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重生之文坛领袖(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9 12:01: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鹰之重生观后感

“鹰之重生”观后感

震撼、冲击、感动、感悟,这就是我观看《鹰之重生》这一短片时思想感受的变化过程,正如短片所给予的启示:如果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困扰自身的问题不痛下决心整治,就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最令人钦佩的是鹰的精神,大无畏敢于取舍的精神。当然,还有蝉和蝴蝶都是经过痛苦的蜕变,才得以重生和飞翔。

都说老鹰磕掉了喙,拔掉了指甲,啄掉了羽毛。却没有人说,鹰啄掉的是什么,丢弃的是什么,所得的又是什么?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要想企业鹰之重生,我们应作怎样的变革?做出怎样的取舍。

如果不推陈出新,力行变革,还墨守陈规,光有思想,没有行动,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最好的思想就是行动上的实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鹰之重生不是白看了。 我想鹰的这种“重生”也许可以视同为一种“成长”,而“蜕变”过程痛苦也好烦忧也罢,是一种生命的经历。我愿意在这种“成长”过程中让自己“蜕变”,虽然觉悟太晚但仍可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让一切重新开始。虽然改变自己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我们只有勇于蜕变,改变自己,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时,你会发现颜色一定是彩色的!

短片的感受难于用语言来描述,汇总为一句话:过去的只代表过去,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挑战,不断进取更新,冲破各种束缚的人才能保持立于不败之地。

胡常龙2013/8/5

推荐第2篇:《鹰之重生》学习心得

《鹰之重生》学习心得

4月3日公司组织学习了《鹰之重生》课程,高世军总经理做了总结讲话,结合这次学习情况和目前公司形式,我认识到人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完善自己,也只有“内省不疚”才能使自己在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

所感所想心得如下:

1、工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自己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思想上存在懒惰行为,鹰的蜕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痛苦,而自己在工作上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不能长久的坚持下来,工作安于现状、缺乏锐气,每天重复着固有模式。

2、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公司的制度、规定自己本身就执行不到位,没有给员工做好表率。 《鹰的重生》告诉自己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会主动地想要改变。

3、工作怕麻烦、怕风险,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是本部门的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事情不在自己的能力、职责范围内就懒得去做,还有些事情不愿意去做,逐渐形成了拖沓、磨蹭的习惯和低效率的工作状态。

4、工作深入不下去,工作静不下心来,干工作浮躁,甚至对本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存在掌握不熟练的问题。思想上对批评存在抵触情绪,听不进劝告。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并能时常接受别人的建议、批评,努力寻找并改善自身缺点、恶习,要努力做到把别人的建议、批评当成是善意的提醒。

5、思想狭隘、固化,一些问题、想法总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缺乏创新的思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企业才能从自然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作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也必须要跟企业一同进步,否则淘汰就会摆在自己面前。

经历痛苦才能获得新生, 鹰蜕变的故事发人深省,自己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就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抛弃,使自己可以重新飞翔。 只要自己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就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北洛质检部 裴洪亮

推荐第3篇:鹰之重生观后感[全文]

鹰之重生观后感

下午和杜总一起观看了鹰之重生这个片子之后,感受颇多。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鹰重生之后可以再活30年,而我何尝不像这只鹰一样?我的光辉岁月无非也就剩下30年,我需要“重生”!不过我比鹰幸运。能够和聚众一起重生,而非独自一人。我们活着的时间并不长,还会常常忘记活着的目的和初衷,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因为缺乏了强烈而持久的动力。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有了动力才不断向前奔波。要看清楚你站在哪里,弄明白你要往哪去。我面临的一切都是“重生”,聚众的重生,团队成员的重生,自己的重生。只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抛弃,不放弃,团队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创造无尽的财富。

企业的成功和个人的重生是相辅相成的。团队的努里造就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圆个人的梦。有时候我经常会想想,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太飘渺,太奢侈。和阿杜老孙相处这两天让我感受到你们身上有强大的动力,且强烈而持久。因为你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摸索着怎样去干,千里之行积与跬步,和你们这样有闯劲有理想的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焕然一新。

士兵突击我没有看完,但朱军说的“一般一部电视红也只能红一到三个演员,可是这部电视却红了一伙人”,我听说过。许三多的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听到的也不少。其实许三多把人生的目标放的很低,而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我想这用许三多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来形容最好了。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成就了他。我坚信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许三多这样的人, 这个角色只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状态,或者说是把人的一方面的特质放大。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抓住每个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想方设法的做好,维护好每一个团队成员,才能“百炼成钢”。

好好活着——每天做——有意义的事。

推荐第4篇:观《鹰之重生》有感

观《鹰之重生》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视频《鹰之重生》。通过观看,不但使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而且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鹰可以活到70岁,当它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槃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无愧于天空的王者,它的勇气真的令我感叹!但更使我懂得: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应该要勇敢地去面对。同时,也给了我新的启示:如果我们也像鹰一样等到面临了生与死的决择时才去改变,那么是否已经为时已晚了呢?我认为人生应该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蜕变的过程,因而人要比鹰更加有危机意识。

推荐第5篇:《3分钟鹰之重生》观后感

《3分钟鹰之重生》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看了《3分钟鹰之重生》小短片,我明白鹰的寿命达70岁,之所以很长,是因为在40岁时面临的那个重要抉择:第一是等死,第二就是完成蜕变,要想再活30年,它必须完成蜕变的任务。鹰首先要飞到很高的山顶上,建个窝住下来,再用它的喙击打岩石,让其脱落,等到长出新的喙后,再用喙拔指甲,一根一根地拔。。。。。。等长出新指甲,再把羽毛拔下来,一根一根的。。。。。。这个痛苦的过程要经过150天,鹰才能获得重生,继续生存30年。看着鹰的勇敢和坚强,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再看:蝴蝶的美丽是蛹在经历痛苦的蜕变后!蝉那飞向天空的翅膀也是忍痛蜕皮之后才拥有的!我们人类都应该学习它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遇到困难时只要不放弃,努力想办法,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2011-11-29

推荐第6篇:《鹰之重生》观后感400字

《鹰之重生》观后感400字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拥有70年的寿命。但当它40岁到来时,它需要做出生与死的选择。

《鹰之重生》主要讲述了鹰在40岁时,喙变得又弯又长,而且钝,抓不到猎物且无法进食;爪子变得老化,没有了从前的锐利;羽毛变得多且厚,无法飞高飞远。它只能在等死和蜕变中做选择。150天的重生之路,是极其痛苦的,但重生之后,多出30年搏击长空的生命,是辉煌的!

这种痛苦并不是所有鸟类能忍受的。撞击旧喙、拔去旧趾、拔去羽毛……这简直就是自残!懦弱的鹰活到40岁死去了,坚强的鹰选择了痛苦的蜕变……它们又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和英勇,重新回到蓝天,这就是它们忍受痛苦付出汗水的成功结果。

这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身边有群“特殊”的人,学习中老想着不劳而获。他们在考试中,“借鉴”别人的答案,得到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考差了也毫不在乎。不总结自己的问题,更不肯付出自己的汗水去努力。殊不知,只有靠自己努力,承受了痛苦与艰难,才能成就辉煌。

鹰的蜕变,能让它再度光辉三十年。小学六年学习,如果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就如同鹰的重生,虽然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却能在成功后再次飞向蓝天,享受蓝天带给它的快乐!

推荐第7篇:讲话稿鹰之重生感想

每到10月份,大雁就开始往南飞,在长达万里的旅程中,他们要面对狂风暴雨、缺水缺食,要遭遇猎人的枪口、野兽的袭击,但是,每一年都能成功往返。

它们为什么能成功呢?

第一、是对团队精神的忠诚。当每一只雁拍打翅膀时,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所以,其他的大雁会立刻跟进,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飞时,至少增加71%的飞行距离。当一只雁掉队时,它会发现,单独飞行的辛劳和阻力,它会立刻飞回队伍,利用前面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它告诉我们:与目标一致的人同行,可以分享团队经验,可以相互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第二、是对团队目标的执着。在团队配合中更应如此,坚定的目标是团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团队的力量。成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只要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念、勇往之前,最终我们会像大雁一样走向成功。

第三、是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雁南飞的过程中,每个大雁的分工不同,领头雁在飞行中承受巨大的阻力,于是其他雁对领头雁发出“呱呱”的叫声给领队鼓励。而在休息的时候,有大雁站岗放哨,保证大家的安全。在团队中也是如此,每个成员都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压力重重的“领队”,还是辛苦付出的“站岗雁”,每个成员都应为团队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团队配合中,我们应首先看到的是对团队的付出和贡献,而不应是一味的索取,只有成就了他人的事业和工作,积极的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价值体现。

第四、是主动的补位意识,在雁群飞行过程中,当领队疲倦时,它会退到队伍的后方,另一只大雁,则飞到前面替补。依次类推,雁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轮流承担“领队”的任务。在团队配合中也是一样,每个人都要为团队的前进和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能量。

在车间生产线上,一名合格的员工并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配合同事。在团队配合的工作当中,只有每个团队成员都积极配合、协调其他成员。在同事脱不开身的时候伸出援手,在自己有困难时,请求他人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高效运作。

无论是补位意识还是贡献意识,重要的都是群体而非个人,作为工作团队,我们要扬长避短,积极配合。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打造高效团队,需要在座每位成员的付出和努力。希望每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像大雁一样,团结一致,从优秀走向卓越!

推荐第8篇:必读故事,鹰之重生

鹰之重生

闪电般翱翔于茫茫苍穹下的天之骄子——鹰,被誉为百禽之首。其本性倔强、刚毅,视野开阔,视觉敏锐,听觉发达,状态孤高傲慢,不易被驯服。它傲视一切猥琐的小雀小鸟,对污言秽语不屑一顾。它从不吃嗟来之食,只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它克己节食,从不吞吃全部猎物,即使饿死,也决不扑向那些腐尸臭肉。

鹰的生长,遵循着世界上弱肉强食的规律。鹰的老窝筑在高山危崖的峭壁上,用坚实的树枝和芒草筑得无比坚固,建造一次可享用一生。一窝雏鹰出生之后,由于食物缺乏,雌鹰便会选择无情地杀死其中最弱小的雏鹰,保留其它身骨强壮的雏鹰。而留下来的雏鹰经过苦难般的训练后,一旦自立,母鹰便会将它们赶得远远的,永远不许再回老窝。

而这个训练过程则异常残酷,必须经过三关生死考验。第一关,要经受成百上千次的飞行训练,才能从母鹰口中得到食物,否则只能活活饿死。第二关,母鹰把幼鹰带到高耸云霄的悬崖处,把幼鹰摔下去,只有勇敢展翅飞翔的幼鹰才能活下来。第三关,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活下来的幼鹰,其翅膀会被母鹰咬断,然后再次被母鹰摔下悬崖„„

为什么母鹰对子女这般无情和冷血呢?因为只有经过这近乎残忍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之成为生存的强者。母鹰以坚强的意志力折断幼鹰翅膀,正是为了幼鹰能自由翱翔于广袤的天空中,鹰的翅膀骨骼再生能力极强,只要带着被折断的翅膀,强忍着激烈的痛楚飞翔,使翅膀充血,很快便能痊愈。重生的翅膀更加刚劲、强健有力,能够冲上云霄。没有折断翅膀的幼鹰,永远也飞不上高空,如果不这样,幼鹰将失去仅有的机会,永远与蓝天无缘。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但要活到这岁数,就要在40岁时,作出生死决策。当老鹰到了40岁时,它的喙(hui音“惠”,鸟嘴的意思)变得又长又弯,严重阻碍进食;爪子开始钙化得又长又脆,变得迟钝;羽毛又浓又厚,翅膀变得沉重垂暮,飞翔很吃力。这一切说明,它老了,无法准确有效地捕捉猎物了。

这时,它又要经过两种选择 要么等死,要么经过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获得重生。 如果选择重生,它必须飞翔到一处高山上的陡峭悬崖,任何飞禽都无法抵达的地方,在那里呆上约150天,首先以其英雄断臂的决心,把它的喙往坚硬的岩石摔去,撞得鲜血淋漓,连皮带肉的喙脱落下来,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又以新的喙当钳子,以坚强的意志力,强忍疼痛,把老化的趾甲一个一个带血地拔掉,等到新的趾甲生长出来之后,它又横下一条心,把钙化的羽毛一根一根扯下来。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丰满了,老鹰获得了重生,它得以再活30年。

启示:这不禁使人们想起了“凤凰涅槃”的故事。凤凰与鹰的重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刻骨铭心的人生哲理。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固化、僵化和老化”,形成连我们自己都认为不可逾越的、固执的、因循守旧的“习惯、传统、界限”,我们拒绝新信息、拒绝新事物、拒绝新改变。。。最终我们成为“温水中的青蛙”,我们需要向鹰学习,勇敢的、痛苦的“否定自己、改变自己”。。。。。。像鹰的蜕变一样,重新开启我们的生命的活力,开创人生的新的高度。

买土豆的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他们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张三青云直上,又是升职又是加薪,而李四却仍在原地踏步。李四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张三之间的差别。

“李四,”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一会儿功夫,李四便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于是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老板继续问他。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好吧,”老板接着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别出声,看看别人怎么说。”于是老板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张三,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李四无语。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启示:做“炮弹”和做“导弹”有区别吗?买土豆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区别!“炮弹”只听指令、只按指令机械的执行,你叫打哪,我就打哪。全然没有主动意识、全然没有动脑、用心。就像故事中的李四一样。而“导弹”则大不一样,他能自动自发、自己设定、搜索目标、排除困难,直至达成使命。

推荐第9篇:观《鹰之重生》有感

观《鹰之重生》有感

—谈企业变革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公司于2012年12月5日晚在公司二楼会议室组织观看了《鹰之重生》视频短片,视频震撼的讲解在参会人员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视频不长,但是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鹰一生能活70岁,是鸟中长寿之王,它的寿命之所以能如此长,是因为它在自己状态陷入低谷的时候,选择了痛苦涅磐之后“重生”。观看了《鹰之重生》之后,我有如下感想:

《鹰之重生》视频通过鹰的“重生”这一自然现象,暗指了企业在陷于低谷之时,必须要有对当前的战略、组织结构、关键技术、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取舍的精神,明确目标,验证规划、系统探讨、附着主体,抛弃负担,艰难革新!

回首企业过去的成功,我们一方面不断总结出各种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企业成功,离不开变革,变革创造活力促进了发展。有远见洞察未来,有魄力发起变革,有智慧实施变革,当大家过得都还不错的时候,你要说服并带领大家和你一起变革,这是成功管理者的基本素养!

管理人员都知道,企业要取得成功,仅凭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是不够的。今天,成功的关键是动员你的员工,培养共同目标和职责,以快速有力地行动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管理者应牢记变革是为企业实现目标服务的,不要陷于为变革而变革的死循环。

此外管理者应注意处理好影响变革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即成果与速度的关系,牢记过分追求阶段性成果而忽视改变的速度,会使变革失去意义;追求速度而忽视任一阶段性成果即“摘取最低的果实”,会使整个变革失败。

其次是注意体制塑造和人的塑造相结合。只有塑造出成功的体制、成功的团队,才能产生真正的绩效,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同时我认为实施组织变革,管理者应牢记以下几条原则:

1、明确、细化目标

企业的变革从战略、目标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均对公司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实施变革前,应明确变革的目标,通过并将目标的再设计和实施责任的层层下放分解到各个层次员工。这样,变革才能自上而下地顺利展开。

2、实施企业文化变革

成功的企业变革计划在自上而下地开展时,会逐渐提升实施速度和强度。企业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只有在变革期间及时开展企业文化的评估工作。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信念、行为和感知,找出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完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文化为员工们所理解,并找寻机会树立、激励那些体现企业文化的行为,必将会为企业其他内容的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3、变革要规范化

通过向员工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公布变革行动的路线图,表达公司将变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将企业变革描述成一种正式、正

规的重大事件,并将公司发展愿景以书面形式公布出来,可以达到进一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路、促进整体团队协作来说。

4、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危机意识

企业的变革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参与,通过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明确公司变革的方向,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多数员工树立对变革的认同感,勇于在自己工作过程中承担起责任。此外,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 ,切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否则失去前进的方向,员工不会有成长,企业不会有发展,只有培养了员工的危机意识,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作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企业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变革不是完全按计划实施的,员工们也可能会有始料未及的反应,因此,管理者要对变革的后果、企业的态度和适应力不断地重新评估。并随时对变革的实施进行调整,保证变革的动力和效果,增强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总之,明确企业变革的必要性,并及时组织开展变革,精简上阵,为实现 公司发展目标齐心协力,公司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推荐第10篇:“重生”晚会节目

“重生”晚会节目

序号节目名称演出单位

01开场秀《斧头舞》生活部

02小品《网吧里的那些事》体育部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歌舞魔方》音乐剧《十万个冷笑话之葫芦娃》T台秀《魅力Show》小品《甄嬛传》舞蹈《粉红顽皮豹》情景剧《大团结》互动游戏

歌曲串烧《新孔雀东南飞》独唱《爱如潮水》小品《非诚勿扰》舞蹈剧《邂逅》《新版西游记之再遇白晶晶》《S.T.D三部曲》大合唱《相亲相爱》社会实践部文艺部女生部民族部团委组织部学生会宣传部对外联系部团委信息部 科学与技术部 学生会办公室 大学生艺术团团委宣传部团委办公室学习部

第11篇:重生观后感

重生观后感

(一)

青 年 说

“夜,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268年,至此夕而毕。”影片由郑考胥之初语拉开了中国近代史革命的序幕,一群博学的有志青年由此踏上一条探索一个理想的新国家的荆棘之路。

青年是社会的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民族兴盛强大的希望。

青年之强盛,在于思想的创新进步,在于理想信念的坚定。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引领,我们的先辈们立志以新文化新道德新思想早就新青年。古往今来,不论任何时期,青年都是勇立潮头,敢担当,有作为的先锋战士。今日中国,正处于变革发展的“深水区”,更需要有志青年挺身而出。

青年当多学,博学。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文化更新,思潮涌动,如毛泽东,邓恩铭,胡适,李大钊之青年才俊精通多国语言,博古通今,或中过榜,或留过学,或为教授,他们每日瘦削,讨论,争辩,不断融合新文化,新思想。而青年时的毛泽东在观察着,思考着,比较着,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学习着。今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何以做到?唯有不停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在旧文化中寻找思想发展的源动力,在新思想中探求真理的前进之路。毛泽东,陈独秀等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寻找到了早期的中国道路。

青年当多俯下身,深入基层,立足于根本。

青年时的毛泽东正式在秋收起义之时深入大山调研和工农百姓交流,将马列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道路相结合,从而孕育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思想,没有实践调研支撑的理论思想犹如空中楼阁,多一分调查,就增加一份理论的内涵;少一丝实践,理论就会沦为纸上谈兵。青年当以理论促进实践发展,以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如此,才能相得益彰,让青年拂去浮躁的尘嚣,更加脚踏实地的发挥才干。

青年受挫时当自省自强,不因一时失败而气馁。

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难免会遭遇失败的挫折。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遇失败,无数共产党人遭到迫害,毛泽东曾作诗描述当时的心情:“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失败之痛可见一斑,然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未就此放弃: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浴火重生。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青年当如东升旭日,富有朝气,莫妄自菲薄,同时也要自强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身处当今变革时代,吾辈自当慎学笃思,革故鼎新,立志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能力,有朝气的新时代青年。

十里丰监狱 王涛

重生观后感

(二)

纪录片《重生》观后感

侯睿

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这是二十八年艰苦奋斗的回顾,这是熊熊烈焰中的凤凰涅槃,这是重生后再次燃起的燎原之火。一部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建党至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的纪录片,自前清遗老郑孝胥的那段:“夜,闻爆竹声甚繁,于是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始,一点一滴的叙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溥仪退位,标志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王制度画上了句号,但此刻的中国仍面临着外国列强瓜分、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内忧外患,让这样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始终深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里,无力自救。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国内进步青年力图从“三民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五四运动结束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看准了中国只有走俄国革命的路线才能“救亡图存”。经过一番筹备,1920年8月,中国最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自此,“马克思主义”正式在中国这片饱经战乱的焦土上落地生根。

1921年至1949年。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无数穷苦的百姓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历经无数的生死存亡,却依然屹立不倒;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卧薪尝胆、鞠躬尽瘁,品过世间的酸甜苦辣,体味历史的兴衰更替,并最终夺得胜利。当胶片记录下这28年的风风雨雨时,就注定了要留给后人无尽的感怀与激动。

在暴风骤雨里前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着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革命并没有顺风顺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国共合作期间接连策划并发动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一系列阴谋诡计,导致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革命高潮期的6万人锐减至1万人,直接挫伤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在此背景下,共产党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用奋起抗争的方式回应着来自国民党的迫害。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镇压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开启了新中国第一代领袖毛泽东的漫长军事生涯,一步步,共产党的部队靠着鸟枪和大刀在重压下杀出一条血路,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坚定了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压迫的斗争,并以此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重获新生。

在腥风血雨中翻滚,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股宁死不屈的坚韧骨气。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走上了漫漫长征之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这支队伍用热血在长征的路途中谱写出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样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用脚步丈量了两万五千里的沃土,在连绵起伏的雪山上,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留下了英烈的累累白骨和革命的点点足迹。长征取得的胜利使红军突破了几十万军队的包围,实现了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战略目的,让中国的革命转危为安,让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枪林弹雨中得以涅槃重生。

在栉风沐雨后蜕变,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着贯彻始终的强大信念。“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止休干戈,一致抗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平型关大捷为起点,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对日战争的第一场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1940年,国民党完全断绝了对八路军的经费供应,并对边区实施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日军也不断对占领的边区推行“三光”政策,导致边区物资供应匮乏,战事难以为继。面对困难,军民齐心,在南泥湾这片土地上演奏了丰收的旋律。内战不断,硝烟弥漫,在西柏坡的指挥部里,决定未来中国走向的“三大战役”的战斗号角从这里吹响,红色政权自北向南席卷中国,共产党人用了28年的光阴,历经无数磨难,终是带领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冲破了历史中的黑暗,走向了重生后的光明。

那首《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缓缓奏起,曲调婉转,感人至深。《重生》,一部仅有五集的纪录片,把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诠释的淋漓尽致,观毕令人荡气回肠。时光荏苒,在这二十八年的艰苦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老一代共产党人肩负着最初的使命,一步步将沉沦在黑暗中的旧中国拯救;岁月如梭,在这九十五年的风云变幻里,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繁荣富强的基础,新一代共产党人肩负着伟大的梦想,一步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勇往直前。历史摆在眼前,未来就在脚下,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未来,影片结尾处引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经典之句来作为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单位:西乡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

重生观后感

(三)

重温历史,思考当下

在警院培训部的精心组织下,初任培训班全体学员集体收看了党史纪录片《重生》。影片客观、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也对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寻找信仰力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期望将此影响发挥到现阶段新警培训与将来的日常工作中。

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重生》第一集“使命”中,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初期人物的影响,更是用大量篇幅呈现了青年毛泽东时刻保持对马列主义等先进知识交流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干好一番事业,必须熟练掌握行业知识,时刻学习先进理论。

在军训队列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熟悉《队列条令》,学习动作要点,这样在教官具体身传动作规范时,能迅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在日后理论学习课程中,也应养成良好习惯,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总结,将单位课程时间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进一步提高对行业的认知水平。

在监狱日常管教工作中,也应提高自身对业务理论的掌握水平,自主学习新计分考核政策、新减刑假释政策并熟练运用,清楚知道服刑人员情况,做到管教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更要主动向老民警请教管教经验,多做交流与总结。

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革命志士为了信仰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纪录片描绘了“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冈号角到延安精神”、“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历史责任担当,使我们深受鼓舞。

新时期的我们也应坚定正确政治思想,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责任,培养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新警,我们现阶段的责任就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习掌握业务知识。作为一名学员,我们的责任是尊重教官安排,服从队长管理,尊敬授课老师,严格遵守培训管理规定,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们肩上的责任就是管理和改造好每一名服刑人员。

汲取革命精神力量,学习实事求是经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党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在监狱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抓落实、求实效。管教民警需要深入了解服刑人员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针对不同个人运用不同工作方法,不能教条主义、盲目一刀切。

通过收看党史纪录片,坚定了我们新民警的政治信仰,我们定将牢记使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省女子监狱 黄婧怡

第12篇:《铁翼重生之绝境勇士》有感

观《铁翼重生之绝境勇士》有感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两部抗日题材电影,其中《铁翼重生之绝境勇士》令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志愿援华飞行员史密斯上尉在一次任务中被迫跳伞,随后得到八路军的救助,并与国名党部队进行交接,谁知在交接后国名党部队受到日寇的袭击,八路军队伍前来支援,不幸均被围困在炮楼中,在双方同心协力不惜生命代价的护送下史密斯先生成功脱逃的故事。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教训,铭记70年前的耻辱!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共同抗争、顽强抵抗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好在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中国人民用了八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给予日本侵略者狠狠地打击,使得日本侵略者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片结束后一张张历史照片出现在我们眼前,照片中的他们年轻强壮,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今天,我们以电影的形式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我们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聪明与智慧,铭记他们的大公无私,铭记他们的深深爱国情。

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人,我们需要有创新的思想,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的态度。我们更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铭记历史。让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扬眉吐气、高贵明达的中国人,秀一个中国给世界看!

第13篇: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尚重生

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尚重生

谈当代中国就业与创业环境的政治学思考

武汉大学校研究生会拓新讲坛第八期在10月17日如期开讲。

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副教授——尚重生老师。尚老师素来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此次,他为我们带来的讲题是当代中国就业与创业环境的政治学思考。

还未到七点,我们讲座开设的地点——武汉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室中已坐满了来自各院系的同学们。大家都热情高涨的谈论着这次尚老师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听盛宴,期待着尚老师的到来。

终于,晚上8:45分的时候,尚重生老师在周鹏主席和方兴华部长等人的欢迎下隆重出场。首先,主持人杨璐菁向在座的同学介绍了拓新讲坛,并对尚重生老师做了简要介绍,礼仪队给尚老师颁发了拓新学院的聘书。

尚重生老师的讲座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就业迷茫和生存危机时代的到来。目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越来越多,难以找工作,而对于企业来说,可提供的岗位却越来越少。形成了“毕业即失业”的怪现象,企业却也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更有研究生未找到工作回家种地,其父愤而服毒的惨案发生。接着谈到了现在社会的学生很多与社会不接轨,没有历史感、沧桑感。面对上述问题,尚老师得出结论:

一、当代学生务必要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有社会敏感度,学会聆听不同时代的人讲故事;

二、把脉自己,明确自己的个性、行为趋向和思维逻辑;

三、明白不一定读什么专业就要找什么工作,高校多是培养对思维的训练;

四、懂得生存不是件简单的事,要学会靠自己生存,去除自己的虚荣心。校研会的这次讲座圆满结束,尚重生老师的讲说为同学们明确了方向,启迪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

第14篇:《重生男人》观后感

《重生男人》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重生男人》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在未来时代移植人造器官成为延续人类生命的主要手段,全新的器官伴随着高昂的购买金,受移植者一旦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将面临被杀害并被夺走器官的悲惨命运。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靠着从付不起购买金的顾客那里活生生回收器官为生的“回收者”。但当自己被移植了人造器官后,他面临的世界观以及工作对象就彻底发生了改变,道德与人性在良知泯灭的科技时代迸现出火花。仔细回味该片情节,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1、平庸也可以作恶

西谚云:“没有一颗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

影片的主人公Remy最初的工作是回收员。当他凶残地击倒欠债者,取出内脏时,所有的观众都被其击倒,因为我们觉得他是恶人,Remy的妻子也觉得如此,所以才希望Remy换到销售部。

当Remy也换上心脏后,换到销售部工作后,不再血腥,不再面对别人的死亡,他就不恶了吗?不要自欺欺人了吧,只不过从恶行的链条的终端向前移了而已,平庸的工作并不代表不在做恶。当然电影中那没有出现的,器官移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更是恶的元凶。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叫“重生男人”,我认为翻译是不妥的。

“重生”,似乎是凤凰涅盘似的精神的超越。而Remy远没有达到该境界。或许彻底离开这个行业,才是我认为的“重生”。

2、工作的价值

影片的一开头就谈到了“工作的意义”,就如同银行贷款给你买房,你付不起贷款,房子就要回收一样,器官移植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付不起钱,器官也要被回收。

这就是规则。黑大个是通透的,所以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工作的价值,A job 也is a job。而Remy却是不明白的。所以才会有他和黑大个在酒吧中的谈话。这直接导致自己命运的悲剧。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在世俗眼光每种工作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毫无疑问,每种工作,只要需要,总是要人做的。所以日本电影《入殓师》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Remy从业之初就没有想清楚这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最能胜任的工作,更没有在工作中发现其意义,这才导致当环境出现变化后,他对自己工作价值的怀疑。这是一种悲剧。一种不了解自己的人常常犯下的错误。我们很多人都会犯的一种错误,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工作,是自己不喜欢的,是自己心里所厌弃的。

3、死亡的面对

影片或通过回收员的谈话或者通过场景,向我们讲述了众生面对死亡的态度。如果选择按揭购买。当付了首付后,还有三个月零六天(数字记得不是很清楚)的时间。试想当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即使知道自己承担不起全部费用,但是可以用钱(首付)购买那三个月零六

天的生命,那是多么欣喜的事情呢。这三个月零六天的时间,一定要活的精彩,活的浓缩。可惜当电影中看到一个换了胰脏的男人在街头毫无节制地啃着热狗时,你才发现多数人的生命也就是如蝼蚁那般可怜。为了逃脱回收者,可以在废墟中过着垃圾般的日子。

可能当人们可以坦然面对死亡时,才能聆听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声音。据说当乔布斯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姿态,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第15篇:鹰已重生

李东生:鹰已重生

2012年01月15日16:27腾讯财经

感想如下: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要辩证看到机遇和挑战

2.内因起决定作用,要经常自我反省,审视束缚趋势发展的阻力, 要有自我改革的决心; 同时也说明要保持自我发展,提升自我能力, 顺应发展和变革。 3.发展非一帆风顺的, 曲折发展是事物的规律, 要有信心,有毅力, 坚持不懈,

把曲折看做是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状态。

4.要提升自我辨别的能力,多事前调查,了解客观事实,不被表象所迷惑,注意运营风险。

5.知识工作者要勤思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分析,勇于决策,改造现状。思考和决策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

6.注意发展趋势,培养人才, 储备人才,运用人才,回报人才 7.团队合作,只有别人才能使自己成功。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2006年6月14日,一篇《鹰的重生》震动整个TCL,乃至整个中国商界。 工科出身但酷爱文史的李东生,以这篇发表在内部论坛上并最终传遍社会的文字,如同他曾使用过的电焊,灼击、熔化,再融合,开启了TCL和他本人的重生。

当时,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以及阿尔卡特手机两年后,TCL陷入前所未有的巨亏。这让李东生的个人声誉从顶峰跌到了低谷。

从来宽容儒雅的李东生,前所未有地展露内心深处的刚硬。他在文中直指TCL内部“诸侯文化”的顽疾,坦承自己曾经缺乏变革勇气。剥开伤口以示众人之后,便是雷厉风行的变革。 五年过去。2011年1月5日,李东生面对众多媒体,庄重宣告:鹰已重生。 他说,难关已过,并购达到了预期,国际化道路愈发明朗。

蓦然回首,他已陪伴TCL走过了风雨30年,历尽大起大落,人愈发沉稳,容颜亦渐老,但意气风发,似胜往昔。

此时,一本TCL30年企业史得以出版,书名沿用了这篇对李东生、TCL无比重要的文章的标题:《鹰的重生》。

百折不回

他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高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每到教师节,李东生都不由地怀念他的中学语文老师文吉禄。当年语文老师单车骑了十几里,赶到李东生下乡的农场,告诉他恢复高考的消息,并帮助他复习,李东生这才顺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

入学时,他遇到了两个同班同学,陈伟荣、黄宏生。未来,他们将叱咤中国家电江湖,康佳、创维、TCL,以及他们本人,几经沉浮,但定被铭记。 大学毕业后,李东生被分配到机关办公室,但却主动找到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一个作坊式的小工厂,要求一个技术员的职位。

那时的李东生,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他就是不喜欢坐办公室,又想着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而且,TTK的工资还比机关高。 然而,命运将他和TCL绑在了一起,和中国家电产业绑在了一起。曾经的一次追随内心的小小选择,最终成长为坚定的自我志向。

技术员李东生的野心很大,一进厂,就想着赶紧当上车间主任。他很快实现了目标,接着又做销售,搞贸易,当厂长。在TCL磨练10年后,他才开始掌舵。在他的带领下,TCL曾在电话机、彩电和手机三个技术背景、渠道资源都截然不同的领域同时成为全国第一。至今,一直是中国家电领军企业。

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微博)说,如今,中国很多家电企业实际都靠着房地产和投资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能够在产业的纵身地带继续跟国际品牌做竞争的,已经凤毛麟角。

而TCL的坚持,与李东生的坚持无法分割。TCL春风得意时,李东生拒绝了惠州市副市长的政治前途;国际化巨亏时,李东生想过离开,想过房地产救急,但最终坚守在家电业,重新站立起来。

“这个企业和李东生本人的内心都是有一种偏执存在,执着地要做一件事情,不到黄河心不死。”吴晓波说。 正因为一直坚持在制造业的道路上,2009年,李东生被CCTV评选为“十年商业领袖”之一,央视给他的评语是“百折不回”。

对于自己一直埋头实业,李东生回答得很平静,“只有实体经济强大了,房地产、金融业、服务业,它才能够有一个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有更多的企业来从事实体经济,从事制造业,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

面对房地产、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的诱惑,李东生说,TCL多年的能力积累、优势都在工业上。“我相信实体经济做实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李东生的父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共产党干部,解放前夕已经参加工作。“很踏实,为国家,为政府兢兢业业工作的一个人。”而已经百岁的祖母,曾在70多年前带着一家老小,从马来西亚跨海归国。家庭的影响与企业的成长,令李东生在重要时刻,总会涌起“报国”的情愫。

2004年,当他遇到可以改变中国企业的机遇时,这种情愫又一次喷发。启动国际化战略、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李东生当然知道风险巨大,但自信与报国情怀使他毅然而上。而这,也让他遭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鹰的重生

2004年1月,法国总理府,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3个月后,TCL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李东生的名字立刻传遍全球。《时代》周刊、CNN“25名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之

一、《财富》杂志封面人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接踵而至。那是一个亢奋的年份。紧随着TCL,7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12月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巧合或者非巧合,迎接李东生、柳传志、胡茂元等人的,都将是跌荡的故事。

就在TCL宣布两个并购后不久,发生了一个日后常被提起的故事。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访华,被安排与李东生同台论道。戏剧性的是,李东生刚刚收购的汤姆逊彩电业务,正是杰克•韦尔奇14年前卖给汤姆逊公司的。

踌躇满志的李东生,向杰克•韦尔奇请教如何能让汤姆逊的北美业务扭亏为盈。没想到老先生回答;“我当时赚不了钱,就把它卖掉了。我没有任何的方法让这个业务再赚钱。”他同时说,“李先生要帮助汤姆逊扭亏,肩负起了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现场观众一片掌声,为接到任务的李东生敲响战鼓。 李东生信心满满,在此次对话2个月后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在18个月内完成杰克•韦尔奇口中的“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然而,不到18个月,他跌入了谷底。 2005年,是李东生在TCL的第二个本命年。他没有意料到,跨国整合的难度会这样大,也没有料到,国内的手机业务也会出现逆转。

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连续的巨亏如同海啸,不断的坏消息让他寝食难安。2005年,李东生的体重短时间内足足减了20斤,35英寸的裤腰成了32英寸。某次电话,一向儒雅的李东生濒临崩溃,竟将餐厅的酒杯和碗碟摔个粉碎,现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痛定思痛,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局势暂稳之后,李东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些他一直都知道、但却没有认识到危害性、也没有勇气去指出的问题——必须解决了。

如本文开头所述,2006年6月,李东生以沉重而决绝的心情,写下了《鹰的重生》一文。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李东生开始重塑TCL。

他把矛头首先指向了自己:“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我没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变革创新方面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没有勇气去完全揭开内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这些问题与创业的高管和一些关键岗位主管、小团体的利益绞在一起的时候,我没有勇气去捅破它;在明知道一些管理者能力、人品或价值观不能胜任他所承担的责任,而我没有果断进行调整。„„久而久之,使公司内部风气变坏,员工激情减退,信心丧失,一些满怀激情的员工报效无门,许多员工也因此而离开了我们的企业。回想这些,我感到无比痛心和负疚。” 可以想象,写下这些文字之时,李东生正像那追求重生的老鹰,将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带着鲜血,但却痛快淋漓。

该文被贴在TCL的内部网站,很快引来超过2万条的跟帖。不少员工彻夜回帖,热泪盈眶,有的回帖甚至长达万字。

随着这篇文章开始的,是TCL企业文化的重塑,从温情管理转向制度化生存。随后的三年扭亏期间,很多创业元老退了下来。那段时间,重感情的李东生仍然存在心魔,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挺过这样的煎熬。TCL誓师大会,李东生混在基层员工中间,与他们一起高声呐喊,那是对企业重生希望的欢呼,更是战胜自我的欢呼。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TCL企业史《鹰的重生》序言中说,诸如“诸侯文化”、“胸怀第

一、规矩第二”这类曾经赖以打天下,后来却成为建设现代企业绊脚石的老办法、老机制,曾经困住了许多中国企业。但TCL和李东生没有望而却步,而是采取适当的办法对这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第一财经(微博)日报》总编辑秦朔将李东生比作希腊神话中被罚推石上山的西绪福斯,哪儿滚下来的石头,推回到哪儿去。不同的是,李东生不是被罚,而是主动的坚守。 随着房价的飞涨,诸多企业进军房地产,实业成为了圈地的借口。凭TCL脱胎于国企这一层关系,拿地不会是问题,但TCL只有非常少的房地产项目,李东生固执地保持着对家电产业的专注。

秦朔说,自己初识李东生时曾以《诚商李东生》为题撰文,如有机会再写,或许会把题目定为《韧商李东生》,或借用《挺经》的说法,写《挺商李东生》,“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三年扭亏,凤凰涅槃。2009年,李东生因为率领TCL从巨亏中走出,再次登上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舞台,和柳传志、李书福等人一起,获评“十年商业领袖”。

又过两年的稳健发展,2011年1月5日,李东生面对包括腾讯财经在内的众多媒体,庄严宣告:鹰已重生!

李东生说,并不后悔这两个并购,但如果再来一次,会做得更好,比如,他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而不是后来造成资金紧张的银团借款方式。他坦承当时的自己太过自信。

但“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早晚要走,不如早走。”经历挫折之后,如今,国际业务已经带来了40%的盈利,李东生认为目前的TCL,国际化战略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曾经踌躇满志要在18个月完成“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的李东生,如今是否敢对韦尔奇说一句:“嘿,你给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

听到这个问题,李东生笑了:“再给我一段时间,不会太长,等我做到全球第一的规模,我会在杰克•韦尔奇先生面前更有底气。”

情义人生

李东生朋友很多。企业家圈子中,他和柳传志很聊得来,他们曾经共同探讨产权改革的道路,又同样面临过并购的亏损。

“华工三剑客”: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经历过激烈的竞争,经历过三星同辉,也曾悲喜浮沉迥然不同。黄宏生出狱后,李东生去看过几次,聊的已经是云淡风轻的人生感悟。同窗之情,纵然悲喜沉浮,终难磨灭。

尽管在变革中,一大批创业元老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TCL。但2011年9月28日,TCL创立30周年庆典,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仍然如约地出现在了舞台上,李东生不免感慨万千。虽曾龃龉,但情义人生,一笑泯恩仇。

李东生还有很多媒体人朋友,除了秦朔,还有原《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现《创业家》总编辑牛文文,而为TCL书写企业史的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也是记者出身。李东生的微博上,总能看到与他们的频繁互动。 这么多文人朋友,或许也和李东生热爱文史有关系。闲暇时间,他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中,李东生最推崇曾国藩,他认为曾国藩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不迷失,还能借势达成自己的目标。

李东生一直有一个信念,自己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当中: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要从大国变为强国,这就要求在各主要产业培养出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而他,正为此而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东生以曾国藩的自省与坚韧要求自己。他很喜欢曾的一句话,“打落牙齿,和血吞之”,这句话也激励着他在坚持实业的道路上,尤其是面对国际化巨亏之时,能将被打得散落满地的实业之心,一块块捡起来,拼上,咬牙再战。

李东生还有不少忘年交。长其25岁的吴敬琏老先生,常常跟李东生谈起家电产业的技术问题,令他非常赞叹:“一个80岁的学经济的老教授,能够那么关心技术,说明他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的研究和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吴老先生也为企业史《鹰的重生》作序,标题为《从“站起来”到“走出去”》,鼓励李东生和TCL继续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索道路。

除了朋友,还有家人。

李东生说,从小他的父母就没有要求他要做大老板或者做高官,只希望他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价值的人,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尊重。但是,当李东生参与TCL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探索产权改革道路之时,为了交足保证金,父亲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交给儿子抵押出去,承担一旦失败就无家可归的风险。 而曾经千里归国的老祖母,今年刚过百岁生日,精神矍铄,无需拐杖,还能自己洗衣服。李东生应老祖母的要求,在祖籍广东揭西盖了个房子,“房子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还是很结实,老家人回去很高兴。”能够满足老人朴素的要求,李东生很欣慰。尽管没有在祖籍出生成长,李东生说,“我是客家人。” “从老人到小孩,在家里的话,会觉得挺放松,让自己的精神完全地松驰下来,能够享受一下天伦。”

尽管渴望能多有些时间和家人一起,但李东生说,自己还从没设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目前企业的发展还是处于爬坡的时期,所以我的心态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要和大家一起把企业推向下一个高峰。”李东生说。

第16篇:重生之歌姬

重生之歌姬

‘‘好痛。。。。。。这是哪儿?好温暖。水。。。。。。。哪来的水?孑孑努力争开眼睛,

试图看清这是哪里?但这似乎是一种奢求。’’隐隐地耳边传来一阵说话声。。。。。。。‘‘亲爰

的,快看!我们家的小公主。长得多可爱!’’

经过十天的时间孑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她重生了!是的!孑孑重生了。并且重生在

她前世的家。她暗下决心,今世,再也不会向前世一样笨了。将豺狼当小白兔了。

‘‘哦。宝贝,我们去见见大家吧!’’孑孑收回心思。裂开嘴,灿烂地笑了。一切

都还来得及,不是吗?‘‘咳咳,欢迎大家来参加我孙女的洗三日,也是她的命名日。下

面,洗三日正式开始!’’一阵清香扶过。只见一个少女抱着一盆荷花水走来,恭敬地放在香

案上。并退到了一旁。我被母亲轻轻地放在水中浸泡一会儿,整个洗三礼便完成了。接下来

便是命名仪式了。爷爷在向祖先祭祀完后,便说出了孑孑改变一生的名字..‘‘以歌为名,从

世姬无涯。孑孑一生忘!汝名歌姬无涯。’’孑孑,不,是歌姬无涯!世间便不再有孑孑,有

的只是歌姬无涯!

转眼间,四年已过。自从歌姬一岁时所作的惊为天人的作为,不仅使敖歌姬家,也就是

歌姬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歌姫家本就是世界十大家族之一,而且十大家族关系非浅,歌姬

的妈妈是十大家族的夏浅冢家的大小姐。但是十大家族中都是一脉单传,所以,歌姬可为是

倍受宠爱。] 而且歌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今天在歌家大庭里却让人感到惊讶,因为它

太安静头了!原因不为他,就因为今早歌姬犬小姐提出要去上学让人惊谔不已。老天,她去

上学,是去打击人的吧!但不管怎样歌姬大小姐还是去上学了。

歌姫去上学了。她现在正坐在一辆劳斯莱斯上。旁边是四个少年和三个少女。该怎样形

容这 8个少年少女,第一对兄妹,他身著一身火红的龙凤学院的特殊校服,好似一团在烈

日里开始狂奔的烈火马。张炀不己。无法驾驭。他是烈火泉,烈火家大少爷。他的妺妺烈火

渫也足够张扬。像一朵火红沙漠玫瑰。但比他哥哥要聪明。笫二对兄妺,是舞茗家的舞茗若

和舞茗深,只见两人穿着一慔一样。都穿着一身洁白,哥哥舞茗深身著结白的龙凤学院的特

殊校服。妹妹舞茗若也穿着结白的龙凤学院的特殊校服。让人分辨不出。如果不是男女校服

有着明显的不同就真得分辨不出了。笫三对兄妹是尹珑冢和尹珑弘,两张可爱的娃娃脸让人

意为是在照镜子。最后一位少年是君墨皇,君家独子,君家的大少爷。长着一张面瘫脸棱角

分明。坐在哪里像一只侍机而动的豹子,眼神冰冷只有在面对歌姬时才会有一丝温暧浮现。

而我们的女主歌姬大人正在干什么呢?她正在写歌词呢。‘‘完成啦!’’‘‘慢点。什么写好

了?’’‘‘我的新歌,’’‘‘要听,要听!’’月影万变 逃不出阴晴圆缺

暮苍幽怨 埋不住一生绝恋

轮回千载 也斩不断这姻缘

只为与你 相见

大荒无界 乱世之中的婵娟

支语片言 断续的句语千愿

流云渡水 江河满映

这一轮 琉璃月

等你来

桃李花林又一载

黑发白花盘伤哀

再也不想把你手放开

梦醒月落你还不回来

望穿桑田盼穿海

天地存证我的爱

再也不会把你手放开

我要紧紧握住 你给过的爱

月影万变 逃不出阴晴圆缺

暮苍幽怨 埋不住一生绝恋

轮回千载 也斩不断这姻缘

只为与你 相见

大荒无界 乱世之中的婵娟

支语片言 断续的句语千愿

流云渡水 江河满映

这一轮 琉璃月

等你来

桃李花林又一载

黑发白花盘伤哀

再也不想把你手放开

梦醒月落你还不回来

望穿桑田盼穿海

天地存证我的爱

再也不会把你手放开

我要紧紧握住 你给过的爱

痛过了才会懂

失去了才拥有

只为了 你说的 那一句 我爱你不变

桃李花林又一载

黑发白花盘伤哀

再也不想把你手放开

梦醒月落你还不回来

望穿桑田盼穿海

天地存证我的爱

再也不会把你手放开

我要紧紧握住 你给过的爱

这次紧紧握住

你给我的爱一一琉璃月

怎么样?好听吗?

‘‘好听!!!太好听了!!!’’

‘‘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歌儿这是你的愿望吗?我一定会实现的![by君墨皇]

第17篇:破碎重生读后感

《破碎重生》读后感

只有转身面对生活的阴影,主动跃入痛苦的火焰,把阻碍自己活出精彩生活的东西统统烧掉,我们才可以破碎开来,重生为全新的自己。

生命的本质就是改变,但人类的本性却抗拒改变,这件事真是奇妙。而是讽刺的是,每个人担心会毁灭我们的艰难时刻却可能让我们破碎开来,绽放成为自己应该是的模样。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个时刻,而有的人快速准确地把握住每一次改变的机会。这些人虽然一生会遇到不同的艰难,但是他的人生旅途必定精彩。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你感觉有种模糊的不安心情,或是有一股摆脱不掉的推动力,或是轻轻地把你推往某件事物的方向,如果真的有就说明你正处于转变的开始。

在身边的同学当中,好多同学都处在相对一段期间的茫然,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选择,也没有大的方向。不过,好多同学都在努力地学习,学习专研专业课程或是英语六级,这就是一个转变的开始,虽然在这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大家不也是坚持下来了吗?长久的坚持,转变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最后转化为人生的一个方向。

然而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还是作者本人的诚实告白与勇敢面对。不管是遇到感情上还是作为母亲的困难,她敢于突破自己的心,改变自己,把自己从火焰中涅槃重生。

想想我自己这二十多年,如果根据书中,我也有好几次让自己重生改变的机会。可是我连一次机会都没有把握住,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接近。但是,毕竟是过去的事情,眼前我就有一道难过的关,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它就是感情。面对这种事的时候,以前基本上都是选择的逃避或是懦弱。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首先我得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为感情而去烦恼,我觉得要去感恩,正因为有了感情才让我更完整,每一个都不能没有感情,我承认我离不开它。所以,我会好好的处理这份感情。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还会有许多改变的机会,我必须要学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和感知机会的嗅觉,这样,才能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更加精彩,更加充实。

还有,我的感触就是,连如此著名的大师都要经过这样的谷底经验,才能真正展现他的自我,我们是否也该无惧地往前,接受人生所有的挑战?心灵成长不是光靠拜师、磕头、诵经等修为就可以有所成的,最重要的是还是看你在困境当中的表现。当生命把我们不想要的事物带到我们面前,或是夺去我们不想失去的珍宝时,我们能否有凤凰重生的勇气,去欲火赴死而战?其实我们要战的不舍困境,而是与困境的排斥与抗拒。愿意让自己的小我死去,愿意让自己的渴望、执着死去,就像歌德诗中所说:“只要还没经历过这件事:赴死以成长。你就只是这个黑暗尘世里,一个不安的访客。”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很多。这是一条引领我们回家的路。路上有很多前人的足迹,他们都回家了,我也可以!

第18篇:凤凰重生刘海若

凤凰重生——刘海若治疗过程回放

两天前,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栏目播出《复生———一个母亲眼中的生命传奇》一片,让人们再次关注到海若,关注到一个生命的奇迹

■海若还活着

9个月前一度被怀疑脑死亡、几乎被放弃治疗的刘海若,经过了夏天、秋天和冬天,一天天在进步,一次次与死神搏斗,向人们展示着她生命的奇迹„„

2002年5月10日的中午时分,也就是香港时间晚上8点左右,在英国伦敦以北的波特斯巴车站,一列高速载客火车的一节车厢突然脱轨,撞向了车站的月台。事故中共有7人死亡,70多人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在撞向月台的第四节车厢中,据报道有三位华人女记者,其中一位当场丧生,一位在送往医院不久后去世,剩下的一位伤者生死未卜。

5月12日,英国《星期日镜报》报道了这次火车出轨的伤亡者,其中着重描述了一位“无名女孩”,没人知道她的名字,没人能肯定她的年龄。这位头部受到重创的女孩躺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的加护病房,处于深度的昏迷之中。

5月13日早上,海若在台北的母亲还像往常一样准备下楼拿报纸,但大女儿从香港打来电话,不让母亲下楼。“我以为她们来跟我说母亲节快乐,那天刚好是5月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当女儿将海若可能出事的情况告诉母亲后,母亲顿时放声痛哭。

海若的姐夫通过在英国的朋友打听到那位重伤的病患曾经讲过自己的英文名字叫Tanya。在这一刻,海若家人确定了,那就是海若,她还活着!

与此同时,凤凰卫视的同事们亲手折叠出了一条条黄色丝带,挂在海若的彩色照片旁边祈祷她能够平安归来。海若的两位好友———台湾前中视记者林家欣和无线电视台记者巫佳静的骨灰,在亲人的陪同下也运回了台湾。

■中国医生正在赶往伦敦

刘海若的姐夫火速于星期天晚上赶到伦敦。

在星期一早上,英国院方的主治大夫告诉海若的姐夫,他认为海若的脑干可能极度受损,所以他要做脑干测试。但是海若的姐夫跟他说:“现在不行,因为星期二一大早,她的母亲跟她的大姐会到这边,你今天不能做。”

5月14日,刘海若的母亲和姐姐赶到伦敦,在病房里,她们看到海若整个变了形,头肿得很大,整个人都肿大,背都很厚,而且全是伤,淤青淤紫,整个头像个大西瓜一样,两个眼睛像熊,黑的,鼻子根本都看不见„„看得心都揪了起来。

当海若的母亲知道了所谓脑干测试就是要把所有插在海若身上的管子都拔掉,看她能不能自己呼吸,假如能自己呼吸,表示她能活,否则就是死亡时,坚持反对并且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让中国医生来为海若诊治。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的夫人立刻和设在伦敦的凤凰卫视欧洲台的邵台长打电话,邵台长当即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打电话求助。

大使馆非常重视,当海若家人半小时后打电话询问时,大使馆告知已经找到北京神经外科专家、宣武医院的凌峰大夫。

凤凰卫视协助凌峰大夫办理一切手续,同时海若家人尽快地通知英国主治医生:“请你等我们24小时,我们的中国医生现在正赶往英国伦敦。”

■海若的治疗出现转机

2002年5月15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凌峰教授踏上了飞往英国的班机。

有着25年临床经验的凌峰教授现任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90年到1991年,她曾经在英国伦敦神经外科医院做过访问学者。

由于凌峰教授的到来,英国医院方面没有坚持进行脑干测试,但是,海若在这之前已经动过四次大手术,能否渡过难关,仍然是个未知数。海若当时的生命体征各个方面非常不稳定,血压忽高忽低,心脉搏忽快忽慢,瞳孔还是这么大,没有任何的反应。

后来,凌峰大夫与英国主治医生商量,能否在对方所可能的范围内,使海若生命体征平稳,她的心跳、脉搏、呼吸、血压不是上下波动的话,就把她带回北京。

刘海若的姐夫后来表示:我个人认为英国的脑科医学的发展是非常先进的,但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对于生命的坚持,我们却抱着完全不同的看法。那个医生还曾经对我说:“为了她(海若),你们应该让她(海若)走。”

凌峰教授对海若病情的判断,在海若家人心中点燃了希望。在英国短短的三天,正是海若与死神搏斗的关键时刻,凌峰

教授为海若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与权利,也获得了海若家人的极大信任和依赖。

■海若回家了

但是海若能否回国医治,还需要北京宣武医院和凤凰公司做出最后决定。

在凌峰教授回国之后的第三天,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顺道前往伦敦以叔叔的身份见到了病床上的海若。海若的亲属向海若呼唤,说刘总来看你了。刘长乐也就喊着海若的名字走过去。

这时候刘长乐注意到,海若的脸上有抽搐的表情。可能是下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我当时觉得有希望,一定有希望!”刘长乐说。

2002年5月22日,医生为海若拔除了呼吸器,海若开始自主呼吸。刘长乐说:“海若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就是她活着,她能够挺过来。”

一个月后,海若血压稳定,体温正常。在确认海若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之后,海若家人正式向院方提出了转院治疗的要求,这时的海若准备回家了。

海若是刘家的二女儿,是个早产的“七星女”,出生时只有3磅重,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瘦瘦的海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爸爸的鼓励下,海若从小就坚持锻炼,芭蕾、体操、篮球,学什么像什么,身材出落得高挑匀称,体质也越来越结实健康。

有第一次的奇迹,就会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海若母亲在当时下定决心,尽快让海若返回北京,“虽然那时我心里也不知道海若将来会是怎么样,虽然我一直在想如果她老是这个样子,我和她爸爸将来走了谁来照顾她。”

“也许这是我的一个迷信,我觉得我不能哭,哭了就表示她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我要很高兴地看着她,我就

说:‘海若,妈妈来带你回家’。”

幸而凤凰卫视为主持人都提供了高额医疗保险,也包括了SOS国际救援服务。通过凤凰卫视与保险公司和SOS的联络,6月3日海若的姐夫来到凤凰卫视香港总部商讨以航空方式护送海若离开伦敦的各项细节。

与此同时,拥有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北京宣武医院正在加紧准备,迎接海若的到来。因为熟悉海若床边的各种仪器,凌大夫通过在现场的人报告仪器上显示的数字,对海若每天的病情了如指掌。

由于国际SOS救援中心的四架飞机分别在南非、新加坡和日内瓦执行任务,为了节省时间,海若的家人最后决定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为此国航特地破例配备了双机长和双乘务长,另外为防备海若病情突然严重,还选择了五个备降场。为让海若安全回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做了全方位的准备,就连担架位置选择也是精心设计,并准备了7瓶氧气。

伦敦时间6月7日一早,国际SOS救援中心开始运送海若,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海若踏上了离开伦敦的行程。海若带着人们的关爱和祝福回家了。

■奇迹终于出现

6月8日下午,海若入住宣武医院重症特护病房。

宣武医院成立了抢救小组,以神经外科凌峰主任为主,还有胸科、重症监护、普外科、感染科组成,北京市卫生局也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全市会诊。

经过会诊,对海若的治疗方案包括好几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要促醒,第二个是预防并发症,第三个是康复。海若入院以后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细菌轮番对海若进行进攻,感染让海若的病情几度反复,一个月内她连发三次高烧,病情曾一度十分凶险。

6月23日,海若感染比较厉害,体温将近40度,如果不能尽快让她的体温降下来,将来她再恢复的可能就很小。进行擦浴降温时,护士一擦就是一个班。

那时候海若几乎对所有的抗菌素全部耐药,医生们只能千方百计寻找有效的抗菌药物,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新药物,对于海若来说无疑会让她面临更大的危险。

为海若使用新药做皮试时,医生就在旁边一步不离,总算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的海若在昏迷中始终有人呼唤着她的名字。

海若母亲每天都在叫海若,叫得嗓子都快哑了。同时,好多凤凰台的同事也给她录了录音。

7月,海若苏醒了!8月8日,海若第一次开口说话。宣武神经康复科的苏正大夫说:那天晚上大概7点多钟,我们第一句话问她累不累,海若说累,后来问她叫什么名字,“刘海若。”又问她一些家里人的名字,她都说出来了!

海若母亲马上就打电话回台北,把这个喜讯告诉海若的爸爸,女儿会讲话了!

在海若救治报告会上,海若复醒后微弱的声音,清晰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我是刘海若,谢谢你们的关心。”

凌峰大夫却认为自己应该感谢海若,海若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这种迅速的康复,真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做医生的快乐!

■海若重建生命

“好,再抬,使点劲,好„„”从2002年9月开始,海若已经能在床上做简单的康复锻炼。

9月份的海若,还需要在医生的辅助下,借助起立床做站立练习,她每天的运动量是上午锻炼两个小时,下午再进行两个小时的高压氧治疗,之后还要接着继续做康复练习,一直到晚饭时才会停下来。

到9月份的时候海若可以接电话了,开始主要是以听为主,以后一个月一个变化。2002年10月23日,海若第一次在摄像机镜头前讲话,可以听得出来她当时的声音还是非常微弱:“大家好,我是刘海若,感谢大家一直对我的关心,我正在努力,凤凰也在努力,请继续支持我们,我们希望明天会更好。”

昏迷六个月之久的海若虽然在语言的表达上给了人们一个惊喜,但是她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仍然没有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凌峰大夫说,等待海若的将是长期的思维训练和心理护理。海若从那么重的伤逐渐恢复,几乎是重新建立一个生命的过程。

2002年12月8日,海若第一次坐着轮椅走出了医院,来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7个月没有出来了,海若显得很兴奋,激动得一中午都没睡觉。

12月9日,海若从重症病房转到康复病房,这表明海若已经从急救治疗转入了康复治疗。就在转病房的当天,海若第一次来到康复室进行锻炼。

海若的心理承受力非常强,她也照镜子,凌大夫也让她摸她开过刀的伤口处,她自信地说:“我会好的!”

早上9点,海若开始了一天的康复锻炼,比起前一个月的这个时候,海若已经基本上不需要旁人的搀扶,可以自行训练走步了。在锻炼期间,伴随海若的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演员“超人”康复治疗的影片。

对于这段经历,海若总结道:“它让我更看重生命的价值,以前可能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可是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发现生命真的很可贵,真的要珍惜,所以趁活着的时候,要做我想做的事。我很感谢我的家人,这件事情让我的家人更紧密团结在一起。我当然要谢谢我妈妈。这次我出事之后她不眠不休地照顾我。所以我想跟我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我爱你!”

■海若的祝福

每天下午2点海若还要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心理康复和思维练习。她反应很好,但是她不“存盘”,就是说海若的近记忆没有,但是凌峰大夫已经觉得她有很大进步了。在宣武医院的这些日子里,中医中药、针灸按摩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在海若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海若出事后,中国政府高层官员、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致电表示慰问,凤凰网站的《祈福海若》栏目每天都有约10万人点击进入,关注海若的最新消息。网友们发起呼吁——一万次点击,祈福海若平安醒来。

海若的康复状况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一次采访中,海若反客为主,又重新拾起了话筒,操起老本行,向自己的老板刘长乐发问:“我想生病的员工最怕一件事,太久没有上班,加上又生病受伤,所以公司干脆趁这个机会就不要她了,我相信有很多员工在生病的时候,也会担心这个问题,身为老板,你的看法如何?”当刘长乐回答会对每一个生病员工给予特别的关照,并相信员工康复后回到工作岗位一定会有杰出表现后,海若不忘一句:“谢谢刘总”。

海若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海若就像凤凰卫视的台标———一个火凤凰,重生的凤凰。应该说是最伟大的爱的力量让海若复生。“我想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身体,有个健康的身体,你才可以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所以在这里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的一年一切都更好。谢谢大家。”新年前,海若用微笑祝福所有关心她的人。

第19篇:《重生笔记》读书笔记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XX年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笔记》。

读过之后,大受感动,买了10本,送给朋友。凌志军在书中说:在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有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

这些数字令我震惊,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不正确的治疗。

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了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实并非绝症,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病。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肌体,很容易过低地估计自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却过高估计药物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谓“特效药”有可能是致命的杀手。

我们会犯错误,除了因为我们恐惧,还因为我们过分相信医生,不知道即使是最权威最有经验的医生也会犯错误。事实上,医生不仅会犯专业性的错误,还经常会犯常识性的错误。然而他们最大的错误,是从来不会把自己的错误告诉患者,只一味地对患者讲述自己的成功病例。

第20篇:信息的重生

信息的重生

作者:本刊记者 贺昊勋 周昶帆 发布时间:2011-3-14 18:38:38打印单页阅读缩小还原放大

导读微博已将信息从单向度传播的巴士底狱解放,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个性和民主投票色彩。它终将颠覆这场革命在中国的发动者:门户网站自身

“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7岁的洋洋在外婆的葬礼上这样对她说。这是电影《一一》的结尾旁白。这个有关台北家庭生活的平淡故事中,洋洋总是拿着照相机拍别人的背后:“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我照给你看。” 复杂的感情沉浮和内心消耗让孩子触摸到沧桑的边缘,超载的信息也可以。若在今天,洋洋也许会拿着手机不断在微博上记录下所见所闻的一切:“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所以我告诉你。”

Twitter的中国复制产品微博已是最热门的信息传播机器。这个140字世界中有种种不可思议:最新鲜的新闻、资讯、八卦,最亲近朋友的嬉笑怒骂,最搞笑的段子和最让人心痛的真相或者谎言;单身青年和被拐儿童都能被随手街拍拯救,大小明星、搞怪草根甚至和尚喇嘛都能与粉丝兴高采烈地互动„„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到20

11、20

12、2013年底,分别将有1亿、1.68亿、2.53亿中国人使用微博;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在2010年底突破6500万,预计20

11、20

12、2013年底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微博对现有的媒体软环境是颠覆性的,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形态和用户使用媒体的方式。”新浪CEO曹国伟不久前说。最直接的表现是,微博已取代门户网站,成为微博常用户的第一信息源。在革命发源地美国,冲击更明显:2010年10月,CNN针对全球读者的调查显示,43%的新闻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分享,社交网络成为新闻分享最大渠道。DCCI数据则表明,中国互联网上新闻、资讯类应用访问时长占比已从2008年上半年的48.5%降至2010年下半年的13.2%,社区类应用同期从18.4%增至41%;二者的页面浏览量(PV)也经历了类似逆转。 新浪作为门户代表和微博先锋对变局感受最深。曹国伟对外表示:“媒体有各种形态,新浪的门户、博客和微博不可避免会产生重叠。新模式会对原有模式产生冲击,但我们要看到未来趋势,在新领域有所布局。如果相信那个产品代表未来趋势,哪怕革自己的命,也要在这个领域发展。”他公开指出,新浪希望微博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战略方向和发展驱动力,几乎是用全公司的力量在做。 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仍在通过扮演“新媒体”代言人获取丰厚回报。DCCI预测,综合门户广告营收规模将从2007年的123.5亿元升至2013年的697.4亿元。看上去,四大门户极大挑战了互联网“赢家通吃”的规律:高度同质化的竞争不仅没让它们相互蚕食,反而让其有足够动力向受众提供更多免费、实时、无所不包的信息大餐。但真正的现实是,综合门户营收的增长率在下降。

四大门户还有无线增值、搜索、游戏、视频、虚拟增值等业务。这些能带来更多收入,却从未像微博这样让人重新审视门户的意义和价值。它对门户的影响远胜过去的任何修补,所有人都为看到一个信息交互新平台激动。

凡是代表趋势的东西未来一定会有价值。微博代表的社交网络所引起的新信息革命,正是对门户网站引发的上一场革命的再革命。幕后推动力其实很简单: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形态已被彻底颠覆,多年的信息轰炸更深刻改变了人的阅读习惯。没有比微博上人人都能创作的140字更低成本、更多受众、更大规模地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而当泛滥的信息像煮开的汤一样“咕噜咕噜”从互联网这口大锅里溢出时,真正稀缺的是受众,这使得信息必须按缩短的注意力、变小的耐心、与日俱增的娱乐精神等新阅读习惯反过来追逐用户;最后,中国人从未如此大规模地在互联网上显性表达自我和彼此互动,由此形成的投票机制,可能改变一切既有商业模式。

当被问及微博诞生的必然性时,负责腾讯微博的腾讯网常务副总编李方对《环球企业家》说:“一切技术都是对人性价值的释放,而人都追求自主。当某种载体能帮助人们更自由自在地主宰自己的生活时,一定会极大流行。能让你更多、更快得到信息的微博就是这种载体之一。信息渠道多元化永远是值得欢呼的事。” 微博将信息彻底从单向度传播的禁锢中释放,门户“满足大众一切资讯需求”的使命也濒临终结。对此,我们应当拥抱未来,庆祝而非悼念。 门户之变

要想弄清楚这场信息再革命的内在逻辑,必须回到出发点:什么是门户?人们为什么需要门户?

1995年网景上市引爆互联网革命以前,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大众媒介的传播形态只有两次真正的质变:印刷术和近代报纸的出现,以及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声光电技术的引入。

印刷术使信息的批量生产首次成为可能,个人的现代意识得以树立。书本在数个世纪内都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直到17世纪报纸出现。这两种信息传播方式初步打破了掌握在少数特权阶层手中的信息垄断,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美国的民主》中所言:“枪炮的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峙,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之前。”

几百年间,书籍和报纸本身的传播形态从未有过太大改变。1851年发行的第一份《纽约时报》与今天没有本质差别:头版头条是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及其解读,后面的版面由其它大小事件、意外、故事、悲剧、喜剧等等填满。 互联网出现之前,大众媒介的商业模式也始终没怎么变化——内容生产者用各种方式取回素材,然后精心加工成更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付诸各种载体,卖给渴望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的读者。受制于时空距离和对知识的掌握,这种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成本虽在逐渐降低,却仍然很高,即便在美国创办一家全国性报纸都很困难,《今日美国》直到1982年才诞生。 基于声光电的传播媒介比印刷品跑得更快、受众更广,但没有什么比得上互联网。“从1990年代互联网向公众开放的那一刻起,信息垄断和信息特权注定被打破。”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对《环球企业家》说道。“比如,以前在中国能接触外电的只有极个别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但现在任何懂一点外语的人都可以访问外国网站看新闻。”

全球IT业用了近20年让每个人都能以接近零的成本生产信息,并向数亿互联网用户直接发布。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数字化和全球化,移动互联网更增强了这种趋势。这一切被称为信息革命。革命的成就是信息的获取变得足够廉价和便捷,革命的代价是每个人都被淹没在因低成本制造和传播而泛滥的信息烟

尘中。而且,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是单向度地被轰炸而无法做出反应,这一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是以导航起家的美国门户网站雅虎。

1994年1月,杨致远和David Filo 创建了一个名叫“Jerry和David的互联网导航”的网站,即雅虎的前身。两个极爱上网的年轻人将收集的各种有趣网站人工整理成导航目录。收集的网站多起来时,他们就使用二级目录,并提供一定搜索功能。雅虎越来越成为人们登陆互联网的第一站,并引导他们在互联网中探险,这就是“门户”在美国的内涵。

后来,雅虎逐渐演变出一站式提供各种新闻资讯的模式。当它成为信息超市时,就是一张面对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电子报纸,满足人们对严肃资讯和娱乐八卦的双重需求。但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事实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传统媒体过去100年间已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品牌。这些强势媒体都通过自己的网站向全球提供独家信息,并有上千万的访问者和数十万的付费用户。加之美国对知识产权更严格的保护,雅虎信息超市的作用远不如新浪等在中国的地位,其门户展示广告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3。 另一事实是,雅虎崛起的同时期已有搜索网站出现。只是当时机器算法得出的结果,还不如杨致远在有限网络内容中手工筛选排序的有效。但当互联网信息爆炸,搜索引擎的优势便凸现:雅虎的频道有限且固定,搜索引擎可以输入的关键字无限而个性化;雅虎能承载的信息可能只是互联网中最主流的10%甚至更少,搜索引擎则通向整个互联网的浩瀚长尾。搜索引擎崛起后,雅虎不再是人们与互联网之间的大门,传统门户遭遇第一次再革命。

搜索的兴起是对信息筛选的进一步优化。拉里·佩吉23岁时梦见把整个互联网下载下来,仅保存链接——这很像雅虎早期做的事——并告诉导师要在两周内完成。当时他并不想打造一个搜索引擎,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在此过程中,他想到更好的网页排序方式,以形成真正的搜索引擎。1997年,他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谷歌。

谷歌的扩张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与其一同崛起的还有Web 2.0。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9年一篇名为《碎片化的未来》的文章,意指当时静止在浏览器窗口中的Web只是未来网络的胚胎,将来的Web不只是满屏文字和图形,还是一种传输机制,通过这种介质会产生很多交互。巧合的是,1999年还诞生了Blog这个词。同年8月,Twitter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让博客网站Blogger公测。 2003年开始盛行的Web 2.0是对门户概念的第二次再革命,解决的是内容创造和互动问题。1970年代曾有一种“双向电视”,试图让观众在家就能参与节目中的民意测验和知识竞赛。这种笨拙的做法并不成功,真正解决互动问题的是互联网。但在门户和搜索引擎面前,大众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旁观者,缺乏足够好的反馈机制。你在雅虎看到或通过谷歌搜出一条迈克尔·杰克逊的秘闻,能通过邮箱或即时通讯产品通报身边人,也能在杰克逊爱好者社区昭告其他拥趸,但如何将这个信息与最广泛的大众分享?门户等看得见的互联网信息冰山之下,汹涌着一条看不见的由数亿用户的想法组成的信息暗流。

博客、照片、视频等Web2.0产品将制造而不仅是接受信息的权力赋予互联网用户。庞大的信息暗流被引上地面,自媒体、去中心化、用户生成内容(UGC)等概念风靡一时。但生产内容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博客就像马拉松,一开始所有人一拥而上,几个拐弯过后,剩下的人寥寥可数。至今仍坚持隔三差五写下每篇至少几百字博客的人都应被授予一个大大的虚拟奖章。

UGC的商业化是另一结症。专业编剧写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得死去活来,很多人在网上念叨自己的感情生活时却发现没有听众,遑论有人为这种“碎碎念”买单。最近,个人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将被AOL以3.5亿美元收购。这恰恰说明UGC的破产,因为发起这个博客的阿里安娜·赫芬顿是作家、是脱口秀专家、是左翼元老,就是不是普通网民。这个网站不仅有一个非常传统媒体的名字,还有近百人的全职专业编辑团队。

转换的入口

2006年,《时代》杂志的年度封面人物是著名的“你”。同年Twitter横空出世——当几百字都被认为是太高的表达门槛时,唯一可行的是将其压缩到100多字。

2010年,《时代》的年度封面人物换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种变化不是偶然——5年前人们就已认识到互联网如何放大单个人的影响力,但当时一切仍在混沌中;如今,最适合承载、释放个人能量的载体出现,便是比Twitter影响更大的Facebook。

但在中国,现在最热门的不是某个社交网站,而是微博。当扎克伯格在2010年12月底来华度假时,虽然没有通报任何人,其行踪却在新浪微博上不断被曝光。我们不仅知道他去了哪些公司、见了哪些人,还知道他在哪里吃了饭、喝了咖啡、逛了街。

每当有这样的大事件发生,微博就如同过狂欢节般骚动不已。每个人都第一时间描述自己见证惊奇一幕的那瞬间,加上更多人推波助澜,投入池塘的那块石头不仅引起轩然大波,它到底是花岗岩还是玄武岩都能被还原。

“微博是第一个对过去传播模式产生根本冲击的东西。以前我们担心过博客,但它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人群的参与性都无法与微博相比。微博上往往不是一个人在发布信息,而是一群人,他们要么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目击者,要么是同一个圈子的朋友。”新浪陈彤对《环球企业家》说道。陈亦指出,过去两年移动终端和

3G的普及极大增加了微博的力量,现在约50%的新浪微博用户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 某种程度上,微博消解了严格意义上的首发权。人们至今仍记得水门事件是由《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露的,但从微博走向更大众媒体的上海大火和钱云会事件等究竟是谁最先开始传播,不仅没人记住,而且几乎不可考。

信息的极速传播对各大门户网站的编辑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其他媒体供给的还是自己生产的内容,传统门户网站作业很大程度是单线条。但现在他们必须24小时没有间歇地监控、处理各种微博上的信息源,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人会发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而一旦晚了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便会落后于第一波传播。门户上的信息之战正在变本加厉地在微博重演。

必须位于信息传播第一阵营的紧迫感来自门户和微博都具有的媒体性。“只要允许用户自行生产内容,这个产品就一定会具有某种媒体性;只要人际关系决定信息的获取,这个产品就一定会有社会化媒体性。”资深微博用户和IT评论者和菜头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新浪陈彤和腾讯李方也一致认为,微博可以有很多别的属性,但其拥有的快速传播效应决定了它与生俱来一定会有媒体性。回顾Twitter崛起的历史,其在美国哈德逊河坠机事件和中国汶川地震等公共事件上出众的传播效果都为其聚集起大量用户。惠普在研究2010年秋季的1632万条Tweet后发现,31%的流行话题来自转发,这些转发大多来源于22个活跃账号,22个活跃账号中又有72%属于CNN等主流媒体。

既然门户与微博都有强烈的媒体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冲突。搜狐副总裁方刚对本刊表示:“微博对门户的挤压是当然的,但不是从用户流量的角度来看,而是消费形态。无论信息的生产还是传播,微博增长率远高于门户。消费者在信息上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时间都改变了。”

和菜头则向本刊指出,微博本质上降低了用户在门户网站上的平均页面浏览量。中国门户网站信息排布密集,用户进入首页后不论看到什么,通常都会点击几个标题。但微博出现后,被浓缩在140字中的核心信息已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即便后面附有链接,如非朋友或名人推荐,点击率并不高。比如,80%以上的人只要知道乔布斯出现在iPad2发布会,以及将在3月26日上市的iPad2的最终谜底大概是哪些足以,而微博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这种变化的本质是信息入口的改变。如陈彤在一次演讲中所言,从2001年开始,搜索、无线增值、网络视频、社交网站等多种形态的互联网产品陆续出现,不断引发对所谓“后门户时代”的讨论。现在,人们消费信息的入口已从早年间单一的门户,变为门户、搜索、微门户弹窗、微博等社交网站四种。所谓门户更多指的是大而全的信息超市,但在更多元的选择和入口影响下,门户网站早已失去最初的含义和形态。

因为中国缺乏足够强势和优质的媒体品牌,门户至今仍是大众互联网信息消费最主要的渠道。搜索“中央电视台 大火”时,得出的结果不会将你带去央视自己的网站,而是各大门户网站。但若搜索的是当下刚刚或正在发生的大事件,第一个搜索结果很可能来自微博。

对更上游信息入口的争夺是各大门户网站对微博疯狂追逐的主要原因之一。越上游越靠近用户,越有规模性的商业模式;越下游入口越靠后,规模、想象空间、商业模式的柔韧性和可扩展性都越小。这一点只需对比一下谷歌和其他无数通过谷歌才能抵达的大小网站即可明白。

正如搜狐CEO张朝阳指出的:“微博是社交网站的一种,有很强的媒体属性,也产生了新的内容分发渠道。做媒体不做微博就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做微博。”新浪在这方面的决心同样坚定(如果不是更坚定)。“这是互联网的未来,我们刚好赶上这个潮头。如果因为惧怕失去已拥有的相对成功的模式而拒绝变革,自然有其他人会创立新模式。届时新模式对旧模式发起冲击,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陈彤对本刊这样解释CEO曹国伟所言的即便要“自己革自己的命”也要发展微博。

回顾新浪微博发展路径,陈彤表示2009年8月公测后,头一两个月的增长就非常迅猛,曹国伟很快将其定位为战略级产品,并将名人路线用于初期的市场开拓。 “新浪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就是定位准确,圈住成年人,向他们提供他们关心的信息。”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中国区总裁王煜全对本刊评论道。“北京出租车司机都会指点国家大事,新浪把任志强、潘石屹这样的意见领袖和更多明星名人拉上微博,很容易获得关注。”

新浪微博的名人路线传承自其在博客时期的做法。陈彤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当初做博客时一开始也没想到要靠名人,而是很自然发现这样做非常有效:“新浪博客最先是招集意见领袖,当时我亲自给300个这样的人发邀请,但他们不一定是公众认可的名人。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发现,所谓的意见领袖和专栏作家引起的轰动效应确实不如娱乐明星。” 陈认为,名人给博客和微博引入了真正的看点,在产品初期完全靠草根阶层的自发互动很难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媒体性和明星效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微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果只是草根阶层彼此的交流,那单聊或群聊就好了,但这种信息的非公开流动不是微博。而公开流动的信息要对大多数人产生吸引力,必须依靠有号召力的名人和足够焦点的话题。”

从信息超市到信息集市

微博最美妙的地方之一,就在于人人都有机会获得可精确控制的瞬间影响力和成就感。一条微博有多少转发、多少评论是显性可衡量的。关于苹果的热门新闻转发轻易可达数千条,更多触动人们内心所谓“柔软角落”或是幽默神经的微博更可被转发数万甚至十万次以上。发布者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评论,看到谁在支持、谁在反对,并很方便即时地与对方互动。这些都是从门户网站无法得到的——通常只有门户知道一篇文章的点击率是多少,而大众看得到的新闻评论通常寥寥无几而又没有营养。

微博还有更多传统门户网站难以企及的优势:后者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前者的所有用户都是强度不一的信息结点;后者承载的信息是死的,只有不断闪烁变化的Flash广告勉强算是活的;前者所有的信息和人际关系都是活的;后者的运作有一定规律可循,前者24小时全年无休地上演喜剧、悲剧和闹剧。

当所有人都在微博上热烈地评论、转发家国大事和小道消息时,互联网上单向度传播的信息超市便被交互性极强的信息集市所取代。当互动的门槛被微博降到零以后,一度因为没有出路而被唱衰的Web 2.0便复活。DCCI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UGC)的页面流量首次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PPC)。微博无疑为这种超越做出巨大贡献。

事实上,评论与转发是另一种UGC,其核心价值不在于让普通人苦心孤诣创造出能与专业制作相媲美的内容,而是通过转发和评论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和投票权,将符合大众心理和需求的东西自然筛选出来。一旦浮出水面,自然有更多专业人士将其改造为适合贩卖的商品。翻唱《春天里》的旭日阳刚便是这样由微博民主投票选出,从破旧的出租屋直接登上春晚。

群邑中国互动营销董事总经理陈建豪给本刊举了另一个例子:星巴克的Twitter官方账号有一个“想法到行动”(Idea in Action)的栏目,常就一些话题与网友互动。比如,加冰的咖啡喝到最后会因为冰块融化而稀释味道,有用户就提出,可用咖啡本身做成冰块。现在,这个想法已在一些地方的星巴克变成现实。 某种程度上,微博给予了信息和UGC最大限度的自由,并让“我”的价值前所未有的凸显。当我们的MP3只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视频网站提供一年前的电视节目,亚马逊的电子书可按章节购买,就已经是消费者对原有信息序列的重新组织。微博只是将这一切推演到极致:信息的结构性和等级被彻底破坏,并进入买方市场。

生硬的推销早已过时。必须与握有极大选择权的消费者合谋,建立一个他们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温润环境并对其需求迅速反馈,才有可能引诱他们掏钱。就连故宫这样冰冷威严的形象,也在腾讯微博上展现出幽默机智的一面——网友“薛定谔的猫”提问:“故宫啊,你是死的还是活的?”“故宫”回答:“薛定谔的猫啊,你是死的还是活的?”正如陈建豪指出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很难再通过硬广告自行叫卖,而是需要依靠粉丝的主动推广,这是广告史上非常巨大的一次变革。

“现在互联网上的地图都以‘我’为中心,而不在乎实际地理位置坐标。信息也一样,史上第一次围绕‘我’运转,为‘我’量身打造。”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对本刊表示。

微博让人们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得以“取一瓢饮”,通过推送和自组织实现从中央门户向个人门户的过渡。以从2010年6月开始使用微博的王煜全为例,他始终将关注的人数控制在300左右,不断去掉其中信息质量不高的,再补充新的进

来。经过这样的筛选,微博已能完全满足他对信息的需求。这就像几十年前物质稀缺时,人们只记住能在其中买到任何东西的百货大楼;但现在,购物者在百货大楼消费的是各自喜好的独立品牌。 当然,微博的兴盛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一些美好的旧事物。人们以为能更大程度利用碎片时间,却发现原本完整的时间也被微博切割得支离破碎;陈彤这样的重度微博用户,睡不着时习惯性会上微博,却发现越看越睡不着;对文本规范性、严肃性和公信度的要求也明显下降,一个说得斩钉截铁的微博比附有参考链接的微博显得更可信;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分析力也像《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担忧的那样一路下滑。

但这并不完全是微博带来的后遗症,而是因为我们就身处这样的时代:人们消费的是感情而非理性、娱乐而非知识、观点而非信仰;信息的作用也随之改变,不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消遣时间。至于微博的出现是否真的制造出太多信息噪音和垃圾,可以参考李方的话: “现在认为信息过剩的更多是一群重度信息消费者,在这个不均衡的世界,还有很多人认为信息太少。国内微博的活跃率大概40%左右。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信息超载,而是如何利用关系链将剩下的人有效激活。微博上可能90%的人关注和被关注的人在10个以下,这是我们必须‘拯救’的一个庞大群体。” 又一个新平台

正如尼尔·波兹曼毕生力图证明的,不可能引入一种新的媒介而不对既有认知习惯和社会形态产生冲击:自从有了电视,信息便对所有人同等辐射,人们失去作为孩子和成人之间过渡的童年,也失去印刷文字时代严肃思考的习惯。遗憾的是,2003年便去世的波兹曼没有真正感受过信息如何在互联网上光速传播,也没有看到Twitter和微博如何通过140字进一步摧毁信息的等级制度。 但我们看到了。今年1月,当当网CEO李国庆在新浪微博“大战大摩女”并引起轩然大波。3年以前,李只有召开发布会或是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才能这样大吐苦水。

另一个很趣的例子是,有网友研究了陈坤、赵薇和黄晓明三个是同班同学的明星的新浪微博,发现:陈第一个关注的是赵,黄也关注了赵,赵反之关注了两人;黄后来关注了陈,但陈始终没有关注黄。由此,他在天涯提问:“黄晓明和陈坤四年同窗,为什么现在关系不好了?”

从这样的蛛丝马迹推断三人的关系只是纯粹猜测,并不能还原事实真相。但背后的逻辑和重要性在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复制到了微博,且一定程度公开化了。同样是通过专研关注与被关注对象,粉丝们终于将天后王菲在新浪微博未经认证的账号“veggieg”发掘出来。 除了“围观”,不管名人还是草根,“圈子”是微博上活跃度最高的群体。用户、用户关系和信息流是微博的三个核心要素,微博对新浪的战略意义就在于,突破了它多年来有用户和信息,却没有用户关系和信息流的难题。

陈彤对本刊表示,新浪管理层正在思考如何在新浪微博上建立起真正的朋友圈,打造一个“全媒体综合生活平台”:“整体而言,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群的增大,媒体性会越来越淡化。以后微博上社区生活类的信息会更多。”曹国伟亦曾指出,新浪微博的开放策略预示着新浪将从传统的门户向平台过渡。新浪的雄心很容易理解—平台的价值显然比单纯的媒体大得多,2010年新浪总营收4.026亿美元,而腾讯2009年营收就接近20亿美元。

挖掘微博上的用户关系链也是腾讯看准的方向。李方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媒体只是微博的属性之一,它可能都不能支撑这个产品走到盈利或是更大发展。把人圈住才是本质属性,微博的核心在于从用户彼此建立起的联系中产生价值。”李进一步指出,现在各大门户对微博用户的激烈争夺正是因为“大家忽然发现微博成为重新把人聚集起来的东西”,而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人在哪里,就要去哪里抢这些人,因为机会就在那里”。显然,在媒体性下挖掘关系链的价值是四大门户对微博的共同愿景,必然会从各自的出发点殊途同归。 中国互联网用户聚集最多的腾讯自然对用户关系的重组超级敏感,也在拼尽全力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好消息是,借助QQ海量用户和旗下多产品渠道的推广,腾讯微博上位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据悉,今年过年时利用微博拜年的搜索结果,腾讯已有100多万,与新浪处于同一量级。但无论从媒体性还是对名人的笼络而言,腾讯微博与精于此道的新浪还有一定差距。此外,腾讯旗下还拥有QQ、QQ空间、朋友社区等多个基于用户关系链的产品,如何梳理各个产品间的逻辑、彼此打通仍是进行中的事情。

既然微博的未来在于用户关系链价值的发掘上,为何目前中国最受瞩目的新信息传播媒介不是在美国大热的社交网站?答案可能部分在于,相比微博,社交网站仍是太复杂。社交网站兴起时确实对国内门户网站产生了第一轮挤压,人们从开心网、人人网等同时可得到身边人和全世界的信息,对门户的替代性很强。但社交网站中很受欢迎的转帖功能只有链接或信息开头一部分,不像微博那样简单直接。加之社交网站用户间的围墙显然高于几近全透明的微博,这些都限制了信息的传播。 无论如何,门户既有的形态因微博的出现而改写,它们都忙于将这种新传播形态以各种方式整合进既有的网站。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价值也因此被完全重估。作为门户代表的新浪的股价是最好的证明——在开展微博业务之前,新浪股价在40美元左右,现在已翻了一倍。中金3月初出发布的针对微博的投资报告认为,新浪正处在3年至5年重新评估期的早期阶段,更将新浪一年内的目标股价定为104美元,二年内的目标股价定为142美元,三年内的目标股价定为201美元。 这样的预期自然是长期受困于传统门户、转型都不成功的新浪乐于见到的,但他们的危机感同样强烈。陈彤对本刊表示:“新浪对微博下一步发展的认识,和它自然生长应有的轨迹是否契合非常关键。如果我们选错了方向、连续犯错误,而技术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对手连续发力,竞争局面就会比较混乱。”正如他所言,门户网站在微博这个战场上一场乱战的可能仍然存在,两三年后才能见分晓。至于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这个已是定局。(本刊记者徐冠群、朱旭冬、靳志辉对此文亦有贡献)

重生之文坛领袖
《重生之文坛领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