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农村文化生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4 18:01: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舞台艺术送农民”

活动启动

7月19日晚上,罗山县楠杆镇新街歌舞飞扬,随着我县文化馆送上一曲欢快的舞蹈《吉祥彩虹》,标志着我县文化馆今年首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慰问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歌曲、舞蹈、相声、快板和二人转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场。《梨园春》节目的金牌擂主白军选带来的《戏曲群芳谱》,脍炙人口的唱段、唯美婉转的唱腔和表演者的出色演绎,不时博得现场阵阵叫好声,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xxx和xxx表演的相声《欢歌笑语》,都让大家连声叫好。从十里八村赶来看演出的群众高兴地说,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感到非常开心。“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省委、省下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服务农民、贴近农民、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民心工程。今年 ,省歌舞演艺集团 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服务农民、贴近农民、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民心工程。今年,我县文化馆“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计划演出13~17场,将分为歌舞、曲艺等形式分别深入到我县各乡农村进行演出,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免费看到好戏、大戏。

推荐第2篇:农村文化生活活动策划书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策 划 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方案简介: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新高潮。然而,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较为薄弱,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了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大、形式主义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由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当代社会农民文化生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又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未来农村文化生活将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城市的划分,我们分别从鲁西、鲁东、鲁南、鲁北和鲁中五个地区选出十个城市中的农村典型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我们将入户调查、街上行人采访以及走访村委会等,深入了解农村精神文化现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农村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在实践结束,各团队成员全部返校后,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对采集的信息及调研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成ppt。对所得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对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最后撰写完整全面的实践报告。将所获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看法。

(二)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耿慧慧

团队主要成员:耿慧慧、王晓双、侯秀敏、时文德、焦强、段修平、李兆阳、

叶远航、王来宽、欧阳旭、卞广雨、祝芹芹、张继鹏、孙宇航、

胡群文

1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指导老师:王循聪

(三)实践口号与主题:

口号:脚踏实地、创先争优;关注民生、唱响中国梦!

主题:“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基于对山东省十个地市、地区的走访调研

(四)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了解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请教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走访调研的形式总结得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收集、整合调研资料,具体分析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调研报告,将调研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及各地市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通过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全省十个地市的走访调研,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能力,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亲身感受农村文化生活实际,使大学生深刻认知基层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实践课。

(五)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作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不容乐观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又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因为区域经济、教育等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性。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地区间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集中在胶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其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政策支持力度大,农村文化建

2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设获得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文化规模也日趋壮大。而在鲁西、鲁南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则相对迟缓甚至极为落后,以菏泽、济宁、临沂为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够,因此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相对突出。

地区内的不平衡:地区内的不平衡是指在同一地区内,经济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不一致、不相适应;比如东营、济宁的一些地区,依靠当地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其文化建设却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速度。

非均衡发展是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平衡,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宏观区域间的不平衡,基本对策是逐步缩小差距以至最后消除这种差距,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选取了山东省十个地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寻改善措施,反馈当政府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实践活动方式:

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委会:

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蓝图,并寻求其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填好调研记录表。

走访典型家庭:

发放调查问卷,并以聊天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包括节日文化、民族信仰、娱乐生活等方面)、对此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老人、年轻人和青少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调查,确保收集的数据实际、具体、重点突出。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准备情况:

1、已与各地区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作有效沟通,得到当地部门的支持和鼓励。

2、团队成员已根据各自负责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活动策

3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划。

3、已对行程做出合理安排,争取得到当地干部、大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帮助和建议。

4、已明确到达路线、时间、住宿饮食安排等问题,

5、已做好成员思想动员工作,并统计了解了全国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安全保障:

1、各队员有充分的资料准备,包括路线、相关部门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已得到相关地区人员的照应。

2、已准备好夏季常用的药品及相关消暑药品,包括清凉油、晕车药、藿香正气水等。

3、团队所有成员签好安全协议并要认真履行承诺。

4、在校期间已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在思想上提高成员安全意识。

(八)成果提交形式:

1、将所获得信息以书面形式记录并将相关数据制成表格或数学模型,最终整合至实践报告中。提交给学校并反映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将实践期间所拍摄的照片及视频进行剪辑整理,制作成ppt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网上进行宣传和展示。

3、将实践报告及相应照片和视频发布到“青春在线”、“理工青年”等校园网站,以便现代大学生更真切了解山东省各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差异性。

(九)活动亮点:

1、本次实践调查地点包括全省十个地市,涉及区域广,信息采集全面,能够深入的了解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整体情况。

2、此次的社会实践所得成果将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至当地相关部门,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3、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社会基层,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贯彻和落实,对“中国梦”的诠释和追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深入基层,切实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提高实践能力。

4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二、实践阶段安排

(一)实践地点

此次按照山东省城市的划分,我们分别从鲁西、鲁东、鲁南、鲁北和鲁中五个地区选出十个城市中的农村典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鲁西地区为菏泽、济宁;鲁东地区为烟台、威海;鲁南地区为临沂、泰安;鲁北地区为滨州、德州;鲁中地区为淄博、潍坊。

(二)前期准备:

1、确定团队人员,明确分工,为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就近原则,确定各成员的实践地点并联系相应负责人。

2、请有经验的学长进行指导,明确实践目标以及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

3、收集各地市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农村文化生活以及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4、与各实践地点联络,明确表述实践目的以及各项实践措施,确定实习时间,了解该该地区的生活习惯,确保不影响村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5、住宿饮食问题:根据实践地情况,寻找当地同学,最好能住在同学家,或是寻求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建议,条件不允许的,将统一安排在正规的旅馆。在正规饭店吃饭,确保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

8、安全保障问题。所有成员都必须填写安全保证书,在社会实践期间听从组织安排,保障自身安全,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各成员要分别保存个实践地相关人员、小队负责人及队员的手机号。所有成员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状态,保持联络。

9、准备好夏季常用的药品,预防各种夏日疾病,如中暑,热伤风,蚊虫叮咬严重等,如藿香正气丸,清凉油,感冒发烧药,晕车药,体温计,跌打药,以及花露水。

10、在校期间集中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各队员在思想上提高成员安全意识。

(三)活动开展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策划、制定的相关制度、时间等,严格按程序开展:

5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1、根据山东省鲁西、鲁东、鲁南、鲁北、鲁中地区的划分,将小组队员分成五小队,分别负责不同地区的调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鲁西地区:(以菏泽、济宁为代表)负责人:王来宽;团队成员:卞广雨、焦强 鲁东地区:(以威海、烟台为代表)负责人:王晓双;团队成员:祝芹芹、孙宇航 鲁南地区;(以临沂、泰安为代表)负责人:李兆阳;团队成员:张继鹏、段修平鲁北地区:(以滨州、德州为代表)负责人:耿慧慧;团队成员:侯秀敏、欧阳旭 鲁中地区:(以淄博、潍坊为代表)负责人:时文德;团队成员:叶远航、胡群文

2、各小组首先到所选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整体了解当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采取的相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规划等,并选取部分典型性农村作为实践点,确定实践时间和路线。

3、根据活动策划,到相关镇和农村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分别走访干部和农民,发放调查问卷,并以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实际精神文化生活状态,了解村民对精神文化的满意度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填写调研情况登记表。

4、活动日程安排:

6.3-6.4 撰写申请材料:撰写申请立项书、活动策划书、工作进度表等,各团队成员在安全责任书上签名并按手印。

6.4-6.5 与实践地区取得联系:与实践地取得联系,说明社会实践的相关信息,请实践地相关部门开具接受地证明。

6.5-6.8 调研活动前期准备:撰写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小队分组并合理规划调查路线。

7.20-7.24 前往实践地:与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取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信息,选择确定所调查的乡村。

7.25-8.10 深入基层农村,展开主题调查:各个调查小队到先前所确定的调查的乡村展开深入调研,与村委会干部交流,了解该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相关措施;走访农民家庭,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文化生活情况、问题反映等,并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期望和对政府的要求等。

8.11-8.15 返校:各个调查小组将调研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汇总,返校会合。

8.15-8.20 处理分析调查数据信息,撰写实践报告:团队成员集合并开展社会实践交流会,整理、汇总调研数据信息,分享社会实践交流体会等,并围绕调研主题,集体讨论、分析各个地区的问题,整理会议探讨的内容,撰写调研报告。

6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四)活动总结及反馈

在实践结束,各团队成员全部返校后,开展主题交流活动,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对采集的信息及调研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相关文献、文字记录、图片等制作成ppt。对所得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对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最后撰写完整全面的实践报告。将所获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看法。

(五)活动预期效果

1、调研活动重实际、重体验,每个团队成员都能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切实提高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

2、深入了解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及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3、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形成调研报告,并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三、其他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活动经费

经费来源: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自筹 。 经费情况:

路费:(往返60)×15(人数)=900元

住宿费:30×15(人数)=450元

材料费:350元

总计:900+450+350=1700元

(二)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让每位实践队员在实践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展现山东理工大学学子们的独特魅力;为了维护团队良好的形象,规范队员的行为。特按照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实践守则作出如下规定: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7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遵守组织纪律,按时,按要求完成实践内容并明确活动目的,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需求。

3、出发前,向队员详细介绍调研地的安全状况,统计所有队员的联系方式,做到人手一份,以便互相联系,或紧急情况下的及时沟通。对贵重财物进行统计,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4、活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不得擅自进行危险性的活动,如需离队或暂时离队,应向实践队队长说明具体情况,表明去向,并随时保持联络,如批准必须要按时归队

5、准备基本医药。预防各种夏日疾病,如中暑,热伤风,蚊虫叮咬严重等,如藿香正气丸,清凉油,感冒发烧药,晕车药,体温计,跌打药,以及花露水。

6、遵守调研团队作息时间安排,在活动过程中不得迟到、早退。

7、队员要顾全大局,以团队为重,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成员之间要互相协助,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如遇到紧急事件,要听从指导老师以及实践队队长的指挥,寻找有效方法解决。

8、队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实践单位意见,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

9、队员要树立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和废品、不随地吐痰等。

10、队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注重团结互助。

11、队员要吃苦耐劳,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饮食、住宿等困难要勇于克服。

12、队员要保管好公共财物及自身财物,爱护公共财产。

推荐第3篇: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问,结合政府网站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文化现状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等等。从村务显示的信息来看,文化活动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针路线、生产等多个方面。因此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但是从细节上来看,文化建设较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第一,从村务反映的信息来看,关于文化方面的新闻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从时间上看每年的数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对象往往是党员干部,与村民真正相关的活动数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关于文化活动的报道是村老年协会在老年活动室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创作及展示。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团体,但是对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变化,能参与其中的村民有限。从政府网站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团,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入其中。所以这些文化团体没有形成很好地带头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第三,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娱乐、体育设施等方面,缺少像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之类的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村中有活动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还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羽毛球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结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的意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例如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村中两个大型的小区门口分别有两批广场舞的队伍,几乎每天都准时在规定的场地尽情地舞蹈。与此同时踏入村中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发的出门带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旷的场地进行小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此外,受到近些年黄梅戏发展的影响,一些黄梅戏的慰问演出更是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欢迎,基层宣讲员改编的黄梅小品在村民中的演出赢得了一致的好评,把更多的惠民政策和精神通过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了村民。因此党员干部,村委会的领导干部没有忽视文化建设,农村的文化生活在明确的指导下朝着一定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尽管村民的文化生活现状良好,其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有限,由于村民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封建迷信活动,不良的赌博活动仍然存在,成为了村中不和谐的因素,不利于文化建设。规范性的文化场所有限,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其存在,文化活动场所成了摆设。缺少指定的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活动团体定期安排活动工作。真正能让大多数村民参与其中,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活动并不多,村民参与度不高使得村民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形成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文化设施投入较少,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经济建设。近些年村中工业园发展迅速,追求利益的驱动下村内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了经济发展上,加上资金有限,文化建设活动收益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因此村干部选择了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在开展文化建设。但从近些年来看这种思想有所转变,更是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综合以上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第一,要不断增加娱乐活动场地。针对不同的年龄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扩大活动层面,带动全体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活动,传授知识经验技术,为村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将村民组织起来观看传统黄梅戏剧目,或者多邀请团体到村民中进行慰问演出,利用村中的空旷场地建设文化广场,定时地免费为村民举办多样的文化演出。第三,加大文化产业的建设,充分利用村中文化资源,对一些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地方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出有本村特色的文化产品。第四,扩大文化活动的规模,加强文化宣传,在村街巷口张贴相关的文化活动的信息,吸引村民的注意。第五,选拔一定的文化人才,负责全村的文化事宜,组建一支文化骨干队伍。目前村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性,由村干部党员统一管理,难免有不足之处,挑选一些专门的人才去管理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农村文化的长远发展。定期安排文化骨干去村民中走访,调查询问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进一步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的调查情况来看,本村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村民的文化生活有待提高,反映出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目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需要从村民本身以及村委会干部那里寻找问题所在,村干部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识,努力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文化建设提到本村发展的日程中去,多向文化工作者询问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满足村民文化娱乐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带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推荐第4篇:农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

摘要

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尤其在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文化质量,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利用假期时间,我对家乡的文化娱乐现状作出了调查。

关键词:文化娱乐生活 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调查目的

了解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我的家乡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全县辖10镇,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调查内容

我调查的内容有: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种类进行了调查。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家乡人民对各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于是,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及,从而取代了看大戏,听说书,逛庙会等传统的娱乐方式。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50%在家看电视,23%打扑克,2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动。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或者去音像店、台球厅等新型娱乐场所。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农村人群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仅限于门球、麻将等少数的娱乐方式。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而礼拜、参加宗教活动也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

其次,我对娱乐文化设施做了实地调查。由于新农村建设,我们这里的篮球场,门球场,台球厅以及网吧等公共文化设施都一应俱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100%都有彩色电视机,近8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7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和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文具店,书店,音像制品店和网吧等;还有10%左右的家庭拥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而政府也会每年组织一些电影、戏曲的文化下乡活动,并且组织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迅速发展,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最后,我对家乡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发现:40%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非常好,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但是仍有60%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与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的人认为需要建设一个自己的图书阅览室甚至是电子阅览室,从而更好地了解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关注国家大事,跟随社会节奏,以及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生产和发展。超过50%的人认为,现在农村的发展使人们对健身也越来越关注,而当前除了篮球、门球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众型的体育娱乐设施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还有30%的人认为当前的文化娱乐设施依旧比较单调,没有一些更人性化,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例如农业技术站等先进设施太少,而且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调查结果

当今农村的生活现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并且很多都是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仍旧暴露出很多问题。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子里,有近5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小几十元以内,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钱,就没人跟你玩儿”;但是由于农民生活的提高,赌博也变得日益盛行,“小钱”逐渐变成了“大钱”,更有甚者,输的乃至成千上万。老虎机等新型赌博工具也进入农村这个新领域,这种坏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宗教在当地农村传播开来。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教,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邪教也开始在农村流行,使得有些人甚至放弃工作,专心地投入到宗教事业中去。这些活动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希望这些现象可以得到制止,以免再次上演“法轮功”的悲剧。

3、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整体来看缺乏指导和监督

比如我在调查镇上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人大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几乎都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就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与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于游戏和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4、部分村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视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娱乐生活热情不高,参与较少。文化娱乐活动做为一个独立的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认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这个概念在人民群众中还没有普及甚至是不了解,使得人们无法重视起来,即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障碍。

5、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目前,乡镇文化站发展困难,部分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存在偏差,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二是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困难,对文化建设无力投入。商业改革的大潮,也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团体的消灭。“公共品危机”导致很多农村文化设施无人管理而自生自灭。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群众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基本状况,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状况基本满意,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家乡目前的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个人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或者是乡镇文化站,健身的器材和场地,农家电影院等。使农民的思想得到较快发展,知识面得到更好地升华。

2、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要,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现阶段主要应抓稳定、促提高。依靠强有利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第5篇: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

1、姓名:(

2、性别:□男 □女

3、年龄:□30岁以下 □30~40岁 □40~50岁 □50岁以上

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 □2~5万元 □5~10万元 □10万元以上

5、职业:□事业单位 □个体、私营 □农民 □无业 □其他

6、文化程度:□大专或本科 □硕士或硕士以上 □大专 □高中以下

7、所在城市(

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

1、玩麻将、纸牌游戏(

2、看电视、听广播 ( )

3、串门(

4、上网 ( )

5、赶集,逛庙会

6、广场舞 ( )

7、其他活动(

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

1、15小时以下(

2、15~30小时

3、30~60小时 ( )

4、60~90小时 ( )

5、90~120小时 ( )

6、120小时以上(

四、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

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 )

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 ( )

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 ( )

4、观看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影视剧作品 ( )

五、家中是否通有网络

1、有(

2、无(

六、上网目的

1、工作(

2、学习(

3、娱乐(

4、其他(

七、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

1、有(

2、无(

八、是否经常到文化站参加活动

1、经常

2、偶尔

3、从不参加(

九、对当地业余文化生活态度

1、满意 ( )

2、不满意 ( )

3、无所谓(

十、对政府文化生活方面工作的态度

1、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 )你认为十

一、农村地区应该建设那些文化基础设施

1、乡镇文化活动中心(

2、村文化大院(

3、广播站(

4、体育健身设施(

5、图书室(

6、棋牌室(

7、有线电视(

8、网络(

9、其他( ) 谢谢您的配合!!

推荐第6篇:关于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1

农 村 文 化 生 活 调 查 报

学校:新乡学院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姓名:徐慧敏学号:

级英教一班

10 1003040102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形象立足于世界,尽管我国的工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农业依然需要更强更好的发展,那也就意味着对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如何?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十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够对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一)农民的娱乐方式单调,局限于家庭娱乐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但由于电视反映农民尤其是农民娱乐的节目较少,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基层电视台成为地方领导亮相的舞台,一些部门赚钱的工具,而对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群众渴求的文化生活问题关注很少。而且,虚假广告的泛滥导致百姓上当受骗。

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但现在一些年轻人也比较热衷于此,且已经由以前的打“空牌”转向“玩儿钱”了,但下注一般较小。中年男性的娱乐方式以打麻将为主,农村妇女当中也有不少以打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其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空闲时间比较多或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妇女。打麻将只是为了娱乐和消磨时间,下注比较小。年轻人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转街”或打牌、打麻将,由于没有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很容易转向不良的行为,比如赌博、聚众斗殴。 串门可以说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了。尤其对于农村妇女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

(二)赶集、庙会、秧歌等传统方式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集市是农村每周都有的,赶集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1 ~ 2个村设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 4天是集。在集市上,农民可以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闲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丰富的农民的业余生活。

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或多个村有每年一度定期举行的庙会,并且曲阳县城也保留着一年一度的庙会形式。每逢庙会,村里张灯结彩,农民也趁此机会走亲访友。庙会期间,有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等各种表演,十里八村的全来助阵,到处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其情其景堪称是中国特色的乡间狂欢节。另外,庙会期间都会请剧团唱戏,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唱戏已没有以前那么浓厚的兴趣,看戏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

秧歌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一些农村,村里会定期组织扭秧歌,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大家凑在一起其乐融融。每到春节前后,还会组织秧歌队去邻村表演,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体育锻炼缺乏。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农民主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秧歌等。但由于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的专门固定场地,农民平时很少开展这些活动,只有在春节前后扭秧歌、打球。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镇每年会组织比赛,例如灵山镇有篮球比赛,县城每年还组织舞狮大赛。但大多数农村,农民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场地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影响了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

(四)赌博日益盛行,并有趋于泛滥之势。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袋里钱的增多及大把空闲的时间,赌博行为在农村越来越泛滥。并且,其涉及的范围之广,覆盖了老人、成年人和儿童。在农村,人们普遍并不认为赌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人们大多数认为这只是休闲娱乐的方式,有的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经济实力、能力的表现及标志。但是,赌博的危害是极大的。它会造成金钱的浪费和对财富不择手段的追求。打牌还往往会造成家庭的矛盾以及对子女的消极示范作用。恶性的赌博往往还易滋生社会治安事件。

(五)由信息闭塞到互联网时代的“萌芽”。通过调查,一些偏远的农村信息还比较闭塞,农民大多数对外部信息的获得还局限于通过电视或偶尔去一次城市,信息获得渠道较少,严重影响着农民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但在一些相对较好的农村,近几年网络逐渐得到发展,但在家庭中普及率并不高。仅有的一两家网吧也只有十几台电脑,且装修陈设简单,设施落后。顾客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人几乎都在玩电脑游戏或聊天。电脑和网络本应成为孩子开阔视野、传播文明的工具,但如果缺乏适当的管理和疏导,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

跟据调查结果来看,80%的村没有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器材;80%的村无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或阅报栏,即使有活动室的也是徒有虚名,经常锁着门,活动工具简单稀少,藏书缺少实用性,管理不到位;60%的村广播虽然畅通,但仅限于会议通知和广播找人,没有从事文化宣传和文化服务活动,不能起到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90%的村无文艺宣传队(业余剧团)。

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农村主要就是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的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生活单一。 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

(二) 目前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难,发挥作用不力。从调查问卷和我们走访的一些乡镇看,大部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运转困难,组织文化活动少,门庭冷落,形同虚设。

(三) 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目前不少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甚至一些中青年妇女也携子伴夫外出打工了,因此导致大量农村文化精英流向城市,引发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农村基本上只剩下了“妇、老、幼”的人力结构,导致当前农村开展文化工作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陷入困境。多数从事文化生活建设的工作者存在“专干不专”、“管文化的专职干部不管文化”的现象。

(四)“轻文化、重经济”的体制性因素。部分乡镇领导只追求经济发展,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项目和资金上,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根本不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更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同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情况,对文化考核无硬性指标。因此形成农村文化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五)资金不足,培训不够。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支持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少,因此致使一些文化基础设备无能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时无资金开展活动,同时因经费困难,上级文化部门很少组织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致使基层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低,组织、协调及带动能力差,出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难的现象。 三、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综合水平进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村文化队伍。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恢复农村集镇影剧院并建设数字化电影院。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农民喜庆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省农村电影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繁荣起来,使农村电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职务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

推荐第7篇: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策划书

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和活动现状调查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为了促进我我省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湖南新农村文化建设基金会组织发起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动员大学生深入农村,感悟生活,注重实践。而农村文化的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目的

⒈ 调查湖南省沅江市个别乡镇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现状;

⒉ 认真贯彻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关于开展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的文件。

⒊提高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资源需要

人力资源:研究生代表

物力资源: 调查问卷300份

四.活动开展

本活动主要是以调查问卷和走访村民的形式开展,由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在各自所在的地区独立完成。

⒈ 选择当地2~3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明显差异的村镇作为开展调查活动的区域;

⒉ 向个村镇的乡镇干部和村委会干部了解该镇或村的人口总数、年龄组成等基本情况,

据此选择合理的人数和恰当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可分为未成年人组、中年人组、老年人组三个小组;

3.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4.与乡镇干部或村干部交流,并做文字记录或相关照片采集;

5.统计并整理调查数据及相关文字整理工作;

6.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和意见反映给村委会干部。并向其咨询该村镇在农村文化建设

方面的政策、措施或所遇到的困难等情况;

7.全面总结此次调查活动;

8.撰写论文

五.活动具体行程

7月9日早上7:00从农大出发,估计10:30左右可以到。把住宿地方安排妥当,与当地负责人联系好,午饭过后,稍作休息,开始调研工作。

7月9日下午第一站到琼湖镇

7月10日第二站到三眼塘镇莲子塘镇草尾镇

7月11日第三站到双丰镇万子湖乡新湾镇

7月12日调查工作结束返校

六.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此次调查活动主要在农村地区进行,且在暑假期间,各调查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

2.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农民或乡镇以及村委会干部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面的意

见或建议,除整理调查问卷外,各调查人员还做适当的文字记录和图片采集,要求

各项信息记录真实。

七.活动经费预算

调查问卷:300份×0.2=60元

防暑药品: 40元(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创口贴等) 住宿:140元/晚×2×3=840元

吃饭:正餐25元/人×4×6=600元

水费:2元/瓶×3×4×4=96元

车费:待定

推荐第8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种类 彩色电视机 数字电视 电磁炉 电冰箱 空调 其他

比例 80% 70% 30% 45% 10% 3%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玩扑克 打麻将 其他

比例 35 1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2012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看书 玩扑克 上网 打麻将 看电视 其他

比例 4% 15% 22% 2% 55%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推荐第9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的发展需要文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三难”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我们发现,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相比,生活逐渐宽裕的农民,在文化生活方面还显得比较贫乏,在不少农村依然十分苍白。有些村尽管也有农民书屋,书屋里也有数量可观的书籍,但一年四季光顾的人寥寥无几;有些村365天中,除了庙会、婚丧嫁娶能看一眼戏或响几声音乐,其余时间则了无声息;相当一部分村,除了一台电视外,再无其它娱乐手段。凡此种种,都说明农村文化建设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不适应,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农民的精神需求、生活情趣应引起我们进一步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农村文化阵地亟待我们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去占领。否则,就有可能在物质扶贫之后,还得下气力去精神扶贫。因此,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改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闲暇之时,农民除看电视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打牌、打麻将、聚众喝酒,或者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特别是农闲时节,一些农村对打麻将、输赢几个小钱乐此不疲,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随处可见。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村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二是“不良文化”在农村有一定的市场。一个时期以来,电影等传统的健康娱乐项目逐渐被网吧、影碟出租点等新兴项目代替。一些网吧违反国家规定,容留未成年人。有些音像、书摊经营点公开出租、出售非法音像书刊制品。迷信和黄色非法书刊、伪科学读物充斥小摊点。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渐在农村酝酿生根。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不少乡镇的文化生活没有生机。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许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应着“文化工作者”之名,干着乡镇政府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有名无实。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结合去年11月,市委张茂才书记在全市农村文化建设高平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重视。市县乡三级可采取“三级联创”的办法,市一级主抓什么,县一级负责什么,乡一级落实什么,真正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建农村文化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工作。既要将硬件投入、财政支出预算的力度大小,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又要把结合农村特点,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类型、数量、气氛和影响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硬杠杠。

第二,改革乡、村两级文化机构。县、乡职能部门是指导和组织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创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要定人定编,专人专用。要通过培养农村文化建设领头人,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前哨。

第三,保护农民本土文化,培养各具特色的文艺队伍。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长期的,花钱邀请外来的团队或依靠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来解决农民的文化生活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长期维系的。要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既需要上面送文化下乡,更需要培育本地的文化队伍。只有根据当地自有资源,挖掘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建立农民自己的文艺团队,才是最好的渠道。可通过实施“农村文化能人”、“农村文化新秀”等培训或培养工程,使农村文化人才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成为引领农村文化的主力军。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些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第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在绝大部分村有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为现在的农村注入了一些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发挥好这个知识群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激发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朝气和热情,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第五,文化活动内容要让农民能够真正接受。开展的活动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要在文化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娱乐功能,要喜闻乐见而不低级庸俗。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单位可把剩余的或读过的报刊杂志,定期送到乡村文化中心。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要落实各自职能,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共同为农村营造文明向上、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上上下下都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农民文化生活,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农村,不仅是生产发展村庄新,而且是乡风文明文化新。

推荐第10篇: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发展农村文化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丁国琰

2009年第5期 ——文化建设

近几年来,孝感市文化体育系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面向基层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针对过去孝感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实际,近几年来,我们在进一步明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突出农村文化工作地位的基础上,抓住中央、省加大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这一机遇,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地方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落实县、乡两级政府项目配套资金,新建了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使二分之一的乡镇有了较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为县(市区)专业剧团和电影公司,配齐流动演出车和电影流动放映车。各县(市区)文化部门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和部门筹资等方式,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设施,使之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为基层群众提供经常性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条件。

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我们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利用综合文化站阵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在安陆市15个乡镇全部推开,2008年汉川、应城两市所有乡镇陆续完成。二是与村支部党员活动室配套,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立综合性的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村文化中心户;抓住国家实施“2131”(文化部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工程计划的机遇,组建孝感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全市实现每村一月看一场公益电影打下基础。三是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近三年全市已安装村级体育健身器材300多套。据统计,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县(市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拓展文化活动内涵

文化特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过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积累、传承的文化精华,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孝感以董永孝行感天而得名。孝文化是孝感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孝文化名城”的要求,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孝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组织以书写孝文化为主题的全国万人书法大奖赛,开展评选“十大孝子”、“十大孝媳”活动,创作了以《黄香故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作品,建设孝文化主题公园,改造、修复孝文化遗址遗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使其成为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形成文化产品的地域个性特色,是孝感市农村文化的又一亮点。发源于黄孝一带的楚剧艺术,在孝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县文体部门组织专家,从剧本、音乐、表演技巧等方面,对楚剧艺术进行创新。我们连续多年举办全市广场楚剧展演,各县(市区)派剧团参加。每次演出时,观众都在万人以上,既活跃了群众文化,又促进了剧目的创新和水平提高,使这一传统的楚剧艺术更加发扬光大,成为孝感文化的一张名片。此外,各县(市区)文化部门还注重加强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如汉川的善书(说唱艺术)、诗词楹联,孝南的剪纸,云梦的皮影、三节龙,安陆的漫画,应城的膏雕,大悟的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都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如云梦的皮影,作为全国两个进京演出的代表队之一,2007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了世界文化遗产日展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汉川还被授予“全国诗词楹联之乡”。

三、坚持多法并举,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针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自发、零散、随意、被动的实际,我们注重发挥市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一是市场运作“办”文化。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协办、社会资助等方式,组织企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各地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小康村建设融为一体,采取部门对口帮扶、包村援建的办法,帮助建阵地、购设备、送图书、买演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文化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如福星科技集团自办楚剧团,自编、自导、自演楚剧《可怜天下父母心》,该剧目在武汉地区大学巡演和全市农村巡演共100场,受到广泛好评。他们创作的楚剧《人在福中》,获准在中南海演出,并在全国地方戏曲汇演中获奖。云梦县楚剧团与宏博集团联营后得到大力资助。该团创作的楚剧《吊子卖鞋》,2007年获得中国戏剧大奖,为全市近十年来获得的最高戏剧奖。应城汤池镇招商引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集古玩字画、演艺娱乐、特色小吃于一体的旅游一条街,深受旅游者的青睐。

二是整合力量“送”文化。我们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文化团体开展巡回演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全市8个专业剧团每年平均下乡演出250场以上。扩大数字化电影,开展周周乐电影公益放映活动,仅2007年全市就放映公益电影2.3万场。我们延伸图书网点,对社区、乡镇建立相对固定的图书点实行流动配书,定期把市、县图书馆图书配送到乡镇、村、社区基层图书室,方便群众借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三是依托活动“种”文化。以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举办适合不同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如各地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大力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舞龙耍狮、划采莲船、赛龙舟、踩高跷、打腰鼓、讲故事、赛歌会、民间传统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社区文艺调演等文艺活动,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寓教于乐。通过各种业余协(学)会,举办书画、摄影、文艺创作、乐器比赛等活动,经常性地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的活跃在广大基层农村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共有各类业余文艺团队334个,从业人员2500多人。他们利用队伍精干、行动便捷、费用较低的优势,走村串巷,服务群众,每年文艺演出场次占全市演出总场次的85%以上。

四是组织协调“促”文化。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阵地,加强与辖区内民间乐队和外地小型民间演出团体的联系,掌握演出团体演出剧目、出场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社会进行发布。同时,通过村文化活动室、中心文化户等渠道,了解市场需求,为演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演出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和规范。■

(作者系孝感市文体局局长)

第11篇: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 老堡乡党委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而滞后,导致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民族认同感也趋于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尚处于“欠开发、欠发展”的现状。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下简称三江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查研究。

一、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为摸清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问卷表主要从平时文化活动类型、如何看待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60份,收回率为93.3%。

在回收的560份问卷中,男性占44.6%,女性占55.4%。样本的年龄分布如下:20岁以下的100人,占17.9%,20-40岁的270人,占48.2%,40-60岁的150人,占26.8%,60岁以上的为40人,占7.1%人。

在560名被试中,其中有33.9%为在家务农;其次是在校学生,占了16.1%;农村文化骨干占19.6%;其他的占28.6%,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干部和无职业人员。在文化程度上,小学水平占25%;中学水平占37.5%;高中水平占25%;大学水平占8.9%;其他3.6%。可见样本的各个文化层次均有分布,职业分

1 布也比较广泛。

(二)群众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牌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人参加唱歌、下棋等文化生活,但一年也仅有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其文化生活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调查中,39.3%的人选择了看电视;21.4%的人选择了打牌、打麻将、下棋;还有25%的人选择了上网,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了读书看报、跳舞健身、文艺表演等活动。看电视、打牌成了农村群众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

2.政府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从1996年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14部委联合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三农”的名牌项目。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很多,历时十年的文化下乡活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受益的范围却还不是很大。如在三江县调查中,51.2%的群众希望政府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42.9%的群众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方式开展文化活

2 动,5.9%的群众希望开展能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就满意度情况来看,对当前的“文化下乡”活动很满意的占到了35.7%,比较满意的有25%,一般的有7.1%,而不满意的占到了8.9%。应该说,在开展过文化下乡的地区,其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深得广大群众的喜欢,满意度比例还是很高的,真正不满意的很少只占8.9%。

3.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

目前农村大部分地方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主要是看电视、打牌、上网三项。农村赌风日盛,已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这与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不无关系。通过调查,32.1%的人觉得文化生活很重要,46%的人觉得重要;25%的人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满意,21.4%的人比较满意。在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有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的调查中,46%的人表示有过阅读相关书籍,35.7%的人表示只要有时间就看;32.1%的人喜欢看农业类的书籍。在对村文化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中,17.9%的人表示很满意,39.3%的人表示一般,7.1%的人觉得很不满意。从以上数据可见,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强烈。

二、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问题:

1.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在三江县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牌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许多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活动虽是农民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乡村一般年初无规划,平时无安排,年终无考核,任其自行消涨。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也仅

3 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如三江县老堡乡西边山四个少数民族村不通有线电视,没有文化广场,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群众对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只能望而兴叹了。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比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加快,在经济建设增长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能够保持同等步伐,但是目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停留在城市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目前,三江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有部分被政府用来办公,有部分缺乏管理而名存实亡。全县165个行政村,只有12个村建起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仅占7%。当前,城市各种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但没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相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的现象。

3.非健康精神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阵地。

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在很多偏远地区,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农村社会风气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赌博风气比较严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导致赌博之风比较严重。二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剩下老弱妇幼留守家园,部分地方立碑、敬神等迷信活动突出。如2007年,三江县的一个偏远山寨,由于信息闭塞和邪教的蛊惑,“门徒会”邪教一个晚上就在此山寨发展了80多名教徒。该教宣传“一天只吃二两米,不用上山干活,天天在家祷告,即可有饭吃有衣穿还可以成仙”的歪理邪说,危害极大。这就充分说明了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农村

4 文化的阵地,各种邪教就会乘虚而入,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

4.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导致人才外流,专业文化人才出现人才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体制改革后,文化站正式人员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站长也不熟悉业务,个别文化站至今还没有正式专业干部,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每年的春节,且形式比较单一,对群众的教育影响不大。如三江县老堡乡文广站原有干部职工3人,现负责文化工作的2名工作人员全被抽到县直部门,仅存负责广电工作的站长1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三、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这几年来,该县以落实惠民工程为基础,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2个、农家书屋161家、戏台214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快捷地传送到村屯,先进的文化占领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积极充实农村文化生活。目前,该县共建成业余文艺队206个、山歌队109个、龙舟队12个、龙狮队17个、芦笙队125个、侗族大歌队30个、篮球队167支,各种文艺队实现了各村屯全覆盖。2011年,三江县各村屯共60多个业余文艺队开展丰富

5 多彩的“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迎新春促和谐”大型元宵晚会、三省九县山歌大赛,参加广西“三江春”茶文化节开幕式、《欢乐乡村行》三江站演出活动等,共演出180多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大大丰富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

三是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三江县凭借侗族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极开展“非遗”申报、建立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挖掘民间艺人、包装策划民间节庆活动。目前,建立“侗族农民画”“木构建筑”“侗族刺绣”等六大文化产业基地,成功申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侗戏三个国家级保护名录,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级共85人四级非遗传承体系,成功创建两个4A景区、一个3A景区、两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两家三星级酒店,成功申报了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整合利用农村现有文化资源,扬长避短,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农村文化阵地。

从三江县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仅是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用”和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保证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经费。对经济欠发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应给予扶持和倾斜。对农村文艺演出队、文化特色户进行调查摸底,对抢花炮、赶坡会、赛龙舟等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开发,并建立档案,

6 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不断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同时建立乡镇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乡镇文化站不定期组织文艺教师为村里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使散发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鼓励乡镇通过举办广场健身舞、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文化工作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关系到农村文化的发展。一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着力培育乡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组建召之即来、来之能演的业余文艺队伍,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培训辅导,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同时要广泛动员、鼓励和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由普及型向质量型发展。二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专职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三江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要

7 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庆日,组织坡会、山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为把农村文化做好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应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即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演员”,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12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1月29日下午,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听取了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王国华教授所作的《国家软实力提升与国民创意迸发》报告。通过王教授的授课,我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我想就加强乡镇文化工程建设谈几点想法: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按照广覆盖、强管理、重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以重点文化工程为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以建设为主向建设与管理服务并重并举转变。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转变政府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理“小文化”向管理社会“大文化”转变,由以事务管理为主向事务管理和政策制定兼顾转变。还要把创新机制、拓展途径作为有力支撑,将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作为重要依托,进一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二、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文化低保”、“文化福利”与“文化扶贫”相结合

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生存”条件、文化消费水平、文化需求状况和文化服务现状,把“软任

务”变成“硬指标”。科学规划和制定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尽可能地在文化消费资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门类与数量等方面作出最低标准的规定。引导各乡镇、各单位、各社区切实兴办“文化福利”。推动城乡之间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化扶贫”。在服务效能上,坚持让群众享受文化消费与参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三、充分调动广大乡镇农民的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创新服务形式

推进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乡镇文化资源利用率,保障基层群众看书看报、看戏、参加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具有我县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

加大对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培训力度,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淮海戏等具有我县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充分利用、调动我县青年人才,由政府每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聘范围,开展

民间艺人职称评聘试点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等。

第13篇: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中西方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符合国情的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课讲得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我们先学习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大家请看P13方框里的两张图片。左边这幅是中国家人在吃火锅,右边这一张是外国人在聚餐。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生:中国人的是几个人吃一锅菜,而外国人是自助吃的,各吃各的。

师:对,还有呢?

生: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外国人用的是刀叉。

师:对,这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外饮食文化的不同,除了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外,中外还有哪些文化是不一样的呢?

生:节日不一样,中国过的节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西方国家过的是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等。

师:说的非常好,一聊到这些节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

师:外国的节日对外国人也一样,一到圣诞节,外国人就会买圣诞树,会吃火鸡,会戴圣诞帽。

师:这些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那我们接下来进入新课。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谓文化影响面面观了。 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到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我们生活在永州地区,永州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交往呢?

生:会。

师:当然会了,比如两个人远距离联系感情,古代人用书信(学生在喊\"飞鸽传书\"),因为科技不高,一封急件要从地方火速送到京城要累死几匹马,很辛苦;到了近代,人类发明了电报,远距离交流再也不那么辛苦了,但还是很麻烦;到了现代,人类又发明了电话,交往不麻烦了,但只能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当代人又发明了手机,既方便,又可以发信息。现在的人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跟远在他国的亲朋好友们联系了,通过QQ,MSN,E-mail,博客等等都可以跟远方的朋友们聊天,既方便又便宜。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往都带有那些文化印记。

师:在中国古代,地位低的人去见地位相对高的人,一般要行什么礼节呢?

生:要下跪。

师:除了下跪之外,还有一种是表示对地位最崇高地位的人的尊敬的,是哪种礼仪呢?

师:五体投地。(学生有的点点头,看来有所了解)所谓五体就是指头加四肢,行这礼时先跪地,然后手往前伸,身子向地慢慢趴下,最终五体都贴在地上,这个礼是很大的。《英雄》里面的无名见秦始皇就是行这个礼,所以我们现在成语里面还会有这个,表示对某人很佩服的意思。

但我们现代人交往基本上已不行这样的礼仪了,我们见了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只需尊敬叫一声,点一下头,或握握手就行了。古代人见面下跪是取决于当时的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交往也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记。 大家看P14下面的图片。

课堂探究:①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②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

①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遇到婚丧节庆、应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的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的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说来,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谢、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②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礼节,例如: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锡伯族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全疆各地也有分布。他们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却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如封建时期的下跪,有的源于风俗习惯。

有的源于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器物(功夫茶具)、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如绅士和淑女的行为举止。

刚才我们讲欧美人风面时总是拥抱、亲脸、贴面,但英国的绅士与淑女见面不能一下子就这样的,要握手时,绅士有戴手套的一定要脱下来,淑女可以不脱,然后绅士轻轻握一下淑女的手指头,不能握太多(学生笑),然后看情况,如果情况允许就轻轻亲一下淑女的手指,如果淑女对你不感兴趣可不要乱亲(笑得更厉害了),特别是亲的时候不能流口水。(笑成一片)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P15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又反映出思维方式的差异。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设问: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多方面影响,你参加或熟悉哪些文化活动?现在请大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些活动对你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依次学习这两个特点。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课堂探究:①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提示:①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②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的是积极健康的,有的是消极被动的。由以上可以看出:

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

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2)人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回乡偶书·贺知章

课堂探究: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说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课堂探究: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请看这段话:P17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是哪部作品里面的?这部著作和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发表意见)

教师提示:这幅图片是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一个剧照,这段话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这部著作深深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这段名言生动深刻的刻画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归纳这节课的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

教学后记: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同学们大多对里面的事例有亲身体验或者比较熟悉。关键是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讲课]那么,文化是怎么能塑造人生的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同文化对牛顿的影响: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

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不用全讲,可选一些讲一下就行)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里要强调\"优秀文化\")

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呢?雪莱说过\"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化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智慧和欢乐,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雪莱大家认识吧?

生:不认识。

师:(很惊讶现在学生的文化常识)啊!不过大家一定读过他的诗的,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他写的(学生也会跟着念,看来是读过的)。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个天才诗人,一说到天才,你们可能已猜到什么了。

生:英年早逝。

师:前面我讲过莫扎特,也是个天才,但天妒英才,雪莱也是这样的人物,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后就写出了很有名的作品,但可能是上帝怕他的才能比上帝还厉害,在他30岁时就夺去他的生命,1822年7月8日,雪莱从利弗尔诺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夺去了诗人仅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才在沙雄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当地的法律规定,任何海上飘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拜伦和特列劳尼安排火化。那一天,晴空万里,火焰升得很高,发出耀眼的金光,终于火化了一代诗杰雪莱的遗体,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心脏却完整无损,被特列劳尼从白炙的火堆中抢出。

师:很奇怪的是大家对雪莱的陌生,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大家应该有印象的才对呀。其实雪莱的好朋友大家应该听过的,就是刚才提到过的拜伦。这个应该听过了吧?

生:听过......(答得这么无力,看来也不大了解他.)

师:在英国诗坛中,19世纪的诗人里面,除了雪莱和拜伦,还有后来比他们俩慢出道的济慈,这个大家应该是更没听过的。我不知道你们学的语文到底是什么内容,这么重要的文化知识竟然都没有收录。看来你们真的要丰富精神世界了,那么,如何丰富精神世界呢?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例如我们进行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我有个同学,超喜欢Beond这个乐队的歌曲,整天都听他们的歌,连快高考了,老师让他们在上课时间自习,她还必须听着Beond的歌曲才能把心安静下来,如果到了背书时间,不听歌她无法安静去背书,这说明优秀的音乐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安宁,而且有时候还能给人快乐。

这里有两句话,大家看它说的对不对。

(1)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评析: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②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该观点看到了文化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的认识是片面的。文化有着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片面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只要人们平时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评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它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还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对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一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肯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是正确的。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隋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

(3)优秀文化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表现在人通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表现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为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为只要人们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片面的。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个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个观念: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一个7天7夜建成、5天5夜医务人员全部到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就成为一道铁壁铜墙,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北京保卫战中成为中流砥柱,铸造了\"军地协作、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奏出的一曲壮丽凯歌。

(还可以选一些讲讲,我选了自立、竞争、效率讲了一下,批判社会存在\"啃老族\"的现象)

(探究活动)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谈谈参加的感受。再让大家辩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是否会浪费时间和耽误学习。(以辩论比赛的方式进行活动比较好)

老师总结: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不一定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校里,参加一定量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空虚意义上说,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但如果参加过多的社会团活动,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那就不可取。所以参加社团组织活动要适度。

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为例,说明参加志愿者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还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雕塑-《马赛曲》

《马赛曲》这首歌充满着爱国激情,使法国人民热血沸腾,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到了增强法国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后来被法国定为国歌。

由《马赛曲》这首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想到了一类歌曲与之相似,大家想想看有哪类歌曲有类似作用。

生:军歌

师:聪明,就是军歌,大家高一时都参加过军训,记得军训内容之一就是有一个徒步七八公里的拉链活动,当时大家跟着军官一起走,一边唱着响亮的军歌,很快七八公里路就走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一点都不觉得累,这就说明军歌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还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大家记忆里的军军歌有哪些呢?

生:《咱当兵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血染的风采》......

师:对,看来大家认识的军歌还不少的嘛。大家说的这些歌都体现了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声音,表现了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这些都体现了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师:讲到先进文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师:会想到中国共产党(学生觉得我这个答案不大好,我也觉得问的不好),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材讲到的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这种先进文化,

辩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正是在这种\"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新中国的石油工人开发了大庆油田,粉碎了国外敌对势力用\"洋油\"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企图。可见,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就是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除了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外,还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文学、音乐欣赏等形式从事文化赏析活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笼统地说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只有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认识是片面的。

师:铁人精神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点远了,我国现阶段还有那些精神在鼓舞着人民呢?

生:航天精神

师:其实只要你记住这几个词就能记得什么是航天精神了,它们是\"吃苦、战斗、攻关、奉献\",完整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还有\"女排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例如:终身学习的概念

(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 例如:培养综合性人才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文化氛围的感染作用、文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问题: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也逐步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也离不开入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会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对优秀文化也会越来越重视。 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

(2)分组讨论课本P23-25的三个探究问题(①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②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③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聚焦文化竞争力。结合课本P22-23的材料一和材料四,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板书)1.什么是文化产业?(学生自由列举,教师概括总结)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提问:\"各国为何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教师就此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辅导:①理论依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第一个探究问题(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组组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展示图片:《哈利·波特》及其作者--《哈利·波特》的作者因为这部小说的出版而使她从原本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哈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

\"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板书)2.文化产业在各国的重要地位。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教师提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且对应所列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板书)3.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板书)4.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展示相关课件。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板书)5.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国要关注文化安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总结:①文化对一个民族(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国际社会中存在着霸权主义。(引导学生复习旧课,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板书)(1)关注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越来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那么我们要如何维护文化安全呢? (板书)(2)维护文化安全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课后作业:

分组讨论--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高ο考╗试╬题|库 下载此文档 分享到

0

相关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主干知识回顾】 1.为什么说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1(...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2

一、考点整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第二单元《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第二单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1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眼下,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二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第二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第14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深圳二模)材料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材料二: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座标。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0分) 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 分)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2 分)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2 分) ④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 分)⑤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 分)

(潮州二模)材料三: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极具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城镇化过程中反腐倡廉要求官员们以身作则,强化内功。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该怎样强化内功。(10分)

①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3分)②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 分)。 ③要不断学习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升个人素质和办事能力。(3 分)

(惠州二模)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诚信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诚信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诚信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诚信的时代内涵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

⑤诚信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广州二模)材料: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13岁到15岁的年轻人中有78%称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上的烟草广告、促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吸烟。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10分)

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禁止烟草广告能创造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氛围。(5分) ②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禁止烟草广告有助于引导传媒和烟草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5分)

(汕头二模)材料一: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拥有引导世界文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我国有多少文化产品能够出口到外国,并使外国的消费者对我国的文化产品产生消费依恋心理。但是,目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文化贸易约占1%,并且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进口出口的比例是10:1。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就政府如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建议。(10分)

①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②落实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夯实对外文化贸易的基础。 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营造文化出口的良好国际环境。④弘扬传统文化精粹,扶持中华文化特色产品的创造和出口。 ⑤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的创造和出口。

(揭阳二模)材料一:为了使广东企业文化建设更具先进性和规范性,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广东省经过多次调研论证,2013年5月15日《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省企业文化建设有了地方性规范标准,也标志着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又走在全国的前列。《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推广,将对我省整体实现以文化力量推动企业发展,推动建设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课题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推广的必要性。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将对广东省、广东省企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将有利于实现以文化力量推动我省企业的发展。(1分)

③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有利于推动建设创新型省份,从而提升广东的综合竞争力。(1分)(要求,学生答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给分。)

(韶关二模)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10分)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出国行出国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珠海一模)材料二2013 年某省将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免费开放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

(3)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做法的重要意义。(12 分)

①办幼儿园,重视学前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教育的需要。(3分)

②提供多层次服务,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3分)

③建公共文化设施,有利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途径。(3分)

④各项措施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3分)

(深圳一模)材料一: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①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我国探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我国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分)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人们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2分) (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了文化(科技)的传承与创新)

(汕头一模)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的时代新风尚。 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公民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反对浪费。 ④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中山模拟)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4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4分)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湛江调研)材料一:“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中国梦”提出建议。(10分)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分) ②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分)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2分)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分)

(模拟)材料三: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网络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

(3)请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的意义。(6分)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管好互联

网”的必要性。(4分)

①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可以使广东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广东文化的发展。(2分)②推动广东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③互联网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2分)

④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⑤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管好互联网”,可以更好地防止文化入侵,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广州一模)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4分)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

(惠州二模)材料一: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材料二:2013年8月31日,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1)结合材料一,运刚《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10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4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放眼全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4分)

(三校联考)材料三:2012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等十个古村落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评委会表示,此次获选的十大最美古村落和特色古村落代表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华,能很好体现广东文化的特色,并与建设“美丽广东”和“美丽中国”一脉相承。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揭示广东文化的特色。(9分)

①在一省之内各种文化相生并存,体现了广东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说明广东文化具有包容性。(3分) ②在一省之内存在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说明广东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3分)

③广东文化的包容、多样构成了广东文化的区域性特点。(3分)

(东莞模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材料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好莱坞电影里植入“中国元素”近来成为时尚,中国画面如《碟中谍3》中出现江南古镇;中国服装如《花木兰》中服饰保留了南北朝样式和斜襟、腰封等唐朝配饰;中国饮食如《功夫熊猫》中的担担面、豆腐、包子、面条和火锅,连湖南特产臭豆腐也出现在电影中。一直看好中国票房潜力的好莱坞电影“大鳄”们日前“哄抢”中国小说,《藏地密码》、《鬼吹灯》等畅销小说的影视版权均已被好莱坞买下。

材料二文化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要学会借鉴。买自韩国版权的综艺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首播意外取得超高收视,星爸潮童的配置也让节目颇具看点,五对父子档挑战各种任务相当有趣。

(2)结合材料谈谈中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1分)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②有利于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3分)

③有利于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3分)

④有利于中外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带动经济、政治发展,促进是和平发展。(2分)

(佛山一模)材料一:曾几何时,一部进口大片就能横扫内地电影票房,而今天那些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强的国产影视佳剧已经压倒进口影片……纵观十几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使文化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中国影视产业由此走向繁荣.总之,市场使方方面面都从中得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市场是怎样使方方面面都从中得益的”。(12分)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②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市场化改革使文化企业获得了合理收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③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市场释放创造活力,提供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强的文化产品,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利于奏响主旋律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也可)

(揭阳一模)材料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提高广东省省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12分)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广东文化消费水平对广东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广东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2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广东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2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江门模拟)材料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一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反思。相比较韩国泡菜和日本和食,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可申遗项目可谓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我国在非遗项目的包装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有人甚至借申遗大搞所谓的产业开发,破坏了中国“非遗”的形象。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12分)

①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培育好、发展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发掘其文化内涵。(3分)

②要正确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动非物质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其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积极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3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把非物质文化过度商业化的错误倾向。(3分)

(茂名模拟)材料二:实现民族复兴梦,建设美丽广东,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省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12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4分)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分)

③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

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人文关怀和情感。 (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世界文化传播的先进手法,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材料一 2012年7月26日《画皮2》票房超过7亿,刷新华语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画皮2》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却难掩缺陷。例如,《画皮2》的剧情隐约发生在汉朝,其时重鬼神,巫术方士大行其道,这原本可以为剧情提供足够的资源。然而,《画皮2》对此却几乎全盘放弃,放着中国传统里的“方士”、“法师”不用,另从西方和日本文化中借用,用起了“捉妖师”的角色,“挂羊头卖狗肉”地“拼装”起异国魔幻。

材料二 《画皮2》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促使我们对魔幻电影重新认识。魔幻电影绝不是轻松一抬脚就能脱离现实地面,相反,唯有深入地关注和理解现实,才可能超越现实,营造全新的、同时合乎人的本质的幻想世界。

结合材料

一、二可以给今后的华语电影创作什么方法论启示。

(1)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电影创作必须吸取保留改造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处理电影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关系。

(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文化创新中必须坚持和遵循艺术规律,认识并尊重规律,是文化创造的前提。

材料: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己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剧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

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1)树立先进社会意识、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动。

(2)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培育核心价值观。 (3)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5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1)原因: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应对的措施:

①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1)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3)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基本要求: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宝贵资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

2、必要性:

①从思想道德自身的属性上讲,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3、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要求:

(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

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七、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落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第16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易错点归纳

1转化为物质力量。

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一定同步。

4。

5

6

7

8.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

10

11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2

13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4.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5

16表现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7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18

19

20.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1

22

23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4.培育“四有公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还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5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6 。

27.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8.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9.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17篇:有关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以广西环江晒谷岭村为例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7日

调查地点:广西环江晒谷岭村

调查对象:广西环江晒谷岭村村民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网上查阅

调 查 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对于农村,使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温饱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农民及农业的发展逐渐在国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三农问题的出现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十八中再次强调三农问题,提出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实现中国梦。

为了了解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村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情况,我于2013年8月16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晒谷岭村进行了关于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访问,深入了解农村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晒谷岭村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晒谷岭村是1999年左右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迁过来的移民村,全村占地两千多亩,共有千多人,170户左右,人均还不到两亩地,全村主要以种植桉树和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在对村民的调查中,发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都基本满意,只是在土地方面有些不满,土地少,并且土质不好,从而使村民生活无法得到提高,村子里甚至还存在孤儿。走在村子里,发现整个村子没有水田,但交通方便,离县城大约40分钟车程,同时村里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除了通电、通路及居住房屋外,没有其他的基础设施。

在村子中走访,发现大部分房屋都是广西河池市援建的,经过对村民的调查,村民迁来时就只是通电、通路、有房屋及一所小学,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村子并没有什么变化。土地制约着村子的发展,青壮年的流失,使得村子发展缓慢,而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面对土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再次,村民自家顾自家,没有一同发家致富理念,从而制约了村子发展。

再教育文化方面,村子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但每年都会有学生走出大山,而村里的小学在教学质量方面也非常强。在整个村子里,小学时建的最好的,可见村子对教育的重视,可见村民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希望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

二、业余文化生活单一

在对晒谷岭部分的村民访问中,基本上都没有业余文化生活的概念,例如;在对村民蓝先生访问时,我问其平时都干些什么?蓝先生就说喂猪,干一些家务,从根本就没有想到进行什么业余生活。而在问村民休息时做些什么,大部分回答的都是看电视。而看电视基本上是村民们的共同业余娱乐,其次就是串门,串门可以说是农村的特色,串门能增强乡邻之间的情感,而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现在串门也在淡出村民们的视野。作为少数民族移民村,大部分村民都是少数民族,而在问及是否还存有本民族文化时,村民告诉我基本都没有了,而唯一还在庆祝就只有布努节了,在举办活动方面也是除了节日外就没有了,而且一年就只有两次,在村长家访问时,发现基本都汉化了,除了少部分文化(如语言)还留下,其余的都没有了。在对村子的走访中,发现整个村子都没有少数民族的气息,由此观之,可以说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相当匮乏的。

三、业余生活文化时间少

在晒谷岭村,村民们除了业余文化生活形式单一,更重要的是业余时间太少,农村的生

第 | 页

1活是忙碌的,农民的生活也非常的艰辛。在我去调查的过程中,村民基本上都在干农活,只有少部分小孩和老人在家休息,因而,进行业余文化的时间太少制约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多样化,同时也制约着去享受那业余文化生活的美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高度关注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使得农村的生活也变的好了起来。但尽管如此,村民的业余时间仍然很少,除去晚上和中午,就只有村里有人家举办喜丧事或者重要的节日时,才会有聚起来娱乐的时间,但时间也不会太长,一般就在2天左右,例如:我在访问村民蒙明万先生时,他告诉我在中午时会休息2个钟,平时就只有哪家有喜丧事,会放下农活去玩一两天,农闲时就外出务工,基本上没有时间玩耍。所以从总体上来算,村民平均每天休息时间约5—6小时左右,而每年也只有76—92天左右的业余时间,和城镇居民比起来,农民的业余时间实在太少了。因此,业余时间的短暂使得村民不可能像城市一样过业余文化生活,而更多的是用来放松、休息罢了。

四、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

走遍整个晒谷岭,除了一所小学,就没有任何公共的业余文化设施,作为一个移民村,政府对村子的建设并不完善,这极大地制约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对村民的访问中,发现村里连阅览室都没有,外面的娱乐设施除了小学有一些外就没有了。村里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桉树为经济来源,这无疑滞后了村子的发展,村民的致富,更加阻碍了村子的基础建设。在村子里,村民的娱乐方式和信息就是电视,而每年1—2次的养蚕技术培训,算是村民们难得接触切身相关的文化传递了,但这样根本上并不算是业余文化生活,更不能说有其他业余文化生活了。

晒谷岭村作为一个移民村,村里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而搬迁到这里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基本设施都是靠自己建设,这是制约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村民连家园都还没建设好,还怎么去进行业余文化生活?家园没建设好,农民就不可能快速致富,更不可能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在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农民在业余文化生活上体现出的问题还不知上面几点,例如:政府的不重视;农村经济及生产力落后等,都是制约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因素之一,但从总体上来说,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体现的问题主要还是形式单一,时间少,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民的不富裕。因此,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我经过对农村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

在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因而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的扶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质量,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方针,其中最突出就是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以及现在大力强调的新农村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虽然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但在某些具体的方面,地方落实的不是很到位,农民因一些原因仍然赶不上整体发展,如:教育程度,科学技术等。在对晒谷岭村民的访问中,村民都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例如: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桉树,经济来源主要靠养蚕和外出务工,特别是所有的村民都认为土地不好。在农民反映出的这些问题,政府都没有有效的解决,因此滞后了农民收入的提高,阻碍了村子经济的发展。能解决这些问题,将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比如:土质不好,这和农民是息息相关的,政府如能妥善解决,将极大地增加土地产出,从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之后,自然会有业余文化生活。

二、加强经济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农民没有进行业余文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整个晒谷岭村都

没有娱乐设施,经过访问村民得知,村民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村里面的唯一小学。所以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将会推动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促进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但光靠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多的需要靠村民自身。因此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农民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同时组织活动需要舞台,需要场所,因而在农村要修建文化休闲小广场。而作为一个以养蚕、种植桉树为主的村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对于村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能建设一个阅览室。交流室,这对于发展农民业余生活文化是非常有利的。而有了这些场所,村民才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村民才会有地方进行业余文化生活。

三、组织文化学习,增强村民素质

十八大召开以来,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文化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程度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也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因此,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我们需要多组织村民进行教育学习,全面增强村民素质。如:我问一位姓蓝的村民时,就问及村里是否组织过学习,比如十八大以来,村里组织学习过十八大精神吗?村民的回答是没有。在全国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浪潮下,这个回答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也从另一面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及国家政策在底层并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因而,想要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农村文化,增强村民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文化学习,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以马克思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坚持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等,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实现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更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

虽然调查的时间不长,走的地方也不广,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农民的忙碌,农村的落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我感受到在农村更多的是无奈与渴望。当城市里的人去游乐场,去公园散步,去广场打太极拳,去各地旅游时,农民却是在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是背着大包小包外出务工,是顶着烈日的建设家园,就连孩子也是忘却了属于他们的童年,而是干家务,帮助父母做农活。在调查走访中,我发现农民那坚毅的眼神,看到孩童们那童真的脸庞,但我看到更多、体会到最真切的是他们的渴望。不是农民不想要业余文化生活,而是没有那个条件,没有那个时间,更没有那个财力。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而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要文化强国,要实现全面小康,要实现中国梦。这都要求我们服务基层,建设基层,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参与,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建设,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也一定能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中国梦也能变为现实!

第18篇:农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农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为改变目前我村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村支“两委”队伍中。充分利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各级党代会精神。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等途径,加快村文化阵地建设。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村支“两委”要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另一方面,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二是利用好“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站点,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三是努力建设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设备、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4、为了加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占领农村市场,减少犯罪,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特制定计划。一是积极配合政府要搞好送文化下乡活动,计划组织村民群众一年看好1-2次坝坝电影。二是坚持农家房屋的开放制度,让村民多学点科技文化知识,帮助致富。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好本村文化广场,从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19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版)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乡村

调查时间:暑假期间

调查方法:访谈

调查人:北中2010级8班魏雯萍

指导老师:王立国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

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20篇: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以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为例

调查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5日

地点: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

方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及询问自己的亲戚朋友,较远的通过走访询问来进

行。

对象: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村民。

一. 总体状况与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满意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因此,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所以,要了解此项问题,必须先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及风土人情。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断,东邻西安,西接宝鸡。县城中心距西安市110公里,距宝鸡市98公里。全县面积751平方公里,举世闻名的佛指舍利藏地佛教中心法门寺就位于本县北部。全县产业45%为农业和畜牧业,35%为工业,20%为旅游业,人均年纯收入将近人民币3000元,人口45万,辖11镇。天度镇位于扶风县北部,现辖10个自然村。本次暑期实践我主要走访了7个村庄,包括鲁上村、永平村、天度村、上寨村、齐横村、晁留村、杨继岭村。

从对天度镇7个村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地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

点:

1.看电视,打麻将,串门,是最主流的休闲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农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大件用电器。经调查,在我走访的农民家庭中,都有彩色电视机。电视在农村的产生,极大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但是电视的这种作用正在逐渐的淡化,甚至扭曲。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所限,有线电视开通较少;二是能收到的几个仅有的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

从 2006年起,全镇开始普及有线电视,不过刚开始费用较高,很多

农民从一定程度上不能轻易地接受。到2009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0%,并且30%左右的家庭拥有VCD或DVD,这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看电视在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

其次是打麻将,这是中青年农民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但是随着农民

经济水平的提高,它却逐渐成为赌博的一种媒介,并且经常引起人们之间的许多矛盾。这种娱乐方式破坏了农村的和谐气氛,已经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串门聊天也是农民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农民精神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但同时由于另外一些原因,滋生了人们之间的小矛盾。

2.看秦腔,赶庙会,扭秧歌,传统的狂欢。

秦腔是关中大地上一种历史悠久的一种戏剧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秦腔长期占据人们精神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坚守这些文化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并且对此有很大的热情和激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了社会的气氛。

在关中的农村,大部分人都信奉佛教,并且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通常以佛教文化为主。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都是唱秦腔,别有一番情趣。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赶来,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穿上节日里的新衣裳,走亲访友。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卖小吃的,卖衣服,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庙会是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的。

庙会期间或者节日期间,有的村子要操起锣鼓家什,扭秧歌、社火,武术表演等看家本领上街“过招”,十里八村的百姓前来助兴,到处人山人海,除了观众都是演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其情其境堪称中国特色的乡间狂欢节。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当地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秦腔,赶庙会,扭秧歌等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逐渐淡出主流,农村传统文化面临巨大挑战。

3.农村网络时代的萌芽。

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在城市当中的普

及,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农村。农民们利用互联网获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这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调查的七个村子当中,只有不到10%的家庭拥有电脑。虽然国家从2008年开始家电下乡包括电脑进行补贴,但是高昂的上网费用仍然让很多人望其项背。而且拥有电脑的家庭一般很少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去帮助农业生产,而是进行看电影等一些休闲活动,主要原因是农民们的自身文化的欠缺及政府宏观指导和培训的不足。

网吧是公告的网络资源,本应该为人们的生活发挥积极地作用,但是,这种公共资源的媒介从一开始就被人们扭曲了。在我调查的全镇的5个网吧之中,有80%以上的顾客是未成年,而且大都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不是在利用网络去学习,而是聊天和打游戏。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

二. 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极度落后。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在我调查的农村,基本没有像篮球场、阅览室、放映室等这样的文化场所,所以农民们只能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2.低俗文化的泛滥。

(1) 由于文化设施及内容的单调,赌博现象日益严重,它是造成人民之间矛盾

及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的罪魁祸首,有百害而无一利。

(2) 迷信文化的泛滥。当地农民主要是汉族,只有很少部分回族人。所以大部

分人信奉佛教,但是这种思想已经变质,比如:“信佛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佛保佑病就能好”,“只要信佛就能风调雨顺”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参与健康文化活动的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 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本人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文化生活基本上满意,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如阅览室、体育健身房、篮球场、电影放映室等。有场所了,农民们才会有机会去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的活动。这几年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应该有能力来进行此类建设。

2.积极进行“送文化下乡”活动。政府应当组织人员成立文化宣传队伍,下乡进行节目演出、宣传等。让农民有书看、有电影看、有节目看。

3.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4.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目前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群众推荐、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

四. 调查总结。

当城市当中的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打太极拳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农民们在进行着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呢!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在调查中,我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堕落,而是他们还不富裕,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太贫乏。不是他们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而是他们没有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追求和种种硬件设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也一定能实现!

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