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现代诗歌赏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3 12:09: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在文学的贡献上也是非常大的,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现代诗歌赏析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1、卵石

卵石

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等于它自身

留神于它的限制

确切地充满了

卵石般的意义

他的香气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

不会吓跑任何事物不会激起欲望

它的气味和寒冷

公正而充满尊严

我握着它时

感到深深的悔恨

它高贵的身体

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

——卵石不会被驯服

最后它们都会看着我们

以平静、清澈的眼睛

赏析

读波兰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的诗歌《卵石》,可以明白自我的完整意义。

诗歌一开始以冷静的语调作出判断:“卵石∕是一种完美的造物”。“完美”是极致意义的词语,似乎不应该用来修饰卵石,卵石太普通了,这一词语的陌生组合,引人对卵石产生非分的想象。但诗人马上制止这种猜想,以四个诗节阐释“完美”的含义。卵石的完美在于它与自己相等,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种各样附加的含义,被诗人删除了,并且诗人强调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诗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赋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边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确保自己的完整,“确切地充满了”表达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扩大疆界来增加自我,也不想因为任何因素减少自我,总之,必须是准确地等于自己,以保证自己的圆满自足。接下来诗人从卵石与他者的关系中,进一步说明卵石的自我意义。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发生联系,但是卵石在这种联系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保证自己在与他者的联系中的零影响。它的气味(译者翻译为“香气”似不妥,香气浓烈了些,应该是下文的“气味”)“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它也不会戴着冠冕吓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备威胁,没有威权形象。它甚至不会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让占有,也不让玷污。这三个否定句,让人联想到米沃什的《礼物》中几个否定句,(米沃什也许受了这三个否定句的影响)但是,赫伯特的否定非常自然,他是以他者的眼光来表述的,而米沃什是自己在表述。至此,诗歌的铺垫非常坚实,到了揭示卵石另一种意义的时候,它从卵石的“气味和寒冷”的存在状态中,剥离出“公正”和“充满尊严”的人格意义。不过,卵石的“寒冷”会让人产生误解,诗人以悔恨惭愧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肤浅。诗人看到卵石的“寒冷”的存在,竟产生了同情,他想用自己的手去温暖卵石,结果破坏了卵石的寒冷,使卵石的身体“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他看到了卵石“平静、清澈的眼睛”正看着他。诗人从这种眼睛里,明白了从外部输送温暖也是驯服的一种形式,从而真正懂得了卵石的意义。

赫伯特生活在极权时代,他在思考个体人格时,想到的是如何坚守自我,他从卵石这种平凡的物象中,从小而硬的特性里,找到了不被驯服的理由,诗歌反省的一节是有真实意义的。生活在非极权时代的人们,虽然从卵石的形象中不一定得出“不被驯服”的意义,但是《卵石》关于什么是完整的自我的表述,却有永恒的意义。

2、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赏析

对于成功,是需要落实的,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未免有许多风雨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阻碍自己前进的东西才更能丰富你行走的道路。一直向前。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也是缺乏美感的。因为经历过的人生才是美丽的。要想成功,要想有自己的舞台,要想为自己或长或短的生命增添斑斓的色彩,我们就前进吧,和着风伴着雨。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3、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赏析

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我”还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整篇诗行中,都弥漫着悠悠的遗憾。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推荐第2篇: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课程论文

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院系:xxxxxxxxxxxx 专业:xxxx 年级:20xx级x班 学号:xxxxxxxxxxxx 姓名:xx 序号:x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1

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摘要: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金岳霖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有学文学的朋友谈到林徽因的诗,说她的诗如其人,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不冷峻,但却温柔,却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读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很容易以为是林徽因写给诗人徐志摩的情诗。林和徐的确是有过许多美丽故事的一对。但从经历、传记中看林徽因,其实还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在浪漫云游的诗人和脚踏实地的建筑学家之间,选择了后者。多年以后,林对儿子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其实她对徐的感情是看的很清楚的,就是投影在波心的一片云而已。 关键词:四月天; 希望; 浪漫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共4页,第1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几位才女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比如张爱玲,比如萧红,比如林徽因„„前两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写的,却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的确,将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见,然而林徽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解之缘,却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与诗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传奇,她自身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也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不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认识林徽因。

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多集中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这时的她正是开始成熟但依然多梦的时期。《你是人间四月天》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择精汇编成集,形成纯粹的文学读本,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的创作成就和文学才华。

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书中收录了25首诗作,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袭来,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使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如果在文人分类中再给林徽因定位,则她首先应该是一位共4页,第2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3 诗人。

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

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

小说之于林徽因,与其说体现的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种文学素养。她掌握了小说的真谛和理论,比如她在《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一文中说道:

„„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着活力真诚。

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创作论述,她对文学的理解是具有理论基础的。然而,她却未能讲出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现一种细.....林徽因的诗,捕捉意象巧妙,表达情感细腻,表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轻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的,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共4页,第3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4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绿草如茵,清流澄碧,百花吐蕊,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

爱如四月天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爱)的“笑响”将它“点亮”,让人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所抓物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动却也恬静安宁。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的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还能形容吗?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和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爱如四月天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因此,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共4页,第4页

推荐第3篇:经典现代诗歌赏析

经典现代诗歌赏析

一身(萧缆)

夕阳下,

缩着身子,

月落时,

难耐感慨,

昨夜未睡,

今晨又被惊醒

手提壶,

煮白开水一杯,

一生,

因不静而伤悲,

看车流土星儿漫飞。

【能以这首诗作为这卷的结尾真的好高兴,人生如断章啊!】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的死亡

冬天、冬天,

你用寂寞埋葬我的名字。

当我徘徊在十字路口,

眼里含满了泪,

你的雪花飘落下来,

仿佛映我的凄凉,

兆示我将死亡。

我死亡在那个灰色的深渊里,

向着那寂静的天空。

这个城市,

没有我的名字。

我风化了。

在那一次哇哇落地的分娩,

我的哭声里就那样的凄凉。

【这晚,心情严重的不高兴,唉!我的心痛,我的人啊!】

断念

(一)

那一片,

哦,

是那一片,

上班的早晨,

我左躲右闪,

躲开了,

一天天不开心的心情,

却看到那一片枯黄的落叶, 飘进我的心里。

(二) 斟起咖啡,

看时间飞走。

我的手指长长,

摸到了一支笔,

于是思念在冬季里泛滥,

墨水渐渐浸润,

我的泪水。

(三) 冬日,

呼吸,

心情比季节更冷,

人情比心情更冷,

现代社会,

我在纸张上,

审视,

繁荣的意义,

用手指摸索,

辛苦两个字迹。

(四)

她来,

象一阵风,

真的,

清清楚楚的迷住了我的眼睛,

在梦里还留着吮指的笑;

她走,

怅然若失,

辉一挥衣袖,

没有一片云彩。

(五) 我发誓:

将爱情进行到底,

她发誓:

将爱情逃避到底,

我们两个都没有错,

只是观点不同,

我看她象彩虹,

她看我象青蛙,

呱呱

我的绿色爱情。

(六)

【有时候太佩服那些超人了,

那样的永远前进,

不知疲倦,

但我知道我是水草。】

原来我并不伟大,

知道这个秘密,

我的心里那么悲伤,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

平静的生活里,

我只是一个看客,

看水里来去出入的鱼,

我觉得我很平常。

(七)

今晚北京的风好大,

让我想起故乡的冬季,

是该下雪的时候了,

我用步子丈量时间。

不知道多少步?

可以看见雪景。

不知道多少步?

可以回到家乡。

(八)

【生活总是这样,

让你被迫的承认每一天的重复都那么有意义,

然后看到时光飞走,

你在机械的运动中告别:

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阳光明媚的中午,

是心情好的时间,

匆匆告别还在枕边萦绕的梦,

启程,

加班。

公交车,

总是这样无休止的重复,

行道树,

总是与污染的空气寂寞向天,

生活在不经意中转轨啊,

我在思索中默默看到中年。

(九)

【机械年代,通讯年代

什么年代都是假的,

永远不能抹杀的都是自然规律。】

通宵加班,

我不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换取物质,

而是在用流淌的鲜血铸造一个精神的英雄,

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反思的时刻,

可是我总是在这样祝福自己,

明天会更好!

我努力的希望看见明天的彩虹。

明天的彩虹一定会比今天的更加灿烂,

我不诅咒什么,

我珍爱这生活,

就象珍爱我的女友。

(十)

【对一叶扁舟人那震撼的语言,

算是回答,或者不吧!】

物质的物质去吧!

我需要休息,

尽管那物质的享受那样诱惑。

鲜血的鲜血崩流吧!

我的英雄没有倒下,

因为他要为自己活着。

断发1 昨日三千烦恼丝,

今日又垂颈边,

对镜失落无语,

梦里依稀曾见。

徘徊斗室三四年,

发根未白,痴念凭添,

挥笔写书成万里江河,

天地之间,有语难言。

断发2 【现在社会,谁是生活的主流不重要,

不必执着,不如欣赏自己。】

不知生活何以丰富,

不晓生活如此平凡,

三千乱发与生俱来,

与死难终,

不如泡面一杯,

看故事林林总总,

让魅力人间,

去了人家房头,

想在自家饭后。

爱情伤心,

犹如未断之发,

修剪时,

时时微风撩人,

未剪时,

烦恼三千,

迟迟疑疑,

在幻想边缘,

真真实实,

却是朴实无华,

无回头之岸,

在梦想悬崖,

叹息茫然。

断发3

推荐第4篇:现代诗歌赏析(一)

现代诗歌赏析

(一)

教学内容

1.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2.《偶然》赏析

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教学目的

掌握现代诗歌赏析的方法,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蕴藏于意象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诗歌意象的含义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蕴藏于意象中的情感。

一、诗歌赏析的方法

(一)揣摩意境。

1.诵读《雨巷》并品味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2.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韵味,另一种灵性。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二、徐志摩的《偶然》赏析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入于此,表明诗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将偶然形象化,不仅充满情趣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此平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偶然,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与陆小曼的**也是偶然;他学习金融是偶然,倾心康桥是偶然,飞机失事更是偶然。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珠子。

诗句开始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比喻自己,表明诗人在天涯海角肆意飘忽却高洁不俗,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突然一转意“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但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特别是“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只是一个偶然罢了。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等待,唯有追求的永恒。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持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这也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因果关系,投影是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里起到一个波浪转折的作用,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似乎还是比较融入但却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所以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最后说明其原因。而在“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有必要,中间用一个“更”字联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还在奉劝对方不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因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在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你”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的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情剧中的故意情节,在同样甘受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说明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是不会永恒的。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我相对应的主体的你,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但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顿时诗人一种失落的情感流露在心间,最后奉劝自己:“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起到一种安慰自己的作用,告诫一种人生哲理:很多时候何曾不只退一步想呢?同时承接上文“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第二节运用了“黑夜”,“海”,“光亮”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也运用了“相遇”,“交会”等相对应的动词,直接承第一个情节将第二个情节拉得更近,由云与水的远距离直接转入你与我的近距离,由白天转入黑夜,由水波转为海,完全是上一个情节的更进一步升华。你我即使距离再近或许也因为外部的因素而阻止我们的继续相遇,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即使情节安排得再好,环境安排得再好,心与心的艰难交融也最终成为一个泡影,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偶然相遇中互放的光亮也只是一时的不是永恒的事物,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盲目回忆过去,要赶快走出阴影,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里也是诗人的感情变化条件,中间用一个“最”字联结,说明诗人以信心的态度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奉劝自己最好要忘记掉偶然的事物而迎接新的曙光,这是现实的无奈,人生的无奈。面对“记得”与“忘掉”的两难选择,最好选择了后者,人生何不是如此呢?

通过诗歌的全文不难读出所描述出的两个情景,语言生动,形式完美,情节波浪起伏,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诗歌前后两节相互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从表面上去看是一首爱情诗歌,仔细去品读,却更加有味,给人越读越有味的感觉,蕴涵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乏一篇经典名作。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并将诗歌的两个主人公融入到意境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偶然的相遇或不再来临,但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无不表现和谐之美。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感悟也会随着逐渐加深,因为人总是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前进的。

仰望星空,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但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充满挫折中总是遇到或多或少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但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最终的结果,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天空的一片云还是黑夜的海上,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还要奉劝自己,在奉劝对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方向,何不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忘掉呢,毕竟彼此的交会也留下过光亮。

在贫困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的偶然何不是一种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抒写着诗人的灵魂空间。在呐喊与追求的路上,难道不是苦苦挣扎的路吗?

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赏析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她说:“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而诗歌则暗示性的表达了她内心丰富的情感,写出了她对徐志摩的那份情感,她不会丢掉“那份过往的热情”,她要他相信她会永远记得他的爱:“你仍要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回音”就是对他过去在《你去》中说的“我爱你”,那一句话的铭记,这首怀人诗用情很深,足以见她对徐志摩的情谊。

因为阴阳相隔,林、徐之昔日情感在林徽因的心目中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余下的只是追念。蓝棣之在《作为修辞的抒情》中说:“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故事,在1932年夏天写过《别丢掉》之后,从诗歌这方面来看,虽然不能说已经丢掉,但是就差不多不再记起来了。”如果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徐志摩的,此语显然就值得推敲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于1934年,是林徽因发表《别丢掉》和作《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前一年,这段感情因为徐志摩的早逝,已经不能再相互激发,而是演变成林徽因对徐志摩的追念和感怀。徐志摩已经缺席,没有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林徽因不会再为他写出动人的情诗。因此这首诗只能是亲子之诗,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的生命赞歌,这可以从林徽因作为诗人和母亲双重身份及其心理得到确证。

在笔者看来,如林徽因不曾对梁思成先生说过这首诗是为儿子出生而作,依梁思成先生的性格绝不会无中生有的。假如这首诗真是为徐志摩而写,林徽因绝不会说是为儿子写的。因为,无论徐志摩是多么的有才华,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毕竟也只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林徽因是才女,但不是仙女,更何况她又是一个母亲。虽然她将徐志摩失事现场捡回来的飞机残片一直保留作为纪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一个母亲,她会将写给一个已经在天国的昔日恋人的诗说成是写给她亲爱的儿子的,这应该是她要忌讳的。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安、健康、幸福。尽管林徽因少女时代就游学英国,但她毕竟在中国的传统大家庭长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存在。她曾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过: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住”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按:即金岳霖),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即徐志摩)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也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在这段话中,她将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情与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对比,并且在爹娘和梁思成以及金岳霖和徐志摩之外,还特别提到了“儿子”,可见“儿子”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她的佳作当中,有一首是写给儿子的,就非常合情合理了。她在1938年给费正清夫人费尉梅的信中说到自己的孩子:“宝宝(梁再冰)常常带着一副女孩子的娴静的笑,长得越来越漂亮,而小弟是结实而又调皮,长着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所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个艺术家,能精心地画出一些飞机、高射炮、战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军事发明。”她赞美自己的“所期望”的儿子是个“艺术家”,疼爱之心充溢字里行间。由此可以看出,在林徽因的心目中,儿子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她不会舍得以儿子的名义来纪念徐志摩。再者,既然林徽因可以在给胡适的信中坦白地说起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这三个爱她的男人,并且曾经向梁思成坦白过她爱上了金岳霖的事实,因此,假如这首诗真是为徐志摩而作,她根本没有必要也不会向梁思成隐瞒自己写作这首诗的真实意图,也就更没必要将写给徐志摩的诗说成是写给自己儿子的。故而从作者性情之真及她的母亲心理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绝不会是情诗。

蓝棣之在《文学创作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中说,事隔四年,林徽因对徐志摩之死的那种伤感已经淡化,她相信徐志摩已经是一个自由的精灵了,所以写出这样的诗。如果写给儿子的,不会这样写,可能会写一些祝福期望之类的话,而不是写这样的话。这好像不太吉利。正如前面所说,如果这首诗不吉利,那林徽因为什么还说是写给自己儿子的呢?何况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不吉利的意象,如果说诗中有意象不适合比喻孩子的话,那只能是“黄昏”、“夜晚”、“月亮”、“白莲”这样的意象,但是,诗中“黄昏”是吹着“软”风的,“夜夜的月圆”却又是吉祥美满的;“白莲”也是“梦期待”的、“柔嫩喜悦” 初放在“水光浮动”之上的。它们尽管是冷色的,但纯净美好,充满生机。

我们可以比较《别丢掉》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两首诗中的意象,很明显,前一首中的意象和情感非常符合怀念故去徐志摩的写作意图,“幽冷的山泉底”、“黑夜”、“山谷”、“渺茫”、“隔山灯火”、“月明”等凄清幽冷的意象描画的就是内心对死者的怀念和“叹息”,有些怀亡者的凄凉况味,也足以见她对于徐志摩之死的伤痛之深。后一首诗中的意象和意味则截然不同,如“春”、“笑响”、“细雨点”、“鹅黄”、“新鲜初放的芽的绿”、“柔嫩喜悦”、“花开”、“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等,这些意象温馨美好洋溢生机,而且诗歌的内在情感节奏轻灵欢快,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欢欣与喜悦,而迥然不同于《别丢掉》那种忧伤幽缓的叹息。徐志摩的死在林徽因的心灵里投下了很深的关于死亡阴影,故而《别丢掉》里的弥漫着忧伤叹息,其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写到经过徐志摩的故乡时的伤感、1935年发表的小说《钟绿》对美人钟绿及其男友韶华之年早去人间的幽幽感叹,都显示了作者心灵里对于徐志摩之死的震动、伤感与思索。以情诗来解,就很难理解林徽因为什么能将对已故的徐志摩的怀念之情写得如此轻灵生动,文学史上也罕见有用这样轻快灵动的风格来写一个离开人间不久的逝者。因此,在笔者看来,这首诗写给徐志摩是不可能的。它不可能是一首情诗,因此只会是一首亲子之诗,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蓝棣之先生说:“写给孩子的诗会提出期望什么的。”纵观中国文学史上诗人们为孩子们写的诗,确有其例,但并不尽然。兹略举几例:

对孩子提出期望的有李商隐《骄儿诗》:“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思念孩子的也有,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位慈父思念小儿女的骨肉真情:“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写出儿女娇态,表达父爱的也有,如南朝左思的《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织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由此看来,父母对幼小的孩子的感情不只局限于期望一类。父母之爱子,历来符合自然和社会的法则,也一直在人类社会中绵延不息。柔嫩的婴儿以其幼小、稚嫩以及新鲜的生命力和对世界孩子气的好奇和探索唤起父母心中浓烈的爱怜,故而文学家们都会感受和表现出孩子们的童趣的一面。在母亲眼里,孩子就更是很奇妙的天使。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开始》中说:

你的温柔在我年轻的肢体上开花了,像一道曙光在太阳出来之前划过天空。

天堂里的第一个宠儿与晨曦一同降临,你沿着世界生命的溪流漂浮而下,终于在我的心头停泊。

当我凝视你的脸时,神秘感震撼着我,原属于一切的你,竟成了我的。

因为怕失去你,我把你紧紧地拥在怀里。是什么魔法把这世界的宝贝牵引到我这纤弱的臂膀中呢?

在母亲的怀里,幼小的孩子就更是一切纯洁和美好的化身,就是有生机的一切,“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西蒙·波伏娃《女性的秘密》中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男人在他们陌生的自然和历史中只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他们只有一具躯体有限的生命。女人也同样受到限制,而且同男人一样,她也被赋予了心灵与精神。但是她属于自然,无限的生命之流穿过她的身体,因此她是个人与宇宙的调解人。”林徽因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宇宙的生命之流穿过林徽因的身体,为她带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她又是个诗人,有着非常敏感的心灵。徐志摩的英年早逝,刺激了她的诸多感慨,但最真切的莫过于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这是她在《悼志摩》中已经表达过的生命体验。因为最好的、可以有精神共鸣的朋友的意外死亡,她对于生命、对于做母亲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林徽因曾与徐志摩一起接待过访华的泰戈尔,泰戈尔诗中对生命的感悟也许在她亲身感受了生命的无常与神秘之后才在她的心目中更加清晰起来。体验了死亡和失去之痛后,更明白新生之生命的欢乐和意义,即更能感觉到雪化后那片“鹅黄”的可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写作,正是出于此种心境。它确实是一首母亲为孩子出生所做的诗,林徽因没有明确说明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是因为母亲的公允不允许她作这样的说明。如一定要说与徐志摩有关,那么只能用蓝棣之所说的“文学症候式分析”来假设,即在女诗人的心目中,徐志摩消逝了的生命经过宇宙的生命之流,在她的身体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即生命在轮回。这是中国传统的生死轮回观念。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据,在林徽因的潜意识中,这一定是存在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歌与情感经历

我们今天提起林徽因,更多想到的是才子徐志摩对她至死未了的真挚爱情以及她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美好婚姻,想到的是那富丽大方、美观庄重的共和国国徽和肃穆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却很少有人将她那些精美优雅的诗歌拾来重温。“写诗只是她的副业,灵感一至,妙手得之,然后便束之高阁,朋友们不向她索稿,她是轻易不发表的。”所以当我今天又读到这些真挚而清丽的诗歌时,内心被她那份珍贵朴实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推荐第5篇: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赏析现代诗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

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

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

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推荐第6篇:海子现代诗歌赏析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下面是关于海子现代诗歌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女孩子》

海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的走来

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枝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枝送给了谁

却从没人问起

春风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的

小溪

赏析:

不同于海子的绝大多数诗作中所展现的罕有的力度,浑厚而奔放的气质,对宗教真理的悲痛关怀以及对生命赤子般的讴歌,他的《女孩子》在风格上则显得清丽绝尘。

也许看多了都市中伪饰的清纯,苍白的矫情,当读到海子的《女孩子》时,一股清新、充满田园芳菲的气息扑面而来。全诗开篇女孩子的意象像许多中国

三、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中的意象一样无不流露出视觉上的透明性,“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勾勒出一位晶莹清纯的女孩子形象,她的到来与其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轻盈,不如说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纯净、朦胧的感受。美国学者韦勒克在阐述视觉意象这一概念时,强调了意象“是一种感觉或说知觉,但它也代表了暗示了某种不可见的东西,某种内在的东西”,揭开女孩子的视觉表象,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于初恋的若即若离,纯洁羞怯的情怀。在诗的第二部分,海子尽量不动声色又调动所有蕴含隐喻色彩的视觉意象来抒写“初恋”的情愫。“房屋”“父亲”都是家园的象征,她以忧郁的神情告别家园,恰恰流露出对往昔的留恋对将来的迷茫,初恋时那份青涩的忧伤淡淡地泻出,斜插在发间的那枝默默不语的野桃花正象征着女孩子无邪纯真、脉脉无语的爱慕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以含蓄地点了另一枝野桃花“送给了谁”,在“却从没人问起”的背后留给读者犹有余香的寻思和品味。

如果说此诗前两部分表现了诗人对初恋的感性体验,倾注了他朴素的真挚,那么最后诗人则把这种真挚之情凝聚成对所有年轻生命的讴歌。风和月亮两个物象既是秀节的标志,又是诗人对像月亮一样皎洁、风一样飘忽不定的纤尘不染的感情最深刻的体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你感觉到她在你心中留下的痕迹欲去捕捉她那倩影时,她已杳无踪影。“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方埋葬初恋的圣地”,在海子的心中,那是一隅清澈晶莹透明美好的圣地。

海子的《女孩子》也许更适合欣赏,独自品味。对每一位读者,他们依据各自的经验,对其中的象征进行不同的诠释,海子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洗尽铅华、纯蓝色的感情空间,我们不难想象进入这种“思无邪”的境界,任何一种明确的解析都是对这种境界的亵渎。

结语:以上是小编推荐海子现代诗歌赏析的内容。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推荐第7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推荐第8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2、学习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1、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

2、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3、新诗: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二、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 形象(意象):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诗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表现事理的重要载体。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较完整的、丰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或生活图景。

由于篇幅所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时是“我(不一定指诗人本身)”,有时是他人。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我”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岁月,思索着怎样主宰未来的世界。读完这首诗,一个思想深邃、胸怀博大的伟人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景物:景物是作品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具体物象。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并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便是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这种饱含着作者无限愁思的图画,这种艺术境界,就叫意境。景物和意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景物的特点,因为景物的形色各异,反映出环境氛围的不同。物象是作者表达情感志向的载体,读诗人通过对物象的感知,就能够揣摩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绘出的是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而这图景中又明显地蕴含着诗人追求淡泊宁静的心情,我们就把这种生活图景就叫意境。通过对意境的感知,就能够感觉到蕴含在诗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怀。 景物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景物指诗中每一个具体的物象,意境则指的是若干物象组合成的那种包含着丰富情感的整个画面。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是景物,而这些景物构成的充满无限愁绪的“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就是意境。

三、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托、象征手法等方式。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直接把情感写出来。例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毫不隐讳地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借景抒情,指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情感什么,而是借写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很看不起唐王朝那些骄横的豪门大族,但是他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写晋代贵族王谢居住的乌衣巷连燕子都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来抒发作者对唐王朝豪门大族的辛辣讽刺之情。

寓情于景,指把情感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中,与“借景抒情”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是谈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借景抒情是指整首诗多在写景或者诗歌中有大面积在写景,但是作者写景不是目的,而是借所写之景有意识地在表达某种情感;寓情于景,侧重于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中寄托着某种情感,作者并不是有意识地要用这个景来表达某种情感。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首诗仅仅写了映在曹操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对此景有什么感触,一个字都没有讲出来,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够感受到曹操那种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这就叫借景抒情。

象征手法,有点类似于比喻,但是应该有区别,现在没有那位专家的说法能够统一大家的意见。我们认为:象征是就整个形象比喻而言,比喻是就一句话用甲比喻乙而言。前者是从整个诗(或者文章)的表现方式而言,后者是就某一句子的修辞手法而言。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句子只能叫比喻,而于谦的《石灰吟》就可以叫象征。

七、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

是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语言清新生动。平淡、自然

是指用语朴素,像绘画不用色彩一样,给人一种不做作、不雕饰、不用华丽辞藻,却又清新、精辟、自然的感觉。注意,赞美诗文朴素用的“平淡”决不同于平庸和无味。陶渊明的诗多数都是如此。再如白居易的“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就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语言明白如话。 绚丽

指诗文充满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读这种诗文,如观节日之礼花,如赏美丽的朝霞。例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以它特有的奇幻绚丽色彩开辟了言别的一种新境界”,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活式幻境。 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一般有寄托的诗,语言都比较含蓄。例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对国事忧虑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意思从未正面说出。再如前面所举欧阳修的《画眉鸟》,全诗四句,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着一字。又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托事于物”,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一字,但他对祖国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直率

指想啥说啥,与含蓄相对。直接抒情的诗,语言通常都是直率的。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以我血荐轩辕”、“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明快

明快既指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指描绘的景物色彩不灰暗,情调不低沉。例如“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简洁

指语言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陉入荒园。”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 沉郁

沉郁与这个词语的本义有关,一是深沉,二是悲愁,但不是说情调低的诗或者哀伤的诗就叫“沉郁”。诗词鉴赏所说的沉郁,是指诗具有深沉厚重的特点,要忧国忧民,思考深刻,语言凝重。浅薄之哭号叫骂,绝非沉郁。屈原的《离骚》就不乏沉郁之笔。 雄奇

气势能够使人感到心惊魄动之语,谓之雄奇。雄奇不是越吓人,越惊险越好。雄奇要能够更好为全诗服务才算上等。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雄奇。雄奇的诗也称气象博大,或者气象宏伟,或者气势恢弘。

八、创作风格的体会 豪放与婉约:

豪放的特点:一是内容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是格调上“激昂慷慨、开朗旷达、沉郁悲凉、随和平易”。如“大江东去”、“挽弓射虎”、“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等。

婉约的特点:一是内容上“以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二是格调上“英雄志短,儿女情长,多阴柔之美少阳刚之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2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但是一般人评价诗歌时,多从格调上讨论。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创作时多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地表现,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屈原、李白、李商隐、关汉卿、郭沫若等作家惯用此法。

现实主义:创作时真实地描绘和反映实际生活。如《诗经》中的多数篇章,杜甫、白居易等无数作家多用此法。

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两种手法是能够并存的。例如《孔雀东南飞》。

四、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

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 2.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二

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 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三 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

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诗眼。例《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五、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所以我问同学们,你认为这首诗的意象都有哪些?同学们通过仔细寻找与思考,找到了以下两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接着我又问:“那么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们讨论过后,很快给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推荐第9篇:高考怎样赏析现代诗歌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诗歌鉴赏题是所有语文试题得分难度最大的题目,其实并不是,只要掌握好了鉴赏诗歌的技巧,就能轻松地拿下赏析现代诗歌的分数,下面一起来看看高考应该怎样赏析现代诗歌吧!

一、抓意象,绘意境

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诗歌意象的特征,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考生捕捉住现代诗歌的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只有抓住意象的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取了四个意象作为鸟儿歌唱的对象,“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满目疮痍,遭受欺凌的;“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是汹涌奔流,义愤填膺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是呼于抢地,不可逆转的;那“来息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是自由的曙光。从这四个意象上,我们能够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祖国饱经沧桑,人民不屈抗争的场景。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逐渐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

现代诗歌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

(1)抓住诗中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星星变奏曲》)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考生可以按照步骤回答问题。步骤1:萤火虫和星星,睡莲,一团团的白丁香。寥寥数语营造出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的夜境。步骤2:在这样的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感受到他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二、明手法,析作用

在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解题技巧:

(1)揭示何种手法;

(2)分析表达作用。

如: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艾青)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考生可以按照步骤回答:

步骤(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步骤(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

(1)指出何种手法;

(2)阐述表达作用。

如:“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一片槐树叶》纪弦)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考生可以按照步骤回答:

步骤(1)虚实结合。

步骤(2)虚写对祖国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这片叶子不代表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就缩小了。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

(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

(2)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

如: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纪弦《一片槐树叶》)

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考生可以这样回答: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三、品语言,释含义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在诗歌鉴赏或教学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隽永的字词语句。

1.品味词语丰富的表现力。注意诗歌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现代诗歌鉴赏词语解题技巧:

(1)解释词语的意思;

(2)阐述该词在诗中的作用。

如: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闻一多《口供》)

诗中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说“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请体味“驮”字和“织”字使用的妙处。

考生可以按照步骤回答:

步骤(1)“驮”是背着,“织”是编织。

步骤(2)动词用得奇崛,却十分传神,使诗的画面极富动感。

2.从现代诗的语言风格分析。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现代诗歌语言风格解题技巧:

(1)指明何种语言风格;

(2)有什么作用。

如: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辛迪《“代沟”上握手》)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考生可以按照步骤回答:

步骤(1)诗歌语言朴素、自然。

步骤(2)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四、感诗情,析爱憎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体会诗歌的感情要做到以下两点:

1.品味词语,体会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感情。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个“抓”字,一个“贴”字,鲜明地道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不放”和“紧紧”两个词则进一步把这种感情推向更高的境地,表现诗人对延安的深沉的爱和眷恋。

2.分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礁石巍然挺立”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暴力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技巧:

(1)指出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如: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何其芳《新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考生可以按步骤回答:步骤⑴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步骤⑵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新月比作小船,回到久别的故乡。诗歌选用了“花香,夜暖”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表达了诗人对温暖故乡的向往与追寻。

推荐第10篇:爱国现代诗歌及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动人写照。面临国破家亡,诗人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两句看似平淡的话,实则动人心魄,成为千古绝唱。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爱国现代诗歌及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诗作多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表现对光明的向往和讴歌。

抗战初期,日军连续攻陷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创作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这一情怀曾经并将继续感动无数读者。

郭沫若:炉中煤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赏析】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对中国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这首诗作于1920年,当时诗人虽远在日本,却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构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表达了作者爱国的衷肠。正如郭沫若自己所言:“‘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予她的恋歌。”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赏析】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这首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的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10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整首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紧密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毛泽东爱国智慧的集中反映。毛泽东说过:“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而战。”

特别是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革命意义更伟大。毛泽东认为“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打倒帝国主义,民族得到解放,就是帮助了外国人民,就是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因此,他提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赏析】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四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食指: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

……

不能说我的生活平淡枯燥

听那布谷鸟清脆的声声高叫

白杨树迎风披襟畅怀大笑——

领受大自然自由气息的熏陶

就是过上了繁花似锦的生活

也有衰落凋零那一天的烦恼

但坚信谁也挡不住祖国的常青树

必将抽出更加强劲的枝条

谁说我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

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

虽然物质清贫,生活艰苦

却不时涌动阵阵澎湃的诗潮

【赏析】食指,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当代诗人。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诗人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诗歌类作品唯一最高奖。在食指的诗中,祖国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这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第11篇: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打开啤酒吧,欢迎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于是,泡沫,水珠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美丽的夜

辛勤地擦洗大地像拉着小提琴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飘进孩子的梦

美丽的夜雨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

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

对生活,又超

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

的长虹。”

3、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你的体验。阅读《秋晨》(于赓虞)完成题目: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这首诗分为两节,请概括每一节的意思。

2、“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你已复活”中的“你”是指

3、“星霜漫天”突出了,“圣水难洗”说明了

- 1 -

4、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渺小得没有名字

人家把星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叫做星星 告诉自己的存在。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仰起脸来

星星是它的小民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谁也不排挤谁 一,二,三,你数

彼此密密地挨近。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它们是那么渺小,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有多少鼓励,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去吧——

带着多少叮嘱, 勇敢的孩子,

带着多少期望, 向着明天,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 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一滴纯洁的甘露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清晨和黑夜 那——又有什么要紧?

我自生又自灭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美丽的洁白的云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写: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七、阅读《祈》(傅天虹)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

求?

3,仿照是个的第一节进行创作。

4、你认为是个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阅读作者宗白华的诗歌《夜》完成题目:

一时间 一会儿 觉得我的微躯 又觉著我的心 是一颗小星, 是一张明镜, 莹然万星里 宇宙的万星 随著星流。 在里面烁著

1、这首小诗题名为《夜》,是在静静的夜空下,凝望在浩瀚太空中闪闪发光的星群,但它

的深意却不仅仅写夜的景致,还抒发一种思想,试做分析,阐述其内在的哲理。

2、“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内

容,理解其寓意。

3、“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著”与上一节内容是不是自

相矛盾?该怎样理解这首诗?

4、五四时期曾经盛行过哲理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曾对五四新诗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同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也是以哲理小诗而享誉诗坛,她是谁?能举出她诗中的名句吗?

5、去感受夜色,带着自己的体验写几行小诗。

一、参考答案:

1、答: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

2、答: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二、参考答案:

1、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主要写告别秋的心情;第二节主要写面对秋晨的情态。

2、苦难;东曙

3、秋夜的凄冷苦难的深沉

4、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抱住太阳的脚,在看见叶颤、禅舞。听市声沉醉,直到喜极而泣,表达作者对光明无限渴望的感情。

5、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三、参考答案:

1、第一句,运用拟人,形象的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所占的位置。2指星星发出的光芒,写出了他的能力和作用。

3、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虽然渺小,却并不受任何排挤,永远有自己的位置。

4、说明了星星在夜空中的渺小并不引人注意。

5、任何时候也不要放弃,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四、参考答案:

1、刻,车,歌。

2、C。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如“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理由: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想到了老师的点滴生活以后对老师的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

5、“老师”是和蔼的,他一直鼓励学生,给予他们爱和知识,当他的学生要离开时,他会欣慰的笑,会在心中为他们祝福,老师把学生送向了光明,而他们仍然无私奉献,永远守在自己的讲台上。

五、

1、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

2、色彩丰富鲜明美丽的图画。

3、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有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4、“新鲜的乳液似的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出来了,而且可以看见可以捉摸。比喻可谓精妙。

六、

1、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

2、乐观向上

3、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或遇到困难我们仍然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什么,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4、例如:我不是巍峨的高山,也不是连绵的峻岭,我就是我,一座矮小的山丘。

七、

1、因为动态的飞鸟充满活力,给静态的天空带来生机。

2、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但作为人绝不能因此降低自己的要求,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总希望他有一点花纹,这是人对美的天性追求,

3、大地生动,是因为有了花朵,那是一幅缤纷的画卷。

4、是一个积极追求进取,努力奋斗,并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的人。

八、

1、抒发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无神论思想,把个人的未知与“神”等同,这是五四时期反对专制,提倡个性解放的要求。

2、伟大由渺小组成,所以渺小同时也是伟大,这一节表现诗人归随宇宙的心愿,是“万物即我”的体现。

3、不矛盾,归化宇宙,身心与万物融会,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而一旦达到如此境界,诗人的心就如同一张明镜一般,能容下宇宙星辰。

4、冰心,她的诗集有《繁星》《春水》

5、略

第12篇:中国现代诗歌《赞美》赏析

《赞美》是穆旦创作于1941年12月的一首抒情诗。诗歌以“赞美”为题,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为全诗的抒情基调,以下是“中国现代诗歌《赞美》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诵读提示

诗人袁可嘉说:“赞歌人人能唱,但会唱带血的赞歌者却不多。”他称穆旦的《赞美》是一首“伴随着深沉的痛苦的”“带血的赞歌”。这首诗意境宏阔,意象丰富,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痛苦、深沉而又激越的强烈感情,揣摩作者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体会每节诗的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内在的感情节奏。

二、整体感知

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穆旦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一路上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这段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现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惨痛现实,使他清楚地了解到中华民族苦难的生存现状。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便是一曲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歌。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而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山峦,有数不尽的密密村庄,有美丽的河流和草原,有动听的鸡鸣和狗吠,在这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上,在低压的暗云下,滚滚的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苦难深重的民族的生活图景:说不尽的灾难、忧伤的眼睛、耻辱里生活的佝偻的人民……诗歌因为有了这样的描写,使它有了扎根的坚实土壤,获得了深广的现实内容。诗人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爱,使他坚信一个伟大的事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凝聚着民族生存力的全部内容。他勤劳善良,惯于隐忍,安于苦难,他千百年来耕耘着祖先的土地,承担着现实的忧患。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进了抗战的行列。这是一个觉醒了的民族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从此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对流血和死亡。“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用心灵“拥抱每一个人”,尽管这拥抱并不能给他们真正的幸福和安慰。但是毕竟“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出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节诗表达的仍旧是诗人“无言的痛苦”,他为这灾难深重的民族而痛苦,为民族难以摆脱的现实遭际而痛苦,然而毕竟“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诗人的痛苦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不屈的心灵。

三、鉴赏要点

1.宏大的包容性

本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铺陈,所以诗人不吝惜笔墨,而是铺排开去,以求充分表达自己复杂深刻的感情。如诗中第一节对辽阔山河的状写,运用了山峦、河流、草原、村庄、森林等密集的意象,力图如实地写出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境况。全诗一直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为主旋律,使悲痛没有沦为伤感,而是显得悲中有壮,沉痛中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民族生存力的赞歌

全诗尽管情调低沉悲怆,但贯穿始终的是一种深厚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保家卫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反复回响,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存力。

第13篇: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赏析练习:

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②简析“山”所蕴含的深义。

③说说“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④说说“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⑤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第二题、赏析《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完成题目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3、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4、在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作者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6、“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下列诗句: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第四题:阅读新诗。完成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联盟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第五题:赏析《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娇美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篱落上飘扬, 那就是蝈蝈的嗓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芳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茂密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寂静,从炉边就唱起了

蛐蛐的歌声,在逐渐升高的室温,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茂草中欢叫。

1、把这首诗分为两节,并写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诗人由“蝈蝈”写到“蛐蛐”是怎样过渡的?诗人又是怎样将“蝈蝈”与“蛐蛐”联系在一起的?

3、“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4、诵读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5、你听到过蝈蝈或蛐蛐的歌声吗?请用两三句话描写其中一种昆虫的鸣叫。

第六题:赏析《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 ??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

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6、“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

,这句暗示了

7、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

8、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 第七题:赏析《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什么?

2、怎样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着土地的热爱之情? 请对之进行赏析。

4、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5、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挚爱土地,歌唱土地,献身土地的感情寄托于“一只鸟”?

6、把这首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相比较,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第八题:赏析《静夜》完成题目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体会诗歌中“淡淡”“团团”“笼罩”“疏”“漏”“怕”等词语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2、这首诗中,前后两节,内容侧重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九题赏析《天上的 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本诗第一节的两句诗,其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是作者原诗中的句子,编入教材时删去了“哪怕”。请你再认真品读,说说这样的修改有什么好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题,阅读《乡愁》完成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本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题:赏析《祖国》完成题目: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3、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十二题:赏析《黑人谈河流》完成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第十三题:赏析《星星变奏曲》完成 ??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 在夜里凝望 ??? 寻找遥远的安慰 ??? 谁不愿意 ??? 每天

??? 都是一首诗

???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 柔软得像一片湖

???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 像星星落满天空

???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 最欣赏的句子:

? 我的赏析: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 我的感受: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题:赏析《黄河颂》完成题目: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第一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海是理想境界;②山是重重艰难险阻;③诗人确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因而理想在心中曰曰夜夜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④“照亮”写出了“全新的世界”的光辉灿烂,本句写出诗人实现理想境界后的兴奋和惊喜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第二题参考答案:

1、答案: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最末一句的“──”表示语意转折,由前面对祖国形象的描绘,转而直接表达对祖国现实状况的深深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之情,知之深,则爱之切。“祖国啊!”一语显得深沉而凝重。 表现出诗人深沉而悲痛的感情。

2、:“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是希望,„„是花朵”运用暗喻。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

现实,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 “痛苦的希望”的含义是: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产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出来的祖国“挂着带泪的笑涡”,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经磨难,吐发新绿,新生的祖国已经站到“雪白的起跑线”上就要奋斗拼搏了,看,地平线上,“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照亮了东方的天宇,这不是祖**亲的写照吗?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京戏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

4、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我决心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升华感情达到了高潮,

5、新生的中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正在向明天进发。中国的明天定会更好!

6、这句话是全文感情的升华。——既然祖国不顾一切地哺育了“我”,那我也要无条件地回报祖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报国情怀。 第三题参考答案:

1、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2、答案: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第四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土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得1分) 2. 生活中的坦途 ;生活中的坎坷 。(意思相近即可) 3. 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第五题参考答案:

1、大地的诗歌„„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一层:描写盛夏“蝈蝈的乐音”;第二层:描写严冬“蛐蛐的歌儿”

2、过渡句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诗大结尾,作者巧妙地运用联想,将“蝈蝈”与“蛐蛐”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音乐”,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不会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人们应该不断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4、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赞美和热爱。

第六题:参考答案

??

1、[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这首诗。 ?? [参考答案] ??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所在。

3、??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参考答案]对比、拟人;花草树木因遭受摧残践踏以至寂寞憔悴无人爱怜的情景。 6[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7[参考答案]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可以不像畜生那样活,蝼蚁那样死。 8[参考答案]对“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寄去深情的祝愿,诗人心中永远有一个敌人无法夺走的“永恒的中国” 第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土地:祖国 ;河流:人民的悲愤 ;风:战争,祖国受的苦难 ;黎明:胜利,祖国崛起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艾青这两句诗,抒发了

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5、“鸟”在这里是泛指,是共名,作者寄情于“鸟”,其意思在:一只微不足道的“鸟”“尚知道位卑不敢忘忧国”,更何况人呢?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6、思想内容:为了祖国而奉献一切的豪情;表现形式:托物抒情。

7、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8、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第八题参考答案:

1、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将第一节的写实与第二节的想象结合起来。——“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3、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第九题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为下文的想像作了铺垫。2.提示:“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3.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猜测的语气变为肯定的语气,形象鲜明实在,同时减少了两个音节,读来协调,铿锵有力。 第十题参考答案:

1.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手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

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4.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第十一题参考答案:

1、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3、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第十二题参考答案: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第十三题参考答案: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 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第十四题参考答案:

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

样。

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第14篇: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

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

现代诗歌的欣赏是指读者对现代诗歌作品由感知到感想的过程,它与生活情趣,个人爱好,文化修养,个人审美标准和时代审美标准有关。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对诗歌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或中心句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如《乡愁》(余光中),《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从文中标题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我爱这土地》、《乡愁》(席慕容)从文中诗眼“爱”与“乡愁”这两个诗眼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明确诗歌的表现手法

现代诗与古代诗相比,它更具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修辞手法的变异性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借助修辞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如《雨说》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表达对中国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现代诗还常常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艺术手段。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要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中的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知晓诗歌的形式特点

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原始的劳动号子——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唐诗——宋词——元曲——“五·四”以后的新诗——当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诗言志,歌抒情,现代人一般把二者统称为诗歌。《

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一下类型。 ① 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② 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自由诗等。

③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④ 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⑤ 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⑥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风格、流派、作用等分又会有不同的类型。

我们在感受诗歌的情感的同时,还要品味诗歌想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诗歌常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四、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现代诗赏析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在诗歌赏析中更要有自己的感受,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启示。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人借助“邮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星星变奏曲》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胧,意境优美。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蛐蛐和蝈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当然,对现代诗歌的赏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反复训练。中考中诗歌的赏析也不可能出现太过深奥的问题,我们只要掌握现代诗的赏析方法,应该能够得心应手。

第15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专题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体味诗情,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情,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如《金黄的稻束》中的“沉思”的内容就需要好好挖掘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和谐而广阔的、能够诱发鉴赏者丰富想象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意境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等。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再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等。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

意境与意象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言志的“志”(“意”)的完美结合。意境通过某些诗句或整首诗体现出来,而意象则通过单个的“象”体现出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三、鉴赏感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四、鉴赏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排比、双关等。

2、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白描工笔、诗中有画、观察角度(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等。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似贬实褒、似褒实贬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第16篇:春节主题现代诗歌赏析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一致延续至今。春节前日是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春节主题现代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新年来临

作者:清水河畔

壬辰年的声响久已荡去

孩子,不知在何处燃起

癸巳新年的心愿

清脆的声响

新的希冀

便从大山深处蠕动

孤寂了的残雪

从残垣的墙隅处,打着旋风狂舞

碎了漫天的残雪

——天使又在流着眼泪

终究要嫉妒,为了凡间的亲情和无尽的乐趣

沉睡了的孤寂

独鳌残冬,封锁了世间的温情

却在孩子燃放的爆竹声中,荡然无存

三百六十五个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屈指数着自己的年轮

算计着幸福几何,心酸几何

繁星深处

忽几束礼花

一年的幸福

一年的心酸

便在夜空中绽放

﹎﹎﹎﹎﹎﹎﹎﹎﹎﹎﹎﹎﹎﹎﹎﹎

篇2:新年话语

作者:左显成

我从何走来

一年又一年将过去

他传说一桩桩佳话

把人们带到一年的回忆中

这一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述说神州大地遭受的灾难

旱灾、水灾、地震灾害

数不清的人们在灾情中度过

灾情中遇难者长冥于世

活着的人经受磨难

国家的富强受灾人有了希望

在祖国脊梁中深感到一丝丝温暖

辛勤祖国人民

在立志振新民族新旺发展中

建设自己的祖国

他们用辛勤汗水铸就新的丰碑

神九上天揽月

航母顺利服役

北斗卫星通讯建成

高铁四纵四横呈现

体坛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丰硕成果

解放军沙场点兵训练成就

筑起一道道城墙铁壁

保卫着祖国和平建设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

市场经济腾飞

我们在世界中勇进

正逐步显示我们国家的发展

一年中莫大的事

不过于党的十八大召开

成功进行新老人员的交替

新的一代人员披装上任

赋予他们责任和使命

再经过八年建成小康

去缘中国人的梦想

这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来到

又是一个起点

新的重任建设九州

看见那热血中国人

用有力臂膀扛着前进大旗

奋勇向前

为梦想做铺垫

﹎﹎﹎﹎﹎﹎﹎﹎﹎﹎﹎﹎﹎﹎﹎﹎

篇3:新年钟声

作者:万良顺

一百零八声响

地球瞬间转身

告别过去

荡涤污秽

2012的最后一刻

宇宙终究没有毁灭

长嘘一口气

你,我,他

越活越开心

钟声年年敲响

神州岁岁创新

天宫九天揽月

蛟龙下海捉鳖

航母Style

歼十五横空腾飞

习总接力邓公大旗

彩绘中国美好社会

新年钟声敲响

春天向我们走近

一觉醒来旭日升

你我又长一岁

计划是否做好

目标是否定位

空话最好少说

实干才是最对

建设和谐家园

贡献你的智慧

等到来年庆功会

披红戴花放光辉

﹎﹎﹎﹎﹎﹎﹎﹎﹎﹎﹎﹎﹎﹎﹎﹎

篇4:蛇年哭蛇

作者:邬德发

你不愧是除暴安良的大侠

用一支支吐着火苗也吐着毛骨悚然的箭

射断一声声“无食我黍”的哀鸣

漫山碧绿为你起舞

遍野金黄向你鞠躬

你真可谓妙手回春的良医

化苦毒为神奇

罢病中吟千万曲

爆炸雀跃一片

你堪称巧夺天工的时装大师

你的时装与琴弦共鸣 真美啊 真动听

集霓裳羽衣、阳春白雪、高山流水

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于一身

你常常成为宴会厅里的皇后

欢乐 因你光临而疯长

窜处金樽 高过头顶

碰撞成钱塘江大潮

淹没了满座宾朋

难怪你有一顶小龙的桂冠

实实在在戴之无愧

当你步着龙的后尘

走进属于自己的本命年

锣鼓还是为龙而敲

鞭炮还是为龙而鸣

彩灯还是为龙而扎

香烛还是为龙而焚

你依然与猛兽为伍,冠之以毒

又依然与牛鬼同宗,封之以神

一有风吹草动

便有毛骨悚然、怒发冲冠

便有乱石刀棍云集

交织成雷电风雹大作

便有血肉横飞

狂草恐怖于四野

于是,硕鼠愈硕

钻不进大象的鼻孔

吞得下大象的全部

于是,硕鼠愈众

满山遍野,于光天化日,倾巢出动

横扫五谷一片、瓜果一片

于是,硕鼠愈狂

唱大风歌,跳霹雳舞

戏耍黑猫警长

呜呼

伯牙愤而砸琴

而病中吟江河水满江红

不绝于耳

呜呼

扁鹊仰天长叹

华佗放声痛哭

呜呼

多少农夫复跪于地

千年哀鸣再度四起

冤哉

惨哉

痛哉

哀哉

﹎﹎﹎﹎﹎﹎﹎﹎﹎﹎﹎﹎﹎﹎﹎﹎

篇5:过年的味道

作者:长宏

下雪了

蝴蝶,从北而南

群山

在银色手指抚摸下

陷入沉思

农事被一一

搁浅在暖暖的炕头

唯有媳妇们的话题

绕不过

男人的棉袄

点着手指

过年的味道

便在笑靥中闪现

﹎﹎﹎﹎﹎﹎﹎﹎﹎﹎﹎﹎﹎﹎﹎﹎

篇6:过年回家真好

作者:skyblue

长大了

为了生活,为了生存

常年在外面漂泊

只能在过年时回家看看

背上沉重的行李

踏上熟悉的火车

听着火车的奏响声

慢慢地向家里走近

在那个火车上

看着许多陌生的面孔

一个又一个迫切想到家的愿望

人人都很兴奋

只能望着窗外

看着广阔的田野的荒芜

看着万里群山的孤寂

看着村庄的人为过年做准备

时钟走得太慢

拿着手机插上耳机

听着动听的旋律

得到心里的一种欣慰

等待着

等待着

盼到何时才能到家

当汽车快到村庄的路口

爸妈早已望着家乡的马路

看着父母在家门口等待着

看着家乡的亲戚朋友

家门口爸妈帮忙拿好行李

那一刻的心终于放下

原来回家真好

然后一家坐在一起吃饭

那时才真正体会到家的温馨

也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幸福

过年时

天天在亲戚朋友家拜年,吃饭

走的脚酸了,也累了

有时看书,听音乐,看电视等等

能够陪我走过寒冷的春节

还经常出去看着大雪的纷飞

看着梅花盛开的美景

看着小孩子打雪仗,堆雪人

看着自然的宽广

享受自然的优美

看着孩童享受天真无暇的快乐

自己也想有那种快乐

但毕竟不能回到从前

因为自己长大了

不能像孩子那样天天玩着

作为自我

要承担社会负义我们的责任

朝着我们人生的目标前进

向着我们的理想走近

勇敢飞向那片不知未来的天翼

今晚的月亮很美,快要圆了

时间飞快

就快要出去外面

又要背着厚厚的行李

踏上熟悉的火车

真舍不得那深爱的家乡

在外面

看不到家乡大雪纷飞的场景

看不到家乡梅花盛开的画面

看不到家乡孩童天真无暇的快乐

其实

过年回家

才能感受到有一种爱

一直存在我们的身边

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有家快乐,快乐有家

﹎﹎﹎﹎﹎﹎﹎﹎﹎﹎﹎﹎﹎﹎﹎﹎

篇7:过年

作者:文梦

小时候

我的听觉特别好

刚到腊月

我就听到了

新年的脚步声

爆竹声声,噼噼啪啪

我十分激动

小时候

我的嗅觉特别好

才过祭灶

我就闻到了

新年的体香

煎炒烹炸,香味扑鼻

我醉心不已

小时候

我的视觉特别好

除夕夜

我就迎到了新年

一身珠光宝气

让人眼花缭乱

我手舞足蹈

小时候

我的味觉特别好

大年初一

我就尝到了

新年的礼物

嘴里甜到心里

梦里我笑醒了

小时候

我的肤觉特别好

白天黑夜

我都受到了

新年的爱抚

不似母亲胜似母亲

我成了幸福的小天使

后来

新年走了

在我的依恋里

跟着岁月

越走越远

又留下一段记忆

让我追念

第17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精)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 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 更富新美力。 它想象丰富, 构思巧妙, 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 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 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 诗的语言要在朗 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 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 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 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 对深层的, 以及对整体感受 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 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 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 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 我国以闻一多、徐 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 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他们的诗 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 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 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 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 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 都是关键词。 而古典诗歌 (特别是律诗 “诗眼”一般出现在

上下两 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 而且要是五言律诗, 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 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 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 。 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 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 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 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 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 和其它体裁的诗歌, 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 分析“好处” :分析诗眼的好处, 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 ,来充分发 掘其丰富的意蕴, 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 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 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 “象”是具象,具 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 情趣的有机融合, 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 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 诗歌是抒情的, 除了少数直接抒情, 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 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 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 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 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 美景当

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 ; 心凉 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 的意象“花” “ 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体味诗情, 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从想象中体味形象, 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 ,顺 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

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 , 爱 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 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 土地的多情鸟。 读诗的全过程, 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 象展开的, 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 是通过对这只热 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体味诗情, 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 诗歌的抒情多是 含蓄的, 要深入诗情, 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 就是说, 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 还原 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如《金黄的稻束》中的“沉思”的内容就需 要好好挖掘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 与作者的 思想感情(“意”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和谐而广阔 的、能够诱发鉴赏者丰富想象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 意境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等。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 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 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 概括出其所表现的艺术境 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再 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

等。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

意境与意象有联系又有区别。 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 之物(“象” 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言志的“志” (“意” 的完美 结合。 意境通过某些诗句或整首诗体现出来, 而意象则通过单个 的“象”体现出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 循的, 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 “鸿雁” 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 如马致远的 《秋 思》就创造了 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 怀远的秋思。

三、鉴赏感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 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 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 步的了解,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 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 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 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否则,我们的欣 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 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 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 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 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 情感美的有效方法。 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 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 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 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鉴赏 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

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 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 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 豪放派词和 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四、鉴赏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 +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 +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1、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 复、排比、双关等。

2、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这其中 描写、抒情 是 考查的重点。 抒情手法分为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和间接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 一是景中 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 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白描工笔、诗中有画、观察角度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等。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似贬实褒、似褒 实贬、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第18篇:汪国真现代诗歌《热爱生命》赏析

《热爱生命》是汪国真所作的诗歌,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生活以及一切有意义的事的热爱。以及对于生命的一种不屈服,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下面是其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诗歌鉴赏: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不难懂,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热爱生命》,也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抒情诗歌,也可以作为励志的诗歌来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作者简介:

汪国真,诗人,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做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1990年出版首本诗集《年轻的潮》,其后陆续出版《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并有多种《汪国真诗文集》出版,掀起流行阅读风潮,其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时称“汪国真现象”。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第19篇: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

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诗特征:

(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

(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

(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字词汇总 字音

沁(qìn)园春 橘(jú)子洲 寥(liáo)廓 百舸(gě) 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 百侣(lǚ) 漫(màn)山遍野 浪遏(â)飞舟

彳(chì)亍(chù ) 颓(tuí)圮(pǐ ) 青荇(xìng) 斑斓(lán ) 漫溯(sù ) 长篙(gāo) 成语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中流击水:化用“中流击楫”,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击水代表逆风而上,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反抗的中坚力量。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沁园春 长沙》

上阙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悲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秋色图;下阙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阙有机地结合起来。 《雨巷》

这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这一理想。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叹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再别康桥》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节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尤其是章法整齐,韵律优美。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把握重点

现代诗歌鉴赏技巧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备受人们的关注。虽然因为现代诗歌的理解难度等原因最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涉及,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一种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

【例1】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下面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提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解析】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绝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而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项。

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符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时,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c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依次填入第二节a、b、c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解析】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手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 处就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应为C项。

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赅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 【例3】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也许》,完成下面题目。

(1)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下列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一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夭折而作。既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应为A项。

第(2)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比拟了,A项以偏赅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密联系,是正确的。

4.找矛盾,扣诗歌,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学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来矛盾选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辩出真伪来。

知识迁移

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月色正好/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 。 2.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3.“你从柳梢头望我”化用了哪两句著名的古诗?

参考答案

1.乡愁;思乡之情。

2.上节说“圆”还有团圆的意思;下节说“满”,因为“满”有“斟满酒”的意思。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拓展阅读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赏析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 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

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人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衷愁中见执著。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想见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角色转换之间

——给父亲的一封信

爸爸:

当再一次提起笔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总是跟随在你身后的小女孩了。如今的我,已经长成了一个有着自己个性的青年。而你,似乎也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被银发爬满了头,我不曾发觉。忽然之间,你已经老了许多。很多时候的你,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然而,在角色转换之间,我们的血脉依然相连。

忽然之间,你老了。但是,因为工作需要的你,必须学会用电脑。于是,年老的你放下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教你使用电脑。普通话不标准的你,从最初级的拼音打字学起。多少个夜晚,我看见你那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夜幕降临以后,只有电脑屏幕的荧光一直闪烁着„„不知道经过多少个这样孤独又辛苦的夜晚,你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们不经意间的角色转换,却一直流淌着彼此之间的浓浓情意。

忽然之间,你老了。当我生病的时候,你无法用你那宽厚的臂膀背我去医院,甚至,需要我来回为你的年老而奔波。还记得吗,上周你因为连续加班熬夜而得了急性胃炎,我怎么会不知道,好强的你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苦痛。我去医院买来药,天天煎好药之后放在你的床前。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像你以前照顾我一样照顾你;但我会尽我所能,让你“即使踏着荆棘,不会觉得疼痛;有泪可落,也不觉得悲哀”。我们无意之间的角色转换,有时显得你衰老又笨拙,但是你的形象,不会因为这样的角色转换而落寞下去。在我心中,还是一样的高大。

忽然之间,你老了,将要退休的你,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爸爸,你投身了教育事业一辈子,全部的心血都铺洒在上面。所以,你所有的担忧与不舍我都了解。爸爸,我想告诉你,不管你多么年老与笨拙,都不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想在你失落与无助时,给你勇气与鼓励,让你知道我一直在你身边。记得考前的一个夜晚,我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入睡,你悄悄塞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是我的女儿,不管结果怎样,我肯定和你在一起。”爸爸,现在角色转换,我也很想告诉你,你是我的父亲,我唯一的父亲,不管发生什么,我也与你共同承担。

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快得让我措手不及。虽然你的年老,让我们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我依然希望可以像十年前那样,牵着你的手,去看那天空明朗,夜色清凉。

永远爱你的女儿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的构思相当精巧,以书信的形式和父亲对话,不

仅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还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牵挂和担忧,体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血脉真情。

除此之外,作者在细节描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等。这些细节对突出文章主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â)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î)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夙愿 纷繁芜杂 呕歌 音容笑貌 B.跫音 感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 C.太息 乌蒙磅薄 彳亍 白浪涛天 D.寥廓 峥嵘岁月 琼葩 潺潺涓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4.下列句子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5.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 .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 .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 a; B.a b; C.b a; D.b b 7.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B.新诗语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

D.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特点。 8.徐志摩, 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_____》《______》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9.戴望舒, 代诗人。浙江杭县人。有诗集:《我底记忆》、《_______》、《_______》。短诗:《雨巷》。他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10.默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外阅读

五 月 穆 旦 郊外墓草又一新

五月里来菜花香 昔日前来痛哭者 布谷流连催人忙 已随轻风化灰尘 万物滋长天明媚

浪子远游思家乡 还有五月的黄昏轻网着银丝,

诱惑,溶化,捉捕多年的记忆, 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 挂在柳梢头,一串光明的联想„„ 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 浮在空气的小溪里,把热情拉长„„ 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 于是吹出些泡沫,我沉到底, 对着漆黑的枪口,你就会看见 安心守住了你们古老的监狱, 从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 一个封建社会搁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里。 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

无尽的阴谋;生产的痛楚是你们的, 一叶扁舟碧江上 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 晚霞炊烟不分明

良辰美景共饮酒 负心儿郎多情女 你一杯来我一盅 荷花池旁订誓盟

而今独自倚栏想 而我是来飨宴五月的晚餐, 落花飞絮满天空 在炮火映出的影子里,

在我交换着敌视,大声谈笑, 而五月的黄昏是那样的朦朦! 我要在你们之上,做一个主人, 在火炬的行列叫喊过去以后, 直到提审的钟声敲过了十二点。 谁也不会看见的 因为你们知道的,在我的怀里 被恭维的街道就是他们倾出, 藏着一个黑色的小东西, 在报上登过救济民生的谈话后, 流氓,骗子,匪棍,我们一起, 谁也不会看见的 在混乱的街上走—— 愚蠢的人们就扑进泥沼里,

而谋害者,凯歌着五月的自由, 他们梦见铁拐李 紧握一切无形电力的总枢纽。 丑陋乞丐是仙人

游遍天下厌尘世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飞飞上九层云

11.分析诗中五段七言诗的内容,都叙述了些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析诗中四段自由体诗的内容,它们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绪?

13.七言诗和自由体诗风格是否一致?作者将它们交叉结构在一起,在表达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4.诗名题为“五月”,诗人都描写了五月中的什么?这和他个人情绪有什么联系?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的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5.你如何理解文章开篇的两句话? (1)“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将其改为判断句,即:_________________(13字) (2)“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这句话的正确含义为: (限 16字) (3)就全文而言,这两个句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限4字) 16.文章提出评价诗人的两条标准,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2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4字) 17.筛选文中相关信息,概括回答下述问题。(3分)

(1)对新诗的科学理解,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4字) (2)新诗形式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有二,它们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12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4字) (3)作者阐述新诗语言形式生命力的源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9字)

(4)作者提出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原则,即: (限28字)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起笔两句,分别从反面和运用反问修辞提出本文的论点,即:要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B.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指体式、音节、韵律等;外形式则指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C.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D.成为优秀诗歌的条件,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诗,由于外形式的缺乏,流于诗情虚假,而导致了诗意的肤浅或空泛。

E.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是重要途径。

F.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参考答案

1.B(A寥liáoC溯sùD虔qián)

2.A(A讴歌;B感人肺腑、张灯结彩;C乌蒙磅礴、白浪滔天;D没有)

3.D (A不是疑问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B句末句号放在下引号外;C句中顿号改为逗号)

4.C(A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B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D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都不符合语境)

5.D(①去:流去;③翔:游泳;⑤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6.B 7.D(新诗的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不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 8.新月派、《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9.现代、《灾难的岁月》、《望舒草》、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1.五段七言诗,第一段总写五月万物复兴,百姓繁忙,点出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段是写女子失恋后的神态,场景;第三段写的是郊外墓地,慨叹人的不断离世;第四段写活着的人的闲适生活;最后一段写世人对尘世的厌恶,渴望得道成仙。诗人在这几段七言诗中,以民歌民谣的方式描绘了五月的几个场景,既是对生活的一种概写,更是作者看破红尘,洞悉世界的一种无奈与愤世心情的隐现。

12.四段自由体诗,分明是诗人对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一种愤怒控诉。这是当诗人刚被捕后的心情表达,还有一五月黄昏的借景抒情、议论,以及在半夜被提审后内心痛苦的渲泄,诗人在自由体诗中表达的情绪较为激烈。

13.在表现风格上,七言诗和自由体诗是不一致的。但诗人把它们交叉组合到一起,不但在结构上自出机抒,而且在表达效果上,也颇富于意味,七言诗如民歌民谣,在诗中起到作背景烘托的作用,而自由体诗则是诗人内心激情的表白。两者互为映衬,使读者对五月在背景中更好地理解诗人那愤世的情绪。

14.在七言诗中,描绘了五月的几个场景,在自由体诗中,描写的是五月的黄昏。

从诗的各段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事物看,七言诗和自由体诗都是对五月黄昏乃至夜晚的描述。诗人身陷囹圄中,失去自由,又恰逢黄昏,抒发了伤感悲愤之情。有对生活场景的联想,表达内心的留恋,更多地是对黑暗社会的质疑和批判。

15.(1)诗歌是最富形式感的一种文体。(2)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3)提出论点。 16.(1)评价诗人的造诣,主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2)诗人的人格魅力,包含于诗体语言所能表现的诗美之中。

17.(1)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⑵a.诗的内形式与外形式不可分。b.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无外形式,内形式无依托。(3)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4)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不成熟)——跳舞(自由)的艺术转变。

18. B、D(B项的表述错位,颠倒了内形式与外形式包含的内容—情绪节奏、心理逻辑,属于“内形式”;而体式、音节、韵律,则属于外形式。D项表述有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诗意肤浅或空泛的原因是由于内形式的缺乏,而不是外形式的缺乏。)

第20篇: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何其芳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来描绘欢乐,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欢乐”这一抽象的情感词语,描绘得具体而生动,从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的欢乐不是常人那普通的欢乐,而是一种复杂的、深刻的欢乐,它与忧郁相似,是独特而可爱的。《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忧郁、惆怅,从作者对她神情、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如梦幻般地在阴暗潮湿的雨巷消逝,正是诗人在那风雨如磐的、压抑的时代,满腹哀愁、苦苦思索的象征。焦桐对春天怀着的憧憬之情,从他对将要到来的春天作了重彩浓墨的想象描绘可以看见。“山民”已消失了原有的意思,只是一种象征,象征封闭传统的文化,隐藏了诗人的强烈批判激情,描绘的山民生活隐约透出这种深意。

二、赏析要点

学习《欢乐》一诗,注意学习诗人的具体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对欢乐的形象诠释;《欢乐》对于“欢乐”充满美好想象的描写,给“忧郁”增添了别一种情感的色彩。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

三、六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焦桐对春天的热情讴歌是通过一系列想象描写来实现的,这个“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春天”,很可能是指诗人自由的精神世界的“春天”。

《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学习此诗,要从纯客观的叙述中体味深刻的哲理。全诗共四节二十五行,第一节写“他”向父亲追问。“他”虽然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他”毕竟还知道山那边有海。第二节写“他”已经感觉到山的沉闷,萌生了要改变环境的愿望。最后写出了“他”的遗憾,全诗主旨和寓意得到集中的表现。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也允许学生有其他的感悟。

1.深刻的哲理。“山民”在诗中消失了他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

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作者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一种沉闷的文化环境给人的感受,起到了加强沉重和冷峻气氛的效果。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题。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1.以下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B.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C.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D.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解析:A项应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默默彳亍着 (慢慢走,走走停停) ..B.冷漠,凄清,又惆怅 (形容清冷) ..C.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 (形容寂静冷清) ..D.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沉默地表示不满) ..解析:“太息”指叹气。 答案:D 3.选择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

A.这首诗描写的雨巷潮湿、阴暗、狭窄破旧,使我们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特征。 B.诗中的“丁香姑娘”正是满腹愁绪、精神彷徨的诗人的象征。

C.诗人的形象又正是一代知识分子热烈追求理想而又不可能得到希望的缩影。 D.诗的格调过于低沉,使人产生精神不振之感。

解析:虽然格调非高亢类的,但诗歌给人一种凄美之感,让人感到当时知识分子精神的苦闷,而又不失人生的追求。

答案:D 4.简答题:

(1)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前后诗节内容几乎一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首尾? 答案:(1)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显得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

(2)开头希望“逢着”丁香姑娘,结尾写“飘过”丁香姑娘,在结构上前后呼应,趋于完整,在内容上加深主题,使诗篇显得耐人寻味,使人吟咏不止。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