09:05: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冷链物流论文

捌九傳奇

冷链物流论文

别:

业:

级:

号: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是“门到门”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冷链物流包括肉食品、成品、半品、海鲜等运输的重要渠道,随着物流行业和市场日益细分的发展,冷链物流正在向一种专业化的物流方向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仍然是巨大的。我国的现代物流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发展而来。而我国在冷链物流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冷链物流 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简介 (1)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2)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冷冻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达到要求的,

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冷链物流的发展

将物联网技术应该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的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的时候,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确定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现象的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

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反馈给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划分冷链上相关的责任。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对冷链上产品监测。

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可控,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

就我国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并提倡,力求发展,专家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其中可以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从而增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相对落后,这与起步较晚,技术落后等是分不开的,食品冷链产业蕴藏着很好的投资机遇,但有关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企业投资冷链产业应扬长避短,在突破制约因素中找到商机,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四、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

第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虽然有相关的法规,但政府更多地关注除冷链物流以外的地方,而没有更多地查冷链的质量,故目前那些使用全程冷链物流的企业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 而自定标准来运作冷链物流, 这里面的代表是麦当劳、光明乳业等品牌企业。他们自己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全程的冷链物流进行管理。

第三、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更多的是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 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在“量”就是王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量,价格会因物流高成本而居高不下,便会制止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物流企业本身的提高,如何能进一步为企业的服务做好也是一个需要提升的问题, 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减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这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也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四,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为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也是中国物流中目前较为严重的现象。

参考文献:

郭鹤艺《冷链物流热力无限》

庾莉萍《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思考》 刘昌荣《求解冷链物流》

推荐第2篇:物流冷链管理文献综述

物流冷链管理文献综述

学生:唐泽文

(东方科技学院10食品科学二班,学号:201041905210)

摘 要:冷链物流是物流领域中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尤以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最受人们关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鲜食品的产和流通量逐年增加, 全社会对生鲜食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发展食品冷链物流, 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食品冷链物流概念的阐述,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的总结以及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最后对食品冷链物流进行展望。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 第三方物流 国内外比较

前言:冷链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我国现代食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食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食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冷链管理是现代食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理解和探讨。

一、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易腐物品在生产、加工制作、贮藏运输、配送、销售等到消费者前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 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注意运输程序、时间、路程等因素的特殊物流 形式。 国家发改委在 《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 中指出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密集 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对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由于食品冷链 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 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 所以它比一般常 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

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 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中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 能耗成本相关联的, 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冷链物流服务产品最终 质量取决于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 这表明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 许的时间、温度、产品种类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波动是引起食品质 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一温度一自身特性的经历而引 起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 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 有相应的产品温 度控制和贮藏时间的技术指标和控制手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 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 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 并因此改装了部分保温车 辆。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食品冷链也开始 起步。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 导, 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我国发改委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一文中指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表现出一下一些现状:

1、食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 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 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 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 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2、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 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 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食品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3、食品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 (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 2

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 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储藏、运 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 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 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4、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建立国际先 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 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 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 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大型连锁商 业企业完善终端销售环节的冷链管理, 加快发展生鲜食品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 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5、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 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 实施, 《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 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是,孙红菊在《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中提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 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 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冷链物 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 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 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冷链物流各 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 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物流规划技术研究中心刘卫战、孙明燕认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监管现状存在问题食品冷链物流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相对分散力度不大,还有物流信息化存在 问题等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体系制度并不完善。虽然有相关的法 3

规,但政府更多地关注除冷链物流以外的地方,如产品的产地、卫生问题等,而没有更多地查冷链的质量,故目前那些使用全程冷链物流的企业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而自定标准来运作冷链物流。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

第二,硬件和软件等设施不完备。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除诸如运输和储存等基础设施的不足之外,信息技术欠缺和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令其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也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如何能进一步为企业做好服务也是一个需要提升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

第三,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为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也是中国物流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现象。

第四,正规的提供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 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减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这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也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方面,夏晖物流做得比较突出,其领先的管理技术和品牌,如通过第四方物流,来管理和优化社会上资源,坚持不懈地按照流程来管理并帮助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冷库已经不是一个尖端的技术,同时购买冷藏车方可以投资,而不是目前较多的一年一定的合同,否则规模较大的投资会不太可能。现在双方的诚信还没有建立起来,利于长期的合作,而更多的是短期行为。长期的战略合作的缺乏也是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第五,没有建立一个完好的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中国食品冷链物流还是缺乏管理和人才,毕竟现代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还不是太长,在物流里面也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领域,需要从传统领域的内部一点点培养起来,否则会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第四方的物流管理是输出管理,是一种重管理、轻资产的方式。 4

而政府出台的物流企业的标准就是要求拥有多少固定资产。这是一种误导,会导致重资产,而产生资源浪费。

2、解决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高其物流运作效率,使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形成规模效应,走向专业化道路。并且还提出了加强冷链运作的信用体系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等建议。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和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和监管机制的完善等建议。

2010年国家发改委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提出以下几条措施来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1.加强协调

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2.完善政策

兼顾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完善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政策享受范围。对冷库建设新增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时的前置审批手续,放宽对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充分考虑冷链运输车辆因增加保温车厢和制冷机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同价。

3.整合资源

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并采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运作模式,提高冷链物流整体质量与效率。

4.增加投入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宽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5.鼓励创新

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

6.培养人才

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与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7.完善法规与监督

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四、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现况比较

1、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

为了确保那些需要经过“冷链”来运输的特殊物品,诸如食品和药品,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另一方面,实施严格专业的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加拿大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 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完善 6

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国内,类似法规政策则相对少得多,同时在同类法律法规下,政策也相对过于宽松,例如对禽类物品的加工温度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大部分流入市场的禽类制品都是在常温下生产加工的。国内近年来在食品方面有量的突破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大量的质次价廉的易腐物品涌入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冷链技术比较

冷链技术的应用在冷链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而同时期的国外冷链技术的发展相当成熟,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了自动温度检测设备以及自动温控设备,能实时的监督冷藏箱内的温度变化从而保证运输的物品不会发生质变。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我国食品物流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

3、冷链物流的冷藏设备比较

我国在铁路方面,冷藏车只占2%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在发达国家,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为3%,目前,我国接近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冷藏运输率是指冷藏运输在运输中所占的比率),而在美国、日本、欧盟,冷藏运输率达到了80%~90%。

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冷藏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至少有750亿元人民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比较

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和普通的第三方物流相比较,冷藏物流除了要考虑服务价格和对分销渠道控制因素以外, 7

生产商更多是要考虑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例如我国知名的双汇、三全等食品巨头,大多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完成服务。双汇集团的自营物流公司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辆,这些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但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双汇肉类食品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的要求,双汇不得不自营物流。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更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如美国几乎所有的易腐物品行业都将冷链物流这一行业外包给一些有实力的冷链物流公司,这样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节省了冷链物品流通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易腐物品的流通保值与安全。

5、流通形式的不同

国外食品一般是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企业,或称为零售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然后再到消费者的手中,但我国走的是交易市场的路子。2003年,我国的销售总额大约是4万亿元人民币,而其中通过交易市场的发生额就已经将近4万亿元人民币,扣除在统计过程中计算重叠的部分不难看出,我们的销售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交易市场来进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如果都要依靠冷链来运作的话,就需要很多的冷藏冷冻设施。如果交易市场不具备这些设施,就相当于将冷链的“链条”拦腰切断。这个道理就像是渔夫将海里的鱼打捞上来后,为了保鲜就立即冷藏,但他发现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却无法继续冷藏,使其冷藏的投入化为乌有[9]。

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展望

虽然中国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问题还很多,但也不全是坏消息,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认识度越来越高,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在不断要求正规冷链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更主要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首先,随着发改委《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持也持续加强。因此可以看出近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将持续高速发展。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外运等传统物流企业从冷链运输服务切入冷链行业,逐步加密冷库网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众品食业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成立独立核算的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积极构建 8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并向社会化服务迈进;冷链物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外包比例将逐步提高。涉及冷链物流的行业主要是乳制品、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对温度的控制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非常高,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自营食品冷链物流业务的意愿较强;冷饮、速冻食品、肉制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流通成本,更愿意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

六、结束语

很荣幸能学习这节课,也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栽培,让我了解到重要的食品专业知识和各类物流前沿信息,甚至教导到我们看待问题的思维应该更加宽阔和开放。本文主要讲述了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冷链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和市场供求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我们与国外物流有很大差距,不过相信我们积极的进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向导,适时合理的解决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推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上就是我对物流冷链管理所得到的启示。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 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年.[2] 孙红菊.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J].2009年.[3] 陈蓝荪.浅谈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J].2009年.[4] 杨光华,林朝朋,谢小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2009年.[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年.[6] 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现状与思考[EB/OL].2008年.[7] 商凌云,程风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9年.[8] 韩宇红.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 年.[9] 何静.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 [10] 李志军.从食品安全看冷链技术的应用[N].现代物流报,2007

推荐第3篇:物流管理论文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

郑州全领域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级: 2009级 专 业: 物流管理专业 班 级: 物流管理一班 学

号: 090803104 姓 名: 李超 指导教师: 易正江 日 期: 2012年05月18日

目 录

一郑州全领域物流公司简介简介....................................1 二 全领域仓储管理的现状..........................................2 三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2

(一)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问题.................................................2

(二) 仓储物流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法........................................3

四 全领域物流仓储发展的方向.....................................4 (一)以顾客为中心.................................................................5 (二)减少作业压缩时间............................................................5 (三)仓库作业的自动化............................................................5 (四)订单批量趋小化..............................................................5 (五)不间断供货...................................................................5 (六)运作的电子化.................................................................5 结束语.........................................................6

摘 要

当今,受全球一体化及低成本的影响,市场在急剧地发生变化,而企业要在这种全球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根据市场上用户的需求,策划、实施最佳的供应链管理.备件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供应链管理能否成功实施和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关键.仓储在连接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仓储作好合理的规划和业务管理,仓储成本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控制以及认清仓储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是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信息、明智地决策,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以至于形成了配送瓶颈.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及其存在问题,促使物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仓储管理 业务流程 发展趋势 自动化 电子化

郑州全领域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作为在中国的新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物流业的兴起不但促进了地域间的物质交流,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域间的资源,信息,文化交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也出现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包括:运输,仓储,财务,业务流程等方面,其中仓储在物流业中的问题是很突出的,大多数物流公司的仓储都是利用一些简制的篷房,或者是一些老的厂房进行稍加整理,对仓库的位置设计,以及内部的一些软件设施都不齐全,一些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专业人士或者是有相关经验的人士,仓库内货物杂乱的堆积,使得仓储业务无序无章等问题,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仓储以及对物流行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郑州全领域物流公司简介

郑州全领域物流公司是一家规模中等的物流公司,自2005年注册以来,业绩还是可以的,并且随着物流业务量的增加,它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分理点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其总部仓库位于南三环的西吴河村,在郑州东建材张庄,西北风调味以及北环汽配等均有分理处,每天晚上各分理处的货物均要送到南四环总仓库,物品各种各样大小不一,但是南三环总部仓库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篷房,没有什么先进的设施,仓库是租赁的一家面积不大的篷房,就连办公的地点就在仓库内的一间小角落里,仓管和录单元在里面工作,但是司机,搬运工等人来来去去,一些单证不翼而飞,并且清单全部用手工制作,没有任何电子系统进行扫描跟踪,导致顾客也不能对其货物进行查询,仓库内各种货物杂乱堆积,危险品和食品有的也放在了一起,危险很大,而且仓库没有防盗系统,整个仓库人来人往,有时候一些较小的货物会不明失踪大件物品堆积杂乱无序,小件物品也很容易丢失,管理难度很大,为此找不到仓库管理人员,此时公司内部一部分高层要求增加分理点以揽取更多的业务,一部分高管认为撤销一些业绩不好的分理点,集中精力找一个设备更好更完善的总仓库,这导致公司内部不和,作业不协调,企业效率低下而最终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有关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公司总仓库的搬迁

二 全领域仓储管理的现状

全领域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1.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 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2.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 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3.人员素质跟不上 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三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1.物流仓储中的系统不够简化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和外形不规则货物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和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元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元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易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了通

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毁,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仓储的设计太僵硬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如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较低、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仓储的设计和系统作业运行不合理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越少,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 决交叉点物流控制和物流等待时间问题,有利于保持物流的畅通.4.仓储管理中管理的弊端

仓储业务管理中对各个业务的管理不细致,对物品管理不科学,以及不定期进行商品盘查甚至是仓储中的一些危险品和食品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以及应对突发事故比如火灾,电力,汛防等方面太过轻视,对仓库的检查,货物的盘查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所以我认为在仓储业务的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准时的为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提供商品供给。 (2)商品的消耗和成本很大也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

(3)商品得不到合理的储备,资金周转速度慢,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有些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生产经营成果。 (二) 仓储物流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1.仓储业务管理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

a.仓管人员应按物料的特性、体积、重量、数量,分库、分类、分区存放;

b.仓库人员应绘制仓库平面图,标明各类商品存放位置,并贴于明显处; c.各类商品应堆放整齐,标记清楚;

d.已验收商品、待验收商品和不合格商品应分区存放,并标记清楚;

e.定期(如一个月)核对物料账,遇有账实不符,应即时追查原因,经公司负责人核准后方可调整;

f.仓库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及消防器材和报警装置;

g.仓库内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状态良好;

h.易燃易爆商品应与其他商品隔离保管,并于明显处标示严禁烟火;

i.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火源、电源管理,做好防火、防汛、防盗、防虫、防潮等工作。

2.仓储业务管理的一般要求

仓库管理要求做到“三化”、“三保”、“三清”、“两齐”“三一致”、“五防”。 a.“三化”,即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养护经常化。

b.“三保”,即保质、保量、保安全。 c.“三清”,即材料清、规格清、数量清。 d.“两齐”,即库区整齐、工位整齐。 e.“三一致”,即账、物、卡三者一致。

3.加速周转,提高仓容利用率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能使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快、资本增值快、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强,成本下降。

4.充分利用现代仓储技术和设备

如采用计算机定位系统、计算机存取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计算机管理技术,仓储条码技术,现代化货架,专业作业设备、叉车、新型托盘等。

5.加强劳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人工费是仓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管理能避免人力浪费和劳动效率低下。经营管理费用的支出时常不能产生直接的收益和回报,但也不能完全取消。加强管理是很必要的。

6.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算,降低仓储服务产品的价格,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仓储服务成本是制定仓储服务价格的主要依据。通过对仓储服务产品产本的科学管理、在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仓储服务成本降至最低,便可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基础上降低其产品价格,企业就可能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7.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下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有效的控制进销存系统,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保持一致。运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资料辅助决策,能有效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

四、全领域物流仓储发展的方向

在现实世界中,仓储依然连系着供应商与顾客。并且在实现供应链协同运作的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促使仓库不断地改进,因此仓库依然保持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全领域物流有了自

己的一套发展方向. (一)以顾客为中心

成功的企业愿意和他们的客户保持交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仓库的作业必须通过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存储或发送适当的产品,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增值。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将和供应商与顾客发展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从共享的信息、互相商定的计划和双赢的协议中受益。运作高效、反应迅速的仓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二)减少作业、压缩时间

今后,仓储中心在数量上将减少,但在每个中心的商品数量将增加。因此,以后的分销中心一方面规模更大,另一方面日常所要处理的订单也更多。这意味着装运频次的加快和收货、放置、拣货及装运作业的增加。这一趋势将对物料处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叉车和传送带等设备产生重大影响。  (三)仓库作业的自动化

为适应仓储业作业的急速膨胀,仓储业需要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比方说,我们需要使用更多的传送带来长距离的运送小件物品,同时设定适当数量的重新包装站和装卸作业平台。另外如果我们使用更多的自动分拣设备,我们就能在不建造额外场所的情况下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因此,在诸如货物搬运这类增值很少甚至无增值的作业方面,自动化设备将继续替代劳力。

(四)订单批量趋小化

在当代,订单呈现出批量趋小、频次趋高的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有:信息更易获得、技术进步、VMI计划的执行和某些地点的批发仓库的取消,在将来,为任何规模的订单服务对企业来说将不仅仅是意味着挑战,更意味着机遇。

 (五)不间断供货

这也就是要求产品在供应链系统中同步化顺畅运作,避免巨大的库存。以前的仓储中心,有可能每个月甚至每个季度才发一次货,但现在却是每礼拜一次甚至是每礼拜两次。因此信息的流动也需要加速,以和物流保持协调一致。在线或即时信息系统将替换原先的滞后系统。在信息时代,仓储业在数据处理方面将会有巨大的变化和改进。 (六)运作的电子化

仓库管理者将把货物从仓库的进进出出(包括收货、放货、分拣和装运)的作业看作是他

们工作中的最关键部分。但他们在执行这些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难以及时获取精确的信息。实施仓库工作的无纸化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从原则上讲,无纸化仓库意味着所有的物流运动的电子化操作,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在产品鉴别、地点确认、数据输入和准确分拣方面可能产生的传统错误。同时,电子控制系统其次还能避免数据输入的延误、即时更新库存、随时找到所需的货物。

结束语: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库存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科学正确的库存管理方法,可大大提高库存的流转速度和资产的周转率,从而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今天,传统的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库存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必须相互合作,信息共享,库存管理必须以优化供应链的库存效率为目标,增强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妮.JIT管理方式在我国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3.[2]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 .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0.[3]李俊清.我们能否做到零库存[J].企业管理,2006,(8):83-86.[4]林晓.浅议零库存的实施环节和实现方法[J].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5):60-61.[5]龙江涛,李德愿,冯春花 《零库存实施条件方法研究》,《价值工程》,2006年第二期 [6]王珍,谢五洲《零库存及实现途径》,《中国水运》,2003年第九期 [7]刘娜.物流配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5-73 [8] 真虹,张婕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9]李朝晖,《生产企业零库存策略》,《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十五期

[10]唐优泉,李卫红,王艳梅,《生产企业内部“零库存”实施的探讨》,2007年第二十三期

推荐第4篇:物流管理论文

08秋物流管理开放本科班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科物流管理本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一、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完成毕业论文

组长:蔡胜

组员:杨镜华刘会全李伟 王传凤

二、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李屏 石艺民

三、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及工作具体安排安排

按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作业的有 1个毕业班,共计12人。

(一)时间安排:

1.动员布置2010年7月10日

2.完成提纲2010年9月10日前

3.完成初稿2010年9月30日前

4.完成二稿2010年10月20日前

5.论文定稿2010年10月30日前

5.答辩2010年11月10日

(二)过程要求:

为保证每个同学如期按要求完成论文写作,特对写作过程提出具体要求:

1、在动员会上,每人领取“毕业论文要求与安排”“毕业论文确认书”。会后,“确认书”经本人确认签名后交指导老师,方进入指导工作。

2、选题确定后,必须写出论文提纲,并面交指导老师进行陈述,经指导老师对选题的内容和写作背景审阅同意后,(对参考资料要如实汇报)方可进行写作,否则不予指导。

3、每次教师指导后,如实填写指导情况表,(网上指导需保留老师每次指导意见)下次指导时,学生要带回前次教师指导的原稿。

4、因工作或其他特殊原因延迟写作进度,需征得指导老师同意,未经同意,凡至定稿时间未交初稿者,论文作业转下届完成。

5、论文一定要按上述时间安排进行。否则,指导老师有权不再予以指导或取消答辩资格,转到下学期交费重做。

(三)装订顺序及具体要求(论文装订一式三份)

1.毕业论文的组成

毕业论文由封面、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毕业论文成绩评议等组成。

封面由省级电大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任务书由指导导师填写,装订于指定位置,教师签字后生效;

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

目录按二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正文文字应不低于6000字,不高于10000字。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科技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文格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附录有关图纸、计算机源程序、调查问卷等。

2.毕业论文的书写——以电大平台上的模板为准

(1)论文要用统一的毕业论文用纸(A4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4cm,下空

2.54cm,左右空3.17cm。

对字体和字号的要求如下:题目用一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2)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及图(表)编号符合国颁标准,手工绘制要用绘图笔,图号标注无误。

(四)写作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物流管理专业范围以内(见指定选题范围清单,非清单内的选题须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其形式为学术论文。

四、毕业论文的答辩

1.本科毕业生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2.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30分钟,其中答辩学生自述时间为15分钟,回答提问时间15分钟。自述包括设计(论文)的主要特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设计中的体会和改进意见。自述中要出示有关报告、图表、数据或实物。自述重在考核学生的组织与表述能力。

自述后,答辩小组成员应围绕毕业论文内容进行提问。要求答辩学生回答。重在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对应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1)85—100分(优秀):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75—84分(良好):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

题正确。

(3)60-74分(合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59分以下(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2.毕业论文的评定依据:

(1)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的情况,以及反映出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

(2)毕业论文中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情况,所用的研究手段和步骤或调查研究的方法。

(3)毕业论文中,阐明或论证问题时表明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钻研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程度、动手能力及程度。

(4)论文的意义及学术水平,论述的正确性、条理性和论文的规范性,以及语言、书写、图表的水平。

(5)实验数据是否完整、确切、图纸是否规范。

(6)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思维敏捷程度、知识面宽度及整个设计的创新程度。

(7)设计及答辩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严谨程度及遵守纪律的情况等。

3.毕业论文成绩达不到良好及良好以上的,不能申请学位。

4.学分

毕业论文经审核后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者给予5学分,并取得毕业资格。未完成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六、注意事项

对写作过程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动员会上,每人领取“毕业论文要求与安排”“毕业论文确认书”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光盘,资料一套。会后,“确认书”经本人确认签名后交指导老师,方进入指导工作。

2.选题确定后,要写出论文提纲,必须面交指导老师进行陈述,凡提纲内容未与老师面谈或未通过者不进行论文指导。

3.每位学生论文指导5-6次。每次老师指导后,保留老师指导记录,根据老师安排进度预约下次指导时间,下次指导时,应携带前次指导原稿及老师的指导意见。否则老师有权不予指导。

4.论文完成后,撰写论文写作终稿(内容包括:选题动机、写作过程、写作收获三部分,800字以上),填写指导记录表(5次以上),严格按省校对字体、标点、格式、装订等要求整理装订好论文,一式三份上交。

5.严格论文规定的进度时间,未经指导老师同意,不得延误写作进度,影响论文成绩和答辩,由本人负责。随意中途退出,下次需重新申请补报,重新缴费。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财经部

2010-7-

5附件1:

指导教师分工名单:(是否通过邮件指导,由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发邮件给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石艺民 2111479(办) 13702324000mp100@163.com

刘玉英、吴凤桥、张巧玲

指导学生名单如下:其他9位同学 指导学生名单如下: 指导教师:李屏 13802679589要求登陆电大平台论文指导区提交提纲、初稿、定稿

附件2:选题范围清单

总的原则:研究对象及写作范围应具体化,即针对某企业的某个物流流程、某项物流管理活动去分析、研究、写作。

1、蔬菜、鲜活产品(鸡鸭鱼肉)、粮食、鸡蛋、水果、干货等农产品的物流集散活动、流通加工活动、储存活动及其管理。

2、汽车(大型载重汽车和卡车、小轿车等)、汽车配件运输、储存、物流集散活动及管理。

3、牛奶、可乐、软饮料的物流集散活动、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活动及管理。

4、黄金、首饰、玉器、高档手表、工艺品、文物类物品物流集散活动、物流质量管理、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的选择问题。

5、书籍、杂志、教材、报纸等印刷品的物流活动与运输配送活动及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6、家具、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冰箱)等物品的物流集散活动、采购和生产、配送的管理、入库与出库流程的设计。

7、家庭装修材料物流、流通加工和配送作业及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8、烟花、爆竹、硫酸、烧碱等危险物品的物流集散活动及管理、物流质量管理。

9、药品的物流集散活动、仓储活动、流通加工活动及管理。

10、港口物流、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如珠海高栏港)。

11、珠海——珠三角西部交通枢纽、城市物流规划、区域物流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

12、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RFID、GPS、GIS、ERP、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在超市、流通型企业、制造型企业仓储、运输、配送等中等应用。

13、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快递等)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

14、供应链成本、采购、信息共享、库存、协调与协同、库存、生产计划管理、绩效管理。

15、制造型企业生产、采购、仓储、销售、逆向物流、库存控制、JIT或看板的具体应用。

16、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保税区的规划、运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7、油价上涨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18、物流人才培养、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19、物流市场营销、物流服务。

20、运输、配送线路规划、运输工具的选择、分拣作业管理、配送计划。

21、物流标准化(运输工具、物流单据与票证、物流专业名称、运输车船、仓库技术标准)

选题举例:

1、浅议XX企业出入库流程管理

2、试论XX企业库存控制的方法

4、从XX超市酸奶失效日期分析超市酸奶销售状况

6、浅议XX快递企业的配送计划管理

8、关于XX企业牛奶集散及配送活动特点分析

3、浅谈XX企业客户产品配送线路规划

5、从XX超市净菜加工剖析其流通加工管理

7、试析XX企业JIT项目的开展

禁止选题:如没有特别的新意,不可写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物流。

推荐第5篇: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_第三方物流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探讨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作用强大,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较少。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从企业的业务模式与运作流程复杂化程度、企业运营架构和流程的改造与适应程度、获取客户信任以及处理客户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对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注意文化观念误区、流程改造困难、企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确立合理的项目实施目标、转化和调整企业的管理观念、保持顺畅的沟通以及赢得内部各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等措施,尽快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从而确立和巩固在与国外同行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系统导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 A

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是典型的生产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多是各种企业,既有工业企业,也有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要比一般服务企业与其消费者的关系紧密得多。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形式上虽然外部化,但从本质上却要求物流企业内部各系统与客户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子系统紧密合作。这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稳定的客户资源,也意味着更可观的利润空间。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间形成的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远远超出了一般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程度。随着加入WTO带来的进一步开放,一些国际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UPS、DHL、FedEx、德国邮政等对中国物流市场早已虎视眈眈,相继进入争夺市场份额。面对国外物流企业的猛烈冲击,国内物流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设备,还是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下风,相对优势就在于更熟悉国内物流市场和已经建立的客户关系。但企业对这些信息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能够充分地挖掘客户资源,以致并未能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优势。而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加快物流周转,降低流通成本以及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物流企业和合作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西方,工业或商业企业与物流企业长期结盟形成较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相当普遍。在日本,这种物流配送方式几乎占到社会总物流量的80%[1]。因此,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而国内的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应用于通信、金融等行业,在第三方物流业还鲜有涉及。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有效地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必会先一步和有限的客户取得有效的沟通,抢先“占有”客户资源,继而有更大的机会与客户形成长久的联盟伙伴关系,使得物流企业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利润,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故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尽快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

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导入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到客户的最新动向,并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但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软件电子平台,它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强大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培养为支撑,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或者适合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客户管理系统导入的准备前期必须对系统导入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企业的业务模式与运作流程复杂化程度

外界普遍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导入的关键是取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商业规模,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结构和规模比较简单,没必要为系统的导入而承担昂贵的成本。但笔者认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并不等于简单化和通用化,有的中小物流企业商业规模不大,但由于行业当中存在很多的特殊性,它的商业模式、运作流程等是难以通用的。因此,是否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导入主要是看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复杂性是否很强。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复杂和简单之分,业务复杂的大型物流企业需要耗费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建立庞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小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只需几十万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成效,所以中小型物流企业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发展小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只要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自身的业务和流程的基础上,符合企业的实际运作,就可以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和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2.企业运营架构和流程的改造与适应程度

物流企业内部大多数面向客户的系统(包括订单处理系统、客服呼叫中心、业务营销系统等)都实现了单一流程的自动化,却没有将所有的功能进行整合,使系统呈零散、割裂的状态。而这种零散的系统难以进一步发挥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交互作用,更难以给客户提供持续、和谐与积极的客户整体体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导入与应用必然导致企业的运营架构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和整合,使原有的部门职能、工作方式和运作工序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为企业的实际运作尤其是信息流的沟通和处理方面带来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抵制性。因此,企业在考虑系统导入时要同时应考虑运营结构改革与流程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实施架构与流程的变革,使其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运作相衔接。

3.获取客户信任以及处理客户信息的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客户提供的内部信息和从第三方渠道收集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物流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定位,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但是,要求客户主动向物流企业提供详细的内部信息数据还是比较勉强的,因为他们担心提供的数据信息会被泄露或滥用,更担忧是否受骗上当从而损害其财务和信用状况,甚至遭到盗用和侵犯性营销。因此,如何做好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和信息的处理工作,并让客户所了解,是获取客户信任、获得客户信息的重要法宝,而这种法宝也是衡量系统运作是否成功的因素,因为失去了客户信任和客户信息,就谈不上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

4.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尽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开发规模有大有小,但它毕竟涉及到数额不少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投入使用后的系统维护和系统升级所需的持续支出更是难以估计,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成了系统开发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对系统开发的规模、功能结构和成本进行再三的评估和预测,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5.企业的硬件环境和软件支持

要保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成功导入和应用必须要以强大的硬件环境为基础,尽管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把系统开发的工作交与软件供应商或其他技术承包商,但为了避免受控于软件供应商和技术承包商,减少企业对他们的依赖和降低系统维护与升级的费用成本,企业不仅要为系统开发增添机件设施、计算机工具(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和电气化设备,建立相应的电子数据网络化平台,还必须设立自己的IT部门和IT团队,为日后的系统发展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系统研发。另一方面,高质量的软件支持也是企业开发系统必不可少

的要素之一。在此,“人”的因素显得特别重要,所有成功的CRM项目中都非常重视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2]。系统的应用实施需要各种拥有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经验和技术的人才来支撑,尤其在系统导入后,员工观念的转变、人才的培养、深造和教育以及人才的调配运用都成为系统成功运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的硬件环境和软件支持的程度是企业衡量系统导入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导入可能存在的问题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作为新兴的管理系统,由概念走到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观念的误区

(1)误认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导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企业内部对系统导入前期的思想工作不足,企业人员的观念仍然僵化,往往难以接受系统导入引起的变化使企业内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系统工作的执行难以得到员工尤其管理高层的认同和支持,大大影响系统导入工作的进度。

(2)误认为客户关系管理能取代一切工作。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只需关注客户关系,无需在其他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将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神化,其实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精神是企业供应链以客户关系为核心和出发点,并非其他环节不重要。

(3)误将客户关系管理等同于“客户第一”、“服务第一”。这种观念以偏概全,只专注于业务营销的某个具体环节,然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则是覆盖企业供应链的整个过程[3]。

(4)误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只是业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只靠单独的业务部门是难以建立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这需要从上到下,各个层次的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5)误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同于单纯的软件技术。实际上购买一套软件或制作一个制定化的网站是不可能获得客户忠诚和信任的。因为客户忠诚和信任需要通过企业全体部门和员工长期提供持续的、积极的服务体验而获得。

2.流程改造困难

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担忧的因素。业务流程重组会牵涉企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然与现存的各个利益群体发生矛盾,引起的阻力不可轻视。况且,要拿大家都已经习惯的流程“开刀”,让大家重新适应新流程,困难重重也就可想而知了。

3.企业的能力不足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实施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更需要组织与流程的整合衔接、人才和技术的运用等等,软件开发商和物流企业缺乏大型项目的实施能力和经验,成为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导入的阻碍之一。

4.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可能出现偏离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缺乏沟通和技术等各种因素可能会导致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偏离了企业实际运作的核心流程和长期的整体战略,降低系统运作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可能为未来的物流运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5.成本过高、效果不明显

系统的导入和应用涉及到数额不少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投入使用后的系统维护

和系统升级所需的持续支出更是难以估计,再者,系统实施的周期比较长,资金投入和管理改造难以马上见到效益,而且国内并没有很多成功实施的案例,系统的应用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难以预计,一旦投资失败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因此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对系统的实施抱有疑虑。

三、第三方物流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议

1.确立合理的项目实施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明确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管理者制定规划与目标时,既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现状和实际管理水平,也要看到外部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与挑战。通过明确系统的实施目标和长远发展计划,为系统的导入提供指导方向。

2.转化和调整企业的管理观念

客户关系管理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才是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它是企业从“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推销产品服务为目的”转向“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由于服务意识的薄弱和管理水平的局限,“以客户为中心”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首先要树立企业全体员工的核心理念——“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这要求企业的上下各级员工能够首先学习并运用这一理念,把客户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关怀客户,将此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并逐步形成客户关系管理文化。

3.保持顺畅的沟通,赢得内部各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企业要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信息部门或业务部门内部的事情,而应当是整个企业在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指导之下的多方协同调整,因为系统涉及的是市场、营销、服务等多个与客户打交道的部门和流程。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与承诺会对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使项目在启动时就已经举步维艰。因此,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起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通过沟通、培训、教育等渠道让全体员工了解并相信系统对企业所起的作用,以足够的权威领导和保证项目实施所需的时间、财力和其他资源顺利到位,保障系统的导入和实施顺利地开展。

4.系统的设计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庞大系统,而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实际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有服务项目的不同,有规模的大小,有现代信息技术力量的强弱,也有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由软件公司与物流企业有关责任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实施小组,紧密围绕企业当前实际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在企业的架构和运作流程的基本上开发出真正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最低幅度地进行架构与流程的改造

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项目负责人不应为了单纯适应软件限制而全盘放弃企业有特点、有优势的流程处理。因此,如何最低幅度地进行架构与流程的改造,如何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如何使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同并接受这一变化,是项目负责人将面临的严重挑战。

6.考虑选择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商和实施顾问

由于客户关系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即使在国外,也是方兴未艾。在国内虽然号称能开

发出该系统软件的厂商很多,但是真正对系统有着深刻理解,能够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并具有全方位培训机制的企业并不多。有经验的实施顾问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对如何控制实施进程和质量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手段,并且能够快速了解并提出改善客户关系的建议,组织企业各层人员共同参与系统实施,完成转变。国内具有这些能力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顾问基本集中在两、三家行业领导厂商中,因此实施的聘请费用并不低。如果单从价格等因素考虑,不利用实施顾问的经验,从短期来看可能省钱,但是若无法将软件蕴涵的思想结合到企业业务中,或者无法控制内部决策的流程,在遇到阻力的时候没有外力可以推动,这样“错失”带来的损失往往比最初就引进实施顾问要大得多。

7.实施有价值的员工培训与教育

如果缺乏拥有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即使建立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技能与岗位培训,让员工了解和认识系统的思想与技术原理,并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流程运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四、结语

客户关系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平台为桥梁,以物流技术为手段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是灵活多变的。它的产生和运用,不仅给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更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以客户为中心推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发展,顺应了时代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并提高价值的重要方面,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

一。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企业对“客户”概念理解不断扩大和深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必将越来越得到增强,与其相应的物流系统也将得到不断优化和升级。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 管理学院

推荐第6篇:发展冷链物流 新技术运用应脚踏实地

发展冷链物流 新技术运用应脚踏实地 当前冷链物流装备除了面临供求矛盾外,更严重的问题是不适应性。很多商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有一个平衡,即人力跟技术装备方面的平衡。采用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更愿意采用相对投资较低的设备。从冷藏、保险、节能和自动化技术上来看,国际上普遍运用的冷藏、冷凝、气调、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先进的制冷技术在国内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成熟应用,各类保鲜、先进的包装技术以及涉及节能方面的技术在国内大型的果蔬基地和冷藏基地已得到成功运用,我国投资商大量建造冷库,而实际的需求量没有投资商想像中的大。同样,在冷藏车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冷藏车和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最重要的设备,所占的比例和投资都比较大。这两年,冷链是比较热门的行业,但是装备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这种热度。国内冷藏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并没有想像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地增长。而且这几年,对市场的需求还有下滑的可能。

据中国了解,从2008年到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冷库或冷链物流园区,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国冷库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市场来说,需求的增加是逐步的,在这种一哄而上的情况下,会造成供和求的矛盾。尤其是在广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可能这两年设备供应商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冷库行业反而会出现比较难维持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冷藏运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但是,一些食品虽然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却并不一定适合冷藏运输。比如水产品。水产品对于温度要求较高,但是对于湿度的要求同样较高。采用冷藏车运输,会容易造成水分流失。而采用冰块运输既能保证温度,又能保证其水分不流失。因此,让水产品冷链运输企业购买大量冷藏车是不现实的事情。 很多近途的水产品运输,物流公司都喜欢采用普通厢式货车加冰块的运输模式。

今年通货膨胀、对汽车购买融资渠道的限制、限行条例等,对汽车(包括冷藏车)的销量有不小的影响。从目前这个行业来说,冷藏车的销量并没有快速增长,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销量下降的趋势。

据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依赖于第一方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冷链物流技术,更多的动力是生产厂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而生产企业需要给出比较高的价格,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采用良好的温控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从长远的发展,物流企业也需要采用GPS等设备,才能够保证物流过程中良好的温度控制好记录。但在目前,食品价格占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有一些技术的应用还是一步一步的,否则物流企业难以承受成本的压力。

推荐第7篇:医药冷链物流管理实务修改版

医药冷链物流管理实务

模块1 冷链物流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冷链物流发展历史、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领域(食品、动植物产品、医药、医疗器械等)

二、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与趋势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模块2 医药冷链物流设备与设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制冷原理与种类

二、主要制冷设备

三、主要制冷设施(冷库的分类、冷库的组成、冷库的功能分析、冷库的特点、主要冷库类型)

四、医药冷链物流制冷设备与设施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模块3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管理与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二、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

三、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在配送中的应用

四、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五、医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模块4 医药冷链运输配送管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医药冷链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二、医药冷链运输的要求及管理

三、医药冷链运输设备、设施

四、医药冷链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模块5 医药冷链储存管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医药冷库的经营管理现状

二、医药冷库的人员配备与冷库的使用维护

三、医药冷库的仓储管理

四、医药冷库的安全管理

五、医药冷链的节能管理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模块6 医药冷链物流风险管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一、医药冷链物流风险概述

1. 风险管理理论

2. 医药冷链风险类型(纯粹风险、管理风险等)、特征、根源

二、医药冷链物流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医药冷链物流风险控制原理、医药冷链物流风险防范措施 小提示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知识巩固题 案例分析题 技能训练题

推荐第8篇:冷链物流调查报告

关于对冷链物流建设的调查报告

随着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 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集中总结如下:

我镇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2013年果品蔬菜产量为326000公斤,肉类产量为736137公斤,禽蛋产量为379400公斤。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绿韵果蔬保鲜库、顺兴恒温库、众发恒温库、蒙阴第二肉联厂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1.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2.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

1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3.对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应高度重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

推荐第9篇:医药冷链物流

医药冷链物流特点及中外发展概况

2014/3/25 17:18:11 被阅览数:[274]次 新闻来源:美国冷王亚太区产品经理 黄国普

医药产业是目前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医药产品的生产、储藏和运输对温度(一般要求温度在保持在2-8℃)、湿度、见光度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而使药品质量降低,产生的风险要远大于货物的损失,它将危害到病人的健康安危。据冷王公司(Thermo King)统计,30%左右的医学废弃物直接产自物流管理不当,20%的卫生保健用品由于医药冷链断裂而受损。因此,这一过程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医药冷链物流管理,是指确保医药产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从而保证药品质量,并降低储运损耗和节约成本的过程。

医药冷链物流管理的对象主要有生物药品、疫苗、血液制品等。其中生物药品的工业销售产值在1778亿以上,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20%以上,疫苗、血液制品的工业销售规模也达到100亿以上。

近年来,我国在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标准,比如由国务院2011年12月通过并于2012年1月正式实施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在将生物制药行业等列为重点扶持专项的同时,对与之配套的医药冷链物流(医药流通行业)也进行了细致规划;国家卫生部于2013年6月颁布和实施了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今年1月,国家又正式发布了首个药品物流标准《药品物流服务规范》(GB/T 30335-2013),该标准规定了药品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如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货物交接、信息服务等作业要求,以及风险控制、投诉处理、物流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国家政策和标准密集发布的背后,反映了医药冷链的现状与标准要求的巨大差距。近年来,国内频发的药品安全事件也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中国医药冷链的薄弱现状。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医药冷链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

1.医药冷链物流相关体系没有形成,医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终端零售网络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导致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

2.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尤其是

二、三线城市及广大农村。

3.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落后,对温度无法进行实时监控,相应的GPS、无线通信技术、温度传感技术并未大量使用。

4.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匮乏,医药公司、物流公司没有专门的医药冷链物流人才,也很少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对医药冷链物流提供咨询、培训服务。

虽然中国的冷链物流还不够发达,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膨胀,一些企业已敏锐地看到了商机,正积极加入医药冷链物流的建设之中,药品专用冷库不断建立,物流公司不断配备了医药专用的冷藏车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大大增强。为共同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本文作者也搜集和整理了国外的情况,以供参考。

国外诸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医药冷链物流比较发达,在硬件投入、政策法规支持、管理方式、产业链整合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欧洲为例,欧洲国家冷链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为:批发企业 零售药店 病人。整个渠道的各个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整合。目前,欧洲的医药冷链物流主要依靠企业标准化操作、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遍布各市场区域的分销网络,在运输、仓储、配送、搬运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物流系统的高效率运作。冷藏运输方面,

1 欧洲道路设施发达,运输效率高,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可实现冷链药品的“门到门”服务。法规方面,欧洲医药冷链运输的发展依赖于法律规定的保障,欧盟发布的《人用药品流通质量管理指南》(GDP)对整个供应链以及所有配送商的角色与任务在药品流通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了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公司可以提供医药运输方案,制药公司则可以完全托付给这些公司进行医药品运输过程的封闭控制。

在上述一系列的环节中,都有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可以为运输、仓储、配送、搬运等各个环节提供标准操作和认证的服务,并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如冷王公司在提供专业的医药冷藏设备的同时,还提供一系列的医药物流相关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包括: 1.医药物流车辆和冷藏设备的功能、效果测试的认证服务。

2.资格认证服务:提供书面证明冷藏车辆可以在标准运作模式下维持符合规定的内部温度。验证测试由“Qualified Persons”(QP)执行与记录。

3.24小时/7天的及时监视服务,可以使冷藏运输车队的点对点管理提高药品配送效率,并且使预测临界参数和及时管理成为可能。

4.由医药品运输方案专家提供的训练服务。对司机,经营者,分销经理的训练可以帮助了解GDP要求和其他对产品质量影响风险高的领域。从而使所有的操作都符合GDP的要求

5.咨询服务,提供真实且标准的指导,包括审计、检查配送温度。此外,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来提高药品质量的管理过程。

药品生产企业、分销企业和运输企业可以从这一整套的服务中获益从而减少运营风险并达到管理期望,最终达到保护产品质量与功效的目的。

2

推荐第10篇:医药冷链物流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业学和医药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伴随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冷藏药品的储运比较特殊,对温度、湿度、见光度等具有特定要求。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如果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第11篇: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

当仓储业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仓储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生产制造企业、连锁超市、零售业等对物流、仓储业务的外包需求逐步增多,加之中小物流企业对仓储租赁的需求,使仓储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在展望2007年时表示,公共仓库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货源和货物集散中心,中小运输企业将在这里找到合适的配载货物。同时,较大的运输企业、物流企业也在加快自有物流中心的建设,一些生产厂家也在纷纷建立集中管理的物流基地,整合成以仓库为核心的区域性的、辐射状的物流网络。

我国的仓储业将在建设与需求同步增长的和谐氛围中发展状大,而网络化、信息化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使水库成为流动的河

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功能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基础,比如高平台的立体仓库、可存放不同种类货物的货架、有效的作业平台、可进行射频扫码的叉车、自动化货物传送装制、温控装制、喷淋装制、监控装制等;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是实现仓储现代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入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各项活动,达到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西方发达国家,仓储业的现代化程度,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在我国,一些大的物流企业也正在实践并享受着先进信息化带来的快意。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为适应仓储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需求,三年前对其仓储业务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该信息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为企业提供科学规范的业务管理、实时的生产监控调度、全面及时的统计分析、多层次的查询对账功能、包括网上查询在内的多渠道方便灵活的查询方式、新型的增值业务的管理功能,不仅满足了中储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要求,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中储开发新客户,已成为其营销和发展的利器。中储以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支撑,整合物流组织体系,重构仓储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良好的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的尊敬与信赖。

在生产制造企业中,仓储是企业物料配送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成本。

在海尔特有的仓储管理模式中,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使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由此可见,在现代化的仓储模式中,从先进技术的应用到作业流程的管理,从货物的入库到接单配送等个各环节,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仓储的重要支柱。信息化:从理想回归现实

在我国,先进仓储业的信息化发达程度,并不能掩盖大多数企业的“初级阶段现状”。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研分析显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目前主要出现在烟草、医药、

家电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专业化的仓储或物流企业还极少见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中国仓储协会59家会员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只有31家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仓储管理系统。

现代化仓储设施的建设、先进装备的构置和各作业环节信息系统的构建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而所有的高科技技术的实施和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进行操作,当然,还必需有足够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行,因此,我国的仓储现代化还只是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有所体现。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仓储企业中体现最多的信息化也只是单一的信息模块的建设,或局部信息技术的使用和部分先进装备的操作。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仓库租赁的简单业务中,除了一纸租赁合同外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信息技术和高科技设施操作人员的缺乏,已经影响了现代化仓储的发展。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一些仓储企业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就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而言,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因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使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对提高仓储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发生了变化,即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储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储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信息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仓储,现代仓储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现代仓储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具着独特地位。

专家预计,仓储业将向着更加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仓储企业将成为客户的首选对象;仓储业将会运输业日益密切结合;严格的国土政策将对仓储业产生重大影响,仓库基础设施建设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现有仓储环境的基础上,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仓储增值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地将各操作环节合理对接,并使其综合物流业务成为仓储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把仓储业的功能向上下游延伸,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收入。

仓储业的发展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离不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革将大大提高仓储业的效率,扩大服务的对象。仓库高度的进一步增高,楼库、立体仓库、货架等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也会更快。随着冷库、液体库、化工危险品库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物流中心的专业化方向更为明显,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仓储业要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功能更加齐全、运营更加有效、产出更高的物流中心。库房的建筑密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强、站台库数量增长、起重设备更加先进、调度更为科学将是仓储企业追求的目标。由此,公共仓储信息平台的建立,仓储业的信息系统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信息技术的先进、适用、价格合理,将引起更多仓储企业的关注。信息服务供应商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其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目前,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但其价格较高,对硬件系统资源性能、应用企业的管理水平、

操作人员素质以及物流市场大环境的行业标准、行为规范等都有较高要求,还不适合目前仓储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

因此,我国的传统仓储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协调,引进懂技术、懂管理、会操作的物流人才队伍这些外部推动因素之外,还需要仓储企业自身主动应变,积极探索实践。比如:企业建立新的仓库管理标准,以适应少批量、多品种、周转快的商品流转特点;引入ISO9000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快速有效地响应厂家与商家、商家与使用者对物流的需求;做好“仓库装卸自动化”与“收货、发货、仓存管理智能化”这两项基础性工作;企业在原有的储存、保管功能基础上,增加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功能;物流企业与先进的生产、营销企业主动结盟,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扩张自己的网点和配送体系。

电话是当代商人越来越常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因而,做电话营销职员相识一下打电话的一样平常要求是很有用的。打电话的根本原则是简明简明,切忌罗嗦,既突出不了题目,又占用他人工夫,从而惹起他人恶感。

客服部这个分为许多组。大抵分为话务组,业务处理组,投诉组,话务组很显着负责接电话,预订房间,帮助用户记载要求或建议。业务处理组负责帮用户守旧取消业务。投诉组很显着受理投诉,并给用户回复。质检组也便是质量检测,重要是监听话务组的录音,当然不是每条录音都听,是随机抽取的,然后把监听环境,包罗及格和不及格的环境整理后再反应给话务组。采编组的重要事情是负责吸收下级下达的业务,整理后,举行采编,给各组培训。

通过这次在酒店接近这几个月的实习,本人获益非浅。酒店就等于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次实习无疑是为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的我提供一次重要的机会。

1、沟通能力提高

作为一名酒店客服预订员,作为酒店的一线员工,虽然与客人的接触不是面对面的,也不是最直接的。但是往往酒店客服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客人对酒店的整体印象,甚至影响客人整天的心情状态。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语言让客人听得舒服,听得开心,是作为一名客服接待员所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当然,沟通不仅限于与客人之间,还存在于同事之间,甚至是对上级。人不免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然而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往往会影响他人的心情。如何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客人,面对同事甚至上级,如何带给别人一个最好的笑容,是我每一天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但在沟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学会了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

2、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高

在处理客人咨询工作,每天都必须作好作战的准备。因为作为一名客服接待员,每天都要接待不同的客人,面对不同的事件。接到的客人中不免会有些不大礼貌的客人,甚至会对预订员出恶言。面对这样的清况,要如何安抚客人的情绪,同时也要保护酒店的利益与自身的安全,对于我来说又是另外一个考验。

3、工作独立处理能力提高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切的了解到,必须学会自己有能力的事情必须自己做的这个道理。只有培养自身的独立能力,才能在工作上得到进步。在工作上,有问题,有不懂应该大胆请教同事,而不是不懂装懂。独立工作,积累经验,最后得到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本次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这个社会。是我们真正踏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的台阶。弱肉强食是一直无法改变的生存原则。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这次实习面对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宾客关系问题,心理状态不佳等问题。但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与改进,我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布丁酒店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员工管理制度。布丁酒店是一间非常年轻的酒店。布丁酒店由开业到现在只是四年的时间,无论是管理制度以及经营体制依然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布丁酒店的工作氛围和集体性是很强的,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高,无论是高层还是底层都是在一个平面的工作环境中。

这次在布丁酒店的实习经历。让我同时有了前台客服的经验,虽然有时候会感觉很简单的工作一遍一遍地重复会让我感觉十分枯燥,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第12篇: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国际关系学院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2.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3.北京奥运物流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 4.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成本初探

5.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现状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 6.厂内物流分析与设计 7.超市仓储的合理化研究 8.成都市仓储现状与发展研究

9.成都中海物流仓单质押模式及风险探讨 10.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11.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

12.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仓储企业的转型研究 13.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分析 14.大型蔬菜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15.大型制造企业废弃物物流体系的构建 16.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17.第三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18.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与风险防范

19.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战略选择 20.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 22.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物流研究

23.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价值分析研究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研究 2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选择

26.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 27.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逆向物流运作研究

1 28.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中国物流业影响研究 29.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30.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31.电子商务运作条件下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32.对发展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的思考 33.对借鉴国外物流经验和运作模式的思考 34.对我国物流投融资体制与运价市场化改革的思考35.对我国现行物流体制问题的思考 36.对物流资源浪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3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研究 38.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39.供应链采购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40.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研究 41.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42.供应链管理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43.供应链管理方式对制造企业成本的影响研究 44.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采购管理的影响 45.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企业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6.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条件分析 47.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48.供应链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49.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分析 50.供应链上合作企业间的利益分配研究 51.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模式研究

52.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的物流快速反应研究 53.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的营销管理研究 54.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库存控制方式研究 55.供应链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56.供应链中合作企业间信任问题研究

57.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58.规避物流金融风险的研究

59.国际化采购对中国企业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 60.国际货运中海运时间控制方法研究 61.国际集装箱租箱管理现状研究

62.国际物流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63.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 64.基于VMI的医药企业库存控制研究 65.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研究

66.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67.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构建战略研究 68.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优化策略研究 69.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优化研究 70.基于配送中心的超市配送研究

71.基于时间竞争的即时顾客化定制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72.基于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73.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 74.基于需求不确定性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研究 75.家电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76.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77.建筑行业绿色物流研究

78.经济全球化下大西安物流发展研究 79.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物流研究 80.冷冻(藏)视频的物流系统研究 81.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82.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83.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分析 84.零售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实施研究 85.论安利物流降低成本的方法

86.论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 87.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88.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89.论物流企业配送作业的优化 90.论直销业的物流模式 91.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型研究 92.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93.绿色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94.绿色物流内涵、战略价值与实施策略思考 95.绿色物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研究 96.逆向物流的重要性研究

97.逆向物流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分析 98.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研究 99.企业仓储技术研究

100.企业出库管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101.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02.企业生产物流成本分析

103.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104.企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分析

105.浅谈西安当前物流规划及未来发展方向 106.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107.浅析供应链运作对丰田公司的影响 108.浅析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109.区域经济一体化下西北边境口岸物流研究 110.区域物流成本控制途径研究 111.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112.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对策研究 113.陕西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研究 114.射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研究

4 115.生产型企业循环物流发展研究 116.实现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的方法探讨 117.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18.食品链物流成本研究

119.顺丰速运西安分公司快递车辆运行方案分析及改进 120.速递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21.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

122.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物流管理策略变革的研究 123.网络时代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124.危险货物运输问题研究 125.未来五年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126.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7.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128.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研究 129.我国电子商务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 130.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战略 131.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战略 132.我国国际物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33.我国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 134.我国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35.我国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6.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及未来规划 137.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38.我国制造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策略分析 139.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研究 140.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141.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142.物流的信息集成化研究

143.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分析

5 144.物流管理会计的问题及建议 145.物流管理信息化与实现途径研究 146.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研究

147.物流管理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148.物流管理在食品流通领域中的作用 149.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150.物流快递行业盈利的关键要素分析 151.物流企业成本研究 152.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153.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研究

154.西安快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55.西安市城市物流发展思考 156.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157.西安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58.西北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59.西北区域经济与陕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160.现代物流发展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研究 161.现代物流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研究 162.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163.循环型物流运行模式研究 164.应急物流建设初探

165.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66.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 167.制约西北地区物流发展的原因分析 168.制造企业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169.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170.中国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与发展对策初探 171.中国家电行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172.中国快递企业网点布局与优化讨论

6 173.中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174.中国零售企业共同配送效益分配研究 175.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分析 176.中国企业间供应网构建条件研究 177.中国现代冷链物流初探 178.中小企业逆向物流的问题 179.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180.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第13篇:物流管理课程论文

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2011级工商管理一班

陈 晓 敏 20114082009

目录

一、城市配送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3

二、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3

1、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仓储难、用工难、车辆选型难 ..........3

2、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 ..................................4

3、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有待完善 ..........................4

4、配送结构模式单一 .............................................4

5、政策支持,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5

三、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5

1、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5

2、取消通行证制度, 还原物流行业的市场性 .......................5

3、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送管理体系 ...............................5

4、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 ......................................6

5、培养专业化人才 ...............................................6

21 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点,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相应的城市配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业发展过程产生了一系列的物流难题,其中,如何高效地完成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一、城市配送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最终使物流活动得以实现,并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效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是指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顾客满意度。通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长效性。本文\"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在城市配送的末端环节\"最后一公里\"所出现的进城难、配送难、线路选择优化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机遇,不断完善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城市物资流通,加快城市运作效率; 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五大难题:

1、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仓储难、用工难、车辆选型难

进城难是摆在城市配送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控制车流量,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城市均通过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控制货车进城。使用通行证对部分货车限行除了降低效率之外, 还滋生了部分企业通行证的寻租行为。 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超市分布街区化使得城市配送环节成为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大型商超的收货时间一般集中在白天,但又缺乏货物接收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状况形成较大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效率。2009 年下半年以来,电子商务业务量以几何级数暴增,大大增加了其对物流仓储配送的需求。用工荒随着 2010 年底快递爆仓而被突出放大。快递企业最普遍的配送工具是电动车。电动车不 是载货车,作为配送车辆来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2、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

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下,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日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却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依据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的对物流进行政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总体上看,社会化、专业化城市配送存在物流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增值服务少,还只停留在物流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等问题,城市配送中心\"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还没有先进的物流发展意识,虽然未来物流发展空间极大,但当前,效益总体低下,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等。

3、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有待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物流网络。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配送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运作水平与物流效率不尽人意。

4、配送结构模式单一

城市配送赢利模式单一,缺乏协同竞争理念,缺乏专业经营人才多数城市配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赢利模式单一,增值服务少。城市配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物流企业和客户不愿充分共享信息资源,难以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同时,人才培训落后, 缺乏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人才。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5、政策支持,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所遇阻力巨大,这些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城市配送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配送物流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影响着物流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物流配送的高速流转。

三、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1、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杜绝恶性竞争,切实保证行业的良好经营环境及市场秩序。 物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扶持,解决好行业及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

2、取消通行证制度, 还原物流行业的市场性

单纯的限行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配送需求与城市交通容量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根基,努力提升行业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内的合作,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商店超市连锁行业相适应。充分调研,研究并制定相关规定,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交通工具限制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方面问题,提高快件运输车辆的配送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

3、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送管理体系 建立公共配送管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公共配送节点。

政策引导共同配送,规定超市收货时间。还原城市配送的公共属性, 将城市物流配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与客流的公共交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对城市配送场所实施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纳入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由政府牵头,合理规划专门物流仓储用地和配送中心,引导企业,政策性扶持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相关企业。

4、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

小区物业可以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快递公司的管理费,物业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消费者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小区的信息平台获得包裹信息并收取。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将小区物业纳入联盟当中,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小区转发中心,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有效的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大件商品直达小区,提高服务质量,还要注意地名门牌号码的标准化。

5、培养专业化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多种形式, 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以及通过城市配送企业与研究咨询机构、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14篇:物流管理方面论文

物流091

目录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 ...........................2 二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2

(一)运输距离。...................................................................................................................2

(二)运输环节。...................................................................................................................2

(三)运输时间。...................................................................................................................2

(四)运输工具。...................................................................................................................2

(五)运输费用。。...............................................................................................3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3

(一)对流运输 .......................................................................................................................3

(二)倒流运输 .......................................................................................................................3

(三)迂回运输 .......................................................................................................................3

(四)重复运输 .......................................................................................................................3

(五)过远运输 .......................................................................................................................3

(六)运力选择不当 ...............................................................................................................4

(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4

四.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4

(一)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4

(二)合理的选择运输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5

(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物流091

物流运输合理化研究

(物流管理 09(1)班,陈兵兵)

摘要:本文从当代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初步分析了物流运输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化因素,从而提出如何运用管理数学的方法合理、有效的组织物流运输、正确的选择物流运输方式、缩短物流运输时间、节省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真正实现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目的。不合理运输是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输费用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关键词:运输;合理化;有效措施;实载率 ;综合运输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这个可以去掉)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质量,以适宜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线路、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

二.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下面这部分格式有问题,主要是二级标题格式不对)

(一)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二)运输环节。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三)运输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部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

(四)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物流091

(五)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物流不合理运输是针对合理运输而言的。不合理运输是违反客观经济效果,违反商品合理流向和各种动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的运输是导致运力紧张,流通不畅和运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运输,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流运输

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相互代用的物资,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想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对流运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如一方面把甲地的物资运往乙地,而另一方面又把乙地的同样物资运往甲地,产生这种情况大都是由于货主所属的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所造成的。二是隐蔽性的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

(二)倒流运输

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回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物资由销地运回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资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

(三)迂回运输

是指物资运输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现象。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同、组结不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出现迂回现象。

(四)重复运输

是指某种物资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达到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人为的运到中途地点(例如中转仓库)卸下后,又二次装运的不合理现象,重复运输增加了一道中间装卸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

(五)过远运输

物流091 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工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它消费地,违反了近产近销的原则。是远程运输,由于某些物资的产地与销地客观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这种远程运输是不合理的。

(六)运力选择不当

选择运输工具时,未能运用其优势,如弃水走陆(增加成本)铁路和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上具承载能力不当等。

(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如可以选择整车运输却选择了零担,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却选择了直达等,没有选择最佳托运方式。

四.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在现在这个物流高速发展的时候,运输合理化显得非常的重要,如果物流运输不合理的话那样成本将会变高很多,并且还会引发更多的矛盾首先我认为要发展物流合理化要在这几点来谈。

(一)选择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选择时应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首先,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运行速度的快慢甚至还要考虑商品的性质,数量的大小,运距的远近,货主需要的缓急及风险程度。如果运输方式都选不对那样说合理化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那样我就在几样运输方式来谈谈。

公路运输我认为现在在我国是最普遍的一种运输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实行门到门的服务,这样可以满足人们迫切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太发达,许多公司的流动资金太少就导致他们要货时必须马上有,这样在我国公路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利用公路运输。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主要用两点: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分路从门到门和在中途运输中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难以达到的水平。目击者前在杂货、日用百货及煤炭等货物运输中较为普遍的运用公路运输,一般认为,目击者前的公路经济里程为200-500公里,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型与特殊货车的出现,公路的经济里程有时可达1000公里以上

铁路运输最重要的是运量大,运费少但是在500公里内的话成本就就高了。它的最大的4

物流091 优点是不受天气干扰。

空运在我国显得不算太主要因为成本太高了,如果不是贵重物品显得有些太昂贵。他的优点是速度快。

还有水路运输也是运量大但是他太慢,并且受天气的干扰太大了。

由于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发展联合运输,这样就可以弥补每种运输方式的不足从而降到运输成本。

(二)正确的选择运输线路

运输方式选好了的话,就应该确定一条合理的运输线路,一般应尽量安排直达因为直达就可以减少中间的搬运成本以及装卸成本,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让运输合理话。快速运输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货物耽搁所引发的成本要想快速运输就,提高货物包装质量,并改进配送中的包装方法货物运输线路的长短,装卸次数的多少都会影响到商品的完好,所以,应合理地选择包装物料,以提高包装质量,另外,有些商品的运输线路较短,且要采取特殊放置方法(如烫好的衣服应垂挂),则应改变相应的包装,货物包装的改进,对减少货物损失,降低运费支出,降低商品成本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就不会在运输途中出现问题从而提高快速运输。

我认为应该尽量发展直达运输。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环节或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直达的优势,尤其是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近年来,直达运输的比重逐步增加,它为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创造了条件。特别需求一提的是,如同其它合理化运输一样,直达运输的合理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有所表现,如果从用户需求来看,批量大到一定程度,直达是合理的,批量较小时中转是合理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少量发展配载运输。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方法以求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合理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上面捎运木材、毛竹等,在基本不增加运力的情况下,在基本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一条正确的路线因该是路程的最短,但路程最短指的是一条路上安排更多的客户,从而避免重复的运输,无用运输.降低运输成本避免不合理多的运输。

物流091

(三)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关于我们运输方面实载率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它是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吨公里)占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乘积的百分比。 提高运输的是在率对运输合理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例如如果你跑一趟长途但是你但是你的实际载重太少,那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力物力的浪费。

当然要想实载率合理化的话那就必须,有着较好的物流系统这样就不会让货品出现那样地 情况。有了物流系统我们就可以发展运输社会化。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化分工,打破物流企业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单个物流公司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断形成规模,且运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缺,运力选择不当,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的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迂回、倒流、空驶,运力选择不当等多种全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进行运输工具的实载率重要的措施。

要想提高实载率我们还可以再很多方面去做例如进行配载运输等,可以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还可以提高技术装载量。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它一方面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充分使用车船装载容量。其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种: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体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托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加快了运输速度等。

(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系。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物流091 首先,综合运回输体系是在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过程从单一方式向多样化发展,运输工具也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运输生产本身就要求把多种运输方式组结起来,形成统一的运输过程。

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式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即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生产过程式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

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当代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当代运输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广 泛采用新技术,实现运输工具和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一是 随着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 协作、工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把这两种趋势结合起来,成为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管理基本上是以条条为主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良好效果。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交通运输是一个大系统,各种运输方式、各条运输路线、各个运输环节如果出现不协调,都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运输生产力。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如有些线路压力过大,而有些线路运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些运输方式严重超负荷,而有些运输方式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采取综合运输体系将有效地改变这一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提高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建立合理的运输结构,可以使各种运输方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既可扩大运输能力,又可提高经济效益。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出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所以我认为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对物流合理化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束语

在现今,作为企业利润的第三源泉的物流,如何能够有效的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不仅要我们合理的、有效的组织物流运输,提高物流运输的质量与效益,而且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物流、规划物流、发展物流,使物流能够真正的实现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目的

物流091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与组织、朱隆亮、机械工业出版社

2、物流商情、胡晓东、广州求索信息科技公司

(参考文献太少,最少要5个以上,而且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对,需要重新修改))

第15篇:物流管理相关论文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分析

摘要:我国物流企业之间组建战略联盟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但是战略联盟的风险影响着战略联盟目标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不同阶段的风险,并对此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战略联盟;风险;物流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各类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足、管理手段落后以及战略资源短缺等弊端。另外,国际物流巨头如马土基、APL、TNT、FedEx、UPS、DHL等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获得较快发展,使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组建战略联盟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概述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的效果。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是物流企业之间为了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而建立的战略联盟。物流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之后,基础资源能够跨领域或跨地域的扩展,软件资源可以得到完善,优势资源能够互补,各种资源都得到一定的扩充。这样使得联盟企业可以整合原来物流企业的市场,进行更加复杂的物流活动,开发物流活动系统新的附加价值。

战略联盟风险是指由于战略联盟内部系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无法实现联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各有长短,总体水平不高。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可以实现物流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优势互长、物流服务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最终达到整个联盟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我国物流企业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践中,战略联盟是一种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失败率大约在50-60%之间)的战略选择模式;战略联盟在成员上的多元性、功能上的集成完整性、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上的非永久性等特点,使

得这种组织形式潜藏着许多风险因素。因而,物流企业在建立战略联盟过程中要深入剖析联盟中的风险和防范问题。

杨翠兰按照风险发生的时间把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分为特征风险和过程风险两类。夏敏华、周国华等从资源观的角度,对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与社会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战略联盟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业务能力冲突、合作伙伴成长并入侵、服务质量连带、文化融合等风险。张旭辉、王广莉以DAS T K和TENG B S等人的基于风险的战略联盟理论(该理论把战略联盟的风险分为绩效风险和关系风险两种)为基础,提出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物流合作伙伴选择的风险、控制权丧失的风险、不合作行为的风险和服务质量连带风险,并给出风险防范措施。目前,对于物流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的风险研究还不太全面,对于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风险问题的相关研究没有紧密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

本文以已有的战略联盟风险研究为基础,结合物流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运作特点对物流企业间的战略联盟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物流企业特点给出防范措施。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风险

战略联盟是一种动态组织形式,联盟体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会导致联盟成员发生损失或者联盟成员之间产生矛盾,这将会给联盟带来风险。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和运行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战略联盟模式的选择和风险的控制。

(一)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特殊性

物流产品的无形性。物流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它不生产有形的物质实体,而是提供一系列服务等无形产品,如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延伸服务等。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检测物流产品的质量比较困难,不能采取与普通商品一样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手段。物流产品质量的优劣除了与联盟内部成员的主观评价有关之外还与客户的满意度密切相关,在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会影响到联盟的收益,进而影响联盟成员间的利润分配、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物流业务的多行业性。绝大部分行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都要涉及到物流活动,都需要相匹配的物流服务来支持其正常运营。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自于多个行业,不同行业的产品属性差异较大,要求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采取不同的保管、运输等条件和措施,使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形。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在运行阶段,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用于不同的

物流业务和项目中去,并且要考虑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这给战略联盟的正常有效运行带来难度。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阶段

战略联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对管理提出的不同要求,战略联盟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几个阶段,对此没有形成同一的认识。布老特赫斯特(Brouthersetal)提出五阶段的模式;戴斯(Das)和腾格(Teng)提出了联盟发展过程的七阶段模式,即决定建立联盟、选择联盟伙伴、谈判达成联盟协议、建立联盟、展开联盟的各项工作、对联盟工作进行评估以及对联盟的调整;雷恩和范·德·(Van de Ven)论证了战略联盟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形成、调整和评估阶段。根据物流企业运行特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伙伴选择、联盟组建、联盟运作进而联盟评价调整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三)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因素

根据T.K.Das and Teng Bing-Sheng等人提出的基于风险的战略联盟理论,战略联盟的风险可以分为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两种。关系风险是指联盟成员不履行联盟规定的责任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联盟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绩效风险是指联盟成员在充分合作的情况下,战略联盟仍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绩效风险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政府政策的变化、战争和经济衰退等)、市场因素(激烈的竞争和需求的波动等)、内在因素(关键领域中联盟成员能力的缺乏和纯粹的坏运气等)。本文结合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中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1、物流合作伙伴选择阶段的风险。由图1可以看出,在伙伴选择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机遇、确定建立联盟决策和选择合作伙伴,而选择合作伙伴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联盟伙伴的选择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和关键,慎重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联盟成功的前提,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将会给联盟带来损失。选择合作伙伴的风险就是指由于选择合作伙伴不当而造成联盟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伙伴选择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风险,二是目标风险。资源风险是指合作伙伴间的物流资源不匹配而引起的风险。两个物流企业间的资源要么是互补性的,要么是替代性的。如果伙伴间的资源有很好的互补性,联盟可以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提供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如果伙伴企业间的资源是替代性的,将会造成物流资源浪费,不利于联盟目标实现。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时尽可能选择具有互补性资源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目标风险是指由于不了解合作伙伴真实的战略意图和目标而影响战略联盟的顺利运行的可能性。选择合作伙伴时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和目标,在以后联盟运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协调,实现联盟目标和各成员的目标。

2、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阶段的风险。联盟组建阶段的主要任务有:确定合作范围,选择合适的联盟组织结构,联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计利润分配方案等。联盟组建阶段的风险因素来源于组建阶段主要任务中。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本阶段的最主要任务,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和选择影响到合作范围的确定和利润分配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联盟组织结构风险指由于联盟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或设计)不当而影响联盟运行和联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战略联盟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联盟组织结构比单一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更加灵活,保持联盟的柔性是联盟成功的关键。但是,战略联盟组织结构过于灵活,会使联盟成员间的关系过于松散,对联盟成员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需要有一定的刚性来维持。

3、物流企业战略联盟运行阶段的风险。在战略联盟运行阶段,要公平地分配和协调任务,合理地配置资源,管理联盟的运营过程,尽可能地控制伙伴的行为。在联盟运营阶段,竞争与合作是主要的风险因素,过分重视合作会产生相互依赖的心理,过度的竞争会导致成员间注重个体利益使联盟运行偏离联盟目标。战略联盟运行阶段的风险有:丧失控制权的风险、伙伴的不合作行为的风险、丧失市场和服务质量连带风险,其中,丧失联盟控制权的风险和丧失市场的风险是由联盟成员间过度竞争引起的。

4、物流企业战略联盟评价调整阶段的风险。战略联盟的评价调整阶段是战略联盟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联盟成员要对联盟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对联盟成果进行分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和利益分配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合作。在评价联盟绩效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作伙伴要么过于重视短期绩效,要么完全依赖长期绩效。短期绩效是指伙伴企业将联盟看作是一个过渡性组织,只关注看得见、摸得着和见效快的结果,对长期投资和长期承诺缺乏兴趣,此时,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财务与市场相关的指标。相反,如果伙伴企业重视长期绩效,会把联盟看作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实体,而更愿意向联盟投资和遵守长期承诺,在评价联盟绩效时会更多地关注联盟的整体情况,如联盟成员在行业地位的提升,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的提高等。

三、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风险的防范对策

战略联盟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联盟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风险,解决各阶段的突出问题,发挥联盟优势。下面根据联盟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提出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挑选合适的联盟伙伴。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是战略联盟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因此

要理性地认识和评估潜在的合作伙伴。通过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从互补性、相容性、

信誉、一致性和双赢性五种因素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来防范战略联盟的匹配风险:实现联盟成员间的资源匹配互补和战略目标的匹配。

第二,设计合理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对联盟成员的资源现状的详细、认真的分析,设计合理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等,实现组织的柔性与刚性平衡。利益的分配直接关系到联盟的稳定性,而一个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应该遵循投入产出匹配原则、风险与利润匹配原则、个体理性原则和联盟集体利益最优化原则。

第三,提高欺骗成本,增加联盟收益以稳固战略联盟。各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的初衷是获取最大化经济利润,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抵抗住外部的巨大诱惑,就必须在联盟内部建立阻止相互欺骗等行为的机制——提高欺骗成本,增加联盟收益。提高欺骗成本的策略,提高退出壁垒,即如果某成员放弃联盟关系,那它的某些资产将受到很大的损失;可通过成员企业相互间的不可撤回性投资来“锁住”对方;可通过保护性合同或合法的契约来阻止欺骗行为,从法律上根除投机心理。

第四,防止绩效评价失衡。在联盟过程中,以短期为导向和以长期为导向的绩效评估都是重要的,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长期绩效目标。为了减少联盟未来的风险,联盟伙伴需要在联盟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建立合理、具体的目标,实现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的平衡。总之,在战略联盟风险的防范过程中,主要根据联盟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来实现四个平衡(见图2),可以防范主要风险。

四、结论

风险是战略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防范战略联盟中的风险、确保战略联盟目标顺利实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战略联盟不同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给出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另外,本文只是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不同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简单分析。在实践中,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对于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任剑新.企业战略联盟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周世兴,蔺海鲲.战略联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曾祥金.战略联盟的冲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王鹏姬.物流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J].综合运输,2004(3).

5、T.K.Das,Bing-Sheng Teng.Managing risks in strategic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9(4).

第16篇: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北京现代的物流模式研究

提交论文(报告)时间:年月 日

北京现代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专业学生学号

北京现代没有设置独立的物流部,而是将涉及轿车生产与销售的全部物流活动分为4部分。其中,调配物流(即通常所说的采购物流)由采购部负责,生产物流由生产部具体安排,销售物流由销售部管理,三个部门各司其职,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而在配件物流方面,北京现代正在与韩国现代商谈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售后零部件的管理与配送。

其中生产管理部物流科主要负责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接货、卸货:即接收零部件供应商或其物流公司的送货,主要依靠叉车、升降台等设备

完成卸货、入库,但有些操作仍需借助人力。

二是储存、保管:北京现代按照来源将零部件分成两类,分别管理。其中,一类是从韩国进

口的KD件,除了通关之外的主要物流工作都交给中远物流公司负责。KD

件先保存在位于厂区内的两个仓库中,再按照生产计划由物流科统一调配

使用。另一类是国内采购件,由供应商或者其物流服务公司负责送到工厂

仓库保管。与其他企业的封闭式仓库不同,北京现代采用开放式仓库储存

国内采购件,将零部件盛载在专用容器中,直接存放在生产线旁的绿色区

域内。其好处是,仓库不受空间的约束,可以自由伸缩,有很大的弹性;

无固定的出入口,货物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自由进出,并可以左右移动,有

利于货物的快速流动;而且出库时不需要再开票,简化了手续,减少了作

业人员。

三是出库:送货人员每人一辆牵引车,按照生产计划将存放在带轮料架或料箱中的零部件

直接拖挂、搬运至指定区域。

四是上线:物流工人负责管理生产线旁的KD件和部分国内采购件,按生产指令送到生产

线旁的指定工位。有些零部件如座椅等采用直序列(Just In Sequence,JIS)供货方式,即与生产需求实时对接、同步供应,从而构建JIT均衡供货系统,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具体做法是,供应商先对全部物料进行统一编号,然后按照北京现代的生产节拍与车型进行排序,再直接送到相应工位,工人直接装配。这一供货方式效率最高,占用空间最少,因此得到了推崇并被逐渐推广。

五是不良品与空器具回收:设专人负责,不良品回收后,经过维修,达到要求后再重新上

线使用。

在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业是各个环节衔接得十分紧密的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目前,欧美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 而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有的甚至更高.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为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问。然而,由于系统庞大、地域广阔,供求双方信息交流困难.物流作业环节繁杂落后.导致中国现行汽车物流供应链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其中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汽车物流的服务结构欠合理。侧重于整车物流.因为其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很难承担有几万种零配件的汽车一体化物流。

2、整车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3、整车物流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我国整车物流主要消费市场在沿海地区,但正在慢慢的向内地和西部地区扩展,许多企业正在跃跃欲试进入这块市场。然而.内地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 .漫长艰辛的运输路途,对于必须让车辆保持 静止”的整车物流提供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成为制约其 活动力”的因素。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且无法与其他不同品牌的整车进行物流方面的合作。表现突出的一点是,这些附属企业对成本 操作时间、信息透明度、运输中的货损货差等一系列重要参数。

4、汽车物流信息技术匮乏。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够完善.库存管理成本升高。目前许多生产厂的库房仍采用人工信息管理的方式,这不仅意味着较高的人工成本,同时由于信息的实时性差、供应链流程时间长而导致的急件空运。

北京现代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发展研究物流运作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物流运作管理系统

在物流管理方面,现代汽车公司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物流管理科业务范围包括:销售订单处理、订单分配、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合格证管理、资金结算与信息查询,采用AS400系统实现高效业务管理,并通过ASP系统与生产部衔接,及时传递订购车辆的品种、型号、颜色、配置、要货时间等信息。按照原设计,北京现代的日发车能力为628辆。随着销量持续上升,根据市场情况,最多时每天发车800多辆,极大地增加了整车物流的难度。但是物流科通过加班、增加人员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实际能力与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困难,基本满足了4S店的需要。

在运力调配问题。一方面北京现代轿车销量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国家限制超载等交通管制措施更为严格,以及油价上涨、运输车单向空驶比例加大等因素,导致了物流公司的成本增加。他们采取的对策是,与物流公司加强信息沟通,除每月制订计划外,尽量提前告知需要临时增加多少运力,给予最大支持,双方配合默契,较好地解决了运输量弹性变化的难题。从韩国引进的整车位置码管理系统。即按照单车需要面积分割仓储场地,给每块地分配一个号码;在车辆入库时,由信息系统给每辆车指定一个位置,停车入位后扫描车辆条码与位置条码,系统即知道哪里放了什么车,哪里还有空位置,下次再指派给别的车。其好处是一车一码,对车辆库存情况一目了然,方便调配,大大加快了提车速度,降低了差错率。但是,由于采用位置码管理占用空间较大,按原规划仓库只能存放4180辆轿车。随着产能提高,仓储面积越来越紧张,北京现代就根据实际需要对位置码管理法加以改进——按照订单生产的轿车仍采用位置码管理,而根据计划生产的常销车则采用相对紧凑的方式,同型号车集中存放,这样使实际库存能力增加到6000多辆。

在选址和厂房结构方面,在由北京轻汽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北京现代的生产车间内,重新规划与改造生产物流系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北京现代边改造边生产,按照需要合理规划。例如,生产一辆轿车所需的物料数量相当于一辆8吨货车的运输量,随着日产量的不断上升,物流量大增,货车出入频繁,而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一个出入大门,为满足需要,增开了4个门,作到物畅其流,保证了供应商在规定时间送货入位,提高了物流的准时率。

在整车物流方面,中远物流公司和长久物流公司正分别在北京和武汉为北京现代各建设一座汽车中转库,除用于车辆存放外更加注重其分拨功能,可以视为分拨中心。其目的是:缩短供应时间,节省供应商的流动资金,减少北京现代的厂内库存,但宗旨是不能增加二次运输成本。其中,武汉中转库规划存储能力为4000辆,主要负责向华南、西南、中南地区发车,北京中转库则服务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预计两座中转库今年底即可建成投入使用,这将为北京现代进一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现代也看到了自身在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方面与韩国现代的差距:一是企业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作业效率与准确率;二是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三是提高装

备水平,如规范运输车辆标准,使物流更顺畅,并保证零部件与整车的发运质量

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公司应该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低作业成本,减少投资,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事业上,促进汽车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神经,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国内汽车物流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便优化企业 内部资源配置。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针对当前的管理瓶颈,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17篇:现代物流管理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现代物流管理》论文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总分

物流管理的发展及重要性

现在物流在中国处于一个发展非常迅速地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物流将会带动中国的发展,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评比中占得比例会越来越大,所以物流今后的发展及其重要性是我们国家必须重点培养的。物流的发达与否关系着我们综合国力的代表,看看世界上的大国家,物流业好的可以在世界上称霸,同时可以赚到世界的钱。

我们把圈子缩小了说,物流关系着民生和国力,物流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所以企业物流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的。今后的发展和其特点是我们国家所有的发展趋势的缩影。我们要认识到物流的流程和其特点,更好的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物流模式。

一、物流管理牵动国力民生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1、物流关系国力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力。《商君书·农战》:“国力抟者彊国。”《新唐书·李德裕传》:“诸道兵出境,即仰给度支,多迁延以困国力。”但是物流在国家的发展中的力量和重要性越来越突显,物流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而物流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也带动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纳入获得企业利润及竞争力的战略圈内。中国没有很好的物流企业因此我们没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公司,我们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时候还得依靠外国的物流公司。离大学生最近的就是网购,在网购中只有凡客有自己的物流配送,所以他的退换货可以很好的完成,比淘宝要

好处很多。即使中国有其他的物流公司还是不能很好的和中国的市场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中国的物流和公司发展的都不是特别的迅速,我们的国力靠着其他行业来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好物流这条道路我们的国力会更加的强大。所以我们的企业必须有自己完整的物流系统,构建自己的框架,一切都是自己的系统和运营模式,那么我们的企业将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我们中国的力量将会更加的强大。不要以为只要发展自己公司的东西就可以了,要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当我们能好好地利用物流时你会发现公司的运营速度和模式将会更优。

2、物流关系民生

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代表,我们的国家强盛了自然我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会更好了,它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系着民生。物流的改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如前所述,物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决定着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否实现。而且物流成本已成为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美国的生产成本占到工厂成本的10%左右,其他就是流通费用和物流成本;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制造加工,其余95%多为搬运、储存等物流时间。据估计,美国工业每年支出的流通费用超过4000亿美元。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降低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在这方面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而物流领域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管理和技术上加以改进,将是\"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宝库\",通过采取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装卸次数、提高装卸效率、改进商品包装和装卸工具来减少物品损耗等措施,降低物流费用,将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源泉。当代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把重点放到\"第三利润\"的挖掘上,在节约物流费用上大做文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固然仍旧很大,但节约流通费用的潜力更大。例如,在我国生产建设中,煤炭的物流费用占价格的50%左右,水泥占30%左右,钢材占10%一20%。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于物流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每年不下百亿元。水泥每年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为15%~20%,损失水泥相当于年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玻璃的物流损失平均为20%,年损失4,5亿元;陶瓷破损率占产量的20%,达2亿多元;化肥破袋率占产量的80%,达4亿多元;粮食由于仓储条件差和保管不善,每年损失约300亿斤;鲜活商品因运输困难大量腐烂而造成的损失更是屡见不鲜。同时,重复运输、相向运输十分严重,既浪费力又增加流通费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物流领域的潜力是巨大的。开发物流、改进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无论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宏观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物流如果能够和外国相抗衡的话我们的国力和民生将会很强,但是我们必须的拿出自己的方案来解决中国的物流问题,不能一直这样喊着口号。要象国外和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学习,或许我们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再受他们的限制和管辖。从此中国也会有了一个非常完整而现代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我们这个模式可以一代代的使用下去,在不同的时期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改变我们的物流系统,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企业和中国的发展。企业物流关乎民生和国力

两个重大的方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必是重中之重。

二、如何发展中国的物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现代企业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未来现代企业物流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将成为前景非常看好的行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已取得一定的成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投资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条件。物流业发展空间广阔。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WTO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中国物流业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是我们并不是完全的完善了我们自己的企业物流,不是每个公司有了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所以我们要更好的来学习和改进。

1、中国的物流系统

中国的物流最多的依靠的是铁路、航空、公路。当一个企业的物流进行补给的时候最多的用的是这几个系统,在这几个系统中我们不能很好的得到沟通和协调,所以发生许多错误,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不能让企业达到满意。所以我们要做到下面几个方法,我们的物流将会更好的发展起来。

⑴加速企业物流市场信息化 构筑网络物流与物流网络平台

企业物流信息化,一方面是物流市场与动态发展的市场物流需求。它包括市场对物的流动需求,还包括物流活动中对相关信息、服务、技术等知识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对物流市场动态化的依赖与需求,需要通过物流信息化,加快实现企业自身效益。这就提出企业网络物流与物流网络建设的内容,通过两大平台的建立,沟通企业与市场的物流对接。

⑵加速物流关系管理信息化 组建企业“链型”物流新模式

“链型”物流又称“供应链”物流,是近年中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经营方式,它是由多企业、多行业根据自身的发展与需要,相互间结成的供应链体系,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与合作需要,形成的战略联盟体,更能充分发挥物流市场效益。然而,“链型”物流体系更加离不开信息化。一旦出现物流信息化的中断与缺失,就可能使物流链中断。英特尔公司较早地看到链型物流的重要性,提出物流关系管理信息化理念,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物流快速、便捷与效益为出发点,建立物流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需求、企业与消费者、上游企业、配套协作伙伴等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物流关系管理水平。我们的企业要深刻认识到,时下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中,市场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企业物流协作联盟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

⑶加速物流配送信息化 建立企业物流支撑体系

物流配送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与电子化手段,加强对企业物流链管理,形成企业物

流的支撑体系,进而实现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实行企业物流配送信息化,可以将生产制造、原料供应、商品销售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流向与流速等情况,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快速化收集和处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配送过程组织及物流配送部门协调。

我们要学习海尔物流、戴尔物流等等一切大型的企业物流公司的运营模式,将中国的每个企业都发展成为那样,自己的公司加上自己的物流,所有的一切都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我们的企业物流将会发展的很好。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现代企业物流将会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我们必须好好的努力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物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让我们的国力、民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君书·农战》

2.《物流管理》

第18篇: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关于我国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浅谈

08114003325施峰

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比如物流管理可以由合作企业来完成,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利润,以及竞争优势。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从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希望能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有关物流业务外包的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进行初步地讨论、探索。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专业物流经营理论的成型,企业物流外包已经成为研讨问题的热点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制约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发展的机制因素也有其特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

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费用支出庞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费用支出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9%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25%。此外,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一般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库存大,成本高

由于我国物流速度缓慢,长期以来大量库存成了吞噬利润的“虎口”。目前,工业企业历年累计的数万亿巨额库存不仅难以消化,而且新生的库存商品仍在增加。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34天。而美国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商品的库存时间仅为12天。据估计,我国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6.8%,而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

3.资金周转速度低

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资金周转极其缓慢。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1.2次/年和为2.3次/年。而相比之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日本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

度为8次/年和16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马、家乐福、麦得龙等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达到了20-30次/年。

4.效率低,物耗高

我国传统的物流状态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小作坊式经营方式,是一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物流工程中的物资消耗相当惊人。在传统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至少要被搬动、装运几十次。如果实现了社会化的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物流过程中的物耗可以大幅降低。

二、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现状

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目前尚未成熟,供需关系极不稳定。以下是根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物流调查资料得出的一些结论。

1.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需求现状

(1)物流外包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较快,第三方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多数企业物流需求量处于增长状态,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

(2)物流业务外包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从地域上看目前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行业上看,电子、烟草、医药等行业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小于机械及原材料行业企业。

(3)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的比例偏高,导致物流业务外包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物流供应一般都由企业自身或供货方来承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的较少,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生产企业成品、商业企业等的物流外包所占比例分别为15%、47%、47%。

(4)物流外包需求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一般依次集中在市内配送、仓储、干线运输等。

(5)物流服务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难以满足需求企业要求下的整个系统无缝链接,从而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的目标。

2.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

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可以说是物流供给能力有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物流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我国物流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20%左右。并且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及其能力也较弱。

(2)我国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自身拥有汽车车队、仓库、机械化装卸设备的比例分别为53%和70%、59%和80%、34%和25%,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企业的运输供给能力还没有达到运输需求规模及网络分布要求,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车辆空驶率平均高达34.70%和38.50%;同时物流企业的仓库供给能力有余,但效率不高,生产企业和商业企

业库房平均利用率为78.50%和76.40%。总之现有的功能性物流企业,运作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

(3)从数据来看,物流服务企业的作业能力,以及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统计显示物流企业的单据准确率为97%、配送及时率为92%、货损率为2%。

(4)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信息建设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已经提高到接近60%。

三、影响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

1.出于制度和观念的阻碍,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员工的抵制: 企业物流外包是对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某些员工目前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会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不小的风险。

(2)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领先的物流公司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企业担心,当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却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的时候,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此外,企业还需要在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依赖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权衡。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会对其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为了便于控制,企业应该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又会令企业的成本提高或服务质量降低。

2.物流外包业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首先,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制造集成在一起,物流外包业务本身就很复杂。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最后,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外包业务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

3.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也使我国的物流外包举步维艰

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对较新,因此行业发展中难免所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失控,在其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尚未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更有在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

四、对我国物流外包市场健康发展的展望

尽管物流业务外包在近阶段得到迅猛发展,但是未来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提高物流服务供应方服务水平

这些物流服务方企业必须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工作范围,要在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和费用等多方面争取满足物流需求方的要求。

2.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美国著名物流专家Jack Roser认为:在处理外包时,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合格的顾问能够给项目带来许多领导所不知的东西,他需要去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而这些事情常常与外包的成败相关联。企业领导仅仅扮演监督员的角色,如果缺乏具有项目设计和作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那么,外包营销将无从谈起。

3.供需双方建立有效的协调交流机制

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求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需要双方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风的同时,物流外包在我国却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惊人。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如果仍旧保持现状维系大而全的局面,将很难面对来自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我国生产及商业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物流业务外包的迫切性,及时整合自身优秀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19篇:物流管理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

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 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3 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 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 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 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4]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相关阅读: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市场营销论文范文·市场营销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下载·企业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第20篇: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1、物流快递行业盈利的关键要素分析

2、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xx医药连锁的物流配送策略探讨

4、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一一以xx公司为例

5、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一一以xx物流公司为例

6、河南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7、xx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8、提高企业物流采购人员道德素质途径的探讨

9、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11、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初探

12、物流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思考

13、浅谈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

14、物流客户管理研究

15、论产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6、试析当前我国货架发展存在的问题

17、探讨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

18、探析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法规建设

19、浅析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

20、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21、探析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

22、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23、浅析服装物流的信息化之路

24、浅析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5、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26、企业物流成本之分析

27、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28、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29、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30、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以上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撰写!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