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7 15:08: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掌握利用Excel建立表格的方法。

2、会在EXCEL软件上进行插入表格、表格数据的拷贝,会在EXCEL软件上使用常用函数对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格的总分和平均分。

3、了解几种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并知道它们的具体用途和使用特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正确的表达意图。

4、掌握处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5、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反映表格核心信息,表达观点。能够通过分析图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实例EXCEL表格向图标的转换的操作,加深对表格用法的掌握,同时能会分析表格反映的信息。

2、通过利用常用函数对数值进行计算与分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在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思路,从而激发了创造性。

3、通过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通过数据的分析去寻找出一般规律甚至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意识,以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3、通过探究、检测,促使我们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要点: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通过学习,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在图表处理的操作使用,能够掌握根据具体需要合理的表达意图的方法,这里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通过表哥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推荐第2篇:教师三个维度

1.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

(一)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二)十三个领域: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5、小学生的发展知识

6、学科知识

7、教育教学知识

8、通识性知识

9、教育教学的设计

10、组织与实施

11、激励与评价

12、沟通与合作

13、反思与发展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去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在过去的教学中也客观存在。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就采取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伴随一定的情态和态度,或充满兴趣,或感觉乏味:或积极参与,或消极接受。这都是情感和态度问题。价值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倾向,如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内化。

总之,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课程目标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要防止淡化知识的现象。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情感发生,像是在表演。情由心生,情要动心,只有心动了才会产生真实的情感。

我认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要从课标出发;第二,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呈现方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安排,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三,了解学生特点,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本节教材的关系,学生要经历什么过程来获得知识,掌握什么能力;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一个教学目标是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联系的。第四,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这里起到的是一个导向作用,而新课标则更加关注探究,在设置探究型教学目标时,设置应是三维的,三个维度不是等分的,不同课型的三维侧重点应该不同。

如何用三个维度来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样的一个知识点,除了实现相同的知识目标外,不同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过程和情感目标。以知识为线索展开教学,并不排斥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以知识为载体。尽管教学展开的线索是知识,但过程、情感目标融在知识之中。同一段教学中,三个维度的内容要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存在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问题。只不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三个维度的目标会有所侧重。

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侧面对总体目标的解析。任何一维度都不能完全独立于其他维度而独立贯彻,他们应以一个有机的整体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知识与技能需在学习过程中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得到落实;方法的形成、过程的体验要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感悟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三个维度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课程目标这种统一性和协调性贯穿于课程的内容标准之中,同时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引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细化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四个原则:

1.多元化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出现了与课程标准貌合神离的现象。本文拟就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谈谈笔者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1、课程目标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定。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的具体目标,简称为“三维(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如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在一节课内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那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一定包含历史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吗?现在,有的学校要求教师的备课笔记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三个维度,检查评课时把“三个维度”视为评价标准,缺一不可。使得教师们不得不以“三个维度”来拟定教学目标,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教学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可经常遇到的事实是,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三维目标”

浅谈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时我们会只重视“只是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有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设计与实施;有时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明确描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而视将其混入“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之中。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我想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未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未能认识到“只是与技能”的掌握和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必不可少且相互交融的三个方面,是构成一个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与技能”是人发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标的环境、途径和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课堂教学会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在一定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教法与学法来进行,“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实现,渗透在其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没有该维度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难以落实;没有该维度的目标,其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推荐第4篇: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材料)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

摘 要: 国民的诗性似乎在渐渐地弱化,现代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提高初中生的诗歌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课例,论述了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纬度,其一是声音的诠释;其二是思维的跳跃;其三是情感的升华。如果能从这三个纬度出发,初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必定能让学生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关键词:初中 现代诗歌 三个纬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12-0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王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随着现代文明的崛起,功利主义盛行,国民诗性似乎渐渐地弱化,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诗歌教学不能弱化,只能强化。在古代经典的诵读中,我们传承了文明,强化了民族的认知审美方式,但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当代性,即与当代生活的共时性、互动性的关系,初中语文当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在中学任教语文多年,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如何升华学生的诗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教学为例,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实现。

维度之一:声音的诠释

最见效果的诗歌教学就是诵读,一首现代诗歌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能读、会读、读的有诗味,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诗歌的感知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仿诵。指学生能仿照教师的示范朗诵或音频材料的示范朗诵进行诵读。我在教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时,学生先听一遍老师的示范性朗诵,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试着去读一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初步明白诗歌的节奏停顿和情感基调,在这个仿诵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基调和节奏,能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读诗的世界。

朗诵。指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停顿后,能有感情的把诗歌诵读出来。这种朗诵的方式有很多,集体朗诵、个人朗诵、小组朗诵、个别轮诵。我在教《星星变奏曲》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自由的朗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学生在第一便朗诵时,可能注意到了停顿和轻重音,但无法把感情运酿的到位,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

配乐朗诵。指在学生能完全理会诗歌的意味和情感后,能读出了诗歌的意味时,再配上音乐,利用音乐的节律和感染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配上不同的音乐,当学生完全理解诗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在朗诵时配上了班得瑞的《晨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读的分外有感情,他们也不时的为自己的朗诵感到惊讶。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如果通过声音这一纬度,一定能把诗歌的音律美进一步的展示出来,同时也能熏陶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纬度之二:思维的跳跃

现代诗歌有很多的流派,尤其是朦胧诗,他具有象征化,意象化、立体化,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些诗歌时,根本无法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和意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体会下,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这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跳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达成。

鉴赏。顾名思义,就是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形象、意境等进行鉴别欣赏。《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蜜蜂、萤火虫、湖等,通过引导学生明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星星是光明的象征。夜、冰雪、僵硬的土地、冻僵的夜晚,是冰冷的黑暗现实的写照。通过两相比较,能感受到诗人对光明和美好的不断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学生明白诗歌前后进行了对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犹如小提琴中的变奏曲一样。诗歌中的这两句诗写的尤为精妙:“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学生通过赏析,发现这两句诗作者是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这两个角度来写的,而且仔细思考发现:白丁香的朦朦胧胧其实是一种通感的手法,把白丁香的香味若有若无的特点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诗歌中这几句诗写的特别有意境:“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梦一般的美好世界。

体悟。指在学生鉴赏的基础上,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星星变奏曲》对那个安宁、平静、温馨的世界的描绘,学生说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他曾经也在春天,躺在鸟落满枝头的树下,闻着野草和泥土的芳香,那时,还做了个梦,梦见了他妈妈从遥远的地方赶了回来……”学生也有说经历过僵硬的夜晚,也说“家里现在也正经历着苦难,爸爸出了车祸,妈妈含辛茹苦……”他们也渴望美好的明天,希望有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我顺势引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明白江河他们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想在这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表达。指学生在鉴赏和体悟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学生鉴赏完《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和“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特点后,开始仿写,有的学生写到:“如果世界上每个季节都充满温暖 谁还需要太阳 谁还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孤独的仰望天空 寻找多一些的温热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段旋律都是一缕阳光 象炉火在心头燃烧 谁不愿意 有一个火热的夏天 荡气回肠”还有学生写到:“如果初三的中考已经结束 谁还愿意每天天没亮就起床 谁还愿意每天在试卷和习题中度过 谁不愿意每天 都是阳光,都是诗 谁不愿意每天都轻松自在”

通过思维的跳跃,学生把握住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象,由此及彼,从诗歌中感受到诗歌特有的象征意味、浓烈的情感特征以及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纬度之三:情感的升华

现代诗歌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类的文章可能更加的深奥和隐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喜欢轻松愉悦的小说和散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爱上现代诗歌,让他们的生活能诗情画意。

漠然。指对诗歌的态度的冷淡,不喜欢,没有兴趣,不愿意读诗,写诗。在上这首诗歌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江河吗,你们知道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吗,你们喜不喜欢现代诗歌?”学生一脸的茫然,“诗歌虽然短但太难理解了,现代诗歌中考也不考的,我也不想成为诗人,读诗歌也没什么意思”。

陶醉。指能享受诗歌所带来的韵律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喜欢读这首诗,能享受自己读诗所带来的快乐。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好《星星变奏曲》中的象征含义,作者的情感之后,给学生配乐朗诵,学生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单个朗诵,有的学生同桌间对诵,有的三五个小组朗诵,即使下课铃响了,他们都意犹未尽,因为他们陶醉于诗歌所带来的快乐之中。

热爱。指学生十分喜爱现代诗歌,诗歌已经能成为他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爱好,不仅能读诗人的诗,也能自己开始创作诗歌。我在上完《星星变奏曲》这一课后,有学生要求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同学们把平时自己写的小诗也能展示展示。有一个学生坚持每天都写上几句“雪落,斑白,看见漫天的飞雪;聆听落雪的声音。转身,凝望深浅不一的脚印……”这是一个下雪后他写下的句子,“雨点悄然,从我的眉尖滑过。我喜欢跳进雨里,任那雨点浸润。哦!妈妈,你不要送伞来……”这是一个下雨天,一个学生在本子上写下的小诗。

一首诗歌的教学只是诗歌海洋中的沧海一粟,但如果能够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之情,这也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

如果一个学生他能读出诗的味道,能懂得诗歌意蕴和内涵,能够陶醉热爱诗歌,那么这些正是诗性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如果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通过以上三个纬度开展,一定能携起学生之手,让他们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推荐第5篇: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萍乡语文评课活动中的发言

按:3月6-8日,在萍乡实验学校进行了3天的语文交流活动。期间听课4节,上课2节,一场题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一场《把语文还给学生》的讲座。3天内感受友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收获。整理一下当时评课的发言要点,仅留痕迹。

尊敬的文校长、赵校长和庞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尊敬的放弃过节和周末来交流的各位女同仁,大家好。

结合我对语文的和对语文课的理解,对今天听到的4节语文课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有些益处。

首先,我觉得语文评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

这三个维度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它是体现学科特征和教育指向的重要的点。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失却了语文,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可能。第二个维度是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者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才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程式,是教学内容由此指向学生发展的。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目前很多语文研究者最关注的一个点,所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误区里折腾着。

现在我来谈谈,语文教学的内容确定。

都知道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我们怎么去界定是否语文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上课过程在文本里停留的时间。2.教学内容中有没有语文知识的落实。 3.教学内容中没有对语文学科情感的提升。

如果一节语文课在文本中停留的时间过短,那是不正常的。 例如今天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在文本中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40分钟的课堂,在文本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怎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涵咏出文字的美丽。甚至连文章写了什么都还没懂。几分钟都没有就过去,就开始了拓展延伸,就开始了课堂表演等花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课堂延伸都是有机的生成性东西,它不是强加的延伸。它是自然的生成性,这个生成是由课堂延伸出来的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的表演不是课堂应该设置的环节,它是课堂里需要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时候才可以出现的。需要是第一要素,而不是表演是第一要素。表演是服务理解的,而不是表演是体现课堂手段丰富的。 第二个关注点就是语文知识的落实。语文老师经常犯的毛病是阐释性和概念化。例如总是在课堂上讲课文里讲了什么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任务结束了,就算是课堂结束了。一天一个小学的语文老师问我:“梅老师,你说我们小学生要不要背一些国学的东西?高中的很多老师都说,从小积累一些国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会有用的。”我反问他:“你和我小时候都背《咏鹅》和《春晓》之类的唐诗,您现在除了会背,您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吗?我们上学时就学习背诵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在实践中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了吗?”他回答我说没有。既然没有,你背与不背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你会不会背这个事实而已。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告诉了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不能从中真正培养到学生的话,你这篇课文教和不教有什么区别吗?没有!是的,何况课文讲了什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读懂的。

所谓概念化,就是即使也涉及一些所谓的语文知识,涉及一些写作艺术的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并不能从这节或者这节语文课的学习中落实下来,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概念而已。例如象征手法。学生学习完了只是记住了这个概念,具体它是个什么,不理解,更不要说如何去运用它了。

第三个点就是对语文学科感情的提升。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语文可以排到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中的前几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不能让学生因为自己的课而让学生爱上语文。一直有人提倡语文要承担这样那样的责任,什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啊,虚假的噱头一堆一堆的。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在课堂上灌输进来吗?生长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代人了,不也是出了不少社会败类吗?问题是价值观人生观之类的东西本来就是一种缓慢的更偏向于自我滋养的。丢失了让学生喜欢语文本体,而去承担太多虚无的东西,这就是语文的悲剧了。

所以,我一直这么认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最大的人文就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中国的文字。让孩子懂得文字的魅力,懂得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爱上语文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爱上了阅读,灵魂的滋养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那是自然的事情。至于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看孩子们读了什么书?或许是基于此吧,斯大林才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接下来,我想谈谈学生发展这个维度。所谓的学生发展,就是要关注以下三个点:

1.学生从你的课堂上掌握了多少语文的基础知识;2.学生增强了多少语文的审美能力; 3.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升。

针对阐释性的语文课堂(大多数的课堂),语文的基础知识之类的东西往往都是忽视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只会死抓基础知识。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东西,忽视了它也就等于放弃了构建语文大厦的根基。诚然,这块可以放给学生自主去解决。 第2点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核心部分,不是去理解文字写了什么而是着重于语文的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带来的表达效果,着重于文章的篇章逻辑组合成的建筑之美等等。所以,语文界一直有教课文和教方法的争论。我认为,这一篇课文学与不学,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而这一种方法掌握和没有掌握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大了。遗憾的是,前者一直被坚持,而后者能坚持的少。或许是因为很多语文老师自身都无法发现语文美在何处吧。

第3点就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个问题一直被很多老师质疑,思维能力怎么能够得到提升呢?今天我以徐老师这节《日》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这是巴金先生写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一首散文诗。这么短的一篇文章,很多老师会如徐老师一样抓住读和象征手法讲课。如果这么做就要做足读法指导。我们从课堂上来看,徐艳玲老师其实是做足了的,她的读法指导非常丰富,为了让学生落实这个知识点徐老师对象征手法也采取了理解、实践等手段。但是我们能明显感觉到,40分钟的时间,还是有10几分钟时间用不完,所以就会出现后来课堂的旁逸斜出。如果我来设计这篇课文,我会这么设计:

请同学们将课文读成三个层次,并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按照记叙、议论、抒情三个角度来看文章的。 第二个讨论话题我会设计成:请同学们把文章读成四个层次,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话题其实是按照文章的起承转合来理解的。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几个段落,你认为哪个段落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是承接第二个话题的,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结合有机严密。

三个话题连在一起,同学们就懂得了如何去写作一篇类似的文章。具体而言就是:

第一步:讲一个故事开启

第二步:再讲一个或几个类似主题的故事,由话题展开。 第三步:解释几个故事的共性,发表议论,谈自己的中心观点。 第四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样下来,一个文本的学习,既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写作的方法,也懂得了文本的美妙,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最后,我来谈谈第三个维度,也就是教学流程或者教学艺术的维度。 这个维度是初级评课者往往关注的,因为他们不能从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本身和语文教学本身,只能在这里着手。当然,还有更弱智的评课者,抓住细枝末节不放。

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也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关注。 1.活动的合宜性; 2.活动的整体性; 3.活动的逻辑性。

不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设置不同环节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不是合宜,却值得衡量。所谓合宜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放在这里是否适宜,二是活动本身是否有效。

从最简单的举例。让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例如我们学习的杜牧的《赤壁》。老师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介绍杜牧的作品,杜牧的时代,杜牧和李商隐等等相关知识。当然,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放在这个位置是不是合适却是值得商讨的。如果我们学习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就可以介绍他的相关资料了,因为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关节点。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活动是否有效。如果未来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或者仅仅是为了让课堂热闹,而不利于学习过程本身,那这种活动就是无效的。例如《木兰诗》这节课,老师让学生表演“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两个孩子表演也非常精彩,但是这种表演本身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理解文本或者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呢?或者说如果不表演会不会影响到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呢?这样一看,这样的表演是不需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效的。

我所说的活动的整体性是就细部活动而言的。如果一个课堂的活动太多,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不正常的。正常的语文课堂,它的活动是两到三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四个。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上课,一节课他可以提出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问题。你想想,这样的问题能够深入下去吗?能够拓展开来吗?一个接连一个赶马似的,哪里有什么休息消化的时间啊!

最后一点就是活动的逻辑性。这个很容易理解,活动如果没有逻辑衔接,自然就是散落的珠子。散落的,即使再美丽,也是散落的,它们成不了精美的项链。

具体的每个课堂每个细节每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我这里仅仅是呈现自己对语文课堂的一点看法,希望朋友们对照一下自己的课堂,看看能否对您有点启发。

如果有,是我的幸福,没有的话我来改正。

谢谢各位同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听我的唠叨!

推荐第6篇: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

作者:窦桂梅 文章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6(6) 点击数:

319 更新时间:2007-2-11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面对《游园不值》那寥寥的几句,怎能做到别有洞天、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功底,面对传承千年的古诗,我心生敬畏。十多年前,我曾上过一次古诗的公开教学课,之后一直不敢再碰它。这次,要领着教师研究“古文、古诗、古代故事”的教学,必须“身先士卒”。

下面,我结合清华附小制定的“语文课课堂评价标准”(见后面附页)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连同备课时的意图和想法,具体谈一谈。

“温度”

1.教师的准备

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使之成为综合体送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从而使教材的一花一沙“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可见,教师从《游园不值》中提取一份精神营养,带着渴望共鸣的饱满情绪,这当属上好这堂课的最好前奏。

古诗应该怎么讲?虽然没有什么规定,但也决不能墨守成规。以前教古诗,常用“四部曲”:解诗题——理解诗意——创设情景——体会感情。这没有错,但我要通过推敲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解意”的形式外壳上,更要实现和诗人“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入境”状态为学生“造境”。

“境”怎么造?首先,教师外在的教态要尽量亲切自然。我是东北人,性格比较直爽,说话也带有北方人豪放的特点,但我尽量追求诗意的婉转,语速一定放慢,遣词造句力争充满美感。从效果上看,达到了。有人说我的语言有吸引力、感染力——这是语文本身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文本的“气韵”有所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始终充满激情,这激情有时候是慷慨激昂的,有时候又应当是润物无声的。这节课试图在浅吟低唱的几番涵咏中,散发出文学的、理性的光彩,同时又有启发的、激励的情感气息。

2.学生参与 这堂课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在这方面,我在努力。

公开课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学情,不知道哪个问题应该叫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上课的学生,我课前没有见面。为实现教学的“生成”,师生之间应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教有热情,谆谆善诱;学生学有兴趣,求知欲强。这就需要我和学生在某些地方进行积极的调整。教学中,应尽量不叫那些总发言的学生。不过,我发现自己说得多了一些,感觉学生的发言不解渴,就想补充几句。如果知道这个班的学情,就会叫“这个”学生示范,然后叫“那个”学生强化。比如,让学生扮演叶绍翁和我扮演园主人的对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这个环节在说“诗意”),要让一个好学生说,再让一个中等的学生说,最后让一个“弱”点的学生说,这样,就把“对话”落实了。可惜。因无法了解学生而落实不一定到位,但还是能看出学习的过程很真实,学生在感觉。在感受,在一点一点地往上“走”。

另外,在争取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比如课堂上,在学生动笔的时候,要求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远啊、说话要站直啊、表达要完整啊等。这里有隐性的习惯,也有看得见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

广度

1.教材拓展

教师应可能地找到教材的空白点、延伸点、能力点、发掘点,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上的积累意识,这是语文课应想尽办法达成的目标。教学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内的一首古诗上,延伸出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课上,我出示贾岛的两首诗,一首是《寻隐者不遇》,同时引出那些与“不遇”相关的古诗和古文,进行同步组合;另一首是《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的典故,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园不值》的独特内涵。还有,移花接木,把陆游写杏花的两首诗以及《世说新语》中的《雪夜访戴不遇》的文章放进去,帮助学生提升对《游园不值》的内涵的深刻理解。海纳百川。凡有利于学生者皆为我所用,我在想尽办法延伸拓展,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深化课文。

2.课堂整合

怎样有效地运用课件和音乐?课件要唯美和古典一些,应能幻化出一种纯美的意境。我选择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渔舟唱晚》这两首音乐。前者让人感受春天的旋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这个旋律中唱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旋律。后者让人体会到诗的古韵,让孩子找到古诗平仄的语感,然后,在进一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音乐的节奏诵读。另外,我努力用手势“指挥”与肢体语言配合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当第二次配乐学生再读的时候,我以无声的肢体“语言”作引导,孩子们朗朗地美读起来。也许。你会发现,这次是孩子们唱出来的!插句题外话。关于“背诵”,我们只要求学生背,忘了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这首诗和别的古诗有什么关联也不琢磨。今天一首,明天一首,背了一大堆,生吞活剥,大多消化不良。当古诗无法和学生的生活和心灵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便都忘了。诵里有节奏,有美感,有思考。诵读时,一定要读出语势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我们教师光让孩子大声读。没有诗感,那肯定效果不大。所以。平时这方面我们要加强训练。

深度

1.教材解读

这节课究竟要走向哪里?这就涉及到古诗本身的问题了。研究古诗文,不仅要研究古诗文本身的特点.还要体会其内在的思想性和特殊性。以往的古诗教学停留在意境上,我们是否应努力提升到“意象或意向”这一层面呢?就是说,原来我们的教学讲究诗的感情。是否忽略了和诗人实现精神的同构?宋诗和唐诗的区别究竟在哪?通过阅读,我发现了宋诗与唐诗的不同。那么,我就要在宋诗和唐诗的这个区别点上,思考如何突破.定位在追求意象上。在这堂课中。我就是从意境、情境创设中走向意象,揣摩诗人的意图,寻求在精神上的同构共生。

于是,教学本首诗,我不仅仅停留在春天或园林上。“一切景语皆睛语。”感受、体会诗人心情,更要体悟诗人的心境。主题就在“不值”上做起了文奄。围绕“不值”来讲一诗人在“不遇”中遇到了什么?诗人是怎样对待遇到的这些景物的?诗人有没有必要进园子?有没有必要非见园主人不可?课,就这样展开了。在“不值”这个主题中,获得“不遇中有遇”——就是这节课的眼睛,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要让学生知道,读这首诗不仅仅能感觉到春景的盎然生机;而且体会到作者没有进园,反而却获得一种快慰,获得永远的、留在心中的、定格的永恒,这才是更大的收获。从效果来看,学生是接到了诗人的“地气”的,自己也有了“灵气”——水到渠成,获得了精神陶冶和人文启迪。这“不遇和有遇”,不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吗?给孩子种下这颗种子,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相信他们会逐渐感晤到。但愿,他(她)能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2.学生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完整、丰富、灵活且有感染力?思维是否独特深厚?这是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考虑的。我觉得在独特见解上孩子还是有的。例如,孩子说:诗人对红杏的感情— —就是一个“关”与“出”;一个“一”与“满”。有个小孩说:用“印”而不是“踩”,体现了诗人对苍苔的爱怜。这多好啊。这个“印”是留在苍苔身上的,这就可以把“屐齿”讲出来。于是,我顺势讲到了关于“木屐”的文化;孩子们呢,也能“顺竿爬”,把自己很有深度的感受说出来。有个学生说:“一”就是“满”。这里就涉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问题。当然,通过“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这样的对比,孩子们获得了关于“一枝红杏”的独特审美感受,以及由这“一枝红杏”想象到的“春色满园”。关于为什么“不值”,我用《雪夜访戴不遇》来搭桥,孩子们马上领悟到“何必入园”和“何必见园主人”这样的思想深度。

这里,我还想说点儿题外话。有老师说,为什么那些“差”的学生换个老师上课就爱发言?我看,除了学生感到新鲜之外,我们在平时要经常换“眼镜”看他们,要求他们,还要告诉他们,还要想办法发挥他们的作用。语文学习过程是长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不断的浸泡语言以及感情的过程。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教师的心要敏感起来。比如,有个学生说红杏的“欲望”,我马上反应过来,告诉他不是“欲望”,而是“渴望”。有的同学说话为什么没有感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键是对语言不敏感、不敬畏、没有审美感。孩子没有温情的话陪伴终生,你可以想象她(他)多么凄凉。一句话,我的意思是通过语言文字,让我们的孩子温柔起来、温情起来。如诗人对园的“怜”,对普通的柴扉都要“小扣”——这是怎样的怜爱与怜惜?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会说话,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对翅膀,他会更全面,他能够凭借此飞翔起来。

3.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是否由浅入深?是否还能深入浅出? 第一步,与文字相遇。就是游园所见,即通过画面、朗读使眼前有“像”。对于诗中的“字”要有重点的推敲,不能面面俱到。如“小扣”、“久”,为了教学的需要,课中没有进行再推敲,而重点对“怜”字进行了推敲。“怜”里不仅仅是爱之情,还有惜之意。学古诗不点化,不品一品、嚼一嚼,就如水上浮萍,难以深入。围绕“怜”来推敲诗意,体会“怜”里深深的爱恋。再有,通过朗诵,读出七言诗的韵味。读着“苍苔、柴扉、红杏”,细听,你会感觉春天就在脚下,春天就在眼前——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步,与文学相遇。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浓缩的都是精华。诗歌要去涵咏、推敲、比较,而不是训练。要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就要再造人物形象,这便走向了文学。让“红杏说话”这一环节,通过口语交际,学生体会了杏的形象。红杏呢,也许是诗人心中美丽的女子。现在把“一枝红杏出墙来”演变成婚外恋了。也有这种可能:叶绍翁是去见心爱的人,来的时候都那么小心翼翼;红杏出墙,那是你的心,是向着我敞开,足矣。当然,园主人不一定是女子;园,也可能是园主人或诗人精神的家园,那枝红杏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心。因此,对“红杏出墙”要理解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对美好的向往。当园内、园外红杏和花草,园主人和诗人对话之后,我们还要在热闹中走向宁静—— 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让学生想象春色满园,热闹完了后,要收到心里,美美地沉淀在心里,在音乐的陪伴中,成为美好的回味。

第三步,与精神相遇。这就是研究“不值”中的“值”,即“不遇中的有遇”。前面画龙,在结尾处“点睛”。先抓春景,再抓情感,最后落脚“不遇中有遇”,给孩子们种下一棵种子—— 人生遇到挫折时,会想到:缺憾就是幸福的滋味,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啊。叶绍翁如果进入园中,那份永远的美好就破了。只有永远的渴望才会幸福一辈子。这些都是人生的平衡。人要太完美,想要千什么都要实现,这人生就没味道了。

适度与高度

最后,总体上看温度、广度和深度三者的关系,是否做到了比较巧妙的结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习得轻松愉快并有所得。整体教学效果明显不明显,在某项或某点中有没有创新,教师有没有个人的突出特色。尽管不一定完美,但在整体上应达到一定的高度。

感言

这是评价表中最后的一个部分。可以谈亮点,也可以说疑点或缺点。比方说,这堂课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对你今后的教学最有提高和触动;哪一点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等等。边听边记、信手拈来,是第一时间的真实感悟。对教者和听者都是一个提升。

‚命运给我关了一扉门,我要努力打开另一扇窗。就像红杏一样。有了生活、情感,教学才有它的意义。‛——这是我们学校一位教师的感言。

‚光‘感’不悟。不成。古人学得少,推敲一个词语可以好几天。现在的孩子学的太多,我们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所以。该讲的还要讲。‛——这是一位教师的感言。

‚关于老子‘道生一’的哲理是不是太难了,要思考如何让课堂达到一定高度,但尽量要适度。‛——这是又一位教师的感言。 ‚没有最好,只有越来越好——只要上路,就不怕远。‛——这是我看了老师们感言后的感言。 附“清华附小语文课堂评价标准表”

评课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项常规活动。它是参与听课的人员(包括教师、领导或专家)在听完教师的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师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评课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诊断作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执教者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更快地进步;其二是互惠作用,评课是听课者与被听课者之间互相切磋、互相研讨的交流过程,对被听者来说是一个促进,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学习,大家可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有助于共同提高;其三是导向作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在学习优点和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形成集体的共识,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评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进行。

一、学生维度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我们评课最主要的视点。学生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1、评学生的注意状态。可以观察学生的目光,看学生是紧紧追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是目光呆滞,左盼右顾;可以观察学生的倾听,看学生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还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可以观察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是紧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2、评学生的参与状态。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广度,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每个学生是否都处于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力度,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在教师点拨时是否认真倾听,师生互动时是否积极思考,问题讨论时能否踊跃发言;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效度,看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评学生的合作状态。可以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合作交往是否处于一种和谐、民主、有序的氛围状态;可以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有诚恳、积极的合作态度和良好、有效的合作技能;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多维、多边、多样的合作交往和信息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效果。

4、评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看学生课堂上是否语言连贯,表达流畅;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看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积极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看学生是否能旁征博引,纵横联系,实现知识的变通和联系;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看学生是否积极探究,主动发现,敢于呈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5、评学生的情绪状态。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精神饱满、情绪激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可以观察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去判断他们的情绪是否保持持久;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自我调控学习情绪的能力,是否能从激烈的讨论转入专注的倾听,是否能从激昂的情绪转入冷静的思考。

6、评价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有积极的智慧交流,有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达成状态。所以评价一堂课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主动地跟进、投入和共鸣,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否随着教学的展开,提出深层次的、有意义的问题;观察学生是否人人“吃得好”、“吃得饱”,感到一种丰实感和满足感;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劲头,更有信心。

二、教师维度 教师是我们评课的第二个视点。学生维度考察的是学生“学”的如何,教师维度侧重考察教师“教”的如何。考察教师的“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评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先进。教师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往往折射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所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首先要看他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看他的课堂教学是否凸显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思想,是否走出灌输教学的误区,是否使课堂教学由格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

2、评教师的教材把握是否科学、准确。教材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很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果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研究不透,在课堂上必然疲于应付,漏洞百出。所以,考察教师的教材把握就是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吃透教材,是否精心组织教材,是否科学处理教材,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3、评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有效。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保证师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目标设计的策略、情境创设的策略、问题设计的策略、资源利用的策略、信息整合的策略、化解疑难的策略、激发动机的策略。

4、评教师的课堂组织是否得当、有序。课堂组织反映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只顾自己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无法应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的组织,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今天,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学”的组织松散、无序,学生自主学习就无法进行,合作学习就难以落实,探究活动就不可能顺利展开,教学目标也就很难达成。

5、评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否机智、灵活。教学机智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应变智慧和变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看教师是否能因材施教不拘泥,是否能因势利导不逾轨,是否能巧妙化解不死板,是否能灵活变通不尴尬。

6、评教师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丰厚。教师的专业基础无疑是教师执教的关键,它体现出教师的“底气”和“功力”。教师的专业基础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应答上,对教学相关内容的纵横联系上,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上。专业基础丰厚的老师往往能应对自如,左右逢源,课堂教学生动而丰满;而专业基础不扎实的老师辄常常捉襟见肘,难圆其说,课堂教学贫乏而干瘪。

7、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当、生动。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语言包括讲授语言、交流语言和评价语言三个方面。考察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要看教师的讲授语是否规范、明白,富有条理性;交流语言是否真诚、亲和,富有启发性;评价语言是否精当、丰富,富有变化性。

8、评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规范、美观。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板书的消亡,它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板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看板书是否正确、工整,二是看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三是看板书是否起到配合教师教学的作用。

9、评教师的媒体使用是否熟练、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感和形象感。但是如果操作不熟,使用不当,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课堂教学的媒体使用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看教师的操作是否娴熟、自如;二是看媒体的定位是否恰当,是否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三是看其使用的效果如何,是否走出追求形式的误区,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10、评教师的教学仪表是否自然、得体。教师的教态仪表也是一种教学因素,教师的精神状态、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言:“教学工作是以教师的整个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态应该自然亲切,仪表朴实端庄。

三、课堂维度

教师的“教”的状况和学生的“学”的情况,往往通过课堂这一师生活动的“舞台”呈现,所以,评课还要观察课堂上的整体面貌和效果。课堂考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看课堂是否鼓满着张力。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单薄的、平面的狭小空间,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着张力的思维场,在这个思维场里,师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扩展,师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尽情的释放。他们互相引动,彼此撞击,课堂里不断闪现着创造的火花。在教学时空上,课堂有着开放的空间,敢于超越课堂,善于向生活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在知识系统上,能有效地把本学科的知识内容串联照应起来,同时,又能超越学科,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围墙,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在资源利用上,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人力资源、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重组和科学利用;在学生发展上,能跳出灌输教学的误区,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发问、查询和怀疑,在充满张力的探究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问题。

2、看课堂是否充溢着磁力。理想的课堂,不是令学生生厌的单一乏味的生产车间,而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充满向往之心和留恋之情的幸福磁场,处处洋溢着让学生着迷的风景。在这个风景区里,应该没有专制,有的是充满人性的关怀;没有讥讽,有的是充满期待的激励;没有责备,有的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没有“填鸭”,有的是指示迷津的点化;没有压抑,有的是互相研讨的愉快;没有死板,有的是充满生机的互动。教师给学生以探索的信心和登攀的鼓舞,学生给教师以聪颖的感染和醉心的激情。在问题的牵引下,师生情感相互沟通,思维相互碰撞,问题相互突破,资源相互享用,目标相互达成,大家在相吸、相协、相谐中,互相滋润、互相激励,互相照耀,动态地连接着无数条磁力线,共同构建着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3、看课堂是否激荡着活力。理想的课堂应该充满着激情的诗韵,激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教师“眼中有爱,口中有物,脑中有路,心中有情”;学生在课堂里或“怦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或“百感交集”;教师在课堂里或“妙语连珠”,或“精要点拨”,或“激昂慷慨”,或“静心期待”。课堂充满着真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琅琅的书声,愉快的笑声,学生的精神和脉搏和教师一起欢跳,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中生活着,思考着,幸福着;课堂在充满爱意、饱含情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氛围中推进着,展开着,生动着。课堂教学不时碰撞出新颖的“火花”,生成出独特的思想。

推荐第7篇:基于教学目标三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考

基于教学目标三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考

摘 要:围绕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三维度视角,探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财务会计教学应如何从教材甄选、习题库构建、案例讨论题库实践、千人业师模式展开、实训项目改革等多方面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目标;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1 财务会计课程定位

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联结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纽带,也是后续学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的基础,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等若干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许多财经院校安排的该课程的课时量都居于首位。该课程无论从知识量还是重要性而言都是非常突出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的探讨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无论就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很难达到大家的预期。其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仍然值得与时俱进的持续关注。

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几乎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会首先列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制定本课程每次课应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深度广度;过程和方法目标是制定本课程每次课的教学旨在逐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制定本课程每次课的教学能锻炼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意志和品质。简而言之,知识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本人在财经院校的教学第一线已经工作20余年,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也已经超过20年,面对的学生包括了专科和本科不同层次,也包括会计、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等不同专业,本人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这么理解。

知识和技能目标:财务会计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具体包括六大要素、会计等式、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这个目标体现在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中。

过程和方法目标:财务会计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账务处理的方法,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判断的敏感性,掌握对不同经济业务的识别,理解为什么同属一类要素的不同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培养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处变不惊的能力。这个目标体现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以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主要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

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从而最终激发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潜能。

当然所有三维目标的实现与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譬如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态度、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方法等。

3 目前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存在的问题――以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以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财务会计课程作为院级直至校级的优秀应用型课程,近些年来陆续完成了若干项教学改革和探索。围绕以上教学目标三维度方面归纳如以下几点。

3.1 教材的更换和甄选

财务会计教材往往是各大出版社必备教材书目之一,每年都有不同出版社改版印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财务会计课程。本课题组针对本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招生分数以及将来面对的就业岗位,最终选定了某出版社的重点应用型教材。该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均符合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目前形势下能较好地解决让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而该教材结构安排中的众多小贴士和小问题无疑是该教材的亮点,便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讨论,有利于实现第二维度――“会学”的教学目标。

3.2 习题库的建设和使用

自2013年开始,课题组建设和完善了大容量的财务会计课程习题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客观题,以及实务题、计算分析题等,题库构建思路按照授课计划章节安排,以便兼顾随机抽题时的覆盖面;题库内容参考了现有的教材习题集、中级会计师考试习题集、注册会计师考试习题集等,且实时更新;题库内容按照每个章节不同知识点设置,便于学生自主了解自身某个知识点的欠缺;题库难度按照难:中:易=2:3:5的比例构成,以便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和发挥。同时该习题库中的客观题可以通过校内网随时操练,教师可以通过后台随时检查各班学生的操练频率和成绩状况。习题库的使用既可以帮助教学目标第二维度――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改变中小学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改“让我学”为“我要学”,也可以通过习题库的模拟测试使学生接近现实社会中的资格证书和注册会计师上机考试,无形中给予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乐学”目标。

3.3 案例讨论题库的改革和实践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一般先解释定义,再举例说明账务处理,最后总结需要注意事项,导致悟性一般的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就是像背诵课文一样地背诵分录,既缺少学习兴趣,也无法掌握精髓,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时也自然无所适从。小组案例讨论教学的开展,将学生从教学配角推到了前台,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配合的能力,也使财务会计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更立体化,理论和实务紧密融合,指明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二和第三维度。

3.4 千人业师教学模式的展开

浙江树人大学自2012年3月起为强化产学结合,启动和推进“千人业师计划” 。该计划要求全校各学院、各教研室聘?拥有5年及以上相关业界经验、本科学历或者具有中级职称(中层职务)以上的业界人士协同教学。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实践操作性课程,非常需要业界导师的参与和指点,因此每个学期该课程均聘请了不同层次的高级财务人员参与了课程教学,分别从职业规划、实务操作、理论学习等各方面为在校师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社会和企业的窗口,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为业界人士专项培训所需人才提供了便利,可谓多方多赢。就教学目标实现层面而言业界导师既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也可以站在“社会人”的角度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从校园生活走向职业生涯的梳理,从而实现“会学”和“乐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几点。

3.4.1 实训项目的安排和理论教学间隔过久

财务会计实训是该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实现财务会计三维度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教学项目是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学生展开的,实施已经超过10年。财务会计的实训改进一直是课程组持续讨论的问题,就教学效果而言,边理论边实训的模式无疑是能让学生最有感觉的方式,但是鉴于教学课时和教学大纲的安排,财务会计实训往往只能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的高年级阶段中,就树人大学而言,财务会计课程理论讲授和相关实训分别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间隔达到一年半之久,该课内实训项目对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就非常有限。

3.4.2 案例讨论课程的实施成效有限

本人从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开始,就实施了财务会计课程的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初衷自然是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本着“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线”的宗旨,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利条件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年报。财务会计的授课顺序基本是按照会计六要素展开,分别就不同要素的各个项目讲解和讨论账务处理要点,因此授课过程中,围绕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本人提前布置了搜集上市公司资料的课外作业,一方面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和上市公司的具体年报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布置的案例分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课外资料予以解答和分析。比如就存货章节,本人准备的案例题如下:“(1)该公司从属于什么行业,哪年上市?(2)搜集该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年报,分析其存货项目的构成在这几年有无明显变化;(3)该公司近三年主要存货采用的核算方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盘存制度;(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以及这几年存货跌价准备的变化;若未计提跌价准备则列示什么理由,你认为是否合理?同行业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相似情况?”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案例公司的适用性,近几年的案例题中本人指定了专门的浙江范围的上市公司,但是实施成效仍然很难达到预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案例公司的分析和讲授的知识点脱节,无法消化和理解命题中涉及的线索和教师的用意。

4 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展望

4.1 合理安排会计系列课程的实训内容、深度和时间节点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涉及会计系列课程依次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因为会计系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需要配合实训课程强化和提升课堂理论,所以相应的安排了基础会计实训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实训自15级财务管理专业开始实施,安排在基础会计开课讲授的第二学期期末,实训效果较好,学生反响不错,对后期的财务会计学习和综合实训的开展做了铺垫,充分实现了基础会计教学目标的学会、会学和乐学三维度。但是目前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因为安排在第六学期,而且相应穿插了若干成本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知识点,对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反哺作用体现不明显。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选择增加一个专门的财务会计实训项目,将财务会计讲授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处理等融入实训内容中,同时尽量将该实训穿插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一方面在实训中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处理,将教学目标第一维度――“学会”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使财务会计繁杂的知识点形象化,再次明确会计分录和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同时,客观上或许有助于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开展。因为各个报表项目的产生源于什么业务处理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该公司账务处理的合理与否。

4.2 从教学目标三维度构建教学案例

基于第一维度,教学案例必须与课程内容融合,案例讨论是一种教学手段,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搜集的教学案例内容应尽量对应课程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所学用于分析案例公司的会计实务。

基于第二维度,教学案例必须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涉及的问题难度既是有解决分析的必要性也是在学生层面有讨论分析的可行性。这一环节的实现和以往相比,现阶段需要教师更多的参与和指导,提示学生通过什么渠道搜集什么样的资料和数据,以检验实务和理论之间的关联和冲突,分析案例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以及存在的原因。

基于第三维度,教学案例必须解决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搭便车现象,并提高学生对该教学任务结束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将案例讨论中的兴趣融入到枯燥繁重的课堂学习中,实现乐学。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深入分析案例公司的会计处理存在若干问题可能存在的真实动机。因为上市公司报表和附注毕竟是二手资料,所以这阶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也允许没有标准答案。小组汇报时可以鼓励其他小组有提问和持有不同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冲破传统教学的界限。

5 结语

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系列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以及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改革对?务会计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围绕教学目标三维度进行的教学思路和方式的探讨始终值得师生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丽霞.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6,(06):127-129.

[2]康俊.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148-149.

[3]胡南薇等.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6,(09):121-123.

推荐第8篇:学习目标定向问卷(四维度)

9、学习目标定向量表

维度: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Elliott & McGregor,2001) (20 items in all).Deep motive was measured with 5 items (α=.62) and surface motive with 5 items (α=.72)

请用圆圈标示出您对下列每个问题的看法: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有些不同意 说不清 有些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1.害怕这门课的成绩不好常常会促使我努力学习。 1 2 3 4 5 6 7 2.我想从这门课中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1 2 3 4 5 6 7 3.如果没有学会这门课中应该学会的知识内容,我常会放心不下。 1 2 3 4 5 6 7 4.如果在课堂上只有我一个人能回答得出老师的问题,我会感觉很好。

1 2 3 4 5 6 7 5.在课堂上不要献丑露拙,这一点对我而言比较重要。 1 2 3 4 5 6 7 6.在这门课中我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要掌握新知识。 1 2 3 4 5 6 7 7.我不愿意让别人感觉我的学习能力很差,这是我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1 2 3 4 5 6 7 8.我想要比班里的其他人学习成绩好。 1 2 3 4 5 6 7 9.我认为,尽可能透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相当重要。 1 2 3 4 5 6 7 10.有时我害怕自己可能并没有—像自己希望地那样—透彻理解学习的内容。

1 2 3 4 5 6 7 11.在这门课上,我之所以努力学习是因为不愿意学习成绩很差。 1 2 3 4 5 6 7 12.我努力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 学到的知识。 1 2 3 4 5 6 7 13.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课上所有应该学到的知识内容,我会为此感到担心.

1 2 3 4 5 6 7

14.我很重视是否能够比别人学习成绩好。1 2 3 4 5 6 7 15.在这门课上,我会害怕自己也许并没有学会力所能及范围以内的知识内容。

1 2 3 4 5 6 7 16.我很看重是否比其他的同学学得更好。 1 2 3 4 5 6 7 17.在这门课上,如果没有理解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我不会感到心安理得。

1 2 3 4 5 6 7 18.我希望透彻地掌握这门课的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7 19.在这门课上,我只是期望学习成绩不要很差。 1 2 3 4 5 6 7 20.在这门课上,我努力学习是为了取得比大多数人更加优异的成绩。

1 2 3 4 5 6 7

推荐第9篇: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气质,行为,形象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

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大夫面前,大夫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病人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病人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清晨和黄昏,医院是有绿树成荫的花园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供病人散步小憩,还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偌大的门诊大厅,标识导引是清晰合理,为患者便捷地指引方向,还是杂乱无章?所有的原则和行为,在熟人面前是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又是怎么样?

如果说这些细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文化就是那根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形成既有个性风华又有普世人文的品牌标签。医院文化体现在医者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使命。在一个文化厚实的医院,从医者懂得尊重自己的天职,懂得尊重患者托付的生命,懂得协作和奉献,他也因此而不苟且,不霸道,不势力,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医德的启示

医院品牌文化,是贯穿在整个医院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内在灵魂。医院管理者们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着,如何把西方先进的人文医学与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品牌,在服务好本土大众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享誉世界,传承百年的医院品牌。

毋庸置疑,西方的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具有奠基石的意义。在美国,梅奥诊所已创建百年有余,作为一家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价值,其三个盾牌的标志代表了医院的核心价值,即从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为每个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为了贯彻整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梅奥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队伍,对梅奥品牌商标、品牌延伸和分支机构品牌名称策略进行管理,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其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梅奥注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医学专家们讲究“协作医疗”。2500名医生和科学家,42000多名医护人员,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都会立刻组织起来,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梅奥的组织模式和管理艺术是西方医院品牌建统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所演绎的成功故事给现代医院管理者呈现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自身的传统医德伦理体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历经代代医家“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演进,历久弥珍。

中国的传统医德还深受贯穿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诚意正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信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邦济世的抱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这不但需要内心有强大的信念,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国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有拒绝权势,服务普罗大众的事迹流芳百世,孙思邈更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至今仍是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德标准。这一整套的道德价值体系,为中国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中国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中,既要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传承以人为本、仁善立业、大医精诚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获取智慧,也须从西方医学中学习其人文精神,由此构成医院的文化理念体系。并随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行为准则规范,促使文化理念渗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借鉴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树立清晰明确的品牌形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l 气质

任何组织文化的存在,都是对组织成员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引导和约束。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文化,培育医院的精神气质,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当价值观被内化为组织成员DNA的一部分时,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由此形成。

文化理念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体系首先是由两个主要元素——“使命”和“价值观”交织而成。“使命”是对医院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定义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色彩,如同航船上的指南针,对医院起到思想约束和精神牵引的力量;而“价值观”是对医院在达成使命时所依附的价值信仰的定义和描述,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成立、管理成功的必要前提。当把“使命”和“价值观”两个元素得以明确后,就能勾勒出一套驱策医院不断发展的完整的医院理念体系。

在西方,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所庄重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被视为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中国,“大医精诚”的理念,“医者仁心”的美德贯穿中国医学理念几千年。一个有着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医院,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文化,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这些价值观与医院管理行为间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这就是医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l 行为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医务人员的举手投足、是否以患者利益至上、是否对工作孜孜不倦,这一切的行为既是传达医院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医院品牌文化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保障。

行为准则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确保医院的道德规范被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并实现医院从理念到最终行为的贯彻执行。它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是基准行为,哪些是禁止行为。对外则是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体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规范的病案书写与总结就是协和文化最好的践行例证,着名的协和三宝:“教授、图书馆、病案”中,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医生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在“初步诊断”前描述“本病特点”,要搞清楚相应的鉴别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对诊断结果负责,以严谨务实的逻辑关系来书写病案。这样的病案总结,既需要医生自身不断进修的深厚医德修养,又需要严谨科学的职业素质。

l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表现。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通过视觉形象的语言传达,更能清晰直观的传播给目标受众,加强认知记忆。优秀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它还将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方式来呈现医院独特而动人的一面。这些年来,品牌形象战略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们所认知与接纳,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来讲,品牌形象的确立无疑都是万里长征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两个主要的步骤来指导每个项目的创作,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应考虑到医院的历史、文化、价值、战略、使命、愿景和品牌定位,要知道“表达什么”,方能体现一所医院的灵魂。在“形式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运用色彩、形式、字体、图像等所有美学表达工具来赋予品牌灵魂以身体,开始进行“如何表达”的工作。建立一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形象”即意指以一种清晰的、适当的、真实可信的方法表达出医院的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既通过有力的视觉传达表现了医院的内在气质。厚德尚道(医德求厚、医术有道)是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奉行的核心精神,标志(图示)采用以文字为主体、瓦当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以古朴的视觉语言阐述了医院的悠久历史及文化脉络。在院徽的传播过程中,医院文化理念也不断发扬光大,整体形象充满了社会精神和高贵的人文光辉,在有效延续北大医院九十多年品牌资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形象也脱颖而出。 结束语

最近,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的活动中,以“常识,理解和幸福”为关键词,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他说“治疗有尽头,而抚慰永无尽头”,这不就是一个医院应该带给患者的最好感受吗?

当下处在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医疗改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信仰、财富、职业归属等价值观的转变。这个时刻,更需要结合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建立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价值体系。

推荐第10篇: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气质、行为、形象

文 / 李源 朱荣延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

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医生面前,医生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患者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清晨和黄昏,医院是有绿树成荫的花园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供患者散步小憩,还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偌大的门诊大厅,标识导引是清晰合理,为患者便捷地指引方向,还是杂乱无章?所有的原则和行为,在熟人面前是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又是怎么样?

如果说这些细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文化就是一根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形成既有个性风华又有普世人文的品牌标签。医院文化体现在医者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使命。在一个文化厚实的医院,从医者懂得尊重自己的天职,懂得尊重患者托付的生命,懂得协作和奉献,也因此而不苟且,不霸道,不势利,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医德的双重启示

医院品牌文化,是贯穿在整个医院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内在灵魂。医院管理者们应该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如何把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品牌,在服务好本土大众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享誉世界,传承百年的医院品牌。

毋庸置疑,西方的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具有奠基石的意义。

在美国,梅奥诊所已创建百年有余,作为一家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价值,其三个盾牌的标志凸显了医院的核心价值,即从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为每个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为了贯彻整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梅奥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队伍,对梅奥品牌商标、品牌延伸和分支机构品牌名称策略进行管理,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其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梅奥注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医学专家们讲究“协作医疗”

。2500名医学专家,42000

多名医护人员,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都会立刻组织起来,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梅奥的组织模式和管理艺术是西方医院品牌建构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所演绎的成功故事给现代医院管理者呈现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自身的传统医德伦理体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历经代代医家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演进,历久弥珍。

中国的传统医德还深受贯穿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诚心正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邦济世的抱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这不但需要内心有强大的信仰,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中国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有拒绝权贵、服务普罗大众的事迹流芳百世。孙思邈更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至今仍是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德标准。这一整套的道德价值体系,为中国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院的气质与形象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和恬静幽深的小径中放大。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中国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中,既要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传承以人为本、仁善立业、大医精诚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获取智慧,也须从西方医学中学习其人文精神,由此构成医院的文化理念体系。并随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规范,促使文化理念渗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借鉴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树立清晰明朗的品牌形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气质

任何组织文化的存在,都是对组织成员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引导和约束。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文化,培育医院的精神气质,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当价值观被内化为组织成员信念DNA的一部分时,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也就形成了。

文化理念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体系首先是由两个主要元素——“使命”和“价值观”交织而成。“使命”是对医院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定义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色彩,如同航船上的指南针,对医院起到思想约束和精神牵引的力量。“价值观”是对医院在达成使命时所秉持的价值信仰的定义和描述,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成立、管理成功的必要前提。“使命”和“价值观”两个元素明确后,就能勾勒出一套驱策医院不断发展的完整的医院理念体系。

在西方,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行列都要庄重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被视为医生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承诺,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中国,“大医精诚”的理念,“医者仁心”的美德贯穿中国医学理念数千年。一个有着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医院,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文化,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上述价值观与医院管理行为间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他们也是医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行为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医务人员的举手投足,是否以患者利益至上、是否对工作孜孜不倦,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切的行为既是传达医院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医院品牌文化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保障。行为准则应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确保医院的道德规范被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并实现其在

医院中从理念到最终行为的贯彻执行。因为它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是基准行为,哪些是禁止行为;对外则是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体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规范的病案书写与总结就是“协和文化”最好的践行例证。著名的协和三宝“教授、图书馆、病案”中,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医生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在“初步诊断”前描述“本病特点”,要搞清楚相应的鉴别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对诊断结果负责,以严谨务实的逻辑关系来书写病案。这样的病案总结,既需要医生自身不断进修的深厚医德修养,又需要严谨科学的职业素质。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通过视觉形象的语言传达,更能清晰直观的传播给目标受众,加强认知记忆。优秀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它还将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方式来呈现医院独特而动人的一面。这些年来,品牌形象战略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们所认知与接纳。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来讲,品牌形象的确立无疑都是万里长征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品牌形象策划主要围绕两个主要的步骤来指导每个项目的创作,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应考虑到医院的历史、文化、价值、战略、使命、愿景和品牌定位,要知道“表达什么”,方能体现一所医院的灵魂。在“形式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运用色彩、形式、字体、图像等所有美学表达工具来赋予品牌灵魂以身体,开始进行“如何表达”的工作。建立一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形象”即意指以一种清晰的、适当的、真实可信的方法表达出医院的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就通过有力的视觉传达表现了医院的内在气质。“厚德尚道(医德求厚、医术有道)”是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奉行的核心精神,标志(见图)采用以文字为主体、瓦当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以古朴的视觉语言阐述了医院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脉络。在院徽的传播过程中,医院文化理念也不断发扬光大,整体形象展示了社会精神和人文光辉,在有效延续北大医院九十多年品牌资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象也脱颖而出。结束语

最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的活动中,以“常识,理解和幸福”为关键词,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他说“治疗有尽头,而抚慰永无尽头”,这不就是一个医院应该带给患者的最好感受吗?

当下处在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医疗改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发了人们对信仰、财富、职业归属等的认知转变。这个时刻,更需要结合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以及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建立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价值体系。

第11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发生过很多起小学生在校失去生命的例子,很让人痛心。小学教师比其他学段的老师更要操心孩子的安全,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有了起码的安全保障才可能有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还要有职业道德,真心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个性、思想和尊严。我现在所教学段是低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可爱,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弱,今后要对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举足轻重,我们要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如何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还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素质。今年假期我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我感受很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专业能力。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反思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今后还要善于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多激励孩子。同时,现代社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会学着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多沟通。 教师专业标准的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是:

1、职业理解与认识;遵守教育法规,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注重自身发展,为人师表,团结合作。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关爱、信任小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自尊心,平等对待,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课堂。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个人修养与行为;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热情开朗;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礼貌。

5、小学生发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及有特殊情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教育教学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8、通识性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艺术欣赏与表现、现代教育信息等知识掌握学生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9、教育教学设计;合理利用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编写教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10、组织与实施;协调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11、激励与评价;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信每一个孩子,给他们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港湾。

12、沟通与合作;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促进学生发展;与同事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13、反思与发展;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

14,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小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12篇:国培作业 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十四个领域是:

一 职业理解与认识: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 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 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己专业发展。4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1 关爱中学生,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2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中学生,不体罚不变相体罚中学生。3 尊重个体差异。4 信任中学生,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 树立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2 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自身发展规律。3 激发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爱好。4 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个人修养与行为: 1 富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2 乐观向上,有亲和力。3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4 举止文明,为人师表。

教育知识:

1 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掌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4 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及教育方法。 5 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6 了解中学文化生活的行为方式。

学科知识:

1 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2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 3 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的联系。4 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的联系。

学科教学知识: 1 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2 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发和策略。3 了解学生在学习课程具体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 掌握进行所教学科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通识性知识: 1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4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 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教学设计: 1 科学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计划。2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 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教学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 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3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学当中。

十一 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2 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育人活动。3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4 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5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 6 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7 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

教育教学评价: 1 利用评价工具掌握评价方法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3 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合改正教学工作。

十三

沟通与合作: 1 了解学生,平等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2 与同事合作交流,探讨合理的沟通方法。3 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十四

反思与发展: 1 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回到顶部 回复 赞同(1) 分享到三人行

第13篇:0516三个维度提升汇报材料质量

三个维度提升汇报材料质量

汇报一般是个人或机关根据上级领导或部门的要求,所作出的书面陈述材料。一篇优秀的汇报材料能够使下情上达,为上级领导和部门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宝贵依据,从而促进上下级良性互动,加快政策落地,助力工作开展。笔者认为,写好一份汇报材料需要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

汇报材料要有高度。古人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下应上,是汇报的基本属性。要写好汇报,就要提高站位,避免自说自话。因此,汇报材料首先要明确汇报对象,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上级意图,站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上撰写汇报,围绕领导和上级布置的题目作答,把握汇报对象想要了解的内容,若是全面工作则全面汇报,若是专题工作则具体汇报,切忌主观臆断造成的偏题、跑题。但准确把握上级和领导意图不能靠“临时抱佛脚”,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学习上级指示精神,了解上级动态,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其次,领会上级意图,把握文章主题,需要自身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过硬。因此,平日要注重加强学习,向领导同事学,向群众书本学,学理论,学业务,提高审题、解题、破题的能力。

汇报材料要有深度。上级要求下级做有关情况的汇报,是为了了解经验、问题、困难等深层次情况,因此,切忌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在把握汇报主题的前提下,应围绕重点内容深耕细作。正所谓要言不烦,凡是涉及问题的关键内容要说清说透,击中本质要害,要避免简单的材料堆砌。确保汇报深度,还要避免“千稿一面,万人同调”。汇报内容要突出自身特色,符合自身实际,一方面撰文者要深入一线,掌握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撰文者要积极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博采众长。此外,要力避语言拖沓,一味求长。长度不等于深度。文章要注重简明扼要,多讲结果,少讲进程。上级部门听取汇报,就是要了解准确事实,倘若长篇大论不分主次,甚至需要上级进行再加工、再分析,那么报告的意义与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汇报材料要有广度。当然,广度不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但一篇好的汇报材料不能回避问题与困难,只报喜不报忧,要做到全面客观,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一方面要做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在谋篇布局上精心筹划,做好提纲,明确主次;另一方面要保证要点完整,论据充分。汇报作为上级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是将直接影响上级出台的政策内容。所以任何与汇报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都不可遗漏,在构思以及草稿的修改过程中,撰稿者自己要进行反复推敲梳理,查漏补缺。同时也要及时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检查完善。此外论据要充分,尤其是一些关键数据例如投资额、税收、产量、普及率、完成率等信息要叙述准确,保证汇报内容有血有肉。

汇报材料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想要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必然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在平日勤于练笔,坚持从短到长,由简到繁,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同时,也要积极思考,注意学习优秀材料,借鉴他人的经验。

第14篇: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全文)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对这堂课的处理是侧重探究文章的讽刺艺术。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定位为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了解作者、熟悉故事情节,布置第二课时活动课的准备事项等。

第二课时则以活动课“今天我当导演”的形式来探究文章的讽刺艺术。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来导演,如何以课本为蓝本,选择最具讽刺意义的材料拍成DV短片,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构想,同时给短片起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名字。最后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社会生活,大胆运用讽刺艺术,选择身边的小事拍成DV短片,由于时间的限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创意设计。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精彩片段实录一】

师: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在绚丽的背后是阴影。于是有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阴影中的人和事。请同学们欣赏小品片段《胡椒面》。(播放小品,学生看得入神。)

【自评:设置情景,为活动课的开展预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陈佩斯的小品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其鲜活地刻画了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形象,细心的人能够从陈佩斯的喜剧小品中看出悲剧的味道。今天,我们也来当导演拍片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导演群体,大家齐心协力,以课本为蓝本,选择最具讽刺意义的材料拍成DV短片,在课堂上只谈谈自己的创意构想,同时给短片拟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标题。另外,每个组派一名同学作评委。

生:好!好极了!(掌声雷动)

师:我们都来PK台。要评选最佳创意奖。先给同学们6分钟的时间,共同策划。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主动下位,有的手舞足蹈。老师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师:就凭同学们的敬业精神完全可以当导演。该同学们展示自己了。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掌声)

生1 :我们觉得最具讽刺意义的场面是:奥楚蔑洛夫得知这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非常尴尬,抱怨天气太热,要叶耳德林帮他把大衣脱下来,故意借这个插曲,转移话题,对赫留金横加指责,甚至辱骂。拍DV我们有这样的创意:

背景:木材厂门口。(木材厂有堆积如山的木材,给人以压抑之感。)

人物:奥楚蔑洛夫、叶耳德林、赫留金、小孩(观众)

创意设计:先是奥楚蔑洛夫比较热情地安慰赫留金,脸色较温和,突然有一个抹着鼻涕的小孩说这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浑身不自在,温和的笑容一下子凝滞了,对他的脸色来个特写。叶耳德林帮他脱大衣的情景采用夸张的手法,把大衣拉长拉大,然后是一束阳光穿过这厚厚的大衣,映照在他的脸上。对奥楚蔑洛夫的声音加以处理,语速慢,且不时发出难听的尖叫声。赫留金则张大嘴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望着旁边舔着毛的狗发呆。短片结束时,播放画外音:怕“热”的变色龙。

生2:这短片的标题就是:怕“热”的变色龙。(教室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生(评委):我觉得这组同学的创意有三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小孩这一观众的安排很独特,与《皇帝的新装》中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真相的小孩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对大衣的特写,尤其是那束阳光既是对奥楚蔑洛夫说要下雨的有力讽刺,同时也是一把刺透他心灵的利箭。三是赫留金张大的嘴巴,既是对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惊讶,也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无奈。很好地运用了讽刺艺术,令人回味。(掌声)

【自评:学生的创意和评委的发言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体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评委同学的精要点评是我没有意料到的。事实上,学生在导演和点评过程中已经很好地领会了小说的讽刺艺术,如语言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等。】

师:同学们不单是掌握了课本知识,还有很好的导演天赋。我相信后面的同学会做得更好。有请第二组的同学。

生1:我们觉得最有讽刺意义的场面是:奥楚蔑洛夫得知这狗是将军哥哥家的时候,令人作呕的神态和对狗的夸奖。我们在拍片设计时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这样的加工:

背景:木材厂门口

人物:奥楚蔑洛夫、叶耳德林、赫留金、一大群围观者

创意设计:普洛诃尔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对奥楚蔑洛夫的脸色加以特写,由愤怒变为温情,镜头缓慢地转换,把他的脸拉近。然后他抱起狗说:“好样的,你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随即用手帕擦拭了小狗身上的稀泥浆,用嘴亲吻了一下狗的屁股。最后奥楚蔑洛夫对着天大笑了几声,小狗一下子怒了,咬了一口奥楚蔑洛夫的下巴,逃跑了。围观的群众哈哈大笑起来。

生2:我们导演的短片题目是:变色龙和狗的亲密接触。(同学们笑得捧腹)

生(评委):这组同学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改编了故事结尾,狗咬了奥楚蔑洛夫。这是他应有的下场,增强了文章的喜剧效果,也体现了这组同学的价值观念。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去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还可以借鉴电影、小品中的技巧来创新自己的短片。(第三小组代表马上发言)

……

【教学精彩片段实录二】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对课文的解读体现了你们的聪明才智。老师可以大胆地说,伟大的导演将从你们当中诞生。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目光转向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拍一组讽刺短片。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创意设计。先探讨5分钟,然后举手回答。

【自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老师的引导注重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鼓励性点评。把学生的思维向前推进,有利于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

生:我所要揭示的事件是:隔壁邻居老王读了一篇少年作家的文章后,非常不满。老王一直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让儿子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作家们,称他们为后起之秀,大加褒扬,目的是为儿子的日后成名造好舆论。可是,老王认为很好的文章,投出去就必遭退稿。他从此对少年作家大加批判,批判的稿子写完后,接到儿子的电话说那篇文章是自己写的,用的笔名。老王就撕掉了写好的东西,然后重新摊开一张稿纸,大笔一挥写下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

在拍片子时为了增强讽刺效果,对老王的肖像

1 [2]

加以处理,给他配一副方形的超厚镜片的眼镜。对他善变的神态、动作(特别是后面撕掉批判稿子时的动作)进行慢动作处理,还对他最后写下的大加赞赏的字加以抽象变体。(掌声)

师:能否给这个短片拟个好的标题呢?

生:后起之秀。

生:老王的担忧。

师:这个创意很明显借鉴了契诃夫《变色龙》的讽刺手法,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来嘲讽老王之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

【自评:学生的创意设计颇具代表性,出乎意料,整合了课内外知识,有深度,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生:(立即举手站起来)我所关注的事件是:初一时,我们寝室有位同学很吝啬,好吃的东西都是一个人独自享用。有几次居然在被窝里吃冰淇淋,生怕被人发现。我觉得要对这位同学的外貌和眼睛加以特写,同时对他的被窝脏乱臭来个慢镜头,尤其对那双臭袜子加以特写。我给它起了个名字“特立独行的食客”。(学生哈哈大笑)

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地观察生活,所选事例鲜活生动,充满了童趣。当然,好的讽刺短片离不开好的剧本。同学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社会生活,选取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来揭露社会问题。通过对人物的提炼、概括、总结,并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人物形象更具代表性。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学生点头)

师:生活是多棱镜,能折射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当你以追寻阳光的心情去观察生活,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当你以爱心、包容心去观察生活,生活是温馨快乐的:当你以感恩之心去观察生活,生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布置作业,投影显示)

阅读下面的讽刺小品,从后面三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书法家

司玉笙

“书法家”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1,根据讽刺小品提供的信息,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艺术手法,将小品拍成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编自演自拍。

2,可以针对文章的艺术手法写一则评论。

3,也可以给高局长画一幅漫画。

【自评:这三道习题具有层次感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是很成功的,很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合作、讨论、探究中得以提升。

一、晴空一鹤排云上——探求教学设计的安镇乾坤之计

小说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文章较长,老师无从下手;难在学生没有多大兴趣,师生难以互动。传统的小说教学方式难免枯燥,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教学的死敌。老师应该以最好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不能贪多求全,或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把这篇小说教学的切入点定为探究讽刺艺术,把其他方面的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达到了“一招制胜”的效果。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定能旗开得胜。

二、标新立异二月花——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独创性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内容。”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如此。只有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语文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和乐趣,个性得以张扬,一个个绝妙的创意设计就是有力的回答。这恰好印证了教育家杜威提倡的“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事实上,许多小说、诗歌、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都可以采用综合实践课的形式来处理。

三、欲上青天揽明月——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而我们的程式化教学没有“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没有很好地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这堂课,我只是起到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学生则是自己选材、自己设计、自己导演,整个过程整合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如人物刻画的方法,尤其是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手法;环境烘托;影视拍摄的多种技巧等。另外,学生还在原来作品基础上有自己的发挥和创意,视野开阔了,他们获得的不只是课文本身传达的信息,更多的是自己理性的思索和独特的感悟。

一堂好课不是依靠老师讲得认真细致,而是让学生独立前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每堂课都能这样深入思考,我坚信他们一定会上青天、揽明月。

重庆一中语文组 400030

第15篇: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第16篇:人生的三个目标

人生的三个目标:

1.在人力资源实践领域,我就是专家,在庆帆公司干到死(并应有股份)

2.开一所以以我为名的培训学院,只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3.投资我老婆。

今年要买的三个东西

1.买一部老年代步车给我爸做60岁生日礼物

2.买一个戒子给我老婆

3.买一套刘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光碟。

第17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三个维度的主要内容: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解和认识。主要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其中,“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是核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追求。

2、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关爱学生(全身心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2)尊重规律,因材施教。(3)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个人修养和行为。主要要求:“内外兼修”和“为人师表”。

(二)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

1、教育知识。主要包括:(1)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2)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2、学科知识。所谓学科知识,即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3、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1)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2)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三)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1、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导学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主要要求:(1)班级管理能力:建设班级和开展班级活动。(2)育人能力:结合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组织开展德育、健康教育和学生指导等的能力。(3)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要求:评价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教学评价(或反思)的能力。

5、沟通与合作能力。主要要求: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6、反思与发展能力。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18篇:浅议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1

浅议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

陈文德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散文教学。针对散文教学混乱和低效的状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散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改进上,而忽略了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于是,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最终由于教学内容的不恰当、不合宜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旦确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试着从“文本体式”“选文的教学功能”“学情”三个维度,谈谈自己对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一些浅见。

维度之一:文本体式

“文本体式”又称“文体特点”“文章体裁”等,通常指一篇文章的体裁、体制、风格等总体特征。阅读不同体式的文本,阅读的思维、方法和读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广义散文介于“文学”和“文章”二者之间,属于“临界文体或两栖文体”,既可以按文章来解读,也可以按文学来赏析。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散文是次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交织体,属于“文艺语体”,以形象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为显著特征。所以,中学的散文教学,应当是“文学阅读”教学而非“文章阅读”教学。文章阅读“重实贵用”,认读中的“感言辨体”只是手段,“得意致用”才是目标,故文章阅读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筛选信息的分析与归纳过程;文学阅读以“悟意审美”为目标,“得意”不可“忘言”,故文学阅读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

根据目前的研究,通常按照表达方式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下面,我们就试着根据这三类散文的体式特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1.叙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叙事散文通常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或者叙述一些具体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散文的叙述和小说的叙述有着明显的区别。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叙述的情节往往曲折离奇;而散文是情感的艺术,写人叙事最终是为了抒情,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实存在的。阅读叙述散文,要透过真实的人和事,读出作者的情感。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底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恐怕不是这篇散文的核心教学价值所在。

“散文教学的关键是从文本中分剥出作者的存在。”我们不妨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作者写老王时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文章最末尾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可谓全文的文眼所在。作为一名有着悲天悯人情怀和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疾苦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杨绛一直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去同情、接济老王的。而老王年老孤单,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却得到作者一家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给他吃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经常照顾他的生意,在他生病的时候接济他。扶弱济困,这对作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而老王那里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般的帮助,而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是亲人般的温暖和感动。于是,老王把作者一家当成亲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与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情感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这种差别体现在文章的几处细节中:老王愿意给作者家带送冰,车费减半,作者“当然”不要车费减半,于是老王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 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作者却硬塞给他钱;老王临终前强撑着病体,把自己最贵重的东西——香油和鸡蛋(这在当时是很难吃上的)送给作者,而作者当时看到老王“僵尸”般的模样却“害怕得糊涂了”,所以“转身进屋去”拿钱给他,“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更不要说关心他的身体情况、扶他下楼梯了。试想,假如自己的一位亲人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作者会感到如此恐惧吗?显然不会。亲人之间的爱,能战胜死亡带来的恐惧,这是人之常情。老王对作者一家付出了全部的感情,而作者却没有对老王报以同样的真情和尊重,有的只是对一般底层“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作者深感“愧怍”的原因。

2.抒情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抒情散文中往往伴随着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散文的阅读,常常是以“悟意审美”为目的的文学阅读,采取“鉴赏者”的阅读取向,重在感受散文的形式美和情趣美。

如教学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的教师拍了很多北京胡同的照片并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整堂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胡同文化。有的教师教学《绝版的周庄》,引导学生给保护和发展周庄古镇献计献策。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未必恰当。

《胡同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却极具表现力。作者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因此他的散文京味十足,富有生活气息。如“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北京城方正的特点,“大豆腐”的比喻还写出了胡同文化“俗”的特点。“有窝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生动地表现出了北京人的“易于满足”。“睡不着,别烦恼,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形象地写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读这些文字,仿佛在听侯宝林说相声,京味儿十足。因此,《胡同文化》的核心教学内容应当确定为:品味文中平淡朴素却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从中体会胡同文化的特点和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留恋、热爱之情。不少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设计把教学的重点落在:

①筛选、整理文中信息,归纳出胡同文化的特点是“封闭”“安土重迁”“易于满足”“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明哲保身、“忍”(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

②思考文章结尾“再见吧,胡同”蕴涵的情感——即对胡同文化衰落的态度。

第②点对胡同文化衰落的态度,显然并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而第①点关于胡同文化的特点,文章中很明确,学生是一看便知的,无需浪费时间。这样的做法,混淆了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文章阅读重在筛选、整理文章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而文学阅读重在品味、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议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进行逻辑严密的说理,议论散文以散文的诗意来讲解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往往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的蕴涵深长的道理、体悟,因而它散发着美好和隽永的气息。教学这类散文,应重在启迪智慧、升华思想。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堪称议论散文的代表。然而好文章并不一定好教。有的教师以“悲剧主角”“悲剧导演”和“悲剧配角”三种人物形象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对文中涉及人物的“形象”“罪状”“罪因”进行分析,看起来角度颇为新颖,课堂上也很热闹。然而热闹过后我们得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师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偏离散文教学的方向?“人物形象”“主角”“配角”是散文范畴的术语吗?“人物形象”是小说专有的概念,它是作家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艺术虚构而形成的。分析人物形象是我们在小说这种文本体式的阅读教学时惯用的方法,教师在这里把它用于散文教学,显然是不妥当的。而且这种高度抽象化的解读,脱离了对文本具体语句的品味和咀嚼,很难引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更不用谈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想着“怎么教”,把大量心思花在如何设计精巧新颖、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上,却往往忽视了“文本体式”这个最基本的东西。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文本体式”既包括“某一类文本的共性特征或类的特征”,又同时具有单个文本“个性的、独特的表现形态”。我们在确定一篇具体的散文的教学内容时,不光要考虑“这一类”散文的体式特征,还要研究“这一篇”散文的个性特点,避免将“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维度之二:选文的教学功能

所谓“选文的教学功能”,就是指每篇课文在被教材编者编选和语文教师教学时所赋予的用途和价值。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基本为“文选型”的教材。每篇文章在被编入语文课本之后,就成为了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个独立的文本。因此,成为课文的选文在其“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教学价值”。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课文的“教学价值”。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教材体系中,它被赋予的教学功能可能存在差异。由于语文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仍不够完善,即使使用同一套教材,不同的教师对选文的处理也可能不完全一致。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被编入多套高中语文教材。上海一期“课改”(H)版高中语文课本将其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语言的品味”,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这篇课文应该当作写景美文的“例文”来教学。

而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将《荷塘月色》列入了第五册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这篇课文应该当作鉴赏意境美的“例文”来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将《荷塘月色》编入“必修二”第四单元,编者没有只取“语言品味”或者“意境美”,而是希望学生能够较为全面深入地读懂、欣赏这篇经典散文。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荷塘月色》应作为“定篇”来教学。

假如把《荷塘月色》处理为“定篇”,则应该完整地保留作品的原貌,而不可以对原作进行任意的增删。不少版本的语文教材删去了原作中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峭楞楞如鬼一般”以及《采莲赋》那一段。任意的删节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使读者的解读出现偏差,甚至还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荷塘月色》如果作为“例文”来教学,则可根据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删节,而不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作品的原貌。该文可以整体上作为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散文的范例,也可以用第

四、五段作为景物描写的范例,或用某些句子作为修辞的范例,或用首尾两段作为文章的回环结构之“例”等等。维度之三:学情

“学情”的涵义众说纷纭。陈隆升博士把它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在从事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大要素。

分析学情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学习状况的层次性,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与体验能力,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与个性特征等。

教学史铁生的《合欢树》,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我们确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的不同:慈母之爱——母亲的无私及博大的爱;感恩之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爱;愧疚之感——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感悟——那种经历过生死的边缘,还坚持着行走,活出生命的悲壮与尊严的美感与人生感悟。这些教学内容,都是立足于文本的,不同的只是解读的层次依次加深。对于学习起点较高的学生,教学“慈母之爱”纯属浪费时间;同样地,对于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教学“生命感悟”就会很吃力且没什么效果。理想的状态是,我们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除了凭经验外,我们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我在教学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之前,对全班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和写作了大量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对这类文章的大致写法早已烂熟于胸,甚至形成了固定的写作“套路”。加之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流行的写作取向是“‘闪光点’的记叙文”,学生对萧红这篇朴素自然、“一读就懂”甚至有些“不讲章法”的散文不以为然。如果依旧按照初中的教法,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角度归纳人物性格特点,一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时就要讲出学生一望而知其实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于是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品读鲁迅先生谈论服饰等几处语段,感受一代文豪的平凡和亲切的一面。鲁迅先生作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学者,早已为世人所景仰。而人一旦声名显赫之后,就往往会被人顶礼膜拜甚至神化或圣化。而萧红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鲁迅。此文看似平常,却是“平中见奇”。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了一定的预设,但一方面,课堂是灵活多变的,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可能不准确,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一定按照教师预想的方向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散文的教学内容,最终是在课堂上动态地“生成”的。

以上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从“文本体式”“选文的教学功能”和“学情”三个维度谈了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这三个维度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根据这三个维度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一致的。

第19篇:托福写作从三个维度提炼主题句

TOEFL考试的受众颇广,黄发垂髫均可参加考试,一篇托福独立写作可以被撰得阳春白雪,也可以被写得下里巴人。幸运的是,虽然这是一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试,但它并不要求考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文艺”气息,所有参加这门考试的人都只需要“接地气的”、“流畅的”、“符合逻辑的”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考官即可获得可观的分数。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我们便有了诸多能够在考场中帮助考生有效地应对独立写作的技巧,这些技巧涵盖了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词句提炼等各个方面。作为理由段的核心——主题句的写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教学重点。通过反思之前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近期在批改作业及与学生沟通中所发现的问题,360教育集团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托福独立写作理由段的“主题句”的写作方法。

构建主题句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不偏离总论点、言简意赅、不相互包含和不互为因果”,细细探究这些写作要求,它们其实是围绕着“论述逻辑性”、“句子单词数”和“说服力强弱”而存在的。换言之,只有做到了这三点,主题句才算比较好的主题句。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所写出来的主题句,在逻辑维度绝对是严谨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理解力给予肯定;在篇幅维度一定是简洁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概括力给予肯定;最后,在表述维度必须是多元的,能够让考官对考生的思辨力给予肯定。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这些要求通过课件例句和口头表达转述给学生的过程类似于将理工科公式介绍给学生一样简单,但是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吸收并运用这些“公式”则是一个比较耗时费力的过程。主题句没写好的结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一个主题句如果不能有效地表达文意,那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所介绍的“理由段三成分”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整个理由段的布局和表述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主题句的教学应当获得更大的关注度,从“逻辑”、“篇幅”和“表述”三个维度进行主题句的提炼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维度一:主题句的逻辑】

(1)学生目标:能够根据题干想出合适的理由,再把理由精准地表述成句,用理由当主题句;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想出的理由不切题、过于空泛;其次,直接进入因果解释环节,用原因替代主题句,导致概括性不够;

(3)教学重点:托福独立写作的题目涉及的面比较广,经济、文化、教育、生活都是考生需要面对的话题,面对一些自己用中文都不曾思考过的问题的时候,考生出现思路堵塞也是能理解的。可喜的是,现在机经预测的准确度已经非常之高,那些在真实考场中频现的真题也已经被我们解析完毕,相应的理由均已被整理、记录进了“理由库”。只要把这些理由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反复给学生进行讲解,带着他们去思考、理解和运用这些理由,即便他们考试的时候遇见的不是原题重现而是近义题重现,大多数学生也是能够保证自己使用的理由能够切题了。当然,有同学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写作题目可能会出现新题,这些理由对于新题会不会不适用。笔者认为,但凡能够跟着老师进度来认真思考“理由库”的同学,在考试日期到来之前,想理由的能力绝对是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的,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因此,只要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训练,想写出“及格”层次的主题句是没有问题了。

例-1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for a big company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its employees.

A同学想表达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熟练度,公司利益会增加,进而实现员工的增收”,但是她的主题句却写成了“First,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goods price increase sharply.”

【参考例句:In the first place, employe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can boost a company’s profits, thus increase employees’ income.】

例-2

题目:It is impoible to succeed if one cannot accept criticism in teamwork.

(1)B同学的主题句是这么写的:In the first place, criticism in a team is unavoidable because everyone has his own opinion, it is normal to have some conflict.

这句话应该放到主题句后面的解释环节,通过因果链拓展的方式,作为原因来使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作为主题句的话,它没有在“批评”和“成功”这二者之间搭建逻辑关系,使得主题句未能有效概括出相应段落的大意。

【参考例句:In the first place, hearing and accepting rational criticism helps colleagues to form team spirit.】

(2)同样,还有一位C同学是这么写的:Last but not least, a team may get criticism from outside world.这个主题句也没有把最核心的论据思想表达出来,?个团队可以从外部得到批评,那么,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C同学并没有说明。这句话,如果放到后面的解释环节来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主题句,一定需要在“从外部接受批评”和“获得成功”之间搭建逻辑关系,整合出一个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才行。

【参考例句:Last but not least, a willingne to accept criticism enables people to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维度二:主题句的篇幅】

(1)学生目标:提升概括能力,严格控制主题句的篇幅;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主题句写了两到三行(30~40个单词);

(3)教学重点:要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用高端词汇来替代短语的做法绝非高效高质的做法,只会导致曲高和寡的结果。其实大学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已经为我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提供了思路,众所周知,每篇论文都有一篇摘要,而摘要下方必然存在若干“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关键所在。我们在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思考、表达了“理由”之后,如果学生表达的句子太长,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用一到两个单词对这个长句进行概括,然后,再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概括出的单词进行主题句的再次表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核心点在于通过运用“因果关系”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合。

例-1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for a big company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its employees.

针对这道题目,D同学想出来的理由还是不错的,他想表达的是“一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熟练度对这个公司的产出和收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具体转述为主题句之后,他写成了“How large the profit will be made by a company mostly depends on the output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method to enlarge the output is obviously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of the workers.”(35个单词)

分析:对D同学所表达的主题句进行二次分析,他很轻松地就找出了这个句子的核心词,即“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和“output and profit”。通过不到三分钟的思考,他围绕这几个单词进行因果关系的转述,再度写出来的主题句如下:To begin with, efficiency and proficiency can improve a company’s output and profit.(13个单词,精简了22个单词,语义更加精炼。)

例-2

题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t’s better to choose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good job opportunities than a university who has famous profeors.E同学的主题句是这样写的: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I consider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a good job opportunity is a better choice is that job can guarantee our future.(28个单词)

分析:通过再次分析她的主题句,D同学进行了关键词的提取,即“good job opportunities”和“future”,其它的内容均可进行适当削减。经过思考,她通过因果关系进行转述,再次表达出的主题句如下:Firstly, good job opportunities usually guarantee a promising future.(9个单词,精简了19个单词,主题句更加开门见山。)

【维度三:主题句的表述】

(1)学生目标:通过主题句体现句式多样性;

(2)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授课老师需要结合近年来的所有机经真题进行主题句练习的设计,在课程内容进入到主题句讲解之后,分批次将这些题目布置给学生操练,一个月的练习时间为宜。

题目:It’s better to choose a university whose graduates have good job opportunities than a university who has famous profeors.

分析:E同学的主题句是这么写的,“In the first place, famous profeor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etter education.”就这个句子本身而言,已经合格,但是,考虑到托福独立写作的评分标准之一“Sentence Variety”,我们完全有理由教会学生在主题句上做足“句式多样性”的文章。将上述主题句发给另外一个经过近一个月写作训练的同学进行词句提升,一分钟即写了三个相关主题句出来,如下:

1.It is illustrious profeors that provide students with better education;2.Illustrious profeors are so decisive when they come to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better education;3.Hardly can students expect to obtain better education without illustrious profeors.这已完全符合“逻辑严谨”、“言简意赅”和“句式多样”的要求。

注:设计题目和学生配合练习是关键,建议在开课之后即进行写作学习规划,要细致到每一天,按照上述三个维度,分阶段推进。

第20篇:唯公、唯勤、唯实是党性的“三个维度”

唯公、唯勤、唯实是党性的“三个维度”

组工干部讲党性,关键是要做到唯公、唯勤、唯实,争做公道人、勤快人、实在人。

公道正派,争做讲正气、重形象的公道人。组织部门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职能部门,具有对本地区所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选拔、任用等权力。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时刻把责任摆在第一位,做到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个“立身之本”。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要坚持按程序办事,走群众路线,一切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兴旺出发,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识别干部,从而推动一方发展。

爱岗敬业,争做讲奉献、重公认的勤快人。组工干部要有一种不怕苦的精神,要勇于担当、勇于任事,对工作高度负责,争做勤学勤干的勤快人。要勤于谋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勤于学习,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勤于工作,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勤于总结,注重培植组织工作特色亮点,及时纠正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勤学勤干,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认真履职尽责,奋力创先争优,努力为做好组织工作挥洒青春与汗水,奉献智慧与才干。

服务群众,争做讲实干、重业绩的实在人。组工干部带头讲党性,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文件档案之中,不能把工作拘泥于机关处室之中,要把心更多的往基层组织放,沉下心来多办实事。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大局工作和中心任务来主动谋划组织工作,深入开展组工干部走访帮扶基层联系点、组织部门谈心谈话等活动,给基层组织建设更多的关注,坚持把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的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